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優選)端午節的作文9篇

端午節2.21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端午節的作文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優選)端午節的作文9篇

端午節的作文 篇1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爲,我是女孩子。

村裏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涌涌。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爲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糉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

端午節的作文 篇2

端午節的重要活動就是划龍舟、吃糉子、懸艾草,。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戶也都在忙着打掃院子,採艾草,包糉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糉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糉子的材料拿出來,於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糉子。剛開始,我不會包糉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糉子的糉葉,弄成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糉子就做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蒸。我按照奶奶說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糉子。然後把糉子放到鍋裏蒸,熟了之後,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糉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糉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着看着,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時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奶奶笑着說:“是爲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糉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爲什麼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彷彿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爲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奶奶講完後輕輕地撫摩着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纔對。

是啊,其實共建一個和諧的家園,並不是那麼難的事。只要我們遠離硝煙,遠離戰爭,全世界人們攜起手來,留下那茂密繁盛的叢林,珍惜那蔚藍無際的大海,保護每一寸空間,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藍,那我們一定會建造出一個美麗、和諧、溫馨的家園!

端午節的作文 篇3

看到滿街的條幅,聽到糉子的叫賣聲,讀過網絡上鋪天蓋地有關屈原的貼子,忽然醒悟:明天就是端午節了。而明天的端午節,只是城裏人親朋聚餐的因由,是小攤小販賺錢的契機,是商家推銷自己的良策,與屈原無關。

明天是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而在家鄉,端午節卻是五月十五。因爲五月初五農活正忙,稻田裏的秧苗還未插完,棉田裏的雜草還未除淨,正是農人們播種豐收播種希望的黃金時期,他們哪裏會有閒心坐下來過節呢,即使勉強自己將身體坐到了餐桌的旁邊,他們依然會魂不守舍,他們的心仍在田間地頭,仍在那些莊稼的身上。於是我們的祖先便想出了一個折衷的辦法,節也要過,農活也不耽誤,只好讓端午節做出讓步,等農活做完後,就把端午節作爲慶祝播種的節日吧。這樣的端午節,自然與屈原無關了。

在我的印象中,端午節是家鄉人每年必過的四大節日之一。根據農活完成情況的不同,家鄉人又把端午節分爲早端午、中端午和晚端午。早端午是五月初五,在家鄉起初是沒有的,後來因爲農村與城市親友網絡的擴大,有好些嫁到城裏的女兒都在這一天回家來過端午節,於是有親友在城裏的人家便把這一天當成他們的端午節了,後來得到大家的普遍認可,自然而然的便形成了早端午的概念。更有家道殷實的大戶人家以此作爲端午節的'前奏,於是五月初五也就有小端午之說了。

而那些家道殷實的人家多半都是那一方的地主或者富戶,家裏都請有長工或短工,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長工或短工都還在爲他們辛勤的勞動,他們有些之所以選在五月初五過端午,其主要目的還是爲了慰勞一下那些長短工們,讓他們死心踏地的爲他們賣命,同時也是一種積德行善的途徑,以此博得鄉鄰的口碑,可謂一舉多得,他們又何樂而不爲呢。於是,即使家鄉的早端午是五月初五,是屈原投江的日子,但這一天依然與屈原無關。

家鄉的中端午是五月十五,也稱正端午。顧名思義,這一天才是家鄉人真正意義上的端午節,因爲到這一天爲止,家鄉大部分人都把一年的希望播到了地裏,農活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爲了紀念他們播種的辛苦,爲了慶祝他們階段性的勝利,他們便借用了這個傳統的節日,只是賦予了它暫新的內涵罷了。這一天,姑娘多的人家可就熱鬧了,因爲在這一天,姑娘女婿都攜着子女回孃家過節,其實也沒有誰作出一個什麼規定,只是大家都這樣,於是便有了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後來在家鄉便有了這樣的一種說法,端午節便是姑娘回孃家的日子,當然也就與屈原無關了。

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來了。她沒有一丁點兒的靦腆,也沒有絲毫的急切,更沒有向誰打過招呼,就那麼自然地、理所當然地來了。大街小巷、家家戶戶,每個角落都瀰漫着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濃濃的。

從我記事開始,每年臨近農曆五月,母親就開始準備端午節的吃食:糉子。包糉子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母親身邊轉來轉去,名義上說是幫忙,實際上是想借機偷吃碗裏的餡。那拌了蜂蜜的糉子特別好看,穿成串,擔起來像玲瓏的風鈴。我偶爾也會動手包幾個,只是往往不是多一個角就是少一個角。但是,無論是幾個角的糉子,母親都會誇獎一番,說我能幹。

那甜甜的糉子餡,讓我的童年生活變得十分甜蜜。每次回憶,心中都一種甜甜的味道。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父親一定會去田野裏割艾蒿。回到家之後,把艾蒿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捆成捆——我記得是二十棵一捆,準備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裏去賣,年年都吃。端午節那天,父親自然是趕早上城,母親總是把我們早早地叫起來,讓我們去田野裏割些艾蒿。回來之後,母親便唸叨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門窗上。艾草的清香瀰漫開來,這般香氣很持久。晚上,還要用艾蒿水泡泡腳,睡覺時,被窩裏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着父親身上勤勞的汗水,似乎永遠縈繞在我們身上。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因爲她沒有春節的'忙碌,卻有除夕的感覺。大早起,母親總是親自給我綁五彩線。那專注的神情,那靈巧的動作,透露出不可替代的溫馨。早飯時候,母親總是爲挑選模樣最好的鹹鴨蛋,讓我吃餡最滿的糉子。晚上,母親總是讓我第一個用艾蒿水洗頭、泡腳。小時候,覺得母親就應該做這些事情。現在,我明白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着濃濃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憶中,蘊含在父親的勤勞裏,縈繞在母親的關懷中。我希望我的父母親能永遠健康地生活,因爲,他們的兒子希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們一起品嚐端午的味道。

端午節的作文 篇5

端午節吃鹹鴨蛋的習俗

俗話說“要吃鹹蛋糉,才把寒意送”。因爲端午節預示着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動植物生命活動進入旺盛階段,再加上氣候潮溼,病蟲細菌活躍,容易引發衆多疾病。古時,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瘟瘡蔓延,五月初五更是九毒之首。而蛋形如心,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

過去,端午節吃的蛋一般爲鹹鴨蛋,之所以吃鹹鴨蛋,也有一番說法。

據有關資料介紹,鹹鴨蛋鹹而微寒,能滋陰、清肺,可治夏季膈熱、咳嗽、喉痛、齒痛、泄痢等病症。直至現代,人們爲豐富口味,纔開始煮起了鮮蛋和茶葉蛋。每逢端午節這天,一般家庭的主婦起得特別早,用黃金山、金銀花藤、花麥腎、艾草等10多味揮發性中草藥混合而成的“草頭湯”,來煮鮮蛋和鹹鴨蛋,供家人當早餐食用。

接下來,就來教教你如何製作鹹鴨蛋吧。

鹹鴨蛋的製作方法

用料:鴨蛋14顆、白酒適量、鹽150克、錫紙適量、醃製用容器1個

做法:生鴨蛋洗乾淨擦乾。要50度以上的白酒,我這個是56度二鍋頭。鹽倒進大碗裏。白酒倒進盆子或大碗裏,把洗乾淨的鴨蛋放進去泡3分鐘。鴨蛋在酒裏泡過拿出來不用擦,連着酒水滾上一層鹽,越溼鹽越滾的厚,鹽厚鹹的也比較快。錫紙提前剪裁成可以把鴨蛋完全包裹好的方塊狀。滾好鹽的鴨蛋用錫紙裹嚴實。全部包好裝進容器裏,沒有容器塑料袋也可以,裝好紮緊袋口多包兩層塑料袋密封會嚴實些。我這瓶子沒裝下,剩下幾個用兩層塑料袋密封的一樣好。封好放在陰涼處不用管了就等待。一個月以後可以先拿出兩個試試,如果沒有出油繼續再醃,我這一下就是38天打開的,已經爆足了油我這鴨蛋個頭不大,大個的時間也得久一點,小個的可以早幾天就可以了。將鹽沖洗掉,放到鍋裏蒸15分鐘。個人覺得蒸比煮好,有時醃製完會有小裂紋煮的話會影響出油。蒸好後用涼水衝一下很容易剝皮。

那麼,鹹鴨蛋有哪些營養價值呢?

鹹鴨蛋的營養價值

氨基酸:在鴨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而這種物質在醃製的過程中會被分解爲氨基酸,除此之外由於鹽醃從而導致鴨蛋中的鹽分增加,致使蛋內無機鹽也隨之略增。在新鮮的鴨蛋中,而蛋黃中的脂肪由於與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因此看不出含有油脂,而通過醃製一段時間後蛋白質會變性並與脂肪分離,而這個時候鴨蛋中的脂肪聚集在一起就成了蛋黃油。

鹹鴨蛋的蛋黃中含有大量的紅黃色卵黃素及胡蘿蔔素,並且與蛋黃油溶在一起因此纔會出現我們看到的紅黃色。鹹蛋出油是鹹蛋已醃好的標誌,可以說鹹鴨蛋中的營養價值非常高,與新鮮的鴨蛋中所含有的營養並無多大的區別。

豐富的鈣:鴨蛋在醃製成爲鹹蛋之後,其中所含有的蛋白質含量會明顯的減少,由鮮蛋的每百克含14.7克下降爲10.4克。而這個時候其中所含有的脂肪卻會明顯的.增多,從鮮蛋每百克含11.6克,上升爲13.1克。不僅如此,鹹鴨蛋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也有明顯的增加,由鮮蛋每百克含1.6克,上升爲10.7克。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礦物質的保存,鴨蛋中所含有的礦物質在醃製的過程中並不會遭到損害,同時還能讓讓鈣在醃製的過程中得到很大的提高,由鮮蛋每百克含55毫克,上升爲512毫克。

無機鹽:在鹹鴨蛋中除了含鈣量豐富之外,同時還含有鐵、磷等無機鹽,並且專家經過研究發現,鹹鴨蛋中所含有的鈣質量、鐵質量比雞蛋、鮮鴨蛋都高。 所以它們的營養價值是基本相同的各有好處,適當的食用對身體沒有危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放心的食用。

雖然說鹹鴨蛋的營養價值很高,並且適量食用沒有什麼危害,但任何食物都不能吃多,比如鹹蛋用鹽量一般在10%左右,如果過量食用的話很有可能會因此而患有高血壓,從而嚴重的危害到人體的健康。

清肺火:經過研究發現,鹹鴨蛋中所含有的各種營養都具有很好的滋陰、清肺、豐肌、澤膚等功效,因此非常適合在夏季食用。除此之外,我國中醫認爲鹹鴨蛋清肺火、降陰火功能比未醃其中鹹蛋黃油可治小兒積食,外敷可治燙傷、溼疹。

鹹鴨蛋雖然好吃,但是在端午節時也不宜多吃哦。

端午節的作文 篇6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糉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糉子,吃糉子,關於糉子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爲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爲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裏,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端午節,最熱鬧的'就是包糉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糉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放在鍋裏,煮出來糉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後,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裏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糉子,輕輕地扒開糉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裏鑽,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終於到了開飯的時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糉子,品嚐着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着香荷包,手裏拎着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作文 篇7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潮汕人俗稱“五月節”。每逢端午節,潮人都舉行了多姿多彩的慶祝活動,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習俗,賽龍舟、食糉、插艾、浴或喝藥湯,就是主要的習俗。

1、賽龍舟習俗。

潮汕有韓江、榕江、練江三條主要河流,支流河溪交錯,水流平緩,是賽龍舟的.黃金水域。端午節期間潮汕人賽的龍舟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大型龍舟,長20—30米,寬1。4—1。6米,設20—30對槳,周身彩繪魚龍圖案。另外兩種是彩頭船(饒平、南澳一帶)和龍船仔。潮汕民歌《保賀兒婿搶頭標》:“潮汕水鄉,江河交錯,池塘遍佈。歲逢端午,龍舟競渡。鑼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槳如翼,競奪錦標,萬人空巷,潑水助威,熱鬧非凡”,形象生動地反映民間端午節賽龍舟的民俗風情。潮詩《端午賽龍舟》談到:“端午雲開陣雨收,萬人江上賽龍舟。心隨鼓點聲聲急,忘卻屈原當日愁。”這是詩人描寫人們觀看賽龍舟的真實情景。有些地方(如澄海),人們在賽龍舟後,要飲“龍舟水”,吃“龍舟飯”,禱求平安健康。

2、食糉習俗。

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說:“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之形,故曰糉,曰角黍。”潮汕人俗稱“糉”爲“糉球”。潮汕話“糉”與“壯”同音,所以端午節男女老少都吃糉求個“壯”的彩頭。潮人世代相沿端午吃糉,是祭弔屈原遺風之一。民間有句“未食五月糉,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人食糉與全國其他方相比,其特色是糉球(糉子)是以糯米摻以豬肉、蝦米、蛋、花生仁、香菇及香料爲餡,有的一半爲鹹餡一半爲甜豆沙,稱爲雙糉球;還有山裏人尤其喜愛製作“大糯糉”。事先上山砍下杉尾、三丫苦、五指膠爛煅,泡水取出有效成分浸出液,澄清後用它泡糯米,再把糯米包進竹葉裏,用開水煮熟,象小枕頭的“大糯糉”,剝開竹葉就像一塊晶瑩的羊脂玉。吃時用紗線切割成小片,蘸砂糖吃,吃起來柔潤滑膩,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具有健胃、去溼、清熱等效果,是人們十分喜愛的藥效食品。

3、插艾浴(喝)藥湯習俗

潮汕“端午節”的另一主要習俗是插艾花浴(吃)藥湯。這一天,各家各戶門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穢”,驅瘟辟邪。另外,這一天稱作“聖日”,吃藥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湯”的習俗。“五果湯”即蓮子、玉米、白果、黃豆、懷山等煮成。還有,人們都把栽在庭院或門外的使君子花摘下來做菜吃,自己沒有栽種的,就到街上買。澄海、潮安等一帶,中午有吃真珠花菜煮豬血湯的習俗,據說有除去腹中毒質的功能。小孩子吃君子炒蛋,消疳去積。老人服用谷精子瘦豬肉湯,有明目的作用。

端午節的作文 篇8

端午愈來愈近了,空氣中早已若有若無地散發着淡淡的糉香。那一個個淡青色糉葉紮成的糉子,正熱氣騰騰地隨着那漫起的青煙慢慢飄散,飄過房前,越過屋後,漸漸瀰漫了整個大街小巷,亭臺樓宇。聞着那近乎家家戶戶飄出的糉香,忽然間直覺心裏暖暖的,隱約間嗅到了家鄉的味道,一樣的清香,一樣的淡柔。

已有好幾年沒吃過老家的糉子了,那股淡淡的糉香卻一直在記憶裏溫存着,難以忘懷。在家的我每逢端午時節,最喜歡吃媽媽做的糉子,看着那一紮扎的'糉子放進鍋中,不多久溢出的香味總能使我口水直流。等到糉子出鍋時管不了燙手,拿上一個就吃。那時家家都在忙着做糉子,等到快煮熟時,你一家我一家,廚房裏盡是飄出的糉香,隔着老遠就能聞到。

一直以來我是很喜歡端午節的,尤是在家的日子,兒時的自己認爲那是屬於我們的節日,總覺得那時的歡笑比往日要多些。看着 大人們紛紛把準備好的菖蒲、艾草、葛藤掛在自家門前,感覺很是好看,青青的、綠綠的,一派祥和,悄悄地溫暖着心房。當時的我雖不怎麼明白,倒也看的賞心悅目,直到後來一次問過父母才知道,這是象徵着四季如春,溫馨、淡然的意思。

端午那天我同村裏其他孩童一樣,高高興的奔跑在村頭村尾,房屋小巷,一個個眉心染上一點紅,胸前掛着一個紅紅的雞蛋。誰家在放炮仗一聽便知,而後都紛紛朝他家去了,只爲在那剛燃過炮仗的碎屑裏尋找零碎的鞭炮,偶爾大人們看見小孩來了便會從自家拿出染紅的雞蛋,分發給我們。那時的我總會開心的笑着謝過他們,然後揣着雞蛋隨同孩童們趕往下一個“地點”。

兒時端午那天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天就落下了幕布,在外玩耍的孩童都紛紛各自回家去了。當我回到家中,站在父母面前細數着今日的“戰果”時,這邊一個口袋掏出來一把糖果,那一個口袋掏出來一個雞蛋,有時還能掏出一把瓜子,那稚嫩的臉上總會溢上滿滿的幸福和那嘴角甜甜的笑意,這時父母都會笑罵着對我說:“你這貪吃鬼”之類的話。

等到夜逐漸深了,父母讓我姐弟倆把爺爺奶奶請來,一家人坐在一起悠閒的吃着一桌豐盛的晚餐,談論着今年莊稼收成如何如何,細說着那些家長裏短。飯後的我雖已是吃的飽飽的,可總要吃上一個糉子,一邊吃一邊聽長輩們談論的話語。偶爾央求爺爺給我講故事,爺爺思索片刻,慢慢向我姐弟倆講述了端午節的由來,大致是古時候有個名爲屈原的詩人,因國家滅亡後,憂國憂民的他跳江自殺了,而後人們便以糉子來祭奠他,這也就慢慢有了現在的端午節。

時間總是不知不覺間悄悄流過,轉眼間我也慢慢長大了,由開始上學的一週回家一次衍變爲一月,到如今在外工作的我已是很少回家了。時光轉瞬,歲月滄滄,沉積了多少往事,漸漸地都已忘了許多事情。幸運的是我還能憶起家鄉端午時的糉香以及那早晚升起的裊裊炊煙。如今又是一年端午臨近時,我會在異鄉遙遙的看着家的方向,祝福在家的父母。風來時,彷彿間我又聞到家鄉的糉香,清清的,淡淡的!

端午節的作文 篇9

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三個重要的中國節慶之一,是爲了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端午節有吃糉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

我們家的端午節也是充實又溫馨呢!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媽媽提議說,今年我們自己包糉子吧,平時我們都是在超市裏買現成的,少了很多節日樂趣。聽媽媽這麼說,我們可開心了,我可是從來都沒有看到過糉子是如何包成的.呢,還真想長長見識!

於是說幹就幹,奶奶準備了很多材料:兩盆江米、兩包豆沙醬、一小盆棗和200片糉子葉。首先,我和媽媽把糉子葉洗好、蒸好,再把兩包豆沙醬擠到碗裏,再把棗泡好,又把江米拿到桌子上,準備好了,包糉子正式開始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包糉子,有人包棗的,有人包白米的,還有人包豆沙的,一共包了兩大盆。只有我包的糉子最難看,雖然我是完全按媽媽教的方法來做,也是先將糉子葉捲成漏斗狀,然後在底部放個紅棗,緊接着放一層江米沒過紅棗,一直重複這個步驟,直到將漏斗填滿。接下來把前面的糉子葉捏個角,把後面的葉子包住,但是這個步驟我就失誤了很多次,好不容易完成了,做好的糉子還是沒有媽媽和奶奶的好看。雖然我包的糉子樣子難看了點,可是吃起來味道還是很不錯哦!更重要的是,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包糉子,有說有笑,非常溫馨,齊樂融融!

這真是一次難忘的端午節,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吃到了有生以來最好吃的糉子,因爲那是我自己親自包的,所以特別美味,也特別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