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優選(9篇)

端午節1.4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爲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作文優選(9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關於端午節的作文。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

端午節這一天有許多風俗活動,如早上取龍鬚水,插艾枝於門,上山採青,食糉球,制糉,賽龍舟活動。

早晨取龍鬚水——因爲傳說五月五日是龍的生日,這一天龍擡頭噴出的水能治病。故此人們在這一天早上到外面坑溝、水溝、溪河取水,置於自家水缸裏供全家人吃喝,祈求一年的平安。

插艾於門——因爲艾能僻邪,這一天插艾於門上能保平安。

上山採青——因爲這一天是龍擡頭噴發龍鬚水於大地青草的時間,人們上山採一些草藥,像天冬、麥冬、金銀花、山葡萄等來家備用,都比往日來的有價值。另者上山採青自己多吸大自然清新空氣也十分有意義。

食糉——本地有名俗諺叫[未食五月糉,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舊棉衣,這一天是五月初五,剛過了春寒,大地始暖,過了這天之後,進入夏天,氣溫自然高了,不再穿棉衣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黃枝汁攪拌成的糉,表示食後寒天過去溫暖的夏天就到來了。

食糉球——糉球是一種用香菇,花生仁,豬肉,甜豆沙製成的食物,一邊甜一邊鹹,用竹葉包成六角狀拳頭大小的包糰子。它的由來是由中原傳來的。是中原水鄉百姓紀念大詩人屈原的一種風俗食物。

賽龍舟——來自對屈原的懷念。沿江水鄉在端午節前後組織龍舟競賽。

今天,奶奶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作文素材《關於端午節的作文》。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今年的端午節

過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糉子呢!你瞧。。。。。。

做糉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米放進去啊!”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麼?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繩子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糉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着吹着,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着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着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溼,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作文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衆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衆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衆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作文 篇2

5月28日,學習的全體師生一起過了個快快樂樂的端午節。

雖然沒有傳統節目的賽龍舟,但28日上午在宋城戲水池舉行的戲水活動,下午在學部舉行的端午知識知多少和競技遊園活動,讓同學們這個端午過得特別難忘。

早上十點,少身着各種顏色休閒服裝的同學們,早早等候在宋城門口,看古趣盎然的宋城開門儀式。隨着“宋皇”的一聲“請衆位貴賓一起進城觀賞”,宋城戲水池裏馬上人聲沸騰起來。

夏天的五月,清風送爽,氣候宜人。孩子們歡聚在戲水池裏,相互潑水,相互祝福。一個上午,跑的跑,追的追,一會兒在水面玩玩跨橋,一會兒在水中游上幾遭,一會兒把正在潑人的同學捺入浮盤,一會兒把全無戒備的老師擡進水中……歡笑和喜慶吸引了無數的觀衆。

下午,三年級的小朋友爲大家介紹了端午節的來歷,同學們一起緬懷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隨後,緊張又有趣的遊園活動就開始了。

學部辦公室設定“食品超市”作爲誘餌,用超市流通的“快樂點券”作爲交換媒介,各種遊樂活動都需要同學們積極參與,有的要動腦筋,有的.要動體力,有的要勇敢,有的甚至還要有合作和奉獻精神。

大概下午三時許,實驗部各個教室做成的遊樂點生意十分興隆,“超市”裏面的買賣也是如火如荼。孩子們拿着用智慧和辛苦換來的零食,幾分自豪,幾分快樂。整個實驗部都成了快樂的海洋。

休閒着並快樂着,實驗部的端午節多麼令人難忘!

端午節作文 篇3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掛香囊;吃糉子,沾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當然是吃糉子啦!奶奶、媽媽和妹妹圍坐在一起。奶奶精心準備了糯米、糉葉、大肉、紅棗等各種各樣的餡料。開始包了,媽媽和奶奶把糉葉小心翼翼地捲成三角錐形,舀一勺糯米。妹妹自告奮勇,幫奶奶和媽媽舀自己喜歡的餡料。奶奶輕輕地說:“這個糉子一定很好吃!”最關鍵的工序就是繫繩子了。媽媽先拿起一根繩子,再在糉子上面緊緊地繞,靈巧地打好結,一根糉子就完成了。不一會兒,滿滿一大盆糉子就包好了。

妹妹想:“除了包糉子,還要去看賽龍舟”。天氣晴朗,我們全家來到河邊,觀看龍舟大賽。湖面上只見三艘龍舟,龍頭威風凜凜地豎立着,像高高的長頸鹿。每條龍舟上坐着5個人,穿着統一的.無袖背心。其中一人負責打鼓,另外每人手上拿一個木漿。比賽開始了,選手們半弓着身子,拼盡全身力氣向前劃。河道兩邊的觀衆給選手們加油鼓勁。我想:我要是也能划龍舟該有多好啊!

端午節真有意思啊!希望每年的端午節都像今天過得那麼快樂!

端午節作文 篇4

又是一年端午節,早上爺爺對我講,"今天中午吃糉子,我們一起來包吧"。我興奮極了,立即拿了一些米,糉葉和紅棗,跟着爺爺學起了包糉子。

爺爺先拿兩片糉葉,捲成三角形,然後倒一半米,在中間放幾顆紅棗,再把米填滿,把糉子卷好後用線捆好。不一會一個糉子就包好了。看起來很簡單的樣子。於是,我也拿起糉葉,想自己試試,但是怎麼卷都卷不好,米也不聽話的總是向下漏。

原來,包糉子看起來簡單,做起來確很難。爺爺耐心在一邊指導我,手把手的交我怎麼卷葉子好看,怎麼加米不會漏。練習了幾次後,終於比較像樣了。看着自己包的糉子放到鍋裏蒸,我特別期待。半個小時候後,香噴噴的糉子出鍋了。我在裏面找到了自己包的糉子,興高采烈的'吃了起來,我覺得自己包的糉子吃起來特別的香。媽媽回來知道我包了糉子,特別高興,誇我又懂事又能幹。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的端午節是在姥姥家過的,在姥姥家過端午節。

五月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姥姥家。姥姥家住在本市中央大街南段。離我家有兩公里多路。我們一家三口是乘坐我爸的出租車去的。一路上,一派初夏的風光盡收眼底。調兵山大街路樹滴翠,花草爭研。兵山廣場披上節日盛裝,生態大道車水馬龍。不大功夫,我們到了姥姥家。

姥姥家住在一個寬敝的平房裏,自己有院子,院子裏簡直是“養禽場”、“果樹園”、“菜園子”。那杏花落了,長出了小“豆豆”,李子花謝了,也有了自己哺育的`小“果果”,架下葡萄,還是不急不臊地孕育着花蕾;那小貓、狗、雞、豬,走來走去,互相追逐着,有的還大搖大擺地在院裏散步、找食吃;那菜正在向主人奉獻它的一切。這真有點像“世外桃源”呀!

姥姥雖已花甲之年,但身子很硬朗,以前當過語文老師,知道的真不少。當我們提起端午,說起屈原,老人家侃侃而談。

不一會,菜上來了,飯也上來了。我們開始了“端午宴會”。

姥姥說:你不是喜歡屈原的故事嗎,多吃幾個糉子吧!我真算有了“知音”,我正想細細品嚐一下今年的糉子呢!

姥姥包的糉子雖然與別人家糉子沒有什麼大的區別,可是,姥姥的糉子文化卻與別人不同。我體會一下,魚吃了糉子後會不會忘記了吃其它的好東西;吃糉子會不會把嘴粘住。一點也感覺不出來!這一定是人們的美好願望,是一個動人的美麗傳說。

人們紀念屈原,爲什麼抱有這樣的良好願望,就是因爲屈原是愛國詩人,爲國家利益而死的!

端午節,是詩人節,也是一個沉甸甸的愛國節!

端午節作文 篇6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慈祥的奶奶,親愛的老媽,和藹可親的幼兒園阿姨,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就像一杯杯香氣撲鼻的清茶,讓我們回味無窮。下面就讓我說一個我所知道的民間傳說吧!——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有一個傳說,在全國流傳很廣,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因爲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放棄自己的祖國,然而又有心無力,一氣之下,於當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河而死。

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憂傷,紛紛涌到汨羅河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了船隻,托起他的身體滑來滑去,百姓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米飯捏成團蒸熟扔進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們的節日。

端午節作文 篇7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一大家子的人都聚在了一起,過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

這天清晨,剛下過了一場小雨,地上還溼漉漉的,空氣中夾雜着雨後清新的氣息,讓人聞着就感到心情舒暢。這時,太陽正緩慢的從東邊升起,天也漸漸地變得晴朗了。

“啊,真的嗎!”我驚訝的說,“姐姐真的要來嗎?”爸爸點了點頭,我高興的差一點沒蹦起來。接到姐姐打來的電話後,我立馬打起了精神,收拾東西,準備去奶奶家。

要走的時候,已經快中午了,天也明亮了許多,不再是那麼陰沉沉的了,我的心情也特別的好。我和姐姐已經接近一年沒見了,好不容易她來了,我可不能錯過。到了奶奶家後,一大家子的人都在忙活着包糉子,我和姐姐聊完之後,也參與了進來。

一開始,我不會包,奶奶就耐心的.來教我。首先拿兩片糉葉放好,弄成一個圓錐形,再加入大米和棗等餡,然後再把它包起來,纏上繩子:我的第一個糉子出爐了。雖然不太好,但畢竟是我親手做的,我還有那麼一點的自豪感,我終於會包糉子了。

中午,我們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飯,是二爺親自下廚做的,有魚,有烤鴨,還有各式各樣的菜,讓我們大飽口福。下午,我和姐姐還有妹妹一塊去書市逛了一圈,每個人買着自己喜歡的書回去了。

下午,我們一起等待着煮糉子,然後再吃,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就是格外的香。不知不覺,天都暗了下來,姐姐該回去了,我們依依不捨的告別。

這一次的端午節真是熱鬧啊,這是我過的最快樂的一天

端午節作文 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又要吃香噴噴的糉子了。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每逢端午節都要吃糉子、包糉子,有的地方還要進行賽龍舟等活動,非常熱鬧。端午節雖然時間短暫,但是很有意義。

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免職,被趕出都城,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可自己又報國無門,最終在陰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一首愛國主義樂章。

今年端午節到了,媽媽特地從超市買了各種各樣、各種味道的糉子,我迫不及待地撥開糉葉,大口大口地吃着,陣陣的葦葉清香撲入我鼻子裏。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激勵了我,感染了我。我們是生活在祖國的'懷抱的少年兒童,要向先輩屈原那樣,從小要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專心讀書發憤圖強,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的節日裏作文500字左右【三】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叫龍節。

說起端午節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秦國侵略,心如刀割、但他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五月五那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抱着石頭,投進了汨羅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把準備的飯糰和雞蛋等食物:“噗通、噗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賽、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風俗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彩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文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馬上要端午節了,今年我要學會用一個新本領--包糉子。

端午節作文 篇9

又到了端午節,又到了糉子飄香的時候。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糉子。家鄉的端午節是在龍舟競渡中拉開序幕的。端午節前幾天,他們就擺開了陣勢。贛江兩岸,紅旗飄飄,彩旗獵獵。比賽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千里贛江,人聲鼎沸,熱鬧非凡。

江邊泊着兩條龍舟——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它們龍頭翹一起,蓄勢待發。隨着一聲震天的鑼鼓響起,兩條龍舟幾乎在同一時間,同一秒鐘,向着同一的目標進發。船上鼓聲震天,船中坐着30名勇士,分列在船的兩側,每人手中緊一握劃板,一鼓作氣。

河岸上,觀戰的人羣高聲吶喊起來:“黃龍加油!”“青龍加油!”划船的勇士聽着這激*情的吶喊聲,個個憋足了氣力,揮舞着劃板,身後激起的水花濺起一道道波瀾。寬闊的河面上,波濤滾滾,兩條龍舟劈江斬浪向着河對岸疾馳。一條百十米寬的河牀,不到五六分鐘的時間就橫渡過江。

一場比賽下來,雙方不分彼此。那種緊張激烈、扣人心絃的競渡場面,令人們歎爲觀止。比賽結束後,誰都不願離開,大家站在岸邊回味着賽船的無窮樂趣……至於那些村姑、村婦們,幾天前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糉子的箬葉、糯米,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一溼,洗乾淨,然後把一張桌子搬到院子裏包糉子。

她們拿起一片箬葉,疊成一個錐形,隨後抓起一把糯米,放進疊好的箬葉裏,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糉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糉子包完後,她們就提着糉子放進鍋裏,加上適量的水,燒起文火,讓它蒸煮。

大約煮到一個時辰,廚房裏就飄散出一股糉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從鍋裏抓起一個糉子,不管它是否煮熟,也不管它炙熱一燙手,就解一開線一團一,送進嘴裏,用牙齒咬一口,滾一燙的糉子在嘴巴里跳起了芭蕾舞劇,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們還是不肯吐出來,直到它冷卻後就咕嚕一聲吞盡了肚子裏。那種饞勁常常被大人們拿來當作笑料的話題。至今想來還忍俊不禁呢! 家鄉的糉子品名多,式樣也不相同,三角形的,圓形的,尖嘴形的,五花八門,有肉餡的,蜜棗的,青豆的,比較常見的是清純的糉子,什麼作料也沒有,盡是糯米煮的,隨你吃哪一種,味道都是很好。

吃一個不夠癮,你還會想吃,直到你肚子裝不下了,方纔罷休。端午節這天,一家人坐在桌前,一邊吃着糉子,一邊聽着老人們講述着一個古老的故事。相傳戰國時,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抱巨石投汩羅江而去。

這一日正是-陰-歷五月初五日。後來,每逢這一天,人們就在江河上賽龍舟,意在懷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糉子啊,你時時勾起我兒時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