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彙編15篇)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彙編15篇)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

新的課程改革綱要中要求教師“改變課程實施過於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些理念對改革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在書法中有飛白,那是意境;在繪畫中有虛有實,給人以想象的餘地,在教學中也應該留有讓學生想象的空間,老師應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己主動獲得知識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術的操作有許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

爲此,在初識“電子西洋鏡”一課時,即powerpoint單元中的第一課初識powerpoint,爲此我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究來認識powerpoint的啓動、界面及退出,以及製作演示文稿的一般步驟。最後通過實踐與創新,來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良好品質,養成做事有規劃的行爲習慣。因這學期使用的新教材與老教材的內容不一樣,五年級的學生學習這冊的教材powerpoint,難度有些大,因爲前面的word的內容學生沒有學,加上學生的基礎差,所以對學生來說有些難,加上前面的單元首頁的內容,共使用三課時來完成的。教學效果良好。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2

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

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爲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3

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各學科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

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逐漸成爲目前教學技術手段的主流之一,運用多媒體課件,結果很好!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我們政治使用的是新教材,上面的知識點少了,增加了更多做人的道理。但是一味的說教,講理學生會感到厭煩。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所以我打算把政治課上活,上精。多應用一些多媒體課件,儘量增加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們在娛樂、活動、探究過程中學會知識,從而內化爲做人的能力。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4

我們課題組成員把這一段時間的調研實踐進行了反思,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任務驅動的形式化和簡單化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實施中存在着將任務簡單化的傾向。任務驅動的教學方式對達成教學目標確實有着獨特的優勢,但把任務簡化爲以教學目標的問題的提出,就有犯形式主義錯誤之嫌了。比如,在高一“計算機網絡”一節的示範課上,教學目標是:認識並瞭解計算機網絡。作用。分類和組成,教師依此提出了四個問題什麼是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的作用?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計算機網絡的組成?並認爲這就是給學生提出的四個任務,而後用大半節課的時間要求學生從教師做好的網絡課件中,分別單擊“計算機網絡”“網絡的作用”“網絡的分類”“網絡的組成”等超級鏈接,通過看到屏幕上呈現出的與書本上一致的概念性的答案,來完成“任務”。這種對“任務”與“問題”的理解未免過於膚淺,這裏提出的四個“問題”不需要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來建構知識框架,而只需要打開書本就可輕而易舉地獲取正確答案,它不是“任務”,不構成“任務驅動”的前提,自然也不屬於任務驅動教學方式,這位教師所做的課件自然也屬於“課本搬家”。對高中學生尤其是城市的高中學生,這種照搬課本的信息技術課是不會受歡迎的,因爲學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閱讀能力,他們不需要“課本搬家”,他們渴望獲得在教師引導下的,展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展示事物本質的具有實際意義的任務驅動下的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過程。

二、關注任務驅動教學中人文精神的缺乏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不能僅僅理解爲是對學生技術的操作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培養。作爲一門課程,它既含有豐富的科學性,又蘊含着深厚的人文知識,在教學目標上則體現爲豐富的情感目標。任務驅動的教學形式使教學環境情境化、問題化,教學過程則要求既源於具體情境而又能超越具體情境,達到融知識、技能、情感於一體的至高境界。有價值的任務驅動的設計除了能使學生達成一定的認知目標和技能目標以外,還需要能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道德情感、行爲習慣乃至人格塑造和價值取向等方面均產生積極影響。有這樣一節國小信息技術課:以“附件”中“錄音機”的錄音、效果等的學習爲載體,使學生學會“窗口”、“菜單”等的操作。這本是一節任務驅動較爲得當的好課,遺憾的是,教師在要求學生自行錄下一段聲音並進行效果加工之前,未作任何關於音樂審美的說明和要求,致使一位學生在講合演示時,將國歌用“加速”效果播放,既不悅耳更爲重要的是影響了國歌的嚴肅性和莊嚴感,不能不說是這節課的一大敗筆。

三、改進之處

引入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技能教學效果不錯,但有一些問題需注意和改進:

(1)教學進度不易把握。任務驅動教學法的.課堂更爲開放,但這一“放”就不好“收”,每一組的探究程度和進度教師很難把握,實訓結束時,有的組提前完成,可有的組只能草草“收兵”,影響效果。以後需採取一些措施,要既能保證探究效果,又不影響進度。

(2)課堂管理待改進。探究性學習法的課堂更爲“活”了,這也導致個別學生干擾他人。對此還要想些辦法,採取措施在行動上約束學生,最好能使學生都“忙”起來。

(3)評價上有困難。傳統教學強調“單打獨鬥”,學生表現很容易掌控。但採取任務驅動教學法,可能有個別學生濫竽充數、混水摸魚,給教師造成形勢一片大好的錯覺,影響到教學效果。

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將可能通過計算機網絡隨時獲取幫助,並隨時成爲“教師”。這種教學方式全面應用到技能教學相信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問題,它將完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讓每個學習者將學習當作一種享受。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5

在教授本課時,我密切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和學習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靈活處理。除教材上有的"小帆船"和"蝴蝶"圖形外,創造性地增加了學生喜愛的"美猴王"圖形,放手讓學生探究和創造,盡情地變換自己喜歡的"美猴王"形象。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則"沉"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起探究。我一方面勉勵學生面對失敗不氣餒,冷靜地理清思路後再嘗試,培養、優化學生的意志品質和思維品質,另一方面瞭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必要時給予幫助,針對性地請"成功"的學生上來演示,鼓勵"能者爲師",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和不服輸的精神。學生學習興致盎然,涌現出不少很有創意的作品。

美中不足的是,因爲有的素材未着色,少數學生精心於着色,花費了過多時間,導致無法按時完成作品。我未着色的初衷是擔心影響學生創造性的發揮,但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自己想當然,結果留下遺憾。這也從反面說明"眼中有學生"在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上是多麼重要。

我認爲,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型學習爲主動型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並接受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教師的角色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助者、學習資源管理者及研究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爲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筆者認爲,信息技術課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1.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緊緊抓住教學重點,明確教學目的,不應爲創造而創造、刻意更改教材內容,要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根據信息技術課的特點,遵循"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知識"的認知規律:自學→掌握知識;動手→培養技能;應用→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並互相轉化。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形成技能。畢竟,未經"必然王國的跋涉與歷練",哪有"自由王國的馳騁與翱翔"?

2.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3.教學不能侷限於一節課,侷限於一時,必須着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6

一、教材分析:

《畫直線和曲線》是陝西科技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節內容。此課是在學生已對計算機畫圖有了初步的認識、會進入和退出畫圖程序之後學習的畫圖中的最基礎的技能——直線和曲線的畫法。直線和曲線的畫法看似簡單其實並不簡單,因爲線可以畫出許多的物體,直線的粗細也決定了其它如曲線、矩形外邊框、圓形外邊框等線的粗細,而曲線的柔韌性是大多數物體都具有特點,特別是曲線與我們平常在紙上用筆的畫法截然不同,它是先要畫出“直線”然後通過用鼠標拖拽的方法兩次才能完成的。如果只是教師簡單地說一說、演一演,只讓學生懂得這個要求,那麼必然會使學生產生驕傲的心理,並且知道了畫法卻畫不出好看的圖畫來。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興趣,又讓學生知道了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二、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學生,他們剛開始學習信息技術,對計算機知識掌握有限,而本課內容學生比較難掌握,特別是曲線的畫法。所以我採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容易理解。

三、設計理念:

新的教學理念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也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四、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會使用直線和曲線工具。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等。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熱情,在創作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力。

五、教學重點:

曲線的使用。

六、教學方法:

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爲指導思想,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以“任務驅動”與“問題解決”爲主線,完成每個教學任務,從解決問題出發,讓學生親歷自主學習、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7

國小階段是學生想象力最豐富的時期,有趣的故事特別能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而豐富的想象力往往來自於聯想,許多學生可以在你講到一個事物時聯象到多個與此有關的事物,這就是想象力的開端。從國小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對他們以後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在本課中我想簡單的談一下我在教《勾勒我的想象力》這一課中的點滴體會:

首先繪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爲動手能力主要開發的是人的左半腦,這是會促進左腦的智力開發。同時在會顏色運用、空間位置等方面的能力是對右腦開發也大有好處。

更爲重要的是,孩子在畫畫的過程中時候是他的腦、眼、手並用,因而能促進身心的成長髮育,讓孩子的潛能與個性多了一條途徑來展現,同時更加培養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大家共同給小狗設計一個家,一個溫暖的小窩,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動手的熱情,大家各抒己見,充分拓展思維,令小狗的房子五顏六色,造型各異,漂亮極了,學生們在設計的過程中對空間的把握,對色彩的運用都經過了用心地思考,可以說是在興趣中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技能,身心都得到了發展。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8

讓學生通過說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進行自我展示,自我激勵,發展學生的情感目標。

新課程下的教科書是知識的載體,是用來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書,而是用教科書來教。

我在這次課上把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我在新課程的理念下的大膽嘗試。通過本課讓學生體會感恩、關愛他人,體驗關懷的溫暖,對他人的幫助心存感激。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能力。

最後,我用我最喜歡的沃德的一句話“平庸的老師傳達知識;水平一般的老師解釋知識;好的老師演示知識;偉大的老師激勵學生去學習知識。”與同行們共勉。

讓新課程與我們同成長。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9

本課我從學生對課本上的一段中英文字的輸入出發,引出至少要學會中文和英文混合輸入方法。講述了啓動漢字輸入法的方法,如何用“智能ABC”或“搜狗輸入法”輸入漢字,以及輸入漢字時必然要遇到的幾個狀態切換:全角、半角的切換和中、英文的切換方法。

從學生上課的反應情況來看,在課堂上不少學生能夠按時完成了我佈置的任務,但總是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按時完成任務,總結了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對中英文輸入的切換不能熟練操作,原因是學生還不能熟練地掌握中英文的切換方法,日後要多加練習;

二是拼音的掌握不好,Z,C,S和ZH,CH,SH,前後鼻音分不清導致打字速度慢下來,這個問題不是一時能解決的,要求學生平時在語文課的漢字學習時注意積累;

三是鍵位不熟,指法錯誤,有些學生到現在還是在用“一指禪”敲鍵。打字沒人能幫得了忙,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多多練習文字輸入,熟能生巧。

在教學過程中,書本上講解的智能ABC竟然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或者不習慣用,原來有不少學生在家裏的電腦上已經熟悉文字輸入了,而採用的輸入方法也是現在比較流行的“搜狗拼音”輸入法,所以在上本課前,我已經將所有的電腦增加了搜狗拼音輸入法。同時也讓學生認識與掌握搜狗拼音輸入法好用帶來的方便、快捷。

這節課還需要改進的地方,因爲範圍太廣了,目的性不夠強,雖然學生的作品很好,但是有一些符號他們的認識還不夠。(例如:學生在中英文符號的區別)這樣使我感到有點疑惑,如果規定必須要用到那些符號,可能會好一些,可是又怕會影響他們的創作思維。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0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能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在初級階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爲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教學軟件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遊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知識爲主要內容。這樣做,符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接受老師教授的新事物,並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能力。爲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內容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通過學校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一定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製成幻燈片並配上優雅的音樂在教師機上播放,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紛紛舉手詢問,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並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一定能成功。於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着他們進入windows的世界。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菜單的使用。通過複製、剪切、粘貼和移動,學會了文件和文件夾的基本操作,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餘興未盡,圍着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願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如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分析,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讚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後參考。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語言說話不當,或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們每個學期至少會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動,那至少我們可以聽到一些優秀的課例,我們也可以取他們的成功之處用之自己的教學中。所以我們應該在每一堂課後都要進反思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之處,捨棄糟粕,避免在今後的教學中犯同樣的錯誤,取其精華用之以後的教學中,從而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1

信息技術課,是學生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很好的途徑,我的教學反思。雖然說大學聯考不考這個科目,可也是學校裏是的必修科目。

這一週的課程都是在學校裏的微機室裏面上的課,因爲要面臨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考。所以,上操作課的時候,主要針對的是練習題,目前練習的是Excel操作題。

在上課的過程當中,我發現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學生直接打開習題,就開始做,而且做得全對。但是,有的學生,講解了一遍之後,還是不會做,感覺不看題目要求是的。還有一部分學生根本不看題目,直接按自己的意圖開始做。這都是課堂當中,學生出現的主要的問題。至於紀律方面,或許是因爲是新老師,沒有過於調皮搗蛋的,不至於一堂課進行不下去。因爲這個學科的特殊性,學生們可以輕鬆地去上這門課,不會留特別難的課外練習題目,對高中學生來說,這樣的課程有一定的調節的作用。

每次上課的時候,因爲教室很大,我都是轉着圈的給學生講課,講課的聲音有點小,擔心距離的遠的學生聽不到。同時,也可以看看學生的作業完成的情況,相對的來說,學生可以更好的完成課堂練習。對於信息技術課,大部分的學生都是期待着上網,看看自己喜歡的東西。高中的學生一般課業負擔還是挺大的,生活的場所基本上就是學校,學生可能更多的嚮往外邊的世界。可是,還是必須要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的,文明上網,懂法守法。現在的一些學生迷戀上網,打遊戲,這都是不好的習慣。作爲老師,我們應該提醒學生,上網不僅僅是消遣,也可以學習,現在網上有許許多多的公開課,各門各類的都有,只要你想學習的,都可以找到資源。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我們都必需合理的運用。

上課過程中的不足便是,缺少一些威懾力,上課的經驗有些不足。還有就是比較年輕,感覺學生非常活躍,我看到學校裏的那些經驗豐富的教師,只要他們走進課堂,學生就沒有說話的,眼睛就直直的盯着老師,生怕錯過什麼。老師們講課也都非常的精彩,往往一道題,講解好幾種思路,希望學生可以理解。我覺得,這些老師,一進教室,就自然而然的有一種威懾力。

以後,我也一定會成爲這樣的老師的。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2

本學期我擔任國小四年級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四年級教授的是計算機入門知識。

一、打好紮實基礎,養成良好習慣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本學期剛開始系統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大部分學生接觸過電腦但沒有系統的學習)作爲信息技術教師,我覺得幫助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爲重要。爲此,我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開展教學工作。

對於剛開始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來說,他們一般都有較濃厚的興趣,積極性較高,但較迷茫,不知從何處學習。此時,我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計算機的發明、發展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然後,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紹計算機的組成原理,用我們人身體的各個部分來類比計算機的組成部件,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原理。接下來,我用玩遊戲的方式介入鍵盤的操作知識的講授。對於剛學習計算機的學生來說,練習鍵盤本來是一件單調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我選擇了金山打字通軟件,該軟件裏面有打字練習遊戲。從此入手,學習變得輕鬆有趣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鍵盤操作。

二、合作探究學習,體驗學習樂趣

四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學期的幻燈片製作課程教學中,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題製作項目。每個小組選取一個主題製作項目,自己蒐集製作所需的圖片、聲音、動畫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創意設計,然後製作完成各自的主題項目。在此過程中,我主要是講解關鍵的製作技術,同時輔助各小組,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根據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學生基本上能製作圖文並茂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掌握各種幻燈片製作技術,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協作的意識,增強了團隊精神。當然,項目完成的質量還不算太高,諸如創意設計還有待提高,我相信經過進一步努力學習,學生會有長足的進步。

教學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如何進一步組織好學生、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我長期值得研究的課題,我將一如既往的紮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標準的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3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潛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爲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國小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

生難以構成準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取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

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簡單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

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用心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我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理解者。其教學設計爲: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啓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

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

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

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透過佈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光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透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爲教學的主人;能夠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件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我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爲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透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到達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4

作爲一名高二信息技術教師,如何把課上得再好一點,如何讓學生喜歡這門課,並且能在喜歡的情況下,學好這門課,掌握這門課。我們知道部分學生有了一定的信息技術基礎及網絡知識,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但上網現象普遍,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意認真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難免會出現各種難以預料的問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亮點。

一、理論與實踐

信息技術教學時,我覺得自己易忽略了該課程自身獨有的特點,雖然也能把教學目標完成,但在課堂上花費大量的時間講授理論知識,只有很少量時間來上機實踐,使原本很重要的實踐活動變成了搭配。這種理論基礎與實踐能力相脫離,或只重視理論而忽視實踐的作法,導致學生的學習偏離教學目標,效率低下,學習死板,難以面對和解決新的問題。

因此高中信息教育應該把培養學生髮現、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一個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信息技術只是一種工具,學習信息技術的目的是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中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實踐操作來學習新知識,同時,努力改變目前教學中的被動學習爲學生主動學習。課程的教學活動是以教師自己設計課題再作研究的形式,使教學活動從引導激發興趣出發,通過讓學生觀察、歸納、猜測建立解決課題的各種假設方法,再通過上機實驗,回答自己的假設,得到一種新的認識。進而從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如此螺旋式的上升,就可培養學生一種不斷去探求未知的衝動和能力,既教會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又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使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來。

二、教學理念偏離了新課標的思想內涵,學生的信息意識缺乏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課程重在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養成解決實際問題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然而,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在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容易把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理解成操作技能的培訓,有意無意地把它與傳統的學科相提並論,把學習計算機技術與信息技術教育等同起來,缺乏與其他學科整合的意識,大大降低了信息技術教育的應有價值;而對於學生們,他們是爲了“學”而學,嚴重的“學”與“用”脫離,在日常的學習中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意識不強,在解決問題時沒有一種自發的信息需求,不能夠靈活有效地發揮信息技術的工具作用。

信息技術教育應當以培養學生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爲根本目標,它的學習範疇遠大於計算機學科的內涵。信息技術教學必須突破其它課程只能單獨給學生一些孤單經驗、缺乏橫向聯繫、缺乏各學科相互作用、不能給學生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限制。通過運用多學科綜合知識、有目的、有系統地進行”教、學、研、做”合一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的科’研意識、創造意識和實用意識得到系統的培養。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計算機及其軟件的操作能力的培養應歸於信息的收集、處理,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更要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素養,即:能夠快捷有效地獲取信息,熟練地、批判性地評價信息,準確地處理信息,創造性地使用信息。使學生具備終生學習的意識和利用信息技術處理生活、學習問題的能力。

三、學生水平不齊

由於國中教學水平的差異及各種客觀因素導致高中學生的信息技術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對電腦的基本操作駕輕就熟,能夠非常熟練地運用電腦上網,有的學生則可能連電腦都沒用過,學生們的信息技術水平呈現出一種兩極分化的局面。

小組協作式教學介於班集體教學和個別學習之間,較容易發揮集體教學和個別學習的長處。由於學生個體的信息技術素養的不同,在教學中堅持分類施教,分類輔導,根據學生的基礎和知識水平、愛好分組,並使小組內部成員的能力水平呈梯形分佈,讓他們在完成基礎知識後能自主的自學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同時,讓基礎最好的學生做組長,負責帶動和組織本小組的其他同學,這樣其他基礎差的學生在基礎較好的學生的帶領下,也成了整個學習的積極參與者。在課程安排中,注意從活動的內容上,從一般學生和學優生的培養上,盡力分別對待,對於學優生,教師作深化指導,以提高其學習層次;對學困生,耐心輔導,以保護其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這種教學形式還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四、課堂教學模式乏味

課堂教學模式乏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儘可能地選擇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學生容易理解也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學習的知識類型多種多樣,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這門課程時,往往喜歡上機操作課,而不喜歡上理論課。

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儘量將枯燥的東西講解的生動形象一點,教師在講解時,可用風趣的語言,貼近的比喻,引用身邊的事件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和認可。

比如我在上“信息無處不在”這塊內容時,通過舉例:校園的鈴聲告訴我們上課、下課的信息,走過食堂時傳來的飯菜香傳遞給了我們可以吃飯的信息,通過這幾個身邊的小事情,學生踊躍發言,讓學生輕鬆地掌握了信息的概念及信息的載體,也讓學生可以舉一反三。

最後談談亮點: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我一般能用好的比喻,貼近生活的例子,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把理論課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機世界的五彩繽紛,同時師生關係也很和諧,真誠的微笑去面對每一個學生,從而拉進師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感覺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讓他們輕體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有什麼問題纔會及時地提出來,師生雙方及時交流。

作爲信息技術教師,必須根據環境,注重知識應用的綜合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教學水平,不斷摸索總結,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進而實現信息技術教育的總體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適應時代的要求!

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5

本週主要是對三年級進行了一個小練習,讓他們在記事本中輸入26個英文字母、10個數學和一些算式,在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是課堂練習有些乏味,學生的練習並不太好,效果也不算太好,練習了幾遍後,我開始講進入“打字教程”的方法,學生們在這時開始集中了精神,在這時我知道了一些東西,學生們還小,應該在學生的興趣中得到發展,必須提高他們的興趣。

教學中,我發現了幾點小問題,三年級年級的學生一部分找英文字母比較好,說明基礎不錯,但也有不熟練的。這也說明了學生的基礎爲兩極分化,好的好,不好的一點不懂,所以要從練習中加強訓練。尤其是三年級的國小,可能是年齡小,接觸電腦的時間不長,但通過這一週的上課,我發現三年級的學生對微機還是很的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