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教學(15篇)

信息技術教學1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一些突發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師的處理可能和我一樣,這樣就有意或無意傷害了學生。如有的學生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就批評他,或就直接讓他坐下,而不進行分析他錯的原因。久而久之,這個學生肯定不會再在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這樣就出現一堂課上沒有學生舉手回答問題,這樣教學氣氛就比較差,影響我們的教學激情,同時我們也不能及時得到學生掌握程度的反

信息技術教學(15篇)

饋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後成績大部分是不理想的,我們就要說他成績怎麼考得這麼差,拖班級後腿而不注重他的進步(如總是錯的題會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更加產生厭學,導致惡性循環。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每一個學生都有他們的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裏說過:“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其用意是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爲對學生有無傷害。在教學過程會出現閃光點。如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新的分析,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讚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供日後參考。同樣在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語言說話不當,或教學內容處理不妥,教師課後要冷靜思考,仔細分析學生冷嘗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們每個學期至少會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動,那至少我們可以聽到一些優秀的課例,我們也可以取他們的成功之處用之自己的教學中。所以我們應該在每一堂課後都要進反思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之處,捨棄糟粕,避免在今後的教學中犯同樣的錯誤,取其精華用之以後的教學中,從而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使我們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1、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備好課

我們知道,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過去強調就教材而備教材,老師怎麼“教”,學生怎麼“學”。新課程理念提出: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建構的過程,強調在合作互助中學習,特別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順應學生的自我發展,鼓勵學生的個性,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自我探究的學習能力。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爲了提高教學質量,就要求在上每次課前要作好充分的準備。

⑴按新課程標準,備好教材。

高中信息技術課分爲必修課和選修課。總共有6大模塊。高一上學期我們上必修課內容。根據新課程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建設有特色的信息技術課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因此,在研究教材過程中,我從知識性和人文性兩個方面來考慮。知識性包括信息技術內含的知識和課外延伸的知識。人文性是從培養學生信息素養來講的,備教材應領會新課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術教學的新課標,從整體上了解教材的特點、把握書本的體系結構,分析新課標,通過鑽研教學新課程標準,掌握教材基本內容和教學要求,統觀全局,抓住主線。

⑵備好每一節課的教材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即教學內容是基礎而豐富的,呈現形式是豐富而開放的。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認真挖掘教材每一節課的資源,力圖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維空間。例如:在學習第一章《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這一節時,在學習了常見的信息技術外,結合日常生活,補充說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給人類帶來巨大好處的同時,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犯罪也日益猖獗,由此引出信息安全問題。從網絡犯罪,安全漏洞難以堵塞,當前信息安全領域的熱點問題3方面加以說明,拓展學生知識。

⑶備學生

“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在這樣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要求課堂上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二要在課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學生髮展爲本”,使新課程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每一天的課堂上來,備課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習基儲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等情況,既瞭解一般情況,又瞭解個別差異。通過分析學生的差異來進行分組,在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增強每個學生的合作意識。例如:在學習第二章《信息獲確時,整合第二章內容,佈置3道實踐題,分別是國慶3日遊,泉州3日遊和自配電腦(高中低)3種方案,學生分組任選一個題目,利用網絡資源查找相關主題內容,最後以作品(作品形式自定)的形式呈現,要求各組學生分工合作,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同時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效果甚佳。

⑷備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也包括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講授、任務驅動、參觀、演示、實習、練習、課堂討論、欣賞、複習等方法。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運用現代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習使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和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學方法中,我經常是同時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授,任務驅動,課堂討論等等,目的在於樹立現代的教學觀念,主張以人爲本,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和創新意識,以學生的“自我嘗試在先,教師的引導在後”爲原則。

⑸寫心得體會

實際的課堂教學很難完完全全地按備課計劃去進行,因此寫心得的形式總結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寶貴經驗教訓,可作下次備課的借鑑。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我們借鑑,我們必須不斷探索新的環境下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不過要把課上好,首先要把課備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備課,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備課,作爲信息技術教師,自己立一條戒律:“不上無準備的課”。

信息技術教學2

一、整體教學方法

1、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實例話題,讓學生能快速理解任務意圖。

2、通過對任務的分析,引導學生根據以有的知識經驗找出一定的解決方法。

3、鼓勵學生說出遇到的困難(這個困難恰是通過本課學習的技能所能解決的),從而提出本課的知識和技能。

4、放手讓學生操作(根據情況進行適合的引導),在學生演示的過程中一起研究對話框的設置,理解其含義。

5、通過拓展活動來進一步深入學習該知識點。

6、由學生總結所學內容。

二、教學中成功的地方

1、課前選小組長並且對班級最高、最重的學生情況進行了解,這些舉措活躍了課堂的氣氛,加深了對學生的瞭解,提高了一部分水平學生的責任心,爲課堂的提問打下了基礎,效果較好。

2、設計通過在大量雜亂的數據中找符合條件的數據,讓學生能產生強烈的對數據排序的意圖,這一點效果基本達到,過程比較自然。

3、在排序拓展活動中每一組都有任務,同時增加了性別和姓名的排序,學生參與度比較高,並且加深了對中文排序的瞭解,還爲下部分男女生分類打下了基礎。

4、篩選部分由易到難,自然地加入了“和”、“或”的概念,並且借性別的條件做例子,讓學生基本掌握了運算符的使用。

三、教學中不足的地方

1、分類彙總部分,原來設計學生根據以前的學習,能用排序和average函數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對問題的解決,理解分類彙總的意義,也能順勢解決先分類後彙總的理解困難。但由於對學生的瞭解不足,在課堂上才發現無法實現這一步,所以就臨時讓學生自行探究。但從命令的字面意思上學生認爲分類彙總具有兩種功能,即自動分類和自動彙總,因此學生都陷入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只能強行進行操作的講解,一再強調要先分類再彙總,男女分類的方法是對性別進行排序。學生的探究和自主學習的過程沒有得到體現,因此學習過程很不自然,完全以灌的方式進行。

2、最大的敗筆是最後沒有請學生來總結,而是自己通過思維導圖進行了回顧式總結,學生參與率不高。這可能由於緊張,以及平時上課就不注意這個環節所造成的,以後一定要注意。

3、沒有使用學具和書本,以師生之間的討論分析爲主,因此造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嚴重不足。這是由於以前上課的經驗,學生自主看書學習的能力不強,造成課堂上的效率低下,擔心在公開課也出現這種情況。但不管什麼理由,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是要逐步培養,大方向不能改,因此我一定在以後的課堂上更加重視這個問題。

信息技術教學3

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爲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以下方法可以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爲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

只要"我說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 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爲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 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蘊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信息技術教學4

關鍵詞:任務驅動建構主義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明顯的時代進步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適用於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任務驅動”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方式,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信息技術是現在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通過實際生活的感受,而對計算機新奇而獨特的優越性的喜愛,另一方面是學生能夠從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因此,作爲信息技術教師應當竭盡全力,通過改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來滿足學生學習的熱情,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環境下對信息技術教師新的要求,要求教師無論何時都不能對教學過程“放任”和“隨心所欲”。而要充分體現信息技術教學的技能,則更多的要靠實施“任務驅動”的教學理念。

一、什麼是“任務驅動”

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並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實踐活動。“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構件主義教學理念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要求“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的創建,使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究問題來引導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進步性特點的課程。如果在教學中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過程會變得麻木、盲目,如:基礎差的學生無法消化教師課上的知識,不知道怎麼解決問題,而基礎好的學生又吃不飽……

“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能很好的改變這一現狀。“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方式,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在信息技術課中體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師生在一個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開展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的脈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於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目前,“任務驅動”教學法已經形成了“以任務爲主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路。

三、“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

任務是課堂教學的主繩,是問題提出的表現。任務驅動的特點是指在教學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爲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任務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任務逐步掌握所學的知識和技能。

一般來說,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上課的方式是“引入激趣——設計任務——提出問題——實踐練習、交流體會——評價小結”。整個過程就是,首先給學生演示相應的作品,如一份電子報,一幅圖畫,一個動畫等,然後邊演示邊講解完成作品的步驟,這個過程中便涉及了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具體的,在一節課中,僅用10-15分鐘講授和演示,其餘的時間都給學生實踐操作,教師只進行輔導答疑。每節課都要學生學會幾個操作技能,而這幾個操作技能就是本節課學習的任務,這樣,每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任務清楚,循序漸進,學生操作及時,學有所得。

“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的具體實施一般有以下幾個環節:

1、引入激趣

興趣是推動人們認識活動的內部動力,它是激發青少年學習積極性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覺完成任務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得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遵循學生興趣發展規律,努力培養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使學生能以高漲的情緒學習知識。

比如在上《資源管理器》這一課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用了這樣的引入:同學可以想一想,平時自己的衣服、褲子、帽子、襪子是亂七八糟的塞在衣櫃裏呢,還是按照不同類型,分門別類地放在衣櫃裏的不同夾層上呢?如果有規律地存放着,不僅能給人一種整齊美觀的感覺,也能讓我們更省時省力地找到我們想要的東西。同樣的,在計算機裏爲了更有效地管理計算機上的文件或文件夾,我們可以使用“資源管理器”來對文件或文件夾進行分門別類,使它們也像衣櫃裏的衣物一樣有規律的存放着。

這樣形象的比喻讓學生能更容易理解資源管理器的功能,並且產生了好奇,激發了學習興趣。

2、設計任務

學生的興趣被激發後,往往就有要嘗試練習的慾望,這時就便可以適時的提出任務。根據教學的內容,可以將這一節課的或整個章節的內容設計爲一個大任務,這個大任務也就是教學目標,然後再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與學生一起分析如何解決大任務,教師可以將整個大任務分解成幾個小的任務,這樣小任務裏面既包含舊的知識又有新的知識,層層推進,最終實現總體教學目標。

例如學習《資源管理器》這知識中,要求學生利用資源管理器實現對計算機上的資源進行管理,這個大任務裏面又包含着幾個小任務:①、啓動資源管理器、認識窗口的特點;②、新建文件夾、重命名;③、移動、複製、粘貼;④、刪除等。這節課要掌握的知識技能就都隱含在這幾個任務中,當學生完成了這幾個任務,也就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目標。

3、提出問題

每一個任務中包含着新、舊知識,當學生了解任務後,便要思考利用何種方法去解決這個任務,學生提出的問題,也正是他們所要學習的知識點,此時老師可以根據知識點的難度,採取“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演示講解”等不同方法將知識傳授給他們,這就激發了學生主動求知的慾望。

4、練習實踐、交流體會

任務的設計,問題的提出後,便可以讓學生嘗試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協作互

助,通過自主學習課本的知識或教師服務器上的學習資源,也可通過小組交流、合作來完成。

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困惑,或者把自己完成任務的心得說出來,與同學分享。同時,教師再根據問題的難度適時的演示、講解,引導學生掌握操作技巧,以及操作中容易出錯的地方和一些小技巧。

5、評價小結

在課堂中可預留一些時間,對學生中比較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也可以讓學生在同學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展示,通過學生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讓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快樂,體驗使用計算機的樂趣。教師在展示後可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將不足之處化爲希望。

四、“任務驅動”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1、設計好任務

在實際教學中,“任務”的設計、編排非常重要,直接影響着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備課的時候,首先“任務”的設計要有明確的目標,要圍繞教材,要有針對性、趣味性,能夠突出重點、難點。第二,“任務”的設計要把好度。任務難度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特點,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

2、教師必須轉變觀念

“任務驅動”教學法最基本的特徵就是“以任務爲主線、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因此教師一方面要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方式,轉變爲組織、引導;另一方面,在講臺上演示操作轉變爲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交流、討論。

3、教學中儘量使用現有資源

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應發揮教材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和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所使用的其他教學資源也應儘可能的使用本課的教學資源來展示。

信息技術是一門開設時間至今很短的課程,不少學校、地區纔剛剛起步,很多教學方法都需要我們去摸索,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是新課程改革環境下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因此值得探究、學習。

參考文獻:

1、王煥景、於書芹·《基於“任務驅動”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中國小電教20xx-191

2、呂品·《什麼是任務驅動》——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研究[DB/OL]

3、徐杏梅·《談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任務設計”》——中國電化教育,20xx(7)

4、王貴清·《“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信息技術教育,20xx(10)

5、何克抗·《構件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hnbsp;史春化·《信息技術課任務驅動教學法初探》

7、郭芳·《淺談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中“任務”設計》

8、何克抗·《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信息技術教學5

當前,信息化技術正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我國的中國小教育的各個領域,以日新月異的速度改變着人們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所以作爲當今的教育工作者,只有積極投身到這個變革中去,改革自己舊的教學觀點和舊的教學模式,瞭解新的思想觀點、掌握新的技術,使自己迅速具備和確立信息時代的文化價值觀點,並能把它們熟練合理的使用於教學實踐活動當中。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信息技術應用於教育的核心內容和技術手段,隨着中國小計算機教育在我國的持續發展,它必將是走向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在中學語文學科教學中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已經成爲一種時尚,它的探索與發展,也就成爲了語文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這裏我就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談我的感受。

一、直觀教學,易於理解。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比較難理解的知道或是學生很少見到的事物,只用語言實行描述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形象生動的動畫,就能很容易的明白。能夠變靜態爲動態、變抽象爲形象、變虛爲實。例如在教學《詹天佑》一課時,詹天佑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採用的不同方法,如果只通過讀課文,畫示意圖學生很難理解,如果學生觀看了用動畫製作的開鑿的過程示例,學生會更能詹天佑這種方法的妙處。還依然藉助“人”字形線路圖,看看火車的走法,更能協助學生理解這種“人”字走法的好處,更能體會詹天佑有着超人的智慧和接觸的才能,學習他的創新精神。

二、拓寬知識面,活躍思維

學生年齡結構小,形象思維水平強。如果僅僅憑口頭上講授語文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採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學生通過讀課文知道大榕樹那的景色很美,卻不能體會那裏的靜態美和動態美。我在電視上播放了大榕樹清晨的實景錄象,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大榕樹的靜態美,然後又播放了衆鳥紛飛的景象,學生又體會到了動態的美。又對一隻鳥的形態和聲音的觀看,能夠想象到很多鳥的姿態,這種由靜變動的教學手段直觀、形象、清楚,易於控制進度、重點的地方能夠反覆演示方法,極大的刺激了學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之中,完全調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的美,即使學生沒有親自去看那棵大榕樹,也知道了那裏有很多天然的美,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三、創設情境,激發情感

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衆所周知,學習興趣的形成是學習積極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對學生來說,興趣是的老師,是學習動力之一。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一文時,先播放桂林的美景,讓學生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欣賞桂林的山光水色。創設遊灕江的情境,讓學生對這樣的美景產生興趣,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才能更有興趣的學習這篇課文。能夠更深刻的體會到灕江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山的奇、秀、險。

四、提升教學效率,培養現代科學興趣

人們常稱當今的時代爲信息時代,信息時代的特徵是信息流通量大,信息波及面廣,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與日巨增的信息,人類積累的知識擦一會越來越多。在教學中用雲信息技術會提升教學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對現代科學的興趣。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時,對於火星、水星、木星等很多地理知識都不理解,這時候我藉助多媒體就向學生展示了這些星球的圖片和文字資料,讓他們結合圖片和文字介紹來了解其他星球是什麼樣的,使他們更快的理解了爲什麼我們不能遷移到別的星球上去生活。他們在明白這些道理的同時,對科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在校學習已經決定學生學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具有較強的信息意識,進一步瞭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社會的影響,並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學生的信息技術與自學水平、創新水平也會得到提升。

積極探索和研究計算機輔助教學與學科教學的結合點,並與學科教學實行有效地整合,合理的結合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去。把信息技術自不過然地滲透到教學過程之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優越特性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探索的水平,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和處理信息的水平,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自身成才。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前景,計算機教育的發展必將能爲跨世紀人才的成長鋪路架橋,爲迎接競爭激烈的、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紀的來臨積極備戰,爲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推波助瀾。

信息技術教學6

我有幸參加了畢節學院繼續學院組織的第二期信息技術短期集中培訓。這一次給了大家更充分更自由的學習時間,不僅讓我們的信息技術得到提高,最重要的是受到很多啓發。

作爲一位老師,有許多十分繁瑣的事務,諸如登記成績,排序等等。在學校沒有安排培訓之前,我每學期的期末成績也是利用電子表格完成的。那個時候,自己只掌握了簡單的排序和簡單的計算公式,但是每次登完分數後,選中自己要計算的內容,然後一點函數,自己想要的總分、平均分都一次出來了,那種感覺真是爽呆了。但是,自己畢竟也是摸着石頭過河,純粹屬於瞎弄,有些時候弄不出來,還是隻有用笨辦法。記得以前登記學生的醫療互助金時,學生的身份證號碼不知道爲什麼,輸入進去,一點回車,就變成了奇奇怪怪的文字。那個時候,自己非常鬱悶,恨不得把電腦砸了。學校又要求反覆覈對,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通過這次培訓,我才醒悟過來,多半是那個格式沒有設計成文本。就這一個小小的地方就足以折騰死人。這足以見得,掌握一項本領是需要靈活學習,靈活運用的。僅憑自己頭腦裏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時代總是在進步,軟件總是在升級,我們的頭腦如果停滯不前,那就跟不上時代的變更,趕不上軟件的升級了。這次信息技術培訓,還給我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要用巧勁。這個巧勁,是一些巧辦法。例如:運用十字光標,將一橫排或一豎排的內容進行復制,鼠標一拖動,萬事OK。可我以前竟然是那麼愚笨,

不知道怎麼弄,最後只有自己老老實實一個個輸入,現在回想起來,真是笨。

接觸電腦兩年多來,通過自己的實踐,這個領域需要我們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作爲一名新世紀的老師,必須掌握一些信息技術,本次培訓的EXCEL電子表格,WORD、POWERPOINT和FLASH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十分巧妙的技巧,但是,光是依賴培訓也是不行的,我想還是要自己在工作之餘多去實踐,多去學習,多去請教,把知識活學活用,真正使自己成爲一個優秀的老師!

信息技術教學7

此刻學生在信息的學習上,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並且我們不能以他的學號來劃分他們的優差。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使用評價的手段來發現他們掌握程度,從而對他們的教學採取分層教學。另外我們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講,就會去怪學生不好好聽,而不去反省自我的教學行爲如何來吸引學生。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有很多的課程能夠採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如遊戲、FLASH動畫演示、採取學生製作網上評比的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中去,與教師實現互動,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技能。所以我們應當經常反思自我怎樣用學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們自我去學習,如何去掌握。那麼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了,我們就不會出現上課不認真聽,冷場之類的情景。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理解新知識的本事不一樣,如何讓不一樣的學生都能得到必須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教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製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佈置任務,也能夠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教師,讓他們嘗試主角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一樣的層次上都能得到必須的發展。

信息技術教學8

學年即將結束,回顧這一學期,本人能夠努力工作,從多方面進行計算機教學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穫的喜悅,也有不足與遺憾,現總結如下:

一、取得的成績

1、講課時使用孩子們喜歡的語言,和他們融爲一體。有效的調節課堂教學的氣氛。靈活多樣的使用各種教學方法。多開展一些比賽,刺激孩子們學習。在學生中開展互助小組,優秀的帶動困難學生,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培養團結互助的精神,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精煉教授過程,小孩子一般精力集中的時間有限,抓住有限的時間讓他們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2、在教學中,我經常研究學生的思想發展變化,爲了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我們從光盤上或到網上去找了一些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小遊戲,把這些遊戲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後給學生玩,讓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並有助於學生智力發展。經本期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規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達到了規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還從遊戲中學到了許多其它的知識。信息技術課已經成了學生十分喜歡的課程之一。

3、在教學之餘,我們還努力搞好我們的第二課堂,在第二課堂裏,學生學到許多平時在信息技術課上學不到的知識,比如有的學生學會用計算機來解決一些其它學科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二、存在的不足

信息技術是一門不斷髮展的學科,展望學校的發展和學科的發展,我覺得還有許多知識要學,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三、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

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

信息技術教學9

1信息素養概述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決定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該技術的飛速進步,使互聯網成爲了人們日常生活當中的重要依賴,並已滲透到了各個領域當中。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了信息的泛化,受到多元價值觀等諸多方面的影響,一些道德因素成爲了信息素養質變的主要影響。總的來說,信息素養包含三方面內涵即信息意識、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信息意識指的是人們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意識;信息能力就是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信息道德則有着更爲廣泛的覆蓋面,針對的是人們在利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道德規範性。可見,信息素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人的能力與道德素質,而新時代對於人才的界定有着新的標準,信息素養作爲重要的一項指標,從小培養也就體現出了其重要性與必要性。因此信息素養的培養也就直接成爲了國小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目標。

2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路徑

信息素養並非一門知識,而是一種內化的德育教育,因此教育的養成是一條漫漫長路,且任重道遠。國小生正值接受教育的基礎時期,也是打好人生髮展之基礎的重要時期,教育內容將直接影響着國小生未來的身心發展,同時對於其未來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針對信息素養的培養應當做好以下工作:

2.1通過信息氛圍的創設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因此意識的培養將直接作用於對國小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進而逐漸引導學生養成追求信息的自覺性,提升信息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力。對此,教師應當對國小生給予積極的引導,在教學過程中,重點強調互聯網的優勢性魅力,使學生能夠看到信息世界當中的繽紛色彩。對於當前的國小生來說,網絡並不陌生,但對互聯網的認識程度顯然不足,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是爲了將其作爲一種工具來有效處理各類事務,因此針對國小生的教學應當保證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比如可以以貼近國小生生活爲立足點進行教學,設置教師信箱等欄目,以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分析能力。

2.2以“寓教於樂”的理念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國小作爲教育歷程的最基礎階段,決定了信息技術學科亦是相關技能與知識教育的起步階段,具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國小生基本信息素養的體現,在與是否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進行簡單的信息交流和檢索,培養國小生的信息編輯與上網能力,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生成對信息技術的熱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國小生利用網絡服務於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是培養國小生信息素養的最基本目標。本文認爲,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尤爲明顯,並且認知水平決定了只有寓教於樂,纔能有效激活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對學生進行打字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傳統的理論式教學模式很難保證教學效果,而類似於“金山打字通”這種打字遊戲軟件的應用則能夠使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打字的要領。衡量學生信息素養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學生是否能夠高效使用計算機進行信息的檢索。本文認爲對於這項能力的培養,最爲重要的就是教學方法,除了進行基本的操作教學之外,還要積極強化對國小生搜索內容的引導,以保證所有的知識均能夠切實爲學生的學習提供積極的幫助爲宗旨。另外,當前社會現代化發展的一個最明顯體現就是信息技術交互性的優勢,各種交流軟件的應用已經普及,培養國小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交流意義重大。對此,教師應當重點引導學生在特定的適合兒童上網聊天的軟件當中進行信息交流能力的培養,以保證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處於健康的環境下。

2.3灌輸“文明用網”思想強化學生的信息道德:信息道德具有着極其廣泛的覆蓋範圍,當前的互聯網當中充斥着諸多不良信息,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均起到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從中篩除糟粕,保留合理價值對國小生進行教育成爲了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的必要舉措。對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切實加大對國小生道德觀念的引導,使國小生認識到遵守網絡法律法規的重要性,並大力培養國小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提升安全意識,通過“文明用網”理念的灌輸來強化學生的信息道德建設。

3結論

綜上所述,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能力與道德三個層面,國小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技術水平的提升也在很大意義上體現於此。因此,教師進行國小信息技術的教學應當緊密圍繞信息素養的培養目標,確保爲學生的全面發展護航,爲國小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信息技術教學10

一、以遊戲激發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獲得一切真知的源泉和動力。學習應該是興趣爲基礎的,這樣,學習的`效果纔會好,學起來纔有積極性和動力,對於國小生而言更是如此。信息技術課程對於國小生來說並不算陌生,信息技術教師也可以發現,在剛開始接觸信息技術知識時,大多國小生也是非常感興趣,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知識難度的提升,一些國小生就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那麼,國小信息技術教師要如何更好地激發國小生的興趣,使其能夠以較高的熱情來學習呢?國小生年齡較小,大都對遊戲比較感興趣。國小信息技術及時就可以抓住國小生這一特點,再結合信息技術自身具有的遊戲功能來展開教學,以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信息技術知識。而且,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如果可以很好地將遊戲寓於教學中,可以有效促使學生更好更快的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關於指法的學習既要求學生能保證指法正確,又要求學生能規範使用。而且,關於指法練習的理論知識非常枯燥,此外,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等又要求學生熟記硬背。這些都導致學生對於指法學習提不起興趣。爲此,關於這部分的教學,很多國小信息技術教師也感到非常棘手。在充分了解國小生的興趣點後,關於指法的教學,國小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結合《趣味指法》《金山打字通》《青蛙過河》等幾款適合不同年齡段的教學軟件在開展。這樣,學生通過這些打字軟件可以在有趣的遊戲環節中一邊享受遊戲帶來的愉悅,一邊可以在無形中練習指法。而且,這些打字軟件都自帶鼓勵和安慰的語音提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起到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通過結合遊戲打字,學生會意識到,要想得到高分、得到鼓勵就必須要練習好指法。學生自己意識和認識到了練習指法的重要性後,教師再適時加以講解,會使學生學起來更有興趣、更加認真。

二、結合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興趣

國小生由於各方面原因,在信息技術學習上存在着一定的差異性。對於學生的這種差異,信息技術教師一定要給與充分的重視,而且要對此有正確的認識,要懂得結合學生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更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效率的提高。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師不論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是在作業佈置中都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要給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以充分調動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能夠有所提高。尤其對於後進生,教師要特別關注,要給予他們更多的耐心和關愛,只有他們在學習上取得進步,教師就要及時給予表揚,以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例如,在教學關於表格製作的內容時候,其教學要求是要求學生掌握表格的製作方法:插入表格、在單元格中輸入數據、修改單元格中的錯誤數據、調整表格等,最終學會獨立製作。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佈置不同的表格製作要求:讓基礎差、速度慢的學生完成表格摻入、數據輸入即可,讓中等水平的學生完成數據輸入、數據修改等,讓學有餘力的學生完成更多的目標要求。這樣的學習安排目的是爲了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感覺到自己有所收穫,同時縮國小生之間的差距,促進教師課堂時間的合理組織。

三、注重自主實踐,使學生品嚐到學習的樂趣

多動手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各種基本操作,所以,在教學中,國小信息技術教師你要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使他們能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如教學《畫多邊形》一課時,教師不要直接講解畫法,而是可以先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觀察,然後出示自學要求,讓學生自學。根據自學要求,學生會一步一步操作,最後將自己的作品展示給其他同學看。“三角形”會畫了,對於其他五邊形、八邊形等,學生同樣可以很快畫出來。這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不僅學會了“多邊形工具”的使用方法,而且逐漸學會自學方法,每完成好一個操作,學生就會獲得一份成功的喜悅,就會從中品嚐到收穫的樂趣。總之,國小信息技術教師要時刻注意激發、保持學生的興趣,要結合實踐教學多總結、思考、探索、研究,以使得國小生能夠在快樂中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

信息技術教學11

教學目的與要求:

通過本章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及趨勢;計算機與信息社會,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第一節計算機發展簡史及時發展趨勢

一、發展簡史

1946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名字叫“埃尼阿克”(ENIAC)

二、發展趨勢

1、巨型化2、微型化3、網絡化4、多媒體化

第二節計算機與信息社會

一、信息

我們這裏所說的信息,是指對人們有用的消息。

二、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過程

一般來說,計算機處理信息的順序是:信息的輸入→信息的存儲→信息的處理→信息的輸出。

在計算機內部的信息均可採用二進制代碼來表示

美國信息交換標準碼,簡稱ASCII碼,共有128個字符。

第三節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和基本操作

馮。諾依曼計算機有五個基本部分,即輸入設備、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和輸出設備

一、計算機系統簡介

計算機系統由硬件和軟件兩大部分組成

1、計算機硬件

計算機的硬件主要由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存儲器、運算器、控制器五大部分組成

(1)輸入設備:常用設備有鍵盤,鼠標,掃描儀,光標,話筒等

(2)輸出設備:常用設備有顯示器,打印機,繪圖儀等,

打印機可分爲針式打印機,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

(3)存儲器:分爲內存儲器(內存)和外存儲器(外存)

最小存儲單位爲字節(BYTE),1K=1024字節,1M=1024K

目前電腦的內存容量爲幾十兆到幾百兆之間

內存分爲:隨機存儲器(RAM)和只讀存儲器(ROM)

外存儲器有軟盤(1。44M),硬盤(3。2G),光盤(650M)等

(4)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爲中央處理器(CPU)

2、計算機軟件

計算機軟件分爲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大類

系統軟件有:

(1)操作系統(DOS,XENIX,UNIX,WINDOWS)

(2)數據庫管理系統(FOXBASE,FOXPRO等)

(3)各種程序設計語言的翻譯程序

應用軟件是爲某一應用目的而編制的軟件。有,WPS,WORD,EXCEL,PHOTOSHOP,FRANGPAGE等

二、計算機的基本操作

1、開機:先開顯示器,打印機等外設部件,再開主機

我校的計算機開機時還要注意輸入用戶名、密碼等,要聯機進入校園網

2、關機:先關主機電源,再關顯示器,打印機等外設部件

信息技術教學12

通過這次培訓對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別是對信息技術的綜合運用能力。使我認識到做爲一名教師應積極主動吸納當今最新的技術,並致力於把它們應用於課堂內的教與學活動中,經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

1、一名高素質的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網絡、電腦)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運用,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爲我們的課堂增添情趣,爲我們的教育教學有一個良好的結果奠定基礎。

2、自己對信息技術的運用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但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方面的技巧和方法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髮展。那樣纔可以說是真正發揮到了教育信息化的優點。從而使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我將繼續學習各種關於信息技術的知識、持之以恆,不懈的努力優化課堂教學,培養新時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興人才。

信息技術教學13

一、創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師的教學要有所創新,沒有創新的教學就沒有創新的學生。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密切相關,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學習影響極大。所以,教師要具備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夠應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比如在教學中,通過變換文字的顏色和形狀,給學生一種新奇感,讓學生感受到信息技術的神奇,這樣就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就如同具備了動力,動力是學生獲得學習能力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優化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給學生布置一個小任務,教師不限制學生的思想,任由學生自己去探索和想象,學生肆意發揮自己的思緒,就可以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靈活應用教材有效延伸和拓展

新課改實施後,一個很創新的教學理念就是要用教材,而非教教材。這樣,教材中內容的應用可以由教師靈活掌握,適當地延伸和拓展教材,使學生在學習中不那麼僵化。信息技術課程是靈活性、實踐性、綜合設計性較強的課程。教學的關鍵是要學生獲得創新的意識和創新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發現能力,學生能夠提出問題才能具備創新的動力。信息技術的教學實踐性很強,在實踐中,教師要發散學生的思維,給他們足夠的創造空間。將教學內容適當地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結合起來,與學生的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分層次教學,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摸索,最後形成獨具特色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作者:賽爾墩 單位:新疆伊犁州霍城縣蘭幹鄉模範國小

信息技術教學14

本學期根據學校的安排我擔任了七年級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積極探索如何把信息技術教育的學習,努力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與學的觀念和方式,促進各學科的整合和主題活動的開展,積極探索應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和實踐探索能力的新方法。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向學生提供更爲豐富的學習資源。結合課改的新理念,經常把多媒體教學的這種學生樂於接受的手段貫穿於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探索、學習、思考、創新的機會,並從中獲得了愉快的體驗,認真、踏實、誠懇地做好本職工作,認真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以學生利益爲出發點,讓學生在本學期的學習中能學有所得,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巧。現就本學期所做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開展好常規教學。

1、開學初,便結合我校的計算機硬件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並嚴格按教學計劃進行上課。在教學過程中,對具體的教學內容都進行了認真的教學分析,思考在現有計算機軟硬件的實際情況下如何實施教學,並寫成教案上課。收到較好的效果。

2、在教學中,我經常研究學生的思想發展變化,爲了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我們從光盤上或到網上去找了一些有利於學生智力發展的小遊戲,把這些遊戲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後給學生玩,讓學生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習興趣,並有助於學生智力發展。經本期實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不但掌握了規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達到了規定的操作技能水平,而且還從遊戲中學到了許多其它的知識。信息技術課已經成了學生十分喜歡的課程之一。我這這樣做的:

(一)充分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原則

我在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觀“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相結合的原則,靈活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維,創造性地提出方案並解決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慾望,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領悟信息文化內涵。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在充分理解課程標準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合理地整合開發課程資源,重組教學內容。充分關注個體差異,設計分層次的學習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不同興趣愛好和解決具體問題的不同技術思路。對學習起點較低的學生,要多鼓勵、多幫助,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對於基礎較好的學生,要少限制、多支持,鼓勵自主探究。實行“小助手”協助教師對有困難學生的輔導,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影響學生學習方式的形成、完善以及改變的重要因素。

①任務驅動。“任務驅動”教學強調學生在密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培養技能、形成能力,提升素養。在“任務驅動”中所設置的任務要求做到科學、適當、適度。這也是本冊教材編寫的一個思路。

②小組探究。學生按照共同的興趣和愛好,組成學習小組,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提高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發展,有利於實現情感領域的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係。我將全班學生分成六組,每組設一個程度好的組長,對其他學生進行輔導。

③啓發式。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前提下,我根據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展開思維活動,主動獲取知識。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和學習,主動思考和實踐。

④講授法。信息技術教師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不同教學內容,做成各種教學課件,藉助於有關設備,邊講授邊操作,講練結合,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

⑤分層遞進教學法。根據不同層次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實行分層施教、分層測試評價。在教學過程中形成一種促進各層次學生不斷遞進的機制,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個性,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

(三)加強課堂管理,做好起始年級的養成教育,規範學生的學習行爲。

由於信息技術課大部分是在網絡教室裏完成的,學生面臨大量的網絡誘惑,很難集中精力在學習上,這給課堂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並且,由於受以前種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也出現了很多不好的習慣,如上課紀律性差,不服從教師管理,甚至有瀏覽有害信息的現象。我在課堂管理上下功夫,在養成教育上多用心,努力規範學生的上課學習行爲。本學期實行班級信息課堂量化評分,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計算機是爲了應用,在應用中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在應用中可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學習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要把它用到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在用中加深理解,把計算機變成自己得心應手的工具。比如,在教word文檔中的藝術字、剪貼畫、自選圖形時,是首先把自己作好的幾張賀年卡放影給同學們看,再說,“同學們,馬上要過新年了,你們想把自己作的賀卡送給你的親朋好友嗎?好了,這節課我就教教你們怎麼樣在word裏做出一張漂亮的賀年片”。當教師將自己做的步驟介紹給同學們時,他們都已經嚷着要自己做了。看同學們這麼高的熱情,於是教師又補充道:“要儘量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能套用老師的”。看着同學做的各式各樣的賀卡,還很漂亮的,於是選了幾幅給他們打印了出來。同學們看到自己做的賀卡,自然是興奮不已,學習興趣大增,就這樣,通過以用促學的辦法,不僅讓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二、加強教學教研,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教學的成敗取決於教師,教師的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着課堂的教學質量,在本學期,在教學之餘,加強了對業務的鑽研。

在本學期,我們信息技術老師認真鑽研新課程標準,研究教材,探索新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業務水平,在網上還注意收集相關資料,以擴大學生的視野。

學期末,我對各室的電腦等相關設備進行覈查、登記,並做好責任人的簽字工作。

三、充分發揮的優勢,提高學校辦學的信息化發展的水平。

作爲信息技術教師,應走在學校信息技術發展的前沿,除了搞好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外,我們還擔負着許多其它的任務。學校其它學科公開課的課件製作。

四、存在的問題

在取得一定的成績基礎上,在教學中也發現存在不少的問題。首先是設備問題,機房機器老化,機器在使用過程中會無緣無故出現故障,班級學生人數較多,不便管理,爲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其次是課時不足,很難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上機練習時間,也沒有空餘時間開展學生第二課堂活動,很難從中發現、培養尖子學生;另外信息技術教師幾乎沒有參加觀摩、學習機會,以至自身信息、素質難提高,無法滿足對當今信息技術探索慾望。根據上述總結,我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實際,認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綱,研究好學生,爭取學校領導、師生的支持,就能創造性地搞好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開拓,有所進取。

信息技術教學15

信息技術作爲一種工具性學科,除了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外,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讓學生在掌握必備操作技能之餘還要重視培養其應用和創造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使每一項教學活動都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設置幻燈片背景》這節課我設計了這樣四個環節進行教學:即“創設情境,激情導入”——“自主學習,探究新知”——“鞏固新知,展示自我”——“評價小結”。這個設計從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出發,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展現了新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使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課堂中得以充分應用,整個教學過程真實、紮實、樸實,各環節的學習力求讓學生都能親歷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過程,使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都有所感悟、有所收穫,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教師定位準確整節課中,教師不是在做一個說教者,沒有刻意地去進行知識的講授,而是借用書本和學生的探索來進行知識的傳授。可以說,老師在本節課中不是一個導演,而是劇中的一個組織者,這樣就很好地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

2、教學過程清晰本節課的內容難度不大,教師在教學結構的設計中主要以學生的興趣爲主,層次清晰。先用展示比較引入主題,然後進行具體的操作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其中的變化,並安排學生自主實踐,最後由學生進行交流評價。主要內容層層遞進,將不復雜的內容教出了新意,使課堂呈現出輕鬆活潑的局面。

3、營造情境,激發興趣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情境營造不僅在於提高內容的趣味性、增強氣氛,更在於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應提倡不斷地探究。教師在一開始就通過生動的語言講授把學生帶進希望學習的情景中,在教學中又通過設置各種問題和練習,不斷爲學生營造學習的環境,誘導學生追蹤事件的各個環節,調動學習興趣。

4、自練自悟、自主學習《新課標》表現出了對創新能力的極大關注,要求我們在教會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都會導學怎樣學習,要從傳統的班級授課制向建構主義的現代化教學轉變。怎樣在信息技術課中讓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目前面臨的一個重要課程,我們要學會利用好我們的課本,讓孩子真正學會看書。在課堂上,我們清楚地看到,學生們不僅會看書,而且看得很認真,並能按照步驟完成操作任務,培養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學習方法,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

5、積極主動,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有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技能,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課堂中,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儘可能爲學生創造交流學習的條件。在處理書中做一做時,引導學生合作探究,並由學生彙報學習結果,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而且增強了學有所用的意識和團結互助的精神。問題和不足:教學是門藝術,藝術要追求完美,自然有缺憾,所以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自己在組織教學時,激勵性評價不夠,沒能很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於大班額不能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造成了缺憾,語言也有缺乏嚴謹之處,今後我將繼續努力,博採衆長,刻苦鑽研,不斷學習,實踐和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現在學生在信息的學習上,“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而且我們不能以他的學號來劃分他們的優差。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使用評價的手段來發現他們掌握程度,從而對他們的教學採取分層教學。另外我們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講,就會去怪學生不好好聽,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爲如何來吸引學生。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有很多的課程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遊戲、FLASH動畫演示、採取學生製作網上評比的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中去,與教師實現互動,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技能。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怎樣用學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們自己去學習,如何去掌握。那麼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了,我們就不會出現上課不認真聽,冷場之類的情況。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製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佈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要開展運用信息技術的優勢開展互動學習,就要給學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資源。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家長、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主動地採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網絡環境給課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協作交流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所有學生可以平等的對話,沒有性別的差異,沒有性格的差異,沒有身份的差異,更沒有傳統評價標準強加在學生身上的優劣標誌。所有學生按照研究課題與興趣自然分組,充分發表見解、展示研究過程和結論。師生之間完全沒有了以往的無法跨越的鴻溝,自由平等的對話。學生研究的結論並不重要,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完整過程,他們是不是學會了學習?他們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的扶持?他們是不是將成功的在終點衝刺!

值得討論的是,這種資源中心和協作交流平臺並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聯網進行。從教學實際中我們注意到:互聯網上的資源和平臺就一定適合我們的教學麼?互聯網絡的資源浩瀚無際,但是並非就一定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有用的信息,反而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隨意性和不可預測性,給教師的備課也帶來很多盲目性。另一個方面,互聯網很大程度上已經是一個商業網絡,所用的平臺並非是爲教育設計的,各種交流平臺更是不便於學生們的專題交流。同時所有網站提供的免費主頁空間也是沒有保障,因此,如果用它來構建學生作業的評估展示平臺功能是無法得到保證的。就目前網絡建設和互聯網現狀,我認爲完全可以依託局域網的高速寬帶,建立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網絡授課平臺,一方面由教師和學生課題研究小組引入互聯網資源,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資源庫的作用,引入資源中心的資源,同時也可以引入學校師生自己創建的信息資源。利用動態網頁技術在自己的網絡上開闢各種專題的信息協作平臺。

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不僅是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也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全方位變革,要使計算機成爲教師的真正工具,不要求各學科教師自己從頭設計自己製作課件。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並不能要我們的學科教師都費力搞什麼多媒體課件,我們只要學會拿來主義和再加工能力,如果有現成的電梯大家都不去使用,豈不是對資源的浪費?浪費了網絡資源,還浪費了你自己的精力。

標籤:信息技術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