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淺析新課改高中信息技術常規課堂教學模式

摘 要:論述了高中新課改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注意要點,並從PBL、學案導學、學習系統、交流評價等方面闡述了高中信息技術常規教學模式設計思想及原則,最後給出了一種常規課堂教學模式流程。

淺析新課改高中信息技術常規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教學模式;PBL;學習系統;評價

作爲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日常工作是按照學校教學計劃在電腦室或普通教室中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的課是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常規課。高中信息技術常規課教學的科學性、有效性直接決定着學科教學質量。

一、圍繞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開展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

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即信息素養是每一個公民都應具備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高中新課改明確提出了信息技術的教育目標是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生活上發現信息、捕獲信息,想到用信息技術去解決問題,是信息意識的表現。但是,能不能,會不會,採取適當的方式方法,選擇適當的信息技術及工具,通過恰當的途徑去解決問題,就要看有沒有信息能力。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遵守信息倫理,這體現了一個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信息技術常規課堂是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主陣地,因此,科學有效的教學將決定着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直接關係着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在設計和實施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兩點:

1.不要將信息技術“狹義工具論”

由於中國小信息技術成爲必修科目時間短,且本身發展速度飛快的特點,再加上各地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差異,導致了學生的信息技術起點水平相差大,從而導致課時與內容上矛盾,使得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設計難以把握。當前,部分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錯誤地認爲信息技術課堂就是高科技工具,計算機和信息網絡被看作高科技工具,教師上課就是教學生學會軟件工具,學生純粹就是爲學習這種高科技的工具,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怪現象,出現了“狹義工具論”的現象,“點這裏點那裏”成了信息技術教學的模式。科學理論發明技術,技術生產工具,任何技術都有一定的科學理論支撐着,信息技術也不例外,所以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在上信息技術課時要多瞭解學科所依託的科學理論,不要將信息技術“狹義工具論”化。

2.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學科的實踐性、綜合性和創造性

傳統科學一般從底層學習起,即從原理開始學起:基礎理論—技術—應用。實踐證明,這種方式用於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是行不通的。高科技的信息技術課程是要從頂層學習起,即從應用層開始學習,也就是說高中的信息技術課程以應用爲主。當然,也要接觸到一些初步原理和技術。技術的應用與工具的使用是需要親歷的,只有親手操作、親歷情境、親身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學會、掌握,所以,信息技術學科強調實踐性。同時,技術產生工具,工具是幫助人們解決實踐問題的,信息技術涉及衆多的學科,信息技術具有高度的綜合性,上課時要注意整合學科課程。信息技術不會像機械和電力技術那樣,經過半個世紀高速發展以後,就變成以增量改進爲主的傳統產業技術,而是面臨一次新的信息科學革命。技術的本質在創造,信息技術課堂應該是學生解決實踐問題過程中,給學生展示創造提供一個平臺空間。信息技術課堂是學生學習實踐的場所,要讓學生有時間靜心實踐,要讓學生有空間發揮想象力,在此過程中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高中信息技術常規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思想及原則

1.基於問題解決來設計教學

問題解決(PBL的全稱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此方法以問題解決爲中心、多種學習途徑相整合,而不只是純粹的探索和發現,同時也強調學習者之間的交流合作,強調外部支持與引導在探索學習中的作用等。此模式歸納爲四個基本環節:組織小組;開始一個新問題;後續行動和活動彙報;問題後的反思。這一方法與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要求特點非常吻合,它可以成爲我們常規課堂的基本模式。舉個例子,VB循環程序設計for… next,do while…loop結構時,老師先分好組,給所有同學簡單的知識講解後,接着提出編程問題:如,求100內不能整除3的數是多少?讓小組學生去討論、去思考。創建一個學生小組交流表達的平臺,讓小組最終形成結論,最後讓學生的反思結論形成過程。()這種教學方式,教師角色發生變化,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這種方式能極大地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它是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模式有效形式。

2.基於學習系統、學習主題、學習資源、學案導學來設計教學

信息素養需要學生在學案導學指導下不斷實踐體驗中提升,這需要大量的學習資源。新課改對學生要求不再是以技能應用爲主線,在教學中,教師應該佈置一些操作性強,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實踐,同時最好將軟件工具的`使用提供技術參考即技術支持給學生,方便學生查閱使用,最後一個環節,重視交流和評價,它能使教學效果得到極大的提高。這樣一來,信息技術課堂設計將是一個大量信息資源有機整合的過程。資源整合如果採用傳統方法,必將費時費力,而效果並不見得高。這時,基於網絡學習系統的使用必不可少。

在線學習系統是隨着網絡技術發展而出現的。這種在線學習方式是由多媒體網絡學習資源、網上學習社區及網絡技術平臺構成的,學員應用網絡進行在線學習的一種全新方式。由於信息技術學科在應用學習系統方面有着先天的優勢,在常規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入在線學習系統:在一個校園局域網服務器中運行着學習系統,教師學生在此係統的框架內構建更符合信息技術學科特點的課堂模式,學習系統實現了以下功能:學案准備、學習資源控制、互動討論、作品提交互評、學分統計、實踐考覈、反思反饋、筆記提問、量表覈定、數據管理等。它的作用顯而易見:容易實現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學與教之間交流,激發

學生學習的動機,學生的個性得到尊重,評價更加規範快捷。實踐證明,學習系統已經廣泛應用於信息技術學科各種類型的內容教學,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值得大面積推廣。

3.基於多種教學方法和交流評價來設計教學

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選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示範教學法、遊戲法、任務驅動法、同步教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協作法,多種方法有機整合,要注意各種方法的正確使用。任務驅動法是信息技術學科性比較強的教學方法。此教學法多用於信息技術操作方面的教學,其核心在於任務的確定。任務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則容易造成時間浪費;而任務定得太多太難,學生就無法完成,它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彙報交流與評價這一環節在主題學習活動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讓學生上臺講演自己的作品是對學生實踐活動的督促,通過展示學生作品,組織學生談想法、做法和體會,一起討論作品的優點和不足,能達到交流思想、取長補短的目的;評價方法可以是自評、他評、互評、師評。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點評要充分肯定學生的優點,運用鼓勵的語言,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新課改高中信息技術常規課堂教學模式

基於上述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注意要點和教學模式設計思想,歸納信息技術常規課堂教學模式如下:確定學習主題→準備學習資源,登陸學習系統,書寫學案導學(目標、過程、任務、討論、技術參考、調查、反饋測試)→強調作業要求,作品評價量表→電子教室小窗口呈現學習主題及目標並簽到→學生登陸到學習系統,瀏覽學案導學,明確任務→情境創設,激發興趣→PBL(組織小組;開始一個新問題)→學生實踐完成任務、提交作業→PBL(後續行動和活動彙報,交流分享,展示評價)→PBL(問題後的反思,梳理總結,拓展延伸)→課後批作業。

歷經多年的探索,歸納高中信息技術常規課堂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它適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實際運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總結歸納、拋磚引玉的陳述中,期待同行提出更好的建議和意見。

參考文獻:

劉洪宇。我們的25週年·展望:中國計算機報,2010(10)。

作者簡介:宋連昌,男,廣西百色高中信息技術教研組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