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精選信息技術說課稿彙編十篇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信息技術說課稿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信息技術說課稿彙編十篇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新建文件夾》這一課是由寧夏教育廳教研室編著的三年級下冊第4單元第一節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使用“我的電腦”瀏覽文件和文件夾基礎上進行的,本節是整本書的核心內容,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創建文件夾和給文件夾重命名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文件與文件夾的概念;

2、學會新建文件夾的不同方法、掌握文件夾重命名的操作步驟;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創新、團結合作、動手能力和對信息進行分類管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

文件夾的創建操作

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是使學生理解給文件建家(夾)的涵義,並且會用簡單快捷的方法建文件夾。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爲國小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只具備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分成小組讓他們共同進行探索學習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對於基礎好的學生,他能夠通過自學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但是一些基礎差的學生,還要在同伴和教師的引導、講解、示範操作等過程的幫助下才能夠學習掌握這部分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採用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逐步提高練習的難度,讓學生在學中練,練中學,有效的掌握新建文件夾的方法。

  三、教法、學法

1、設計理念

新課程指出:教學要“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始終貫徹這一教學理念,本着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開展課堂教學,有效地突破重難點,指導每個學生掌握文件的科學管理方法和操作方法。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後留給學生充足的自學自練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創建文件夾的不同方法,在質疑中掌握創建文件夾的方法。

2、教法,本節課主要是通過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來實現的,另外,我還將會採用情境啓發法,比較教學法,分層教學法、賞識教育法、演示法、講授法等等。

3、學法:主要採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互助學習法和成果展示法。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問一問,說一說,做一做”的方法來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的內容;“做”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生始終在教師的啓發、誘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取,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其中還安排了質疑、互幫、討論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欲,提高課堂效率。

  四、教學流程。

本節課一共有五個教學環節。教學流程是:情境導入,激發興趣——任務驅動、自主探究——提高要求、實踐方法——分層練習、提高技能——評價小結,形成能力。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⑴播放《熊出沒》動畫片音頻片段,請學生仔細聽聽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哪些好朋友?你們喜歡這部動畫片嗎?想看到剛剛聽到的片段嗎?

⑵師在“我的文檔”文件夾中查找文件並打開。(在我的文檔許多文件中查找關於熊出沒的其他資料,找起來很慢,很不方便。)

⑶師快速打開D盤熊出沒文件夾中的圖片,並請同學們逐一欣賞。

⑷爲什麼這次老師能快速找到需要的文件呢?(利用文件夾分類存放文件)

⑸揭示課題,板書課題。(新建文件夾)

【設計意圖:開課伊始,教師利用學生喜愛的動畫片《熊出沒》創設情境,拉近師生距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初步明白利用文件夾分類存放文件,便於查找和使用。通過對比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2、任務驅動,探究新知。

⑴提出探究任務:怎樣新建文件夾?

⑵課件出示探究任務:在D盤建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夾。

⑶出示自學提示:

①要在D盤新建文件夾,先要做什麼?

②在新建文件夾之前還要做什麼準備?你還會用別的方法切換輸入法嗎?(解決44頁“金鑰匙”內容)

③在新建文件夾時,要選擇哪個菜單?

⑷學生帶着這三個問題自學書上“做一做”的步驟。同桌相互討論、交流。

⑸全班彙報交流,教師相機板書。

⑹學生動手操作在D盤建一個以自己爲名的文件夾,教師巡視指導,鼓勵完成較快的學生上臺爲其他同學演示。

⑺根據課堂情況適時提出問題,以播放錄音文件的方式解決書45頁“小博士”出示的爲文件夾重命名的辦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自學,並就問題分小組討論交流,並做彙報,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探究新知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動手實踐、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體現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全方位參與學習的教學形式。】

3、提高要求,實踐方法。

⑴出示另外兩種更便捷的創建文件夾的方法,學生默讀創。

⑵相鄰的兩個同學一組,分別從這兩種方法中任選一種在D盤爲“熊大”和“熊二”創建一個文件夾。

⑶請學生上臺分別演示創建文件夾的兩種方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體會方法多樣性。】

4、分層練習,實踐新知。

⑴從三種創建文件夾的方法中任選一種你喜歡的方法在E盤建立一個名爲“光頭強”的文件夾。

⑵將“光頭強”文件夾重命名爲“熊出沒”。做完的學生再在“熊出沒”文件夾中幫其他動畫人物建文件夾,比比看誰建的多。。

【設計意圖:以學生喜歡的卡通明星爲素材,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5、評價小結,形成能力。

⑴這節課,你過的快樂嗎?因爲什麼而快樂?

⑵小結新建文件夾的方法。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總結本節所學知識,在今後使用電腦的過程分類存放文件,養成良好的的操作習慣。】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文件的好幫手——資源管理器

  一、說教材

1、地位:本節課的教材選自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七年級上學期的信息技術教材。資源管理器這節是學習Windows98操作系統中最基本部分,真正要成爲一名電腦小管家必須從這裏入手,同時作爲電腦使用者,必須合理安排和有序組織自己的軟硬資源。

2、教學目標

a、認識資源管理器界面,會在資源管理器中完成文件夾的建立,文件,文件夾的移動、複製、搜索、刪除等操作。

b、在資源管理器中利用多種方法熟悉等

3、教學重點——對資源管理器的理解——學會對文件和文件夾建立、重命名、刪除、移動和複製的多種方法。

教學難點——區分採用鼠標左鍵拖曳方法在同盤、異盤的差異。

  二、說教學方法

1、教法:教師在佔用課堂時間較少,採用演示法、講解法、指導法,以任務驅動模式達到教學效果。同時,老師在教法中一定要引申出許多問題讓學生思考。因爲根據計算機這門學科的特點,老師教的知識在一定時間內會過時,必須要教會學生學習計算機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思考和觀察。

2、學法:從學生上機時間佔總課時的70%出發,採用練習法、發現法、觀察法等,本人利用"小組制",目的是考慮整個班級水平差異,分4小組,在每組中選出一名電腦較好學生負責這組學生的答疑和管理這組紀律等;這樣更能讓學生當堂掌握知識,並且有問題可以及時解決,學生更能發揮主體作用,老師負責組織教學、檢查總體、指導個別等,這樣調動課堂氣氛,形成競爭氛圍,激發學生熱情和對電腦的興趣。

  三、說媒體

1、多媒體網絡教室

2、把資源管理器窗口製作成課件進行介紹,及多種方法進行對文件、文件夾操作以板書形式進行歸納,讓學生有直觀認識

3、對象:七年級學生、時間:45分鐘

  四、教學思路和過程<分成六步驟>

(一)介紹資源管理器——時間8分——以課件形式——老師活動

a、操作系統作爲計算機系統資源管理者,既要管理計算機硬件又要管理計算機軟件,Windows系統又是利用什麼來管理資源——資源管理器

b、打開資源管理器的多種方法

c、資源管理器作用、功能——非常有序管理自己文件、文件夾,同時對自己硬件的瞭解

d、資源管理器窗口與其他窗口的異同點:左邊子窗口——體現樹型結構,右邊子窗口——展示內容

(二)在資源管理器中對文件和文件夾建立、重命名、移動和複製(採用鼠標右鍵)

——時間4分——老師演示、學生觀察

a、文件和文件夾建立、重命名(採用鼠標右鍵)

b、文件和文件夾移動、複製(區別、鼠標右鍵方法)

(三)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時間15分

a、(老師指導個別差生)資源管理器打開多種方法及功能和作用

利用右鍵完成新建、重命名、複製和移動操作

b、發揮小組作用(每組一個任務)

①新建多種方法(如何把文件的擴展名顯示和隱藏)

②重命名多種方法

③移動多種方法

④複製多種方法

c、讓學生演示(充當小老師角色,每組一個代表)

(四)總結學生演示內容並補充講解——時間8分——採用板書歸納法

a、歸納法,尤其要對教學難點進行講解,並得出結論

b、同一盤符左鍵拖曳是移動,不同盤符左鍵拖曳是複製(讓學生學會觀察)

c、對同盤、異盤左鍵拖曳,都是針對數據文件,而程序文件出現什麼情況讓學生自己動手?

d、文件、文件夾刪除、還原、徹底刪除的講解(採用形象的比喻方法)

(五)佈置課堂任務——時間8分——小組長檢查——老師個別指導

題目要帶有閱卷功能,並且具有獎勵(採用不同形式的flash動畫進行獎勵)

(六)總結/思考——時間2分

a、每位同學回家之後,根據今天學習內容,把自己家裏的電腦整理一下,如某某軟件要安裝在D:什麼目錄下?音樂要放在哪個目錄下?圖片要放在哪個目錄下?等等

b、同一盤符左鍵拖曳是複製能實現嗎?不同盤符左鍵拖曳是移動能實現嗎?

c、快捷方式作用、如何建立?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3

高中信息技術說課稿:《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優秀說課稿範文

一、說課標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包括信息意識、信息倫理道德、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學生正確地使用信息技術,把信息技術作爲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爲適應信息社會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

二、說教材

1、教學內容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中規定,《信息技術基礎》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是高中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習各選修模塊的前提,具有普遍價值。《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是在第一章概述信息與信息技術之後,對人類獲取信息過程的概述,主要介紹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及其優化,旨在使學習者在宏觀上對信息獲取活動有一定的把握,爲後繼的學習提供支持,因此本節課屬於信息技術課的基礎內容,在整個教材乃至整個信息技術課程中都處於比較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及授課學生的情況,制定本節課以下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體驗信息獲取活動的共同特徵和一般規律,能夠總結、推導出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掌握信息來源的多樣性並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獲取的途徑和方法並進行選擇,培養分析、比較、規劃和歸納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從日常生活、學習中發現和歸納需要利用信息解決的問題,通過問題分析確定信息需求,嘗試設計信息獲取的具體方案,並進行評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信息技術蘊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慾,形成積極主動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參與信息活動的態度。

4、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信息獲取過程的分析和信息獲取方案的確定。

5、教學難點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確定教學中的難點爲:信息獲取方案的設計和優化。

三、說學情

本課的授課對象爲剛入校不久的高一年級新生,部分來自農村的學生在國中階段對信息技術接觸較少,大多數來自市區的學生雖然具有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但是對於信息及信息技術的理論基礎沒有系統的瞭解,所以總得來說,學習者的信息素養不高,遇到問題時缺乏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更缺乏自覺的信息行爲。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創設情境,設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教材的理論知識內化爲自身的信息意識。

四、說教法

本節課屬於信息技術基礎的理論內容,純粹的理論講解,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使理論與實踐脫節。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依據新課改理念,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分析,我主要採用“創設情境”、“任務驅動”和“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情境問題的驅動下,自覺完成知識的建構,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也發掘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教學中,啓發、誘導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說學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新課程理念也提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六、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5分鐘)

首先通過幻燈片展示幾幅大學美麗的校園風光,創設情境:假如現在你是一名準備填報大學聯考志願的高三學生,不瞭解各個大學的情況,該怎麼辦?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加以指導,指出解決以上問題的過程實際是一個獲取信息的過程,引出課題《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

此環節中的情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設置的問題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積極探索,精心研究 (15分鐘)

進一步提出問題,“如何獲得所填報大學的綜合實力的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啓發學生考慮“在哪裏能找到這些信息?怎麼找?”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大學信息的簡單過程。設計新的問題“班委準備組織同學們週六去本市的旅遊勝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週六的天氣信息”,讓學生獨立思考,自由回答“哪裏有天氣預報?哪些方法能夠獲得週六的天氣情況?哪種方法最好?爲什麼?”引導學生歸納出獲取天氣情況的過程。然後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以上兩個問題的解決過程,找出一般規律,推導出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四個環節。

此環節的設計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讓學生成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根據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自主建構學習內容。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做適當的誘導,以保證有效的完成教學內容。本環節板書主要內容如下:

獲取某大學

綜合實力的信息 獲取本市週六天氣情況 定位信息需求

(要什麼)

報紙 期刊 電視 網絡 相關人士 電視 報紙 電話 網絡 選擇信息來源 調 (從哪要) 整

搜索引擎搜索 撥打121查詢 確定信息獲取方法

(怎麼要)

獲得信息 獲得天氣情況 評價信息

(是不是)

(3)深入剖析,知識探究 (15分鐘)

結合第二環節的情境,設置新的問題“通過剛纔的活動我們瞭解到週六的天氣晴好,可以去遊玩,想提前瞭解一些關於古隆中景點和人文的信息,怎麼辦?”讓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通過討論,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分析學生制定的方案,同時誘導學生剖析信息獲取的各個環節,指導學生優化設計方案。

○1對“確定信息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讓學生根據以上三個信息獲取事例中對信息需求的描述,自己歸納出確定信息需求時要包含的要素。

○2在剖析“選擇信息來源”時,要求各小組自由討論有哪些信息來源,並對其進行分類,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教師誘導分析各種信息類型的優缺點,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信息來源的選擇。

○3學生明確了信息的來源後,推出信息獲取方法就比較容易了。所以,可以直接讓學生自由回答不同的信息來源對應的獲取方法,指導學生優化方案中確定的信息獲取方法。

○4引導學生回顧第一章中介紹的信息的一般特徵,強調信息的價值性和時效性特徵,說明信息評價的重要性,啓發學生可以從哪些方面對信息進行評價。

在第二環節學生了解了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的基礎上,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置任務,使學

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進行知識的建構,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信息獲取的過程內化爲個體的自然意識,從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4)遷移深化,拓展延伸 (10分鐘)

要求各小組確定日常生活中的一個主題,填寫下表:

項目內容

你的信息需求

可能的信息來源

選擇的信息來源

可能的獲取方法

確定使用的獲取方法

完成後各小組相互交換方案,互相品評,相互改進。在課後對方案進行實踐。

學習和了解信息獲取一般過程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從問題開始,分析信息需求,從而確定信息來源,然後選擇適當的方法來獲取信息。在環節的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發掘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各種信息獲取活動,體驗信息獲取無處不在並進而認識其重要性。

七、教學反思

本節要求學生能對信息獲取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的宏觀把握,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產生自然而然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需求,繼而引發自覺地信息行爲。教學中,通過設置情境,佈置任務,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高,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制定出獲取信息的方案。感到遺憾的是,由於時間有限,不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實踐信息獲取的過程。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宣傳海報》,選自國小信息技術教材浙江攝影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第十三課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文字輸入練習和畫圖軟件學習的一個知識點整合。通過用畫圖軟件創作一個宣傳海報,來達到學習畫圖文字工具和進一步熟練漢字輸入的目的。本課的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體現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

從內容上看,本課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選擇背景圖片”,讓學生從一個純文字環保宣傳出發,提出用畫圖實現圖文並茂的宣傳海報的任務,從而讓學生用畫圖打開圖片先選擇一張海報的背景。第二部分“輸入宣傳文字”是介紹文字工具的使用,同是還提到了文字工具欄。對於文字格式的要求,教材不作強調,只是提示學生用文字工具欄可以改變文字效果。文字顏色設置與畫圖前景色有關,教材以“教你一招”的形式出現。第三部分“保存海報作品”,由於是在原有背景基礎上修改,所以保存時畫圖不再彈出對話框,這裏便介紹了換名保存的方法,便於讓學生給文件取個有意義的名字。本課練習是讓學生根據主題和提供的背景圖片創作另一幅海報。

二、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畫圖中的文字工具的作用。

2、能力目標:學會運用畫圖中的文字工具,進一步熟練漢字輸入法。

3、發展目標:培養學生協作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爲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4、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創造美、欣賞美的能力,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熱情,培養他們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結合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爲:畫圖軟件中文字工具的使用。

四、學生分析。

三年級國小生有特定的心理特徵:好玩、好問、好奇,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對具體的操作較容易接受,對通俗易懂的語言比較容易理解。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現學會學習,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結合。

五、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應以典型“任務驅動”的方式來組織進行。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使教學模式,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環保教育和信息技術(課程整合),創設一個綠色學校的情境,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鼓勵、探究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在學習中時時體驗成功的樂趣,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本節課採用“任務驅動??協作學習??效果評價??歸納總結”的四步教學模式。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我只是作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我力求通過引導,啓發,使學生通過小組協作,開展:思考討論??探索質疑??自主創造的活動。

六、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爲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1、激趣導入,通過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需。

首先是教師自我介紹:我來自蘭溪市永昌國小,是一所現代化的花園式學校,是一所金華市綠色學校。學校的同學們爲了爭創綠色學校,開展了很多有益的活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出示學校開展的各類環保活動的圖片、宣傳標語,然後又出示幾張環境污染的圖片,通過對比,形成極大的情緒反差,激起學生的興趣。)

討論:看了這些圖,你想說些什麼?你們有什麼想法?

在教師和全體同學的參與下,通過概括、提煉,把自己的想法寫成幾句環保宣傳語,爲後期製作準備前提材料。

請同學們說說環保的意義,問:你是不是也想和永昌國小的同學們一樣,大家齊心協力保護我們的環境,創建綠色的校園呢?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引導學生可以從製作宣傳海報着手。)

2、教師導航、質疑探究。

問:剛纔我們欣賞完這麼多漂亮的宣傳標語,而現在我們自己寫的標語只有文字,沒有圖片,是不是太單調了呢?我們應該製作非常漂亮的宣傳海報來吸引其他人。(引導學生通過配上圖片,製作圖文並茂的宣傳海報)

任務一:選擇海報背景 從給定的素材庫中自主選擇合適的圖片作爲宣傳海報的背景。

任務二:文字工具的運用 通過美的享受,激起學生的創作激情,引出可以利用文字工具進行編輯,先讓學生嘗試,在學生遇到問題後,可以再小組討論,最後再由個別學生示範問題解決的方法。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問題有:“文字的顏色怎樣設置?文字工具欄不見了哪裏去找?文字字體大小如何設置?文字寫好後怎樣修改?”(學生示範,教師講解後,教師再巡視輔導,個別糾錯。)

解決問題後,讓學生通過“比較歸納”的學習方法比較在“畫圖”軟件和“寫字板”中輸入及編輯漢字操作的異同及效果,以進一步掌握畫圖中的文字輸入工具。

文字輸入與畫圖軟件結合的應用不僅僅限於海報的製作,在最後教師可提出:“學會了畫圖中的文字工具後,除了製作海報以外,你覺得還能做些什麼?”意在由點及面,強調應用。

任務三:保存海報 引導學生理解,由於是在原有背景基礎上進行修改,所以不會彈出“保存”對話框,介紹“換名保存”的方法,取個更有個性的名字。

3、作品評價,討論交流。

通過小組交流評選推薦出小組的代表作,教師利用電子教室展示這些同學的典型作品,讓該學生說說自己的創作意圖,然後通過學生互相評價,鼓勵學生製作出更完美的作品。

4、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①學生交流學習心得,互評互助。

②教師幫助學生輸理知識,歸納總結。同時還要滲透環保教育,進一步體現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優化整合。

5、練習鞏固,體驗樂趣。

在創作前教師要引導學生緊扣圖片主題,可以讓學生先說說圖上畫了什麼?表明了什麼?你想對中國航天事業說些什麼?在練習之前,還應進一步明確練習的要求,如文字顏色、文件命名、作者姓名等。讓學生逐步養成看清題目,按要求操作的習慣。

七、設計理念。

全課一開始,我以永昌國小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圖片爲起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學校的熱情,同時激發學生“要做得更好”的興趣。在這種興趣的激發下,學生們情緒高漲、躍躍欲試,一改以往那種被動沉悶的局面。的確,孩子的思維是最活躍的,關鍵在於老師如何引導、開發,如何培養孩子的能力。而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缺乏情感交流。老師一古腦兒地灌,學生囫圇吞棗地照單全收,教學相長根本無從談起。

在教學過程設計中,我注重體現信息技術與美術、思品課的有效結合,加強“綠色學校創建”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努力形成“以任務爲主線、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形成學生愛學、樂學、會學的良性循環,以達到一個較好的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信息資源管理概述》。下面我將本着新課標中"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親歷過程,鼓勵創新"的原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和教學反思這幾個方面展開說課,請各位專家多多指導。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信息技術新課標中規定,《信息技術基礎》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必修模塊,是高中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基礎,也是學習各選修模塊的前提,具有普遍價值。《信息資源管理概述》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七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對人類信息資源管理的概述,主要介紹了信息資源的分類和信息資源管理的標準化思想,旨在使學習者在宏觀上對信息資源的管理有一定的認識,爲後繼的學習提供支持,因此本節課屬於本章的基礎內容,在整個章節中處於比較重要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爲高一已經接觸過信息技術教學一段時間的學生,對於《信息技術基礎》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對於信息資源的管理的理論基礎沒有系統的瞭解過,所以總得來說,學習者的信息資源管理的意識不強,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的信息資源管理沒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缺乏信息資源管理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小組調查小組討論的方式,給同學們設置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將教材的理論知識內化爲自身的信息意識。

三:教學目標

根據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學科的特點及授課學生的情況,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體驗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理解信息資源管理活動的普遍性及其重要意義

(2)依據一定的標準對信息進行分類,瞭解信息資源管理的標準化思想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和學習的認真觀察,發現和歸納利用信息資源管理的事例,嘗試總結信息資源的分類方法,介紹信息資源管理的標準化思想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激發和保持對信息技術的求知慾,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逐步形成自己的信息素養。

四:重難點分析

(一)教學重點

根據教學內容的組織和教學目標的要求,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信息資源的分類和信息資源管理化思想的認識與作用。

(二)教學難點

由於本課教學內容理論性較強,針對這種情況,確定本節課的難點爲:學生自主整理有哪些分類組織,嘗試歸納總結信息資源管理標準化的思想。

五:教學方法

本節課屬於信息技術基礎的理論內容,純粹的理論講解,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容易使理論與實踐脫節。信息技術教學大綱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爲主。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依據新課改理念,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分析,我主要採用"任務驅動"和"自主探究"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自覺完成知識的建構,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也發掘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教學中,啓發、誘導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新課程理念也提出,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學習的方法進行學習。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1.新課導入

讓同學們打開桌面上的瀏覽器,讓大家試着打開分類搜索引擎,分別存放着不同類型的文件,網頁、圖片,聲音,視頻等,引出信息資源管理。

一、 身邊的信息資源管理

課前會讓學生自學並書寫自修筆記的方式做課前準備,然後讓同學們談一談身邊的信息資源管理有哪些。整理課本,作業本,學習資料等;整理電話號碼;整理電腦中的資源;整理剪報;整理網站素材;整理圖書、圖片等。

用故事的方式給同學們講訴信息資源管理是人類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對文獻、知識和信息管理的延伸和拓展,另一方面則是在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信息已成爲重要的經濟資源這個背景下所發展起來的信息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

由同學們的回答中提煉出圖書館的例子,說明計算機被用於圖書館文獻信息加工與管理的同時,也被廣泛用於公司、企業等,並且隨着數據量不斷增大,內容日益複雜,不僅需要解決大量數據的處理和組織,還需要對數據進行存貯、保護,這就促使人們以系統思想爲指導,全面考慮組織機構各類數據的採集、加工、存貯、檢索等,以此爲契機,引出信息資源管理的重要性。

2.新知探究

二、信息資源管理過程

老師告知學生各種信息資源管理活動都是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進行的:從具體需要出發,對信息資源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類、組織和存儲,繼而提供方便的信息服務,與此同時還要不斷進行更新與維護。

讓同學們以圖書管爲例說明信息資源管理的一般過程。然後讓小組代表總結髮言。

由同學們的發言,老師和同學們一同整理出圖書館的工作流程,一般可以分爲5步1.採,就是採購。2.分,就是分類。3.編,就是編目。4.藏,就是圖書的上架管理。5.用,就是圖書館向讀者提供各種服務,是圖書館進行前面基礎工作的最終目的。

三、信息資源的分類組織

根據學生們的課前準備讓他們分成小組進行討論,討論出信息資源有哪些分類。讓學生獨立思考,教師啓發學生的思考方向,老師可以提出"平時你們都有都有哪些整理信息的分類方法?"等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概括、總結。然後讓同學們通過小組討論得出信息資源可以採用標準和約定俗稱的方法進行分類。老師總結學生的分類,廣爲使用的有學科分類和主題分類兩種方法。

同樣以圖書館爲例,讓同學們小組內討論學習。說一說圖說管裏都用到了哪些分類方法?同學們還能想到哪些分類方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信息資源管理中的標準化思想和意義

就像圖書館管理有一定的標準一樣,如《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讓同學們自行閱讀第四小節,前兩個小組總結概括出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標準化是指國際、國家、地主或某行業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統一規定社會活動中重複性的事物和概念,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

後兩個小組總結概括信息資源管理標準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1、縮短了信息資源開發週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2、使信息產品開發與使用等各個環節的技術銜接和協調得到保證;

3、有助於提高信息的使用率。

4、通過制定質量標準提高信息資源的質量,保護消費者利益。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是以圖書館這一典型的事件爲例,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將圖書館的館藏圖書管理實例提升到對一般意義上的信息資源管理的認識。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6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妙用符號》,是遼寧少兒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國中版第四冊第5課,其主要內容是:按照輸出格式的要求,巧用PRINT語句後面的標點符號。

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二)說大綱

(三)說學生

(四)說教學目標

(五)說重難點、關鍵

(六)說教學環境

(七)說教法及學法

(八)說教學模式

(九)說教學教程

(十)說教學效果

(十一)說電子版書

一、說教材:

本冊書重點介紹了QBASIC編程語言,它是一種簡單、實用、易學的程序設計語言。用它編寫的程序是由一些簡單的英文單詞、阿拉伯數字及字符構成的一條條指令,國中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理解。

《妙用符號》是本冊書第五課的內容。在這之前,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QBASIC窗口組成及簡單的操作,對程序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認識,並且學習了運用PRINT語句編程,對PIRNT語句的格式、功能、使用上有了較深的瞭解。在此課之後,學生將學習用循環語句、打印語句,定位語句編程打印圖形,在這些程序中,PIRNT語句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PIRNT語句在QBASIC編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本節課要研究的《妙用符號》是學習PRINT語句的重要部分,它初步接觸了編程語言的精妙之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它在本冊內容中處於非常重要的位置。此外,通過本課教學,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也都有着重要意義。

二、說大綱:

按照教育部《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國中學生應瞭解程序設計的基本思想,能夠編寫簡單的程序,在學習中培養邏輯思維能力並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

三、說學生:

本次課程的學習對象是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並且有一定的爭強好勝心。針對七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多尋求與學生的合作交流,努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本課是學習QBASIC編程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接觸到程序的概念,大部分學生都能接受並理解什麼是程序。所以學生在同一水平上起步學習,在學習本課內容時沒有明顯的層次及優劣的區別,只是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依據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適當的調節課堂節奏,保證整體的學習效果。

四、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掌握PRINT語句,學會運用PRINT語句編程;巧用PRINT語句後面的標點符號。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的能力;

德育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學習興趣,培養互相合作的意識品質。

五、說重難點、關鍵:

教學重點:靈活運用PRINT語句後面的標點符號編程。

教學難點:區別各標點符號的功能。

教學關鍵:在教學過程中,促使學生多用眼睛觀察、多動手操作實踐,運用類比的方法突破難點。

六、說教學環境:局域網環境。

七、說教法及學法:

A、教學方法:

因爲本節課在全書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所以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爲把重難點分解,我在教法上選擇了任務驅動法和講解演示法,通過這些的教學方法,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也能充分發揮學生個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課堂更加活躍起來。通過教師的質疑問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B、學法指導:

本課內容並不難理解,在學生掌握PRINT語句的基礎上,我運用的學習方法是研究性學習和協作性學習。通過這些學法的運用,使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更加清晰,這也有利於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八、說教學模式:展開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索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學模式。

九、說教學過程:

1、導入:在這一環節中,我選擇了任務驅動的方法導出新課,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得出新的結論,有助於掌握本課內容。教師首先出示小黑板上的習題,請同學上機操作完成編程。

請學生演示程序,得出上面的結果。教師小結,出示正確的程序。

教師提問:爲什麼在輸出結果中會有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怎樣來的?

學生對比程序得出:PRINT語句後面的標點符號不同,決定了輸出結果不同。由此引出本課內容“妙用符號”。

2、講授新課:在這一環節我採用了講解演示的教學方法,通過和學生協作演示講解PRINT語句後面標點符號的運用,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的過程當中,充分理解本課的學習內容,在師生合作研究的過程中突破本課難點,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本課內容,達成學習目標。

1) 教師講解演示:PRINT語句後沒有任何符號,則打印輸出完本語句中的各項內容後自動換行。

2)分別找學生講解、教師演示: “逗號”——不換行(標準格式輸出) “分號”——不換行(緊湊格式輸出)

3)找學生講解演示:沒有指定任何輸出項”——輸出空行

學生可以舉書上的例子,也可以自舉簡單的例子爲其他學生講解。

4)請學生小結剛纔我們研究過的內容,總結出PRINT語句可以輸出的四種不同格式,加深學生記憶。

3、課堂練習:在這一環節學生通過習題的操作,強化符號的運用和操作,在此同時教師做個別指導,對個別學生的個別問題給予有側重點的講解。對於普遍出現的問題,重點強調。(課後練技能:略)

4、小測試: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一些有特點的測試題,讓學生分組比賽,來測試學生的學習情況。

小測試2:以小組爲單位,小組間出題測試,看看誰的新知掌握的好,促進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協調組織分組比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5、小結:在這一環節教師總結本節課的內容及重難點,讓學生再一次明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十、說教學效果

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學目標基本完成。大部分學生掌握了PRINT語句後符號的使用方法,能順利完成課後習題,並在測試中充分發揮團結協作的精神完成編程。少部分學生對逗號和分號的使用還不夠明確,容易混淆。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學生學習中的瓶頸,應抓住教學中的主要矛盾,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十一、說電子版書:Word文檔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希望各位老師指正。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課的重要任務是通過信息技術的教學培養學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他們在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合作意識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養。信息技術教學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使他們把信息技術很好地融入以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去。所以我們上任何一堂課都要時時記住“信息技術”這個大背景,完全照本宣科是背離“信息技術”這一學科特徵的。

《電子賀卡》是中國地圖出版社五年級信息技術第五單元第八課的內容。教材以主題的形式呈現word的各個功能。本節課是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內容和形式的重組。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word中的文字輸入,文本修飾,查找與替換,等操作,教材適時的安排了插入圖片和文本框的內容。這些操作在Word應用中非常基礎而重要,掌握這些操作對後續Word知識和其它

軟件中文本處理的學習是很好的鋪墊。

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來看,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在教學中只讓學生單純爲掌握知識而教,會造成學生處理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增加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在體現學科特徵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小階段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以及教會學生會學習是重中之重。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word中運用圖片、藝術字、文本框進行綜合處理問題的方法。

(2)鍛鍊學生的自主探索和綜合實踐操作的能力。

(3)發揮學生的設計才能和創意,並學會評價作品。

(4)通過交流評價,讓學生增強自信心並充分發揮想象力,製作有自己特色的賀卡,並體驗成功的快樂。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在文檔中插入各種不同的對象,如圖片、藝術字、文本框等,採用任務驅動的方法,感受學習用Word軟件來製作電子賀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尊敬父母的傳統美德。

(2)在獲得用WORD製作電子賀卡知識的同時,體會在word中綜合文字、圖片等的處理效果,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審美觀。

(2)使學生對“字處理”軟件的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1.賀卡中圖片、藝術字、文本框之間的位置關係。

2.插入對象(圖片、藝術字、文本框)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擺放)設置。

  二、教學方法

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來看,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如果在教學中只讓學生單純爲掌握知識而教,會造成學生處理信息的盲目性,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增加完成類似“任務”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在體現學科特徵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國小階段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以及教會學生會學習是重中之重。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想學。

作爲信息技術教師,應特別重視並充分利用學生積極的心理因素,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出能夠引發學生好奇心和產生興趣的導入語,讓學生真正想學。我在導入時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暢所欲言,接下來展示幾張與同齡人製作的電子賀卡,我看到了他們臉上驚喜的表情,學生看後,便小聲地討論起來:“真漂亮!”運用激勵機制,展示同齡人的作品,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這些賀卡漂亮嗎?哪裏漂亮?”學生在回答中自然地明白了漂亮的賀卡該是什麼樣的!“想不想自己做一張漂亮的電子賀卡?”“怎麼才能做出這麼好看的賀卡呢?”我在講授新課時,採用了“過五關斬六將”的方式再次吸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獲得知識技能,讓學生學會學。

激趣導入後,我沒有馬上告訴他們用word20xx製作電子賀卡的步驟,而是有意識地大膽地讓學生根據現有的賀卡,討論思考要做一張賀卡需要有那些操作,進行構思。充分發揮了他們的主體性,自主獲得知識技能,實踐證明這樣設計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這樣也讓學生明確任務。

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很多同學在操作的過程中只要碰到了問題,就馬上問同桌或老師,所以現在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如果在自己不能解決問題,就請教同桌和老師。我相信長期堅持,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他們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有幫助。另外我認爲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抓住教學契機,有意識地發現學生的優秀作品,便於課堂後段進行展示。

(三)、鼓勵創新,尊重學生個性,培養信息素養。

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先去構思再操作;把教學過程分爲“五關六將”並“暗下埋伏”;讓沒有做完的學生繼續做完,已經做完的學生就開動腦筋,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賀卡做得更加精美。這樣一來,給學生明確本課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信心,能夠較好的記住了“保存”這個學生經常忘記的操作;給不同層次的學生明確了不同的任務,鼓勵學生在掌握了基本製作步驟的基礎上創新操作,在作品中體現出自己的個性。

我認爲要維持學生在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熱情,就要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不斷修改創新,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發揮能動性。操作結束後,展示學生作品,我展示了優秀作品,也展示了做得不那麼精美的作品,讓學生互評,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互相學習,既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又主動發現了別人作品中的閃光點,看到了自己和別人想法的不同,這再一次激勵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就是一個學習過程。此時再讓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賀卡,讓他們不僅僅學會了這節課要求的技能,還使學生融會貫通,綜合運用了word20xx中的一些知識。這一個環節使學生的思路開闊了,也更加願意嘗試操作了。我認爲展示學生作品,可以培養學生參與課堂的意識,讓學生享受小成功,老師同學都沒有取笑做得不好的作品,而是提出自己的意見,淡化了學生失敗的感覺,體會到了大膽嘗試就會成功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激活了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培養了創新意識。在課堂結束的時候,我覺得我還可以向學生提出新的問題,例如怎樣在賀卡中加入音樂等,使學生帶着問題走出課堂。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8

說教材地位和作用

《網絡交流》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學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5課的內容。本單元主要要求學生通過網絡交流、網絡學習、電子商務、網絡地圖等網上功能的使用,理解網絡在工作生活中的作用。

作爲信息時代的公民,藉助網絡進行交流是必備的能力,同時許多網絡應用都會涉及到網絡交流,網絡交流可以說是網上衝浪必備技能之一。本課內容的設置要求學生通過對電子郵件、在線交流工具、網絡新媒介的體驗,體會網絡交流方式的多樣性,感受網絡對生活帶來的影響。

說學生

之前的幾課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瞭解了因特網的特點和發展歷程,對於連接因特網所需的硬件和軟件,以及網絡安全和防範的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大部分學生對於網絡交流的方式比較熟悉,許多學生都有使用郵箱、QQ、微博等工具交流的經歷,可以讓學生來分享使用感受;對於電子郵件的發送原理很多學生可能並不熟悉,因此可以通過與傳統郵政信件的對比進行知識點的講授。而對於網絡電話,學生使用較少,但興趣很大,可以在課堂嘗試進行體驗。

說教學目標

鑑於本課在單元中處的位置和學生的情況,我確立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瞭解網絡交流的多種方式,瞭解電子郵件的發送原理,掌握郵箱地址的結構組成。

2.通過郵件的發送,及多種網絡交流工具的使用經驗分享,體會網絡交流方式的多樣性,養成文明的網絡交流習慣。

3.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介的瞭解,體會網絡交流的高速與便捷,感受網絡對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多種網絡交流工具的特點並學會使用

教學難點:掌握電子郵件的發送原理,理解郵箱地址的組成,並能成功發送一封郵件。

說教法學法

電子郵件作爲網絡交流最早的工具,具有便捷、快速、易用的特點,因此我選擇讓學生在瞭解其工作原理的基礎上,動手發一封郵件,體驗網絡交流的便捷。在線即時交流工具書本安排的QQ和網絡電話,鑑於學生對於QQ的使用已非常瞭解,可以讓學生來分享使用體驗,教師介紹並使用“阿里通”網絡電話與學生互動。網絡新媒介主要以介紹微博、微信等新興交流方式的形式展開。

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學習內容主要分爲三大塊:電子郵件的原理與使用,即時交流工具以及網絡新媒介。因此,擬採用討論交流的方式引入新課,讓學生來談談自己所知道的,或使用過的網絡交流工具,在討論中產生學習興趣。接着將電子郵件與普通郵政信件對比,讓學生了解電子郵件的發送原理及郵箱地址組成,並通過成功發送一封郵件掌握實際操作。即時交流工具和網絡新媒介主要以教師和學生介紹爲主,體驗一到兩項,由於QQ學生平時使用較多也教熟練,因此選擇體驗網絡電話,微博、微信則介紹一些常用技巧等,貼近生活實際。

討論引入,激發興趣

通過分享體驗引入課題:同學們知道或是使用過哪些網絡交流工具,說說你的經驗和感受。先由學生自由發言分享使用心得,最後教師小結並用課件展示常用的網絡交流應用。

目的:主要爲了通過討論的環節,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順利引入新課。

網絡在線,即時交流

順着學生介紹的QQ、YY等網絡交流軟件引出“在線即時交流”的概念與定義。並以講解、提問互動的形式介紹MSN、QQ、阿里旺旺、SKYPE等的各自特點。學生可以思考繼續補充。再與一名學生配合演示體驗“阿里通”網絡電話,其餘學生通過觀察,瞭解通話質量、資費,進一步認識網絡電話交流。

目的:學生自己的使用經驗更有說服力,同時對於自己的未知事物,學生往往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聽講效果也較好

微博微信,新興媒介

組織學生利用書本瞭解微博的定義,再請學生來談談自己常用的微博,及選擇的原因,教師補充新浪、騰訊,微博的各自特點。再介紹微信及其掃一掃、支付等特色功能,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網絡交流工具。

目的:介紹新興網絡媒介,貼近生活實際,把握時代潮流,讓學生感受網絡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電子郵件,探祕交流

組織學生利用自學材料瞭解電子郵件的特點,請兩個學生各自說說自己認爲的電子郵件和普通郵政信件的工作方式,比較兩者工作原理的異同。講解電子郵件地址的組成:用戶名@主機域名,並歸納特點。最後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單,並以附件的形式將作業發送至教師郵箱,操作體驗電子郵件。

目的:通過對比說明,讓學生更好理解電子郵件的工作原理和郵件組成;通過實踐操作,掌握電子郵件的具體使用。

小結本課,梳理知識

啓發式地梳理本課所學知識點,建議學生課後多嘗試體驗各種網絡交流工具,分享使用心得。

目的:對本課所學知識點進行回顧、梳理,加強學習效果,讓學生感受網絡交流對學習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

說課小結

本節課教學內容緊湊,教學設計能做到以學生交流分享與操作練習爲中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平時網絡交流經驗分享引入新課,通過同學交流分享、教師演示體驗,講解歸納各種各樣的網絡交流工具,最後通過發送郵件感受網絡交流方式的多樣性與便捷性,符合信息技術應用於實際生活的教學理念。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9

說課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國小信息技術課本第一冊第55頁的《第十四課 畫一個生日蛋糕》的第一課時,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指導下,我設計了這一課。下面我就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學習方法、教學流程六個方面對本課作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畫圖》單元中的一課,在本課前安排了《認識畫圖軟件》、《在電腦裏塗鴉》,本課以一個生日蛋糕貫穿始終。從教材的安排和內容上來看,本課屬於畫圖軟件中的一個基礎知識,其目的是在於:掌握畫圖軟件中的常用工具。

二、學生分析

本課的內容對學生來說相對簡單,學生能很快的掌握常用工具的用法。三年級學生正處於喜歡模仿的時候,模仿老師、模仿同學,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創新,強調學生按自己的興趣畫,要有自信。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常用工具直線、曲線、矩形、橢圓的使用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微機操作習慣和美感

教學重點:掌握常用工具直線、曲線、矩形、橢圓的使用

教學難點:掌握曲線的畫法

四、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和任務驅動法

五、學習方法

嘗試操作法和主動探究自主學習法

六、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

複習舊知,通過談話----給爸爸媽媽畫一個生日蛋糕導入新課,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意識。

(二)、探索新知

1、先讓學生觀察並回答,蛋糕是由哪些工具畫出來的。

2、教師示範演示畫蛋糕,讓學生了解幾種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畫蛋糕的步驟,突出重點。

3、協同操作畫曲線,分散難點。

4、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畫蛋糕。

(三)、實踐應用

想一想還能用這些工具畫什麼?並畫一畫。擴展新知。

(四)、反思小結

總結本課新知,加深記憶。

信息技術說課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綠色家園》是省國小信息技術教材(上冊)windows畫圖程序中的內容,教學對象是國小四年級學生。它是《畫圖》單元中關於畫圖知識鋪墊的延伸,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學會置前景色、背景色和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重點是掌握利用畫圖的“塗色”、“噴槍”、“刷子”、“取色”等工具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根據教材的目的和特點,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熟悉畫圖功能的操作,掌握對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網絡環境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對封閉圖形進行彩色處理的方法。

難點:“彩色世界”豐富內涵的理解、體驗與表現。

  四、教法闡述

爲了實現以上教學目標,結合教材特點,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通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信息技術教育(課程整合),創設一個電子畫展的情境(創設情境法),設置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結合畫圖的各種操作(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五、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爲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信息加工的主體。故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着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六、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二)步步爲營,導學達標

(三)歸納總結,完成建構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首先展示一個美麗的電子畫展情境,學生通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己的評價,認識到電子畫展中的作品是多麼多姿多彩。接着出示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學生認識到電子畫展中未塗色的作品由於缺乏色彩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我抓住時機提出任務:學生自己選擇圖畫塗色,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

此環節設計目的是創設美好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複習已經掌握的操作技巧,爲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二)步步爲營,導學達標

本環節分兩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

1、學生選擇圖畫練習塗色,教師巡迴指導色彩搭配。2、交流評價學生作品,教師肯定學生的成績,小結過渡。

第二層次:

1、教師指出畫面內容的不豐富性,結合學生已受過的德育教育,集體討論,引導拓展“彩色世界”的意義——美麗的色彩不僅有自然景色,還有人性的美德。

2、制定整合美育、德育和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任務:自我創作一幅體現自我個性的圖畫。要求對於畫面設計(如內容、顏色搭配等)可利用小組協作方式來解決。遇到技術問題可通過小組討論,向老師求助來解決。

3、集體討論交流、評價。

這一環節是課堂重點部分,因此,我以任務驅動的方式來整合美術、思想品德和信息技術三大學科。任務是課堂的"導火索",教師通過課程整合後的優點,拋出一個個任務,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促使學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自我創新,達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時使用優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術學科所特有的激勵制度,爲任務驅動法注入又一推動劑,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作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