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中秋節的月文化你瞭解嗎?

文化2.4W

1、中秋節的月文化

中秋節的月文化你瞭解嗎?

中秋節的思念,又體現爲“月下思”。古往今來那麼多懷人、思鄉、望故國的中秋詩詞,都是在月下完成的——比如蘇軾就把他中秋詞的首句思念寄託給了月亮,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再如豪情似李白,也被月亮喚起了思鄉之情,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中國文化本身,也具有月亮文化的陰性屬性。中國人愛月,而不崇拜日神、不崇拜阿波羅太陽神般那種絕對的力量,因爲與西方文化相比,中國文化就是呈現出一種涵容的、中和的、貴柔的文明特徵,就像月,是如水的雋永、是包容的柔性。老子智慧說“柔弱勝剛強”,因而這也是中華文明能夠成爲世界上流傳至今、依然鮮活有力的古文明的一種重要原因。

所以,月,是中國文化裏的母題。中國人對待月亮的情感和西方人常常認爲滿月之夜是陰森恐怖之夜、是傳說中狼人和吸血鬼出沒之夜不同,月在中國文化裏,幾乎代表着圓滿、聖潔、明亮、高貴等等所有關乎美好的意象,而滿月,是這種美好意象的極致體現。

2、中秋回家該做的五件事

在信息爆棚的今天,整天手機不離手,老媽喊吃飯不擡頭,呼朋引伴說走就走,名義上回家團圓,實際上爸媽依然冷清過中秋。中秋回家和爸媽相處的5件小事情,希望大家記心裏。

1、陪他們聊聊天

關於你的事兒,他們怎麼聽也聽不夠。

2、給他們做幾個拿手菜

不爲了多麼美味,只是想告訴他們,你能把自己照顧好,讓他們安心。

中秋節的月文化,你瞭解嗎?

3、一起賞賞月、嚐嚐月餅

即使以後相隔再遠,每晚擡頭都能看到一樣的月亮,都能想起那晚閤家賞月的溫馨。

4、一家人一起拍張照

你不在家的日子,他們總一遍一遍看你的照片。

5、離家前記得抱抱他們

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懷念他們的懷抱。認真聽他們說話,多年以後,你就會知道,這世上沒有誰再會像父母一樣關心你。

“子欲養而親不待”,人這一生“能和父母相處時間還剩多少”?這是一道很簡單的算術題,但卻經常被我們忽略。假如父母再活30年,自己平均每年回家1次,那麼只剩30來次了。每次5天,拋去和朋友聚會、應酬、吃飯睡覺等時間,一年中真正能陪父母的時間大概只有24小時,30年總共不及720小時,差不多一個月。這是一個令人心酸的計算,當我們用“多少”這個詞兒來計算與父母見面的次數時,才發現這份感情原來是那麼的寶貴,而我們卻無情地揮霍。與其想着日後如何孝順父母,不如現在開始就好好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分、每一秒,而中秋月圓恰是與父母家人團圓的最美好時刻。

其實,無論時代怎麼變遷,電話和微信都代替不了面對面的問候,不要讓團圓的習俗走遠,更不要讓白頭父母寂寞守着孤燈抑或僱請保姆過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需要我們每個人身體力行去推動。

3、過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

過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團圓

“身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着強大而又神祕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過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和諧

中秋慶賀着期待着豐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過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過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許願

再次,該節日也可以成爲一個許願的節日。當然,這裏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通過在節假日對於月亮許願,如事業問題、健康問題、婚姻問題、家庭問題,往往也是比較靈驗。當然,我們不應當用這種功利來交換對於祖宗的祭拜吧!當你對祖宗的祭拜是出於真心的話,我相信心誠則靈,那你許的願望,在今後的實踐當中必然是能夠實現的。但如果你是懷着虛情假意來祭拜,那必然是好的不靈、壞的靈!你會後悔莫及!

過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人情之美

中秋之夜,從前家家戶戶於庭中設供桌,擺放月餅、藕、菱、西瓜、石榴、毛豆等節令食品祭月。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逢中秋之夜,他們都會設供桌,置香斗供品,以祭天齋月。這些習俗,反映了人們對月亮、對自然的敬畏,這種敬畏中又滿含對月亮、對自然的親近與喜愛之情。暫時放卻勞作,闔家男女老少,歡聚賞月,一邊嘗食月餅、節物,一邊談談家常,這圖景似乎是普通平淡的,但我們也可以在其中體味到庶民生活的趣味與美,體味到我們中國人的人情之美。

過中秋節的意義是什麼:審美趣味

中秋節賞月等習俗的形成同樣耐人尋味。中秋之夜,賞明月,讓人們自覺地去體驗、感受圓月、月下境界與各種風物之美,這時,大自然的生命氣象與人們的內在情感體驗之間會相應相合,人們對月亮,對月下境界的美的感受力於是變得靈敏,賞月之際,每每使人逸興遄飛,形之歌詠,豈是偶然!然則中秋節的節俗,不僅讓我們在自然之中,月光之下,獲得審美享受,而且它還不斷地在陶冶着、提升着我們的審美趣味。

4、中秋節習俗

賞月

中秋賞月是中秋節的傳統項目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爲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加盛行,關於中秋的詩詞也層出不窮,包括辛棄疾的《木蘭花慢中秋》,蘇軾的.《水調歌頭》。《東京夢華錄》更有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羣衆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爲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爲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爲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峯。

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着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爲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標籤: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