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文化產業研究優選(15篇)

文化2.97W

文化產業研究1

【摘要】隨着中國文化市場的不斷髮展,文化產業已成爲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日趨活躍的重要內容。爲大力發展我國文化產業,首先就要培養高素質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構建文化產業學科與研究體系,這正是高等院校的責任所在。高等院校的科研與教學要努力探索和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成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推進器和人才培養的最佳孵化器。

文化產業研究優選(15篇)

【關鍵詞】高等院校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發展

文化產業作爲 21世紀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已經成爲西方許多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我國的文化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影響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專業人才的缺乏。爲了培養合格的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必須加快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更快的適應我國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

1 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設置背景

文化產業是近幾年來我國新興的一項產業,該產業主要包括:廣電影視、演藝娛樂、文化貿易、網絡遊戲、報業出版等。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爲核心,綜合現代科學技術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該產業被公認爲“21世紀朝陽產業”、“21世紀最後一塊暴利蛋糕”。20xx年1月,國務院頒佈了《中國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大力提倡並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同年6月,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濟南舉行,國家和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呼聲日益高漲。隨着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應該越來越迫切,於是更多高校紛紛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該專業成爲這幾年炙手可熱的搶手專業。

2 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20xx年博士與碩士研究生招生中,該專業的報名人數遠遠高於其他專業,成爲當之無愧的“熱門專業”。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卻十分不樂觀,並且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除去考研的部分人外,其他都面臨着就業的壓力,“文化產業有前途,文化產業最缺人”的說法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其實衆多調查顯示,文化產業領域是缺乏人才的,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這個問題值得深刻思考。

首先文化產業作爲一項新興產業,它所需要的是既懂文化有懂市場的“複合型”人才,這是業內人士達成共識的看法,事實也是如此。這樣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就顯而易見了,就是培養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又懂得市場經營運作的人才,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這一塊做得很不到位,主要表現在:

2.1 人才培養體系不合理

從目前的文化產業教育層次結構情況看,尚未形成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這種“金字塔”式的人才層次結構,而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要求、企業人才當務之急的需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文化產業人才和綜合素質強的.高級管理型人才。

2.2 專業培養定位不明確

文化產業涉及的產業包括:新聞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網絡文化服務;演出表演團體、表演場所和文化經紀與代理等。面對這樣一種紛繁的文化產業對象,導致許多高校很難對文化產業進行準確的專業定位。有的高校提出以全球化、系統化的理念培養通曉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國際型、複合型文化產業管理人才,而有的高校又旨在培養媒介、會展、娛樂等領域中從事管理、策劃、經紀、營銷、公關等方面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明確,使得人才培養受到了較大的侷限。

2.3 師資力量匱乏,教材缺位

師資力量不足成了文化產業專業發展的瓶頸,這種局面的出現,主要原因固然可以推到新興學科的先天不足身上,但長期以來形成的“高校、科研機構中的不少專家學者習慣於抱殘守缺的心態也有很大關係”。 實際上,我國高校原有的師資配備中,文化、藝術、經濟、管理、旅遊、傳媒、信息技術等專業的教師都與文化產業專業相關或相近,如果能彼此之間加強知識的整合與交流,互相吸收對方的專業特長,其知識結構是符合文化產業人才的複合型和實用型要求的,也完全有能力勝任文化產業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但他們或是對新知識缺乏興趣,或受習慣驅使,依然固守着以前的課題和研究,不願意轉型;而作爲新興專業,又沒有多少本專業的師資可引進,特別是教師的實踐能力較缺乏。這樣,文化產業專業的教學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教材缺位實質上是與師資匱乏緊密相關的,而文化產業專業綜合性和多學科交叉的特點,更增加了教材建設的難度。目前文化產業專業教材的狀況一是數量少,二是水平參差不齊,真正有水平且能夠大規模應用的不多。雖然一些高校也使用一些相關教材,但這些教材大多是從傳統的專業和教學模式平移過來的,如“文化市場營銷”與“市場營銷”、“文化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別分別是什麼,沒有說清楚;有些教材嚴格意義上講並不符合文化產業專業的實際教學需要。文化產業專業教材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

3 對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3.1 關於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毫無疑問,文化產業管理學科的建設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要深層次反映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據有關學者的研究,當前,我國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的整體現狀是專業藝術類、行政類出身人員所佔比重過大,經營管理類出身人員所佔比重過低,因而造成文化產業領域專業化力量有餘、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的局面,這嚴重影響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部門目前不缺具體的編導製作人員,缺的是既懂文化又懂觀衆市場,既有寬廣的人文視野,又有精深的產業理念的複合型的策劃、管理人才。

因而,將文化產業管理學科方向確定在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之上。在學科建設中要充分體現複合性、應用性,要圍繞培養具有縱貫古今的文化視野,具有現代產業意識和經營思路的策劃、經營、管理人才這個目標,構建起文化產業管理學科發展的科學架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經濟學、文化學、管理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文化視野和文化素養,具備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能在各類文化企業及政府文化管理機關、文化事業單位和其他相關企業從事文化經營管理、文化營銷與市場拓展、文化項目設計與策劃以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人才。

3.2 關於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主導路徑,構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首先解決課程體系的問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不能延續舊有的政府公共管理角度下的“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的培養口徑和培養模式,在當今文化產業迅速勃興的時代,要有專業人才培養新的定位。要根據新興的文化產業領域內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需求,培養既懂文化又懂文化市場,既有寬廣的人文視野,又有精深的產業理念的經營型、應用型、複合型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和策劃方面的人才。根據文化產業的特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要特別強調其複合性與應用性,要符合文化產業實踐性的要求,加強應用性的課程、調整理論性過於強的內容。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可分爲三類:

3.2.1 文化基礎與文化資源類課程,如文化學導論、中國文化簡史、西方文化概要、文化人類學導論、文化資源概論、藝術基礎、美學概論、宗教文化、民俗學等;這一課程羣要爲學生奠定文化學方面的堅實基礎,使學生明瞭文化的規律與特質,熟悉文化的過去與未來,並引導學生有效地拓展文化學科方面的學習,形成寬廣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素養。

3.2.2 管理類及文化產業管理類課程,如管理學、文化產業管理學、文化營銷學、文化市場調查方法、公共部門公共關係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項目策劃實務、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管理等;這一課程羣要使學生掌握管理學方面特別是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爲從事文化產業具體的市場營銷、品牌運營、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從理論和實踐上做充分的準備。

3.2.3 經濟學類課程如文化經濟學、文化產業概論、文化資源概論、文化企業融資與資本運作等;這一課程羣要使學生深入認識文化產業的經濟學屬性,通曉文化產業的運作過程及規律,並掌握基本的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

3.3 關於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育過程中,由於所涉及的學科基礎廣泛而分散,最容易形成各個來源學科各自爲政、各門課程之間互不協同的問題,難以形成專業教育的合力。具體表現爲三個脫節:幾個課程羣之間的脫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之間的脫節,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的複合性要通過知識的拓展與融合方能實現。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由文化類課程、經營管理類課程組成,要解決好兩個方面課程之間的協調和協同的問題,以形成課程之間的合力。要求擔任不同課程的專業教師克服認識上的偏見,明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育的中心目標,緊緊圍繞文化產業經營管理這個核心來組織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和經營型文化管理人才,還要求我們必須解決好第一、第二、三課堂之間的協同配合問題,尋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

3.4 關於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

複合型、應用性是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突出特點,懂經營、善策劃,熟諳文化營銷與市場拓展,是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設計長項。爲了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們還應當緊緊圍繞培養目標,以調研能力、策劃能力、宣傳推廣能力、品牌塑造等方面能力爲主線,將相關課程的內容及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習、文化企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緊密聯繫起來,使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和第二、第三課堂活動中目標明確、任務清晰,真正學有所專、學有所長。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應當更多的體現實踐性、操作性的特點,應當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接觸文化產業管理的社會現實。因而,要特別強調實踐性的重要意義,要求所開設的課程,特別是專業主幹課程增大實踐性的內容、增加實踐性的教學時間,突出專業調研、文化企業考察等方面的活動內容。

參考文獻

[1] 王任,王福鑫.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的依據_內容與路徑.當代教育論壇.20xx年第10期.

[2] 孔羽.對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中國電力教育.20xx年12月.

[3] 方東.構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xx年第2期.

[4] 李梅.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改革探析.教學研究.20xx年第3期.

文化產業研究2

黔西南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有很多的文化遺產,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來其旅遊業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黔西南地區文化,走進黔西南地區瞭解民俗民風,旅遊度假。這不斷髮展的旅遊業慢慢的帶動了黔西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讓黔西南地區的經濟不斷的發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傳播。爲此,研究黔西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故,本文重點的探討了黔西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旅遊產業滲透文化內涵,提升旅遊行業的生命力;旅遊文化滲透更多的影視演藝精品文化,讓旅遊行業根據吸引力;重視民族節日,促進旅遊行業發展;政府加強文化和旅遊保障機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區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有效地融合有利於該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快速發展,同時其融合發展也是有其地區原因的,主要表現在:第一,地方政策營造產業融合的優良環境。黔西南地區具有古老的文化,還有很多古老的建築,非常適合搞旅遊行業,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區的這一特色,不斷的開拓旅遊資源,創辦各類文化旅遊企業,同時這些企業也爲了招攬顧客不斷的創辦各類活動,比如古老文化知識競賽活動,根據地方風俗創辦的各類節慶比賽活動等等。第二,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兩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質基礎。第三,城市化建設對產業融合發揮帶動效應。黔西南地區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城市化建設也逐步的快速推進,在通過旅遊創收的基礎上,不斷的提升旅遊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將該地區打造成旅遊文化相融合的旅遊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斷的扶持基礎建設,爲兩種融合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比如,近年來,該地區不斷的'完善交通設施,不斷完善該地區的出行條件。

二、兩者融合發展的途徑分析

黔西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旅遊產業滲透文化內涵,提升旅遊行業的生命力;旅遊文化滲透更多的影視演藝精品文化,讓旅遊行業更具吸引力;重視民族節日,促進旅遊行業發展;政府加強文化和旅遊保障機制的健全工作。

(一)旅遊產業滲透文化內涵,提升旅遊行業的生命力

旅遊地區要想招攬更多的遊客,必須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黔西南地區要想發展其旅遊行業,就必須重視其地區文化,將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有機的結合。一個旅遊點吸引人的地方不單單是其優美的環境和舒適的居住條件,還得有其特色所在,黔西南地區可以發揮其文化產業,將旅遊點更加突出其歷史文化特色,這樣可以更多的吸引人的眼球,促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提升旅遊行業的生命力。

(二)旅遊文化滲透更多的影視演藝精品文化,讓旅遊行業更具吸引力

黔西南地區是少數民族居住區,該地區很多的少數民族舞蹈,少數民族音樂等都受人們的青睞。爲此,黔西南地區可以將旅遊文化滲透更多的影視演藝精品文化,讓少數民族舞蹈和音樂愛好者更加青睞,更具吸引力,讓旅遊行業更具吸引力。

(三)重視民族節日,促進旅遊行業發展

在旅遊點開展各種各樣的民族節目表揚,通過具有地域特殊的表揚來帶動旅遊業,讓節日文化更加有效的融入到旅遊行業發展中。比如貞豐“六月六”布依風情節、興仁“八月八”苗族風情節等等節慶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提升旅遊者的興趣,還可以讓旅遊者學習到更多的地區文化。也是對地區文化的有效傳播。

(四)政府加強文化和旅遊保障機制的健全工作

要想將黔西南地區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有機融合,政府必須有效的健全保障機制,通過合理的文化滲透,來有效提升旅遊業的發展。加大對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力度,逐步形成誰開發、誰受益、誰保護的機制。

三、結語

總之,作爲以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爲主的黔西南地區,在以後的發展中,必須不斷的加強該地區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的結合,通過兩者的有效結合,吸引更多的旅客前往。旅客數量的增多,可以有效的提升黔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可以有效的將黔西南的歷史文化,地區特殊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瞭解黔西南地區,爲黔西南地區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文化產業研究3

摘要:傳統融資模式有銀行融資、債券融資等。在借鑑這些模式的基礎上,通過SWOT分析傳統融資模式的優缺點,提出文化企業應結合各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採取不同的融資方式。此外,將探索在互聯網技術下文化中小企業的融資新途徑,以解決其融資難問題。

關鍵詞:文化產業;江西省;傳統融資;互聯網

1江西省文化產業特色

2018年4月8號,江西省第八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評選結果被公佈。全省共有18家單位成功入選,包括豫章1號文化科技園、景德鎮市名鎮天下陶瓷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上饒市婺源縣水墨上河開發有限公司及江西星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業務主要圍繞旅遊、玩具、動漫、陶瓷文化等幾個方面。景德鎮依託傳統資源優勢,積極推進陶瓷的轉型升級,將傳統的陶瓷工業生產與文化創意產業有機結合,把文化創意納入到可持續城市發展的政策制定中。景德鎮開創了設計、研究、教育、交流等完備的產業體系,爲中國陶瓷和世界陶瓷的發展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新的示範基地單位將繼續在創新的基礎上,努力爭創發展升級新輝煌,爲促進全省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做出貢獻。

2傳統融資方法優缺點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通過分析相關對象之間的一些因素,得出具有一定結論的決策結果,4個因素主要包括優勢、劣勢、威脅和機會。3地域文化對文化產業融資問題的影響景德鎮的陶瓷文化產業興盛,融合了多個環節,從創新設計、內容佈局、文化推廣與傳播等多方面,還投入了大量物資,是知識與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而景德鎮陶瓷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建設不只需要拓寬投融資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需要建設文化金融的生態環境,包括文化市場競爭環境、有序的法律保障及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等。此外,符合地域文化的文化產業融資(如陶瓷文化產業)還少不了政府的一系列扶持、鼓勵政策,以加快吸引各類資源要素的聚集。對於市場而言,加強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將不僅可以維護創意者們的自身權益,還可以促進創新、冒險,培育創業文化。科技界、金融界應加強與文化企業的溝通,以便引導風險投資進入陶瓷文化產業。

4文化產業投融資存在的問題

4.1傳統融資方式成本限制大,且融資機制建設不完善

傳統方式的融資模式都具有信貸各方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和信用問題,對於大型文化企業,其需要的資金量大,但由於信用等級較高,信貸風險不高,故借方的信息蒐集及監管成本低,易使貸方獲得所需資金。然而,對於文化中小企業,其自身抗風險能力差、財務水平低、信用評級不高等不確定因素過多,難以通過傳統的銀行借貸融資方式獲取所需的資金,如果通過債券及股票等直接方式融資,則需要承擔較高的交易成本,如審計費、擔保費等中介費用,此外通過這些方式融資也將給企業帶來較大的風險及不確定的收益,由於二級市場流轉差的問題,企業不能及時獲得足額的資金,易影響上市需求。文化企業的人才結構目前主要以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的專業人員爲主,缺乏具有投融資知識,對資金的運營還不夠專業,對於新興的風投、互聯網金融、產權質押等融資渠道不夠了解。因此,文化產業急需一批既懂文藝創作及其開發運營的`專業人才,又懂互聯網金融知識、理財業務等的複合型高端人才。文化產業人才結構的不合理性與投融資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將成爲影響文化產業與金融行業深入對接的嚴重阻礙。

4.2文化產業的無形資產不穩定,風險評估及管理難

以進行現有的文化企業中的大部分資產是無形資產,如文字、音像、音樂等數字、文字內容,它們的版權、放映權、複製權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但其價值容易隨着時間及羣衆的偏好等發生較大的偏差,地域差異、文化背景和潮流趨勢等不確定性問題,都將使得文化產業的無形資產定價困難,變動幅度較大。與此同時,現有的評估體系、信用評價體系、交易平臺和交易機制、產權保護機制都還沒建立完善,依然處於不透明、非公正、缺乏權威的階段,使得文化產業的無形資產交易流轉不夠成熟,且其投資主體也較單一。對於那些從文化事業單位轉型爲文化企業的,因爲之前過度地依賴國家財政資金,使得文化企業自身的韌性減弱,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出現問題,產生脫節。

4.3傳統融資模式效果與產品開發初衷存在背離

這些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問題成爲業內顯著問題,在此基礎上,也建立了較多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方式,如將多個企業板塊聯合進行質押登記貸款,鼓勵直接融資的同時,加大對文化企業資金的投放量,但其實際效果仍有待提高。部分融資方式在其他某些行業和領域能取得較好的效益,然而一旦運用到文化產業中,卻並未適合,即沒有完全符合或適應文化產業的,能與文化產業特質相匹配的融資模式。傳統融資模式下的抵押物一般爲大型的、高價值的固定資產,而文化產業的無形資產具有難以定價、不確定性強等因素,難以實現擔保和質押。所以,大多數文化企業資金緊缺。就現有的情勢而言,仍主要依靠自有資金,而私募基金、銀行借貸及股權籌資等方式獲取的資金較少。

4.4金融中介與文化企業間的銜接機制不通暢,導致融資陷阱

由於歷史因素,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實際上表現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融合一併發展,常常忽略了文化產業屬性。同時受到傳統觀念、傳統機制體制的影響,金融行業與文化行業進行相關的業務交流及融合不只在範圍上,在廣度及深度上來說,都發展得較爲緩慢。且這兩個領域的瞭解尚處於初級階段,大部分文化企業對於金融領域的融資產品、相關的法律、運營手段、業務流程等不甚瞭解,文化企業內部缺少專業融資團隊。同時,現有的金融中介機構也具有文化企業相對應的一些問題,其一是缺乏對文化企業資產情況、運營結果、發展前景、經營週期的瞭解,特別是那些事業單位轉型的文化企業,由於市場化水平低、過於依賴財政撥款的原因,金融行業缺乏與之特質相對應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模式,導致其提供的金融服務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和非針對性。雖然擁有創意、智力、版權等無形資產,但是由於缺乏專業化的中介評估機構,難以合理地確定其價值。因此,這些文化企業在爭取銀行貸款時處於被動地位,資產抵押不足,獲取的貸款較少。在創業板的交易規則下,現行的部分中小企業由於自身經營規模、運行情況約束的原因,在現行金融體制下難以通過證券監管部門的審覈,上市融資。

5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文化中小企業融資新路

5.1增加文化市場活力,確保文化企業主體地位

由於過度依賴財政撥款、財稅優惠政策等原因,傳統體制、機制依然在現階段嚴重影響了部分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導致其市場化水平低,未形成適應現行市場的運作理念和方法,其在客觀上影響了文化產業的互聯網金融發展進程。因此,強化文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就是需要這些中小企業轉變經營理念,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驅動下的新型態,努力根據自身的文化特點,克服原有的被動、盲目及缺乏有效性的融資途徑,探索新形勢下的互聯網融資渠道。

5.2藉助互聯網技術,強化融資的相關硬件設備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通過雲計算技術及大數據的運用,很多平臺能獲悉一些信用、現金及交易情況的分析跟蹤,統計出一些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過高的途徑。細分市場和客戶羣體的內在特徵,可以爲新時代的金融服務提供高效益的契機。互聯網金融模式高效率及安全性運行,直接依賴於信息的處理及運作技術。因此,大數據處理信息的能力一旦得到提升,將使得傳統融資模式的低效率、高成本問題得到解決,也可解決衆多在線融資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的技術支持。例如,將互聯網數據進行蒐集篩選、有效整理分析及細分類別,可以進一步掌握借款人信用信息,完成貸前審查流程,並在一定程度上設計出適應各類借款人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渠道。

5.3培育文化產業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

目前,文化產業能否運用現行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企業融資,還需要很多方面的改進。首先,不僅是需要解決相關的一些技術支持問題,還需要搭建切實可行的、便於文化企業使用的互聯網融資平臺,如徵信平臺、交易平臺、交流平臺等,以保障融資的信息溝通、交易流暢及風險最小化。其次,大多數文化企業用於抵押、登記、質押的無形資產,如版權等,應相應地建立完善的抵押、登記平臺用於交易及管理,以確保能夠將其用於融資並解決文化中小企業的間接及直接融資困境。

6結語

傳統融資模式存在成本高、運行機制不完善、無形資產難以定價抵押等問題,且文化企業及其文化產品的特徵對文化產業融資效果產生巨大影響。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急需探索出與地域文化相適應的互聯網融資模式。在此基礎上,還應增強文化主體地位、強化互聯網技術、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以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融資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定明.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創新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13(10):31-33.

2劉芸,朱瑞博.小微企業融資與徵信體系深化[J].徵信,2014(2):31-35.

3丁增穩,鄭興東.互聯網金融視閾下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設計[J].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5(1):112-116.

4楊選輝.基於SWOT分析的江西省網絡文化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科技廣場,2014(2).

5聶德才.小微旅遊企業融資模式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12-24.

6楊靖吉.我國文化產業融資模式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2:28-34.

7郭瑛,魏蓉蓉.江西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J].審計與理財,2017(9).

文化產業研究4

【摘要】文化產業發展程度是我國軟實力的表徵。我國文化產業跟發達國家相比還較爲落後,雖然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逐步突顯其支柱特徵,但要進一步發展需要調整文化產業結構,規範文化產業運作,這都離不開資本的鏈接與支撐。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產業對於提高其使用效率、改變文化產業融資格局、推動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及實現文化產業經濟支柱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詮釋了民間資本與文化產業價值的互動關係,通過分析目前民間資本投資存在的困境,提出需要建立民間資本治理機制、規範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建立民間投資協會或管理諮詢公司等措施。

【關鍵詞】金融投資論文

目前,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越來越依靠文化產業,並且文化與政治、經濟相互滲透交互影響,文化產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逐步突顯其支柱特徵。但是各地區域文化產業在區域市場上發展並不平衡,其具備巨大的發展和調整的空間。近幾年,我國已出臺許多重要文件帶動文化產業發展,在政策的指引下文化產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但要對資源進行整合、調整文化產業結構、引進先進技術、規範文化產業運營管理,都離不開資本的鏈接與支撐。在資本市場的協助下,文化產業才能逐步走向資本運營和產業化經營的大空間。特別是20xx出臺的《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爲文化產業鋪平了金融支持的發展道路,標誌着文化產業進入了資本化的新時代。由於國有資金引導文化產業發展杯水車薪,依靠資本市場融通社會資金勢在必行。

一、民間資本的內涵與文化產業的價值詮釋

(一)民間資本的內涵。民間資本作爲我國特有的概念,是以產權歸屬爲劃分標準,站在不同的資金投資主體角度,詮釋了非國有資本和非外商資本的屬性問題。投資是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而國有資本、外商資本和民間資本並肩成爲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三匹快馬,是經濟生活中最活躍的因素。由於資本約束,我國國有資本投資主要目的是引導其他資本投資,而外資僅是平衡投資結構的有益補充,面對資本缺乏的當口,民間資本以其存量大、靈活性高和投資領域寬廣等特點,成爲彌補國有資本不足的籌資源泉。

(二)文化產業價值詮釋。①文化產業內涵。文化產業是以“文化創意”爲核心,通過技術的介入和產業化的方式製造、營銷不同形態的文化產品的行業。根據我國統計局頒佈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可以把文化產業分爲兩大類,即文化服務業和相關文化服務業。文化服務業包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文化藝術、網絡文化、文化休閒娛樂等;而相關文化服務業包括生產和銷售文化用品、設備的行業。②文化產業價值。文化產業的價值有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之分。其經濟價值是指在產業內部各行業間相互合作基礎上,產業帶動GDP增長的程度。文化產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擔當道德機構角色,體現了社會認同的價值觀。它們引領輿論導向,爲自身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了獲利能力。並且其中很多行業完全是以實體經濟的方式運營的。文化服務業的興盛改變了現存文化的發展軌跡,具有拉動區域經濟增長的價值。它是表現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指標。由於經濟中心必然是文化中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不但能夠打造區域經濟中心,而且還有利於區域發展的戰略定位。所以根據一個國家或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成熟程度可以評價其未開發文化資源的戰略價值。控制並開發這種未開發的文化資源是國際文化戰略競爭的核心。經濟價值和戰略價值共同構築了文化產業的價值內涵,文化產業的經濟價值是其在外界環境約束下合法經營的直接結果,是內涵,而戰略價值是其反作用於外界環境,強化文化滲透的影響力,是外延。

二、民間資本投資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動因分析

(一)民間資本投資提高調整文化產業結構的效率。所謂文化產業結構,是指文化經濟資源的存量構成及其比例關係。它決定了文化產業的發展高度。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有利於解決文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使文化產業越快越好的發展。雖然我國進行了文化體制改革,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業化管理,不但減少了人員編制,減輕了財政壓力,同時也加快了文化單位的運作效率,然而,國企以大爲先的經營特性造成資源過度集中,產業盈利水平和產品質量不高。並且國企以其天然的社會資源優勢降低了行業競爭程度,限制了經營效率的改善。爲了說明民間資本投資與調整文化產業結構的內在聯繫,我們選用該產業的增加值作爲衡量指標,從文化產業生產經營活動成果比較上說明產業結構調整與民間資本投資的關係,見下表1。以上數據來源於20xx年國家統計局文化產業發展分析及統計年鑑,由於掌握數據的侷限性,加*的數據是不完全統計。根據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文化產業持續發展,民間資本投資也逐步增加。文化產業的興盛使得民營文化企業遍地開花,帶動了人員的就業,有利於我國經濟發展。然而從20xx年與20xx年私營文化單位數量可以看出,文化產業投資繁榮的同時也出現投資重複,行業競爭加劇,產業內部出現企業兼併,產業結構不斷調整。

(二)民間資本投資效率與文化產業價值增長。由於人們文化需求的多樣性與國有資本、外資資本投資文化產業杯水車薪相矛盾,因此需要把民間資本引入文化產業,壯大文化產業。由於供給需求的平衡關係,通過民間資本的投資量與投向可以瞭解文化需求的變動方向,影響文化產業內部的平衡發展。所以,民間資本投資效率與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有着內在的聯繫。提高民間資本投資效率有利於文化產業作爲支柱產業提升我國的軟實力。首先,文化需求與民間資本投資有着內在的聯繫。由於資本是逐利得,它作爲一種特殊的商品,也有價格。正是這個價格機制控制着資本的流動、流向和流速。而決定資本價格高低的主要是供給和需求。所以文化需求的變化如果能夠形成高額回報,必然引起民間資本的積聚。雖然有效的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能夠緩解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但是無效的投資過剩也是存在的。這又會導致文化需求萎縮或者轉移,進而引導民間資本流出。因此,文化需求與有效的民間投資之間是動態平衡的關係。其次,文化產業結構的變化源於文化需求的變化。文化需求通過價格機制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民間資本通過變化流動的方向,成就了報酬高的文化行業。同時政府需要彌補市場失靈提供文化公共物品,來平衡文化產業發展,所以,文化需求的變動文化結構調整的內驅力。第三,產業結構的調整結果促進了經濟增長。通過文化產業結構調整,民間資本投資領域會相應調整,進而帶動相關領域的就業。由於資本和勞動從生產效率低的文化部門向生產效率較高的文化部門轉移,增加了國民收入,提高了人力資源配置效率,進而影響人們的文化消費偏好,拉動文化消費水平,與國民經濟發展形成良性的互動機制。最後,經濟價值與戰略價值相輔相成共促文化產業價值增長。文化產業價值增加本質上是經濟價值的增加和戰略價值的提升。文化產業經濟價值的提升有利於文化戰略部署,要提高產業經濟價值必須不斷調整文化產業結構,文化產業結構的`調整源自於文化需求的變動,文化需求與有效的民間投資保持動態平衡關係,所以民間資本投資效率的提高有利於文化產業價值增長,而文化產業價值增長促使民間資本投資效率的提高,二者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三、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困境

(一)文化產業投資風險大民間資本望而卻步。由於文化產業依賴文化創新,通過不斷的文化創新滿足人們多變的文化需求。然而要打造文化產品並使其高度創新需要巨大的資本投入,文化產品是否能夠獲得高回報率卻由文化消費者的主觀意思主導,所以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必然需要根據自身社會經驗揣測文化消費取向,其投資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並且文化產業投資的固定資產少,大部分以無形資產存在,其產權歸屬不明晰,受政策影響巨大。由於文化產業有其公共產品的性質,政府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需宏觀調控,這使得一些轉制的文化單位依賴原有的社會資本在資源配置中搶佔優勢,民間資本投資無法得到公平的待遇。

(二)民間資本缺少投資文化產業的平臺。從幾年前全民炒股、全民炒房再到日前的全民炒金,可以窺見我國民間資本的巨大與其投資領域不明朗共存。文化產業發展缺乏民間資本,但由於信息不對稱民間資本持有者缺少對優秀文化項目的瞭解,也無法通過網絡收集文化產業相關信息和數據,沒有信息交流的平臺。只能依據個別優秀企業家的親身示範,才能帶動高度分散的民間資本集中運營,這也是民間拆借存在的原因。所以以政府爲主導搭建文化產業投資平臺,是促進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必要條件。

(三)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缺少管理支持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由於風險大,不但要控制風險,同時也要確保投資效率。這都需要向投資的文化創意項目注入先進的管理理念,設置嚴謹的管理制度。這需要優秀的投資管理人才協助民間資本投資。但由於民間資本的高分散性,及其缺乏文化項目價值管理和評估的能力,相關投資人才不足,使得民間投資在推動文化企業快速規範成長方面大打折扣。

四、規範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對策

(一)建立民間資本治理機制。民間資本投資的渠道狹窄,資本通常採取分散化運作或者高度集中運營,投資的不理性和風險性並存。規範民間資本運營,更快更好的發展文化產業,不但政府要引導,而且還需要建立適當的治理機制。首先,完善政府金融監督機制。鄂爾多斯案例與溫州民間資本借貸危機已經反映出民間資本也需要金融監管,其投資風險需要專業人士指導。其次,建立政策反饋機制。國家出臺有利於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政策是否能夠將實惠落實,幫助文化產業發展,以及民間資本在運作中受到何種政策牽絆。這都需要有相應的政策反饋機制,用實踐檢驗政策的效率和效果。

(二)政府規範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中一些項目是公共物品或準公共物品,其獲利空間小,需要政府投資。而對於可以引導民間資本投資的領域和項目,政府部門應改善機構服務水平,爲民間資本提供合適的文化產業投資渠道。並且通過提供優惠的財政、稅收政策吸引民間資本,把文化產業的蛋糕做大。發達的文化產業自然會反哺財政收入,使整個社會的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三)建立民間投資協會或管理諮詢公司。民間投資分散程度大,集中管理很困難,並且資本持有人受專業知識的限制和信息不對稱,使得投資效率低,某些文化產品投資過剩。政府作爲引導民資的主體不可能勢必躬親,這必然需要一箇中介機構爲民間資本持有者提供文化產業的投資信息,幫助進行項目諮詢與評估,或者代爲運作閒散資金。所以建立民間投資協會或者民間投資管理諮詢公司是引導投資,促進經濟發展的必要補充。目前溫州在地方政府的鼓勵下已經建立了首家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如果能夠不斷完善並規範運作,可以作爲試點向其他地區推廣。

【參考文獻】

[1]嶽正坤,石璋銘.文化產業發展與風險資本投資的互動關係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xx(11)

[2]鄭俊芳,鄧修明.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路徑探析[J].會計之友,20xx(2)

[3]李華成.歐美文化產業投融資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啓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xx(4)

文化產業研究5

【摘要】承德市是集傳統歷史文化、佛家文化、滿藏等少數民族文化交融在內的歷史文化城市。通過從政府重視程度、產業化發展以及品牌建設的角度分析了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而分別從文化產業發展形式和科學技術的層面入手討論了承德市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承德市;文化產業;科技建設

前言

承德市作爲我國第一批設立的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有名揚海內外的避暑山莊,還擁有五千年曆史的紅山文化,承德市是一座具有充分豐富和底蘊的歷史文化城市。同時,承德市還擁有丹霞地貌以及木蘭圍場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承德市是集傳統歷史文化、佛家文化、滿藏等少數民族文化交融在內的歷史文化城市,歷史人文文化就是承德市的一個產業、一張名片、一個品牌。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帶動一個城市快速崛起的重要支柱。作爲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來也一直以避暑山莊爲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帶動城市的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通過對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研究,有助於整合現階段的承德文化產業發展,進而提高承德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競爭力。

一、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領導高度重視、持續推進產業發展

由於近年來改革開放的穩步推進,許多城市都將城市的經濟發展建設擺在了首位,而忽視了文化發展建設的重要性。與之相反的是承德市委和市政府的領導長期以來一直對承德市的文化建設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資金和人力上都給予了一定的傾斜。承德市的領導也通過將文化發展列入承德市發展規劃之中,進行全面綜合的戰略部署,以理順文化建設發展的思路、提高文化建設的效率。在文化發展列入全市的發展規劃之後,承德的文化建設逐漸形成了產業化、集羣化的發展格局。以避暑山莊文化研究爲核心,包括周邊滿、蒙、藏等少數民族寺廟景區的歷史人文文化景觀研究爲輔。同時,也形成了媒體、網絡等多種文化形式宣傳帶動的格局。

(二)產業發展起步較晚、運作僵化

雖然承德市領導對文化建設發展高度重視,但需要認識到承德市的文化建設發展形成產業化的格局起步較晚。在較長的一段時期裏,承德市也僅僅是注重對文化的建設,直到21世紀初期,承德市纔在國家的發展規劃基礎上將文化作爲一種產業進行開發和建設。這造成了承德市的文化產業化發展起步較晚,還造成了文化產業自身的結構化不明顯。衆所周知,文化產業包含了各種歷史人文景觀的開發、各類媒體的建設發展、各種網絡化服務建設以及相關的文化產品設備等。但目前承德市在文化產業的佈局和建設中也僅僅開展了歷史人文景觀的參觀遊覽。對於各類媒體中的文化宣傳以及網絡化服務和文化產品的佈局等工作則有待進一步開展。不僅如此,承德市在文化產業發展中還存在運行過於僵化的現象。受制於體制等原因的影響,承德市在文化產業建設中往往由文化主管部門進行牽頭管理和建設。但真正落實到實際的發展工作中則要由各個文化公司和文化企業去完成。由於文化主管部門負擔着引領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任務。這就使得文化主管部門往往會出現過多的干預文化公司和文化企業的現象,進而導致了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運作過程中存在僵化的問題。同時,承德作爲歷史文化城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作爲三線內陸城市,在經濟上對於各類人才而言,與沿海城市相比缺乏一定的競爭力。這就使得承德市難以吸引大量的文化產業建設人才紮根承德,爲承德的文化產業發展做貢獻。

(三)品牌較爲突出、帶動作用明顯

通過研究可以看到承德市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目前存在的問題,但也要認識到承德市的文化品牌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上,在國內、國際只要談到承德就會與避暑山莊聯繫在一起。事實上,這就是文化產業發展中品牌建設的成果。可以說承德的文化產業建設已經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格局、品牌建設較爲突出。承德市在進行文化產業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將其視爲帶動經濟發展的手段,更將其看做促進承德市整體精神文明建設的方法。“承傳文明,德行天下”這一承德精神就是在文化產業建設的過程中凝練出來的。而這一精神也是引領承德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二、承德市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一)文化產業形式更加豐富完善

近年來,包括動漫、網絡以及主題公園等形式的文化產業相繼步入人們的視野。與傳統的文化產業相比,新興文化產業形式是對其更爲詳盡的補充。通過與新興文化產業結構相融合,承德市在文化產業的形式上將會更加完善,進而做到一次開發、綜合利用的目標,將佛家文化、藏傳文化以及皇家文化等多種文化進行融合。同時,形式更加豐富的文化產業也有助於承德市打造出一條文化產業鏈,將人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節點加入文化元素,進而增強了承德市文化產業的影響力。例如,未來承德市可以通過開辦避暑山莊攝影文化展覽等形式的活動,將文化建設融合進攝影、人文等文化產業鏈,進而使得產業形式更加豐富。

(二)科學技術將助力文化產業建設

未來的發展中,承德市文化產業不僅在形式上將更加完善,還將藉助科技的力量進行產業化發展。未來,藉助3D虛擬技術和網絡服務,承德市可以將避暑山莊完全呈現在電腦屏幕上,進而引領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人文景觀。同時,這種方式也減輕了景區人員過多的壓力。3D虛擬技術的使用不但不會減少避暑山莊的參觀瀏覽量,還會因更多的人對承德避暑山莊的瞭解而增加慕名前來的遊客。不僅如此,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也是未來承德市文化產業的一個大趨勢。藉助大數據的分析,文化主管部門和相關文化企業可以瞭解到遊客對承德市歷史人文景觀的關注點,進而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建設和改進。未來的時代必然是數據的時代。這也決定着承德市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必然是朝着大數據和雲計算這一方向發展。

三、總結

承德市是集傳統歷史文化、佛家文化、滿藏等少數民族文化交融在內的歷史文化城市。作爲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來也一直以避暑山莊爲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帶動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對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研究,整合現階段的承德文化產業發展,進而提高承德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競爭力。通過領導高度重視、持續推進產業發展,品牌較爲突出、帶動作用明顯,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有很好的改進。承德市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是使文化產業形式更加豐富完善,發展包括動漫、網絡以及主題公園等形式的文化產業;以科學技術助力文化產業建設,未來的發展中,承德市文化產業不僅在形式上將更加完善,還將藉助科技的力量進行產業化發展。

文化產業研究6

近段時間,在發展大文化產業課題調研中,我們與市直有關部門進行了座談,實地考察了中心城區的旅遊文化資源和環境,併到長沙學習取經。在此基礎上,思考大文化產業的發展,並提出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要借鑑創“三城”、辦農運會的經驗與作法,纔能有效地推動大文化產業的發展

在大文化範疇內,我市中心城區的體育、教育、廣電、報業相對發展較快,在省內兄弟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在中部設區市城市中也屈指可數。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市的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產業相對落後。但發展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產業又不是旅遊和文化兩個專業部門能夠抓得起、做得好的事情。現在市裏的一般工作方法是上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我們感到這種非常設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機構,要發展大文化產業很難真刀實槍地抓得起和做得好。回顧前幾年創“三城”、辦農運,之所以能夠大見成效,是因爲政府集中了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特別是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集中抓,有一支精幹得力的隊伍專門抓。因此,要想中心城區大文化產業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就必須借鑑創“三城”、辦農運的經驗,弘揚“××精神”,建立市區兩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創新大文化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要整合部門行政資源,變分而治之、各自爲戰爲統一管理、協同作戰

目前,我市的文化旅遊資源由衆多的部門分而治之:旅遊局管理旅遊宣傳促銷、星級飯店評審、旅行社業務指導;文化局管理演出團體、羣藝館、圖書館、博物館和重點歷史古蹟;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管理轄區內的規劃建設;民宗局管理宗教事務和重點寺廟;林業局管理森林公園;城管局管理市區各公園。旅遊局、文化局、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都是正處級建制,但有的或人少事多,或人多事少,或事多錢少,或錢少人少,很難開創工作新局面。大家都普遍感到,××不缺旅遊資源,但缺文化包裝,缺宣傳、促銷手段與能力。要在旅遊上進行突破,必須用文化包裝旅遊,給旅遊注入文化。但現在旅遊局人手少,沒有能力顧及;文化局和文聯有人手,卻沒有這方面的硬任務;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獨立作戰,籌劃規劃建設方面的事情。我們覺得,可以重新洗牌,將文化、文聯、旅遊、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行政資源進行整合,統一領導、統一人員、統一經費、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對外可以保留旅遊局、文化局和文聯的牌子。這樣,就可以讓“文化包裝生態,給生態注入文化”和“文化包裝旅遊,給旅遊注入文化”成爲硬任務;市直文化、藝術單位的所有創作演出人員的主要任務,都應當圍繞旅遊生態環境的包裝和休閒娛樂文化的發展,來從事創作、宣傳、演出、展示;廣電、報業傳媒要大力支持配合,爲大文化產業發展宣傳造勢;市外宣工作的重點也應以宣傳推介我市的旅遊文化資源和生態休閒度假優勢爲主。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我市難出巨資到央視和海內外媒體廣告促銷的尷尬,且能全面提升我市禪宗文化、農耕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旅遊文化的品位和名氣。

三、要着眼於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在新一輪城市開發建設中,預留髮展大文化產業的足夠空間

隨着新行政中心籌建工作的.展開,中心城區重點向北拓展已成爲定勢。但如何才能把城北人氣帶旺?如果僅靠超市一類的商貿帶動,就成不了氣候、上不了檔次。理想的辦法是要以文化娛樂休閒帶動,這就需要預留髮展大文化產業的足夠空間。幾年前市裏曾在袁山西南規劃過近300畝的文化園區,但以後有了變更。縱觀××中心城區近代現代的建設,還沒有新出現像××臺、古天文臺、大成殿這樣的傳世之作。現體育中心建築羣,儘管目前在省內一流,在國內地市級也數得上,但限於都是現代鋼架混凝土建築物,使用壽命最多也只有100年。廬山號稱萬國建築博覽園,但廬山的舊建築中,體量最大,檔次最高的至今仍是上世紀30年代建成的廬山大廈、博物館、圖書館和廬山劇院等幾幢標誌性建築。因此,我們認爲在行政中心和市政廣場南邊,應當規劃一個比較大的文化中心廣場(園區),預留大劇院(市會議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幾大標誌性建築的地盤。可以用市場運作的辦法,先行建設文化廣場周邊的娛樂休閒設施。在資金緊缺時,幾大標誌性建築不宜倉促上馬,避免建成經不起時間檢驗的低檔建築物,避免爲後人留下罵名。如果將來能夠在文化廣場建成幾幢高標準的標誌性建築物,成爲××中心城市的傳世之作,這對改善中心城區的文化生態,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具有歷史意義。

文化產業研究7

【摘要】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存在諸如融資體系支持不足,融資差異性較大,融資成本普遍較高等問題,這與產業自身的高風險特性、薄弱的產業基礎、民族地區落後的金融發展水平以及產業融資政策支持不足有關,需要通過增強產業競爭力、創新融資方式、加強政策支持等措施予以解決。

【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指生產和提供以我國少數民族文化元素爲主要內容的產品和服務,以滿足人們精神文化消費需求爲主的產業,包含少數民族文化相關的傳媒、歌舞演藝、手工藝品、風俗娛樂,節慶會展等行業。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產業,有利於發揮少數民族自身文化優勢,優化民族地區產業結構,提高少數民族人口素質技能,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融資指特定產業中企業通過各種渠道與方式,向政府相關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個人等資金持有者籌集資金,以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的一種經濟行爲。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指生產和提供民族文化元素爲主要內容的產品和服務的企業爲滿足發展需要而進行的籌資行爲。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金是產業的血液”,融資是一切產業活動的基礎。產業融資一般用於新產品研發、生產規模擴大,企業兼併等需要,有利於整體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與合理化。少數民族文化產業作爲新興產業,創建和生產都需要大量資本,然而在實際中卻面臨嚴重的融資問題,已經成爲產業發展的一種約束。

一、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問題突出

(一)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缺乏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主要依靠自籌以及少量的銀行信貸,且信貸規模很低。據統計20xx年少數民族文化產業信貸總額不到民族地區信貸總額的0.4%。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從各級政府文化專項扶持資金中獲得的資金總額和比例也遠小於主流文化產業。目前資本市場上真正從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上市公司幾乎沒有,只有兩家“西藏旅遊”與“麗江旅遊”兩家旅遊公司,融資額度也很低。至於債券融資、文化產業基金、風險投資、外資投資、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等融資方式在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活動蹤跡難覓。

(二)少數民族文化企業融資差異性較大

少數民族文化產業中不同類型企業融資難易程度是不同的。從企業性質角度,國有企業、區域壟斷企業、事業單位等具有“公有”性質的企業融資渠道更多,融資額度大;而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狹隘,獲得融資數額很小。從企業規模分析,在我國無論是政府扶持資金,還是銀行、資本市場、風險基金等金融機構,都更偏好支持大型企業。少數民族文化企業90%以上都是中小民營企業,很難獲得融資機構青睞。

(三)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成本普遍較高

少數民族文化產業80%的融資來源於信貸,據估計貸款利率比基準利率普遍高10到20%左右,企業還要承擔除利息外的融資交易費用,如資本管理費、財務顧問費、審計費、抵押評估費、擔保金等,覈算下來目前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成本年化利率高達13%至15%,其中利息費用佔總融資成本的60%至70%,融資交易費用佔30%至40%。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平均的融資成本要高於目前平均利潤率,因此很難依靠長期融資來推動產業發展。

二、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問題分析

(一)產業高風險特性導致融資能力較弱

少數民族文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過程具有高風險特性,經營收益很不穩定。文化產品研發過程是人的思維創作過程,主觀性較強,生產過程很難統一控制,產品質量波動相對較大。少數民族文化產品屬於非生存必需的小衆文化產品,其需求受市場口味、經濟形式、政府政策、推廣渠道等多種不確定因素影響,銷量很不穩定。少數民族文化產品投入成本較高,而消費成本與複製成本較低,很可能因爲盜版、仿製等問題導預期產業投資的預期收益大幅降低。除了經營風險較大外,少數民族文化企業輕資產較多,以民族元素爲內容資產價值很難評估,而可抵押的有形資產較少,擔保能力相對較差,這都使產業吸引外部資金能力不足。

(二)薄弱的.產業基礎造成融資途徑狹窄

少數民族文化企業規模普遍較小,治理程度低,財務管理制度不完善,經營效益差,自籌資金能力很弱。從產業整體發展程度分析,產業盈利模式還不成熟,企業大都分散經營,缺少龍頭企業,產業流程較短,產品附加值低,類型雷同,產業內部大量企業無序競爭,沒有知名品牌,產業間缺乏聯繫,依存度很低,無法形成產業集羣,對民族地區經濟輻射性推動不足。弱小的企業實力、較低的產業化水平,導致少數民族文化企業很難利用現有的融資渠道。

(三)落後的金融發展水平阻礙產業融資效果

少數民族地區的金融體系發育遲緩,很不完善,主要表現在金融機構種類、數量較少,區域分佈不均。在民族地區,產業融資高度依賴政策性融資、大型國有股份銀行、農村合作性質銀行、信用社爲主的間接融資體系,社會直接融資的比重很低,資本市場幾乎不發揮作用,股權與債權融資效率低下;產業基金、信託、保險、融資租賃、互聯網等金融組織稀缺;融資中介與服務組織嚴重不足。此外,現有金融機構發展也很滯後,金融人員素質較低、設備技術不足。落後的金融環境直接阻礙了產業融資效果。

(四)融資政策難以支持與保障產業融資

民族地區基層政府對於文化產業融資重要性認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少數民族文化企業融資政策制定與執行體系很不完善。首先,基層具體融資扶持政策稀少,缺乏差異化的融資扶持措施,中央精神難以落實;其次,現有的融資政策在扶持對象,條件、覆蓋範圍、扶持內容、實施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與實際脫節的現象,其合理性有待改進。再次,少數民族文化產業政策執行效果差,存在資金投入不足,政策宣傳力度小,資金分配與使用機制混亂,資金投入效率低等各種問題。

三、促進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優化的對策

(一)增強產業對融資的吸引力

政府合理規劃少數民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既要打造區域內的核心企業和特色企業,又要因地制宜培養大量“小、精、尖”文化企業,提高企業內部管理水平。重點支持具有區域資源優勢的產業,構建完整的文化產業鏈條和一定規模的產業集羣,初步形成具有本區域民族特色並具有一定競爭力的民族品牌。

(二)創新產業融資渠道與方式

借鑑東部發達地區新型信貸產品,引入或者創新適合少數民族文化產品與服務的信貸產品,因地制宜的採用知識產權質押、預期收入質押、融資租賃貸款、小企業集合貸款、產業鏈集合貸款等多種貸款模式來支持不同的類型、行業的文化企業。加大資本市場對少數民族文化企業的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通過創業板、新三板、企業債券融資。引入資產證券化、風險投資、衆籌、產業基金等新型融資方式。

(三)增強對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

政府應根據民族地區文化資源、金融資源以及企業發展情況,出臺一系列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少數民族文化產業融資支持政策。政策重點是落實中央文化支持精神,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降低非公資本進入門檻,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要以政府爲主導打造民族地區文化產業融資服務平臺,實現區域內融資政策諮詢、扶持資金申請、企業信息與融資需求信息共享,文化產權交易等多種功能。

參考文獻

[1]王克嶺.微觀視角的西部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xx.

[2]賈銀忠.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產業發展概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xx.

[3]張巖.對改善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產業融資難的思考——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爲例[J].西部金融,20xx,06.

[4]袁家菊.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產業投融資困境與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xx,06.

[5]中國人民銀行哈密地區中心支行課題組,王月玲.西部少數民族欠發達地區文化產業亟需引導和扶持——以新疆哈密地區爲例[J].西部金融,20xx,08.

[6]張瑞珍,鄭婧淵.金融支持內蒙古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研究[J].經濟論壇,20xx,07.

文化產業研究8

摘要:民族音樂文化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構成,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在如今文化產業多元化格局下,既發揮了強大的文化、藝術價值,又使得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鏈更加完善。現階段,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它畢竟屬於一個新興事物,在國內發展時間有限,依然存在諸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基於此,本文闡述了多元格局下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與主要問題,探討了多元格局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多元格局;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問題;應對策略

我國正處於產業結構優化的關鍵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滿足,越來越追求較高的精神生活。近年來,隨着我國文化產業的不斷髮展,政府部門相繼出臺了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這爲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並且,還指明瞭民族音樂是國家未來重點的發展項目,爲其發展帶來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因此,相關工作者竭力推進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顯得十分重要。

一、多元格局下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及主要問題

1、分散化發展模式

我國曆史悠久,音樂文化資源極其豐富。56個民族皆發展了自身豐富多樣、獨特的音樂文化,爲我國文化產業的有效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同時,也爲文化事業的繁盛打下堅實基礎。然而,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存在一些問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民族音樂發展較爲分散。儘管也存在“梁祝”類的民族音樂獲得了人們廣泛地肯定與認可,且佔領大半個音樂市場,發展成爲社會的熱點音樂,然而,從整體音樂的發展情況分析,並未切實發揮出集約化的效應,因而無法帶動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實現規模化發展。此外,分析民族音樂的市場運作模式,大部分依然沿用單線式的方式,未形成點線面的運作方式,因此,難以發揮規模化發展的巨大效應。例如:儘管有很多類似於納西古樂的傑出音樂藝術作品,從整體市場視角分析,大多數人沒有對民族音樂產生充分的認識,很多作品未構建專業團隊,打造地方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嚴重製約了當地民族音樂的發展步伐。

2、政策與策略的可行性偏低

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產業不但缺乏集約化發展,同時,政府制定的發展政策與策略大多較爲抽象,可行性較差。儘管出臺了很多的政策,然而,一般不適應地方民族音樂發展的特點,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爲了有效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向前發展,必須加強相關法律與政策的'支持。這是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可是,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力量不足,從地區經濟發展層次出發,民族音樂嚴重缺乏足夠的支持,甚至有的政策根本沒有落到實處,部分規範文件已超出了時間限制。給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3、缺乏自主經營的發展理念

從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實際出發,當前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主流的經營思想還有很多問題。大部分經營業主各自爲政,產業發展規模小,分別經營自身特色產業,未形成較大的產業規模。從市場發展趨勢分析,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產業佔據的市場份額目前還很小,因此,持續發展的資金極爲有限,難以支持民族音樂文化不斷地發展,同時,產業的綜合發展實力偏低,嚴重影響了民族音樂與地方文化產業的整合效果。並且,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缺乏創新發展的思路,很多優秀的少數民族音樂依然處於原始的發展狀態,未與商業、市場有機地結合起來,大部分業主缺乏主動經營的理念與科學的規劃,若不積極改進,難以促進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產業良性地發展。

4、民族音樂產業人才匱乏

民族音樂文化產業是一種知識型產業,因此,對音樂文化專業人才一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們不但需要對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內涵與規律產生深刻的認識,而且還要具備豐富的營銷策劃與綜合的素質,尤其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在多元格局下,民族音樂文化從業者還需要了解世界市場的經營原則,精通現代化的音樂文化產業的談判與管理技能。然而,現階段,我國很多民族區域嚴重缺少音樂文化人才。而且,音樂資源的調配也比較初級,使得民族音樂產業人才的重要作用沒有真實得到發揮,難以將音樂市場中開拓新的生產要素。此外,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及利用率不足,尚未形成多次開發。文化產業發展中也缺少優秀的衍生產業。總體而言,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主要缺乏產品開發、產業國際化經營策略、豐富管理經驗的人才。這也是影響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多元格局下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策略和建議

1、開發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資源

民族特色是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素。因此,爲了促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良好發展,相關的工作人員應當緊密圍繞地方民族音樂的特色,着力開發帶有民族特徵的音樂文化資源,同時,加強民族文化的宣傳與創新力度,從而推動文化產業健康地發展。現階段,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爲了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先要發展部分專業人員,在民族區域創作與整合一批傑出的音樂作品,對當地的民族音樂與文化展開廣泛地傳播。並且,將現有音樂資源充分地利用,與優秀的音樂作品有機整合在一起,進而加強創新力度,製作一批不但可以深刻反映當前人們對音樂文化的需求,而且還與時代發展特徵相符的民族音樂作品。爲了有效開發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促進過去與當前音樂有效地銜接,製作富有民族感、現代感,特別受到廣大青年接受與喜愛的優秀作品,使得這些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勇敢地走出少數民族區域、走出國門,更要走入國際市場,讓我國的民族文化切實地發揚光大。可以從中任取一個文化點,並有效地把相關的文化點有機地聯繫起來,有利於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集約化、產業化發展。

2、創造民族音樂文化的品牌

所有產業的形成與良好發展皆需要前期漫長的發展歷程。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也是如此。第一,着力打造品牌精品。我國是多民族國家,發展歷史悠久,音樂文化資源豐厚,這爲民族音樂文化品牌的創造提供了重要基礎,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大優勢。所以,爲了有效地推動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資源,充分發揮獨物的優越性,同時,堅持創新的發展理念,促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可以有效地融入當前時代的發展特徵,竭力打造優秀的民族音樂文化品牌,不斷推出不可複製與超越性的音樂文化欄目,形成巨大的差異。所以,相關工作者在發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期間,需要在嚴格遵守相關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加強與當地政府、文化部門、主流媒體行業的交流與合作,形成巨大的全力,從而有計劃地開發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的資源,秉承精品文化的發展原則,製作不但帶有民族特色,而且密切貼近人們生活、適應市場發展要求的民族音樂文化欄目,通過打造與傳播精品欄與作品的方式,不斷增強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吸引力,循序漸進地將產業做大做強。

3、加大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資本投入

當前,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在我國處於初步發展時期,正在進一步向開放市場,因此,面臨良好的發展時機。而且,現階段國內的資本市場日趨完善,各種融資部門也爲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資金保障,爲我國的民族音樂的發展創造了充足的資金支持。所以,相關工作者應當有效利用國家的資本市場資源,着力吸引衆多民間的資本,加入到民族音樂文化產業中。同時,當地的政府部門也需要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給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形成與發展創造條件。制定年度預算時,將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列爲重要項目,並對其發展帶來充足的資金。或者建立相應的產業基金會,爲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有關項目與產業提供專業項資金。從而增強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市場競爭力。此外,政府部門可以適當放寬對文化產業機構的控制政策,賦予其相應的經營權與自由空間,允許文化機構自主經營相應的文化資產,有效發揮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資源的優越性。這樣,經過自主經營的模式,不斷加強資源的運作水平,提升民族音樂文化的生存實力,而且,充分利用創造的巨大經濟、社會效益,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4、建立民族音樂文化人才的培訓機制

爲了推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長期健康地發展,必須建立相應的人才培訓與吸引機制。藉助專業的人才培訓基地,有效地培養不但精通國際市場運作規律與原則,而且具有較高的民族音樂文化素養的人才。同時,還需要建立相應的人才激勵、儲備、管理機制,構建民族音樂文化的人才庫。促進專業人才的優化配置,形成以創新、營銷、業績、成果爲指標的人才評價體系,充分地激發我國民族音樂文化人才的工作熱情與創造力,逐步增強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綜合實力,推動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產業更加繁榮昌盛。

三、結束語

總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是我國經濟、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平臺。有效地推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不僅可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可以更好地保護與傳承民族文化。因此,在多元格局形勢下,着力發展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意義深遠。相關的政府、文化機構、事業部門等管理者需要充分抓住當前的政策與市場發展機會,開發帶有民族特色的音樂文化產業資源,着力打造民族音樂文化品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相應的人才培訓與吸引機制等,以促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化發展,爲社會大衆創作更多優良的音樂精品,促進精神文明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民族音樂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車萬里.多元格局下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思考[J].貴州民族研究,20xx,39(01):188-191.

[2]李蘭.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初探[J].當代音樂,20xx(16):49-50.

[3]劉健婷.中國手風琴藝術社會功能研究[D].南京:南京藝術學院,20xx.

[4]王叢叢.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產業發展淺析[J].商業文化(下半月),20xx(01):129-130.

[5]周夢楠,周民.西南地區與內蒙古地區音樂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比較探究[J].藝術教育,20xx(03):40-41.

文化產業研究9

1.新常態下發展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的意義

“新常態”提出一年多來,人們對這個詞的認識,逐漸深刻,更多的省市抓住新常態的契機,快速大力發展經濟,促進城市的全面發展,使城市的體育文化產業得到相應的發展和提升。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自衡水湖馬拉松賽舉辦以來得有很好的發展,現在新常態的提出,無疑增加了動力的源泉。在這樣好的環境和契機下,發展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改變原有模式的研究是很重要的研究課題。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衡水這座城市的全面發展,影響和帶動周邊城市的同步發展。

2.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2.1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背景

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新常態的經濟發展的提出,每個省市必須跟上發展的步伐,否則就會受到很多方面的阻礙。自然資源是城市發展的基礎,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是城市發展的動力,而體育文化得發展是城市發的重要體現。在體育文化發展中,其體育文化產品的是生產、流通與市場的關係密不可分,根據體育文化產品的發展更新使城市的發展更能很好的表現出來。體育文化產品與經濟緊密的關係,促進體育文化產業的出現,是一所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綜合體現,是現代社會中體育、經濟、產業的更好的融合、昇華、創新、發展,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2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

文化是經濟的發展環境,經濟是文化的發展基礎,兩者相互制約相互發展,在矛盾中發展更新。體育文化產業已經作爲社會的支柱產業,現在要做的是,把體育文化產業的產品與社會的發展相聯繫,體育文化的產品來源於社會,就要做到產品到誰的完美迴歸。在新常態的環境中,政府各方面支持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促進與各行各業的融入和滲透,完成不同體育文化產品與經濟、與市場、與社會的息息相關。

2.3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功能

體育文化產業在發展的歷程中,“育”的功能常常被人們所認識,但對“產業”的理解被人忽視,甚至遺忘。在新常態中,強調體育文化產業的產業特性,能帶動社會的經濟發展,能完善經濟結構,加強社會的穩定性,對於其它相關的行業起到拉動的作用,從一定程度上實現再就業的機會,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2.4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機制

隨着全面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我國的經濟受到外來投資、國外物質的進入、文化產業的融入,我們應該根據我國的根本國情,基於新常態的提出,現實的經濟狀況,發展適合我們國家的體育文化產業,在國際快速發展的經濟大背景下,是我們的額體育文化產業具有戰略性、國策意義。知識經濟的發展爲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發展空間,做好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資源基礎,與世界接軌,發展具有我們自己特色的體育文化產業。

3.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模式研究

3.1非政府爲主導

在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的不是政府力量。主導力量主要包括:非政府的社會組織團體、文化產業愛好者、民間的藝人等組織或個人。在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最初階段主要是由這些力量來主導的。體育文化產業在發展中展現出:產業產品數量較少、整體的文化薰陶較淡薄、市場導向性較差等現狀。調查得出主要原因爲:政府的導向性太差,沒有政策法規的支持宣傳,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註定走的不紮實,前進的步伐較慢,甚至停滯不前。

3.2政府爲主導

在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中,占主導地位的是政府力量。發展的高度廣度得到很好地政策法規的保障和資金支持,發展的速度較快。目前世界上,這種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的國家有:日本、韓國、英國等。這種以政府爲主導力量的發展模式中,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優勢明顯體現出來,政府的有力政策支持,自己的保障,發展的戰略高度等等,爲他的發展開闢的平坦的陽光大道。

3.3社會爲主導

在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中,政府力量和非政府力量都佔有主導地位,兩者的地位相一致,在促進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也是不相上下的,這種發展模式集民間的力量和政府的力量爲一體,共同構建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當今世界上郭樹國家所追求的發展模式,其中美國就是典型的代表性的國家。這種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模式,是在社會的全面力量的基礎上,大力施展政府的力量,共同發揮作用,遊民取得具體分工,相輔相成,促進體育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3.4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模式

在的那個勁社會發展中,新常態的提出,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的模式逐漸走向社會爲主導的發展模式。在發展初期,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發展不規範,發展不均衡,發展的速度也較慢,主要是以非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由於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受到各方面的阻礙,逐漸發展爲政府爲主導的發展模式,但是由於政府過多的干預具有社會他性的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廣度,和民間力量的融入,使其發展比較的單一;隨着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隨着新常態的提出,衡水市的體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逐漸以社會爲主導的模式發展,從而可以使政府力量和非政府力量,共同施展拳腳,使其發展出現欣欣向榮的局面。

4.結語

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新常態的提出促進橫豎是體育事業的繁榮,加快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在衡水市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中,由非政府爲主導到政府爲主導逐漸演變爲以社會爲主導的發展模式;在未來的發展中,充分體現體育文化產業的宣傳、教育、審美等獨有的特性,還必須體現經濟的功能。

文化產業研究10

引言

網絡傳媒相較於傳統的傳媒有着自身的特有優勢,其信息量之大、傳遞速度之快是傳統傳媒不可企及的。依靠着自身技術上的充足優勢,近些年網絡傳媒不斷的發展,普及速度也越來越快。從傳播的形式上來看,網絡傳媒可以傳遞包括圖像、文字、視頻、音頻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資料,傳播的方式極爲簡便,傳播速度也非常的迅速。還有從傳播的範圍上來看,通過網絡可以很快的接觸到全球各地的信息,極大的拓展了對於客觀世界的認識。

一、網絡傳媒的概念和類型

1.網絡傳媒的概念

網絡傳媒實際上就是網絡的媒介,是信息在現代化網絡技術之中的傳播,信息與信息之間的流通是通過具體的計算機硬件、軟件和互聯網系統作爲媒介進行的傳播。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網絡傳媒可以說是以計算機爲基礎的一種商業經營的表現形式,其中傳播的內容涉及比較廣泛,在傳播過程中可以爲相關的商家獲取營利。而且近年來我國國內的商業網站經營的十分活躍,很多的網站已經逐步的走向了規範市場化經營,網絡傳媒作爲一種文化產業已經開始逐步的發展起來[1]。

2.網絡傳媒的三種基本類型

網絡傳媒在經營過程中還是主要以提供信息爲主,有的是信息之間的相互流通,所以網絡傳媒大致的可以分爲三個主要的類型:信息內容提供型;信息交流平臺型;混合型。網絡傳媒在發展過程中有着自身的很多功能,信息傳遞功能、查詢功能還有就是一些娛樂功能,這些功能分爲商務性的和非商務性的。對於網絡傳媒而言在商務性功能開發過程中一般分爲兩個具體的方面。第一是將網絡資源轉化爲有價值的信息與服務,第二個是將信息與服務真正的推向市場,增加其服務的商業價值。在網絡傳媒交易盈利的過程中爲了更好的獲取最大化利潤,會利用網絡傳媒自身的特性進行商業化的轉變來提供更爲有價值的信息與服務。在市場化的競爭中網站所提供的信息與服務是否更加的及時與有價值,這個決定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的大小,在市場競爭過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網絡傳媒文化產業經營的意義

1.“第四傳媒”的受衆在我國增長迅速

互聯網自從開始進行商業化運作之後在全球範圍內開始了迅速的發展,我國的互聯網用戶增長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現在還在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長。網絡傳媒以此自身的絕對優勢,逐漸的佔據着傳媒行業的大批市場,隨着互聯網用戶不斷的增長網絡傳媒作爲文化產業也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2.網絡文化產業正在蓬勃的發展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開啓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化時代,在全球範圍內信息的傳遞越來越簡便,信息傳遞的速度與形態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所以在現如今對於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大力的發展我國的相關文化產業,促進我國的傳媒市場的不斷拓展。經過一些調查得出現如今在我國新型的網絡傳媒在不經意間已經超過了傳統的傳媒行業,成爲了傳媒市場之中的黑馬。網絡傳媒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有了自身的較爲完善的產業鏈條,在市場化的發展中也逐漸的有了自己的經營模式。而網絡傳媒作爲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必定在之後的市場化發展中發揮出無限的潛力。現如今網絡傳媒已經不僅僅是應用在信息傳播上了,還在教育、醫用等等很多方面都有涉及。網絡傳媒利用自身的數字化技術開啓了一個大的數字化終端,將這些產業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數字信息流通系統,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信息服務產業鏈條,不斷的拓展着自身的發展領域[2]。

3.網絡傳媒已經躋身於主流媒體之列

在網絡傳媒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的主流媒體對於網絡傳媒都是相當排斥的,認爲其有悖於主流媒體的整體發展形態。但是隨着網絡傳媒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逐漸的適應了網絡傳媒的信息傳播方式,它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如今如果你在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很多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上網查查看吧”。這種信息的流通與傳遞的形式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潛意識之中不可分割,網絡媒體通過自身的特有屬性在發展的過程中展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與影響力。現如今網絡的發展對於社會經濟政治都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網絡傳媒的發展不僅僅是對於傳媒行業本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更加是對於社會發展與人類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在之後的國家政治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想真正的在世界範圍內立足就要藉助於網絡傳媒的發展。網絡傳媒的發展對於傳統的媒體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在這個過程中網絡傳媒逐漸的變成了主流的媒體,成爲了現實生活中信息傳遞的不可取代的角色。在發展之中網絡傳媒不僅僅成爲了主流的信息傳遞載體,還有就是推動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網絡廣告等等一系列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之後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價值的顯示會越來越明顯,市場地位也會不斷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網絡傳媒作爲一個新興的文化產業在現如今的發展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網絡傳媒作爲文化產業在產業經營上也有着自身的獨有的優勢,隨着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傳媒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它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購物方式、交往方式與思維方式,還有更重要的是它還改變了文化產業的整體形態,在市場化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佔據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所以對於網絡傳媒的文化產業經營進行研究是有着絕對重要的意義的,也相信在今後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網絡傳媒必將佔據着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斷的推動着自身的發展。

文化產業研究11

摘要:PPP模式作爲經濟新常態下的一種主要融資模式,爲旅遊文化產業園融資渠道拓展與創新、開發與建設進程中的資金來源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解決途徑。同時作爲具有高脆弱性、高敏感性的旅遊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運營均處在高風險狀態,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偏差,將給整個項目帶來致命性災難。因此,爲了保障項目目標的成功實現,需要對實際項目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本文運用灰色綜合評價方法構建風險評價模型,幫助企業在旅遊產業園PPP項目投標及前期策劃中做出最佳的決策。

關鍵詞:PPP模式;旅遊文化產業園;風險評價模型;灰色綜合評價方法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縮寫,直譯爲公私合營。財政部將PPP譯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強調了PPP模式是以基礎設施建設和提供公共服務爲最終目的的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的長期合作關係。社會資本爲公共產品的建設提供大部分的建造工作任務,並通過消費者或政府來獲得利潤;政府方則是通過社會資本方提供的資金、技術等資源來提供公共服務,實現公衆利益最大化[1-2]。PPP模式作爲經濟新常態下的一種主要融資模式,對旅遊文化產業園融資渠道拓展與創新、開發與建設進程中的資金來源等問題提供了重要的解決途徑,同時也在增強產業園吸引力、降低營運風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3]。近年來,我國金融監管和規範的力度不斷加強,針對民間社會資本使用出臺了一系列監管和規範的意見文件,在客觀上爲其市場操作行爲提供了合法化的框架。除此之外,PPP模式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成功運用,也爲將PPP引入旅遊產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和借鑑作用[4-7]。爲了保障項目目標的成功實現,本文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對實際項目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並通過構建風險評價模型,幫助開發和建設進程中的風險因素被系統識別及評價將增加項目的可預見性,使項目相關各方的溝通和交流將更爲通常,減少了磋商過程中的摩擦,幫助企業在旅遊產業園PPP項目投標及前期策劃中做出最佳的決策。

1旅遊文化產業園PPP模式

1.1旅遊文化產業園區

旅遊文化產業園區作爲在政府鼓勵和扶持下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種產業園的新形式,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旅遊產業與文化產業間的天然耦合性、互補共贏性及內外因素都驅動着兩個產業的融合。旅遊文化產業園區可定義爲:在一定旅遊資源集聚的基礎上,在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鼓勵下,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相結合而形成的園區,園區的主要功能是商業、休閒、旅遊功能,目的是滿足當地居民及外來遊客的文化消費需求[8-10]。

1.2PPP模式特點

PPP模式下的項目涉及到利益相關者衆多,項目週期長、投資大,產生經濟、技術類風險機率大[11]。旅遊文化產業園PPP項目風險特徵受項目本身特點,組織架構,運營模式等多重影響,共同作用決定。(1)公私合作關係。從國內外各研究機構和部門對PPP模式的定義中可以看到,PPP模式最大的特點是公私夥伴關係,其最終目標就是通過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雙方的合作共同參與項目治理,使項目獲得最終成功,爲公衆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通過協議的簽署,公共部門將項目的設計、建設、運營等某個階段或全部移交社會資本管理,充分利用社會資本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效率,達到以最小成本實現爲公衆提供公用產品或服務。(2)風險共擔。PPP模式的另一特點爲風險共擔,採用PPP模式的項目大部分是基礎設施項目,因其具有準公共物品性、長期性和複雜性等特點,需要進行合理的風險管理。風險分擔是根據風險因素的性質以及各方承擔風險的能力來分配風險,充分利用方的優勢降低風險的發生率,也可通過風險轉移將其轉給第三方進而確保項目能順利進行,實現利益最大化。一般是在項目開始前通過簽訂合同進行風險的分配,項目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風險分配是否合理。(3)利益共享。通過實行PPP模式,政府可通過社會資本爲公衆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務,既滿足了大衆的需求,又可以降低政府的財政壓力。而社會資本通過與政府合作,可以保持項目的穩定收益,在收益不足時政府一般會給予相應的補償,收益充足時因項目具有長期性特點可以保持長期性的回報。而且通過與政府合作可以提高社會資本的各項名譽,爲日後的融資能力以及獲取更多的項目都提供了優勢。

2風險評價模型

由於PPP項目建設、運營週期非常長,一般有幾十年之久,且投資額巨大,利益相關者多且複雜,其運作過程中必然會受到各方的影響,項目運作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個方面的風險因素,需要在項目全壽命週期進行全面風險管理。建立風險評價模型包含以下主要方面。

2.1旅遊文化產業園PPP項目風險因素識別

本文針對PPP項目的風險管理,首先閱讀整理大量國內外相關文獻及財政部公佈的類似PPP項目實施方案,梳理總結歸納出詳細的初步風險清單;其次以旅遊文化產業園PPP項目參與者以及相關領域人士爲訪談對象,初步風險清單中的風險因素與受訪者交流、質詢,通過對風險因素篩選、剔除和增列;最終獲得旅遊文化產業園PPP項目風險清單。

2.2風險評價指標權重確定

本文采用基於層次分析法改進的灰色關聯度權重確定方法。首先建立遞階層次結構,將與問題有關的因素分解成若干層次;其次,構造判斷矩陣,按其對上一級指標的重要性貢獻程度,依次兩兩比較並給予相應的分數,構造判斷矩陣,並進行一致性檢驗;再次,基於上述構建出判斷矩陣,進行單項指標的`單排序的計算,並由專家打分構造指標權重數據矩陣;最後,利用利用灰色關聯繫數和關聯度計算公式,求得各個專家對各風險因素指標打分權重數據與參考序列權重數據之間的關聯程度。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專家主觀因素對目標的影響方向問題,避免了信息遺漏,使計算結果更爲客觀可信。

2.3灰色綜合評價模型

構建PPP項目風險評價體系的過程中,存在一些難以定量描述、無法準備衡量的風險評價指標,雖然準確評價存在難度,但這類風險又客觀存在,必須考慮在體系之內,使得指標的選取具有灰色的性質。因此,灰色綜合評價適用於評價旅遊文化產業園PPP項目風險。其基本步驟如下:

(1)確定風險評價樣本矩陣。風險評價矩陣由各專家對各項風險因素的評分組成,所以應先確定風險評價的標準。本文通過分析風險管理案例中的確定方式,結合專家學者的意見,將把各項目風險指標因素的評價等級劃分爲五級:低風險、較低風險、中等風險、較高風險、高風險,通過專家打分,構成風險評價樣本矩陣。

(2)確定風險評價灰類及白化權函數。假設有多個風險評價灰類對應的白化權函數依次,結合上一步驟中確定的評價等級區間,通過計算可得出各指標灰類的白化權函數。

(3)計算灰色評價係數、灰色評價權,建立灰統計矩陣。灰色系統理論把每一個專家的評分看作一個灰數,對風險因素評價指標,專家給出的評分。通過計算得出項目風險評價二級指標評價灰類的灰色評價係數,進而得出項目風險評價二級指標屬於各個評價灰類的總灰類評價係數,最終得到二級指標的灰色評價權向量組成的灰色評價權矩陣。

(4)對各風險評價指標進行綜合評價。風險評價一級指標由二級指標矩陣組成,對指標矩陣做灰色綜合評價得到權向量,並對風險評價總目標做灰色綜合評價得到權向量。

(5)計算灰色綜合評價值,做出評價結論。灰色綜合評價權向量表示各風險評價指標屬於每個灰類的程度,做單值化處理,即將每一個灰類按第一步中確定的評價等級,即灰水平,進行賦值,得到灰色綜合評價值,然後根據所得數值,由最大權原則確定PPP項目風險評價的最終風險等級。

3實例分析

桃源縣SWTY國際旅遊文化產業園PPP項目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城東區沅江江畔,南至沅水大橋,北到水電站大壩,南北長約1800米,總用地面積38.5公頃。項目以文化旅遊休閒爲主,城市配套爲輔,整體呈現“一帶(濱江景觀帶)、一路(緣溪街步行路)、兩中心(桃花福運中心和桃源文化中心)、三片區(非遺文化博覽區、浪漫休閒體驗區和遊客集散服務區)的空間結構。

3.1風險識別

結合桃源縣SWTY國際旅遊文化產業園項目自身情況和所處環境,結合相關專家學者的調研意見,運用上文提到的方法對風險因素進行一定的刪減和合並處理。確認了本項目風險清單,並以此爲基礎構建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社會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自然風險、建設風險、運營管理風險、合作風險七類風險共計40個風險因素。

3.2確定各風險評價指標權重由上文可知,採用基於層次分析法改進灰色關聯度的方法確定風險評價指標權重。通過分析得到七類風險指標權重排序,如表1所示。

3.3進行灰色綜合評價運用前文介紹的灰色綜合評價模型,分析得出桃源縣SWTY國際旅遊文化產業園PPP項目風險評價體系各因素重要度排序,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市場需求不足風險,預期收益不足風險,參與方權責、收益分配風險,不可抗力風險,安全風險。

4結論

本文從PPP模式發展現狀及旅遊文化產業園建設發展現狀出發,結合現階段研究得出的相關理論和方法,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法,構建了旅遊文化產業園PPP項目風險評價模型。通過識別項目風險,綜合運用灰色系統理論,建立了旅遊文化產業園PPP項目風險評價模型。並運用實際案例進行了驗證計算,幫助企業在開發和建設進程中的風險因素被系統識別及評價,增加項目的可預見性,使項目相關各方的溝通和交流將更爲通常,減少了磋商過程中的摩擦,幫助企業在旅遊產業園PPP項目投標及前期策劃中做出最佳的決策。

文化產業研究12

摘要:完善投資模式是實現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渠道和方式,也是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針對我國當前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深入分析,並針對現存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提出提高市場準入制度,實現融資渠道多元化和加強服務保障等方式,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飛躍式的發展。

關鍵詞:文化產業;投資模式;市場準入;融資

文化產業作爲衡量國家軟實力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其發展的好壞,將直接關係到我國的經濟運行。投資作爲文化產業形成的內驅力,成爲實現其發展的重要途徑。當前針對文化產業投資的研究發現,要做大和做強我國的文化產業,必須對現有的文化體制和制度進行改革,創新文化產業投融資方式,以此才能更大的激活文化市場的活力,實現文化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其他產業相比,其在投資模式方面與其他的產業,需要更爲寬鬆的環境和政策,才能激發創造力。但是,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在投資模式方面,還存在着很多的問題,嚴重製約着其發展,對此,本文對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1我國文化產業投資模式存在的問題

1.1融資渠道比較單一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投資方式種類很多,包括私募基金、銀行投資、風險投資、政府資助等,但是通過分析認爲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在很大部分還是過度的依賴財政撥款。政府因爲資金的限制,對文化產業的撥款非常有限,管理理念落後,對資金的使用效率也非常低,由此凸顯出的矛盾也非常深厚。沒有充分發揮好政府以外的融資方式的作用,導致當前文化產業融資方面顯得比較單一。從直接融資方面來看,文化產業比較小,財務狀況也不明,同時加上我國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導致融資困難;從間接融資角度來看,因文化產業自身先天存在的不足,導致可抵押資產明顯減少,並且其信用低,使得銀行在對文化企業借貸方面投入很少。

1.2投資主體過分依賴政府

當前文化產業的投資中,國有企業方面的投資還佔據着很大的優勢。通過對文化產業企業資金來源的統計顯示,總體上可以分爲國有投資、外資投資和非公有資本投資等。但長期以來文化被認爲是公益事業,並作爲國家的宣傳策略,被政府包辦。由此,財政投入成爲我國文化產業投資的主要來源。這種方式其不僅導致資金缺乏,還導致很多重大的文化產業項目因爲資金的問題,發展受到嚴重的限制。另外我國文化產業大部分實行市場準入制度,造成很多非公有制資本很難進入,而對於一些繼續資金髮展的.文化企業來講,更是望梅止渴。

1.3政策門檻高

隨着我國加入WTO後,對文化產業的政策有所打開,但是,與其他產業相比,還具有較高的政策門檻,其具體的表現爲雖然我國放開文化產業准入,但是缺乏針對文化產業的具體操作性、現代指導性政策。同時在非公有制企業進入文化產業的政策和法規等方面的障礙還沒有徹底清除。因此,受到市場準入的限制,導致絕大多數的非公有制企業只能與擁有刊號資源的國有企業進行合作開展業務。

1.4服務保障機制缺失

在文化產業的各個發展環節中,如研發、生產等需要大量的資金,其在自身無法解決的時候,需要第三方擔保。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信用擔保機制不健全,信用擔保制度還未確立,因此,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快對文化產業金融服務機構的構建成爲關鍵和重點。

2解決我國文化產業投資模式發展困境的對策

2.1加快准入制度方面的改革

加快對我國文化產業在准入制度方面的構建是第一步。通過分析認爲必須降低非公有制資本的門檻,並明確中小企業進入文化產業的政策和保護措施。一方面隨着國有體制文化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非公有制資本開始進入文化產業,如電影製作、音像製品發售等,同時國有企業產業結構調整等都爲非公有制資本的進入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通過對非公有制資本門檻的降低,吸引着更多的非公有制企業進入到文化產業比較薄弱的地方,從而使得文化產業開始煥發活力。而要保證上述效果的實現,還需要政府進一步明確文化產業的准入政策,以法律法規的方式,放寬對非公有資本的限制,並明確哪些行業允許民間資本進入,哪些資本不允許,哪些是可以投資,哪些是非公有制可行使的權利等。同時,針對文化產業的發展,在貸款政策、擔保、土地使用、貢獻獎勵等方面適當地向非公有制企業傾斜,以此更好地扶持文化產業的發展,使得非公有制企業在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2改善民資進入渠道

在國家“十二五”的發展規劃中明確的指出要推動民間社會資本進入,並鼓勵相關的文化企業上市。因此,加快對融資渠道的創新成爲根本。筆者認爲要實現文化產業投資機制創新的關鍵在於對投資渠道的拓展惡化延伸,並堅持在其中權責相等。鼓勵更多的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聯合控股,以此實現對文化產業投資的多元化,讓私有和國有實現優勢互補的新局面。

2.3加強銀行對非公有制貸款的力度

銀行貸款作爲常見的融資渠道,用於促進經濟活動的開展。然而,在我國的文化產業中,銀行貸款針對其貸款比例卻非常少。對於文化產業來講,很多都屬於文化類的非固定資產投資,因此,銀行鍼對這種非固定資產佔絕大比重的企業來講,大多數列爲高風險的項目。同時沒有建立專門針對文化產業的評估系統,使得銀行不敢將貸款給文化企業。對此,筆者認爲導致這方面的原因在於銀行意識和人才的問題。一方面沒有形成產權意識;另一方面缺乏對文化產業貸款的專業性人才。

2.4中介服務保障機制創新

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中介服務結構爲其服務,並提供市場機制下的保障,如市場前景預測、風險評估等,都是投資者在進入文化產業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步驟。因此,中介機構提供更爲科學、合理的市場服務機制,爲廣大的文化投資者提供更爲全面的市場報告和風險規避策略,是促進文化產業走向更爲積極方向的保障。

3結語

總之,文化產業作爲國家實力的體現,做好對投資模式的保障措施,是實現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因此,降低市場準入,通過法律法規,構建多元化融資渠道和加強中介服務保障是構建良好投資模式的前提,也是根本的保障。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又快又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白雪豔.我國區域文化產業發展模式探究[J].對外經貿,20xx(07):76-77.

[2]李彬,于振衝.日本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與市場戰略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xx(04):60-68.

[3]袁放建,惠萌,韓丹.產業投資基金及其組建模式的探析———基於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角度[J].上海管理科學,20xx(03):76-80.

[4]李秀金,吳學麗.發展視域下的我國文化產業基礎及其路徑選擇[J].學術論壇,20xx(06):144-147.

文化產業研究13

隨着經濟全球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民經濟中各產業進入了一個大調整的發展時期。文化產業和其他各產業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文創產業和旅遊業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旅遊業藉助文化底蘊提升魅力,文創產業藉助旅遊增強活力,產業融合發展定將成爲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所謂21世紀的強國,看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首先是文化大國,然後纔是經濟大國、軍事大國、政治大國。文化產業在20世紀90年代由英國率先提出,被公認爲是“朝陽產業”。自誕生之日起,文化創意產業經歷了由經濟發達地區向全球擴散的過程,現已成爲各國推動經濟增長、提升國際形象的重要力量,也是各國新的經濟增長點。旅遊產業發展水平可以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進步程度。在我國的旅遊產業中,冰雪旅遊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冰雪旅遊與文化創意產業融合開發是其發展的重要渠道,所以我們需要拓寬思路,發展新的理論基礎,進而以實現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

二、雪鄉冰雪旅遊的發展優勢分析

雪鄉原名雙峯林場,它位於牡丹江西南部海林市大海林林業局內,這裏雪期長、降雪頻繁,積雪期長達7個月,年平均積雪厚度達2米,雪量堪稱中國之最,且雪質好、粘度高。雪鄉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遮擋了太陽直接輻射,森林的“涼傘”效應使公園的夏季最高溫度比林外底,冬季最低溫度比林外高,氣溫的日較差小,同時四季寒暑分明,景觀各異。 同時雪鄉具有豐富的旅遊資源種類優勢,例如獨特的地文資源、豐厚的'水文資源、多樣的生物資源、豐富的人文資源和奇特的天象資源等。在發展雪鄉旅遊的同時,可以帶動周邊旅遊產業以及經濟的發展;也可以通過周邊的特色文化刺激雪鄉的冰雪旅遊產業的發展,這是一個雙向的進程。同時,牡丹江市對俄、朝、韓的邊境旅遊業務也逐步走上正軌,並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在中國乃至世界舞臺上的地位不斷凸顯。

三、雪鄉冰雪旅遊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雪鄉擁有獨特優質的冰雪資源,同時擁有以溼地爲依託的良好生態環境資源和各種資源和文化,但從調查分析結果表明,雪鄉的旅遊產業出現了嚴重的遮蔽現象,大部分來雪鄉的遊客只是爲了冰雪景觀而來,資源利用不夠充分。公園的潛在市場巨大,目前還沒有一定的促銷方式來贏得遊客。旅遊目的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圍是打造旅遊吸引物的關鍵,如果雪鄉只以冰雪來吸引遊客的話,那麼單一的市場促銷模式很難得到長久的發展。就企業目前的經濟狀況,又缺乏吸引遊客的投資者的旅遊產品設計,那麼旅遊開發建設資金就會嚴重不足,制約雪鄉的開發和建設。構成旅遊的要素沒有形成體系與規模,規劃區道路交通、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等滯後於景區內其它設施的建設,直接成爲影響旅遊區發展的因素。人才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發展與創新的核心動力。據瞭解,全國各大冰雪旅遊地基本都有從黑龍江引進人才,這也造成雪鄉甚至東北地區冰雪旅遊的多元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四、對雪鄉冰雪旅遊創新發展戰略及策略

促進文創產業與旅遊產業相融合,結合雪鄉特色文化內涵完成創意方案。同時採取多樣化的宣傳手段,讓遊客體驗其獨特的文化價值,提升文化滿足感。

文創產業與旅遊產業的融合,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支持。政府應該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地方法規和產業政策,提供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

提高冰雪文化含量,塑造冰雪旅遊精品,通過工藝製造業提高其附加值。同時進行宏觀調控,挖掘冰雪文化內涵,實施文化品牌戰略,增加想象力和創造力。

藉助互聯網、多媒體等新手段,重組經營模式,集中技術和資金,積極引導企業實施跨行業調整,以文化創意產業作爲突破口,帶動旅遊產業的發展。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積極學習國內外的成熟經驗,留住本地人才、引進外來人才,才能爲冰雪旅遊的發展創新提供保障。

五、總結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創意產業與冰雪旅遊產業的耦合與創新,是新時期旅遊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它既符合中國目前的鼓勵政策,又符合世界文創產業迅速發展的大趨勢。只有通過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促進雪鄉冰雪旅遊產業的持續發展。

文化產業研究14

摘要:知識產權,是當今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法律問題,對於保障人們利益,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做好產業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能夠爲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茶文化產業,是近年來越來越盛行的發展行業,需要加強相關方面的保護和發展工作。針對茶文化產業方面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能夠有效促進茶文化的發展,增強產業建設成果。

關鍵詞:茶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法律問題

隨着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國社會各方面的建設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法制建設更是如此。我國始終將法制建設,作爲重要的現代化建設內容。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漸提高,民主法治、政治建設工作水平也會相應上升。法制建設對於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影響。做好法制工作,能夠有效爲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保障,爲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

1茶文化產業的內涵

茶文化,從廣義方面來講,是指茶的物質生產、流通以及與茶有關的各種活動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其中包含了將茶作爲重要載體的制度文化、行爲文化、心態文化以及物態文化。茶文化產業,主要是指人們在和茶的接觸當中,有意識地進行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茶產品或者以茶文化服務爲主的產業以及一些相關事業等。茶文化產業泛指了茶文化的相關服務和產品,在這些服務和產品之中進行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活動具有相關性的諸多行業。通常來說,只要是能夠廣泛反映茶文化特徵的相關產業,都能夠被稱爲茶文化產業。從茶文化產業的概念中,我們能夠看出,茶文化產業是將文化意義作爲重要基礎的行業,具有茶文化標記的產品,都能夠被稱爲是茶文化的相關產業。無論是較爲傳統的還是源於現代社會的,都是茶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環節。將與茶有關的產品進行包裝,然後再賦予其一定的文化內涵,就能夠在一些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開發出較爲新穎的茶文化產業,這是對傳統進行繼承的一個重要體現。

2茶文化產業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

2.1茶文化產業是新的產業形態

茶文化蘊涵於中國傳統的意識形態之中,是在中國悠久燦爛文化中不斷髮展衍變的重要文化形式。茶始終是中國人民較爲鍾愛的事物,對於陶冶人的性情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自古就有飲茶的傳統,並將茶作爲志趣高雅、品行高潔的重要象徵之一。因而,茶文化的發展之中,包含了衆多的歷史文化內涵,其中還有中國傳統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茶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是積極應用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內涵,將茶文化中的一些象徵意義填充到產業發展建設之中,從而,增強了茶文化產業的代表意味,也有效促進了茶文化產業的`發展和進步。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逐漸深入,各項產業的發展都開始逐漸參與到轉型的行列之中。茶文化產業,也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中應運而生的,它的發展,與時代潮流相連接,又促進了時代社會的發展。茶文化產業,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好的競爭實力,同時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獲得發展,是茶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新的產業形態,必然要經歷一些坎坷的階段,茶文化產業也是如此。茶文化產業中的創意經濟和創意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需要更爲嚴謹、更爲有效的法律作爲重要的保障手段。

2.2知識產權能夠爲茶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保護

茶文化產業屬於一種文化創意產業,這就決定了其必然要經歷一些將設計、理念、心靈享受、增值服務等方面進行售賣的環節,這既是由其自身特點決定的,又是適應社會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在茶文化產業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就需要一些相應的保護措施爲其提供一定的保障。知識產權是文化產業方面發展的重要保護手段。隨着社會法制的不斷健全,知識產權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茶文化產業是文化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知識產權也是隨着社會文化產業的發展而不斷健全的。使用知識產權,能夠有效爲茶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護措施,爲促進茶文化產業的順利發展提供良好的作用。茶文化產業通過知識產權的應用,能夠進行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活動,從而爲茶文化產業的良好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茶文化產業在發展當中,傳統文化產品中包含着一些茶器茶具的創新產品、茶室裝潢創新、產品經營創新、產品工藝的創新以及茶藝表演方面的創新等。這些茶文化產業中的創新產品,都能夠通過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的保護。

2.3茶文化產業方面的知識產權具有正當性

知識產權法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和建設,已經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法律規範,爲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產權歸屬問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知識產權法》主要是針對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其中還有知識產權的管理、行使、保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社會關係。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升高,民法方面對於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規範,知識產權作爲民法中的重要內容,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不斷完善的知識產權法,能夠廣泛應對人們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各種普遍問題,茶文化產業雖然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但其中仍然具有衆多產業形態的一般特點,通過對多種產業形態的研究,能夠爲茶文化產業的保護提供重要的參考和指導。更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產權在不斷的發展當中,其中對於茶文化產業的規定也在相應地完善當中。想要通過知識產權對茶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保護時,完全能夠從知識產權法中的相關規定裏面,找到對應的法律條文。

2.4應用知識產權進行保護茶文化產業的緊迫性

傳統文化的創新產品與一般的物質產品是有所差別的,其中最爲明顯的表現是,文化創新產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內涵和特徵。當今社會中,一些複製品層出不窮,對原創品的設計、創意等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侵害,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和管理。知識產權,就是這樣一個專門性的法律規範,它對於保障人們的創新、創意具有重要意義。仿製技術越來越發達,一些爲了獲取經濟利益的商家不惜竊取別人的創意成果,導致衆多的仿製品在市場上流通,對社會市場的秩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如果放任這種行爲繼續下去的話,將會給社會經濟秩序造成負面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到具有創新創意發展模式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效果,茶文化產業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所以對茶文化產業進行保護,具有現實的緊迫性。針對茶文化產業進行保護,使用知識產權具有良好的效果。加強知識產權對於茶文化產業的保護,通過法律的手段明確文化產品的歸屬問題,從而對茶文化產業中各項產品進行一些排他性的人爲設定工作。這樣做,能夠有效保護原創者的切身利益,爲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保護新事物和創新思維,起到良好的作用。知識產權能夠起到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對於促進茶文化產業的發展也起到良好效果。

2.5運用知識產權保護茶文化產業的相關建議

在應用知識產權對茶文化產業進行保護時,最爲重要的是版權方面的保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著作權。著作權能夠有效保護文化產品和一些文化創意思想內涵的表現形式。在使用知識產權進行保護茶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對於著作權的應用程度較高。著作權能夠保護文化的創新思想,針對茶文化產業中的新型產品也能夠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著作權採取的是自願登記原則,對沒有經過登記的原創作者人,很難進行保護,尤其是在複製、抄襲現象較多的現代社會中,茶文化產業中想要保護自身利益的原創作者,需要及時進行登記註冊。對於那些能夠帶來衆多經濟效益的文化創意產業,需要採取強制登記的方法。著作權的保護期限是有限的,而茶文化產業作爲一種傳統性質較強的產業,具有時間限制的保護期限,難以保護所有的創意產品,所以,可以逐漸放寬期限的要求。在現行著作法的使用之下,可以對相關的茶文化產業進行多種的保護,針對一些文化特色較濃的創意,要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保護。儘快進行版權登記,能夠及時明確權利主體,對於保證茶文化產業的順利發展,起到良好的效果。商標權,是產業發展中常見的權利形式,對於茶文化產業來說,將商標權的保護作用進行有效發揮,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對相關權利主體的保護效果。從事茶文化產業的相關企業,要能夠及時進行商標的註冊工作,從而能夠儘早獲得商標權的保護。專利權,是知識產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保護茶文化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將專利權的保護作用,進行定期宣傳和教育工作,不斷增強權利主體對於專利權的保護意識。

總結

通過知識產權,能夠有效保護茶文化產業中的相關權利主體,維護原創者的切身利益,從而有效促進茶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斷增進對於知識產權法的完善工作,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模式,從而能夠更好保障一些新興產業的利益,促進各種新興產業的發展,爲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文化產業研究15

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環境越來越體現出信息化、知識化、網絡化的特點,而文化產業逆流而上,成爲一種以創新爲核心的新興產業,其體現出科技、環保、低碳的特點,並在產業化、市場化的運作過程中迅速增值,爲社會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文化產業不僅可以通過增加社會就業、擴大居民消費等途徑優化經濟結構,而且可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跨越性發展,因此長期積累的政策勢能將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劃上升到戰略性的高度上來。

一、文化產業概述文化及文化產業的概念

文化是社會進步、人類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我們無法採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將其所包含的廣泛的含義明確的闡述出來。其內容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歷史、自然資源、風上人情、生活習俗、生活方式、思想行爲、意識觀念、文學藝術等等各個方面均有着直接的相關性。文化的本質歷史習慣性、非強制性的影響力,要準確的表述一種文化,需要從思想、行爲、表象等三個層面加以分析,其屬於一種意識形態,體現出明顯的地域性。

所謂文化產業顧名思義即是與文化產品有直接或間接相關性的產業,其包括各類文化產品的生產、銷售、文化服務等多項內容,文化產業體現出明顯的多重屬性,且各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故此對文化產業的定義也有所不同,至今並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此處可引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定義,即“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存儲及分配文化產品及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我國首次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是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在20xx年國家統計局在《文化產業分類》中,首次提出文化產業是一種包含文化產品及大衆文化服務的經營性產業,由此可見,我國的文化產業包括了爲社會公衆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及服務的所有活動,以及與其有間接關係的相關活動。

綜上所述,文化產業這一概念包含了“文化”與“產業”兩個層面的意思,基於文化層次,其主要體現出精神層面的意義,包括藝術性、創造性、愉悅性、分享性等;而基於產業層次,其主要體現出物質層面的意義,包括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各項內容,是文化層次內涵的發展、延伸與擴充,是根據市場規律來區分與精神文化相關的行業。故此本文嘗試提出文化產業的定義,即文化產業是根據工業產業標準要求從事文化產品相關的社會經營性組織,文化產品體現出創造性、娛樂性的特點,主要服務於人們精神文明的要求。

二、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必要性

文化產業自身發展需要資金支持

金融產業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發展活動中均處於核心地位,無論是規範經濟活動、服務社會經濟,還是引導資源分配、加快城市化發展進程,離開金融產業的支持均無從談起。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轉型期,要實現國經經濟穩定、快速的發展,金融產業的作用無可取代。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勢必影響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實現人民羣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因此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並逐漸成爲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全新領域。從20xx年至今,我國文化產業在政府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十年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迅速,20xx年至20xx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平均每年達到24.2%,與同期現價GDP年均增長率相比,高出近5個百分點。

三、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由前文可知,現階段我國金融產業對文化產業的支持無論是深度、力度還是力度較之以前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並且獲得了顯著效果。但是要進一步實施金融支持文化強國的戰略還有很大距離,金融與文化的對接還有待深入。通過研究大量文獻報道可知,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受到制約與阻礙,主要是由我國文化產業的特徵所決定的,由於文化產業自身存在先天不足而影響了金融支持的力度,具體而言,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產業內在特徵的影響

要分析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制約因素,就必須對金融產業所支持的對象進行分析,深入分析文化產業的特徵才能提高具體工作的針對性。自佔以來我國傳統文化中就有“文不經商,仕不理財”的說法,恰恰是由於這種觀念的影響,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文化是傳統社會中與人文相關的生活方式,且僅停留在生活方式的層面,這種觀念弱化了文化的商品屬性與經濟功能,無法充分發掘、釋放文化潛在的經濟價值。新時期、新環境下,我國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但是與西方國家所提出的“普世價值”的核心價值觀不同,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意識形態方面與前者有着本質上的區別;並且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至今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二)金融支持體系建設存在小足

1、金融服務不完善。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部門主要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實現對文化產業的支持,這種觀念下其不僅對文化產業的'產品特徵不瞭解,而且不熟悉其營動特點,其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多是迎合政策需要,相應的金融服務也缺少主動性,改善工作缺少力度與深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銀行雖然文化產業文化企業推出了一些新型的信貸產品,但是仍然以原有業務爲基礎,缺乏創新性,並且未出臺專門針對文化產業的信貸指引,銀行信貸仍然無法滿足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很長一段時期以來,金融部門與文化企業的業務往來均停留在政策要求的層面,二者之間缺乏主動的合作經營,導致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的經營情況不甚瞭解,由於缺乏必要的經驗、信息,缺少參考指標,導致金融機構無法針對文化企業建立專業的信用評級體系,即使文化企業向金融機構提出貸款、股權、債權融資等資金需求,金融機構也會謹而慎之,最終導致支持資金總額偏小。金融機構所支持的對象、領域也體現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在風險控制的影響下,金融機構更傾向於投資風險相對較小的大企業、大項目,因此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就佔據了大多數的資金份額,而一些中小企業雖然資金需求更加迫切,但是其項目資金需求卻得不到滿足;而且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的投資更側重於影視製作等傳統行業,而對一些新興業態的支持卻稍顯不足,比如數字媒體、動漫、網遊等。

四、結語

總之,與文化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在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制定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政策不僅可以促進文化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企業及事業單位的發展,還可以進一步開拓金融業的業務資源,提高金融業的經營利潤,實現金融業與文化產業的雙贏。當然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需要經歷一個數量由少到多、力度從小到大、渠道從窄到寬、內容從欠缺到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監管部門、政策執行機構要制定與文化產業發展特點相符的扶持政策,促進其健康發展。不過雖然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但是在短期內可以形成一種促使政府部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的反饋機制還不太現實,需要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可以借鑑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比如美國、韓國、英國等,其成功在於具有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保證了充足的文化產業發展資金,間接支持渠道也十分完善,由於本國的文化產業十分發達,故其文化產業出}}能力也十分突出。鑑於此,我國要儘快設立相關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以專門服務於文化產業的發展;建立風險補償機制,鼓勵投資主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對金融與文化產業相關中介服務體系予以完善;此外還要加大力度推進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改革與創新,建立、完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通過多種市場性金融支持政策的實施推進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