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教學調研:國小語文教材優化策略研究

教材2.34W

教學調研:國小語文教材優化策略研究

教學調研:國小語文教材優化策略研究

國小階段的學生由於年齡較小,自學和獨立能力都較差,在很多時候都需要在老師的監督下才會學習。他們往往抱着一種傳統的舊思想———我只需要記住老師上課教的和課本里寫的。這樣的侷限性思想使得學生無法從國小會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自身創造能力,甚至導致他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涯會形成一種死板的學習習慣。新教材的編寫往往重在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在語文教學上的綜合學習素養,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而老師若想讓學生走出教材的侷限,則應該考慮如何綜合地利用語文教材資源,引導學生的學習從課堂到課外的自然過渡。那麼,老師應如何更好地開發國小語文教材以使得語文教學能夠真正地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形成一種開放性的教學模式呢?筆者在本文均以人教版的國小語文教材作爲例題,對如何更好地優化教材內容進行一些分析和研究。

一、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挑戰“權威”

國小階段的學生處在一種初學的懵懂狀態,判斷是非的能力比較弱。他們會認爲教材的內容永遠是正確的,從而否定自己時而對教材內容的質疑。因此,老師必須要敢於在課上提出學生們也許會質疑教材內容的`相關問題,積極與學生對話,讓學生能夠在一種理解的學習的狀態中不斷前進。例如在學習《我們的民族國小》(三年級上冊),課文第一段內容是描述了早晨學生們去上學的情境,然而配圖卻只是一幅動物們在草地上一致用好奇的目光盯着向右方的場景。這樣的教材內容會不會存在圖文不符的錯誤呢?老師就這個問題向同學們提出,讓學生們積極參與討論,不一會兒,學生們認真閱讀完整篇課文以後,再加上和同伴之間的討論,他們就會發現,這幅配圖是相稱了課文後面的內容:“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幾隻猴子。這些山林裏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着同學們讀課文”。因爲好奇這些在課堂裏的孩子在讀書,所以配圖裏的動物們纔會用一致的目光盯着課堂裏的孩子們。學生們可以在同伴之間的討論下自主地尋找到了答案,他們會知道無論在學習中遇到什麼問題,有時候,一篇完整的課文閱讀完便會找到答案。這種挑戰權威的教學案例能夠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表述出來。

二、引導學生放飛想象

很多優美的文章通常都具有不可言喻的意境美。但對於很多國小階段的孩子來說,由於他們所掌握的東西比較淺,有時候不能夠很好地理解、體會文章的意境美。這就需要老師們藉助教材的力量,引導學生們放飛想象,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填補課腦海中的空白,真正體會到文章的意境美[1]。例如在學習《憶江南》(四年級下冊)時,在學習了整首詩之後,老師可以問問學生們爲什麼古詩的最後一句作者會問我們“怎麼能不懷念江南呢”?這時學生們就會紛紛說自己的想法“因爲江南的花朵比火焰還要紅”“因爲江南的江水比草地上的草更綠”,這時候老師可以順勢問同學們:“哪一位同學能夠上講臺來把你們剛纔說的風景畫出來呢”。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會充分調動學生們對古詩語言魅力的體驗,把死板的文字想象成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從而能夠更好地理解古詩的含義。

三、鑽研教材,拓展文字與情感空間

老師在課前必須認真鑽研教材,準確地把握了教材的內容和思想,才能夠靈活地整合教材資源,有效地運用教材內容。老師應該傳授的知識不僅僅是教材內容裏的,還應該將知識從課堂上延伸到課堂之外,拓展文字空間,讓學生們發現語文無時無刻不存在自己的生活當中[2]。例如在學習《一分鐘》(二年級上冊)時,現在很多孩子都有賴牀的習慣,而本篇課文則是從主人公元元的角度敘述了他因爲賴牀一分鐘而碰到的種種“意外”從而遲到了二十分鐘。老師可以充分把握這篇教材,讓學生們用自己的話說說“爲什麼元元只賴牀一分鐘最後卻遲到了二十分鐘”,這時候同學們會照課本紛紛回答“因爲要等紅綠燈”“因爲錯過了公交車”“因爲元元走路去上學”,這時候老師可繼續提問“爲什麼元元最後會覺得非常後悔?如果是同學們自己,同學們會覺得後悔嗎”這時候同學們會很嚴肅地思考這個問題,他們會知道,是因爲元元賴牀纔會導致了最後的遲到,元元很後悔自己因爲懶惰而懶牀被老師批評,同學們會在思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想到自己也因爲懶惰而做過什麼讓自己後悔的事。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例子,使得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理解到了教材所蘊含的豐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