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文化

文化產業研究

文化2.23W

文化產業研究1

近段時間,在發展大文化產業課題調研中,我們與市直有關部門進行了座談,實地考察了中心城區的旅遊文化資源和環境,併到長沙學習取經。在此基礎上,思考大文化產業的發展,並提出發展的幾點建議。

文化產業研究

一、要借鑑創“三城”、辦農運會的經驗與作法,纔能有效地推動大文化產業的發展

在大文化範疇內,我市中心城區的體育、教育、廣電、報業相對發展較快,在省內兄弟城市中處於領先地位,在中部設區市城市中也屈指可數。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市的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產業相對落後。但發展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產業又不是旅遊和文化兩個專業部門能夠抓得起、做得好的事情。現在市裏的一般工作方法是上設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我們感到這種非常設的領導小組及辦公室機構,要發展大文化產業很難真刀實槍地抓得起和做得好。回顧前幾年創“三城”、辦農運,之所以能夠大見成效,是因爲政府集中了必要的人力、財力、物力,特別是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抓,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集中抓,有一支精幹得力的隊伍專門抓。因此,要想中心城區大文化產業三年見成效,五年大發展,就必須借鑑創“三城”、辦農運的經驗,弘揚“××精神”,建立市區兩級聯動的工作機制,創新大文化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要整合部門行政資源,變分而治之、各自爲戰爲統一管理、協同作戰

目前,我市的文化旅遊資源由衆多的部門分而治之:旅遊局管理旅遊宣傳促銷、星級飯店評審、旅行社業務指導;文化局管理演出團體、羣藝館、圖書館、博物館和重點歷史古蹟;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管理轄區內的規劃建設;民宗局管理宗教事務和重點寺廟;林業局管理森林公園;城管局管理市區各公園。旅遊局、文化局、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理局都是正處級建制,但有的或人少事多,或人多事少,或事多錢少,或錢少人少,很難開創工作新局面。大家都普遍感到,××不缺旅遊資源,但缺文化包裝,缺宣傳、促銷手段與能力。要在旅遊上進行突破,必須用文化包裝旅遊,給旅遊注入文化。但現在旅遊局人手少,沒有能力顧及;文化局和文聯有人手,卻沒有這方面的硬任務;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獨立作戰,籌劃規劃建設方面的事情。我們覺得,可以重新洗牌,將文化、文聯、旅遊、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管理局行政資源進行整合,統一領導、統一人員、統一經費、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對外可以保留旅遊局、文化局和文聯的牌子。這樣,就可以讓“文化包裝生態,給生態注入文化”和“文化包裝旅遊,給旅遊注入文化”成爲硬任務;市直文化、藝術單位的所有創作演出人員的主要任務,都應當圍繞旅遊生態環境的包裝和休閒娛樂文化的發展,來從事創作、宣傳、演出、展示;廣電、報業傳媒要大力支持配合,爲大文化產業發展宣傳造勢;市外宣工作的重點也應以宣傳推介我市的旅遊文化資源和生態休閒度假優勢爲主。只有這樣,才能克服我市難出巨資到央視和海內外媒體廣告促銷的尷尬,且能全面提升我市禪宗文化、農耕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旅遊文化的品位和名氣。

三、要着眼於提高城市文化品味,在新一輪城市開發建設中,預留髮展大文化產業的足夠空間

隨着新行政中心籌建工作的展開,中心城區重點向北拓展已成爲定勢。但如何才能把城北人氣帶旺?如果僅靠超市一類的商貿帶動,就成不了氣候、上不了檔次。理想的辦法是要以文化娛樂休閒帶動,這就需要預留髮展大文化產業的足夠空間。幾年前市裏曾在袁山西南規劃過近300畝的文化園區,但以後有了變更。縱觀××中心城區近代現代的建設,還沒有新出現像××臺、古天文臺、大成殿這樣的傳世之作。現體育中心建築羣,儘管目前在省內一流,在國內地市級也數得上,但限於都是現代鋼架混凝土建築物,使用壽命最多也只有100年。廬山號稱萬國建築博覽園,但廬山的舊建築中,體量最大,檔次最高的至今仍是上世紀30年代建成的廬山大廈、博物館、圖書館和廬山劇院等幾幢標誌性建築。因此,我們認爲在行政中心和市政廣場南邊,應當規劃一個比較大的文化中心廣場(園區),預留大劇院(市會議中心)、圖書館、博物館等幾大標誌性建築的地盤。可以用市場運作的辦法,先行建設文化廣場周邊的娛樂休閒設施。在資金緊缺時,幾大標誌性建築不宜倉促上馬,避免建成經不起時間檢驗的低檔建築物,避免爲後人留下罵名。如果將來能夠在文化廣場建成幾幢高標準的標誌性建築物,成爲××中心城市的傳世之作,這對改善中心城區的文化生態,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具有歷史意義。

文化產業研究2

摘要:知識產權,是當今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法律問題,對於保障人們利益,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具有重要意義。做好產業文化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能夠爲社會經濟的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茶文化產業,是近年來越來越盛行的發展行業,需要加強相關方面的保護和發展工作。針對茶文化產業方面的知識產權進行保護,能夠有效促進茶文化的發展,增強產業建設成果。

關鍵詞:茶文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與發展;法律問題

隨着社會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我國社會各方面的建設工作都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法制建設更是如此。我國始終將法制建設,作爲重要的現代化建設內容。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逐漸提高,民主法治、政治建設工作水平也會相應上升。法制建設對於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影響。做好法制工作,能夠有效爲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保障,爲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支撐。

1茶文化產業的內涵

茶文化,從廣義方面來講,是指茶的物質生產、流通以及與茶有關的各種活動中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其中包含了將茶作爲重要載體的制度文化、行爲文化、心態文化以及物態文化。茶文化產業,主要是指人們在和茶的接觸當中,有意識地進行一些具有文化內涵的茶產品或者以茶文化服務爲主的產業以及一些相關事業等。茶文化產業泛指了茶文化的相關服務和產品,在這些服務和產品之中進行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活動具有相關性的諸多行業。通常來說,只要是能夠廣泛反映茶文化特徵的相關產業,都能夠被稱爲茶文化產業。從茶文化產業的概念中,我們能夠看出,茶文化產業是將文化意義作爲重要基礎的行業,具有茶文化標記的產品,都能夠被稱爲是茶文化的相關產業。無論是較爲傳統的還是源於現代社會的,都是茶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環節。將與茶有關的產品進行包裝,然後再賦予其一定的文化內涵,就能夠在一些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開發出較爲新穎的茶文化產業,這是對傳統進行繼承的一個重要體現。

2茶文化產業需要知識產權的保護

2.1茶文化產業是新的產業形態

茶文化蘊涵於中國傳統的意識形態之中,是在中國悠久燦爛文化中不斷髮展衍變的重要文化形式。茶始終是中國人民較爲鍾愛的事物,對於陶冶人的性情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自古就有飲茶的傳統,並將茶作爲志趣高雅、品行高潔的重要象徵之一。因而,茶文化的發展之中,包含了衆多的歷史文化內涵,其中還有中國傳統價值觀的重要體現。茶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是積極應用了中國傳統茶文化的內涵,將茶文化中的一些象徵意義填充到產業發展建設之中,從而,增強了茶文化產業的代表意味,也有效促進了茶文化產業的發展和進步。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逐漸深入,各項產業的發展都開始逐漸參與到轉型的行列之中。茶文化產業,也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中應運而生的,它的發展,與時代潮流相連接,又促進了時代社會的發展。茶文化產業,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有較好的競爭實力,同時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獲得發展,是茶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問題。新的產業形態,必然要經歷一些坎坷的階段,茶文化產業也是如此。茶文化產業中的創意經濟和創意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會容易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需要更爲嚴謹、更爲有效的法律作爲重要的保障手段。

2.2知識產權能夠爲茶文化產業發展進行保護

茶文化產業屬於一種文化創意產業,這就決定了其必然要經歷一些將設計、理念、心靈享受、增值服務等方面進行售賣的環節,這既是由其自身特點決定的,又是適應社會發展而逐漸形成的。在茶文化產業不斷髮展的過程中,就需要一些相應的保護措施爲其提供一定的保障。知識產權是文化產業方面發展的重要保護手段。隨着社會法制的不斷健全,知識產權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茶文化產業是文化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知識產權也是隨着社會文化產業的發展而不斷健全的。使用知識產權,能夠有效爲茶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保護措施,爲促進茶文化產業的順利發展提供良好的作用。茶文化產業通過知識產權的應用,能夠進行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活動,從而爲茶文化產業的良好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茶文化產業在發展當中,傳統文化產品中包含着一些茶器茶具的創新產品、茶室裝潢創新、產品經營創新、產品工藝的創新以及茶藝表演方面的創新等。這些茶文化產業中的創新產品,都能夠通過知識產權進行有效的保護。

2.3茶文化產業方面的知識產權具有正當性

知識產權法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和建設,已經逐漸形成了獨立的法律規範,爲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產權歸屬問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知識產權法》主要是針對知識產權的歸屬問題,其中還有知識產權的管理、行使、保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社會關係。隨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升高,民法方面對於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規範,知識產權作爲民法中的重要內容,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不斷完善的知識產權法,能夠廣泛應對人們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各種普遍問題,茶文化產業雖然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但其中仍然具有衆多產業形態的一般特點,通過對多種產業形態的研究,能夠爲茶文化產業的保護提供重要的參考和指導。更需要注意的是,知識產權在不斷的發展當中,其中對於茶文化產業的規定也在相應地完善當中。想要通過知識產權對茶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保護時,完全能夠從知識產權法中的相關規定裏面,找到對應的法律條文。

2.4應用知識產權進行保護茶文化產業的緊迫性

傳統文化的創新產品與一般的物質產品是有所差別的,其中最爲明顯的表現是,文化創新產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精神文化內涵和特徵。當今社會中,一些複製品層出不窮,對原創品的設計、創意等方面都造成了極大的侵害,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控制和管理。知識產權,就是這樣一個專門性的法律規範,它對於保障人們的創新、創意具有重要意義。仿製技術越來越發達,一些爲了獲取經濟利益的商家不惜竊取別人的創意成果,導致衆多的仿製品在市場上流通,對社會市場的秩序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如果放任這種行爲繼續下去的話,將會給社會經濟秩序造成負面影響,同時還會影響到具有創新創意發展模式的文化產業的發展效果,茶文化產業因此受到了嚴重影響,所以對茶文化產業進行保護,具有現實的緊迫性。針對茶文化產業進行保護,使用知識產權具有良好的效果。加強知識產權對於茶文化產業的保護,通過法律的手段明確文化產品的歸屬問題,從而對茶文化產業中各項產品進行一些排他性的人爲設定工作。這樣做,能夠有效保護原創者的切身利益,爲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保護新事物和創新思維,起到良好的作用。知識產權能夠起到促進科學技術發展的作用,對於促進茶文化產業的發展也起到良好效果。

2.5運用知識產權保護茶文化產業的相關建議

在應用知識產權對茶文化產業進行保護時,最爲重要的是版權方面的保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著作權。著作權能夠有效保護文化產品和一些文化創意思想內涵的表現形式。在使用知識產權進行保護茶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對於著作權的應用程度較高。著作權能夠保護文化的創新思想,針對茶文化產業中的新型產品也能夠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著作權採取的是自願登記原則,對沒有經過登記的原創作者人,很難進行保護,尤其是在複製、抄襲現象較多的現代社會中,茶文化產業中想要保護自身利益的原創作者,需要及時進行登記註冊。對於那些能夠帶來衆多經濟效益的文化創意產業,需要採取強制登記的方法。著作權的保護期限是有限的,而茶文化產業作爲一種傳統性質較強的產業,具有時間限制的保護期限,難以保護所有的創意產品,所以,可以逐漸放寬期限的要求。在現行著作法的使用之下,可以對相關的茶文化產業進行多種的保護,針對一些文化特色較濃的創意,要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保護。儘快進行版權登記,能夠及時明確權利主體,對於保證茶文化產業的順利發展,起到良好的效果。商標權,是產業發展中常見的權利形式,對於茶文化產業來說,將商標權的保護作用進行有效發揮,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對相關權利主體的保護效果。從事茶文化產業的相關企業,要能夠及時進行商標的註冊工作,從而能夠儘早獲得商標權的保護。專利權,是知識產權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保護茶文化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將專利權的保護作用,進行定期宣傳和教育工作,不斷增強權利主體對於專利權的保護意識。

總結

通過知識產權,能夠有效保護茶文化產業中的相關權利主體,維護原創者的切身利益,從而有效促進茶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斷增進對於知識產權法的完善工作,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模式,從而能夠更好保障一些新興產業的利益,促進各種新興產業的發展,爲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

文化產業研究3

摘要:傳統融資模式有銀行融資、債券融資等。在借鑑這些模式的基礎上,通過SWOT分析傳統融資模式的優缺點,提出文化企業應結合各地區的地域文化特色採取不同的融資方式。此外,將探索在互聯網技術下文化中小企業的融資新途徑,以解決其融資難問題。

關鍵詞:文化產業;江西省;傳統融資;互聯網

1江西省文化產業特色

2018年4月8號,江西省第八批文化產業示範基地評選結果被公佈。全省共有18家單位成功入選,包括豫章1號文化科技園、景德鎮市名鎮天下陶瓷文化創意有限責任公司、上饒市婺源縣水墨上河開發有限公司及江西星漫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業務主要圍繞旅遊、玩具、動漫、陶瓷文化等幾個方面。景德鎮依託傳統資源優勢,積極推進陶瓷的轉型升級,將傳統的陶瓷工業生產與文化創意產業有機結合,把文化創意納入到可持續城市發展的政策制定中。景德鎮開創了設計、研究、教育、交流等完備的產業體系,爲中國陶瓷和世界陶瓷的發展增添了絢麗的色彩。新的示範基地單位將繼續在創新的基礎上,努力爭創發展升級新輝煌,爲促進全省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做出貢獻。

2傳統融資方法優缺點SWOT分析

SWOT分析是指通過分析相關對象之間的一些因素,得出具有一定結論的決策結果,4個因素主要包括優勢、劣勢、威脅和機會。3地域文化對文化產業融資問題的影響景德鎮的陶瓷文化產業興盛,融合了多個環節,從創新設計、內容佈局、文化推廣與傳播等多方面,還投入了大量物資,是知識與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而景德鎮陶瓷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的建設不只需要拓寬投融資的渠道,更重要的是需要建設文化金融的生態環境,包括文化市場競爭環境、有序的法律保障及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等。此外,符合地域文化的文化產業融資(如陶瓷文化產業)還少不了政府的一系列扶持、鼓勵政策,以加快吸引各類資源要素的聚集。對於市場而言,加強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將不僅可以維護創意者們的自身權益,還可以促進創新、冒險,培育創業文化。科技界、金融界應加強與文化企業的溝通,以便引導風險投資進入陶瓷文化產業。

4文化產業投融資存在的問題

4.1傳統融資方式成本限制大,且融資機制建設不完善

傳統方式的融資模式都具有信貸各方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道德風險和信用問題,對於大型文化企業,其需要的資金量大,但由於信用等級較高,信貸風險不高,故借方的信息蒐集及監管成本低,易使貸方獲得所需資金。然而,對於文化中小企業,其自身抗風險能力差、財務水平低、信用評級不高等不確定因素過多,難以通過傳統的銀行借貸融資方式獲取所需的資金,如果通過債券及股票等直接方式融資,則需要承擔較高的交易成本,如審計費、擔保費等中介費用,此外通過這些方式融資也將給企業帶來較大的風險及不確定的收益,由於二級市場流轉差的問題,企業不能及時獲得足額的資金,易影響上市需求。文化企業的人才結構目前主要以從事文化藝術工作的專業人員爲主,缺乏具有投融資知識,對資金的運營還不夠專業,對於新興的風投、互聯網金融、產權質押等融資渠道不夠了解。因此,文化產業急需一批既懂文藝創作及其開發運營的專業人才,又懂互聯網金融知識、理財業務等的複合型高端人才。文化產業人才結構的不合理性與投融資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將成爲影響文化產業與金融行業深入對接的嚴重阻礙。

4.2文化產業的無形資產不穩定,風險評估及管理難

以進行現有的文化企業中的大部分資產是無形資產,如文字、音像、音樂等數字、文字內容,它們的版權、放映權、複製權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但其價值容易隨着時間及羣衆的偏好等發生較大的偏差,地域差異、文化背景和潮流趨勢等不確定性問題,都將使得文化產業的無形資產定價困難,變動幅度較大。與此同時,現有的評估體系、信用評價體系、交易平臺和交易機制、產權保護機制都還沒建立完善,依然處於不透明、非公正、缺乏權威的階段,使得文化產業的無形資產交易流轉不夠成熟,且其投資主體也較單一。對於那些從文化事業單位轉型爲文化企業的,因爲之前過度地依賴國家財政資金,使得文化企業自身的韌性減弱,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出現問題,產生脫節。

4.3傳統融資模式效果與產品開發初衷存在背離

這些年,文化產業投融資問題成爲業內顯著問題,在此基礎上,也建立了較多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方式,如將多個企業板塊聯合進行質押登記貸款,鼓勵直接融資的同時,加大對文化企業資金的投放量,但其實際效果仍有待提高。部分融資方式在其他某些行業和領域能取得較好的效益,然而一旦運用到文化產業中,卻並未適合,即沒有完全符合或適應文化產業的,能與文化產業特質相匹配的融資模式。傳統融資模式下的抵押物一般爲大型的、高價值的固定資產,而文化產業的無形資產具有難以定價、不確定性強等因素,難以實現擔保和質押。所以,大多數文化企業資金緊缺。就現有的情勢而言,仍主要依靠自有資金,而私募基金、銀行借貸及股權籌資等方式獲取的資金較少。

4.4金融中介與文化企業間的銜接機制不通暢,導致融資陷阱

由於歷史因素,目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實際上表現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融合一併發展,常常忽略了文化產業屬性。同時受到傳統觀念、傳統機制體制的影響,金融行業與文化行業進行相關的業務交流及融合不只在範圍上,在廣度及深度上來說,都發展得較爲緩慢。且這兩個領域的瞭解尚處於初級階段,大部分文化企業對於金融領域的融資產品、相關的法律、運營手段、業務流程等不甚瞭解,文化企業內部缺少專業融資團隊。同時,現有的金融中介機構也具有文化企業相對應的一些問題,其一是缺乏對文化企業資產情況、運營結果、發展前景、經營週期的瞭解,特別是那些事業單位轉型的文化企業,由於市場化水平低、過於依賴財政撥款的原因,金融行業缺乏與之特質相對應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模式,導致其提供的金融服務具有一定的單一性和非針對性。雖然擁有創意、智力、版權等無形資產,但是由於缺乏專業化的中介評估機構,難以合理地確定其價值。因此,這些文化企業在爭取銀行貸款時處於被動地位,資產抵押不足,獲取的貸款較少。在創業板的交易規則下,現行的部分中小企業由於自身經營規模、運行情況約束的原因,在現行金融體制下難以通過證券監管部門的審覈,上市融資。

5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文化中小企業融資新路

5.1增加文化市場活力,確保文化企業主體地位

由於過度依賴財政撥款、財稅優惠政策等原因,傳統體制、機制依然在現階段嚴重影響了部分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導致其市場化水平低,未形成適應現行市場的運作理念和方法,其在客觀上影響了文化產業的互聯網金融發展進程。因此,強化文化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就是需要這些中小企業轉變經營理念,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驅動下的新型態,努力根據自身的文化特點,克服原有的被動、盲目及缺乏有效性的融資途徑,探索新形勢下的互聯網融資渠道。

5.2藉助互聯網技術,強化融資的相關硬件設備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通過雲計算技術及大數據的運用,很多平臺能獲悉一些信用、現金及交易情況的分析跟蹤,統計出一些有效解決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過高的途徑。細分市場和客戶羣體的內在特徵,可以爲新時代的金融服務提供高效益的契機。互聯網金融模式高效率及安全性運行,直接依賴於信息的處理及運作技術。因此,大數據處理信息的能力一旦得到提升,將使得傳統融資模式的低效率、高成本問題得到解決,也可解決衆多在線融資及第三方支付平臺等的技術支持。例如,將互聯網數據進行蒐集篩選、有效整理分析及細分類別,可以進一步掌握借款人信用信息,完成貸前審查流程,並在一定程度上設計出適應各類借款人的融資產品和融資渠道。

5.3培育文化產業互聯網金融融資平臺

目前,文化產業能否運用現行的互聯網金融模式進行企業融資,還需要很多方面的改進。首先,不僅是需要解決相關的一些技術支持問題,還需要搭建切實可行的、便於文化企業使用的互聯網融資平臺,如徵信平臺、交易平臺、交流平臺等,以保障融資的信息溝通、交易流暢及風險最小化。其次,大多數文化企業用於抵押、登記、質押的無形資產,如版權等,應相應地建立完善的抵押、登記平臺用於交易及管理,以確保能夠將其用於融資並解決文化中小企業的間接及直接融資困境。

6結語

傳統融資模式存在成本高、運行機制不完善、無形資產難以定價抵押等問題,且文化企業及其文化產品的特徵對文化產業融資效果產生巨大影響。爲了解決這些問題急需探索出與地域文化相適應的互聯網融資模式。在此基礎上,還應增強文化主體地位、強化互聯網技術、打造互聯網金融平臺,以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融資發展。

參考文獻

1安定明.文化產業投融資機制創新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13(10):31-33.

2劉芸,朱瑞博.小微企業融資與徵信體系深化[J].徵信,2014(2):31-35.

3丁增穩,鄭興東.互聯網金融視閾下的小微企業融資模式創新設計[J].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15(1):112-116.

4楊選輝.基於SWOT分析的江西省網絡文化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科技廣場,2014(2).

5聶德才.小微旅遊企業融資模式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12-24.

6楊靖吉.我國文化產業融資模式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2:28-34.

7郭瑛,魏蓉蓉.江西文化產業投融資模式[J].審計與理財,2017(9).

文化產業研究4

【摘要】承德市是集傳統歷史文化、佛家文化、滿藏等少數民族文化交融在內的歷史文化城市。通過從政府重視程度、產業化發展以及品牌建設的角度分析了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進而分別從文化產業發展形式和科學技術的層面入手討論了承德市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承德市;文化產業;科技建設

前言

承德市作爲我國第一批設立的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有名揚海內外的避暑山莊,還擁有五千年曆史的紅山文化,承德市是一座具有充分豐富和底蘊的歷史文化城市。同時,承德市還擁有丹霞地貌以及木蘭圍場等自然和人文景觀,承德市是集傳統歷史文化、佛家文化、滿藏等少數民族文化交融在內的歷史文化城市,歷史人文文化就是承德市的一個產業、一張名片、一個品牌。文化產業的發展是帶動一個城市快速崛起的重要支柱。作爲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來也一直以避暑山莊爲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帶動城市的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通過對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研究,有助於整合現階段的承德文化產業發展,進而提高承德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競爭力。

一、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

(一)領導高度重視、持續推進產業發展

由於近年來改革開放的穩步推進,許多城市都將城市的經濟發展建設擺在了首位,而忽視了文化發展建設的重要性。與之相反的是承德市委和市政府的領導長期以來一直對承德市的文化建設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在資金和人力上都給予了一定的傾斜。承德市的領導也通過將文化發展列入承德市發展規劃之中,進行全面綜合的戰略部署,以理順文化建設發展的思路、提高文化建設的效率。在文化發展列入全市的發展規劃之後,承德的文化建設逐漸形成了產業化、集羣化的發展格局。以避暑山莊文化研究爲核心,包括周邊滿、蒙、藏等少數民族寺廟景區的歷史人文文化景觀研究爲輔。同時,也形成了媒體、網絡等多種文化形式宣傳帶動的格局。

(二)產業發展起步較晚、運作僵化

雖然承德市領導對文化建設發展高度重視,但需要認識到承德市的文化建設發展形成產業化的格局起步較晚。在較長的一段時期裏,承德市也僅僅是注重對文化的建設,直到21世紀初期,承德市纔在國家的發展規劃基礎上將文化作爲一種產業進行開發和建設。這造成了承德市的文化產業化發展起步較晚,還造成了文化產業自身的結構化不明顯。衆所周知,文化產業包含了各種歷史人文景觀的開發、各類媒體的建設發展、各種網絡化服務建設以及相關的文化產品設備等。但目前承德市在文化產業的佈局和建設中也僅僅開展了歷史人文景觀的參觀遊覽。對於各類媒體中的文化宣傳以及網絡化服務和文化產品的佈局等工作則有待進一步開展。不僅如此,承德市在文化產業發展中還存在運行過於僵化的現象。受制於體制等原因的影響,承德市在文化產業建設中往往由文化主管部門進行牽頭管理和建設。但真正落實到實際的發展工作中則要由各個文化公司和文化企業去完成。由於文化主管部門負擔着引領文化產業發展方向的任務。這就使得文化主管部門往往會出現過多的干預文化公司和文化企業的現象,進而導致了在文化產業發展的運作過程中存在僵化的問題。同時,承德作爲歷史文化城市享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作爲三線內陸城市,在經濟上對於各類人才而言,與沿海城市相比缺乏一定的競爭力。這就使得承德市難以吸引大量的文化產業建設人才紮根承德,爲承德的文化產業發展做貢獻。

(三)品牌較爲突出、帶動作用明顯

通過研究可以看到承德市在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目前存在的問題,但也要認識到承德市的文化品牌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基本上,在國內、國際只要談到承德就會與避暑山莊聯繫在一起。事實上,這就是文化產業發展中品牌建設的成果。可以說承德的文化產業建設已經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格局、品牌建設較爲突出。承德市在進行文化產業建設的過程中不僅僅將其視爲帶動經濟發展的手段,更將其看做促進承德市整體精神文明建設的方法。“承傳文明,德行天下”這一承德精神就是在文化產業建設的過程中凝練出來的。而這一精神也是引領承德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手段。

二、承德市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一)文化產業形式更加豐富完善

近年來,包括動漫、網絡以及主題公園等形式的文化產業相繼步入人們的視野。與傳統的文化產業相比,新興文化產業形式是對其更爲詳盡的補充。通過與新興文化產業結構相融合,承德市在文化產業的形式上將會更加完善,進而做到一次開發、綜合利用的目標,將佛家文化、藏傳文化以及皇家文化等多種文化進行融合。同時,形式更加豐富的文化產業也有助於承德市打造出一條文化產業鏈,將人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節點加入文化元素,進而增強了承德市文化產業的影響力。例如,未來承德市可以通過開辦避暑山莊攝影文化展覽等形式的活動,將文化建設融合進攝影、人文等文化產業鏈,進而使得產業形式更加豐富。

(二)科學技術將助力文化產業建設

未來的發展中,承德市文化產業不僅在形式上將更加完善,還將藉助科技的力量進行產業化發展。未來,藉助3D虛擬技術和網絡服務,承德市可以將避暑山莊完全呈現在電腦屏幕上,進而引領人們足不出戶就能領略人文景觀。同時,這種方式也減輕了景區人員過多的壓力。3D虛擬技術的使用不但不會減少避暑山莊的參觀瀏覽量,還會因更多的人對承德避暑山莊的瞭解而增加慕名前來的遊客。不僅如此,近年來大數據、雲計算也是未來承德市文化產業的一個大趨勢。藉助大數據的分析,文化主管部門和相關文化企業可以瞭解到遊客對承德市歷史人文景觀的關注點,進而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建設和改進。未來的時代必然是數據的時代。這也決定着承德市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必然是朝着大數據和雲計算這一方向發展。

三、總結

承德市是集傳統歷史文化、佛家文化、滿藏等少數民族文化交融在內的歷史文化城市。作爲歷史文化名城,承德市近年來也一直以避暑山莊爲核心,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內涵,帶動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對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進行研究,整合現階段的承德文化產業發展,進而提高承德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競爭力。通過領導高度重視、持續推進產業發展,品牌較爲突出、帶動作用明顯,承德市文化產業發展現狀有很好的改進。承德市文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是使文化產業形式更加豐富完善,發展包括動漫、網絡以及主題公園等形式的文化產業;以科學技術助力文化產業建設,未來的發展中,承德市文化產業不僅在形式上將更加完善,還將藉助科技的力量進行產業化發展。

文化產業研究5

文化產業依託於網絡、電視、手機等媒介已經開始在全球發展壯大,解決目前的融資難問題,是全球關注的焦點。我國投資機制的不健全,導致資金問題一直阻礙着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風險投資作爲高效融資方式,已開始進軍市場潛力巨大的文化產業。風險投資能夠爲難以貸款的中小型文化企業提供創業資金,在企業發展壯大的時候退出投資並獲得高額利潤。在文化產業迅猛發展的階段,風險投資和文化產業相得益彰、不可分割。

一、風險投資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

1、文化產業引進風險投資的條件已成熟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並加大資金投入來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強國、文化軟實力等概念的提出大大提升文化產業的地位和比重,大量文化產業從此出現。但由於我國文化企業起步晚、實力弱、規模小、風險高,所以很難找到適合的投資、融資機構進行合作。而風險投資是一種全新形式的投資方式,是由金融家或機構投入到有巨大潛力、高成長性、新興企業中的一種權益資本。無論是從投資理念還是投資機制,文化產業的特點與形式都與風險投資的標準相契合。

2、風險投資領域、投資強度在不斷擴大

隨着文化產業的不斷髮展壯大,新興的文化產業不斷誕生。隨着合作的深入發展,風險投資者的利潤收益在不斷提高,投資強度和投資領域都在不斷擴大。從一些互聯網創業者平臺公佈的信息就可以看到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企業獲得融資。例如,從36氪網站上就可以看到,近一個星期,就有近百個文化企業完成了首輪融資,金額都基本超過了百萬美元,其領域涉及到數字娛樂、趣味社交、在線教育、旅遊戶外等多種領域。由此可見,風險投資者對文化產業的投資力度在不斷加強,領域越來越寬。3、文化產業的研發階段投資力度不足風險投資者爲了降低投資風險一般只在文化產業發展的成長階段和成熟階段提供大量的資金投入,對起步階段的企業的投資力度極小。風險投資者對於處於研發階段的企業興趣強、有期望,但一般都是隻立項,實際資金投入少之又少,基本屬於觀望狀態。這導致風險投資在文化產業上的投資金額和項目不對等。而文化產業的特點決定了文化產業的研發階段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此時風險投資不願拿出大量資金進行合作,導致了該階段的投資力度嚴重不足。

二、風險投資支持文化產業面臨的法律問題

1、文化產業的成果保護制度不健全

文化企業的產品存在形式一般是無形的,是一種意識形態。如何保護一個企業的智力成果是一個文化企業是否能夠長遠發展下去的關鍵問題,但中小型文化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相互抄襲模仿現象嚴重。對風險投資者來說,企業的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保護措施是否完善是其決定投資與否的重要參考。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起步晚,發展不夠成熟。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完善,較爲分散化,各法律法規之間有所出入、甚至出現矛盾,沒有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例如,我國的《專利法》和《商標法》的法律條例在範圍和力度上存在差異。

2、風險投資缺乏政府監管及相關法律保障

由於風險投資屬於新興行業,處於起步階段,相關法律法規還未形成健全的體系。目前我國現有的風險投資的制度政策都只是起到宏觀上的指導作用,沒有落實到具體的法律條例,可操作性差。沒有政策法規的規制,造成了很多投資者錯投、濫投,最終投資失敗。另外,政府對風險投資的監督機制不夠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風險投資者對文化產業的投資,也導致了不規範的現象出現在投資過程中。在優惠政策和激勵機制方面,政府雖然對文化產業有一些稅收上的優惠政策,但力度和效果都不明顯,很多民間資本都很難進行風險投資。

3、風險投資者的機制缺陷

風險投資者必須通過中介機構來與政府、文化企業以及其他風險投資機構進行交流合作,而當前我國的中介機構良莠不齊、魚龍混雜。很多機構在政策、法律服務方面的工作都不夠到位。兩方的交流渠道不夠暢通以及缺乏法律政策的支持,極易造成決策失誤及投資失敗。另外,風險投資機構對客體的甄選機制僵化。由於缺乏專業性的判斷能力,風險投資者會優先選擇口碑好、信譽強、有一定名氣的企業進行投資,忽略很多有潛力、有想法的中小型文化企業。還有,有時一家文化企業的風險投資者不止一位,可能兩位甚至多位。多位投資者同時作爲企業的股東,其在公司中的權利與義務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利益目標。這就需要相關制度來規範風險投資者的權利和義務,解決投資者之間的矛盾衝突。

三、解決上述法律問題的幾點策略

1、健全保護制度

知識產權問題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法律問題,對於企業成果的保護,需要一個健全的保護制度。國家一定要加強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護制度,對於知識產權的侵犯問題一定要嚴肅處理。國家還要加強對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進行一定的修正,對當前各法律之間知識產權不對稱問題着力進行解決,對知識產權進行一定的完善。保護好企業的知識產權,有利於風險投資者看到文化企業巨大的發展前景,對文化產業的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加強政府監管,建立相應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都沒有完整的關於風險投資的法律體系,這與國家長期以來的市場經濟制度有關。沒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風險投資者很難從國家政策方面看出投資導向,也就很難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當前情況下,必須加強政府對風險投資者的監管,給予風險投資者一定的優惠,改變風險投資者盲目投資的現狀,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爲投資者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3、引導正確的市場走向

目前,風險投資市場存在很多矛盾與衝突。風險投資者對投資缺乏判斷力,容易忽略發展勢頭良好、潛力巨大的中小型文化企業。政府要做好相關的風險防護措施,建立良好的金融環境。政府要對企業信息進行一定的規範,防止出現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現象出現。政府要做風險投資市場的領頭羊,幫助風險投資者正確認識投資導向,引導正確的市場走向。

四、結語

面對存在的知識產權問題、政府監管問題和市場機制問題,我們必須健全文化產業的成果保護制度、加強市場監管,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體系並引導正確的市場走向。風險投資進軍文化產業市場已經是大勢所趨,保障風險投資與中國文化產業的相互結合,是當前文化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要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積極應對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推動風險投資與文化產業的有效結合。

文化產業研究6

引言

網絡傳媒相較於傳統的傳媒有着自身的特有優勢,其信息量之大、傳遞速度之快是傳統傳媒不可企及的。依靠着自身技術上的充足優勢,近些年網絡傳媒不斷的發展,普及速度也越來越快。從傳播的形式上來看,網絡傳媒可以傳遞包括圖像、文字、視頻、音頻等等一系列的信息資料,傳播的方式極爲簡便,傳播速度也非常的迅速。還有從傳播的範圍上來看,通過網絡可以很快的接觸到全球各地的信息,極大的拓展了對於客觀世界的認識。

一、網絡傳媒的概念和類型

1.網絡傳媒的概念

網絡傳媒實際上就是網絡的媒介,是信息在現代化網絡技術之中的傳播,信息與信息之間的流通是通過具體的計算機硬件、軟件和互聯網系統作爲媒介進行的傳播。從商業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網絡傳媒可以說是以計算機爲基礎的一種商業經營的表現形式,其中傳播的內容涉及比較廣泛,在傳播過程中可以爲相關的商家獲取營利。而且近年來我國國內的商業網站經營的十分活躍,很多的網站已經逐步的走向了規範市場化經營,網絡傳媒作爲一種文化產業已經開始逐步的發展起來[1]。

2.網絡傳媒的三種基本類型

網絡傳媒在經營過程中還是主要以提供信息爲主,有的是信息之間的相互流通,所以網絡傳媒大致的可以分爲三個主要的類型:信息內容提供型;信息交流平臺型;混合型。網絡傳媒在發展過程中有着自身的很多功能,信息傳遞功能、查詢功能還有就是一些娛樂功能,這些功能分爲商務性的和非商務性的。對於網絡傳媒而言在商務性功能開發過程中一般分爲兩個具體的方面。第一是將網絡資源轉化爲有價值的信息與服務,第二個是將信息與服務真正的推向市場,增加其服務的商業價值。在網絡傳媒交易盈利的過程中爲了更好的獲取最大化利潤,會利用網絡傳媒自身的特性進行商業化的轉變來提供更爲有價值的信息與服務。在市場化的競爭中網站所提供的信息與服務是否更加的及時與有價值,這個決定了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的大小,在市場競爭過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網絡傳媒文化產業經營的意義

1.“第四傳媒”的受衆在我國增長迅速

互聯網自從開始進行商業化運作之後在全球範圍內開始了迅速的發展,我國的互聯網用戶增長速度也是非常迅速的,現在還在以成倍的速度在增長。網絡傳媒以此自身的絕對優勢,逐漸的佔據着傳媒行業的大批市場,隨着互聯網用戶不斷的增長網絡傳媒作爲文化產業也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2.網絡文化產業正在蓬勃的發展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開啓了一個全新的信息化時代,在全球範圍內信息的傳遞越來越簡便,信息傳遞的速度與形態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所以在現如今對於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大力的發展我國的相關文化產業,促進我國的傳媒市場的不斷拓展。經過一些調查得出現如今在我國新型的網絡傳媒在不經意間已經超過了傳統的傳媒行業,成爲了傳媒市場之中的黑馬。網絡傳媒在近些年的發展過程中已經有了自身的較爲完善的產業鏈條,在市場化的發展中也逐漸的有了自己的經營模式。而網絡傳媒作爲文化產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必定在之後的市場化發展中發揮出無限的潛力。現如今網絡傳媒已經不僅僅是應用在信息傳播上了,還在教育、醫用等等很多方面都有涉及。網絡傳媒利用自身的數字化技術開啓了一個大的數字化終端,將這些產業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數字信息流通系統,從而形成一個巨大的信息服務產業鏈條,不斷的拓展着自身的發展領域[2]。

3.網絡傳媒已經躋身於主流媒體之列

在網絡傳媒剛剛興起的時候很多的主流媒體對於網絡傳媒都是相當排斥的,認爲其有悖於主流媒體的整體發展形態。但是隨着網絡傳媒的快速發展,人們已經逐漸的適應了網絡傳媒的信息傳播方式,它已經融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於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現如今如果你在生活或者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很多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上網查查看吧”。這種信息的流通與傳遞的形式已經融入到人們的潛意識之中不可分割,網絡媒體通過自身的特有屬性在發展的過程中展示出了自己的生命力與影響力。現如今網絡的發展對於社會經濟政治都產生了相當深刻的影響,網絡傳媒的發展不僅僅是對於傳媒行業本身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更加是對於社會發展與人類的生活方式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在之後的國家政治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想真正的在世界範圍內立足就要藉助於網絡傳媒的發展。網絡傳媒的發展對於傳統的媒體也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在這個過程中網絡傳媒逐漸的變成了主流的媒體,成爲了現實生活中信息傳遞的不可取代的角色。在發展之中網絡傳媒不僅僅成爲了主流的信息傳遞載體,還有就是推動網上購物、網上交友、網絡廣告等等一系列的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之後的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價值的顯示會越來越明顯,市場地位也會不斷的提升。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網絡傳媒作爲一個新興的文化產業在現如今的發展中佔據着越來越重要的位置,網絡傳媒作爲文化產業在產業經營上也有着自身的獨有的優勢,隨着互聯網的普及,網絡傳媒已經滲透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它影響着人們的生活方式、購物方式、交往方式與思維方式,還有更重要的是它還改變了文化產業的整體形態,在市場化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佔據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所以對於網絡傳媒的文化產業經營進行研究是有着絕對重要的意義的,也相信在今後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網絡傳媒必將佔據着更加重要的位置,不斷的推動着自身的發展。

文化產業研究7

摘要:伴隨着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進步尤其是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近幾年來我國農村文化產業獲得了長足進步,有效地推進了農村產業轉型升級、文化繁榮與社會發展。分析當前我國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對策對促進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農村文化產業論文

1、當前我國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1文化的行業間發展差距顯著

我國“城富村貧”的兩極化趨勢在文化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日益凸顯,在城市的文化產業發展已較爲成熟時,鄉村還尚未形成相關產業鏈。文化產業內容也存在不平衡現象,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農村文化產業發展亦存在區域差距明顯的問題,部分農村文化項目得到迅速發展,深入人心,而部分農村卻發展欠佳,未能得到有效推廣,諸如鄉土鄉風等民俗類文化項目發展形勢不容樂觀。就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狀況而言,不同行業間發展狀況受方式、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存在明顯差距。

1.2結構性矛盾十分明顯,缺乏內生動力

文化產業覆蓋面廣,涵蓋第二產業中的工業製造以及第三產業中的文化服務行業等。從製造業整體來看,重工業總產值比重高達60%,相比之下,文化產業中的產品生產及設備所佔比例和規模都非常小。在文化產業內部結構中,20xx年文化產業中從事文化設備、用品等生產工作的工人佔24%,增加值佔23。3%。

1.3文化產品產量少,技術含量低

人們文化活動的選擇範圍在不斷髮展的社會經濟的推動之下呈現日趨豐富的趨勢。而一些農村地區文化發展較之經濟發展明顯滯後,即使對多樣化的文化需求迫切,可供農民選擇的文化活動依然僅限於打牌、看電視等單一形式,這些文化活動已經不適應農村快速發展的經濟水平,也大大限制了農民的文化生活。因爲農民的文化品位隨着農村經濟的發展得到了顯著提高,單調的文化生活已經無法滿足農民的文化需求,以科技、體育、衛生等多方面、多層次的文化活動成爲了農民新的追求。

1.4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導

當前我國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缺乏有力的、系統性的政策支持,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文化產業發展缺乏明確的定位。農村文化產業整體仍處於起步階段,雖然採取了現代化的經營形式,但其在盈利模式與發展方向上仍然不適應現代企業的標準。第二、缺乏有力的政策給予農村文化產業經濟支持。尚未具備常態化和制度化的社會投資、捐助與贊助等優惠政策,且尚未出臺其他諸如市場準入政策、稅收減免等資助性政策。第三、農村文化產業缺乏科學引導。較之民營企業,農村文化產業雖然具有較大的社會效益,但是盈利較少,經濟效益小,政府爲此對農村文化產業疏於管理,投入力度小。

2、促進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2.1加快農村產業結構轉型,促進可持續發展

農村生態環境由於尖銳的人地矛盾以及工業的盲目發展遭到嚴重破壞,農業可持續發展問題亟待解決。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已經增加到180萬平方公里,風蝕面積爲180萬平方公里,兩項佔國土面積的38%。土地沙漠化面積呈現驟增趨勢,年均擴展2460平方公里,潛在的沙漠化土地面積還有16萬平方公里。因此,處理好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二者之間的關係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兼具長期性與艱鉅性的任務。發展文化產業有助於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利於實現農村可持續發展。社會的發展已經使農村產業和經濟結構呈現優化和升級趨勢。農村走向城市的已經不再僅僅限於肉、蛋、菜等實物農產品,而是已經涉及到鑼鼓、剪紙等文化領域,實現了增加農民收入和豐富城市居民生活的雙豐收,且大大有助於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

2.2制定合理的治理結構以促進農村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在發展農村文化產業的過程中可以在黨委各級宣傳部門設立專門科室處理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以便更好地統籌建設和發展農村文化產業,爲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統一籌劃、起草相關的意見和建議,並負責統籌優化農村文化產業佈局、設計產業門類等。建立農村文化產業發展聯席會議機制,由宣傳部相關職能部門帶頭,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研究人員,出版社以及廣播媒體等部門,鄉村基層政府以及文化產業代表等爲成員單位,定期以會議的形式討論並制定相關規劃和政策用以解決農村文化產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與障礙,諸如其發展中遇到的農商對接、引入人力資源困難、存在行政壁壘等相關問題。

2.3建立健全相關機制發掘和培養農村人才

農民是農村文化產業的創造主體。作爲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素質與技術專長必不可少。而今農村高素質、專業性人才十分匱乏,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受到制約,整體經濟水平難以提升,對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形成不可忽視的障礙。因此,發掘和培養農村文化建設人才勢在必行。對內,我們要鞏固已有文化產業,增強其生命力與競爭力,並且擁有根據自身需要發掘有用人才的能力;對外,我們應加大宣傳力度,把更多高素質人才吸引到文化建設事業之中。管理層中的人才發掘工作更是不可懈怠,建立一套高效人才培養機制,吸引並留住人才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問題。通過一個有計劃、有組織的人才的發掘、吸引、培訓和應用機制,最終使高素質的人才發自內心地想留在農村,爲農村的文化產業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2.4完善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

相關政府職能部門要整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以及農村文化龍頭企業的專業研究力量,牽頭編制區域農村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明確農村文化產業建設與發展在不同時期相應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實施原則、發展戰略步驟、保障機制等,並結合區域文化產業發展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規劃加以統籌規劃和考慮。在發展規劃的編制中,要充分考慮到區域尤其是農村文化資源的存量及開發現狀、文化特質的傳承凝鍊及滲透力狀況;同時須兼顧當前農村文化市場容量及拓展空間;要致力於促進與城市文化產業間的要素流通、優勢互補及融合式一體化發展;充分考慮我國目前所處的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農村建設等時代背景,不僅要在“農”字上打好特色牌、發展牌更須謹慎打好農村資源合縱連橫牌。

參考文獻

[1]汪兆旗,熊婧潔。農村文化建設的意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經濟管理論壇,20xx(02)。

[2]孫金華,閆光美。淺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農村文化建設的路徑[J]。經濟研究導刊,20xx(34)。

文化產業研究8

【摘要】隨着中國文化市場的不斷髮展,文化產業已成爲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日趨活躍的重要內容。爲大力發展我國文化產業,首先就要培養高素質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構建文化產業學科與研究體系,這正是高等院校的責任所在。高等院校的科研與教學要努力探索和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成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大推進器和人才培養的最佳孵化器。

【關鍵詞】高等院校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 發展

文化產業作爲 21世紀發展最快的朝陽產業之一,已經成爲西方許多國家的經濟支柱產業。我國的文化產業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影響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專業人才的缺乏。爲了培養合格的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必須加快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建設,更快的適應我國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

1 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設置背景

文化產業是近幾年來我國新興的一項產業,該產業主要包括:廣電影視、演藝娛樂、文化貿易、網絡遊戲、報業出版等。文化產業以“文化創意”爲核心,綜合現代科學技術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該產業被公認爲“21世紀朝陽產業”、“21世紀最後一塊暴利蛋糕”。20xx年1月,國務院頒佈了《中國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大力提倡並促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同年6月,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濟南舉行,國家和地方發展文化產業的呼聲日益高漲。隨着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應該越來越迫切,於是更多高校紛紛開設“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該專業成爲這幾年炙手可熱的搶手專業。

2 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20xx年博士與碩士研究生招生中,該專業的報名人數遠遠高於其他專業,成爲當之無愧的“熱門專業”。 然而,令人尷尬的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卻十分不樂觀,並且這種現象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生除去考研的部分人外,其他都面臨着就業的壓力,“文化產業有前途,文化產業最缺人”的說法在現實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其實衆多調查顯示,文化產業領域是缺乏人才的,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這個問題值得深刻思考。

首先文化產業作爲一項新興產業,它所需要的是既懂文化有懂市場的“複合型”人才,這是業內人士達成共識的看法,事實也是如此。這樣高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就顯而易見了,就是培養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又懂得市場經營運作的人才,然而令人沮喪的是,很多高校在人才培養這一塊做得很不到位,主要表現在:

2.1 人才培養體系不合理

從目前的文化產業教育層次結構情況看,尚未形成高職(高專)-本科-研究生這種“金字塔”式的人才層次結構,而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要求、企業人才當務之急的需求是需要大量的操作型文化產業人才和綜合素質強的高級管理型人才。

2.2 專業培養定位不明確

文化產業涉及的產業包括:新聞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網絡文化服務;演出表演團體、表演場所和文化經紀與代理等。面對這樣一種紛繁的文化產業對象,導致許多高校很難對文化產業進行準確的專業定位。有的高校提出以全球化、系統化的理念培養通曉國內外文化產業發展規律的國際型、複合型文化產業管理人才,而有的高校又旨在培養媒介、會展、娛樂等領域中從事管理、策劃、經紀、營銷、公關等方面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的不明確,使得人才培養受到了較大的侷限。

2.3 師資力量匱乏,教材缺位

師資力量不足成了文化產業專業發展的瓶頸,這種局面的出現,主要原因固然可以推到新興學科的先天不足身上,但長期以來形成的“高校、科研機構中的不少專家學者習慣於抱殘守缺的心態也有很大關係”。 實際上,我國高校原有的師資配備中,文化、藝術、經濟、管理、旅遊、傳媒、信息技術等專業的教師都與文化產業專業相關或相近,如果能彼此之間加強知識的整合與交流,互相吸收對方的專業特長,其知識結構是符合文化產業人才的複合型和實用型要求的,也完全有能力勝任文化產業專業的科研和教學工作。但他們或是對新知識缺乏興趣,或受習慣驅使,依然固守着以前的課題和研究,不願意轉型;而作爲新興專業,又沒有多少本專業的師資可引進,特別是教師的實踐能力較缺乏。這樣,文化產業專業的教學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教材缺位實質上是與師資匱乏緊密相關的,而文化產業專業綜合性和多學科交叉的特點,更增加了教材建設的難度。目前文化產業專業教材的狀況一是數量少,二是水平參差不齊,真正有水平且能夠大規模應用的不多。雖然一些高校也使用一些相關教材,但這些教材大多是從傳統的專業和教學模式平移過來的,如“文化市場營銷”與“市場營銷”、“文化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區別分別是什麼,沒有說清楚;有些教材嚴格意義上講並不符合文化產業專業的實際教學需要。文化產業專業教材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

3 對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3.1 關於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毫無疑問,文化產業管理學科的建設要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要深層次反映學科發展的內在規律。據有關學者的研究,當前,我國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的整體現狀是專業藝術類、行政類出身人員所佔比重過大,經營管理類出身人員所佔比重過低,因而造成文化產業領域專業化力量有餘、經營管理能力不足的局面,這嚴重影響了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部門目前不缺具體的編導製作人員,缺的是既懂文化又懂觀衆市場,既有寬廣的人文視野,又有精深的產業理念的複合型的策劃、管理人才。

因而,將文化產業管理學科方向確定在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之上。在學科建設中要充分體現複合性、應用性,要圍繞培養具有縱貫古今的文化視野,具有現代產業意識和經營思路的策劃、經營、管理人才這個目標,構建起文化產業管理學科發展的科學架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經濟學、文化學、管理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具有良好的文化視野和文化素養,具備較強的經營管理能力,能在各類文化企業及政府文化管理機關、文化事業單位和其他相關企業從事文化經營管理、文化營銷與市場拓展、文化項目設計與策劃以及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高級人才。

3.2 關於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

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模式的主導路徑,構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必須首先解決課程體系的問題。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不能延續舊有的政府公共管理角度下的“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的培養口徑和培養模式,在當今文化產業迅速勃興的時代,要有專業人才培養新的定位。要根據新興的文化產業領域內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需求,培養既懂文化又懂文化市場,既有寬廣的人文視野,又有精深的產業理念的經營型、應用型、複合型的文化產業經營管理和策劃方面的人才。根據文化產業的特點,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要特別強調其複合性與應用性,要符合文化產業實踐性的要求,加強應用性的課程、調整理論性過於強的內容。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主要可分爲三類:

3.2.1 文化基礎與文化資源類課程,如文化學導論、中國文化簡史、西方文化概要、文化人類學導論、文化資源概論、藝術基礎、美學概論、宗教文化、民俗學等;這一課程羣要爲學生奠定文化學方面的堅實基礎,使學生明瞭文化的規律與特質,熟悉文化的過去與未來,並引導學生有效地拓展文化學科方面的學習,形成寬廣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素養。

3.2.2 管理類及文化產業管理類課程,如管理學、文化產業管理學、文化營銷學、文化市場調查方法、公共部門公共關係學、文化政策與法規、文化項目策劃實務、文化產業人力資源管理等;這一課程羣要使學生掌握管理學方面特別是文化產業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爲從事文化產業具體的市場營銷、品牌運營、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從理論和實踐上做充分的準備。

3.2.3 經濟學類課程如文化經濟學、文化產業概論、文化資源概論、文化企業融資與資本運作等;這一課程羣要使學生深入認識文化產業的經濟學屬性,通曉文化產業的運作過程及規律,並掌握基本的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

3.3 關於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育過程中,由於所涉及的學科基礎廣泛而分散,最容易形成各個來源學科各自爲政、各門課程之間互不協同的問題,難以形成專業教育的合力。具體表現爲三個脫節:幾個課程羣之間的脫節,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脫節,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之間的脫節,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的複合性要通過知識的拓展與融合方能實現。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由文化類課程、經營管理類課程組成,要解決好兩個方面課程之間的協調和協同的問題,以形成課程之間的合力。要求擔任不同課程的專業教師克服認識上的偏見,明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育的中心目標,緊緊圍繞文化產業經營管理這個核心來組織教學內容,引導學生的專業學習。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和經營型文化管理人才,還要求我們必須解決好第一、第二、三課堂之間的協同配合問題,尋找到切實可行的路徑。

3.4 關於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

複合型、應用性是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突出特點,懂經營、善策劃,熟諳文化營銷與市場拓展,是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設計長項。爲了更好地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我們還應當緊緊圍繞培養目標,以調研能力、策劃能力、宣傳推廣能力、品牌塑造等方面能力爲主線,將相關課程的內容及教學、社會實踐活動、專業實習、文化企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緊密聯繫起來,使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和第二、第三課堂活動中目標明確、任務清晰,真正學有所專、學有所長。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課程應當更多的體現實踐性、操作性的特點,應當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接觸文化產業管理的社會現實。因而,要特別強調實踐性的重要意義,要求所開設的課程,特別是專業主幹課程增大實踐性的內容、增加實踐性的教學時間,突出專業調研、文化企業考察等方面的活動內容。

參考文獻

[1] 王任,王福鑫.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特色建設的依據_內容與路徑.當代教育論壇.20xx年第10期.

[2] 孔羽.對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中國電力教育.20xx年12月.

[3] 方東.構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思考.科技管理研究.20xx年第2期.

[4] 李梅.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改革探析.教學研究.20xx年第3期.

文化產業研究9

尊敬的___________先生:

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20xx年學術研討會,將於20xx年10月25日在成都舉行,會議由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素仰先生在文化產業研究領域成就卓著,特邀請您撥冗蒞會。現將有關事宜奉告如下:

一、會議內容

本次會議的主題爲“產業融合視域下的文化產業發展”

1.產業融合與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

2.文化產業新型業態研究;

3.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研究;

4.四川文化產業發展對策研究;

5.產業融合與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研究。

二、會議時間

報到:20xx年10月24日

會議:20xx年10月25日

三、報到地點

成都市華陽鎮華府大道二段158號西蜀人家

四、其他事宜

1.本次研討會一律免收會務費,交通費、住宿費自理。

2.請於20xx年9月30日之前將會議回執發送至。

3.請將參會論文於20xx年10月10日前發送至。

文化產業研究10

《 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問題分析 》

摘要:影視文化產業作爲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部分,對於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發展而言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能夠不斷提高我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地位。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由於起步較晚,缺乏一定的經驗,再加上歷史因素、政策體制因素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得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問題。文章主要對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問題;分析

影視文化創意產業指的是將影視媒介作爲載體,生產並傳播一些具有特定文化價值且能表現出民族和個人創造力的文化產品,形成規模、範圍以及經濟效益較大的且能夠產生一定文化影響的現代產業形式。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就是生產和傳播能夠傳達我國優秀文化傳統以及價值,同時還能夠深刻表現我國民族和人民的創造力的影視文化產品。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具有強大的文化傳播作用以及產業推動作用,對我國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響,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內容[1]。隨着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發展,由於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使得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問題,本文就重點對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

1缺乏足夠的創造力

我國影視行業創造了許多優秀的影視文化作品,有着獨特而豐富的影視文化。但是在這同時,隨着我國產業化與市場化進程的加快,使得影視文化創意行業中出現了創意不足的嚴重問題,一些惡俗、膚淺、跟風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嚴重阻礙了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好發展。創意不足是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中存在的首要問題,同時也是難點和焦點問題,對影視行業的發展有着巨大的影響。

首先,受到歷史因素的多方面影響,我國影視中過度地強調僵化、呆板的宣傳教化,忽視了影視藝術創作的客觀規律,使創造力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其次,我國對創造力進行保護的相關法律還不夠完善,法律的缺失使得創造力無法得到很好的保護。創造力作爲一種精神資源,具有十分脆弱的特點,必須要依靠完善的法律來對其進行保護。在西方發達國家,其將文化創意產業也稱爲版權產業,由此可以看出其對創造力的高度保護。最後,我國的影視行業起步較晚,發展經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以美國爲主的西方國家的影視產品長期以來佔據了很多位置,對全球範圍內的影視市場發揮着主導作用,其利用自身強大的資本力量,不斷推行本土化戰略,在全球的大範圍內不斷地將各個國家的影視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從而使其影視市場逐漸鞏固起來[2]。但是,中國的影視業不僅起步晚,而且在創意生產、市場運作及資本積累上都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着較大的差距。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我國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爲我國影視業的前進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加快了我國影視文化產業的市場化進程,從實質上提高了我國的影視創意能力。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仍然要意識到影視業中創造力不足的問題還是客觀存在的,現階段內,我國影視業的原創力還是比較匱乏,很多影視作品都是對西方影視創意作品的模仿與拷貝,所以在研究影視文化創意產業時,必須要正確處理好我國影視業的原創與創意能力之間的關係。

2藝術的生產力不足

影視技術對影視藝術生產力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爲自從一開始出現的時候,影視藝術本身就有比較大的技術含量,而隨着現代化社會的不斷髮展,影視藝術的生產過程對於技術也開始有着越來越高的要求,其對技術的依賴性也在不斷加強。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影視科學技術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在數字技術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上也得到了顯著的發展。但是同時必須要注意到,技術的應用在區域、城鄉之間尚存在着一系列較大的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影視技術水平實現深層次的提高,成爲了阻礙影視技術實現協調發展的重要原因[3]。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必須要引起重視的問題,就是必須要將激發創造力與技術應用兩者之間的關係妥善處理好,一旦出現過度的技術理性,或者出現盲目的技術樂觀主義,也就是說對技術過度依賴,就會使人逐漸工具化,就不是使技術爲人服務,而是讓人爲技術服務,最後只會導致影視業的藝術創造力大大降低。我國影視業對其內容製作上所投入的資金存在着不足的問題,對於一些高成本、高技術、高質量、高風險的影視內容製作較少涉及,或者是採取低層次的製作,這就致使專業化與產業化的生產很難真正形成,最後也就把影視業在內容上的製作過程推進了一個低水平與惡性循環之中。因此,針對這個問題必須要加快採取實質性的解決措施,降低影視內容製作與播出的門檻,同時加快吸收各種有利的社會資本,將這些資本運用到影視內容製作上。與此同時,政府也必須要加大對公益性影視產品的投資,推動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的良好發展。

3缺乏政策體制的支持

對於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來說,政策和體制是其生存的宏觀環境。我國目前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的關鍵時期,隨着社會各方面的不斷髮展與變革,使得經濟、政治與文化都成爲了一種變量。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影視文化創意產業起步較晚,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在政策支持和體制設計方面,其對創造力的保護和激發、影視技術的研發和運用而言還有許多需要進行補充和完善的地方。

對於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來說,要想推動其實現科學發展,就必須要不斷完善我國的政策體制,逐漸增強我國政策體制的生命力,這一點主要包括5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如何激發我國影視業創意的創造力的政策體制支持問題;第二,如何推動藝術生產力健康發展的政策體制安排問題;第三,如何處理意識形態宣傳性、藝術追求與平衡技術創新、創意與藝術性之間的政策安排以及體制設計問題;第四,如何應對全球化趨勢影響的政策體制安排問題;第五,如何提高影視產業動力的政策體制安排問題。

針對這5個問題,政策的安排及體制的設計的創新性、穩定性、完整性、激勵性對其生命力的強弱有着關鍵性的影響。原因如下: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起步晚、市場不成熟、政策體制缺失,而且我國目前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處於不斷的變革之中,具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無法保證政策的穩定性和可行性,進而也就使得政策體制的創新性和激勵性有所不足[6]。

4結束語

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也取得了實質性的發展。針對以上提出的問題,只要做到揚長避短,對我國影視業發展的自身優勢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利用,不斷借鑑和學習先進的經驗,使自身存在的不足減到最小,就能夠推動我國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科學健康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聶偉.從上海展示到上海創意——“後世博”時代上海影視文化產業的轉型與升級[J].藝術百家,20xx(2):50-56,66.

[2]王劭君,周彬,鮑蔚,等.影視文化創意產業鏈及其技術路徑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2):74-79.

[3]周蓓.論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中的版權問題——以影視產業爲例[J].新聞研究導刊,20xx(15):139,142.

[4]項仲平,邵清風,吳敏,等.文化創意產業與浙江影視業創新研究[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xx(4):63-69,129.

[5]李晶俠.爲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助力——訪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祕書長張連生[J].當代電視,20xx(8):17-19.

[6]韓天應.無錫影視文化創意園區發展之轉型研究——以華萊塢電影產業園爲例[J].江南論壇,20xx(2):10-12.

文化產業研究11

黔西南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有很多的文化遺產,其地理位置也就有很大的特色,近年來其旅遊業不斷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黔西南地區文化,走進黔西南地區瞭解民俗民風,旅遊度假。這不斷髮展的旅遊業慢慢的帶動了黔西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讓黔西南地區的經濟不斷的發展,文化也得以快速的傳播。爲此,研究黔西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故,本文重點的探討了黔西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旅遊產業滲透文化內涵,提升旅遊行業的生命力;旅遊文化滲透更多的影視演藝精品文化,讓旅遊行業根據吸引力;重視民族節日,促進旅遊行業發展;政府加強文化和旅遊保障機制的健全工作。

一、黔西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原因分析

黔西南地區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有效地融合有利於該地區的經濟和文化快速發展,同時其融合發展也是有其地區原因的,主要表現在:第一,地方政策營造產業融合的優良環境。黔西南地區具有古老的文化,還有很多古老的建築,非常適合搞旅遊行業,地方政府也抓住了地區的這一特色,不斷的開拓旅遊資源,創辦各類文化旅遊企業,同時這些企業也爲了招攬顧客不斷的創辦各類活動,比如古老文化知識競賽活動,根據地方風俗創辦的各類節慶比賽活動等等。第二,地區的經濟發展是兩者融合的有效的物質基礎。第三,城市化建設對產業融合發揮帶動效應。黔西南地區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城市化建設也逐步的快速推進,在通過旅遊創收的基礎上,不斷的提升旅遊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將該地區打造成旅遊文化相融合的旅遊城市。第四,地方政府不斷的扶持基礎建設,爲兩種融合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比如,近年來,該地區不斷的完善交通設施,不斷完善該地區的出行條件。

二、兩者融合發展的途徑分析

黔西南文化產業與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有效途徑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旅遊產業滲透文化內涵,提升旅遊行業的生命力;旅遊文化滲透更多的影視演藝精品文化,讓旅遊行業更具吸引力;重視民族節日,促進旅遊行業發展;政府加強文化和旅遊保障機制的健全工作。

(一)旅遊產業滲透文化內涵,提升旅遊行業的生命力

旅遊地區要想招攬更多的遊客,必須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黔西南地區要想發展其旅遊行業,就必須重視其地區文化,將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有機的結合。一個旅遊點吸引人的地方不單單是其優美的環境和舒適的居住條件,還得有其特色所在,黔西南地區可以發揮其文化產業,將旅遊點更加突出其歷史文化特色,這樣可以更多的吸引人的眼球,促進旅遊業的快速發展,提升旅遊行業的生命力。

(二)旅遊文化滲透更多的影視演藝精品文化,讓旅遊行業更具吸引力

黔西南地區是少數民族居住區,該地區很多的少數民族舞蹈,少數民族音樂等都受人們的青睞。爲此,黔西南地區可以將旅遊文化滲透更多的影視演藝精品文化,讓少數民族舞蹈和音樂愛好者更加青睞,更具吸引力,讓旅遊行業更具吸引力。

(三)重視民族節日,促進旅遊行業發展

在旅遊點開展各種各樣的民族節目表揚,通過具有地域特殊的表揚來帶動旅遊業,讓節日文化更加有效的融入到旅遊行業發展中。比如貞豐“六月六”布依風情節、興仁“八月八”苗族風情節等等節慶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提升旅遊者的興趣,還可以讓旅遊者學習到更多的地區文化。也是對地區文化的有效傳播。

(四)政府加強文化和旅遊保障機制的健全工作

要想將黔西南地區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有機融合,政府必須有效的健全保障機制,通過合理的文化滲透,來有效提升旅遊業的發展。加大對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力度,逐步形成誰開發、誰受益、誰保護的機制。

三、結語

總之,作爲以旅遊產業和文化產業爲主的黔西南地區,在以後的發展中,必須不斷的加強該地區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的結合,通過兩者的有效結合,吸引更多的旅客前往。旅客數量的增多,可以有效的提升黔西南地區的經濟發展,也可以有效的將黔西南的歷史文化,地區特殊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瞭解黔西南地區,爲黔西南地區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文化產業研究12

我國政府對西藏自治區的文化產業發展歷來相當重視。我國對西藏自治區文化事業以及文化事業的重視明顯的體現在供給與需求兩方面。在供給層面上,根據《西藏自治區統計年鑑》的相關統計數據,20xx—20xx 年,我國對西藏地區用於發展文化事業的財政支出由44 575 億元增加到460 666 億元,增長了9.3 倍。需求層面上,西藏地區居民用於文教娛樂的消費支出增長幅度極爲明顯。根據《西藏自治區統計年鑑》相關數據,西藏自治區城鎮人均文教娛樂服務消費從20xx 年的58 元人民幣增加到20xx年的.211 元人民幣。

文化產業消費與文教娛樂消費的強有力增長帶動了西藏自治區文化事業的積極迅速發展。西藏文化產業不僅僅只依賴於旅遊,更衍生出更多帶有科技含量的文化產品。西藏文化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升級與優化,在GDP 中的比重也大幅增加。

一、相關理論回顧

對於公共財政投入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相關關係探討時,呂志勝從公共財政投入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內涵、外延兩個角度,詳細論述了公共財政投入對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並從發揮公共財政的引導和示範作用和優化財政投入結構兩個維度進行闡述,爲公共財政投入能對文化產業的發展發揮更強大的促進作用而提出了對策建議。王德高在其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我國財政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現狀,發現問題的同時也提出了相關建議:加大財政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科學界定財政支持範圍及加強對文化產業所投入資金的績效考覈。對於公共財政與文化消費的相關關係探討,此問題一直是熱門議題,相關研究可大致分爲兩類,其一爲政府的財政投入增加會對居民消費產生擠出效應,另一類則認爲財政投入會促進居民消費的增長。

具體到我們所要分析的文化消費,大多數專家學者認爲公共財政投入有助於居民文化消費的進一步增加,並針對此提出一系列相關的政策建議。然而,對於西藏旅遊文化產業的現實狀況,我們發現:西藏本土常住人口300 多萬,且地域分佈不均,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和限制,西藏本地居民對於政府新興建設的文化設施、文化項目投入和平臺建設難以形成規模消費潛力。相對地,這些文化投入卻成爲面向外來旅客在藏遊玩過程中影響其消費體驗感知的重要基礎條件。大力投入興建的各類文化基礎設施豐富了遊客的選擇、各類專業化文化項目建設有助於遊客深入瞭解西藏的歷史人文風貌。因此,直觀上看,西藏旅遊消費與政府公共財政投入、以及文化產業或事業的發展有着內在聯繫。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在於揭示這種內在關聯是否存在,進一步區分看待,公共財政投入和文化產業發展對內地遊客和境外旅客是否存在贊同的吸引力。因此,我們需要驗證:西藏旅遊消費規模(因變量)與西藏在文化產業和事業領域的公共財政投入(自變量)以及西藏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自變量)之間的關係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強度如何。

二、理論概念測度、指標數據獲取與實證分析

本文集中關注西藏旅遊消費狀況與公共財政投入對文化產業發展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希望通過經驗數據來實證檢驗這種內在關聯性。首先,需要找出影響和反映西藏旅遊消費狀況、公共財政支出和文化產業發展相關的指標數據。然而,反映西藏地區相關經濟發展的統計指標較多,涉及面較廣,因此,需要從這些繁雜的統計指標中提煉出那些能夠最佳反映理論概念內涵的指標。

本文運用多元統計分析中的因子分析來提取這些理論因子,以此對相應理念概念進行綜合測度。我們採集西藏曆年統計年鑑所公開的經濟指標數據來進行因子分析,年鑑數據自20xx—20xx 年(20xx 年度西藏統計年鑑中部分經濟指標的統計口徑較上年度發生較大轉變,部分統計指標屬於首次發佈,本文所引證的統計指標涉及其中,所以無法進一步向前追溯更早時期的數據信息)。這些經濟指標數據實際上清晰地反應了自20xx 年起至20xx 年止的13 年中,西藏自治區在經濟、社會、人文、公共事業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和發展趨勢。

客觀原因使得我們無法赴西藏自治區進行深入調研以獲取第一手數據,統計年鑑中的相關數據是經過西藏自治區統計局與國家統計局西藏調查大隊等權威統計機構中專業統計工作者收集彙總得出的,在數據質量方面有着充分保障。列示出本文集中測度的理論概念與初步選取的經濟指標。

三、結論與建議

從國家層面來看,我國應當繼續保持對房地產全局性的一種把控,同時進一步強化政策,包括貨幣政策、稅收政策,注重全局發展策略。

例如,採取一些調控措施來化解商業地產庫存,重點針對符合條件的商業,或者是辦公用房等工程建築項目來重新調整,可將這類用地改造爲電商用房,或者是科技研發型的地產公司,也可以是高層次人才住宅公寓。儘可能指導地方(三四線城市)有效降低住宅小區配建商業用地。與此同時,相關的金融配套服務機制也需要完善,比如,加強對首付貸、衆籌等新產品的合規監管,以此來達到風險防範的目的,同時還需要將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逐步納入到區域內金融業務的監管體系之內。

從房地產開發商、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就拿深圳來說,在目前土地市場比較火爆、溢價率急升的嚴峻情況下,作爲房地產的投資者,在做出相應決策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到企業自身情況,根據企業的實力以及經營管理經驗,來做出並選擇最合適的拿地策略。深圳與周邊的地級市不同,深圳市商品房庫存水平低,呈現爲供不應求的市場狀況,基於此,當地需要加強剛性需求。

文化產業研究13

後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環境越來越體現出信息化、知識化、網絡化的特點,而文化產業逆流而上,成爲一種以創新爲核心的新興產業,其體現出科技、環保、低碳的特點,並在產業化、市場化的運作過程中迅速增值,爲社會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文化產業不僅可以通過增加社會就業、擴大居民消費等途徑優化經濟結構,而且可以促進經濟的可持續、跨越性發展,因此長期積累的政策勢能將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劃上升到戰略性的高度上來。

一、文化產業概述文化及文化產業的概念

文化是社會進步、人類發展過程中的產物,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我們無法採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將其所包含的廣泛的含義明確的闡述出來。其內容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歷史、自然資源、風上人情、生活習俗、生活方式、思想行爲、意識觀念、文學藝術等等各個方面均有着直接的相關性。文化的本質歷史習慣性、非強制性的影響力,要準確的表述一種文化,需要從思想、行爲、表象等三個層面加以分析,其屬於一種意識形態,體現出明顯的地域性。

所謂文化產業顧名思義即是與文化產品有直接或間接相關性的產業,其包括各類文化產品的生產、銷售、文化服務等多項內容,文化產業體現出明顯的多重屬性,且各國的文化產業發展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故此對文化產業的定義也有所不同,至今並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此處可引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定義,即“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存儲及分配文化產品及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我國首次提出“文化產業”的概念是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在20xx年國家統計局在《文化產業分類》中,首次提出文化產業是一種包含文化產品及大衆文化服務的經營性產業,由此可見,我國的文化產業包括了爲社會公衆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及服務的所有活動,以及與其有間接關係的相關活動。

綜上所述,文化產業這一概念包含了“文化”與“產業”兩個層面的意思,基於文化層次,其主要體現出精神層面的意義,包括藝術性、創造性、愉悅性、分享性等;而基於產業層次,其主要體現出物質層面的意義,包括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的各項內容,是文化層次內涵的發展、延伸與擴充,是根據市場規律來區分與精神文化相關的行業。故此本文嘗試提出文化產業的定義,即文化產業是根據工業產業標準要求從事文化產品相關的社會經營性組織,文化產品體現出創造性、娛樂性的特點,主要服務於人們精神文明的要求。

二、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必要性

文化產業自身發展需要資金支持

金融產業在全世界範圍內的經濟發展活動中均處於核心地位,無論是規範經濟活動、服務社會經濟,還是引導資源分配、加快城市化發展進程,離開金融產業的支持均無從談起。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轉型期,要實現國經經濟穩定、快速的發展,金融產業的作用無可取代。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勢必影響到文化產業的發展,以實現人民羣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發展,因此文化產業的重要性也越來越突出,並逐漸成爲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全新領域。從20xx年至今,我國文化產業在政府金融政策的支持下十年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迅速,20xx年至20xx年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增加值平均每年達到24.2%,與同期現價GDP年均增長率相比,高出近5個百分點。

三、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由前文可知,現階段我國金融產業對文化產業的支持無論是深度、力度還是力度較之以前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並且獲得了顯著效果。但是要進一步實施金融支持文化強國的戰略還有很大距離,金融與文化的對接還有待深入。通過研究大量文獻報道可知,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受到制約與阻礙,主要是由我國文化產業的特徵所決定的,由於文化產業自身存在先天不足而影響了金融支持的力度,具體而言,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化產業內在特徵的影響

要分析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制約因素,就必須對金融產業所支持的對象進行分析,深入分析文化產業的特徵才能提高具體工作的針對性。自佔以來我國傳統文化中就有“文不經商,仕不理財”的說法,恰恰是由於這種觀念的影響,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文化是傳統社會中與人文相關的生活方式,且僅停留在生活方式的層面,這種觀念弱化了文化的商品屬性與經濟功能,無法充分發掘、釋放文化潛在的經濟價值。新時期、新環境下,我國以“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爲文化發展的前進方向,但是與西方國家所提出的“普世價值”的核心價值觀不同,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意識形態方面與前者有着本質上的區別;並且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起步較晚,至今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

(二)金融支持體系建設存在小足

1、金融服務不完善。長期以來,我國的金融部門主要是在政府政策的引導下實現對文化產業的支持,這種觀念下其不僅對文化產業的產品特徵不瞭解,而且不熟悉其營動特點,其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多是迎合政策需要,相應的金融服務也缺少主動性,改善工作缺少力度與深度,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比如銀行雖然文化產業文化企業推出了一些新型的信貸產品,但是仍然以原有業務爲基礎,缺乏創新性,並且未出臺專門針對文化產業的信貸指引,銀行信貸仍然無法滿足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很長一段時期以來,金融部門與文化企業的業務往來均停留在政策要求的層面,二者之間缺乏主動的合作經營,導致金融機構對文化企業的經營情況不甚瞭解,由於缺乏必要的經驗、信息,缺少參考指標,導致金融機構無法針對文化企業建立專業的信用評級體系,即使文化企業向金融機構提出貸款、股權、債權融資等資金需求,金融機構也會謹而慎之,最終導致支持資金總額偏小。金融機構所支持的對象、領域也體現出一定的不均衡性,在風險控制的影響下,金融機構更傾向於投資風險相對較小的大企業、大項目,因此一些大型的國有企業就佔據了大多數的資金份額,而一些中小企業雖然資金需求更加迫切,但是其項目資金需求卻得不到滿足;而且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的投資更側重於影視製作等傳統行業,而對一些新興業態的支持卻稍顯不足,比如數字媒體、動漫、網遊等。

四、結語

總之,與文化產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在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制定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政策不僅可以促進文化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企業及事業單位的發展,還可以進一步開拓金融業的業務資源,提高金融業的經營利潤,實現金融業與文化產業的雙贏。當然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相關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需要經歷一個數量由少到多、力度從小到大、渠道從窄到寬、內容從欠缺到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金融監管部門、政策執行機構要制定與文化產業發展特點相符的扶持政策,促進其健康發展。不過雖然文化產業的發展越來越迅速,但是在短期內可以形成一種促使政府部金融機構加大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的反饋機制還不太現實,需要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可以借鑑文化產業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比如美國、韓國、英國等,其成功在於具有多元化的投融資方式,保證了充足的文化產業發展資金,間接支持渠道也十分完善,由於本國的文化產業十分發達,故其文化產業出}}能力也十分突出。鑑於此,我國要儘快設立相關的政策性金融機構,以專門服務於文化產業的發展;建立風險補償機制,鼓勵投資主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對金融與文化產業相關中介服務體系予以完善;此外還要加大力度推進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的改革與創新,建立、完善無形資產價值評估體系,通過多種市場性金融支持政策的實施推進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的發展。

文化產業研究14

進入新世紀,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形態繼傳統經濟、新經濟後,一種隨着創意階級的興起而開始躍入世人眼球的經濟形態——創意經濟,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國家重視和發展,許多國家甚至把發展創意產業放在了國家戰略位置的高度。與此同時,在全國高校開辦與文化產業有關的專業院校,也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與繁榮的專業增長速度相對應的,是越來越激烈的對於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一、現狀及問題

(一)交叉學科處境尷尬

交叉學科處境尷尬,培養的人才往往全能之無能。文化產業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就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來說,其對於文化產業內涵和外延的界定也各有不同。我國的文化產業及相關產業的範圍領域,也在一直調整和補充中。具體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制訂上,儘管不同的高校各有側重,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文化產業培養的是既要懂文化,又要懂經營和管理,甚至還要有一定藝術才能以及創意策劃學知識的“複合型人才”。學者費振華也曾撰文指出,紛繁的文化產業,讓部分高校難以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準確定位,他們針對這些主幹產業,開設了涉及多個行業的多門相關課程,力求做到面面俱到,培養具有寬廣知識覆蓋面的綜合性人才。

(二)人才培養的現實誤區

在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時,很多專業都非常強調個體能力的塑造和培養,強調學生獨立學習、獨立思考、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但是就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來說,人人都是英雄卻是一個很大的現實誤區。道理非常簡單:一個文化創意項目、一套演出策劃方案、一條旅遊線路規劃等,都不可能單靠一個人的力量來完成。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許多高校都採取由團隊成員共同完成的方式,只是這樣的“合作”,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學科背景完全相同的不同成員的“集體勞動”,離真正的合作還有一些距離。

(三)有產業無文化的普遍現狀

除了以上提及的問題之外,目前在高校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培養中,還存在着對學生文化素養的極大忽視和缺失的現象。賴聲川先生在自己的著作《賴聲川的創意學》中,提到“其實不只是創意教育,綜觀現代教育體系,似乎都從明信片的右邊出發,令人訝異地遺忘了左邊。現代教育體系並不負責左邊‘智慧’教育,在這‘不負責’中隱藏着一種共識:智慧無法或不該被教導”。很多高校深諳文化知識對於整個產業的源頭作用,表面上也會在課程設置上做出強調和傾斜,開設一些諸如《文化史》《藝術史》《藝術鑑賞》之類的課程,但課程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在課外也沒有進行專門的鞏固和強化,領導不重視,導致學生對此類課程的輕視和排斥,多米諾骨牌的最末端,就是學生作品中核心要素的缺失。

二、國外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

歐美國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開始出現了“藝術管理”以及相關專業,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不管是在學科建設、理論構建以及高校招生、人才培養方面,這些先進的國家都積累了大量經驗,有非常多的思路和方法值得我們借鑑。高迎剛在《歐美國家藝術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探析》一文中對歐美國家藝術管理人才培養的模式的特點,做了系統歸納。從師資構成來說,歐美高校的藝術管理專業教師一般都有豐富的藝術管理從業經歷;從對學生的入學要求來說,歐美國家的學校提供的主要是藝術管理及相關專業的碩士學位,一部分學校提供學士學位,很少有學校提供博士學位;從專業培養目標來說,藝術和管理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卻是按照具體的就業方向進行有目的的專業化、細分化培養,滿足不同機構對人才的需求;從課程設置來說,本科生主要偏向經營管理等實用性很強的課程類的學習,而研究生階段,則需要學生在入學前有藝術學習經歷的基礎上,專注於將藝術和管理融合在一起的能力培養。

三、國外人才培養經驗對當下中國的啓示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不管是從專業建設、師資培養還是課程體系調整,都存在較大差距,而這些方面又與人才培養和最終成型關係深遠。筆者非常贊同文化產業管理人才的研究生培養,只有在有了一定文化素養和基本技能之後,文化產業管理需要的“複合型”人才才能得到最大可能的實現。而就本科生的培養來說,則更需要調整思路,轉變現有的培養模式,從學生個體的能力和需求出發,不強求成爲各個專業的通才,有意識地將專業細分,側重學生純粹能力的培養,然後再自上而下進行資源整合,強調不同專業背景人才的共同協調協作能力,方能在目前混沌的狀態中找尋到一條清晰的思路。

四、系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行性之路

(一)系統論的個體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系統的思想來源已久,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對於系統論的研究以及該理論給其他各個領域帶來的觀照,從沒有中斷過。系統強調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整體與外部環境之間的有機聯繫,具有整體性、動態性和目的性三大基本特徵。作爲一種指導思想,系統論要求把事物當作一個整體或系統來考察。其核心觀點即在於強調萬事萬物的整體性,並強調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認爲整體是部分的整體,而部分也是整體的部分,二者密不可分。系統中的各個要素不能獨立存在,並且自身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各個要素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影響,共同組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二)文化產業管理系統化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具備個體與整體的特點。誠如上文分析,不論是在企事業單位,還是文化傳播公司,能勝任文化管理、文化經營、文化市場運作、文化項目策劃、文化經紀、貿易、諮詢、國際文化交流與傳播、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等工作的應用型、複合型、研究型專業人才,都不可能是單個的個體而應該是集體合力。而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經驗,筆者認爲都違背了系統論的觀點,人才培養的策略不是過於注重個體能力的伸展,就是面面俱到式的整齊劃一,沒有充分考慮到個體與整體的關係,在充分發展個人、實現個人專才的同時,能夠通過自上而下的牽引,將具有不同專業特長的個體融入到整體中來,各自在具體的領域發揮優勢,同時齊力實現整體的最大化目標。從現實經驗出發,一個優秀的創意項目,從前期的構思階段開始,就應該由不同專業背景的“出點子者”“分析點子者”“點子推廣者”,乃至於“點子執筆者”和“包裝包裝者”等共同合力打造。比如“出點子者”,應該是具有比較厚實的文化素養、對社會、對人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思考力,能夠準確判斷出什麼有價值而什麼沒有價值的“文化型”人才;“分析點子者”,則是具有比較紮實的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能力,能熟練運用各種調查方式取得第一手數據資料,對前者的“點子”進行科學驗證的“科學型”人才;“點子推廣者”,則是具備熟練的市場學、經濟學、營銷學等相關知識,對經過評估的“點子”進行切實有效的推廣的“操作型”人才;“點子執筆者”,是具有較厚實的寫作功底和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的“作家型”人才;而“包裝包裝者”的不可或缺,是因爲一份完美的策劃案,離不開會熟練使用各種文檔編輯、圖片美化,甚至於視頻包裝的“技術型”人才。這樣的人才可以重合,但絕不可能只由一個人、或者一種人完全勝任。

2.文化產業管理系統化人才培養思路。從學生個體的能力以及專業培養的目標出發,筆者認爲要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需要的專業型、複合型人才,需要將個性化培養以及整體性協作結合起來,一方面重視個體專業特長的塑造和養成,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實現個體的“專業”和整體的“複合”,培養出能夠真正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隊伍。首先在個體培養方面,目前大多數高校對每個學生的培養計劃都是一致的,在專業課程類別上,也一般分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對於此,筆者建議可以在課程類別中將“專業選修課”調整爲“專業限選課”。此類課程不同於專業課和選修課,一方面不具有專業課程的強制性,同時也缺少選修課程的自由性。爲了多渠道培養專業型人才,學校可以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學生應該具備的素質進行歸類,提煉出諸如“文化素養”“科學分析”“傳播推廣”“文案寫作”以及“藝術技能”“多媒體設計”等方面的培養方向,同時在限選課中分模塊設置可以培養學生諸種能力養成的課程,並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相應模塊進行學習,以期在共同的專業背景下,學習形成不同的專業特長,從一般的“通才”向具體的“專才”轉化。從整體“複合”方面,要對教師的授課方式做出調整,對於專業基礎課以及專業課,可以以課堂授課的方式爲主,輔以課外實踐的方式;但是對於專業限選類課程來說,則需要在基本掌握了理論知識後,讓學生脫離課堂,進行大量的訓練和實踐。對於這部分的授課和學習,可以參考研究生導師培養的制度,爲每個模塊配備一位專職導師,除課堂授課外,主要負責下達任務給學生,同時做好指導、督促、評價等工作,通過大規模的實戰經驗,讓學生能夠基本掌握每個模塊的具體專業素養。在培養學生形成不同的專業特長的同時,可以以學院或系所爲單位、成立工作室制度,制訂工作計劃,並按照項目化培養的方式,將具體任務細分,由不同專業素養的學生分別完成“出點子”“分析點子”“點子推廣”,乃至於“點子執筆”和“點子包裝”等全部流程的工作,每類學生只負責單項流程的任務,但是在各自的流程中,每個學生都需要充分發揮特長,合力完成最後的工作目標。

五、結語

筆者提出的限選課程的開設,以及項目化教學模式的培養,並不是首創,在這之前,一些高校如中國海洋大學、雲南師範大學等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就曾經在課程設置中增加了限選課程,但是主要目的有些是在於培養學生的不同的“藝術技能”,有些則側重於專業技能,課程並不成體系,並不具備多方向培養學生專業素養的初衷,而在筆者所在的廣西藝術學院,也曾推行過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但是因爲學生接受的是“通才”教育,並不具備不同的專業特長的背景,所以並不能充分發揮一個系統中個體的獨特作用,收效甚微。高校作爲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的搖籃,在十幾年的探索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是就如何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爭論卻一直沒有停止過,筆者希望通過本文的探討,可以給處在激烈交鋒中心的文化產業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一些思路,促進高質量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文化產業研究15

近年來,南通市在創意文化、動漫等數字文化產業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也存在着發展氛圍不濃、管理方式落後、傳統文化數字化改造不足、創新型人才缺乏、原創作品不多、產業園區規模小、集聚發展程度低等困境。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分析,並提出了加大引導和扶持的力度、加快傳統文化的數字化改造、建立完善的人才機制、打造知名品脾、走集聚發展道路等對策建議,以促進南通市數字文化產業實現健康良性發展。

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互聯網的應用在我國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據統計, 20xx年,我國有6.68億網民,5.94億手機網民,48.8%的互聯網普及率。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創意文化產業、動漫遊戲,推動創意文化產業、動漫遊戲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正是在這種社會環境下,文化產業與網絡(數字)技術相結合,誕生了一個新興的產業——數字文化產業,將文化產業融入到移動互聯網水平上的現代經濟結構,並藉助網絡(數字)技術,得以快速傳播和發展。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既面臨着巨大的機遇,也存在不小挑戰,因此,這就需要研究其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不斷推進文化與現代科技的深度融合,實現行業的良性發展。

1.數字文化產業的概念

筆者認爲,所謂數字文化產業,指的是運用網絡(數字)等高科技手段,將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融入一定的創意,整合成新的產品或服務,內容涉及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動漫、遊戲、影視、音樂、軟件、網絡教育、信息服務等領域。它將各種文化資源與網絡(數字)技術相結合,打破報業、電視、電影等傳統文化產業的固有邊界,橫跨多個領域和行業,並進行再創意,它具有更新快、娛樂性強等特點,代表着未來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2.當前南通市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及面臨的問題

(1)南通市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現狀

近幾年,南通市文化產業總的來說發展較快,在南通市GDP中約佔4.5%,與國內及省內一般城市的文化產業相比而言,這個佔比還是相對較高的。但是,與省會城市南京(5.7%)及相鄰的浙江省杭州(13.6%)的文化產業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一個產業想要成爲一個地方的支柱產業,其在該地方的GDP佔比至少要達到5.0%,因而,將文化產業打造成南通市的支柱產業,還需要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步伐。南通市的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情況也大概如此。此外,南通市各市、縣、區在數字文化產業方面的發展也存在着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局面,相對於海門市、如東縣、海安縣、港閘區、開發區的數字文化產業,崇川區、通州區發展情況較好。

相對於國內一般城市的數字文化產業發展情況而言,南通市數字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規模、集約發展的程度、示範引領作用等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例如,南通市有慧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兩家躋身省級創意文化產業、動漫遊戲基地,海安的“523”創意文化產業主題公園爲國家級的示範基地,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南通中國家紡創意產業園、蘇中動漫城、寺街歷史文化街區等數字文化載體建設處於蓬勃發展期。

近年來,南通市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如:《南通市20xx——20xx年文化建設規劃綱要》、南通市政府《關於加快文化事業和創意文化產業、動漫遊戲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爲南通市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加上南通市具有獨特的地理優勢,臨江臨海,還靠上海,處於長三角經濟區的核心區域,有着良好的經濟基礎、肥沃的土地資源、傲人的基礎教育、優良的江海資源以及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與其他城市相比,優勢可謂是相當的明顯。

(2)南通市數字文化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①發展的氛圍不夠濃,傳統的管理方式難以滿足產業發展要求

當前,對於數字文化產業,需要南通市政府及社會有對發展建築、紡織、造船等優勢產業那樣的認識和重視,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進一步加大扶持的力度。

數字文化產業是一個涉及多領域、多行業、多部門的產業,但是,當前南通市的文化產業管理方式還比較傳統,需要我們亟待建立一個科學高效的數字文化產業管理體系。

②傳統的文化資源與數字技術融合程度稍顯不足

南通作爲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傳統的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網絡(數字)出版、網絡(數字)教育、網絡(數字)影視、網絡(數字)音樂等新興業態的發展水平和程度還不夠高。而如今數字信息技術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互聯網已進入4.0時代,傳統文化要想得到很好的弘揚和發展,就必須實現轉型

標籤: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