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生物

淺析生物學探究活動初探

生物8.3K

[摘要]:生物學的學習是一個探究與發現的過程,本文簡述了探究活動過程中在組織、學習漸進性、時間、評價機制四個方面自己的觀點,以及對探究性活動的展望。力求用最少的時間、最有效的措施取得最好的效果。

淺析生物學探究活動初探

[關鍵詞]:生物學、學習、探究活動

1、新課程標準下生物學探究活動現狀

今年來生物教學改革積累了不少成功的經驗,但就總體而言,長期的生物教育只注重於知識的傳播,輕視能力的培養,重結果、輕過程,重間接經驗的傳播,輕視或忽略親身體驗所獲得的經驗,學生缺乏動手實踐和探究的機會。人教版的《生物學新課程標準》在探究方面做了很大的改進。《標準》倡導探究性學習,它對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活化課本內容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它正以令世人矚目的態勢在全國推進。生物新課程,更激起我的心意盪漾。因爲生物的內容不管是你置身於空中,還是奔跑於地面,還是潛游於水底。。。。。。生物的蹤影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但是這樣取材極爲方便的課程,要上好探究課,還是廣大使用新教材的教師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下面我結合使用人教版新教材的實踐與體會探討一下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2、新課程標準下生物學探究活動值得注意的幾個方面

2。1要將自發活動變爲有組織的行爲

“生物學習就是一個探究和發現的過程”,生物編織生活,生活孕育生物。課堂上,生動而有趣的生物趣事,瀰漫着生活的芳香,課堂外豐富多彩的自然世界,滋潤着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生物探究雖然強調自願參與,但總要依賴於一定的組織形式,以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活動內容的完整性。目前《標準》上的探究活動多數屬於要求學生自發活動,無牽頭的組織者、無組織發展的有關程序,無嚴格的組織紀律、無檢查評估的標準。這樣的自發探究是不穩定、不長久的。首先要引導學生在探究目的、內容及注意事項的基礎上總結概括探究操作程序。在探究實驗中要做到有目的、有計劃的程序控制,還應該依據教材中實驗的目標要求層次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單位時間內的接受能力,適當控制信息量。一是要注意分散操作難度;二是要防止單位時間內的信息密度過大,使學生難以消化吸收。例如,有學生特別愛螞蟻,他在盆景中,牆角邊,磚頭縫。。。。。。放置各種食物,結果實驗得不出明顯的結論。我瞭解了以後,把他個人的想法作爲全班一個共同探討的問題提出來,並且分組進行實驗,分爲土壤組、水份組、光線組、食物乾糧組、食物肉類組分組實驗。探究開始了,我們討論方案,大膽探討,個組織間交流看法,有時問題不肯定,就自選課題,拿到課堂上來一起討論,這時課堂也就變成了學生自主的了。有時也能進行實地實踐讓他們獨立動手,利用生活常識瞭解生物,利用生物關心生活,關愛生命,他們往往感慨無限。在探究中體驗失敗,在失敗後體驗成功,收穫快樂。

2。2要遵循漸進將假設性內容變爲實踐性目標

探究式教學的總體安排應有一定的梯度。首先,在具體活動的安排上,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逐步加大探究力度。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爲例,探究活動可以考慮如下的安排:在剛學習生物時,主要安排一些觀察、製作,通過報刊、網絡等收集和處理數據等簡單的探究活動以及生物史上的探究範例,以訓練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並瞭解探究的基本過程;在有了一定的生物知識和技能後,可以安排一些局部探究和指導性探究,甚至包含多要素的探究,以重點訓練學生提出問題、通過簡單的實驗等收集數據、解釋數據、提出假設、作出結論等綜合性的探究技能,使學生認識探究的內涵;在學生對探究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後,就可以安排有關控制變量、設計實驗等難度較大的活動,以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其次,活動的數量也應考慮到由少到多,使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切忌搞“一刀切”。學生適應到一定程度,可以選拔對生物學有興趣的學生組成活動集體,制定明確的活動計劃,包括活動的具體內容、目的、要求、時間、參加人數、活動形式等,活動分工方式,多到有的放矢。探究活動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一種技能活動,優秀的活動方案的設計,倡導參與意識,把握好學生參與的契機;體現自主性和主導性原則。寫體會,教師作總結。勇於探究,組織調查,動手操作。在以探究鼠婦對光的影響時,同學們都設計出了自己的探究方案,有的還提出了除了光,水分、空氣、土壤、其他生物是否對鼠婦有影響等一些其他的探究方案。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制宜設計每一個活動方案,能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技能。

2。3要將間斷性研究變爲長期性學習

由於活動經費、活動場地設施、活動時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生物探究開展得不夠正常。前後脫節,缺乏連續性、遞進性。在強調探究式教學的同時,要注意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事實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學生對某一現象有大量感性經驗時,講述法可能會是一種更恰當的選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探究式教學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如果所有的內容都用探究的教學方法,不僅時間不允許,也不一定符合教育的經濟性原則。通過實踐嘗試,從生活中學生物,用生物改造生活。走出校園,調查探訪;發現問題,探得祕方。奇妙的生物讓生活繽紛多彩,多彩的生活使生物更加奇妙。偶遇挫折,教師鼓勵,熱情來幫。課題需要,時空延長。生物不僅是學校中的課題,而且也是生活中的課程。

2。4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

安德森在他主編的《教學和教育百科全書》中,對探究教學的幾個方面作了高度的概括:探究教學的本質特徵是指不直接把構成教學目標的有關概念和認知策略直接告訴學生,取而代之,教師創造一種智力和社會交往環境,讓學生通過探究發現有利於開展這種探究的學科內容要素和認知策略。探究活動的評價標準沒有也不可能有統一的模式,所以一定要打破尋找“唯一的標準答案”的思維定勢和框框,解放思想,大膽嘗試和實踐,從而有利於課程目標達成,有利於調動師生參與、有利於課程管理等角度出發去綜合應用各種評價手段。

2。4。1評價應以學生互評、自評爲主,老師旁邊指點爲輔。新教材的探究實驗中往往要求學生對自己提出的一個或幾個問題進行探究。不同的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同的探究問題,讓他們充分表達與交流這給不同需要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提供了一個自我發展的廣闊天地,而不同的探究,又能使他們得到各自所需的體驗。表達與交流不但可以使學生把探究的問題按照自己的方式說出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全班資源共享,把不同探究的結果整合,從而獲得完整的探究結論,完成知識目標的學習。因而要爭取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自己的探究活動在班中宣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生物探究活動就發現的問題開展討論,如蝶與蛾的區別,對農作物的利與弊。也可就某些實際生活展開討論。討論中,壯族儀營造自由商討的氣氛,使學生敢於大膽表述,注重培養學生的說理能力,加強語言規範表達的訓練,也滲透了環境教育。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也是生活活動可的一項重要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可以佈置一些課題或讓學生自己選題,進行論文的撰寫,以提高寫作能力。題材可源於學習書本知識的心得、體會,如“爲什麼有的扁樸吃起來很苦”、“蚊、蠅的繁殖能力到底有多大”;也可源於日常生活及生產實際的總結體會,如 “金魚的人工飼養”、“藥用植物的調查”、“花香的祕密”等,然後,由師生共同組成的評審團組從科學性、創造性、應用性對論文進行評審,給優秀者以獎勵。

由於對探究能力的評價強調的也是發展與引發學生的反思,所以,學生個體應該是評價的中心對象,是主要的評價者。而集體評價、教師、家長、社會等其他的評價主要是爲了評價“自我評價”正確與否。學生在探究學習中通過經常性自評,就能不斷的校準自己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從而更快、更好的實現目標。學生自評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評價的熱情,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另外學生接受各方面的評價,特別是更容易接受同學或協作者的評價,引起其反思,起到促進作用,起到學生能夠更公正的看待自己的作用。

2。4。2評價應關注探究過程爲主,以探究結果爲輔。當然,對探究性學習活動的評價也有其一定的原則,就是評價應重在學習過程而不是探究的結果;重在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不是知識的數量;重在親身參與探究性實踐活動,獲得感悟和體驗而不是一般的接受別人傳授的經驗;重在全員參與而不是隻關注少數尖子學生。其中最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改進,使評價成爲學生學會實踐一一反思、發現自我、欣賞別人的過程。

既然對學生探究活動的評價應關注學生探究的全過程,那麼學生參與和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的6個環節都應是評價的方面。

3、新課程標準下生物學探究活動的展望

從探究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會會合作,學會探究,這正是現代教育的目標。素質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當全方位的推進,才能奏效。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推動教學改革,堅持教改方向,努力學習和研究探究性學習。在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的前提下加強課程教材建設,改革教育教學內容;提高師資水平;完善考試、評價制度必能將我國的教育事業推向另一個新的高峯。

[參考文獻]

1、《教育理論》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2、崔瑛《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如何開展研究性學習》《生物學通報》

3、朱正威《關於中學生物課程改革的若干建議》《生物學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