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15篇

設計2.43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假如》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15篇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1

有配套的教學PPT、說課PPT、完整的教學設計、說課稿。請點進我的主頁查看,祝老師身體健康、事事順遂!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特色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最後一課,本單元主要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體會如何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寫景狀物,所選篇目均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可激發學生對自然、社會、人生的關注和思考。

(二)本課教材分析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是詩人普希金創作於被流放期間,遭受了人生的巨大挫折。詩人非但沒有抱怨生活,還把時下的磨難當做一段豐富的經歷,反映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富有哲理。可使學生心靈得到洗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符合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相統一的特點。

二、學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級基礎較好,且本課直抒胸臆,篇幅短小,爲現代詩歌,學生閱讀上沒有障礙。但是詩人的人生經歷與遭受的挫折對於現代中學來說無法感同身受,不能體會。因此我將以創作背景着手,拉近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去感受着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設置

知識與技能:瞭解普希金生平及創作情況;理解詩歌所蘊涵的哲理;提高品味、賞析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樣化朗讀、對比閱讀,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從語句中,揣摩作者的心理。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人生態度;體會詩歌哲理對生活的現實意義。

學習重點:瞭解普希金生平及作品;理解詩歌中所蘊涵的哲理。

學習難點:體會詩歌哲理對生活的現實意義

四、教學方法及工具

教法:析疑法、讀書指導法、啓發法

學法:多樣化朗讀法、討論辨析法

工具: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安排: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回憶性導入,調動學生積極性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海倫·凱勒麼?有沒有哪位同學起來說說她的故事?這位同學向我們講述了他心目中的海倫·凱勒,是一個聾啞人,但是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重拾了對生活的希望,微笑着面對自己的缺陷,努力生活,成爲了一位作家。海倫·凱勒笑對挫折、不屈服於命運,勇於改寫自己命格、不服輸的精神令我們敬佩。“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在面對挫折時,是怎樣的態度呢?今天,讓我們一起去學習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二)檢查預習,積累常識

1.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普希金(1799—1837),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近代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高爾基更讚譽他“一代宗師”。

2.寫作背景

他出身於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於革命,追求自由,與黑暗專制進行着不屈不撓的`鬥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他曾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下與人決鬥而死,年僅38歲。此詩寫於其流放期間。

3.主要作品

政治抒情詩:《自由頌》《致大海》

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

(三)喚醒詩中的情感(第一樂章)

1.聽音頻範讀(要求:注意PPT上紅體字,讀準字音、讀好停頓)

2.生自由朗讀,再請一個男生,一個女生,按照提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對於兩位同學語氣的舒緩、情感的把握提出自己的見解)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男,舒緩地)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女,真誠安慰地)憂鬱的日子裏需要安靜:(男,穩重的)相信吧,快樂之日將會來臨。(男女合,樂觀地)

心兒永遠嚮往着未來;(男,平穩深沉地)現在卻常是憂鬱。

3.思考:本詩的情感基調是怎樣的?一切都是瞬息,(女,響亮親切地)懷揣希望、積極向上一切都將會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男女合,深切懷念地)

(四)感悟詩人的情感(第二樂章)

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

思考1:一讀標題,生活欺騙了作者什麼?以此爲題有什麼用?

使作者遭受了挫折。擬人的手法,賦予生活以人的情感,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思考2:憂鬱的日子可以換成(在逆境中)日子。

思考3:作者創作時身處於逆境,你從詩中感受到作者的感傷了麼?爲什麼?

沒有。因爲作者的態度是“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他相信“快來的日子將會來臨”

思考4:你是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還念”?(小組合作探究、各抒己見)

強調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反對悲觀消極。人生的體驗應該是豐富多樣、積極樂觀的、各種體驗都是一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五)做自己情緒的掌控者(第三樂章)

思考5:再讀標題,想想生活會欺騙你麼?如果有,你會怎麼應對?(自由發言,分享生活)

師以圖片舉例,啓發學生思維。

(六)拓展延伸,個人展示拿起手中的筆,試着寫一寫:假如,不要,不要!需要。相信吧。

(七)課堂小練,複習鞏固

1.《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用了(A)A.勸說的口吻B.教訓的語氣C.激昂的語調D.激動的語態

2.《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這首詩成爲膾炙人口的名篇,對其原因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D)

A、這首詩告訴了人們要勇敢地面對人生坎坷,要對未來充滿希望。

B、全詩表達了詩人堅定信心:憂鬱的日子終將會過去,幸福就要來臨!

C、讀完此詩,宛如聆聽一位長者對於心愛的孩子的叮嚀和囑託。

D、這首詩是用勸說的口吻,直接告訴人們人生的哲理。

(八)作業佈置,不斷提升

1.反覆朗讀,再次體會詩歌中的哲理

2.回憶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時,你的心路歷程以及解決方式,寫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準備

幻燈片、收集灰塵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上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新型玻璃,知道了它對我們的生活有着許多幫助,我們都對科學家的創造發明感到欣喜,可你們知道嗎,我們身邊最不起眼的灰塵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做到讀得正確、流利,生字多讀幾遍,能熟練認讀。

2、出示生字詞,引導學生正確認讀:

勿(wù)

埃(āi)

漉(lù)

暈(yùn)

3、段指名讀課文,檢查讀書情況。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1、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示:

⑴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麼特點?用“──”畫出來。灰塵有什麼作用?用“~~”畫出來。

⑵與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彙報:

灰塵的特點:

⑴小,從哪感受到的?

⑵來源於土壤和岩石。

⑶在空中飄浮。

灰塵的`作用:

⑴反射光線。

⑵反射光波較短的光波,吸收光波較長的光線。

⑶灰塵具有吸溼性能。

3、通過學習我們對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有了瞭解,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況呢?出示句式:假如沒有灰塵。

⑴填寫課文內容。

⑵補充課外資料。

四、小結說明方法

我們能這樣清楚、明白地瞭解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課文用了什麼方法來告訴我們的?(數字、假設)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使學生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錄音、繪畫用品。

【教學時數】

兩課時。

【課時內容目標】

使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誰能給大家簡單地講一講?

2、馬良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神筆,爲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做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談一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2、出示課件,認讀生字,檢查認讀情況,並鼓勵學生尋找自己最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

3、開火車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師生正音。

4、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假如有一支神筆,詩中的小朋友要實現哪些願望?(引導學生用我用馬良的神筆爲──畫。說話,師隨機板書、板畫)

三、細讀課文,感悟語言、感情朗讀

1、小組自學:

課文用三個小節寫了小作者的三個願望,你最喜歡他的哪一個願望,把它讀給組內的同學聽,並說一說爲什麼喜歡它?

2、指名彙報小組自學結果,師加以適當的引導:

⑴ 你最喜歡哪一小節,爲什麼?

⑵ 你認爲這一小節中哪些詞、哪些句子用的最好?爲什麼?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指名讀,師相機指導。

⑶ 比較感悟句子:

我要給小樹畫個太陽,讓小樹也能成長。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的成長。

你喜歡哪個句子?爲什麼?

我要給小鳥畫許多穀粒。

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

(同上。)

3、總體朗讀指導:

⑴ 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這首詩中出現了四次,朗讀時怎樣處理?

⑵ 畫一個紅紅的'太陽畫許多好吃的穀粒畫一雙好腿。這三處感情有什麼不同?假如你是小樹,小鳥、西西,你怎麼讀這三個句子?(指導學生分別讀出興奮──喜悅──沉重的語氣。)

⑶ 比賽讀,師生評價,讓學生在邊聽邊評中提高朗讀水平。

⑷ 創設情境誦讀課文。(閉眼想象與課文有關的畫面,或者用筆畫出這些畫面。)

三、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選你最喜歡的一節背誦下來。

找自己的好朋友,競賽背。

四、擴展活動

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會畫些什麼呢?拿起你手中的筆畫一畫吧。我們來爲課文再寫一小節好嗎?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

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爲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

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溼漉漉的,更爲嚴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會越來越少,最後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也將會變得非常單調。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全文共5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着筆鋒一轉,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

第2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

第3至5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一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

第5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溼功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

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後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基礎知識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重、難點目標:

1、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

2、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啓蒙教育。

教學課時目標: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初讀,引入新課。

1、同學們看見這個詞,會想到什麼?(大屏幕出示“灰塵”)

2、假如沒有灰塵,你覺得會怎樣?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說明文,看看同學們的猜測準不準,

4、跟老師一起板書,一筆一畫地寫。板題

5、在學習課文之前,先檢查一下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①多媒體課件出示本課生詞,指名讀,齊讀。

②學生本課多音字,注音並組詞。

二、研讀,學習課文。

1、應該先讀什麼?瞭解本課的學習目標。

①默讀課文,說說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

②和同學們討論一下,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2、瀏覽課文,哪幾段寫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剩下的幾段分別寫了什麼?梳理本課文脈。

3、默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勾畫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和同伴讀一讀。

4、再和同學討論一下,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5、小組彙報。小組彙報時,要通過讀表現出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①用上“因爲……所以……”的句式,說一說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②指導朗讀文中重點的句段。

6、你能用排比句式,用上“假如——”把灰塵的特點與作用連起來說一段完整的話嗎?

7、學生練說,指名說,師生評價。

三、小結感悟,延伸拓展。

1、剛上課的時候,大家不瞭解灰塵,都不喜歡灰塵,課學完了課文,覺得灰塵又是那麼可愛,沒有它這世界還真不行,這有說明什麼呢?

(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真正地認識他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2、那麼,在生活中你還了解哪些具有兩面性的事物呢?說說看。

(電腦、電視、書籍呢、網絡,糖,可以補充身體的糖份,好吃,但卻引起肥胖損壞牙齒。)

四、作業設計。

請以“灰塵的自述”爲題寫一篇文章,告訴人們它的兩面性。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啓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係,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兩面性。

【教法和學法】

自主合作探究閱讀感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謎語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謎語:

看得見,摸不着,迷眼睛,漫天飛。(打一物)學生猜謎語。

2.指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灰塵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掃清字詞障礙。

2.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模樣(mú)朝(zhāo)暉塵埃(āi)乾涸(hé)

散射(sǎn)較(jiào)短可惡(wù)削(xuē)弱

單調(diào)調(tiáo)節氣候

3.思考:

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三、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學生默讀課文,想想灰塵有什麼特點和作用?在課本上做標記。教師適時指導。

2.指導學生小組內交流。

3.指導學生全班交流彙報。

四、再讀課文,習得方法。

1.閱讀課文,思考作者是怎樣說明灰塵的特點和作用的?教師適時指導。

2.指導學生全班交流彙報。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維。

1.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2.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舉例說明。(教師相機提示:如鳥糞、電視、網絡……)

六、拓展閱讀《灰塵的旅行》。

灰塵的旅行

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隨着空氣而漂流,可以說是無孔不入。

我們周圍的空間,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到野外,從平原到山區,從沙漠到海洋,幾乎處處都有灰塵的行蹤。真正沒有灰塵的空間,只有在實驗室裏才能製造出來。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塵是看不見的,只有在太陽的光線射進黑暗的房間的時候,才能夠看到無數的灰塵在空中飄舞。大的灰塵肉眼可以看見,小的灰塵比細菌還小,用顯微鏡也觀察不到。

根據檢驗的結果,在乾燥的日子裏,田野和高山的空氣裏,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幾十粒灰塵;在海洋上空的空氣裏,每一立方厘米大約有一千多粒灰塵;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氣裏,每一立方厘米大約有十萬粒以上的灰塵;在住宅區的空氣裏,灰塵還要多得多。

這樣多的灰塵在空中旅行,對氣象變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原來灰塵還是製造雲霧和雨點的小工程師,他們會幫助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雲霧和雨點。沒有它們,就沒有白雲,也沒有大雨和小雨了;沒有它們,在夏天,強烈的日光將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氣溫無法降低。這是灰塵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如果我們追問一下,灰塵都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呢?我們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來自山地岩石的碎末,有的是來自田野的乾燥土末,有的.是來自海面的由浪花蒸發後生成的食鹽粉末,有的是來自火山灰,還有的是來自星際空間的宇宙塵。這些都是天然的灰塵。

還有人爲的灰塵,主要來自煙囪的灰塵,此外還有水泥廠、冶金廠、化工廠、陶瓷廠、紡織廠、麪粉廠、石灰窯等,這些都是灰塵的製造場所。還有些灰塵來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種子等;有的來自動物之家,如糞便、鳥羽、蟲卵等。

有許多灰塵對人類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們不但把新鮮空氣弄髒,還會弄髒我們的汽車、房屋、牆壁、傢俱、衣服以及皮膚。灰塵裏面還夾雜着病菌和病毒,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灰塵是呼吸道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損而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病。此外,金屬的灰塵特別是鉛會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塵,會損害我們的肺,又會腐蝕我們的皮膚。在這些情況下,爲了抵抗灰塵的進攻,我們必須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後,灰塵還會引起爆炸,造成嚴重事故。

因此,灰塵必須受人類的監督,不能讓它們亂飛亂竄。

我們要給馬路鋪上柏油,讓灑水汽車噴灑街道;我們要把城市和工業區變成花園,讓每一個工廠都有通風設備和吸塵設備,讓所有處於生產過程中的工人都受到嚴格的保護。現在全人類正在努力控制灰塵的旅行,使它們不再危害人類,而爲人類造福。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6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教師要以教材文本爲依託,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充分展開師生對話,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2.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延伸課文內涵,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識字教學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使之逐步形成識字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會認6個生字,規範書寫8個漢字。

3.能展開個性化的閱讀,體會作者關愛自然、關心他人的情感,並能拓展課文內容,有創意地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願望。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入題

同學們,假如你有一個有求必應的潘多拉的盒子,你希望用它變出什麼呢?假如你有一張神奇的飛毯,你想到哪兒去?假如你有一盞阿拉丁神燈,你想用它來實現什麼願望?假如我們擁有這些神奇的法寶,我們會讓夢想飛揚,看來想像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做這樣一個假如吧。

(板書課題:10、假如)

二、初讀課文,識字讀詞

1.初讀課文,用言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並提問學生:你們平時是怎樣把一篇課文讀熟的?遇到不認識的字怎麼辦?有的句子一下子讀不通順怎麼辦?

2.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及時鼓勵學生,並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3.這首詩共有三小節,指名學生每人讀一小節,讀後組織學生進行評價,教師也相機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

4.指導識字。

(1)學生圈畫生字,自己初讀,並想辦法記憶字形。

(2)出示課件1,學生認讀生字,說說自己是怎樣記憶字形的,老師及時評價並給予幫助。

(3)同桌之間利用生字卡片互相檢查識字效果。

5.出示詞語卡片,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認讀詞語。

三、再讀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想想作者要用馬良的神筆畫些什麼。

2.出示課件2,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我想給畫,讓它們;

我想給畫,讓它們;

我想給畫,讓他。

四、個性化閱讀,體驗情感

1.學生再次朗讀課文,老師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2.讓學生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小節多讀幾遍,想想自己爲什麼喜歡。教師巡迴指導。

3.學生說自己的閱讀體會,師生對話交流。

第一節,讓學生體會小樹在冬天面臨的寒冷,作者要給小樹畫上一個金色的太陽,這樣小樹就不怕寒冷的襲擊,能安然地渡過冬天,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綠化我們的地球,說明作者愛護樹木。

第二節,小鳥是地球上可愛的精靈,找不到食物時會餓死的,作者要給小鳥畫上一些米粒,這樣小鳥就能快樂地生活,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歡樂。

第三節,西西是殘疾人,沒有腿他內心一定很痛苦,作者想給他畫上一雙腿,這樣他就能和正常人一樣奔跑了,表現了作者對殘疾人的關愛。

4.在學生談閱讀感受之後,讓他們帶着情感把喜歡的那一節再讀一讀,讀後師生共同評價,評價後再讀或配樂朗讀,以求達到最佳的朗讀效果,促進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

5.小結,激發情感。

作者希望用馬良的神筆畫一個太陽溫暖冬目的'小樹,想畫一些米粒餵養飢餓的小鳥,想畫出一雙腿讓殘疾的西西能快樂地奔跑,這是多麼美好的願望啊,你想對作者說一句什麼話呢?

五、拓展課文內容,鼓勵學生有創意地表達

1.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和着音樂聲情並茂地朗讀課文。

2.啓發學生: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畫些什麼?送給誰?幫他解決什麼困難?(學生思考,放柔和的輕音樂)

3.學生自由表達,老師適時地從學生的語言、價值觀、情感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評價。

4.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兩節詩句,寫後讓學生配上音樂讀一讀,欣賞自己的作品。

六、指導寫字

1.出示課件3,觀察“擊、嘆、泣、粒、腿、燕、幸、哭”等漢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着重指導寫法。

例:“擊”字寫在田字格中間,上面一豎要出頭;“嘆”、“泣”、“粒”三個字是左右結構,寫時要注意左窄右寬;“腿”字部件多,寫時既不能分開,又要互相避讓;“燕”字筆畫多,要注意書寫筆順,教師先示範,再讓學生書空;“幸”、“哭”兩個字是上下結構,注意上窄下寬。

2.學生書寫漢字,教師巡迴指導。

3.展示學生作品,評析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3、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願望。

學習重點:

通過感情朗讀,啓發學生展開想象,在想象中理解、感悟。

學習難點:

1、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的品質。

2、能夠按課文中詩歌的形式仿寫句子,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板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

1、師講故事《神筆馬良》:從前有一個┄┄後來馬良用神筆懲罰了惡人,幫助了無數的窮人,讓他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大家說馬良的神筆神在哪裏?(畫什麼就活了等等)假如你有馬良的神筆,最想做什麼?(三、五個同學說)

3有個小朋友也想借馬良的神筆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這些美好的願望都藏在《假如》這首詩歌裏,現在我們來欣賞一下吧!

二、朗讀欣賞

1、師配圖朗誦。

2、寫得多好啊!想自己讀讀嗎?讀一遍一過癮讀兩遍,三遍,並畫出作者想用馬良的神筆畫什麼?是爲了幫助誰?

3、學生自由讀,師巡視,注意聽學生讀。

4、指名分節讀通課文。

5、過渡:同學們讀得真投入,誰願意展示讀給大家聽?第一節誰來讀?誰來讀第二節?第三節最感人了,留給誰呢?最後一節我們一起讀吧!

識字:

6、聲音真響亮,句子也很通順,你看小星星聽了在高興地眨着眼睛呢!只要讀準了上面的字,小星星就是我們的好朋友了,有信心讀好嗎?

誰最勇敢來讀第一個?第二個字誰來讀?下一個誰來讀,?你來讀這個,下一個誰來讀?最後一個字留給誰?

7、大家讀得真準,小星們還想再聽我們響亮地讀一遍。

寫字:

8、還有兩個小朋友捨不得走,想請大家寫一寫呢,它們什麼地方長得很像?(良食)那我們就趕快寫一寫吧,先在田字格里描紅,再自己寫兩個。

9、指導書寫。

10、把這些新認識的朋友放到課文裏,還能認得嗎?請大家快快速讀課文。師生小結:我要畫個紅紅的太陽,是爲了幫助——小樹,要畫許多好吃的穀粒,是爲了幫助——小鳥,要畫一雙好腿,是爲了幫助西西。

三、想象品味

(一)學習第一小節,1、過渡:同學們,要想把詩歌讀得更有感情,我們還得了解詩的'內容,感受詩的意境。

2、請自由讀第一小節,邊讀邊想象。

3、引導學生說(板書:太陽、小樹)

4、看板書,你從這幅圖上彷彿看到了什麼?啓發想象。

假如你是小樹,現在溫暖的陽光照在你身上,感覺怎麼樣?

帶着我種心情讀前四行。

如果沒有溫暖的太陽,寒風呼呼地吹着,這時感覺會怎樣?嘆息什麼?引導感情朗讀“縮着身子,輕輕嘆息。”讀出小樹的嘆息。

(二)學習第二、三小節

1、過度:剛纔同學們讀得真棒!老師看見了一棵棵快活成長的小樹,我們就這樣——邊想象邊吟讀。下面還有兩節,選自己喜歡的一節來學習,先自己讀,然後把想象說給同桌聽,再同桌之間比一比,誰能讀出小鳥或西西的心情感受。

2、同桌合作學習,教師巡視。

3、交流:

第二小節:

1、誰喜歡第二小節?說說我畫了什麼?是爲了幫助誰?

2、引導學生說。老師板書:(穀粒、鳥窩、鳥媽媽)

3、假如你是一隻小鳥,媽媽出去找食物了,心裏會怎樣想呢?引導讀出“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4、喜歡這一小節的同學起立一起讀。

第三小節:

1、看課件圖談話:我們都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在操場上奔跑,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做遊戲,可不幸的西西只能坐在屋裏,如果你是西西,你看見了什麼?你在想什麼?

2、喜歡第三小節的同學齊讀,其他同學可以靜靜地欣賞。

3、如果你是西西,坐在窗前你看到了什麼?在想什麼?心情怎麼樣?讀出沉重的(難過的)心情。

4、現在你有了健康的身體,可以做什麼呢?

引導用“┄ ┄可以┄ ┄”說話

5、小結:多麼美好的心靈啊!作者想借馬良的神筆來幫助我們的植物朋友——小樹,我們的動物朋友——如小鳥,還有不幸的人——西西。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作者這美好的心靈吧!(齊讀)

四、拓展

1、過渡:是啊,只要人人都獻上的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的人和事情需要我們去關心和幫助,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會怎樣幫助他們?

2、說一說。

3、寫一寫。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真了不起,都會自己寫詩了,讓我們行動起來,從國小會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境,用自己的雙手,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美好!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8

教材分析

《假如我會克隆,我要……》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教科書第十二冊第二組中的口語交際內容。它要求學生弄明白什麼是克隆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可以克隆什麼,然後以"你想克隆什麼"爲話題,展開想象,說一說。通過這次"口語交際"訓練,目的是進一步培養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生關注科技發展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同時得引導學生注意在奇妙的想法中要注意有益於人類,即人類的和平與健康爲最高準則,從小培養學生具有這種科學道德意識。

學生分析

經調查發現學生對科普知識閱讀不感興趣。他們認爲科普知識費解就不去光顧,在平時學生的課外閱讀中,關於自然科學類的書極少。在調查他們課外喜歡做什麼事時,大部分學生都回答: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上網聊天。深入瞭解家長得知:隨着電影、電視、錄象等大衆傳媒的普及,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有很大的衝擊。學生課外閱讀興趣轉移,有的迷戀電視節目;有的迷戀電腦遊戲,上網聊天。事實上,有不少學生放學回家,一丟書包就坐在電視機前看個沒完沒了,讓家長不知所云。童年是一個充滿活力、蘊藏着巨大潛力的階段,他們的生理、心理在迅速地變化成長,需要外部環境的引導,讓他們更好地認識問題。因此,這次的口語交際的指導,對他們來說,是非常必要的。那麼從何入手,既能鍛鍊他們的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又怎樣能在學生中培養他們學習科普知識的興趣,關注科技發展的願望呢?這是口語交際課的設計中主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從學生喜歡看電視,玩電腦遊戲入手,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引導學生看科教片,教學生上網收集關於"克隆技術"等相關資料,讓學生獲取信息,開闊眼界,逐步喜歡閱讀科普知識,激發他們關注科技發展的興趣。

設計理念:

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情境教學正是依據兒童的心理特徵、認識規律,把從生動、直觀的形象思維入手創設情境作爲教學過程的啓動契機,啓發學生大膽想象,想得是越奇妙越好。從而帶動語言的訓練,促進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收集有關資料的能力,激發學生關注科技發展的興趣。

2、啓發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既要想法奇妙(想象力豐富而又獨特)又要有益於人類(要以人類的和平與健康爲最高準則),培養學生具有科學道德的意識(從小要做個道德高尚的人)。抓住要點,簡要敘述,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要適當,要注意語言美。通過多方評價規範口頭語言,培養良好的聽說習慣。

3、口語交際中,參與討論,發表見解;耐心聽,簡明扼要說,通過多方評價規範口頭語言,培養良好的聽話和說話習慣。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有關克隆技術的錄像片段。

2、《西遊記》主題曲,《西遊記》片段剪輯。

3、錄製相聲小段——《克隆技術威力大》。

4、指導學生查找、收集、摘錄有關克隆的資料,通過閱讀,讓學生知道一些有關克隆的知識。

教學流程:

一、課件激趣引入,交流資料。

1、啓發談話,播放課件。

(播放《西遊記》主題曲)同學們,你們喜歡孫悟空嗎?他有哪些本事?(學生自由暢談孫悟空的七十二變等,是啊!這是多麼神奇!下面我們來欣賞《西遊記》中的片斷(播放多媒體課件),孫悟空可真是神通廣大,他只要拔一把自己的毫毛就變出了學多小孫悟空協助自己降妖除魔在大鬧天宮中他只要把金箍棒往空中一拋就可變出許多金箍棒,他還能變成三頭六臂,多麼神奇而有趣啊!這個神話引發了人類複製自身的幻想,孫悟空能複製自身的本領,其實用現代的眼光看,它很像現代科技領域研究的"克隆"。同學們,你們聽說過克隆技術嗎?課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資料,誰願意來說。

(教學策略--啓發談話,課件演示,激發學習興趣,也爲後面的交流創設情境,做好鋪墊。)

2、交流資料,瞭解"克隆"。

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資料,並結合圖文、音像等;讓學生加深對克隆知識的瞭解。

(教學策略--交流資料,實現了師生學習資源的共享,豐富了學生的表象。使學生明白克隆技術的含義以及克隆技術的成就。)師小結,過渡:剛纔同學們已介紹了很多國內外關於克隆技術方面的資料,瞭解了克隆知識,明白了克隆技術的成就。那麼假如你也掌握了克隆技術,你想克隆什麼呢?先來看看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二、明確要求,自主準備。

默讀提示,瞭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與要求(出示投影動片,開拓思路)

<<假如我會克隆,我要……>>思考:假如你會克隆,你想克隆什麼?爲什麼?

要求:1、想法要奇妙;2、想法要有益於人類;3、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談話引導、啓迪思維(假如你會克隆,你想克隆什麼?爲什麼要克隆它?)

(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假設的推測要有理有據,過程要充滿情趣,想好後自己說給自己聽。)

三、小組合作交流彙報。

(課件:小組交流須知)

1、四人小組組織交流,看誰的想法最奇妙,最有益於人類,最能體現出自己的個性。

2、自由選擇夥伴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合作伙伴可以是要好同學,也可以是在場聽課的`老師)。

3、小組推薦或自薦一名上臺說給全班同學聽,教師引導評議。(主要評議:話語是否清楚、具體,重點是否突出;想象是否奇妙,是否有益於人類。)

(教學策略--通過協作學習互相啓發,互相提高,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羣體互動、擴大型互動等多元互動,讓學生真正學會用美的語言有條理,用適當的語氣、語調與對方交流。)

四、看、聽、說、評、議。

出示利用克隆技術危害人類的一組課件--1、克隆假幣2、克隆報廢車3、克隆橙汁4、克隆以大猩猩爲臉譜的名人等,讓學生自由評說,從而明白:當我們掌握克隆技術後,要用它服務於人類,造福於人類。

播放相聲小段——《克隆技術威力大》品賞。(選擇典型範例,引導集體評議。)

(教學策略--"情境"來自生活,這樣設計的目的在於深化認識,激發情感,將生活與課堂融爲一體,有針對性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講觀點,擺事實,以理服人,最終讓學生明確一些不能克隆人的道理。)

五、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把《假如我會克隆》這一話題帶回家與家人交流,在交流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2、展示課件-——觀看他校開展克隆興趣小組的活動。

3、引導同學們按照興趣一致的結爲一組開展克隆興趣小組的活動。活動小組爲:園藝、醫學、農業、畜牧業、漁業、林業、環境保護等方面。

(教學策略--以本課學習爲契機激發學生關注科技發展的興趣,培養學生具有科學道德意識。)

六、課後反思口語交際訓練實際上是一個新的課型。《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它"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我們在追求形式上的千變萬化時不能離開了這個"宗"。本着這一原則,我在設計這課教學時進行了如下創新:

1、課前準備時引導學生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查找、收集有關克隆的資料,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進行創造活動的慾望,讓學生的思維活動起來,爲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提供了有力的科學依據,也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

2、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整個教學設計中關注學生自主參與、合作學習貫穿在查找、收集相關資料、交流資料、構思評議和評賞等各個教學環節之中,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3、關注口語的評價方式。心理學研究表明:國小生學習興趣與學習信心成正比。從教學過程師生的評價來看,我們更重視以發展的眼光來評價學生的交流,儘可能挖掘學生口語交際中的閃光點,並給予充分的肯定,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從而讓他們樹立信心,在今後的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9

(一)導入新課

由丹麥作家安徒生的童話故事醜小鴨的遭遇引出話題。然後,啓發:同學們,當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你是一味埋怨命運不公,還是勇敢地與命運抗爭?讓我們看看俄國詩人普希金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二)瞭解作者

(三)研讀課文

1、整體感知

(1)應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詩歌(或用錄音機播送課前錄製的配樂朗誦帶),有音像效果營造詩美的氣氛,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

(2)指名某同學在全班朗讀後,根據學生朗讀情況作初步的報導,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語氣語調,讀出感情。

2、解讀詩歌

教師介紹寫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裏,是以贈詩的形式寫在他的鄰居奧希泊娃的女兒葉甫勃拉克西亞·尼古拉耶夫娜·伏裏夫的紀念冊上的。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卻並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堅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

3、合作探究

(1)詩歌的兩部分各表現了怎樣的內容?

(2)怎樣理解“生活欺騙了你”?

(3)全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度?

(4)從剛纔初步的分析中,我們知道了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面對困境時的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可是,從詩句上看,我們只能說“不要悲傷”是一種樂觀;可詩人又說“須要鎮靜”,“鎮靜”豈不就是“忍耐、忍讓”那不就是消極、無所作爲嗎,難道這也能說是“積極樂觀”?

(5)怎樣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成爲親切的懷戀”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普希金的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體會了作者身處困境時那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同時也再次領略了詩美的藝術魅力。對我們今後在人生道路上經歷風雨,經受磨練有非常好的引導作用和巨大的教育意義。

最後,讓我們一起,再次來齊聲朗讀(背誦)這位偉大詩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播放音樂,讓學生和着音樂吟誦這首詩,以加強對詩歌的思想感情的領悟和詩歌藝術美的品味。)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10

一、複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假如》板書課題。

2、假如老師給你四組詞語,你能帶着你的理解讀讀他們嗎?(課件)

馬良 尋食 哭泣 操場

縮着身子 輕輕嘆息 苦苦等待

寒冷的北風 遙遠的地方 不幸的朋友

紅紅的太陽 好吃的穀粒 健康的身體

3、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看了《神筆馬良》的故事,知道善良的馬良有一枝神筆,(板書:馬良的神筆)馬良用神筆畫什麼就有什麼。

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最想畫什麼?

4、過渡:哇,一個假如引來同學們這麼多暇想和希望啊!

5、可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並不是到處都很美好,還有許多不幸(不如意)需要我們去關心,需要我們去幫助。請看(課件)作者從身邊觀察到的不如意(板書:觀察?眼睛)

圖1:一棵光禿禿的小樹在寒風中獨立。(樹上不能有樹葉)

圖2:樹枝上鳥窩中的兩隻小鳥神情悲傷,滴着眼淚。

圖3:一個孩子坐在輪椅上,透過窗戶望外面的世界。

6、靜靜地看,你想說什麼?(可以選擇說其中的一幅。)

二、整體感知

第一個假如

1、放大圖1

2、靜靜地看,你想說些什麼?(提示:這是一個怎樣的季節?(出示:寒冷的北風)

3、提示:在寒冷的冬天,小樹怎麼啦?(出示:縮着身子,輕輕嘆息)

4、你能演一演在寒冷的北風裏站立的小樹嗎?

小樹小樹,你爲什麼縮着身子?

小樹小樹,你爲什麼輕輕嘆息?

5、師:呼呼呼,北風猛烈地吹着。 出示:生接讀:“小樹在寒冷的北風裏,縮着身子,輕輕嘆息。”

小樹小樹,現在你最需要的是什麼?(陽光、溫暖、幫助、關心……)

6、說一說,畫一畫。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幫小樹畫什麼?

句式:我要給_________________畫________________。

7、請生板畫太陽。(紅紅的太陽)問小樹:你看到這個太陽,你感覺怎樣?(好舒服,真溫暖啊!)是啊,這個太陽紅紅的,真舒服啊!這個詞語寫得真好,太陽的前面加上紅紅的一詞,這太陽就顯得特別溫暖了。課文中還有許多這樣的詞語,一會兒看誰的眼睛最亮,一眼就能認出來。

8、在紅紅的太陽照耀下,你們快看,小樹在快活地成長。請你們也來幫幫小樹讓它長得茂盛些吧。

師添畫:樹幹、樹葉。

(板書)(課件: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讓小樹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長。)

9、瞧,小樹快活地成長着,多高興啊!讓我們把這段優美的小詩讀一讀,記下來吧。

第二個假如

1、作者的牽掛可不是隻有小樹哦,她還惦記着誰?(課件出示圖)

2、看圖說話。小鳥怎麼了?(出示:苦苦等待餓得哭泣)你有過苦苦等待的經歷嗎?帶着你的感受來讀一讀。齊讀。

3、是啊,等待的過程是最揪心難捱的了,此時,你若是小鳥們會怎麼哭喊?(媽 媽,快回來吧!)請2生扮演小鳥。請1生當作者在旁看着。

4、面對全班:現在,你們是鳥媽 媽。鳥媽 媽,你們聽到寶貝的哭喊了嗎?那你們爲什麼要離開?(哦,原來你們“課件出示:鳥媽 媽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遙遠的地方可能在哪裏?(課件:森林)站起來找吃的。這裏沒有,這裏也沒有。

5、原來鳥媽 媽也很不容易啊!“鳥媽 媽和小鳥”合作讀。“鳥媽 媽到遙遠的地方去尋食,讓小鳥在家裏苦苦等待,餓得哭泣。”

6、就是在這樣的情況,有一天,小鳥的哭喊聲被一個剛好路過的調皮搗蛋的孩子聽到了,他趁機抓了一隻小鳥回去玩耍。他媽 媽知道了就把小鳥塞在了一位剛放學的小女孩手中。小鳥最後怎麼樣了?是啊,一個小小的生命要想健康成長是多麼地不容易啊。再讀。

7、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馬良的神筆能來得再快點嗎?小鳥等得着急呢!),你想畫什麼?

句式:我要給______________________畫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好吃的穀粒

8、還可以畫什麼?現在小鳥的心情又是怎麼樣,想說點什麼呢?

9、快樂齊讀第二段。

第三個假如

1、看見小鳥又快活了,我們的心裏也跟着美滋滋的。

2、可是,最讓作者心疼的是他的好朋友西西。(板書:西西)知道爲什麼嗎?(西西的雙腳不能走路……)

引讀:是的',他只能(課件出示“坐在屋裏望着窗外的小樹和飛燕”

3、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想爲西西畫什麼?

句式:我要給______________________畫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示: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板書:一雙好腿。

4、教師板畫(雙腿)要畫一雙好腿、健康的腿,可不容易啊。畫不好了,這腿就不能——(走路),不能——(奔跑),不能——。

假如我就是西西,我又能重新擁有一雙健全的雙腿,你最想帶我去哪裏玩呢?玩什麼呢?

5、西西有了一雙健康的雙腿,又能自由地奔跑了。

多開心啊!

課件出示句子:他再也不會只坐在屋裏望着窗外的小樹和飛燕,而是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

讀。

6、現在,西西我還需要一個大大的操場,來試試我的好腿。你們願意幫我嗎?二小的操場可不行。給你們一點參考,要這樣的。(出示操場圖)

(出示生字)操場兩個字,是我們這課最難寫的生字了,請拿出手來跟着老師寫。讓我們拿起神筆再爲西西寫出一個漂亮、平坦的操場來。

寫字:

“操”這個字是這課最難寫的生字。關鍵是要把右邊寫好,而寫好右邊的關鍵是把上面品字寫好,寫品時,三個口要小而扁,要給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

“場”字的書寫,關鍵是把右邊的橫折折折鉤寫好,我們上星期寫過的“揚”字裏面就有這一畫。

西西能像你們一樣,在操場上自由地奔跑,多令人激動啊,請你讀一讀這節詩,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激動人心的一幕吧(出示第三段)

7、一幅副多麼幸福的畫面,讓我們美美地回味一下吧。(拿起書本(繪本),分組讀)

第四組看大屏幕:假如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

第四個假如

1、作者希望我們也有一雙善於觀察的眼睛,所以這第四副圖留了空給我們。你想畫什麼呢?

2、讀讀說說畫畫: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

我要畫讓不會 。

教師表述備用,學生表述。

3、一個人的心裏,當有了美好的願望與美好的祝福,就會變成最幸福、最快樂的人。板畫愛心。

我——小青藤出版社的主編對小朋友們今天的表現非常滿意,所以打算邀請你們爲《假如》這首詩配畫,續寫,做成繪本。

學生做繪本。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充滿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詩,語言清新活潑,充滿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全詩用並列結構的形式,借“馬良的神筆”,表達“我”對小樹、小鳥、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這些關愛,顯示了兒童一顆博大而純真的心。朗讀這首詩,學生可能會產生心靈的共鳴,可能會產生許多新的`“假如”。全詩以“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結束,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滿足孩子情感表達的需要。

教學目標:

1、認識“良、縮”等生字,會寫8個生字中的4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在朗讀過程中,注意詩歌的節奏性。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9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在朗讀過程中,注意詩歌的節奏性。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神筆馬良》的故事嗎?你知道那枝神筆有什麼特殊的作用嗎?

2、馬良用這枝神筆爲窮人做了很多好事,實現了他心中的願望。你們想擁有這樣的神筆嗎?有一位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非常渴望擁有馬良的神筆,因爲她想用馬良的神筆做許多許多的事,她把自己的心願寫成了一首詩,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假如》。(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

1、請小朋友聽一聽課文錄音,比比看誰聽得最認真。(播放視頻)

2、剛纔大家聽錄音時專注的神情,老師看出了你們也非常喜歡這篇課文。請小朋友們輕輕把書翻到108頁,在讀書之前,老師要送給大家一個溫馨小提示:(大屏幕出示)

①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②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向老師或周圍的同學請教

③把圈出的生詞多讀幾遍,用心記一記

3、學生自由讀文

4、檢查識字

(1)課文中藏了好多淘氣的生字寶寶,現在它們連着詞語從課文中跳了出來,你能在拼音寶寶的幫助下叫出它們嗎?(自由練習後指名領讀)

(2)沒有拼音寶寶的幫助,你還能正確地叫出它們嗎?(同桌互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3)頑皮的生字寶寶又單獨跳到小朋友們的面前,誰能當小老師來領讀、男女生比賽讀

(4)交流識字方法

(5)鞏固識字:摘蘋果的遊戲

5、檢查讀文

三、再讀理解

1、小聲再讀課文,思考:(大屏幕出示)

①“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

②假如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文中的小作者都想做什麼?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彙報,板書

3、再讀小作者的三個願望

4、小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做,下節課我們再到課文中去找答案。

四、寫字

1、出示生字

2、認讀、組詞

3、認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容易寫錯的地方提醒大家

4、指導書寫“哭、食”

5、練習書寫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12

【教材簡析】

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爲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天空將變成白茫茫的一片;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溼漉漉的,更爲嚴重的是,地球上的水就會越來越少,最後完全乾涸,生物就不能生存。此外,假如沒有灰塵,大自然也將會變得非常單調。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

全文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重要關係。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引導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啓蒙教育。

【設計理念】

重視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將學生的自讀自悟與教師的點撥引導、領悟方法與感知特點、獲取知識與啓迪思維有機地融在一起,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文,習得方法,懂得道理。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正確讀記“然而、面臨、顆粒、來源、分裂、飄浮、削弱、柔和、性能、依附、穩定、朝暉、單調、古往今來、龐然大物、氣象萬千”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並學習運用。

4、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啓蒙教育。

【教學重點】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和說明事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明白灰塵與人類的關係,懂得任何事情事物都有兩面性。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收集資料瞭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詩句:

“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讀一讀,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2、結合生活實際,談談灰塵有哪些危害?

3、假如沒有灰塵,人類和自然界將會怎樣?

二、默讀課文,印證設想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並想想: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2、出示生字新詞,引導學生讀準字音:

模樣(mú) 朝(zhāo)暉 直徑(jìng) 削弱(xuē)

散射(sǎn) 較(jiào)短可惡(wù)乾涸(hé)

單調(diào)削(xuē)弱塵埃(āi) 調(tiáo)節氣候

3、交流:

自己的想法與課文的內容是不是一樣?有哪些異同點?

將生活與課文對比聯繫,將自己的.大膽設想與課文內容之間進行比較,引起學生思想上的震撼。爲下文的學習奠定情感的鋪墊。

三、精讀課文,自主學習

1、默讀課文,看看灰塵有什麼特點?用“——”畫出來。灰塵有什麼作用?用“~~”畫出來。

2、與同組同學互相交流。

3、全班交流彙報:

⑴灰塵的特點:

①小,從哪兒感受到?

課件出示: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這句話是怎樣寫出灰塵“小”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着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說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朗讀體會。

②來源於土壤和岩石。

③在空中飄浮。

⑵灰塵的作用:

①反射光線。

②反射光波較短的光線,吸收光波較長的光線。

③灰塵具有吸溼性能。

⑶通過學習我們對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有了瞭解,假如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

出示句式: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_________。

①填寫課文內容。

②讀一讀,說一說從這幾句話中發現了什麼?

(句式相似,都強調了灰塵的作用大,但強調的角度不同。這三個句子都採用“假設”的說明方法寫的。)

根據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求,放手讓學生自己來。通過自主閱讀,發現特點和作用,並通過句式訓練引領學生髮現語言規律和寫作特點。達到自讀自悟的目的。

③補充課外資料:除了書上寫的這些作用外,你還知道灰塵有哪些作用?

四、再讀課文,習得方法

1、從第4~6自然段中任選一段,細細品讀,用“因爲大氣中有了灰塵,所以___________。”這個句式來說說灰塵的作用大。

2、交流彙報:

第四自然段通過“削弱、變得柔和”等詞語的理解來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

第五自然段抓住“怪脾氣”“喜歡”這兩個詞語,明白作者將灰塵賦予人的性格特徵,把灰塵的特點寫得非常生動傳神。

第六自然段引導學生明白作者採用層層推進的寫作方法,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

3、讀了這篇課文,你學會了哪些說明方法?

五、明白道理,拓展思維

1、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2、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舉例說明。(如鳥糞、電視、網絡……)

3、小練筆:

根據課文和自己蒐集的資料,以《我是灰塵》爲題,寫一篇短文。

4、推薦閱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

【板書設計】

12、假如沒有灰塵

大小及來源列數字

使陽光變柔和

作用使天空呈蔚藍對比

形成氣象萬千的景色假設

保持良性循環(說明方法)

【練習設計】

1、抄寫下面詞語:

惡劣狼狽擦拭塵埃削弱朝暉裂開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⑴如果沒有灰塵,陽光將____,天空將____大自然____,地球上的水將_____。因此,_______。

⑵灰塵的作用告訴我們: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被人們稱爲“廢物”的東西,往往有_____。灰塵雖然_____,但_____。然而,如果人們不注意保護環境,_____,則又令_____。這對當今世界來說,是個_____。

3、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如鳥糞、網絡、電視……請選擇其中的一項仿照《假如沒有灰塵》這篇課文的寫法寫一寫。

【教學建議】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周元桂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爲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作者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具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應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廣泛交流。

教學時可按閱讀提示,先自讀自悟,把握主要內容,說說灰塵有哪些特點和作用,並把感受最深的、最重要的部分多讀幾遍,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精讀課上學到的閱讀方法自讀自悟,明白作者採用怎樣的說明方法來表達這些特點和作用,並認真體會這些說明方法的作用。最後,引導學生思考,從灰塵的作用中,悟出了什麼道理。教學之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一下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具有兩重面性,請學生運用掌握的說明方法仿寫一個事物,從而實現讀寫的有效遷移。

【資料鏈接】

高士其《灰塵的旅行》

灰塵是地球上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它隨著空氣而漂流,可以說是無孔不入。

我們周圍的空間,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到野外,從平原到山區,從沙漠到海洋,幾乎處處都有灰塵的行蹤。真正沒有灰塵的空間,只有在實驗室裏才能製造出來。

在晴朗的天空下,灰塵是看不見的,只有在太陽的光線射進黑暗的房間的時候,才能夠看到無數的灰塵在空中飄舞。大的灰塵肉眼可以看見,小的灰塵比細菌還小,用顯微鏡也觀察不到。

根據檢驗的結果,在乾燥的日子裏,田野和高山的空氣裏,每一立方厘米只有幾十粒灰塵;在海洋上空的空氣裏,每一立方厘米大約有一千多粒灰塵;在城市街道上的空氣裏,每一立方厘米大約有十萬粒以上的灰塵;在住宅區的空氣裏,灰塵還要多得多。

這樣多的灰塵在空中旅行,對氣象變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原來灰塵還是製造雲霧和雨點的小工程師,他們會幫助空氣中的水分凝結成雲霧和雨點。沒有它們,就沒有白雲,也沒有大雨和小雨了;沒有它們,在夏天,強烈的日光將直接照射在大地上,使氣溫無法降低。這是灰塵在自然界中的功用。

如果我們追問一下,灰塵都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呢?到底是些什麼東西呢?我們可以得出下面一系列的答案:有的是來自山地岩石的碎末,有的是來自田野的乾燥土末,有的是來自海面的由浪花蒸發後生成的食鹽粉末,有的是來自火山灰,還有的是來自星際空間的宇宙塵。這些都是天然的灰塵。

還有人爲的灰塵,主要來自煙囪的灰塵,此外還有水泥廠、冶金廠、化工廠、陶瓷廠、紡織廠、麪粉廠、石灰窯等,這些都是灰塵的製造場所。還有些灰塵來自植物之家,如花粉、棉絮、柳絮、種子等;有的來自動物之家,如糞便、鳥羽、蟲卵等。

有許多灰塵對人類的生活是有危害的。它們不但把新鮮空氣弄髒,還會弄髒我們的汽車、房屋、牆壁、傢俱、衣服以及皮膚。灰塵裏面還夾雜著病菌和病毒,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灰塵是呼吸道的破壞者,它們會使鼻孔不通、氣管發炎、肺部受損而引起傷風、流行性感冒、肺炎等傳染病。此外,金屬的灰塵特別是鉛會使人中毒;石灰和水泥的灰塵,會損害我們的肺,又會腐蝕我們的皮膚。在這些情況下,爲了抵抗灰塵的進攻,我們必須戴上面具或口罩。最後,灰塵還會引起爆炸,造成嚴重事故。

因此,灰塵必須受人類的監督,不能讓它們亂飛亂竄。

我們要給馬路鋪上柏油,讓灑水汽車噴灑街道;我們要把城市和工業區變成花園,讓每一個工廠都有通風設備和吸塵設備,讓處於一切生產過程中的工人都受到嚴格的保護。現在全人類正在努力控制灰塵的旅行,使它們不再危害人類,而爲人類造福。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13

一、設計思路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高一下學期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單元名爲“珍愛生命”。這是一個散文單元,重在文本研習,所選五篇文章也都歸於“生命”這一主題。單元說明寫道:“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熱愛生活,善待生靈,敬畏生命,將愛的火炬照徹整個生命的流程,把個體有限的生命融入到豐富的世界中去,人生才更有價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結合整個單元的教學目標,這篇課文可承擔的教學任務是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有自己的思考,這在文後習題中也能得到證實。第一題檢測的是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把握,第二、三題則要求的是對本文傳達思想的理解和自己的分析判斷。

以學生自主研讀爲主,教師可輔以啓發式引導,並在疑難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最後依據學生對特定段落的誦讀水平評判學生是否從課文平實質樸的語言中體味出作者真摯崇高的情感。

二、教學目標

1.能整體把握文章結構,描繪出海倫·凱勒假想重見光明的三天時間裏的行動軌跡。

2.通過自主研讀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問題解答後,能簡練、準確地說出作者對於生命的情感態度。

3.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談談作者的經歷對自己有什麼啓發和觸動。

三、教學步驟

1.導入新課——假設虛擬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5-10分鐘的“矇眼貼鼻子”遊戲。拿出準備好的手絹,四人一組,每組一條手絹。一人蒙上眼睛,一人站在這位同學的對面,相隔一個課桌的距離。矇眼睛的同學需要走過去並把紙條貼到站着那位同學的鼻子上。另外兩人負責保護矇眼睛的同學不磕着碰着地受傷。然後四人輪流。

同學們,剛纔我們做的這個小遊戲,眼睛看不見是不是感覺很難受很不方便?我們只是在短短几分鐘內失去了視力,就那麼難以忍受,可以想象一下,盲人的世界會是怎樣的'?如果,你也面臨着失明,三天之後就會像剛纔蒙上手絹那樣什麼也看不見了,這僅剩的三天時間,你會怎麼度過?請學生將他們的答案分成三個時間段寫在紙上,並請四位同學寫在黑板上。

教師適當歸納總結,引入課文“一位生活在20世紀美國的女性也曾爲自己假想出了三天時間去體會光明,三天之後,即是永恆的黑暗。不過她並非是擁有光明後再失去,而是從未擁有過。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爲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的女作家。”(多媒體介紹海倫·凱勒和寫作背景)

那麼她是如何安排這寶貴的三天的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一起來看看海倫·凱勒的三天光明。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把握文章脈絡

(1)獨立閱讀課文,運用速讀方法瀏覽,標註段落,將文章劃分爲三個部分,抓住文章線索,領略課文大意。

(2)找到並畫出作者在三天時間裏分別安排要見的人和要去的地方,可將頗有感觸的句子標記下來,加幾句旁批。

(3)歸納整理這三天的行程,填入下表,並思考爲何做出這樣的安排(精神內涵一列學生不用填寫):

時間活動精神內涵第一天白天看望老師,約見朋友,森林散步,看落日對周圍熟悉的人和事物懷有極其真摯的友愛,對大自然的喜愛和眷戀。

(愛)夜晚回憶這一天第二天白天看日出,參觀自然歷史博物館,參觀藝術博物館關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關注)夜晚欣賞戲劇第三天白天迎接黎明,遊覽紐約城,看日常世界博愛精神,與外部世界交流的強烈願望

(交流)夜晚看一場戲

3.研讀課文——精讀理解,結合生活經驗深入體會

(1)小組交流討論上述路線安排的因由,教師引導分析這樣的安排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內心世界,填入表格中。

(2)認真誦讀文中細節描寫的語句,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說說作者爲什麼發出“善用你的眼睛”、“充分利用每一個感官”的呼籲?

(3)比較自己與作者在對三天時間安排上的異同,就相同處說說自己的出發點是否與作者相似,就不同處說說爲什麼要做出這樣的安排。

(4)文中多次出現“有視覺的人”“看得見的人”這樣的代稱,找到它們並標示出來,聯繫上下文語境,說出你是如何理解作者在其中所要傳達的情感的。而作爲一個“有視覺的人”,你是否在其中得到了某種觸動?

(5)結合文本內容,談談對“如果我們像明天就會死去那樣去生活,纔是最好的規則。”這句話的理解。

(6)歸納總結作者對於生命的情感態度。

4.品讀課文——朗讀體味,感悟平實語言中蘊含的深刻

(1)朗讀課文,體味作者在平實質樸的語言下洋溢着的對生活、人生和人類的真誠而崇高的情感。可以小組爲單位,用讀給小組成員聽的方式呈現你對作者情感的理解。

(2)以寫讀後感的形式,談談作者從其盲人的獨特角度,表達出的對生活的深切關愛和對部分人漠然態度的善意規勸,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啓發和觸動,這些啓發和觸動又會給你的日常生活帶去什麼樣的影響?

四、遷移訓練

自讀本單元選修課文《鳥啼》,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說說作者是如何圍繞着鳥的屍體和鳥啼來書寫對於生命與死亡的思考,你又是如何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和情感的。反覆誦讀勞倫斯對鳥啼的描寫,結合課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寫穿行樹林時的發現,觀察自己熟悉的動物、植物,看看是否有新的認識和體會,用一段話記下自己的觀察和感受。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探索自然奧祕的興趣。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讀了課題,你心裏有什麼想法嗎?

2、是啊,假如記憶可以移植,這樣的想法真是太奇妙了。那麼,作者究竟做了哪些大膽的設想呢?讓咱們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二、自由讀文,瞭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

2、指名分節朗讀,訂正讀音,明確停頓。

如:“爺爺也會看到我在課堂上是多麼頑皮”

第一行“我”的後面只能作長句子中間適時的換氣停頓,而不是標點處的停頓。

3、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假如記憶可憶移植,會出現哪些有趣的`現象呢?

(2)作者爲什麼認爲“記憶移植不應僅僅是幻想”?

(3)從最後一節中,你明白了什麼?

4、彙報交流上面的思考題。

三、暢想未來。

1、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記憶移植這樣現在看來天方夜譚的事是可以實現的,只要我們人類勇於去破解大自然的奧祕。現在,咱們也不妨來大膽設想:在不可知的未來,會有哪些奇蹟發生呢?

2、學生先在小組交流,小組長統計意見,統一彙報。

四、完成作業。

語文《課課練》

板書計劃: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不是幻想←勇於探索

《假如》語文教學設計15

全文共6個自然段,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授導型教學設計--假如沒有灰塵。首段先從人們對灰塵通常的認識寫起,指出灰塵的危害。接着筆鋒一轉,第2自然段以問句設疑,發人深思,自然導入下文。第3自然段簡要介紹了灰塵的大小和主要來源。第4至6自然段從不同的角度詳細說明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解答了第1自然段所提出的問題。第6自然段是重點段,由“灰塵大多具有吸溼性能”這一特性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此外,這三個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先介紹灰塵的特點,然後再具體說明灰塵的作用,結尾都運用“假如沒有灰塵”這樣的句式,對其重要作用加以強調和總結。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密不可分的關係。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繼續瞭解說明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二是讓學生知道灰塵的特點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受到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啓蒙教育。

學生情況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獨立的識字能力和朗讀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課設計導入課題時,先讓說說灰塵在人們的眼中是怎樣的?然後再引導學生自讀自悟4—6自然段,從填表中弄明白灰塵的特點、用途及說明方法。設計思路非常清晰,尤其是表格的設計體現了授導型課堂教學模式,把握了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最後請學生用一段話回答課文第1自然段最後一句話的設問:“假如自然界真的沒有灰塵,我們將面臨怎樣的情形呢?”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從灰塵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麼道理?使學生懂得: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這樣讓學生自己得出事物的兩面性。。

教師教學準備:

1、全面分析課文內容,設計教學過程。

2、製作多媒體課件以及閱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

學生課前準備:收集資料瞭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聯繫。

 課堂教學流程:

教學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

②默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灰塵的特點和作用,學會辯證的看待事物。

③鞏固本單元學到的說明方法。

 教學重難點:領悟學習說明文的表達方法。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們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可以說,從室內到室外,從城市到野外,從平原到山區,從沙漠到海洋,只要有空氣的地方几乎處處都有它們的行蹤。猜猜它們是誰?猜得很對!板書:灰塵。

2、在人們的眼中,灰塵是怎樣的呢?

預設生:在人們的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疾病、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你概括能力真強!(教師板書:污染環境 傳播疾病 危害健康)

3、難怪文中作者周元桂這樣說到——出示詩句:“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已經預習了,你能談談你對這句詩的理解嗎? (“拂拭”是指撣掉或擦掉灰塵,“勿”是“不要”的意思,“塵埃”就是塵土。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從古代到現在,人們總是經常擦拭灰塵,使(物品)不沾染塵土。)

4、是啊!這就是灰塵,它散落在窗臺桌面,污染環境;漂浮在空中,如影相隨、傳染疾病,所以人人都討厭它。假如沒有灰塵,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補充板書:假如沒有)下面,我想檢查一下大家自學情況,請看大屏幕—

 二、課前預習檢查

1、檢查生字詞

塵埃 直徑 削弱 散射 單調 勿用 來源

依附 較高 飽和性能 溼漉漉 古往今來 晚霞朝暉

閒雲迷霧 彩虹日暈 氣象萬千 調節氣候

2、指名讀文,教師正音。

3、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預設生:課文主要講了灰塵的特點和作用。

過渡:在人們眼中,灰塵通常是污染環境、傳播病菌、危害人類健康的罪魁禍首。然而,這篇課文卻向我們介紹了灰塵鮮爲人知的另一面:人類的生息離不開灰塵。讓我們一起走進文本,看看作者是如何寫灰塵的?快速打開書50頁—

 三、課中引導自學,深入探究文本

1、自學導航(一)

①先默讀3—6自然段思考:灰塵有什麼特點和作用,然後與小組同學討論,作者是怎樣說明這些特點和作用的?

②小組合作完成表格,教案《授導型教學設計--假如沒有灰塵》。 灰塵的特點 灰塵的作用 使用的`說明方法 (教師巡迴指導,要及時表揚合作很好的小組)

2、交流反饋 灰塵的特點 灰塵的作用 使用的說明方法 細小 削弱陽光 列數字、作比較、作假設 不加選擇地散射七色光 不會使天空始終呈蔚藍色 舉例子、作比較、作假設 具吸溼性 調節氣候,氣象萬千 舉例子、作假設 ★課件出示:灰塵顆粒的直徑一般在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一毫米之間。人眼能看到的灰塵,是灰塵中的龐然大物,細小的灰塵只有在高倍顯微鏡下才能看見。

這句話是怎樣寫出灰塵“小”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龐然大物”是指龐大的東西。這段話首先運用列舉數字的方法介紹了灰塵的大小,接着又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了灰塵非常細小的特點。這兩種說明方法的運用,使說明的事物更加具體、真實、生動。

★課件出示:陽光經過灰塵的散射,強度大大削弱,因而變得柔和。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

這段話先寫陽光經過灰塵的散射,強度變弱,因而光線柔和、不刺人眼;接着又運用假設,說明沒有經過灰塵散射的陽光非常強烈,使人睜不開眼睛。通過對比說明,突出灰塵的重要作用。(板書:陽光變柔和)

★指名讀課文第5段,談談朗讀體會。略(板書:天空不會始終蔚藍)

★課件出示:灰塵大多具有吸溼性能。空氣中的水蒸氣必須依附在灰塵上才能凝結成小水滴。這樣,當空氣中的水蒸汽達到飽和時,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塵而形成聞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長時間地漂浮。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地面上的萬物都將是溼漉漉的。更嚴重的是,天空中難以形成雲霧,也難以形成雨、雪來調節氣候。從地面蒸發到大氣中的水汽逐漸增加,大氣中的相對溼度不斷上升,就會影響生物的生存。此外,由於這些小水滴對陽光的折射作用,纔會有晚霞朝暉、閒雲迷霧、彩虹日暈等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將多麼單調啊!

這段話從灰塵大多具有吸溼性能,這一特徵入手,層層推進,說明了灰塵的重要作用。(板書:調節氣候氣象萬千)

過渡:有了灰塵,大自然纔有絢爛的朝霞夕陽,有浪漫的晨霧冬雪,有清麗的野花秀木等迷人景象,真是氣象萬千,美不勝收啊!假如沒有灰塵,這世界?——請同學們快速

3、課中自學導航(二)

①劃出4.5.6自然段的最後一句話,讀一讀,你從中得到什麼啓示?

★課件出示:

a、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強烈的陽光將使人無法睜開眼睛。

b、假如大氣中沒有灰塵,由於只存在氣體對陽光的散射,整個天空將始終是蔚藍色的。

c、假如空中沒有灰塵,大自然就多麼單調啊!

預設生:讀了這三句話,我從中得到的啓示是:人們看成有害的東西往往由其不容忽視的存在價值,要正確認識。(板書:危害大作用廣)

★小結:灰塵太多確實會污染環境,但適量的灰塵存在,對大自然和人類都有好處。

②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也像灰塵一樣,具有兩面性,舉例說明。

交流反饋:

預設生:風 清涼 颳倒 火水用 發洪水又會怎樣?火 用處 火災……

★小結:作者正是通過灰塵的作用,揭示出一個深刻的哲理:事物往往都有兩面性,只有正確地認識它們,才能趨利避害,造福人類。(板書:兩面性)

這篇說明文語言準確、生動,知識性、趣味性很強。作者運用了假設、列數字、對比等說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灰塵與人類的密不可分的關係。讓我們用心去體會吧!齊讀課文。

過渡:要想了解灰塵與人類生活的關係。請你閱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這本書吧。只有去讀整本書,知識才能得到有效的積累。(有興趣的學生可以有空去閱讀高士其的《灰塵的旅行》。)

 四、課外自學,鞏固課內

小練筆:根據課文和自己蒐集的資料,以《我是灰塵》爲題,寫一篇短文。

板書: 假如沒有灰塵

污染環境 陽光變柔和

傳播疾病 天空不會始終蔚藍

危害健康 調節氣候 氣象萬千

危害大 → 兩面性 ← 作用

教學反思

授導型教學過程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學生自己活動,從而發現知識、獲取知識,讓語文課堂充滿生命力,儘量讓教師的“講壇”變成學生的“學壇”。 我想,略讀課文的教學最應該遵守這一原則。

雖然這節課的教學思路很清晰,能把握住課文的重難點,較好地補充文本的空白,使學生拓寬其知識面,跟學生很好地進行互動,學生在輕鬆的氣氛中交流知識。但學生的概括能力還達不到很好的要求,出現不夠精確的情況,原因在於全班交流時,學生讀的還不夠,導致說的還不透

標籤:語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