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語文教學設計(15篇)

設計2.82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學設計(15篇)

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詞,會認“罩、屹、鼎、沸、貫、崩、恢”等7個生字詞,會寫“潮、稱、鹽、籠、罩、蒙、薄、霧”等13個生字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感受錢塘江大潮潮來前後不同的景觀,感受“奇觀”的奇特之處,培養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4.學習本文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並加以應用。

教學重點:

通過文章學習,瞭解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後的不同景觀,用心感受不同時刻的畫面帶給人們不同的感覺,並大致能說說“潮來時”的整個經過。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有順序、找特點的寫作手法,感受作者的寫作意圖。

一、 激趣導入,感知自然美(4分鐘)

同學們,平時大家都去過哪些地方玩呢?把你覺得最好玩的地方和我們同學介紹一些,並說說你爲什麼覺得這個地方好玩。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興趣,結合生活中“你去玩過的地方”,並進行相應的介紹,與同學之間有交流,並對此文學習產生興趣)

二、 初讀課文,構建文體美(9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疏通字詞障礙。

2.讀了這篇課文,說說你有什麼收穫。

3.你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你讀本文後的感受嗎?

預設一:海寧市的鹽官鎮真是一個觀潮的好地方哪!

預設二:錢塘江大潮潮來時的景象好壯觀啊!

預設三:浪潮就像千萬匹白馬齊頭並進,真是浩蕩啊!

教師進而引導:你可以用書本上的一句話來說說嗎?

引出課文第一段: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

(設計意圖:在初讀感知後,讓學生談談讀完課文後的體會,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進行教學,進行引導第一段的學習。)

4.天下奇觀的“觀”和文章的題目觀潮的“觀”一樣嗎?

讓學生進行思考,同一個字卻是不同的意思,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加以引導,並結合相應的組詞,讓學生學以致用。

三、 研讀課文,賞析語句美(22分鐘)

1.快速默讀課文,找出錢塘江大潮“奇”的地方。

過渡句: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爲天下奇觀,那麼,它“奇”在哪裏呢?

語文教學設計2

一、文本分析:

本課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四單元的第四篇。這個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聯繫生活經驗感受其中的樂趣,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產生的藝術效果。這篇文章的內容是作者回憶小時候春酒的美好,感受到童年的快樂、母親的勤勞和慈愛、以及家鄉淳樸的風俗。這篇課文的特點是特色化的內容——春酒,會酒;特色化和平民化的語言——口語化,親切,平實;平民化的情感——對母親的依戀,對故鄉的熱愛。

二、學生分析:

學生需要學習的是運用個性化的語言,描寫個性化的內容,表達個性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加深對故鄉的認識和體會,提高語文素養。八年級的學生在認知上對散文內容選擇、語言運用和情感表達等已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在情感上,對父母和故鄉的思念之情已有一定的認識和體會。學生需要採用的學習方法是誦讀涵泳法、入情體驗法等多種自主學習的方法。

三、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能說出內容選擇的特點和語言描寫的效果。

2.能闡釋主題的深刻。

(二)過程與方法:

1.能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有感情地朗讀。

2.能在體會課文情感的過程中運用入情體驗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受作者在思鄉方面的情感態度,並能融入自己的體驗。

四、教學重點:

(一)能說出內容選擇的特點和語言描寫的效果。

(二)能闡釋主題的深刻。

(三)能有感情地正確地朗讀。

五、教學難點:

能感受作者在思鄉方面的情感態度,並能融入自己的體驗。

六、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趣導入

在前幾次課中,我們“欣賞”了“雲南的歌會”,“吃過”了江蘇“端午的鴨蛋”,“聆聽”了“老北京”“悠揚的吆喝”。我們從中不僅看到各地五彩繽紛的民俗,還體會到日常生活中的人情溫暖。那麼,今天我們要走進另一個地方,是什麼呢,我們在那裏又可以看到什麼呢?請大家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說說初讀感受

請同學們自由誦讀全文,並用一句話說說自己初讀後真切的感受。

(三)再讀課文,說說再讀感知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用一句話準確而全面地說說本文的內容是什麼,並隨機抽取代表起來說一說。

(四)三讀課文,選擇學習主題

剛纔通過大家的兩次熟悉文本,已經對文本內容有一個大概的認識,現在我們來深入文本,選擇一個共同的學習主題。請同學們再次快速瀏覽全文,自主選擇學習主題(比如內容、語言特色、個性主題、情感態度等),並用“的”字結構的名詞短語來表述,看看文本中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五)交流審視學習主題

請大家分小組討論、交流,每人介紹自己初選的學習主題,說明選擇的理由。

(六)圍繞主題,研讀欣賞

請每個學生圍繞選定的學習主題,依次研讀欣賞,每人選擇的兩個學習主題,先聚焦該主題一起學習。如果兩個都基本相同,可以一起商量先學哪個,再學哪個。

(七)交流研讀心得

請同學們先在小組內交流分享,然後每個小組選出一兩名較有深度或新意或較有個性的參與全班交流。每人依次輪過來,向其他同學自信地介紹自己的研讀心得;其他同學則要認真的傾聽;聽完後可以質疑,可以討論。

(八)自主提問並自主探究

每人自主提出一兩個較有價值的問題,並試着自主探究,獨立解決,獲得初步的理解。每人獨立完成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初步探究成果。個人難以解決的或需要繼續探究的問題,小組成員一起討論,合作探究。之後每個小組將本組典型的問題及探究結果向全班介紹,師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也談自己對該問題的看法。對一些典型的而又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全班一起討論,繼續探究。

(九)教師補充提問,現場探究

1.琦君散文中的人物,個個生動形象,尤其是對母親的描寫,你能夠找出一些描寫她母親的句子,並能談談寫了她母親的哪些特點嗎?

參考:“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嚐嚐。‘補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了。’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在這裏,母親的慈愛溫柔,孩子的活潑調皮,真是歷歷如在目前。這位沒有文化、儉樸勤勞、靈性很強、善良大度的母親用諄諄教誨、關愛呵護周圍的人。

2.“究竟不是道地家鄉味啊。可是叫我到哪裏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這句話是否說明作者沒有做“酒”的天賦?

參考:作者真正思念的不是家鄉的“春酒”或是“會酒”的美味,而是“春酒的家鄉味”——那逝去的清晰而美好的故鄉的一切。尤其是代表家鄉的一物一人是那麼地在記憶深處招搖,撩惹起我們感傷或甜美的心緒。這樣美好的快樂之鄉,如今還有嗎?或許這是思念生養自己的故鄉,或許這又是嚮往心靈的故鄉。

3.文章的題目是“春酒”,但是後半部分大篇幅的寫的是“會酒”以及母親的一些事情,是不是有點文不對題?

參考:“春酒”只是作者引出自己思鄉念人的一個引子,它所映襯出的是母親的勤勞、淳樸的民風,正如它的名字一樣,是欣欣向榮的、春風和氣的、春意盎然的。

(十)教師介紹研讀心得及作者作品背景

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與兒時的印象疊印在一起,輝映成一片快樂而感傷的迷。春酒、會酒,醉了母親,醉了“我”,也醉了無數讀者,“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在“春酒”“會酒”席上不斷氤氳起來,瀰漫成濃濃的人情民風之美。

那麼,我是怎麼知道春酒和會酒是“浙江”春節的特色呢?請看作者。

琦君(1918~)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代表作有《三更有夢書當枕》、《千里懷人月在峯》、《青燈有味是兒時》、《留予他年說夢痕》、《細雨燈花落》、《紅紗燈》、《桂花雨》、《三更有夢書當枕》、《橘子紅了》等。她是虔誠的佛教徒,她寫的生活篇,使讀者希望自己也能像她這麼達觀。琦君的文章雖精簡,但富於人生哲理;琦君的文字雖樸實,卻令人讀了之後感到精彩;琦君的思想情感雖平淡,反而讓人一再回味。

(十一)反省學習得失

學生主動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省,將自己的學習與同學的、老師的進行比較,看看自己哪些值得肯定需要保留,哪些應該克服需要調整;同學、老師的哪些值得借鑑需要吸納,哪些可以參考但不足爲訓。

(十二)積累性美讀

1.邊讀邊解釋新鮮(陌生)字詞,並一分鐘之內讓學生搶答意義和用法。

家醅一馬當先顧名思義

2.誦讀自己的感受到的語言優美、情感優美的語句或語段,並在其他同學面前朗誦,熟讀成誦。

(十三)比較閱讀

下面葉大春的《百衲衣》的片段,同學們比較一下兩者在表達內容和表達形式上的異與同。

小時候,我不願意穿百衲衣,爹孃不知說了多少好話,就差沒跪下磕頭了。10歲那年,妹妹在竈前燒紅苕吃,把柴堆燒着了,烈火忽地躥上了房頂。娘衝進火中,沒有去搶救糧食和鋪蓋,也沒有去抱那隻鬧鐘,而是搶出了那件百衲衣。孃的頭髮燒焦了,臉上被火燎傷了一大塊。我啜泣着埋怨娘:“冒這麼大危險搶那破衣服值得嗎?”娘囁嚅道:“值得值得!”

在故鄉,13歲就算成人了。我13歲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脫下百衲衣時,我彷彿飛出樊籠的小鳥一樣自由快樂。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爲我能平平安安地長大,都多虧了靈驗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學進城時,娘把百衲衣放進了我的行李箱裏,說:“要出遠門了,帶上它,讓它庇護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飯穿百衲衣長大的山裏孩子,要好好讀書,替山裏人爭氣!無論你走到哪裏,幹什麼事,都不要忘了山裏人!”

後來,我結識了一位民俗學家,便向他談起穿百衲衣的風俗。民俗學家說:“按照風俗習慣,穿百衲衣的孩子長大後,父母要向當年討過布的人家還情的。你家還情了嗎?”我驚詫:“怎麼還情?”民俗學家說:“一般來說,討過布的人家得還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難怪我滿13歲那年,娘通宵達旦地紡線織布,原來娘已經悄悄替我還情了!

我想,這獲之碎布、報之衣料的百衲衣風俗,多像“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古訓呀!

(十四)每人說一句結束語

學生和教師每人說一句結束語,表達自己的學習收穫或學習感受。

(十五)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課外閱讀推薦篇目琦君的散文《桂花雨》《細紗燈》,進一步感受作者濃濃的思念。

語文教學設計3

我在本課教學中,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嘗試。有迷茫,有感悟。

一、創設平等的學習氛圍,使合作學習成爲可能。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平等、民主、寬鬆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同學合作交流的機會。 首先,我從建立師生之間平等關係入手,爲合作學習做精神準備。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更應該與學生共同參與合作,與學生一起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我總是以一名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課堂中。發表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在教學《索溪峪的野》之前,我帶領學生進行了關於蒐集張家界資料的小組合作。在合作中,作爲一名合作的參與者,我和學生們一起進行資料的收集。和同學們一起上網瀏覽;和他們一道做資料整理等。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使自己成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同學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願意與我一起討論與解決,也敢於對我的看法提出質疑,師生間進行合作與交流成爲了可能。

其次,引導學生相互尊重,形成平等氛圍。

在小組合作中,組員之間的平等與尊重是他們合作能否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在班級中引導學生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以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以往成績好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常常獨領風騷。成績較差的同學存在着自卑心理,往往是一言不發。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從平時出發,讓這些差生多表現自己的優點,使他們自己樹立信心,讓那些優生髮現他們的長處。

本課時採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使合作學習充滿活力。

不足之處是:老師扶得太多了些,還有本節課的反饋和評價不夠,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學習合作積極性不高。

語文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獅子和鹿》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28課,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生動地記敘了鹿在池塘邊欣賞自己兩束美麗的角,抱怨細長的腿,接着寫到獅子撲來了,鹿四條細長的腿讓它逃脫了,而美麗的角卻讓它差點送了命,課文情節緊奏,前後對比分明,語言非常優美,在生動的故事當中蘊含着深刻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這篇課文學習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是學習的難點,理解鹿對自己的腿和角前後不同的態度是學習的重點,同時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那麼略讀課文只要求初知課文的大意,不要字斟句酌,教師只要抓住重點引導孩子理解課文即可,而孩子主要是運用他們在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來理解課文,那麼有了對課型特點的分析和對課文重難點的把握,我就爲學生們設計了以下目標:

第一、通過閱讀來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二、運用已有的閱讀方法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語,邊讀邊想來讀懂課文。

第三、能與同伴交流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想法和體會,帶着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

第四、能夠結合自己生活當中的實際來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那就是要全面地看到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美和適用在不同的條件和不同的環境下,它卻有存在的價值,從而學習全面客觀地看問題和想問題的方法,初步受到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三、說教學流程

在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指出我們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孩子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學生是閱讀的主體,閱讀是他個性化的行爲,學生作爲生命的個體,他是帶着自己獨特的感受,獨特的生活經驗來走入文本開始閱讀的,在閱讀當中他會利用他已有的學習和生活的經驗來感悟文本,理解文本,在交流中來欣賞文本,進而來評價文本與生活中的人和物,以及文本本身,最終他會帶着新的感悟走出文本,走進生活。

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緊緊地抓住學生的閱讀學習和生活的聯繫,採用以讀爲本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多層次多形式的閱讀活動當中來感悟文本,在悟中來明理,具體的教學思路有三點:

第一、形象展示,問題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示兩個動物朋友獅子和鹿,將美麗的鹿的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引導孩子去猜想獅子和鹿之間到底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呢?又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進而激發起孩子閱讀文本的興趣。

第二、多層次閱讀,感悟交流,理解故事中所蘊含的道理。我們知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的程度是建立在多層次的閱讀的基礎之上,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將和孩子們一起經歷閱讀學習的全過程,通過四個層次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們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來生成並建構新的知識,具體說:

第一讀就是讓孩子們自由地讀,讓他們掃清字詞障礙;

第二讀就是引讀,檢查學生課文讀通的情況,老師通過語調來渲染氣氛,讓學生整體感知這個故事,瞭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

第三讀就是細讀,主要運用圖畫而與音樂,把學生帶入故事的情景,讓他們運用自己在精讀課文當中學到的閱讀方法來邊讀邊想,帶着自己的體會有感情地來朗讀課文當中的有關段落,然後將印象最深的段落與同伴進行交流,並且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這樣來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第四讀就是品讀,賞析文中的佳句,並把它積累下來。

第三、注重積累,走進生活,學用結合。我們知道語文的學習它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必須厚積而薄發,我想沒有積累,就沒有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將和孩子們一起把寓言故事當中優美的語句積累下來,結合孩子的生活實際用結合,積累這一課當中所學到的道理,那就是全面地看待事物,全面地看待他人,我想這樣,讓孩子的課堂學習真正實現與生活的結合,實現在生活當中真正的意義。

四、說板書

我的板書主要來用貼畫配文字的“圖文式”板書,此板書圖文並茂,色彩鮮豔,又突出了課文的重點,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

語文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我的發現”這項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髮現兩種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學習自主識字,並認識七個生字。

“日積月累”這項活動主要目的是積累語言、練習讀、寫基本功、鞏固識字。

教材在安排口語交際《春天在哪裏》是對前面課文熟悉的基礎上,穿插了綜合實踐活動,使口語交際更有憑藉,更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使學生對這單元的知識更深有感觸,更有話可說,激發學生對春天的無比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髮現識字規律,自己小結識字方法.

2、積累有關春天的詞語。

3、正確書寫句子,激發寫句子的興趣。

4、熟讀背誦《花園果園》。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短文、口語交際

2、難點:口語交際訓練

四、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小黑板、學生蒐集關於春天的詞語、文章、童話故事或圖片等資料,

並畫一幅春天的畫。

五、教學時間:

三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髮現識字規律,自己小結識字方法.

2、積累有關春天的詞語。

教學過程:

㈠情境導入: (出示掛圖):春天來到了。你們看,花園裏的花多美呀!瞧,花園裏來了幾個字寶寶,你認識他們嗎?

㈡ 我會認

1、出示生字卡片:

1 哥--歌

直--植

星--醒

古--故

底--低 丁--燈

鳥--鳴

我們來和這些好朋友打個招呼吧!(學生自由讀字)

2、小組交流:小組裏互相交流一下,讀了這些字,你有什麼新發現?

3、集體交流:小組派代表彙報,總結識字方法。

4、出示小黑板:

平--評(評論)

油--郵(郵局) 方--訪(訪問)

橋--轎(轎車) 齊--擠(擠滿)

線--錢(花錢)

按照剛纔發現的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熟字換偏旁”來認識這些生字,看哪個小組的同學認得又快又好。

5、小組學習:互相認讀生字、記憶生字。

6、抽讀生字卡片,說說怎麼記這個生字。

㈢ 展示臺

1、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每天都能認識新的漢字朋友呢!

2、小組內互相傳看作業本,識記同學的名字。

3、你想認識誰的名字,就下座位去向他請教吧!

第二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1、正確書寫句子,激發寫句子的興趣。

2、熟讀背誦《花園果園》。 教學過程:

㈠ 我會讀。(複習導入)

1、過渡:春天的景色真美呀!我們來讀幾個描寫春天的詞語。

2、學生分小組自由讀詞語,要求把字音讀準。

3、抽讀詞語卡片(正音)。

4、擴展練習:你們還知道哪些和春天有關的詞語?

㈡ 我會寫

1、過渡:我們已經會寫很多字了。我們知道字可以組成詞,詞可以組成句子。現在我們來寫兩個句子吧!

2、看看誰最先知道我們要寫什麼句子(學生讀拼音)。

3、教師範寫“春”字。(提醒學生要按田字格的位置寫)

4、比一比,哪個同學寫的句子最漂亮?(學生書寫)

5、小組互相評議,推薦寫的好的同學在展示臺展示。

㈢ 讀讀背背

1、過渡:春天,花園裏的花開了,果樹上的花也開了,到了秋天,還會結果子呢!

2、學生自由朗讀《花園果園》。

3、小組互相讀短文(正音)。

4、小組互相交流短文寫的是什麼。

5、比一比哪個小組的同學先把短文背會。

6、給能背的小朋友配樂、配畫面背誦。

第三課時

課時教學目標:

口語交際,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春天。

教學過程:

㈠ 出示掛圖,進入“日積月累”天地,揭示課題 春回大地

春暖花開春

風拂面 柳綠花紅

百花盛開

萬物復甦

1、指名讀、齊讀。

2、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3、談話揭題:是啊,春天來了!瞧,小朋友們正在尋找美麗的春天呢!讓我們一起加入他們的行列吧!(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導入課題。)

㈡ 創設情境,口語交際

1、創設情境1:“說春天”

A、播放磁帶—春姑娘的話:“親愛的小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春姑娘。聽說大家都很喜歡我,能不能講一講和我有關的故事、背一背和我有關的古詩、課文呢?”

B、學生下座位找好朋友說一說、背一背。

C、指名說、背、評議。

D、說說春天是個怎樣的季節?

2、創設情境2:“找春天”

A、播放磁帶—春姑娘的話:“在這美好的.季節裏,你看到了什麼?又聽到了什麼?快和小夥伴們說一說吧!”

B、分小組交流。

C、指名說、評議。

3、創設情境3:“讚美春天”

A、既然大家都找到了春天,想不想用我們動聽的歌聲、五彩的畫筆來表現它、讚美它?

B、自由組合成“創意組”、“演藝組”和“剪貼組”。

C、明確要求:

◆請創意組的同學畫一畫春天的圖畫,並寫上描寫春天的句子。

◆請演藝組的同學加上動作,歌唱春天。

◆請剪貼組的同學根據收集的圖片合作貼出一本春天的畫冊,可以配上詩句或課文。

◆根據三個組的內容,準備幾個問題向對方提出。

D、三個組依次上臺展示介紹,接受對方組的提問並回答(說說自己的畫和剪貼的內容以及爲什麼這麼畫、貼,唱的歌裏有些什麼)。

㈢ 總結

1、播放磁帶—春姑娘的話:“我真高興你們送給我這麼多美麗的圖畫、好聽的歌曲、還有那麼動人的故事,謝謝!”

2、教師談話:是啊,春姑娘就在我們身邊,它是一幅七彩的畫、一首無言的詩、一曲悠揚的歌、一個講不完的故事?讓我們一起進入美麗的春天吧!

3、播放歌曲《春天在哪裏》,大家齊唱。

語文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說出白楊的特點和祖國建設者的優秀品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文借白楊的特點讚頌堅韌的健身者,學習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文學習,學生體會到西部工作者工作環境的惡劣,默默奉獻、捨己爲人的優秀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記敘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教學難點】學生能夠體會文中父親和白楊之間的關係,懂得白楊的品格美,領悟父親等援疆者的人格美。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圖片導入,展示西部荒漠環境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西部環境特點,並向學生介紹西部風沙大,缺水乾裂的氣候,觀察並瞭解白楊缺水但依然堅挺的特質。

(二)整體感知

通讀全文,提問引導:

1.文中講述了一個什麼故事?

2.白楊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伴隨這兩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再次回到文本,回顧父親在火車上給孩子們介紹白楊的故事。並且找出文章描寫白楊的句子,找到白楊高、直,堅韌不拔的特點。

(三)深入研讀

1.在瞭解了白楊的基本特點以後,教師帶領學生仔細研究白楊的特點。提問學生:爸爸在介紹白楊的時候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引導學生此處爲比喻手法,將高大的白楊比作大傘。圖片展示大傘,觀察大傘手杆筆直且傘面之大的特點,與白楊的圖片比較。幫助學生理解白楊筆直且枝繁葉茂的特點。

2.引導學生品味爸爸關於介紹白楊堅韌不拔特點的語言。請學生進行角色朗讀,請三位同學分別扮演爸爸、哥哥和妹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領學生理解白楊是生長在需要它的地方,不管環境多麼惡劣,它都能很快地生根發芽,體會白楊的堅強、不軟弱、不動搖。展示關於白楊在風吹日曬的環境中依然屹立的視頻,體會白楊生長環境之差,襯托白楊不動搖、依然筆直的特點。

3.引導學生理解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不僅僅是在介紹植物,而是以託物言志的手法介紹了生活中有很多跟父親一樣支援西部工作,在遙遠的新疆爲祖國發展建設做出貢獻的工作者。他們身上體現着白楊精神,在祖國發展過程中,哪裏需要他們,他們就到哪裏去艱苦工作,正是有他們的艱辛付出,我們才得以有現在美麗的生活環境,國家才得以生機勃勃地蓬勃發展。

4.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結尾帶有暗示性的語句。爸爸摟着孩子,看着窗外的白楊陷入沉思,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提問爸爸在沉思什麼?引導學生得出此處沉思以及微笑是因爲爸爸看到了高大的白楊旁邊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的小樹。這暗示着父親對孩子們的期待。

(四)拓展延伸

孩子們聽了爸爸的話之後有什麼樣的領悟,他們應該學習白楊什麼樣的精神?請同學們以小組形式討論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以《白楊,我想對你說》寫100字左右的感想,全班交流。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總結本節課學習的白楊的特點,以及以爸爸爲代表的西部邊疆工作者的品質。

白楊是生長在西北惡劣環境中的植物,請學生課後觀察身邊的植物有什麼樣的特點,選一種植物運用借物喻人的手法介紹它的生長環境和它的特點。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這篇文章是一篇託物言志的故事性文章,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通過了解白楊這種植物的特點,從而理解西部工作者身上堅韌不拔、默默奮鬥的品質。在介紹白楊特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法,通過展示白楊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更直觀的對白楊有所瞭解。在學習爸爸介紹白楊的語句的時候,可以用分角色朗讀法,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理解父親話語中的意思。

語文教學設計7

一、巧設懸念導入新課

出示圖片,看到幾個兒子?揭題:三個兒子

二、初讀感知

1、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劃出生字新詞,並想辦法認識它,想想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②再讀故事,邊讀邊想,老爺爺爲什麼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

2、檢查識字狀況

3、生字會認了,這些句子會讀嗎?

(出示下列句子,其中生字加紅,這些句子也是課堂上要多次用的)

如: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但是他。

4、讀下面的句子,練說“一個(只)——。一個(只)——。另一個(只)——。”句式。

5、引導學生再讀課文

三、朗讀交流,發現閱讀樂趣

反饋:你都找到了哪幾句話?

交流:(出示第一個媽媽的話:“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但是他。”)

(指名生讀)

採訪剛纔讀的同學。

四、寫字

1、請學生說說哪個字書寫時要注意。

2、示範寫“胳膊,晃盪,停”幾個字。

3、指生上來板書,指出優缺點。

4、學生書寫。

聽課評析

本課教學中,不必給二年級的孩子們多少孝敬父母的大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含,教師在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爲什麼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這一問題引導孩子讀書討論,這一點十分不錯。

語文教學設計8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住宅、隱蔽、隨遇而安”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讀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體會作者擬人的習作方法。

3.學習蟋蟀那種不辭辛苦和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激發觀察自然界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通過重點句段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難點: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激趣導入

1.聯繫以前已經學過口語交際,介紹自己的家。

2.教師引導:大家的家又美觀又溫馨,聽得老師都想去參觀一下了。不過老師這也有一間“住宅”,大名鼎鼎的昆蟲學家法布爾稱之爲“偉大的工程”,那就是蟋蟀的住宅了,爲什麼會這麼說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參觀一下蟋蟀的住宅。

(二)研讀課文、自主感悟

1.結合課前預習,解決生字詞,教師指導。

2.請學生快速讀課文,思考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經過,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三)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1.小組學習、組內交流

以學習小組爲單位,學習、研究蟋蟀住宅有什麼特點和怎樣修建住宅的。

(1)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它是怎樣修建住宅的?

(2)想想如果你就是一隻可愛蟋蟀,你會怎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經過?

把你感興趣的句子勾畫下來反覆讀一讀,把你的理解寫在句子旁邊或本子上,如果還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邊標上問號;

(3)小組討論交流,共同質疑。

2.全班交流、答記者問

(1)小“蟋蟀”們彙報介紹“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麼特點,如何建造。

(2)其它小組的同學可扮演小記者向這組同學質疑,進行答小記者問。

3.再讀課文,談感受;感悟蟋蟀不肯隨遇而安、吃苦耐勞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情感昇華

(1)請學生們展示課前蒐集成果。

分享把自己收集到的動物住宅和它們修建住宅的圖片、文字資料或關於作者的相關資料。

(2)此時此刻想對蟋蟀或其它動物想說的話寫下來,暢所欲言。

(五)小結作業,收束課堂

最後是本節課的小結作業環節,教師對本堂課的學習進行小結,一方面總結收穫,另一方面鼓勵學習積極性,爲日後的學習做好鋪墊。課下則請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習性。

板書設計:

四、教學反思

本組的單元導語提示了本單元的學習內容,也提出了語文實踐活動的要求。因此在進行本課教學時,從單元要求出發,在教學中學生既要在學習課文時仔細體會課文的作者是怎樣觀察的,還要在課後認真觀察周圍事物,學習寫觀察日記,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而作爲教師則要引導學生用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去認識世界,瞭解世界,不斷培養留心觀察的好習慣,因此在鞏固提高以及小結作業部分,反覆強調、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設計與評課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環節,一個在課前,一個在課後;一個是準備,一個是回顧。中心都是圍繞着上課展開的。

一、關於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就是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那麼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呢?

1、熟悉教材。當你着手準備選用某一篇課文進行教學時,你必須要對這篇課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讀”。

一讀寫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過文章呈現在你的眼前,你在讀文的時候,不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寫了什麼,你還要明白他是怎樣寫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寫?你不僅要讀懂字面上的東西,你更要想辦法讀出文字背後的內容,這就需要你反覆閱讀,要逐字逐句地讀,要邊讀邊問。

如一年級課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請燕子、啄木鳥、青蛙幫她治病,三次說了同樣的話:“你能幫我治病嗎?”你在閱讀時對這種反覆出現的句式不妨問問自己:棉花姑娘在請三個朋友幫忙的時候她的想法會有什麼變化嗎?

還比如《草船借箭》一課中多次出現諸葛亮與人交談的情節,但只有一處寫的是“諸葛亮笑着說”,其他十處都是“諸葛亮說”,對這種突然發生變化的地方,你也應該問問自己:諸葛亮這時候爲什麼笑着說?他笑什麼呢?

還有如四年級《看不見的愛》,文中的母親面對我的不解,她說:“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在這看似明白無疑之處,其實蘊涵着很多很多的東西:別的孩子怎麼玩?正常孩子的玩與盲童的玩肯定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位母親不會不知道,那麼當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打彈弓時,她會想些什麼呢?這樣一追問,你對這位母親的做法或許不會僅僅停留在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這樣膚淺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斷自問、自悟的過程中,你會讀透課文,讀懂作者。

二讀編寫者。國小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國小生通過語文學習,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拼音、識字、查字典、寫話等語文知識、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現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選文之中。因此編輯在挑選文章、在給文章編排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時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課文,孤立地來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冊教材中去,最起碼是一個單元中去考慮,想想編者爲什麼把此文編入這一單元?它與前後文之間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區別?

三讀學習者。學生是你實施教學的對象,作爲決策者的教師,你必須瞭解你的學生,你要知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會有什麼困難,他們已有哪些知識儲備等等。

你在讀作者、讀編者、讀學者的過程中,你也就讀出了你自己。

2、確定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確定你的教學目標,明白你要教什麼。國小語文知識千頭萬緒,從教材呈現的方式來看是螺旋遞進的,又是交叉進行的。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你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記住前人說過的話:文章無非是個例子;我們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現在你只是藉助了教材這個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學任務。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優美,成語連成串,排比、比喻連成段;段落結構相似,語言表述相仿,這些與本單元的其它幾篇介紹各地美景的課文有所不同。藉助本文可以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向教材學習規範的語言表達。爲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把主要目標確定爲:通過反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並積累描寫山水的詞語、句子;用對比、舉例的方法把一個意思寫具體。

3、選用方法。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儘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爲實現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

也許你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爲了讓學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紹桂林山水的錄象;你也可以現身說法,把你旅遊途中的所見栩栩如生地進行描述;你也可以……

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可行,那麼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麼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爲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於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後來有學生彙報,但彙報的內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麼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就太高。

再有,環節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它有節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餘韻。

總之,要設計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你不僅要熟知你的學生,更要有對教材的獨特感悟,對教學方法的瞭然於心。

二、關於評課的反思

評課,也就是教學評議,它是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過程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經常開展評課活動,可以共同研討,互相學習;可以發現不足,推廣經驗;可以明確方向,提高認識。因此,評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那麼怎樣評課呢?

1、評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正確。首先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語文課教“語文”這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語文課,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演一演,孩子們很投入,他們分角色、排練、評獎;有時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一畫,在畫的同時老師還不時地予以指點,最後不忘讓學生評一評:誰畫得最好。這些活動,學生也在積極參加,教師也有指導,但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內容其實跟語文關係不大,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大的幫助。

其次,教師所教的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並與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內容看似“語文”的,但意義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查文後生字表中的生字,並記下在字典中的頁碼。查字典的過程既不是爲了認讀生字,也不是爲了瞭解字意,而是要讓學生記下頁碼。顯然,查字典的真正意義被記頁碼給沖淡了。

“21世紀的語文教育,應該打好兩個基礎,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國小語文課就是要幫學生打好這兩個基礎,教學生有用的“語文”內容。

(2)教學內容集中。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總是覺得這樣放不下,那樣丟不開,什麼東西都想教,結果一節課上下來,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俗話說: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節課短短的幾十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什麼都解決,教學內容要相對集中。所謂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課的主要任務重點呈現出來,而其它內容的教是爲了學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些。

2、評教學方法。

(1)過程自然。教學內容在展開的過程中有鋪墊,有銜接,前後照應,層層深入。節奏快慢相宜,該慢的地方決不吝惜時間,該快的時候決不留戀片刻。整個過程完整,無論是“順序型”、“變序型”還是“情景型”,都要進得去出得來。一節好課就像是一首樂曲,一篇美文,既要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讓人回味無窮。

(2)方法適當。語文教學方法多樣,有人喜歡串講,有人喜歡討論,串講有串講的優勢,討論有討論的長處,關鍵是看方法的選用恰當與否。方法是爲內容服務的,離開了內容一切所謂的方法都不復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同樣是朗讀,可以是齊讀,也可以是個別讀、引讀,男女生分角色讀等。但在不同的場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評課前要對教師所選用的方法進行分析,想想他爲什麼用這個辦法?如果換一種方法效果會怎樣?爲什麼?由此判斷這種方法是否爲實現教學內容服務,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

3、評學生參與。

(1)學生情緒。國小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很情緒化的,他們的喜怒往往就寫在臉上,表現在行動上。一節好的語文課,學生的表情是專注的,是好奇的,是生動的,而不是散漫的、麻木的、雜亂無章的……

(2)學生表現。看學生髮言的態度是否大方,參與活動的面有多廣;聽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朗讀是否悅耳;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養成。

4、注意事項。

(1)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教師爲上好一節課都是經過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的,但由於教師個體的差異,認識水平的不同,課的效果也千差萬別。評課時要客觀對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對教學中的亮點,要加以肯定;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議或希望,決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的頭上。

(2)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儘管評課可以從多方面進行,但並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評課時抓住教學中主要的優點、存在的問題,或是需要研究的重點進行剖析,要有理有據,不要泛泛而談。當然,也可以對整個教學過程“逐行掃描”,進行解剖式的評點,這就需要抓住細節,分析透徹,但最好還是要有一個很明確的重點。

總之,不同的人對課堂教學有不同的解讀,要想真正評好課,就必須不斷學習,從理論的高度去剖析課堂,從課堂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給被評者以啓發,給被聽者以啓迪。

語文教學設計10

一、議題:

詩人如何表達送別時的離情別緒

二、選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淮上與友人別》,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和《唐詩三百首》。

三、教學目標:

1、學會並運用古詩閱讀的方法學習五首古詩,爲學生古詩閱讀奠定基礎。

2、能說出詩人是抓住哪些景象來表達情感的,並體會送別詩的意境美。

四、教學重點:

學會古詩閱讀的方法,感受送別詩的意境美。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回憶春節過後,與外出務工的父母分別時的情景。

2、是啊,分別時總有那麼多的話要叮嚀、囑咐,分別時也總是那麼的難捨難分。古時候交通不便,人們一旦分別更是難以見面,那麼他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與親朋好友送別?又會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呢?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組“送別詩”,去感受詩人們送別時的情懷。

(二)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解詩題

讀課題,你知道了什麼?

2.讀詩文

師:誰能說一下,我們要學習詩文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相機板書:讀詩文)請大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3、明詩意

師:讀準了字音,讀出了節奏,這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出詩的韻味,要想讀出詩歌的韻味,那就要先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相機板書:明詩意。)

(1)下面就請利用書中的註釋,手中的工具書自學,看看每句詩講什麼?

(2)師:誰來和我們交流一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的意思?

師:這麼多複雜的情緒,真可以說是“百感交集”。然而多情自古傷離別,所以他在黃鶴樓前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播放動畫)出示後兩行,你從詩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師:班級彙報,並填寫表格

4.悟詩情

師:李白在黃鶴樓上送孟浩然送了多長時間?理由是什麼?你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師:你是從詩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了作者的依依不捨之情?(填寫表格)

師:誰來和我們交流一下?

師:學生填寫表格

(3)想象表達:相聚時難別亦難,詩人佇立岸邊,不忍離去,這時候的李白,心中會默唸什麼?((播放《送別》學生說話)

(三)閱讀概覽

1、回顧《黃鶴樓送孟浩然》的學習方法: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小組合作學習《贈汪倫》、《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淮上與友人別》四首古詩,再完成表格。(先把這四首詩讀一讀,再完成表格)

2、彙報交流。

預設問題:用什麼方式送的?抓住了哪些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起來交流時,先把古詩讀一讀)

《贈汪倫》:以歌相送;踏歌聲,桃花潭水。

《別董大》:以話相送;黃雲、白日曛、北風、雁、雪。

《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朝雨、客舍、柳色。

《淮上與友人別》:以柳相送;揚子江、楊柳,楊花,笛子

3、討論:這些送別詩有哪些不同點?又有哪些相同點?(可以看錶格)

不同點:送別的對象、方式、所抓景象都不同。

相同點:都抓住景象來表達情感;送別時的真情相同。

4、我們就把詩人送別友人時這一份依依不捨之情讀出來。(課件出示詩歌)

男生讀第一、三兩首,女生讀第二、四首,全班齊讀《送孟浩然之廣陵》

5、小結:

詩人們在送別時,雖然送別的方式不同,所抓的景象不同,但詩歌所傳遞的情感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對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

(四)結課

1、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便成爲一種習俗,送別也因此成爲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請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收集與“送別”相關的詩或詞,進一步學習。

2、最後,讓我們伴着優揚的樂曲一齊來唱一唱清代大師李叔同的《送別》,讓這份送別的真情永駐心田!

語文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這塊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及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是怎樣進行合理想象的。

三、教者

錢素珍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複習質疑。

1.想一想上節課學習的內容,課文按先後順序都寫了哪些內容?

2.哪一部分集中描寫了琥珀的樣子及價值?

3.默讀第四段,用直線畫出描寫琥珀樣子的句子,用曲線畫出寫它價值的句子。

4.老師分別指名讀描寫琥珀樣子及價值的句子。

5.老師隨後出示這個琥珀的幻燈片,提問:看了圖片,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問題?蜘蛛和蒼蠅爲什麼會被包在裏面?它們是怎麼被包在一起的?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讀課文,進行思考。

(三)學習課文,瞭解松脂球的形成。

1.這個故事是怎麼來的呢?

2.默讀第二段,想想蒼蠅和蜘蛛怎麼會同時被包在一個松脂球裏?

老師在學生說的基礎上,追問:

(1)這到底是一隻什麼樣的蒼蠅,什麼樣的蜘蛛?

(2)爲什麼科學家推測蒼蠅快樂,蜘蛛小心翼翼呢?這和後面的結果有什麼關係呢?

3、它們是怎樣被包在松脂球裏的呢?

(1)老師引導學生自己讀讀第7自然段。

(2)然後讓學生一隻手當蒼蠅,一隻手當蜘蛛,另一個同學雙手在上當松脂,表演體會那一瞬間的情景。

(3)隨後老師出示幻燈片,邊講解邊演示松脂包住這兩個小蟲的活動片

(4)後來的情形又怎樣呢?

4.默讀第1到第9自然段,思考:要形成這個奇特的松脂球必須具備什5.組織討論

6.討論小結

7.指導朗讀第二段。

(1)明確要求:第一要處理好重音;第二要用平和、輕鬆、有趣的聲調,給人以有趣的感覺,不能使人有緊張的恐怖的感覺。

(2)學生自己練讀,然後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老師點評。

(四)瞭解松脂球變成化石的過程。

1.一對敵對的小蟲包進了松脂球以後,小蟲的活動停止了,但自然環境還在繼續變化。松脂球是怎樣變成化石的呢?

2.默讀第三段,思考松脂球變成化石必須具備什麼條件。

在學生默讀思考後,老師指導他們討論,然後再指名說說。老師隨機板書松脂球變爲化石的必備條件:

地殼變動埋在海底時間漫長

3.學生自由有感情地讀這部分內容。

(五)總結琥珀形成必須具備的條件。

科學家根據這塊琥珀的樣子,推測出它形成必備的條件,同學們根據板書,說說琥珀的形成經過了哪兩個階段?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六)瞭解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1.科學家根據這塊奇異的琥珀推測出發生在一萬年前的故事的詳細情況,科學家這樣想象的依據是什麼呢?

2.出示思考、練習第2題,按照這題下面的提綱,說說科學家這樣想象的根據。

3.小組討論,互相說說。

4.老師小結

(七)佈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松脂球

形成

化石

琥珀

發現

樣子、價值

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品味語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感受意境美。

2、教給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步驟。

3、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孝敬回報父母。

教學過程:

與學生交流,導入新課:

有沒有較長時間離開父母的經歷?爲什麼離開?離開後想些什麼?想家時怎麼辦?

思念親人是人類的一種普遍感情。作家冰心在遠離親人、思念父母的時候,就把這種感情融化在一篇篇優美動人的詩歌、散文中。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一篇:《紙船寄母親》。

投影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師有感情的朗讀,渲染氣氛。

附投影:謝婉瑩,現代散文家、小說家、詩人、兒童文學家。筆名出自“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崇尚“愛的哲學”,母愛、童心、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讀者》等。《紙船》選自《繁星》,是作者赴美留學途中所做。這是作者第一次遠離祖國、遠離家鄉、遠離親人,當她孤零零的隨着航船在海上漂泊時,對親人、對母親倍感思念,於是作者把自己復活的一顆童心寄託在小小的紙船上,寫成了感人至深的不朽詩篇。

學生朗讀,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注意把握節奏和重音。(放悠揚而略帶憂傷的背景音樂)

請一位同學朗讀,學生互評,再讀。聽錄音,比較一下哪些地方讀的比我們好。我們讀得還不夠好,是因爲的詩歌的理解還不夠深入。請同學們默讀,品味揣摩語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及最精彩的地方,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討論仍不能解決的問題,全班討論。教師注意精彩語句的朗讀指導。

學生自己品讀,便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讀完後給同學們描繪一下。

師總結欣賞詩歌的方法步驟(投影:詩歌欣賞的步驟:

1、朗讀吟誦,感受詩歌音樂美

2、品味揣摩,感受詩歌語言美感悟詩歌意境美)

3、聯想想象,感受詩歌圖畫美

學生進行背誦比賽。

過渡:歌頌母愛、歌頌親情是永恆的主題。父母無私的愛不僅會使子女無限思戀,而且也會贏得子女純真的回報。印度大文豪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就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請同學們用學到的方法賞析這首詩,注意同學間的交流與幫助。

小結:今天我們所學的兩首詩都是描寫、歌頌親情的,它使我們更加感受到母愛的偉大,親情的無私。在生活中,我們更要珍惜這份感情,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回報親人,回報社會。如果同學們還想進一步瞭解泰戈爾及其作品,請在課下閱讀:(投影:推薦閱讀:

《泰戈爾抒情詩選》

《泰戈爾其人其作》)

作業:模仿《金色花》4、5段的寫法,展開聯想和想象,寫一段回報母親的話。

語文教學設計13

學習目標

1、圍繞“成長的故事”這一話題進行口語交際,交流時做到內容充實,態度自然,大方,表達流暢。

2、結合習作提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形式進行習作。

3、體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讀書方法,注意總結。

4、熟讀背誦名言,養成積累的習慣。

5、積極參與展示活動,精心準備採用最好的方式展示“成長的故事”綜合性學習成果。

 課前準備

1、實物投影儀。

2、展示活動前,師生共同設計佈置展示區域,陳列展示物品。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1、在這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了“成長的故事”這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相信大家在瞭解他人的成長故事及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中,有許多感想,今天就讓我們在一起暢所欲言吧!

2、閱讀習作的三個提示,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項進行口語練習。

3、根據相同選題,組成若干個小組合作交流,注意傾聽,互相補充,完善:

⑴ 成長的故事可以採用編演短劇或配樂講故事等形式交流。

⑵ “《烏塔》想起的”可把自己的經歷與烏塔進行對比,着眼於烏塔的獨立精神和自理能力,不要只一味批評家長的束縛。

⑶ 圍繞“如何與周圍人交往”或怎樣才能過個有意義的生日“進行討論,或舉行一場小型辯論會,蒐集一些資料,用事實來說服人。

4、按確定的方案進行演練。

5、全班交流。

6、共同評議。

第二課時

習作指導

 一、認真審題,寫出特點

三項習作,不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各自的特點,習作時要注意把特點體現出來。

1、寫自己或別人成長的故事:

要求寫得既有趣有能給人以啓發。寫時還要把事情交代清楚,注意對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等方面的描寫,對最能體現有和給人以發處要寫具體。

2、“從烏塔想起的”中“想”的內容從何而來呢:

⑴ 想從認真閱讀,深入思考中來:

從烏塔中想到什麼呢?關鍵是逐字,逐句,逐段地讀懂烏塔課所反映的問題,並進行深入思考,只有的讀得精,才能想得深。

⑵ 想從聯繫生活實際中來:

把烏塔所反映的成長中的一些問題,可以由這些問題生髮出去,談一談在成長中遇到的其他問題。

⑶ 寫回信應注意格式:

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等五個部分。回信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寫正文時先要回答來信中的問題,再寫自己想要告訴對方的事情。回答問題是要情真意切,要用事實說話,少談或不談大道理。

(學生起草,教師巡視。)

二、放聲朗讀,進行修改

引導學生運用從《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課中學到修改方法。

 三、學生交流,互相評議

尊重同學,虛心聽取意見。

 四、謄寫作文

教師交代格式和書寫要求。

第三課時

作文講評

一、朗讀展示優秀習作

1、教師在批改中挑選優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優秀習作,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2、全班同學聽後逐一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議:

⑴ 內容充實具體;

⑵ 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⑶ 正確使用標點,不寫錯別字。

二、小組交流互相評議

前後四人互相朗讀,交流自己的習作,互評互議。

三、修改謄寫,張貼展覽,發表

1、各自修改自己的習作。

2、將修改後的習作在學習園地裏張貼展覽。

第四課時

 一、我的發現

1、各自輕聲朗讀小林,小東的對話,想想自己從中有何發現。

2、指名朗讀。說說自己的發現。

3、交流各自的發現:

⑴ 讀書是,深入的想一想,不浮在表面,常常問個“爲什麼”,往往能發現問題。

⑵ 解決問題時可採用:查找資料,瞭解時代背景,聯繫作者的實際情況等方法。

4、擴展練習:

⑴ 談自己怎樣讀書的實例。

⑵ 從自己的讀書實例中總結讀書方法。

⑶ 鼓勵在今後的讀書中不斷總結讀書方法。

 二、日積月累

1、採取多種方式反覆朗讀名言。

2、小組交流各自對名言的理解。

3、全班交流,互相補充:

有志者事竟成:有志氣的人只要堅持不懈,事情終歸會成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人要不斷學習才能明白事理,完善自我成爲國家的棟樑。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學業上的精深造詣,出於勤奮,做事情成功在於多動腦筋,想辦法。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時間一去不復返,應抓緊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4、背誦名言。

5、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其他名言,鼓勵平時積累。板報上專闢一角,每週寫一句名言。

6、把自己最喜歡的名言寫在自己可隨時看到的地方,激勵自己。

 三、展示臺

1、課前觀察展示臺中的圖片,閱讀學習夥伴的話,歸納展示內容。

2、小組討論展示內容,展示形式,提出建議,確定本組展示形式。

3、班長了解各組的展示準備,協調展示情況。

4、舉行“成長的故事”展示會。各組輪流介紹,然後參觀學習。

語文教學設計14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髮現漢字的構字特點。

2、通過看圖,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事物可以構成許多反義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朗讀詞語、通過讀記積累詞語。把詞語填在適當的句子中。

4、引導學生產生寫話的慾望,鼓勵學生寫真心話。

5、學習觀察的方法,提高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培養觀察、調查或查閱資料的能力。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我的發現〗

1、放手讓學生觀察發現,交流討論。

2、先讓學生反覆讀生字,在讀中發現字的特點。

3、讀小泡中的話,小組說一說自己的發現。

4、交流發現:許多字都有相同的部件這一漢字特點。

5、讓學生展開想象認記這些字。如:第一組的四個字可以這樣記,“呀!”烏鴉說“小芽上長蚜蟲呢!”

一、看看說說

學生自己觀察,指名說反義詞。如:黑──白、大──小、長──短、高──矮、多──少、前──後、左──右、單──雙。

〖日積月累〗

一、讀讀記記

1、自己讀詞語,開火車讀詞語(讀準字音)

2、各自選擇詞語造句,全班交流。

二、我會選

1、引導學生自讀詞語和兩個句子。

2、自己選詞填空,全班交流並說說自己的理由。

3、交流檢查

三、我會寫

1、激趣談話:

⑴ 你有什麼高興的事,想告訴大家嗎?

⑵ 你能告訴大家你最喜歡吃的食物嗎?

⑶ 你能告訴大家你最喜歡的遊戲嗎?這個遊戲是怎樣玩的?

⑷ 你最喜歡去的是什麼地方,你看見了什麼?

⑸ 你最喜歡的小動物是什麼?長得什麼樣?……

2、指名說話,老師相機指導。

3、同座同學互相說自己想說的話。

4、把自己所說的話寫下來。

5、學生寫話,教師巡視,幫助寫話有困難的同學完成寫話。

四、我會讀

1、學生小聲讀故事。

2、同座互讀,看誰讀得準、讀得流利。

3、全班交流。

4、你認爲韓愈聰明在什麼地方。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課前準備

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個小組,分頭蒐集動物、植物的有關資料(文字、圖片等)。

學生自由準備講稿。

二、有趣的動物、植物

1、激趣談話:課餘時間大家通過觀察、調查或查閱資料,瞭解了許多動植物方面的知識。今天就請大家介紹有趣的動物、植物。

2、示範引導:位於宜昌市夷陵區的中華鱘研究所,是我國唯一的一家保護中華鱘的專業科研機構,有許多同學到那裏參觀過。今天我們就請中華鱘做一個自我介紹

我叫中華鱘,被人們稱爲水中大熊貓、活化石。我是江海洄游性魚類,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之稱。一般可以活30餘年。我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鱗,酷似披甲武士,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一張大嘴又尖又長,身上有五行銀白色的菱形骨板,背部一行,身體兩側和腹部兩行。

3、學生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練習講解,互相推薦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

4、各組推選最佳解說員在全班進行交流。

〖展示臺〗

1、日記:

將自己的日記本,或打印成冊的日記在班級、年級進行展示。

擇自己最滿意的一篇讀給大家聽一聽。

2、中華鱘等資料:

收集到中華鱘研究所參觀的照片及其他資料、圖片進行展示。

3、到市內鳥語林、爬行動物展覽館、動物園、植物園等地參觀,並收集相關的自然科學方面的資料,組織學生進行展示。

語文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過看圖和學文,使學生了解同學之間要互幫互助,互信互愛,從小培養良好的行爲品質。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新詞

2、默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待人寬容友好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題,出示圖畫,設問揭題

1、在學習之前,教師出示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去鳥不驚,”進行猜謎活動。(謎底:畫)

2、談話揭題:學校裏的畫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出示文中插圖)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欣賞這兩幅“校園裏的畫”(教師板書課題)

3、學生準生字詞,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讀準生字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觀察插圖,運用比較,培養能力

1、依文看圖,訓練觀察能力

(1)教師範讀課文,學生圖畫

(2)分別指導學生觀察這兩幅圖畫,國小語文教案《國小語文:《校園裏的畫》教學設計》。提問:想一想誰在畫畫兒,都畫了什麼畫?

2、緣圖悟文,強化學法指導

(1)看圖找段:①指名朗讀第四五自然段,思考,卡佳和“我”在黑板上分別畫了一些什麼圖畫?②讓學生圍繞這段內容回答,從而理清寫作順序:卡佳畫一艘軍艦→“我”畫炸彈軍艦,水兵們都落水→卡佳“救起”被炸的水兵,坐上了小船駛向岸邊→“我”畫鯨魚張開大嘴吃水兵。③教師總結:通過他們兩個人的所作所爲,你知道了什麼?

(3)品詞誦讀:要理解、自然段中語句的意思,必須要理解重點詞語:“不服氣”,變抽象爲形象②誦讀指導:在讀第四自然段中的“說實話”“可是”時語氣強調得要重一些,表示“我”的心,虛;“拿起”朗讀朗讀進語速要快,強調“我”的嫉妒心。

3、自學第六七自然段。要求:①回顧學習第四五自然段的方法:看圖找段,讀文析句,品詞誦讀;②依照這個方法進行自學。

三、聯繫實際,發散思維,續編故事

1、朗讀表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分組競賽朗讀,集體朗讀)讓學生戴上頭飾表演課文的主要情節,加深理解。

2、續編故事,發展思維:卡佳看到“我”滿臉不高興的樣子,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

四、合理想象,爲文配畫

文中的“我”和卡佳最後合解了,你有什麼感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男孩,你會在卡佳之後畫一幅怎樣的畫,來表示你的歉意。

五、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1、校園裏的畫1以誠相待

2、友好相處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

2、通過閱讀課文,瞭解小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同時感受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3、學習生字商量,理解聚和商量的意思。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在反覆朗讀中體會句子的意思。

2、瞭解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瞭解動物過冬的知識,懂得對好朋友要關心。

教學用具:課件

教學過程:

1、上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認識了三個小動物,還記得他們是誰嗎?(師貼圖)引讀:青蛙、小燕子和小蜜蜂是好朋友。它們常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日子過的很快樂。

2、可沒過多久啊,秋天就到了,天氣越來越涼了,三個小動物想,我們該怎樣過冬呢?

二、

學習第二自然段。

1、遇到問題,大家一起想辦法纔是好朋友,請你讀讀第二自然段,你從哪些詞發現他們是一起想辦法的。還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聚和商量

商量:師:生活中遇到困難和好朋友商量商量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解決問題。你看(出示商、量)(1。指導記住這個字。2。指導輕聲的讀法)

2、小朋友舉起手跟老師一起寫寫這兩個字,讓我們把這個詞牢牢地記在腦子裏。

聚:怎樣就是聚在一起了呢?你能上來幫小動物們重新擺擺位置嗎?(上臺重新貼小動物的位置)這就叫做聚。

(1)一般來說,我們遇到一些開心的事或有什麼大事情就會聚到一起,就像我們過年時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多開心啊!

(2)三個小動物聚到一起幹什麼啊?(商量過冬的事)

(3)你們知道小動物爲什麼要商量怎麼過冬嗎?春天、夏天、秋天他們也不需要商量啊!(冬天太冷了)

是啊,冬天好冷啊,我們小朋友可以穿上厚厚的棉衣,還可以待在空調房裏度過,可小動物又不能穿棉衣,開空調,看來他們是得好好商量一下。

3、課件出示三個小動物聚在一起商量的畫面。(指導讀這段,評價)

4、師小結:他們是怎樣商量的呢?商量的結果又如何呢?

二、

學習37段。

1、請你自己讀一讀課文37段,邊讀邊想,這三個小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2、通過讀課文大家一定發現了小動物們可聰明瞭,他們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過冬方式。

誰來說說燕子是怎樣過冬的?青蛙呢?蜜蜂呢?(學生可以用自己的話說。)

3、小朋友,你們讀懂他們的話了嗎?真的讀懂了嗎?我們讀書的時候,有時就要把自己當作小燕子,有時你就要像青蛙,有時你又要變成了小蜜蜂。下面,你對哪個小動物過冬的方式特別感性趣,就把它的話多讀幾遍,好好地體會一下它的心情、也可以邊讀邊想他在說話時會有什麼動作。待會兒你就把自己當作這個小動物,向大家介紹自己是怎樣過冬的。

4、交流。你是哪一個小動物?

燕子

(1)生讀。

師:就要離開好朋友們了,你的心情怎樣?(有點難過)是啊,離開自己的好朋友肯定捨不得。你能帶着這樣的心情來讀嗎(指讀)

師:小燕子,還沒有分別就想到明年再飛回來了。明年什麼時候回來啊!(理解春暖花開補充春色滿園、春意盎然、春光明媚)

師:小燕子真了不起,靠着自己的一雙翅膀,可以讓自己順利的渡過寒冷的冬天。

(2)像燕子這樣,秋天飛到南方,春天飛回北方的過冬方式,我們把它叫做遷徙(板書),每年秋天遷徙到南方過冬的鳥叫候鳥。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和燕子一樣,也要飛到南方過冬呢?

(3)燕子不僅爲自己過冬做好了準備,他還特別關心自己的朋友,他是怎樣關心青蛙的呢?(指名讀:青蛙哥哥)

青蛙

(1)小青蛙們,你們是怎樣過冬的?(生讀:不到南方去)。

(2)青蛙哥哥,你這一睡要多長時間呀?

你睡整整一個冬天,不吃東西,肚子不餓嗎?

青蛙吃得飽飽的鑽到泥土裏,好好地睡上一大覺,真舒服呀!你

能一邊做動作,一邊來讀讀這段話嗎?(我要吃的飽飽的,好好睡上一大覺)圈出飽飽的、一大覺。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小青蛙雖然沒有燕子那樣的翅膀,但它的這個大肚皮可管用了,只要吃飽之後好好睡上一覺就能過冬了,真神奇!老師告訴大家,整個冬天啊小青蛙不能說話,只能睡覺,只有這樣才能減少能量的消耗,要不然肚皮再大也不夠過一個冬天的,是嗎?

出示第五段。自己再仔細地讀讀這段話,邊讀邊想能配上什麼動作。

(3)誰來當小青蛙。

評:讓我來摸一摸肚子。哎呀,還沒吃飽,怪不得不太舒服,還要努力。

讓我摸一肚子,你的肚子吃得飽飽的,讀得真好,一定會睡得很舒服的。

(4)這下我可放心了,小青蛙,你的這種過冬方式好象叫(

)。

蜜蜂

(1)小蜜蜂還沒有介紹呢!你是小蜜蜂,你來說一說。

(2)從一個早字可以看出小蜜蜂多勤勞啊,(畫出早)在冬天還沒有到來的時候,他就做好準備了,誰來用一個成語誇誇他。(有備無患、防患未然)(通過你的朗讀來誇誇她)

5、小結:瞧,小動物們多聰明啊,他們各自用不同的方式爲自己過冬做好了準備,燕子是(),青蛙是(),小蜜蜂是(),而且他們互相()。

6、瞧,小動物各有各的過冬方法。看來,遇到事情多商量還是挺有用的。現在,我也有些心癢癢了。我就想做那隻小燕子,誰是我的好朋友小青蛙?我來和大家商量商量。(指一生)就請你。其他小朋友拿起書,看看我們是怎麼商量的?都做好準備了嗎?(做好了)好,開始!

師:冬天快要來了,蟲子快要沒了,我要飛到南方去,那裏很暖和,還有很多蟲子。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是你不會飛,怎麼辦呢?

生: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裏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鑽到泥土裏去,好好睡上一大覺,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師:小青蛙,你是這麼過冬的啊,我不擔心你了。

師:剛纔我們倆在商量的時候,我發現這邊的小朋友在笑嘻嘻地跟着我們讀。瞧,他們多會學習啊!

師:下面讓我再來試一次,我還當燕子,誰來做我的好朋友小蜜蜂?(指一生)好,就請你。其他同學跟着我們輕聲地讀。你就是我的好朋友了。

師:蜜蜂妹妹,冬天地上沒有鮮花,你怎麼生活呢?

生:我早就採了很多蜜,藏在蜂巢裏,夠吃上一個冬天的。

師:小蜜蜂可真勤勞,會學習的小朋友越來越多了,你們想不想像我們剛纔這樣這樣商量商量啊?

生:想

師:那同桌的兩個小朋友相互練一練,怎麼商量商量。

學生自己練習分角色商量。

師:來,會商量的小青蛙和小燕子在哪裏?其它的小朋友聽一聽他們商量的好不好?

師:(問兩個孩子)你是誰?(小青蛙)你又是誰?(小燕子)

生1:冬天快要來了,蟲子也沒啦。我要飛到南方去,那兒暖和,還有很多蟲子。等明年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再飛回來。

青蛙哥哥,你不是也吃蟲子嗎?可你不會飛,怎麼到南方去呢?

生2:我不到南方去,就在這裏過冬。我準備吃得飽飽的,過兩天鑽到泥土裏去,好好睡上一大覺。等到來年春天,再出來找蟲子吃。

師:這下你還擔心小青蛙嗎?可是在沒有聽到小青蛙的話之前,小燕子可是充滿了擔心。誰再來讀一讀?

生讀:青蛙哥哥

師:會商量的小青蛙和小蜜蜂在哪裏?這樣我們商量一下好不好?左邊的小朋友做小燕子,右邊的小朋友做小蜜蜂,我們來試一試。

齊讀。

師:我最後再請三個小朋友,最會關心別人的小燕子,最神奇的小青蛙,最勤勞的小蜜蜂來商量商量。

7、你們喜歡他們嗎?

冬天即將到來使這三個好朋友不得不分開,他們商量的結果是什麼呢?(明年春天再相聚)

總結:今天,我們不僅從這三個小動物身上學到了動物過冬的知識,還懂得了好朋友之間互相關心的道理。你們快樂嗎?

他們真是我們的好朋友。在動物世界中還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他們都有自己獨特的過冬方式,課後,同學們可以通過看書,上網查資料,向家長請教的方法瞭解更多的關於動物過冬的知識。下一節課大家再來討論好嗎?

標籤:語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