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論語教學設計

設計9.5K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教學設計

論語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熟練背誦並正確翻譯這篇課文。

2、理解課文思想內容,對照反省自己。

3、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重點】

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介紹孔子及其《論語》。

2、朗讀、背誦課文。

3、研讀前五段內容。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中華民族有着數千年的文明歷史,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對今天在全民族弘揚愛國主義思想,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現實意義。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已成爲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部分,不僅是中國的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爲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二、朗讀課文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全班齊讀:

感知課文內容。多讀幾遍,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根據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課文內容

1、理解重點詞語:

⑴ 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彙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爲“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裏,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繫上下文,正確理解。

⑵ 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細讀幾遍,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試着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句子理解詞義,根據詞義理解句子。

教師要求學生,自己理解了的,講給同學、老師聽聽。不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實在不懂,請教老師。

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能講清的,教師再度明確。學生理解有困難的,教師要講明白,講透徹。

重點掌握下列的意思: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溫故而知新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見賢思齊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後已。

知松柏之後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2、理解課文內容:

教師導學:

關於課文翻譯,教師可以根據情況,給學生講解有關信、達、雅及直譯、意譯等常識,但要講得淺顯易懂。指導學生逐句翻譯前五段。

學生較爲難以理解,須重點講解的句子:

⑴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⑵ 吾日三省吾身。

⑶ 傳不習乎?

⑷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巳誨女知之乎!

四、朗讀、背誦

反覆朗讀,直到成誦。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識記字詞。

3、預習剩餘部分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研讀後五段內容。

2、理解全文的思想意義。

3、概括成語、格言,積累語言。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1、背誦課文。

2、考查句子的翻譯及其重點詞語的解釋。

二、理解後五段內容

按第一課時要求,逐句翻譯剩餘各段。

教師須重點講解的:

1、見賢思齊焉。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3、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4、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三、概括思想內容

指導學生將課文有關內容歸納到如下幾點:

1、學習方法。

2、學習態度。

3、思想修養。

歸納成語、格言:

提示: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死而後已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見賢思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四、學習體驗

1、學了這篇課文,你認爲哪些內容使你收穫最大?談談感想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3、“溫故而知新”對於指導我們的學習有什麼重要意義?④透過表面文字,理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深刻含義。試着模仿這種寫法,也寫幾句。

五、教師小結

《論語》的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我國古代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我們學的這一部分主要談的是求知和修養問題。大家不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聯繫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今後我們要多接觸一點文言文,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繼承祖國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

論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 聯繫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課標要求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

重點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並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難點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教法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具 學具PPT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三、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並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教學步驟】

一、學生默寫《論語》第一、二、三則

二、初讀第四至第八則,掃除語言障礙

罔(wǎng) 殆(dài) 簞:(dān) 曲肱(gōng)

1.教師朗讀示範。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三、探究學習、理解並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第四則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故:學過的知識;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 可:可以; 以憑藉; 爲:做。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複習舊的知識,能夠從中有新的體會或發現。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的必要性,因爲只“溫故”而不獨立思考,決然達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將知識融會貫通,能在溫習舊知識中有所發現,才“可以爲師”。 “溫故而知新”是孔子對我國教育學的重大貢獻之一,他認爲,不斷溫習所學過的知識,從而可以獲得新知識。這一學習方法不僅在封建時代有其價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認的適應性。人們的新知識、新學問往往都是在過去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此,溫故而知新是一個十分可行的學習方法。

4.朗讀、背誦。

第五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 殆:有害。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讀書,就會有疑惑。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一則也是講學習方法,闡述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係,認爲二者不可偏廢。學習和思考相結合,纔能有所得。

4.朗讀、背誦。

第六則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1)食,一瓢飲,在陋巷(2),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3)。賢哉回也。”(《雍也》)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簞:音dān,古代盛飯用的竹器。 (2)巷:此處指顏回的住處。

(3)樂:樂於學。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賢德啊,顏回!一簞乾糧,一瓢涼水,居住在簡陋的巷子裏,換了別人一定不堪忍受這種貧困憂苦的生活,但是顏回啊,從來不知因此而改變自己好學樂善的快樂。賢德啊,顏回!”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稱讚顏回,對他作了高度評價。這裏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裏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爲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此章孔子迴環曲折,一說兩嘆,高度讚揚了顏回安貧樂道的高貴品質,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傳很廣,幾乎婦孺皆知。

4.朗讀、背誦。

第七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知:懂得、瞭解; 好:喜歡; 樂:以……爲樂。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爲樂的人。”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這裏,孔子強調了學習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濃厚的興趣,我們纔會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去努力。孔子在這裏沒有具體指懂得什麼,看來是泛指,包括學問、技藝等。孔子正是這一點的身體力行者,孔子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即爲明證。

4.朗讀、背誦。

第八則 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1.結合註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飯食,飯,這裏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着胳膊。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着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爲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爲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爲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飯蔬飲水:後因以“飯蔬飲水”形容清心寡慾、安貧樂道的生活。

4.朗讀、背誦。

【作業佈置】

複習背誦第四至第八則。

板書設計《論語》十二章 學習方法

學習態度

修身做人

教學反思

如何學文言文,一個字:多讀。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讀中進行朗讀指導,會按節奏讀,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積累語言的習慣、現實生活中學生有許多迷惘與困惑的問題,把《論語》與學生提到的問題掛上勾,對學生的啓發是很大的。把《論語》與生活結合,化難爲易,化枯燥爲生動,讓學生覺得《論語》其實很生活化,她離我們很近,是切合現實生存的智慧。

論語教學設計3

《〈論語〉十二則》

教學目標

1.啓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並用以指導自己的言行。

2.瞭解《論語》一書和孔子及其思想。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等。

重點: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教法與學法

教法:朗讀教學法 探究法 歸納法

學法:自主、合作、探究:通過熟讀,明白其內涵,通過討論,掌握其寫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孔子及《論語》簡介

(1)《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爲主,涵蓋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比較完整地體現了孔子及其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論語》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於西方社會的《聖經》一書,所以也有人把《論語》譽爲中國人的《聖經》。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爲“聖人”。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爲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爲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課文內容提要及問題設計

(一)內容提要

本課所選內容主要涉及這麼幾個方面:一是關於讀書做學問的,二是修身養性的,三是關於立志與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問題設計

1.爲什麼每一則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爲是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所記,用“子”是表示對老師的尊敬。因爲《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言行的書。所以《論語》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說的話。

2.《論語》篇名的由來

提示:《論語》這本書形式上的一個特點:分章記述孔子的言行。這種形式有一個專門的名稱,叫做語錄體,若干章爲一篇,其篇名大多是選取每一篇文章開頭第一句話的頭兩三個字來命名的,如《學而》、《爲政》等,都是篇名。《論語》一共20篇,篇名有些是孔子弟子的名字,有些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含義。

3. “三省吾身”真的是反省三次嗎?

提示:古代人對“三”、“六”、“九”有一種數字崇拜,“三”一般是泛指多數,而不是一個確切的數字。

4.孔子關於讀書的論述對我們有何啓發?

提示:關於讀書,孔子提出了“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獨到見解,並以“吾嘗終日不食,終日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來進行論證。這些對於我們科學的求知和事半功倍地學習都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

5.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什麼樣的人?

提示:“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一詞在《論語》中的“出鏡”率最高,約一百多次。孔子認爲君子除了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一個與人和睦相處的人,還有一個重要的說話和做事的標準,他應該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敏於事而慎於言”、“君子喻於義”。

(三)本課中出現的成語、格言和警句等。

成語:溫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師 見賢思齊 擇善而從

格言警句

1.談學習態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談學習方法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溫故而知新

3.談修身做人的: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四)正確認識和評價《論語》

一個時期以來,孔子及其《論語》似乎被人神化,其實《論語》是一部內容很平實、很富於人情味兒的充滿了人生智慧的書,一部可以用審美鑑賞的眼光去讀的書。只要善於讀,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得到一種美的愉悅,而且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生智慧的啓迪和人格的感染。因而,在諸子百家中,以孔子爲第一人,諸子之書以《論語》爲第一部。但這並不等於說,《論語》就是中國文化,孔子就是真正的聖人。

教學反思

論語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節課教學內容是《論語》第七章《述爾》中的第二章,即: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這一章,既是孔子自道自話,也是孔子一生的寫照,正因爲孔子有這樣的態度和境界,才成就了他爲至聖先師,成爲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所以,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蘊含深厚,包容寬廣,對人生會有深刻的啓迪,所以應該很好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受益終生。

【教學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本章教學雖是一句話,看似簡單實意深刻,如何使簡單變豐富,化深刻爲淺顯,這是我教學設計中的思考。爲此,我教學中採取了這樣幾種做法:一是用《論語》學《論語》,即:有時引用已經學過的《論語》句子,來理解新句子,使學生溫故而知新,這樣學生會覺得很輕鬆;有時擴展《論語》中其他與本章相關聯的新句子,來豐富對本章的理解,學生會覺得很新奇刺激,富有挑戰,所以,表面重點是學一個句子,其實同時也學習瞭解了一些其他的句子,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思維空間。二是多處採用故事教學的方式,寓教於樂,化難爲易,學生會很喜歡,會在身心愉悅中有所感悟和收穫。三是採用古今結合、教材與學生生活相結合的方式,深入淺出,難點迎刃而解,如:理解“靜定”的一種境界,我就結合了孩子們非常喜歡的《功夫熊貓》的一些情節來詮釋和引領,學生非常喜歡,理解也變得輕鬆愉悅。四是採用多媒體教學,形象、直觀、印象深刻。

教學對象分析:學生一二年級曾學過《弟子規》,目前已經學過一些《論語》內容,對孔子及《論語》有了一定的瞭解,對古文也已有了一些感悟理解能力。而句中的“學而不厭”和“誨人不倦”又是現在我們常用的成語,有的學生可能不陌生,所以學起來,同學們應該是很喜歡。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論語》第七篇《述爾》中的第二章,瞭解孔子一生的學習和治學態度方法風格及謙虛好學的品格;

2、進行國學知識積累,學習感悟理解古文的能力,豐厚底蘊,爲學生將來對中華國學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3、學習孔子的情懷及品格,培養學生快樂學習的品質,爲學生的可持續學習和終身學習培養積極樂觀的態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積累知識,學習品格,培養態度和品質。

難點:如何化難爲易使學生輕鬆理解句子含義及其思想品質,並潛移默化受到薰陶,學習孔子的品格,形成自己的品質。

【教學準備】

視頻電影課件、視頻動畫課件,文字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自然入課

1、背誦已學過的章句。

2、自然引入:同學們真了不起,已經記住了這麼多《論語》章句!相信孔老夫子對你們的努力一定會非常感謝和欣慰的。本節課,我們繼續穿越,回到孔子的課堂,聆聽孔夫子的教誨。

(設計意圖:這樣開課,簡單直接,讓同學們帶着一點成功和自豪去學習新知識,學生會充滿信心和激情。)

二、新授

1、師板書,請學生仔細看,在心裏默讀。

板書: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2、指讀,強調“識”的讀法爲(zhì)及字意(記住)。強調“誨”和“倦”的讀音。

3、理解“默而識之”的意思。

(1)“默而識之”的意思。

(2)爲什麼孔子說要“默”而識之呢?(而不是“讀”而識之或“學”而識之等等呢?)

(3)深入體會“默”字。

(師根據學生回答後引領:表面理解是告訴我們靜靜的默不作聲的學習並記住所學的知識,實際上是在告訴我們要靜下心來,沉下心來,這樣你就會全神貫注,調動你你內心所有的能量,那麼,你原來記不住的你現在就會記住,你原來迷惑不解的你現在就會豁然開朗,你原來覺得很困難的事也許現在就會迎刃而解……

此處觀看電影《功夫熊貓2》中片段,結合其中的兩段,即浣熊師父教育熊貓如何靜下心來,調動內心巨大的潛能,來使自己達到武功的最高境界,以及最後功夫熊貓如何悟透了師父的教誨,面對孔雀沈老爺最強大的攻勢,如何使自己靜下心來用武術的最高境界徹底摧毀他們的情節來談。)

教師總結:所以說,“靜下心來”不光是一種態度,一種方法,更是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會是你的內心無比強大,這種內心的力量發乎於外會使你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3)先來“默而知之”記住這四個字。(其實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你也可以擴展開來用於其他方面。)

(設計意圖:上述環節,由字義到句子字面義,再到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再到聯繫學生最喜歡的動畫電影,深入顯出,寓教於樂,學生會在自身的體驗中,在觀看劇情的愉悅中,理解文意,參悟道理。然後老師給予總結昇華,水到渠成,激發能量。)

師過渡:孔子爲什麼能做到“默而知之”呢,這其實體現了孔子的一種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更體現了他的一種學習情趣,學習境界,這種境界,就是快樂的學習境界,他學習的時候總是樂在其中,即陶陶然,其樂無窮也,從來不會厭倦。

那麼他的這種態度在這句話當中也說得很明白,那麼哪個詞說的就是我剛纔說的這個意思呢?

4、理解“學而不厭”

(1)指生說詞語意思。

(2)結合以前學過的句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體會。

(3)師講“葉公問子路”的故事。(教師結合這段話,即: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來講解孔子快樂學習的'態度。)

(4) 視頻播放孔子的故事《韋編三絕》,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記這個成語。

(5)教師結合『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這句繼續體會。

(設計意圖:這段環節主要結合有關孔子的故事,通過學生已有知識、教師講解和看視頻的方式,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學習孔子快樂學習的品質,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快樂學習,快樂人生的教育。)

師過渡:易中天說:孔子一生的學習可以概括成這樣幾個特點:博學、好學、活學、樂學。孔子不光把自己學習當作是無比快樂快樂的事,而且,他還把“教書育人”當作是無比快樂的事,他樂淘淘的做了一輩子教書先生,

5、 學習“誨人不倦”。

(1)理解詞語意思。

(2)教師渲染:(從孔子弟子之多,年齡性格之異,教學內容之廣,孔子皆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這些方面來渲染。)

(3) 故事:朽木難雕(孔子罵宰予)

A、課件出示: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朽,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之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B、理解這段話的意思。

C、瞭解成語,課件出示:朽木難雕、朽木不雕、朽木不可雕、朽木糞土。

D、擴展孔子的教學風格:孔子的教學有時很嚴肅,像這樣批評宰予;有時又是十分風趣和快樂的,此處引用《論語》中第十一·《先進》篇中關於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一章,瞭解孔子教學課堂的和諧愉悅民主人性率真……

(設計意圖:此部分教學主要結合孔子罵宰予的這段故事和孔子平時教學的一些特點,通過教師講解和學生嘗試思考的方式來理解孔子的教學風格,進一步感悟大師的風範。文字課件的出示,使之作爲豐富教學的內容,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古文的特點及趣味,瞭解成語的源頭,激發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爲將來的可持續學習和快樂學習培養態度和品質。)

6、學習:“何有於我哉?”

(1) 學生根據上述學習評價孔子。

(2) 理解“何有於我哉?”的意思。

(3) 從這句話中理解孔子的謙遜與反思,學習他在反思中學習,在學習中反思的精神。強調反思對於我們修身養性方面的重要意義。(如,教師在課後的反思,會有利於今後更好的教學等等,也可以結合曾子的《吾日三省乎吾身》等)

(設計意圖:此部分教學作爲次要內容,旨在瞭解孔子做學問的一種謙遜和精進,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教育。)

三、 回顧全句,總結。

1、說說全句的意思。

2、朗讀全句,背誦全句。

3、激勵教育:師:把此句話送給學生當做“座右銘”,按此去做,將來一定會成爲優

秀的學者,也許會成爲了不起的偉人,也許會成爲流芳千古的聖人。但也許你不會成爲什麼什麼重要的人,但我相信你今後學習一定是快樂的,做人做事一定是快樂的,那麼你的人生一定是快樂的。最後,讓我們一起牢牢記住這兩成語,出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吟誦三遍)

(設計意圖:此處這樣設計旨在讓學生強化記憶,背誦在心,然後老師強化激勵,使學生有個認識的高度和銘記,終生受益。)

四、佈置作業:

請學生自己閱讀《論語》找一找書中記錄有關孔子學習和教學的章句,選擇一兩句你喜歡的背下來。

(設計意圖:教是爲了對學生有個引領,督促學生主動閱讀,進而形成愛閱讀愛思考愛積累的學習品質,這非常重要。此環節設計,目的正在於此。)

【板書設計】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好學 zhì 厭煩 厭倦

樂教 記住

謙遜

論語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

2.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積累和記誦經典的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經典談感受。

教學過程:

複習

一、 創設情境,回憶孔子的言論。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

二、初步瞭解孔子和《論語》

出示白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一個人那裏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於勤奮好學,成爲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說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孔子爲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曾周遊列國,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裏,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這裏的`“子”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溫和又嚴肅,威嚴而又不兇猛,莊重而安詳。孔子的思想,儘管是兩千年以前的,但它對人類具有永恆的意義。你知道孔子說過哪些智慧的話語嗎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展示《論語》一書),孔子說的這些話,全部在《論語》這部書中,《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書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導誦讀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爲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爲政》)

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爲政》)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衛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節,聲音先於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節: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註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說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白板,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師:這些語段全是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哪句話讓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臺賽。

第五幕:引經據典古今爲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師:這已成爲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爲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說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四、總結

老師最後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孔子老師說“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裏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說話要誠實,博愛大衆,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從這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論語教學設計6

論語十則教案設計及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③積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①蒐集資料:瞭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瞭解論語的主要內容;蒐集最能表現松柏品性的詩句。

②藉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容梗概。

論語十則教案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學習的內容。

○教學設計

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爲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孔子、論語的知識

①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個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③師生交流: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自己蒐集整理的資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尊稱爲“大成至聖”。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爲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爲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容上以教育爲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兩方面的內容,前五則着重談學習,後五則着重談修養做人。(有的地方內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①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後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傳(chuán)不習乎誨女(rǔ)知之乎不知爲(wéi)不知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並用多媒體展示:

◆結合具體語言環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

c.質疑交流:就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疑,提問組有權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並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

朋三和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

②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度上強調什麼?學習方法上又強調什麼?

學生交流後,教師概述:學習態度強調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獨立思考與複習,分別說明理由。

謙虛: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獨立思考、複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爲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爲什麼?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後有何打算?

作業

①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②選作:課外閱讀論語,瞭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論語十則教案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有關修身做人的內容,小結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計

導入

儒家學說是爲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容。

探究學習後五則

①全班朗讀課文,教師正音。②自主研讀,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


> ③班上交流,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交流後,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麼樣的品性?(教案 ) 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學生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得起時間和環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爲止。

聯繫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爲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於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獄、死刑等。如果什麼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度來對待什麼人、什麼事。

教師小結

現代社會一方面經濟飛速發展,另一方面傳統美德亟待發揚。現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嶽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積累、拓展

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並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後對本文出現的常用成語作歸結並板書:死而後已溫故知新任重道遠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

背誦課文

作業

蒐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註明出處、含義,並製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論語十則教案課後反思: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爲我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着重敘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國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國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課堂實踐活動。讀懂——能見“言”而知“意”;讀熟背誦——熟悉文言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習慣,形成語感;積累詞句——特別是古今不同的詞語和句式。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論語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瞭解文言文的常識和方法

2.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前部)。

3.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前一部分)。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3

預習指導: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慍 罔 殆 謂 哉 焉 誨

2.看課文註釋或查字典,試翻譯課文。

3.熟讀。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請同學自由發言,說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關學習的格言或諺語來,以此調動學生的情緒。由此導入孔子關於學習的論述。

三、文言文入門:

教師講解:

1.文言文的翻譯方法:直譯和意譯

2.文言文的古今義和一詞多義

3.通假字

4.朗讀與背誦

5.四種特殊句式:

四、朗讀指導

1.教師範讀課文。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一次,教師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語音和停頓方面的錯誤,學生齊讀課文。

3.抽二個學生朗讀,衆評。

注意:引導學生注意文言文朗讀的停頓和重音。

五、指導文言句子翻譯。

因爲是第一次接觸文言文,要與學生講清以下幾點:

(l)弄懂每個字的含義。

(2)把古代的單音字換成現代雙音詞。

(3)弄清虛詞的用法。

(4)補充適當的詞語。

(5)調整句子的語序。

(6)揣摩句子的語氣。

(7)注意古今義的不同。(8)注意一詞多義的現象。(9)四種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導翻譯第1--5則:

處理方法:

1.第一則由老師示範性翻譯:

由個別的詞義,到句意的直譯和意譯。

2.每一則由教師講解幾個普遍性難字詞,然後學生自己試譯,不明白的舉手發問,由會的同學或老師答疑。

3.分別請四位同學展示翻譯的.結果。

4.師生共同評價,糾正。

七、指導背誦

八、小結

由學生談談學習了這五則明白了什麼是學習方面的道理。

自由發言,不拘對錯。

九、作業。

l.課後練習一、二題。A類。

2.背誦全文。B類。

3.默寫全文。C類。

[說課精要]本節是入門課,準備活動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貪快,只求穩.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2.理解課文詞語句子的含義(後半部分)。

3.朗讀與背誦.

教學重點:目標2

教學難點:辨別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檢查複習

朗讀全文。

三、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學習理解、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這一節課,請同學們自己來試翻譯餘下的課文。

四、翻譯課文6-10則

1.教師講解下列難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2.學生嘗試自己翻譯,遇到有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講座,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答.

3.抽查二個學生翻譯,其他同學進行評價糾正補充。

五、獨立思考:本課所選各則都是談學習的,有的談學習態度,有的談學習方法,請各舉例說明。

獨立思考後抽查發言,學生互相補充:

(1)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默而識之。

(2)學習態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六、片斷寫作:

當堂完成學習本文的體會,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應該怎樣去做。100字左右。寫完後班內交流。(有關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七、小結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許多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我們在學習中應進行借鑑、參考。

八、背誦指導:抓關鍵詞的背誦法

九、作業

A.課後練習三、四題。

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學以致用,本課注意引導學生注意這一點

論語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讀字詞。

2、理解各則語錄。

3、整理、積累語言材料。

4、學習和繼承中國古代先進的學習方法和態度,初步瞭解中國古代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輝煌成就。

【教學思路】

板塊式教學思路,全課的教學主要分爲三個板塊。

【教學重點】

誦讀熟悉文言文的表達方式和習慣用語,以養成語感。

【教學難點】

讀懂《論語》,掌握其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並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深入感受《論語》精髓。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臣趙普曾經告訴宋太宗說:臣有論語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確,我國兩千年來,不論立身處世以及政治社會,皆以儒家思想爲中心,而論語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書,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便是這個意思。宋代大儒朱熹,把論語、大學、中庸、孟子合稱四子書,並分別爲大學、中庸做章句;爲論語、孟子做集註。朱注四書,後來歷代朝廷都定爲官書,是科舉考試的標準本,所以流傳極廣,影響也最大。我們課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註。(第45頁)

二、認讀課文(15分鐘左右)

1、同學們自讀課文的`閱讀提示。

2、各自大聲地朗讀課文。

3、聽讀課文,注意校正讀音,體會語調。

4、分則朗讀課文,每讀一則,都要求對應着點讀課文註釋。

5、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說註釋,說譯文。

6、全班同學大聲、流利、快速地朗讀全文。

三、析讀課文(12分鐘左右)

1、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

2、同學們試作批註,概括每一則的內容大意。

3、教師指導同學們運用 與學習 有關這個句式說話。如學而時習之與學習方法有關,與學習習慣有關,又如不恥下問與學習態度有關等。

4、教師指導同學們就課文中喜歡的成語或短語說話,要說說爲什麼喜歡它。

四、理讀課文(20分鐘左右)

老師下發印有分類式學習筆記的練習紙,請同學們根據紙上安排好了的類別整理課堂筆記(或者老師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學們在筆記本上進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類記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陬邑(現山東省曲阜市東南)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在成語類記下:

學而不厭 誨人不倦 溫故知新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3、在名言警句類記下:

⑴ 用於學習態度:

不恥下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 學而不厭 敏而好學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

⑵ 用於學習方法:

學而時習之 溫故而知新 默而識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⑶ 用於思想修養:

人不知而不慍 三人行必有我師

⑷ 用於思想方法: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⑸ 用於人生感悟: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⑹ 用於日常生活: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4、難句翻譯類練習:

⑴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⑵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⑶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⑸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⑹ 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下課之前,同座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分類式學習筆記。

五、作業

1、背誦《論語》十則。

2、課外收集其他關於學習方法和態度的格言警句。

【創意說明】

此教學設計的亮點在於分類式學習筆記。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是在向傳統的做法挑戰:平時課堂上,學生花大量時間記錄的、知識零散的課堂筆記,包括對教師苦心設計的大量板書的筆記,在知識積累、能力培養、習慣養成和提高教學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國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立意高遠的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爲着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重視創設語文學習的環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繫,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這是在告訴我們,學生應在我們的語文課上進行充分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這一點,現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論語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學會2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文言文的讀法。

3.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四則語錄的含義,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精煉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前可閱讀《論語》。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宋朝的開國宰相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故事嗎?誰願意給大家講講?(初步瞭解孔子及《論語》,導入課文。)

二、初讀課文,正確流利

1.根據課後注音輕聲讀文,達到讀音準確。

2.指名讀課文。

3.學生互相訂正,達到“正確”這一目標。

4.學生再練習朗讀,不僅要求讀音正確,還要注意文言文語言簡練的特點,掌握好句子停頓,可以同桌進行討論,在書上做標記,並相互指導。

5.指名讀課文,全班評價

6.出示課文範例,再引導學生練習朗讀。

7.不同形式引導學生朗讀。

三、深入讀文,理解內容。

1.《論語》四則講的都是爲學的`內容,談了哪些關於學習的問題呢?同學們先根據課後註釋理順文章大意,再來思考這個問題。

2.引導學生逐句理解課文,注意讀講結合,主要依前面的關於本文的譯文進行講解。

3.現在我們來想想,課文中談到了哪些關於學習的問題呢?你有哪些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4.請大家帶着自己的體會再讀文章。

5.嘗試着背誦。

四、延伸

1.你還了解哪些先哲語錄呢?

2.回憶一下有關自己學習的事,並聯系這篇課文談談今後自己將如何學習。

五、作業

1.背誦課文。

2.積累一些有益的先哲語錄。

板書設計

《論語》四則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理解、運用文中關於學習、爲人處世的名言警句,進一步培養文言閱讀能力。

2、感受孔子光輝人格魅力,端正從師態度,提高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

教學重點:

1.結合孔子的經歷,分析本文的主要思想內涵。

2、重點欣賞文中關於師生學習方面的片段並且儘可能背誦。

教學難點:

深層理解《論語》內蘊;引導學生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去欣賞儒家經典著作之一《論語》,而該經典主要是談學習態度、方法和思想修養的,語言簡練,用意深遠。教師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營造背誦課文的氣氛,在讀中理解、領會其內涵,力爭當堂熟讀成誦。

2、討論評點法。教讀本文采用評點式,就內容、寫法及現實意義評點。在教學過程中,啓發學生探究、質疑,調動學習積極性。

一、知識鏈接:

(一)、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許多光輝的文化巨人,他們的思想和著述對我們產生過深遠的影響,甚至對全人類都產生過影響。其中,孔子這是這樣一位先哲聖人。

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集會,發表了宣言,其中講道:"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要從孔子那裏尋找智慧。"有人說,若中國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論語》,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國人。

(二)、結合註釋,閱讀本文,掌握如下基礎知識。

1、爲下列加線字注音。

喟然()莞爾()饑饉()哂笑()沂()牖()

2、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爲知

道之斯行

夫子矢之曰

毋吾以也

鼓瑟希

莫春者

3、解釋下列詞語在文章中的含義。

叔孫武叔毀仲尼:

多見其不知量也:

顏淵喟然嘆曰:

仰之彌高:

循循然善誘人:

如有所立卓爾:

當仁:

子之武城:

莞爾而笑:

予所否者:

饑饉:

由也爲之:

比及三年:

且知方也:

以俟君子:

舍瑟而作:

異乎三子者之撰:

爲國以禮:

其言不讓:

是故哂之:

4、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

是丘也:

不吾知也:

非夫人之爲慟而誰爲:

教學過程:

一、經過前面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於孔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相傳他有弟子三千,出名的有七十二人。這位被譽爲"萬世師表"的人是怎樣對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對是如何評價他的呢?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我們將來了解這些問題。通過學習,也可以讓同學們對於孔子能夠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二、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原文】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爲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於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2、【原文】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爲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爲智,一言以爲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3、【原文】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4、【原文】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爲之不厭,誨之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

5、【原文】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6、【原文】子曰:"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7、【原文】子之武城,聞絃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8、【原文】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9、【原文】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0、【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爾何如?"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爲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赤,爾何如?"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爲小相焉。"點,爾何如?"鼓瑟稀,鏗爾,舍瑟而作,對曰:"異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爲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則非邦也與?"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赤也爲之小,孰能爲之大?"

11、【原文】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12、【原文】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13、【原文】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爲慟而誰爲?"

三、探究研討

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麼樣的人呢?

(同學們可以從文章中找出一些體現這些品質的語句,加以仔細體會)

2、找出第一節中的兩個比喻,說明這兩個比喻的作用。

他人之賢者,丘陵也。

仲尼,日月也。

3、從第三節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導弟子的?

4、從第四節中找出能夠體現孔子品質的語句。

5、孔子爲什麼會比較同意曾點的看法呢?

6、“當仁,不讓於師”,體現了孔子的什麼思想?這種思想現在還有意義嗎?爲什麼?

四、詞語積累

循循善誘、莞爾一笑、殺雞焉用牛刀

五、請同學們整理有關孔子的教育思想,並選擇其中一兩條,結合當今實際情況,談一談對其教育思想的理解。字數不少於500字。

參考答案

一、知識鏈接:

2、"知"通"智" "道"通"導""矢"通"誓" "以"通"已""希"通"稀""莫"通"暮"

3、誹謗只,僅僅嘆氣的樣子更加步一步有次序地卓越、突出的樣子,"爾"是形容詞、副詞的詞尾,相當於"然遇到,面對往、去微笑的樣子

我災荒、荒年治理等到儒家倫理道德和學等到起來

陳述用謙讓因此

4、使動用法判斷句否定句中的賓語前置疑問句中的賓語前置

教學過程

二、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1、【譯文】叔孫武叔誹謗孔子。子貢說:"不要這樣吧,孔子是誹謗不了的,其他人的賢良,象丘陵一樣,還可以超越;孔子卻象日月,別人沒法超過。雖然有人要自絕於日月,但對日月又有什麼損傷?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譯文】陳子禽對子貢說:"你是謙虛吧,孔子哪裏比你強?"子貢說:"君子說一句話就可以表現出是否明智,所以說話不可以不謹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階梯爬上去一樣。他如果有機會治理國家,就能做到傳說的那樣,得到老百姓的全教學過程

3、【譯文】顏淵感嘆地說:"老師的學問越仰望越覺得高聳,越鑽研越覺得深厚;看

着就在前面,忽然卻在後面。老師步步引導,用知識豐富我,用禮法約束我,想不學都不成。我竭盡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覺得無路可走。

4、【譯文】孔子說:"如果說到聖人和仁人,我豈敢當?不過,永不滿足地提高修養,不厭其煩地教育學生。則可以這麼說。"公西華說:"這正是我們做不到的.。"

5、【譯文】孔子說:"面對仁道,在老師面前也不要謙讓。

6、【譯文】孔子說:"學生們,你們以爲我教學有保留嗎?我沒有保留,我沒什麼不是同你們一起做的,孔丘就是這樣的人。"

7、【譯文】孔子去武城,聽到彈琴唱歌的聲音。孔子微微一笑說:"殺雞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對他說:"以前我聽您說過:'君子學道就會愛護別人,小人學道就會服從指揮。'"孔子說:"同學們,子游說得對,剛纔我是在開玩笑。

8、【譯文】孔子會見了風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興。夫子發誓說:"若我有歪心,老天討厭我吧!老天討厭我吧!

9、 【譯文】孔子說:"顏回真賢德!一籃飯,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悶,他卻樂在其中。顏回真賢德!

10、【譯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陪坐,孔子說:"不要顧及我年長,而不敢講真話。你們經常說,沒人理解你們,如果有人理解並重用你們,你們打算咋辦?"子路急忙說:"較大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外有強敵入侵,內有饑荒肆虐,我來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氣,個個講道義。"孔子微笑。"冉求,你怎樣?"答:"方圓幾十裏的地方,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於精神文明,要等能人來教化。"公西赤,你怎樣?"答:"我不敢說能幹好,但願意學習。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願穿着禮服,做個助理。"曾點,你怎樣?"曾皙彈琴正接近尾聲,他鏗地一聲放下琴,站起來說:"我與他們三位不同。"孔子說:"說說有什麼關係?只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曾點說:"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約上五六人,帶上六七個童子,在沂水邊沐浴,在高坡上吹風,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嘆說:"我欣賞曾點的情趣。"其他三人走後,曾皙問:"他們三人的話怎樣?"孔子說:"只是各談各的志向而已。"您爲何笑仲由呢?"治國要講禮讓,他的話一點也不謙虛,所以笑他。"冉求談的是治國嗎?"怎麼見得治理方圓幾十裏的地方就不是治國呢?"公西赤談的是治國嗎?"祭祀和外交,不是國家大事是什麼?如果公西赤只能當助理,誰能當總理?"

11、【譯文】伯牛生病。孔子去探問,從窗口握着他的手,說:"快要死了,命該如此嗎?這樣的人竟然會得這樣的病!這樣的人竟然會得這樣的病!

12、【譯文】顏淵死,孔子說:"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13、【譯文】顏淵死,孔子痛哭。身邊的人說:"您不要過於悲痛了!"孔子說:"過於悲痛了嗎?不爲他悲痛爲誰悲痛?"

三、探究研討

1、孔子是一位學識豐富、謙虛有禮、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無自私之心的聖人。

(同學們可以從文章中找出一些體現這些品質的語句,加以仔細體會)

2、他人之賢者,丘陵也。仲尼,日月也。

通過比喻說明了孔丘是他人無法超越的。

3、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4、抑爲之不厭,誨之不倦。

5、6、略。

四、循循善誘、莞爾一笑、殺雞焉用牛刀

論語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一、教育學生懂得溫故知新、學而不厭等道理。

二、初步學習“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順接和轉接。

三、背誦課文。

教學設想

一、本文的教學特點和重點是:理解每一則的大體意思和內中蘊涵的道理;掌握一些文言實詞的意思;弄清課文中哪些是講學習態度的,哪些是講學習方法的。

二、本文的教學難點是掌握“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順接和轉接。

三、當堂完成課文背誦。

四、學生初讀文言文,注意避免在虛詞上糾纏,以免枯燥乏味,喪失學生學習文言文的積極性。

五、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人:

同學們已經懂得了不少有關學習的道理。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也有不少言論是談學習的。今天,我們讀了《論語》十則,一定會有新的收穫。(板書課題)《論語》,讀作l*n y(,“十則”,十條。

二、佈置自讀課文。

要求:

1.查字典,弄清下列各字的正確讀音:慍、罔、殆、謂、哉、焉。

2.思考:《論語》是怎樣的一部書?作者是怎樣的一個人?

3.查詞典,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加粗詞語的含義。

而知新 人不知而不 學而不 誨人不 擇其者而從之

三、學生自讀課文,回答上述問題。

明確:

1.慍y)n 罔w3ng 殆d4i 謂w8I 哉z1i 焉y1n

2.據“閱讀提示”和課文註釋回答。(略)

3.“故”,舊知識。“慍”,怨恨。“厭”,滿足。“倦”,疲倦。“善”,優點,好的方面。

四、討論重點內容。

1.課文裏哪些話是談學習態度的,哪些話是談學習方法的?

明確:談學習態度的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而不厭、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

談學習方法的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默而識之等。

2.在新知與舊知、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上,在學與思、學與問的關係上,孔子是怎麼看的?

明確:在新知與舊知的關係上,孔子認爲“溫故”可以“知新”。也只有“溫故”“知新”的人才能當老師。這裏,孔子強調的是“新知”,是那種開拓、創新的精神。

在知識與實踐的關係上,孔子認爲“學而時習之”。學,指禮、樂、射、御四門課;習,指實習。學了知識要按時去實習,把所學的東西運用到行動上,在實踐中提高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在學與思的`關係上,孔子認爲學習與思考必須結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讀書而不通過自己的頭腦加以思考,就會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精神疲憊。

在學與問的關係上,孔子主張既學又問,不僅問知識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識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們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長、一得之見,就應該虛心向他們求教,不以爲羞恥。

3.“而”字是個連詞,它的基本用法有兩種,順接和轉接。課文中哪些是表順接的,哪些是錶轉接的?

提示:表順接的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敏而好學、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錶轉接的有:人不知而不慍、學而不思、思而不學、學而不厭。

五、學生先背誦課文,然後完成課堂練習。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樂乎 不亦乎 人不知而不 學而不思則 默而之 思而不學則殆

2.解釋下列加粗詞的意思。

而好學 學而不 人不倦 學而時

之 人不知而不

3.根據“而”字的兩種基本用法歸類。

(1)敏而好學

(2)擇其善者而從之

(3)人不知而不慍

(4)溫故而知新

(5)學而不思則罔

表順接的有:

錶轉接的有:

4.用現代漢語準確的表述下列語句的意思。

(1)不恥下問 (2)默而識之 (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4)何有於我哉

5.簡答題

在從師這個問題上,孔子的意見怎樣?

參考答案

1.y@ yu8 y)n w3ng zh@ d4i

2.敏(資質),聰慧靈敏;厭,滿足;誨,教誨,教導;習,實習;慍,怨恨,惱恨。

3.表順接(1)(2)(4)錶轉接(3)(5)

4.(1)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2)把學過的東西默默地記在心裏。(3)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4)哪一樣我能有呢!

5.孔子認爲,幾個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自己老師的人。這樣的人卻不必是十全十美的人。他的優點,吸取過來;他的缺點,如果自己身上有,就加以克服。實際上,在孔子看來,任何有可取之處的人都是自己的老師,自己都應當向他們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背誦前六則或前四則,講大意,說體會。

二、研習新課

1.學生自習後四則。

2.查字典、詞典,弄清下列詞兒的讀音:誨、逝、好、夫。

聯繫上下文,理解以上四個詞兒的讀音和意義。

誨hu@ 教導 教誨

逝sh@ 流過 過去

好h4o 愛好

夫f& 吧,語氣助詞。

三、自讀,翻譯

孔子說:“仲由,教誨你知道它麼?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纔是真正的知道啊。”

孔子說:“知道這個的不及愛好這個的,愛好這個的不及以這個爲快樂的。”

孔子在河流上說:“流過去的東西也許像這個水吧,日夜不停止。”

孔子說:“我曾經一天到晚不吃飯,通宵不睡覺,因爲在思考。但沒有效果,不如學習呀。”

四、討論重點內容

1.“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爲什麼是真知?

明確:強不知以爲知,不是嚴肅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是諱疾忌醫,也是自我欺騙,很多人因此造成損失,乃至形成惡果。我們一定要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這是爲什麼?你有這種體會麼?

明確:這是學習心理的三個階段:“知之”只是一般的“知”,並未養成強烈的慾望,未必能堅持學習,取得效果;“好之”便大有主動性,便有了感情和興趣,便不以爲苦;“樂之”則以此爲樂,刻意追求,亦即由愛好成爲志趣,成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非達到最終目的不可,這纔是學習生活上非智力因素的最高境界。

(同學們可以談談自己在學習上處於哪種境界,如何努力;也可以談談別人。厭學是學習的大敵。)

3.看到流水就發出感嘆,爲什麼?

明確:一方面,宇宙萬物是時時刻刻毫無休止地運動發展,在催人奮發;另一方面,流水一去不復返猶如人的年歲,應當及時努力,創造業績。(這種警句格言應當念念不忘。)

4.爲什麼“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明確:實踐才能出真知。書本知識有直接的,也有間接的,需要我們去學習,去研究。但是,單單學習書本知識還遠遠不夠。這裏說的學習,既指社會實踐,也指書本知識,當然,對待書本知識也要具體分析,不能照單全收。

五、練習

1.學生背誦課文並抄寫。

2.積累以下詞語:

誨 逝 晝 寢 是 爲 夫 嘗

3.就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寫一篇短文(200字)。

論語教學設計12

1.掌握有關《論語》和孔子的基本文學常識,體味《論語》的語言風格及其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能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背誦課文。

3.積累成語、格言、警句,體會文章所闡述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語,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能力。

【教學難點】孔子的教育思想;《論語》的語言風格。

【教學時數】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1.介紹孔子及《論語》;朗讀全文,2.研讀並背誦前四章。

一、導入新課

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爲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我們同學們進入中國小學習已經七年了,關於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體會。我國古代的孔子是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論語》這部儒家經典中,他的.弟子記錄的孔子言論,有不少是談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的,對同學們搞好學習,加強個人品德修養都有很大意義。現在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這篇課文。

二、作品簡介

1.孔子其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開創者,被公認爲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終不再仕。晚年返魯致力於整理文獻和繼續從事教育。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教出不少有知識有才能的學生。孔子被後世統治者尊爲“聖人”,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並稱“孔孟”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分子。孔子高尚之品格主要包含這樣幾個方面:發憤忘食,安貧樂道;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與人爲善,直道而行。

中國各地都有孔廟對其祭祀。舉世聞名的“三孔”——孔廟、孔林、孔府,位於曲阜城的中央,是在孔子故居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一組具有東方建築色彩和格調、氣勢雄偉壯麗的龐大古代建築羣,總佔地面積約3500餘畝,擁有近千間建築。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爲世界文化遺產,於1994年12月被收入《世界遺產名錄》。

2.《論語》其書

《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其體式歸納起來主要有:語錄體(也可稱格言體);對話體;敘事體,。其內容上以教育爲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濟、藝術、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治學態度和處世方法。東漢時,《論語》被列爲“七經”之一(七經:《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孝經》)。南宋時,朱熹把它和《大學》、《中庸》、《孟子》合爲“四書”,成爲儒家的重要經典。

三、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讀準字音

人不知而不慍() 學而不思則罔() 論( )語 ...

思而不學則殆( ) 不亦說( )乎 不逾矩( )( ) ....

三省()吾身傳()不習乎曾()子 ...

一簞()食曲肱( )而枕之 ..

2.教師導學

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積累一定量的文言詞彙。文言文中的基本詞彙大多與現代漢語意義相同,這好理解。但有些詞,古今意義發生變化。如成語“走馬觀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爲“行走”,這個成語就講不通了。再如“赴湯蹈火”中的“湯”是“熱水”的意思。這些都與現代漢語完全不同。學習文言文要特別注意這些變義詞。另外,一些文言虛詞,如“之”、“乎”、“者”、“也”之類,意思比較寬泛,在不同的語言環境裏,它的意思可能不同。這就需要聯繫上下文,正確理解。 先仔細讀幾遍課文,理解各句中重點詞語的意思。如果開始不理解懂,試着再讀幾遍。實在理解不了的,將問題提出來。

學生朗讀課文並提出不理解的字詞,教師幫助學生解決。

四、合作探究,重點學習課文前四章。

1.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齊讀。第一遍讀準字音 ; 第二遍 讀出節奏 ; 第三遍 抑揚頓挫。

2.小組合作解決字詞意義和語句翻譯,教師適時點撥。

第一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學(學習)而(表順承)時( 按時(名詞作狀語))習(複習)之,不亦(也是)說(同“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瞭解)而(錶轉折)慍(生氣)不亦君子乎?”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又按時複習,不也是很喜悅的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的嗎?人們不瞭解我,我卻不怨恨生氣,不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二)課文探究

第1句講:學習方法

第2句講:學習的樂趣

第3句講:個人修養

第二章

(一)分析文義

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詞作狀語)三(多次)省(反省)吾身:爲(替)人 謀(出主意)而(錶轉折)不忠乎?與朋友交而(錶轉折)不信(誠信)乎?傳(傳授的知識,名詞做狀語)不習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真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誠實?傳授的學業是否複習了?”

(二)課文探究

本章強調治學的人重視品德修養

第三章

(一)分析文義

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順承)志於學,三十而立(獨立),四十而(表順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順承)知天命(自然規律),六十而(順承)耳順,七十而(表順承)從心所欲,不逾(超過)矩(規範)。”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翻譯:我十五歲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四十歲遇事能不迷惑,五十歲瞭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對各種言論能明辨是非,到七十歲纔可以隨心所欲,又不會超出規矩。

(二)課文探究

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學習和提高修養的過程。

2.從本章來看,學習和修養的過程可分爲幾個階段?

十五歲到四十歲:學習領會

五十、六十歲: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論語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四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理解詞句的意思,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2、正確默寫課文。

情感目標:

對中國儒學的創始人孔子有一個大概的瞭解,並激發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產生興趣,由此產生對國家、民族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詞句的意思。能把《論語》二則改成兩段白話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

3、逐步理解兩則論語的意思。

4、滲透學習要溫故而知新,善於思考的行爲品質。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詞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導入。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論語一則,誰能給大家背背?(複習導入。)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根據對他言行的記載而編寫的。那麼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論語》中的有關知識,看看這兩篇課文告訴了我們什麼。

二、新授。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檢查讀音。如:爲 矣 罔 殆

3、小組互相讀,提出不懂得問題。

4、根據學生提出的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註釋和自己的理解,小組交流這兩則論語的意思。

5、學習彙報。(指導學生理解第一則論語的意思:溫習已經學到的.知識,就能得到新的體會、新的發現,這樣的人就可以當老師了。)

6、誰想試着說一說。

7、小組間互相說一說。

8、那這則論語中的一個生字我們能想辦法把它記住嗎?(指導學生隨文識字。)

9、小組自學第二則論語。

10、彙報。教師指導學生把語言組織完整、準確。

11、着重理解“罔”和“殆”的意思,同時記住這兩個字。(教師相機板書,指導書寫。)

12、誰願意再試着說一說這則論語的意思。

13、和你的小組同學再說一說。

三、指導背誦。

1、自願背。

2、齊背。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板書:

27、《論語》二則

溫故 知新 爲師

學不思 罔 思不學 殆

反思:學生理解論語二則的含義之後,覺得自己應該如此好學,背誦較快。學生能夠基本上了解論語的意思。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默寫課文。

2、培養學生背誦、默寫、書寫等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書寫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正確默寫課文。

教學難點:指導書寫。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誰願意把論語二則給大家背一背?

二、聽寫本課的幾個字。

(鞏固對新字的認識。)

三、指導書寫。

1、按照正確的書寫姿勢,寫一寫。

2、比一比,爭取一個比一個漂亮。

四、指導默寫。

1、齊背這兩則論語。

2、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不寫錯別字。

3、默寫。

五、擴展延伸。

1、把論語二則改寫成白話文,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寫完後和小組同學互相讀一讀。

反思: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藉助書下註解能夠解釋古文的含義,學完後也能夠默寫古文,學習效果較好。

論語教學設計14

第二課時

(課間播放朋友的歌曲)

(一)導入

好的朋友就像這一首首唱不完的歌……

朋友一詞最早出現在……

《周禮地宮大司徒》:“五曰聯朋友”

鄭玄注:“同師曰朋,同志曰友”。

(板書)

友,甲骨文……

孔子很重視交朋友,《論語》中有很多精闢的交友之道,現在讓我們簡單的複習一下昨天的內容:

孔子擇優的標準,齊背,(板書擇友)

孔子擇友的方法,(察友)

古人讀《論語》的方法齊讀

讀法建議一

凡看文字,須先曉其文義,然後可以求其意。——程頤

歸納爲落實文字讀懂文章

讀法建議二

凡看孔孟,且須熟讀玩味。須將聖人言語切己,不可只作一場話說。——程頤

歸納爲聯繫自己聯繫生活

(二)課堂分析

俗話說“相識易得好,久住難爲人”,交到了朋友,我們還必須學會怎樣與朋友相處。(板:處友)

孔子認爲應該怎樣和朋友相處,找出有關語句

大致有15.15;14.34;5.17;4.26;12.23

齊讀,按照昨天學過的方法進行探究

探究問題一

1、古漢語中怨/憾/恨的區別

2、如何理解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之、忠的詞義

補充資料:(幻燈片)

錢穆《論語新解》

敬之:此之字有兩解:一,人敬晏子。人敬晏子,當因晏子之賢,不當謂晏子善交。一、指晏子敬人。交友久則敬意衰,晏子於人,雖久而敬愛如新。此孔子稱道晏子之德。孔門論人,常重其德之內蘊……今從第二解。

白話試譯:

先生說:“晏平仲善於與人相交,他和人處久了,仍能對那人敬意不衰。

4、5.17章的評讀

補充資料:(幻燈片)

南懷瑾《論語別裁》《古文觀止》上有一篇,輯自《史記管晏列傳》,提到晏子的車伕,一天回家時,太太要求離婚。車伕問什麼原因,他的太太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載晏子經過門口,晏子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簡樸無華,自居人下的樣子。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顯得意氣揚揚、自足自滿的樣子。你竟是這樣沒有出息,不長進的人,所以我要離婚。晏子的車伕聽了這番話,就馬上改過,力學謙卑。晏子看見他突然一反常態,樣子變了,覺得奇怪,問明瞭原因,晏子就培養他,從此立志讀書,後來官拜大夫。從這個故事可知晏子有他了不起的地方,孔子尤其佩服他這個人對於交朋友的態度。他不大容易與人交朋友,如果交了一個朋友,就全始全終。

朋友之間的交往,多數人喜歡接交新友而輕慢故人,這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君子之交,依於禮義,重在相知,故淡如水。唯淡於水,故能長久。雖爲久交之友,然不敢相忘,在於思朋友之德、感朋友相知之情,所以說纔會“久而敬之”。

探究問題二

小組討論:選擇這五章中的任意一章,發表自己的看法?

探究問題三

讀了4.26;12.23這兩章,你是否認爲

孔子很圓滑?如不是,又該如何理解?

補充資料:

中國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於規過勸善,這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勵,這就是真朋友,但規過勸善,也有一定的限度,尤其是共事業的朋友。——南懷瑾《論語別裁》

有子曰:“禮之用,和爲貴,先王之道斯爲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儒家重視人際關係的和諧,認爲禮的運用,可貴之處就在於能和。以禮爲美,以和爲貴,但這個“和”必須“以禮節之”。按照不同階層間的界限分別用“和”。

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爲貴。古代君主的治國方法,可寶貴的地方就在這裏。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顧按和諧的辦法去做,有的時候就行不通。(這是因爲)爲和諧而和諧,不以禮來節制和諧,也是不可行的。”

這兩個章節的'現實意義?

補充資料:

朋友之道,平等獨立,不宜強加於人,即使忠言善告,也應適可而止;如不接受,也就算了,否則自討沒趣。這種“處世之道”,至今有用。但它之所以不僅是“處世之道”,因爲它顯現了作爲本體的某種人際關係的具體的情理刻度。過此刻度則此關係不再維繫。孔學中朋友之道最宜於現代的社會公德,即以獨立、自主、平等的個體之間的關係爲基礎也。

——李澤厚《論語今讀》

讀法建議三

頤自十七八讀論語,當時已曉文義。讀之愈久,但覺意味深長。——程頤

歸納爲領悟思想取其精髓

7、孔子提出了處友的各項原則,其最終目的是爲了什麼?

提示:爲了輔仁(板:仁)

孔子講擇友也好,處友也罷(周),其最終目的都是爲了有益於仁德的培養,不是爲了結黨營私謀私利(比)。因爲這些處友的原則都是符合孔子的“忠恕之道”,符合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仁道的,故而,輔仁之功,取友爲大。

結尾:

我們已經開始了《論語》的學習我們都在路上,可能坑坑窪窪,

但是我們相信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心靈激盪

總有一種情懷,讓我們精神坦然

《論語》就是這麼一種力量,這麼一種情懷,讓《論語》成爲我們的朋友

論語教學設計15

一、教材解析:

第十板塊即:先哲語錄,這一板塊包括《論語四則》、《捨生取義》兩篇課文和一個表達.《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論語四則》是從《論語》中挑選出的四句名言警句,它從不同角度體現了孔子的治學態度和精神,含義豐富,對於學生的學習、教育、思想很有啓迪作用。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談的是學習態度,勸誡人們對學習要誠實等。四則語錄,各有側重又互相關聯,語言凝練,千古流傳,值得我們學習。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特點,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二是引領學生體會先哲語錄的深刻含義。

二、教學理念:

國小學習文言文體現了國小向國中的一個過渡。所以在人教版、長春版等教材爲了體現國小和國中的這種銜接,都安排了少量的文言文。國小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談到: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古詩文閱讀評價中指出: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藉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表明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重在,引領學生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讀出理解,同時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再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身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課文自身的特點,我對本篇文言文設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學會4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收集資料和多種形式的誦讀,仔細體會四則語錄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

四、教學重點:

採用不同的方式熟讀成誦,感受文言文獨有的語言特點。

五、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刻哲理,並懂得聯繫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六、教法選擇:

羅素說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裏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法、各種形式的誦讀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法、提問法、體驗法。[

七、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已經進入高段,通過四年循序漸進的學習積累了一定的學習經驗。而且上冊剛剛學了三則文言文寓言和一篇《荔枝圖序》,所以學生對於文言文並不陌生。尤其是本冊的這兩篇孔孟的先哲語錄中的經典名句和道理對一部分學生並不是第一次接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藉助多種方式進行指導,定會使學生學出趣味,學出感悟。

八、教學時間: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內容雖少卻很充實,語句雖短卻很具體,而且對於《論語》、孔子有關的文學常識也要有所瞭解,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課時的時間:

九、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生本對話,瞭解論語。

1、課件出示:“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2、關於孔子和《論語》的簡介。(課件演示)

3、今天的語文課,讓我們走近孔子,走進《論語》,去聆聽先哲的教誨。(《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編者之間對話的過程。預習是文言文教學的第一要義。課前的閱讀文本和收集資料就是讓學生與文本首次對話,掃清文字障礙,初步瞭解文章內容。同時,願意把自己對孔子的瞭解與大家分享。在師生資料的整合中,激發學習課文的興趣,學生有強烈的瞭解《論語》,學習佳句的願望。

(二)、師生對話,指導誦讀。

1.學生逐句自由讀文,適時糾正字音。

2、指名讀,全班糾正字音。

3.教師範讀,學生認真聽。

4.學生根據老師的朗讀輕聲練習,畫出節奏。

4.指名讀,規範節奏,語調。

5.學生個性讀,師生評價。

6.小組同學比賽讀。

(學習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一個字: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韻味、讀出智慧,在讀中質疑思辨是關鍵的過程。相信文言文是讀懂的,決不是老師講懂的,更不是老師分析詞法句法而懂的。在反覆的吟誦中,品味語言,感知每一句的大意,加深對每一則內容的理解。)

(三)、生生對話,理解文本內容。

1、小組內通過註釋和資料說說你對這四句話的理解和疑惑。

2、小組彙報。重點理解患、誨故自省等詞的意思,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四)、生本對話,讀出韻味。

自由選擇你喜歡的句子,讀出你的理解。

五、書寫患、賢兩字,重點指導賢字.

六、作業。朗讀課文。查找論語中有關的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設想:

(一)、生本對話,複習引入。

1、(放古箏曲子,課件演示進入文本。)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古人云:“文以載道”。《論語》就是這樣一部經典。

2、教師複習提問“患、誨、汝、故、自省”詞的意思。

(此環節以《論語》這部經典的寓理佳句引入新課,主要是指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要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其蘊含的道理,再通過複習字詞的意思讓學生再次理解課文的含義。)

(二)、與孔子對話

教師講述孔子《兩小兒辯日》逸事,鼓勵學生談體會。你還聽說過那些有關孔子的故事,說一說你的感受。

(三)、與自己對話,

聯繫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經驗,說說你的體會。(課件演示)

(這樣設計以故事的情節促進學生理解句子意思,昇華學生對深刻哲理的認識。)

(四)、生本對話,濃縮成語

學生自由讀文,提煉出成語。“溫故知新”、“見賢思齊”等

(五)背誦

1.在上面的學習中,學生的思想得到了深化,教師要乘勝追擊,同學們能夠從古文中想到經典,學習古文還非常注重積累,鼓勵學生背誦。

2.背誦也要採用多種形式。

(此環節很好的達成了教學目標中的熟讀成誦,激勵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去閱讀更多的先哲語錄,去領略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哲思想的無限魅力。同時也突破了難點。)

(六)用文言文表演一遍

(七)、作業。背誦課文。

標籤:論語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