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

設計4.39K

作爲一名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靜夜思》的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

一、知識目標

(一)會讀本課10個生字。

(二)理解重點詞:“疑”、“思故鄉”、“舉頭”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二、情感目標

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全詩;

三、能力目標

初步學習運用理解詞義——串連句意的方法學習古詩。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

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ppt1)月色圖導入入,感受情境美。

2、(ppt2)猜謎語,引入課題,齊讀課題。

3、簡介李白。

二、學習全詩,體悟詩境美。

(一)初讀課文。

1、(ppt3)讀通、讀順全詩,注意停頓

2、檢查勾生字情況;

3、(ppt4)指導生讀生字,讀全詩。重點讀好“靜”、“牀”、“霜”、“思”等字。

4、解題:

(1)“靜夜”是怎樣的夜晚?(多媒體創設情境)

(2)請你用“思”擴詞,從所擴詞中選出詞義

(3)串詞義。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讀中理解,體悟詩意美。

1、學習第一句和第二句。

(1)“疑”是什麼意思?

(2)說第一行詩意。

用上“什麼好像是什麼”的句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牀前,好象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3)(ppt6)觀察“明月”與霜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霜”(老師哈氣在眼鏡片上,並解釋這是霧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節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頂、草葉、地面等,堆起來是白色。) (4)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老師用冷清的語氣範讀

學生試着用冷清的語氣讀。

5、學習第三句和第四句。

(1)讀詩。

(2)(ppt7)看多媒體理解“舉頭”(做動作)

(3)想想詩人在幹什麼?

(詩人擡頭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4)朗讀、引導。

(ppt8)古時候和我們不一樣,沒有電話、電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別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們、親人們會一起坐在月光下,說說話,聊聊天,還會在月光下看風景,遊玩。你看,他們玩得多開心哪!可是,今夜,詩人已遠離家鄉,回家的路是那麼長,更沒有我們今天的汽車、火車、飛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和親人們團圓。是啊,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是,詩人的心情已經不是那種心情了。 問:詩人看着掛在天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會想到家鄉,想到親人)反覆誦讀。

(5)(ppt9)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三、反覆吟誦,表現詩意美。

1、學生自己吟誦,劃節奏。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3、有感情地齊讀,背誦。

第二課時

一.(ppt10--ppt20)先觀察,在田字格中寫字。

二.(ppt21--ppt25)拓展練習。

板書設計

靜夜思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明月----霜:白,冷 (先看後想)

望-------思:思念家鄉和親人

作業設計

背誦《靜夜思》給家人聽,並作簡單講解。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2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培養學生誦讀古詩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讓學生受到古詩文化的薰陶,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感受到古詩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濃濃思鄉情。

3、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學重、難點]

會認10個生字,寫好4個字。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

1、看中秋賞月圖:說說圖上畫的是什麼時間,人們在做什麼?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一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一千首,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爲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做詩的神仙,所以人們就稱他爲“詩仙”。

(二)、從圖畫意境進入古詩:

1、課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圖)看,這是什麼時候,李白在幹什麼?

2、故事導入:

在遠古的唐朝,同樣是這樣一箇中秋的夜晚,一輪明月冉冉升起,月光明亮地照着蒼茫大地。人們從四面八方回到自己的家鄉與親人團聚。月兒圓了,人團聚了,多美好啊!可是偉大的詩人李白卻無法回家與親人分享這人間最溫暖的時刻。他隻身一人離家在外,看到這樣圓圓的月亮,他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想起了親人。深深的思念中的他只能以寫詩來排走心中的寂寞。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這首留傳千古的詩作──《靜夜思》。

3、課件演示揭題:《靜夜思》

(三)、認識二類字

(1)、讀圍裙媽媽身上的字寶寶:

過渡:課前小朋友們已預習了課文,都知道這首詩裏有10個生字寶寶。現在它們都躲在圍裙媽媽的身上。誰認出它們,我就把字寶寶獎給他。(請得到字寶寶的同學帶讀生字)字理分析“牀”。

(2)、字理分析“故”

“故”字誰有好辦法記住它呢?(古字加個“攵”就是故,組詞“故鄉”)

生字寶寶找媽媽:

過渡:現在呀,圍裙媽媽可想念她的孩子了,她正在找他們呢。聽——圍裙媽媽的呼喚:“後鼻音寶寶,你們在哪兒呀?”生齊讀後鼻音生字:靜、牀、光、望、鄉。“整體認讀音節寶寶,你在哪兒呀?”

(3)、生字寶寶找家:生字寶寶在這首詩中也有家,看看誰能最快回家。

(4)、只留“靜”字在屏幕。師:把“靜”字放在課題裏看你們能不能讀準,請讀課題。

(四)、學習第一二行詩

1、詩中哪兩句寫“夜”呢?讀一讀,用筆圈出不懂的字詞。

釋詞:明月光:明亮的月光。疑:好像。霜:小朋友們見過霜嗎?冬天的早晨,在地面上結成的白色小冰晶就是霜,摸上去又冷又溼。

說詩意:明亮的月光照在詩人的牀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白的霜。

2、朗讀,引導。

詩人這樣描寫,給了你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冷清)

師描述:今晚,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一樣。環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詩人遠離親人的孤獨,就更感到冷清了。

師用冷清的語氣範讀並畫出節奏。

生試着用冷清的語氣讀,注意節奏。

(五)、學習第三四行詩

哪兩句詩寫“思”?讀出來。

李白在詩中寫了兩個動作是什麼?他舉頭做什麼,低頭做什麼?誰來做一做這兩個動作。看課件,認真觀察詩人是怎麼舉頭、低頭的。給你什麼感覺?(沉重,傷心,難過)李白擡起他的頭像舉千斤重,舉得好費力。孩子們,你們說這句詩到底該怎麼讀?師用沉重的語氣範讀並畫出節奏

。哪些字該讀重些呢?(舉,思)

生試着用沉重的語氣讀,注意節奏。

(六)、激情渲染,吟誦古詩

1、簡介背景:當時李白25歲離開家鄉,東遊淮揚,不到一年,用去銀兩三十餘萬,錢也用光了,又得了一場大病。中秋的夜晚,別人都回到故鄉,與父母、妻兒、朋友團聚。只有他獨自一人躺在客店裏,遲遲不能入睡,霜一樣冷的月光鋪滿了房間,沒有一個人給他添一件衣服,沒有一個人給他生個火盆,沒有一個人來照顧他,更沒有一個人陪他說說話。他多孤獨啊!他更加地思念家鄉,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舉起和低下的不僅僅是頭,而是遊子心中那重重的濃濃的鄉愁啊!

2、同學們互相說說:看着明亮的月光,如果你是李白你會想起故鄉的什麼?孤獨地讀詩,把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從讀詩中表達出來。

老師在小朋友們的朗讀聲中感受到了淡淡的鄉愁。你想李白會有怎樣的朋友呢?他們常在一起做什麼?(秀才,讀書)見過以前的秀才讀書嗎?(古人讀詩常常是搖頭晃腦地讀的,他們讀出來的詩有點像唱歌一樣的好聽。)

欣賞課件:古人讀詩

來。讓我們把這重重的濃濃的鄉愁帶到詩中來唱唱這首詩吧!

(七)、總結

同學們,現在你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任意一種方式來讀這首古詩,盡情地讀盡情地演吧!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首古詩的教學,對於古詩學生非常喜歡誦讀,很多孩子在兩三歲就開始背誦古詩,根據課前對學生情況的瞭解,本課這首《靜夜思》,很多的'孩子都已經能夠背誦。所以教學中,從背古詩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初讀──理解──誦讀──唱讀,使古詩教學充滿韻味。把本課的着眼點放在讓學生認讀古詩中的生字和對古詩的感受上,並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薰陶,喜歡古詩,瞭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對古詩由小時候的簡單的韻文背誦,昇華到有意識的對古詩的喜愛。

通過動情的故事講述引入課題,再播放課件讓學生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從已有的古詩理解感覺到這首詩的情感基調。學生願意在玩中學,這樣既補充了豐富的拼讀練習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在理解詩意體會感情這一部分,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設計了一個大問題: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麼人?你想對他說什麼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昇華。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學情分析】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鍊。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2.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教法學法】

創設情境法、遊戲法、表演法、吟誦法。

【課前準備】

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蹟、其它詩作等。

【教學流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指名認讀昨天學習的生字。

二、感受詩意。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裏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着每一箇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裏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範讀,學生看着畫面,想着教師剛纔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着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麼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麼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三、指導朗讀古詩

1.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2.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3.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4.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四、拓展活動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板書設計

8 靜夜思

李白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靜夜思》。

2、認識對話的書面表達形式。

3、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靜夜思》的詩意

2、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板書:古詩

師:同學們,你們都會背哪些古詩啊?

指名背誦

師:今天我們的課堂裏來了一位新朋友(板書:英英)

齊讀“英英”,指導朗讀,注意後鼻音,整體認讀音節

師:她也學了一首古詩。(板書:學)她學了哪首古詩?詩文又是什麼意思?學完這篇課文我們就都能明白。

齊讀課題:英英學古詩

二、複習生字詞

師:讓楊老師來檢查一下,文章中的字詞你讀的好嗎?

課件示字詞:教了疑是一層

白霜思念聽懂

唐代靜夜思

開小火車讀

過渡

師:真不錯!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英英學的那首詩:《靜夜思》

三、精讀課文

1、指導讀題

師:這個詩題是什麼意思?

指名答

靜夜:靜靜的夜晚

思:思念

靜夜思:靜靜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反覆讀題,詩文要從題讀出詩的韻味

2、指導看圖

師:是誰在靜靜的夜晚思念?他又在思念什麼呢?(課件出示文章插圖)看,他是誰?他在做什麼?

指名答(他是李白,他在看月亮,在思念着什麼)

師總結:靜夜思這首詩就描繪了圖中的畫面。

3、學習詩文第一句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邊讀邊想,這首詩一共有幾句話?

第一句話是?

學生齊讀: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師:找一找,這句詩英英是怎麼理解的?

指名答,課件出示: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牀前,地上就像鋪了一層白霜。

齊讀詩意

師:明白了詩意,你能讀好這句詩嗎?

指名讀,分小組讀,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

4、過渡

師:在這樣的一個夜晚,這樣明亮的月光,詩人又在想些什麼呢?讓我們讀一讀第二句。

5、學習詩文第二句

師:英英是怎麼理解這句詩的?

指名答,課件出示:遠離家鄉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

分男女生讀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李白很小的時候就從故鄉遷居到四川的青蓮鄉,自從25歲離開四川,就一直漫遊我們祖國的名山大川,沒有回故鄉定居,直到晚年在我們安徽當塗去世。假如此刻你是詩人,會想到什麼?

指名說感受

師:讓我們再看看那幅圖(課件出示插圖),你們覺得什麼時候的月亮會這樣圓?

指名回答(中秋/元宵)

師:在這樣的日子,我們小朋友會怎樣過呢?

聯繫生活實際說體會

師:而此刻我們的詩人又是怎樣的?他望着月亮會想到什麼?

加深學生體會,說感受

師:帶着這樣的感受,我們讀一讀這句詩。

齊讀,分組讀,指名讀

6、指導朗讀全詩

師:同學們的確讀出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老師也忍不住讀一讀整首詩了。

配樂範讀全詩

師:你們想試一試嗎?

學生配樂讀詩

7、指導背誦詩文

師:能試着背一背嗎?

8、教學文章文體

師:課文學到這,不知道細心的`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這篇文章跟我們學過的文章不一樣,哪不一樣呢?

指名回答

師總結:象這樣一問一答的文章就叫對話。

9、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咱們現在就練習一下好嗎?同桌兩位分別扮演英英和奶奶,開始吧。

同桌分角色朗讀

師:大家讀的這麼投入,老師也想加入你們的隊伍,我讀奶奶,大家讀英英,行嗎?

師生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拓展課文

師:這節課咱們的收穫可真多,不僅知道了什麼叫對話,還跟着英英學會了一首古詩,理解了唐代大詩人李白在詩中表達的那種濃濃的思鄉之情。其實象這樣的詩文還有很多。你能說說嗎?

指名說

師:老師這也有幾首。

課件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爲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師:今天晚上,同學們可以從中間選一首你最喜歡的詩文,把它的意思說給你爸爸媽媽聽。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生字思、疑、霜、故,理解詩句。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三、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四、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五、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猜謎語導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一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着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並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一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藉助拼音自學,並讀讀自制生字卡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一行一行讀課文。注意正音,指導讀好靜、牀、光、望、鄉的後鼻音。

4.同桌互相讀一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準、讀順。

三、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裏,你還認識它們嗎?

2.遊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麼認真,月亮姐姐帶着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後面藏着一個字,我來考考你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一位學生上來點擊鼠標,大家一齊認讀),看到你們玩得這麼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你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一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思、疑、霜、故4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後鼻音的字,讀正確後互相說:合作愉快!

4.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麼記住這個偏旁?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準備給同學正音。

(2)讀後正音。

第二課時

一、感受詩意,再讀古詩。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你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裏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着每一箇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裏一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範讀,學生看着畫面,想着教師剛纔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着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麼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麼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6.指名誦讀,以評促讀。

7.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8.指名最佳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9.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二、寫字練習,學寫4個生字

(一)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

1.你發現了什麼?

2.你認爲哪幾筆該給大家提個醒的?

(二)教師範寫。

重點指導疑、故兩字左右兩部分要寫緊些,思和霜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要擺放合適。

(三)教師範寫,學生獨立臨寫。注意寫字時的坐姿與執筆姿勢。

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三、拓展活動

回家和爸爸、媽媽找一找有關寫月亮的詩句,讀一讀,背一背。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詼諧“目、耳、頭、米”4個生字。認識2個偏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並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的意思。

【教學重點】

朗誦、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識記本課生字。

【用具準備】

1、佈置作業:晚上觀察夜空。

2、一幅描繪寧靜月夜的課件圖畫。

【教學設想】

在古詩的誦讀之前,可通過課件演示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圖中入境並伴有相應的音樂,還可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邊做動作邊朗讀。這樣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古詩。在理解詞意方面可聯繫生活實際和動作來理解。如:在理解低頭和舉頭時可用動作來示意。學完古詩時,可把說說看到的夜空景象來發展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學習一首新的`古詩《靜夜思》。“思”是思念的意思,詩人在什麼時候,思念什麼呢?

二、初讀古詩

1、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

3、師範讀。

4、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⑴ 課件出示本課生字:

① 自己藉助拼音讀生字。

② 同桌互讀,互相糾正。

⑵ 檢查自學情況:

① 指名帶拼音讀生字。

② 齊讀生字、正音。

③ 去掉拼音讀生字。

④ 小老師領讀。

⑤ 開火車檢查。

⑶ 隨生字認識偏旁。

三、朗讀古詩

1、領讀古詩。

2、通過課件出示古詩,並出示相應的需停頓、讀重音的地方: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3、學生質疑。提出不懂的問題,生生解疑,師輔助引導。

4、出示課件在課件和音樂聲中指導朗讀:

⑴ 同桌互讀。

⑵ 男女生分讀。

5、指導背誦:

⑴ 自己試背。

⑵ 指名背誦。

⑶ 齊背。

⑷ 同桌互背。

四、細背古詩

這首古詩中有一組反義詞,你能找出來嗎?

舉頭──低頭

五、檢查背誦

〖板書設計〗 靜夜思 李白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教學後記〗

對於古詩部分,學生背得很快,但總是把個別字音背錯,以後應注意糾正,加強個別指導。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背誦古詩。

2、認讀生字。

二、學習生字

1、課件出示需認讀的生字:

目 耳 頭 米

2、學習書寫:

⑴ 通過課件觀摩這四個字在田字格中佔位。

自己說說,和同桌說說,書空練習。

⑵ 集體學習“目、耳、頭、米”的寫法。

⑶ 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3、擴詞練習:

用“目、耳、頭、米”組詞,看誰說得多。

三、我會說

把你觀察到的夜晚的天空景色,說給大家聽。

教師及時糾正生說的不當之處。

〖板書設計〗 靜夜思

目 耳 頭 米

〖教學後記〗

學生觀察字的佔格位置比較仔細,我在黑板上範寫時,有筆畫沒佔準都給指出。在說夜色時,多數能說出夜晚的美。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四個字,認識兩個偏旁“、”。

2、朗誦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瞭解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把自己看到的夜空說給同學聽,培養觀察與說話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朗讀古詩和認字。

三、教學難點:背誦古詩。

四、教學準備:

掛圖、小黑板、頭飾、佈置學生觀察晴朗的夜空。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交流觀察晴朗夜空的內容和感受。

同學們觀察了晴朗的夜空,現在請你們在四人小組說一說,讓大家也感受一下美妙的夜空。

(1)小組交流。

(2)推選代表或自薦上臺說一說。

(3)出示課文插圖“我會說”。(播放插圖中小女孩觀察天空時的'錄音:在一個晴朗的夜空,我來到小溪邊的草地上,觀察那晴朗的夜空。我擡頭看見藍藍的天空中,有許多星星一閃一山亮晶晶的,還看見彎彎的月亮一會兒躲進雲裏,一會兒又跳出來。真美!)

2、引入新課:靜夜思(板書)

(二)、初讀古詩

1、看課文聽錄音或教師範讀。

2、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1)自讀課文,讓學生找出後鼻音的字,多讀幾遍。

(2)指名讀,評議。

(三)、識記生字

1、學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記號,讀一讀。

2、認讀生字。

(1)出示an、ang,指學生認讀,注意後鼻韻母的讀音。

(2)認讀生字。(自讀,小組開火車讀,看哪組讀得準)

(3)遊戲“運西瓜”。(把西瓜圖貼在黑板上,它們的背面都有一個生字)

西瓜豐收了,讓我們幫忙把西瓜搬上車,不過每個西瓜後面都有一個生字,要想辦法記住它,可以用組詞、說一句話、找相近的字進行比較等辦法。

(四)、精讀古詩

1、自讀古詩,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1)指名學生朗讀,評議。標出朗讀節奏及重點詞。

(2)配樂朗讀。

(3)師生共同朗讀。

教師引讀每句的前兩個字,學生補充,齊背誦。

過渡:我們知道這首詩是李白寫的,現在誰想辦李白做一回詩人,背背這首詩?也可以做動作。

指名學生上臺背誦,其他學生評議。

全班齊背。(配樂)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田字格里的字。

(1)觀察“目、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這兩個字的寬度。

(2)指學生說一說再書空。

(3)學生書寫後展示、評議。

2、學生觀察“頭、來”兩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教師範寫,注意最後兩筆,寫時要注意。

(2)書空、書寫、展示、學生評議。

(六)、擴展活動

學生交流各自會背的詩。

(七)、練習

1、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寫出帶有下面偏旁的字各兩個。

—()()

—()()

3、寫出詩句,選擇帶點字的意思。

(1)(),疑是地上霜。

疑:①好象()

②不信()

(2)舉頭望明月,()。

舉:

①向上擡()

②全()

七、作業佈置:背誦古詩。

靜夜思教學設計教案

八、板書設計:靜夜思

九、課後反思: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8

課前透視

《靜夜思》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作品,他的詩想象豐富,風格飄逸豪放。《靜夜思》寫的是遊子月夜思鄉之情。作者以一個遊子的身份神馳萬里,從“疑”到“舉頭”,從“舉頭”到“低頭”,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過程,一幅鮮明的月夜思鄉圖生動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表達了遊子強烈的思鄉情感。這首詩語言凝鍊,感情真摯,意境深遠,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這首詩通俗易懂,家喻戶曉,有的學生在入學之前已經倒背如流。但是多數學生在朗讀古詩的韻味上缺乏鍛鍊。所以教學本詩,應重在吟誦,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奏,激發學習古詩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詩中綿綿的思鄉之情,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信息資料

1、課件或掛圖,朗誦配樂磁帶,生字卡片。

2、課前佈置學生觀察晴朗夜晚的天空,收集李白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

談話:同學們喜歡背古詩嗎?你會背哪首古詩?能背給大家聽嗎?(指名回答,給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示“思”讀平舌音,交待作者。)“靜、夜”這兩個字你認識嗎?你怎樣記住這兩個字?你能簡單地說出這兩個字的意思嗎?

(從學生的實際入手,針對學生愛表現的特點引起學生對古詩的濃厚興趣,並且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

演示:出示課件或掛圖,問:圖上都畫了什麼?看到這晴朗美妙的夜空,你想到了什麼?(適時引出課題,板書課題)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寫的,你能把課下收集到的資料向大家展示出來,並介紹一下他嗎?

(利用插圖創設情境,引入課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觀察、想象和語言表達等能力。收集、展示資料的過程,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對話平臺

範讀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邊看圖邊欣賞。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古詩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在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中,在欣賞優美畫面和動聽的音樂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自讀

1、請打開課文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或者背一背吧!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和讀背方式。)

2、

仔細觀察,詩裏面的字你認識了哪幾個?是怎麼認識的?把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來,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挖掘學生已有的經驗,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抓住契機,因勢利導,有效調控教學。讓學生交流識字經驗,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識字。)

3、同桌互讀古詩,互相評議。

4、指名讀文,師生共同評議。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充分相信學生,給他們表現自己的機會,注重對朗讀的評價,提高朗讀能力。)

識字

1、

學習新的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你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怎麼記住這個偏旁?

2、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組內交流識字方法。

3、

彙報。誰來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準確?請小老師說說在認讀這些字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4、開火車認讀生字。

5、組詞,用你喜歡的字說一句話。

6、遊戲:找朋友。爲生字寶寶找到自己的拼音朋友。

(讓學生在主動識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悅,在交流識字方法和當“小老師”活動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憶字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熟讀

1、自由練讀。(可以大聲讀,小聲讀,同桌讀,小組讀,你讀我聽,二人齊讀……)

2、指名讀文,注意字音讀得是否準確。

《靜夜思》教學反思

研究原因:

新大綱要求:“國小階段背誦優秀詩文不少於150篇(含課文)。”並且後面還附錄了80首“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可見在高呼素質教育的今天,古詩文學習是多麼的重要。那麼,培養學生自學古詩的能力又是完成這個目標的保證。新大綱指出:“國小語文教學應該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想: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古詩,古詩的教學的重點就是要培養他們的自學古詩的能力,使他們終生受益。基於這個原因,我努力探索古詩教學的模式,探索古詩的學法指導,嘗試用“自主學習”的古詩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高古詩教學的質量。

我的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

二、釋詩題,明背景

三、讀詩句,明詩意

四、想意境,悟詩情

五、誦讀詩,薰陶美

六、遷移背,拓展詩

我的反思:

一、課前查詢知詩人。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查詢,有的問大人,有的從詩書上找……這個課前預習既爲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但是也有部分學生這個環節做得不好,主要是一年級學生人小,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這個任務,但我班有的.家長本身自己素質也不是很好,因此,這個學情考慮不夠周到,沒有我預想的那麼好。

二、在讀詩句,明詩意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後,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多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聯繫詩句、結合生活實際、問別人……這爲學生以後的學習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三、想象誦讀悟詩情。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熱愛家鄉的情感。先讓學生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放聲朗讀幾遍,再以老師的提問:請你們想想一下,如果你就是此時此刻的詩人,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們班外地學生比較多,離開老家好久,不僅他們思念親人,他們老家的親人也在思念着他們)根據這個學情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已見,體會感情,受到李白那強烈的熱愛家鄉、思念家鄉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時也學到了朗誦古詩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這個環節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用較長的氣息演唱合唱歌曲《靜夜思》,從中感受歌曲中思念故鄉的情感。

2.能正確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並能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指揮大家演唱歌曲。

教學重、難點

1.歌曲第二樂句中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

2.正確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揮圖示。

教材分析

《靜夜思》這首歌曲爲兩段體,宮調式,四四拍,以級進爲主的旋律,舒緩的節奏,稍慢的速度,表現了思念家鄉的情感。第一樂段有三個樂句,前兩個樂句情緒比較平穩,第三樂句雖然在節奏上是第二樂句的重複,但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複,而是歌曲的高潮點,第一小節的八度大跳,把思鄉的情緒推向了高潮。第二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合唱形式,主要突出了第三樂句,使音樂顯得更加豐滿。

教學過程

一、進行三度和聲練習

學生在練習大跳音程時,先請學生注意聽琴,老師彈奏音程後學生再開口演唱。

教學要求:通過三度和聲練習,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合唱能力。

二、導入新課

現在,我們來欣賞音樂家馬思聰創作的樂曲《思鄉曲》,聽一聽有什麼感受?(學生談聽後感受。)

這首樂曲表達了人們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當我們離開家鄉時,總免不了要思念家鄉的親人,有許多藝術家都留下了思念家鄉的藝術作品。像我國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靜夜思》,就是表達了這種情感。同學們一定都非常熟悉,我們一起來朗誦一遍這首詩。

師生一起朗誦唐代詩人李白的詩《靜夜思》。

師:同學們朗誦得非常好,我國作曲家黎英海把這首詩譜寫成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三、學習歌曲

1.欣賞《靜夜思》動畫,學生整體感受音樂。

教師提出聆聽要求:注意聆聽歌曲的情緒,聽完以後說說你對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學生回答:這是一首優美抒情的歌曲。

2.聆聽《靜夜思》範唱。

教學要求:在聽範唱之前,老師提出問題:

(1)聽一聽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

(2)這首歌曲的力度、節奏、速度是怎麼樣的?

帶着問題,學生聽錄音範唱。(老師隨着旋律單手劃四四拍指揮手勢。)

聽完範唱以後,學生回答以上問題: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爲合唱,是一首四四拍的歌曲。力度較弱、節奏比較舒展、速度較慢。

師:同學們對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我們繼續學習這首歌曲。

3.《靜夜思》歌曲學習。

(1)這是一首合唱歌曲,我們先來學唱第一聲部。

要注意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第二樂句的八分休止符,要做到聲斷氣連;唱準第三樂句的八度音程;前倚音要唱得巧而連。

(2)學唱第二聲部。

注意聽第二聲部是在什麼時候進入的?指導學生用連貫、較長的氣息唱滿全音符的時值。

(3)練習合唱。

①學生在演唱第二聲部時,要注意聆聽這個聲部的準確進入。

②在合唱教學時,要求學生不僅唱好自己的聲部,還要聆聽另一聲部的旋律,做到聲部和諧統一。

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的合作感,使歌曲的和聲部分融合在一起,而不是產生對抗的效果。

4.學習歌詞。

(1)學生按節奏有感情地朗讀歌詞,體會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2)學生分小組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教師加以指導。

(3)全班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教學要求:教師先範讀,然後,指導學生帶着感情朗讀歌詞。誦讀歌詞時,要注意指導學生用聲音來表現情緒。

5.學唱歌曲。

(1)聆聽《靜夜思》範唱,小聲哼唱歌曲。

(2)老師演唱歌曲,學生模仿老師的口形,隨《靜夜思》伴奏張口無聲地學唱歌詞。

(3)學生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靜夜思》。

(4)教師在學生學唱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學要求:在學生學唱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運用較長而連貫的氣息演唱歌曲,並隨時糾正學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處理。

演唱歌曲時,力度要隨旋律線的起伏而變化。指導學生用聲斷氣連的方法唱好第二樂句的八分休止符,更好地表達思念家鄉的情緒。在演唱倚音時,要用弱的聲音演唱,不要太突出倚音。第三樂句的開始同第二樂句結束音是八度關係,演唱時力度要稍強,突出思鄉的情感。歌曲的結尾要漸慢漸弱,表達了人們對自己的家鄉久久難以忘懷。

7.聆聽《靜夜思》伴奏演唱歌曲。

教學要求:學生用柔和的聲音、較弱的力度,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歌曲。

8.欣賞視頻《靜夜思》。

9.學習四四拍指揮圖示。

(1)教師在黑板上先畫出已學過的四二拍指揮圖示,讓學生進行復習。

(2)教師畫上四四拍的指揮圖示,讓學生觀察四四拍同四二拍在指揮圖示上有什麼不同?

(3)然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練習。

(4)最後,用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演唱歌曲。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本課,同學們掌握了四四拍的指揮圖示,感受到《靜夜思》這首歌曲的意境,體會到思念家鄉和親人的感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鞏固四四拍指揮圖示。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10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幼兒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2.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古詩。

活動重點:朗讀、背誦古詩。

活動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幼兒閱讀古詩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蹟、其它詩作等。

活動過程:

一、遊戲情境導入——談話。

1、小朋友,你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你們一樣也很喜歡月亮,望着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有名的古詩《靜夜思》。

2.出示課題,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二、遊戲活動準備——感受詩意,朗讀古詩。

1.出示掛圖,配上好聽的輕音樂。

師:小朋友,現在請你們細細地觀察這幅圖,看看掛圖上有什麼人?他在做什麼?

2、幼兒自由說,師小結:在這樣一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井沿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一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裏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着每一箇中國人的著名詩篇《靜夜思》

3、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裏一定非常的(幼兒說:難過、傷心、悲哀……) 詩人看着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麼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麼呢?”(幼兒回答)

4、師小結: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麼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着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師範讀,幼兒看着畫面,想象師剛纔的講解感受詩中思念情。

6.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7、小朋友,你們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麼?(輕音樂)生:“看到月亮……”

三、遊戲活動過程——角色表演。

1、小朋友,現在請你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2、幼兒接龍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3、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四、遊戲活動延伸。

和爸爸媽媽分享古詩《靜夜思》。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11

一、設計思路:

詩歌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在幼兒園課程中不乏詩歌教學,但孩子是否能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我們不得而知。而音樂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往往能夠體會音樂所傳達的如歡快、悲傷等情感,於是,我選擇了《靜夜思》這樣一個活動,將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及舞臺表演融合在一起,既讓幼兒隨着音樂吟誦了古詩詞,又讓幼兒通過音樂的形式進行表演,使幼兒大膽地,富有創造性地表現了自我的認識與想像。《靜夜思》這首歌曲是d小調4/4拍結構,人帶來一種憂傷的感覺,將作者李白思念家鄉的情愫娓娓道來。全曲共8小節,節奏型是x,xx,x—, 旋律的起伏是按詩歌的平仄音進行的:如第一小節最後一拍到第二小節的幾個音是sol~m~la,這是爲“月(仄聲)光(平聲)”兩個字特意進行的安排,s01~m是下行小三度,1a又回到了主音,正好符合仄聲到平聲的過渡,旋律的變化和語言的規律較爲接近,符合大班孩子能力發展水平,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進行配樂吟誦、歌唱及表演。

二、教學目標:

1.體驗音樂與古詩詞的意境,學習在音樂的伴奏聲中有節奏地吟誦古詩詞,嘗試用音樂的形式表現作品;

2.探索用動作表現音樂內容,願意與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進行表演;

3.嘗試根據古詩情境進行繪畫、道具製作、表演、節奏配樂等活動,體驗合作表演中的樂趣。

三、教學準備:

1、知識準備:幼兒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已經會吟誦《靜夜思》這首詩歌;在美工課上幼兒練習畫黑夜和月亮,並且會用紙來折帽子;給孩子播放古裝片,使孩子瞭解古代人的着裝。

2、材料準備:《靜夜思》圖片,音樂,紙,顏料,小樂器,古代服飾、配飾、幼兒用書、放大的圖片等。

四、教學重難點:

1、讓幼兒體會古詩詞的意境,利用音樂的形式,多聲部練習訓練孩子的聽力,幫助幼兒理解聲部間的關係,培養孩子注意力的集中、分配、持續等多方面的'能力。

2、讓幼兒通過圖畫和配樂講故事的方式表現詩詞的創作背景、詩詞大意並綜合表演是整個活動的展示環節.使他們更有興趣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教學過程:

1.在情境中創編動作,初步用動作表現詩歌《靜夜思》

談話:如果小朋友在小的時候離開爸爸媽媽到很遠的地方,會是什麼樣的心情呢?

通過看圖片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背景和內容。

教師:看了剛纔的圖畫,你能用動作表現一下李白是怎樣思念故鄉的嗎?

2.按節奏吟誦《靜夜思》

(1)教師朗誦《靜夜思》,同時出示圖片。幼兒欣賞。

(2)教師再次示範朗誦歌詞,並以穩定拍的節奏配合拍手,幼兒跟隨教師按穩定拍的節奏拍手。

(3)引導幼兒結合穩定拍,進行歌詞的朗誦,注意重拍的運用。

(4)教師用動作提示,與幼兒進行歌詞的對答,教師說前半句,幼兒對下半句。如,教師說“牀前”,幼兒接“明月光”,以此類推。

(5)幼兒完整地朗誦歌詞。

3.嘗試用音樂的方式吟誦、演唱古詩詞

教師請配班老師一起給幼兒做示範.幼兒做穩定拍配合。

A老師:“牀前明月光。”

B老師:“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明月光。”(重複4遍)

分組進行音樂吟誦練習.兩名老師各帶一組幼兒分聲部教學。

嘗試用音樂的方式演唱古詩詞。

4共同表演

在活動室各角落設置繪畫、道具、表演、配樂區。請幼兒自行選擇到區域內根據古詩和音樂的意境進行繪畫、製作和表演等活動。

教師積極引導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與古詩詞。將幼兒的畫作爲背景,同時穿

戴自己親手製作的簡單服飾、道具,進行《靜夜思》的吟誦和演唱。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夜、思”等9個生字;會寫“思、牀”等7個字。

2.能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

3.想象畫面,初步感受詩中描繪的景象。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背誦古詩。

課時安排

2課時

1.認識“夜、思”等9個生字,會寫“思、牀”等7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

應用所學方法自主識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漢字。

一、知詩人,解詩題

1.複習導入。

(課件出示明月圖)學生由圖憶及李白的詩《古朗月行(節選)》《贈汪倫》,再指名背誦並說說詩的大意。

2.認識詩人。

(1)學生交流自己對李白的瞭解。

(2)教師補充介紹李白並導入新課。

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而奇特,風格飄逸而豪放,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流傳下來的有近千首。

3.板書課題(板書:靜夜思),瞭解題意。

(1)讀課題,指導認讀生字“夜、思”。

夜讀“yè”,整體認讀音節,可以組詞識記:夜晚、月夜、黑夜、夜色。

思讀“sī”,整體認讀音節,平舌音,心字底。古人造字時,誤認爲是用心想的,因此,心字底的字一般都和思想、思考有關,如“想、忘、念”等。

(2)引導學生釋題並齊讀課題。(靜夜思,即在靜寂的夜晚思念故鄉之意。)

二、讀詩文,識生字

1.學生圈出本課生字,(課件播放古詩朗誦音頻)學生認真聽生字的讀音,初步感知詩句的停頓。

2.學生自由拼讀詩句,多讀幾遍。同桌互讀互糾,教師正音。

“牀、光、望”是後鼻音且都帶有韻母“ɑnɡ”,其中“牀”是翹舌音;“夜、思、疑”是整體認讀音節,其中“思”是平舌音。

3.(課件出示生字)請會讀的學生來當小老師,領其餘學生認讀。

4.和同桌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再全班交流彙報。

(1)識記字形。

①熟字加偏旁:古+攵=故;木+廣=牀;田+心=思。

②形近字比較:低——底;望——忘;疑——凝。

③利用生活經驗組詞:舉——舉手、舉例、舉動;光——光亮、月光、燈光。

④創編字謎:u◇古文反着寫——故◇心上一塊田——思u◇一點一橫長,一撇到木旁——牀

⑤設置語境:u牀頭明亮的燈光驅散了夜色。u他登高遠望,不由得思念起自己的故鄉。

(2)多種方式認讀生字,如小老師領讀、齊讀、接讀、師生共讀等。

三、寫生字,明寫法

1.(課件出示生字的動漫筆順)引導學生回憶筆順規則。(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先中間後兩邊,先外後內再封口。)

2.教師講解書寫要點並範寫,學生跟着做書空練習。

上收下放。書寫時注意“田”的第二豎在豎中線上,心字底略寬。

半包圍結構。“廣”的點和“木”的豎都在豎中線上,“廣”的橫不宜過長。

上下結構,要寫得上緊下鬆。下部豎向筆畫平行,“月”的一撇要變成一豎。

上下結構。上部先寫中間的豎,再寫兩邊的點和撇;橫在橫中線上起筆,略往上揚,豎彎鉤緊貼豎中線起筆。

左窄右寬。右邊第二筆是豎提,最後一筆是點。

左右寬窄基本相等,注意筆畫間的穿插,儘量向中間靠攏,避免結構鬆散。注意反文與折文的區別,最後一筆捺要舒展。

獨體字。兩個撇折轉折處基本對齊,第一個撇折在豎中線上

起筆,第二個撇折略微上揚,長撇舒展。

3.學生描紅、臨摹,教師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提示:一看二寫三對照)

4.挑選學生的優秀書寫作品投影,師生共評共議,學生再練寫。

5.鼓勵學生用生字和熟字組成常用詞,讀讀寫寫。

思鄉牀頭牀前前後月光光明高低低頭故人故鄉水鄉

四、配樂讀,重拓展

1.(課件播放配樂朗讀《靜夜思》)學生邊聽邊跟着小聲地朗讀。

2.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節奏,背誦古詩。

2.理解詩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感情。

一、憶舊知,識字詞

1.(課件出示生字)學生開火車認讀,看誰讀得又快又準。

2.同桌合作,一人讀生字,一人組詞語。

3.同桌合作,聽寫詞語,全寫對了,就在聽寫本上畫上一朵小紅花;有錯誤,幫助糾正。

4.指幾名學生接力讀古詩,一人讀一句,其餘學生注意聽,注意生字的讀音。

二、讀古詩,感詩情

1.學生自由讀古詩,再指名讀,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1)讀正確,讀得一字不差。引導學生注意詩句之間的停頓,示範朗讀。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讀出古詩的節奏。引導學生藉助插圖,初步瞭解詩意,讀出詩歌的節奏。如第二句詩寫銀白色的月光灑在地面上,像鋪了一層冰冷的霜,由此引發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情感,可引導學生想象畫面來朗讀;第四句詩中,詩人借明月表達濃濃的思鄉之情,在朗讀時可以放慢節奏。

(3)熟讀成誦。可以教師範讀,也可以請班上的'“朗讀小能手”朗讀,再配以音樂的烘托、圖畫的感染,讓詩中之景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有層次、有梯度朗讀的基礎上,教師再引導學生髮現古詩的第一、二、四句詩的最後一個字都帶有“ɑnɡ”韻,讀出味道。

2.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共同評選出“朗讀之星”。

3.在讀中感悟詩人的詩情,引導學生通過聯繫生活經驗,如思念親人、思念故鄉的情感,以及情感詩情。

三、抓字眼,明詩意

過渡:我們讀完古詩,是不是被古詩描繪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呢?讓我們再次走進古詩,感受大詩人李白非凡的才思吧!

1.學習第一、二句詩。

(1)指名朗讀第一句詩。結合插圖想一想:這句詩寫的是什麼時候?

(有月亮的晚上。)詩人是在什麼地方看月亮?(牀前。)

(2)“明月光”是指怎樣的月光?(明亮的月光。)

(3)多媒體創設情景(明亮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在詩人牀前)。學生說一說:這樣的情景給你一種怎樣的感覺?

(4)齊讀第二句詩,學生圈出不理解的字詞,同桌交流。

(5)指導理解“疑”“霜”的意思。

[疑]懷疑、好像。

[霜]教師在眼鏡片上哈氣,並解釋眼鏡片上蒙着的一層白色水汽是霧。在秋冬季節,玻璃上、地上會結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6)(課件出示霜和月光的圖片)學生通過對比,瞭解霜和月光的相似之處。

(7)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用上“什麼好像是什麼”的句式。

生:明亮的月光透過窗戶照在詩人的牀前,好像是鋪在地上的白霜。

(8)討論:月光如霜,這寫出了月光怎樣的特點?(明亮、清冷。)

(9)想一想:這兩句詩中,哪個字點明瞭詩人的心理活動?(疑。)

(10)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詩,讀出節奏和停頓。

2.學習第三、四句詩。

過渡:在這樣一個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在幹什麼呢?請同學們輕輕地讀一讀詩的最後兩句。

(1)指名讀詩句,圈出詩句中不理解的字詞,同桌交流。

[舉]擡。[思]思念。[故鄉]出生或長期居住過的地方;家鄉;老家。

(2)引導學生畫出詩句中的動詞(舉頭、望、低頭、思),讓學生理解“舉頭”“低頭”是一組反義詞,可用動作示意加以理解。

(3)(課件出示李白望月圖)學生結合圖片及詩句,說一說對詩意的理解。

生:擡頭仰望着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起故鄉。

(4)想一想: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思念故鄉。)

(5)拓展:詩人爲什麼望着明月會思念故鄉?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明月象徵家人團圓。詩人望着明月,想起自己身在外地,遠離親人,頓感失落,自然會思念故鄉。

(6)思考:詩人望着天上的明月,還會想些什麼呢?

3.指名朗讀全詩,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想意境,演情境

1.(課件出示插圖)在柔和的音樂聲中教師引說。

師:(話外音)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在我們中國,圓月象徵着團圓,而詩人卻獨自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在思念故鄉的什麼呢?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

2.教師範讀古詩,再現意境;學生模仿練讀古詩,想象意境。

3.角色表演。

師:現在,請你們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一個靜寂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圓月。帶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詩吧。(生雙手放在背後,眼望明月深情地吟誦古詩)

(1)指名吟誦古詩。

(2)全體起立,望月狀誦讀古詩。

五、背古詩,多積累

1.練習背誦古詩。

(1)指導背誦古詩。可以配樂、配動作加強記憶,也可以通過定位填空法幫助背誦。

(2)指名會背的學生背誦古詩,或指幾名學生比賽背誦;不會背的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加深理解與記憶,再練習背誦。

2.讀一讀,記一記,積累關於月亮的古詩。

3.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朗讀詩句,想象畫面(教學重點)

師:“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誰來讀?

(指名讀)

師: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牀前的什麼?

生1:我彷彿看到牀前灑滿明亮的月光。

生2:我彷彿看到明亮的月光透過窗子,灑在牀前。

師:說得好!來,你來讀一讀。

(生讀)

師:讓我們閉上眼,想象明亮的月光灑向大地,透過窗子,灑在牀前的情景。一邊想象,一邊讀。

(生齊讀)

師:詩人李白以爲這明月光是什麼?

生:地上霜。

師:你們見過霜嗎?霜是什麼顏色的?

生:霜是白色的,有點像雪。

師:是的,天冷時,地上那白白的、薄薄的一層就是霜。(課件出示秋霜圖)你們看,這就是霜。李白爲什麼把明月光比喻成霜?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生1:霜和月光都是白色的。

生2:它們給人的感覺都很冷清。

師:深秋的夜晚,李白獨自一人客居他鄉,看到這如霜的月光,心裏是一種什麼感受?

生1:很孤單,很寂寞。

生2:思念遠方的親人。

生3:想念故鄉。

師:男女生比賽讀。

(男生讀,女生閉着眼睛想象畫面;女生讀,男生閉着眼睛想象畫面)

賞析:葉聖陶先生說:“讀詩不僅要睜開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睜開眼睛看由文字觸發而構成的畫面。”也就是說在詩詞的語言文字中想象作者所要描繪的畫面。讀者要想讀出詩情,須進入意境,鬚髮揮想象。我們要用想象去感受詩人生動、形象、凝練的語言所表現出來的一幅幅具體、生動的畫面。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感受詩情畫意。本教學片段中,教師重在引領學生在朗讀中想象“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這兩句詩所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人所在的環境,體會詩人此時的心境,然後讓學生在想象中朗讀,通過朗讀再現畫面,進入詩境,爲感受詩人的思鄉之情做下鋪墊。

《靜夜思》這首古詩廣爲流傳,有部分學生在之前已經會讀、會背了。教學中,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會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認讀生字、領讀課文。生生互動,互爲師生,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在指導朗讀環節,我通過音樂的烘托、圖畫的渲染,讓一種思鄉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朗讀,讓學生體會到詩人的情感,讀出了古詩的韻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13

一、教材簡說

《靜夜思》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成功地反映了外出遊子的靜夜思鄉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隻看不見的手,無聲地撥動着作者的心絃;舉頭仰望,低頭沉思,俯仰之間,神馳萬里,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可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進入詩句所描寫的意境。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3.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1)自學古詩,說說已經認識哪幾個字,是怎麼認識的。請認識的學生當小老師,教大家把字讀正確。

(2)本課十個生字中,“牀”“光”“望”“鄉”都是後鼻音,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3)生字的鞏固。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還可用“大轉盤”以遊戲的形式複習生字。

(4)結合“故”的認記,認識“攵”這個偏旁。

2.寫字。

本課要求書寫的4個字可分兩類。“目、耳”要注意提示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頭、米”要提示這兩個字的最後一筆筆畫不同,“頭”的最後一筆是“點”,“米”的最後一筆是“捺”。可讓學生運用對比法加深記憶:大—頭。

(二)朗讀感悟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小組合作,試讀詩歌,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學生自由讀,說說在讀這首詩時,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4.啓發想象,熟讀成誦。播放柔和的音樂,創設一種意境,讓學生配上簡單的動作邊做邊讀,熟讀成誦。

(三)課後練習

“我會說”,目的在於引導學生觀察和說話。在學完這首詩後,佈置學生留心觀察夜晚的天空。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說一說。注意保護學生髮言的積極性,及時糾正發言時的一些語病。同時還要注意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說話的內容更加充實。

(四)實踐活動

古詩朗誦會:每個同學準備一首自己最喜歡的古詩,進行一次古詩朗誦比賽。

(五)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2課時。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自我展示,激發學習興趣

請學生背誦自己已經學過的古詩,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產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初讀感知,瞭解詩歌大意

1.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

2.自由讀古詩,圈出不認識的生字。

3.請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的字音。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記字方法,說說怎樣朗讀古詩比較好。

(三)一邊讀,一邊想象詩歌畫面

1.互相交流,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在什麼時候見過“霜”;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示“低頭”“舉頭”的意思。

2.配樂朗讀《靜夜思》,想象詩歌畫面。

(四)朗讀指導,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練習朗誦,教師隨機指導。

2.朗讀反饋,練習背誦。

(五)複習生字

1.將生字與音節打亂,讓學生以找朋友的方式複習鞏固要認的生字。

2.小組合作,認記生字。以小組爲單位進行識字競賽,並評出優勝者。

3.全班交流認記生字的方法。

4.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遊戲中複習本課的生字。

(六)書寫指導

1.觀察範字,指導書寫。

“耳”上橫短,下橫長;“頭”的第五筆是“長點”。

2.描紅、臨寫,並提醒坐姿與執筆姿勢要正確。

3.展示學生作業,肯定優點,指出不足。

(七)實踐活動

觀察夜晚的天空,說說自己看到了什麼。鼓勵學生髮揮想象,還可用圖畫來展示。

五、資料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是盛唐時期的典型代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而奇特,風格飄逸而豪放,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現存詩歌近千首,有“詩仙”的美名。他與杜甫齊名,合稱“李杜”。

名詩欣賞

古朗月行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謎語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14

活動設計背景

1、現在正值冬季。寒風凜冽,臘月到來,緊接着就要過年了,跟孩子們恣意地想象年景,暢談過年的欣喜。引出許多遊子過年“過節”漂流外地的心結。描寫這一景象的詩歌、故事也有很多,《靜夜思》是選自語言教材中的一首比較經典的詩歌,之所以選擇它爲教學內容,是因爲它不同於一般的抒情敘事詩,它還有着一種引人入勝的情節,刻畫出了季節的蕭瑟、冷清,符合幼兒的欣賞特點,更容易激發幼兒的欣賞願望、學習興趣,引起美的情感和共鳴。

2、利用本詩激發孩子孝順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關愛長輩。

3、以此談論家中“唯我獨尊”的現象。

4、計劃過年。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古詩內容,感受詩中描寫的景色,感悟詩人的心境。

2、初步學習按古詩節律吟誦。

3、通過積累,感悟和運用古詩,使幼兒充分感受古詩的韻律美、意境美,養成背誦古詩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能入情入境的通順、流利的朗誦詩歌。2、激發積累古詩的願望,主動學習、積累古詩。

難點:基本理解詩中意境,體會詩人思鄉情結。

活動準備

1、有關古詩的現代散文及古詩大掛圖。

2、瞭解冬季植物、天氣特點。

活動過程

1、邊聽音樂《靜夜思》邊進教室,感受歌曲的優美。

——歌曲裏描寫了霜、月光等景物,隨着作者思緒飄動着,好美啊!

2、談話活動,引出話題。

——清秋季節,你們和爸爸媽媽出去遊玩的時候,有沒有發現秋天給大地帶來的變化呢?

——教師小結:秋天來了,涼風習習,讓人倍感寒意,那麼夜幕降臨,李白獨在夜裏,從月光中也看到了霜,想到了很多。(教師邊朗誦散文邊出示大掛圖)

3、引出古詩。

(創設情境:教師模仿古代詩人大聲朗誦古詩《靜夜思》)

剛纔老師在朗誦時,你聽到了什麼呀?(出示古詩大掛圖)教師再次朗誦。

4、教師朗誦《靜夜思》古詩,並幫助幼兒理解古詩。 ——哪一句古詩的意思你不懂呢?(請知道的幼兒告訴其中的意思,或教師可根據幼兒提出不懂古詩在現代散文中用不同顏色畫出來讓幼兒進行理解。)

和幼兒一起來朗誦古詩。

再次一起來朗誦古詩。(提出要求:大聲、慢、要有古代詩人的`感受。)

教師小結:秋天給我們帶來了寒意,給詩人帶來了憂思。和幼兒一起感悟古詩朗讀。

5、教師與幼兒試着再次朗誦,學會古代朗誦時的神態。(配樂)——小朋友可以回憶剛纔教師模仿古代詩人朗誦古詩的樣子,一起來模仿着進行朗誦古詩。

附:靜夜思

李白

牀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註釋:(1)題目:靜靜的夜裏,產生的思緒。

(2)牀:五種說法。⑴指井臺。已經有學者撰文考證過。中國教育家協會理事程實將考證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刊物上,還和好友創作了《詩意圖》。⑵指井欄。從考古發現來看,中國最早的水井是木結構水井。古代井欄有數米高,成方框形圍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內,這方框形既像四堵牆,又像古代的牀。因此古代井欄又叫銀牀,說明井和牀有關係,其關係的發生則是由於兩者在形狀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類同。古代井欄專門有一個字來指稱,即“韓”字。《說文》釋“韓”爲“井垣也”,即井牆之意。⑶“牀”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義,即坐臥的器具,《詩經·小雅·斯干》有“載寐之牀”,《易·剝牀·王犢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說,講得即是臥具。⑸馬未都等認爲,牀應解釋爲胡牀。胡牀,亦稱“交牀”、“交椅”、“繩牀”。古時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坐具,馬紮功能類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類似物,兩邊腿可合起來。現代人常爲古代文獻中或詩詞中的“胡牀”或“牀”所誤。至遲在唐時,“牀”仍然是“胡牀”(即馬紮,一種坐具)。[4]

(3)疑:好像。

(4)舉頭:擡頭。

譯文:明亮的月光灑在牀前的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擡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賞析:一個作客他鄉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地在心頭泛起波瀾;何況是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教學反思

古詩對幼兒是一種即陌生又熟悉的一種文學活動,但作爲一種教學活動進行教學,對孩子來說是枯燥的、不能很好的真正的理解其中古詩的含義。所以在教學中我夾着現在的、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幼兒更進一步的理解和記憶。我運用幼兒已經學會的歌曲《靜夜思》進行導入活動,讓幼兒感受古詩很美,可以和着音樂演唱。在記憶古詩時,加上相應的動作,使幼兒能形象的進行記憶,更好的對古詩進行理解記憶。1.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活動內容、教學理論、幼兒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靜夜思》課堂實錄評析

張老師音樂活動《靜夜思》課堂實錄評析(一)1.課堂的藝術價值體現在哪裏?通過談話引出古詩《靜夜思》,結合視頻理解古詩的意思。有效運用圖譜,讓幼兒把握古詩節奏,掌握休止符,體現三段的不同之處。音樂的加入,將古詩朗誦自然轉化爲吟唱,讓幼兒感受古詩吟唱美的意境。樂器的加入,豐富了演唱的歌曲,使歌曲的演唱更圓滿。

2.課堂的藝術價值如何?何以見得?

讓幼兒感受古詩的韻律美,將原本傳統、難以理解的古詩轉化、演變爲幼兒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顯現給幼兒。

3.提出課堂修改意見是什麼?

有節奏的念形式較單一,建議適當加入肢體動作或音樂。演唱方式也較單一,可以使用輪唱,分聲部唱。

1.課堂的效果如何?

這堂課的效果給人感覺環節更流暢,更體現了意境美,音樂的感覺更濃郁了。整個環節中對幼兒的能力培養體現了階梯式的遞進效果,從唸到唱到演奏到合作表演,最後給我們呈現的是驚喜的效果。

2.跟第一次教學效果相比,改變了什麼?

開頭減少了囉嗦的引導語,直接進入主題。幼兒的合作表演是一個兩點,單一的演唱形式被打破,使活動更顯豐富,更有層次,幼兒的積極行提高了。

3.觀看了兩次視頻教學,從教學效果和教學手段中得到了什麼啓示?

不要低估了孩子的能力,只要教學手段得當,孩子就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

《靜夜思》的教學設計15

《靜夜思》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詩。全詩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無盡的思念。課文的背景圖是詩句內容的形象反映,生動地再現了詩歌所描繪的意境,是引領學生理解古詩,深情吟誦的教學媒介。

教學理念:

本課是一首古詩的教學,對於古詩學生非常喜歡誦讀,很多孩子在兩三歲就開始背誦古詩,根據課前對學生情況的瞭解,本課這首《靜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經能夠背誦。所以我把本課的着眼點放在讓學生認讀、記憶古詩中的生字和對古詩的感受上,並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薰陶,喜歡古詩,瞭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對古詩由小時候的簡單的韻文背誦,昇華到有意識的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鄉”、“光”、“故”,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難點:

1、會認10個生字,寫好4個字。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意境。

教具:

錄音機,《思鄉曲》音樂磁帶,多媒體課件,書中插圖。

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學生聽音樂,體會樂曲中描述的意境。

師:圖中的人在幹什麼,他在想些什麼?

(課件出示學生興趣盎然,發言踊躍。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看圖的同時簡介圖上的畫面內容。)

師:這是一首《思鄉曲》,思鄉的感情可以用音樂來表達,也可以用語言來表達。

[〖設計意圖〗:音樂、背景,首先在課前營造一種古香古色的韻味,引領學生們進入古詩境地,從而給整堂課罩上古詩的氛圍,並讓學生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從已有的古詩理解察覺到這首詩的情感基調。]

(二)板書課題,簡介李白,引入新課。

1、課件出示李白畫像及課題。學生齊讀課題,認識“靜”“夜”“思”三個生字,指導後鼻音及整體認讀、平舌音的發音,從而讀準字音。

2、簡介詩人李白資料及這首詩的背景:小朋友,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知道李白是誰嗎?由學生暢所欲言,交流彙報自己課外蒐集查到的資料。

教師小結:李白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古時候很多詩人都有自己的封號,李白就號稱“青蓮居士”。他一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一千首,他的詩想像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爲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一位作詩的神仙,所以人們還稱他爲“詩仙”。詩仙就是在說詩人(“李白”。)這首《靜夜思》寫的是他剛剛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親人後,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

3、觀察圖畫,結合圖意,採用單字解釋再串連的方式解釋題目。同學們知道這首詩嗎?放音樂,讓學生背一背

〖設計意圖〗:新課程倡導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教材處理要有開放的意識,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讓學生課內交流對詩歌作者李白的認識,調動學生已知經驗,關注學生已知世界,注重孩子的個性體驗,可以滿足部分學生的表現慾望,也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爲整體感知詩意作好情感鋪墊。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1、自主識字,分層學習

(1)自己讀詩,隨文識字。

師:這首詩生字比較多,同學們初讀時,遇到困難:如有的字不會讀,怎麼辦?

生:可以藉助拼音,可以問老師,可以問同學。

師:真好,這就是高效率的學習方法。現在請同學們把生字圈出來,比一比看哪些同學最能幹,不用老師教就能讀準字音,讀通全詩。

師:讀完的同學快打個勝利的手勢。剛纔小朋友們讀書可認真了,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古詩。(點生朗讀,及時鼓勵)

師:剛纔那個同學真勇敢,敢第一個來讀,其實我們還有很多的小“戰士”也想來讀讀,現在我們大家就一起來朗讀,每個小朋友都來勇敢地表現一下。

(2)檢查識字效果:

師:大部分同學都能隨詩讀準生字的'音了,生字娃娃們有些不服氣了,它們跑出課文,到投影儀中排好隊要考考大家呢,小朋友們敢向它們挑戰嗎?

(課件投影生字靜夜牀光舉頭望低故鄉)

師:現在我們先請小朋友們在下面熱身,自由認讀生字,把它們牢牢記在心裏。

(這個環節要讓學生說說整體認讀音節是哪個字,三拼音節的字有哪些。理解“故鄉”,故鄉是哪?我們的故鄉是哪?)

師:熱身完畢了吧,請小朋友們同桌互相檢查是否讀準了字音。

師:同學們,現在該到你們展現的時候了哦!請你們齊讀生字,注意發準字音。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準生字的字音,並隨時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如三拼、整體認讀音節。通過相互檢查的方法讓同位兩個小夥伴合作學習,互相糾正。

師:讀的真不錯,現在老師要加大難度了,你們給這些生字娃娃找個朋友吧,這樣大家纔會記得更牢啊!

師:現在生字寶寶們和他的朋友已經排好隊了,我們來與他們打聲招呼吧,誰願意當小老師教教大家讀這些詞語。

師:哦,老師看到好多小朋友都想當小老師,那我們來分組吧,一個小老師教一排,讀完後我們評一評哪個小老師教的最好,我們獎勵他一個“智慧星”。

師:小老師們真棒,你們要爲有這麼出色的小老師驕傲。同學們學的也真是認真,小眼睛睜的大大的,腰板挺的直直的,嗓門也放的大大的,小老師們也爲有你們這些可愛的學生而高興呢!

(3)遊戲鞏固。

師:小老師們這麼努力教大家了,相信好多小朋友已經學會了,那現在我們來開火車。火車,火車,哪裏開?

生:火車,火車這裏開!

師:好,我們就從這個外圈作爲火車行駛的軌道吧!“火車修理員”們注意了,你們可不能閒下來,要隨時發現情況,支援前線啊!

師:經過努力,火車順利到站了。現在要開始大波浪的翻江倒海了,小朋友們,做好準備了嗎?這趟任務裏,可不允許任何一個小朋友分心掉隊哦,否則就要“翻船”了哦!所以大家一定要團結一致,齊心協力!

師:真棒!在大家的齊心努力下,火車順利到站了,大波浪也確實氣魄壓人。看來大家都已經認識這些生字寶寶了,那現在老師來增加些難度,看誰還能認出它。

(4)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及詞

師:同學們,看到了嗎?有什麼不一樣。

生:沒有了拼音。

師:對了,生字寶寶們真淘氣,把“帽子”甩掉了,那現在還有誰來挑戰呢?

師:恩,挑戰者真多,看來老師可低估你們了。那你們自己派一個能代表吧!

師:果然是不負衆望,讀音標準響亮!真了不起!

師:現在生字寶寶們還是不服氣,又有新招了,他們不按原來順序排隊了,同學們還能認識他們嗎?

(5)遊戲鞏固:課件出示生字轉盤,學生們快速搶讀

[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2、認清字形。

(1)交流方法

師:這麼多的生字中,你記得最牢的字是哪個呢?你用什麼好辦法記住的?把你的識字方法教給大家吧!

生:我記住了“靜”字,它是由“青”和“爭”組成,“青”是綠色是樹林的意思,“爭”是爭吵,“靜”是沒有聲音,連起來就是樹林裏在爭看誰最青,沒有爭吵的聲音。

生:我記住了“思”字,上面是“田”,下面是“心”。動腦筋種好田,讓禾苗長出好多麥穗。

生:我記住了“牀”字,廣西有根木頭。

生:我是這樣記住“牀”字的,這個木頭很寬,可以給人睡覺。

生:我記住了“明”字,一個日是白天,一個月是夜裏,兩個在一起就是很清楚,很明白。

生:我記住了“是”字,上面是日字,下面是正字,只是下面的豎橫變成撇和捺。

師:同學們真聰明,想出了那麼多好辦法來識記這些生字。識記生字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編字謎,兒歌,故事,還可以拆分熟字組合,可以做動作,只要大家仔細觀察,認真動腦筋,一定會認識更多的字。

(2)猜謎語強化鞏固

師:同學們剛想了很多辦法,那現在老師來考考大家,看誰腦筋動的快!聽老師敘述,猜猜是什麼字。

謎語一:此木雖寬,供人臥躺。

生:牀。(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謎語二:他是何方人氏,老愛腳踢石子。

生:低。(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謎語三:大字左上有兩點,像人把頭點又點。

生:頭。(給最先說出答案的學生獎勵“智慧星”)

師:快把你們的方法告訴身邊的同學們吧,互相幫助,你們的收穫會更大,方法會更多,記憶也會更牢!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在一起,交流識字的辦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也爲其它學生提供了一種識字的方法與途徑,通過各種形式的遊戲“開火車”“快速搶讀”“猜謎語”,反覆的出現生字,讓學生在快樂積極的態度中完成生字的認記。更重要的是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朗讀古詩

1、體會詩意

⑴指名讀古詩

⑵ “這首詩講的。是什麼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一問

⑶指名說說

⑷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機理解“霜”:在哪兒見過霜。(天冷的時候,玻璃上、地上會結出一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課件出示三幅放大的花草結霜的近景圖,讓學生更深刻的理解了“霜”的意思。)

師:一輪明月當空照,銀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涼地上結了一層霜,李白擡起頭來,望向皎潔的圓月,想起了自己獨自一人,離家在外,於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思念着故鄉的親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意的大致理解,把學生引入到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裏,喚出學生朗誦這首詩的情感狀態。

2、入境朗誦

⑴學生自由練讀

⑵指名讀,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

導情: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你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你的心情怎樣?

⑶師範讀

⑷配樂讀

同學們,現在你就是思念故鄉的詩人李白,在的寂靜的夜晚,獨自一人,對着月亮,帶着你的心情,你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

⑸學生練讀

⑹指名朗誦

⑺全體起立,望月誦讀“靜夜思”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的烘托、藉助圖畫的感染,讓一種思鄉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全情投入朗誦。讓學生薰到李白的情懷,讀出古詩的韻味。

3、拓展延伸: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麼人?你想對他說什麼呢?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昇華。

四、指導書寫

師:看來大家都是認字小能手了,我們已經會認12個生字了,現在,我們要學會寫生字。比比看,誰把今天學的生字寫得最漂亮。

課件出示:“頭是鄉故”

師:來,齊讀一遍。

師:要寫好字,要按一定的筆順規則來書寫,你知道有哪些筆順規則嗎?

生:先橫後豎,先撇後捺

生:從左到右,從上到下

生:先中間後兩邊

生:先裏面後封口。

師:同學們真棒,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筆順規則。現在我們一起來回憶,再來讀讀。(課件出示筆順規則)

師:我們先來看“頭”字,請同學們看老師寫字,注意每個字的筆順和在田字格的佔格位置。

師:寫好了,同學們拿出小手來,我們一起再來書空一次。

師:寫字還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竅門,注意正確的書寫姿勢,身坐直,紙放正,拿穩筆,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遠,胸離桌子一拳遠。好,老師看到同學們都做好準備了,現在請你們描紅練習吧!

〖設計意圖〗:複習鞏固書寫規則,反覆提醒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五、練習點評及展示

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爲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那麼怎麼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裏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啓發。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覆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後請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來點評,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也站起來讀,還通過範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配樂齊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在教學中要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這一環節,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識字教學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分層次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後通過與“生字寶寶”交朋友的遊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出示打亂的生詞,讓學生“找朋友”、“認朋友”等遊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當學生基本能讀後,在加大難度,把拼音去掉,剩下生字及詞讓學生再來挑戰認讀,還加入“轉盤認生字”的遊戲,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牀”“光”“望”“鄉”都是後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採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型讀,直到學生讀準爲止。

會讀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否能牢固掌握,我還通過複習鞏固加深寫生對字型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於樂,讓學生在遊戲中複習本課的生字。還讓認識字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麼認識的,讓他們互相交流,補充,充分展現了自己豐富的想象,這一環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另外,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悟教學,是這節課最爲成功的地方。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幅幅生動的插圖。如:出示《靜夜思》背景插圖,李白的圖象,以及理解“霜”這個詞時出示的圖片等等,還有富有動感的練習題,這些生動有趣的畫面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於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祕和樂趣的教學世界的慾望。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麼人?你想對他說什麼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昇華。

標籤:靜夜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