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七月的天山》的教學設計

設計3.06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月的天山》的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月的天山》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⒈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⒉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⒊能從作者的字裏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通過對美文的誦讀,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同時積累文中優美語句,增加文化積澱。

教學難點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課前準備

課件;蒐集與天山有關的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題課題

同學們,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實奇妙無比,引人入勝,每當想到那奔騰咆哮、一瀉千里的長江黃河,那千姿百態、氣勢雄偉的三山五嶽,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國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云:“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現代散文家汪曾祺也在《早發烏蘇望天山》一詩中讚道:“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這些名詩人筆下的“天山”令人神往。著名作家碧野描寫天山綿亙數千裏,地域廣袤,景物豐美。那就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裏去看一看、遊一遊吧!

指名讀課文前面的過渡語。

二、學生自學,自主感知

⒈帶着過渡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並讀準生字,找出新詞。

⒉整體感知,提問:文章似乎是個嚮導,帶着你遊覽,能看出導遊線路嗎?(讓學生列出作者的遊覽路線)

教師指導:隨着導遊線路觀看圖像(課件),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麗風光。

三、引導讀通,整體感知

⒈結合看畫面,指導讀好課文各個小節,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如疑難詞有:炎暑、山澗、飲馬、索繞等。“藍天襯着高聳的巨大的雪峯……”這句,需要結合圖片點撥感受。

⒉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

⒊理情脈絡

第一段(1):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

第二段(2):描繪了天山的雪峯、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

第三段(3):描繪了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

第四段(4):描寫天山深處的景象。

第五段(5):七月的天山勝似春天。

或:2—4合爲一段:從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描繪了天山的美景。

四、合作學習,自讀自悟

⒈自讀課文,感悟順序

⑴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遊覽順序[觀察點的移動或移步換景],由山外到山裏。)讓學生找出課文的脈絡句,即地點變換的句子。(“進入天山”“再往裏走”“走進天山深處”)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⑵師: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個不同的方面:

一是從高到低,由遠及近,運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繪了天山的雪峯、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一方面向讀者展示了天山的無限生機,另一方面解釋了爲什麼盛夏季節進入天山會有秋天般的涼爽的原因。

二是描繪了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細碎的日影和馬蹄濺起的水聲相映成趣。

三是描寫天山深處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點寫了五彩繽紛的野花,溪流兩岸,滿地鮮花,猶如進入了春天的花園

作者就是這樣重點從天山的水、樹、花三個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裏行間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讚美之情。

⑶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採用什麼方法寫的?(學生議論,然後交流)

(明確:寫了雪峯、雲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繪方法:

①襯托,如:以藍天和雲影襯托雪峯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

②比喻,如:說白雲在雪峯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

⒉引導閱讀,自主感悟

⑴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⑵朗讀第三自然段:第三段集中寫天山的原始森林。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明確:用“蜿蜒無盡”,寫森林之廣大。以馬蹄濺水來襯它的幽靜。以林間“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來襯它的稠密。)

⑶朗讀四自然段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