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設計3.2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具準備:

插圖、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1、同學們,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同學已經會背許多首古詩了,我們剛剛學過的《贈汪倫》,你會背嗎?抽生背誦。

2、你還記得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李白),本學期我們還學了他的一首關於月亮的詩歌喲,————《靜夜思》。

3、師生齊背《靜夜思》。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詩題。

3、讀通詩句

(1)老師範讀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不會認的字藉助拼音解決。

(3)同桌互相教讀,正音。

(4)齊讀。

(5)個別讀。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5、知詩意。

(1)簡介“峨眉山”。

(2)齊讀詩的第1、2句,想想詩人在哪裏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導學生想像畫面,指導個性化的朗讀。

(3)齊讀詩的3、4句,學生根據註釋自學,試着理解詩句的意思。注意4個地點轉換,指導學生讀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詩意:嘗試着和老師一起說說詩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想念友人卻見不着,只好懷着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5)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讀。

7、練習背誦。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

四、拓展

1、學生一起讀關於月的古詩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朱淑真《生查子》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出示詩句,學生感受。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滿懷愁,愁老母零亂的白髮滿懷——潘洗塵《飲九月九的酒》

3、齊唱《峨眉山月歌》結束。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學習《峨眉山月歌》,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具準備:插圖

課前:提示地名、江名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1、古往今來的詩人似乎特別鍾情於月亮,情到深處總會望月抒情。

《水調歌頭》【宋】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2、同學們,其實李白生性喜愛明月,留下了許多與月有關的詩篇。(生介紹:詩仙,爲後人留下近1000首詩)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幼年李白《古朗月行》)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靜夜思》

3、過渡語:

詩人愛月,尤愛峨眉山月,峨眉山月,是家鄉的月。今天,我們再欣賞李白的另一首詩《峨眉山月歌》。讀題。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一初讀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師範度讀,要求:正確、節奏

3、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二瞭解背景

1、初次釋題

2、爲何寫“峨眉山月”

盛唐時代,很多詩人都有一段漫遊經歷。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歲,他離開蜀地,開始了長期的漫遊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離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鄉)時的作品。

三理解詩句

1、交流自學情況。

⑴、詩句中你讀懂了哪些?

秋——詩人遠遊是哪個時令?秋

師點撥:我們在記敘描寫時一般會先介紹時間、地點等;因詩歌壓韻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影——指月影。

半輪——(看插圖理解)半圓。上弦月或下弦月。

思——思念。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導性交流

重點: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注意:只有順流而行,纔會有此感覺——月影隨波、月影隨六船——妙哉、樂事)

夜發——連夜出發。

向——(看插圖理解)駛向。

君——對對方的尊稱。“勸君更進一杯酒”、“君看一葉舟”。作者的友人。

下——順江而下。

一、二句:教師言簡意賅地提問:“初次離開家鄉的李白會想些什麼呢?”

三、四句從字面上看沒有寫月亮,你能讀懂字面上的意思嗎?

2、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可設計填空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詩人漸漸遠去,沿岸山重水複,月亮更不復可見,詩人觸景生情,暗生思月懷鄉之情,只好懷着依依惜別的心情向渝洲駛去了。

四品味詩境

1、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想象詩人行船於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擡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了什麼?心情怎樣?

(2)詩人漸漸遠去,沿岸山重水複,月亮或隱或現,此時的月亮已不再像故鄉峨眉山月那麼那麼,詩人感到?(惆悵迷惘)

⑶再次品題:峨眉山月歌。昇華主題

“暗生思月懷鄉之情”、 “思君/不見/下渝洲。”

難怪古往今來的詩人似乎特別鍾情於月亮,情到深處總會望月抒情

五誦讀師生評讀

1、根據自己對這首詩的理解、感悟,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峨眉/山月/半輪秋,(秋:暗襯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讀:惆悵)

2、小組、男女生賽讀

3、練習背誦。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鄉的月,在遊子遠行時最易撥動心絃。李白也許沒想到,他這一走,就再沒能回來。晚年時,—位四川和尚要去長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詩:“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詩末又說:“一振高名滿京都,歸時還弄峨眉月。”意思是勸蜀僧晏到長安以後,不要貪戀虛榮,還是早返故鄉爲好。李白至老還惦記着峨眉月,這不僅是對月的喜愛,更是對故鄉的眷戀。

四、作業

1、默寫《峨眉山月歌》。溪3、完成補充習題第二題2、3;3、蒐集寫月的詩句

秋月流向三峽

(思念情)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8個生字及組成的詞語。兩首古詩的意思。

2、背誦兩首古詩。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本課的8個生字及組成的詞語。兩首古詩的意思。能寫出《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準備:投影片、收集有關李白、劉禹錫的.生平資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理解《峨眉山月歌》詩意,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一、激發學習興趣

1、導入新課1、誰能談談李白和他的詩?

師述:李白,唐代詩人,字太白,居士,幼時隨父遷居四川清蓮鄉,25歲離蜀,長期在各地漫遊,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人稱“詩仙”有‘斗酒詩百篇“之稱。2、說說你學過李白得哪些詩。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他青年時期寫的一首《峨眉山月歌》。書:課題

二、初讀詩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

2、指名讀,糾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認讀生字。

2、理解字詞的意思:半輪(看圖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發:連夜出發。

四、讀文釋義

理解一、二兩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別明朗,月影映照平羌江,又伴隨我順流而下。

1、指名讀。

2、小組學習,理解意思,或提出疑問。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詩

板書:月半輪

理解三、四句:連夜從清溪出發,向三峽方向駛去,思念友人卻沒有見着,只好懷着依依惜別之情向渝洲駛去了。

板書:影江水流

1、由讀。

2、小組學習。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詩。

連起來讀,指名串講詩意。

1、示幻燈片課文插圖。

2、引導觀察想象。

板書:思君

五、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擡頭看見了什麼,低頭又看見了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臉上會麼表情。

3、結合想象連起來說一段話。

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人因思念而惆悵的預語氣。,語調要低緩些。

六、指導背誦指名背

齊背。

總結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發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語言淺近,音韻流暢。

書:寫景抒情

1、作業:理解帶點的詞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洲。

朗讀並背誦《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3.能解釋詩句中重點詞和詩句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意,想象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具準備:插圖。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1、古詩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你會背哪些?(讓學生說作者)你們知道的詩人可真不少,可你們知道哪位詩人被稱爲詩仙嗎?

2、學生介紹對李白的瞭解,背誦以前讀過的李白的`詩,如《早發白帝城》《贈汪倫》《靜夜思》等三五首。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

二、學習《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提醒學生要有目的地讀。(讀準,找出地名)

2、自己小聲讀讀詩歌,找出本課生字,記記。

3、反饋:

學生自主交流對生字的學習體會,互相提醒易讀錯、寫錯的字。交流找到的地名,讀準。

4、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5、學生根據註釋自學,試着理解詩句的意思。

6、交流自學情況。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結合插圖)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夜發:連夜出發。

向:駛向。君:作者的友人,讀中指月亮。下:從上游往下游行走。

7、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8、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擡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了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麼樣的?

(3)看圖有感情地朗讀。

9、練習背誦。

三、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完成書後第四題的第2 小題。

3、收集兩首沒學過的李白的詩,課後向同學推薦。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5

1、導入:以前我們曾經學過不少古詩,誰能背誦給大家聽

(指名背誦)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古詩。

(板書:11 古詩兩首)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

(板書課題)

2、解題。

《峨眉山月歌》

(1)簡介“蛾眉山”。

(2)簡介作者。

李白:唐代詩人,幼時隨父遷居四川,長期在各地漫遊,他的詩想象豐富,本詩是他青年時代初離四川時所作。

3、初讀課文。

(1)範讀課文。

(2)自學課文。

要求:

①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②查字典或結合詩句理解詞語。

半輪 影 流 夜發 向 思 君 下

③讀通課文,理解詞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註上記號。

學生根據上述要求自學課文。

(3)檢查自學情況。

②指名說說有關詞語的意思。

③指名說說詩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詞和句。

4、精讀課文。

(1)疏通詩句。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半輪:(看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詩句中指月影。

流:流動,課文中有月影隨江水流動之意。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夜發:夜裏出發。向:駛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

(2)引導想象詩的意境。

①出示圖畫,看懂圖意。

②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擡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他的表情會是什麼樣兒。

要讀出詩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語調要低緩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範讀、指名讀。

6、指導背誦。

朗讀背誦

抄寫詞語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6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學實錄(送教課)(簡)

時間:9月11日 地點:新教育國小小圓廳 班級:四(4) 教師:張立華

誦讀詩歌

張老師在臺前一站,給人感覺很沉穩。

老師顯然準備了課件,因爲沒有電腦,而上課鐘已響,張老師果斷地開始上課了。

板書了“唐·李白”之後,讓學生談談對李白的瞭解。四年級學生都能很清楚的說出李白被稱爲詩仙,是偉大的詩人。老師讓學生背誦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寫的詩。學生依次背誦了《贈汪倫》《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背誦的節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學生平素的古詩積累功夫很紮實。

瞭解了李白,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

1、揭題。今天我們學習李白年輕時候離開家鄉時寫的一首詩:峨嵋山月歌。老師請學生跟老師板書課題並齊讀了課題。

老師問,歌是歌詠的意思,詩人歌詠什麼呢?一名男生說,是在歌詠峨眉山的月亮。老師追問,有人知道峨眉山嗎?有一個學生說在四川省,另一個補充峨眉山有一塊石頭叫峨眉石。

2、讀詩。老師請大家自由練讀。學生讀了大約兩三遍,只是沒有自由讀,一直是齊讀。老師要求大家停下,請了兩位女同學來讀詩。讀後,老師問剛纔讀過的一首詩的節奏是什麼?學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那麼——這首詩押什麼韻呢?學生也能很準確的說出詩押的是什麼韻。

瞭解了這些之後,老師又請一位同學進行了朗讀,提示注意節奏。

理解詩意

理解詩意,張老師主要採用了一下幾點。

1、圈畫詩中地名。張老師提示:這首詩一共28個字,可是卻有五個地名。這在萬首唐詩絕句中是僅見的,誰能找到告訴大家。

學生一般都能找出三處以上的地名,少數同學能找出四處,全班只有極個別同學找對了五處地名。

張老師再提示:除了地名,還剩下16個字,他們的意思是老師告訴大家呢?還是你動腦筋思考思考呢?請默讀古詩,思考詩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老師問:第一句詩,你讀懂了什麼?學生能說出月亮是半圓的。張老師再問:我們都說一輪明月,爲什麼說半輪呢?接着在課件上出示了課本上的插圖。請學生看圖想象秋天的月亮。

因爲課件中音樂沒有播放出聲,老師用語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別明朗的.景象。然後引導學生體會第一句中一個難點:從意思上講,應該是半輪月,怎麼是半輪秋?最後老師採用講解的辦法告訴學生這是倒置。

老師接着問第二句話誰懂?學生回答的很美,說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彷彿隨波流動。老師想在細處挖掘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動,這是爲什麼?學生沒有很好的領會老師的意思,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知道卻原來是詩人站在流動的船上。

老師相機板書:江月相伴。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師給大家提示要注意三個字:“發”、“下”、“君”。這幾個字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老師在黑板上相機板書:思君不見。

感悟意境

感悟詩的意境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張老師採用了以下幾個環節來促成學生感悟。

1、感情誦讀。老師大段的抒情獨白:年輕的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乘舟駛向對他來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儘管他是一個三尺男兒,當他面對這多情的月亮時,他將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鄉、朋友,誰來讀一下。

一名女生讀的有聲有色。

老師感情充沛地說: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還略可安慰的話,後面是怎樣的一種寂寞之感啊,請再讀。

再站起的這位女生讀得更有感情。

2、補充詩句。老師說,李白有一句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就是朋友。初次離鄉的李白因爲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單,但是,當月亮落下西山,李白失去了最後的朋友,他思念着,想見着。李白思念的是誰呢?

學生脫口而出:月亮。

老師說,對。剛纔的“君”如果指的是朋友、親人的話,這裏的“君”也可以說是月亮。這只是老師的理解,到底要不要給你一個答案,我相信隨着歲流逝,你們慢慢長大,一定會尋找到一個答案。

拓展閱讀

老師提出:關於寫月亮的古詩很多,月亮是古詩常見的意象。你還知道那些描寫月亮的詩嗎?學生回答了《靜夜思》《塞下曲》等古詩。

老師課件出示了兩首詩。

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老師請學生比較三首古詩有什麼相似之處。

一名學生回答:都是寫思念別人的。

老師肯定了學生的見解,說月亮在古詩的意象中往往帶着思念的情懷。

老師略作總結後,本節課教學結束。

峨眉山月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文,背誦詩文。

2.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峨眉山月歌》詩句的意思。

3.感悟詩的意境,體會作者思念故鄉、親友的情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背誦詩文。

難點:理解詩句,整體感悟詩歌情境。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自主閱讀整體把握

1.出示《靜夜思》插圖幻燈片。

在這幅畫中你看到了什麼?聯想到了哪首古詩?在這首詩裏你認爲哪個字寫得最好?

2.過渡引入:今天,我們再一起學習一首寄情於景,借景抒情的詩。(板書:《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讀,要求正確。

4.師範讀。

5.正音、再讀詩歌,讀出詩的韻律、節奏。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洲。

6.檢查朗讀,指名讀;比較讀。(注意糾正,評價)

二、重點突破語意兼得

1、解詩題

(1)整體感知古詩。

○1爲何寫“峨眉山月”?

○2比較《靜夜思》、《峨眉山月歌》的異同之處。

大家剛纔背誦了《靜夜思》,也多次朗讀了《峨眉山月歌》,這兩首詩有一些相似之處,找一找在哪裏?(板書:思,月)兩首詩中都有一個“思”字,而且詩人都是借月亮表達了一種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靜夜思》裏,詩人借月亮抒發感情,他是在哪裏看的月亮?(牀前)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那麼這首《峨眉山月歌》裏,詩人還是在一個地方靜靜地看月亮嗎?

請大家再讀這首古詩,找出表示位置變化的字詞。

入流發向下(結合詩句,解釋這些詞的意思)○3詩人的位置是變化的,那麼詩中提到了哪些地點呢?自讀詩文,結合課文下的註釋,用筆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點的詞:峨眉平羌清溪三峽渝州

2.明詩意

(1)交流自學情況。

學生談對詩句的理解,教師隨機指導。

重點:

半輪——(看插圖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3.悟詩情

(1)出示插圖,看懂圖意。

(2)想象詩人坐在小船上擡頭看到了什麼,低頭看到了什麼?這時他會怎麼想,心情怎樣,表情又會是什麼樣的?

(3)藉助課本中的.插圖,師配樂訴說: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偉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輪明月。月影倒映在平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樣,陪着我隨着江水流動。我乘着小船,從清溪出發,往三峽的方向駛去。但是在順流而下到渝州的時候,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着,讓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鄉和親友。看到了這樣的景色,體會這樣的心情,詩人是用什麼語調吟出這樣的一首詩的呢?

分角色讀、齊讀。

三、積累拓展讀寫訓練

1、看插圖試背。

2、指名背誦。

3、齊背,注意節奏。

4.課外拓展

詩仙李白是一個非常喜歡月亮的人,他的詩中經常會有月亮出現,用月亮表達不同的感情。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首詩,它所抒發的感情和本詩一樣嗎?

《月下獨酌》其一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標籤:峨眉山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