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材

關於《七月上天山》教材理解

教材3.25W

教學目標

關於《七月上天山》教材理解

1.自主學會本課的生字和新詞。

2.瞭解七月天山雪峯高聳,水美、林幽、花豔的特點,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特點進行表達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文章的語言美,能用旁批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教學準備

1.教師:音樂磁帶一盒,曲調柔和舒緩,用於配樂朗誦。

2.學生:蒐集天山風光圖片。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讀後令人有一種脣齒留香的感覺。作者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描繪了七月天山與衆不同的美。進入天山時,欣賞到神奇的雪山;往裏走,領略森林的幽深;再往裏走,滿眼爛漫的鮮花。

在引導學生學習描寫雪山、森林、花海部分時,要注意品味優美的詞句,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要讓學生通過反覆閱讀來感悟和體會七月天山不同尋常的美。

在教學時,除了引導學生注重品讀詞句,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謀篇佈局方面的特色和抓住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要藉助課後練習的提示,啓發學生運用以前在批讀文中學到的方法,把自己的閱讀感受批在旁邊。

建議本課教學1~2課時。

解讀與提示

*第1段:簡要交待了騎馬上天山的時間及原因。

炎暑逼人:形容酷熱難耐。

*第2段用優美的語言描繪了雪峯高大而又色彩淡雅,雪水晶瑩而又充滿動態美。第二句着重描寫了雪峯的“高矗”“巨大”,並着力渲染了色澤之美:以藍天爲背景,白緞似的雪峯聳立着,白雲投下的雲影如幾朵銀灰的暗花。第3~7句着重描寫了雪水之美。在描寫時,作者抓住雪水“飛瀉下來”到“匯成湍急的溪流”,再到“水勢緩慢的洄水渦”,到“清澈的水底”這一由動到靜的變化,用了“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千萬朵盛開的白蓮”等比喻,寫出了雪水形色兼美的特點。

*第3段描寫雪峯下翠綠的原始森林。注意抓住“密密的”“重重疊疊”“斑斑點點”等疊詞和“像撐天的巨傘”這個比喻,體會原始森林的.茂密。抓住能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聲”和“偶爾能聽到遠處的幾聲鳥鳴”,體會從側面襯托出的森林的“寂靜”;從林外“陽光燦爛”和密林中“難見天日”這種對比描寫中體會森林的“幽靜”。教學時,引導學生分別找出直接描寫和間接烘托這兩種不同手法在文中的運用,邊品讀邊感悟,體味語言文字中蘊含的美妙意境,並把體會批在旁批欄裏。

*可以引導學生從畫中欣賞天山的美。名副其實:名聲或名稱與實際相符合。*

第4段主要描寫了天山的花海。教學時,可抓住“名副其實的春天”這一說法提問:從這段的什麼描寫中表現出七月的天山是“名副其實的春天”?讓學生自讀課文,勾畫最能體現“春天”這一特點的描寫,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特別要注意體會“像不斷的織錦……像天邊的彩霞……像高空的長虹……”這一連串的比喻,想象花海的廣闊無邊、高大茂密、五彩繽紛。正因爲花海有這些特點,所以作者說人是“浮”在花海上的。一個“浮”字,生動傳神地表現出了人徜徉在鮮花叢中的瀟灑與悠閒。*

第5段用反問句結尾,進一步突出了七月的天山繁花無邊,不是春天,勝似春天。可以把反問句改爲陳述句,通過朗讀對比體會作者對天山的讚美之情。

*“矯”字注意和“嬌”“驕”等形近字作比較。

“澗”的意思是山間流水的溝。

*課後第1題旨在讓學生通過朗讀品味文章的語言美,積累語言。

*課後第2題旨在引導學生注意文章的寫作順序,體會“移步換景”寫法的特點。“這些景象給你什麼樣的感受”一問,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提倡自讀自悟,把體會批在旁邊,以交流的方式分享。

*課後第3題重在讓學生體會描寫手法和角度的多樣性。可讓學生結合課文中的有關描寫體會意境,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課文第3段)

標籤:教材 天山 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