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薦】

設計8.7K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薦】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課文,瞭解舊俄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痛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國小語文:《凡卡》教學設計。

2.通過學習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他的神態、動作、聯想,來了解他的內心。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凡卡寫的信的內容,瞭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2.理解寫信過程中凡卡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新詞。

(三)以“信”爲線索,給課文分段。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二)給課文分段,瞭解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翻譯小說——《凡卡》。小說的作者是19世紀後期俄國的偉大作家契訶夫。契訶夫從小就熟悉學徒生活,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寫得真實感人。他寫了很多極爲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統治和舊俄人民悲慘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經受到列寧的讚賞。今天學習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舊俄沙皇統治時期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自學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自己查字典,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

2.弄清小說中人物之間的關係,人物名字要讀順口。

3.思考下列問題,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凡卡是怎樣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樣?

(2)小說寫了一件什麼事?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3)凡卡給爺爺的信主要寫些什麼?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讀生字、新詞,要讀準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詞語解釋。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說的主人公。

阿里亞希涅:鞋匠,鞋店老闆。

康斯坦丁瑪卡里奇:凡卡的爺爺。

日發略維夫:老爺,爺爺工作的那家莊園的莊園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爾,阿遼娜:凡卡的小夥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頭製成。

崽子:常用來稱幼小的動物,這裏是對老闆幼兒的貶稱。

郵差:郵遞員的舊稱。

盧布、戈比:沙俄時使用的貨幣單位。一盧布等於一百戈比。

3.指名逐節試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4.分小組討論思考題。

(學生討論後,老師小結:凡卡是一個才9歲的農村孩子,他沒有爹沒有娘,只有一個親人,就是他的爺爺,國小語文教案《國小語文:《凡卡》教學設計》。爺爺是個窮苦人,在鄉下給莊園主當守夜人。9歲的凡卡,3個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裏當學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慘。小說寫的`是凡卡給爺爺寫信的事,這事發生在聖誕節前夜臨睡之前的一段時間裏,凡卡寫完信把信寄出後才入睡。信裏主要告訴爺爺他在店裏生活很痛苦,要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去。)

(四)給課文分段。

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寫信之前、寫信過程、寫信之後。)

2.按照這個順序將課文分爲三段。

(第1段:從開頭到“把那張紙鋪在講臺上”。第2段:從“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瑪卡里奇”。第3段:從“他很滿意”到課文結束。)

(五)作業。

1.抄寫詞語。(課內完成)

2.仔細閱讀課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寫了哪些內容。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讀信的內容和插敘部分的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瞭解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和信的內容以及寫信時的心理活動,從中體會凡卡當學徒時的悲慘生活。

(二)學習文中插敘部分的內容及其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文章是通過什麼方法來表現凡卡的悲慘生活的?

(以聖誕節前凡卡給爺爺寫信這個方法來表現的。)

(二)學習第2段課文中寫信部分的內容。

1.想一想,凡卡給爺爺寫信的目的是什麼?

(凡卡在莫斯科的學徒生活很悲慘,他實在無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寫了很多話,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裏,回到爺爺身邊。)

2.找出第2段課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寫信的內容?畫在書上。

(第3、8、10、11、12、15這六個自然段是凡卡寫的信的內容。)

3.信的內容共有六個自然段,用一個詞組成短句來進行概括,寫出每一段的小標題。

(①只有一個親人;②告訴爺爺自己在學徒中受盡折磨;③求爺爺把他帶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窮人的;⑤求爺爺給他摘一顆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爺爺把他帶回去。)

4.指名根據小標題有條理地敘述凡卡的悲慘遭遇。

(三)學習課文中插敘部分。凡卡在寫信時有許多內心活動,作者是用插敘的手法來表現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敘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寫信過程中對過去生活的回憶,是文章的插敘部分。)

2.導讀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寫的是什麼內容?

(讓學生先默讀,這兩個自然段插敘凡卡回憶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當凡卡寫到“只有一個親人了”時,想到些什麼?

(3)爺爺在凡卡心中是怎樣一個人?

(年老、困苦、勞累,但很樂觀、風趣、慈祥,跟爺爺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樂。)

(4)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4、5自然段。

(提醒學生用思念親人的心情來朗讀。)

(5)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家鄉節前美麗的夜景。)

(6)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

(是“美”的。)

(7)說說家鄉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樣的美?

(寧靜、優美、柔和、藍藍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個林子沉浸在過節的氣氛之中。)

(8)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

(用讚美的心情來朗讀。)

小結:

這一部分關於爺爺守夜的回憶和家鄉節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寫凡卡內心活動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難點與突破方法】

1、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人借景抒情的方法,感受詩情。

2、突破方法:

充分朗讀,討論。

【教學準備】

1、瞭解三位作者生平。

2、收集思鄉的古詩。

【教學程序】

一、學習《泊船瓜州》

1、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⑴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生回憶,師總結: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⑵ 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2、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3、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⑴ 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⑵ 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⑶ 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4、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⑴ 剛纔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⑵ 請說說你爲什麼喜歡?

⑶ 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⑷ 同桌互讀,練說。

⑸ 指數名學生說。

⑹ 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⑺ 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⑻ 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⑼ 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⑽ 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⑾ 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⑿ 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爲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5、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⑴ 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⑵ 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⑶ 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⑷ 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爲故鄉的原因。

⑸ 你從哪裏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⑹ 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⑺ 感情朗讀。

6、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⑴ 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⑵ 練習背誦。

二、學習《秋思》《長相思》

1、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2、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⑴ 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⑵ 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⑶ 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⑷ 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⑸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3、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⑴ 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⑵ 指名答。

⑶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⑷ 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⑸ 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⑹ 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⑺ 小組內交流:

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⑻ 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⑼ 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⑽ 感情朗讀。

⑾ 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⑿ 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⒀ 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4、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同伴互評】

設計者將三首古詩融爲一體,第一首古詩精講,第二首略講,第三首古詞就基本上放手讓學生自己悟,很好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上的循序漸進。在詩文學習中,教師較好地抓住了以詩情爲主的教學方式,沒有拘泥於以詩講詩,同時又注意了三首古詩的一貫性,讓學生體會到,鄉思的表達也各有不同的特點。如果在最後一部分加上一個三詩的對比,相信對錶達方式的感悟,學生會有更深的理解。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這篇精讀課文着重講了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對花生的好處的談論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爲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對他人有好處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中體會出做人的道理。

2、瞭解課文借物喻人、有詳有略、重點突出的寫作特點。

四、教學時間:2課時

五、教學準備:幻燈片

六、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複習生字

2、課文圍繞“落花生”講了什麼事?(種花生,過收穫節) 理解詳寫和略寫。

聯繫舊知,本節課的口語交際和下一環節的引入做好鋪墊。以課文爲例,向學生滲透寫作方法。

二、理解課文,明白道理

(一)默讀 “過收穫節”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誰來參加我們的收穫節?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抓重點詞語談體會。

②這個收穫節是怎麼過的?

(吃花生,談花生)

哪個是重點寫?

(談花生)

(二)抓住重點,精讀領悟

1、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談花生”段落

2、三個孩子認爲花生有哪些好處?

3、父親認爲花生最可貴的是什麼?父親將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相比,讚美了花生的什麼品質?

①出示父親說的話,齊讀。

②桃子、蘋果有什麼特點?(高高掛在指頭 鮮紅嫩綠)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長在地上!你覺得落花生怎樣?(默默奉獻)

4、指導朗讀

5、深入領會:父親特別指出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目的是什麼?(點出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

6、讀父親的話“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說說對父親的話的理解

過渡:這次“收穫節”作者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將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①齊讀。

②談談你從中又體會到什麼?

8、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花生的品格與做人的道理。

三、總結深化

1、這篇課文借“落花生”來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2、齊讀最後一節。(我們談到深夜才散……)

父親的話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們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學們好好學習,要有真才實學,有本領,將來做一個對別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棟樑之才!

四、拓展閱讀

p162-----165(必讀)

v 閱讀天地一:《玫瑰花》《虛榮的孔雀》

v 閱讀天地二:《平凡》 《一個值得敬佩的人》

v 閱讀天地三: 《吃桔子》總體點評:

總體點評

衡量一個教學設計是否成功,不僅要看教案的設計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夠指導實踐,在具體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課教學目標完成的較好,處理課文詳略得當,對於課文的重點進行深入地講解,並通過朗讀指導和課件的運用,深化了課文情感目標的落實。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教室啓發引導下積極參與,涌現出很多奇思妙想,鍛鍊了學生的思維。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太陽》是四年級語文的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係。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係的密切。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

根據我班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我感到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設計思路

將“以人爲本,發展學生的主體性”的教學理念貫穿整個教學環節。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課前讓學生自己查閱有關的資料,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地讀書,並將讀懂的內容大膽地說出來,以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在學習太陽的三個特點時,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特點自主學習,並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交流自己的認識。這樣不僅使學生在獲得知識上有選擇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能力。葉聖陶先生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藉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我認爲《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說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的特點時,我設計了一個寫《月亮》的小練筆,將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

教學目標

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瞭解到列數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並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師寫一個”日”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麼?(師相機板書:太陽。)

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太陽的資料。

【爲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師隨機鼓勵引入下一環節:同學們對太陽的瞭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瞭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讀懂什麼?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麼?

【培養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師相機板書:

師:《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和與我們的關係這兩方面來寫的。現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現在,你們對我瞭解清楚了嗎?”

這時,一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麼程度並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師進行鼓勵,進入下一環節。)

2.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並分爲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爲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爲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爲一組。

【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

4.彙報。

學習“遠”的學生彙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讀了出來。)

師引導:不錯,你讀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這個內容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這個內容說清楚的`。(學生不知該怎麼說。)

師用課件演示、引導: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三千五百年,飛——二十幾年。

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髮現( )裏面填的是數字,通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瞭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字

師: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麼方法,找找看。

【培養學生自學課文、發現問題的能力。】

這時學生們高舉右手,有的學生忍不住脫口而出:“還運用了寫傳說故事的方法。”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調動。

學習“大”的學生彙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於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到了什麼?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並進行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引導學生髮現說明太陽“大”的特點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

學習“熱”的學生彙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師: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片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千八百萬度。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這時有學生強調:是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

師進行鼓勵: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學生起來說道: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方法,使理論與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

四、練筆。

1.教師寫一個“月”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麼?(生答:月亮。)同時教師演示課件:用圖畫的形式出示有關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自行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於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小)。

(師出示的資料爲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反饋與反思

課後,我對學生的小練筆進行批改時,發現全班學生的練筆寫得都不錯,不僅將月亮的特點說得很清楚,而且條理清晰。有的學生將“嫦娥奔月”這一傳說寫進了自己的練筆中,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還有一個學生在寫到月亮的體積時,不僅與地球進行了比較,還通過自己的演算,與太陽進行比較,更進一步說明了月亮的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個環節中得到了體現。從練筆的整體結構看,學生用詞很準確,在寫到月亮與地球的距離時,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這一傳說與月亮的實際資料過渡時用上了“確實”、“的確”等詞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通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我從中感受到要相信學生,把課堂交給學生、把讀書權交給學生、把說話權交給學生、把選擇權交給學生。這樣不僅發展了學生的主體性,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的學習態度由“厭學”變爲“願學”,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同時,我還覺得將課文中的內容提煉爲學生練筆的內容,在讀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進行相應寫的訓練,使“讀”與“寫”融會貫通,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5

[摘 要] 國小語文教師在新課程教學設計時,存在着沒有以學生爲主體、不夠具體明確、無法監測評估、內容不全面等表述不規範的問題,應予以規範。教學目標應具有準確性、全面性、主體性和可測性。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諸多變化,其中包括教師的備課。確定並表述教學目標是教師備課不可或缺的工作,它是教師備課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反映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把握程度和對學生學習結果的預想情況等。由於廣大教師受思維定勢的影響,難以改變已經習慣了的、掌握得很熟練的 “教學目的”“教學要求”的表述思路和方法,在新課程的課時教學目標的表述上存在不少問題。因此,有必要規範教學目標的表述。

一、 教學目標的表述存在的主要問題

1、沒有以學生爲主體,目標表述語的主語混亂。如,“使學生明白作文素材來自生活”、“使學生喜愛春天這個季節”、“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等表述,反映了教師沒有把學生作爲主體。有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既用“學生”做主語,同時又用“教師”做主語。如:

1學生走出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觀察周邊的環境,作適當的調查訪問,並查閱一定的資料,進行思考,爲寫作準備素材。

2指導學生根據所獲得的素材,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不同形式的作文,拓展作文的題材和形式。

3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白作文素材來自生活,並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交往。

2、“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兩方面目標的表述多數比較準確,但不夠具體明確,表現在行爲動詞的運用不夠準確和沒有具體的表現程度上。如,“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這一句中的“理解”“培養”籠統、模糊,缺少表現程度的規定。又如一位教師是這樣表述《威尼斯的小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的:

1瞭解小艇的特點,瞭解作者抓住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2認識小艇在威尼斯水域中的作用。

3瞭解小艇同威尼斯水域的關係。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目標的表述不少是“正確的廢話”,似有實無,無法監測評估。如,“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真正讓習作練筆成爲學生的生活需要”;對國小生學習《爬山虎的腳》提出“學會欣賞生活中的各種事物的內在美”的目標。有的目標表述簡直成了“教學法”類的話語,如“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教學目標的表述內容不全面,存在重“知識和能力”,輕“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現象。又因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形同虛設,有的課時目標在實質上與課改前沒有兩樣,回到了老路上——只有知識要求、技能要求。如:

1觀察圖畫,展開想象,有創意的理解圖畫的意思。

2根據圖意,自擬題目,奇妙構想,寫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

這個目標表述中就沒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且存在上述第二點所講的問題。再如一位教師對《月亮灣》的目標表述如下: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寫“繞”、“朝”。

2理解課文,感受月亮灣的美。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這個目標表述中,沒有“過程和方法”方面的目標,且“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目標無法檢測。

二、 規範教學目標的表述

教學目標指學生通過教學後應該達到的行爲狀態。教學目標包括兩類,一是結果性目標——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什麼,如:“學會8個生字,重點學寫‘繞’、‘朝’”;“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二是學生自己的心理感受、體驗和表現等,如:“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優美的詞語、句子”“用不同的句式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體會不同句式的表達作用”。

教學目標的表述,一般包括行爲主體、行爲動詞、行爲條件和表現程度。如:

學 生 能 在5分鐘內, 朗 讀 完課文,做到 正確、流利。

主 體 條 件 動 詞 程 度

規範的教學目標的表述,必須具有準確性、全面性、主體性和可測性。

1、準確性

準確性是指行爲動詞的使用,行爲條件的交待和表現程度的定位,要符合《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某一學段的目標,符合教材實際和學生實際,不拔高,不降低要求。這個要求是規範教學目標的前提。

2、全面性

《課標》把教學目標分爲三個緯度:“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因此,語文教學目標應該包括這幾個方面,缺一不可。

3、主體性

因爲教學目標指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不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什麼、怎麼做,行爲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由於表述目標的句子的主語是學生,“學生”二字可以不出現。

4、可測性

可測性是指目標表述明確、具體,不籠統、模糊,具有質和量的具體規定性,教師自己或他人能夠依據目標去觀察和檢測學生的行爲狀態,對教與學兩個方面做出合理的評價。

下面對一個存在問題的教學目標按以上所講的四點要求來進行分析,並提出表述目標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病例:

課題:《淺水窪裏的小魚》(國標教材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8課)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喚醒並堅定學生關心、幫助弱者的信念;在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

2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並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對照上述四點表述教學目標的要求,可以看出這個教學目標的表述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表述不準確。1要求對課文內容達到“理解”,對於二年級學生是不妥當的。因爲《課標》中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沒有提到這樣的程度。2課文中的生字一二年級應“多認少寫”,不是全部生字都要求“學會”“掌握”。3《課標》中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明確指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瞭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要求“理解”顯然拔高了。

2、目標的內容只包括“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兩個方面,沒有對“過程和方法”方面提出目標。

3、行爲主體的表述混亂。“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並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的主語是“學生”。“喚醒並堅定學生關心、幫助弱者的信念;在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的主語是“教師”。

4、目標不可測量、不可評價、不具體明確。1“喚醒並堅定學生關心、幫助弱者的信念”,不僅行爲主體不正確,而且無法評價“喚醒和堅定”。2“在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是錯誤的表述,“體驗”“快樂”根本無法去觀察;“在學習中”是一種行爲“進行態”,不是目標表述的要素,純屬廢話。3“本課的生字新詞”“生字組成的詞語”沒有明確指出是那些,對象模糊、表現程度沒有規定。4“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是一句“正確的廢話”,因爲單靠一堂課的學習是不可能“養成”習慣的。

另外,這個目標的表述還存在條理混亂不清,有語病等問題。

除了上面講到的外,在表述教學目標時,教師們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1、必要時,要寫出達成目標的行爲條件(不是每個教學目標都要有它)。如,“允許查字典”,“在課文中用線劃出……”,“在5分鐘內能默讀完……”“在交流討論時,敢於發表自己對……的見解”等。

2、一定要有具體的表現程度——一堂課後學生應達到的最低表現水準或學習水平。可以從行爲動詞上體現程度,該“學會”的就不能寫成“運用”。也可以把表現程度描述出來,如,“至少會用……造三個句子”,“80%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等。

3、表述的條理要清晰,可以按“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次序逐條表述,也可以表現程度的高低依次表述。

4、作爲語文教師,不要在表述目標的句子中出現錯別字和病句等。

規範地表述教學目標,是教師的一項教學基本功,它反映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對《課標》的理解情況,容不得忽視,必須引起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衷心希望在新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教學目標的表述日臻規範。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熟悉“棗、淺、禿、忍、唄、雖、乘、思”8個生字,會寫怎、思、穿、彎、比、服、淺、漂、啦、啊“10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優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學難點: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別人的優點。

教學過程:

一、感知生字:

⑴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文,邊讀邊畫出生字。

⑵師:現在我出示字卡,同學們找出帶這個字的詞和句讀給大家聽。

⑶師:指導學生看清聲母讀:棗、雖、思、乘。提示:“思”在“意思”一詞中讀輕聲,看清韻母讀:忍。

⑷師:現在聽老師範讀課文(聽課文錄音),注意老師的口型。

二、識記生字:

⑴出示要求認識的生字,讓學生自主識字,說說自己認識了哪個生字,是用什麼辦法記住的。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黑板上這8個生字,現在同桌之間說說在老師教之前你認識了哪幾個字,告訴同桌你是怎樣記住的?

⑵師:誰來說說你最喜歡和哪個生字交朋友?爲什麼?目的是讓學生在組詞說話中識記生字。

⑶師:現在呢我們來開火車認讀生字。讀之前,先以小組爲單位做準備,特別是要幫助不會認的學生想辦法認字。

三、鞏固生字:

⑴鞏固會認的字: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已經學習了許多的.字,現在就讓我們來回憶一下已經認識的生字,看誰說得多。

遊戲1:聽音出示字卡。(老師讀生字,學生在自己的字卡中找出生字,看誰找得又快又對。)

遊戲2:組字。

禾+幾=(禿)口+貝=(唄)口+蟲=(雖)田+心=(思)

⑵鞏固會寫的字:

師:本課要寫的字較多,其中,左右結構的有六個,上下結構的有四個。因前幾課要求寫的字大多是左右結構的字,所以,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老師就不再詳細指導了,重點教一下上下結構的字。

“怎、思”二字可以合在一起指導,重點指導“心字底”的寫法。左點不能寫成撇,中間一點要寫在豎中線上,右點要寫在臥鉤的外邊,臥鉤一定要“臥倒”,不能寫成“豎彎鉤”。“穿”字的特點是上寬下窄,上短下長。“彎”字的特點是上寬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長一些。教師在示範書寫時,要提示學生先仔細觀察然後再仿寫。

師:現在同學們可以嘗試着抄寫課後“讀讀抄抄”中的詞語,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四、佈置作業

課後抄寫今天學的所有生字,一個寫一行。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7

作爲班主任,一開學就對新生進行學習和生活常規的培養。這一工作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可能我自己覺得已經說過很多遍了,但學生可能還沒真正記住,或許一時又忘了。所以,我就反覆地嘮叨,時刻提醒。在副班主任的配合幫助下,孩子們漸漸學會了如何排隊、收發本子、課前準備做些什麼等。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我很開心。

孩子的許多知識是通過遊戲和接觸實物等方式,輕輕鬆鬆地學到的。而進入一年級後,每天要上六、七節課,且上課要求思想集中,很多事情都需孩子獨立完成。作爲班主任,做好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的教育引導,讓孩子更快適應新的環境,十分重要。

我儘量把目光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採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讀,小組讀,小老師教讀等多種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總之,我認爲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從生活出發,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精心設計教案,適合兒童的心理成爲兒童中的`一員走人課堂,以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他們一起互動,纔會實現新的課標理念,纔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8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1、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體會寓言的寓意。

2、瞭解課文內容,以問題爲線索,理解爲什麼小鳥認爲天無邊無際,而青蛙眼中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體會文章在對比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全班認讀詞語卡片。

2、開火車個別認讀。

3、師問:孩子們,喜歡青蛙嗎?今天我們一起學一則關於青蛙的寓言故事──《坐井觀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範讀課文,讓學生標出自然段。

2、聽完範讀之後,教師再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並要求學生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師根據生的回答板書:天有多大?)

三、朗讀感悟,細讀課文

1、師:青蛙和小鳥是怎麼爭論的?讓我們繼續走進課文看看吧!請同學們三人爲小組合作學習課文的2——7自然段。學習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小鳥和青蛙說的話;找出小鳥和小青蛙的三次對話,想想它們爲什麼對天的看法不一樣?

2、教師先請學生小組合作討論解決問題,然後和學生共同找出小主角的三次對話。

第一次對話:⑴指名讀第一次對話。⑵交流讀懂了什麼。⑶指導孩子讀出小鳥又渴又累的語氣,可加上適當的動作加以理解。

第二次對話:

⑴自讀第二次對話,畫出青蛙小鳥各自的觀點。

⑵理解“大話”,聯繫實際談談自己或身邊的人說過大話嗎?

⑶實驗:用課本裹成圓柱形看天花板,並交流發現了什麼?

⑷小鳥認爲天有多大?理解“無邊無際”,用“無邊無際”說話。

⑸分角色讀第二次對話,邊讀邊評價指導。

第三次對話:

⑴分角色讀第三次對話。

⑵用“一……就……”說話。

⑶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第三次對話。

四、教師小結

1、師:從同學們說的這些,我們知道了青蛙爲什麼錯了,就因爲它生活的範圍小,看到的東西少,見識就少,又不相信別人,自以爲是,連天大這樣的`簡單問題都弄錯了。青蛙將永遠成爲一隻見識短淺的井底之蛙。哪位同學幫老師解答一下,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生自由回答)

2、師: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多用眼睛去看一看,並且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那你將成爲見多識廣的人,可千萬別像青蛙那樣坐井觀天啊!

五、拓展學習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能說說“坐井觀天”的含義嗎?從中你學到了什麼?

2、你覺得自己有像青蛙的地方嗎?想一想。

3、小組合作,續編第四次對話: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它會看到什麼,會說些什麼呢?

板書設計

20寓言兩則之《坐井觀天》

小鳥無邊無際見多識廣

天有多大?看事物要全面

青蛙井口那麼大目光短淺

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是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有多大”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要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坐井觀天”的字面意思,學生通過讀課文,很容易便知道:坐在井裏看天。可是,“坐井觀天”是個成語,它有一定的寓意,而體會它的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還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爲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如何讓學生從內心深處體會到這則成語的寓意,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同時也是支持者和幫助者。也就是說,教師既要在前引導,又要從旁幫助,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實現和諧的互動,共同完成學習目標。於是,我在這一課的教學中,特別設置了這樣一個環節,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3人一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讓他們通過朗讀來感悟這一成語的寓意。剛開始,大部分學生聲音很小,而且讀不出青蛙和小鳥對話時爭論的語氣。後來,我在旁引導,並鼓勵他們。爲了更進一步體會“坐井觀天”的寓意,我讓學生親自動手看一看,這使學生情緒高漲,因爲他們嚐到了動手的樂趣,學習的樂趣。由於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表現的平臺,學生們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觀察時所看到的。此時,教師再適時引導:書卷起來看到的是天花板的一部分,青蛙也是一樣呀!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認識事物呢?學生便從中悟出道理,知道此成語的寓意: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只看某一部分。最後我又補充歸納“坐井觀天”的寓意:我們看問題或者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爲是。這樣一來,又加深了學生的體會。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由此突破。我不難感受到:學生的潛力有多大,真的難以想象呀!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細緻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

2、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

3、比較句子,體會詞語在表達語意輕重方面的作用。

4、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辨析領會。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常見動物“家”的稱謂,理解體會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積累有關秋天的`諺語。

難點:培養如何通過細緻觀察把事物寫具體、生動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蒐集有關秋天的諺語。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平臺

1、出示文中語句,讀通,讀懂。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發現作者描寫的細膩之處。

3、思考:作者爲何能把爬山虎、蟋蟀以及它的住址寫得這麼細緻、具體?

4、讀文中旁批的話。

5、在此基礎上要求聯繫自己的習作情況,想想有什麼好的經驗。

二、詞句段運用

(一)連一連,爲下面的動物找到家。

1、出示文中上下兩組字,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廄”的字音。

2、讀完後告訴學生動物的家的稱謂,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3、生自己連一連。

4、教師訂正。

(二)讀下面兩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詞語,體會每組句子意思的不同。

1、教師出示例句,學生自由讀。

2、分角色進行對話朗讀

3、比較一下每組裏前後兩句都有什麼變化,體會加點詞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不同。

4、師生交流,體會不同。

5、小結:這二組句子,每組裏的兩個句子意思基本相同,但每組裏的第二個句子表達的語義更準確一些。我們平時閱讀文章與說話時,要注意這樣的詞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6、請學生說說類似的例子。

三、日積月累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中的語句,要求讀正確。

2、指名學生讀語句,糾正字音。

3、你發現這些句子有什麼特點?

4、交流自己對這幾句話的理解。

立了秋,把扇丟:指立秋後,氣溫降低,炎熱的天氣就會逐漸涼下來。

二八月,亂穿衣:形容初春和初秋時人們亂穿衣服的情況。

夏雨少,秋霜早:指夏季降水少的話,秋天打霜會到的早。

八月裏來雁門開,雁兒腳上帶霜來:到了農曆八月,大雁就要開始南飛遷徙,大雁一旦南飛,就要下霜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到了秋天,每下一次雨就要注意保暖,加衣服,直到冬天穿上棉襖。

八月暖,九月溫,十月還有小陽春:指北方一些地區,農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裏還像春天一樣溫暖。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13、小河與青草

擬2課時

累計

第95課時

第1課時

教學

目標

1、學會寫本課9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詞語。

2、瞭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重點:學會寫本課9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詞語。

難點:瞭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一、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做到“五不”

(2)用“————”畫出要求會寫的字,用“~~~”畫出會認的字。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二、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生字詞(預先寫在小黑板上)

2、指名分節讀課文。

三、指導寫字。

1、認讀生字:青、邊、對、能、到、住、得、分、幹。

(多音字)

2、指導寫字。

青:上下結構。第四筆橫較長,第五筆是豎。

對:左右結構,左窄短,右寬長,第二筆變爲點。

3、學生描紅仿寫。

實施修改意見

天天練:我來露一手

感情背誦《懷素寫字》第二小節

“青”是上下結構的字。

精搜彩集創信意息

精彩創意:

自由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用“————”畫出要求會寫的字,用“~~~”畫出會認的字。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實施修改意見

作實業踐設活計動

必做:1、聽磁帶三遍。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生字加拼音四遍。

實施修改意見

教學札記

孩子們非常喜歡這篇童話故事,這篇文章優美的語言中所流露的那種相互幫助、相互扶持的愛,積極調動起學生的`內心情感和語言參與的積極性。雖然課文篇幅篇長,但孩子們讀得還只那麼津津有味。尤其是小草和小河的對話,學生不知不覺中就採取了同桌合作的方式進行了分角色朗讀,我想學生們讀得那麼好,興致那麼高,也和平時堅持不懈的“天天練”有很大的關係。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在感情誦讀中,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抓住中心句,瞭解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3、認識本課11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1、從字裏行間體會草原的遼闊、美麗與歡騰。

2、讀出自己對課文的感受與理解。

3、學習本課寫作方法,練習寫作。

【教學過程】

一、課件引入,激發情趣。

1、以談話的方式帶領學生輕鬆的走進快樂讀書屋。

同學們,你們喜歡快樂讀書屋嗎?這是一座神奇的小屋,走進它,不僅能豐富我們的讀書內容,還能展示我們的讀書能力。這節課我們共同走進快樂讀書屋七,來欣賞一處馳名中外的天然牧場---錫林郭勒草原,板書齊讀。同學們,你們見過草原嗎?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去美麗的大草原看看。

2、教師的解說伴隨着課件中優美的景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

(師)在那風光旖旎的草原上,20多條小河潺潺流過,乳汁般滋潤着綠色的大地,300多個大小湖泊幽幽鑲嵌,明鏡般倒映着麗日,藍天,廣袤的草原一望無際,鮮花竟相吐豔,百鳥爭豔,這就是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

3、從課題入手,學生理解“錫林郭勒”的含義。

(師)錫林郭勒草原位於內蒙古草原上,錫林郭勒是它的名字,錫林郭勒在蒙語中的意思是水草豐美的地方。下面就請同學們走進課文,走進錫林郭勒草原去感受它特有的美吧!

二、採用多種方式讀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組織學生自讀課文,感知全篇內容。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如:大聲讀,同桌合作讀,分自然段讀,比賽讀等,讀的不通順和含有生字的詞語多讀幾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師)請小組內的同學互讀課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指名分自然段讀文,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師)同學們讀的非常認真,非常投入,請大家注意字的讀音並思考:錫林郭勒草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生)廣闊美麗歡騰的世界

(師)板書

(師)剛纔我們是用這些詞語來概括錫林郭勒草原的特點,你能不能試着有這些關聯詞把這些詞語連成一句話來說一說?

(師)出示小黑板(不但,而且不僅,而且既,又)

三、讀中體會,讀中感受,想象賞讀。

1、瀏覽課文,理清脈絡。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找出哪個自然段具體寫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哪個自然段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是歡騰的世界?

2、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讀,教師適當指導讀,引導學生能夠進行個性化朗讀。在讀中體會、想象,感受草原的美。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學生展示讀。讀出自己對美妙的自然風光的感受。

(師)你覺得哪裏寫出了錫林郭勒草原的廣闊與美麗?

(1)(生)讀“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一句

(師)藍天底下,滿眼綠色,一直鋪向遠方,這究竟是怎樣的景象呢?播放藍天圖片

(生)這裏的天真藍呀!這裏的草一眼望不到邊!

(師)那就讓我們帶着對它的讚美的語氣來讀吧。

學生試讀

(2)(生)讀“山嶺上、深谷裏、平原上,覆滿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以沒過十來歲的孩子,能讓他們在裏面捉迷藏。”一句

(師)你們有多大,你們就算是十來歲的孩子,站起來看一看自己有多高。是的錫林郭勒草原是草的世界,在這麼深的草叢中捉迷藏,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多有意思呀!請你讀出其中的情趣吧。

學生試讀、師生評價讀

(師)美麗的錫林郭勒草原綠滿大地,藍逼蒼穹,這裏的一切都被刻上了綠與藍的印記,而就在這綠與藍之中,閃爍着晶瑩的光,那是什麼呢?

(生)湖水

(3)(生)讀“高低不平的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陽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一句

(師)有多清亮呢?

(生)清亮的可以看見水中的小魚。可以看見水中的石子。

(師)你能用“湖水清亮的可以----”來說一說嗎?

學生練說

(師)難怪書上說這湖水就像神話故事裏的寶鏡一樣,那就讓我們帶着美好的想象把這美麗的感受讀出來吧。

教師可以指導讀、學生比賽讀。

(師)這麼生動的`描寫,這麼優美的句段,你們想不想把他記住。那我們背一背試試。

你們背的這麼快,有什麼好方法?交流一下。

(生)一邊想象一邊背;熟讀成誦;抓住重點詞語。

(師)這些方法我們可以共享。

3、略讀第四自然段。

(師)在湛藍湛藍的天空下,滿眼都是綠綠的青青的野草,清風一吹,那活潑的可愛的草就會翩翩起舞,好似那綠色的海浪,那清亮的湖水就像寶鏡一般。展現着靈動的畫面,這就是美麗迷人的錫林郭勒草原。好似把我們帶入了仙境一般,令人心情舒暢,陶醉其中,這裏不但廣闊而美麗,還是個歡騰的世界。

(師)同學們自由朗讀。邊讀邊想:是因爲什麼才使錫林郭勒草原成爲一個歡騰的世界?

學生練說“因爲----所以-----”

(師)居住在草原上的人們幸福嗎?快樂嗎?生活在草原上的動物自在嗎?那就讓我們帶着這愉快的心情讀出他們的幸福吧。

學生練讀。教師指導讀。分組比賽讀。

(師)從你們動情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片草原。想象你現在就是那個騎在馬背上神氣的小牧民。讓我們用心讀出對草原的讚美之情。

課件出示(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風吹綠草遍地花,彩蝶紛飛百鳥唱,一灣碧水映晚霞。駿馬好似彩雲朵,牛羊好似珍珠灑,牧羊姑娘放聲唱,愉快的歌聲滿天涯。

四、檢查識字

1、師出示一段文字,變色,加點的字是本課的生字。

草原上覆滿了青草,一直鋪向遠方。草灘上嵌着一窪窪清亮的湖水。寶石藍的鈴鐺花散發着清香。小牧民騎在高高的馬背上,揮舞着鞭子,還有偶爾跑過的黃羊、撒歡的小馬駒,讓草原變成了歡騰的世界。

2、同桌互讀要求會認的生字,再指名認讀。

3、整體齊讀這段文字。

五、說寫景色

1、(師)錫林郭勒草原的景色令我們心馳神往,那裏的野草,湖水,野花讓我們感受到了草原景色的特點。那我們的家鄉的景色四季分明,也非常的迷人,你能想作者一樣抓住家鄉景色的特點來寫寫嗎?寫寫秋天的景色,可以寫那些景物呢?

(生)秋天的樹,秋天的花,秋天的田野,秋天的天空------

(生)家鄉的景色四季分明,我最愛家鄉的秋天,最愛那一排排挺拔的楊樹。

(師)引導挺拔的楊樹像什麼?你在組織一下語言。讀讀試試。

(生)秋天楊樹的葉子黃了,掛在樹上,好像一朵朵黃色的小花,飄落在空中,像一隻只黃色的蝴蝶。

(師)引導,掛在樹上的,飄在空中的,你描述了不同形態的樹葉,那想象一下落在樹旁小河裏的呢?

(生)秋天到了,菊花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白的,美麗極了。

(生)秋天的天空蔚藍蔚藍的,一羣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師)你學會了積累,並已經應用的很好了。

(生)秋天到了,稻穀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裏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

(3到5名學生讀自己寫的一句話,師引導,修改,生再讀,師指導讀。生再讀。)

2、教師展示一段秋天景色描寫的文章,讀給學生聽。

秋天一來,落葉紛紛,秋高氣爽,果實累累,真迷人啊!春夏秋冬看田野,最美麗最誘人的是秋天的田野。

低處的田地裏,稻穀熟了,金黃金黃的好像是誰在地裏鋪上一層厚厚的金子。秋波搖晃着稻穀,使沉甸甸的稻穗有節奏地波動着,好像金色的海浪。風聲稻浪,如似一曲動人的樂章。

一段大路兩邊長滿了樹。夏披棉衣冬着短衫的的樹冠,身上已經單薄了許多。一陣風吹過,樹葉紛紛飄蕩下來,紅的、黃的、花的……好像仙女撒花,又猶如千萬只彩色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仰望天空,只見有一羣大雁從北方飛來,又向南方遠處飛去。他們排列着整齊隊伍變換着陣容在空中飛翔着,一會兒排列成一字,一會兒排列成人字,一會兒排列成大字。

山坡上,一穗穗的高梁高傲地矗立着。秋風吹來,它們象一把把勝利的火把,高興地晃動着。

啊,秋天的田野真美!我喜歡秋天的田野。

3、學生交流本課收穫。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 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間的生字只識不寫。

2、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有感情得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熱愛祖國的感情,激發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背誦課文。

三、教學準備:

1、配套光盤、課件。

2、瞭解美麗的祖國。

四、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家》這首優美的詩歌。

2、多媒體出示配套光盤裏的生字卡。

3、過渡:小朋友們讀得真美,你們也能把課文美美地讀出來嗎?讓我們先來欣賞這首優美的兒歌。

4、多媒體圖文並茂地朗讀課文。

5、學習第一句。

(1)出示:藍天是白雲的家。

(2)多媒體動畫演示:藍天白雲圖

(3)描述:一朵朵白雲在藍天上飄蕩,有的像羊羣,有的像冰山,你見過什麼樣的白雲呢?

(4)藍天襯着白雲,白雲依偎着藍天,所以說藍天是白雲的家。誰來美美地讀這一句話。

6、學習“樹林是小鳥的.家”。

(1)多媒體演示:鳥兒在樹林裏飛行、覓食、築巢的情境。

(2)小鳥在樹林裏生活多麼愉快,讓我們愉快地讀一讀。

7、自學三、四兩行。

(1)播放動畫:魚兒水裏遊、種子鑽出泥土。

( 2 ) 有感情地齊讀課題。

( 3 ) 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卡,口頭擴詞。

( 4 ) 用“天上的白雲可真多呀,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_,還有的像______,真是千姿百態。”描述自己見過的白雲。

(5)指名讀這句話。

(6)多人挑戰讀,其他同學評價。

(7)想象練說:小鳥會在樹林裏幹什麼呢?(小鳥在歡快地唱歌…..)

(8)指名讀,分組賽讀。

(9)想想:爲什麼說小河是魚兒的家、泥土是種子的家?

第二課時

1、學習“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1)過渡:我們小朋友也有一個共同的家,我們的家在哪裏呢?

(2)出示這句話。

(3)我們的祖國叫什麼名字呢?

(4)多面體動畫演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形圖,地形輪廓裏依次出現雪山高原圖、草原牧羊圖、平原豐收圖、小橋流水圖,最後空格爲開滿鮮花的中國地形圖。看了以後,你想說什麼?

(5)多媒體演示:許多穿着鮮豔服飾的兒童跑到開滿鮮花的中國地形圖裏,兒童和花朵的形象互相幻化、疊印。 生

(6)用“我是一條快樂的小魚,因爲……”、“我是一顆種子,我要感謝我的媽媽,因爲……”句式練習說話。

(7)自由練讀,指名錶演讀,男女生比賽讀。

2、有感情的齊誦這句話。

(1)指名讀。

(2)齊答:中華人民共和國。

(3)哇!祖國真美呀!祖國真像一個美麗的大花園呀!

(4)交流自己的感受:祖國是一個巨大的花園,我們就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5)小結:祖國大花園裏有溫暖的陽光,有清新的雨露,我們生活在祖國這塊土地上,所以祖國就是我們的家。

3.過渡:生活在美麗、可愛的家裏,多麼幸福呀!讓我們帶這種感情練習讀課文。

( 1)這首詩寫得多美呀!現在讓我們也試着做個小詩人。

( 2 )出示沙漠圖、南極冰天雪地圖等。

( 3 )多媒體配套光盤出示“我要寫”,學寫“土、子”兩個字。

( 4 )範寫。

( 5 )小朋友們真不簡單,今天不光學了這首詩,還作出了這麼美的詩,課後讓我們把它寫到採蜜本上。

(6)激昂地齊誦這一句。

(7)自由練讀練背。

(8)指名有感情地表演背。

(9)全體起立,加上動作,有感情地齊背。

(10)用“什麼是誰的家”的句式作詩。

(11)擴展練說:

沙漠是駱駝的家;

海洋是海豚的家;

南極是企鵝的家;

樹林是老虎的家;

夜空是星星的家;

地球是我們的家;

宇宙是地球的家;

春天是小草的家;

冬天是冰雪的家;

雲兒是雨點的家;

大海是浪花的家……

①指名讀,分析字形。

②描紅。

③練寫。

五、教學結束:

佈置學生回去背誦課文。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會讀會寫課文中涉及到的生字詞,如“圖、擺、葉”等。

過程與方法:通過反覆朗讀課文及小組討論等形式,能夠理解文章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複述全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白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結論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反覆朗讀課文及小組討論等形式,能夠理解文章大意並用自己的話複述全文。

難點:明白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不要妄下結論的道理。

三、教學方法

朗讀法、小組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楊桃圖片,並向同學們展示楊桃實物。

引導語:同學們認識楊桃嗎?它不像蘋果、橘子這樣常見,今天啊老師給大家準備了楊桃的圖片,看屏幕上這個黃綠色的、形狀奇特的水果就是楊桃!相信很多同學希望能親眼看一看這個水果吧,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實物,同學們可以拿起手中的鉛筆,畫一畫你所看到的這個老師放在講桌上的楊桃是什麼樣子的。(生畫,老師巡視)

我看到同學們畫的楊桃都不太一樣,那這是爲什麼呢?今天咱們這篇課文的小主人公也在上一堂畫楊桃的繪畫課,那他畫的楊桃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大家一定也很想知道,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畫楊桃》。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弄清楚全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引導:從人物、地點、事件幾個方面進行概括)

(明確:主人公“我”在一節繪畫課上,將楊桃畫成了五角星,同學們嘲笑了“我”畫的楊桃,而老師通過請同學們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使大家理解了我爲什麼會這麼畫,並給大家講了要從多角度看待事物的道理。)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大聲朗讀全文,並通過小組討論劃分段落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我”爲什麼要將楊桃畫成五角星?

明確:(第1段)因爲我所坐的位置所觀察到的楊桃就是五角星的形狀,而且我是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畫出了我所看到的楊桃。

(2)同學們對待我畫的楊桃是什麼態度?

明確:(第2-11段)同學們哈哈大笑,覺得我畫的不是楊桃。(態度:嘲笑)

(3)老師是怎麼做的呢?

明確:(第12-17段)老師讓大家來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並說出自己看到的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2.(“這幅畫畫的像不像?”“不像!”“它像什麼?”“像五角星!”)

(“不……像”“那麼,像什麼呢?”“像……五……五角星。”)

這是出自原文的兩段師生之間的對話,體會語氣的不同,對這兩段話分別進行朗讀,讀完請大家說說你感受到的語氣變化,並說說爲什麼會變化。

明確:(雖然這兩段話用詞基本一致,但是大家可以根據情境及他們所使用的'標點符號的不同來明確,他們的語氣是不同的。)

語氣:前一段語氣是肯定的,後面一段語氣是猶豫的。

原因:前一段大家都相信楊桃並不是五角星的形狀,並且大家都在嘲笑“我”。後一段則是因爲大家親眼看到了“五角星”形狀的楊桃,此時有些打破自己的常規認知,又有些不敢承認自己剛剛的錯誤。所以語氣是猶豫的。

3.小組討論:課文的倒數第二段老師給我們講了什麼道理,你又從中得到了什麼感悟呢?

明確:(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

感悟出生活中不僅是楊桃,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的,你看待他的角度不同,那麼你看到的事情可能就不同。大家應該理解這種不同,對於與自己有不同意見的人嘗試去理解,並學會換位思考,多角度考慮問題才最全面。

(四)拓展延伸

1.練習複述課文,小組展開競賽。

2.除了多角度看待問題,從這篇文章中你還學到了什麼道理?

明確:(學生可補充)如應該實事求是、應該堅持自己的觀點

(五)小結作業

請大家給自己的家長複述一下這個故事,並掌握本課學到的生字詞。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讀寫相關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的能幹、善良、樂於助人的美德。

4.學習作者通過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二、教學重難點

通過感悟語言,學習作者運用環境描寫、心理活動描寫表現人物的寫法。

三、教學準備

著名的法國作家雨果的敘事詩《貧苦人》

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回饋預習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窮人》,它是一篇短篇小說。

(板題,讀題)

(交流預習成果:

指導觀察字寫得是否正確,工整,是否寫得美觀,並引導學生髮現詞語分類指導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體悟情感

理清故事中描寫了哪幾個人物

誰是故事的主人公呢,作者描繪哪個人物用筆墨最多?

對於主人公桑娜,通過預習,你們已有了初步的瞭解,能不能用一個詞語概括一年級下冊桑娜給你留下的印象?

請同學們先選擇這些特點中的其中一個研究,具體步驟是1.默讀課文2.找到相關內容的段落3.畫出體現這個特點的詞語和句子4.再帶着體會朗讀朗讀。

自學後請研究同一內容的同學坐在一起,討論交流。

(三)交流學習,讀中領悟

(學生交流其它內容時,相機評價,並引導學生互評,體會桑娜的特點)

1.重點指導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從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能體會到什麼?

文中有兩個詞語準確地形容了這個漁家小屋(“溫暖”“舒適”)正是這兩個關鍵詞,概括了小屋的.特點。

(通過指導學生讀懂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教師引讀,學生接讀。

2.重點指導課文的第八至第十一自然段。

朗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內容,我們能讀好這幾段話,就理解了這幾段話的意思。請同學們先自己試着讀一讀,想想你從哪兒體會到桑娜的善良呢?

指導學生按照作者表達的順序體會桑娜的善良,重點指導學生讀懂“自己也不知道爲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的意思,指導學生運用找關鍵詞的方法體會“忐忑不安”的詞意。

指導學生朗讀。

(教師評價學生朗讀後指導學生關注省略號省略了什麼,指導讀好省略號)

教師質疑:剛纔抱孩子時她是那樣的義無反顧,現在爲什麼卻忐忑不安呢?(相機指導學生朗讀句段)。

教師範讀後學生評點,由此鞏固學習的理解。(教師通過指導學生讀懂關鍵詞語的含義,體會心理活動描寫的作用)

列夫·托爾斯泰用2.70個字,形象、細緻地描繪出桑娜的心理活動,把善良的桑娜刻畫得生動形象。今後我們也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方法,通過寫人物的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質量、性格。

(四)拓展閱讀,情感提升

同樣一個故事內容,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呈現給我們的是這樣一篇短篇小說,而另一位非常著名的法國大作家雨果卻把它寫成了一首敘事詩,讓我們來看看桑娜的忐忑不安雨果是怎麼寫的,有興趣的同學跟着錄音讀一讀。

在《窮人》這篇課文中,托爾斯泰不僅把桑娜這個人物描繪得生動形象,漁夫這個人物同樣寫得非常精彩,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15

一、揭示課題,聯繫生活,初知人鳥之情

1、形象描述。爲縮國小生與課文的距離,讓他們儘快走進文本,新課開始,可這樣引導:同學們,你喜歡燕子嗎?(板書:燕子)能說說爲什麼喜歡嗎?——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憑藉影視和課外閱讀獲得的有關知識,從漂亮的外形、清脆的鳴叫、莊稼的衛士等方面敘述,初步瞭解人與燕子的情意,爲閱讀感悟課文奠定基礎。

2、揭題引疑。課題“燕子專列”既富有情趣,又具有懸念,它給了學生質疑和想象的空間。在引導學生回憶生活、初知人鳥之情後,可這樣引導:今天所學的《燕子專列》(板書:專列)寫的就是人與燕子間的一個真實而感人的故事。看了課題,你感到奇怪嗎?爲什麼?(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提出疑問:以往所說的“專列”都與人有關,怎麼會有“燕子專列”?燕子要去哪裏?是誰,在什麼情況下爲它們安排“專列”?)

二、初讀課文,把握內容,感覺人鳥之情

1、自由朗讀課文。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2~3遍,然後分自然段指名朗讀,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中思考,整體把握。讓學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燕子專列”是在什麼情況下安排的?爲讓燕子登上專列,人們做了些什麼?自己從中感受到什麼?自讀思考後指名回答,先一問一問地說,然後連起來說,使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初步感覺人鳥之情。

三、憑藉描述,展開想象,感悟人鳥之情

引導學生將語言文字的描述想象爲生動形象的畫面,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是促使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方法。爲此,可抓住語言形象與語言情感的聚焦點,引導想象畫面,描述情境,感悟人鳥之情。

1、由畫面感受憐憫之情。學生讀第2自然段後引導他們抓住“很疲勞”“飢寒交迫”“瀕臨死亡”等詞語,以“我來到__,看到__,聽到__,我想__”的句式描述課文描寫的情景,使學生如身臨其境,面對大雪漫天飛舞,燕子橫七豎八的慘不忍睹的畫面,抒發自己內心的沉重、焦慮,感悟人們對燕子的憐憫之情,爲下面的閱讀想象奠定基礎。

2、由政府的呼籲感受關切之情。課文第3自然段有這麼一句:“於是,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呼籲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火車站。”這是課文的承啓句,既是上述悽慘畫面的結果,又是下述感人情景的起因。句中的.“呼籲”,爲學生提供了話語空間。可這樣引導:面對這麼多可憐的燕子,相信每個人心裏都是那麼焦慮。就在人們焦急萬分的時刻,電視和廣播向人們發出了怎樣的呼籲呢?你能想象敘述“呼籲”的內容嗎?讓學生靈活運用第2自然段提供的語言材料,想象並敘述“呼籲”的內容,既訓練了思維與表達,又能進一步感受人們對燕子的真切關心。

3、由典型的人物感悟真切情感。課文先敘述瑞士居民頂風冒雪尋找遇困的燕子,接着重點描寫小姑娘貝蒂和爸爸媽媽一起從早到晚救護凍僵的燕子的情景。前者是面,概括地寫;後者是點,具體地寫。可先引導朗讀寫居民們救助燕子的句子,讓學生想象描述:讀了這段話,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抓住“紛紛”,想象男男女女齊上陣、老老少少齊出動的情景;抓住“冒着”“頂着”,想象人們頂風冒雪抗嚴寒,想方設法救燕子的情景;抓住“四處”,想象人們在田野裏尋找,在小河邊行走,在樹林裏穿梭,在山崖上攀登的情景,感受人們救鳥心切,助鳥心誠。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充當某一角色,教師(也可讓學生)以下列問題(可靈活設計)作現場採訪,進一步體會人物情感:

①小朋友,春寒料峭,大雪紛飛,你也加入了救護燕子的行列,不怕寒冷嗎?

②老奶奶,您年紀這麼大了,天又這麼冷,就在家休息了,爲什麼也出來救護燕子呢?

③小夥子,你腿腳不便,理應在家休息,爲什麼也出來呢?

對孩子救護燕子的描述是課文的重點,切實感受其畫面,是體會人鳥之情的主要前提,可引導學生細讀想象:讀了這一段,你看到了怎樣的小女孩,令你感動的是什麼?爲什麼感動?讓學生說出看到的畫面,說出自己感動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引導想象:同學們,如果你是小女孩救助的燕子,能告訴大家你是怎樣獲救的嗎?讓學生從小鳥的角度,具體想象敘述救助燕子的一個細節,如攀上陡崖救助,爬上小樹救助,走上冰面救助……從而在細節的想象描述中,感受孩子爲救助燕子付出的辛苦,感悟她對燕子深深的愛。

四、憑藉語言,豐富畫面,昇華人鳥之情

課文結尾簡單敘述了燕子與人們告別的情景,留有很大的拓展空間,爲昇華學生對人鳥情感的感悟,可引導學生依據結尾想象描述:

①同學們,經過緊張的搶救,一隻只瀕臨死亡的燕子終於安全地來到了人們爲它們安排的專列上。此時此刻,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燕子,想到自己在危難之中得到了人們的救護,現在就要與人們告別了,你心情怎樣,想對人們說些什麼?從燕子的角度,敘述對人們的衷心感激和依依惜別,表達自己在春天來臨後重返故土,爲人們服務的願望;

②如果你參與了救助燕子的活動,看着一隻只在空調列車上嘰嘰喳喳的燕子,你心情怎樣?想對它們說些什麼?從救助者的角度,敘述對燕子的依依不捨和良好祝願,表達自己在春天來臨後迎接燕子,與它們團聚的美好願望。

標籤:語文 教學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