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

設計2.23W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1

國小語文作文構思教學設計的實踐與反思袁志勇老師向我們傳授的國小語文作文構思教學設計的入門方法和升級方法是比較簡易而系統的,對於我們的教學實踐有很大的幫助和啓發意義。其中入門方法主要講了構思“入點句”的設計、構思“配合句”的設計和構思“歸納句”的設計。升級方法主要講了三類“基礎題型”的“入點句”設計方法,設計“變易題型”的“入點句”方法和構思教學設計升級中的事半功倍、以逸待勞等問題。

作文構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平時的教學中,我們主要缺少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造成的結果是學生得不到實際的幫助和支持,在我們指導了之後,學生還是不會構思,只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出現文不對題、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等現象者層出不窮。

在實際教學中,我嘗試運用袁老師傳授的構思設計的入門方法教我班的學生進行作文構思,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雖然才上了兩節作文構思設計課,但是學生們已經喜歡上了這樣的作文指導課。課堂上,他們學習認真,思考深入,發言積極,這是以往的作文指導課從未出現過的現象,這也引起我深刻的反思,爲什麼現在的課學生們學起來有這麼大興趣呢?經過仔細分析,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降低起點,小步推進。構思設計看似簡單但是要讓學生很好地掌握還是要分步進行,我就是按照袁志勇老師的構思設計教案分成十個課時來教,這樣就保證了每節課只有一個重點,可以讓學生學得更深入,練得更充分。當堂學的知識能夠當堂消化。

二、淺顯易懂,舉例豐富。實際教學一定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認知特點,我們學的理論不能直接應用到學生的身上。對於“入點句”我就換了好幾種說法來給學生講,如起頭句、點題句、核心句、關鍵句等,而當堂訓練的題目也儘可能用平時的作文題,這樣學生學起來就不會望而生畏,覺得所學理論知識遙不可及。

袁志勇老師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構思設計的具體方法,更是對問題不斷研究、不斷思考、精益求精的學習和工作態度。那種深入探究,認真分析,精心總結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 理解課文內容。弄清陳嘉庚爲什麼要本學,他是怎麼說的,是怎麼辦學的,體會陳嘉庚的愛國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認讀5個生字,學會本課10個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教學重點:

學習課文,體會陳嘉庚爲家鄉辦學的複雜心情。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略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發散思維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呢?

生:反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講的是我國華僑陳嘉庚回故鄉,發現家鄉由於貧窮,連私塾都辦不下去了。他深爲家鄉的孩子們擔憂,於是幾十年如一日爲家鄉出資辦學,而他自己一直過着儉樸的生活,表現了一名華僑深切的愛國之情。)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圈出生字,認讀。

2.同桌合作識記字形。

3.認讀新詞,引導理解。

四、細讀課文,感悟理解

1.指名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談談陳嘉庚給你留下的印象。

2.自由朗讀第3至9自然段。

師:陳嘉庚爲什麼要辦學?他是怎樣說的?是怎樣辦學的?劃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把自己的體會跟同學交流交流。

指導朗讀描寫陳嘉庚行爲語言,神情,心理活動的語句。

3. 齊讀第10自然段。

最使你感動的是什麼?

4. 生分組討論。

五、練習朗讀全文

1.分組讀,師評點。

2.點讀。

六、談談自己學了課文後的感想,並寫下來。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略葡萄溝的風土人情。

3、產生對葡萄溝的嚮往和對維吾爾族人民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讓學生知道葡萄溝好在什麼地方,並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理解葡萄的特點及葡萄乾的製作方法,並讀好長句。

三、教學準備:

1、課件

2、生字卡片

四、教學課時: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大家一起唱《娃哈哈》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歌,相信同學一定會喜歡的,先聽聽音樂,想象這是什麼地方的歌曲。大家可以拍手也可以隨音樂做動作。(播放音樂,學生自由地做動作)

師:這是什麼地方的歌曲呢?(新疆)

2、導入新課

師:對,今天我們隨着歌曲走進新疆,看看新疆是個怎麼樣的地方。(板書課題:10、葡萄溝)讓我們一齊來讀一讀吧。(生齊讀)

二、自讀課文,瞭解大致內容,學習生字。

1、課文裏有一句話是誇葡萄溝的,我們快聽一聽課文錄音,用“ ”把它找出來。

2、誰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麼?(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找得真準,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3、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圈出生字。

4、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學生自由認讀

(2)、個別學生領讀

(3)、講認讀注意點:

fān

讀好“f 、h”音:番(吐魯番)

讀好“n、l”音:魯(吐魯番)

jiānɡ

讀準後鼻音:疆(新疆)

注意“wéi維”不可讀成“shuí誰”

(4)、開火車認讀生字

(5)、帶生字詞語認讀生字

(6)、帶生字的句子讀一讀

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四、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片測讀

2、組詞

3、講識記方法

(1)、形近字識記法

(2)、加字法

(3)、減字法

4、教師範寫

5、學生書寫,老師巡視

6、互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認讀生字詞

2、全班齊讀課文

二、學習課文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葡萄溝》一課,葡萄溝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覺得葡萄溝是怎麼樣?(生:葡萄溝很美,那裏的人們很喜歡葡萄……)

師:看來,同學們也挺喜歡葡萄溝的,那我們也趕緊來學一學課文。

1、出示課文最後一段,質疑:爲什麼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2、帶着問題自讀課文,把關鍵的詞句做上記號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老師適時點撥,並知道朗讀。

(1)、學習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九十月份,人們最喜愛的葡萄成熟了。”

引導學生從劃線詞中體會,葡萄溝不僅水果品種多,而且從五月到十月都有水果,所以說真是個好地方。

指名讀,讀出喜愛之情。

(2)、學習第2自然段

1)、“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八方展開,就像搭起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引導學生從劃線詞中體會,葡萄溝種的葡萄多,而且長勢好,景色十分美麗。

出示課件,讓學生從直觀上感受“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指導朗讀,讀出景色之美。

2)、“到了秋天,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引導學生從“一大串一大串”體會葡萄不僅多,而且豐碩,從葡萄的顏色多體會葡萄的品種多。結合句子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並給它找近義詞。

出示課件動畫,指導朗讀,讀出葡萄的多與美。

3)、“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引導學生從劃線詞中體會維吾爾族老鄉的熱情好客。

小結:葡萄溝不僅葡萄多,景色美,而且那裏的老鄉又是那麼熱情好客,我們不禁要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3)、學習第3自然段

1)、“這裏生產的葡萄乾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從劃線詞中體會葡萄溝的葡萄乾有名,所以是個好地方。

2)、學生再讀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葡萄乾是怎麼製成的。

小組內說——指名說(相機理解“碉堡”)

3)、指名朗讀這一自然段。

三、迴歸整體,總結課文

1、爲什麼說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

(不僅因爲那裏有最有名的葡萄,更因爲那裏勤勞勇敢、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

3、向同學介紹你自己家鄉的特產或一處風景。

板書設計:

10、葡萄溝

葡萄五光十色

葡萄溝老鄉熱情好客

葡萄乾色鮮味甜

(真是個好地方)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4

一、課前導入

1.課前拍手小遊戲。

2.談話導入:同學們以前讀過《三字經》嗎?有誰會背呢?(指名背誦)她背得真好,太厲害了!《三字經》是我們的國學經典之一,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第8課就是從《三字經》裏選出的兩節內容。請大家翻開課本!(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師出示PPT,指名大聲朗讀PPT上的自讀要求。

“大家都聽清要求了吧?下面大家就開始自由朗讀吧!”

2.指一名學生說說課文一共有幾句話。

“這位同學說得很對,課文共有4句話,大家請看白板。第三句在這兒是個問號,表示這一句是個?(生答:問句)那課文有幾節呢?”再指一名學生回答。“非常正確,兩節。請問你是怎麼分出來的呢?”(生答)

師總結評價:“你真是愛觀察的小朋友,請坐!大家仔細看,第一句和第二句緊緊地挨在一起,第三句和第四句也緊緊地挨在一起,但是第二句和第三句的中間卻?(生答)沒錯,這就是空排的格式。就像自然段前面會空兩格一樣,詩歌每一節的前面就會空排,大家明白了嗎?”

3.指名分別朗讀四句話。(強調要讀準字音,聲音洪亮)

4.男女生配合讀文。

師:“以上幾位同學一個比一個讀得認真,大家肯定也都想讀一讀了。下面請咱們班的男生和女生比賽讀,看哪一隊的聲音最響亮,字音最標準!”

5.拍手合作朗讀。師引導學生同桌之間拍手讀,再指名一組站起來表演讀。

三、品讀課文

1.師引導:“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很熟悉了,也會讀了,那你們知道我們爲什麼要學習《三字經》裏的內容嗎?”指名回答,師引導小結:“因爲《三字經》這樣的國學經典呀,裏面都藏着很多大道理哦,下面我們就去看看課文裏有什麼道理等我們去發現吧!”

2.指名讀第一句,並解釋“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師評價:“初”就是指人剛出生的時候,他回答的很不錯。

3.課件出示《孟母三遷》,師解釋題目意思並加以提問:“下面老師想和大家一塊兒看一下這個故事,但是老師有兩個小問題。請同學們聽好:①孟子的母親爲什麼要搬家?②孟子的母親認爲搬到那裏住是的呢?爲什麼?請同學們帶着這兩個問題仔細看視頻。”

4.指名回答第①個問題。師評:“你真是既會看又會聽的好孩子!孟子的媽媽因爲想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所以搬了家。那她覺得哪兒最適合孟子居住呢?”再指名回答第②個問題。師評:“對,你很會思考。孟子的媽媽也是認爲住在學

校附近對孟子,所以一直定居在這裏。那同學們,你們也和孟子差不多大,誰來說一說,你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什麼?”指名回答,師加以引導:“是的,好好學習纔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現在就是在孟子媽媽和你們媽媽認爲的的環境裏,既然坐在學校裏,就要好好學習。如果不好好學習,大家的性格就會變得越來越不一樣,差別就會很大了。這就是“性相近,習相遠”的意思了。”

5.師:“那“苟不教,性乃遷”是什麼意思呢?這裏的“苟”指的是小狗嗎?”(生答:不是)師出示課件,再引導:“這裏的“苟”指的是如果,“遷”是改變、變化的意思。那誰能來說一說這句“苟不教,性乃遷”的意思?”師指名回答,再相機評價,再全班齊讀句意。

6.講解“教之道,貴以專”。師引導:“如果人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性格就會發生改變。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學習。“教之道,貴以專”就是說老師教育你們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專心。你們讀書、學習要和老師教育你們一樣認真才行啊!”

7.課件出示“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並加以講解。師先解釋“非、宜”的意思,然後指名說說這句話的全意,再用課件出示句意並分男女生讀句子及句意。接着提問:“這一句中有一對反義詞,誰能用火眼金睛將它們找出來?”(生答:幼、老)師評價再提問:“那幼、老二字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生答)師解釋“何爲”的意思並利用課件出示

字義。指名說說句意,然後利用課件出示句意,再讓男女生分別讀句子和句意。

8.講解最後一句。首先課件出示句子,師指導學生看圖並提問:“這兩塊玉石,大家喜歡第一塊還是第二塊?”(生答)師再順勢提問:“爲什麼你喜歡第二塊?”師指名回答再小結:“對啊,我們都喜歡這塊精美的玉佩,但是大家知道嗎,它一開始就是這一塊普普通通的玉石,但是經過打磨、雕琢以後,它就成了這一塊精美的玉器。所以玉石如果沒有經過這麼認真地雕琢,那它就不能成爲精美的器物了。那我們人呢?人不學會怎麼樣?哪位同學來解釋一下“人不學,不知義”這一句的意思?”指名說,師再小結。“那誰能站起來說一說,學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指名回答,相機板書:好好學習。

9.師配樂朗誦古詩。師:“同學們,老師已經會背誦這篇課文了,請大家聽老師背一遍好嗎?”師背誦,再讓學生跟着音樂背誦。“老師覺得配上音樂以後,課文讀起來都變得很好聽了,同學們想不想試着背誦一次?”學生背誦以後,師評價:“大家的聲音真動聽,配上音樂以後更加美妙了,老師忍不住給你們兩個大拇指,你們也給自己一點掌聲吧!”

四、指導書寫

1.PPT出示書寫的規範姿勢圖並提醒:“坐要坐直,頭要擺正,手腳放平。”

2.課件出示生字“相”,請學生試着講一講生字的結構、讀音及組詞。師:“請大家仔細觀察“相”字,觀察好以後,老師會請一個同學爲大家講一講這個字!”學生觀察。師指名說說生字的讀音、結構、偏旁、組詞。學生說後,師再提問:“這位小老師講的頭頭是道,大家表揚他!還有沒有小老師來提醒一下同學們,寫這個字時要注意什麼?”指名回答,師評價:“你的小眼睛真亮,觀察得非常仔細哦!老師就喜歡你這樣認真的小朋友!”

3.課件出示生字的拼音和組詞,師範寫生字並及時指導。板書“相”字,師:“寫這個“相”字時,左邊的“木”要比右邊的“目”長,起筆要稍微高一些,右邊的“目”起筆豎畫是和“木”字旁的橫畫一樣高的,裏面是兩橫,不要寫成“日”了喲!”

4.學生在田字格本上練寫,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學生作業並讓學生自行評價,師再總結。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田忌賽馬》教學設計與反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

4.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3~12自然段,從中領會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學習按一定順序寫作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從孫臏獻計中,領會到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具準備:

多媒體投影機、課件、紙馬。

教學流程:

一、引入,揭示目標

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齊國,有一名大將叫田忌,他特別喜歡賽馬。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歷史故事。

(齊讀課題。)

1.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田忌和誰賽馬?賽了幾場?怎麼賽的?結果怎樣……)

2.揭示學習目標。

⑴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語言介紹田忌賽馬的經過。

⑵從田忌賽馬這件事中得到一些啓發。

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積累一些詞語。

二、學習“兩次賽馬”部分

1.找出兩次賽馬的段落。

⑴有誰知道本文寫了田忌幾次賽馬?每次賽了幾場?

(兩次,每次三場。)

⑵打開書,快速瀏覽一下全文,看看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第一次賽馬?從哪兒到哪兒寫的是第二次賽馬?

(學生快速瀏覽交流總結:1~2自然段寫第一次賽馬;13~17自然段寫第二次賽馬。)

2.自學這兩部分。

這兩部分內容,老師不講,相信大家通過自學和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能搞懂。能不能完成任務?(能!)

⑴出示學習要求:

①大聲朗讀1~2自然段、13~17自然段。

②按下面的句式,說一說田忌兩次賽馬的經過。

第________次賽馬的時候,田忌先用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接着用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最後用________對齊威王的_________。由於________,所以田忌__________。

③四人小組中,選一人說,另選一人用紙馬演示兩次比賽過程。

⑵學生自學。

⑶檢查自學:

①老師要檢查大家自學的情況了。先請人來讀1~2自然段。認真聽,讀完了,我要請人到臺上來講一講第一次是怎麼賽的。

(指名讀,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六冊《田忌賽馬》教學設計與反思》。)

②一生上臺講述第一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③指名讀13~17自然段。

④另一生上臺講述第二次賽馬過程,教師演示課件。

表揚:說得真有條理,我們今後說話寫文章,也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來表達。

三、質疑,推理

1.啓發質疑:

(出示問題1:看了兩次賽馬,你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嗎?)

2.順勢設問:

(出示問題2: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爲什麼不一樣?)

3.默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

(出示:還是原來的馬,只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爲勝。)

4.這個順序可以隨便調嗎?

我們來做個實驗。請四人小組長拿出信封裏的紙,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假如我們不按孫臏的計策,換一種方法安排出場順序,結果會怎樣呢?用筆在紙上照樣子寫一寫,推算一下。比一比,哪個小組算得快。

四、學習“孫臏獻計”部分

1.這麼好的主意,爲什麼田忌想不出來,齊威王也想不到,孫臏卻想出來了?

(出示問題3:查看更多文章,請訪問國小課堂網孫臏爲什麼能想出這個好主意?你從中能體會到什麼呢?)

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按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3~12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語氣。

比較:誇耀——誇獎。

2.四人小組練讀——指名四人讀——評價——全班齊讀。

3.小結:誰連起來說一說“爲什麼孫臏能想出這個好主意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

五、總結,積累

1.總結全文: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田忌賽馬》。這篇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初賽失敗,孫臏獻計,再賽轉敗爲勝的故事。

2.田忌賽馬這件事使你受到了什麼啓發呢?

(①善於觀察②善於思考③知己知彼④從全局出發,不怕犧牲局部利益⑤遇到困難,不灰心⑥驕兵必敗……)

反思: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對於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等。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立即有同學在小組裏主動要求扮演田忌、孫臏、齊威王。無論是在分角色朗讀,還是在表演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培養學生主動領略和體會語言文字。學生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用人物的神態、語言來體會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同時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課上到這裏,爲了尊重學生個人閱讀的體驗,讓學生自由釋放各自閱讀體驗,我說:“在田忌、孫臏、齊威王三個人中,你最喜歡誰?”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再一次熱鬧起來。學生各抒己見,充分展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我不做統一結論,只是引導同學們共同認識:競賽雙方都要注意策略,策略高低是勝敗的關鍵。

在課上我設計了:還是原來的馬,田忌如果要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還會有哪些方式?結果又會怎樣?學生很興奮,又擺弄起學具馬來,課堂學習得到延伸。在這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讀完這個故事的收穫,做到了“語思融合,文道統一”。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6

教材解析

《松鼠》是部編版新課標第九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是一篇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都較強的文藝性說明文(又稱科學小品)。課文語言生動,內容淺顯易懂,介紹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表達了作者對動物的喜愛之情。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瞭解說明方法,教學重點解決的問題有:一是通過學習本文了解說明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進一步領會說明文的表達方法;二是繼續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熱愛自然的感情,增強保護動物、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目標

1.會認“馴、矯、歇”等8個生字,會寫“鼠、秀、玲、瓏”等11個字,正確讀寫“松鼠、乖巧、清秀、玲瓏”等13個詞語。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把握重點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瞭解本文運用的打比方、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4.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松鼠的特點是什麼,課文寫了松鼠的哪些習性;

2.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把握重點詞句的含義。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興趣,養成熱愛觀察的好習慣;學習作者在描寫事物時既能抓住特點,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生字詞,朗讀課文。蒐集松鼠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最喜歡哪一種小動物?請你用簡潔的語言介紹這種小動物的特點。

生充分答。

師: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種小動物,請看圖片。請大聲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根據課前的預習情況,你覺得它是一種怎樣的動物?能用你的話來說一說嗎?

(生充分答。)

師:同學們說得很精彩,那麼,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封筆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趕快來讀一讀課文,進入松鼠的世界,去認識這個可愛的小動物吧!

板書:松鼠

認識作者。

瞭解科學小品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字詞學習。

學生小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標出自然段序號。

同桌互讀課文,互相檢查,糾正讀錯或讀破句的地方。

檢查學生讀課文情況,指名讀指定的段落,評議讀的情況。

(2)教師課件出示生字、詞語:(指名讀、開火車讀)

會寫字:鼠、秀、玲、瓏、歇、窩、滑、拾、狹、勉、梳

詞語:松鼠、乖巧、清秀、玲瓏、歇涼、追逐、警覺、觸動、光滑、狹窄、勉強、脫落、梳理

教師指導寫生字:重點強調如“鼠、滑、梳”的書寫,教師要強調寫這些字的時候要注意的是:“鼠”的下邊是豎提、點、點、豎提、點、點、斜鉤;“滑”的右上邊的裏邊是橫折;“梳”的右下邊是撇、豎、豎彎鉤。

(4)檢查讀課文,可以抽查、可以輪讀。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課文,想一想:松鼠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試着在括號裏填上詞語。

討論:(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討論:如果把課文分成四部分,該怎樣分?爲什麼這樣分?

全班交流,總結

第一部分(1):先總寫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再分別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進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介紹松鼠的形體特徵。

第二部分(2):主要從松鼠的活動範圍和活動時間兩個方面介紹松鼠的性格特徵。

第三部分(3、4):從松鼠的行動、儲備食物過冬和搭窩寫出了松鼠聰明、警覺、乖巧的特點。

第四部分(5):介紹了松鼠的繁殖、換毛及愛乾淨的生活習性。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課文中哪一句話概括了松鼠給人留下的整體印象?

(2)你認爲課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松鼠的特點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

2.掌握生字、詞;

3.仿照課文第一段的寫法,仔細觀察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介紹它的外形。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7

1.設計理念:

口語交際教學重視情境引入,激發學生交際興趣。教師在教學中用自己的語言引導學生、影響學生,並在交際過程中予以調控,形成有效的師生、生與生之間的互動。教學活動中,爲學生創設交際情境,使學生進入情境表達、交流,培養學生大方、有禮貌的聽說態度,訓練交際能力。

2.教學目標:

1、通過這次口語交際,進一步感受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的生存與周圍環境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知道應該投身環保,關愛地球家園。

2、結合生活實際和身邊的事例,討論交流如何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問題。

3.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關於全球生態環境狀況的數字和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數字。

2、學生:準備自己收集到的關於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破壞家園的不良行爲的文字

一.教學過程:

1、感受環境:

導入:課文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人類生存與周圍環境休慼相關,密不可分,要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關愛家園。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如何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問題。

二、引出主題:

1、說說本大題板展示全球生態環境狀況數字和我國生態環境狀況數字,以及個別地區旱災情況統計數字。

2、看到以上數字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想到什麼,想說什麼?跟老師說說。

3、小結:地球是人類的家園,現在我們的家園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嚴重,如果這樣下去,將嚴重威脅人類的生存。同學們,拯救人類生存的家園,爲保護地球出謀劃策!

三、分組討論:

珍惜資源保護地球(板書主題)

(一)分析具體問題,制定環保措施

1、學生自由分組,拿出自己帶來的資料,討論現實環境存在的問題。2、爲你們小組研究的環境方面的問題,策劃保護環境的點子。

(二)創設情境,激勵發言

1、引導:

一:採用頭腦風暴法,學生髮散思維。你的環保措施是什麼?想對誰說?因對象不

同、情境不同,交際形態也不同。可以對本組同學說,對全班同學及全校同學說,也可對

全體地球村民說。

二:結合每一種具體情境,思考如何開頭、怎樣介紹。

三:選擇情境,組內嘗試交際。

1、講述中不打斷,講述後提問交流進行互動,在這過程中講述人和聽衆達成信息溝通和情感交流。

(三)環保從我做起:

1.節約水資源,從節約一滴水做起,不往江河、小溪、池塘裏扔垃圾。

2.垃圾不亂扔,分類後交回收站處理。

3.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4.自覺抵制白色污染,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5.節約每一度用電,隨手關燈。

四、引導學生:

同學們,環保從我做起,請留心自己周圍的環境,對鋪張浪費和隨意破壞環境的行進行提醒,提醒時注意語氣要和諧。

教學總結與反思:

這次口語交際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身邊的事例,討論交流如何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反思:

講述人與聽衆達成信息的溝通和情感的交流。因爲口語交際所包含的不僅僅是聽說能力的簡單相加,在口語交際活動中,以目光的交流、語速的調整、語調變化、講述後的提問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互動。本次活動中,學生注重表情、神態、語速、語調的調整,與聽衆達成情感交流。

照顧全體,關注個體。劉偉同學手術恢復,正在語言訓練中,藉口語活動鍛鍊其語言表達能力。這次表達他語速適中,雖吐字不比其他同學清,但他很努力,願助他一臂之力,早日恢復。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8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與反思教學設計與評課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環節,一個在課前,一個在課後;一個是準備,一個是回顧。中心都是圍繞着上課展開的。

一、關於教學設計的反思教學設計就是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那麼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呢?

1、熟悉教材。當你着手準備選用某一篇課文進行教學時,你必須要對這篇課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讀”。一讀寫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過文章呈現在你的眼前,你在讀文的時候,不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寫了什麼,你還要明白他是怎樣寫的,他爲什麼要這樣寫?你不僅要讀懂字面上的東西,你更要想辦法讀出文字背後的內容,這就需要你反覆閱讀,要逐字逐句地讀,要邊讀邊問。如一年級課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請燕子、啄木鳥、青蛙幫她治病,三次說了同樣的話:“你能幫我治病嗎?”你在閱讀時對這種反覆出現的句式不妨問問自己:棉花姑娘在請三個朋友幫忙的時候她的想法會有什麼變化嗎?還比如《草船借箭》一課中多次出現諸葛亮與人交談的情節,但只有一處寫的是“諸葛亮笑着說”,其他十處都是“諸葛亮說”,對這種突然發生變化的地方,你也應該問問自己:諸葛亮這時候爲什麼笑着說?他笑什麼呢?還有如四年級《看不見的愛》,文中的母親面對我的不解,她說:“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在這看似明白無疑之處,其實蘊涵着很多很多的東西:別的孩子怎麼玩?正常孩子的玩與盲童的玩肯定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位母親不會不知道,那麼當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打彈弓時,她會想些什麼呢?這樣一追問,你對這位母親的做法或許不會僅僅停留在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這樣膚淺的、空洞的理解上了。在不斷自問、自悟的過程中,你會讀透課文,讀懂作者。二讀編寫者。國小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國小生通過語文學習,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拼音、識字、查字典、寫話等語文知識、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現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選文之中。因此編輯在挑選文章、在給文章編排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時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課文,孤立地來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冊教材中去,最起碼是一個單元中去考慮,想想編者爲什麼把此文編入這一單元?它與前後文之間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區別?三讀學習者。學生是你實施教學的對象,作爲決策者的教師,你必須瞭解你的學生,你要知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會有什麼困難,他們已有哪些知識儲備等等。你在讀作者、讀編者、讀學者的過程中,你也就讀出了你自己。

2、確定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確定你的教學目標,明白你要教什麼。國小語文知識千頭萬緒,從教材呈現的方式來看是螺旋遞進的,又是交叉進行的。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你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記住前人說過的話:文章無非是個例子;我們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現在你只是藉助了教材這個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學任務。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優美,成語連成串,排比、比喻連成段;段落結構相似,語言表述相仿,這些與本單元的其它幾篇介紹各地美景的課文有所不同。藉助本文可以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向教材學習規範的語言表達。爲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把主要目標確定爲:通過反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並積累描寫山水的詞語、句子;用對比、舉例的方法把一個意思寫具體。

3、選用方法。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儘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爲實現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也許你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爲了讓學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紹桂林山水的錄象;你也可以現身說法,把你旅遊途中的所見栩栩如生地進行描述;你也可以?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可行,那麼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麼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爲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於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後來有學生彙報,但彙報的內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麼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就太高。再有,環節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它有節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餘韻。總之,要設計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你不僅要熟知你的學生,更要有對教材的獨特感悟,對教學方法的瞭然於心。

二、關於評課的反思評課,也就是教學評議,它是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過程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經常開展評課活動,可以共同研討,互相學習;可以發現不足,推廣經驗;可以明確方向,提高認識。因此,評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那麼怎樣評課呢?

1、評教學內容。(1)教學內容正確。首先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語文課教“語文”這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語文課,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演一演,孩子們很投入,他們分角色、排練、評獎;有時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一畫,在畫的同時老師還不時地予以指點,最後不忘讓學生評一評:誰畫得最好。這些活動,學生也在積極參加,教師也有指導,但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內容其實跟語文關係不大,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大的幫助。其次,教師所教的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並與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內容看似“語文”的,但意義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查文後生字表中的生字,並記下在字典中的頁碼。查字典的過程既不是爲了認讀生字,也不是爲了瞭解字意,而是要讓學生記下頁碼。顯然,查字典的真正意義被記頁碼給沖淡了。“21世紀的語文教育,應該打好兩個基礎,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國小語文課就是要幫學生打好這兩個基礎,教學生有用的“語文”內容。(2)教學內容集中。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總是覺得這樣放不下,那樣丟不開,什麼東西都想教,結果一節課上下來,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俗話說:“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節課短短的幾十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什麼都解決,教學內容要相對集中。所謂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課的主要任務重點呈現出來,而其它內容的教是爲了學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些。

2、評教學方法。

(1)過程自然。教學內容在展開的過程中有鋪墊,有銜接,前後照應,層層深入。節奏快慢相宜,該慢的地方決不吝惜時間,該快的時候決不留戀片刻。整個過程完整,無論是“順序型”、“變序型”還是“情景型”,都要進得去出得來。一節好課就像是一首樂曲,一篇美文,既要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讓人回味無窮。

(2)方法適當。語文教學方法多樣,有人喜歡串講,有人喜歡討論,串講有串講的優勢,討論有討論的長處,關鍵是看方法的選用恰當與否。方法是爲內容服務的,離開了內容一切所謂的方法都不復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同樣是朗讀,可以是齊讀,也可以是個別讀、引讀,男女生分角色讀等。但在不同的場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評課前要對教師所選用的方法進行分析,想想他爲什麼用這個辦法?如果換一種方法效果會怎樣?爲什麼?由此判斷這種方法是否爲實現教學內容服務,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

3、評學生參與。

(1)學生情緒。國小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很情緒化的,他們的喜怒往往就寫在臉上,表現在行動上。一節好的語文課,學生的表情是專注的,是好奇的,是生動的,而不是散漫的、麻木的、雜亂無章的

(2)學生表現。看學生髮言的態度是否大方,參與活動的面有多廣;聽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朗讀是否悅耳;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養成。

4、注意事項。

(1)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教師爲上好一節課都是經過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的,但由於教師個體的差異,認識水平的不同,課的效果也千差萬別。評課時要客觀對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對教學中的亮點,要加以肯定;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議或希望,決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的頭上。

(2)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儘管評課可以從多方面進行,但並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評課時抓住教學中主要的優點、存在的問題,或是需要研究的重點進行剖析,要有理有據,不要泛泛而談。當然,也可以對整個教學過程“逐行掃描”,進行解剖式的評點,這就需要抓住細節,分析透徹,但最好還是要有一個很明確的重點。

總之,不同的人對課堂教學有不同的解讀,要想真正評好課,就必須不斷學習,從理論的高度去剖析課堂,從課堂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給被評者以啓發,給被聽者以啓迪。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9

教學目的

1、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從愛迪生不怕困難和危險、頑強地進行發明創造的事蹟中受到教育。

2、弄懂發明靠天才還是靠勤奮,爲其中的一種說法找到理由。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部分課文內容。

1、讀第1~2自然段,說說講了什麼?

2、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熱愛科學實驗呢?

四、學習第二部分的內容。

1、讀第3~5自然段,說說講了什麼?

2、在火車上發生了什麼意外事故?愛迪生受到什麼打擊?

3、面對這樣的挫折,愛迪生怎樣對待的?

4、從哪些地方表現他頑強做實驗呢?

5、愛迪生怎樣發明電燈呢?找出重點詞語。

五、學習第三部分內容。

1、讀第六自然段,這段講了什麼?

2、什麼是“發明”?愛迪生爲什麼能發明那麼多東西?

六、總結課文。

1、有人說愛迪生髮明是因爲他的天才,而愛迪生自己卻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究竟那種說法對。

2、愛迪生是怎樣頑強地進行發明創造的?

3、看課文插圖的意思,說說在什麼地方?桌子上擺着什麼?愛迪生在幹什麼?根據插圖的意思,說說自己的體會。

七、鞏固練習。

教後記:

通過重點段的分析討論,學生了解到了愛迪生是怎樣頑強地進行科學實驗。也從中受到熱愛科學的教育。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10

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都有同感:指導學生作文時頗感棘手。我們學習了新《語文課程標準》後,懂得了新課標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新要求:作文教學應當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要求,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

這個要求給語文教師的啓示就是:作文課堂教學應是以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爲目標的新的有效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習作時變被動爲主動,從“要我寫”向“我要寫”轉變。作文教學中如何才能實現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呢?我認爲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習作興趣

以往作文教學都是根據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個單元就讓學生習作,叫同步訓練,這種方法當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學生的選材範圍。領會能力強的學生當然不在話下。學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領會程度佈置習作,讓學生感興趣,這樣作文起來就會輕鬆了。

在新課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習作,這樣的編排就很科學,有三個題材供學生選擇:1.寫“難忘的第一次”;2.請你認真觀察某個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個道理;3.寫觀看漫畫“假文盲”的感受。從這三個題目看,第二和第三個題目很多學生是放棄選擇的,因爲他們不感興趣。而大多數學生選擇了第一個題目,因爲他們親身經歷過了,所以記憶猶新。有話可說,寫起來就輕鬆了。給學生選擇大的習作空間,學生纔會感興趣,才能達到習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養學生習作興趣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學生的習作感悟

以前,很多語文教師非常重視習作方法的指導,文章的“開頭——過程——結尾”用什麼樣的方法寫,怎樣寫都一一講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節課時間幾乎都用於指導上,這種限制思維的指導顯然是不科學的,會導致學生的習作千篇一律,沒有創意。在一次統考評卷抽查中,我發現五十個學生的作文,就有幾個學生作文雷同,他們幾乎都是寫同樣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寫“我與書的故事”,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看完一本書後的感受。寫記敘文的學生中,九個學生這樣寫“我把書收在懷中,不讓雨水淋溼,回到家裏,書安然無恙,我卻成了落湯雞。”顯然,這些學生要麼是在教師範讀佳作時記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麼是教師在指導時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樣,學生只能如此寫才符合教師的要求,學生的個性化容易受到壓抑,自然在習作中自我表達的情感也不會流露。然而,要張揚學生自身的習作個性,主動習作極需要依靠學生自身的習作感悟,哪怕教師在作文課堂中只講了一篇文章開頭如何寫,只要學生一旦有了習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維發展很快把過程、結尾寫出。學生習作感悟就如同我們平常所說的語感一樣,有語感,對文字的理解就會順理成章。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注重學生習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學生的習作感悟,我們可以依靠學生閱讀文章,體會寫法上去培養。例如,教師在上作文課前佈置學生從《同步作文選》和《優秀作文選》中,找一篇自己喜愛的文章,然後帶進課堂進行集體交流,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體會寫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寫法,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除體會自己的文章寫法外,還體會了其它許多別的同學喜愛的文章的寫法。這樣,由學生自己感悟總比教師一味傳授寫作技巧的效果好得多。

三、注重習作教學中的發展性

如果教師以看學生習作結果,來衡量學生的學習將會產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學水平,那是因爲我們的教師往往從學生習作的字數,學生習作中的文字表達的優美與否,文章結構等這些結果來看待學生的習作,這很容易導致教師向學生的習作提出高要求。對於不會寫或寫不好的學生只會挫傷他們的寫作自信心,讓學生怕寫作文以致寫不出文章;對於能寫的學生則讓他們在習作中只向教師的目標邁進,湊字數、抄襲範文,亂套結構的現象就會出現。學生習作根本談不上有獨特的個性,而且這也只不過是“要我寫作文”而已。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習作的發展性過程,學生習作完全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張揚了個性,作文教學實效就會大大提高。

四、注重學生生活體驗

新《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這就表明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不少教師雖然理論上認同這個觀點,但實際上與其背道而馳,刻意追求學生按照一定的範文進行習作,立意要統一,寫法要統一,這樣的作文訓練使得學生思維個性嚴重地受到束縛,學生作文也就只能夠造就出“固定式”的文章。然而,真正實現個性化文章並不是依靠教師灌輸習作觀念,而是讓他們親自走進生活,感受生活,讓學生的心靈、思想說話,讓真實作文在他們心中安營紮寨。比如,習作要求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農村的孩子參加了勞動,他們會懂得馬蹄草是生長在泥土裏的,他們會知道怎樣去從泥土裏挖出來。而城市的孩子可能就認爲是長在樹上的,或者有的只知道市場上有;城市的孩子只知道老鼠是壞蛋,要消滅它,也知道鼠肉能吃,味道不錯,但你要他寫怎樣捉老鼠,他就不知道了。而農村的孩子,就能把捉老鼠的樂趣寫得具體生動,原因就是他有生活的體驗;同樣,你讓城市的孩子寫參觀記,他們去參觀過了,所以能寫,而農村的孩子,連城都沒進過,更別說去參觀風景名勝了,要他們寫就寫不出來。因此,同一題材的習作,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生活體驗不同,寫出的文章就不同。這就表明了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就是他們心靈的軌跡,也是他們習作的真實題材。“新穎的題材源自真實”,正是這樣一個道理。由此可見,注重學生生活體驗,纔會讓作文教學走上一條光明的大道。

五、注重多元的開放式習作評改

對學生習作後進行評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而評改作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寫作的優勢與不足,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寫作水平。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都是教師包攬了評改。由於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教師的包攬,容易使教師用主觀標準去評價作文。因此,給學生評改作文時會導致評價落差大,結果是評價爲低下的學生則受到了習作上的打擊,習作上稍有進步的學生卻受到了忽視。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學會評價與修改自己的作文,實質上也是對這種教師包攬一切的習作評改的改革。

筆者在開放式評改習作時,多采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的方法進行。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在這樣的幾個環節後,學生能從自己的作文中看到優點,也看到不足;從同學的作文中,也能吸取經驗,資源共享。評改完之後,可以由學生小組推薦佳作,作自我展示,讓全班同學分享自己習作成功的快樂。因此,注重學生多元開放式習作評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張揚自我的個性並參與到習作評改中來,促使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有更深刻更主動的反思,學會修改自己的作文,在寫作上不斷取長補短,取得進步。

總之,如何在作文課堂教學中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還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探索、總結、提高。我相信,在激烈競爭的現代社會,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作文教學可以說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讓我們一起共同努力吧!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讀課文。

2、體會作者喜歡桂花、搖桂花的樂趣和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3、在體悟文章情感的基礎上創作小詩,練習寫作。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小詩創作。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小詩創作作業紙每人一份

一、談話導入。

(課前欣賞桂花圖片,吟誦描寫桂花詩詞)

1、剛纔讀了那麼多的描寫桂花的古詩,真讓人回味無窮,這節課呢,讓我們繼續走進著名作家琦君筆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時候,最喜歡桂花。喜歡桂花的什麼呢?(板書:桂花香、搖花樂)

3、是呀,作者喜歡桂花是因爲桂花迷人的香味兒,它不與繁華鬥豔,更是因爲那樂趣無窮的“搖花樂”和陣陣令人情牽夢繞的桂花雨。 “搖花樂”樂在哪裏呢?當陣陣桂花雨紛紛落下又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呢?讓我們跟着作者一起去搖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繽紛帶給我們的快樂吧。

二、感受“搖花樂”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想想從哪兒感受到作者那麼地喜歡搖桂花,從中獲得了無窮的快樂。用波浪線畫出體現“搖花樂”的句子。對於那些你感受較深的詞語也可以圈圈點點,適當做些批註。

2、討論交流(課件出示幾個句子)

(1)“搖桂花”對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纏着母親問:“媽,怎麼還不搖桂花嘛!”

討論點:

a、“老是”“纏”這兩個詞可以看出作者是那麼喜歡搖桂花,盼着搖桂花。

b、注意這句話後面的感嘆號,體會作者心情的急切。

c、指導朗讀,讀出這種急切、迫不及待的心情?

(2)這下我可樂了,幫着在桂花樹下鋪竹蓆,幫着抱桂花樹使勁地搖。

a、把握幾個動詞“幫着”“鋪”“抱”“使勁地搖”

b、由這幾個動詞你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小姑娘呢?(說說表情和動作)

c、指導朗讀,讀出這種快樂、忙碌的景象讀出來,讀出那種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畫面。

(3)桂花紛紛落下,落得我們滿頭滿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a、此時桂花落在你的頭上、脖子裏、身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讓我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音樂起)

b、學生漫談各自的想象的情景與感受。

c、指導朗讀。

(a)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喊?

(b)現在我們大家就這樣來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現場作詩:搖啊搖搖落點點的金黃伸出手 接一片濃濃的香)

過渡:這是一場期盼已久的桂花雨,作者怎麼能不興奮快樂呢。感受着這份快樂的難道只是作者一個人嗎?還有誰,也從中感受到了快樂呢?(父母)

(4)指名讀(出示課件,點擊“洗淨、撮”出現紅色)

母親——洗淨雙手,撮一點桂花放在水晶盤中,父親則——點上檀香,爐煙嫋嫋,兩種香混合在一起。於是父親詩興發了,即時口占一絕 “細細香風淡淡煙,竟收桂子慶豐年。兒童解得搖花樂,花雨繽紛入夢甜。”

a、寫母親動作的詞“洗淨”“撮”說明什麼

b、你從父親的詩中讀出了什麼呢?(課件單獨出現父親的詩)

c、搖桂花,搖出香,搖出樂,搖的花雨繽紛,搖的好夢連連。

過渡:搖桂花給我和我的家人帶來了無窮的快樂,還有什麼人也樂在其中呢? (5)指名讀第4自然段,

a、 課件出示:全年,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俗話說,好花不常開,再好的花兒都有謝的時候,爲什麼這裏的桂花全年都香呢?看來不僅僅是指桂花本身的香了,那是什麼的香呢?

引讀:原來勤勞能幹的家鄉人在搖落桂花以後,全家動員,先

然後 ,再 。桂花曬乾了就 。收藏好的桂花可以 ,可以 ,過年時還可以 。

b、說到這兒啊,老師又有了幾句詩,你們想不想試試?

創意填空:

搖啊搖 搖啊搖

搖出 搖出

喝一口 嘗一口

三、體悟“思鄉情”

作者十二歲時就和母親離開了老家,也離開了這給他帶來童年快樂的桂花樹,每次作者從外地回家時,總要給愛桂花的母親捧上一大袋……

1.[出示課件]可是母親常常說——“外地的桂花再香,還是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

a是外地的桂花不香嗎?

b那麼爲什麼就比不得家鄉舊宅院子裏的金桂呢?(學生回答,相機板書:思鄉情)

C、故鄉的桂花雨,是母親珍愛的。現在讓我們假設作者在外地打電話給母親,他在電話裏說:

(1)這裏的水真甜,母親會說——

(2)這裏的人真好,母親會說——

(3)十多年後,作者來到了國外定居,她說:“國外的生活真好呀!”,母親一定會說——

2、古詩詞交流

a、再甜不如家鄉水,再濃不如家鄉情,再好不如家鄉人,再香不如家鄉桂啊!哎,正如杜甫詩中說的那樣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你還知道其他的表達思鄉之情的詩詞嗎?

b、學生交流。

C、聽了你們的朗誦,我更能體會到母親那濃濃的思鄉情了。讓我們再來讀讀母親的話吧。

d、我想當母親想起家鄉的桂花樹,想起那勤勞純樸的家鄉人,一定會忍不住——熱淚盈眶。說到這兒,我也忍不住想做一首小詩了,你想不想試試呢?

3、母親對故鄉充滿了無限的懷念,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所以作者說——

(出示):“每到這時,我就會想起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那陣陣桂花雨。”

想象一下,作者此時眼前會浮現出怎樣的情景,耳邊又會響起什麼聲音呢?

試着作小詩:

搖啊搖

搖出

的童年時光

搖啊搖

搖出

的故鄉

四、評價結課。

今天我們跟着作者一同分享了芳香四溢的桂花雨,和他一起感受了童年的搖花樂,還因此作了一首不錯的小詩呢!(展示全詩)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會認“壩、傣”等5個生字,會寫“坪、戴”等12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瞭解民族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4、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具有民族特色的音樂磁帶,圖片資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師生跟着邊拍手邊唱。

2、導入:同學們,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你們是屬於哪個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飾、風俗等。

4、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飾和風俗習慣?請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文字資料,介紹自己瞭解的其他民族的情況。

5、根據學生介紹情況,教師利用課後資料袋中的圖片,着重引導學生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情況,並相機出示詞語: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揭示課題,初讀課文。

1、早晨,這些來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從山坡上,從坪壩裏,從一條條小路上走來,他們都高興地朝着同一個方向走去。他們要去哪呢?我們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書:我們的民族國小)

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生字詞。

三、趣味識字

1、出示詞語: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敬禮、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指名讀、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全體讀、)

2、遊戲鞏固生字。

貼字遊戲:教師讀生字,學生找出相應的卡片貼到黑板上畫的智慧樹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認遊戲,看誰認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導“戴、蝴蝶、雀、舞”字的書寫。

四、整體朗讀感知

思考:民族國小的美體現在哪裏?你喜歡哪一段就重點朗讀哪一段。

五、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朗讀第一段,說說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2、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結合課文插圖,說說民族國小的孩子是怎樣上課的?

3、四人小組交流: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隻小鳥、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麼認真,朗讀課文這麼動聽,你會怎麼做?

4、引導體會:“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這句話,用橫線畫下來,課後抄寫在積累本上。

5、下課了,同學們怎樣盡情地玩耍?如果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們玩什麼遊戲?

6、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來上課、交朋友說明了什麼?

7、學習第四自然段:這所民族國小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一邊讀一邊想象,拿起彩筆,畫出你腦海裏的民族國小。

六、加深體會,比賽朗讀。

1、學了課文,你覺得民族國小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自己的朗讀來表現出這些美嗎?指導體驗朗讀:

景色美:通過看圖體會朗讀。

衣着美:指名一學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飾展現在同學面前,接受大家的讚美後,用高興、自豪的語調朗讀。

行爲美:結合“同學們向在校園裏歡唱的小鳥打招呼,向敬愛的老師問好,向高高飄揚的國旗敬禮。”這句子和學生平時的禮儀生活經驗,引導學生用發自內心的真誠、友好、光榮的語調朗讀。

朗讀美:如何讀得連小動物都被吸引住了。

2、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參加朗讀比賽,先在小組進行,再選出代表參加。

七、課後積累

1、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下來。

八、佈置綜合性學習

我們在學校過着快樂的學習生活,課餘生活又是怎樣安排的呢?我們將開展一次活動,那麼,記錄自己的課餘生活,該怎樣記錄呢?

可以用文字敘述,就像寫簡短的日記;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畫圖的形式……注意邊記錄邊整理資料,準備和同學交流。

教學反思:

巧用體驗移情朗讀

朗讀是任何一門語言課都非常重視培養的一種能力,它是任何一個沒有語言障礙的人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一堂沒有琅琅讀書聲的語文課無疑是充滿遺憾的,因此,培養學生通過朗讀形成一定的語感一直是我們語文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一節語文課的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用自豪、讚美的感情來朗讀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關鍵。剛開始,我用提問的形式問學生:“那些民族國小的同學們是懷着怎樣的心情去學校的?我們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由於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加上生活區域與時空和課文所寫的內容有差距,因此對課文所寫內容沒有多少感受,所以朗讀起來感情並沒有真正表達出來。如何引導呢?看到一名學生帶來的一套白族服裝,我靈機一動,馬上在她耳邊耳語了一番,請她套上這套服裝。當她再次出現在全班同學面前時,立刻傳來一片讚歎聲,我看到,自豪與喜悅也漾在了她的臉上。我馬上提議:“你能用現在的心情來朗讀課文的片斷嗎?”她有了新的朗讀體會,果然讀得聲情並茂。接着,我又讓在坐的全體同學用剛纔發自內心的讚歎體驗來朗讀課文,他們也讀得入情入境。由此我感悟到,指導朗讀,除了可以創設一種情境,再現教材的有關形象,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所描寫的事物,激發學生和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能讀出文章的意境外,還可以巧用學生的體驗,進行移情朗讀,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培養語感。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13

 教學內容

一、天天練:用 a、o、e 四聲組詞。

二、新授:看圖說話。

1、什麼時間,誰和誰在什麼地方幹

什麼?

2、教兒歌。

 三、指導ī、u、ü 的發音。

1、 兒歌: 牙齒對齊 ī ī ī ,

嘴巴鼓鼓u u u ,

小嘴吹笛ü ü ü 。

2、 學習步驟:看、模、練。

四、鞏固。

小朋友 ,做端正,

聽兒歌 ,記得清。

一支蠟燭 ī ī ī,

一個茶杯u u u,

杯上加豆 ü ü ü。

 五、指導書寫。

1、 ī、u占上中格,ü佔中格。

2、 學習筆順。/article/

3、 教師範寫,學生練習寫,後評講,齊讀。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14

隨着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革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把先進的教學理念融人日常的教學行爲中?我認爲首先應從備好一堂課開始如何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收穫每一節課,我想這是每個教師的困惑。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凡有幾年教學經歷者都能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說個一二三四。隨着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於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可見備好課一成爲當前教育形勢下教師教研的一個重要方面。

那麼,如何備好課呢?我根據這幾年的備課經驗及課堂教學處理,認爲備好一節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明確備課的方向.。

在語文備課中,集中體現教學設計的文本形式被稱爲教案。在課改下的語文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學生、備方法,更重要的是備理論、備生活。對我們語文教師而言,有形教案固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把課備進自己的心靈深處。使教案成爲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學習語文課文的方案,使教案爲學生而備,使教案爲學生而服務,讓教案去適

應學生,變"以教定學"爲"以學論教",把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教案上就加以落實。明確這一點,我們才能把握好備課的方向。

二、備教材

首先,我們老師要吃透教材。無論拿到什麼課本,我們首先得吃透教材,然後再超越教材。其實,補充教材。我們可以把教材學習時間縮短,再補充相關的資料。一個有經驗的教師他會用自己的閱讀各經歷去發現有意義的材料,從而給學生提供有意義的補充資源。

三、備學生

新課程要求我們在備課中要着重體現教學目標多元化、教學方式多樣化和教學內容生活化等理念,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是動態性的,有些教學目標是可以預設的,要把思考更多地“聚焦”在“備學生”上。“備學生”就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備課中要把學生學的過程體現出來,使平淡、難懂的教學內容有趣化,接近生活利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理解。在設計課題學習時,所選擇的課題應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參與,在全體學生獲德必要發展的前提下,不同的學生可以獲德不同的體驗。

四、豐富人生

優秀的教學設計就像偉大設計師設計的經典、時尚服裝,而能否穿出風采和神韻,關鍵是設計師的素養,學生相當於模特,如何把學生打扮成時尚的潮流,就要看設計出來的東西。這就需要教師要豐富自己的人生,開擴視野,敞開心胸去接受新的事物。教師的人文精神、文化底蘊、內涵氣質、教學素養等直接影響着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課堂教學如此,備課又何嘗不是呢?備課同課堂教學一樣是科學也是藝術。備課的功夫自然也不例外,因爲要備好一節課,不僅僅是掌握了一些備課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就能達到的,那僅僅是基礎,它還需要備課人廣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和敏銳的思維。一節好課的誕生是備課人所有智慧和力量的綜合體現。

對於如何備好課,在博才衆多的觀點中,如何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設計特色?

一要多看——看優秀教師的課例,他們怎樣設計多聽——聽優秀教師的課,他們怎樣突破重難點?

二是多思——自己實踐,然後反思,爲什麼自己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三要多互動——參與網絡研討,像今天的在線研討或者平時的論壇。只能用心去鑽研,相信備好的課,課堂的演出一定很精彩。

總之,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於備課。課備的深,備的準,備的得法,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目標的成功實現。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改進備課的方法,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學無止境,教也無止境,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勞永逸。

國小語文的教學設計15

學習目標:

1、學習課文,瞭解“赤壁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一次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2、培養學生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和給段落分層的能力。

3、理解本課“調兵遣將、自不量力、不計其數”等重點詞。並掌握句式“不是……也不是……而是……”的運用。

教學重點:理解周瑜制定“火攻”計策的依據及實施“火攻”計策的過程。

教學難點:讓學生充分理解號稱八十萬的曹軍爲什麼會敗於僅三萬的周瑜的軍隊。

教學準備:多媒體輔助教學及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課文第一段

展示赤壁之戰形勢圖,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曹、周兩軍各自的地理位置,逐步展現文章結構。

提問:

(一)赤壁之戰的起因是什麼?周瑜又是怎樣做的呢?隨課文理解“奪取”、“調兵遣將”的意思。

(二)雙方作戰的兵力又怎樣呢?(板書:3萬,80萬)

二、學習第二段:曹操和周瑜都想取得這次戰鬥的勝利,戰前他們各自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請同學帶着這個總是齊讀課文第二段,學生讀後思考,小組討論後回答。

繼續追問:(1)曹操爲什麼“鐵索連船”?這樣做好不好呢?

(2)周瑜採用火攻的依據是什麼?(板書:火攻)

三、學習第三段: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三段,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敗曹軍分哪幾步?讓學生邊讀邊用筆劃分層次用“/”線表示,並用簡短語言概括。(同座位交流後回答)

多媒體逐步展示:寫信詐降、乘風行船、火燒曹船、曹軍大敗。

(二)學習第一層

展示黃蓋給曹操寫信的內容(個人讀)

引導學生分析

1、曹操接到黃蓋的信爲什麼會歡喜得不得了?從信中找出原因。(理解“自不量力”)

2、周瑜既然準備用火攻攻打曹軍爲什麼還要寫信詐降呢?

3、要想使火攻得以實現,還需要什麼自然條件?(東南風)

(三)學習第二層

展示兩軍對陣圖體現東南風對火攻的作用

思考討論:

1、課文中哪幾處寫到東南風?(用“ ”線在文中標出)它與火攻有什麼關係?(先讓同座學生交流,再請一位學生到屏幕前用教棒敘述)

2、東吳乘風而來的船有哪幾種?它們分別有什麼作用?(大組討論,允許爭論)

分析比較句子:

①裏面不是兵士,也不是糧食而是蘆葦,……

②裏面是蘆葦,……

附問題:課文中爲什麼不直接寫船裏面是蘆葦,而要寫船裏裝的不是士兵,不是糧食而是蘆葦,……

(四)學習第三、四層

1、教師用生動的語言把學生引入激烈戰鬥的意境之中。

這時候,黃蓋的二十條火船,乘着東南風,駛進了曹操的船隊,曹操的戰船正象黃蓋事先所預料的那樣,沒法散開,一下子都着了火,火借風勢,風助火威,越燒越猛,勢不可擋。同學們想不想看這精彩的戰爭場面?

2、觀看赤壁之戰的精彩片段,把“火燒曹船”、“曹軍大敗”的精彩場面展現在學生面前(多媒體演示,師生共同觀看)

問學生:從精彩的片段中都看到些什麼?

3、①找出課文三、四層中寫火勢旺盛的句子,爲了說明火勢旺盛,哪些字詞寫得好?(重點體會“都”、“封”、“竄”)

②三、四層中哪些句子寫曹軍大敗的呢?哪些詞語寫得好?(重點體會“不計其數”、“丟盔棄甲”)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由字詞→句子→段落,讀出火勢旺盛的壯觀場面,讀出曹軍潰不成軍的慘殘情景,體會字詞對句子的表現作用。

朗讀方式:由個人讀到分組讀(或集體朗讀)

四、總結

提問:東吳僅三萬人,爲什麼能打敗號稱八十萬的曹操?(板書:勝、敗、知己知彼、驕傲輕敵)

五、課堂練習(略)多媒體展示

六、結束語

“赤壁之戰”周瑜取得了勝利,這一仗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如果同學們有興趣,課後請閱讀《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到第五十回。

標籤:語文 教學 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