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教學設計範文(合集15篇)

設計2.25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設計範文(合集15篇)

教學設計範文1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操縱自如、交叉、聳立、橋樑、小艇、威尼斯、靜寂”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3.通過學習課文內容,瞭解威尼斯獨特]的地理風貌、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係,受到熱愛大自然與熱愛生活的教育。

4.領會抓住事物特點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瞭解小艇的特點和它在威尼斯水城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操縱自如、交叉、聳立、橋樑、小艇、威尼斯、靜寂”等詞語。

2.初讀課文,理清課文層次。

3.學習課文第二段。

教學過程 :

一、啓發談話,導入 新課

1.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篇課文,題目叫做《》。(板書:13 )學生齊讀課題。

2.簡介威尼斯。(出示部分彩色幻燈片)。威尼斯在意大利的東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勝地。這座城市由118個小島組成,連接這118個小島的是117條水道。有401座姿態各異的橋樑,橫跨在117條水道上。威尼斯的市內沒有馬路,沒有汽車和自行車,船是市內惟一的交通工具。

3.針對課題,提出問題。

從題目看,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什麼?(小艇)。

作者抓住了小艇的哪些特點呢?小艇在威尼斯水城中有什麼樣的作用呢?這節課我們共同來研究這些問題。

二、佈置預習

1.自學生字新詞。

2.想想威尼斯小艇的樣子,從課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讀字詞。出示寫有6個生字新詞的幻燈片。讓學生自己說說哪些生字容易寫錯。

2.指名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要求:邊聽邊想,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3.指名回答:課文從哪些方面介紹了?

使學生知道,“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小艇是什麼樣兒的”,“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小艇和威尼斯城市的關係密切。”

4.根據以上內容,理清課文脈絡。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講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

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講是什麼樣兒的。

第三段(第四自然段),講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第四段(第五、六自然段),講小艇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教學設計範文2

教學目標:

1、識字,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懂得做人和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坐井觀天》,認識青蛙的錯誤,明確本單元學習重點,從故事中得到啓發。

複習舊知,回顧從小白兔種白菜,小松鼠找花生,棉花姑娘的故事裏,積累地關於植物生長的知識,懂得植物生長的過程 播種 生根 長葉開花 結果。葉子和根爲植物輸送養分等。葉子和果有關係。爲學習本課最好準備。

完成填空練習;農民伯伯把穀子種在地裏,他們想要的是穀子;果農伯伯把果樹種下,他們想要的是果子;農民把棉花種在地裏,他們要的是棉花……

一位讀書人,把葫蘆種在地裏,他要的是————葫蘆。

板書課題,認讀葫蘆,指導讀好課題。

根據課前查閱資料,各自介紹對葫蘆的瞭解。課前,季涵毅同學很有心,特意帶來了三個家裏收穫的三個小葫蘆給老師做教具。

正好請季涵毅介紹自己種的葫蘆,和葫蘆的作用。種葫蘆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啦,師相機給學生介紹有關葫蘆的知識。

二、初讀課文,識字,整體感知

1、師範讀課文

2、學習生字

重點學習“蘆”加一加,比一比,並擴詞 指導讀好輕聲詞 葫蘆

學習 哇 換一換 ,用上“哇”說一句話。

比一比 掛 結合學過的課文“茄子高高掛燈籠”“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等體會其中“掛”的輕盈和生動。爲學文體會小葫蘆的可愛做鋪墊。

盯的讀音和字音,比較 盯和看的區別,積累表示看的詞語。

鄰 的讀音,組詞 鄰居,結合文本,預先做鋪墊 相機藉助學生組詞 鄰里之間左鄰右舍 等讓學生談談怎樣纔是好鄰居,如能和睦相處的,關心對方的,熱心幫助的……

3、自由讀文,畫出重點詞句識字。

4、指名讀文,指導讀好重點詞句

一棵葫蘆 細長的葫蘆藤 雪白的小花 可愛的小葫蘆 每天

一些蚜蟲 自言自語 長得賽過大南瓜纔好 很奇怪

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5、指名根據剛纔學習的詞語和句子,大致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課文,品析詞句,感悟文本內涵受到啓發

1、看圖,仔細觀察葫蘆長的怎樣?從種葫蘆人的表情感受他的內心。

從細長的葫蘆藤 油油的綠葉 可愛的小葫蘆種葫蘆的人滿臉的喜悅,感受葫蘆長勢喜人。激發學生想象,這棵葫蘆在清晨,在燦爛的陽光照射下下,在夕陽餘暉中的茁壯成長的美麗姿態,感受種葫蘆人的喜悅自得的心情,想象這個種葫蘆人對這些掛在藤上的小葫蘆的'極度喜愛之情。

對照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畫出和圖對應的詞語。

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葫蘆長勢喜人和葫蘆的可愛,感受葉子和小葫蘆的生長密切相關。

採用“誇一誇我的葫蘆”的形式,讓學生扮讀演種葫蘆,讀好詞語“細長”“長滿”“雪白”“掛”“小葫蘆”“多麼可愛”來誇讚葫蘆長得好,有感情朗讀這幾句話,師生互動,師說我也來誇誇我種的葫蘆,巧妙地給生做了示範指導。

抓住詞語“種了一棵葫蘆”“每天”“看幾次”,體會種葫蘆的人對葫蘆的喜愛。

一心想要葫蘆的人,最後收穫到大大的葫蘆了嗎?

2、圖文對照學習第四小節

指導看圖,看看這棵葫蘆發生了哪些變化?種葫蘆的人表情怎樣,從他對葫蘆極端喜愛中體會他的失望難過遺憾的心情。

讀文,從詞語“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體會種葫蘆人的奇怪,吃驚,遺憾的心情,角色體驗,有感情朗讀。

種葫蘆人結果什麼也沒收穫到,他所有的辛勞都白費了,這就叫————徒勞無功。這是怎麼回事呢?他犯了什麼錯導致他徒勞無功。

3、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從種葫蘆人”看見葉子上爬着一些蚜蟲”不及時消滅蚜蟲,卻想着“有幾個蟲子怕什麼!”還“盯着小葫蘆自言自語“暢想葫蘆快快長大。角色體驗,指名錶演讀。

設計採訪環節,理解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你的意思是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用怕。

比較句子 有幾個蟲子怕什麼!

有幾個蟲子不同怕。

體會意思相同,不一樣的地方有哪些?對比讀感悟感嘆句和陳述句的語氣,並能拓展運用。

結合各自積累的植物生長的資料,勸告種葫蘆人。幫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做事要注意事物間的聯繫。

和那隻井底之蛙一樣,這個種葫蘆人還犯了什麼錯呢?

學習第三小節。結合學習詞語“鄰居”,學會關心的勸告種葫蘆的人。

分角色朗讀,師扮演種葫蘆的人拿起一隻小葫蘆盯着葫蘆,生扮演鄰居,勸告

“你別光盯着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師故意盯着葫蘆,奇怪地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生繼續勸告,慢慢體會鄰居着急關心,責備的語氣,師一遍遍應對“什麼?……”感受種葫蘆人的固執,愚蠢。

比較句子

葉子上的蟲子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討論種葫蘆的人又犯了什麼錯?不聽勸告,不善於聽從別人的意見。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總結談話

種葫蘆的人錯在哪兒?從這個故事裏,你受到了什麼啓發?

四、作業

1、抄寫重點詞句

2、寫話 續寫課文

教學設計範文3

教學目標:

1、懂得把想對別人傾訴的心裏話用筆寫下來,可以方便與他人交流思想感情。

2、認真閱讀例文,明確與他人交流感情要真實,語言要得當。

教學重點:敘事的過程要清楚具體,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老師這兒有三個諸葛亮的錦囊,裏面寫着天機,現在我想把它送給表現最好的同學。(送給一表現最好的同學)請你先打開白色錦囊,看完後不要說出錦囊內容,先大聲說說自己此刻的感受。

內容:老師要告訴你個好消息,你這次數學測驗考了100分!是全班第一名,上次第一名XX這次只考了99分,位居第二。

2、感受說過了,想告訴大家錦囊的內容嗎?樂於說嗎?別急,打開第二個紅色錦囊再說不遲。

內容:不過,我又得告訴你個不好的消息。其實,你有一題1。5分判斷題數學老師沒給你改出來。

3、現在你的心裏的感受是怎樣的?你能用一些詞語來概括嗎?你還想大聲說出第一個錦囊的內容嗎?想大聲說說第二個錦囊的內容嗎?

4、到底是怎麼回事,同學們想知道嗎?你願意和大家說嗎?給你思考一下。(徵得該生同意後,讓他自己說)現在請你說說自己在整個過程中內心的變化。

5、同學們,如果是你,你心裏會怎樣想呢?會感到怎樣呢?

6、是啊,這件事憋在心裏特別難受,時間久了,對身心健康都會造成損傷。生活中,我們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情:與同學相處時受到委屈,做了錯事羞於向別人道謙,性格內向想給父母提意見卻沒有膽量,比賽取得了好成績卻不好意思告訴老師……還有呢?(學生簡單舉例)

7、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心事。(相機板書:有心事)往往由於這樣那樣的原因使我們不方便和當事人直說,心裏會一直耿耿於懷,怎麼辦?打開第三個黃色錦囊,讀出妙計。

內容:用筆“說”(相機板書:用筆“說”)

對啊,我們可以拿起手中的筆,把還有想說的,向父母、老師、同學、朋友或是值得信賴的人一吐爲快!

二、學習例文,總結寫法

1、筆“說,”該怎麼說呢?有一位趙潔同學就遇到了和我們一樣的問題。讓我們來看看她是怎麼“說”的,向她學習學習。(自讀例文)

2、同學先說了什麼後說了什麼呢?

相機示填空:趙潔同學先說_____________(開頭簡明表白自己內心)

接着說_____________(中間詳細說事情的過程及內心活動)

最後說_____________(結尾總體傾吐現在的.感受)

她這種敘事的結構特清晰,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3、在文章中,趙潔詳細“說”的是什麼?(事情的過程)

4、那麼,趙潔從“拿到卷子”到“把卷子塞進抽屜”的過程中,內心活動經歷了哪些變化?劃出她的內心活動。(“心花怒放”——“心怦怦直跳”——“想來想去”)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5、趙潔同學用生動的詞語具體地寫下了當時事情的過程和自己的內心活動,一字一句都是自己的心底想法。使我們感到真切、真誠。表達自己當時具體的內心活動,這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6、這篇文章是述說心裏話,所以結尾趙潔又寫了什麼呢?(再次全面地抒發自己的感受)

7、趙潔同學開頭明說,中間細說,結尾總說,真實、細膩地和老師“說”了自己的心事,她內心表白實在振動人心!我想,老師看了,一定會原諒他的。

三、完成習作

1、現在同學們可以借鑑趙潔同學的方法,有順序有條理地說說自己的心裏話。可以與同桌說,也可以自己閉上眼睛,靜靜地和自己交流,還可以直接用筆“說”。(學生自主交流)

2、現在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筆”,盡情暢談!題目自定(學生完成習作)。

3、學生修改草稿。自願情況下,教師輔導。

板書設計:有心事用筆“說”

開頭明說

中間細說

結尾總說

教學設計範文4

一、學習目標:

1、通過細心觀察(讀貼),能建立漢字“形”的概念,提高學生漢字的造型能力及感悟能力。

2、通過對漢字基本筆畫的觀察臨寫,提高學生的寫字質量,從基本筆畫入門硬筆書法。

3、學會基本筆畫橫、豎、撇、捺基本筆畫的用筆和書寫。

4、讓學生在描仿、對臨活動中實踐,培養思維和創造能力,提高寫字的質量和速度,並能在書寫中有自己獨特的表現。

5、激發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在活動中的合作品質;感受正楷的結構美,體會書法的審美價值。

二、學習重難點:

1、基本筆畫橫、豎、撇、捺的`書寫及用筆特點;

2、漢字的結構美(結合例字)。

三、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水筆或鋼筆一支

教師準備:基本筆畫橫、豎、撇、捺的講義及學生作業紙。

四、學習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的寫字練習課學習基本筆畫橫、豎、撇、捺的寫法。板書課題。

(二)在觀察中感受美

引導學生觀察講義,初步感知基本筆畫橫、豎、撇、捺。(可以討論)

學生自己觀察,說一說:每一種基本筆畫的基本要點。

1、橫畫一

起筆取側勢,向右行筆。收筆時稍停,向左回鋒提收。

2、豎(垂露豎)丨

起筆作頓,轉鋒向下用力行筆。收筆時頓筆,向右上回收。

3、撇丿

向右下起筆用頓,轉鋒向左下用力撇出。筆鋒送到撇尾,力盡方收。

4、捺

起筆向左提筆,轉筆向右徐行,至捺腳處,駐筆一頓,提筆出鋒。

(三)在臨摹中創造美

1、學生運用已準備好的作業紙,進行對臨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2、進入評價:

①小組內評價:由小組長組織商定,方法是用○圈出組內學生對臨到位的字。

②選擇兩組出示打○的字並由評判者說說理由。其他同學可參與討論。

3、自我反思:看看自己對臨的作品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正?自己再寫,直到寫出滿意爲止吧!

教師示範書寫

一:工、二、上、萬、平、有

丨:幹、下、官

丿:金、入、人、老、看、友?丈、天、禾、金、夜

引導學生觀察,能優化學生注意品質,學生會發現漢字不同結構的佈局書寫特點,提高審美能力。讀貼並說出來,能加深瞭解,更好地感悟其結構特點,爲寫好字作充分準備。

小組討論與實踐,讓學生在改變結構佈局中求得對此類字佈局優點的深度把握。

通過改變書寫,辨別優劣,既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又培養了高尚的審美情趣。

放手讓學生去實踐、去寫,領略寫字的美感。

舒緩的音樂能讓學生寫字時心平氣和,更快投入寫字之中。

小組內合作讓學生學會交流、合作,並在合作中培養敢於評判,說服對方的能力。

練評結合,能維持學生的寫字興趣,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寫字的學生有成就感,並且使學生在整個寫字過程中始終輕鬆愉快。

讓學生主動反思自己寫的字,發現自己所寫字的個性,對字的間架結構有更深的瞭解,也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

五、總結課堂總結

我們來回顧一下:

這節課學習的內容,我們有什麼收穫?

還有什麼問題嗎?課堂總結重在回顧,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問題回答;對於收穫學生可以隨意說說自己學到的知識;自己的心情,自己對自己的評價等,使不同的沉重都能獲得不同的成功體驗。

六、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範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能結合課文或藉助工具書理解“艄公”、“遼闊”、“明媚”、“開闢”等詞。

2、用讀、思、批相結合的方法,瞭解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志願軍戰士熱愛祖國、愛憎分明的赤子之心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用讀、思、批相結合的方法,瞭解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新詞卡片,《我的祖國》音樂磁帶,多媒體教學課件或教學掛圖。

學生:觀看電影《上甘嶺》(可租光碟)或收集了解有關抗美援朝及上甘嶺戰役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1952年10月,朝鮮戰場上甘嶺戰役打響了。中國志願軍戰士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用血肉之軀、以鋼鐵般的意志打退了敵人的無數次進攻,守住了陣地,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在電影《上甘嶺》中,炮火硝煙中的志願軍戰士唱起了《我的祖國》這首歌。

2、今天我們將一起學習第32課——《我的祖國》。師板書課文題目,全班齊讀。

二、批註課文題目,初讀課文

1、對於這個題目,你在課前瞭解到了些什麼?把你對課文題目的瞭解批註在課文題目旁邊。(本課是影片《上甘嶺》的插曲——《我的祖國》的歌詞;這首歌詞是著名詞作家喬羽所作。)

2、你還想了解些什麼呢?把你想了解的問題也批註在課文題目旁邊。

3、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自由讀課文,注意三個生字的讀音。

4、指名分小節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5、師用卡片抽讀生字、新詞。

6、齊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祖國”的?

三、細讀課文,思、批結合(一)學習一、二小節

1、齊讀一、二小節,結合批註談談你讀懂了些什麼。

2、在不明白的地方作上批註,全班交流。(字詞方面的問題鼓勵學生結合上下文和藉助工具書自主解決。)

3、從這兩個小節的描寫中,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同桌議一議,並把自己想象到的情境批註在課文旁邊。(祖國的江河帆影飄動,百舸爭流,希望的田野稻浪翻滾,一片豐收的景象。)

4、全班交流自己讀後感受到的美景。根據學生的發言師相機出示展現祖國美景的掛圖或多媒體教學課件。

5、如此美麗的祖國,怎能不讓志願軍戰士們熱愛,怎能不讓他們思念,又怎能不讓每一箇中國人自豪呢!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小節,表達作爲中國人的自豪。

(二)學習三、四小節

1、這不僅是一個美麗的'祖國,也是英雄的祖國。自由讀三、四小節,邊讀邊批註。

2、把你批註的朗讀後的收穫和問題在小組內和夥伴交流。

3、通過在小組內交流,你批註的哪些問題得到了解決?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4、全班交流學生無法解決的疑問。(如學生對“開闢新天地,喚醒了沉睡的高山,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提出疑問,師可藉助掛圖或多媒體教學課件展示“大幹快上”、進行祖國建設的生動場景,幫助學生領會。)

5、把全班交流後的收穫批註在課文旁邊。

6、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讀三、四小節。

(三)學習五、六小節

1、運用前面“讀、思、批”的學習方法在小組內自主學習五、六小節。

2、全班交流自學所得,共同解決疑問。

3、多形式有感情地朗讀五、六小節。

四、再創情境,感情昇華

1、美麗、強大而又富有朝氣的祖國喚起了志願軍戰士濃濃的思念,滾滾而來的思鄉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聲中,讓我們一

起來欣賞歌曲《我的祖國》。

2、伴隨着優美的旋律一起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如今,我們的祖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以更美麗、更強大的英姿展現在世界的舞臺上。對此,你有什麼話想對我們偉大的祖國說?

五、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1、通過形近字比較識記生字。艄——稍、捎、梢、哨、消、悄闢——劈、壁、避、臂豺——材、財

2、練習書寫生字。

附:板書設計

我的祖國

美麗

祖國

強大

英雄

教學設計範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鬆坊溪冬天的美麗景色。

3、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激發學生富於想象的意識。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雪中鬆坊溪的美景。

三、教學難點:

學習抓景物特點寫具體的寫作方法。

四、教具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詞語卡片

五、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初讀課文內容,學習生字生詞。

一、提出預習要求:

1、朗讀課文帶着問題朗讀。

2、標出自然段。

3、用橫線畫出文中的字詞。

4、:

(1)查出生字音、形、義。

(2)理解詞語的意思,讀準字音。

(3)擴詞。

5、提出本課中不懂的問題。

二、學生預習:

1、學生各自預習。

2、教師個別輔導。

三、訂正詞語:

1、訂正生字的音、形、義。

2、讀準下列生字讀音:fāngpúróngàn鬆坊溪蒲公英絨毛溪岸

3、擴詞

四、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思考:

(1)哪個自然段描寫了雪在風中飛舞?

(2)哪幾個自然段寫雪停止後,鬆坊溪的美麗景色?

2、分段朗讀

五、作業、

1、讀課文

2、積累成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鬆坊溪冬天的美麗景色。

2、背誦課文。

3、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名讀課文。

2、說說雪在風中飛舞的樣子,找出有關句子。

3、分別找出描寫溪石上和石橋上覆蓋着白雪的景象。

4、讀雪後鬆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細讀課文,分段學習:

1、學習1到3自然段

(1)指名讀

(2)說說這幾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2、學習4到5自然段

(1)指名讀

找出描寫雪在風中飛舞的句子。

(2)指名答,讀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3)說說作者把飛舞的雪都比作了什麼?讀讀這句好在哪?

(4)指導朗讀

學習溪石上和石橋上覆蓋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讀有關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蓋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羣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飲水;好像有兩隻白色的獅睡在雪地裏;好像有幾隻白色的熊,正準備從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說說作者把被白雪覆蓋後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麼?爲什麼會這樣比?(形狀樣子特點)寫他們幹什麼?

(1)生答

(2)教師小結抓住樣子的特點,細緻觀察富於想象寫活了

學習石橋上覆蓋白雪的景象

1、指名讀

2、說說作者怎樣描寫的?

3、學習6、7自然段

(1)指名讀雪後鬆坊溪的景色有什麼特點?

(2)我看見溪中映照着什麼?

(3)爲什麼說溪水中有一個發亮的白雪世界?指導朗讀

四、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讀全文

2、想象雪中鬆坊溪的美景。

3、指名說說鬆坊溪的冬天怎樣美麗?

五、作業

1、背誦全文

2、預習《語文實踐》第十一課板書設計

鬆坊溪的冬天

雪花:向柳絮、蘆花、蒲公英的帶絨毛的種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飲水、獅子睡覺、白熊準備上岸(觀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橋上:白玉雕刻、到處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個發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複習本課內容。

2、進行朗誦訓練。

一、朗讀課文想象鬆坊溪的美麗景色。

1、讀全文配樂

2、想象畫面。

二、分別找出下列意思相關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1、雪在風中飛舞。

2、溪石上覆蓋着白雪。

3、石橋上覆蓋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個發亮的白雪世界。

三、讀一讀,寫一寫。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蘆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風披散披甲

四、在括號裏填上恰當的詞語。

(1)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風中飛舞。

(2)好像鬆坊村有一座()的橋,()在鬆坊溪上了。

五、朗誦同學們摘抄的寫景。

六、作業;

預習下一課。

教學設計範文7

教學前思:

1、一年級學生擅長直觀,形象思維能力強,活潑好動,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詞時,我採取多種形式:看圖理解、聽音理解、聯繫生活經驗理解等,《小小竹排畫中游》第一課時。

2、學生的個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導學生認記字形時,我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記住字形,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3、《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學生喜歡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和背,讓學生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教學預定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能喜愛江南,熱愛自己的家鄉。

2、用自己的方式認識“排中游流唱兩岸樹苗綠江南”等12個生字,會寫“口、日、中”3個字。認識2個筆畫和三個偏旁。

3、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筆畫偏旁和生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1、收集學生旅遊時拍攝的'照片,佈置在教室裏,課前介紹;

2、清越的古箏音樂;

3、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瞭解課文大意,知道江南是十分美麗富饒的地方,能喜愛江南,熱愛自己的家鄉。

2、用自己的方式認識12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綠油油”朗讀時應讀成“lǜyōuyōu”。

3、利用生活經驗、圖片、聯繫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樹木密”、“禾苗”、“江南”、“魚米鄉”等詞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先借助課件,演示江南水鄉的美麗風光:在景色秀麗的江南水鄉,一個穿着紅衣褲的小男孩撐着小竹排順流而下;河水清清,魚兒在水中嬉戲歡躍;兩岸樹木茂密,鳥兒在林間飛舞歌唱,國小一年級語文教案《《小小竹排畫中游》第一課時》。近處,綠油油的禾苗一望無際;遠處,幾間青瓦白牆的房屋若隱若現。(音樂欣賞)

(一)、悟江南

一、直接導入。

1、師:小朋友們坐過竹排嗎?(板書:竹排)

(如果有,請他來說一說,再出示課件。如果沒有,就直接出示課件“竹排”。學生看圖理解,隨機正音:排)

2、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3、小小竹排畫中游。(指名讀課題,正音,讀得美些。)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自由讀課文3分鐘。

A、教師巡迴,隨機正音。

(圈圈讀讀你認識的字,當小老師念給全班同學或同桌聽;用你最喜歡的方式認認字。)

B、指名說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2、學生再次讀一遍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3、四人小組交流問題,能在小組中解決的就直接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待會兒全班交流。

三、交流問題。(在充分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提問隨機引導。)

1、詞語方面的問題:

★順水流:可以請學生邊讀句子邊用手勢表演,然後自己讀句子做手勢最後共同邊讀邊表演。

★樹木密:先請學生說說,再出示課件,讓學生懂得這是指樹木多,枝葉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出示樹木“密”和“疏”進行比較。

★禾苗:你見過禾苗嗎?(見過,就追問:在什麼地方?是什麼顏色的?沒見過,就帶孩子們看看禾苗的圖片。)最後,都引出:綠油油。你還見過綠油油的什麼?

★江南魚米鄉:課文哪個地方講到魚?(魚兒遊)哪個地方告訴我們這兒稻米多?(禾苗綠油油)(課件出示)學生讀有關句子。

2、有關課文的問題:

★小小竹排在哪裏遊?學習最後一句。(積累:風景如畫)

★爲什麼說江南魚米鄉?學習2、3、4句,隨機理解詞語:樹木密、禾苗、綠油油。(方法同上)

★爲什麼小竹排在畫中游?全班討論,引出江南好風光,就像一幅畫。從而學習2、3、4、5句。隨機理解詞語:樹木密、禾苗、綠油油。(方法同上)

小結:江南的小河多,有許多魚蝦,種了很多水稻,是個特產豐富的地方,所以稱爲魚米鄉,那裏的景色十分美,人在其中就像走進畫中一樣,所以就說“小小竹排畫中游”。(積累:魚米之鄉)

教學設計範文8

一、談話激趣

1、請出字母 j q x,請它們住進新蓋的樓房,由學生說說記住它們的順口溜。

2、再請小ü住進房,看看它們四個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

二、教學 j q x 與 ü 組成的音節

1、j q x 與 ü 相拼的規則:

(師講童話故事,配上音樂)

有一天,小熊愚愚(ü)見了好朋友 j q x,真是高興極了,連忙伸出手要和他們握手。可是轉念一想:不行,戴着眼鏡怎能和別人握手呢?不太禮貌。於是,小熊連忙摘下眼鏡和他們一一握手。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懂了嗎?看,j q x 和小 ü 都來了,我們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好嗎?

生:好!(學生踊躍報名,爭着拿字母卡片。邊表演邊學音節)

(師指導拼讀,學生讀好音節)

師:請大家看看 ju qu xu 這三個音節,你發現這裏面有什麼變化嗎?

生1:小 ü 和 j q x 結合後,ü 的兩點沒有了,變成了小“u”。

生2:小 ü 本來戴着墨鏡,可它要和朋友們牽手,所以把墨鏡摘下來,兩點沒有了。

生3:ju qu xu 後面的字母其實是小“ü”,不是小“u”。

師:(小結)對,小 ü 與 j q x 相拼後,ü 的兩點要省略,但是我們應該清楚,ju qu xu 裏的“u”實際上都是“ü”。我這裏還有一首兒歌呢!小 ü 是個好孩子,懂事聽話有禮貌,見了好友 j q x,忙摘墨鏡牽起手。

生:(朗讀兒歌)

師:小 ü 真有禮貌,所以 j q x 都願和它交朋友,同學們你們可要向小ü學習呀,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2、複習鞏固:

⑴ 過獨木橋:(請你填一填)

出示:l─lu h─hu j─u q─u

師:河上一座小木橋,在“ü”和“u”中只能選擇一個,否則就有掉入河中的危險。

生1:我選“u”,因爲 lu 中的“u”就是 u。

生2:我選“ü”,因爲 ju 後的“u”是 ü,只是它們結合後,ü 的兩點省略了。

生3:我選“u”,因爲 h 可以與 u 相拼。

生4:我選“ü”,q 和 ü 相拼後,ü 的兩點要去掉。

師:你們真行,都選對了,已經順利通過獨木橋。老師祝賀你們。

⑵ 我是“小小裁判長”:

出示:q─i─qi( ) k─u─ku( )

j─ü─jü( ) x─ü─xu( )

師:看看這四組音節,你能判斷出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嗎?請說明理由。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

師:誰能大膽地走到黑板前來說出你的判斷和理由呢?

(學生紛紛舉手。師請四名小朋友上黑板前作答,並說出理由。學生均說得很好。)

【評析】

案例重點突破了 j q x 與 ü 組成音節時,ü 上兩點省寫規則的這一難點。教師借童話故事引出新知,把抽象、枯燥的拼音與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合起來,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他們喜歡上了故事中的字母,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拼音課堂,興致勃勃地進入角色,邊演邊學習。學習相拼省寫的規則時,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規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教師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同時進行情感的培養,教育學生有禮貌,做個好孩子。複習鞏固階段,教師通過學生最喜歡的遊戲形式,幫助學生牢記省寫的規則。學生的主動性再一次被調動,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善於靈活運用。最後,教師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他們讓學生當一回“裁判長”,到黑板前對音節相拼的情況作出判斷,並說出理由,學生積極性很高。這樣,j q x 與 ü 相拼 ü 上兩點省略的規則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整個教學過程流暢自然,根據學生的學習實情,巧妙的爲學生引路,很好地體現了“教”是爲“學”服務的教學理念。

教學設計範文9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讀通課文,瞭解作者所訪之友。

2、抓住重點詞語,把握作者把進山看景說成是山中訪友所傳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品味優美的語言,鑑賞本文新奇浪漫的想象美,體味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入情入境的朗讀感受作者對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難點: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文章寫景狀物的技巧,學習運用。

【教學建議】

1、這是一篇寫景散文,文中有很多句子體現了作者超凡的想象力,而且韻味十足,得讓學生反覆地讀。

2、文中多處運用了想象、比喻、擬人等描寫,可結合課文的學習指導學生的朗讀和練筆。

3、課文學習的切入點很多,本設計抓前後兩處帶着(回)滿懷的好心情展開教學,教師還可以從課題中的友直接切入學習。

4、文中描寫各種景物時的寫法有些類似,教師可以採用舉一反三法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教學,不要面面俱到,逐段分析

學習主線

抓住文中一前一後的兩個帶着(回)滿懷的好心情爲切入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和山中朋友之間的親切感情,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美,從而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

板書設計

1山中訪友

老橋

帶着好心情

樹林

帶回好心情

山泉

熱愛大自然

預設教學流程

【導入教學】

揭示課題後,問:看了課題,你覺得作者可能去山中訪問誰?

【字詞教學】

1、引導學生欣賞課文配樂朗讀,組織交流:作者去山中訪問了哪些朋友?

2、學生反饋,教師板書。

3、自由讀課文後,師出示幾組詞語:

德高望重 津津樂道 依然如舊

汩汩 瀑布 梔子花 犬吠 恩澤

細數 唱和 旋轉

①自由讀指生讀,正音齊讀。(注意第三行多音字的讀音。)

②引導理解詞語恩澤,誰來給它找個近義詞?

③你能結合課文給將成語補充完整嗎?

德高望重的()

津津樂道的()

依然如舊的()

引入:作者帶着怎樣的心情去訪友,又是帶着怎樣的心情回來的?

1、指名讀第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指名回答。

2、從作者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到帶回了滿懷的好心情,你感受到了什麼?

3、從這兩段的哪些詞語中你也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心情?(品味:一路月色犬吠、歸鳥的環境襯托描寫的作用)

【語言訓練點1】

文本內容:第3自然段

引入:作者的好心情源於什麼?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和這些朋友的深厚感情?

1、一進山,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課件:課文插圖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裏默默地對他訴說些什麼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

2、反饋交流。

3、作者形象地把橋比做什麼?什麼叫德高望重,爲什麼把橋比做德高望重的老人?

4、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橋的德高望重?

5、讀着這些詞句,想象一下,古橋在幾百年歷程中,都馱過哪些人,在他的身上曾經發生過哪些事?

6、雖然經過歲月的洗禮,可是古橋依然屹立着。這正是歲月悠悠,波光明滅,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舊(齊讀)

7、小結:小結: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做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語言訓練點2】

文本內容:第4自然段

1、你能用你的朗讀帶大家走進這片熟悉的樹林嗎?

2、當作者還是孩子時,曾在這兒做什麼?當他成年時,他又會在這兒做什麼?

3、因此,樹林裏的一切是怎麼歡迎我的?

4、作者爲什麼會有把自己變成樹這麼奇怪的想法?

5、師:樹爲人友,人爲樹友,人和樹已融爲了一體。這是多麼美妙的一種情境啊!從這種想象中,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知己情誼。讓我們帶着這種感受,一起再來讀一讀。

【語言訓練點3】

文本內容:第5自然段(自由讀)

操作步驟:

1、這山中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朋友?你能給句子換個說法嗎?

2、作者分別是怎麼和山中的一切打招呼的?你能給它分類嗎?

3、你從作者不同的招呼中讀出了什麼?

4、你是否也有類似的體驗?說一說。

4、小組合作朗讀,感受作者和山中的一切景物和作者的深厚感情。

5、想象寫話:

我還山中的()打招呼:

預設教學流程

【昇華主題,點明中心】

1、課文實際上是寫作者去山上觀賞景物,爲什麼卻以山中訪友爲題,你從題目中感受到了什麼?

2、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

1《山中訪友》

一、找近義詞。

邀( ) 清爽( )拜訪( )依然如舊( )知己( )

二、在括號裏填上合適的詞語。

()的山泉

()的溪流

()的瀑布

()的白雲

()的雲雀

()的雷陣雨

三、讀讀句子,想想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1、走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含着露水和梔子花的氣息。()

2、走進這片樹林,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

()

3、我腳下長出的根鬚,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裏旋轉、流淌。()

4、深深的峽谷襯托着你挺拔的身軀,你高高的額頭上彷彿刻滿了智慧。()

5、忽然,雷陣雨來了,像有一千個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個醉酒的詩人在雲頭吟詠。()

6、我站立之處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誰能說這不是天地給我的恩澤?()

四、小練筆。

還記得家鄉的橋嗎?還記得家鄉的石板路嗎?或者家鄉的小河讓你念念不忘?請選擇一種景物,模仿課文中26自然段中任何一段的寫法,來當一回小作家吧!

教學設計範文10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初步認識物體的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特點;能正確判斷簡單圖形在方格紙上平移的方向和距離,並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按指定的方向和距離平移。

2、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平移後的圖形。

3、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運用數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簡單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

準確地畫出在方格紙上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平移的距離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方格練習紙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了智慧星,想得到嗎?注意只有認真思考,積極發言,表現好的同學才能得到,老師希望內爲同學都能得到

一、欣賞圖片,引入課題。

1、導入新課。

(1)激趣談話。師:同學們,你們去過遊樂園嗎?老師今天帶來些遊樂園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播放課件,演示纜車、滑梯、小火車、旋轉木馬、鞦韆、螺旋槳、鐘擺的圖片。學生看着圖片表演,

[設計意圖:通過遊樂場的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自然進入學習狀態。

2、組織討論。

師:它們的運動相同嗎?(不同)你能根據它們的運動方式把它們分類嗎?先同桌交流。

3、彙報討論結果。

師:你是怎麼分的?你爲什麼要這樣分?指名說。

生:有些是直直的,有些在轉圈,

(相機獎勵智慧星)

4、揭示課題。

師:像纜車、滑梯、小火車等是沿着直線運動的,我們把這樣的運動方式稱爲平移(板書:平移);

師:而像旋轉木馬、鞦韆、螺旋槳、鐘擺等都是繞着一個固定的點或軸轉動的,這樣的運動方式我們就稱爲旋轉

(板書:旋轉)

做一做:要求學生做一個平移和旋轉的動作。也可以由教師發出口令,學生做(如:向上平移、向左平移、向左上平移等)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平移和旋轉”。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和區別,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觀察比較,初步體會。

1、學生動手操作。

師提要求:將你的數學書在桌子上平移,你能把書怎樣平移呢?

找學生上講臺演示(對的給予獎勵)

(1)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還有很多。老師這有一組物體的運動圖片,你能判斷是平移還是旋轉?

師:課件依次出示各種物體的運動

【設計意圖:平移和旋轉運動的判斷是本節課的重點,是後面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學時通過展示物體運動畫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

三、觀察圖形,深化認識。

(一)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

1、故事引入。

師:同學們,我們的朋友小白兔搬家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把家搬到哪?

課件出示小房圖

2、判斷方向。

(1)提問。師:小白兔的家是向什麼方向平移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先小組討論。

(2)彙報。指名說並說出

(3)小結:箭頭是用來指明圖形平移的方向。

3、判斷距離。

(1)設疑。師:小房子平移了幾格?指名說

師:你同意剛纔誰的意見?先小組交流。

(2)合作交流。

(3)彙報。各小組彙報討論結果,並說出自

(4)小結:看一個圖形平移了多少格,只要在圖上任意找一組對應點或對應線段,數一數它平移了幾格,這整個圖形就平移了幾格,平移後的圖形形狀不變。

3、強化練習。完成“試一試”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是本節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結合平移運動的特點,設計小白兔搬家的故事,將判斷平移的方向和距離與畫出平移後的圖形兩部分知識串聯起來。】

(二)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教學“試一試”。第三題

師:你們也想試一試嗎?

(1)組織學生討論如何畫,確定畫法。

(2)學生獨立畫,兩名學生臺上畫。

(3)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4)集體判斷畫的對不對。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和動手畫一畫,讓學生參與到畫平移後的圖形的學習,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增強自信

(三)、延伸拓展探究圖形的平移

1、數一數:數方格

(多媒體出示小魚移動)

小魚在蔚藍的大海里自由自在地遊玩,多快樂呀!

那麼請同學們,在格子圖上找出小魚向什麼方向平移了幾個格子?你是怎麼看的?同桌討論。彙報交流。

(可以看某一個點,魚頭移過了幾格,小魚就平移了幾格,也可以看尾巴。)(多媒體演示,點住某一點閃亮,往前移)

2、試一試:同學都會數方格了,現在就讓我們來試一試在方格圖上怎樣畫圖形。

3、畫出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後的圖形。

先出示三角形圖,再讓學生討論怎樣畫?(請學生上臺操作先找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然後分別向右平移6格,再將三個點連接。多媒體演示三個點移動,再連接)

4、畫出平行四邊形向下平移5格後的圖形。(學生獨立畫在方格本上)

四、拓展訓練賽一賽:快速營救大熊貓行動

現在有一個緊急任務請大家去執行,大熊貓保護者在深山發現了一頭病重的大熊貓,發來信息,要求醫護人員迅速前往營救。路線圖是這樣的:從營地出發,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左平移5格,再向上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3格,再向下平移1格,再向左平移2格。

生:小朋友們想參加營救活動嗎?好,現在讓我們兩人合作,比一比,哪一組最先到達,成爲第一組營救者。給於一定的時間。

師:讓做完的同學到站臺上展示(對錯暫不管)

(這兩位小朋友,合作默契,反應靈敏,最先到達了目的地,爲挽救大熊貓贏得了寶貴的時間,我們授予他們英雄獎章)

師:對沒有完成的同學,以示鼓勵

(同學不用灰心,相信有你們的熱情參與大熊貓會很快好起來的)

師:多媒體顯示大熊貓圖所在地和同學做得對照,做錯的同學找原因。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備課時,我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發展水平,因而在教學中我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中熟悉和喜愛的事物運動,如:纜車、滑梯、小火車、旋轉木馬、鞦韆、螺旋槳、鐘擺等讓學生用眼觀察、動手操作、親身體驗等步驟,把抽象的概念變爲看得到摸得着的現象,使學生認識、感知平移和旋轉現象。讓學生在觀察中去比較和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學會數學知識。在方格紙上判斷圖形平移的方向比較容易,而判斷平移的距離是本節課的難點,我通過設計疑問,練習,組織學生通過討論達到理解和共識,同時做適當的演示,從而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知識。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用更準確、更具體的數學語言去描述生活中的數學現象。

教學設計範文11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生字新詞,認識文中的蔬菜,激發學生運用新詞的興趣。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感受豐收的喜悅,體會勞動的愉快。

教學重點

藉助拼音和插圖,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會認寫本課生字。

教學難點

能夠通過朗讀,更換“熱鬧”一詞,感受豐收的喜悅。

教學準備

1.課前佈置認識生活中常見的蔬菜。

2.生字圖片、食譜、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激趣

1.課件出示蔬菜:看看是些什麼?菜地裏可熱鬧了,趕快去看看吧!

2.出示課件,板書並讀課題。

二、初讀兒歌,識字添趣

1.藉助拼音自讀兒歌,讀正確。

2.自主識字。

(1)勾畫生字,拼讀三遍後讀給同桌聽,相互糾正。

(2)指名教讀後搶讀:披、藏、番、蓮藕、泥、辣椒、嘴、越。

(3)補充音節練習。(邊鼻音、平翹舌)

(4)去掉音節讀後開火車讀。

3.交流記字方法。

方法複習:分類識記、按結構記憶、熟字記憶。

(1)四人小組內交流。

(2)全班交流。

(3)新方法交流――生活中識字:菜譜,大家認識嗎?

星期四青椒炒肉涼拌蓮藕番茄蛋湯

4.認讀輕聲詞:紫衣裳茄子蘿蔔熱鬧燈籠

5.認讀三字詞:紫衣裳披綠袍泥中躺尖尖嘴像燈籠

引:紫衣裳:誰來教教。

引:文中還有一些三字詞,要連讀,還有誰也讀得好?也來教教。

三、美讀兒歌,入情悟趣

1.選擇喜歡的.方式讀兒歌,要求詞語連讀。

2.師生配合讀兒歌:師讀前半截生讀後半截,然後交換。

3.分四組連讀課文,比賽誰讀得整齊、聲音洪亮,讀出熱鬧來。

4.喜歡哪句就站起來讀哪句,呈現熱鬧的課堂,感受什麼叫熱鬧。

5.給題目“熱鬧”換個詞:快樂、收穫、豐收……

四、認真寫字,檢測享趣

1.觀察生字格里的字,看看哪裏需要提醒,提醒“南、黃”。組詞練習。

2.認真書寫出這些漢字,完成檢測!

《熱鬧的菜地》檢測:

(1)把下列音節補充完整。

()ng()ng()in()i

裳藏蓮泥

()()ui()n

辣嘴南

(2)寫出喜歡的蔬菜名2~4個。

白菜:xxx

選幾種蔬菜寫一句話:xxx。

教學設計範文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瞭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二、能力培養目標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三、德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像作者一樣,站在人類文化的高度來審視數學文化,激發熱愛科學的精神。

四、美育滲透目標

啓發學生具有宏觀的文化視野,以科學精神勵志,以人文精神向學,開闢出一個語文學習的新境界。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重點: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瞭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難點:

1.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2.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和閱讀積累,就作者所闡發的觀點作廣泛深入的研討,以提高探究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熟讀課文,理清的論述線索,抓住作者的主要觀點;

2.通過學習,瞭解有關數學文化的一些知識;

3.引導學生悉心體會作者對數學源頭的溯訪,感受其令人信服的推理能力和獨特的語言魅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屈指可數彈指一揮見,手指在生活中的計數功能,直接催生了數學這門科學,丹齊克的《指印》爲我們揭開了這二者的關係(板書課題)。

2.作者及相關背景介紹

丹齊克(18841956),原籍立陶宛,曾在巴黎大學求學。1910年去美國,入美國國籍,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馬里蘭大學講授數學。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達成過程

1.感知課文,明確的整體寫作思路。

(1)學生讀課文,整理的結構脈絡。

(2)小組交流討論。

明確數學作爲科學的語言,在當代科技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者饒有興味地給我們講述了數學的起源人類計數的歷史。原來,讓現代人望而生畏的數學在它的起步階段並不是那麼高深莫測,我們現在普遍採用的十進位制,只不過是原始人類以手指計數的遺蹟。曾幾何時,我們的祖先無法把握數量的多少,面對生活的難題,他們困惑不已。然而人類的理性終於從紛繁的事物中抽象出數的'概念,發展了數學思想,從而推動了社會文明的發展。

數字的起源,如同文字的起源一樣,是對人類心靈最具誘惑力的問題之一。作者在正文前面摘引古羅馬詩人奧維德的詩句,表現出古人在這方面的好奇和迷惘。

課文節選部分共6節。第1節,談人和動物的數覺。數覺是一種對數的原始直覺,是人和動物(如某些鳥類和昆蟲)都具有的一種本領,是對小數目東西數量的判斷能力。作者列舉了鳥類、蜂類的例子,說明這種本領不獨爲人類所有。還講了莊園主驅趕烏鴉的故事,說明這種依靠本能對數的辨識能力是十分有限的,有時會因此丟掉性命。

第2節,作者進一步對上述例子加以分析,舉出了兩種意見。一種是正確的,即具有這種數覺的動物只限於極少的幾類,可能只限於幾種昆蟲、幾種鳥類和整個人類;一種是片面的,即認爲動物數覺的範圍實在太小,簡直可以略而不論。作者在第2節中主要是針對這種意見進行了辯駁,指出人類的數覺範圍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人類單憑這種直接的數的直覺,在計算的技術上,就不會比鳥類有什麼進步。爲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作者首先界定了數覺的概念,指出人類藉助圖形、心算、計數等輔助手段來識數不能算是數覺;另外,還從原始民族、原始語言和歐洲語言中找例證,如南非布須曼族表示數字的字只有一、二和多,英文、拉丁文、法文三倍(或三)都有表示多的意義。

第3節,繼續舉語言上的例子,指出很多原始語言表示數字的字都是具體的,沒有抽象的數,就連英語集合(Collection)、集(Aggregate)兩個表示數的抽象詞都是外來語。由此證明具體的東西總在抽象的東西之先,由具體的、駁雜的對數的表示法,到統一的抽象的數概念,是數學發展的前提。作者援引羅素的精彩論述,說明了人類抽象能力的發展,經過了漫長的歷史,讀之令人感喟。

第4節,進而談集合的對應和匹配原理。在現實生活場景中,會堂的座位與出席的人,可以通過比對看出多少來。但是這種比對的方法太笨了,既不能事先預知,也不能脫離現場來完成,於是產生了各種模範集合。模範集合起到了計量標準的作用,如同貨幣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一樣。這樣,人們要表示數字二時,就想到了鳥的翼;要表示數字三時,就想到了苜蓿葉;要表示數字四時,就想到了獸足;要表示數字五時,就想到了自己的手指。後來,這些模範集合的具體所指逐漸被淡化,人們只是習得了記住了它們的語音形式,拋棄了它們生動的模範的內容,於是較爲抽象的數字產生了。

第5節,承接前面的話題,提出了基數與序數的概念。脫胎於模範集合、從對應原則產生出來的數,再抽象也是基數。單憑基數本身,是不能創造出計數術來的。一定要在對應中增加序列的概念,即完成由基數到序數的轉化,才能擺脫古老的煩瑣的一一匹配辦法,創造出一種計算方法,實現識數的質的飛躍。

第6節,繼續探討基數與序數的微妙區別,並從屈指計數方便靈活上,推斷在用手指的時候,人類藉助於這個工具,就不自覺地從基數轉進到序數。作者的這種推斷,在許多語言中找到了遺蹟,因爲在許多語言中,五這個數,就用手錶示;而十則用雙手。作者至此點明(是其前半部分)主題,指出人類在計算方面之所以成功,應當歸功於十指分明。

閱讀,不但能增進我們對數字、計數起源的認識,也會在作者親切、信實的敘述中,領略到其語言的魅力,爲作者探究數學文化的執著精神所感動。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爲了說明什麼問題?

明確語言與數學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其實不然。它們是兩種語言體系,而且在早期還具有同源關係。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深切體會到作者以大量原始語言現象說明數學起源問題的良苦用心。作者在論述中列舉了一些原始語言現象,是爲了說明原始人類的數覺或表現數的方式,來闡述人類數學能力的發展歷程。如對南非的布須曼人只有一、二和多三個數字,間接說明了原始人類對數的感覺極爲有限;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的辛姆珊族語言的分析,論證了原始時代的數字經過了由多元具體系統到一元抽象系統的轉變過程。

(2)作者爲什麼說數覺和計數不能混爲一談?它們有怎樣的區別?明確區分數覺和計數是作者在文中反覆申明的,它是人與動物的數學能力的本質區別。要通讀全文,才能充分理解作者這句話的深刻含義。這是作者自始至終強調的一個觀點,也是本篇立論的關鍵所在。數覺是人與動物都有的一種對於數的直覺,而且就這種能力來說,人也不比某些鳥類或昆蟲高明多少。但是計數是人類所獨有的,它藉助於人類的十指分明得以起飛,演變爲計數,成爲全部數學發展的基礎。

(3)作爲一篇談論數學文化的,具有怎樣的論述風格?

明確《數:科學的語言》一書主要是介紹數的概念及其發展歷史的,然而作者卻很少用艱深的數學語言來描述,儘量用日常語言娓娓道來,其目的是爲了能讓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這本書,以激發大衆對數學文化的關注和熱愛。本書原版有一個副標題,爲爲有文化而非專攻數學的人寫的評論性概述。所以,脈絡清晰,條理分明,語言親切、通俗是本書的主要特色,這在課文節選的部分也有突出的體現。另外,作者並沒有就數學論數學,而是站在人類文化發展的高度,來描述數學發展的軌跡。所以旁徵博引,亦莊亦諧,妙趣橫生,可讀性極強。這些來自作者對數學文化深厚的理解和熱愛,來自他駕馭語言的能力,很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佈置作業

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

教學設計範文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課是學生第二次學習除法知識。學生已經學習過表內除法(包括有餘數和沒有餘數),理解了除法的意義。依據教材意圖,本課要在原有基礎上實現從“表內除法”到“被除數是兩位數,除數是一位數,商是兩位數(被除數十位沒有餘數或有餘數)”的突破,以便學生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爲此,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經歷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溝通知識間的聯繫。

3、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比較、概括的能力。

本課在教學中力圖重點體現讓學生經歷從“表內除法商是一位數”到“商是兩位數”的突破過程,突出問題解決的過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鑑於以上的目標定位,本課設計時基於“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總體思路。爲此,主要採取以下教學策略:

1、找準學生的起點,從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出發。

2、藉助直觀理解難點。

3、講授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採用多種學習方式。

教學片段實錄:

一、引入

1、師生談話

2、課件出示小朋友捐書的情境。

3、教師拋出問題:

師:根據上面的數學信息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生:平均每人捐幾本?

二、展開

(一)商的定位

1、獨立解決問題

師:平均每人捐幾本?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呢?請大家動筆算算。

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

生1:42÷2=21(本)

師:爲什麼用除法算呢?

生:把42本書平均分成2份,所以用除法算。

師:得數21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生:40÷2=20,2÷2=1,20+1=21

師:你是想口算的。

生2:21

2╯42

42

師:你用豎式算,是怎樣想的?

生2:40÷2=20,2÷2=1,20+1=21

師:你也想口算方法。不過,除法豎式一般不這樣寫。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3、師生一起寫豎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師:42÷2,筆算時從十位算起,該先算什麼呢?

生:十位4÷2

師:十位4÷2,商幾,寫在什麼位上?爲什麼?

生:商2,2寫在十位上,因爲40÷2=20,20就是2個十。

師:商寫好後做什麼呢?

生:商2乘除數2,二二得四,4寫在十位4的下面,4-4=0,0不用寫。

師:十位4÷2=2,就是口算中的哪一步?

生:40÷2=20

師:豎式中的4-4=0,其實就是幾減幾呢?

生:42-40=2

師:我們簡單的說,就是4-4=0,0不寫,個位2搬下來。

接下去該怎樣算呢?

生:個位2÷2,商1,1寫在個位上。一二得二,2-2=0。

師:這又是口算中的哪一步呢?

生:2÷2=0

4、能完整的說說剛纔是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相互說。)

5、指名說怎麼算得?(生說略)

師:他說得怎樣,誰來評一評?

生:他說的不完整,相乘漏了。

師:你聽的很認真。

6、師:看了豎式,還有問題提嗎?

生問:商2爲什麼寫在十位上?

生答:4個十÷2=2個十,2寫在十位上

生問:商1爲什麼寫在個位上?

生答:2個一÷2=1個一,1寫在個位上。

生問:十位4下面的4表示幾?0爲什麼不寫?個位2爲什麼要搬下來?

生答:4就是40,42-40=2,所以0不寫,個位2搬下來。

7、練一練62÷2豎式計算

8、小結:

師:42÷2、62÷2在豎式計算時,都是先算十位,再算個位。

(二)十位有餘數

1、出示52÷2。

師:62÷2,改成52÷2,你會用豎式計算嗎?

也先自己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同桌商量,也可以看看書,還可以找老師幫助。

2、學生獨立寫豎式

3、反饋

方法1:26

2╯52

4

12

12

方法2:21

2╯52

4

2

2

師:你認爲哪種寫法是正確的?

生:方法1是正確的。

師:誰寫的?向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樣寫的?

生:十位5÷2,商2,2寫在十位上,2×2=4,4寫在十位5的下面,5-4=1,個位2搬下來,12÷2,商6,6寫在個位上,2×6=12,12寫在12的下面,12-12=0。

師:有誰再來試試?

師:從大家的表情看得出,意思知道了,說有點困難,對吧?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棒圖。

4、藉助小棒理解算理

師:52÷2,先算什麼?

生:十位5÷2。

師:就是把5捆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幾捆?2捆的'2寫在什麼位上?爲什麼?

生:每份2捆,2寫在十位上,因爲表示2個十。

師:2×2=4,4表示哪裏的小棒呢?

生:分掉的4捆

師:5-4=1,1表示什麼呢?

生:多出的1捆。

師:5捆分掉4捆,還剩1捆,這1捆怎麼辦?

生:1捆分成5和5,還有2根分成1和1。

師:哦,你分了2次。還有不同的分法嗎?

生:把1捆拆開就是10根,再和散的2根合起來是12根。

師:豎式中有十位1,怎麼變成12?

生:個位2搬下來。

師:接下來怎麼做?

生:用12÷2,商6,6寫在個位上,6表示6個一。

5、師:52÷2,現在能完整的說說怎樣算得嗎?(先獨立說,再同桌互說)

6、改正

師:錯了的小朋友現在能改正了嗎?自己動筆改一改。

7、比較

師:52÷2,在豎式計算時,與42÷2、62÷2,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生:42÷2、62÷2,十位沒有了,52÷2,十位還餘1。

師:十位還餘1怎麼辦?

生:和個位合起來再除。

三、練習

1、用豎式算一算

48÷4、91÷7、96÷6、95÷5

(1)獨立完成、

(2)反饋講評錯例

2、解決問題

(1)湖州地區有56位老師要去買一些寧波特產,4人乘一輛出租車,算一算要幾輛車?

(2)聽課老師這麼多,如果有456位老師要去呢?

師:先估一估

生:大概100輛,400÷4=100

生:110輛,440÷4=110,56÷4=14

師:用豎式算一算(生算)(反饋略)

師:算後想說什麼?

生:方法差不多,就是數變大了。

四、總結

交流今天你最大的收穫,也可以相互評價。(略)

課後反思:

大多老師不喜歡上計算課,有的認爲計算課枯燥,課堂氣氛不活躍;有的認爲只需幾分鐘時間,新課就結束了,沒上頭。要上好一節計算課確實不容易。在本節課中,有許多新的知識點,商的定位、兩次試商、十位上沒有餘數和有餘數的不同解決辦法、豎式的書寫等,學生對算法的掌握、十位有餘數算理的理解有困難,教學時從學生的已有知識水平出發,採用了講授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法。課後有以下體會:

1、利用口算經驗學習筆算。

在教學本節課前,進行個別調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熟練,筆算大多數學生不會,會寫的也寫錯。課堂中解決“平均每人捐幾本?”時,出現的情況與課前調查的一致。於是利用學生熟練的口算經驗學習筆算,將口算方法、筆算的算理理解與算法的掌握緊密結合,降低新知學習的難度。。

2、直觀用在刀口處。

42÷2,52÷2,同樣是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爲什麼後者要藉助小棒圖理解算理呢?42÷2,十位沒有餘數,藉助口算經驗,對算理的理解、算法的掌握不會有困難。而52÷2,,對於要把“十位餘下來的1”與“個位上的2”合起來再除理解有困難時,演示課件,讓學生藉助更形象、更直觀的手段幫助理解。

3、注重有序思考的方法。

觀察平時的計算教學發現:有些學生機械模仿,有些學生會做不會說,言行不一致。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在本節課中學生雖然看不出筆算的必要性,但它是後繼知識學習的基礎,學生有必要理解算理,方法掌握。所以在教學中,注重讓學生用簡潔的語言表達,說說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展示思考過程。

4、做、說、評、改相結合。

計算課的教學,學生也應該“知其所以然。”課堂上,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位學生動筆試一試,採用多種形式說一說,對做法說法相互評一評,再把錯誤改一改,學生學得實在些,相關能力也得到培養。

5、困惑

在本節課中,對42÷2,52÷2筆算方法進行了比較,這算不算對計算過程的提煉和提升?如果不是,又該怎樣做呢?

教學設計範文14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係,初步理解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2、能力目標: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本領帶小動物們安家,並相互說一說它們住在哪裏,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3、情感目標: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體驗數學課程的人文價值。

教學重點:

讓學生感知空間中物體的相互位置關係。

教學難點:

知道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概念。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上海的變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們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亞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棟新房子裏。他們邀請歡歡和樂樂去做客,我們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討,獲取新知。

師:這棟房子裏住了哪些人?對!他們都住在一棟房子裏。歡歡和樂樂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聽!歡歡正在問樂樂:“你知道小巧住在哪裏嗎?”樂樂怎麼回答呢?我們聽仔細了:“太簡單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裏。”

[板書]樂樂把這一層叫做(上面一層)這一層是(中間一層)那麼這一層就是(下面一層)。樂樂把這裏叫做(左面的房間)這裏是(中間的房間)那麼這裏就是(右面的房間)。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新本領“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課題]

所以他說小巧住在(上面一層左面的房間裏)我們要像樂樂一樣把話說完整,先說哪一層再說哪一面的房間,一起說一遍“小巧住在”。老師請兩個小朋友把剛纔歡歡和樂樂的對話再說一遍。

師:會嗎?樂樂要考考我們,聽好了:“小朋友,你們會不會用上中下、左中右來說一說其他人住在哪裏呢?”這幅圖在我們書上,請你們看着書小組內兩人一組,一個演歡歡提問,另一個演樂樂回答。

師:現在老師請每組派兩個小朋友來演歡歡和樂樂。注意別的小朋友提過的問題就不要再提了。

三、針對練習,鞏固新知。

1.師:樂樂說小朋友們真棒!這回輪到歡歡要考考大家了。請你圈一圈,誰住在紫顏色的房間中? (講評第一題)師:會嗎?請做書上第2大題。

2.師:剛纔是告訴我們房間,讓我們圈出誰住在裏面。這回反一反,告訴你一個人,請你把他的房間塗上顏色。有問題嗎?請做第3大題。

3.師:歡歡說小朋友們真厲害,他和樂樂又想了許多問題要難倒你們,怕不怕?這些問題是第4大題,請你們小組內輕輕地說一遍。

師:我們來開小火車。

4.師:最後我們來做搶答題。第一個舉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問題,答對者拿一顆五角星,答錯者扣一顆五角星。預備開始!

(1)誰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 (小淘氣)

(2)誰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亞的上面? (亮亮)

(3)誰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 (外婆)

(4)誰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 (小胖)

(5)誰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間裏? (康康)

(6)誰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間裏? (小胖)

(7)誰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間裏? (小亞)

(8)誰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間裏? (小淘氣)

(9)誰住在外婆下面的、旁邊的房間裏? (小玲和小亞)

(10)誰住在外婆上面的'、旁邊的房間裏? (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開練習,聯繫實際。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上中下、左中右。這些小動物們請小朋友用今天學到的本領帶它們安家。聽清要求小組合作,給小動物安家後互相說一說它們住在哪裏?

一年級數學《上中下左中右》教學反思

本節課較好地做到了以下幾點:

1、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從上海的住房建設引入,大家都搬入了寬敞明亮的新居,從而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實踐。

2、充分以學生爲主體,在學生理解上、中、下,左、中、右的概念後,請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自主嘗試、探究,模仿歡歡和樂樂的對話,說出這棟樓中其他人的住處。在此基礎上,獨立完成書上P11的習題,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3、以遊戲的形式貫穿教學,寓教於樂。讓學生扮演歡歡和樂樂,配上生動的多媒體課件,既讓學生掌握今天的所學內容,又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以搶答的形式回答拓展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到的本領幫小動物們安家。

本節課應注意以下幾點:

1、在確定參照中心的條件下,應讓學生牢固掌握上、中、下三層,左、中、右三排分別住着哪些人,爲接下去的敘述“先說哪一層,再說哪一面”即“兩條直線確定一個點”作好準備。

2、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如P11的題2,應讓學生說出是先在圖中找到相應的位置,再圈出人。而P11的題3,則正好相反,應該先在圖中找到人,然後在相應的位置中塗色。可以作如下板書:

○1找

○2圈(塗)

3、可設計一組練習讓學生更清晰的知道上與下,左與右是相對的。如“小鈴的上面住着小胖,小胖的下面住着小鈴” “外婆的左面住着小胖,小胖的右面住着外婆”。

4、最後的一組練習“幫小動物們安家”根據具體上課時間而定,但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難度,在學生原來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否則會出現練習層次混亂的狀況。

教學設計範文15

螞蟻螞蟻排隊走

一、活動目標:

1.練習排隊齊步走。

2.經過互相配合,協作完成遊戲

二、活動準備:大的報紙團或皮球作豆子

三、活動過程:

1.請幼兒三個三個組成一組,扮成螞蟻。(第一個幼兒站立,兩手作觸角;第

二、第三個幼兒分別彎腰,雙手抱住前面一個孩子的腰)

2.請一組組的"螞蟻"排好隊行走,注意互相的配合,不摔跤,不踩到別人。

3.設置必須的距離,在終點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請"螞蟻"從起點到終點,再回到,比賽搬豆,看誰搬得快。

中班體育遊戲教案:兩人結冰

一、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不怕冷地,勇敢的參加體育活動。

2.聽信號進行走、跑、跳的動作練習,發展幼兒靈活的`反應本事。

二、活動準備:檢查幼兒的穿戴

三、活動過程:

1.幼兒分散在場地上,自由做走跑跳及其他練習動作,並聽教師數1~10,當數到10的時候教師喊:“結冰”,全體幼兒就不動了。

2.教師說:“冰化了”幼兒散開繼續自由做動作,如此重複遊戲。

3.幼兒熟悉遊戲後,教師可改變口令,如“兩人結冰”“三人結冰”等,幼兒必須兩人或三人身體的某一部分接觸,表示凍結在一齊了。

規則:

教師說結冰時,幼兒必須停止各種動作,原地不動,誰動了,暫停遊戲一次。

標籤:範文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