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彈簧設計

設計1.02W

彈簧設計1

教學目標:

彈簧設計

1.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來理解物體的彈性、塑性以及彈性有一定限度這些較爲抽象的概念。

2. 通過親手去拉皮筋、壓彈簧、搬尺子來感受彈力的作用,再通過抽象性思維歸納出彈力的一般概念,從中隱約地體會由特殊到一般,由表面到本質的科學思維方法。

3. 通過演示“共同自制彈簧測力計”自然而然地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構造,並且能增強自我創造的自信心。再通過觀察生活中其它的形形色色的測力計能夠找出它們的共性(都是利用了彈簧的形變大小與所受外力大小的關係,將抽象的外力的大小轉化爲直觀的長度或角度的大小)。並以此能拓展認識到其它基本測量工具都是如此。

4. 通過“使用測力計”的分組實驗總結出使用的要領,並且聯繫前面學過的溫度計、電流表、電壓表、刻度尺、量筒,理解它們有共同的使用要領,從而對逐類旁通的學習方法產生一些自發的認識。

教學重點: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教學難點:

彈力概念的理解。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彈性、塑性及彈性限度

1、 演示一:

(1)拉橡皮筋,觀察其伸長,撤去拉力,觀察其恢復原狀。

{2} 拉泡泡糖條,觀察其伸長,撤去拉力,觀察其不能恢復原狀。

(3)壓海綿,觀其變薄,撤去壓力,觀其復原。

(4)壓橡皮泥,觀其變薄,撤去壓力,觀其不能復原。

(5)壓鋼尺,觀其彎曲,撤去壓力,觀其復原。

(6)壓鐵絲,觀其彎曲,撤去壓力,觀其不能復原。

2、用示意圖再現以上六個演示實驗的現象。

3、學生分組討論,將以上六個現象分類。

4、各抒己見再導向統一,得出彈性和塑性的概念。

5、演示二:用很小,較大,很大的力分別拉同一根彈簧,觀察其能否復原。

6、共同分析得出物體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

二、彈力

1、學生動手實驗:拉皮筋,壓彈簧,搬尺子,感受皮筋、彈簧、尺子對手的力。

2、分析以上彈力的產生,得出彈力的概念。

(1)皮筋在被拉長時,對手施加的力叫彈力。

(2)彈簧在被壓縮時,對手施加的力叫彈力。

(3)鋼尺在被壓彎時,對手施加的力叫彈力。

將“皮筋、彈簧、鋼尺”抽象爲物體;“被拉長、被壓縮、被壓彎”抽象爲發生彈性形變;“手”抽象爲使前者發生形變的物體。之後順勢得出彈力的概念。

3、板書彈力的概念,強調出彈力產生的條件。

4、鞏固記憶彈力的概念。

先介紹記憶的方法,而後讓學生敘述,教師做示意動作。

三、 彈簧測力計的原理、構造

1、自制測力計

引領學生一起“無意”製作,而後再“意外”發現如此裝置能測量力的大小,最後模仿溫度計、電流計的命名方法將如此裝置命名爲彈簧測力計,板書出標題:二、彈簧測力計。

2、 觀察儀器廠家生產的實驗室所用的彈簧測力計:

觀察視頻資料:測力計的構造與原理。

3、 歸納測力計的構造原理:

先師生共同歸納後教師板書。

4、 觀察其他的形形色色的測力計:

觀察視頻資料:各種測力計。而後總結其共性:都是利用彈簧的形變與外力的關係,

把力的大小轉化爲長度或角度。最後再回想溫度計、電流計、電壓表以拓展理解基本測量工具的共性:將抽象的大小轉化爲直觀形象的大小。

四、 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 分組實驗:測量頭髮的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

2、 學生各自說出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涉及到“0”刻度線時放視頻資料:0點的校正。

3、 歸納板書: 看清量程

看清分度值

看清“0”刻線

正看刻度板

4、 拓展:引領學生回想刻度尺、溫度計、電流計的使用要領,從中發現基本測量工具具有共同的操作要領。

5、 練習讀數:條形刻度板測力計讀數、扇形刻度板測力計讀數。

五、 小結與作業: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學到的兩塊知識,從而點出本節課的標題:13、1彈力、彈簧測力計,而後以幻燈片的形式出示此標題。最後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13、1 彈力與彈簧測力計

一、彈力:

物體在發生彈性形變時對使它發生形變的物體施加的力叫做彈力。

產 生 條 件

二、彈簧測力計:

1.原理:

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力越大,伸長得越多。

2.構造:

彈簧、指針、刻度板。

3.使用:

看清量程、看清0刻線、看清分度值、正看刻度板。

彈簧設計2

課程說明:

本課爲自編教材,是教科版五上年級《運動和力》單元“測量力的大小”的拓展課。本課在運用力學知識的基礎上,依託“彈簧秤”,應用STEM理念,引導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想的實踐過程中實現個性化發展。就本課設計意圖來說,表面上是引導學生應用力學知識,製作完成一個“彈簧秤”;而深層次的意圖是通過“彈簧秤”的製作,引導學生了解到產品製作的基本過程是:設計→製作→評價→改進,並且這個過程是不斷循環往復的,最終指向新課標中“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相關理念。

教學目標:

1、運用力學相關知識,親歷“彈簧秤”的設計、製作、評價、改進等環節,瞭解產品製作的基本過程。

2、能對他人的設計提出改善意見,並能對作品進行一定的評價。

3、激發對自制實驗工具進一步研究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設計並製作“彈簧秤”。

材料準備:彈簧秤、ppt、 6套材料板貼(教師);9組貼有白紙的小木板、彈簧、回形針、60枚一元硬幣、紅色不乾膠、剪刀、直尺、鉛筆、香蕉、36份學習單(學生)。

教學流程:

· 揭示主題:

1、出示香蕉實物,用什麼工具可以測出香蕉的重量,引出課題。

2、在實物投影上展示相關材料的實物圖(貼有白紙的小木板、彈簧、回形針、60枚一元硬幣、紅色不乾膠、剪刀、直尺、鉛筆)。並提問每一件材料的作用。

3、出示項目主題:自制彈簧秤。

· 項目設計:

1、自主設計:在學習單上,畫出 “彈簧秤”設計圖。

2、交流設計:投影展示部分學生的設計圖,進行全班交流討論。

3、完善設計:對設計上的明顯缺陷提出修改意見,並明確下階段製作時的要求與注意事項。

· 項目製作:

1、4人小組討論,選出最優設計方案進行製作。

2、領取材料,合作完成“彈簧秤”的製作。

· 項目評價:

1、用“彈簧秤”稱出香蕉的重量。

2、展示部分“彈簧秤”進行對比,發現其中的技巧與問題。

· 項目改進:

展示部分“彈簧秤”的進行優缺點分析,得出改進方案。

板書設計

彈簧設計3

活動目標

1.發展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

2.學習和鍛鍊勇敢且不怕失敗的精神。

活動準備

跳跳球每人一個、裝有沙的可樂瓶、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幼兒練習原地向上跳躍的動作。

(2)出示跳跳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2.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練習夾跳跳球跳躍的方法。

(2)師:大家在跳躍時應該注意什麼?(夾緊跳跳球)

(3)創造玩法。

①前進跳:向前行進彈跳。

②穿越“叢林”:將可樂瓶當做“樹”,幼兒繞樹行進跳。

③過“小河”:將“沙包”當做小河,幼兒夾緊跳跳球跳過“小河”,繼續行進跳。

④遊戲:穿過敵區

玩法:幼兒分成四組,每組幼兒夾跳跳球依次分另穿越“叢林”,越過“小河”,回到大本營。以速度快隊伍爲勝。

3.放鬆運動,收拾物品。

活動延伸

“叢林”、“小河”等障礙物可以經常更換,加寬、加長等。

彈簧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3.知道彈簧測力計的製作原理。

4.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經歷選擇材料自制彈簧測力計。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具有積極探索製作和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意識。

2.在使用彈簧測力計時具有保護儀器的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彈簧的伸長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關係

2.讓學生經歷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過程。

3.掌握用彈簧測力計測力的正確方法。

教學難點

1.形變、彈力

2.物體形變大小與外力大小的定量關係

教具準備臂力器,體重秤,彈簧秤,握力器,拉力器,氣球

分組實驗:彈簧、鐵架臺、刻度尺(30cm)、鉤碼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跳水運動員在跳板上跳水的比賽錄象,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

(二)進行新課

一、彈力

演示實驗:當用手拉(或壓)彈簧時,彈簧受力發生形變,這時,彈簧對手也產生一個拉(或推)的力。

舉例:跳水運動員向下壓跳板時,跳板受壓後變彎,發生形變。同時,變彎的跳板也在向上推運動員。

師:當物體發生形變時,會產生一個力的作用。

這種因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做彈力。

師:你還知道哪些物體在哪種情況下產生彈力?

生甲:撐杆跳高運動員在撐杆跳時,將杆壓彎,杆會產生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彈力。

生乙:我將手中的尺子壓彎時,尺子對手有力的作用,這個力也是彈力。

生丙:射箭運動員射箭時,將弓拉彎,被拉彎的弓對手也有力的作用,這個力就是彈力。

生丁:我將手中的橡皮筋拉長,橡皮筋也會產生彈力。

生戊:打籃球時,球與地面擠壓(或碰撞),也會產生彈力。

師:以上同學都說得很好,生活中產生彈力的例子還很多,例如我們通常所說

的壓力、支持力,其實質都是彈力。

舉例:把手指壓在桌面上,手指發生形變,對桌面有一個力(彈力)的作用,同樣,桌面發生形變,對手也有力(彈力)的作用,手對桌面的彈力就是壓力,而桌面對手的彈力就是支持力。

師:對這個問題同學們有疑問嗎?

生:桌面發生形變我們都看不出來。

師:我們來看一個演示實驗。

關於物體微形變的演示實驗:

演示玻璃瓶的形變。如圖5.3一l所示,找——只橫截面爲橢圓的大號墨水瓶,在瓶口所加的橡皮塞中穿入一根兩頭開口的細玻璃管(半徑1~2mm,長約30cm)。向瓶內灌滿紅水,使水柱在管中有適中的高度,再在管的背面襯以帶刻度的白紙板。

演示時,先用教鞭(或鋼筆桿)輕敲瓶壁,讓它發出清脆的響聲,(表示玻璃比較硬)。然後用手指沿橫截面的短軸方向緊壓瓶子。因瓶子受到這樣的按壓後容積變小,管中水柱明顯上升(如圖9)。當放開手後,水柱液麪就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再沿瓶橫截面的長軸方向壓瓶,則由瓶的容積變大,水柱就明顯下降(如圖b)。這說明玻璃受力要發生形變的。同理,桌面受力也是要發生形變的,只是形變很微小我們肉眼看不出來而已。

師:歸納以上例子及實驗現象,你可得出什麼結淪?

生:物體發生形變時,會產生一種力,這種力叫彈力。

板書:因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二、彈簧測力計

師:要知道力的大小,我們就要用專門的儀器進行測量,測量力的儀器叫測力計,實驗室用的測力計叫彈簧測力計。

教師出示彈簧測力計,請大家觀察桌面上的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師:請一位同學說說彈簧測力計的構造。

生:彈簧測力計的構造有:刻度盤、彈簧、指針、掛鉤、掛環。

師:你觀察很仔細、很全面、講得很好,彈簧測力計主要構造是:刻度盤、彈簧、指針。

板書:2.彈簧測力計

構造:刻度盤、彈簧、指針

師:彈簧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生: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長就越長。

師:這裏請大家注意,彈簧受到的拉力能不能無限制地增大?彈簧會不會無限制地伸長?會出現什麼情況?

生:不會,當拉力增加超過某個限度時,彈簧會被拉斷。師:對。彈簧要在一定的彈性範圍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伸長就越長,彈簧測

力計就是根據彈簧這個特性來量度力的大小的。

板書:工作原理:在一定的彈性範圍內,彈簧受力越大,伸長越長。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測力計?

生甲:握力計。

生乙:拉力計。

師:下面請大家閱讀課本P84的內容弄清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並請一位同學說說。

生: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1)瞭解彈簧測力計的測量範圍(量程),不要測量超過它量程的力;

(2)明確分度值:瞭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3)校零:測力前要使指針對準零刻度線,如果有偏差,要調節到兩者對準爲止;

(4)測力時,要使測力計內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彈簧不要靠到刻度盤上。

師:說得很好,很全面,下面請大家觀察桌面上的彈簧測力計,針對這隻彈簧測力計,再請一位同學說說如何正確使用?

生:①桌面上這隻彈簧測力計的量程是0~5N,不要測量超過5N重的物體。②這隻彈簧測力計每一大格表示1N,每一小格表示0.2N,即分度值是0.2N。③這隻彈簧測力計的指針已校零。④測力時,要使測力計的彈簧軸線方向跟所測力的方向一致,並讓彈簧不要靠在刻度盤上。

師:你也說得很好,下面大家思考幾個問題?

①如果所測的力超過5N,會出現什麼情況?

②指針如何校零?

生甲:如果所測的力超過5N,彈簧被拉長後不會恢復原狀,甚至被拉斷。

師:正確。

生乙:如果彈簧測力計不測力時,指針不在零刻線處,只要上下移動指針即可。

師:使用前還要上下拉動彈簧,看看彈簧是否靠在刻度盤上或指針是否被刻度盤卡住,如果力的大小是不變的,要等指針穩定後讀數才準確,如果力的大小是變化的要抓住瞬間讀數。下面分組實驗,請用彈簧測力計做測力的小實驗:

①用手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使指針指到1N、5N、10N,感受一下1N、5N、10N的力有多大。

②把一根頭髮拴在彈簧測力計的掛鉤上,用力拉頭髮,讀出頭髮被拉斷時拉力的大小;

③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在水平方向上互相拉,看看誰的拉力大些,想想爲什麼?

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迴檢查,督促每個學生動手、參與。

師:請各組把你們所測的頭髮被拉斷時的拉力大小,兩個彈簧測力計對拉時拉力大小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有什麼發現。

生甲:交流後得出:不同組頭髮被拉斷時拉力不同。

師:正確,因爲不因人的頭髮硬度不同。

生乙:交流後得出:兩個彈簧秤對拉,穩定時拉力大小相同。

師:正確,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生乙:因爲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是相等的。

師:你對力的概念掌握很好,希望以後繼續努力,下面請大家將課前準備好的器材擺在桌面上,按照課本P84圖5—17,製作橡皮筋測力計。比比看誰做得又快又好,發現問題可及時提出來。

學生動手製作,教師巡迴檢查,指導。

生:老師,手邊沒有1N、2N、3N……的重物,怎麼標刻度線?

師:可以用硬幣,這時的刻度不是1N、2N:3N……而是一個硬幣重,兩個硬幣重……當然,也可以用標準的彈簧測力計來與橡皮筋測力測互拉(平行於刻度板一條直線互拉),通過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來作刻度爲了增大橡皮筋測力計的測量範圍,可以把幾根橡皮筋並在一起使用。

生:爲什麼橡皮筋測力計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師:因爲橡皮筋越拉長,直徑越小,伸長與彈力不成正比。

請做好的同學拿到講臺上,請代表上臺評比。

學生代表上臺評比,比出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三等獎10名。

教師將獲獎的橡皮筋測力計保存在實驗室,並向每人頒發獎品,以示鼓勵,請全班同學掌聲祝賀。

課堂

師: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生:通過本節課學習,我們學會製作橡皮筋測力計,學習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知道了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及彈力。

師:你歸納得很好,很全面,全班同學以掌聲鼓勵。

師:下面每位同學都對自己在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

板書設計

第三節彈力和彈簧測力計

一、彈力因物體發生形變而產生的力叫彈力

二、彈簧測力計

1、構造

2、使用方法

佈置作業

l、課本P87,作業1、2、3。

2、同步學習與探究本節的開放性作業部分。

彈簧設計5

活動目標:

1、認識紙彈簧,幼兒通過自主探索、教師示範等方法學習摺疊紙彈簧。

2、喜歡參與手工活動,初步體驗裝飾的樂趣。

活動準備:

卡紙條、紙彈簧人手各一份、PPT課件、各種裝飾材料活動過程:

一、導入環節

1、小朋友們,張老師要考考你們,誰知道哪個小動物走起路來是跳跳跳的?

幼兒回答:兔子、青蛙、袋鼠……幼兒模仿

二、製作紙彈簧玩具

1、出示紙彈簧,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介紹紙彈簧。

教師:今天,張老師帶來了一個好朋友,它的名字叫紙彈簧,它也有一個本領,能跳跳跳。

教師:老師給你們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紙彈簧,請你們輕輕的從凳子底下,把它請出來吧,試試看,它的本領是不是很大。

2、幼兒拆開紙彈簧,探索紙彈簧的折法。

教師:那麼這個紙彈簧是怎麼變出來的呢?請小朋友輕輕的拆開這個紙彈簧,研究一下,它是怎麼變出來的吧?

3、幼兒探索。

4、請個別幼兒示範紙彈簧的折法。

教師:有哪個聰明的小朋友已經知道啦,快來告訴大家吧。

5、教師出示PPT課件,小結紙彈簧的製作方法。

把下面的卡紙條沿着上面卡紙條的邊向上摺疊,用交叉摺疊的方式進行摺疊彈簧。

6、出示PPT課件,欣賞紙彈簧製作的玩具,請幼兒嘗試製作一個紙彈簧玩具。

教師:馬上要過新年了,我們製作一個紙彈簧玩具送給好朋友吧。

7、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先完成的幼兒玩紙彈簧,比比誰跳跳跳的本領更大。

三、結束部分

1、展示作品、師幼進行評價。

2、欣賞更多的紙彈簧玩具作品。

四、延伸活動

1、贈送玩具將玩具送給好朋友、爸爸、媽媽等想送的人。

2、嘗試製作難度更大的紙彈簧玩具。

彈簧設計6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的過程中,瞭解有關圖書的基本知識,激起幼兒動手製作的興趣。

2、學習將紙正反四等分,並用畫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最喜愛的故事。

3、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分享同班的故事,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

1、供幼兒欣賞的圖書(幼兒自制的彈簧故事書一本,大開本圖畫書一本)

2、一盒錄音帶(課前錄製好的幼兒講述自己的彈簧故事錄音)

3、稍厚且有韌性的長條形白紙,油畫棒,勾線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小朋友製作的彈簧故事書,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

1、出示幼兒自制的彈簧故事書。

教師:這是一本小朋友自己製作的故事書,想不想聽聽書中的故事?(想聽)

2、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安靜傾聽。

3、教師:故事好聽嗎?(好聽)剛剛有沒有聽清那位小朋友叫它什麼書?(彈簧故事書)想不想自己動手製作一本?(想)

二、欣賞圖畫書,瞭解圖畫書的基本知識。

1、教師:我們先來了解下圖畫書。這是什麼?(圖畫書)這是圖畫書的什麼?(封面)封面上有什麼?(書名、作者、圖畫)最後是什麼?(封底)封底上有什麼?(條形碼,小圖標等等)

2、中間是什麼?(內容)用什麼來表示?(圖畫)右下角有什麼?( 頁碼)

三、討論彈簧故事書製作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覺得它像彈簧一樣會彈起來,所以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彈簧故事書。

2、教師:製作一本彈簧書看看需要準備些什麼?(一張長條形紙)

3、怎樣把這張長條紙折成這樣?(正反四等分)教師講解:

a、將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對摺再對摺成相等的四等分。

b、將四等分的紙翻轉放在桌面上。

c、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跡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紙上壓平,成W形狀。

4、教師:什麼地方可以做封面?封面上有些什麼?(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書名、作者,老師可拿出甘心雯小朋友的做範例。)什麼地方做封底?封底需要畫什麼?(條形碼、標價等。)

5、教師:裏面還有幾頁?(4頁)怎樣把一個故事分成4頁來畫?(以小朋友的彈簧故事爲例)每頁需要畫些什麼?(開始、發展

一、發展二、結束)

四、幼兒製作“彈簧故事書”

1、老師:你想畫什麼故事?需要先做什麼?(設計封面、封底)後做什麼?(將故事分成四個部分來表現,不會寫故事名字的可叫老師幫忙寫上。)

2、指導幼兒進行彈簧故事書的繪畫和製作活動。

五、展示和評價

教師:說一說你的書上畫了什麼?你最滿意的地方在哪裏?你最喜歡哪一本書,哪一個故事?爲什麼?

前言

以下這些是我個人在教學活動“愛的故事書”課後的反思、頓悟,以及改編的原因和細節。在教學的不斷實踐和總結中,我明白,教學是個常思常完善創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完善、改進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從“愛的故事書”到“彈簧故事書”

3月4日上午第二個活動是美術“愛的故事書’.因爲最近有點私事沒來得及提前備課,所以在上課之前我粗略地看了一下教材。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知道小朋友會喜歡上這個手工兼繪畫的活動。

活動按書上的'教材一步一步地進行着,小朋友也的確如我所料的一樣——趣味盎然。但在第四步“幼兒製作愛的故事書”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教材書上只是說將紙正反折成四層,並沒有怎樣具體教幼兒的操作方法。因爲正在上課,來不及細想,拿起紙來,就教小朋友正一下反一下地對摺。結果最後一層明顯比前三層少了許多。再看看小朋友的,機靈一點的正反折成了四層,最後一層多出了或少了部分的馬上嚷嚷開了“老師,多出了怎麼辦?我這裏少了許多……”;反應遲緩一些的小孩如卷席子般將紙朝一個方向捲成了四層。看到這些,直罵自己的馬虎,課前應該認真備課。沒辦法,暫時我只能告訴幼兒這是我們的第一本書,試驗品。抽時間老師再重新教他們做過一本,這會兒就這樣摺好就成。

這一環節過來,幼兒在進行愛心故事的繪製上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幼兒因年齡差異,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大一點的孩子知道幫助、關心別人或別人關心幫助自己都是愛。可有的小朋友卻認爲愛就是自己想畫什麼就是什麼(即便是課前我們曾討論過有關愛心故事的話題)。幼兒這樣,我加以指正,他面露難色:“老師,我不會。”就無興趣再畫下去,另一個被指正的孩子也跟着如此。(其實想想,“愛的故事書”的繪畫內容對於孩子來說,是存在一定的難度和侷限性,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怎樣才能讓他們有興致的繪畫完作品呢?

我想前提必須是幼兒自己感興趣,願意主動去繪畫。平時小朋友課間休息時間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拿筆畫畫,那會兒從沒聽誰說過不會。於是,當即我就把繪畫內容拓寬了:幼兒可以畫自己親身經歷的愛的故事,也可以畫自己想象的故事。“哦,知道了!”小傢伙們活躍起來,剛剛幾個說不會的小傢伙這會兒也忙乎。

一段時間後,小傢伙“愛的故事書”問世了,有作者、有內容、有頁碼……象模象樣的。有幾個會寫字的還給自己的書寫上了書名。像熊佳祺的“會飛的鞋子”,諶佳馨的“我會飛”…..

嘿嘿,小朋友們並沒有因時間過長感到到疲倦和厭煩,反而個個笑開了花,爭着給老師看。瞧他們那份自豪感!看着他們這樣,內心的那份愧疚更加重了。從今往後決不能以任何事情爲藉口馬虎的對待工作,同時也許諾小朋友下週教他們製作過一本故事書的。

活動結束後,我再一遍認真地翻閱了教案。覺得他們編輯的教案也有不足之處,需要完善。

稍後一星期,單位出通知:縣教育局舉行送課進私立幼兒園的活動。突然想到這個活動,如果按自己的思路把教學過程重新設計一下或許不錯,同時也想看看私立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存在哪些區別。於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離送課的活動還有些時間,於是我開始按自己的想法着手設計教案了,因爲涉及到幼兒最後繪畫的表現,“愛的故事書”範疇較窄,不利於孩子想象力的發揮,我把活動目的2改爲:學習用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最喜愛的故事,這一改動就豐富幼兒的繪畫創作內容。

有了這一更改,標題“愛的故事書”就顯得過於硬梆,必須有一個既有童趣又讓幼兒印象深刻的題目。那天,我把玩着手中一本幼兒的“愛的故事書”,甘心雯小朋友走過來問:

“劉老師,你在幹什麼?”

“甘心雯小朋友,你說這像什麼?”我提按着故事書。

“像彈簧,媽媽睡的牀就是這樣壓下去,又彈起來的。”

思緒豁然開朗,“彈簧故事書”多有趣味!我抱起甘心雯小朋友響亮的親了一下,

“謝謝你,寶貝!你幫老師解決了一個難題。”

“彈簧故事書”這一活動名稱便孕育而生。

接下來活動過程也需要重新編排一下。原教材第一步驟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關於愛的故事。幼兒大部分只會人云亦云:爺爺早上開車送我來幼兒園,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了,奶奶給我蓋被子了……有些小朋友等不及你請他說,便自顧自地和身邊的夥伴聊開了。老師爲了課程需要又必須硬性地讓幼兒回到活動內容上來,幼兒情緒上不免有些起伏。而且這部分內容現在也不適合我的活動標題,所以我決定捨去這部分,改爲我增設的一個活動內容。

出示我班幼兒的成品“彈簧故事書”,讓小朋友欣賞並傾聽他的“彈簧”故事(課前我錄製好故事錄音)。我想小朋友聽完後,肯定會露出羨慕的表情,併發自內心的想自己動手製作故事書,這也是我增設這一內容的目的。

幼兒有了自己想動手的念頭,爾後我就直接用了書中的第二步欣賞圖畫書,瞭解圖畫的基本知識。幼兒迫切地想製作故事書,這一環節他們會很認真地傾聽,想知道圖書裏故事外,還有哪些他們不知道的知識。

隨後很自然地過渡到原教材的第三步:討論愛的故事書(彈簧故事書)的製作方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已有感觀經驗基礎上(剛欣賞過我班幼兒的彈簧故事書),進一步把圖書的基本知識進行了一番梳理,又明白製作所必須的材料和製作步驟。同時也加深了印象,製作就不會落下哪一個環節。

活動的第四步就是幼兒製作彈簧故事書。在這一步,原教材只有將紙折成四層,並沒有具體的教學方法,也欠一個將紙等分的說明。已上了的活動經歷讓我明白必須自己琢磨出一個摺紙的方法,且要組織好語言,通俗易懂,讓幼兒一聽就明瞭。怎樣將紙折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四層呢?

這一環節,對於幼兒來說,掌握折成大小相等的四等分容易,但後者就不是件易事。說實話,我自己琢磨了許久才頓悟:

①、將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對摺再對摺成相等的四等分。

②、將四等分的紙翻轉放在桌面上。

③、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跡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紙上壓

爲了驗證摺紙方法的可行性,我抽空在班上試驗了一下。班上45名幼兒,其中只有2名幼兒不會,比起以前上的那節課,效果算不錯的。

這一難度被攻克,幼兒最喜愛的故事繪製就不成問題了。大班幼兒具備一定的相像力,雖說幼兒個體的差異會影響到故事繪製內容的簡易,人物的多少。但我覺得這一點大可不必深究,重在幼兒極大的發自己的主動性,從中獲得了愉悅、成就感。

活動過程最後一步依舊採用了原教材的“展示和評價”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期待着自己的作品會得到老師、夥伴的讚揚與肯定。但在這一環節,老師必須更好地照顧到那些相對弱勢的幼兒,鼓勵他們,讓他們保有信心。

整個活動過程時間持續會比較長,但我想孩子的態度是積極的,明朗的,因爲最大限度的挖掘併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已上的“愛的故事書”也證明了這一點。

我堅信,並期待着這次活動的到來!

標籤:彈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