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

設計2.22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二氧化硫》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1

一、設計思想: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們所設計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爲學生的發展服務,應着眼於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着眼於學生化學綜合素養的構建,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從三個維度的角度來構思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安排。本節課在教學內容上,讓學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質,瞭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學生樹立環保意識。在教學設計上,要着重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根據提供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設計特色:將so2的性質和作用的學習過程設計成實驗探究過程,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之間通過彼此對話、相互交流,以及在教師的啓發引導下,共同解決問題。將在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教學和引導啓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巧妙的結合,營造出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並且將三維目標溶合於探究的過程中,以期達到有機的統一。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so2的性質和作用,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讓學生認識so2的性質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本節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學1》的最後一個專題,是在學生學習了氯、溴、碘、硅、鈉、鎂、鋁、鐵、銅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硫及其化合物。這是對高中化學必修階段無機化合物知識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也將爲本專題後續章節“硫酸的製備”、“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轉化”等相關知識的學習打下伏筆,爲《化學2》及後續選修課的學習提供必要的基礎。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啓下的作用,是高中階段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的一個重點,也是知識過渡的一座橋樑。

三、學情分析:

(1)本節課以“酸雨”爲背景,它是當今的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學習素材,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2)此內容之前學生已完成了氧化還原反應、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等知識的學習,這些內容對so2知識的學習起到了鋪墊和支持的作用。

(3)高一年的學生年齡一般在16歲左右,思維敏捷、活躍,但不夠嚴謹。比較喜歡動手做實驗,但缺乏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因此,必須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加以培養

(4)在前面的教學中,已完成了許多的探究或驗證實驗,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手能力,能夠勝任本節課的實驗探究活動。

四、教學目標:

根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學過程中教學條件和學生認知能力等實際情況,本人確定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①使學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學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③使學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2)過程與方法:

① 使學生學會通過閱讀資料等途徑,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② 使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歸納出so2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思維的邏輯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使學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環境污染的社會問題,樹立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健康意識。

② 使學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領域的廣泛應用,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學科價值。

③ 培養學生辯證認識事物兩面性的哲學觀點。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so2的氧化性、還原性和漂白性

難點:通過探究實驗,歸納so2的化學性質

六、教學策略與手段:

(1)對二氧化硫的認識從物質的通性、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及物質特性這三個角度去認識、理解。

(2)採用實驗探究法。本課安排了較多的實驗來幫助學生認識二氧化硫的性質,讓學生學會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去認識物質的性質,體驗實驗探究的過程和樂趣。根據教學設計的需要,對教材中的實驗內容進行了修改。

(3)關注化學與社會的關係。將sts的思想引入課堂,通過對酸雨等環境污染產生原因的探究和如何保護環境等問題的探討,讓學生以更廣闊的視野看待科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關心社會的積極態度,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4)根據時間安排和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對教材中的各目欄進行詳略不同的處理,併合理利用這些欄目來設計教學思路。

七、課前準備:

(1)多媒體素材準:酸雨的危害, 二氧化硫漂白食品,

城市空氣質量報表,二氧化硫中毒示意圖。

(2)學生實驗用品(25組)

提供的試劑有:

①探究so2 酸性氧化物的性質:

飽和so2水溶液 naoh溶液(0.5 mol/l) ba(oh)2溶液(0.5 mol/l) hcl溶液(1 mol/l)bacl2溶液(0.5 mol/l) 大理石

nahco3溶液(1 mol/l) 酚酞試液 石蕊試液 ph試紙

②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酚酞試液石蕊試液 品紅溶液

ph試紙 月季花

③探究二氧化硫的還原性:酸性kmno4高錳酸鉀溶液(0.1 mol/l)、

溴水(0.1 mol/l)、雙氧水(5%)

④煙花 、爆竹引爆後的氣體產物中二氧化硫進行檢測實驗:

酸性高錳酸鉀溶液(0.05 mol/l) 、

塑料瓶(帶導管單孔橡皮塞、內裝沙)、小爆竹

八、教學過程:

(一)、提供素材、確定研究對象,導入新課:

1、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和播放與酸雨有關的圖片和短片,以及二氧化硫漂白食品,讓學生在觀看圖片和短片中思考以下問題:

①、本節課研究對象是什麼?

②、從材料中你能大體瞭解到此物質的可能有哪些性質和作用?

通過觀看素材:①,學生將瞭解so2到社會生產,生活,環境有很大的關係,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轉化爲強烈的求知慾,

②通過觀看素材,使學生知道“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

(二)、回顧舊知識,歸納性質:

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知識,參照前面的教師播放的材料引導學生歸納so2的物理性質,回顧以前學過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的學習方法,由此培養學生構建比較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的框架。

(三)提出問題,實驗探究:

問題一:co2溶於水的會發生化學反應而生成h2co3 ,那麼so2溶於水是否也會發生化學反應呢?其產物又是什麼?能否設計實驗證實你的猜測?

教師提供:so2水溶液 naoh溶液 hcl溶液 大理石 nahco3溶液 酚酞試液 石蕊試液 ph試紙

1、通過這一問題的提出,學生將會作出自己認爲合理的猜想,並解釋其猜想的依據,且用教師提供的實驗用品,開放性地設計實驗(可以用ph試紙,也可用石蕊試液,還可以用大理石,nahco3溶液等)。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努力探索解決新的問題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潛力,促進個性的發展。

2、由此讓學生認識so2溶於水所形成的水溶液顯酸性,讓學生認識到這是so2作爲酸性氧化物所具有的一般性質。

問題二:so2作爲酸性氧化物還具有哪些性質?

請學生根據原有知識,以及教師提供的實驗用品,進行驗證。提供的用品爲:naoh溶液 ba(oh)2溶液 hcl溶液 bacl2溶液 大理石 nahco3溶液

通過回憶以及實驗,學生構建與原有知識—酸性氧化物的聯繫,從而可以總結歸納出so2作爲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與水反應、②與鹼反應、 ③與鹼性氧化物反應、 ④與鹽反應等 。這將有利於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網絡化的形成。

問題三: so2對所有的`有色物質都有漂白作用?產物是否穩定?

提供的試劑有: so2水溶液 酚酞試液 石蕊試液

品紅溶液 ph試紙 月季花

在前面播放的材料中同學們知道so2有漂白作用,通過不同的有色物質的實驗對比,學生可得出 “二氧化硫漂白性是暫時的,而且漂白範圍不廣”的結論 ,培養學生分析比,歸納的能力。

問題四: naoh酚酞溶液中加入so2水溶液有何現象?是漂白的結果?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結論。

引導學生應用前面的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對新情景知識進行解剖,分析,培養學生知識遷移,靈活運用能力。

問題五:橙色的 br2水中加入so2水溶液,褪色了,是漂白嗎?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結論。

通過此實驗的探究,既回顧了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又引出了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氧化還原反應等相關知識,觀察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價,學生將很容易得出so2具有氧化性、還原性的性質,並能設計出驗證so2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實驗方案,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可行的實驗方案加以肯定和表揚,對學生提出的不夠嚴密的實驗方案給予一定的鼓勵,這將更好的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檢出so42—後推出顏色變化的原因是發生氧化還原反應。

問題六:紫色的高錳酸鉀溶液中加入so2水溶液,褪色了,是漂白嗎?請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結論

對前面所學的氧化還原知識進行鞏固和應用。培養學生類推能力。

問題七:空氣中也有強氧化劑,so2排放到空氣中可能發生什麼變化?

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得出結論,並派代表發言,教師對發言進行點評。在此,教師通過so2的的還原性解釋so2溶於雨水形成酸雨的過程及其ph值的變化情況。這樣在教學內容上起到了與情景引入相呼應的效果,又能幫助學生理解酸雨的形成過程,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問題八:根據提供的試劑設計實驗對煙花 、爆竹引爆後的氣體產物中二氧化硫進行檢測?

引導學生對二氧化硫性質進行歸納總結,增加環保意識,並篩選出檢驗二氧化硫的最佳方案

通過以上so2性質實驗的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通過對so2性質進行分類歸納,讓學生養成了從物質類別、氧化還原和特性三個宏觀角度分析探討物質性質的思維習慣。

(四)、解決問題:

回顧so2的用途和對環境的污染,探討其防治方法。使學生形成用化學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

九、板書設計

二氧化硫的性質與作用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1) 酸性氧化物:

(2) 漂白性:

(3)還原性:

(4)氧化性:

3、二氧化硫的用途

4、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及防治

十、作業設計:

1.往bacl2溶液中通so2氣體是否有沉澱產生;若無沉澱,則可採用哪此措施,使沉澱產生?

此題可使學生從so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質,還原性的二個角度進行分析,很好地複習了課堂所學的知識。

2.so2的漂白原理與cl2(hclo)、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請查資料並填表:

物質

對象

效果

原因

作用類型

so2

cl2(hclo)

活性炭

讓學生對常見的漂白劑,以及它們的作用原理有基本的瞭解,可以培養學生歸納、整理、比較、查閱資料等方面的能力。

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比較

物質

so2

co2

顏色

氣味

水溶性

類型

水溶液酸性

遇澄清石灰水

氧化性

還原性

品紅試液

讓學生明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性質既有相似之處。但也存在明顯的不同。掌握鑑別方法。

問題研討:

1教學目標設計的問題:根據新課程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目標的制訂上,我感覺到一個比較大的困惑是難於根據相關教學內容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有機整合起來,以及對後兩個維度目標的具體設計。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常會感覺到“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什麼時候落實,落實的效果如果,根本沒底,再者學生普遍對“知識與技能”較重視,而對學習科學研究方法並不在乎。

2、關於教學內容處理的問題

對於教材的認識、分析與處理。大家普遍感到新教材變化很大,知識的體系與結構強調了單元模塊,量多而難於把握,難於操作,補充什麼,不宣擴展什麼,心中沒有數,比如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出現了氧化劑高錳酸鉀,不知是否超要求,但高錳酸鉀確實是中學階段十分重要而常見的氧化劑。

參考資料: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XX

2、王祖浩,王磊。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XX.80~84

3.劉知新主編.化學教學論.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2

【教學設計】

1、教材及內容解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社高中化學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第一課時),本節內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這一課時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質。教材意圖在研究了硅、氯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硫及其氧化物,也是爲後面硫酸的學習做準備。因此本節內容除本身內容的重要性外,在這一章的學習中還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由於硫元素有非金屬元素的多種變價,性質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學好本節內容,學生可以進一步熟悉學習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性質的一般方法和規律,對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極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氣污染的兩種典型代表之一。體現新課程標準“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入意識和決策能力”的要求,加強環境教育,關注環境問題,體現了知識與社會、生活、健康、環境的聯繫,並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紹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質與應用時,不迴避對環境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指出化學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2、學情分析

由於本節課的實驗設計和操作的難度不大,適合學生採用探究的方式開展學習。而且學生在九年級已初步擁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如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初步瞭解有關二氧化硫與酸雨危害的知識,有一定的化學理論知識,如氧化還原反應規律等。同時,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對化學實驗興趣濃厚,有強烈的探求欲、表現欲和成就欲。但由於學生是在高中階段剛開始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系統學習方法還沒有掌握,尚不能認識到物質性質的多樣性:既有一般規律又有特殊性。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存在差異,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開展合作式學習,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從課堂上獲益。

3、設計思路與其他依據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高中化學課程的重要內容。誠然,科學探究這種學習方式既能爲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提供有效途徑,又能爲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提供可靠的載體,同時使得化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有了可操作的內容,因此也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親睞。但如何設計探究式教學,並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驗探究的環節當中,還是非常值得探討的。

建構主義教學觀認爲:教學的核心任務不是如何把現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如何激發出原有的相關知識經驗,促進知識經驗的生長,促進學生的知識構建活動。基於此,筆者在本課時做了大膽嘗試,以實驗探究爲主線,採用科學探究方式,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不斷激發學生猜想與假設,並通過小組實驗進行驗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實驗設計的過程中,感悟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這種方法的掌握,對學生今後學習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時能起到有事半功半的效果。同時,通過聯繫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感悟化學學科的魅力,從而實現本節課的多重教育教學功能。最後,考慮到二氧化硫有毒,通過實驗改進,利用實驗設計的封閉化和環保化操作,形成科學的.態度,增強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瞭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

②掌握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還原性和漂白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①通過觀察二氧化硫的溶解實驗,體會二氧化硫的溶解性;通過類比的方法,遞推二氧化硫作爲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通過小組實驗,探究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和漂白性等,提高實驗設計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②通過類比預測、實驗探究、理論分析、實際應用來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還原性、漂白性等,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科學思維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通過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質、用途及二氧化硫對大氣的污染,進一步認識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進一步認識化學的價值。

②通過實驗設計的封閉化和環保化操作,形成科學的態度,增強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③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成功的喜悅, 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和善於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探究總任務】

①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

②能說明探究物質氧化性、還原性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重難點】

重點: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難點:探究二氧化硫性質的實驗設計。

【探究準備】

一、 學生知識和能力準備

學生現有的知識狀況是:已初步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相關概念,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有所瞭解,但靈活運用還欠缺。學生現有的能力狀況是: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讓這節課的探究活動成爲了可能。

二、 資源準備(器材和閱讀資源)

電腦 展臺 (各一臺)

實驗儀器:試管 20mL一次性針筒 試管夾 酒精燈 橡皮塞(每組兩個)

實驗藥品:二氧化硫(裝在針筒內)、礦泉水瓶(裝滿二氧化硫)、氫氧化鋇溶液、氯水、溴水、碘水、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品紅溶液、雙氧水、稀鹽酸、品紅溶液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情境引入

教師講述:在離陝西很近的河南洛陽,有着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它被譽爲是中國石刻藝術的瑰寶,可就是這樣世人仰慕的國家重點文物,卻遭受了苦難,同學們請看:(展示龍門石窟80年代與現在的對比圖、新聞視頻)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現象中蘊含着本節課的重點知識,爲後續講解埋下伏筆。

第二環節 溫故知新

提問:你知道的二氧化硫?

設計意圖:同學們通過國中的學習,已經明確硫在空氣以及在純氧中都能燃燒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即二氧化硫。通過預習,也能答出一些性質,多爲物理性質。通過此處設問,爲下個環節的探究做準備。

第三環節 探究活動

探究一:二氧化硫是否與水反應?

活動一:展示一瓶二氧化硫氣體(裝在礦泉水瓶中),讓同學們觀察、個別同學上來聞,歸納物理性質,演示利用針筒向礦泉水瓶中加水,礦泉水瓶變癟。引導同學們歸納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察二氧化硫的色、味、態,明確研究物質物理性質的一般規律,通過觀察塑料瓶變癟,深刻感知二氧化硫易溶於水的特性。

活動二:探究一:二氧化硫僅僅是溶於水,還是與水發生了反應?如果發生了反應,設計實驗並證明。學生經過討論,提出要驗證轉變後生成的產物。並從簡便性、現象明顯等角度分析最可行的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分析反應是否發生的檢驗方法。即化學反應的本質,是有新物質生成,學會從生成物的角度去驗證化學反應的發生。

演示用pH試紙驗證水溶液呈酸性,加入氫氧化鋇,有沉澱生成,證明新物質亞硫酸生成。從而遞推出二氧化硫的第一點化學性質:能和水反應。

設計意圖:提醒學生SO2與水反應的可逆性,指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中同時存在SO2,H2SO3,H2O,給出可逆反應的概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可逆反應的概念,在這裏說明含義,爲學生今後接觸更多的可逆反應,以及學習化學平衡等奠定基礎。

活動三:小組交流:回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類比分析二氧化硫作爲酸性氧化物應該具有的化學性質。練習:練習書寫SO2與水,NaOH,CaO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所學知識,熟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探究二: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分組實驗)

活動四:從化合價入手,從氧化還原角度組織學生討論其氧化性和還原性,由於課堂時間有限,而且教材中未做介紹,所以在此做了取捨,讓學生設計實驗驗證二氧化硫的還原性。考慮課堂時間有限,爲了讓同學們在有限的時間內體會到多種氧化劑都能將二氧化硫氧化,故在分組實驗中,有的小組給的試劑是酸性高錳酸鉀溶液,有的是溴水、有的是碘水、有的是過氧化氫溶液。小組分工合作,觀察記錄現象,彙報結果。

設計意圖:考慮到二氧化硫有毒,故此處設計爲封閉式實驗,將二氧化硫預先裝在針筒中,並在備有兩個橡皮塞,一個固定在針頭上用於塞試管,另一個用於堵住針頭,防止二氧化硫泄露導致環境污染。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被高錳酸鉀氧化後的產物。並從氧化還原的角度理論分析二氧化硫與氧氣的反應。

在講解氧氣氧化二氧化硫的知識點時,強調反應條件,並再次鞏固可逆反應的概念。

活動五:講解二氧化硫的氧化性,介紹硫化氫和二氧化硫的反應。

探究三:驗證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分組實驗)

通過創設情境,食品安全問題,引出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分組實驗,將針筒中剩餘的二氧化硫推入裝有品紅溶液的試管中,觀察品紅褪色。演示加熱該試管,無色又變爲紅色。介紹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考慮到我校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好,在這裏列表比較次氯酸和二氧化硫漂白原理的區別。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切身體會到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加熱溶有二氧化硫的品紅溶液時,強調針筒不要拔出,這樣改進實驗,一方面現象明顯,直觀地幫助學生認識到有二氧化硫逸出,另一方面讓同學們意識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活動六:介紹二氧化硫的用途和空氣質量日報中,二氧化硫對環境的污染。

設計意圖:通過與前面知識的對比,讓學生明白物質本身並沒有對錯之分,有對錯的是人類的使用方式。引導學生對人類面臨的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關注,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環保意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主動意識,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敢於質疑的優良品質。從而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活動七:思考與交流:二氧化硫使品紅褪色和使酸性高錳酸鉀等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嗎?設計意圖:對比分析,讓同學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二氧化硫還原性和漂白性的區別。

第四環節 總結提升

引導學生自己總結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

設計意圖:透過現象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提升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認知水平。

首先,在知識層面:本節課主要探討了二氧化硫的相關性質,如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還原性、氧化性和漂白性,瞭解了二氧化硫還原性和漂白性的檢驗方法;其次,在方法層面:學生掌握了類比方法、研究物質性質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掌握了這些方法,學生在學習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的時候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學生了解了二氧化硫的用途及對環境的污染,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第五環節 活學活用

當堂訓練: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SO2與CO2 均有毒

B、 SO2與CO2 均能跟石灰水反應並生成白色沉澱

C、 SO2具有漂白性,但不能漂白石蕊試液

D、 SO2和Cl2均能使品紅溶液褪色

2.下列關於SO2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SO2在空氣中能被氧化爲SO3

B.SO2有漂白作用,也有殺菌作用

C.SO2溶於水後生成H2SO4

D.SO2是一種大氣污染物

設計意圖:通過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佈置作業】]

1、P90 7、8

2、寫一篇關於環保方面的小論文

《二氧化硫》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學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第一課時),本節內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識,這一課時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質。教材意圖在研究了硅、氯單質及其化合物的基礎上,繼續學習硫及其氧化物,也是爲後面硫酸的學習做準備。因此本節內容除本身內容的重要性外,在這一章的學習中還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由於硫元素有非金屬元素的多種變價,性質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學好本節內容,學生可以進一步獲得研究非金屬單質極其化合物性質的一般方法和規律,對後續系統掌握元素極其化合物的性質極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氣污染的兩種典型代表之一。體現新課程標準“關注人類面臨的與化學相關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參人意識和決策能力”的要求,加強環境教育,關注環境問題,體現了知識與社會、生活、健康、環境的聯繫,並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紹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質與應用時,不迴避對環境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並指出化學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九年級已初步擁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識:如酸性氧化物,初步瞭解有關二氧化硫與酸雨危害的知識,有一定的化學理論知識,如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等。學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對化學實驗興趣濃厚,有強烈的探求欲、表現欲和成就欲。但由於學生是在高中階段剛開始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系統還沒有掌握,尚不能認識到物質性質的多樣性:既有一般規律義有特殊性。實驗操作能力和觀察分析能力以及設計實驗方案的.能力有待於提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瞭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

2.掌握二氧化硫與水的反應、還原性和漂白性。

對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小組實驗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化學特性、氧化性和還原性等,提高實驗設計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2.通過類比預測、實驗探究、理論分析、實際應用來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還原性、漂白性等,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科學思維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質、用途及酸雨的控制與科學處理,進一步認識化學在生活中的作用,進一步認識化學的價值。

2.通過實驗設計的微型化和環保化操作,形成科學的態度,增強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難點:探究二氧化硫性質的實驗設計。

五、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學方法:探究式。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設計系列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發現問題一分析問題一解決問題一歸納知識、提煉方法一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學法指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採用探究式教學法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的觀察、猜想、設計、交流等一系列活動主動獲得知識。

六、教學模式

本節課我採用了“問題──探究”教學模式,以酸雨的形成、治理爲明線,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質爲暗線也是主線,設置一系列層層遞進的問題(即問題鏈),在問題鏈的驅動下教學過程自然地發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投入到問題情景中,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

實驗改進:SO2的性質實驗由於在敞開的環境下進行,易造成02擴散,污染教室環境,嚴重威脅了師生的健康。爲了保護師生的健康,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綠色化學意識,同時考慮到操作便、現象明顯,對SO2性質實驗做了改進,在注射器內事先充有一定體積的SO2,實驗時通過注射器向塞有膠塞的溶液中“注入”SO2氣體,爲了避免產生異議,沒有用SO2的水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