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設計

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

設計3.03W

作爲一名教職工,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

  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品味詩歌,悟出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瞭解一點關於象徵的知識。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爲什麼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對於象徵的理解。

  教具:幻燈機或實物投影儀,自制膠片或卡片一張。(如果沒有教具也可以板書到黑板上)

  教學方法: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課,我們欣賞了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瞭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那麼,這節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板書課題)說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踏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內在的聯繫?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這樣看來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也有着特別的意蘊。那麼,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什麼呢?

二、作者和有關背景簡介

“作者和有關背景”這一問題,誰能幫大家解決?

師作小結即可。

三、詩文理解:

1、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注意字形(學生演板)

弗 涉足 佇立 萋萋 幽寂 延綿

2、理解詩意

首先整體把握

(1)這首詩共四節第一節是說?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嚮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麼無奈又無助啊!(先由學生敘述,師再小結。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結)

選擇前的慎重(久久佇立),深思(板書)

(2)誰來告訴大家你對第二節內容的理解?

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路,這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着艱難和挑戰。

選擇更幽,更美,更有挑戰性的路(人跡很少)(板書)

(3)那麼詩人在第三節裏又寫了什麼呢?

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可這時詩人心中對於另一條路也十分的留戀,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選錯了將“難以再返回”了。

踏上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

但仍懷念未選擇的路。(板書)

(4)最後一節中詩人告訴我們什麼了呢?

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裏,有兩條路,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可是詩人並未沿着第三節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結果怎樣,而是爲未選擇的路而嘆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啊,人生的道路,結果誰能料得到呢?詩人帶着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來的真實狀態,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是在感嘆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這是捨棄的美——缺憾美(板書)

小結: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是重點卻放在了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爲什麼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是捨棄。然而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於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人們常用“想當年我要是。現在就會怎樣怎樣了”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這樣使這首詩增加了憂鬱的情緒。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來耐人尋味。

3、再次品讀詩歌,研討問題

(1)詩人爲何把詩題取爲“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表面是寫自然之路,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擇的路,而卻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第一節寫兩條路,第二節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爲何要這麼寫呢?這主要是爲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爲人生短暫,更因爲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更能讓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一定要慎重選擇!獨立選擇;不要隨波逐流,不可掉以輕心!

(2)詩人這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麼?誰能告訴大家?

是象徵:把看不見摸不着的含義(抽象的東西)寄託在一個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着)的物體上表達。把“人生的道路”依託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來寫“人生之路”。

(3)詩人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定了絕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誰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嗎?如果有,請提出來,大家一起研討研討。

如果沒有,我們就來做一個小片斷練習

說話訓練:昨天,今天和明天

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欣賞了《未選擇的路》,詩人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於人生之路的思考。採用了象徵手法,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岔路口都要慎重選擇,切不可隨意盲目!

作業:當你面臨“上學去,玩去?”的選擇時,你會。

附: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選擇前的沉思慎重(久久佇立)

未選擇的路選擇了更幽更美人跡很少的一條路千萬條之多

(自然之路)(暗含充滿挑戰艱難之路)(象徵)選擇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人生之路因不可逆回

(岔路口)感嘆“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卻捨棄顯憂鬱惆悵

(一種捨棄美——缺憾美)

  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並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和《未選擇的路》這兩首詩;揣摩詩歌中優美精煉的語言,並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指導學生學會鑑賞詩歌。

★態度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道德情感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勇敢地面對生活的磨難;慎重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學重點、難點:

★加強詩歌朗讀訓練,讀中感悟。

★引導學生掌握鑑賞詩歌的一些基本方法。

計劃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你的所得,還那樣少嗎?你的付出,還那樣多嗎?生活的路,總有太多不平事,請你不必在意,灑脫一些過得好。”(歌詞)這些歌就是寫給在逆境中的.人們,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有沒有不順心的事呢?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這樣的叮嚀和囑咐。(板書課題)

二、學海拾貝

※我們應該怎樣閱讀詩歌呢?

教師向學生介紹閱讀詩歌的“四步”閱讀法:一讀,二品,三誦,四背。)

1、一讀,指讀題目,讀作者,讀創作背景。這一環節主要弄清每句詩的大體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詩中作者表達的情感,蘊涵的道理和表現手法。

3、三誦,四背,這兩個環節常常緊密相連,因此要注意詩的節奏,分出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三、學海導航

(一)讀

1、讓學生快速閱讀第一首詩《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思考以下問題:

<1>你瞭解詩人普希金嗎?你的同桌知道嗎?問問他,互相交流一下看法。

<2>詩人是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寫出這樣的不朽詩篇的?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二)品

1、教師示範朗讀這首詩,學生邊聽邊品味,之後回答以下問題:

<1>這首詩是用什麼口吻寫給那些受生活欺騙的人的?

<2>對於這些人,詩人提出了怎樣的叮嚀和囑咐?

<3>詩中字裏行間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以小組爲單位,互相討論交流,教師加以引導、肯定、補充。

(三)誦、背

1、設問: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那麼,怎樣用我們的有聲語言讀好這首詩呢?你認爲應突出哪幾個方面呢?

2、學生相互交流,教師肯定、鼓勵、或引導、補充。

<1>親切自然,娓娓道來的勸說語氣。

<2>注意停頓、重音、語速的快慢。

※教師進行朗讀指導點撥。

3、試讀評價

按照剛纔的交流,請你來試讀一遍課文,可找三四名同學與教師共同點評,最後評出最好的一個領讀。

4、設問:

通過對這首詩的朗讀,現在再回顧這首詩流露出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得出答案,加深理解)

5、背誦全詩。

第二課時

一、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回顧上節課的詩歌閱讀方法。

二、導入《未選擇的路》新課。

說到路,人們自然容易想到人生之路。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讀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板書課題)

三、自主實踐,小試牛刀。

1、教師引導學生“讀”。

2、“品”

※小組合作,互動探究以下問題:

<1>詩中的“路”有兩層含義,你能說出來嗎?

<2>這首詩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3>詩中明確寫了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爲什麼還要以“未選擇的路”爲題?讀了這首詩,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教師引導,點撥,歸納。

3、“背”、“誦”

四、朗讀遷移、鑑賞詩歌。

致恰達耶夫·普希金

愛情、希望、默默的榮譽——時刻聽候祖國的召喚。我的朋友,讓我們用滿腔哄騙給我們的喜悅短暫,我們忍受着期待的煎熬,壯麗的激情報效祖國!

少年時代的玩耍已經消逝,切盼那神聖的自由時刻來到同志啊!請相信空中升起如同晨霧,如同夢幻:正像風華正茂的戀人,一顆迷人的幸福之星,可是一種願望還在胸中激盪,等待忠實的幽會時分。俄羅斯會從睡夢中驚醒,我們的心焦灼不安,趁胸中燃燒着自由之火,並將在專制制度的廢墟上們經受着宿命勢力的重壓,趁心靈嚮往着榮譽之歌,銘刻下我們的姓名!

  讀後思考:

1、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2、“可是一種願望還在胸中激盪”中的“一種願望”指的是什麼?

  未選擇的路教案設計3

  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①知識與技能:指導學生把握詩文基調,有表情朗讀詩文,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

②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③道德、情感、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歌的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大家已經接觸到了許多詩歌,那麼在上課之前,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什麼是詩歌?”詞典上的解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有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我認爲詩歌的最大特點就是表現了一種美的追求。《荷馬史詩》表現了一種悲壯雄闊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現了一種心有靈犀的美,即使是《惡之花》《死水》這樣的詩篇,寫了種醜惡的事物,也是爲了表現對逝去的美的留戀和對現實毀滅美的憤慨,這是一種追求之美。同樣,我們可以從抒發個人情感的愛情詩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寫人生哲理的詩歌也同樣是美的樂園。我們學習這兩首詩歌,首先要去體會這種詩歌的美,通過我們的朗讀,通過我們的體會,通過我們的品味來感知這種美。

二、《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俄羅斯文學博大精深,在世界範圍內有着廣泛的影響,且大師輩出。同學們能說說他們的名字嗎?(譬如托爾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馬雅科夫斯其、萊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廣爲傳誦的俄羅斯詩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學生自由回答

三、簡介作者

哪位同學知道這位具有國際影響的大詩人的情況?

明確: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生於莫斯科一個崇尚文學的貴族家庭。成年後不斷髮表詩歌評擊時政,歌頌自由,被視爲自由主義的代言人。爲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擊,他對曾被兩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終不愈地信守着詩中表達的生活原則,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雖然被沙皇政府陰謀殺害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鼓舞着人們。他的詩具有很高藝術成就和無言的藝術魅力。俄羅斯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讚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可先讓學生讀有關資料,教師進行介紹,強調普希金的悲劇一生樣鏗鏘有力。”但“詩是不可翻譯的”,譯詩不等於原詩,而我們現在又只能通過譯詩來學習、欣賞,但願我們能儘可能地領悟到這首詩的美。

四、聽、讀詩篇

1、聽課文錄音。

2、劃分朗讀節拍。

3、自由朗讀。由教師範讀,再由學生讀

五、結合體驗,研討問題

1、問: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問: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爲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明確:見教參。

3、問:詩歌最大的特點就是要用形象說話,最忌直白的說理,而這首詩通篇沒有任何形象,卻以說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品味全詩,想想原因何在?學生討論

4、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作爲鼓勵自己的座右銘,你讀了之後,喜歡這首詩嗎?爲什麼?請同學們自由討論,各持己見。這首詩最美、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這裏。學生自由回答,最好聯繫實際

  六、遷移積累

1、仿句練習仿照《假如生活欺騙了你》第一節,續寫下面的詩句。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不要!

2、背誦全詩

七、拓展提高:課後探究性閱讀普希金詩詩集,下堂課交流。作爲作業完成

  第二課時

《未選擇的路》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

1、背誦《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2、交流閱讀普希金詩集的情況。學生交流

二、導入新課:

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詩中的叮嚀與囑咐使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還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該怎麼辦?美國詩人弗羅斯特在《未選擇的路》這首詩中表達了他對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紹詩人: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他徒步漫遊過許多地方,被認爲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其代表作有詩集《少年的意志》《白樺樹》等。他在晚年成爲美國的非官方的桂冠詩人,美國參議院曾作出決議向他表示敬意。他處在傳統詩歌和現代派詩歌交替的一個時期,因此被稱爲“交替性的詩人”,與艾略特同爲美國現代詩歌的兩大中心。

三、朗讀詩篇

四、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反覆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裏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徵手法。

2、全詩共5小節,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的意思。找出詩中最令你感動的詩句或詞,談談你的體會。先朗讀由學生單獨回答。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後的悵惘——多年後的回顧、嘆息

3、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爲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明確:見教參“問題研討”

四、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可以講一講蘇格拉底有關麥穗的事例。學生自由回答

五、分清象徵與比喻的概念。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

象徵: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明確:所謂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爲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出示兩首詩,讓學生判斷這哪一首詩用了象徵,哪一首詩用了比喻?“我靠長矛揉制面包,弄到伊斯瑪洛酒,我將這酒飲盡,然後倚靠着這支長矛。”——阿爾基洛斯科《詩人之矛》象一顆山上的風信子,被牧人用腳踏了又踏,卻在地上開出紫花。——薩福《新娘》本詩的美正體現象徵的運用上,詩人用非常普遍的形象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打動了讀者的心扉。首先明確概念,再由教師闡述兩者區別。

六、積累聯想

1、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請根據你的積累,另寫出兩條關於“路”的名言警句。

2、結合《爸爸的花兒落了》課後練習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談談成長曆程上的體驗。

七、綜合性訓練:出然後分小組出一期“詩歌園地”的手抄報。

教後記: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教會學生去怎麼做。

標籤: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