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農業

有關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範文

農業2.9W

一、我市農民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

有關農民收入的調查報告範文

近年來,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態勢良好,農民收入呈現恢復性增長。20xx、20xx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225元、2393元,較上年增長3.4%、7.6%。

我們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靠發展優勢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建設五大生產基地。抓住國家和省實施“大豆振興計劃”機遇,建設百萬畝高油大豆生產基地,20xx年播種高油大豆146萬畝;引進馬鈴薯精深加工企業,建設百萬畝馬鈴薯生產基地,播種馬鈴薯45萬畝;推進農牧結合擴大飼料作物種植,建設百萬畝飼料牧草生產基地,播種飼料牧草32.6萬畝;依託現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百萬畝經濟作物生產基地,經濟作物總播種面積47.1萬畝;結合退耕還林,建設百萬畝柞桑蠶生產基地,放養柞蠶732把,栽桑樹700畝。

大力發展綠色、特色農業。充分利用我市資源富集和生態環境優勢,建設綠色農業生產基地11個,種植綠色食品面積125萬畝,11個產品獲得A級綠色食品,2個產品獲得歐盟有機食品認證,產量達12萬噸。

積極發展外向型農業。與俄在林業、畜牧、水產、農機、農科研等多個領域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引進農業先進生產技術和優良品種30多項。建立了中俄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在俄建設境外綜合開發區。農副產品出口發展到10大類100多個品種。

二是加快龍頭企業建設,靠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促進農民增收。

明確農業產業化發展思路。以龍頭企業爲重點,以提高農業競爭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爲目標,突出發展主導產業,圍繞麥、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藥等十大主導產業和5個成長性較強的產業,構建龍頭企業羣體、擴大基地生產規模、推進產業化發展。

加快龍頭企業建設。全市以農副產品加工爲主的龍頭企業29家,帶動基地面積137萬畝。實施品牌戰略,重點培育 “玉鈴”牌馬鈴薯、“雙河”牌極小粒豆、“驛站”牌馬肉乾等6個具有較大市場影響的`農產品品牌。

加快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在縣域和中心鄉鎮重點建設和完善了7個具有較好基礎的農產品交易批發市場。全市現有各類農產品市場88處,基本形成了以鄉鎮批發市場爲中心,城鄉農貿市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市場體系。

三是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靠科技進步促進農民增收。

加大農業新技術推廣和應用。推廣了一大批先進、適用、成熟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平均每年推廣項目20多個,累計推廣項目300項(次)以上。農業十項適用生產技術累計推廣面積達到2318萬畝。

建設市縣鄉三級科技園區156處,園區總面積50多萬畝,實現農民增收5000餘萬元。

大力實施種植業和牲畜業良種工程。引進推廣大豆、小麥、玉米等作物優良品種28個,建設各類種子繁育基地45處,推廣優良品種27個,農作物優質品種率達95%以上。建設大牲畜凍配站點92個。

努力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科學應用水平。對廣大農民進行多項目、分產業、逐層次的科技培訓。每年培訓鄉村幹部、科技戶、種田大戶及青壯年農民15萬人次左右。

四是夯實農業發展基礎,靠降低風險促進農民增收。大力推進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修建和改造了***、**等堤防,極大地提高了這些地區抗旱防洪能力。目前,全市已有8個萬畝以上灌區,有效灌溉面積11萬畝。20xx年,爭取國家級和省級旱田節水澆灌溉項目5個,受益面積可達16.22萬畝。推進中低產田改造和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綜合開發投資三年累計7113萬元,開發建設項目30個,完成中低產田改造19.27萬畝。大力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以實施天然林保護爲目標,重點實施三北防護林四期工程、生態效益補助工程和野生植物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四年共落實退耕還林面積5萬畝,造林56.8萬畝,建成多種類型自然保護區5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達125萬畝。不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3年來,全市累計投入農機更新資金1.6萬元,更新大中型農機具4786臺(套),到20xx年全市農業機械原值達6.776億元,農業機械總動力達95.63萬千瓦,畝均耕地擁有農機動力 0.132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86.5%。

五是大力發展非農產業,靠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畜牧業,實現農業內部轉移。目前,全市從事養殖業生產專業養殖戶達4579戶,佔農戶總數2.3%。從事山產品採集、食用菌栽培和水產等副業生產農戶也不斷增加。

大力發展非農產業,拓寬社會轉移空間。通過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鼓勵和吸引農民進城務工、經商。截止20xx年底,全市轉移剩餘勞動力6.04萬人,佔農村勞動力16.6%,平均每6個農業勞動力中就有1人外出務工,農民外出務工收入佔農村人均純收入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