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農業建設新型服務體系研究論文

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發展,連雲港市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爲基礎、以各級政府的公益性公共服務機構爲主導、多元化市場主體廣泛參與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各類服務主體在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上與農民有機結合,探索創新出很多有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然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服務能力弱、服務內容單一、服務對接機制不完善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建設現代農業,必須大力構建新型農業服務體系。

農業建設新型服務體系研究論文

一、連雲港市農業服務體系現狀

1.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基本建立

近年來,連雲港市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有了顯著進展,基本建立了以市爲中心、以縣爲中樞、以鄉鎮爲紐帶、以村組爲補充“上下成線,左右成網”的比較完備的四級農技科技推廣網絡。2014年,全市農技推廣機構139個,其中:市本級7個,縣級37個,鄉鎮級95個;全市農技推廣人員1589人,其中:市本級75人,縣區級581人,鄉鎮級933人。全市農技推廣人員中,從職稱上劃分,正高級(推廣研究員)28人,副高級(高級農藝師)171人,中級職稱624人,中級職稱624人,初級569人。

2.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基本形成

全市已初步建立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處爲中心,以市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市畜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爲龍頭,以縣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爲主導,以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爲抓手的農產品監管網絡體系。各縣農委統一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對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的指導、監督和管理,進一步健全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制度,完善運行機制,提高服務效能,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工作有據可依。一是建立主體責任制度,包括農產品生產經營責任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與相關單位及人員簽訂責任狀,明確服務要求,層層落實責任。對未認真履行應盡監管職責而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按照有關規定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二是建立監管職責制度,包括產地環境監管、農業投入品監管、檢測管理、巡查指導等,加強管理,規範監管工作程序。三是建立工作保障制度,包括監管人員崗位職責、宣傳培訓制度、信息報送制度、投訴舉報制度、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制度等。

3.農業信息化服務體系基本覆蓋

近幾年來,連雲港市在搭建信息平臺、拓寬信息網絡、搞好信息服務方面下功夫,初步實現網絡服務、信息技術和農業生產的有機結合,促進了連雲港市現代農業發展。目前,全市鄉鎮信息服務站建設基本覆蓋,建成了市農業信息中心爲主導,縣區農業信息中心爲紐帶,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爲依託,村級農業信息服務點爲抓手的四級農業信息服務覆蓋網絡,以此來指導農業生產、推廣農業科技、傳達農業政策、傳播致富經驗、交流市場信息。充分利用“農信通”、“12316”和短信業務,提供科技興農、農產品流通、農業政策、農產品市場、氣象預警等信息服務,切實解決信息進村入戶“最後一公里”問題、“有效”信息提供問題和信息交流互動問題。

4.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體系初見雛形

按照“政府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願、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積極爭取扶持政策,樹立了一批市場化、規範化運作的典型;通過加強技術指導和管理,規範防治服務行爲,培育一批拉得出、打得響的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隊伍和組織。到2014年底,全市農業專業統防組織288個,專業化防治服務隊659個,擁有機動、電動防控機械9348臺套,其中大中型防控機械1669臺套,日防控作業能力29.63萬畝,全年統防統治面積244.1萬畝。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體系已見雛形。

二、農技推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技科研與推廣機構缺乏有效的協調和溝通

從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相關環境來看,農業科技推廣與農業科研、教育分離,系統間相互協調困難,難以產生協同效應,弱化了農戶應用科技的積極性及主動性。由於科技供給系統和應用系統之間缺乏足夠的信息交流,農業科研成果與農業生產實際經濟利益脫節問題突出,使農業科技研究、推廣和應用主體都缺乏積極性,如農業科研教育推广部門聯繫鬆散,政出多門,形不成強大的合力,由於沒有順暢的技術來源,對於作爲市場主體的農戶而言,往往需要的技術得不到,得到的技術又不需要,造成供求矛盾。

2.農技推廣機構軟硬件建設亟待加強

一是利用現代化的信息設備進行大規模農技推廣能力不足。信息和技術是當前農業生產中最活躍的生產力,由於農技推廣經費少,農技推廣設施設備滯後,加之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通道並未完全打通,變“一張嘴、兩條腿”爲“三電合一”的現代推廣模式還一定程度上停留在口頭上。二是農技推廣人員技術水平有待提高。由於農技推廣工作待遇低,工作條件差,有的甚至出現農技人員應享受的工資福利待遇不能兌現,推廣活動經費很少,使從事農技推廣的專業人員逐年減少,年齡偏大、知識老化,高學歷、高職稱的人員不願從事農技推廣工作,使農技推廣人員隊伍整體素質有所下降。

3.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還相對滯後

專業合作組織及一些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已經成爲農業技術推廣的生力軍。但由於缺乏有效的政策配套、資金扶持、技術指導服務,很難適應農戶的需求。

三、構建“一主多元”農技推廣服務體系關鍵措施

1.加快構建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網絡

按照“有先進服務手段、有優良專業人員、有規模示範基地、有嚴格責任制度、有穩定財政保障”和“有配套村級規範化農技推廣服務示範站點”的“5+1”基層農技推廣綜合服務中心建設要求,投入專項資金,建設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綜合服務中心,設立農民培訓公益性崗位,提供農民培訓、農技推廣、品種技術展示等平臺,充分發揮鄉鎮農技中心的農技推廣主渠道作用。開展“一村一名農技員”行動計劃,確保每個行政村至少有1名農技人員。

2.構建農科教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聯合協作推廣機制

在充分發揮公益性農技推廣主渠道作用的同時,探索農技推廣服務的多種實現形式。一是採用招投標、政府訂購、委託服務等方式,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參與農技推廣,重點培育和支持農民合作組織、專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參與農業服務;二是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農業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等涉農科技資源優勢,加強生產一線農技推廣服務;三是引導、鼓勵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地方農技推广部門、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園區等共建區域性、專業性專家工作站等農業研發推廣機構,建在田頭,方便農民學習觀摩;四是實施農業信息服務全覆蓋工程,辦好“12316”農業服務熱線、農業技術網站,提供農業信息、技術服務。

3.打造一批農業科技成果綜合展示轉化基地

結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建、農業“三新”工程、“五有”鄉鎮農技綜合服務中心有規模示範基地、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創建,市縣鄉三級建設100個農業科技成果綜合或專業技術展示轉化基地,通過新品種展示區、新技術展示區、新技術創新試驗區、新產品試驗區、新型農業機械作業區等功能區劃分,將農業科技展示基地建設成具有成果展示、科技推廣、現場培訓、科技創新、專家決策等多項功能,打造便民、快捷優新品種主體化、高新技術普及化、高效模式多元化的農業技術推廣綠色通道。

4.切實提高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技術水平

一是啓動基層農技推廣特設崗位計劃,制訂人才激勵措施,引導農業大中專畢業生到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工作,擇優選擇涉農專業畢業生充實到基層農技推廣隊伍,確保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新增崗位80%以上面向涉農專業大學生;二是實施村級農技人員中專學歷提升工程,利用市縣農廣校開展涉農專業免費教育,每個行政村至少培育1名具有中專及中專以上學歷農技人員;三是建立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終身教育機制,廣泛開展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分層分類定期培訓,有計劃地安排基層農技推廣人員開展知識更新;四是完善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職稱評定標準,注重工作業績和推廣實效,積極發揮農民技術人員示範帶動作用,按承擔任務量給予相應補助;五是推進基層農業科技人員創新創業,鼓勵和支持農業科技人員採取成果轉讓、技術入股、合作研發、創辦科技型企業、有償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等方式創新創業,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