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老師課後反思

教師8.69K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反思意爲自我反省。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師課後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老師課後反思

老師課後反思1

今日開一節新課,課題是《圓的標準方程》。教學上,我用了奧運五環旗來引入,通過五環的圓形態,讓學生舉例生活中的圓,藉以活躍課堂的氣氛並提出本節探討的課題。接下來,設計兩個問題作爲課堂的串聯。問題一:如何作出一個圓?先讓學生上來畫圓,再結合畫圓的呈現的情境,引導學生回顧圓的定義;問題二:假如圓心爲C(a,b),半徑爲r,如何求圓的方程?老師依據學生作出的圓,添上座標軸,讓學生依據求曲線方程的步驟推導圓的方程。兩個問題一解決,圓的標準方程也就浮出水面了。

結合例題,老師對圓的標準方程的'結構作了進一步說明,特殊強調了圓心在原點的狀況,然後,就進入了練習鞏固階段。本節課設置了三個題組,題組一(4題):已知圓的標準方程,口答圓的圓心座標和半徑;題組二(4題):已知圓的圓心座標和半徑,寫出圓的標準方程;通過題組一、二,老師引導學生強化了確定圓方程的關鍵是明確圓心座標和圓半徑,假如條件不成熟,則需依據條件先求出圓心座標和半徑。

於是,給出題組三,都是要求學生先作出草圖並求圓的標準方程,條件分別如下:

(1)已知圓心和過圓上一點;

(2)以A、B兩點爲圓的直徑;

(3)已知圓心,且圓與始終線相切;

(4)已知圓過兩點和半徑r。

四道題目,讓學生先作簡潔的思索,然後叫四位學生分別上來板演。這樣的支配,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但放手讓學生做之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尤其是3、4兩題,兩位學生耗費了近15分鐘時間,雖然第4題得到了解決,但離下課僅剩下2分鐘。結果只能對學生的板演作匆忙忙忙的說明,未能對解題思路作進一步的延長,是爲本課一缺憾。

在課後,幾個同事進行了溝通,認爲題組三的給出太過突然,應當先設置一個類似的例題作緩衝,而且題4在本節課顯得難度過高,應當放在下節課再講。思索一再,的確同事的見解很到位,本節課還是題量設置過大了一些,在教學中,題組三應當一題一題地給出,然後儘可能具體地引導學生對解題思路和過程進行分析,講多少題,應依據課堂的狀況進行調整。如此,彈性會更大,課堂也會進行得更從容。

看來,如何放手給學生?放手到什麼程度?總有許多讓人品嚐的地方。

老師課後反思2

奮鬥的青春是美麗的。但一個人的青春可以平庸無奇;也可以放出美麗的火花。可以因虛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結結實實的步子,走到輝煌壯麗的成年。這就是我的青春格言。

正是在這條格言的指引下,一路走來,身後留下的是一串串堅實的腳印。從成爲教師的第一天起,我就知道唯有勤奮才能讓自己從一個新手成爲能手;唯有謙遜才能讓自己由“孤軍奮戰”到“博採衆長”,只有二者兼備纔會有素質的全面提高。在工作中,我時刻嚴格要求自己:踏踏實實地教書育人,認認真真地做好本職工作,絕不辜負領導對我的信任。2012年剛參加工作,學校就安排我擔任兩個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兼九(17)班的班主任,興奮中夾雜着惶恐和不安,但我很快冷靜了下來,將壓力轉換成動力,積極投身於工作和學習中。

教學上本着“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宗旨,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僅教他們學習知識,而且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做人。教學中注意分析學生的特點,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極力營造一種平等和諧、活躍有序的課堂氛圍。此外,我還注重自身素養的提高,經常閱讀各類專業書籍,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經驗,並適當加以改變運用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時刻做到學以致用。我還積極與備課組其他教師進行教學方法方面的交流,向他們虛心請教引導學生進行總結複習的`方法策略,汲取他們的教學經驗以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不知不覺一學期下來,聽課次數達到了56節。

教學之餘,我也經常與同事一起探討教學科研方面的問題,瞭解教學改革的新動態,並以此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不讓自己所教的內容成爲滯後產品。天道酬勤,在2013年的會考中,我所帶的班級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進入重點高中的人數達到了22人,錄取率超過了50%。我們學校的物理平均分排名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名列全縣第一。我取得的成績與學校的培養和物理組這個優秀的團隊是分不開的。我對自己嚴格要求,對工作一絲不苟,教學以實爲本,育人從實際出發。我深信只要踏實肯幹,定能贏得學生的認可,同事的認同。

今年我接手八年級(12)班的班主任工作,以及四個班的物理教學工作。經歷了畢業班工作的“洗禮”,再一次身處班主任的位置上,我的工作開始變的得心應手起來。在接班以前,我就瞭解到,這個班在陸老師的管理下,各項考覈指標已達到年級組前列,屬於傳統意義上的“好班”。在信心與壓力俱在的前提下,結合學校的現代班級建設理念,我對班級進行了多項制度的改革和創新。首先是着力打造班級管理團隊,從班委會、值周組、小組長以及團委,實行競聘上崗和監督機制。班級內部有班委會和值周組兩套管理體系,班級日常管理有值周組負責,班委領導和考覈值周組,團委除了本職工作外還要負責考覈班委。管理者之間合作與競爭達到了平衡,有效提高了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其次是制定了《希望12彈性懲戒制度》,把學生被動挨訓變爲主動接受懲罰,體現了自我教育的理念,也促進了學生的自主管理,班風有了很大的改善,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認可,同時也拉近了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可謂一舉兩得。

針對學風不濃的現狀,結合學校“打造書香校園”的契機,在班級展開了豐富多彩的讀書交流活動,取得了顯著地成果。在學校一年一度的評優樹模活動中,我也榮獲2013-2014學年度“優秀班主任”稱號;所帶班級也獲得了“文明班集體”殊榮。日常生活方面,我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循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樂於奉獻,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地做好領導交給自己的每一項任務。注重自身的師德修養,秉承“才高爲師,身正爲範”的理念,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同事及學生面前做出表率,力爭成爲一名大家公認的合格乃至優秀的青年教師。

在完成好教學工作的同時,我也希望能挖掘展示出自己更大的潛力。馬克思說,人活着是要有點精神追求的。我堅信這句名言。因此,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我還渴望有更多的鍛鍊自己的機會,不斷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所以從進入三中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定決心在搞好教學工作的同時,讓自己在三中的舞臺上能有所成就。在學校組織的優質課評選活動中,我也是積極準備和參與,獲得了校級二等獎。當然,在前進路上,總有坎坷與不平。回顧自己近兩年來的工作,還是留下了許多遺憾:有些學生的思想工作沒有做好;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失誤;起初設定的學習計劃也沒有如期完成??教學中還有待加強和改進的地方:對課程標準的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地把握知識的重難點;教學方法的運用還沒有做到收放自如;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還需加強學習等等。“別人站得遠,我們就走進,距離便會縮短;別人若冷漠,我們待以熱情,就會逐漸熱絡。唯有主動付出,纔有豐盈的果實得以收穫。”世間任何事,縱然前路佈滿荊棘,只要你傾注全部熱情,用心去做,總會有最豐厚的回報。這就是我心中始終不變的信念。

老師課後反思3

我是一名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二十年前我是幼兒園教師,現在是大學教師。教學對象雖然不同了,教學內容卻始終不離兒童。前段時間不少家長推崇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仔細想想,我認爲這句話不甚貼切。如果我也寫一本書,會說“好媽媽就是好老師”。其實,“好媽媽”和“好老師”在我看來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童年的守望者”。

一、守護童年的童真:孩子就是孩子

女兒4歲時的某天,她突然跑來對我說:“媽媽,我好喜歡你啊!我長大以後一定要和你結婚。”我微笑着搖頭說:“我也好喜歡你呢!但是我不能和你結婚。”她問爲什麼,我說:“因爲我們都是女的。”她立刻迴應:“那我長大以後要和爸爸結婚。”產生結婚的念頭,也許是因爲她和我們一起參加親友婚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許是因爲受到電視節目的影響。總之,這並不值得驚奇。記得她曾經看着我們的巨幅結婚照,充滿羨慕地問:“媽媽爸爸,你們是在哪裏拍的啊?真好啊!你們到哪裏找到這麼大的照相機的?”引來我們的鬨堂大笑。

過了一段時間,女兒意識到了自己之前的想法不合情理,就主動來找我們:“媽媽、爸爸,我想到了,我以後也不能和爸爸結婚。”我們驚喜地問:“爲什麼這麼說呢?”她說:“因爲等我長大了,爸爸已經太老了,都成爺爺了。爸爸,那時候我是叫你爸爸還是爺爺呢?”還沒等我們答話,她就接着說:“所以呢,我要和跟自己差不多大的人結婚。我決定長大以後和弟弟結婚。”

關於女兒的提議,我除了欣然附和,並沒有對她天真的念頭給予批判或鼓勵。女兒說結婚,表示她認識到婚禮是兩個相互喜歡的人舉行的一種儀式。她這麼提議,只是表達她對你滿心的愛意。當我在幼兒園工作的時候,也聽到有個小男孩說很喜歡某個小女孩,甚至說長大了要和她結婚。可那個小女孩後來因爲搬家轉園了,小男孩很快就忘記了這回事。更“嚴重”的是,他連那個小女孩的名字也忘記了。對於這件事情,做老師的我依然是莞爾一笑,把它當作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件趣事罷了。

尊重兒童,最重要的是尊重兒童的情感和需要。兒童借用某個成人詞彙來表達他們內心稚嫩但又熱烈的情感和喜好,並不代表他們真的需要某個成人儀式。如果假戲真做,那就不是孩子的天真,而是成人的娛樂了。

今天的教師能否真正把兒童看作兒童,守護孩子的童真呢?

二、捍衛童年的權利:即便只是孩子

所有的成人都曾經是兒童,可惜只有爲數極少的成人記得這一點。在當前的成人社會與教育實踐中處處能看到不理解或低估兒童的現象。比如,有的成人輕視兒童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將兒童的經驗視作低級或錯誤的概念。又如,有的成人用自己的需要代替兒童當下的需要,認爲這纔是合理的。

泰戈爾回憶起他的中學生活時說:“這學校雖然沒有什麼害處,它到底是一所學校。教室是冷酷而沉悶的,四面的牆壁警察似的看守着我們。房子像鴿子籠而不像人的居處。沒有裝飾,沒有圖畫,沒有一點顏色,沒有一點吸引孩子心靈的企圖。”也許我們幼兒教育工作者會在這一點上感到“自豪”:我們幼兒園的牆壁很美麗,走廊有很多精美的飾品和不斷更換的擺設,即便是泰戈爾來看,也會爲中國幼兒園裏美麗的風景感到驚詫。可惜,風景再美也不能證明兒童的基本權利(如探究的權利、平等對話的權利、遊戲的權利等)已經真正得到了保證。來看幾幅幼兒園裏的場景吧:

“六一”節來臨,爲了迎接這個盛大的兒童節日,不少幼兒園又開始了新的裝飾工程。教師們辛苦加班,製作牆飾、準備區角材料,幼兒園還花費了額外的金錢與資源。一位教師費了半天時間,用剪刀剪出了精美的拉花,小心地裝飾到活動室的牆上。熱心的幼兒說:“老師,我來幫你好嗎?”教師倒是很“體貼”:“謝謝你,不用了。你們手一拉就斷了,還是老師自己來吧!”拉花裝飾好了,全班孩子一起驚歎道:“哇——老師,好漂亮啊!”一個頑皮的孩子站到椅子上,踮起腳尖去摸那拉花。教師連忙喊:“別動,快下來,不許摸!你怎麼這麼調皮啊,這是用來摸的嗎?這是用來玩的嗎?”再看隔壁班的活動室裏,幾個孩子在玩娃娃家。雖然面前堆滿了精美的仿真水果,可幼兒不一會兒就對這些硬梆梆的塑料製品失去了興趣。

試問,更加精美的`牆飾和玩具就一定能讓童年更加快樂嗎?張雪門先生有一個觀點:教師爲幼兒提供材料時,應多用“原料”(即原材料),少用“熟料”(即成品)。這番話雖然差不多是一百年前提出的,其要旨卻沒有過時。

二十年前,我在某幼兒園實習,記得那是一個炎炎夏日的中午,我們實習生和主班教師圍坐在小木桌前,忙着爲孩子們準備角色遊戲的材料。我們將白布剪成一個個圓片,包上海綿,縫成“包子”“餃子”等各式點心,還用彩紙和蠟筆把廢舊紙箱裝飾成“電話機”“收銀機”等。借用張雪門先生的話來說,我們正忙着爲幼兒的遊戲製作“熟料”。一批“熟料”制好了,老師們吁了一口氣。

二十年過去了,幼兒園的硬件設施越來越好,“熟料”的檔次也越來越高。以上海某所一級園爲例,1980年該園用於添置玩教具的費用不到100元,2002年度這項費用的支出爲1.8萬元,到了2012年度,這項費用已逼近7位數。前不久,我還看到另一所幼兒園花費了20萬元爲各班添置了新的遊戲材料:一套套漆得五顏六色的小木屋,掛着“娃娃家”“銀行”“郵局”等招牌,配上小巧的桌椅,被安置在走廊上,非常惹眼;精美的仿真果蔬把“菜場”的筐子塞得滿滿的;“小吃店”的托盤裏擺着用樹脂合成材料製成的“點心”,造型生動、外觀逼真,看得人垂涎欲滴……

我們都知道,教師對遊戲干涉得越多,留給幼兒的空間就越小。當一個孩子在“小吃店”裏扮演着廚師,“製作”着那些明明已經做好了的“點心”時,這個遊戲還沒有開始,不就已經結束了嗎?遊戲區域裏的“熟料”剝奪了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樂趣,幼兒不再享有勞動帶來的滿足感與愉悅感。那既然如此,幼兒園爲什麼還不惜重金購買“熟料”呢?這是有原因的。

原因之一是評價標準的錯誤導向。一方面,一堆精美的玩具與一堆廢舊材料的視覺效果截然不同:前者使幼兒園看起來彷彿是一個兒童的樂園(“彷彿是”和“的確是”有很大的差別);而後者則讓人感覺凌亂無序,像個雜貨鋪子或儲藏間。主管部門如果把環境整潔、美觀作爲幼兒園考評的一條重要標準,那就會導致幼兒園及教師的兩難。另一方面,犧牲休息時間爲幼兒添置、製作玩教具的教師似乎更容易受到表揚,因爲他們看起來更“敬業”,也更“熱愛孩子”。

原因之二是兒童觀與教學觀的脫節。我們雖然日益重視兒童的遊戲權利,但在實踐中仍然輕遊戲、重教學。看待兒童的遊戲時不注重實質,更注重環境的美觀與否;不看重材料的開放性和適宜性,更看重東西的外觀和數量。其實,爲兒童的遊戲提供“熟料”的根源還是成人中心主義,侵犯的依然是兒童的權利。當我們幼時踢着一顆石子玩耍,或是拾一段蔥翠的樹枝當馬騎時,我們是如此快樂。而今天當我們把孩子拾到的樹葉、石子或其他雜物扔得遠遠的,以爲自己爲孩子做的一切都是爲他們好時,我們已經遠離了自己的童年,也不再精心守望孩子的童年。

李贄在《焚書·童心說》中道:“嗚呼!吾又安得真正大聖人之童心未曾失者,而與之一言哉!”周作人在論及兒童文學時說:“在兒童不被承認,更不被理解的中國,期望有什麼爲兒童的文學,原是很無把握的事情。”同樣,不理解兒童、不尊重童年,又怎麼會有真正的兒童教育?不精心守望孩子們唯一的童年,又怎能成爲真正的好老師、好父母呢?

如何做一名童年的守望者,將對兒童的理解融入到今日兒童教育的實踐中去,這將是一個值得我們長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老師課後反思4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四種天氣區別,教授內容緊貼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教學中體會天氣及其影響;天氣的特點是本節課的重點。熟悉常用的天氣符號。

所以本課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本班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師生的活動和交流中,昇華到對天氣及其影響的學習。採用形象記憶法、聯繫比較法、動手繪圖等方法記憶常用的天氣符號,藉助多媒體分析簡單的天氣預報圖,從而指導自己的日常活動,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激發學生觀察天氣的興趣,真正體現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天氣。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多向學校的優秀教師學習,將每個教學環節精心設計,立足上好每一節課,使我的教學得到提高。

老師課後反思5

一、課後反思對於青年教師的意義

青年英語教師因爲剛參加工作,對於教學工作的基本流程不太熟悉,特別是對於本學科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沒有形成完整體系,除此之外,青年英語教師在駕馭課堂能力和教學方法上缺少鍛鍊和經驗,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或者犯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的錯誤,使得課堂失去活力和輕鬆的氣氛,從而影響到了教果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課後反思不但對於青年教師的自身專業能力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更重要的是課後反思可以打破傳統課堂“滿堂灌”的舊模式,促進教學方法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水平。本人已經從事了兩年多的高中英語教學工作,兩年多的時間中,深深地認識到青年教師課後反思的重要性,課後反思的形式多種多樣,課後反思的形式應多采取自我反思,真實記錄教學活動中的情況和感受,及時總結經驗解決問題。

二、課後反思的基本內容

1. 回顧教學當中的失誤和不足

教學過程是否精心安排,是否合理,是否完備,有沒有考慮到學生因素,直接關乎到教學效果的達成與否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然而通過教學反思,對於上一節課教學過程的回想,總結教學中的得失和優缺點,可以幫助教師發現新問題,從而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同時也體現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責任心。記得高一時候開學上的第一節英語課,因爲初上講臺,面對新的學生和教材內容,心中難免有些緊張和不自信,爲了緩解彼此尷尬緊張的氣氛,因此第一節英語課讓學生做了英文自我介紹,由於詞彙量有限的緣故,學生自我介紹做的並不流暢,課後反思總結出,主要原因是教師缺少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如果當時能夠給學生一些必要的詞彙和框架的話,學生可能會表現得更好,之後在備課中注意到了這一點,在下一個班再做這個活動時,我首先給學生做了一個英文的自我介紹,然後讓學生總結歸納英文自我介紹的基本框架,將基礎詞彙列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就能暢所欲言,條理清晰地用英文介紹自己,那節課課堂氣氛熱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因此,課後反思是檢測教學過程是否合理和完備的基本標誌和手段。特別是對於青年英語教師來說,它既是教師總結教學經驗、摸索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又是青年教師自我探究提升自我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

2. 總結成功的教育經驗

課後反思不僅僅是反思課堂教學的`失誤和不足,同時也可總結記錄自己課堂中一些創新的思想和做法,總結自己成功的教育經驗,體現了教師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和創新性,體現了教師對於所教內容的大膽嘗試和對教材內容的把握能力。課後反思則可以通過文字的形式,將這些寶貴經驗記錄下來,對於今後的教學將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以本人高二時上的一節詞彙課爲例,考慮到大多數學生對於記單詞都感到頭疼這一事實,我在單詞課上經常給他們講一些記單詞的好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嘗試,那節課講到了一個單詞scene,爲了幫助學生快速記住這個單詞,並且擴大自己的詞彙量,我鼓勵學生進行聯想,列舉關於此單詞的相關詞彙,有同學提到scenery,有同學提到evidence,按照學生的思路,我進行了整理和歸納,有scene 一個單詞,補充了crime,criminal,evidence,suspect,detective,be sentenced to death 等相關詞彙和短語,最後讓學生講這些詞彙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學生將這些詞彙連成了一個生動的場景,通過聯想和語境,掌握了相關的詞彙,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通過那次大膽的嘗試之後,之後的詞彙課,只要有機會,我就會用類似的方法,幫助學生識記理解和運用一些詞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越來越多的學生也主動參與了課堂,在之後的課後反思中,我將這一成功經驗詳細地記錄了下來,從而指導我以後的詞彙教學。

3. 記錄學生的在學習過程中的困惑

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要做學生的指導者,組織者,引導者,課堂活動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活動是一種雙邊活動,包括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教師或者學生單方面的教或者學都會使課堂失去活力,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及時甚至提前瞭解學生的困惑,設法改進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也就突破了教學難點。例如,本人在一次寫作教學當中,講授寫作中的高級句型,本以爲這些高級句型能夠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結果卻出乎意料,很多學生在寫作中連基本的簡單句都寫不好,或者出現好多重大的語法錯誤,部分學生反映,自己對於簡單句的構成都不清楚,更不用提高級句型結構,那時自己才明白,如果當時一味地一廂情願的講解,只會挫敗學生的自信心,影響課堂教學效果。因此,那節課後,在課後反思中寫到,備課一定要備學生,正確地認知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瞭解他們學生中的困惑,由簡到難,這樣記錄下來,學生學習當中的困惑和薄弱環節就瞭如指掌,因此纔可以做到備課和教學中的遊刃有餘,也豐富了自己的教學經驗。

三、總結

課後反思的記錄可以是教師對某一教學環節的處理,也可以是對某種教學手段的運用,甚至是對一個識點的理解,或是對教學對象或者教師角色的反思。教學課後及時總結教學的得失,及時進行補充反饋與探索,對於教學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來說,不僅有利於及時改進教學,使教師在以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而且能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同時促進年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使之早日成爲教學基本功紮實,具有一定教學水平的專業人才。

老師課後反思6

一週的天氣這節課是學生首次進行自主收集信息,並且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整理和分析相關數據,得出結論。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出現以下的幾個問題:

1.學生的天氣信息的收集的欠缺。學生的在信息的收集方面方面上還是不能夠讓人滿意。部分學生做了這項信息收集工作,而且做了的學生還是臨時查閱的`天氣預報的。同時班級中有很大的一部分的同學沒有做這項工作,雖然老師已經提前一週多佈置了此項任務,但是學生的沒有積極的去做。從這件事看,學生的長時期探究,觀察的習慣沒有。這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加以重視。首先激發學生興趣,比如用名人的事蹟,其次強調任務的總要性。

2.學生處理信息方法手段需要強調。在引導學生進行信息處理時候,如果運用多媒體就會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我想這一點應該注意,能夠使學生真正的看到,體會到。

3.學生需要的一些曲線表格是否印一些,我在躊躇。因爲少,似乎不值得去印。

老師課後反思7

在教學七年級地理《多變的天氣》一課時,我覺得內容簡單而且學生對天氣不陌生甚至有的同學吃了不少天氣的苦頭(因爲我們這裏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時常有暴風雨,冬季嚴寒、雨雪相伴),所以開門見山的進行教學——天氣及其影響。通過多媒體出示不同天氣的照片幫助學生認識天氣,當這一環節結束後讓學生描述天氣,說說天氣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時,學生依然模糊不清,教學效果不好。我不斷的反思我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找到失敗的原因缺乏情景的創設,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的情景呢?

1、導出情景。在這節課中,我在導課環節簡單粗糙缺乏情趣,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熱情和慾望。常見的有問題導入法、設置懸念,調動思維符合七年級年學生的思維特徵。複習導入。溫故知新,引出下節課知識的生長點,親切自然。圖表導入。“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是學習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圖表具有形象、直觀、易懂、信息量大等特點,因而利用地理圖表導入新課也就成爲地理課堂教學導入新課經常選用的方法之一。如在教學這課時,利用天氣符號導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使課堂氣氛更活躍。

2、聯繫生活實際,創設情景。新課標教學理念提出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學應該走向生活,地理教學要重視學生生活經驗,重視對身邊熟悉的地理事物使學生的學習貼近生活實際,融入課堂學習。可以讓學生談談我們當地不同的天氣情況,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從學生親身經歷的由於天氣而帶來的困難引入,調動起學生的情感積極性,會產生很好的學習效果。

3、依託社會熱點,創設情景。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異常快捷,對於社會熱點問題,學生有了解的慾望,所以聯繫社會熱點來創設情境,就滿足了學生好奇的心理,深受學生歡迎。如:我國是世界上氣象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颱風、暴雨、雷電、乾旱、大風、冰雹、大霧、沙塵暴、低溫凍害、泥石流、山洪等災害時有發生,據統計我國每年有1.9億人受到與水有關的疾病的折磨,有20xx萬人患上呼吸系統疾病。利用這些事例創設情景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只要教師有意識創設情境一定會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真正實現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老師課後反思8

《多變的天氣》由“明天的天氣怎麼樣”和“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二部分組成。在師生的共同交流、學習中,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達成,回顧本節課,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下面將本節課的教學體會作以下總結。

(一)成功之處:

本節課根據教學內容實踐性強的特點,設計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重點、難點處理恰當,利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過程,整節課以“活”爲突出特點。

從學期初我就讓學生每天堅持收看電視天氣預報,並在每節課上課前讓學生輪流模仿天氣預報員播報當天的天氣,這樣就給每一個學生創造了一次走上講臺的機會,既鍛鍊了學生的膽量。

採用小組互動、同桌之間你畫我答等活動方式學習並有效掌握課堂所學,成爲本節課的又一亮點。同學們在相互協作、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牢固掌握了新學的地理知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討論,激發了學生們自主探究的精神,學生動手製作天氣符號小卡片、爭當天氣預報員、評選“最佳天氣預報員”等活動形式,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其表現欲,並有利於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在談到天氣與人類息息相關時,我設計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平時通過哪些現象或途徑來通曉天氣的變化呢?”有的學生答松果的張與合表示天氣的陰或晴,有的同學看雲識天氣等小知識,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平時應注意觀察生活、積累知識的熱情,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意識到“處處留心皆學問”,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發現自己身邊的地理現象。

整節課我遵循新課標“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在課堂上教師成爲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學習中師生一起,儘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聯繫實際的內容,儘可能多地蒐集現實社會生活、生產中與教材內容相聯繫的素材,並把這些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把“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

“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作爲指導思想,以貼近生活實際的天氣現象實例爲素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按照“關注天氣狀況——歸納天氣的特點——活用衛星雲圖以及天氣

符號——爲生產、生活服務——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的序列設計問題,提高學生獲取、加工、應用信息的水平,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和創新學習的能力及團體合作意識,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學好地理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學習的興趣大大增強了。

(二)不足之處:

教學環節設計得不夠緊湊,在風的知識點上處理過於倉促,雖然設計了小活動“左手定則”,讓學生在小遊戲中學習風向和風尾的知識,但沒有及時給學生指導,部分學生在判斷風向上還不夠靈活和準確。

授課中我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但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還不夠,沒有調動全體學生回答問題、分析問題的積極性,這方面還需我今後不斷加強自身的業務素質,有足夠的能力靈活地駕馭課堂。如學生在互相交流天氣符號的記憶竅門的討論中,我沒有兼顧到每一小組,從而使很多學生不敢上臺交流自己記憶的方法,也許忽略了很多學生精彩的.講解。

另外在分析威海空氣質量狀況不如以前的原因時,學生只從人類排放的污染物回答,而我也沒有給予補充,也沒有給學生留出反思的空間,如果我及時把人類的亂砍濫伐,破壞植被以及毀林開荒,開礦修路等擴充給到授課內容中,既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爲八年級“黃河的治理”等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從這一點來看沒有很好地實現學生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我想在今後的地理教學中,我不能過於追求活動的數量和形式,而應善於抓住活動的本質,在活動之餘儘可能地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間,從而充分發揮每一次活動的作用,有利地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和思維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學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老師課後反思9

《日月潭》描繪了中國臺灣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作者首先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稱的由來,最後介紹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風光。本文文質兼美,五個短小的自然段生動和諧地展現了日月潭的迷人風姿。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情境促讀,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學生對日月潭及中國臺灣寶島的熱愛之情。

在學生的朗讀能力、說話能力和積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夠,應當要讓孩子多讀多說,主動讓孩子探究,創設情境、薰染、範讀,各個方面去引導孩子的表達能力、讀文捕捉信息的能力,體現出“讀、說、背”的.培養;強化本課四字詞語方面,也應該要讓孩子在朗讀中、說話中去不斷地鞏固積累,這是知識的獲得,力求一課一得。

低年級孩子寫字與識字都很重要,我重點講了“環繞”和“茂盛”這兩個個詞語,並分別讓孩子們提醒會與哪些字混淆,孩子們的反應比較積極。寫字中我作爲老師感到慚愧的是粉筆字寫的不是很美觀,應該多去練練字。過渡語和體態語言的運用得加強。俗話說:上好一節課容易,但要上好每一節課很難。我們應關注細節,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備,多思,多學。

總之,教學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時的修煉,一如既往的去做,纔會日漸提升。因此在以後教學中,我應多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的文章,虛心求教,多聽聽別人怎麼上課,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學行爲。

老師課後反思10

如果說學生在第一個月的學習態度是一種帶有好奇心的學習的話,那麼接下來的這個月的學習應該就屬於一種習慣性的學習態度。學生們經過一個月對各科老師的考察,已經知道了如何在課堂上表現自己:喜歡化學的學生會積極主動的去配合老師,去努力地營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正是老師所期望的;反之,對化學不感興趣的學生就會在課堂上無所事事,表現出一種無聊的行爲,甚至有時候會有意地破壞老師的`教學工作,這也是老師所頭痛的…、、有一句俗語說:一個老鼠壞一鍋湯。假設在我的課堂上出現了一個這樣的學生是不是也會像老鼠一樣影響着整個班風,甚至會產生多米諾效應呢!實踐證明會的。

這兩個月的時間裏,我通過教學觀察和總結了學生的行爲表現,發現有些不良的行爲確實會很快的在班裏傳播,如果一個新老師遇到這樣的情況而不及時處理的話,以後的教學工作會變得舉步維艱。如何才能更好的改善學生的學習態度?我作爲一名新老師,在這裏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意見,也希望有經驗的教師們能夠給予指點。教師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教師應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技能,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應加強自身的思想認識,對待學生不能情緒化,應該用信心耐心和誠心去感染每一位學生,從而爲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榜樣;

3、班主任應採用“鼓勵與懲罰”的形式來管理班集體,好則嘉勉,錯則改之,從而加強學生們的守法意識,樹立一個良好的班風;

4、鼓勵同學之間互幫互助,互相學習,讓學生認識到"1+1>2"的深刻道理,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奮鬥拼搏需持久,天道酬勤是真理。”

我相信自己一定會越來越出色,因爲我從未放棄,我也相信我的學生會更加優異,也因爲我從未放棄。

老師課後反思11

本文是一篇說理性的散文,文章篇幅短小精緻,語言淺顯易懂,角度新穎,表達獨特,作者通過假設和設問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我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外,還把重點放在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和方法上。在指導學生理解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時,先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把書比作家和朋友,爲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我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書還可以比作什麼,學生通過想象,充分領會了反覆讀一本書的'原因,在理解讀一本書的方法時,我補充了許多名人讀書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讀書的收效會大大提高,學生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收穫不少,懂得了該怎樣讀書。

我覺得實在還要體現在讓學生樂學,愛學,這需要教師實在地引導,熱切地鼓勵,真切地調動,當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內非肽分泌得比較多了,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實在了。

語文課要姓“語”,在課堂教學中我多次安排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靜讀思考問題,師生(生文,生生)之間的對話,句式變化的意義,讀書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對於讀書理念的反思,評價這些都是在品詞析句中,在引導交流中,在方法指導中實現了學生語文素質的提高,讓語文課堂充滿濃濃“語文味兒”。

老師課後反思12

《看雲識天氣》上完了,感觸頗多。下面我談一談我的教後反思:

1、語文課首先要解決教什麼。

《看雲識天氣》是一篇精美的科普說明文,內容豐富翔實,貼近生活,說明方法科學適當,層次清晰,語言優美流暢,雖是說明文,但文章通俗易懂。那麼,這節課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教氣象知識,還是按正常的說明文去教說明文的知識?好像都不大好,因爲這是語文課,而不是地理課,而且學生第一次接觸說明文(科普文),講一些枯燥的說明文的知識也許會不感興趣。那麼我究竟要培養學生的什麼語文能力呢?我的教學目標究竟應該設置爲什麼?

經過幾番思索和查閱資料,我確定了該課的教學目標應該從知識性、條理性、生動性幾個方面去設置。另外,根據單元提示,我覺得應該訓練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提煉信息的能力,還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其科學精神。

2、語文課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訓練。

在教學雲的形狀、光彩與天氣的關係時我採用分組研究、填寫圖表、觀看圖片的形式來完成,我認爲這樣可以使學生把雲的各種形狀、各種光彩與天氣的'關係展現得一目瞭然,脈絡清晰,而且能提高學生提煉信息、概括內容的能力以及抓住事物特徵進行介紹的能力。在探究文章的條理性的環節,我提示學生一種概括內容的方法:提煉總領句,這些方法對學生學習語文應該是長期受益的。

3、語文課應培養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回答一個問題要重要。”可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的重要性。那麼如何培養?我想首先要讓學生敢問,然後是會問。比如《看雲識天氣》這一課,學生可以這樣提問:看雲的什麼可以識別天氣?看雲可識別怎樣的天氣?這兩個問題就把文章的主要內容,文章結構梳理出來了。並且本文重要的說明方法—分類別也一目瞭然了。

4、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讓大多數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別讓他們當“看客”和“聽衆”。

總之,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問題多多,這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思考、探索。

老師課後反思13

本節課主要講述了多變的天氣,教材緊貼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天氣及其影響,所以本課堅持“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的原則,根據七年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在師生的活動和交流中,升化對天氣及其影響的學習和理解從而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意識。

藉助多媒體讀懂衛星雲圖,學會分析簡單的天氣預報圖,從而運用到自己的'日常活動。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真正體現讓學生從生活中學習地理,學習對生活用的地理。在師生的共同交流、學習中,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基本完成,有成功之處,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優點:本節課師生互動頻繁,真正讓學生參與到了教學過程中。學生回答問題積極,多以生活中實際感受來參與到教學環節,讓學生感受到學地理就是爲生活而服務的。教學結構安排合理,整個教學過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缺點: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對學生的評價不到位,評價比較單一,在以後的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要有指導性及深度。板書在書寫時字寫的不太好,以後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語速還是有一些快,以後上課時間把握要靈活。最後課堂小結時不能流於形式,以後上課要慢一點說,語言要精煉些。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反思,我想在今後的地理教學中,我應善於抓住活動的本質,在活動之餘儘可能地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消化和反思的空間,從而充分發揮每一次活動的作用,有利地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和思維水平的提高,使我的地理教學得到提高。

老師課後反思14

我在本節教學活動中能注重以學生爲主體,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充分活動,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學理念。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並將地理知識靈活地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爲此,我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了圖片、文字、動畫、語音等豐富的多媒體教學素材,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衛星雲圖”時,向學生展示了衛星雲圖的拍攝動畫,形象地展示了圖像的由來,給學生非常深刻的印象。

充分利用教材中設計的“活動”,並給學生提供天氣預報圖,讓學生模擬電視天氣預報員播報城市天氣狀況,這樣使學生既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又能較快地理解天氣與人類的關係。引導學生爭做主持人,在課堂上進行即時的表演,培養了學生讀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被多媒體課件所吸引,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使知識問題化、問題活動化、活動趣味化,創造了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輕鬆融洽的教學氛圍,建立了探究、體驗、合作的新型學習方式,爲其今後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老師課後反思15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後)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

一要反思教學行爲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現代教學要求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因爲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着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爲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爲教學過程的靈魂。

二要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作爲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教學,是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構的溝通活動,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係不再是“人?物”關係,而是“我?你”關係;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爲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是隻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jiao往發生的“假教學”。

三要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爲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爲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爲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爲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爲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爲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四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着“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滿堂電”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五要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爲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秉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豔,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爲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因爲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地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七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僞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現在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後,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老面孔”??優等生髮言。至於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僞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言的權利。那麼到底解決了多少“疑難病症”?又有多少學生真正參與、體驗了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