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高校教師能力提升

教師3.16W

高校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對實際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提升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提高高校教學水平的關鍵。下面小編帶來的是高校教師能力提升 ,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校教師能力提升

1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構成

長期以來,教學能力與其他,如教育能力等概念的內涵有所交叉,國內外對於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研究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側重點:早期主要把其放在教師的人格歸因及性格特徵上。隨着教育事業的發展,人們認識到,教師教學能力必須分析其構成,而非簡單地把其作爲教師個體因素來考量。

作爲一名高校教師,其教學與科研密切相關,因此在定義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時,其科研水平也必應納入其中,而非單純的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同時,高校教師作爲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教育工作者,既應具備一般的能力,又應具備與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相關的一些能力。因此,在此將高校教師的教學能力歸納爲以下幾種能力:一是掌握並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高校教師要做好教學工作,首先要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並瞭解學科的研究動向,才能在充分的知識儲備的基礎上將學科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並使他們瞭解新的知識動向;二是與學生交流、溝通及培養學生自學才能的能力。高校教師作爲文化與知識傳承的重要使者,要不斷地把握大學生的特徵和需求,改變“唱獨角戲”的教學態勢,及時有效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有效地吸收轉化知識,從而能夠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出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三是教學活動的組織及實施能力。教師的基本教學能力就在於其設計、組織及管理教學的能力;四是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能力。高校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進行科學研究,科研的優秀成果是其能進行優秀教學的重要保證;五是教育教學創新能力。只有通過持續的教學創新,教師才能在不斷變革的環境中有效地把握高校的教學活動。

2 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2.1 現狀分析

隨着社會的進步,由於有了更爲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工具,更廣泛的教學方法,高校教師掌握並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有了明顯的提升。但同時當今高校教育模式單一、教學關係僵化、教學主體的對象不明確、大學教師的教學與大學生對於教學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教學過分制度化,失去了教學的主體性,統一的內容、方法等嚴重地禁錮了學生的個性和創新意識等同時體現了高校教師能力的大幅下降。

2.2 影響因素分析

2.2.1 制度與環境因素

當今社會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與高等學校教學質量直接掛鉤,而這種太過宏觀的定位忽略了教師本體和學生本體的重要影響力,因此,在討論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的構成中,既沒有從學生主體地位的角度進行構建,也沒有從教師的個人成長以及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階段性規律的角度去進行研究。在討論大學教師教學能力的開發時,着眼點並不是從滿足教師自身發展的角度,而是從提高教學質量出發。這樣,大學教師與學生都處於被動地位,導致這種能力提升略顯空泛。同時,在教學評價制度方面,未能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係,以致形成一種重科研、輕教學的導向,逐漸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高校教育評價環境。此外,高校學生羣體的變化使得高校教師羣體未能適應並掌握新的`服務對象的特點,教學方式落後出現了不適應症。

2.2.2 微觀教育文化環境因素

高校的微觀教育文化環境對於高校教師的能力成長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作用。這其中包括高校的教學理念、政策導向、管理措施、運營方式等。我國有多種類型的高校,每一所高校都有屬於自己的微觀教育環境。但對於大多數高校而言,其並沒有創造適合自身發展的微觀教育環境。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如封閉的管理理念、單一化的評價方式、弱化的激勵機制、不夠全面深入的培養策略等成爲了我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桎梏。

2.2.3 高校教師個體特性

現代社會的教師受到了太多的外界“誘惑”,同時承擔的壓力亦有所增加,過於追求個人自身的發展,部分教師未能全身心投入教學,導致部分教師教育理念有所偏頗、從業態度有所下滑;同時,部分教師對自我發展的要求降低以及普遍出現的職業發展 “高原期”, 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師自身主動提升教學能力的意願。

3 提升高校教師教學能力的建議

3.1 宏觀層面

要塑造良好的高校宏觀教育文化環境。主要包括正確的教育理念、重視教學的政策導向及配套的管理措施,以塑造良好的全民意識。這其中要特別注意的是要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係,對不同類型的高校教師提出不同的要求:對研究型大學而言,科研是教師的主要任務,對於教學型大學而言,教學考量應占據更大的比重。總體而言,應該重視教學與科研的合理分配。但是,同時應該注意到,大學的一種重要職能就是進行知識傳承,因此,應該把教學作爲第一準則。國家教育部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保證教學的地位,全社會也應努力培育一種重視教學的氛圍。同時充分調動教師羣體的創造性和積極性,把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定位在更爲具體的教師團隊及個體發展上面來。

3.2 中觀層面

一是成立教師發展中心,高校層面迫切要做的就是專門機構的成立及相關機制的完善。教育部文件要求近年來建立30個示範性教師發展中心[3],教師發展中心必須有效地聯動學校各個相關部門,有專門的編制人員及完善相關制度。二是完善教師教學能力培養機制,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尤其是教學創新能力。通過新進教師崗前培訓、在職教師教學研討和提升教師教學效果需要的教學診斷及導師制帶領下的教學技能培訓、貫穿教師職業發展的全過程的校本培訓[3]。建立完善“三個維度”的教師教學訓練體系,在培養教師個體能力的成長的同時,積極打造優質教師教學團隊。三是完善教師激勵機制,關注教師成長,包括制度激勵、團隊激勵以及職業發展激勵等。制定一系列有關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制度及其保障機制,從基本要求、教學水平與質量等方面加強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評價和鼓勵,如晉升條件中納入教學效果、教學競賽及相關教學榮譽及教學獎勵的完善。較大程度地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通過“以老帶新”,“以學促新”,“以優促新”,“新老結對子”等方式培養優秀的教師團隊,共同研究探討優秀的教育教學方式。同時,在教師待遇及福利上,要加大投入,使得廣大教師能全身心投入到能力提升中來。四是建立教師教學監督和評價動態機制。設置兩條線的評價機制:科研型教授及教學型教授,鼓勵教師找尋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學校堅持目標控制和過程控制相結合,教學質量發展與教師個體發展相結合,通過實施學生評教、教學督導組評教、校領導聽課評教、教師評學、觀摩教學、學習空間懇談會等措施,加強教學監控信息的反饋與處理,有效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手段,提升教學質量;構建“學校+學院+教師+學生”四個層面的立體化、多層面、動態化的發展型教學評價體系[4]。重視學生評價的作用,合理引導學生對高校教師進行相對合理的評價。同時,也要重視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不可評價和監督得過死,靈活處理教學評價與職稱評定等之間的關係。可引入基於成熟度理論模型的教學能力評價模式,更全面地對教師教學能力進行評價。

3.3 微觀層面

自主發展是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高校教師自身應該豐富知識、內化並恪守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提升教學技能、勤於並善於進行教學反思、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等。

標籤:高校教師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