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師5.09K

“百家講壇”主講嘉賓鮑鵬山曾經引用南朝劉義慶的話“山蔭道上,應接不暇”來形容自己讀莊子的感受。其實,何止是讀莊子,讀先秦諸子任何一家的作品,都會給我們帶來這樣的感受,所以,今天的說課內容,我選擇了“先秦諸子選讀”中的《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這篇課文。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案及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背景和設計思路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選自人教版《先秦諸子選讀》第一單元,屬於選修內容。儘管新課改已經過去多年,但關於選修教材如何教如何考,江西省目前仍無定論。於是教師也許只能摸着石頭過河,更多的老師則是把它當做一般的文言文來處理。

其實不然。我以爲,《先秦諸子選讀》儘管選文皆爲文言文,但由於其作者皆爲光耀千秋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因此決不能按照一般文言文的套路來上。《先秦諸子選讀》課程應該承擔着引導學生通過學習陶冶身心、涵養德行,並提高學生對我國文化傳統和思想傳統的認識的重要任務。

我的這一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教學設計正是在這一理念下產生的。在教學設計中,除了幫助學生梳理重要文言現象外,更重要的在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所賦予的思想面對同樣無道的天下,儒家與道家分別選擇了不同的處世之道;面對禮崩樂壞的社會,孔子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改變天下的人生目標,並且不懼困難,堅定不移地朝目標走下去。我以爲後者纔是本課的精華所在。

爲了上好《先秦諸子選讀》第一課,我苦苦求索,認真準備,尋找了與課文相關的許多資料。相關鏈接便是本教學設計的一大特色,教學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孔子時代的社會背景,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現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分析人物言行,揣摩人物思想。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正確領會和評價孔子勇擔社會道義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瞭解孔子時代的社會背景,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現象。

2、分析人物言行,揣摩人物思想。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孔子是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最深遠影響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學者;在中國思想家、教育家和學者中,他又是對世界歷史和文化產生過最深遠影響的一個。在中國歷史上,還沒有誰能像他這樣有着如此深遠的`國內和國外影響,沒有誰能像他這樣帶領中國文化走得如此之久、如此之遠。他的思想智慧結晶直到今天還閃爍着耀眼的光芒。

有趣的是,孔子在當時雖然贏得了衆多弟子的推尊,並且得到了社會上部分人士的支持,可是不解、譏諷和困厄一直伴隨着他。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來看看他是怎樣抉擇人生的吧。

二、自主學習梳理重要文言現象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長沮(jǜ) 桀溺(jié) 耦而耕(ǒu) 憮然(wǚ)

(yōu) 輟(chuò) 荷(diào) 食之(sì)

(二)解釋下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封人:鎮守邊界的官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無道:沒有德政

耦而耕:兩人並耕 津:渡口 易:改變

憮然:悵然若失的樣子 諫:挽回 趨:快步走

荷:揹負 食:拿東西給別人吃

(三)掌握下列通假字

儀封人請見:見通現,引見之意。 而誰以易之:而,通爾。 使子路反見之:反通返

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闢通避。 植其杖而芸:芸通耘。

(四)思考與練習第三題(略)

三、合作研討解讀文本

1、閱讀課文第一、二、三、四則,找出直接(或間接)反映當時社會形勢的語句,並概括當時社會的特點。

明確:(1)天下之無道也久矣;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3)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今之從政者殆而!

(4)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相關鏈接1:

(1)今國之與國相攻,家之與家相篡,人之與人相 賊,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調,此則天下之害也。

《墨子兼愛》

(2)《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臣弒君,子弒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漸久矣。

《史記太史公自序》

2、面對無道動盪的社會,孔子和長沮、桀溺等人分別選擇了怎樣的處世態度?(用第二則中原文作答)

明確:(1)與易:孔子。

(2)辟世:長沮、桀溺,楚狂接輿,荷丈人,晨門。

相關鏈接2:

(1)隱士是士的另類。什麼人可以做隱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當中,什麼人是隱士?不做事的人。所謂“不做事”,也不是什麼都不做。耕田、種菜、砍柴、釣魚之類,還是要做的,否則他們吃什麼?他們的“不做事”,其實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會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願意”。能做,會做,做得了,卻偏不做,才叫“隱士”。

易中天

(2)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囂喧。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閒。唯此中隱士,致身吉且安。

白居易《中隱》

3、認真閱讀課文每一則,從言行處找出長沮、桀溺等人對孔子處世態度評價的語句,並概括其態度特點?

明確:尊重,嘲諷,挖苦,逃避,勸誡。

相關鏈接3: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sǎng額)似堯,其項類皋陶(Gāo yáo),其肩類子產,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léi léi不得志貌)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史記孔子世家》

四、深入探究

面對無道動盪、禮崩樂壞的社會,孔子勇擔道義,投身社會變革,不但不被人理解,反遭人嘲諷挖苦。此情此景,孔子內心會如何感想?請你試作合理地推斷和想象。

明確:內心孤獨但意志堅定,理想抱負決不動搖。

相關鏈接4:

(1)誰終將聲震人間,必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

(2)我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有的人死後方生。

(3)總有一天我會如願以償。這將是很遠的一天,我不能親眼看到了。那時候人們會打開我的書,我會有讀者。我應該爲他們寫作。

尼采

五、課文小結

一個栩栩如生的孔子從歷史中走來,和我們那樣的近。我們彷彿看到了他的偉岸,聽到了他的心跳。當國家和民族處在危難之時,正是因爲有了他們這些明知不可爲而爲的人,我們民族的航船才衝過一道道險關,纔有今天國家的繁榮和昌盛。靈魂純潔高尚的孔子憂國憂民、積極進取、勇於擔當。他的文化人格是我們乃至世界的榜樣,它曾經激勵了無數代的仁人志士,它也必將永遠傳承下去。

如何把握人生,真的是一個大題目,相信同學們學過本課後,對此一定會有深刻領悟。

六、作業佈置

請以“我看孔子‘知其不可而爲之’的處世態度”爲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要求:(1)觀點鮮明,運用對比和舉例兩種論證方法;(2)不少於200字。

作業示例:

面對禮崩樂壞、天下無道的現實社會,賢者選擇避世隱居;而你,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卻毅然決然地選擇了“知其不可而爲之”。

是什麼讓你做出了這樣的選擇?是天降大任於斯人也的使命感,是救民於水火的社會責任感,是追求禮樂治國理想的崇高感。既然不被魯國所用,便去周遊列國,茫茫中原,總能聽到轆轆的車輪聲。那是你在駕車前行,儀封人讚揚你,你沒有沾沾自喜;接輿唱鳳歌勸你,你不爲所動;長沮、桀溺嘲諷你,你在傷感中更加堅定。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歷史最終告訴我們:誰終將聲震人間!

七、板書設計

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論語》

1、與易孔子(知其不可而爲之)

2、辟世長沮、桀溺,楚狂接輿,荷丈人,晨門。

教學反思

好課的標準,就是實實在在。

《先秦諸子選讀》旨在通過學習諸子論著,啓發和引導學生陶冶身心、涵養德行,提高對我國傳統文化和思想傳統的認識,加深對優良傳統的熱愛,發展學生閱讀古文的基本功。作爲《先秦諸子選讀》中《論語》第一課,我就以此爲目標努力追求了以下幾個實在。

第一,落實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瞭解孔子的生平、思想,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影響;學習五段選文,掌握文言知識,鑑賞文章風格。首先要求學生閱讀《概說》及《孔子生平》落實知識目標,對照課下註解,以小組爲單位翻譯敘述故事,落實能力目標。整節課緊緊圍繞學生的學習過程展開,提問、質疑、探究、合作,讓學生認真學、敢於說,把課堂還原於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第二,爲學生創設一個探究的平臺,落實德育目標。孔子生活的時期,禮崩樂壞、道德失範、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天下無道。面對這樣的亂世孔子該何去何從?是像“長沮”、“桀溺”“荷丈人”那樣悲觀厭世,帶着無奈歸隱山林,然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瀟灑自足;還是像某些清談家那樣選擇無爲?孔子堅持自己的理想,毅然決然的懷着無人悲憫的仁愛之心,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提出“恢復禮治”、“變革社會”、“匡扶天下”,並以此作爲自己的人生目標,周遊列國,著書立說,開館授徒,陷困厄而不屈;遭譏諷而不輟;知其不可而爲之。學生討論熱烈,有贊成孔子這種精神的,也有傾向歸隱的,頗有“百家爭鳴”的氣勢,達到了我教學設計時期待的小精彩。

第三,創設情境,讓學生真切感受孔子。播放電影《孔子》片段,走近孔子,進一步體會孔子勇於擔當社會道義的精神以及他那悲劇性的執著。特別是周遊列國時,被陳蔡兩國的士兵圍困在郊野中,好多天沒有食物吃,顏回等弟子已經餓得站不起來了,面對一晚馬肉湯弟子們依然謙恭地禮讓,孔子也依然不停地給大家講學、唱歌、彈琴,固執堅定的面對困難,不言放棄。從學生觀看影片時表情和唏噓聲,我就知道我要的效果達到了。然後順理成章讓學生仿照“2012年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爲孔子寫頒獎詞。

第四,切實發揮教師的專業素養,對本節課的設計從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着手,既注重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注重情感的培養,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探究。

但教授完本課後仍然留下了些許的遺憾。首先在落實情感目標時,就有學生提出,孔子的勇於擔當看起來很美,但是在當今這樣的社會卻很傻。這種思想上的衝突是我在設計本課時所沒有想到的,因而在學生辯論後的總結略顯蒼白。其次對五段選文人物描寫的方法有所忽略。其實選文人物富有個性特色的動作和行爲,細膩而傳神。比如,接輿勸孔子一段,在他唱完之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然後戛然而止,孔子想說什麼,接輿爲何躲避,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可惜因爲時間關係,我只是蜻蜓點水罷了。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不管我怎麼設計,都會有一些瑕疵,或許因爲遺憾,纔有了反思,纔有了更深的追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以此爲契機,按照高中語文新課改的要求,紮實細緻落實目標,實實在在教學,認認真真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