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有理數的加法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附說課稿)

教師2.85W

導語:由於有理數的加法是有理數運算的開始,因而它是時一步學習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也是今後學習實數運算、代數式的運算、解方程以及函數知識的基礎。同時,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減少兩極分化、增強學生學習代數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有理數的加法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附說課稿),歡迎閱讀參考!

有理數的加法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附說課稿)

有理數的加法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一、 教材分析

有理數的加法是有理數運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它建立在國小算術運算的基礎上。

但是,它與國小的算術又有很大的區別,國小的加法運算不需要確定和的符號,運算單一,而有理數的加法,既要確定和的符號,又要計算和的絕對值。因此,有理數加法運算,在確定“和”的符號後,實質上是進行算術數的加減運算,思維過程就是如何把中學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化歸爲國小算術的加減運算。

由於有理數的加法是有理數運算的開始,因而它是時一步學習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也是今後學習實數運算、代數式的運算、解方程以及函數知識的基礎。同時,學好這部分內容,對減少兩極分化、增強學生學習代數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節課的重點是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理由是:

(1)要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就得深刻理解運算法則,對運算法則理解得越深,運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有理數的加法作爲基本運算,在今後的各種運算中有着廣泛的應用。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異號兩數相加的法則,原因是: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認識過程,要遵循一般的認識規律。而七年級年級的學生,對異號兩數相加從未接觸過,與國小加法比較,思維強度增大,需有通過絕對值大小的比較來確定和的符號和加法轉化爲減法兩個思維過程,要求學生在課堂上短時間內完成這個認識過程確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時,應從實例出發,充分利用數軸,從數形結合的觀點加以講授,並配以適量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感知法則的應用。以求突破這一難點。

二、教學目的的確定

1.使學生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掌握有理數加法法則,並能準確地進行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2.通過有理數加法的教學,體現化歸的意識、數形結合和分類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和概括的思維能力。

3.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

以上教學目的是從知識教學、技能訓練和能力培養三個方面,根據《教學大綱》中關於“有理數加法”的教學要求,和加強“雙基”教學的要求,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等要求而確定的。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引導發現法和直觀演示法

引導發現法屬於啓發式教學,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啓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多活動、多觀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的全過程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規律、總結出法則。它符合教學論中自學性和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的原則。

另外,在教學中,還運用電教手段進行直觀演示,動態演示出物體在一直線上兩次運動的結果,使學生在獲得感性知識的同時,爲掌握理性知識創造條件,這樣做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力也容易集中,符合教學論中直觀性和可接受性原則。這就是說,要從感性和理性兩個方面入手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和能力。

四、學法指導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歸納的學習方法。通過觀察實例,讓每個學生都 動口、動腦、動手,積極思考,自己歸納出運算法則,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課堂教學程序

1.類比聯想,提出問題

2.直觀演示,歸納法則

3.應用舉例,變式練習,解決問題

4.反饋練習

學生對所學法則到底掌握了多少呢?爲了檢測學生對本課教學目的完成情況,進一步加強法則的應用訓練,我設計了反饋練習,針對學生的解答情況:若出現問題,準備採以措施及時彌補和調整;若學生解答順利,可再給學生出一些補充練習題。

5.歸納小結

爲了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利用提問形式,從以下三方面小結。學生先回答,進而教師歸納總結,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

(1)本節所學習的主要內容;

(2)有理數的加當選法則在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3)本節課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

有理數的加法優質課教案說課稿

師:在國小裏,同學們已經學過數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這些數是正整數、正分數、和零,也就是說,這些運算是在非負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自從引進負數後,數的範圍就擴大到整個有理數。那麼,在有理數範圍內,怎樣進行四則運算呢?今天,我們來探索有理數的加法運算。 (教師板書課題:有理數的加法)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兩個有理數進行加法運算時,這兩個加數的符號可能有哪些情況。

生1:加數都是正數或都是負數。(教師板書:同號兩數相加) 加數一正一負(教師板書:異號兩數相加)

師:還有其他情況嗎?

生2:正數與零,負數與零,或者兩個都是零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具體問題:某人從一點出發,經過下面兩次運動,結果的方向怎樣?離開出發點的距離是多少? ① 先向東走了5米,再向東走3米,結果怎樣?

生3:向東走了8米

師:如果規定向東爲正,向西爲負,同學們能不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 生4:表示爲(+5)+(+3)=+8 (教師板書) 師:我們可以畫出示意圖。 (教師用投影儀顯示圖1)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結果如何?

生5:向西走了8米。可以表示爲:(-5)+(-3)=-8 [教師板書]

(教師用投影儀顯示圖2)

③ 向東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結果呢?

生6:向東走了2米。可以表示爲:(+5)+(-3)=+2 [教師板書]

(教師用投影儀顯示圖3)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東走了3米,結果呢?

生7:向西走了2米。可以表示爲:(-5)+(+3)=-2 (教師板) (教師用投影儀顯示圖4)

⑤先向東走5米,再向西走5米,結果呢?

生8: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爲:(+5)+(-5)=0 (教師板書) (教師用投影儀顯示圖5)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東走5米,結果呢?

生9:仍回到原地位置。可以表示爲:(-5)+(+5)=0 [教師板書]

(教師用投影儀顯示圖6)

師:同學們開動腦筋,完成上面這組問題完成得非常好,我非常高興,請同學們獨立完成下面一組有理數加法的具體問題,用數學式子表示出來。 (教師用投影儀顯示下面內容):

從河岸現在水位線開始,規定上升爲正,下降爲負:

①上升8cm,再上升6cm,結果怎樣? ②下降8cm,再下降6cm,結果怎樣?

③上升6cm,再下降8cm,結果怎樣? ④下降6cm,再上升8cm,結果怎

樣?

⑤上升8cm,再下降8cm,結果怎樣? ⑥下降8cm,再上升0cm,結果怎樣?

師:下面同學們分組討論,互相訂正。

教師公佈正確答案:

①上升14cm。 [教師板書 (+8)+(+6)=+14]

②下降14cm。 [教師板書 (-8)+(-6)=-14]

③下降2cm。 [教師板書 (+6)+(-8)=-2]

④上升2cm。 [教師板書 (-6)+(+8)=+2]

⑤回到原水位線。 [教師板書 (+8)+(-8)=0]

⑥在原水位下線下8cm。 [教師板書 (-8)+0=-8]

師:通過以上兩組題目,從兩個有理數相加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請同學們發表演自己的觀點,與本組同學交流。

小組1:我們這一小組同學發現了正數加正數結果是正數,負數加負數結果是負數,也就是說:同號兩數相加,符號不變。

師:其他小組還有沒有新的發現什麼?

小組2:我們發現符號不同的兩個有理數相加,結果的符號與最前面加數的符號一樣。

師:這一小組的看法是否正確呢?

小組3:不正確。因爲(+6)+(-8)=-2, (-6)+(+8)=+2,結果和符號與第一個加數的'符號不一樣。應改爲:符號不同的兩個有理數相加,結果的符號決定於加數中較大的數的符號。

小組4:這句話也不對,如(+3)+(-5)=-2 中,和的符號是負的,但+3比 -5大,應改爲:和的符號與絕對值大的加數符號一樣。 師:還有沒有不同意見?

小組5:我們這一小組有不同意見。符號不同的兩個數相加還有一種可能是相反數的情況,結果爲0與每個的數的符號都不一樣。

師:觀察仔細,很好。

師:剛纔同學們只是發現了兩個有理數相加,結果的符號問題,結果除了

符號部分外,另一部分稱爲結果的什麼?

衆生:結果的絕對值

師:結果的絕對值與加數絕對值又有何關係呢?

小組5:同號兩數相加和的絕對值等於加數絕對值的和,異號兩數相加和的絕對值等於較大絕對值減去較小絕對值。

師:請同學歸納,總結出有理數的加法規律。

小組6:同號兩數相加,符號不變,並把絕對值相加;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小組7:不對,異號兩數相加應分兩種情況。⑴絕對值不等的異號兩數相加;⑵絕對值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

師:很好!同學們已經感受到兩個有理數相加的情況與國小加法要複雜一些,是否還有沒有考慮到的情況呢?

小組8:有,一個數同0相加,仍是這個數。

師:全班同學共同說出有理數的加法法則。

教(板書):有理數加法法則:

①同號兩數相加,取加數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

②異號兩數相加,如果絕對值相等和爲0;如果絕對值不等,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③一個數同0相加,仍是這個數。

(點評:學生學習知識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認知的效果,完全取決於學生是否以積極的心態參與認知活動。因此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有如下閃光點:

1.通過回顧已具備的部分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產生一個暫時成功感和滿足感,達到一個暫時的心理平衡。

2.以提問的形式展現新矛盾、新問題,挑起學生引起心理的不平衡。旨在誘發學生好強、好勝的天性,將學生的注意力導向下一個環節。

3.再次以提問的形式,滲透分類的思想,將學生的思維導向分類探索的境地。旨在讓學生的思維能圓潤地過度到探索新知情境之中。

4.分類展示生活情境,放手讓全體學生感受並探索,從而構建加法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