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

教師2.21W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1

大學聯考攻堅戰在全體高三教師的誓師大會召開之際拉開了帷幕,其間不乏有衆志成城的豪言壯語、氣壯山河的鴻鵠之志,更有有條不紊的試卷分析、切實可行的教學規劃。衆所周知,大學聯考是一個萬衆矚目的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關乎全局的成與敗,而教師做爲全程的參與者和引導者,可見其責任中重大。對於一名親歷高三的青年教師而言,應努力做到教學相長,使自己的知識儲備和業務水平能夠相得益彰,並駕齊驅。回眸一年來的複習課教學,有以下幾點體會和反思。

一、重計劃性,忌盲目性

高三的教學較之高一、高二無論是在知識容量上還是在能力要求上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是在高一、高二基礎上對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面對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難題,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效率是每個教師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換言之,教師要對自己一年的工作有所計劃,而決不能漫無目的、得過且過。我們化學組高三複習課教學工作計劃是在開學初學科組成員經過仔細研讀教學大綱、深入分析近幾年的大學聯考題和大學聯考說明的基礎上研究討論制定出來的,,而且還對具體章節的複習策略和習題篩選進行了仔細推敲,把工作細化到每個細節。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做到有條不紊、張弛有度而遊刃有餘。今年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年,新版大學聯考說明面市時我們及時與舊版說明進行比較,隨時調整我們的教學內容和側重點。總之,在計劃中靈活變通,使我們較爲順利地完成了高三化學複習工作。

二、重因材施教,忌好高騖遠

我所任教的高三(3)班和高三(4)班是兩個理科普通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較差。進入高三以來,學生的情緒波動較大,厭學情緒日趨嚴重,針對這一具體情況,在參考重點班教學的基礎上,適當降低了教學難度,習題也主要以基礎和中等難度爲主,而且注重講練結合,並適時選做相關內容的大學聯考題,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穩定學生的焦躁情緒。此外,題型教學在高三複習課中顯得尤爲重要,可克服盲目的題海戰使學生收效甚微之弊。課堂上學生經過練習歸納出某一類題的解題方法,對以後的階梯會起到高屋建瓴、事半功倍之效。在狠抓教學的同時,學生的心理問題也不容忽視。狀態反常的學生一經發現,我主動與班主任交流溝通,以便選擇行之有效的方法對其加以引導,使其儘快調整好狀態,去迎接新的挑戰。總之,教育和教學都需要切合實際的因材施教,忌偏離實際的好高騖遠。

三、重步步爲營,忌一知半解

有了較爲縝密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下一個關鍵的步驟就是具體的實施工作了,也就是具體的課堂教學。教師要向每一節課要效率,每一節課要達到什麼教學目標、知識點要落實到什麼程度,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對於難度較大的知識點,通過課堂反饋得知學生仍不能很好地掌握,下節課需再加以鞏固練習,讓其落實到位,重視課堂教學的步步爲營。不能爲了趕進度,學生對知識一知半解就萬事大吉,這樣會使學生的知識體系中出現盲點,不利於其解題。作業、統練題中的反饋信息也能夠很好地反映出學生思維上的誤區,教師應及時更正學生的這些誤區,對知識點進行反覆剖析,使知識點逐步在學生頭腦中落實到位。

四、重隨時充電,忌孤陋寡聞

根據化學學科特點,每年的化學大學聯考題中都會有一些與近年科技前沿相關的信息題出現。教師如果只重視書本知識,沒有在教學中滲透這些新信息意識,學生遇到此類題時就會出現嚴重的畏難情緒,爲解題設置了一道無形的障礙。

因此,教師應注意及時捕捉與化學相關的科技要聞,隨時給自己充電,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把最新的`諮訊傳遞給學生,爲學生的備考助一臂之力。例如:今年被吵得沸沸揚揚的蘇丹紅事件、巨能鈣事件,都是很好的課堂素材,及時把其引入課堂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解信息題的能力。

“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我一年來最大的感受。教師是知識的先行者,更是學習的先行者,它是教師的職責之所在。以上幾條具體的體會是我一年來教學中感受最深的,當然工作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教學中缺少一本理論性較強的學生用書,給學生複習帶來了一些不便。我會繼續耕耘在這片我深愛的沃土上,努力使自己成爲一名技藝高超、受人愛戴的辛勤園丁。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2

在按照開學時制定的教學計劃以及新的教學大綱,本人已經如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無論是教師的編寫教學設計,還是課堂上的精講多煉,處處都體現了師生的默契配合。近日進行本學期的教學反思,歸納爲兩個重視和兩個加強,現總結如下:

一、重視基本概念的教學

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對於學生學好化學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學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由於概念是逐步發展的,因此,要特別注意循循善誘,由淺入深的原則。對於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徹揭示其涵義,也不應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絕對化了。並在教學中儘可能通俗易懂,通過對實驗現象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使學生形成要領並注意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和勞動中應用學過的概念,以便不斷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提高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二、重視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對於學生打好化學學習的基礎十分重要。爲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繫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這些實驗,以增加感性知識。要採取各種方式,幫助他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識。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識以後,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製法和用途等之間的關係,並注意加強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對元素化合物知識學習的指導作用。

三、加強化學用語的教學

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是用來表示物質的組成及變化的化學用語,是學習化學的重點工具。在教學中,我讓學生結合實物和化學反應,學習相應的化學用語,結合化學用語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實驗。這樣有利於學生的記憶,又有利於加深他們對化學用語涵義的理解。還應注意對化學用語進行分散教學,通過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和有計劃的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這些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四、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儘量上好每一節化學實驗課。本人教學中,課前準備十分周密,演示實驗現象十分明顯,效果良好,使全班學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師應從科學態度、規範操作,給學生示範,並啓發引導學生從生動的感性知識上升到抽象的思維。

根據本校的實驗設備條件,我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爲邊講邊做的實驗,或調換一些實驗,或適當做一些選做實驗。同時鼓勵並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些家庭小實驗,以進一步激勵他們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探究精神。我還嚴格要求學生,具體指導他們逐步達到能正確地進行實驗操作,並得出正確的結論。

教學反思是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種行動研究法,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必不可少的手段,同時,爲以後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科研方法。所以,建議希望在教育事業上有所貢獻的教師能經常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3

美國的心理學家波斯納指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反思可以使存在的問題得到整改,發現的問題及時探究,積累的經驗昇華爲理論。通過教學反思可使教師的教學工作不再是簡單的循環或重複,而是在不斷提高和昇華。教師在反思中學習,在反思中探索,在教學反思中改變自我,這樣教師的教學能力可在教學反思中不斷地提高,並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風格。目前新課程正在全國各地蓬勃進行。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爲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本文以“元素週期律”實際教學爲例,就教學反思談些看法。

一、做好教學前的前瞻性反思,提高教學分析能力。

教學前的反思應具有前瞻性,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並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這一理念的過程。本節課屬於化學基本理論,缺少直觀、形象的實驗,比較枯燥。根據化學新課程基本理念,結合本節課課程特點,本節課的教學設想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網絡資源,組織學生開展交流、討論,增強互動,避免枯燥的講授;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原子半徑、元素化合價等數據,讓學生進行活動探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發現元素週期律,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課堂中又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等師生互動的'方法來完成教與學的任務,達成教與學的目標。若能經過這種教學前的反思,那麼形成的教學方案一定是具有個性化的,也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元素週期律這節課三維目標方面有這樣的設想,在知識與技能方面:使學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元素主要化合價的週期性變化;認識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週期性排的結果,從而理解元素週期律的實質。在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元素週期律的推出及其應用,初步培養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的能力;結合元素週期律的推出,使學生初步掌握從大量的事實和數據中分析總結規律,透過現象看本質等科學抽象的方法。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結合元素週期律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由量變到質變以及客觀事物本來是相互聯繫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學重難點是認識元素週期律及其實質。

二、及時抓好教學中的調控性反思,提高課堂調控能力。

調控性反思就是及時、自覺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課堂教學的對象是活潑可愛的學生,因此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並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這就需要教師能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調整教學策略。本節課中,在完成活動探究的表格內容後,要求學生對錶中的各項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其中的規律。這個環節是爲了培養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的能力,需要學生開放思維,積極應對。但是剛開始學生反應並不積極並且思維僅侷限於對1-18號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原子半徑、元素的主要化合價的變化規律。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及時調整了教學策略,不停的啓發和引導,讓學生分組討論充分交流,使學生充分挖掘表中各種數據所表現出來的規律,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三、進行教學後的批判性反思,提高教師評價能力。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學生、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教師找出問題的癥結,探索出改進的方法,不斷提高教學評價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在元素週期律這節課中,通過學生進行分組活動探究,對於元素原子序數、核外電子排布、電子層數、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原子半徑、相對原子質量、元素最高化合價和最低化合價的規律自我總結和歸納,從而對元素週期律進行初探,然後引申得出元素週期律這個規律。這個環節不僅落實了“知識與技能”目標也培養了學生抽象歸納以及演繹推理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掌握從大量的事實和數據中分析總結規律,透過現象看本質等科學抽象的方法。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使學生樹立由量變到質變以及客觀事物本來是相互聯繫的和具有內部規律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在此環節中也有沒有處理好的地方。在觀察圖表裏的數據得到規律時,過快得讓學生從直觀圖形中得到結論,沒能充分認識直方圖和折線圖的圖形特徵,節奏過快。這時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圖表是整理數據、發現其中規律的一種重要工具。在進行元素週期律的實質的環節教學中,由已知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和主要化合價呈週期性變化規律推導出元素性質的週期性變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的週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也就是元素週期律的實質。在認識元素週期律的實質過程中,對原子半徑的週期性變化這一知識點進行了適當的拓展:讓學生嘗試用原子結構的知識解釋原子半徑的變化規律;讓學生學會比較同週期和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徑的大小。這個環節較好的穿插了知識點的學習,學生接受的比較自然。但在教學過程當中,較多的採用教師講解授課的方式,沒能讓充分發揮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這段教學處理上,如果讓學生在元素週期律的定義和元素的性質等已有知識基礎上,讓其自行分析得出結論,充分體現知識的生成性,教學效果會更好。在歷史回眸環節中,讓學生了解認識元素週期律的漫長的過程,創設情景,以史爲鑑,讓學生接受了化學史教育、人文教育、德育。課後習題應可能豐富些,這對於鞏固這堂的知識點非常有幫助。

進行全面的反思是從不同的視角和新的方式看待已經習以爲常的教學實踐和隱藏在實踐背後的各種假設,審視自己的一些根深蒂固的教育觀念和假設是如何限制了自己的實踐,也意味着尋找一些不同的視角看問題。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改變多年來習以爲常的教育理念、教學行爲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構課堂,重建教學,促進自身專業發展,不斷提升專業水平,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4

如何上好化學課興趣是建立在需要基礎上,帶有積極情緒色彩的認知和活動傾向。心理學和教學實踐都表明,就大多數學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並不懸殊,而導致學生學習成績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沒有興趣學生就沒有認知的傾向,失去了求知的原動力。國中學生正處於興趣廣泛、求知慾旺盛的時期。如何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對於我們教學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以下是本人幾年來在化學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做法、感受說出來與大家共勉,但願能拋磚引玉。

1、上好第一節課,激發學習興趣“好的開始就等於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節化學課,對培養今後學生學習化學興趣尤爲重要。國中學生第一次上化學課,總是存在好奇的心。所以,我們想要上好第一節課,首先要精心設計,認真準備,要設置許多問題“催化”他們去思考,去探索,“加速”他們主動地學習。例如,緒言課一開始就向學生提問:“什麼是化學?”學生面面相覷,不能回答。老師再問:“氫氣球爲什麼能飛?”“如果改用口吹的氣球,它能不能飛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用口吹的氣球不能飛。”對於這些疑問,老師可不作答,既而還可以再提出一連串的問題:“熱天時食物爲什麼會腐爛?”“鐵爲什麼會生鏽?”“煤氣爲什麼會致人死亡?”“人胃裏的胃酸過多可以用什麼藥治療?”等等。恰當的設置“問題”,在學生面前不斷地提出他們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學生在無盡的問題中產生求知的濃厚興趣,從而在學習過程中使其永不滿足。

2、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學習的興趣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生動有趣的實驗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對九年級學生來說,化學是一門新開設的學科,本身對它就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加上他們早已枯燥了書本的理論知識,迫切想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應運時,利用化學實驗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認真做好課本上的第一個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的同時,要多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實驗。例如:在第一節課是可以先避開書本,做幾個趣味性很強的實驗“燒不壞的手帕”、“空杯生牛奶”、“魔棒點燈”等等,讓學生睜大好奇的雙眼,然後再引入新課,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精神飽滿,對化學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另外,課後可以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就更加有趣味性和挑戰性,讓學生自己主動地去思考,去鑽研,有利於提拔化學拔尖人才。

3、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體現化學知識的實用性我們生活日常生活中處處有化學,化學與人人有關,衣食住用樣樣離不開化學,化學教師就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讓學生所學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結合,時時給化學提供實用的機會。例如,在緒言部分講到銅綠時,可以讓學生回去找找看家裏有沒有這種東西,讓他們自己去思考,銅爲什麼會生成銅綠?什麼條件下容易生成銅綠?它與銅是同一種物質嗎?加熱它看看有什麼現象?等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有,講到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氫氣的有關知識時可以和地球的“溫室效應”、“酸雨”和剛剛發射成功的“神舟五號”飛船結合起來,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讓他們體會化學知識的無所不在和化學知識的實用性。

4、開展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讓學生主動學習豐富多彩的化學興趣活動,對於學習緊張的九年級學生來講,是極具誘惑力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餘輕鬆一下,又能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獲得和鞏固許多化學知識。化學興趣活動的內容及方式很多,如:“化學魔術”可以做“手帕包火”、“魔棒點燈”等等;“化學知識講座”可以講講“酸雨的形成”、“溫室效應的原因”、“日常生活化學”、“化學故事”等等;“化學課外活動”可以帶學生到附近的`工廠或生活小區讓他們去發現生活中的化學;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組織一個“化學晚會”設計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相聲、魔術、小品、謎語和笑話等等。

5、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理順知識結構,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國中化學的難點及知識分化點一般有:化學用語、溶液的計算等。一個學生即使興趣較高,一旦幾次被難倒,興趣也會大減,從而影響學習成績,所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和知識分化點很重要,例如化學用語中元素符號、化學式,不要求學生一天就把它記完,可採取分批分段記憶,日積月累,量變到質變。

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教給他們“四步走”:一寫,正確寫出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二配,配平化學反應方程式;三注,註明反應條件及符號;四查,最後檢查化學反應方程式書寫正確不正確。將常見元素的化合價、酸鹼鹽熔解性編成口訣幫他們識記。對於溶液的計算,重點授以方法,讓他們多練,儘可能地幫助學生總結歸納出公式、規律,對於零碎的化學知識,教師幫助總結。這樣有助於學生記憶及掌握,不至於使學生感到爲難,從而使他們的學習興趣不減。

總之,興趣是第一位老師,在化學教學中,應積極採用各種有效的適應學生心理特徵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學好化學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5

注重化學教學中的演示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在幾乎每一個單元和許多的課題上都涉及到實驗。其實驗分老師做的演示實驗和學生與老師共同完成的分組實驗,及某些具有研究性的實驗。從實際情況可知,學生實驗畢竟是少,研究實驗也偏少,相對來說,演示實驗的數量就比較多了。

有些化學教師認爲:化學課本中的演示實驗可做可不做,主要以講解爲主,我認爲不然,如果我們不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的話,可以做一下演示實驗,因爲演示實驗也可以讓學生多增加一下對實驗現象的印象,這樣有利於學生對實驗的總體理解。並且有許多的演示實驗並不會花費很多的時間或者精力,再說即使花費了些許時間也是值得的。

說到化學教學,從事過化學這門學科教學的教師應都知道,城市裏學校的化學教育和農村鄉鎮學校的化學教育存在着較大的差別:就學生這一塊來說,城市的學生的眼界要比農村鄉鎮學生大的多,他們的知識面相對較廣;從老師這一方面來說,總體的水平相差不會很大。而從教學設備上來說,城市學校和鄉村學校的水平差距就相差甚大了。就化學實驗室這一點就有着很明顯的差距,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農村中學的化學實驗室比鄉村中學的簡陋許多,甚至,一些應該具備的基本化學實驗器具或藥品都不齊全,儀器和藥品在數量、種類、質量遠遠不及城市的中學。如何利用有限的條件做好同樣是一本化學教科書上的演示實驗就顯得尤爲關鍵,而這一點要做好就得讓農村中學的化學教師多動下腦子了。

從教的這些日子裏,就拿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吧:在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的第二個單元第一個課題中,有一實驗(檢測空氣中氧氣含量)中要用到大橡皮塞和鐘罩等儀器,在那個時候,無論我怎樣尋找,我翻遍了所有的裝橡皮塞的盒子,只找到了一個大的`橡皮塞,可在檢查氣密性的時候,發現這個僅有的大橡皮塞因老化而氣密性不好,故無法使用。但是,難道實驗就不做的嗎?“不行”!我這樣告訴自己。得想辦法,於是我找來一隻礦泉水瓶子下端切去,留下上面的似鐘罩的一大半,擰開蓋子,把燃燒匙的上端燒紅後直穿礦泉水瓶蓋,再做一些密封措施,一個簡單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實驗儀器就做好了,後來在課堂教學上用這個自制的實驗儀器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實驗的時候,效果還蠻好的。

現在想想:是啊!其實很多東西都在人的腦子裏的,只要我們稍微多動動自己的腦子,其結果就會更加的完美!同樣的,農村的孩子一樣的渴望知識,同樣渴望更好的掌握到更多的知識。我們做老師的,能做的就是把我們自己所知道的知識都教會給學生,同時利用好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條件及環境傳授給學生予無限的知識技能與做人的道理!相信學生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教育的明天會更好!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6

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反思多媒體環境爲實驗探究性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它不僅可以創設探究情境,提供豐富的主題資源,改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各種需求,同時還可以爲學生表達思想、觀點提供交流工具。本節課充分利用這些優勢,爲學生的學習營造了有利的空間,同時,也收穫了許多驚喜。

驚喜一:精心設計實驗,增強了學生的參與度課的開始,首先播放了一段視頻,讓學生以小偵探的身份去破解"死狗洞之謎",並通過實驗的方式去取證,來證明自己的猜想。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一共設計了七了實驗,實驗的材料如滅火器、氣球、紫色的小花、礦泉水瓶等均取自於學生身邊的物質;實驗報告圖文並茂,通過大屏幕展示後一目瞭然;實驗操作簡單易行,現象明顯;實驗結論環環相扣。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都爭着搶着去完成實驗,並能根據實驗現象及時做出分析和判斷,整堂課在積極、有序、和諧地進行。學生真正成爲了主動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被動學習的接受者。

驚喜二:設置探究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本節課,我設計瞭如下的問題:①二氧化碳的密度是怎樣的?你如何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②礦泉水瓶變癟的原因,除了二氧化碳能溶於水之外,還有沒有其它原因?③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物質都有什麼?如何通過實驗證明你的說法?④如何檢驗菜窖的安全性?如不安全,請你告訴農民伯伯該怎麼做?這些問題的設計,爲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一個寬鬆、開放、自我、探究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得到釋放,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得到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精神,很多同學的回答出乎老師的想象。如有的同學"將一瓶二氧化碳氣體口朝下放在燃着的木條上方"來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還有的同學設計出"將菜窖內放一種能和二氧化碳反應並放生成氧氣的物質"來減少窖內二氧化碳的量。我想,這些驚喜來自於教學中不給學生"罩玻璃罩",讓他們自由跳的結果吧。

驚喜三:開放的作業,調動了學生積極性作業的第一道題,是使學生在課上學習的基礎上,通過主題資源網和其它途徑進一步學習二氧化碳的用途,評析二氧化碳的功與過。第二道作業題,是讓學生將抽象化的東西應用到新情境中,用所得的結論去解釋新的現象,這個過程,既是對二氧化碳性質的完善,又是對它的復現,也有助於加深對二氧化碳性質的理解、記憶,增強了用所得結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兩道題均爲開放的彈性的作業,目的是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經過努力都得到發展,體驗成功的喜悅。

可喜的是,兩週後,兩個班的'學生都提交了作業,有的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繪畫功底,有的發揮了自己電腦的優勢,有的對二氧化碳的功與過做了系統的評說。每一份作業都是學生用心完成的,都浸透了學生對這節課的深深地愛,都令我驚喜不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不斷地創設民主、寬鬆、和諧、愉悅、自由、共振的平臺,讓學生敢表達、會表達;給學生自主、自我的空間,讓學生的個性敢張揚、能張揚。"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7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們是否對自己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行爲進行了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藉助於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思考,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回顧,運用教學標準要求不斷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教學反思是學生髮展、教師專業發展、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對於化學教師而言,進行教學反思有助於教師建立科學的、現代的教學理念,並將自己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爲教學行動;有助於提高教師自我教育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有助於充分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進一步完善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有助於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試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樑,促進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教師轉變。筆者認爲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現在仍有許多學校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連一些化學實驗現象都只是教師的口述,而不給他們親自動手或觀看演示實驗的機會。這就導致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爲什麼”、也不知道要問“爲什麼”的麻木習慣。《綱要》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付諸實施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要新,決不能守舊。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怪圈。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化學教師應想方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進實驗,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多做實驗。在現代化學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CAI動畫、錄像和化學實驗,我們可選擇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節,製作成多媒體課件、錄像教學。有很多教師未曾使用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他們覺得製作課件比較麻煩,在課後花的時間較多,其實有時我們使用多媒體,可以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化、使靜態的理論動態化,從而化難爲易。

例如,在講到原子結構時可以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別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然後製成動畫,模擬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通過閃爍的方式及疊加的手段,展現電子雲的特徵。在比較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這兩個概念時,動畫模擬甲烷和氯氣如何斷鍵,氯原子與碳原子形成新鍵;乙烯中碳碳雙鍵斷裂,兩個氯原子分別接到兩個碳原子上,通過動畫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反應機理。特別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反應多,內容瑣碎,每次講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回顧上次所講內容,溫故而知新。藉助於錄像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境,還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苯與液溴在鐵粉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生取代反應,由於液溴取用過程中會有溴蒸汽揮發出來,可採用錄像技術進行演示,同時對操作注意點進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紹,使學生不僅能理解“爲什麼這樣操作”,更能體驗正確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學過程的反思

1.化學實驗的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筆者見有教師作如下改進,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濃HCl和稀HCl,同時放進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內不留空氣),2分鐘後,盛有濃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脹70~80mL,而盛稀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卻膨脹不到10mL,經過改進,實驗可見度大,對比性強,定量性好,需要說明的問題簡單明瞭。關於“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氣球變大,這個實驗因爲氣體的壓強太小或因爲氣密性不好,因而很難看到明顯的現象,也可進行如下改進,在兩個量筒中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的鹽酸,再滴入幾滴洗滌劑,用等物質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產生的CO2使洗滌劑產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過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和產生CO2的量的多少。改進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爲探究性實驗,創設探究情景,激發學生探究情趣。

2.作業佈置的反思

當地學校大都以江蘇教育版爲新課程版本。預習作業有課本中的“活動與探究”、“問題解決”、“交流與討論”;複習鞏固作業有課本中的“練習與實踐”,一專題下來可以做“本專題作業”,這些書本習題作爲教材的一部分是我們學習的精華,要充分重視,教師還要詳細講解。有些學校精心選編試題,控制難度,提高練習的效率和準確性,課堂上使用的學案相當好,包括學習目標、已有知識、問題探究、課外習題等小模塊。當然最配套的是教師自己精心設計的習題或試卷,題量不要太多,題目要精選,緊扣教材,切合學生實際,兼顧學生差距。

3.公開課的反思

經過教師的精心安排,公開課很“成功”,一節課表面上看來條理清楚、精彩圓滿,師生配合默契、問答巧妙,學生似乎個個聰明機智,根本不需教師的啓發誘導。公開課應該求真務實,多一點本色,少一些粉飾。化學公開課只有堅持以人爲本,正確把握學科特點,遵循教學規律,選擇合適教法,才能實現優質高效的目標,紮紮實實地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

四、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要求教師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靈,要求教師經常地、反覆地進行反思,要求教師選擇多種教研方法進行反思。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筆者試做些初步探討:

1.教學後記反思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教學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教師應依據教師職責和新課改的要求,堅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回顧與思考、反省與檢點,並通過文字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對每堂課的整個過程回憶再現,思所得,發揚長處,發揮優勢;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釋疑;思所難,突破難點,化難爲易;思創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實踐經驗積累下來,加深自己對教學典型事例的思考記憶,持之以恆,必能把經驗“點”連成“線”,最後鋪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這是教師專業化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2.觀摩公開課

通過觀摩別人的公開課,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來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爲,是教學反思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聽名教師或專家講課,觀看優質課例,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比較,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發展點。特別是同事之間互相聽課、不含有考覈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寫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在課後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和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化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鑑他人意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該通過與同事、同行交流,對教學設計的依據、基本教學過程、富有創意的素材或問題等進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在《金屬鈉的性質和應用》課堂教學中,筆者一開始做了“滴水生火”實驗,這時學生十分驚奇,議論紛紛,水可以用來滅火,怎麼生火?然後引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的金屬鈉”,學生很想知道鈉是怎樣的一種物質。接下來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掌握了鈉與氧氣、水、鹽溶液的反應。再通過投影進行問題討論:爲什麼鈉保存在煤油中?鈉在自然界中以什麼形式存在?實驗時爲什麼鈉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麼?如果鈉燃燒起來,能用水撲滅嗎?多餘的鈉能否放回原試劑瓶?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學生進行思考,最後以學案上的習題鞏固和拓展。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新課改的路程還很漫長,唯有經過實踐、積累、反思、總結,我們才能在新課改中站穩腳跟,立於不敗之地。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8

試卷講評是九年級化學複習階段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高效的化學試卷講評不僅能糾正學生平時化學學習中對某些知識點的錯誤認識和理解,還能規範解題、熟練技巧、查漏補缺,同時也能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聽了馬老師期會考試試卷講評課,受益匪淺,以下是幾點體會:

一、統籌分析、充分準備

1、化學試卷講評課應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準確把握學生在考試過程中暴露出來的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方面的缺陷;注意發現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分析問題的原因,重點關注學生在哪些知識和能力上還不到位,找準學生現狀與課程目標之間的差距,講評時才能對症下藥。

2、做好試卷的統計工作。

統計時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試卷得分的統計,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題得分率;知識點分佈及得分率的統計;學生錯誤類型的統計,包括基礎知識(如:基本概念不清楚、基本原理不理解、實驗技能不掌握、雙基識記不牢靠等)、能力因素(如:看不懂題目或審題不清、不會分析問題或分析問題不到位、語言表達不準確、計算能力差等)、解題技巧(如:答題不規範、卷面不整潔、化學術語不科學等)、臨場心理因素等。同時對學生答題中出現的錯誤率較高的問題、典型錯誤答案以及有創意的解法,做必要的記錄。

二、講究策略、精心設計

一節高效的化學試卷講評,除了教師課前深入分析試題內容、全面把握學生的答題情況,還要講究一定的教學策略,同時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

1、試卷講評要有側重

試卷講評一般不側重於知識的`系統性,而是強調其針對性。試卷講評不必也不能面面俱到,而應重點解決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給學生的答題指點迷津,同時深化試卷所考的內容。有了課前詳細的數據統計,我們不難發現學生中存在的典型錯誤問題,應對這些問題進行“歸類”和“歸因”,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等形式有重點地進行分析講解。試卷講評過程中對試卷內容的分析也不能僅僅停留在知識點的講解上,更應重視提高能力。注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化學基本概念、原理不清,還是審題粗心大意;是化學術語書寫錯誤還是表達能力欠缺;是解題格式不規範還是考試心理緊張等等。教師評析時應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重視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的指導,突出對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的培養。

2、試卷講評要有拓展

國中化學各個章節中主要的知識點是相對穩定的,而不同考試的試題卻不斷推陳出新,其主要原因是受考試層次、考試時間等因素的限制,試卷不可能涉及所學知識的全部,命題人往往通過變換題意、角度、題設條件和設問方式等,以點帶面來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顯然教師試卷講評時就錯論錯、就題論題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師應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試題,把題目的知識點向廣度和深度上加以延伸、拓展,儘可能地構建知識間的廣泛聯繫,從“點”出發,把“面”帶出來呈現給學生。也可以把原題中涉及的知識點向多側面、廣角度進行合理發散、變換,引發設題解題的積極性,()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思維的敏銳性。

3、試卷講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以“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爲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基礎教育是“以人的發展爲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化學試卷講評課也應體現這一核心理念。首先發給學生講評試卷,讓學生自己先獨立糾錯。對於經組內討論分析後仍存在疑惑亦或無法解決的共性問題,由組長整理後進行彙報,教師統籌,然後精講點撥。

三、突出鞏固、注重反思

試卷中所反映出的問題絕大多數都是學生的薄弱環節,多數也是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通過教師的一次講評,學生不大可能完全掌握。因此,試卷講評以後,教師還要注意收集學生的反饋信息。講評課中,針對本節課中講評的重難點內容以及學生答題易錯點設計一定分量的變式訓練題,在試卷講評後預留部分時間讓學生當堂獨立完成,以期達到反覆強化所學知識、幫助學生及時消化講評內容、固講評效果的目的。

同時引導學生做“題後小結”和“題後反思”(錯題集右側專門留白用於記錄)。反思主要包括:對錯題所涉及的知識點的反思,同一知識點還可以以何種形式呈現和考查,對比做過的同類試題和練習,進行小結;對所用解題方法、解題技巧的反思,特別是一些重點試題是否還有其他解法?對於多種不同求解方法,那種方法更好?同類題型試題一般的解題思路是什麼?所用解題方法中有無規律可循?通過這類反思,進一步強化解題能力,提高解題效率;對錯誤原因的反思,是知識缺陷、能力不足還是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如答題方法、書寫規範、應試心理調控、答題時間的合理安排等),及時整理,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沒有反思,就沒有積澱、沒有昇華;樂於反思、善於反思才能同化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提高解題的效率。

總之,要上好化學試卷講評課,教師應在以上三個方面多下功夫,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情感等諸方面都得到訓練和提高,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政治公開課教學反思範文體育課教學反思信息技術課教學反思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9

學習化學的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而實驗室是進行實驗的場所。爲了確保學生的安全和實驗的順利進行,走進實驗室要學習實驗室規則以及基本的實驗操作:化學藥品的取用和物質的加熱。

藥品的取用和物質的加熱是基本的實驗操作,是學生必須牢固掌握並能夠規範操作的,因此在講課時對儀器和操作過程進行了詳細地講解,並強調了容易被忽視的.點,學生們都能夠理解,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還是有下意識的錯誤操作。因此,在以後的上課中,帶領學生詳細複習每一個點,同時增加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機會,改正錯誤行爲,在學習之初便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做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生成氫氧化銅沉澱,然後對沉澱加熱,藍色沉澱分解生成黑色沉澱的實驗,有的班級很成功,生成了黑色沉澱,而有的班級卻沒有成功。原因分析: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是有一定比例的,如果生成的氫氧化銅中氫氧化鈉的含量少,分解此類氫氧化銅產生綠色物質鹼式碳酸銅。在以後的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多查閱資料,避免類似情況的發生。

在課堂講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的問題拿過來!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反映出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足,更具有針對性。在做實驗過程中,針對酒精燈不能用水滅火,有同學提出試一試,做一下實驗,應向學生描述描述用水澆滅後滿地水的狀態。教學,老師爲主導,不能把學生的問題放在一邊,不搭理學生,應與學生鬥智鬥勇,回答學生有價值的問題。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10

通過二年多的新課程教學實踐,對我的觸動非常大,可以說是脫胎換骨。新課程的實施給學校帶來了新的活力,給課程注入了新的生機,給教師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化學教學正在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生巨大的變化,廣大的化學教師響應積極,他們認真理解新的化學課程觀,學習新教材,逐漸樹立起了新的化學教學觀。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從教師的角色、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轉變中進行反思

一、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示範者,更是合作伙伴。

在以往的教學行爲中:我教、你學;我說、你聽;我問、你答;以教師爲主體,以教師爲中心,教師讓學生幹什麼,學生就幹什麼,要不然就是違規。教師成爲傳聲器學生成爲容器。而現在教師應該是導演、教練。有一次我在探究鐵生鏽的條件時,得出鐵與水、氧氣相互作用。一位學生問道:“銅生鏽的條件是什麼?”我脫口而出:也把銅放在密閉的水中、二氧化碳、乾燥的氧氣中,然後就可以觀察現象,得出結論。這個學生又問我:“老師,銅鏽的化學式是Cu2(OH)2CO3,根據化學式推測,把銅放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也會生鏽?”我問:“爲什麼?”學生答:“因爲這個條件就夠銅鏽的組成元素了。”我恍然大悟,也深受震動,從中領悟了“教中學”和“學中教”也真正體會了教師不再是真理的化身。因此用新理念更新自己,靠吃老本,不能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思想僵化、不求甚解,只能被淘汰,因此要轉變觀念。我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上臺講題,當學生出現錯誤或回答問題的學生鬧笑話,其他學生會有反應,這時教師的組織地位就體現出來。我的做法是決不訓斥,或打斷學生回答問題,而是用目光、語言給以勇氣、思維方面的肯定,用心進行交流,然後再予以糾正。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二、教學方法以實驗探究爲主,多想辦法,讓學生能親身體會。

在教學方法上,我改變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做法。對化學實驗,教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教師畫實驗,學生背實驗的怪圈。我們對新教材的實驗認真研究,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探究二氧化碳與水氫氧化鈉時,由於此實驗無現象。因此我設計了一個對比實驗,把二氧化碳分別通入盛有水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兩個礦泉水塑料瓶中,看塑料瓶變癟的程度,得出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學生自己動手試驗。實驗成功以後,學生既興奮,同時學生也掌握了知識,同時還提高了學生探究實驗的積極性。這就是探究教學的優勢。對一些概念計算等內容,我盡努力嘗試,如在講解根據化合價書寫化學式時,我事先自制了一些標籤寫上一些元素及化合價,每一個學生髮一張,先讓學生研究是什麼意思,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每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急於表現自己,這樣在“玩中學”“學中玩”,把以往許多學生不愛學的和學不會的一節課輕輕鬆鬆的、快快樂樂的掌握了。當然教學設計和組織探究活動,力戒形式化、表面化、教條化,務求在教學中較好地落實課程目標。

三、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自主合作討論學習

新教材將“科學探究”作爲化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進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課堂上,我現在更多的爲學生着想,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要授之以漁,要有效促進學生髮展的學習和自主學習,做學習的主人。在上課前,佈置有針對的預習,讓他們去主動找老師、找同學、上網查資料尋找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途徑。課堂上讓學生圍繞問題去表現、交流、思考、討論、合作。課外我佈置一些探究性的實驗,如讓學生利用無水硫酸銅去檢驗汽油中是否含有水等,學到課本沒有的知識。這種由教師的教向學生學轉變帶來的最大收穫和體驗,學生學習興趣大增。所以我深深地感到,教師應該要想盡一切辦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爲人處事的經驗把教師最陽光的一面無私的奉獻給學生,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生活的快樂,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的發展。

在當前的新課改大氣候下,我大膽參與課改,研究教法、學法,開放課堂,學生參與,師生互動,活躍課堂,認真反思,不斷總結提高自身的教學教研水平,讓學生得到最大的實惠。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11

本學年我擔任高三化學的教學工作,緊張而充實的高三教學工作快要結束了,就高三化學複習談談自己想法。

高三化學總複習是中學化學學習非常重要的時期,也是鞏固基礎、優化思維、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高三化學總複習的效果將直接影響大學聯考成績。現對一學期來的教學工作總結和反思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準方向

怎樣着手進行化學總複習,複習的目的和任務是什麼?這是剛剛進入高三的同學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教師在高三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必須對一些信息進行研究,從中領會出潛在的導向作用,看準複習方向,爲完成複習任務奠定基礎。

1.研究大學聯考化學試題。縱觀每年的大學聯考化學試題,可以發現其突出的特點之一是它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始終保持穩中有變的原則。如試卷的結構、試題類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從而理清複習的思路,制定相應的複習計劃。

2.關注新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的變化。與以往教材、課程標準相比較,現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課程標準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內容的調整,實驗比重的加大,知識的傳授過程滲透了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學習內容和新科技、化學史等閱讀材料。

3.熟悉考試說明。考試說明(即考綱)是大學聯考的依據,是化學複習的“總綱”,不僅要讀,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確大學聯考的命題指導思想、考查內容、試題類型、深難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層次要求等。不僅如此,在整個複習過程中要不斷閱讀,進一步增強目的性,隨時調整複習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資料。除了大學聯考試題、考綱、教材、課程標準、化學教學基本要求外,獲得信息的途徑、方法還很多,如各種專業雜誌、名校試題、網絡信息等。

二、抓綱務本,擺正關係

進入高三化學教學,很容易走進總複習的怪圈:“迷戀”複習資料,陷入“題海”。雖然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對此,高三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努力處理好下面幾種關係。

1.教材和複習資料的關係。教材是化學總複習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資料都無法替代的。在化學總複習中的抓綱務本就是指複習以考試說明作指導,以教材爲主體,通過複習,使中學化學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網絡化,並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拓寬和加深,而複習資料的作用則是爲這種目的服務,決不能本末倒置,以複習資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選一套複習資料作爲主要參考書供整理知識、練習使用,在複習的過程中應隨時迴歸教材,找到知識在教材中的落腳點和延伸點,不斷完善和深化中學化學知識。

2.重視基礎和培養能力的關係。基礎和能力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基礎,能力就缺少了紮根的土壤。正因爲如此,化學總複習的首要任務之一是全面系統地複習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通常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分成五大塊: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機化學、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如對化學概念、理論的複習,要弄清實質和應用範圍,對重點知識如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等要反覆記憶不斷深化,對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規律性較強的知識,則應在化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總結、歸納,使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結構化、規律化,從而做到在需要時易於聯繫和提取應用。同時注意規範化學用語的使用(如化學反應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式、電離方程式以及化學式、結構式、電子式等),規範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力爭使基礎知識和技能一一過手。

3.化學學科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關係。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自然科學,與數學、物理、生物乃至社會發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聯繫,不僅在知識上有相互融合和滲透,而且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鑑的地方。這一點不僅在教材中有所體現,而且在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中也有充分的體現,如化學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化學與新科技、新發現等相互聯繫的試題有增加的趨勢。()因此,在複習中可以化學知識爲主幹,找出化學與其他學科的結合點、交叉點,並以此爲基礎向其他學科領域延伸、擴散,實現從單一學科知識和能力向綜合科的綜合知識和能力轉化,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切實培養解決化學與社會等實際問題的能力。

4.練習量和複習效率的關係。練習是化學總複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再學習、再認識過程,也是促進知識遷移、訓練思維、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但練習量必須合理,以保證質量爲前提,避免簡單的機械重複和陷入“題海”。通過練習要達到強化記憶、熟練地掌握知識、找出存在的問題、彌補薄弱環節、擴大知識的應用範圍和提高能力的目的,從而提高複習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學總複習的範圍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時間裏達到最佳複習效果,只能採用科學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讀教材,字斟句酌。

系統複習,自始至終都應以教材爲本,注意知識的全面性、重點性、精確性、聯繫性和應用性。對中學化學知識和技能都要一一複習到位;對教材中的關鍵性知識,進行反覆閱讀、深刻理解,以點帶面形成知識結構;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學、準確和全面,如規範地使用化學用語,正確、全面地表達實驗現象和操作要點等;對知識點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前因後果。如與離子反應有關的知識有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和正誤判斷、離子共存問題、離子濃度大小比較、離子的檢驗和推斷、溶液的導電性變化等。應用性是指通過複習要學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如元素週期律、週期表涵蓋的內容相當豐富,可以進行元素位、構、性相互推斷,預測未知元素的性質,比較各種性質的強弱等。此外,要重視對化學實驗內容的複習,而且儘可能地親自動手操作,通過這些典型實驗,深入理解化學實驗原理、實驗方法的設計、實驗結果的處理等,切實提高實驗能力。

2.學會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養是化學總複習的另一個重要任務,它通常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計算能力,其中思維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並不是一天就能辦得到的,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有意識的培養。因此,在複習過程中,特別是做題、單元考試、大型考試後,要常回頭看一看,停下來想一想,我們的複習有沒有實效,知識和技能是否獲得了鞏固和深化,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複習和解題訓練,而不是做完練習題簡單地對對答案就萬事大吉了,而是進一步思考:該題考查了什麼內容,其本質特徵是什麼,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嗎?對典型習題、代表性習題更要多下功夫,不僅一題一得,更要一題多得,既能促使知識得到不斷地彌補、完善,又能舉一反三,從方法上領會解題過程中的審題、破題、答題的方式和奧祕等,以此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12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

經過了一年的新課程高一化學教學,我對高一化學教學有一定的思考,得到了一些收穫: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知識內容的特點,新課程標準下化學課的課堂教學可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如:探究——討論式教學法、啓發——討論式教學法、發現法、自學輔導法、實驗探究法等多種形式並舉。無論採用何種教學形式都是以“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概括整合—遷移應用”爲主線。

一、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爲重要。善於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是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索新知識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識的動力。實踐證明:在質疑狀態下的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強,他們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學習的興趣高、效率也高。而這一點正適應了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對學生進行發現問題能力的培養。

1、要讓學生髮現問題,首先要讓學生產生興趣,提供一個學生感興趣的情景是學生積極發現問題的原動力。當學生對一個問題感興趣後,將大大的提高他們的注意力,促使他們主動的參與探究過程。在教師適當的引導下,發現新問題就不難了。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創設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能力的基礎。新世紀呼喚着新型的師生關係,這種關係要求教師的權威從此不再建於學生的被動與無知的基礎上,而是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從而發展思維。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只有在師生積極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產生作爲一個完整現象的教學過程(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

3、愛護和培育學生的好奇心,肯定學生各種經思索的答案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能力的保證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重視讓學生多問、多想、多說,少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肯定學生從各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允許學生保留自已獨樹一幟的觀點,培養敢想、敢說、敢做、敢爭論的精神,使學生產生髮現問題的慾望和激情。使學生體會到積極思考、質疑的成就感。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對教材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對疑問有與衆不同的解釋。如:我在講授《必修Ⅱ》“飲食中的有機化合物—蛋白質”時,一位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老師,蛋白質的變性是化學變化嗎?如果是化學變化,那麼雞蛋煮熟後還是蛋白質嗎?”聽到這個問題,我先是一愣,看着學生渴望知道的眼神,我馬上回答:“這位同學問得很好,你的思考很全面,下課後我們可以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在課後,這個問題也引起了老師間的激烈討論。

4.在鞏固練習中不忘發現問題

有效的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對知識的加深。這時能以發現問題的態度去完成練習,不僅能深刻的理解知識,還能發現一些有意義的問題。如:在學習《必修Ⅱ》“化學反應的利用—原電池”時,課堂上我們認識到Zn/H2SO4/Cu原電池是以活潑金屬鋅作負極。學生容易形成這類簡單的原電池都是以活潑金屬鋅作負極。但在練習中我們接觸到這樣的題目:鋁、銅作電極,浸入濃HNO3溶液中形成原電池,誰作負極?經思考得到是以銅作負極。從中學生可以發現在原電池中並不完全是以活潑金屬作負極。有些學生還可以舉出其它一些例子。如:鎂、鋁作電極,浸入NaOH溶液中組成的原電池中是以鋁作負極的。這裏我們可以感受到在鞏固練習時注重發現問題的重要作用。

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是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一直探討的問題。發現問題後如何來解決問題是關鍵。首先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然後再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讓學生各抒已見,相互啓發,教師再巡迴點撥,最後在廣納衆議的基礎上得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效果較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着引導、指導、點撥、評價的主導作用。

1.讓學生成爲探究的主體

通過教學使學生能獨立的解決問題,能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未知的知識,發展自學能力是教學的目的。在探究問題過程中要讓學生成爲主體。

2.進行正確的引導

首先,教師要信任學生。不要處處代辦,甚至包辦。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維方式,根據學生的水平,從獨特的角度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問題設置的方式可以有多種。如

(1)通過觀察自然現象提出問題

(2)運用實驗現象提出問題情境。

(3)通過化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提出問題。

(4)通過新舊知識的聯繫提出問題。

(5)通過分析相關數據的變化規律提出問題。這既能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也能優化化學教學。

3.實驗探究

化學教學中學生獲取化學知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實驗。進行實驗探究常採用小組實驗的方式。有效的小組實驗探究學習不但能互相促進,共同提高,而且真正培養了學生團體的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了交往和審美能力,強調了合作動機和競爭意識,真正起到了合作學習的作用。實驗過程提醒學生要明確實驗的目的,內容,步驟;實驗中要注意的操作;要觀察什麼現像;要做好記錄。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當學生爭先恐後地展示自己所設計的實驗方案,並要求用實驗驗證,而且很多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來評價其他同學的設計方案。往往演示實驗都是老師做學生看,學生興趣不大,課堂氣氛也不活躍。如果讓學生參與實驗,課堂氣氛則比較活躍和諧,學生興趣提高,有利於教學。不但培養學生大膽、科學、嚴謹的作風,也可以暴露學生操作的弱點,能夠集體矯正。既滿足學生顯示能力的願望,也能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我對演示好的學生及時表揚,並根據演示水平,授予他們“小教授”、“國小者”、“小老師”等稱號,學生興趣高、勁頭足,都爭先恐後提前預習實驗,都想一展身手。學生實驗能力明顯增強,有力的促進了化學學習。當然,應當選擇一些較安全、難度適中、現象明顯的實驗讓學生做,否則效果不好。

同時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思路和熱情,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案,起到更好的引導效果,實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理念。在我精心設計的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思路清晰了,學生能夠結合實際高頻率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三、問題解決—對學生得出的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

在評價過程中先讓學生交流他們得出的結果,對其中不正確的給予正確引導,得出正確知識。在引出知識過程中,對學生的回答還可以常用讚許的話語鼓勵學生,如“老師也有同樣的想法”、“老師覺得你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雖然說得不是特別得好,但你很勇敢”等等,增進與學生的感情,使每位學生時刻感覺到自己是課堂中的主人。

四、概括整合,遷移應用

在形成正確知識後,還要進一步使知識系統化。通過概括整合對本節知識進行總結,回顧過程與方法,形成知識網絡。通過例題、練習的訓練,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達到知識的遷移應用。教學中針對學生實際,結合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以“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概括整合—遷移應用”爲主線,採用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爲一種自覺的實踐。在以往的教學經驗中,教師大多關注教學後的反思,忽視或不做教學前的反思。其實教師在教學前對自己的教案及設計思路進行反思,不僅是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的再次查缺補漏、吸收和內化的過程,更是教師關注學生,體現教學“以學生爲本”這一理念的過程。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在課改的潮流中,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學新課程改革中,使化學課堂成爲學生喜聞樂見增長知識才於的所在。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13

如何培養學生在探究實驗中的觀察能力實驗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手段,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當中是否充分發揮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將直接影響到探究活動的效果。在探究實驗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觀察實驗應是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使學生集中注意、深入思考、發展思維能力、迅速掌握實驗操作要領,在探究中獲得新知,並進而逐漸養成進行化學實驗研究所必需的科學態度和方法。國中生在剛學化學時,往往不知道如何觀察探究實驗。教師在剛開始進行探究實驗教學時就有必要對如何進行實驗觀察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

l、全面觀察具有代表性、典型的實驗探究活動,往往需要學生全面而系統地觀察。首先應觀察整個裝置的輪廓,是由幾個部分組成,觀察這些部分由什麼儀器組成,怎樣連接;然後按試劑添加的順序、數量和操作步驟進行觀察,這三個內容往往是實驗成敗的關鍵;最後按“反應前,反應中,反應後”的順序,觀察實驗現象,以便他們能較全面地瞭解物質的性質和物質的變化過程。例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實驗活動中,有的學生只注意火焰,忽視了燃燒前後石蠟狀態的變化;有的學生則將注意力集中在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而忽視了燒杯內壁有小水珠。若教師在探究活動前給學生進行明確的指導,列出觀察提綱,就可避免觀察的.片面性:①觀察蠟燭的顏色、狀態、形狀和硬度,並嗅氣味;石蠟是否溶於水,石蠟與水的密度比較,誰大?②點燃蠟燭時,火焰分幾層?各層顏色或明暗程度有什麼不同?哪層溫度最高?燃燒時是否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檢驗的?③石蠟燃燒前後狀態是否一致?④熄滅時是否有白煙?白煙能否被點燃?

2、重點觀察有的實驗現象不很明顯,有的實驗現象稍顯即逝或多種現象並存,教師應讓學生由局部到整體,給學生有重複觀察的機會,也可以根據實驗目的的特定要求,重點觀察實驗中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準確捕捉瞬間變化。如在探究鎂條燃燒前後固體質量的變化時,當鎂條劇烈燃燒時好多學生把注意力停留在耀眼的白光上,則產生白煙就會被忽視,探究活動的目的就很難達到。所以,教師在實驗前要啓發學生觀察的內容,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如木炭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由於本來固體都爲黑色,所以部分固體變成紅色不容易被察覺,爲此,教師在實驗前,務必把觀察重點指明,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實驗過程中固體是否有黑色變成紅色。

3、對比觀察一般教師在開始進行探究實驗教學時,就要教會學生實驗觀察的一般方法,從變化前、變化時、變化後三個不同階段進行對比。化學教學中也常用對比實驗,如人體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對比探究實驗,實驗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觀察兩個實驗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程度以及燃燒的木條是否熄滅?從而比較人體呼出的氣體和空氣這兩種氣體中二氧化碳和氧氣含量的多少?從中使學生找出兩者的差異。常言道,善觀察者,可以見常人所未見;不善觀察者,入寶山空手而歸。化學實驗中的觀察要講究方法。要培養學生善於透過紛繁複雜的表面現象,善於撇開事物的那些撲朔迷離的非本質特徵,有選擇、有重點地捕捉觀察目標,進而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14

一、教學方面的經驗

1.認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節處理方法

引導學生從日常的生產、生活入手,以科學探究爲主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學會用化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在教學中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加強化學用語和實驗基本技能的教學,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不同的題目,有意識地去鍛鍊他們思維應變、組織表達的能力。儘量讓大多數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多讓他們在黑板上寫板書,發表自己的觀點,動手操作。在課堂教學中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化學實驗教學情景集色彩、圖像、聲音、動感等多種特點於一身,使學生有置身於真實情景之感,達到良好的效果。

3.密切聯繫社會生活實際,抓好知識的應用:近年來對環保、能源等社會熱點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強,這就要求教學要突破單純灌輸課本知識的限制,讓學生有時間閱讀課外科學知識,儘可能多地接觸、認識社會,用化學視覺去觀察問題和分析問題。

4.注重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雖然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他們很需要得到老師的鼓勵,因此我密切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多與學生談心,當他們取得進步時我表揚鼓勵他們;當他們退步時我找他們個別談心,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在課堂上儘量地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長加以稱讚,激勵他們喜歡上化學。

二、教學方面的不足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只有當以上思想工作基本過關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學效果上去。對於教學方面,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1):總體把握教學要點,如該學年,該學期有哪些知識點,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這樣在平常教學中才有目標。第

(2):注意和學生一起探索各種題型,我發現學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點,只要勾起他們的求知慾與興趣,學習勁頭就上來了。

以上幾點教學方面的看法只有根據自身與本班實際情況綜合運用,纔可能有一定效果。

化學教師教學反思15

一、高三化學複習課的普遍現狀

高中三年,以兩年時間完成新授課,花高三一年時間複習,是國內各中學現階段普遍的做法。通常一學年的化學複習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按課本順序回顧整理知識點(大約4至5個月),第二階段就高中化學的重點、難點進行小專題複習(大約2個月),第三階段綜合練習、模擬訓練(大約1個月)。每個階段都會輔以大量練習與測試,基中不少是重複性練習。

在這三個階段中,耗時最長的是第一階段。而以“炒冷飯”的方式進行一輪複習是常見的做法。在這輪複習中,教師通常會幫助學生梳理已學知識,課堂上教師講解知識點、講解例題、組織化學方程式的默寫、測驗等,學生聽課、填寫講學案、做練習等。這樣的課堂往往沒有真正的師生互動,沒有化學實驗,沒有真實生動的“情境”。

二、對高三化學複習效率的幾點質疑

以上覆習的現狀特別是一輪複習的現狀,是師生們都覺得枯燥無趣的,但 許多老師“無奈 ”而“認真”地做着,因爲覺得那是“有效”的、“必須”的。下面是幾點普遍的看法及筆者的質疑。

1. 掌握基礎知識是綜合應用的前提,所以梳理知識點是必須的。

在掌握基本知識點的基礎上纔有綜合應用這並沒有錯,但有幾點值得思考:①教師對知識點的梳理、歸納能替代學生的複習嗎?學生僅是填寫講學案和默寫化學方程式就能有效地促進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性回顧了嗎?從衆多高三化學複習課堂的現狀看,通常是教師準備得辛苦、講得賣力,而學生無精打彩,多憑意志力在維持學習。教師講得高效並不等同於學生學習的高效。學習是他人無法替代的事,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一切的高效都是“零”。②梳理回顧知識點的工作一定要在課堂上由教師幫助完成嗎?作爲十七八歲的高三學生,所有知識點都是學過的,完全有能力自己整理、回顧,而整理的過程也是理解知識框架及知識間聯繫的過程。由教師替代學生完成,看似省時高效,實則剝奪了學生思考的機會。師生共同學習的課堂,應當用於完成更有挑戰性、更有價值的學習任務。

2.高中化學新課程設置的三維目標在高三複習課中是空洞的',至少知識與技能的目標應占有絕對的主導地位。

紙筆測試並配有標準答案這一評價形式確實使得強化知識點、強化習題訓練的方式是有效的。但學習的主體是學生,如果沒有情感的調動,沒有積極的參與,何以達成知識與技能的目標呢?我們化學複習的現狀是不是更多地關注了知識本身,如知識點的回顧和知識體系的完整,而忽略了學習者本身?知識本位的複習課是否該轉變成人本位的複習課?

三、改善高三複習課效率的幾點策略

1. 保持複習課的新鮮感——話題式教學設計

複習課的新鮮感來自於對複習內容的重組與整合,不適宜再如新授課那樣按模塊分開復習,如何整合?尋找一個話題,設置一系列涉及到各模塊的問題應當是可行的做法。例如,複習了鈉的性質後,設計如下問題:將金屬鈉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燒杯內,既有氣體,又有沉澱產生的是:A硫酸鎂溶液B氯化鈉溶液C硫酸鈉溶液D飽和澄清石灰水E碳酸氫鈣溶液。通過該題,可得到鈉與可溶性鹽溶液的反思:鹽溶液中投入鈉,先考慮鈉與水的反應,再從一下幾方面考慮1、水的減少對溶劑質量的影響;2、生成的氫氧化鈉與鹽對否反應;3、生成的氫氣對裝置的要求;4、反應放熱,對實驗環境的影響或對溶質的溶解度的影響。在這裏,涉及到對反應體系中反應實質的認識,對反應中反應熱,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溶質與溶劑的關係的認識。

2. 複習課應超越對具體事實的認識——進行概念性思維

化學學科的具體事實十分繁雜,這也是中學生對化學學科感到學習困難的原因。過去的複習,往往更多關注對事實(物質性質、具體反應、化學概念、化學原理等)的掌握,而忽視了培養學生超越對具體事實的認識,進行深層的概念性思維的能力。高效的化學複習課,應當將教學的重心從對事實的記憶轉移到在事實基礎上的深層概念理解上。因爲深層的理解力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所必須的。

例如,複習了鈉與水的反應後,設計如下問題:將一小塊鈉投入分別投入盛A水 B乙醇C稀硫酸的三個小燒杯內,反應速度由快到慢的順序是?解釋反應速率不同的原因?鈉與上述三種物質反應的實質都是鈉與H+間的置換反應,H+的濃度的大小決定了反應的快慢,由三種物質電離H+的能力可以知道H+濃度的大小,從而解答。真實的化學反應體系的情況是多麼複雜啊!在這裏,對反應體系中實質的認識,多因素地綜合考慮複雜體系中的問題等都是超越了具體化學事實的深層思維,它對學生今後是否能處理未知的新問題有極大的影響,應當成爲一種思維習慣。

總之,教育最終是爲了人的發展,而愉快的學習體驗是人健康發展,特別是終身學習、持續發展必不可少的。我們似乎更多地強調了學習的刻苦而忽略了學習的樂趣。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是合諧統一的,我們無法忽略情感的體驗、過程方法的理解而直奔知識與技能的目標。由於大學聯考評價爲紙筆測試,所以高三的化學複習更易讓教師產生一種錯覺:急切而目標鮮明地進行復習、應試,那就是高效地教學。這種急功近利的心態會讓我們的學生損失太大:損失了學習的樂趣,損失了深層思維的樂趣,損失了交流傾聽的樂趣,損失了動手探究的樂趣,其結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且對學生今後的發展危害巨大,這樣的高效只能是低效甚至無效。

標籤:反思 教學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