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的課後反思14篇

教師1.62W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師的課後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的課後反思14篇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1

物理是八年級學生剛接觸的一門新課程,學生表現出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在如何學好這門課程,學習方法上似乎有些茫然不知所從。

通過一個月的教學實踐,特別是通過對第一章第一節和第二節兩節練習試卷的分析,發現我在教學中存在以下問題:

1、對學生了解不夠,對學生關注不到位。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滿足於教給學生知識和結論,更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新課標滲透了STS(科學、技術、社會),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教學中,我對新課標的這兩點要求認識不夠,弱化了學生關注生活、運用物理走向社會的能力培養。

2、有時課上講得太多,學生練習得太少,沒有把握好校正時機,基礎知識夯實得不牢固。

3、對學生認知過程認識不夠。對一些知識的講授時,總自以爲很容易,滿以爲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能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而一筆帶過。沒有認識到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的,對於一些重點特別是難點的知識點,不但要講透而且要針對性地加強練習、加強運用。沒能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在今後,我將從以下方面來改進教學:

1、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繼續做好分層教學,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後進生輔導。

2、對基礎知識講解透徹、分析細膩;準確把握重點、難點,避免課堂教學中,重點知識不突出,誤將“難點”當“重點”講的現象,避免重點、難點錯位、失衡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下降的現象。

3、向紮實有效課堂努力。力求多種教學模式並用,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等有效的學習形式。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2

《分數的大小》是在學生已掌握分數的意義和分數基本性質,能正確找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之後學習的。本課教學主要是探索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會正確比較兩個分母不同的分數的大小;並在比較過程中,引出“通分”,主要是引導學生想到“化異爲同”,把分子不同,分母也不同的分數轉化爲同分母分數或同分子分數來溝通新舊知識,在此同時理解通分並探索掌握通分的方法。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爲有以下幾點成功的地方:

一、巧設情境 激發學習熱情

在新課伊始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創設了富有挑戰性的教學情境:教學樓和操場爲一件小事而吵得不可開交,你們能不能當一當裁判來平息他們之間的爭吵,有沒有信心當好這個裁判員?這時孩子們很想知道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又希望通過自己的實力來幫忙他們解決問題,當好這個裁判,因此個個信心十足,這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了充分的激發。

二、巧設疑問 激發探究慾望

出示課本情境圖,讓生找到教學樓佔校園面積的2/9;操場佔校園面積的1/4這兩個信息後,讓生猜想:他們爲什麼事而爭吵?得出他們爲誰的佔地面積大而爭得面紅耳赤,引出如何比較1/4和2/9這兩個分數的大小的問題,再讓學生猜測誰的說法是正確的。而後通過各種辦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在一系列的問題情境中,學生爲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都積極投入到探究這兩個分數到底哪個比較大這一問題中來,因此得到的比較方法可謂多樣:有的用摺紙來比較倆分數的大小;有的用畫圖的方法來比較;有的在一個圖裏即表示出1/4,又表示出2/9;有的直接把它們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數來比較;有的'把它們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來比較……

三、巧用方法 讓接受與探究相結合

藉助比較的方法理解“通分”的含義及探究並掌握通分的方法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所以如何揭示“通分”的含義,在備課時我就一直在考慮:是直接告訴學生還是讓學生自己來總結?經過一番思考之後,覺得還是該讓學生自己發現和總結,因爲這樣才能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於是課堂上指着學生所得到: 1/4=9/36 2/9=8/36這兩個式子直接告訴學生這就是通分,而後請學生根據剛纔比較的過程,說說什麼是通分。這樣學生通過觀察兩個等式,試着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一過程,而後不斷加以提煉得到了通分的含義。在這一過程中,把接受與探究有效的結合起來,學生充分的理解了什麼是通分,爲後面探索通分的方法打下很好的基礎。

四、巧用生成 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練習中比較5/8與4/7的大小時,注意讓運用各種不同比較方法的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除了新課探究中的方法,一個學生居然還發現另一種新方法:兩個分數分子都與分母相差3,所以5/8大。對於這個有價值的發現有的同學並不懂理解,於是我適時的進行引導,使學生明白與1比較的話,5/8與1相差3/8而4/7比1少3/7,3/8比3/7小,所以5/8大於4/7。這樣學生在比較7/8與9/10的大小時就輕而易舉了,不僅懂得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或分子相同的分數再來比較也懂得跟1比較了。

反思本課的教學,也有不足的地方,如通過將5/6與8/9通分,就讓學生比較哪種方法比較好。只一道題,學生還只有初步的印象,沒法真正體會出兩種方法的優缺點,因此更多的同學說出喜歡用54做公分母,因爲把分母直接乘起來更方便找公分母,沒能體會出用最小公倍數的好處。而如果通過通分的練習後(如將1/3與5/9通分),再來比較的話,就能對用最小公倍數來當公分母比較簡便有更深刻的體會了。再來由於本課的知識點較多,既要比較大小又要掌握通分的方法,爲了使這兩個知識點掌握牢固,因此就沒有更多的時間來拓展練習,沒能讓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這也是本課教學中的遺憾。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3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後)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

一要反思教學行爲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我們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即“三個維度”----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現代教學要求擺脫唯知主義的框框,進入認知與情意和諧統一的軌道。因爲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適用性更廣,持久性更長。許多知識都隨着時間的推移容易遺忘,更何況當今知識更新的速度極快,只要具備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通過許多渠道獲取知識。所以,情感、態度、價值觀必須有機地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並有意識地貫穿於教學過程中,使其成爲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爲教學過程的靈魂。

二要反思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於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作爲教育活動的一部分,“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教學,是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構的溝通活動,成功的教學過程,應該形成多種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係不再是“人?物”關係,而是“我?你”關係;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而是與學生平起平坐的一員;教學便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爲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是隻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jiao往發生的“假教學”。

三要反思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歷來被作爲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爲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本,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爲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爲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爲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爲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四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着“內傷”

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節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滿堂電”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造性何在?對這些“內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並對症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五要反思教學過程中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爲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教學的寶貴資料,以資研究和共享。

六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成功的教育制度,成功的教育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秉賦優點,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類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讓性格各異的學生爭奇鬥豔,各領風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與機會。換言之,成功的課堂教學,應讓基礎好的學生“吃得飽”、跑得快,讓中等生“吃得好”、跑得動,讓學困生“吃得了”、不掉隊。因此,無論是情境的創設還是內容的呈現,無論是問題的設置,還是釋疑解惑,均應“爲了一切學生”,多層次、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教育活動。因爲教育的最大使命就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儘可能地創設條件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七要反思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僞探究”

有的探究性學習只表現在問題的探究上,只要教師拋出一個問題,幾個學生立即圍成一團分組討論,也不管小組成員的組合是否合理,問題的價值是否有討論的必要;待幾分鐘後,教師一聲擊掌,學生的討論戛然而止;再由小組中的“老面孔”??優等生髮言。至於其他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在討論時是否真正心到神到力到?是否真正學會了應該學會的方法、技能、知識?就不得而知。這種“神散形未散”的“僞探究”掩蓋了個性之間的差異,甚至會剝奪部分學生的獨立思考、質疑、發言的權利。那麼到底解決了多少“疑難病症”?又有多少學生真正參與、體驗了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呢?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4

通過教學,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自己在教學過程有三點收穫:

一、通過對學生兩個能力的考察,學生應該會養成認真傾聽習慣,也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聽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一味地老師講,學生聽。待老師把課文講完了,有的學生還不會讀課文,甚至不知道課文究竟寫些什麼。這是什麼原因呢?尋根到底就是學生課文聽少了,讀少了。古人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就是說,多聽、多讀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注意讓學生進行聽讀訓練,學生在多種形式的聽和讀的過程中,收到了很好的聽讀效果,深刻感悟文章的內容。

二、在教學中,憑藉教材,引導語言實踐活動。要抓住中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利用一切機會,以課文空間爲“實踐活動樂園”,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地翱翔。課文中,作者常常運用“空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這就爲孩子大大開闢了創新的空間,學生也樂意插上想象的翅膀,進行創造、想象。這不僅給教學增添了“樂學”的氣氛,更重要的是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思維。

三、通過合作交流,培養孩子們的.團隊精神,也可以起到好幫差的作用。讓成績好的學生輔導成績差的學生怎麼閱讀、自學。 當然,在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今後一定多多學習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5

《小樹謠》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激發學生對樹木的愛護,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在分析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大膽地分角色表演,從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有利於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有利於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可見對於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表演是加深理解課文的好方法。

學完課文之後,讓學生再複述一下小樹對小鳥說了些什麼?引導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的語言,進行創造性的積累。小鳥聽了小樹話後會說些什麼呢?讓學生充分交流,體現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想象,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在教學中,努力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根據孩子們喜歡的童話,爲孩子們創設童話的氛圍,讓學生扮演童話中的角色,融入故事情境,讓學生們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精心的課件設計,帶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意境;動情的教師導讀,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深刻起來。整節課,學生處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語言文字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一節課很快的就過去了,孩子們還有些意猶未盡。

2、聯繫生活——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課上,我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理解“美滋滋”、“跑哇跳哇”的意思,體會小樹的心情,指導讀出句子的語氣,效果不錯。

3、巧借想象————突破課文的難點。《小樹謠》是一篇童話。讓學生結合上文和生活實際去想象當時的情景,學生通過想象,教學難點迎刃而解。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6

在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佩佳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進行對比。讓學生張開嘴巴來說說自己的一天,比如雙休日或放假時的一天,通過在什麼時間,佩佳在幹什麼,你在幹什麼的練習說話,讓孩子明白時間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不要虛度光陰。

從教學時的`情況看,我覺得“佩佳的一天”與“自己的一天”的對比這一教學環節十分重要。由於在這一環節,我花大量的時間讓孩子們想象、體會、表達,爲後面揭示文章的中心“失去的一天就是失去了什麼”打下基礎,也使得課後的練筆能夠順利進行。同時經過這樣的對比,也讓學生明白了珍惜時間的重要性。

最後,讓學生把他們收集來的時間名言說出來,好多學生收集到十來條時間名言。相信這些名言會對他們多少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7

《西門豹》這篇課文講的是戰國時代,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羣衆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爲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讚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課堂上我緊緊圍繞文章事情發展變化而展開教學的,即故事發生(鄴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故事發展(調查原因、掌握證據)→故事高潮(嚴辦首犯、爲民除害)→故事結局(興修水利、改變面貌)。

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時侯,可以依着故事情節發展來理解。所以我在完成這項內容的時侯,也可以依據這篇課文的特點設計幾個能夠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就問題。如“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在初步讀了課文之後能夠按着一定的順序說出來就行。接着老師再看一下學生對人物的瞭解是什麼樣的?老師可以這樣問到:“你覺得西門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從哪看出來的”,學生就可以從西門豹的所作所爲中來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就有了一個初步和整體的把握。這也爲下面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內容打下了基礎。

在閱讀教學中,我重視朗讀訓練。學生通過細細品味西門豹說的三句話,體會到了西門豹懲治巫婆和官紳頭子的做法的巧妙。西門豹說的話是話中有話,話外有意。爲了使學生更好地感悟西門豹做法的巧妙,我安排了朗讀訓練,先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根據自己對西

門豹說的三句話的理解,試着讀讀這些句子,讀出西門豹的話外之話,話外之意。然後,請學生挑自己最喜歡的一句來讀一讀,大家來評一評,再採用多種形式讀一讀,以更好地體會西門豹的言外之意。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8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閱讀。上課學生聽老師範讀課文,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初步瞭解了搭石風景的亮麗。接着,我又引導學生通過默讀、自由讀、感悟讀、齊讀、背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充分地接觸文本,在閱讀中感悟美、欣賞美,突出了教學重點。同時,通過重點段的品讀,又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家鄉這道風景的亮麗。在整節課我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薰陶和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過渡語、小結語、評價語和激情語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學生情感與文本產生了共鳴,感受到鄉親們濃濃的鄉情。

二是加強了說寫訓練。課文中多次出現假設句子。教學中,讓學生初步瞭解了假設句子的意義,然後仿照課文中的句式說身邊的美,進行說寫練習,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語言內化與表達。

三是注重傳授學習方法,揭示學習規律。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也提示理解的方法。如在理解重點詞協調有序時,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了這個詞的本義,我又引導學生說出了這個詞的引申義,即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然後再聯繫上下文理解這個詞用得準確。又如:在開課伊始,讓學生邊默讀課文,邊思考,邊畫句子,邊理解,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有掌握了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9

《日月潭》描繪了中國臺灣風景區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寶島臺灣,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作者首先介紹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稱的由來,最後介紹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風光。本文文質兼美,五個短小的自然段生動和諧地展現了日月潭的迷人風姿。教學中我主要通過情境促讀,讀中悟情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學生對日月潭及中國臺灣寶島的熱愛之情。

在學生的朗讀能力、說話能力和積累能力方面,做得不夠,應當要讓孩子多讀多說,主動讓孩子探究,創設情境、薰染、範讀,各個方面去引導孩子的.表達能力、讀文捕捉信息的能力,體現出“讀、說、背”的培養;強化本課四字詞語方面,也應該要讓孩子在朗讀中、說話中去不斷地鞏固積累,這是知識的獲得,力求一課一得。

低年級孩子寫字與識字都很重要,我重點講了“環繞”和“茂盛”這兩個個詞語,並分別讓孩子們提醒會與哪些字混淆,孩子們的反應比較積極。寫字中我作爲老師感到慚愧的是粉筆字寫的不是很美觀,應該多去練練字。過渡語和體態語言的運用得加強。俗話說:上好一節課容易,但要上好每一節課很難。我們應關注細節,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備,多思,多學。

總之,教學技能非一日之功,得靠平時的修煉,一如既往的去做,纔會日漸提升。因此在以後教學中,我應多學習相關教育教學的文章,虛心求教,多聽聽別人怎麼上課,多反思自己的每一次教學行爲。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10

實習的第一階段已經過半了,我明白了教學工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身體的勞累還有心理的壓力。雖然是頂崗實習的老師,但是我們也要有努力上進,力爭上游的決心。教育工作是一項教學相長的工作,如果學生們都是勤奮好學愛問問題的孩子,那麼你就會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學習更多知識來幫助他們;相反如果學生們是那種不太愛學習的,那麼就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管理學生的方法,掌握技能,所以不管是哪種學生都能讓老師提升自己。

就我自己來說,我在數學教學上還存在着一些問題,準備不充分,知識的掌握不全面,導致講課的知識點順序有點亂,給孩子們整的暈暈乎乎的,一節課掌握的內容沒有達到預計的效果。聽了近一個星期的課,發現老教師們不僅僅是說話講課遊刃有餘,對課堂的掌控力也是槓槓的,45分鐘的課堂能在35~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留給學生時間去自己整理吸收。看着自己的課堂和老教師的課堂差的'真是十萬八千里。作爲一名實習老師,雖然沒有要求一開始就得達到那麼高的水準,但是我們必須要以一名合格教師的標準來要求自己,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尊敬師長,以身作則爲人師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不斷地提升自己。

作爲實習的老師,我們不僅僅應該把課教好,還應該利用我們的優勢多與同學和老教師交流,既可以瞭解現在學生的想法又可以向老教師請教學科教學或班級管理方面的經驗。在課程繁多的時候可能來不及備課這時候就需要向自己的指導老師請教有關內容的學習目標以及重難點,課程不多的時候可以去聽聽老師們的課,多聽幾個老師的課學習不同的講課方法和課堂管理技能。有機會還可以邀請指導老師來聽自己的課,新授課習題課複習課都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新授課需要老師掌握豐富的有關知識,在講解時能夠融會貫通把知識點串聯起來把抽象的概念轉化成具體的事物進行理解。習題課和複習課就需要把握住平常做題時學生們不會的知識點着重進行講解和複習,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請指導老師來聽課既能發現自己的缺點又能對本節的知識點進行補充。

希望各位實習老師能在半年的時間內努力提升自己,擁有一個美好的回憶。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11

《迷人的秋色》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寫山窪裏的瓜果來反映秋天的收穫,讓學生了解秋天是美麗的季節,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課文的第二部分寫得最充實,特別是這些瓜果的色彩、質地、形狀都一一作了描寫,使學生能聯繫生活,拉近與文字的距離。 課文中“燦、爛、固、使、柿、簡、直、帥、澄、透” 10個生字,大部分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繫比較緊密,這10個生字要讓學生讀準字音,並在課文的語言環境及實際的學習環境中正確認讀,其中有五個字要求會寫,繼續重視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的指導和訓練,進一步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這篇課文寫得很美,因此我要求學生能讀出感情,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教學中,滲透對學生情感價值觀的引導。通過學習課文,激發學生熱愛秋天的情感。讓學生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後練習說話,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水果,初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

經過兩學年的學習,學生對識記生字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識字,還學會了查字典。他們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但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要讀出感情還需指導。通過學習實踐,學生已具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識,教學中繼續用小組學習等方式加以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讓學生主動體驗,在不斷的參與過程中,主動性、創造性才能進入最優化的境界。在教學中尊

重學生的體驗與情感的變化,始終把情感置於閱讀的首位,把喜愛,興趣當作閱讀的入門嚮導。課一開始,以書上直觀的畫面引入課文,很自然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聽聽範讀,讀讀課文,帶着問題閱讀。教師在學生的讀讀說說中,不斷調動主題積極的`個性化的閱讀動力,使課堂書聲琅琅。

語文課,重在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充分利用課文內容爲學生搭建了一座由理解到運用的橋樑,引導他們將課文內容與生活經驗聯繫,大膽地展開聯想,把學會的課內外知識活學活用,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使語言積累內化爲語言能力。

本課的教學分成六個環節在課堂中實施。課的開始看圖引入,揭示課題,很自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的環節,先聽範讀,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要求,培養學生邊聽邊記的良好習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藉助拼音讀通課文,是爲了讓學生藉助音節在讀文過程中讀準生字的讀音,從而鞏固拼讀音節的能力。

在學生讀通課文後,進入學習課文環節,這一環節是課文的重點部分,通過找出自己喜歡的描寫瓜果的句子,組織學生通過朗讀理解,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說一說,引導學生打開思路把課文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良好的說話習慣。

在指導書寫環節,教師應重視對學生進行正確執筆與書寫姿勢的指導與訓練。同時,教師自己在書寫中應重視示範指導與書寫質量,讓學生養成先觀察後落筆的寫字習慣。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12

上星期,總算迎來了教委辦對新分配教師素質瞭解的“下校聽課”。在張麗華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反覆琢磨、多次的修改,總算上完了我的“第一堂課”,以下是我對這堂課的幾點反思:

一、這堂課的幾處亮點:

1、《三峽之秋》這篇課文是按時間順序進行描寫,我在教學設計時,將學生分爲喜歡三峽秋天早晨、中午、下午和夜晚四大小組,讓學生對喜歡的時段進行討論、交流。這樣做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2、在教學過程中,先學習三峽秋天的早晨,先總結學習過程,接着概括自學過程再讓學生進行自學,做到由扶到放。

二、今後需改進的地方:

1、今後在教學中要從自身出發,提高教學設計能力:在教學設計時,應結合課標,認真琢磨教學細節,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情;

2、還要注重朗讀:注意引導學生品讀、精讀,採取多種方式的朗讀,讓學生讀完整的句子;

3、注重評價:正所謂,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關注評價的'及時性與針對性,做到評價自然樸素,

通過此次公開課的磨練,我更加明確努力的方向,在指導老師以及各位聽課老師情真意切的點評中,我備受鼓舞,教壇中我是一位初出茅廬的新老師,我將加快步伐,努力當一名稱職光榮的人民教師。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13

《你家怎麼走》是一首詼諧的歌曲,整首歌是用說唱的形式。由於中秋節調休,因此有幾個班已經在我班前面上過這節課了,大一班的李老師是用讓孩子認節奏,再分組對唱的形式來上這節課的,大四班的郝老師則是用圖示的'形式讓孩子看圖學唱的。

仔細分析這首歌,我覺得目標應該定位在“學會有節奏地說唱歌曲,並嘗試根據節奏創編歌詞。”因爲這首歌並沒有什麼難度,在孩子熟悉了它的節奏之後,可以讓孩子嘗試創編歌詞。

準備:

原本是想用實物展臺,也從郝老師那裏找來了她畫好的圖,但比較之後,我覺得還是在磁性黑板上畫一幅更大些圖,這樣能讓孩子們看得更清楚。

實錄:

1、活動開始,複習上次學習的歌曲《小孩不小歌》。

2、接着,我就告訴孩子們,“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但是這首歌跟我們以前學過的歌不一樣,請大家仔細地聽,說說哪裏不一樣?”將電腦中的錄音放給孩子們聽,然後根據孩子們的回答,總結出兩點,一是這首歌沒有唱,而是念出來的,二是歌曲里加上了“1,2,3”。

3、我請孩子們邊聽歌曲邊用手拍出節奏,熟悉歌曲的節奏。

4、看圖理解歌詞。

5、用對唱的方式練習歌曲。

6、創編歌詞,正如我預料中一樣,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這首歌曲,並能熟練地根據節奏進行表演,而在後面的創編環節,我在地圖上分別標出喜羊羊和小兔的家,請幼兒扮小兔創編歌詞,邀請喜羊羊來幫做客。由於每個孩子都想嘗試,我先讓孩子們分組,組內進行交流。在集體交流時,我提醒孩子們要根據音樂的節奏來說唱,我扮演喜羊羊和他們進行對唱。因爲黑板上有圖畫的提示,孩子們很容易就創編出了歌詞,在幾次修改之後,終於變得順口了。這時,我又將邀請的對象改爲“村長”,再次請孩子們創編。

7、延伸,我請孩子們想想去自己的家怎麼走,可以編一首歌,邀請自己的好朋友去自己家做客。

反思:

1.這節活動的教案設計是用路線圖,我經過權衡,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幅較大的路線圖,但是孩子不能感受到方位的變化,對“左、右”的方位不太瞭解,而是用“向上、向下”來表示。如果改到地面上,在地板上畫出路線圖,也許孩子們會更清楚方位的變化。

2.這首歌曲其實和當下比較流行的rap有些相似,在活動結束時,可以讓孩子欣賞一兩首rap歌曲,感受藝術的不同表現形式。

教師的課後反思 篇14

“看,天這麼黑,好像要下雨了!”“老師,今天怎麼這麼冷啊!”平時孩子們常常會討論好多關於天氣的問題,看到孩子對天氣很感興趣,加上他們的生活直接地受天氣影響,有了切身的經歷和體驗。在此基礎上,爲了更加豐富他們對生活中的自然經歷有科學的認識,於是就產生了《天氣預報》這個活動,以此來引導幼兒關注天氣,瞭解天氣常識。

活動中最大的亮點是每個環節都有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孩子更清楚的認識天氣符號,瞭解簡單的氣象知識,從而產生關注天氣,觀看天氣預報的意識。如第一環節中,引出天氣預報,教師先播放天氣預報的片頭曲,讓幼兒傾聽,猜測是什麼電視節目開始了?這樣的預設一方面是引領幼兒走入活動中,另一方面可以發現班中有哪些幼兒有關注天氣預報的經驗,然後再把片頭曲音樂和畫面一起呈現在孩子眼前,此時給在座的每位幼兒一個直接的答案《天氣預報》,活動就此真正拉開序幕。活動的第二部分有兩次播放央視天氣預報視頻,第一次讓幼兒瞭解畫面的內容,知道有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天氣符號、不同的溫度等等,第二次播放央視天氣預報視頻,讓幼兒邊傾聽邊記錄,在此過程中認識天氣符號。第三環節請幼兒當小小播報員,是對這個活動的鞏固和提升。

我覺得有一個地方需要調整一下,看視頻天氣預報幼兒記錄天氣符號的環節和PPT呈現12個天氣符號的畫面可以交換一下。因爲第二環節的第一次視頻讓幼兒觀察天氣預報畫面,此時立刻呈現PPT中的12個天氣符號,引導幼兒一一認識,然後再讓幼兒進行記錄,這樣既對天氣符號有了認識,又能在認識的基礎上採用記錄的方法加以鞏固,凸顯出記錄環節的.有效性,在執教的過程中,是將記錄環節作爲認識天氣符號的手段,活動下來我覺得並不合適,對能力強的幼兒來說是一次提升自己的過程,對能力弱的幼兒來說,是一次挑戰,再說,縱觀整個活動,調整後的活動顯得更流暢,體現出一步一個腳印,層層深入。

標籤:課後 反思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