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行業

冀教版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行業1.69W
  冀教版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中,在開始我採用設疑方式引入新課,這樣對學生來說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又提高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對於一堂課的教學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然而我在複習舊知時,雖然對新知識的學習有一定的鋪墊作用,但往往會流於形式,起到的作用並沒有像我想象中那樣大,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導入。

冀教版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預設的過程,學生能體會到教師設計的目的,一步一步認識餘數,但學生還是每一步都讓老師牽着走,學生沒有自已的思維,因此,我要在這步中,讓學生多討論、多思考,起到小組活動的效果。從而讓學生有一定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心中悟出始知深,學生才能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從而得出新的學習的方法,使其學得輕鬆,愉快,從內心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讓學生理解餘數比除數小是本節課的重點,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馬上得出其結論,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只是藉助了別人的理解死記硬背結論,而沒有讓學生理解,所以我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體驗,多動手進行計算,從而自己得出其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在教學中倡導學生有效地接受與體驗,研究發現學生學習過程所要學到知識的過程。這樣的體驗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保證了對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多抓住學生的思維,讓其多動腦,多動手,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獲得知識的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學得輕鬆。

  冀教版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在講解這一單元時我首先讓學生回顧了一下二年級學過哪些圖形,這些圖形各有什麼特徵。隨後,我拿出了課前準備的圓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小布藝,讓學生進行分辨,並提出要給這些圖形圍個花邊,可是如何能知道所需的花邊的長度呢?學生進行討論,他們各抒己見,有的說用直尺測量出給正方形的小布藝圍成的花邊的長度,有的說用線先量一量圓形布藝的外圍的一週長度,然後用尺子再測量一下有多長,還有的說用軟尺直接測量圓形的布藝的一週的長度……沒想到這些孩子的思維真的很廣,能想出這麼多好辦法來,我真爲他們的能力所震驚所感動。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集思廣益這個詞。

這時,我適時的引導出周長的概念:我們所要測量的圖形的邊線的一週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板書課題:六、周長)我提出:我們想不想通過自己的手來知道到這些圖形的周長啊?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高漲起來,他們紛紛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工具開始測量。我設計這個教學環節的意圖就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還能充分理解掌握周長的概念。

他們測量出小布藝的花邊的長度後,我又板書了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讓他們標出它們的各部分的名稱,並說明它們的各部分之間的聯繫,也就是它們的特點。在他們完成後,我提出一個問題:在我們的教室裏什麼是這樣的形狀啊?他們很快的找到了符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自己熟悉的物品。那我們就來測量一下我們天天陪伴我們學習的課桌的周長吧,看誰能很快量出它的長度!以小組爲單位來測量,測量得出數據後推薦一人向大家彙報

有的小組是一個邊一個邊的測量的,有的是根據長方形的特徵測量出一個長和一個寬,然後乘以二得出來的,還有的是測量出一個長後乘二,再測量出一個寬後乘二,然後把它們所得到的數加起來。我把大家的不同做法板書下來,讓學生們自己觀察哪種做法又快又準確。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操作自己適時點撥得出長方形的周長公式。(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以此方法得出)這樣教學目的主要是:既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又能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能很快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

從實物到抽象的形體,我在學生得出公式後,在剛纔板書的正方形和長方形上標出了它們的長度,讓他們根據自己得出的周長公式計算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再交流計算結果。然後做練習,來鞏固所學的新知。

在全班學生都能正確的計算周長後,引導學生推導出正方形邊長的計算公式和長方形的長與寬的計算公式。並進行這方面的練習。最終達到熟練掌握關於周長的計算方法和過程。

  冀教版三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這個單元是讓學生逐步經歷探索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豎式計算及試商、調商的過程,掌握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方法,並能正確的進行筆算。在教學用豎式計算時,學生學習起來還是存在很多問題,計算速度慢,出錯率高。在試商時,把除數看作接近的整十數後,就用初商乘這個整十數往下計算;要調商時,不知道初商要往大調還是往小調;豎式中經常出現:30—24=16、9—7=3,……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方面:

1、平時缺少必要的基本訓練。教師對基本計算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學生的20以內的口算加減法和表內乘除法不熟練。這是造成錯誤的最大原因。

2、缺少必要的計算習慣的培養。部分學生存在抄錯題目,漏寫答案等問題。其實在計算教學中,學生的錯誤很多與態度和習慣有關,真正不會做的人少之又少。

3、教師的影響。學生的計算能力與教師相比,無疑是存在很多差距的。但往往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點,以教師的眼光去看待計算,造成不能關注教學中的細節。如:

99÷43 208÷38 868÷62

996÷83 727÷27 602÷57

如果教師不加以研究,就很難發現這裏既有商一位數的,也有商兩位數的。而教材的例題僅涉及到商一位數的,因此學生就有可能依賴模仿例題導致錯誤。

對策:

1、強化口算。加強口算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要落實在平時的每節課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每天花上2分鐘進行幾組口算練習是必要的,只要堅持,相信學生的口算能力就會明顯提高。

2、適當增加關於計算的訓練量。但是在專項的計算內容教學以外,教師還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計算訓練,每天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