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新材料2.28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1

一、有一則小故事是這樣的:有個太太多年來不斷嘲笑對面太太很懶惰:“那個女人的衣服,永遠洗不乾淨。看,她晾在院子裏的衣服,總是有斑點,我真的不知道,她怎麼連洗衣服都洗成那個樣子?”直到有一天,有個朋友到她家才發現不是對面的太太的衣服洗不乾淨。細心的朋友拿了一塊抹布,把她窗戶上的灰漬抹掉,說:“看,這不就乾淨了嗎?”原來,是自己家裏的窗戶髒了。

一個人發現別人的錯誤總比發現自己的錯誤容易,而錯怪別人也比檢討自己更簡單。因爲,生活當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那些憤世嫉俗的人。我們不妨提醒他們:“擦亮你的窗子。”而我們每個人也應常常自問一句:“自己的窗子擦亮了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話題,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角度提示

閱讀材料,我們會找到一個關鍵的句子:“一個人發現別人的錯誤總比發現自己的錯誤容易,而錯怪別人也比檢討自己更簡單。”擦亮你心靈的窗子,你會發現更真實更精彩的東西在閃閃發光,生活中很多東西都不是可以直視的,要用心去發現。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擦亮窗戶就是擦亮眼睛、擦亮心靈。擦亮心靈的窗戶,你會發現原來很多東西都是你沒看過的。擦亮你的窗子。

這是一個比喻型作文,我們應善於從喻體中發現本體,然後通過聯想類比,這樣才能打開思路。這裏的窗子並非只是實指的窗子,而有更深層面的意義,是非物質化的心靈、認識、修養類的窗子。隔着物質的窗子看世界有時會很不分明,很不清楚;隔着心靈上的窗子更會讓心迷失方向。這個話題可以寫在人與人交往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發現別人的錯誤或缺點,可對於自己的問題或錯誤往往看不到,因此別讓灰塵擋住了自己的視線,擦亮窗子可以使我們看清這個世界;因此多找到自身的不足,檢討一下自己,而不要一味地怪罪別人。文章需要從這個層面展開,寫出自己的認識與思考。

二、有這樣一個傳說,說的是有這麼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世上一切生靈的歌聲都更加美妙動聽。從離開巢窩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着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才歇息下來。然後,它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荊棘上,便在那荒蠻的枝條之間放開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它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聲竟使雲雀和夜鶯都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妙的歌,曲終而命絕。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諦聽着,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因爲最美好的東西只能用疼痛的巨創來換取。它的歌聲是以生命爲代價的歌唱,是世間最悽美的絕唱。這不僅僅是一種生的態度,更是一種感天動地的愛的方式。

角度提示

主旨:讚美荊棘鳥以頑強的精神唱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材料中的主要事件:荊棘鳥從離巢便不懈尋找着荊棘樹,經歷磨難,超脫自身的痛苦,唱出最美的生命絕唱。①超脫出自身的痛苦,生命之花才美麗;②有頑強的意志,纔敢挑戰生活中的荊棘;③生命需要勇敢和頑強。

如何讓把握寓意:

1、提取關鍵語句。

2、明確材料主旨

三、紫藤蘿和牽牛花,沒有挺拔的軀幹,卻憑藉枯樹和籬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麗;籬笆和枯樹,本無美景可言,卻憑藉牽牛花和紫藤蘿,成就了一道到風景。

角度提示

寫優勢互補才能夠達到共贏。

1、相互映襯,構築和諧

2、互惠互利,實現雙贏

3、借人精華,以鑄輝煌

4、巧“借”巧“還”

牽牛花借枯樹之軀,得以昂然,此巧“借”;攀而附之,展葉開花添美麗,也使枯木逢春,此巧“還”。於巧借巧還之中,牽牛花得以笑傲枝頭,枯木得以久病逢春,田地間萬物因之

和諧、因之美麗。

四、在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腹地有一個小村莊比賽爾,它緊貼在一塊僅有1、5平方千米的綠洲旁,爲艱苦的生活條件所迫,村民們曾多次試圖離開那裏,但無論向哪個方向走,卻一次次有走回原地。原來,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中憑感覺前行,常常會走出大小不一的圓圈,從起點再回到起點。1926年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肯?萊文來到這裏,他教會比賽爾人認識了北斗星。他們沿着北斗星指引的方向,只用了三天就走出了大漠。

角度提示

(1)科學改變世界

(2)方法決定成功

五、有一家人生活很貧困,一位富有的女士很想幫助他們。一天,這家人的鄰居去找那位女士,勸她不要管他們,因爲他們是在裝窮。這個鄰居說:“這家的孩子天天都能吃上美味的食物。”

當天中午,富有的女士去拜訪那家人。她剛要叫門就聽到屋裏有人說話,一個小女孩說:“今天你要吃醬肉嗎?”另一個女孩答道:“不,今天我想吃烤雞。”聽完這番話,女士敲了一下門,然後走了進去。她看到兩個小女孩坐在桌前,而桌子上只有幾片薄薄的乾麪包,兩個冰涼的土豆和一罐水。那位女士詢問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家人說,他們把這點可憐的食物想象成各種各樣的美食,一個小女孩說:“當您把麪包當作水果餅時、麪包就會變得非常可口。”“如果把麪包當成冰淇淋的話,它會更加美味。”另一個小女孩說。

角度提示

(1)尊重事實(讓事實說話)

(2)樂觀是快樂之源

(3)美好的心態孕育快樂

六、一陣海嘯過後,沙灘上出現了許多魚。它們的心被無奈與痛苦充斥。有的魚,選擇自暴自棄,一動也不動,在寂寞的等待中結束了生命;有的魚,不停地跳躍,想回到碧藍的大海中,但沒過多久,它們就累死了;有的魚,它們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但努力呼吸適應沒有水的新環境,在呼吸中他們長出了肺,鰭也變成了四肢,於是,它們開始了新的生活,也許,陸地上的生活比海洋裏的生活更美好。

角度提示

(1)適應是硬道理

(2)用行動改變現實

(3)學會調整

(4)積極應對(豈能坐以待斃?)

七、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鄉鎮給失業家庭各發放1000元補助,一個宣佈爲“救濟金”,一個宣佈爲“保險金”。前一個鄉鎮的失業家庭覺得太少,充滿了抱怨,並期待安排工作;後一個鄉鎮的失業家庭覺得沒有後顧之憂,開始努力去爭取工作。同樣是1000元,效果確實如此不同。材料中兩種不同的表述和產生的不同結果蘊涵着什麼道理?你對此又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角度提示

(1)從積極的角度思考,生活便會煥然一新

(2)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健康心態,積極生活

八、(1)袁隆平一行三人組成的中國雜交水稻專家組,乘飛機到達洛杉磯。美國圓環種子公司總經理威爾其已經打着牌子在機場迎候。初次見面,威爾其鬧了個以貌取人的笑話。袁隆平笑道:“威爾其先生,您認錯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還有一個綽號,叫做‘剛果布’,也就是‘非洲黑人’的意思。”“您真了不起,袁先生。一認清您,我就想象出您的偉大發明是怎樣取得的了。”威爾其敬佩地說。

(2)袁隆平說:“6歲時一次郊遊,曾在武漢郊區參觀了一個園藝場。滿園裏鬱鬱蔥蔥,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豔的果實。”時隔60多年的漫長歲月,袁隆平憶及當年兒時的感受,仍不免雙眼閃爍,神采煥發。這片美麗的記憶,成了他心目中永遠的夢幻,使袁隆平從此與“農”結下了不解之緣。你對發生在袁隆平身上的事有怎樣的看法和認識?

角度提示

(1)偉大的成就,來自忘我的奮鬥

(2)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3)興趣引領成功

(4)對科學的追求就是對美的追求

九、一輛開往郊區的公交車馬上要開了,一個穿着整潔的青年一步跳上了已經啓動的車子,

回頭對售票員說:“我的皮夾被人偷了,沒錢了。”售票員說:“沒錢就不能上車。”這個青年理也不理地坐到位置上。售票員讓他下車,他裝作沒聽見,顯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車上的人議論紛紛:“就5元錢,值得這樣嗎?”“也許是沒有錢了,開車吧,就算做件好事。”“這樣拖着,我們怎麼辦?”雙方就這樣僵持着????一會兒,一個大學生模樣的人掏出5元錢,對售票員說:“我替他買了吧。”售票員接過錢,給了車票。車子開出不久,那位沒買票的青年人掏出手機與別人滔滔不絕地聊天????

角度提示

(1)堅持原則,維護秩序

(2)遵守規則,社會有序和諧

(3)動機與效果

十、一個酷愛芭蕾舞的女孩決定將跳舞作爲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她很想知道自己是否有這個天分。於是,當一個芭蕾舞團來到女孩居住的城市時,她跑去求見該團的藝術教練。女孩說:“我想成爲最出色的芭蕾舞演員,但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這個天分。”“你跳一段舞給我看看。”教練說。5分鐘後,教練對女孩搖搖頭說:“不,你沒這個條件。”女孩傷心地回到家,把舞鞋扔到箱底後再也沒穿上。多年後,她去看芭蕾舞演出,在劇院門口又碰到了當年的教練。她給教練看了自己家人的照片,並聊起了現在的生活。她說:“有一點我始終不明白。您怎麼那麼快就知道我沒有當舞蹈家的天分呢?”“哦,你跳舞時我幾乎沒怎麼看,我只是對你說了對其他所有人都會說的話。”她氣憤地叫道:“您的這句話毀掉了我的一生,我原本可以成爲最出色的舞蹈演員的!”“我不這樣認爲。”老教練反駁道,“如果你真的渴望成爲一名舞蹈家,你是不會在意我對你說的話的。”你怎樣理解這件事?請以“誰動了我的‘舞鞋’”或“誰動了我們的‘舞鞋’”爲題作文。

構思提示

這是命題作文。“舞鞋”是比喻理想、目標、愛好。在選擇題目中的“我”或“我們”的時候,要考慮你的素材,以及題目的難度。“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對於一個目標堅定而又能果敢行動、發憤努力的人,世界都要爲之讓路!那些毫不負責任的言論又豈能左右他們的腳步?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2

一、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三原則

1.整體性原則

所謂整體性原則,即審題立意時必須從材料整體出發,全面把握所給材料的意旨。忌據材料局部“斷章取義”立意作文。如xx年全國大學聯考卷i,所給材料是一幅漫畫,部分考生沒有從整體上去把握漫畫的寓意,僅就漫畫中的“西瓜皮”去立意,談亂扔垃圾的危害,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這樣的立意顯然與所給漫畫的真正寓意不相符。

2.篩選性原則

所謂篩選性原則,即命題人所給的材料有幾個不同的審題立意角度,在寫作時,要對不同角度的立意進行篩選,選取自己佔有材料豐富、見解新穎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寫。如xx年全國大學聯考卷i,命題人給的是一則寓言故事,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對模仿老鷹抓羊的烏鴉有不同的認識,寫作該材料作文,就有三個立意角度:一是要正確認知自己,不要盲目模仿(從牧羊人對烏鴉行爲的認識角度);二是要大膽追求,勇於超越自我(從牧羊人孩子對烏鴉行爲的認識角度);三是既要正確認知自己,又要有勇於超越自我的精神(綜合牧羊人和牧羊人孩子對烏鴉行爲的認識)。那麼,選取哪個角度去構思作文,這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哪個角度佔有的材料豐富,能夠將問題分析深透,或哪個角度較新穎,見解較深刻,就選取哪個角度去寫作。

3.創新性原則

所謂創新性原則,即立意要有獨到新穎之處,要有不同於一般考生的見解,避開“大衆化”,選取新視角,開拓新思維,發表新見解。但創新不可脫離原材料,觀點要能自圓其說,否則,立意就偏離題意了。

二、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五方法

1.抓關鍵語句法

即抓住所給材料中的關鍵語句,正確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關鍵語句要麼是所給材料中議論性的語句,要麼是材料中反覆出現的語句,要麼是人與人或物與物之間的對話,要麼是轉折複句“但是”後面的分句。

例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法國化學博士別涅迪克做實驗時,有一個燒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時找不到答案,就將燒瓶貼上標籤,註明問題,保存起來。一天,他偶然看到報道說,有兩輛客車相撞,司機和乘客都被擋風玻璃碎片劃傷。他立刻聯想到那個燒瓶,經過化驗,發現燒瓶曾盛過硝酸纖維素溶液,這種溶液蒸發後留下一層無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護作用。“如果將這種溶液用到汽車保護玻璃上,車裏的人不是更安全嗎?”因爲這個意外的發現,別涅迪克博士獲得20世紀法國科學界突出貢獻獎。對此,有人評論說,創造需要機遇,更需要執著的追求。也有人評論說,創造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那麼崎嶇,那麼遙遠。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xx年大學聯考海南、寧夏卷)

所給材料由兩部分組成:前爲敘事,後爲評論。關鍵語句是兩句評論的話。審題立意時就要抓住這兩句評論的話,正確揣摩其含義,同意其看法就從正面立論,不同意其看法,就從反面立論,將自己的觀點亮出來。

所給兩句評論,角度不同,這就提醒考生寫作該文可以有不同的立意角度:一是強調創造需要機遇,更需要執著的追求;二是要想有創造發明,就要重視細節,多觀察多思考,處處留心,時時在意。

2.由果析因法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和外在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繫,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2: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外企要招聘一名資深會計,一位女大學生前去應聘,因爲沒有工作經歷被拒絕了,可她卻堅持參加筆試並且拿了第一。於是人事經理親自複試,女孩坦言唯一的工作經驗只是在學校掌管過學生會財務。經理失望了:“以後有消息我會打電話通知你。”女孩點點頭掏出兩塊錢雙手遞給經理:“不管是否錄用,請都給我打個電話。”“如果沒被錄用,你想知道些什麼?”“請告訴我,哪些方面我沒有達到你們的要求,我好改進。”“那兩塊錢……”女孩微笑道:“給沒有被錄用的人打電話不屬於公司的正常開支,所以由我付話費。請您一定打。”經理笑了:“你把兩塊錢收回。我現在就通知你:你被錄用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從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從材料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剛畢業的女大學生儘管沒有工作經驗,但是面試細節反映了她具有一個財會人員所應當具有的良好素質和人品。我們可以從“良好的素質和人品,有時比資歷和經驗更爲重要”切入來構思作文。

女大學生應聘之所以成功,原因是:⑴ 她具有堅毅的品格。她應聘一開始便遭拒絕,但卻毫不氣餒一再爭取。這種堅毅的品格是做好財會工作乃至一切工作的前提。⑵她具有誠信的品格。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資深會計”,她卻能坦言自己沒有工作經驗,這種誠信的品格對做好財會工作尤爲重要。⑶她具有直面不足的勇氣和敢於承擔責任的精神。即使沒被錄用,她也勇於直面不足,敢於承擔責任,要求聽到別人對她的批評意見。⑷她具有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女孩自掏電話費,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財會工作不可或缺的。寫作時不必面面俱到,可以有所側重,重點寫一、二個方面,析深論透。

3.多角度立意法。

所給材料中有多個人或物,他們各自有自己的行爲,從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慮,可以提煉出不同的觀點,立意時要注意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併力爭使文章立意新穎深刻。

例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螢火蟲是肉食小甲蟲,它的食物是蝸牛。蝸牛一旦有什麼危險,就把頭縮進硬殼裏,很多天敵拿它無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螢火蟲如何對付它呢?螢火蟲的頭頂有一對顎,那東西細得像頭髮,很尖利。螢火蟲捉蝸牛時,先用顎在蝸牛身上輕輕敲打,而蝸牛根本不把螢火蟲放在眼裏,甚至覺得被敲打幾下如同按摩一樣很舒服。螢火蟲的敲打,是向它注射一種毒液。蝸牛在毫無警覺中被麻痹,直到失去知覺。當蝸牛被毒倒後,螢火蟲再注射另一種液體,使蝸牛的肉變成流質,然後用管狀的嘴喝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材料中談到了兩種小動物:螢火蟲和蝸牛。從蝸牛的角度可以立意爲:貪圖安逸享樂必釀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擊的對手,越是不可掉以輕心。從螢火蟲的角度可以立意爲:某些短處,有時恰是成功的利器。

4.辨明關係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聯繫的。事物間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如學與問)、主次關係(如奉獻與索取)、取捨關係(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係(如繼承與創新)等。辨明這些關係,有利於立意構思作文。

例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內,曾發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爲了保護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於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於林中。十幾年後,鹿羣由四百隻發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於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於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又奮力奔跑了,保護區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從材料中看,鹿和狼的關係,鹿和周圍環境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只有狼和鹿共處,相剋相生,才能保證它們不失本性,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據此可立意爲:生態平衡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類亦如此,自然規律不可違;從鹿和周圍自然生活環境的關係看,鹿沒有了狼這樣的天敵,生活太安逸、舒適,於是體態愚笨,後來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奮力奔跑,終於又恢復了生機,據此可立意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5.寓意(詩意)解讀法

所給材料如果是一則寓言故事或一首詩,那麼審題立意的關鍵便是對所給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詩歌的詩意能否正確解讀。解讀寓言故事的寓意或詩歌的詩意,既要立足文本,不脫離所給材料,又要善於聯想和想象,由物及人,聯繫自己的人生體驗、思想情感、價值認知等,還要由表及裏,透過現象去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質。同時,提倡個性化感悟,要敢於發別人所不敢發之“高見”。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3

1. 有人曾說世界上只有兩種動物能到達金字塔頂,一種是老鷹,一種是蝸牛。請以這句話所蘊涵的哲理爲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審題提示:“到達金字塔頂”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標實現;老鷹到達頂端,歸功於它有一雙矯健、敏捷的翅膀;蝸牛能到達頂端,則歸功於它的吃苦耐勞和執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恆的努力,能彌補先天的缺陷(着眼於蝸牛)

2、成功離不開超羣的實力(着眼於老鷹)

3、如果你缺少優越的條件,你仍有成功的機會,只要你夠勤奮而且有恆心;如果你擁有出衆的天賦,也不排斥仍需要堅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氣(着眼於老鷹和蝸牛)

參考標題:

1、 創業中的蝸牛精神(着眼於蝸牛)

2、 凡人想成功,該走蝸牛路(着眼於蝸牛)

3、 是隻蝸牛又何妨(着眼於蝸牛)

4、 用堅持向成功挺進(着眼於蝸牛)

5、 成功源於對生命的執著(着眼於蝸牛)

6、 執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寶劍(着眼於蝸牛)

7、 超羣的實力是成功的保證(着眼於老鷹)

2.根據下面的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聯繫實際,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一隻蝸牛,很想做成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開始它想東遊泰山,一直爬到山頂,可一計算,要實現這個計劃,至少需要3000年時間,只好忍痛放棄這個打算。後來它又想南下爬到長江邊上,看一看奔騰的江水,可一計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時間。蝸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暫,不禁十分悲哀,於是什麼也不肯做,最終死在了野草叢中。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主人公蝸牛想幹什麼?它幹了沒有?最終是什麼結果?

沿着材料分析,會明確:蝸牛想幹“驚天動地”的事,可因爲兩個目標都太遙遠,使宏偉的計劃流產.放棄了大目標後的蝸牛“十分悲哀,什麼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於草叢.

蝸牛的悲劇原因是什麼?

一是立志不切實際,好高騖遠,一是不肯腳踏實地,從平凡的小事入手來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

蝸牛的悲劇對人來說應該吸取那些教訓,有哪些啓迪?這就是確定目標要恰當,勇於拼搏,永不放棄;正視現實,笑對人生;幹大事要從小事做起,人貴有實幹精神. 心動不如行動

3.一棵有毒的樹矗立在路旁。

第一種人大老遠看了,趕緊繞道而行,他們一點也不願接近,生怕不小心會中毒。

第二種人來到樹邊,看見這棵樹,馬上就想到它的毒素,急着要砍除它,以免有人受害。

第三種人有着不同的心態,願意帶着慈悲的心去思索:這棵樹也有生命,不要輕易地毀掉。於是在樹旁圈上籬笆,註明有毒,以此避免危害到路人。

至於第四種人,在看見這棵樹的時候,會說:“喔!一棵有毒的樹,太好了,這正是我要的!”他們開始研究樹的毒性,與其他藥材的成分混合,製成了可以救人的新藥。

請根據以上材料,聯繫生活實際,引出一個有意義的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審題立意提示:我們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樹”看作有缺陷、有過錯、對社會有一定危害性的人如失足青年、吸販毒人員和各式各樣的罪犯;也可以把“一棵有毒的樹”看作精華與糟粕共存的現象尤其是文化現象。怎樣對待這些人與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聯想到我們學過的課文, 魯迅先生在《拿來主義》一文中,對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共存的現象早就作過精闢的闡述,即存其精華,去其糟粕。按照新型話題作文“抓其一點不顧其餘”的原則,我們可以只對其中一點立意。

參考標題:

1、 遠離毒 品,小心交友(着眼於第一種人)

2、 做人要有公德心(着眼於第二種人)

3、 歸來吧,慈悲之心(着眼於第三種人) 4、 我們要有創新精神(着眼於第四種人)

5、 換個角度看問題(着眼於第四種人) 6、 成功之道:化腐朽爲神奇(着眼於第四種人)

7、 答案是豐富多彩的(着眼於全部材料) 8、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着眼於全部材料)

4.請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爲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廣爲人知,郭沫若曾仿擬曹詩寫成《反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爲同根生,緣何甘自毀?”曹植用“豆與萁”來比喻手足相殘,郭沫若則認爲,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過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於犧牲精神的表現”。

請根據以上材料,聯繫生活實際,引出一個合適的話題,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只要認真閱讀所給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語句進行分析,就能化難爲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詩》“廣爲人知”,便點出了是一種傳統的認識法。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詩》“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語句,則運用了逆向思維,說明看問題應從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會不同。這樣一分析,就不難確定出所給材料的主要意思:1、對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2、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答案也會不同。3、不能用傳統的眼光看待問題等等。

5.閱讀下面一則寓言,按要求作文。

一個賣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樹下打盹,醒來一看,身邊的草帽不見了,擡頭一看,樹上的猴子都頂着一隻草帽。他想,猴子喜歡模仿人的動作,就把自己頭上的草帽摘下來往地上一扔,猴子見了也把頭上的草帽摘下來往地上一扔,他揀起草帽高高興興回家了,並把這件事告訴了兒子和孫子。很多年後,孫子繼承了家業。有一天也跟爺爺一樣在大樹下睡着了,草帽同樣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爺爺講的故事,就把頭上的草帽摘下來往地上一扔,結果樹上的猴子不但沒跟着做,反而衝他嘲笑似地吱吱大叫。他正納悶,猴王出來了,說:“還跟我們玩這個,你以爲就你有爺爺嗎?”

請你以上述故事的寓意爲話題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本材料可以採用多角度立意法:一是從孫子這個角度,可立意爲:“在模仿的基礎上要進行創新” “要批判地繼承” “經驗主義要不得”等;二是從猴子這個角度,可立意爲: “吃一塹,長一智” “要進行創新”等;三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立意,可以從模仿與創新﹑ 經驗與創新 ﹑守舊與創新﹑ 繼承與創新等角度立異,論證它們之間的辨證關係,但重在論證要敢於創新.

6.閱讀下面一組材料,結合實際情況寫一篇議論文。

材料一:阿基米德是古希臘數學家、力學家。在他75歲的時候,一天正蹲在地上看他畫的幾何圖形,殘暴的羅馬士兵闖進來,拔出了利劍。阿基米德坦然說:“等一下殺我的頭,給我一會兒工夫,讓我把幾條定理證完,不能給後人留下不完整的定理呵!”可是羅馬士兵的劍已經砍下,阿基米德大叫:“我還沒完成——”便離開了人世。

材料二: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經無數次失敗後,終於成功地發明了黃色炸藥。在進行最後一次火藥製作實驗時,火藥爆炸了。他從爆炸的火與硝煙中跑出來,全身多處都流着鮮血,而他卻高興地大呼:“我成功了!”

材料三:居里夫人成年累月在實驗室裏與鐳、釷、鈾等放射性元素打交道。由於長期受到放射性物質的照射,居里夫人後來患了惡性貧血而死。她所發現的放射性元素鐳,曾用來治療癌症,醫好了許多病人,而她自己卻死在鐳的手中。

提示:

三位科學家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研究領域也各自不同,但他們有着相似點:那就是對所從事的科研事業,都具有執着忘我的可貴精神。抓住三則材料的“共性”,進行“求同概括”,便會準確把握材料的中心論點了。

參考命題:  《可貴的執著精神》  《成功者的啓示》

7.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太陽和風在爭論誰更有威力。風說:“我來證明我比你行。你看到那兒穿大衣的老頭了嗎?我打賭我能比你更快地使他脫掉大衣。”

於是太陽躲到雲後,風就開始吹起來,愈吹愈大,大到成了一場颶風,但是風吹得愈急,老人把大衣裹得愈緊。

終於,風放棄了。然後太陽從雲拮走出來,對老人露出了燦爛的微笑。不久,老人開始擦汗,然後脫掉大衣。太陽對風說:“你看,還是溫和與友善,比憤怒和暴力有威力。”

【提示】寫作時要注間以下幾點:

第一,準確領會材料精神。不僅要詮釋“友善”的重要性,還要拿它與“憤怒”“暴力”作比較。

第二,可以小處着筆,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也可以大處着眼,談國家與國家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友善相待,不要戰爭,不要恐怖等等

8. 世界球王貝利喜得貴子,有記者賀道:“看他長得多壯實,今後他一定會成爲像你一樣了不起的體育明星。”貝利聽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有可能成爲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但是絕不會有我這樣的成就,因爲他現在很富有,缺乏先天競爭意識,而我小的時候卻是非常貧窮的。”

請你根據這一段材料,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提示:

貧困是一筆財富,之所以說它是財富,是因爲越是貧困越激勵人們奮發向上,越是要改變生存環境,自然就產生了“人十之,己百之”的上進心。古代就有“寒門生貴子,白屋出公卿”的說法;孟子曾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參考論據:

范仲淹兩歲喪父,後隨母親改嫁,幼時讀書連稠一點的粥都難以吃到;司馬光也出生寒門;明代大學士宋廉家中一貧如洗;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是個流浪兒;荷蘭畫家梵高也曾是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弟弟接濟;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出身於鞋匠家庭;居里夫人剛剛滿十歲就去打工,供姐姐讀書……

參考文題:  《貧困是一筆財富》  《自古雄才多磨難》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4

【材料】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記敘文或議論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覺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覺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選準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擬題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立意分析】

寫作指導:表層含義: “向上看”即仰視或擡頭,“向下看”即俯視或低頭;“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層含義:“向上看”可以理解爲“目標遠大”“積極的人生態度”,“在下面”可以理解爲“看到不足和差距”,從而有一種向上的動力。“向上看”也可以理解爲“目標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在下面”可以理解爲“很渺小”,從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層含義:“向下看”可以理解爲“關注那些生活艱難卻不失信心和勇氣的人們”,“在上面”可以理解爲“自己還是幸福的”,從而獲得信心和勇氣。

“向下看”可以理解爲“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爲“自負、高高在上”,從而止步不前。

其次選擇角度,鮮明立意。

可以選擇第一句立意,可以選擇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後,要注意文題有寫議論文的明確要求。

【材料】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揚長避短”有三層解釋:第一層解釋,發揮自己的長處,迴避自己的短處;第二層解釋,宣揚別人的長處,迴避別人的短處;第三層解釋,善於學習使自己擅長的技能更長,避開自己的短處。這三層解釋包含了應用、交流和學習等方面的道理。

請根據以上材料,選取其中一層解釋,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立意分析】

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點,從信息點中找到立意點,明確文體。第一步,讀懂材料,明確材料的中心內容;第二,關注材料中人物的關鍵詞,明確立意的範圍;第三,選擇文體,擬寫作文。

【材料】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趴在魚缸裏曬太陽的烏龜對剛被捕撈起來的鰣魚說:“哎,你馬上就要成爲盤中佳餚,再也不能像我一樣呼吸自由的空氣了。”鰣魚奄奄一息:“雖然我的生命短暫,但我至少領略過江海的遼遠;你的生命再長,卻從未欣賞過魚缸外的山色湖光。”烏龜悠閒地踱了幾步,笑着:“連生命都沒有了,還拿什麼去見識外面的世界?”

這個寓言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全面理解材料,自選角度,自定立意,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作文;不少於800字;不得套作、抄襲。

【立意分析】

這則材料可採用多角度立意法,1.鰣魚的角度:生命短暫,但充實,有意義;2.烏龜的角度:生命的可貴;生命的價值;3.整體分析:要正確認識自己。

【材料】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星巴克的老闆舒爾茨有次去英國出差,在倫敦最繁華金貴的地方,看見在很多名牌店的中間夾着一個非常小的店鋪,在賣最便宜的奶酪。他很好奇的走了進去,見一鬍子拉碴的老人在整理奶酪,他問:“老先生,這裏是寸金之地,您賣奶酪的錢夠付房租嗎?”

老人看着他說:“先買十英鎊的奶酪,我再回答你。”舒爾茨於是買了十幾英鎊的奶酪。

“年輕人,你走出我店門向外看看,”老頭說,“這街上所有你看見的豪華店鋪基本上都是我們家的地產。我們家很多代人都賣奶酪,賺了錢就買些店鋪。我和我兒子現在還是賣奶酪,因爲我們喜歡賣奶酪。”

請根據你對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選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立意明確,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立意分析】

這個故事敘述的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倫敦土豪賣奶酪,憑藉這簡單的工作贏得了億萬家產。從“我們喜歡賣奶酪”工作來看,人生可以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來立意;從我們家很多代人都賣奶酪來看,人生要學會堅持。

【材料】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頭禪是:“注意了,留一條縫隙。”木工講究疏密有致,粘合貼切,該疏則疏,不然易散落。時下,許多人家裝修房子,常常出現木地板開裂,或擠壓拱起的現象,這就是太“豐滿”的緣故。高明的裝修師傅則懂得恰到好處地留一條縫隙,給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間,便可避免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對於以上內容,你有何感悟和體驗?請據此寫一篇不少於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寫記敘文或議論文;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立意分析】

這是一篇材料作文。寫作時,此題可實寫,也可虛寫,因爲“縫隙”不單可以實指裂開或自然露出的狹長的空處,還可比喻一種可供迴旋、可供調節的“餘地”或“空間”。“留一道縫隙”,關鍵在於一個“留”字。應該在哪些方面“留下一道縫隙”?(現象)現實生活中,做人處事以及其他許多方面都應“留一道縫隙”。爲什麼要“留一道縫隙”?(意義)以此可以留足空間,避免出現問題。如何才能“留下一道縫隙”?(方法)如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包容。“留下一道縫隙”應該注意什麼?(告誡)該疏則疏,恰到好處。如此一問,思路定然豁然開朗。材料中要求“豐滿”,裝修反而會失敗;留一道縫隙,竟然成就完美,由此可以聯想到:做人和處事,如果時時處處追求“豐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緊張,就會裂變。同樣,一個人把所有行爲都目的化,就會把自己的理想擠壓得變形。留一道縫隙,給自己,給他人,可給社會留一個可供吻合的人際空間。

1.藝術創作上追求含蓄,留給別人想象的空間,反而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歐·亨利式的結尾”“冰山原則”“留白”等;

2.處理生活中的摩擦時,給別人留下縫隙。對別人寬容也是對自己寬容,爲自己留後路;

3.朋友、夫婦之間留縫隙,是尊重和愛的表現;

4.給持不同見解者留縫隙,可形成思想的兼容;

5.保護環境:有限度地開發自然資源,給後代留下發展的縫隙(空間);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5

【提要】近幾年來,我國大學聯考作文的主要命題方式逐步演變成了新材料作文,這一新的命題方式,無論是從學生的寫作要求,還是寫法上來說,都與傳統的材料作文和之前的話題作文有些區別,其主要特點是,出題人提供一些相關的材料,要求做題者按照原材料,在不脫離材料主旨的情況之下,根據自己對這些材料的理解進行寫作,筆者主要從講述高中新材料作文,並探究關於材料作文的立意與審題方面的教學措施爲出發點進行本文的探討。

【關鍵詞】高中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

一、新材料作文的難點,以及其在語文教學當中的重要性

新材料作文的難點,就是它的審題與立意方面,學生很容易就會出現偏差,分不清材料當中的主次現象,這就能夠直接影響考生作文的立意,有時還會出現跑題的現象,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高中語文教師更應着力在學生的思維方式上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面對新材料作文時,能夠正確的審題立意,以防止跑題現象的發生,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讓學生在大學聯考時,不再害怕立意與審題,其水平能夠得到良好的發揮。而新材料作文在語文的教學當中,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它考驗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可想而知,新材料作文就是用一段材料,來考查學生對於本段材料的理解能力,在傳統的考試當中,是很難見到這一種命題形式的,而對於語文的學習,我國也更加註重考查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這也是日前語文新課程改革當中一項重要的改革措施,也是語文教師的重要教學任務之一。寫作與閱讀理解是緊密聯繫的,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這兩者都應兼併有所提高,對新材料作文進行命題,首先,就必須讓學生對材料進行精讀,然後針對材料當中的敏感詞彙進行主旨的剖析,總結出材料所包含的真正含義,才能夠進行立意,然後進行作文的寫作。第二,新材料作文要求學生的寫作水平要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在書面語言的表達之上,實際上也包含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新材料作文要求學生能夠精準的把握材料當中的利益方向,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探究材料當中的中心思想,然後言簡意賅的表達出自己對於文章的理解,所以學生的行文思路一定要清晰,文章的脈絡要明朗,整篇文章一定要有一個好的開頭、正文和結尾。在這個過程當中,就需要學生良好的思維模式,來解決這些寫作上的問題,當然語言優美、辭藻華麗也會爲作文增添一些色彩,會讓教師感受到學生的語言功底的雄厚。

二、教師應增加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提升他們的閱讀水平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知道,對於新材料作文來說,審題立意十分重要,而學生閱讀水平、理解能力的高低就直接影響着他們的審題能力。高中語文的作文材料命題要求學生具有完善的獨立的思考能力,以及知識構架,不僅僅要把握文章的內容,還要思路清晰,能夠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甚至要涉及到人與社會、自然、國家等相關知識的一些積累與理解,要做到這些,對於學生的要求是更高的,首先學生要形成自己的獨特的人文情懷,要將自己的寫作精神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果傳統的課堂當中,對學生進行機械化的分析教育,不能夠讓他們充分的發揮自己的閱讀能力,只是一味的讓學生得高分,這樣都偏離了學生自己真實的寫作思路,不僅不能夠讓學生寫出一篇好的文章,學生寫作文也沒有了自己的個性,他們的精神世界會一片空虛。因此,擁有一顆飽滿的靈魂,將精神世界和自己的語言學習相融合起來,才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整體理解和感知度,讓他們的文章有內容有思想。更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要關注自己的精神體驗,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幫助學生營造自己的情感世界,讓他們在自己的感情活動當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一些思維方式,這樣在進行思考與領悟,進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應轉變教學方式,把原來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摒棄,轉變爲教師在課堂上起引導作用,把真正的課堂時間交給學生的方式。讓學生在自由的環境當中去思考,去感悟自己對於語文的理解,體驗對社會、對周圍一切事物的認知。

三、進行發散思維,可以從多角度進行立意

新材料作文一般都是要求學生能夠全方位的去理解材料當中的大意。而學生也可以根據理解當中的某一個點,或從一個角度去進行材料的分析和利益,而實際上一則材料所包含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問題,這也會有不同的結果,教師可以在平時的作文訓練當中要求學生進行相關的訓練。針對一篇材料進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聯想,從而進行多個命題立意。

四、總結

總的來說,新材料作文因爲它材料的開放性和豐富性,逐漸受到了大學聯考命題人們的推崇和厚愛。而高中教師只有開拓自己的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視野,讓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審題立意能力得到更好的鍛鍊,才能夠保障學生在審題立意時做到精準,以保證學生的作文能夠取得一個令人滿意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劉哲20xx《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研究》,《教育》第12期。

2.夏雲礁20xx《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研究》,《中學語文》第6期。

3.梅彩虹20xx《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研究》,《作文成功之路》(上)第8期。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6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1.詩人顧城有句出名的詩:“你看雲時,我覺得很近,你看我時,我覺得很遠。”這裏說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隔膜。成語中有“咫尺天涯”一詞,意思是說雖然近在咫尺,卻遠如天涯。

海南省海邊有一塊石碑,上書“天涯海角”,那裏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涯”,現在飛機幾小時就到了。美國在地球的那一邊,似乎也是“天涯”,但衛星電視一下子將它拉到我們面前。這是現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們生存空間的距離相對縮短了,難怪有地球村之說。

2.有個班級獲得了校運會“道德風尚獎”,有人向校長提出疑惑:在整個競賽過程中,並沒有發現這個班的道德風尚比其他班級高在何處。校長笑着說:你忽略了一個細節——在大家都爲自己班的運動員取得好成績歡呼雀躍時,惟有這個班的同學在爲自己喝彩的同時,也不忘爲別人喝彩。

3.有一個孩子,伸手到一個裝滿榛果的瓶子裏去,他盡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當他想把手收回來時,手卻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願意放棄榛果,又不能把手縮回來,不禁傷心地哭了起來。

一個旁邊的人對他說:“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讓你的拳頭小一些,那麼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來了。”

在生活中,有時候只有放棄才能得到,但許多人卻不明白二者的辯證關係,一味地想要獲得,不想放棄,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

4.一座廟裏的石地板,對香客膜拜、香火不斷的石佛像憤憤不平:“你我同是石頭,來自同一座山,爲什麼你能高高在上,享受千人朝拜,萬人供奉?”佛像略一沉思後微笑道:“賢弟,世間事大體是公平的,你我的確材料相同,來自同一座山,但在你出山前,師傅只是嚓、嚓幾下子,把你劈的方方正正着着送出山。在你走後的三年裏,師傅對我砍呀、鑿呀、刻呀、磨呀,從未間斷,我才成了今天的樣子。既然出山前我們的歷煉不同,今天的際遇又有什麼不公平的呢?”

5.哲學家在草地上給弟子上最後一課,問:“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甲說:“用鏟子鏟。”乙說:“用火燒。”丙說:“撒上石灰。”丁說:“連根拔去。”哲學家說:“都試一下。如果沒有除掉,一年後再來此相會。”一年後,都來了,哲學家未來。但他的弟子看到滿地茂盛的莊稼而無一根雜草,終於悟到了一個真理: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

6.植物學家考察阿爾卑斯山脈的植被後發現:許多山底牧場上開放的花已經移到了海拔20xx米的雪帶上,原先雪帶上的植物則超過雪帶向更高處攀登。經研究得知,因爲阿爾卑斯山脈地區的氣溫逐漸升高,那些原來在低溫環境裏生存的植物不得不向山上低溫處尋找適宜的土地。

7.寓言《口鼻眼眉爭辯》

口與鼻爭高下。口曰:“我談古今是非,爾何能居我上?”鼻曰:“飲食非我不能辨。”眼謂鼻曰:“我近鑑毫端,遠察天際,唯我當先。”又謂眉曰:“而有何功居我上?”眉曰:“我雖無功,若無,成何面目?”

8.鄭國有一個人在一棵樹下避暑,他隨着陽光變化和樹影移動,挪動自己的席子,以此來納涼。等到黃昏時,他又把席子挪到樹下。月亮出來了,他又按月光和樹影移動,挪動席子來避免露水淋溼衣服,結果露水照樣淋溼了他的衣服……

9. 願風不要像今夜這樣咆哮

願夜不要像今夜這樣迢遙/願你的旅行不要這樣危險啊

願危險不要把你的勇氣吞滅掉/願崖樹代我把手臂搖一搖

願星兒代我多瞧你一瞧/願每一朵三角梅都送一送你啊

願你的腳步不要被家鄉的淚容牽繞/願你不要拋卻柔心去換取殘暴

願你不要兒女情長揮不起意志的寶刀/願你依然愛得深,愛得專一啊

願你的恨,不要被愛跺起了手腳/夜,藏進了你的身軀像墳墓也像搖籃

風,淹沒了你的足跡像送葬也像吹號/我的心裂成了兩半

10.沒有直線,不能顯現何爲曲線;沒有正直,無以映照何爲邪惡。

11.趙薇在電影學院的時候,並不是很出衆的學生,她主演的《姐姐妹妹闖北京》好像也沒引起多大反響。直到瓊瑤讓她去《還珠格格》劇組試鏡時,她抓住了這個機會,並且在演戲過程中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演技,才脫穎而出。]

12.母親領孩子去動物園看猴子。孩子把花生、香蕉扔過去,籠中猴母子中的母親翻着筋斗來接,孩子大樂:"猴子好笨哦!"然後不停投擲食物,興盡而返。籠中猴兒子不解地問,伸手去接東西就行了,何苦翻筋斗猴母親說,這樣他們才能給我們更多好吃的呀,然後作結論說:"人類好笨哦!"

13.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某單位宣佈裁員,實行競爭上崗。老王和老張兩人之中應裁一個,老王於是買了兩瓶五糧液去求人事處長,老張買了兩條大中華送到一位副局長家中。等到人員調整名單出來時,老王和老張差點背過氣去:二人都被裁了,取而代之的是正局長的外甥......

14.王局長位高權重,是位炙手可熱的人物。有一次王局長偶感風寒,住進了醫院,來探病的人排起了長隊,甚至影響了醫院的正常工作。王局長家人親屬也組織起了專門隊伍,往家運送那堆積如山的禮品和營養品。事隔僅兩月,王局長又住進了醫院,這次是嚴重的肝硬化。可這次王局長的病牀前卻冷冷清清,他望穿雙眼也不見有人探望。兒子無奈只得告訴他實情:省裏的批文已下來了,王局長退休,李副局長扶正,這幾天人們正忙着去新局長家賀喜呢。

15.問渠那得清如洗,爲有源頭活水來。

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參考答案

1.材料說明距離的遠和近是相對的,有條件的。一、二則材料從心理角度講咫尺可以成爲天涯,這是因爲人與人之間心靈的隔膜;三、四兩則材料從科技角度講天涯可以變爲咫尺,這是因爲科技進步的力量。寫作時從這兩個角度切入方爲正點。

2.喝彩的對象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別人,但據此材料,應寫成要爲別人喝彩。至於喝彩的原因,不外是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思想上有好的品質,生活上有好的習慣等,各人根據自己的知識積累儘量朝人無我有的方面努力,方能寫出佳作。

3.此題審題難度不大,大家很容易將中心聚集爲“學會放棄”,這點在能力有限的競爭社會中顯得更加重要。不過要寫出佳作不容易,應在“學會”二字上做足文章,如放棄什麼,不放棄什麼;全部放棄還是部分放棄,就看你怎麼把握了。

4.的確,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有許多事,公平與不公平,就看你從什麼角度看問題。

基本主旨應是“公平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公平,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公平”。

5.這個故事讓人明白:欲無必有,欲有必無。那麼,要心中有真善美,必遠離假惡醜。這必須經過選擇、鑑別和心靈的“巷戰”,纔會讓一個退出,另一個佔據。材料中要“無草”,則要“有莊稼”,這是含義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惡醜,莊稼喻真善美,此類題目審題時要注意化抽象爲具體,這樣一來,思路就開闊了。如要使一個人沒有貪心,就必須用良心佔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沒有虛榮,就必須以真誠佔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沒有怨恨,就必須以寬容佔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不再麻木,就必須以清醒佔據他的頭腦;要使一個人不再冷漠,就必須以愛心充斥自己的心靈等。關鍵要把握生活的大網,以小見大。

6.大凡生命都是如此,都有適應環境的本能。但也有環境將生命改變的。

只要把握住生命與環境的關係即可。如可寫生命離不開環境,一旦環境改變了、生命也將改變,環境可以改變生命的品質等。生命的內容也比較豐富,它可以是動植物生理層面上的生命,也可以是人類個體精神世界上的生命,還可以是人類羣體意識的生命;環境可以是自然環境,也可以是心理環境或社會環境等。

7.寓言的寓意是強調要有團結合作精神。本文的主旨就明朗了,即評價個人的業績不能片面地看他的成績或缺點,而要放在整體利益當中來考慮,看他爲整體做出了什麼貢獻。

8.鄭人用“納涼”的辦法來“防露”,歷來被當成笑柄。其實生活中與鄭人思維方式相同的人並不少見,當然也有許多人的做法正好與之相反。

寓意是要適應客觀環境變化,不斷更新理念,推進事業發展。

9.這首詩大意是表現作者對友人的祝福,顯示自己的美好心靈。只要跟此命意相關的材料皆可作文,因此,這也是一道限制性較弱的題目。如寫記敘文可寫自己的對父母、家鄉、祖國的心願,也可寫他人的心願,如媽媽希望孩子成績好、爺爺希望兒孫前途好、臺胞希望兩岸和平發展等。寫議論文可以議論心願的作用、心願的不同類型、怎樣才能擁有正確的心願、心願受不同歷史條件限制等。此題審題難度不大,但要寫出新意也不容易。

10.曲與直並非水火不相容的二物,它們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係。沒有邪惡,無以凸顯正直;沒有直線,便不知何爲曲線。正如世上有戰士是因爲有戰爭,有警察是因爲有犯罪一樣,失去任何一方,另一方就無法存在。

11.明星並不值得崇拜,他們的成長和我們平常人一樣,也離不開機會和努力。?

12.從人和猴子各自的視角出發,由不同角度卻得出相同結論來表現人的思想中普遍存在的自高自大的一面。?

13.當今世界,無論是人與人之間,還是國與國之間,都競爭激烈。競爭促進了發展,推動了進步,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

14.冷與熱是辯證的。北極可謂冷矣,但相對於月球晚上的溫度則是熱的;重慶在夏天是個大火爐,但與太陽外緣的溫度比起來卻不只像是冰。冷和熱是可以相互轉化的,冷的事物可以變熱,如一度被冷落的唐裝現在熱了起來;熱的事物也可以變冷,如八十年代的文學熱讓位給九十年代的經商熱。

自然是富於變化的,冷和熱就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在人類社會中,我們也常常在人際交往時,感到對方態度的變化,這些變化會引發我們許多思索。

15.首先明確二者的關係,“清流”是果,“活源”是困,要使流清,必須源活。其次化形象爲具體,如要使企業走上良性發展的循環(清流),必須要有改革的措施(活源),要使個人的思想端正,就必須要有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活源)作保證等。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7

近年來,大學聯考作文出現了一種新型的作文模式,我們把它稱爲“題意作文”“新材料作文”等。新材料作文“新”在不拘泥文體,而是將作文的審題與立意結合起來,在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之前,首先考查了考生閱讀理解和提煉中心的能力。考生只有準確把握了材料的中心,才能提煉出話題,確保準確立意。但是在作文過程中,如何挖掘材料的內涵、準確審題立意是考生最爲棘手的問題,尤其是有些隱性材料增加了考生的審題難度,考生該如何準確審題立意呢?在此,本人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首先,推敲詞句。即抓住材料中一些關鍵詞句進行反覆推敲,理解其蘊含的意義,從中找到立意的突破口。材料在表述過程中,往往會設置一些內涵豐富、蘊含深刻思想意義的中心句,它是你文章的靈魂,是你要寫的議論文的論點,你所寫的記敘文的中心思想。我們只要抓住它,就能理解材料的中心和主旨。例如: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學者秦暉在爲德國柏林牆倒塌20週年所寫的文章中有這樣一段話:“今天在柏林牆保留下來的最著名的一段‘塗鴉牆’上,有一幅很大的牆畫最引人注目,它畫的是一羣各種膚色的人正在興高采烈地拆牆,標題是‘還有許多牆需要拆掉’。”

確實,在我們的生活、思想和觀念裏,也還有許多有形無形的牆需要拆掉。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範圍作文,不得抄襲。

本則材料的關鍵句就是“還有許多牆需要拆掉”,再聯繫第二段的引導語“在我們的生活、思想和觀念裏,也還有許多有形無形的牆需要拆掉”,這裏的“牆”顯然不單是指有着防禦、隔斷功能的有形的屏障或外圍,更象徵一種思想或觀念上的隔閡、封閉,且亟需“拆掉”。這樣一分析,就能挖掘出材料所隱含的主旨――要消除思想觀念、感情上的隔閡或自我封閉,寫作中要體現“拆”掉這堵“牆”的過程和“拆”掉後的美好。

其次,提煉話題。儘管新材料作文沒有話題,但是通過推敲詞句,往往能提煉出話題,然後再聯繫材料所給的內容,確定寫作的範圍,這樣是不難扣題的。比如上則材料,我們通過推敲詞句,可以確定其話題是“拆牆”,如有的考生以“牆”爲話題,大談各種各樣有形無形的牆,就有偏題之嫌。再如:

1960年,美國貧富懸殊,社會矛盾突出。有一天,一個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這樣兩組畫面:一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此人在辦公室裏超負荷地忙碌着,雖然西裝筆挺,但神情憔悴,滿面疲憊;另一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寫字樓工作的清潔工,他身着帆布衣服,陳舊卻整潔,只見他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着鄉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總經理是富人的代表,而清潔工則是窮人的代表。這兩組鏡頭在電視上播出之後,奇蹟出現了:許多窮人不再敵視富人,也開始感受到快樂和幸福;居然還有富人羨慕起窮人來。

請根據對上則材料的感悟,聯繫現實生活,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這則材料的關鍵句是“也開始感受到快樂和幸福”,通過兩組鏡頭的比較,可以發現材料想體現的是快樂和幸福不是建立在金錢的基礎上,而關鍵是一種心態,所以我們可以先提煉話題“快樂和幸福”,再結合材料,可以立意爲“知足常樂”“欣賞自己”等。可是有的考生不會整體把握,推敲詞句,提煉話題,而立意爲“窮與富”“理解萬歲”“如何解決矛盾”等,很明顯,這有悖材料的原意。可見,新材料作文沒有話題的提示並不等於考生可以無視話題,只有找準話題,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再次,辯證分析。對於新材料作文,在分析材料時要學會整體把握,辯證分析,不能一葉障目。有些材料會設置一些陷阱,考生自以爲簡單,不想正中圈套。對於高中生來說,三年的學習生活,已經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看問題要學會通觀全局,對比分析。比如:

時下浮躁的娛樂行業流行一種所謂的“炒作”,方法無奇不用,可以說是花樣迭出。這種情況讓人想起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歐雷?布爾的故事:

年輕的他在歐洲巡迴演出時,好評如潮,但米蘭著名音樂評論家卻在報紙上寫道:“他是一位未經正式訓練的音樂家。如果他是一顆鑽石的話,他還處於粗糙、未雕琢的狀態。”面對這種情況,年輕氣盛的歐雷至少有兩個選擇:一是置之不理,因爲說好的人太多了;一是進行時下流行的“炒作”――打嘴仗。但是,歐雷卻選擇了聽取評論家的意見的方法,然後根據評論家的意見,苦心鑽研技藝,面壁十年,在26歲終於成爲世界級著名小提琴家。

請根據以上內容,審題立意,自己命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本則材料用對比的方式談了一個問題:如何去獲取成功?娛樂業尚“炒作”,而歐雷選擇“苦心鑽研,面壁十年”。只有將兩段材料聯繫起來,才能得出最佳立意:獲取成功的途徑是苦心鑽研,不是炒作。餘者如“正確面對批評”“選擇”“虛心使人進步”等立意都是隻看局部,未觀全局導致的。任何一則材料的段落之間不會是孤立的,只有整體把握,對比分析才能不至於片面。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8

全國大學聯考作文命題沿着“標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的發展軌跡逐步演變,其開放程度也呈逐漸遞增。特別是近幾年出現的話題作文,一直被人們看好。不過,從考場作文的實際情況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襲之作也不斷增多; “四不象”的作文,只重詞藻不注重內容的作文,開始蔓延。大學聯考作文命題,如何既突出開放性,又加強限制性,是大學聯考作文命題值得思考的問題。

令人欣慰的是,20xx年全國大學聯考試題的甲、乙卷,在作文命題方面又有了悄然的變化:只給出材料,不規定話題,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這種材料作文,不限文體,它不同於以往根據材料寫議論文的材料作文,也不同於有明確話題的話題作文,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新的作文形式,我們姑且把它叫做新材料(或後話題)作文,題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審題的第一齣發點,又是作文符合題意的終極範圍。”(餘聞(20xx年大學聯考語文試題分析))可見,正確審讀材料,是作文立意的關鍵。那麼,如何審題立意呢?

一、從抓關鍵句入手。

有的材料爲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開頭句、結尾句、對話句、結語句),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爲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讀這則材料,就要注意貝利先後兩次回答“下一個”時所處的情景,要抓住最關鍵的句子“下一個!”思考,初露鋒芒說“下一個”,表現了他的不滿現狀;而第二次是在踢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爲舉世聞名的球王之後說的,這就更表現了他的永遠進取,奮鬥拼搏的精神。抓住這一點立意即可。

二、從分析原因入手。

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繫,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衝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於是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麼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着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20xx年全國卷(乙卷))

烏鴉爲什麼抓山羊失敗?因爲它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爪子不如老鷹鋒利),盲目模仿老鷹,哪有不失敗之理?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爲:盲目模仿別人,就如東施效顰,難免遭致失敗。當然,也可從小孩稱讚烏鴉“它也很可愛啊!”分析原因立意。因爲它不甘心做一隻普通的烏鴉,它要超越,它敢於挑戰,勇氣可嘉!從此處立意,更容易寫出新意。

三、從作者情感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敘述、說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這樣我們可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來審題立意。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爲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

材料中的情感傾向十分明顯。“好事之徒”、“趨之若鶩”等詞貶斥之情溢於言表。對想接上斷臂在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讚賞態度。據此可立意爲:應順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傾向,立意爲:堅持就是勝利或攻書莫畏難。就明顯偏離題意。

四、從辨明關係入手。

任何事物是相互聯繫的。事物間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如學與問)、主次關係(如奉獻與索取)、取捨關係(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係(如繼承與創新)等。辨明這些關係,有利於立意構思作文。如:

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內,曾發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爲了保護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於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於林中。十幾年後,鹿羣由四百隻發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於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於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有奮力奔跑了,保護區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從材料中看,鹿和狼的關係,鹿和周圍環境的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只有狼和鹿共處,相剋相生,才能保證它們不失本性,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據此可立意爲:生態平衡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類亦如此,自然規律不可違。從鹿和周圍自然生活環境的關係看,鹿沒有了狼這樣的天敵,生活太安逸、舒適,於是體態愚笨;後來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奮力奔跑,終於又恢復了生機。可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總之,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自行確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從材料出發選擇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幾中方法不是孤立運用,而是相互聯繫、綜合使用的。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然後再選擇構思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材料作文的常見病症。

2. 探索歸納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3. 要求學生審清材料的中心內涵,選準角度提取觀點。

4. 考察學生是否具有辯證思維的能力,是否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

5. 提高學生審題立意的能力。

能力目標

考試中能準確審題立意。

教學重點:

審清材料的中心內涵,選準角度提取觀點。

教學難點:

歸納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思考角度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

小組討論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步驟:

一、 故事導入:

宋徽宗時期,京城的畫院每年都要招收一名畫師。這一年,主考官出了一個畫題《深山藏古寺》,畫院以“深山藏古寺”這一句古詩爲題來考應試者。如何作畫才能很好地表現這句詩呢?(請同學們思考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經過層層篩選之後,畫院招收的這名畫師將在最後幾個人中產生。

畫師一:山林、古寺,寺內金碧輝煌,香菸繚繞。(基本符合題意)

畫師二:在連綿起伏的羣山中露出寺廟一角。(符合題意)

畫師三:崇山峻嶺之中,一股清泉飛流直下,跳珠濺玉。泉邊有個老態龍鍾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進桶裏。這樣繪畫,抓住了“題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現得淋漓盡致了。(準—深—新)

那位聰明的畫家巧於構思,發揮了想象能力,選擇了老和尚挑水的角度,就使畫面含蓄,能啓發別人的聯想。寫作跟作畫一樣,仔細審題,選擇新穎的表現角度,巧妙地構思是十分重要的。

二、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重要性

1. 關於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據既定材料,對材料進行分析、提煉,從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觀點的一種作文形式。

2. 什麼是審題立意?

文章符合題意,關鍵在行文前的審題立意。審題,就是分析研究命題的意義要求;立意,就是確立主題思想。審題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審題的結果,立意好不好,關鍵是審題。審題不清,就會“南轅北轍”。所以,審題立意是決定作文成敗的關鍵一步。

寫材料作文的關鍵是從材料中提煉出符合命題意圖的明確的論點。很多考生提煉不出明確的論點,因而議論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論點雖明確,卻不能緊扣所給材料,不符合命題意圖,也就是說,不是最佳立意。這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文章的質量。

3. 審材常見病症

聯繫本班學生實際,展示一些學生審題不準的作文,小結材料作文審題立意常見病症。

(1)脫離材料,隨意而爲

(2)籠統含混,泛泛而談

(3)抓住一點,不及其餘

(4)抓現象而棄本質

4.審清題意三原則

(1)整體性原則:材料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着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篩選性原則:因爲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

三、結合練習,探討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幾種方法

(課前分發練習材料,學生獨立完成,課堂上合作探究)

(1)學生分組討論

(2)組長將本組有代表性的立意寫於黑板上

(3)各組間互評

(4)老師分析小結

【材料1】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爲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請根據以上材料,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

學生討論後,教師分析:

讀這則材料,就要注意貝利先後兩次回答“下一個”時所處的情景,要抓住最關鍵的句子“下一個!”思考,初露鋒芒說“下一個”,表現了他的不滿現狀;而第二次是在踢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爲舉世聞名的球王之後說的,這就更表現了他的勇於進取,奮鬥拼搏的精神。抓住這一點立意即可。

小結:

有的材料爲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開頭句、結尾句、反覆出現的句子),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

板書 :(一) 抓關鍵句

【材料2】一位大學生,在校花銷吃緊,寫信向在鄉下種地的父親要錢。信只有三個字──“爸:錢。兒”這封三字信傳開以後,人們議論紛紛。請以這位大學生同學的身份就此給他寫一封信。

學生討論後,教師分析:

兒子與父親之間是一種特別的關係,作爲他的同學給他寫信,要勸導、教育他懂得孝敬父母。這是材料反映的主要的矛盾關係,不要在“花銷緊”要節約方面大做文章。

小結:任何事物是相互聯繫的。事物間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如學與問)、主次關係(如奉獻與索取)、取捨關係(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係(如繼承與創新)等。辨明這些關係,有利於立意構思作文。

板書 :(二)辨明關係

【材料3】從前,有位年輕的法極準,但總捕不到大雁。於是,他去向一位長者求教。長者把他領到一片大雁棲息的蘆葦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隻大雁說:“那隻大雁是放哨的,我們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發現異常情況就會向雁羣報警,所以接近雁羣很困難。但是,我們有辦法,你現在故意驚動雁奴再潛伏不動。”年輕人照着做了,雁奴發現年輕人後立即向同伴發出警告。正在休息的雁羣得訊後紛紛出逃,但沒有發現什麼危險。於是,它們又飛回了原地。長者讓年輕人如法炮製了好幾回。終於,有幾隻以爲受騙的大雁向雁奴發動了攻擊。如此再三,幾乎所有的大雁都以爲雁奴是謊報軍情,紛紛把不滿發泄在了它身上--可憐的雁奴被啄得傷痕累累。“現在,你可以逼近雁羣了。”長者提醒道。於是,年輕人大搖大擺地走進蘆葦地。雁奴雖然瞧在眼裏,但它已經懶得再管了。年輕人舉起了槍……

學生討論後,教師分析:

這則材料共出現了四個“人物”--年輕人、長者、雁奴和雁羣。審題時,學生可以捨棄年輕人和長者這兩個次要人物,從雁奴和雁羣的關係入手確定如下立意。

(1)從雁羣角度立意:不要輕易誤解忠誠的人,因爲被誤解的人因此會放棄忠誠。

(2)從雁奴的角度立意:忠誠被誤解後該怎麼辦呢?是堅持到底,還是放棄忠誠,這是對忠誠的真正考驗。

小結: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會牽涉許多人和事。因此,審題時學生要明確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材料的次要人物或事件,並捨棄次要人物或事件,從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審題立意。

板書 : (三)舍次求主

【材料4】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

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怪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爲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

學生討論後,教師分析:

材料中的情感傾向十分明顯。“好事之徒”、“趨之若鶩”等詞貶斥之情溢於言表。對想接上斷臂在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讚賞態度。據此可立意爲:應順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傾向,立意爲:敢於懷疑、敢於大膽創新等,就明顯偏離題意。

小結:

有的材料在敘述、說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這樣我們可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來審題立意。

板書 : (四)情感傾向

【材料5】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國小生認出了他,搶着替他提皮箱。國小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爲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着說。

國小生看着蓋達爾笑了。

學生討論後,教師分析:

這則材料,我們可以提煉出這樣的中心意思:這則材料通過寫大名鼎鼎的蓋達爾和國小生關於皮箱破舊的對話,表達了身外之物可以隨隨便便,但做人卻不能隨隨便便的道理。據此,學生可以提煉出如下兩種觀點:

(1)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

(2)做人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不能徒有虛名。

小結:

寫材料作文時,如果能準確地提煉出材料的中心,並以其作爲文章的主旨,一定會使所寫文章既切題又有深度。所以,寫材料作文時應多采用這種方法來立意。

板書 : (五)提煉中心

【材料6】

①馬克思23歲被譽爲當時德國最偉大的哲學家。

②恩格斯21就着文批判當時德國哲學家謝林。

③列寧17歲就開始革命活動。

④毛澤東26歲主編《湘江評論》。

⑤徐特立48歲留法,克服困難,學會法語。

學生討論後,教師分析:

五個材料都是講偉人們在事業上都有所成就,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論,觀點就缺乏深度了。進一步分析材料會發現①-④還有一個共同點,即青年時代就出成果,而材料

⑤是講徐特立48歲苦學法語有所成,年齡特點與前四位偉人不同。根據這個不同點可以立論:年青時代是出成果的黃金時代,但是,年齡並不是成就事業的唯一條件,關鍵在於有無堅定的志向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小結:

從提供材料本身入手,尋求相似事件和對立事件。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由表及裏,挖掘其內涵。

板書 : (六)求異同法(異中求同、同中求異)

四、課堂總結

總之,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還有很多,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自行確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從材料出發選擇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幾種方法不是孤立運用的,而是相互聯繫、綜合使用的。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然後再選擇最佳角度構思作文。

五、佈置作業

根據下面材料內容,自選角度審題立意,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作文,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猶太有句名言,叫做沒有賣不出去的豆子。賣豆子的如果沒有賣出豆子,他就把豆子拿回來,加水讓它發芽,幾天後可以賣豆芽。如果豆芽不好賣,那麼幹脆讓它長大些,賣豆苗。而如果豆苗再賣不出去,索性移到泥土裏,幾個月後它就會結出許多新豆子,這不是更大的收穫嗎?

練習提示:由猶太的這句名言我們可以聯想到人生。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人生的征途上,你會遇到困難,遇到挫折,遇到失敗,成爲一粒賣不出去的豆子。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辦?是因爲一時的挫折而放棄,還是努力改變自己,鍥而不捨地前進?如果你放棄了,那麼這粒豆子也就永遠消失了,如果你能鍥而不捨,無數的機遇也就隨時可能光顧。所以,有時挫折與機遇是並存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寫這篇文章時,最好能舉出有說服力的實例,使之有理有據。

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準確審題立意

(1)確定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確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確定文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擬寫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10

一、 說教材

新材料作文時20xx年大學聯考出現的新的作文命題形式,學生雖接觸了很多,但是理解掌握得並不好,還需要系統的進行講解強化其認識,促使其掌握方法。

二、 說學生

學生對這樣的作文訓練已經不陌生,但是在審題立意時還是會出現一些偏差或者跑題的現象,以致於在寫作時總是不能很好得拿到作文分數。

三、 說教學目標:學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要求;

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的“三步法”的基本步驟。

學生學會運用“三步法”分析新材料作文。

四、 說教學重點

作文材料立意角度的尋找。

五、 說教學難點:立意的創新。

六、 說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 啓發教學 討論法

七、 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害怕寫作文嗎?害怕的同學究竟是怕什麼呢?

如同學所說,確實有很多的因素,造成我們在寫作時文思枯竭、言語乏味問題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解決至關重要的一個——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

(二) 指出本節課學習目標:

1、 瞭解新材料作文的特點。

2、 掌握新材料作文審題與立意的發放和步驟。

(三) 檢查導學案的預習情況。

1、 何謂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這些特徵,使得新材料作文比話題作文更具開放性,更有利於同學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但同時也增加了審題的難度。

2、 新材料作文審題的主要方法?

理清對象;分清主次;辨清關係;析清含義。

(四)通過導學案給出的作文材料及設置的相關問題來共同學習、探討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和步驟。

20xx年全國大學聯考試題: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隻老鷹從鷲峯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着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閱讀這則材料,思考:

(1)這則材料描寫了哪幾個主要對象?

(2)它們都有哪些行爲?

(3)烏鴉被牧羊人抓住的原因是什麼?

(4)透過烏鴉被抓這個現象,我們分析烏鴉被抓住深層的原因是什麼?換句話說同樣是抓小羊,老鷹抓小羊爲什麼不被抓,而烏鴉卻被抓住了?

(5)面對烏鴉的這一行爲和結果,牧羊人和孩子分別作出了評價,從這個評價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二人對烏鴉的態度是肯定還是否定?肯定,肯定了什麼?否定,否定了什麼?

(6)你怎樣看待烏鴉的行爲?你認爲烏鴉的模仿是對還是錯?請具體說明理由。

(7)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分別從烏鴉、牧羊人、孩子這三個角度去立意,可以提出怎樣的觀點?(討論,自由發言)

1、知人難,知己更難。

2、要考慮自身條件(要量力而行)。

3、擺正自己的位置。

4、要有自知之明。

5、盲目模仿與科學定位。

6、要敢於嘗試新鮮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五)、歸納小結

回頭看看,我們剛纔是通過哪些步驟,運用那些方法來確定這些立意的:

(六)、小結歸納:

簡而言之,面對新材料作文,我們不要籠統的東抓一把,西抓一把,可以做如下梳理: 第一步: 整體概括

1、何人——

2、何事——

3、何果——

第二步:追問原因

1、爲什麼要做這樣的事?———〉

2、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第三步:確定立意

1、 立意——

2、 立意——

(七)做相應練習以熟悉方法:

材料1: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豬八戒站在鏡子前,鏡子裏映出豬八戒醜陋的模樣。八戒生氣了,舉起釘耙把鏡子打得粉碎。他放下釘耙低頭一瞧,無數個碎鏡片裏又映出無數個自己丑陋的模樣。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整體概括:

1、何人——豬八戒

2、何事——打碎了鏡子

3、何果——鏡片又映出無數自己丑陋的模樣。

追問原因:

1、爲什麼要做這樣的事?———〉因爲看到了自己丑陋的模樣。

2、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面對不足採取的方法不對。

確定立意:

1、讚美這種能夠看到自己的不足並渴望改正的精神。

2、正視不足,採取好的方法努力改正。

師小結:材料1只是涉及到一個對象的,比較簡單,下面看材料2,當中涉及到幾個對象,相對複雜一些。

材料2:

閱讀“濫竽充數”的故事,根據要求作文。

《韓非子內儲說上》裏說,齊宣王喜歡聽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齊吹奏。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裏面湊數,照樣得到很多賞賜。宣王死後,他的兒子緡王繼承王位,卻要每個人單獨吹給他聽,南郭先生就逃跑了。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

整體概括:

1、何人——齊宣王; 何事——聽三百人一齊吹竽; 何果—— 南郭濫竽充數

2、何人——齊緡王; 何事——聽每個人單獨吹竽; 何果—— 南郭逃跑了

3、何人——南郭; 何事——根本不會吹竽,濫竽充數; 何果——最後逃跑了

4、何人——南郭的同事們; 何事——南郭不會吹竽,而不舉報; 何果——南郭濫竽充數

追問原因:

1、宣王當政,南郭爲什麼能夠濫竽充數? 宣王爲南郭濫竽充數提供了充分的條件。

2、爲什麼齊緡王當政會致使南郭逃跑呢? 緡王改革,南郭無處藏身。

3、南郭自己爲什麼要逃跑? 認識到自己沒有真才實學。

4、爲什麼同事都知道南郭不會吹竽卻不說出來?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確定立意:

1、“大鍋飯”要不得 2、領導要有改革精神

3、①要有真才實學②人貴有自知之明

4、敢於抨擊不正之風,好好先生要不得

(八)、鞏固練習:

20xx年全國大學聯考卷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南太平洋的小島上,有很多綠海龜孵化小龜的沙穴。一天黃昏,一隻幼龜探頭探腦地爬出來。一隻老鷹直衝下來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遊客發現了它,連忙跑過去趕走老鷹,護着小龜爬進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沙穴裏成羣的幼龜魚貫而出——原來,先出來的那幼龜是個“偵察兵”,一旦遇到危險,它便縮回去,現在它安全到達大海,錯誤的信息使幼龜們爭先恐後地爬到毫無遮擋的海灘。好心的遊客走了,原先那隻在等待時機的老鷹又飛回來了,其它老鷹也跟過來了。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附:參考立意

一. 從烏龜的角度

何人----第一隻小烏龜;

何事----出來偵察,被遊客護送,安全遊進大海。

何果----其他烏龜將被老鷹捉走

立意:

做好本職工作,尤其領導,不能帶好“頭”,將禍患無窮。

何人----後邊的烏龜

何事----錯誤的信息使他們以爲外邊是安全的,魚貫而出。

何果----將被老鷹蠶食

立意:

1. 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

2. 不能盲從

3. 做事應謹慎小心

4. 應加強把關。層層把關,保證萬無一失。

二. 從遊客的角度

何人----遊客;

何事----趕走老鷹,護送一隻小海龜安全到海

何果----信息錯誤,將有更多海龜被老鷹蠶食

立意:1. 愛有時也是傷害——可以談家庭教育。2. 人類的無知——談人類對於自然的認識。

3. 大自然的神奇——談人類的膚淺

4. 競爭——談自然的優勝劣汰。

5. 尊重自然規律,順其自然:人類總是以自己的喜好保護什麼,或者殘害什麼。

6. 事與願違——談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三. 從老鷹的角度

何人----老鷹;

何事----被遊客趕走,但是等待時機,帶更多的老鷹來。

何果----可以飽餐一頓。

立意:

1. 不要被一時的困境所嚇倒,堅持就是勝利。

2.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憑藉經驗,將有大魚上鉤。

3. 等待時機,把握機遇。

(九).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238頁第三題。

八、 說板書:

板書設計是把審題立意步驟在黑板上呈現給學生,方便學生審題是對照,有直觀性。

九、 說反思

因爲有領導及教師聽課,所以學生表現不似平常活躍,但同學們能夠投入其中,積極地思考、回答,從他們的表現中,我感覺他們對作文材料的審題有了一定的把握,這是一個號的開始,但也有部分同學理解不佳,希望在接下來的訓練鞏固中他們能有更好的表現。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11

新材料作文是介於以前的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之間的一種新的作文形式,這種作文不限文體,不給話題,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範圍更廣,但是新材料作文的審題是很重要的,一篇作文不管寫得多好,如果偏題,也得不了較高的分數,所以如何審題一直是學生作文的一個難點。下面是我在實踐中的幾點感悟。

第一點:注意對材料的全面理解,抓材料的中心

例如:在西伯利亞雪原上有一種動物叫白貂,白貂十分愛惜自己的一身純白、漂亮的皮毛,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願意玷污,於是獵人們抓住白貂的這個弱點,在它的巢穴周圍撒上一圈煤粉,這樣白貂往往就束手就擒了。白貂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習性,依然年復一年地守護着自己純白、漂亮的皮毛。

分析:對這一材料的理解,有些同學從獵人的角度,理解爲要善於抓住對方的弱點。可是這樣只理解了材料的一部分,他只看到了獵人怎樣捕捉白貂,卻沒有看到後文還有“白貂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習性,依然年復一年的守護着自己純白、漂亮的皮毛”這樣的話,對獵人的敘述只是一句話。這則材料的立意爲: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守自己的信念、節操等。

 第二點:注意材料的論述主體。有些材料論述時是有側重點的,審題時要注意抓住材料的論述主體

例如:鯨遇到身體瘦小的沙丁魚時,便張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魚後面窮追不捨,離海灘越來越近了,鯨卻渾然不覺。等鯨以極快的速度接近海灘時,要避開險境已經太遲了,巨大的身體已因爲慣性衝上了海灘,陷在海灘中無法動彈。

分析:這則材料的論述主體是鯨,是對鯨的做法的否定。可以立意爲: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學會放棄、學會取捨等。

還有這樣一則材料:沙丁魚是海中十分平常的魚類,它身體瘦小,幾乎是所有魚類的食物,但是當沙丁魚遇到鯨的時候,就拼命地跑向海灘,離海灘越來越近時,鯨卻渾然不覺,等鯨以極快的速度衝上海灘時,沉重的身體陷在海灘中無法動彈,最終擱淺,沙丁魚很快就可以逃生。

分析:這則材料的論述主體就是沙丁魚,是對沙丁魚的肯定。可以立意爲:要善於抓住對方的弱點來制服對方。

 第三點,注意材料的感情傾向性。每一篇作文都是有感情傾向的,要注意把握材料中有感情傾向的詞語

例如: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了很多的魚,但每釣上來一條魚就拿尺子量一量,只要比尺子大的魚,他都丟回河裏,旁觀的人見了不解地問:“別人都希望釣大魚,你爲什麼將大魚都丟回河裏呢?”這人不慌不忙地說:“因爲我家的鍋只有尺子這麼寬,太大的魚裝不下。”

分析:這則材料的審題,有些同學認爲這個漁人不知道變通,太傻了。其實只要他抓住材料裏面的“不慌不忙”一詞就可以理解出,其實出題人並沒有貶低漁人的意思,而是稱讚他的這種處世方式,正確的立意是:取捨有度。

審題時抓住這幾點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把握中心,心中有數。另外要是遇到多材料作文時還要注意材料的特點,有的材料是有共性的,要尋找其中的共性,有的材料是具有互補性的,要把握二者的聯繫。

每一則材料都有各自的特點,方法不是唯一的,比如說還可以抓住材料的中心句、主旨句,從作者的議論入手,等等,這些方法都是互相聯繫的,要學會綜合運用。■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12

新材料作文時20xx年大學聯考出現的新的作文命題形式,學生雖接觸了很多,但是理解掌握得並不好,還需要系統的進行講解強化其認識,促使其掌握方法。

二、說學生

學生對這樣的作文訓練已經不陌生,但是在審題立意時還是會出現一些偏差或者跑題的現象,以致於在寫作時總是不能很好得拿到作文分數。

三、說教學目標:

學生了解新材料作文的要求;

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的“三步法”的基本步驟。

學生學會運用“三步法”分析新材料作文。

四、說教學重點

作文材料立意角度的尋找。

五、說教學難點:

立意的創新。

六、說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啓發教學討論法

七、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害怕寫作文嗎?害怕的同學究竟是怕什麼呢?

如同學所說,確實有很多的因素,造成我們在寫作時文思枯竭、言語乏味問題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解決至關重要的一個——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

(二)指出本節課學習目標:

1、瞭解新材料作文的特點。

2、掌握新材料作文審題與立意的發放和步驟。

(三)檢查導學案的`預習情況。

1、何謂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的這些特徵,使得新材料作文比話題作文更具開放性,更有利於同學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但同時也增加了審題的難度。

2、新材料作文審題的主要方法?

理清對象;分清主次;辨清關係;析清含義。

(四)通過導學案給出的作文材料及設置的相關問題來共同學習、探討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和步驟。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13

一、什麼是新材料作文

我們現在所說的新材料作文是指xx年之後新出現的一種材料作文形式,它是在材料作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稱之爲新材料作文或命意作文。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上講,是材料作文,但是從表現形式上講,又是話題作文,因此,也有人把它叫做後話題作文。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樣“過死”,也不像話題作文那樣“過寬”。它既繼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優點,又彌補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新材料作文只給出材料,不規定話題,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要求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從而引導考生把審題的注意力從關注話題本身,集中到對材料的解讀上面。“材料既是審題的第一齣發點,又是作文符合題意的終極範圍。”因此,準確地審題立意是寫好新材料作文的關鍵一步。從這一點來講,我認爲把它稱之爲命意作文或供料題意作文是合乎情理的。他給出材料,就是規定了作文的範圍和含意。審題就是要解讀出材料中所蘊含的“意”,這是準確立意的前提。

二、供料題意作文與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區別

供料題意作文的要求與近幾年話題作文的試題要求最大的區別就是沒有提出“話題”。過去的話題作文以“話題”爲範圍,現在的作文以“材料”爲範圍。沒有了話題,就不存在有時話題與材料不一致的地方,考生就能把審題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材料上。材料既是審題的第一齣發點,又是作文符合題意的終極範圍。所以試題要求一開始就提出“全面理解材料”。其實,無論是標題作文、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理解”都是進入審題構思的首要條件,在供料作文審題時特別加上了“全面”二字,就是強調對這個材料所涉及的範圍有個清晰的認識和把握。材料即範圍,材料所畫出的範圍,也許是材料的內容範圍,也許是材料的含意範圍,無論哪種材料範圍,它都將作爲衡量考生作文符合不符合題意的最後界限。所以,在試題要求中,特地提出“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的要求。考生的作文在材料(內容或含意)範圍之內就符合題意,在材料範圍(內容或含意)之外就偏離題意。

供材料題意作文,與過去的材料作文不一樣,過去的材料作文往往是要求解讀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寫一篇議論文。如果是沒有解讀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就着材料的非主要觀點寫一篇議論文,也仍然算是偏離題意。全面理解材料,依據材料範圍作文,並非是爲了面面俱到、千篇一律。相反,試題加大開放性的目的,就是爲了使應試作文有更多的多樣性和更多的個性。所以,試題要求緊接着就提出“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要求考生“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

三、新材料作文的特點:

1、高度的開放性:“四自”——自主確定角度,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

2、嚴格的限制性:“三不”——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四、作文命題的三種主要類型

1.現實材料(含生活事實)

2.理論材料或哲理性材料(闡述道理)

3.寓言材料(寓理於事)

五、新材料作文審題原則: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三性四清”。

“三性”爲審題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新出來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着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節,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篩選性原則:因爲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

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可能比較新穎;③自己有話可說。

“四清”爲審題的方法。

1.理清對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到兩個甚至兩個以上對象,這幾個對象之間並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並列的關係。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但這幾個對象並不是並列的關係,其中有主次之分,那麼,我們在審題時就應該分清主次,從主要對象入手進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對象,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現象。

3.辨清關係:有些材料可能會涉及幾個對象,而且這幾個對象之間存在着一定的內在聯繫,審題時一定要辨析清楚這幾個對象間的可能存在的關係。

4.析清含義:有些材料蘊涵比喻或哲理,審題時我們首先應該認真分析,仔細揣摩,從而揭示出材料所蘊涵的意義或道理,並以此作爲立論的根據。給材料作文,是命題者在命題的基礎上提供一定的材料或條件,要求作文者按材料內容提煉論點,自己擬題或按命題作文。這些材料,從數量上看,有的是單一型,即材料只敘述一個正面的或反面的事實,它包含的觀點一般只有一個;有的是綜合型,即材料敘述的是幾個正面的或反面的,甚至正反兩方面都有的事實,它們包含的觀點可能只有一個,也可能一個事實就是一個觀點。從內容上看,有的是同類材料,即綜合型中只有一個觀點;有的是異類材料,即綜合型中有幾個觀點。從形式上看,有的給文章(包括故事、詩歌、童話、寓言),有的給人物實際或事情片斷,有的給畫面,有的給條件。這些材料,一般都有命題者的特殊要求。所以,審題時一定要吃透材料的精神實質,明確特殊的要求,避免偏離所給材料和特殊要求。

六、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思路:

1、從抓關鍵句入手。有的材料爲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開頭句、結尾句、對話句、結語句),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正確立意。如:

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在足壇嶄露頭角,已成爲世界著名球王,並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讀這則材料,就要注意貝利先後兩次回答“下一個”時所處的情景,要抓住最關鍵的句子“下一個!”思考,初露鋒芒說“下一個”,表現了他的不滿現狀;而第二次是在踢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爲舉世聞名的球王之後說的,這就更表現了他的永遠進取,奮鬥拼搏的精神。抓住這一點立意即可。

2、從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繫,從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衝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於是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麼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着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烏鴉爲什麼抓山羊失敗?因爲它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爪子不如老鷹鋒利),盲目模仿老鷹,哪有不失敗之理?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爲:盲目模仿別人,就如東施效顰,難免遭致失敗。當然,也可從小孩稱讚烏鴉“它也很可愛啊!”分析原因立意。因爲它不甘心做一隻普通的烏鴉,它要超越,它敢於挑戰,勇氣可嘉!從此處立意,更容易寫出新意。

3、從作者情感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敘述、說明或評論某個事物時,明顯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傾向,這樣我們可從材料的情感傾向入手來審題立意。

當斷臂的維納斯展示在人們面前時,吸引了無數好事之徒趨之若鶩。它們提出種種接上斷臂的奇思妙想。維納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個充滿誘惑力的圈套。但迄今爲止仍未有任何設計能取得普遍的讚賞。

材料中的情感傾向十分明顯。“好事之徒”、“趨之若鶩”等詞貶斥之情溢於言表。對想接上斷臂在做法持否定態度,對斷臂維納斯持讚賞態度。據此可立意爲:應順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傾向,立意爲:堅持就是勝利或攻書莫畏難。就明顯偏離題意。

4、從辨明關係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聯繫的。事物間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如學與問)、主次關係(如奉獻與索取)、取捨關係(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係(如繼承與創新)等。辨明這些關係,有利於立意構思作文。如:有人做了這樣一個試驗:用鐵鏈拴住一隻狗,不一會兒,狗掙斷鐵鏈跑了。原來鐵鏈上的100個環扣中,99個都完好,只有1個鏽壞了,結果整條鐵鏈連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個環扣和其他99個環扣之間,也是依存關係。據此可立意爲:小小的過錯或疏忽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因爲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就此立意即可。總之,根據材料寫作文,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自行確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從材料出發選擇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上面的幾中方法不是孤立運用,而是相互聯繫、綜合使用的。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然後再選擇構思作文。當然,在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尋找最佳角度的問題。如果給的是一則材料,要學會同中求異;如果給的是多則材料,那就要做到異中求同,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欲“識廬山真面目”,定要深入“此山中”。

七、作文審題立意一例

人們在人生道路上不斷付出等待:國小生等待上中學,中學生等待上大學;等待集合,等待排隊,等待通知,等待早請示晚彙報,等待廢話連篇的報告結束,等待典禮開始,等待誤點的航班,等待好友的來信……等待中寄寓着希望,希望依偎着等待。

以“等待”爲話題,展開聯想與想像,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可記敘議論,可描寫抒情,可寫真人真事,也可編述故事,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

討論分析審題立意:

1、從等待的主客體對象來看,可以是人與人之間的等待,可以是個體之間或羣體之間的等待,也可以是個體與羣體之間的相互等待。作文時我們可以寫“我”與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等待,可以寫友人之間的相互等待,可以寫戀人、夫妻之間的等待,可以寫師生之間的等待,可以寫羣衆與幹部之間的等待,可以寫賢臣對明君的等待,可以寫對手乃至敵手之間的等待,同時也可以是個體或羣體對某件事情的等待,事情可大可小,可以是身邊事,也可以是天下事。作文時我們可以寫等待下課,等待放假,等待會考、大學聯考錄取通知書,等待元旦聯歡晚會,等待大學聯考,等待申奧,等待入世,等待中國男足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等待巴以雙方的和平,等待阿富汗戰火的平息。

2、從等待的時間來看,可長可短,短至幾秒,長至千年。賽場上,運動員由各就各位到發令槍響,等待的時間可謂短矣;中國入世,十五年艱辛談判,可謂征途漫漫。由嫦娥奔月到阿姆斯特朗登月,人類的歷史跨越了千年,可謂“千年等一回”。

3、從等待的距離來看,可以是近在咫尺,雖近在咫尺,有時卻也如隔着萬水千山,“等你等到我心痛”;可以是遠在天涯,雖遠在天涯,有時卻也可瞬息即至,等來一個意外的驚喜。

4、從等待者所處的環境來看,可以是順境,也可以是逆境;可以是太平盛世,也可以是烽火歲月。

5、從等待者的態度來看,可以是主動積極的,有目的的,在等待中積蓄力量,隨時準備抓住機遇,大顯身手,一鳴驚人;可以是被動消極的、盲目的,在等待中虛度韶光,磨平了棱角,挫失了銳氣,喪失了良機,最終一事無成。

6、從等待時的心情來看,可以是自由的,自信的,樂觀的,浪漫的,憧憬的,悠閒的,快樂的,美麗的;可以是壓抑的,猶豫的,悲觀的,無聊的,絕望的,焦急的,憂鬱的,灰色的。

7、從等待的結果看,可能是香瓜,抑或是苦果;可能是笑顏,抑或是淚水;可能是團圓,抑或是分離;可能是希望,抑或是無奈;可能是榮華富貴,錦繡前程,無限良機,抑或是“水中月,鏡中花”,竹籃打水一場空。

想到這裏,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說非常明確了。

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 篇14

教學目標:

1、瞭解新材料作文的命題樣式及特點。

2、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理解作文材料。

3掌握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步驟和方法。

重點難點:

熟練運用新材料作文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方法

講解法、問答法、探討法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近幾年各種考試中,新材料作文是一個熱點,也是一個主流。今天就讓我們走近新材料作文。

二、考點解說

新材料作文,顧名思義就是在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它新在什麼地方呢?就新在材料意蘊的多義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題思維的開放性上。

新材料作文,介於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之間,就其本質來說是材料作文,但從形式上又是話題作文。只給出材料,卻不規定話題,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樣過死,也不像話題作文那樣過寬,既繼承了材料作文的優點————講究審題,有又繼承了話題作文的長處————體現開放,從而彌補了兩種作文的缺陷,更有利於我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華。

新材料作文題目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材料可以是單則材料,也可以是多則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圖表。它提供條件性和情境性,規定內容範圍,提示思維方向。要求有三個方面:一是“全面理解材料”,就是看材料着眼於整體意義;二是“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立意時任選一個角度都可以,只要能夠自圓其說,言之成理;三是“不脫離材料的含義”,就是寫作時要符合材料的道理。

三、探究學習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爲高。”杜甫說:“千古文章唯稱意,再無餘事可參量。”王夫之也說:“意猶帥也,無帥之兵,謂之烏合。”都是說“意”是文章的核心與靈魂,立意的有無高下是決定一篇文章成敗的關鍵。立意必須先審題,立意與審題緊密相連。審題立意看起來頭緒紛繁,其實有章可循,這個章就是指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

(一)審題立意的步驟:

首先閱讀材料,

其次領會含義,

再次找準角度,

然後明確立意。

那麼,具體有哪些方法可行呢?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討。

(二)審題的方法與方法

A、審題的方法

1、抓關鍵

——一段材料的主旨有時在一些關鍵語句上體現出來,因此可以把它作爲把握材料審題立意的一個突破口,這樣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省時省力。

例:《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種候鳥,起初人們並不是這麼認爲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這是古希臘偉人亞里士多得得出的結論。天經天義,人們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紀,瑞士巴賽爾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築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燕子,你在何處越冬?”並將它綁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當這隻燕子翩然而歸時,鞋匠意外地發現了一張新的字條:“雅典,在安託萬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謬誤終於得以澄清。

找出這則材料體現主旨的詞語。

“好奇”——材料三次用到這個詞語:“好奇心使他寫了一張紙條”,好奇心讓他怎樣做;“鞋匠的好奇使一個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謬誤終於得以澄清”,好奇心最終有什麼結果;兩個方面圍繞標題《鞋匠的好奇》來說。

抓住了關鍵詞語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聯想起類似的故事,比如牛頓看到蘋果落地,因爲好奇促使他深入思考,最終發現萬有引力定律。這樣就可以立意:好奇,往往是發明和創新的原動力。

小結:議論性文字裏的中心句、敘述性的文字裏的議論句或抒情句(點睛句)都很關鍵。只有把準脈,才能審準題。

2、查原因

——俗話說:“無因不成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和變化,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所以,閱讀分析材料,由結果入手,順藤摸瓜,由本溯源,從原因方面切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烏鴉抓小羊

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衝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於是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麼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着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

(1)烏鴉爲什麼抓山羊失敗?

客觀原因是烏鴉不顧自身條件:身子太輕,翅膀不強大有力,爪子不如老鷹鋒利。

表明烏鴉行爲性質的詞語是“模仿”,這是主觀原因。模仿不現實,不可能,就是盲目模仿,這樣哪有不失敗的道理?

想起中國古代有兩則寓言,主人公是一男一女,模仿別人都失敗了: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爲:盲目模仿別人,難免遭致失敗。

(2)小孩爲什麼說烏鴉“它也很可愛啊”?

烏鴉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呢?有。因爲它不安於現狀,不甘心做一隻普通的烏鴉,它要超越自我,它敢於挑戰,勇氣可嘉!拿破崙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國古語:“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烏鴉也是失敗的英雄啊!從此處立意,更容易寫出新意。

3、明關係

——任何事物是相互聯繫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從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的答案。我們可以從分析事物之間的關係入手,看看他們是什麼樣的相互關係,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正常的關係是怎樣的,不正常的關係又該怎麼辦。

例:引狼逐鹿的故事

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內,曾發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爲了保護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於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於林中。十幾年後,鹿羣由四百隻發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於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於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有奮力奔跑了,保護區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1)從材料中看,狼、鹿和植物構成食物鏈。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滅狼保鹿正常嗎?不正常,鏈條斷裂,此消彼長,惡性循環。要想保持正常,怎麼辦?只有引狼逐鹿,讓狼和鹿共處,相剋相生,才能保證它們不失本性,維持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據此可立意爲:生態平衡是自然界的規律,人類亦如此,自然規律不可違。

(2)從鹿和周圍自然生活環境的關係看,鹿沒有了狼這樣的天敵,生活太安逸、舒適,於是體態愚笨;後來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奮力奔跑,終於又恢復了生機。這讓人想起一些名言,比如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歐陽修“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小結:事物間的關係主要有依存關係(如學與問)、主次關係(如奉獻與索取)、取捨關係(如自卑與自強)和條件關係(如繼承與創新)等。

當然事物的關係很複雜,但並不是沒有規律,再比方說過程與結果、必然與偶然、內容與形式、現象與本質、物質與意識、主觀與客觀、實踐與認知、感性與理性、對立與統一、、質變與量變、真理與謬誤、辯論與詭辯等等。

辨明這些關係和角度,有利於立意構思作文。

4、聯實際

——材料大多源於生活,往往通過一些數據、比喻、寓言、漫畫等形式反映出現實中的某些思想、觀點、言論、行爲。這就需要我們善於從中聯繫我們的現實生活,挖掘其中的含義。

例一:①(螞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熱烈的親吻。②(香菸)時時刻刻的親熱,從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表面上對你親熱,實際上吸你的血,奪你的健康;表面上對你好,實際上暗下毒手。我們會想起與現實生活有關的一些成語,如口蜜腹劍、佛口蛇心笑裏藏刀、兩面三刀等等;俗語如“蜜罐子嘴,秤鉤子心”、“當面笑哈哈,背後使絆子”、“口裏喊哥哥,手裏摸傢伙”等等;典故如唐代的“笑面虎”李義府、《紅樓夢》裏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鳳等等。這些組合組合起來,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裏不一、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例二:連環漫畫

畫中的某學子,從上幼兒園、國小直到中學,都由爸爸自行車接送,習以爲常,父子都很滿意。出了大學門,“怎麼沒來接我?”從這句話可以知道他感到意外非常驚詫。再從體態語言可以看出他在校門口徘徊,不知道怎麼回家。

想起有些同學,在校時不洗衣服,把髒衣服積起來,一到放假全帶回家。在家裏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種情況着實令人擔憂,教育程度越來越高而生活卻不能自理,這是嚴重的“高分低能”現象。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兩個原因:一是家長的溺愛與包辦一切,二是孩子只管讀書不求自立。

小結:生活是萬花筒,材料總可以從中得到映照。對應起來理解,構思行文,就有現實針對性,有思想意義。

5、看傾向

——材料中有時或明或暗地表達出褒貶愛憎的感情,這就是材料的是非傾向性,對此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辨明材料的傾向性,可以判斷自己的審題立意是否正確。

比如烏鴉抓小羊中有兩句表明感情色彩: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話裏含着諷刺的意味;而孩子說“它也很可愛呀”,話中卻有讚美的成分。這兩個方面,就是兩個很好的審題立意的角度。

例:螞蟻爬牆的故事

有一隻螞蟻爬牆,六次失敗了,可是它還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說:“多可敬的小螞蟻。”第二人說:“多麼愚蠢的螞蟻。”第三人說:“多麼可悲的小螞蟻。

(1)從可敬的角度分析,是屢敗屢戰,不屈不撓。想起神話,失敗的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成功的如愚公移山、唐僧取經;想起歷史人物,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吾心之向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屈原;想起成語,如鍥而不捨、持之以恆、堅持不懈等等。從這點可以寫執着堅守。

(2)從愚蠢的角度來分析,此路不通,另找他路;山不過來,我就過去;樹挪死,人挪活。所以要變一條路,換一種方法,就可以山重水複,柳暗花明。從這點可以寫機變圓通。

(3)從可悲的角度來分析,鑽牛角尖是死路一條,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不能一條道走到黑,如同守株待兔,緣木求魚,要達到目的,條條大路通北京,既要堅持,又要變通,從這個方面來寫也能出採。

B、審題的原則:

方法很多,關鍵在於靈活運用一種或幾種方法,不管哪一種審題方法,都要符合作文的要求與新的特點,即三個原則:

首先是整體性的原則。從材料的整體着眼,不能糾纏局部的細枝末節,否則有可能出現偏題離題現象。

其次是多元性的原則。一般說來,新材料作文意蘊豐富,從不同的對象不同的角度解讀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因此要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再次是篩選性原則。我們從材料中得出的道理或觀點具有多樣性,所以要進行適當的取捨。篩選時把握兩點:一是觀點獨到新穎,二是自己有話可說。

(三)立意的方法與原則

悟道理之後,就是立意。審題與立意水乳交融,但立意也要講究方法。

A、立意的方法

1、順向立意

也叫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着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可以按照這個方向去思考,還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的名言,還有“孟母三遷”的故事,還有“居必擇鄰,交必良友”的古語。據此可以立意爲外因或環境對人的影響。

2、逆向立意

也叫假設推理,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設,正的反過來想,反的正過來想,進行恰當的引伸、推理。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不正着想,而是反過來想,可以立意爲“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有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有時是內因,即人的主觀意志。比方說蓮“出淤泥而不染”,還有名句“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根深不怕風搖動,樹正何愁月影斜”、“千磨萬擊更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冰霜雪壓心猶壯,戰勝寒冬骨更堅”等等。

3、類比立意

就是通過聯想,由此及彼,舉一反三,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以外的其他內容(最好是當前的實際)由此及彼地聯繫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

例:少年學劍術的故事

這是一則禪宗故事。從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練就一身超羣的劍術,便千里迢迢來到一座仙山求教於一位世外高人。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後,便說:“我決心勤學苦練,請問師傅需要多久才能學成下山?”師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長,就說:“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繼日,需要多長時間?”師父說:“這樣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驚:“爲什麼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師父不答。少年又說:“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拼死拼活修練,爭取早日成功。”師父說:“那麼,你就得跟我學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終於大悟。

少年想在最短的時間內憑自己最大的努力學成劍術,可是世外高人告訴他不可能。由此想起中國寓言《揠苗助長》裏的農夫,《伊索寓言》裏的老婦人,想母雞多下蛋就多餵食,結果長成胖子反而不下蛋;想起俗語“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一口吃不了胖子”;想起成語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聯繫現實,才發現類似的現象比比皆是,如現在許多家長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強迫孩子參加各種培訓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費盡心思把子女變成天才,妄想一步登天,結果可想而知。

這樣一類比,立意輕而易舉。

4、辨正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觀點最能體現考生的思考問題的能力,辨證地看問題,一分爲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聯繫,看本質看主流,看發展。這樣,辨正地立意也就最能顯出文章的深度、廣度、力度。

例:教授和青蛙的故事

動物園裏來了一位哲學教授,向動物們傳授哲學。哲學教授講了好多空洞的理論,接着說:“任何事物都必須從基礎做起,就如任何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有一隻青蛙聽得不耐煩了,就向教授發問:“請問教授,真的所有建築都必須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瞄了青蛙一眼:“當然!井底之蛙!”青蛙反擊說:“正因爲是井底之蛙,我才問你——難道打井也從底層做起嗎?”哲學教授啞口無言。動物們紛紛說:“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何況不是呢?!”

(1)從整體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爲二、客觀全面的哲理,事物有兩面性,井底之蛙傳統認爲孤陋寡聞,見識短淺,但這時也有一隅之見。由此可提煉出話題“怎樣看待事物”“要看到別人的長處”。

(2)從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論與實踐、客觀與主觀的哲理,可提煉出話題“言與行”“理論要聯繫實際”

(3)從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來看,反映了相對與絕對、共性與特殊的哲理。

(4)由青蛙對待教授的態度,可以提煉出話題“勇於質疑”“敢於挑戰”。

(5)從其他動物的議論中可以提煉出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等。

辨證立意,需要我們多懂得一些哲學知識。

B、立意的原則:

準確——緊扣材料,合乎真理

鮮明——愛憎分明,是非明確

集中——強化中心,突出重點

———(這三個是基本要求)

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獨到——標新立異,人所未言

———(這兩個是較高要求)

四、歸納總結:

對材料的思考解讀,審題立意,這好比是“磨刀”,而動筆行文就是“砍柴”,“磨刀不誤砍柴工”,審題立意很重要,馬虎不得。“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們按照要求,開動腦筋,開發思維,靈活運用多種方法,不斷練習,才能審好題,立好意。

寄語:

仔細閱讀巧審題,深入揣摩悟道理,選準角度妙立意,縱橫考場顯才氣!

附;板書設計(一)

作文之新在:材料意蘊的多義性

立意角度的多向性

命題思維的開放性

新材料作文:(本質)材料作文——講究審題

(形式)話題作文——體現開放

板書設計(二)

審題立意的步驟:

閱讀材料——領會含義——找準角度——明確立意

審題方法:抓關鍵

查原因

明關係

看傾向

聯實際

審題原則:整體性

多向性

篩選性(觀點獨到新穎自己有話可說)

立意方法:順向法

逆向法

類比法

辨證法

立意的原則:

準確——緊扣材料,合乎真理

鮮明——愛憎分明,是非明確

集中——強化中心,突出重點

深刻——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獨到——標新立異,人所未言

標籤:審題 立意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