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職業

基於素質銀行的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模型創新研究論文

職業5.46K

2014年3月,教育部頒發《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以下簡稱《標準》),科學、系統地構建了高校輔導員隊伍能力標準體系,這項頂層設計對於規範、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具有不可低估的意義和作用。如何深化理解並創造性地貫徹執行《標準》,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本文提出“輔導員素質銀行”新理念,旨在探索輔導員職業能力評價與提升的新載體、新模式、新途徑。

基於素質銀行的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模型創新研究論文

一、研究現狀綜述

關於“素質銀行”的研究,國內開展的高校不多,實施者更是鳳毛麟角。較早嘗試實施“素質銀行”的是浙江萬里學院,該校外語學院 2008 年開辦了“學生素質拓展銀行”,但其成果只是在媒體上有簡要介紹,沒有發表相關論文;理論研究方面,浙江工業大學金挺的研究比較系統,他提出了“職業素質銀行”理念,認爲這一理念具有以下三方面應用價值:多元複雜的職業素質變得可量化、可管理;孤立斷層的課堂形式變得可統一、可串聯;消極被動的高職學生變得可激發、可引導。然而,現有的關於“素質銀行”的研究和實踐都是針對在校學生,把素質銀行與輔導員職業能力相融合的研究尚屬空白。

二、素質銀行的內容和理論支撐

1、素質銀行的內容“。

素質銀行”是指依據“大數據”相關理論,借鑑“銀行儲蓄”運營模式,將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盡可能地量化爲可增減的積分,形成一個全面衡量輔導員綜合實力並提升輔導員職業能力的.數據化系統。我們將“素質銀行”分“行”與“知”兩大支行(一級指標)“;行”支行分事務管理能力、職業核心能力、行業規範及執行能力三個層次“,知”支行分工作總結及研究能力、崗位特定能力兩個層次(二級指標);針對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各項要求,進行必要的取捨(重點考量輔導員知識、行爲、技能等方面的顯性素質),提煉出20項指標進行量化(三級指標),分別列入這兩大支行的相關層次,詳見表一“素質銀行積分內容”。

2、素質銀行的理論支撐。

一是“大數據”相關理論。《大數據時代》作者認爲,“一切皆可量化”;在大數據時代,驚喜無處不在。當文字變成數據時,便有了電子書;當方位變成數據時,便有了GPS導航系統;當溝通變成數據時,便有了社交網絡平臺。一切皆可量化,並不意味着一切需要量化。輔導員工作千頭萬緒,既有難以量化的教化育人(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又有繁雜多變的事務管理,但這並不影響我們對輔導員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進行量化——我們可以用前期準備和後期成效的量化來考評難以捉摸的過程,還可以用離散變量替代連續變量,用少數幾個主元替代多元。二是量變質變哲學原理。事物的發展、變化必然呈現出量變和質變兩種狀態。量變轉化爲質變,質變又引起新的量變,如此循環往復以至無窮,把事物推向前進,這就是事物發展的一般過程。

3、素質銀行的意義。

一是素質銀行的意義。首先,能夠實現輔導員工作的即時過程管理,起到約束作用。有了“素質銀行”這個新的載體,輔導員的每個單項工作或任何複雜工作的某個單元結束後,都能立即量化爲積分。因此,輔導員團隊中的每一個成員,不必等到學期(學年)結束,就能隨時知曉自己的工作績效以及差距所在。其次,能夠實現輔導員綜合素質的日積月累,起到引導作用。有了“素質銀行”這個新的載體,輔導員們能更深刻地懂得素質與能力的辯證關係,懂得職業能力需要內化爲素質才能獲得實質上的提升,從而更加關注自身素質的積累和提高。同時,也促使他們更加深刻地領會了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意義和內涵,“輔導員素質銀行”與“大學生素質銀行”兩個“素質銀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最後,能夠實現輔導員職業能力的不斷提升,起到激勵作用。“素質銀行”是一個數據採集、量化、存儲、運用的系統工程,它比傳統“算總賬”的考覈評價模式更科學、更接地氣,所以對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4、素質銀行的實施效果。

輔導員素質銀行項目雖然實施時間不長,但由此帶來的變化很大,不僅輔導員工作考覈和評優評先有了公正、權威的數據,而且對輔導員團隊建設產生了“鮎魚效應”,團隊中每個個體的潛力都得到了激發,整體的工作效能自然也大大提高。同時,輔導員的職業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並有效地克服了職業倦怠,提高了職業認同感,激發了持續的工作激情。通過“素質銀行”的實施情況,我們還能夠通過數據分析看到本學院輔導員團隊整體和個體工作中的不足,有利於工作的改進和完善。由此可見,輔導員素質銀行項目作爲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的創新模型值得進一步推廣,並可在實踐中不斷修改、補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