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職業

路橋專業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運用研究論文

職業2.83W

隨着社會的發展以及以人才競爭爲核心的國際競爭加劇,當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元化要求。培養在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協調發展,綜合素質較高技能型人才已是當前高職院校的共識,也是當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發展趨勢。教育目標上的差異,也決定了高職教育過程當具有自身的鮮明特色,強調學生在理論知識外,實踐、協作等多方面能力的培養。

路橋專業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運用研究論文

1 工學結合的基本內涵。

狹義的“工學結合”,指的是高職院校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實現培養目標與企業之間展開的合作,將學生的在校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理論、實踐相輔相成的一種教學模式[1].這裏的“工”與“學”主要是指相互合作雙方的主體。前者指的是工廠、企業,後者則是指學校。由於這種結合事先預設了合作對象---工廠或企業,實際上就是“校企”或“企校”合作,既限定了實踐與探索的範圍,也限定了適用對象和受益面,導致實踐空間變小,使得一些專業無法開展“工學結合”,因此不利於模式的建構與拓展[2].

廣義的“工學結合”,指的`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廣泛合作,將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重視學生技能、協作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亦工亦學相互促進的教學管理方式[3].這裏的“工”是工作實踐的“工”,既包括工廠或企業的頂崗工作,也包括其他任何單位實際崗位的工作實踐,以及專業所對應的職業環境、工作場景或工作過程的親身體驗; 這裏的“學”是學習的“學”,不僅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也是實際工作內容、工作經驗和職業規範等的學習與掌握。其目的在於將書本理論知識的習得與工作實踐經驗的取得有效對接,以學促工,以工促學,從而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在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不斷滿足社會對不同規格人才的需要。

2 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高職教育較本科教育起步稍晚,不少教師仍沿襲學歷教育的方式而忽略了教育對象的轉變,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和灌輸,對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不足。具體表現在教學內容、方式等上,不乏機械的照本宣科的的行爲,理論和內容陳舊,與實踐嚴重脫節。貫穿課堂的“滿堂灌”式教法,課堂氛圍沉悶,缺乏互動、合作探究的過程,既無法讓學生將知識點付諸實踐,亦不能鍛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驗多以演示、驗證爲主。而校內實訓場所不夠,儀器設備不足等等問題,也都成爲困擾高職教育培養的重要問題。當此境況,畢業生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較差,無法滿足當前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4].

尤其是路橋專業而言,理論知識固是不可或缺,實踐與技術能力卻也同等重要。要培養具備較高職業能力和綜述素質的人才,以就業爲導向創建工學結合模式下的課程教學改革已成勢在必行之舉。

3 路橋專業工學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索。

工作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和開展固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卻也同樣不乏問題,筆者認爲,要實現工學結合教學模式下,路橋專業人才培養的最佳效果,是需要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的共同協作。

3. 1 教師層面。

社會進步與科技發展下,路橋工程不可避免亦將涉及全新的理論、技術,這對路橋專業的教師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及時學習專業新知識以及新技術上的要求。且與學校合作的企業在工程項目上存在不確定性,每項工程中學生所接觸到的實踐又可與哪方面理論知識相呼應,均是參與相關專業教師所應關注和麪臨的問題。因此,一方面,專業教師需要強化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保持與施工企業的溝通,關注路橋工程中的新問題、新技術; 另一方面,學校亦應建立相應制度,將其作爲專業教師的考覈依據之一。

3. 2 企業層面。

對企業而言,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時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工作要求往往會存在一定差距,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生產效率較低,企業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和投入,而這段時間學生所創造利潤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部分企業參與熱情不高。因此,除了與合作企業進行教學外置學生參加工學結合以外,還可嘗試與合作企業進行教師實踐鍛鍊、專業建設、教材開發等更進一步的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5].

3. 3 學生層面。

現下學生仍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備受父母長輩的關愛,少有歷經磨練和挫折。在合作企業的實習過程中,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不乏學生在實習沒過多久就有回校的想法,認爲吃苦多,報酬少。還有一部分學生心理素質、抗壓能力差,無法適應企業環境。除此之外,部分企業員工亦容易對學生產生負面干擾和影響。鑑於此,工學結合不妨嘗試由學院派出懂專業、熟悉學生心理變化的校內老師帶領學生,在日常教學、實訓期間亦當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自主能力、協作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培養,關注學生心理動態。

4 結語。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工學結合模式下,應着重學生職業意識、素質、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在畢業後直接投入到崗位中,能幹且會幹。然而,就路橋專業工學結合模式的具體開展而言,仍不乏存在問題。究其根源,不外乎企業、學校、學生三個方面的因素所致。因此,唯有三方各司其職,讓學生切實得到鍛鍊和培養,才能最終達到畢業即能上崗的道路橋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新形勢下,高職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是一項長期的任務,這仍需廣大教育工作者在新模式的探索中不斷總結、完善。

  參考文獻

[1]賴曉樺。 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 05) ∶ 75 -77 +80.

[2]曾金霞。 工學結合視域下的高職教育實訓教學模式[J]. 職教論壇,2012( 11) ∶ 37 - 38 + 41.

[3]阮志剛。 路橋專業工學結合職業教育教學模式探索[J]. 價值工程,2012( 34) ∶ 259 - 260.

[4]王華。 基於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院校教學資源建設探索[J]. 職業技術教育,2014( 29) ∶ 33 -35.

[5]羅雲軍,蔣玲。 高職路橋專業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探討[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 02) ∶75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