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經典)讀書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書心得體會,歡迎閱讀與收藏。

(經典)讀書心得體會15篇

讀書心得體會1

孫子,名孫武,字長卿,春秋齊國樂安(今山東博興北)人。春秋末吳國將軍。其著《孫子兵法》一部,流傳至今,古今中外人士深得其益。

如今英國劍橋和美國哈佛學生必修《孫子兵法》;它也是松下公司中高級管理人員的.必備書;美國高級軍校必修書目,已被貫穿在美陸軍和海軍陸戰隊作戰指導思想中。

《孫子兵法》第一句話便是:”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的確,不管什麼國家,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就不可能擡起頭來。如今我國經濟實力並不強,但有一支無堅不摧的人民解放軍,即使是美國也不敢對我動武。

其中還有一句話:”……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這說明,軍民一心,政府與民一心,也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因素,我國抗日戰爭便是如此。

《孫子兵法》一書極其有用,希望大家也去閱讀一番,定會大有收穫。

讀書心得體會2

很多人寫過《三國志》的讀書心得體會,但有一點也許是大家容易忽略的地方。那就是曹操對下一代的教育問題。

曹操在一生的戎馬生涯中,時時不忘對兒子們進行教育。諸位公子中出類拔萃的有曹丕、曹彰、曹植、曹衝四人。他們四人分別繼承了曹操的不同才能。

曹丕,繼承了曹操的謀略,他自知文采不及曹植,因此選擇韜光養晦,禮賢下士,尊敬師長,處處彰顯自己的.忠孝仁義。同時暗地遣人散播對曹植不利的流言蜚語,使得曹操漸漸疏遠了曹植。加上曹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竟擅闖白馬門,惹得曹操極爲不悅。最終,曹操決意立曹丕爲世子。曹丕的謀略,不可謂不高明。

曹彰,愛好赤手空拳,格殺猛獸。他繼承的,是曹操的勇略。他不善文章,但臂力過人,武藝超羣。曹操問及諸位公子們的志向時,只有曹彰願效仿衛青、霍去病,長驅十萬之衆,立功沙漠。所以在征討烏桓時,他功勳卓著,並收服了鮮卑首領軻比能。

曹植,繼承的則是曹操的文才。曹操的《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不朽名篇是他滿腹經綸的標誌。虎父無犬子,曹植之文思,比曹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洛神賦》《白馬篇》《箜篌引》等佳作,無一不閃耀着曹子建的文采風流。他七步成詩的典故,早已成爲千古美談。無怪乎謝靈運贊曰:“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曹衝繼承的則是曹操的聰明才智。曹操是亂世之中的明主,手下都是海內的俊傑。當曹操想知道孫權贈他的大象到底有多重時,他左右的文臣武將紛紛出謀劃策,但無一人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法進行測量。只有不足七歲的曹衝,用了極其簡單的方法,測出了大象的體重。曹衝的智慧,由此可見一斑。

反觀孫權,子嗣們爲帝位明爭暗鬥,拼殺不止,導致東吳國力日衰。劉備的兒子劉禪,更是出了名的“扶不起的阿斗”。

曹操對子女們的教育是成功的。這是我看《三國志》時的一點讀書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3

他是一位偉人,我們家喻戶曉,是無產階級文學的奠基人。他就是高爾基。這個假期,我讀了他的書《我的大學》。書中作者所生活的時代正是沙皇統治的黑暗時期,人們相互抱怨,對罵,三天兩頭的打架,甚至於去殺人。作者爲了上大學,來到了喀山,最終因種種因素,高爾基沒有上成大學,而是在那裏上“社會大學”。在這期間,他曾當過搬運工、麪包師助手、小店店員……在剛來到喀山時,他遇到了小偷和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嘲笑高爾基看書的“愚蠢行爲”,有的人讚賞高爾基渴望獲得知識的精神,這些贊同高爾基獲得知識的人是理智的,因爲他們堅信只有智慧才能崛起,不受這種壓迫。高爾基經人介紹,認識了藏有很多書的`小店老闆潘科夫。以後,他白天銷售貨物,到了晚上刻苦讀書,並最終走向了革命的路。讓感受最深的是,高爾基生活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經歷了諸多磨難,從事了很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卻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後來,他在潘科夫的店鋪裏一邊做工,一邊埋頭苦讀,不顧一羣愚昧的人的嘲笑,仍然讀書。我們生活在這個幸福的環境中,吃得飽,穿得暖,也有很多書看。我們生活的環境比高爾基要好很多,再不好好讀書,上不了大學,那就很說不過去。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用功學習,超越高爾基。只有知識才能使人進步,只有讀書才容易獲取知識。沒有了知識,人們就會像一堆廢物一樣。沒有了知識,人們也不會發展科技,建設一個現代的文明的世界。

假如書是一片海洋,那麼,我就是一條活潑可愛的小魚,在這片大海洋裏快活的游來游去;假如書是一片森林,那麼,我就是一隻可愛的小白兔,在茂密的森林裏歡蹦亂跳;假如書是一片藍藍的天空,我就是一隻快樂的小鳥,在這無邊無際的藍天白雲之間飛翔…我愛讀書,書籍彷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書,是我的“老師”;書,也是我的“好朋友”。

談起讀書,我想到一件好笑的事情。記得那是一個春光明媚的早晨,我正坐在桌子旁吃飯,手裏拿着一本作文書。突然,一篇作文吸引了我的眼球,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我的“愚人節”》。我心想:這個應該十分有趣吧!於是,我就一邊吃飯一邊看了起來。看着看着,媽媽走了過來,大喊一聲“時茹苑!”我趕忙擡起了頭,我問:“媽媽,什麼事呀?這麼大聲!嚇死我了。”媽媽說:“你看看你是怎麼吃飯的!筷子都拿反了!”我瞧了瞧筷子的方向,驚叫起來:“哦,買糕的!!我的筷子真的拿反了!”媽媽笑了笑,說:“你看這些書,小心把你的眼睛弄成近視眼,帶個小眼鏡!”

這樣的事數也數不完,說也說不盡。人們都說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自打我識字起,就與書相識了。我常躺在牀上,聽着或讀着小故事,有時手舞足蹈,有時眉頭緊鎖。有一次,我讀了一個小故事,內容大體是說一個小男孩在長輩們的溺愛下成長,,不能被摔着,不能被碰着,這樣,長大後成了無用之才,就像樹林中的一棵亂枝縱橫的樹……讀了這一文後,我主動幫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媽媽說我長大了,爸爸誇我懂事了……書,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我從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我懂得了“假如上帝關閉了你的一扇門,就會給你打開另一扇窗”的深刻含義……從《愛的教育》中,瞭解了一個個發生在意大利的感人小故事。

書像知識的巨人,她心胸寬廣、知識淵博;書又是我的朋友,她無私、熱情、真誠、有求必應;書還像一位幽默風趣的老師,在我們開懷大笑的那一瞬間理解難以讀懂的人生哲理。我愛讀書,愛這個交我許多知識的“朋友”!

讀書心得體會4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讀書是一種學習的進程。一本書有一個故事,一個故事敘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個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讀詩令人高雅,讀史令人明智。讀每本書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懸樑刺股、螢窗映雪,自古以來,勤奮讀書,提升自我是每個人的終生尋求。讀書是一種最優雅的素質,能塑造人的精神,昇華人的思想。

讀書是一種充實人生的藝術。沒有書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樣,空洞無物。書本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猶太人讓孩子們親吻塗有蜂蜜的書本,是爲了讓他們記住:書本是甜的,要讓甜蜜佈滿人生就要讀書。讀書是一本人生最難得的存摺,一點一滴地積累,你會發現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令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令人領悟官場的洶涌,讀魯迅的文章令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令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往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作業,瀏覽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步。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讀書是一門人生的藝術,由於讀書,人生才更出色!

讀書,是好事,讀大量的書,更值得稱讚。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心,便悵然忘食。當你枯燥煩悶,讀書能使你心情愉悅;當你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你的心,讓你看清前路;當你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你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你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

一名叫亞克敦的英國人,他的書齋裏雜亂的堆滿了各科各類的圖書,而且每本書上都有着手跡。讀到這裏是否是有一種敬佩之意油然而升。由於有了書,就象鳥兒有了翅膀嗎!

然而,我們很輕易疏忽的是:有好書其實不一定能讀好書。正如這位亞克敦,固然他零零碎碎地記住了很多知識,可當人家問他時,他總是七拉八扯說不清楚。這裏的緣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不善擅長讀書,而只會依葫蘆畫瓢。

朱熹說過:讀書之法,在按部就班,熟讀而精思。

所謂按部就班,就是學習、工作等依照一定的步驟諑漸深進或進步。也就是說我們其實不要求書有幾千乃至幾萬,根本的目的在於對自己的書要層層深進,點點把握,關鍵還在於掌控自己的讀書速度。至於熟讀,顧名思義,就是要把自己看過的書在看,在看,看的滾瓜爛熟,,能活學活用。而精思則是按部就班,熟讀的必定結果,也必定是讀書的要決。有了細緻、精練的思考才能更高一層的理解書所要講的道理。

因而可知,讀書不在於多而在因而否讀的精。象亞克敦,他徒有萬卷圖書,而不會讀,我們可以絕不猶豫地說:實在他一本書也沒有讀完。

現在的我們,這類有書即是沒書的現象是記憶猶心,也就是不會讀書。就說語文課本,大家都以爲沒甚麼看頭;這樣一來,把握的知識也相對較爲浮淺。因此更何況是其他書呢?我們讀書提倡: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面對現在劇烈競爭的社會,更需要我們的善讀。

讀書心得體會5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是《做一個幸福的教師》。什麼是幸福?幸福是人生的主題,只有感到幸福的人其人生纔是快樂和陽光的,追求幸福是每個人的畢生所求所願。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自己有所成就,每天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對幸福缺乏認識、感悟和理解,還記得小時候的語文課本中就有對幸福的闡述,它非常生動而具體地告訴人們: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後的朝陽;是雪中送炭;是爲他人忘了自己;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可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幸福在哪裏?

教師職業的勞心勞力、社會地位、勞動報酬確實很難輕言幸福,特別是每天面對一羣可愛的孩子有時也感覺不到幸福,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沒有了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事實上很多教師在享受着教育、體驗着幸福,他們以多元、多姿、多態的幸福觀詮釋着什麼是教師的幸福,怎樣才能在平凡、清貧、煩瑣中不斷汲取幸福和快樂的元素。其實對於教師來說,是否能時時處處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爲這不僅僅影響着其人生是否快樂,更影響着學生,只有教師幸福,學生纔會感到幸福,特別是我們這羣缺少幸福的孩子。那麼教師如何去感受幸福呢?首先,要懂得享受課堂。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的舞臺,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爲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臺,營造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和學生一起痛苦、一起歡樂,你就會少了許多教學的焦慮和煩惱。

其次,要懂得享受學生。教師職業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學生的成功和他們對你的真情回報,影響教師職業幸福感的許多不利因素都可以從學生對教師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彌補。但要讓學生感恩你,你就必須學會感恩學生、呵護學生、尊重學生,真正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權威,那也許你會離幸福更遠。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許手頭錢是有點緊,但還得學會捨得用杯水車薪中的一水一木去買些喜歡的書、買件心儀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聚個會、旅趟遊。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自覺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學。把教學工作看做是一種簡單的重複,那必然厭倦,也無言幸福。應把研究教材、教學當成提高自己素質的必走之路,應把教學作爲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一個體現。

其實,教師的職業幸福是一種心態和狀態,也是信念與追求的體現。教師是精神的“傳道士”,必須擁有好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社會,這與我們的幸福“魚水情深”。心態決定狀態,有了好心態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傳遞的,教師是愛的事業,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對生活,就能愛每一個學生,同他們“打成一片”,非常專一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就能通過言傳身教讓學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禮、引導和激勵。況且,有了好心態,就會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少些狹隘多些豁達,就會視教師爲一種藝術,在忙碌之中、創造之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樂此不疲雖苦猶甜。我認爲,當我們教師的勞動被他人、社會認可時,必然會帶來無比的快樂,會被幸福緊緊“包裹”。

我想,教師的職業幸福就是來源於平凡、忙碌而又充實的每一天。這也許正是所謂天長地久的幸福吧!那麼,我也會說我愛教師這個職業,我也會爲教師這個光榮的職業貢獻畢生的精力。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發現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教師成長”是這本書的關鍵詞,圍繞着“教師成長”此書記錄了大量優秀教師的優秀案例,爲我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受益匪淺。

通過研讀《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我發現這些優秀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爲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的業務更熟練,才能得到持續發展。每天擠出一點點時間,堅持、堅持、再堅持,日久天長,滴水石穿,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回顧我從教的這幾年,有得亦有失。在上課短短的40分鐘裏,也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想要上好一節課,就得做好充分的準備,要了解學生、鑽研教材、研究教法。結合《教師成長密碼》,我懂得了要善教學生。善教有多條原則和多種形式,但並不是“講得越多越好”,也並不是填鴨式的`“灌溉”。老師一味地教,不停地“灌”,老師講得累,學生聽得更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喪失,那老師講得再精彩也無濟於事。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採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即合理的教學設計去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課堂裏快樂、高效的學習。

師生關係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爲前提的。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爲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後進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於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並予以支持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國小英語學習應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培養學習興趣爲首。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爲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並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做一個教學有心人,及時反思教學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把教學工作做實做細,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讀書心得體會6

我國的老一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個“四塊糖果”的故事,早在教育界傳爲佳話。當時陶先生任育才國小校長。一天,他發現學生王友用泥塊砸同學,他當即斥止了王友,並令他放學時到校長辦公室。放學後陶先生來到校長室,見王友已經等在門口。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塊糖果送給他:“這是獎給你的,因爲你按時來到這裏,我卻遲到了。”當王友懷疑地接過糖果後,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果放到他手裏:“這也是獎給你的,因爲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接着,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進王友手裏:“我調查過了,你砸他們,是因爲他們欺負女學生。這說明你很正直,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王友哭了:“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是我的同學啊……”陶先生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爲你正確認識錯誤,我再獎勵你一塊糖果……我的糖發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完了。”

日本著名兒童小提琴教育家鈴木鎮一在與孩子們的接觸中發現,每一對父母教育孩子說話走路的那個階段,孩子進步最快。因爲父母總是用最欣賞最得意的目光關注着孩子從零開始的每一點進步,即使孩子學說話說得再差、再遲,父母也從不會抱怨,只會不斷鼓勵、讚賞;孩子學走路,摔跤再多,父母也從不會嘲笑他,只會堅持不懈地幫助他。結果,每一個正常的孩子都學會了說話走路。在這裏父母教育孩子時使用的正是“賞識教育”的方法。

正所謂“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農民怎樣對待莊稼,決定了莊稼的命運;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同樣,老師怎樣對待學生,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命運。學生就像黃山上的松樹,千姿百態,各有所長。他們的身上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老師是眼裏不容沙子,揪住學生的缺點不放,把他批評得“體無完膚”呢?還是以寬容的心態,盡力找出他的優點,給予正確的引導,讓賞識、讚揚、鼓勵化作一種力量,激勵他自省、自律、自強呢?明智的老師當然會選擇後者。

哲人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賞識、讚揚、鼓勵正是肯定一個人的具體表現。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對800名男性進行了30多年的追蹤研究,發現成就最大者與成就最小者在智力上沒有顯著的差異,而他們在自信心、進去心、堅持性、不屈不撓、不自卑等非智力因素上有較大的差異。推而廣之,學生成績不良,並非完全智力上的原因,若只從智力上着眼提高學生成績是徒勞的,只有從改善非智力因素入手,消除他們在非智力心理因素上的不良品質,才能使他們固有的智力優勢得以發展。智力因素相當於種子,非智力因素相當於土壤,只有土壤肥沃,種子才能茁壯成長。而肥沃的土壤的構成成分我認爲最基礎的就是“賞識”這一元素。賞識是一座橋樑,是師生精神相融,心靈交匯的橋樑。只有賞識才能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才能激發他無窮無盡的創新思維。在一次次的被賞識下,就會形成積極的心理暗示,學生就會自然而然地向着人們期望的方向發展,從而達到教育與被教育的目的。

那麼教師怎樣架設這座橋樑呢?在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堅持“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的原則,經常給學生以期待和鼓勵,增強學生的積極心理暗示。學生一旦明白了自己的閃光之處,也就點燃了心靈的火,同時也會看到自己還存在着“暗”。剛入校時,戴天同學或許在其他人眼裏不是個優秀的孩子,然而在我看來,他也有許多不爲人知的優點:成績不太理想,但勤奮有餘;學習十分繁忙,但踏實有序。聽他媽媽說,他在國中階段因爲物理化學成績差,害怕因爲自己影響班級的總成績,而對考試產生了畏難情緒,進而形成了孤僻的性格。針對戴天同學在政治歷史學科方面的優勢,我幾次找他談心,鼓勵他在高二年級分科時選擇文科,他聽從了我的建議。在進入文科班後,他得到了其他老師和同學的重新評價,逐漸改變了以往的孤僻性格,變得開朗了,而且在最近結束的階段性測試中,他以優異的成績擠入了班級的前10名。

當然,真正要運用賞識教育,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賞識不等於簡單的鼓勵加表揚,如果一味的表揚、誇獎,有些學生一定會飄飄然,翹尾巴,甚至飛上天。所以,在鼓勵加表揚的同時,還要有針對性的不斷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目標,讓其有努力的方向。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不斷的從一個高度到另一個更高的高度。高二(2)班學生馬雲志十分調皮,上課經常無故插嘴。剛開始我有些不滿,但幾次下來我發現他的插嘴通常是因爲對某個問題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於是,我沒有在大家面前直接批評他,課後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他以爲我會狠狠地批評他破壞了課堂紀律,但我卻一張嘴就誇獎他頭腦活絡,對問題看法獨到,很有深度,值得老師和同學們學習。他一聽我這樣說,緊張的情緒有所緩解。接着我又耐心的與他探討了怎樣維護課堂紀律問題,分析了他在課堂插嘴也有打擾老師正常授課的不足。他聽後非常誠懇的向我保證,以後不會再也不多說話了。我搖了搖頭,告訴他對問題有看法有想法就要說出來,只是要注意表達的時間。如果在老師講完課後說出自己的觀點與大家共同探討,不是更好嗎?他得到我的肯定後,高興的跑開了。從此,他不再打斷我的講課,而是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我在講完後也會主動的問大家對什麼問題有自己的見解,可以說出來與大家討論。於是我的課堂上,學生都能主動發言,學生的思想閘門一旦打開,智慧的洪流就源源不斷的流淌出來了。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在這裏我就不一一贅述了。當我面對一個個活生生、富有獨特個性的學生時,我總是竭力去尋找他們的優點,哪怕這個優點在別人眼裏是那麼的微小,只要我能出自真心地讚揚、鼓勵,他們都會心動,都會在內心深處感到莫大的鼓舞,都會在潛移默化中撼動他們的靈魂。因爲我知道,一次心動,足以影響人的行動;一次行動,足以改變人的一生。讓我們都用欣賞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學生吧,那樣我們對學生就少了苛求,多了寬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責,多了尊重。我們就能創設寬鬆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爲他們一步步地走向成功鋪路架橋。

讀書心得體會7

近日閱讀了京華出版社近日出版的《做最好的黨員》一書。該書摒棄了以前黨建讀物枯燥、平淡的理論說教形式,將黨的理論修養知識寓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中,讓廣大的黨員、甚至是普通的羣衆都能看得進、讀得懂、學得會,真正教會黨員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說、怎麼學。

本書中的黨員典型,都是以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做法,來讓其先進性得以充分展現。通過這些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並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大、全人物,而是有着普通人同樣情感的人,只是他們在面臨各種問題和挑戰時,能積極想方法去解決問題,能不斷超越自我去服務人民。這種有血有肉的人物和活靈活現的故事,可以讓我們覺得他們更加親近,也讓我們更容易仿效和學習。

最好的黨員怎樣想,講的是其思想境界;最好的黨員怎樣做,講的是工作能力;最好的黨員怎樣說,講的是說話技巧;最好的黨員怎樣學,講的是學習藝術。這四個方面,缺一不可,循序漸進,照此來學習,可以學得更有效率。

《做最好的黨員》一書,摒棄假大空說教模式,立足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等各條戰線的崗位實際,告訴我們最好的黨員應該怎麼想(思想培養)、怎麼做(工作能力)、怎麼說(說話技巧)、怎麼學(學習提高的藝術),以典型案例和精彩點評,通過平白的語言,詮釋一個困惑了幾十年的大難題:在和平年代和市場經濟環境下,在普普通通的工作崗位上,優秀的黨員是如何做出來的。

特別能貢獻:不只爲人民服務,還要全心全意

每個中國共產黨員,在入黨的第一天就該明白:我們入黨,並不是爲了當官發財,而是爲人民奉獻一生。

可以說,奉獻就是共產黨員的代名詞。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懂得:爲人民服務,這只是對每個共產黨員最基本的要求。要成爲一個最好的黨員,還得提一個更高的標準,那就是全心全意。

越能體會奉獻的意義,越能讀懂黨員的含義

毫無疑問,優秀黨員是一面旗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但是,一提起優秀黨員,不少人又往往將他們與高、大、全聯繫起來。這一來,不僅與真實情況脫離,又使人覺得可望不可及,難以學習。

實際上,哪怕最優秀的共產黨員,也生活在我們身邊,既食人間煙火,也有着和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他們之所以能做得更好,就在於他們在處理問題、面臨選擇時,自覺超越個人情感,將對人民羣衆的服務與奉獻,落實到自己日常的工作與點點滴滴的生活中去。這樣一來,就給我們提供了可以直接學習的標杆,既讓我們受榜樣的激勵而努力向他們看齊,同時只要我們借鑑他們的做法去做,同樣也可以變得優秀。

讀書心得體會8

大家都會寫關於經典的東西了。可大家知道經典是什麼意思嗎?經典的'意思就是過了很長時間的東西大家都還喜歡就是經典。今天我寫一篇經典的動畫篇——《白雪公主》。

我相信各位小朋友們都看過《白雪公主》吧?沒看過的小朋友也沒有關係,我和大家一起說說吧!

從前有一位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因爲她很美,所以她的後母很恨她,就派人去殺害她。白雪公公主逃到了一座小房子,房子裏住着七個小矮人,從此她們就成了朋友。有一天,一個老太婆給她吃了一個蘋果,白雪公主就被蘋果毒死了。七個小矮人做了一口水晶棺材,把白雪公主放到裏面。走過了街道,小矮人被一根繩子弄摔跤了,蘋果從嘴裏掉出來了,白雪公主就活了。

大家看了《白雪公主》,知道這篇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嗎?主要講了不能太相信別人,要多幫助好朋友,好朋友纔會幫助你。

讀書心得體會9

不知不覺,一個暑假結束了,還記得暑假開始前的新教師培訓會上,有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那就是對於教師而言,暑假不僅僅是給我們休假休養的,現代社會對於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促使着教師去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與涵養,而身爲新教師的我們來說,更是要抓住這個上崗前的暑假,努力的提高自身教育能力,而讀書,無疑是個很好的充電方式。

下面,我就來說說暑假閱讀相關教育書籍的一些初步感受。

關於《新課標》

我認爲正確理解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教學的關鍵,因爲基本理念是教學的導航。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重心下移,從最後一名學生抓起,才能做到“水漲船高”,學生智力存在着差異這是客觀的,我們要分層要求,使每位學生都能在他的.原有的基礎上提高,獲得成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在評價學生時,不再僅僅注重結果,更多的是關注學習的過程,在評價上也傾向於運用鼓勵性的話語來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關於《民國先生》

強先生所寫的這本《民國先生》,通過一些民國時代與文教有關的大師們的具體事蹟,來向我們展示出一幅民國的文教畫卷,全書行文清新淡雅,引人入勝。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全書第一個提到的,“學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先生了。戊戌變法失敗後,蔡元培毅然掛職攜眷出都,放棄衆人眼中極清貴的翰林院編修之職。除開對清廷的失望,也有着立志教育救國的願想,便是有對自己“此生端爲國家來”的雄心,這也是傳統士大夫在社會轉型時期的歷史擔當,是時代先覺者的大智大仁大勇。

記得母校蘇州十中的前身,振華女校的校董之一,便是蔡元培先生。女校的創始人王謝長達女士在先生和章太炎,竺可楨等人的幫助下,創辦了這所在當時極具影響力的女中。再加上蔡元培本身就任總理的紹興中西學堂,隨後任總教習的南洋公學特班等等,通過辦學,也就是新式學堂,教育出一批求新知的洋學堂學生,而這批問新事的新型讀書人,很大程度上也成爲了志同道合,救國圖強的仁人志士。及至後來,蔡元培任光復會會長,同盟會上海分會長,更是讓蔡元培多了份鐵血色彩,不但學貫中西,更是允文允武。其後書中一幕幕的場景,諸如任北大校長,兼容幷包,反對袁世凱獨裁帝制等等,無一不宣示着先生德才的兼備,氣節的不倒。

常說,學高爲師,身正爲範,我們成爲不了蔡元培先生那樣的大教育家,但我想,即便是普通教師的我們,也能從先生身上感受到一種精神,並以先生爲目標,爲垂範,將自己的力量投入到教書育人中去。

關於《改善學生課堂表現的50個方法》

就我個人的感受而言,整個暑假,可能對我幫助最大的,便是《50個方法》這本書了。

我們都知道,對於《新課標》的理解,需要的是我們長時間的學習與積累,更多的則需要我們自身踏上崗位後去感悟與收穫。而對於《民國先生》,則更多地是一種精神與氣節上的一種薰陶,而《50個方法》則不同。我們都知道,對於剛踏上崗位的新教師而言,班級控場能力或多或少會有些欠缺,這個時候《50個方法》這本書,卻能用50種具體而詳實的方法來幫助我們去更好更快的融入到課堂中去。

以上就是我這個暑假閱讀相關書籍的一些初步感悟。

讀書心得體會10

含着淚,我一讀再讀,沿途是四季的風景,在書籍整齊看似蒼白無力的文字中,我讀懂了自己。似風吹起如花般破碎的流年,而你的笑容搖晃搖晃,成爲我命途中最美的點綴,看天,看雪,看季節深深的暗影……

於是,書籍中,記憶裏,你潑墨了牆角殘缺的欲言,渲染出一個沒有跌宕的第五個季節。一場考試解散了一個年級,記得畢業典禮的那天,窗外是顆顆大粒下垂的雨,顏色不一的傘面在校園裏遊動,也包括我們。一如既往的,我們又擠在同一把傘下,捲曲着身子,雙手疊放在一起緊握着傘把,眉頭緊鎖似想用那不長的睫毛遮擋密集的雨。即使如此,雨水還是打溼了衣衫,在你純白色的服裝上開出一朵灰白色的花,繼續蔓延。衣服溼了,將視線移到我的左腋下,是你送我的《夏至未至》,還好,它完好無損。

那天,我忘記了上衣是怎麼寫滿你的塗鴉,忘記了鞋子踩在雨水是怎麼蕩起漣漪,更忘記了滿臉的液體是汗是雨還是淚,只記得分離的時刻我緊握着你送的那本《夏至未至》……

難過於離開你的日子,我開始讀書,我看到了白色裏的冬至日:在大風席捲雪花飛揚的道路兩旁,是光禿禿的樹幹枝椏。於是,戀人分手了,友人辭別了,親人離世了。我們悲痛欲絕,嘶聲裂吼在這大雪瀰漫的季節。你離開的日子,在書中我難過於主人公和我的悲慘遭遇。

習慣你不在身邊的日子,我繼續讀書,我看到了柔和的春分和秋分:午時明媚的陽光奢侈地灑在胸膛,我有了新的夥伴。天空如此空靈,水面依舊清澈見底,遼闊的操場,我們觀看着草長草生,瞭望着鳥去鳥歸。你不在身邊的日子,在書中我早已習慣主人公和我一次次踏上新的征程。

回憶與你一起的時光,我愛上讀書。我看到了瘋狂六月的夏至日:烈日炎炎下墨綠的'枝葉間的縫隙落在地面形成點點光斑,我們曾騎着單車在下面穿行,有時一隻飛行的小蟲落在肩上彼此都會破天荒地亂吼大叫。與你一起的時光,在書中我回憶主人公和我曾經的種種美好,幸福地笑了。

你送的《夏至未至》,帶給我的豈止是一個夏季的感動。一本書,我翻閱沿途四季的風景,它引領我走進第五個季節。第五個季節,沉甸甸的,來自於書籍帶給我內心最真的感受,沖洗了憂傷讓歡笑迴盪。

一本書,帶我走進第五個季節。

讀書心得體會11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裏呢?”

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寫的一篇優美的文章。他用一組平行句,幾個反問句,寫出了一幅靜態、動態、有聲、有色、生機勃勃的迷人春色。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誰對時間最吝嗇,時間對誰最慷慨。”“要時間不辜負你,首先你要不辜負時間。”“放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放棄他。”時間是寶貴的,我一定要珍惜時間,因爲時間是稍縱即逝的。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明天不再是明天,明天不再“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萬事成蹉跎。”

《匆匆》是一篇非常優美的散文,本文緊緊圍繞“匆匆”兩個字,細膩地描寫了時光流逝的痕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遺憾,揭示了來到這世界不能白走一遭的.主題思想。朱自清先生寫這篇文章是爲了讓我們珍惜時間,合理利用時間。

朱自清原名目華,字佩弦。他是一位著名的現代詩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是中國現代散文的典範。朱自清一生清貧。他不僅致力於創作,治學嚴謹,而且積極投身愛國主義民生運動。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似乎很長,其實很短。在玩耍的時候,時間在快樂中溜走不見了;寫無聊的東西時,時間從手中和筆裏溜走;在看電視,使用手機和電腦的時候,時間從眼睛裏溜走了。

時間每天都在流失,所以我們應該掌握時間,好好把握時間,不要讓時間流失。

朋友們,時間會不知不覺地溜走。即使我們想留住時間,它也會溜走。如果我們不想浪費時間,我們應該好好利用它,成爲它的主人。

無情的歲月就像一陣寒風,吹走了一切新鮮的空氣,只要你抓緊時間陪它一起走,到老了就沒有什麼好後悔的。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我們的時間。

讀書心得體會12

寒假來臨,老師幫我們向圖書館借了很多書,我的眼前一亮,發現了我一直嚮往的一本書,那就是《昆蟲記》,當我拿起這本書的那一瞬間,我便被這本書的封面給震撼了!

這本書讓我知道了屎殼郎如何“滾屎球”,瞭解了嬋的生活習慣於性格,蟋蟀如何捕捉食物,松毛蟲的家在哪裏,蜘蛛都有哪些家族等。這本書共介紹了幾十種昆蟲,無論是那一篇,都是那麼精彩誘人。

例如嬋,是一種神奇的昆蟲,它在夏天的夜晚便會悄悄爬上樹梢,輕輕地還上墨黑墨黑的行裝,然後便開始它的唱歌生涯。哎,但我沒想到的`是,它竟然是種害蟲。我還記得,我經常何父母、小夥伴們去捉蟬,做成美味的食物吃,現在還真覺得噁心了!我有時會去研究蟬變身的過程,以及蛻變後是如何發聲的,並沒有看到她張嘴,原來,他們是通過腹部來發出聲響的,好神奇呀!嬋是一種非常會享受的昆蟲,每當他唱歌唱口渴,它便會鑽進樹皮,吸取樹枝裏的汁液,一次喝個飽。

屎殼郎在我的印象中是一種非常骯髒、噁心的昆蟲,但我有時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很有趣的小蟲,爲了更多方面的瞭解,屎殼郎,我還多次實地考察呢!看到屎殼郎跌跌撞撞的滾屎球的時候,我不盡感到自豪,這麼幼小的小蟲,它是多麼的頑強啊!

《昆蟲記》,是法國的昆蟲家文學家法布爾所創作的,他以人性觀照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人類獲得知識,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蟲同我共同存在一個家園-地球,我發現原來昆蟲是那麼的神奇,那麼的美妙,!原來閱讀的感覺是這樣好!

讀書心得體會13

回想生命的本質,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思考。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與夢想。但事實是,我們一再地爲生存忙碌時,我們就會對尋找和堅持棄權。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戰爭境況對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爲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爲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納粹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繫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境像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爲,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爲放棄理想與原則的藉口?就像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爲什麼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而13歲的安妮呢?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在閱讀了《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說:

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東西能比這個更快樂的嗎?

讀書心得體會14

起初,對於孩子的教育我是模糊的,認爲作爲一名教師就是教導,更多的是說教,而忽視了陪伴,特別是作爲一名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的老師,亦師亦友亦父母,我也是從寄宿制一步步走過來的孩子,明白小小年紀背井離鄉脫離父母的那種感覺,有時候真的會有一種內心的孤獨,不敢訴說,亦或是無法訴說。而如今我作爲一名老師,作爲一個班級氛圍的營造者、引領者,應該給學生更多的關懷,給他們提供一個“家”的感覺,而我既是那個家長,又是孩子們的兄長,更是學生們的嚴師。

小時候對於父母的愛,能理解,但體會並不深切,或許正應了那句話“有時候事情經歷了纔會明白”,直到現在已爲人父,才深切地體會到孩子在父母心中的地位,感悟到父母對孩子那片深切的愛,而父母對孩子愛與成長,需要“細心、耐心、責任心”,這也是我作爲一名老師,下學期對自己提出的要求。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溫柔纖細,深情動人,以溫柔筆觸描寫親子間的親密互動,雖是些生活瑣事,描寫諸多生活中有情細節,但能反映出其細膩的情感,讀起來溫馨有味,情意盎然。身爲父母與子女雙重身份的我逐漸明瞭了人世中親情的牽絆,不僅是當下的感動,亦是漸行漸遠的必經路程。

這本書裏的龍應臺是一個母親,作爲母親的龍應臺和作爲一個獨立的人的龍應臺有着豐富、激烈的內心衝突,而正是通過對這一衝突的訴說,表現出她內心深處的母愛。龍應臺以一位母親的親身經驗寫下的《孩子你慢慢來》,不是對母愛的歌頌,而是對實景的寫生,我也相信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只需要真實地記錄,每一位母親的經歷都是偉大的讚歌,而孩子的曲折成長曆程就是這首讚歌的.曲調。正如龍應臺在書中說的,“誰能告訴我做‘母親’和做‘個人’之間怎麼平衡?我愛極了做母親,只要把孩子的頭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覺得幸福。可是我也是個需要極大的內在空間的個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沒有它空曠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義者,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些什麼呢?”我沒有經歷過生養的喜悅和痛苦,她的話語很多我並不懂,可能這就是我作爲一名父親所無法體會到的,但是字裏行間能夠體會到那種作爲母親的簡單的幸福。也許有人會說作爲女人怎麼會和作爲母親有衝突呢,這一點我可以從我自己孩子的母親身上體會到這一點,正如她經常唸叨的一樣“有了孩子我就很少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燈紅酒綠了”,但她從不抱怨,而是陶醉於孩子那一聲聲“媽媽”當中,也如那句俗話說的“有了孩子和沒有孩子真的不一樣”!

從父母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難;難的是父母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我們是一樣的生命,我們彼此尊重,我們一起成長。就像安安說的,安安快樂,媽媽快樂;媽媽快樂,爸爸快樂——多麼簡單樸素的家庭真理啊!而我們作爲一名國小教師,也應該感悟出一個簡單樸素的教師真理,不求未來自己名利滿堂,但求日後桃李滿天下!

讀書心得體會15

讀書中發生的故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隨便摘一顆都能看到讀書時所發生的驚心動魄的一幕。今天我就摘一顆最大最亮的與大家一起分享。

記得去年暑假,我做完作業,就捧起最喜愛的一本書——《水滸傳》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這時,鄰居的阿姨來找媽媽去辦事,媽媽剛好正在廚房煮飯,她放下手中的活,來到書房,叮囑我說:“高壓鍋里正煮稀飯,媽媽跟阿姨出去辦一件事很快就回來,等會兒飯熟了把電磁爐的電源關上。”我不耐煩地“嗯”了一聲又繼續專心致志地看起了書。沒過多久,廚房裏傳來了一陣陣刺耳的'聲音,我根本不放在心上,把媽媽吩咐的話拋到九霄雲外了,早就被書中一個個精彩而又曲折的故事情節迷住了。過了好久,我聞到了一股刺鼻的燒焦味,突然醒悟過來,放下書像箭一樣衝出書房,來到廚房一看,我傻眼了,高壓鍋裏的水由於壓力過大濺得四處都是,我驚慌失措地關上電源。我擔心被媽媽挨批,心想:“還是先把廚房收拾乾淨,或許還能隱瞞過媽媽。”我拿起抹布,小心翼翼地把廚房裏的湯湯水水擦得一乾二淨。

媽媽一回到家裏,就聞到了燒焦味,知道了發生的事,她並沒有批評我,而是耐心地教育了我,並且語重心長地對我說:“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一心兩用,否則就幹不成大事。”從此,我媽媽的這句話一直銘記在我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