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閱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1

一片天空,一片田野,一個安靜的水池,是這個故事的背景。我若有所思地合上書,開始回憶起這個叫安妮的女孩的一切。

主角安妮是一個紅頭髮的女孩,充滿想象力,開朗活潑。一個看似被所有人喜愛的女孩,卻成了孤兒。馬修打算收養一個努力工作的男孩,卻誤把喋喋不休的女孩帶回家了。

後來,安妮在那裏交了朋友,獲得了無數的愛。突然意識到這是一個尋找愛情的故事。

就像作者打開了我們心靈的一扇門,透過安妮所看到的五彩繽紛的世界,她還原了純真的年代,看着愛情在蕭瑟的世界裏反覆磨練。安妮最孤獨的時候,她的影子就是她的朋友。她在不羈的孤獨中長大,逐漸養成了開朗倔強的性格。彷彿在影射我們曾經的倔強,我們接受了父母無微不至的愛,慢慢打磨掉棱角。安妮遇到了小女孩戴安娜,他們是多麼相像啊!幻想和歡笑一起。這不就是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嗎?沒有小心翼翼的隱藏,給朋友反饋,徹底的互相幫助的感覺,這不是友情。

最後,所有人都接受並愛上了這個滿臉雀斑,愛吵鬧的孩子,在大家的包容和關心下,她成了一個好大人。

我勾着嘴——。這不是一種接受愛和幫助,褪去稚氣的生活嗎?安妮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喜怒哀樂,收集了每個人心中的愛,然後最好的回到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上有很多愛,你不需要努力去尋找。只要閉上眼睛,所有的點點滴滴都會讓你覺得愛無處不在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2

被稱爲“國魂”的魯迅,一生創作了幾篇散文,但其散文輝煌而雋永,在中國文壇脫穎而出,盛極一時。他的光輝照耀着每一個用心閱讀的中國兒女的赤子之心。《朝花夕拾》是魯迅1926年寫的十篇回憶散文集,也是他唯一的回憶散文集。

這十篇文章讀起來很吸引人,也很難放下。字裏行間有溫暖的回憶,也有理性的批判,但很多晦澀難懂的地方,我還是理解不透。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先生呈現的一個五彩繽紛的兒童世界。在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破磚下面,隱藏着很多驚喜。長媽媽講的離奇故事,讓魯迅信以爲真。他被送到學校後,很調皮。好奇的孩子心思沒怎麼變。他喜歡問老師奇怪的問題。他喜歡爬到書店後面的花壇裏折臘梅。他還喜歡抓蒼蠅和喂螞蟻.

這讓我想起了腦海中難忘的趣事。我還記得一年級的時候,我和幾個朋友在小區花園玩的時候,發現了一棵光禿禿的,不好看的小樹。我們決定好好打扮它,讓它看起來煥然一新,光彩奪目,於是我們摘了許多嬌豔的花朵、綠草和嬌小的果實來裝飾這棵小樹。當我們結束工作,正在沾沾自喜地欣賞自己的“傑作”時,一陣風吹來,花草隨風紛紛落下,果實落入大地母親的懷抱,小樹又變回醜陋的模樣。暴風雨過後,只有我們幾個人呆在同一個地方.小時候喜歡觀察螞蟻,發現螞蟻經常搬家,以爲對自己的房子不滿意。所以我請朋友們討論如何爲螞蟻建造一些“宏偉美麗”的新房子。我們搬了很多小石頭,建了幾個“迷你堡壘”,摘了一些花當裝飾品,然後通過草叢“邀請”螞蟻搬進新房子,但我們覺得少了點什麼。想了一會兒,我們以爲是缺糧。我們跑來跑去找一些蒼蠅。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認識了一個調皮可愛的小魯迅,讓我想起了自己五彩繽紛童年的甜蜜回憶。《朝花夕拾》讓我感受到魯迅對過去和老朋友的懷念,對黑暗的憎恨。其中一個故事還是需要我慢慢讀,美妙動人的童年音樂等着我去寫。希望長大以後,回憶往事的時候,也能像魯迅一樣,儘可能真實的用人生的酸甜苦辣。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3

我們這個家庭是一個伴着濃濃書香的快樂之家,我們崇尚快樂讀書。我們的讀書口號是"在讀書中感悟人生,在讀書中學會思考,在讀書中快樂成長。"

這次學校開展親子讀書活動以來,我們家長把學校推薦的必讀書目進行了認真研究,還抽空學習了許多家教方面的書籍。在親子閱讀中,我們不斷總結讀書的經驗,形成了一些適合我們家庭的讀書方法。

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並以此爲出發點,找一些相關的,充滿童趣的書藉,和孩子共同閱讀,慢慢地孩子的知識面會變得開闊起來,思路會變得活躍起來,當碰到問題,會提出許多的"爲什麼",而爲了解決這許多的爲什麼,她就願意去看更多的書,就近一步激發了她看書的舉趣,在這個過程中,會涉及到她以前不感興趣的領域,探索的樂趣,拓寬了她的興趣面,以此類推,形成良好的循環。對每個孩子來說,書本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爲他們提供了無盡的想象。

我們作爲家長所要做的就是正確引領孩子去閱讀,讓他們發現閱讀是一種有趣的、愉快的經歷。以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這是我們做家長的責任。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點時間和孩子共同來讀書,在充滿親情的氛圍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於書的世界裏,享受讀書帶給我們的快樂!

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要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問題要她回答,啓發她主動思考,引導她說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許孩子有不同的意見,哪怕她的想法是粗淺的,偏頗的,也不要粗暴而簡單的否定,有許多事情,本來就沒有絕對的答案。可以耐心的解釋,可以激烈的討論,彼此用自己的觀點去說服對方,激發孩子的思考能力向縱深發展,倘若相持不下,可以一起再查資料,再看書,尋求答案,這樣可以使她接受的心悅誠服而又自然而然。此時,家長也增長了以前沒有關注的或者沒有興趣的知識,達到了和孩子一起積累一起成長的目的。

一起讀書還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家長和孩子共同經歷着書藉帶來的喜怒哀樂,同樣的心情讓家長和孩子貼的更近,彼此間沒有隔閡,象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無話不談,可以零距離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變化,以便於及時調整方式方法,更好的爲孩子創造學習環境,家庭環境。比如說,避免了大人之間說得熱鬧,而孩子卻無從插嘴,備受冷遇,或者孩子想要傾訴什麼,大人們卻一無所知,被孩子翻白眼的尷尬場面出現。孩子也在討論的氛圍中更容易接受意見和建議,而不會感受到壓力和緊迫,自然會較好的成長。孩子的成長,也是我們家長的再學習,再成長。要想真正讓孩子成才,孩子每個成長階段我們都得有目標、計劃。通過閱讀《卡爾·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劉亦婷》等,從書中我悟到"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爲不平凡的人"。於是我們家長達到共識,通過學習把孩子培養成最起碼是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有責任的公民。爲了這個目標我們努力着。我們深知榜樣的帶動力量。從我們自己做起,在閒暇時,我們家長會拿上一本書,靜靜地品讀,給孩子創造一個讀書的氛圍,讓孩子知道讀書是一個好習慣。

具體做法爲:

一是固定讀書時間。我們把晚上七點半至八點作爲親子閱讀的固定時間,在這個時段裏,孩子已完成當日的作業、預習完功課,家長做完了家裏的雜務,關閉電視和電腦,全家一起漫步在書中,享受讀書的快樂。二是做好導讀準備。根據孩子的讀書水平,將全書劃分精讀、選讀、略讀的不同區域,重點讓孩子閱讀書中的精華內容,因爲閱讀時間不長,還要注意編排,閱讀時不妨找一個留有懸念的地方停下來。吊足孩子的胃口,增加讀書的趣味性。

因此,對於父母來說,千萬不要奢望可以教給孩子什麼,我們能做的是,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成長,包括身體的,感覺的,情緒的,認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長,而不只是被灌輸屬於父母的認知和技能,那樣的人生無味而無趣。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讀書就是和智者對話,讀書是心靈的旅行。我們在親子閱讀中從被動讀書慢慢轉變爲主動讀書,親子閱讀正在成爲我們一家人良好的習慣。以後我們會不斷改進方式方法,進一步激發孩子們讀書、求索和創造的熱情,使孩子們與書爲友,與書爲伴,在讀書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培養孩子讀書的好習慣並不是一日之功,它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我們做家長的考驗,我們應督促孩子每天朗讀一篇文章,讓孩子有意識的識記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詞語。在讀書中遇到問題提出疑問時做家長應儘量正確的回答孩子的疑問,遇到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時要翻閱其它書,一定要正確對待回答孩子疑問,要幫助孩子提高一下思維空間,第一次接觸的詞語要重複的閱讀和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這樣記憶纔會更深刻。

通過陪孩子讀書,讓我這個做家長的更加了解自己孩子想的是什麼,讓孩子懂得了什麼是自尊,什麼是愛心。在節日的時候,女兒會問聲"節日快樂"、"爸媽辛苦了"等,我當時真的好感動,這除了要感謝學校老師的耐心教導,我覺得是有益的書籍讓孩子知書達理、懂得了感恩。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4

放學後的時間,除了做作業,還有去複習和做好預習,課外的閱讀其實也是蠻重要的,自己也是在閱讀之中有一些收穫,體會到自己的閱讀,真的讓自己學到了更多的東西,而不再是侷限於課本知識上,或者對於一些事務也是有了更深的瞭解。

課外閱讀可以接觸到更多的知識,瞭解之前自己不懂的東西,我是特別喜歡看歷史這類的書籍,所以課外時間,很多時候都是會去看一些歷史相關的書,從老師那,或者同學的一個推薦,然後找到書,在書中,我也是對於我們祖國的歷史有了更多的瞭解,不再僅僅只是課本上那些簡單的描述,一些歷史人物也是不再那麼的臉譜化,更清楚他們當初的選擇是爲什麼,而且通過歷史書,其實我也是對於學習,對於生活有了更多的理解,一些事情在歷史之中發生過,而今再在身邊發生,也是有了更多的感觸,不再是之前那樣覺得,沒有什麼意義了。除了歷史書籍,其他的.一些書籍我也是會去看,讓自己對於這個世界有更多的一個認知,這個好的習慣也是讓我瞭解了更多的知識,和同學朋友去交流的時候,自己也是可以找到更多的一個話題。

閱讀也是幫助我對於課本知識有了更多的理解,雖然老師也是會講,會去延伸,但是課堂上的時間也是有限的,而且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點,不一定老師都會往深的地方去講,而自己想要了解,也是需要自己去多看其他的書籍,看別人的觀點,來讓自己對這個知識理解更多,閱讀裏,讓我加深了理解,反饋到學習方面,成績也是更加的容易提高,畢竟學校的時間終究有限,而自己要去學好,也是要利用好在家裏的一個時間,每次的閱讀,對於我來說也是一種享受,去感受別人的思想,體會書本所帶來的一個快樂,這個習慣的培養其實也是我從小就有的,可能自己的習慣是喜歡獨處一些,所以也是有機會就會去看書,去收穫更多的知識,漸漸地我也是懂得了好多。

課外閱讀的習慣我也是會繼續的保持下去,這不但是我的興趣,同時也是可以讓我通過閱讀,來回饋到學習之中,進而提升自己的成績,讓自己對學習更加的主動,更有多一些的收穫,掌握更多的一些對自己會有幫助的知識。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5

第一次看《朝花夕拾》,感覺不像一本名著。反而感覺像是朋友在和你聊天。原來這本書是獨一無二的。

我在看“無常”這一章,正好是書的一半。無常與報紙、高照片、高蹺、宮廷升降機、馬頭等。以前的《五間小屋》一定是魯迅喜歡的,不然怎麼會寫得這麼詳細!從這個角度來說,魯迅小時候肯定是很貪玩的,但這主要體現了魯迅思想的鄉愁。

期待《二十四孝圖》真的很困惑,但我覺得這篇文章一定有很深的含義。看來要慢慢滲透才能下結論

說到《狗貓鼠》和《阿長和〈山海經〉》,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起初,讀這本書的第一篇就像聽一個故事。魯迅在這篇文章裏告訴了我他討厭貓的原因。說實話,我也很討厭貓,因爲它們吃我最喜歡的——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我把這件事記錄下來,我就能和魯迅老師媲美了。題目是《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喜歡老鼠,但是看了這篇文章,我突然意識到,老鼠其實是好的!但是當我看到阿昌踩在隱鼠身上時,我有點生氣,爲魯迅失去了它

隱鼠也覺得遺憾。更有甚者,我覺得常真的很壞。他不僅踩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加在貓身上!讓魯迅錯怪了那隻貓!

自從看到阿昌和《山海經》,我現在不恨她了。a張能說會道,彬彬有禮,但爲人率真樸實,能幫魯迅買《山海經》。她的性格也不錯。

《朝花夕拾》內容簡短,但不乏經典。看來要想把這本書讀透,還是要好好體會!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6

活着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活富裕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活着》就是講述了一個人與命運間的友情。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道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特殊的年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興富到衰落,身邊人陸續的死去,最後只剩下一頭瘦骨嶙峋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爲伴。當他站在生命的邊緣才能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對世人講述一切。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是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並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通過以作者聆聽福貴的敘述,平靜描繪了福貴的一生,也反應出福貴那個年代農民的生活狀況。

通讀全書閱讀之後,爲了更好的寫出來,但是由於時間關係,只看了電視劇《福貴》,電影《活着》的一些片段,和幾篇,全書雖然在平靜的敘述,但是全文給人的感覺就是悲劇,從福貴敗光家產氣死他的父親,到他爲了請醫生而進城卻被當壯丁抓走,因爲貧窮把女兒送人,後來的兒子因獻血被而死亡及後來鳳霞、家珍、二喜、苦根每個親人的離去等,僅剩下福貴和老牛孤獨的生活,活着的意義也是僅爲活着。

但是換一種想法,福貴敗光了家產,也沒有了龍二的結局,抓去當壯丁,後來回到了家珍身邊,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雖爲貧窮,但有家珍的陪伴和溫馨的家庭,不也是幸福的嗎?活着,幸與不幸,又是如何定義呢?

由於個人的生活經歷有限,《活着》給我的啓示是,無論外界生活如何,都應該樂觀、積極去面對。上帝在關了一扇門的同時,肯定爲你打開了一扇窗。面對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做到既來之,而安之。從容面對,總會得到收穫的,面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保持謙卑之前,不要過於驕傲,我總是認爲好運和壞運是1:1的,如何過於驕傲,會造報應的。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7

首先在親子閱讀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貴在堅持。在我女兒很小的時候我就給她買各種圖書,但是受電視節目和電腦的誘惑,有些書籍並沒有得到及時的很好的利用,所以我們要制定一個合理的目標和計劃,將親子閱讀進行到底。

其次是要了解孩子的閱讀心理,不宜對孩子的閱讀過程管得太死,適時地對孩子的閱讀提出要求,保護好孩子閱讀興趣,儘可能爲孩子提供輕鬆自由的閱讀環境。在孩子學習閱讀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對提供給孩子的書刊進行精心的挑選,儘量給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觀漂亮、內容豐富有趣、情節發展符合兒童想象和思維特點的圖畫書,如動物畫冊等。好奇、好動、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他們喜歡的閱讀方式是一會兒翻翻這本,一會兒翻翻那本。對此,家長不必過多的去強制他閱讀。通常,在這一階段,只要是孩子願意把一本書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長就應該感到心滿意足了。因爲,這類表現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閱讀心理,是孩子在閱讀求知的道路上邁開重要一步的標誌。

第三是要親子共讀,給孩子樹立良好的閱讀榜樣。涓涓細流匯聚浩瀚,滴滴微水蘊成大海。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身教的魅力不可低估。言教不如身教,要讓孩子有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家長必須以身作則。孩子與父母朝夕相處,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對孩子事事處處起着潛移默化的薰陶作用,中國有句古話:“潛移默化,自然似之”。閱讀也是這樣,做父母親的如果熱愛閱讀,孩子也一定會喜歡上閱讀,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快樂、共同成長。

第四是要給孩子提供更多的閱讀機會和形式,孩子閱讀的時間不能只侷限於家裏和學校裏,也不僅僅是閱讀書籍,逛書店是我們母女週末經常要做的事情,在書店看一會兒書,每人都選擇一些需要的書本,讓孩子感覺閱讀是生活中必須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轉移,一定要採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她們的注意力,可以採用故事與音樂組合法、故事遊戲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讓孩子有間接或直接的體驗機會。

第五是把閱讀選擇的權利交給孩子,儘可能爲孩子提供輕鬆自由的閱讀環境。閱讀是一種求知行爲,也是一種享受。因此,家長除了需要對真正有害於孩子的書刊進行控制外,不應對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類型和範圍進行人爲的約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讀書刊的內容範圍越廣越好。一般說來,大部分孩子在閱讀內容的選擇方面已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對此,家長應注意觀察、瞭解和引導,不宜過多地干涉。

總之,閱讀能給孩子帶來愉悅感,閱讀,對孩子的語言發展,對文字的理解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的培養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讀物,能豐富孩子的心靈,擴展孩子的視野。關於閱讀,一定還有很多好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們有一顆愛孩子的心,不斷探索,不斷思考,一定會引領自己的孩子成功的走過這個語言的關鍵期。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8

閱讀的力量》這本書,一個美國教授斯蒂芬克拉生所寫,放在我們中國稱之爲教育家。利用比較短的時間簡單粗略的看了一下,走馬觀花,我就文中所提的自由自主閱讀說一下感想。

自由自主閱讀,是提高語言能力的有效手段,這一點母庸置疑。國外的閱讀資料我不是很熟悉,但是在我們的這個社會環境中,我想自由是指閱讀範圍的廣泛性。年前一天我帶子巖去金華書城買書看書,他在很多小孩的地方看了一下午,呆的地方也是國小生最多的地方,看的是少年兒童的書目,人集中,看的書也很集中。後來我就把他帶到文學書籍,中醫藥書籍,電子書籍,收藏書籍區,一樣也能走馬觀花看兩下。

自主閱讀指的應該就是主動性目的性,沒有廣泛的閱讀這個也是無從說起的。廣泛閱讀的基礎之上,有更明確的指向性,而且往往是精讀,這個就和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關,沒有一點興趣,還真讀不下去。和老師要求的一樣進行邊讀邊注,更加是精細活。就目前看來子巖還沒有這個習慣,這個像我,看的快,記得少。希望他能做的更好的,先把一本書讀厚,再化繁爲簡,把一本書讀薄,吸取書中的全部營養爲己用。

荀子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如果做事情不懂得堅持,那麼腐朽的木頭你都不能輕易折斷的。如果做事情能持之以恆,那麼即使是金石那麼堅硬的物體都能雕出美麗的花紋。那麼不管是什麼事情只要堅持都能成功。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9

7女兒因爲食物過敏問題,只能在幼兒園呆半天。幼兒園離家遠,我每天都必須在幼兒園所在的大學校園裏等待女兒放學。這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小時,成爲我寶貴的學習時間。前一陣子在學習National Geographic 的電子書,這幾天因爲牛津閱讀樹的到來而開始看指導用書。

按照女兒現在的詞彙量,第一級倘若只是要求會讀,完全可以跳過。但是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這樣做,並且我把無字書和指導書都一併買回來了,這是非常明智的決定。這些指導書真是寫得太好了。

每本指導用書,我都必須研究好幾個小時。所以把感受記錄下來也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級的書,每頁上都是寥寥幾個詞,看似簡單得不得了。但實際上,這些詞和圖片的對應讓孩子樹立起一一對應的概念和閱讀方式。女兒經常會從右到左的讀句子,甚至數字也會這樣,典型的CBC(我碰到過很多本土加拿大人,孩子都會這樣,但進入國小後就自然地糾正過來)。通過最初六本小冊子的練習,我相信她基本上能將這個“閱讀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概念根深蒂固地樹立起來,不需要我再強制性地幫她糾正了。

自然拼讀的基礎在這些小冊子裏建立起來,必須掌握和有難度的詞彙被分開,當女兒能讀出“tricky words”時,給予她大大的鼓勵令她信心百倍。

更爲重要的是,這一級很注重讓孩子推斷“接下去會發生什麼”。這讓孩子在閱讀的基礎上開始思考,我認爲這是進入寫作的重要一步。每張圖片看似簡單,但在指導用書的提示下,卻可以幫助家長把這本書讀厚。經常看到有家長說孩子一天看多少本冊子。我覺得一本冊子看上半個小時完全正常,每一頁可以練習的東西太多了,再加上自然拼讀造詞練習,萬一花了一個小時也可以理解。

女兒之所以愛上這套書,一方面是生詞少,她覺得閱讀無障礙,可以大膽地自己看;另一方面,音頻錄製得和故事情節一樣幽默有趣,尤其在合適的場合出現一些搞笑的聲音效果,令孩子的心完全被捕獲。

不得不感嘆這套書編寫者的用心。科學的思路 + 滿滿的愛心 + 紮實的語言功底 + 透徹的兒童心理學,不好好研究,細細品味,就真是對不住這套書了。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10

我放下書,擡起頭,看着窗外嘰嘰喳喳的小鳥,落在電線杆上。也爲魯迅的友情感到惋惜。想着:我會這樣和朋友疏遠嗎?淡淡的,一顆散漫的心,不,現在不是墮落的時代,就連故鄉也不會離我遠去,我會永遠記得我的朋友。

“跟我到我的地方去撿貝殼; "“這很棘手,這是……”“漲潮時,魚有兩隻像青蛙一樣的腳……”“先生……”“這是水生,我家現在有麻煩了,我……”閏土的話,磨了30年,迴響了很久。三十年後,因爲封建社會的帝國主義,童年天真活潑,健康快樂,消息靈通的飛躍土地消失了;我帶的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手沒有當初那麼細膩,滿是褶皺和破洞;他的眼睛陷入了沉思,似乎因爲一些麻煩而睡不着覺。在他的家庭裏,衆多的子女、饑荒、苛捐雜稅、士兵、土匪、官員、士紳,都讓他看起來像個傀儡。一棵小樹,就這麼消失了。

當時魯迅第二次見到閏土的時候,閏土稱魯迅爲大師,這讓魯迅很吃驚。當魯迅媽媽說“不要叫他師父,還是照常叫他荀哥。”

但他搖搖頭說:“老太太在說什麼?這是違反規定的。”魯迅的心一下子就涼了,心裏的話也漸漸消失了。我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一粒主從關係的種子已經深深紮根在飛躍的土壤裏。那天晚上,說什麼也覺得奇怪。這就是帝國主義在封建社會犯下的罪惡。在這部小說中,魯迅主要表現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反映了客觀現實。他的作品通過對記憶中的故鄉和現實見證下的故鄉的比較,揭示了帝國主義侵略和封建主義造成的苦難,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破產和農民悲慘生活的現實。另一方面,它體現了魯迅對“人性”探索的意義。作品深刻地指出,由於封建社會傳統觀念的影響,勞動羣衆的精神受到極大的束縛,古語所築的高牆把人隔開了。突出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拯救。

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所以我們必須隨着環境而改變。而閏土就是這樣,我也想有所作爲,不管他是長大了還是變傻了,畢竟友情不能用地位和金錢來衡量。我們也會嗎?不,我們不會。我們有最好的朋友,並將永遠是朋友。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我們的關係不會有隔閡。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11

從苗苗出生到現在的三年出頭的時光裏,我們一起讀過了近千本書,可是直到現在,我還在挖空心思地想着如何更好地進行親子閱讀,因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發生過太多變化了。

之所以我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和心力在她的閱讀上,還是因爲我想要把這個世界上跟孩子分享,其中在我看來很重要的一種分享方式就是閱讀,閱讀不用看天氣,不用很大的空間,不用任何輔助,只要有你有我有書就行,而在我們一起讀書的時光裏,我發現,這也是孩子在跟我分享她的世界。

一歲前

我們真正開展每天固定時間的親子閱讀,大概是在8-10個月,並不會說話,但是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歲的時候,爺爺奶奶來上海給她慶祝生日,她把一本農場書封面上的十來種動物一一地指給爺爺看,也就是說,小朋友在閱讀中,還是培養了一定的認知,同時也建立了最初的閱讀習慣,培養了閱讀趣味。

閱讀習慣

我當時給她閱讀,並不是爲了培養認知,更多地爲了培養閱讀習慣,我們一般在睡前都會有上牀後的閱讀時間,看二十分鐘左右的書,然後喝奶、關燈睡覺,這個習慣在日後一直延續了下來,時間會慢慢變長。

當然在白天的任何一個時間,我也會想着跟她一起看書,給她講一些非常簡單的小故事。每一次閱讀,都會有大量的停留和互動,早期的閱讀,不僅僅是講述,會有更多地象聲詞的演繹來豐富她對於書本的畫面感。

閱讀興趣

在一歲以前,我們看的比較多的是立體書、翻翻書、觸摸書,以紙板書爲主,那些一歲以前看過的usborne出版社的低幼翻翻書,苗苗一直都很喜歡,到很大了都會自己拿出來翻着看。

她對書本的興趣主要集中在色彩、動物和一些比較簡單的變化上,比較著名的翻翻書《DearZoo》,每一個盒子打開能看到一個動物,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當時的專注力也的確是非常好,能夠盯着一本書仔細地從頭看到底,而且能找到很多變化,雖然我們當時看了不少原版卡紙書,但是很多時候我都是用她習慣的中文來給她講的,之所以原版書看得多,還是因爲我覺得設計地更好的關係。

閱讀建議

小朋友在小的時候,擁有的書其實不需要很多,每一本可以看很多遍,有時候看一本熟悉書,遠遠比一本全新的書更有興趣。

孩子從書本中認識了色彩、動物,而在講述的時候,也有大量讓她自己感受的停頓,讓她自己觸摸,自己打開,即使自己撕壞也沒有關係探索。我有些不太確切地記得小時候一天看多久書,但是也不會太久,基本上都是親子閱讀,但是偶爾,她也會自己拿起書本,一個人靜靜地看,沉浸其中。

一歲到兩歲

一歲到兩歲的那一年,可能是我們讀書總時間最長的一年。那一年我整理書單,發現給她買了四五百本書,而且很多書都看了幾十遍。

閱讀興趣

幾乎每天晚上,除了哄睡,我們大量的親子時光都是在讀書,這一年也是她學習母語進步飛快的一年。

最早喜歡的系列有咕嚕汪和鼠小弟,真的是可能每一本都看了三十遍啊!我記得她自己講出來的第一個單字表達的故事,就是《鼠小弟去海邊》,十四個月的時候,她自己翻着圖片講道,兔,圈,海,遊!意思就是兔子也帶着游泳圈要去海邊游泳。

苗苗小朋友

那段時間,每天晚上,一本接着一本,要講十來本書,才能安心熄燈睡覺,在這些短短的童真故事的閱讀中,小朋友的語言能力飛速提高。

到了一歲半以後,她開始輸出整句,當時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一個故事要聽到能夠全部記住複述,才肯放過,我記得有一天讀了一個相對字數比較多的故事,小朋友要求我在字數最多句子最長的那一頁反覆讀了十幾遍,可能覺得自己還是沒記住背不出來,着急了起來。

當時她喜歡主體人物非常清晰的簡單故事,對自然類和動物類情有獨鍾,另外一點就是對語言有着極大的敏感度,可能在兩歲前,是我們對詩歌和散文體的繪本最愛的頂峯,愛重複愛背誦。

這一年,她的閱讀單本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長,對故事的理解力越來越好,大概在xx年的伴讀生活中,我很高興,自己讀到了那麼多優秀的兒童繪本,常常自己都覺得驚喜和溫暖,會能常有感懷。所以說,養育子女,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我對小朋友的閱讀還是略有執念的,從小的時候我注重她閱讀習慣的培養、專注力的提高,到現在會有意識的培養她複述的能力、發現細節的能力。雖然,她長大以後更愛玩,我也願意陪着她依着她的興趣來享受童年。依然會每天引導她坐下來讀一會書,這是我必做的功課,畢竟閱讀能夠帶領我們通向更大的世界。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12

我最近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對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講述了100個建議,每個建議都涉及一個問題。這裏有生動的實踐例子和精闢的理論分析,其中許多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的例子。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7條建議“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深深感到,在當前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教師應該對教師的職業道德、教師的教學行爲、教師的教育教學有新的認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讓我談談我自己的經歷。作爲教師,我們應該給學生適當的指導。畢竟,他們的思想不夠深刻,思想不夠成熟。那麼學生們應該做什麼呢?我在那裏有一些經驗。

如何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我認爲,我們應該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需要付出巨大的勞動和精力。有些人認爲,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就帶他們去旅遊,與他們分享快樂。我認爲這些觀點是錯誤的。要與學生建立友誼,我們必須擁有巨大而豐富的精神財富。沒有這種精神上的豐富,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密關係,這對教育來說是一種危險的現象&因此,要在師生之間建立一種良好和諧的關係,我們需要必要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其次,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記住,我上學時尊重老師,遵守老師的話。我不敢無禮或懷疑。但是現在學生們不同了。他們和老師談笑風生。有時他們敢於挑錯老師的位置。他們總是以同齡人的口吻與老師交談。在他們眼裏,老師似乎什麼都不是。

一開始我無法理解學生們的態度,但讀了這本書後,我受到了啓發:儘管學生都是未成年人,在理解問題方面有着無法克服的侷限性,但促進民主就是尊重學生的權利。民主就是討論一切,在討論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在討論中實現學生的主體價值。在建立民主氛圍時,教師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性,這就是所謂協商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爲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誌。

三、閱讀

我們可以看到,在書中的許多建議中,閱讀不止一次被提及,將閱讀置於非常重要的位置。作者提到閱讀應該成爲吸引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發源地。他還說:“我認爲;你應該記住,無論什麼樣的愛好,如果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心靈,都不會帶來好處因此,學生的第一個愛好應該是閱讀。這種愛好應該終生堅持下去。他的話表明他對學生喜歡閱讀是多麼重要。

應該引導每個學生走向學習的發源地。就是讓他非常喜歡一個學科,然後從這個學科延伸出來,參加這個學科的各種活動,思考這個學科的各種問題。從而建立我們自己的愛好。在這方面,我們的教師仍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問問自己,你有沒有試着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科目?

我們的每位老師都能耐心對待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貧困學生,並且善於像蘇霍姆林斯基那樣思考。我相信學生們在你的幫助下會進步的。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13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爲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爲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爲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後,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爲儒學經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說:“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裏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對於整個東方的文化而言,孔子也許算是最特殊的存在。西方人總試圖將儒學作爲宗教理解,他們所看到的孔子是一位精神的偶像,也許,如果所有無法擺脫的精神制約都可以視爲宗教的話,孔子確實是這樣一種後果的直接締造者。但實際上這種認識存在非常大的偏差。虔誠的教徒永遠不能理解的是,在中國宗教始終不過是無數圍繞“治世”而採取的手段之一,不會有一個帝王真的允許哪個宗教來控制他世俗的天下,所以也不會有哪個人懷着神聖的心情認真去探討神存在的可能性。中國不會出現像文藝復興那樣的人性覺醒期,因爲中國人的眼睛,從來沒有片刻從人生活的世界移開到上帝的宇宙中去過。中國的哲學是徹頭徹尾經世致用的哲學。“子不語”所表達的表象的敬畏之下實質則是漠不關心,以致所有“怪力亂神”在最初就驅逐出了研討的範圍,也使得在後世這種實用主義的風氣經年不絕。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14

收看了專家直播課後,很受啓發。讀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已成爲全世界共同的話題。而早期閱讀,也已經被全世界多個國家所重視。蔣麗芬老師把中外幼兒早期閱讀進行比較,可以看出,幼兒早期閱讀在孩子一生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親子共讀,的確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良好方式之一。通過共讀,拉近了孩子和父母的親情,激發了孩子的讀書興趣,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蔣老師講到親子共讀的基本條件之一是選對選好書,這一點深有體會。要讓孩子感興趣,就要選他喜歡的書。可根據性別的差異,男孩子可注重選一些滿足好奇心,探究大自然的書,如:《恐龍世界》、《動物王國》等等;女孩子可注重選一些可愛美麗善良的書,如:《冰雪奇緣》、《小公主蘇菲亞》、《女孩故事》等等。隨着年齡的增長,還可以選一些勇敢的、立志的書籍。蔣老師給大家分享的繪本《愛心樹》,很讓人感動。既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更能淨化孩子們的心靈,還能讓家長們受到教育。所以說,一本好的繪本,圖文並茂,必將受到孩子們的喜歡。

再來說一下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在幼兒成長的過程中,他的興趣多種多樣,要讓他喜歡閱讀,就要培養他的專注力,就要有良好的閱讀氛圍。一是家庭氛圍。家庭書房、多層書架和父母的親力親爲,都會影響和感染着孩子。二是幼兒園的平臺。孩子所在的市直一幼每年都舉辦親子閱讀活動,所在班級的讀書區角、和小朋友們分享故事繪本等,都爲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三是社會讀書的環境。城市的圖書館、街頭的自助圖書屋等,也讓孩子們在全民閱讀的環境中更進一步喜歡閱讀。

讓孩子在親子共讀中找到樂趣、收穫知識,是我們每一個家長和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暢遊在書的海洋中吧!

經典閱讀心得體會15

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感觸很深。讀時的心情是隨着保爾·柯察金的成長、命運而起伏。細細品味着這本書,品味着保爾的精神。越發覺得我們應從保爾精神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記得書中有段名言膾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應該爲碌碌無爲而悔恨……”

小說的主人公是保爾·柯察金。保爾既是一名革命鬥士,又是一個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青年人。保爾是蘇聯第一代共青團員的縮影。他的個人命運與十月革命與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保爾精神的主要之點在於他對革命理想的無限忠誠、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他也做過傻事`錯事,犯過軍紀,在生活中、愛情上也有過失望和悔恨,在陷入絕境的時候,他也曾一度動搖絕望。但正如保爾自己所說,“這都是由於缺乏經驗,由於年輕,然而多半是由於無知造成的。”保爾·柯察金這一形象可敬而尤可親。(讀後感)他既是一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革命英雄,又是一個超越時空侷限的人性英雄,人類精神世界中的永恆強者。保爾·柯察金關於人生意義的許多哲理性思想已成爲我的人生箴言,特別是他那段關於“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以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爲碌碌無爲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全部經歷,都已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的名句將成爲我的座右銘和樹立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座標。

標籤:心得體會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