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健康

先秦飲食文化

飲食作爲人生活中的主要內容,之所以有其文化,是因中國有數千年的歷史積澱,加之幅員遼闊,飲食風俗等具有濃厚的地域多樣性,同時飲食文化與中國傳統儒學及祭祀等禮文化聯繫緊密,更爲重要的是中西方在飲食上有着明顯區別,所以它在文化交流中意義重大。但從當今文化研究的現狀看,飲食文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所以本文將對其做一番初步探究

先秦飲食文化

  一、飲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飲食文化從無到有有一個過程。上古時期,人類還沒有得到開化,故《禮記》雲:古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火是制約人類走向文明的重要因素,人一開始不會用火,故生吃食物而時多疾病毒傷之害。直到燧人氏鑽木取火人們才學會生火做飯,《韓非子》雲: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從這裏開始人類逐步向文明。

先秦時期對飲食的重視上升到政治哲學的高度,即民以食爲先,這是飲食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峯。王學泰教授指出:儒家認爲民食問題關係着國家的穩定,飲食是傳統政治哲學的精粹所在。這句話很好的概括了傳統儒學的執政理念,即廣施仁政,不違農時。儒家的尚禮思想也發端於飲食。《禮記》雲: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禮的要義在於謙讓,因此在婚喪宴席等場合上都講求禮讓。禮讓一開始的原則是物質條件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即倉廩糧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所以說它始諸飲食。可見,在儒家代表作中多次提到與飲食相關的內容,這正說明儒家對飲食文化在社會中具有的獨特地位的高度認同。

  二、先秦飲食的分類及方式

關於飲食分類,《禮記》一書有明確的記載,即飯、膳、羞、飲。飯指主食,主要是用黍米飯。膳和羞皆指菜餚,東漢經學家鄭玄在註解《周禮》時記到:膳,牲肉也;《說文解字》雲:羞,進獻也,羞從羊。飲指酒水、湯汁等。還有一類值得關注,就是羹。羹介於飯飲之間,現在羹種類繁多,諸如蓮子羹等,但最初羹皆肉羹,《爾雅》雲:肉謂之羹。而且從字形上看羹字上半爲羔,下半爲美,古代羔指小羊,美是大羊,可做例證。但後來也有素羹,《禮記》說羹食自諸侯以下至於庶人無等。其實羹的出現是飲食進步的體現,先秦時期飲和食分開,即沒有將其混雜在一起煮食的做法,因其不合禮制。《論語》中的一簞食,一瓢飲等說明這一點。

先秦的飲食方式極爲規範。此時青銅器的迅速發展使得飲食器物的'規範化提供了物質基礎。先說飲食器物。《周禮》雲天子九鼎八簋,卿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或一鼎,這些食器終成權利象徵,也正源於《周禮》對不同階級的人的不同待遇。另外,菜餚形態及地位尊卑的不同在食具的使用上也會有相應規定。《禮記》雲:羹之有菜者用?叮?曳故蛭鬩澤紜?逗腕綞賈縛曜櫻?秩允褂謾4送猓?惹匾?持貧仁欠質持疲?慈爍饕回?話福?蟻?囟?常ㄏ?氐睦裰剖茄叵?畛跏?魘貝?囊歐紓?U庥胂衷誆煌??衷諼?鮮場R虻筆筆欠故蛭鬩澤紓?從檬腫シ梗??苑質掣??郎?吞迕妗5?燦瀉鮮車姆絞劍?紜獨竇恰芬布塹焦彩巢槐ィ?卜共輝笫鄭?庥氬煌?準兜娜說納?釧?較喙亍5?蘼酆鮮郴故欠質常?嘲干係囊?嘲詵乓恢隆<詞嘲傅淖蟊叻糯?塹娜狻⒎故場⒏扇猓?冶叻徘瀉玫目槿狻⑻欄?⒕撲??餉娣湃饉俊⒖救猓?錈娣糯捉吹鵲魑鍍貳W苤??詬韝齜矯娑季?揮行頡?/p>

  三、先秦飲食的細節管窺

先秦飲食因屬禮的範疇,故細節頗多。《論語鄉黨》雲: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這段話不難理解,但值得我們注意:一是不得其醬,不食。古人都是將煮好的魚肉蘸着醬吃,所以膾不厭細,便於入味,膾本意是細切的魚羊肉。第二:沽酒市脯,不食,沽通酤,一宿之酒叫酤,酒以陳釀爲佳,所以不喝沽酒。脯是乾肉,市脯就是街上賣的乾肉,這爲什麼也不吃呢?原因在於非自己薰乾的肉不知道它是什麼肉,故不吃。第三,不撤姜食,不多食。關於留姜的原因,錢穆在《論語新解》中說固姜有辛味而不薰,可以抑倦,故不撤。今飯後進茶或咖啡,古皆無之,故獨留姜。但不能吃多,因薑辣口。第四,祭於公,不宿肉。古祭祀殺牲在臨祭之日清晨行事,常人只祭祀一天,但天子諸侯之祭,其明又再祭,謂之?祭,到祭祀結束君王賜肉已三天了,不能再放,不宿肉。飲食和禮制、祭祀等封建社會的大事相關聯,可以說祭祀也是飲食文化的一部分,它們都體現出人在社會中的重要性。故飲食文化在當時的社會中意義勝過現在。

  四、飲食文化的中西方比較

先說明一點,這裏所謂的中西方主要將中國先秦時期與西方,因先秦時期的飲食制度與西方的共同點較多,這與西方社會的發展歷史短,工業文明趕超農業文明的社會背景相關。

  (一)中西方飲食的相同之處

現在的中國人吃飯多使用筷子,但是先秦時期筷子的使用並不普遍,相反,對餐刀的使用較多。當時筷子主要是夾湯水中混煮的菜,即羹之有菜者用?叮?湮薏蘇卟揮?叮??栽誄勻饈呈嵌際鞘褂玫牟偷督慈餷諧上鈣?矗?航炊?常?廡┰諳衷詰奈鞣揭?誠骯咧幸泊嬖凇F浯危?惹厥逼詰姆質持樸胛鞣較衷詰囊?撤絞揭謊??饈且桓齪苤匾?墓餐?恪4送猓?惹厥逼誶康韉囊?褪撤摯?睦裰樸胛鞣降囊?撤絞揭恢隆W詈螅?惹匾?澄幕?睦裰浦貧扔胛鞣降納鶚糠綹竦牟妥覽褚竅嗨頻愫芏啵?縭巢謊緣齲?舛擠從吵鋈嗣嵌嶽袢玫奈?ず投院託成?畹淖非蟆U饈侵形鞣降墓餐??Α?/p>

  (二)中西方飲食的主要區別

中西方在飲食上的區別很多,也很明顯,這是雙方的文化差異的主要內容。首先,西方在飲食上講求的是健康和安全,所以他們在製作食物時都相當嚴謹,做一份麪包需要多少克麪粉放多少克蘇打粉等都井然有序,他們認爲越精確就越健康。相反,中國追求的是飲食在於色香味俱全,即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在做菜時全憑廚師的經驗掌握,所以,一門菜不同的人做色香味可能都不同。其次,中國人對飲食賦予的極高寓意是西方無法比擬的。例如先秦時期,天子九鼎,這是以食器作爲衡量地位的標誌,但是西方只是單純的吃而已。再次,傳統的中國飲食文化與祭祀相關聯,即人無論生死都要有飲食的支撐,這是西方所沒有的。最後,西方飲食具有較大的普遍性,即各個不同的地域區別不大,但是中方在飲食方面地域差別很大。

  五、結束語

先秦飲食文化流傳至今,我們已很難在生活中尋找到蹤跡了。聽說荊山保康一帶還流傳着早期楚人苞毛縮酒的祭祀儀式,這也算是對先秦飲食文化有一定的傳承,但誠如《西齋偶得》所記:由古溯今,惟飲食、音樂二者,越數百年則全然不知。這也正是食譜也極少傳世的真實寫照,但是這些歷史記憶仍值得我們探尋。

標籤:飲食文化 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