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財務管理

2009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財務管理》講義連載第六章A

第六章 營運資金

2009中級會計職稱考試《財務管理》講義連載第六章A

【考點透視】本章是重點章,掌握現金的持有動機與成本,最佳現金持有量的計算;應收賬款的作用與成本、信用政策的構成與決策;存貨的功能與成本,存貨的控制方法;熟悉營運資金的含義與特點,現金和應收賬款管理的主要內容。必須熟練掌握的計算:持有現金機會成本、轉換成本,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和壞賬成本,存貨的變動進貨費用、變動儲存成本、經濟訂貨批量的計算

【提綱樹】

【提綱綜覽及運用】

第一節 營運資金的含義與特點

一、營運資金的含義

營運資金又稱循環資本,是指一個企業維持日常經營所需的資金,通常是指流動資產減去流動負債後的差額。

營運資金總額=流動資產總額-流動負債總額

營運資金是流動資產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其具有較強的流動性而稱爲企業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潤滑劑和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重要指標。

二、營運資金的特點

(一)流動資產的特點

投資回收期短;流動性較強;並存性(各種不同形態的流動資產同時存在);流動資產佔用資金的數量具有波動性。

(二)流動負債的特點

速度快;彈性大;成本低;風險大。

【例1】與長期負債相比,流動負債的特點是流動速度快、彈性大、成本高、風險大。( )

三、營運資金的週轉

1.營運資金週轉

營運資金週轉是指企業的營運資金從現金投入生產經營開始,到最終轉化爲現金爲止的過程。

2.現金的週轉過程

營運資金週轉通常與現金週轉密切相關,現金的週轉過程主要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1)存貨週轉期,是指將原材料轉化成產成品並出售所需要的時間;

(2)應收賬款週轉期,是指將應收賬款轉換爲現金所需要的時間;

(3)應付賬款週轉期,是指從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開始到現金支出之間所用的時間。

【思考】現金週轉期與存貨週轉期、應收賬款週轉期、應付賬款期的關係?

【例2】甲公司將原材料轉化成產成品並出售所需要的時間爲50天,將應收賬款轉換爲現金所需要的時間爲40天,從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開始到現金支出之間所用的時間爲30天,則現金週轉期爲()天。

A.90 B.40 C.60 D.20

【注意】

(1)現金循環週期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所需營運資金的數額。一般來說,存貨週轉期和應收賬款週轉期越長,應付賬款週轉期越短,營運資金數額就越大;相反,存貨週轉期和應收賬款週轉期越短,應付賬款週轉期越長,營運資金數額就越小。此外,營運資金週轉的數額還受到償債風險、收益要求和成本約束等因素的制約。

(2)提高營運資金週轉效率,企業的營運資金應維持在既沒有過度資本化又沒有過量交易的水平上。過度資本化是指一個企業的營運資金遠遠超過其經營規模實際需要的營運資金水平。過量交易是指一個企業主要靠流動負債來支持其存貨和應收賬款,而出現投放在營運資金上的長期資金不足,過量交易會導致現金流方面的問題,比如債務到期時缺乏足夠的現金流還債。

【例3】(2007年)在營運資金管理中,企業將“從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開始,到以現金支付該貨款之間所用的時間”稱爲()。

A.現金週轉期 B.應付賬款週轉期 C.存貨週轉期 D.應收賬款週轉期

【例4】企業營運資金餘額越大,說明企業風險越小,收益率越高。( )

【page】

第二節 現金的管理

一、現金管理的意義

現金指在生產過程中暫時停留在貨幣形態的資金,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銀行本票和銀行匯票存款。

(一)持有現金動機

1.交易動機,即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下應當保持一定的現金支付能力。企業爲滿足交易動機所持有的現金餘額主要取決於企業銷售水平。

2.預防動機,即爲應付緊急情況而即需要保持的現金支付能力。在正常業務活動現金需要量的基礎上,追加一定數量的現金餘額以應付未來現金流入和流出的隨機波動,是企業在確定必要現金持有量時應當考慮的因素。企業爲應付緊急情況所持有的現金餘額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企業願意承擔風險的程度;二是企業臨時舉債能力的強弱;三是企業對現金流量預測的可靠程度。

3.投機動機,即企業爲了抓住各種瞬息即逝的市場機會,獲取較大的'利益而準備的現金餘額。【例5】企業之所以持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主要是出於交易動機、預防動機和投機動機。()。(2006年)

(二)現金管理的意義

現金是變現能力最強的非盈利性資產。現金管理的過程就是在現金的流動性與收益性之間進行權衡選擇的過程。通過現金管理,使現金收支不但在數量上,而且在時間上相互銜接,對於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需要,降低企業閒置的現金數量,提高資金收益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例6】持有過量現金可能導致的不利後果是( )。

A.財務風險加大 B.收益水平下降 C.償債能力下降 D.資產流動性下降

二、現金的成本

(一)持有成本

現金持有成本是指企業因保留一定現金餘額而增加的管理費及喪失的再投資收益(機會成本)。

管理費是指管理現金的各項開支,這部分費用具有固定成本的性質,它在一定範圍內與現金持有量的多少關係不大,是決策無關成本。

再投資收益(機會成本)是企業不能同時用該現金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所產生的機會成本,這種成本在數額上等於資金成本,屬於變動成本,決策相關成本與現金持有量之間成正比。

(二)轉換成本

是企業用現金購入有價證券以及有價證券換取現金時付出的交易費用,現金和有價證券相互轉換時付出的交易費用,如委託買賣佣金、委託手續費、證券過戶費等。

(三)短缺成本

是指在現金持有量不足而又無法及時通過有價證券變現加以補充而給企業造成的損失。與現金持有量之間成反向變動關係。

相關成本:機會成本、轉換成本、短缺成本。

無關成本:管理費用

三、最佳現金持有量的確定

最佳持有量:持有成本最低的現金持有量。

(一)成本分析模式

假設不存在現金與有價證券之間的轉換。--轉換成本無關。

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據現金有關成本,分析預測其總成本最低時現金持有量的一種方法。運用成本分析模式確定現金最佳持有量,只考慮因持有一定量的現金而產生的機會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考慮管理費用和轉換成本。

機會成本與現金持有量成正比例變動關係,用公式表示即:

機會成本=平均現金持有量×有價證券利率(或報酬率)

短缺成本與現金持有量之間成反向變動關係。

【例7】(2007)運用成本分析模式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時,持有現金的相關成本包括( )。

A.機會成本 B.轉換成本 C.短缺成本 D.管理成本

【例8】在確定最佳現金持有量時,成本分析模式和存貨模式均需考慮的因素是( )。

A.持有現金的機會成本 B.固定性轉換成本 C.現金短缺成本 D.現金保管費用

【答案】

【例9】已知:某公司現金收支平穩,預計全年(按360天計算)現金需要量爲360000元,現金與有價證券的轉換成本爲每次300元,有價證券年均報酬率爲6%。(2008年)

要求:

(1)運用存貨模式計算蕞佳現金持有理。

(2)計算最佳現金持有量下的最低現金管理相關總成本、全年現金轉換成本和全年現金持有機會成本。

(3)計算最佳現金持有量下的全年有價證券交易次數和有價證券交易間隔期。

四、現金回收的管理

現金回收管理的目的是儘快收回現金,加速現金的週轉。爲此,企業應根據成本與收益比較原則選用適當方法加速賬款的收回。

主要採用的方法有郵政信箱法和銀行業務集中法。

【例10】與銀行業務集中法相比較,郵政信箱法不僅可以加快現金回收,而且還可以降低收賬成本。( )(2008年)

五、現金支出的管理

現金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決定如何使用現金。企業應根據風險與收益權衡原則選用適當方法延期支付賬款。延期支付賬款的方法有:合理利用“浮游量”;推遲支付應付款;採用匯票付款。

【例11】下列各項中,屬於現金支出管理方法的是( )。

A.銀行業務集中法 B.合理運用“浮游量” C.賬齡分析法 D.郵政信箱法

第三節 應收賬款的管理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對外賒銷產品、材料、供應勞務等而應向購貨或接受勞務的單位收取的款項。企業在採用賒銷方式促進銷售、減少存貨的同時,會因持有應收賬款而付出的代價,主要包括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壞賬成本,但同時也會因銷售增加而產生一定的收益。

一、應收賬款的成本的計算

1.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是指因資金投放在應收賬款上而喪失的其他收入。這一成本的大小通常與企業維持賒銷業務所需要的資金數量(即應收賬款投資額)、資金成本率有關。其計算公式爲:

機會成本=賒銷業務所需要資金×資金成本率

賒銷業務所需資金=應收賬款平均餘額×變動成本率

應收賬款平均餘額=平均每日賒銷額(或銷售額)×平均收賬天數

【說明】

(1)資金成本率一般可按有價證券利息率計算。

(2)賒銷業務所需的資金,是應收賬款平均餘額中的變動成本部分,因爲應收賬款中包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和利潤,固定成本在相關的業務量範圍內是不變的,利潤沒有佔用企業的資金,只有應收賬款中的變動成本才與決策相關。

(3)在題中沒有給出平均收賬天數的情況下,如果沒有現金折扣條件,則用信用期作爲平均收賬天數;如果有現金折扣條件,則用加權平均數作爲平均收賬天數。如信用條件爲(5/10,2/20,n/30),假設按賒銷額計算有60%的客戶會利用5%的現金折扣,20%的客戶將利用2%的現金折扣,20%的客戶將在第30天付款,則平均收賬天數=60%×10+20%×20+20%×30=16(天)。另外注意:平均收賬天數(平均收現期)也就是應收賬款的週轉天數,還可以從應收賬款週轉率公式推出,即:平均收賬天數=360/應收賬款週轉率。

根據考試大綱:信用政策即應收賬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業爲應收賬款投資進行規劃與控制而確立的基本原則與行爲規範,包括信用標準、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