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百科

如何看破求職的陷阱

  每個人的求職都是一個發現希望的過程,可是並非每個人都能找到希望。特別是如今尋覓的人多了,一些不懷好意者便乘機制造出一個個希望的泡沫,等待迷茫的人上當受騙。

  陷阱一:收費名目花樣多

如何看破求職的陷阱

如今求職者在海量的招聘信息前“天女散花”,但真正有迴音的卻不多。廣種薄收令人心煩,偶爾接到面試電話就容易讓人失去戒備。當求職者跑到用人單位面試,有時會遇見單位收取“檔案費”、“押金”、“光盤費”、“體檢費”等等收費要求,這些費用還不便宜,大多成百上千,單位還頭頭是道:我們招人需要成本。

國家勞動力市場有管理規定:不允許招聘單位收取任何押金或是其他類似的費用。一家單位真正有招聘需求時,怎麼會設置收費這樣的門檻?所以遇見面試拉起收費大旗的單位一定要堅決說“不”,因爲這種費用的背後幾乎百分百是騙局!

  陷阱二:假招聘,真推銷

給你一份產品,要求你在一週內盡力推銷,並以此作爲考覈應聘者的測試。《水煮三國》中給大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最近,這種考察模式似乎從“超女”類活動中得到了真人體驗式的啓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一些正規企業的招聘題板之上。

不花一分錢,就能既簡單地找到銷售高手,又能解決當前業績問題,可謂一箭雙?。更令人疑惑的是,似乎沒有法規明確這樣的行爲合法與否。可是仔細琢磨會發現,這樣的招聘方式無法防止作弊,缺乏公平性。如果招聘單位無法堅持一個相對公平的選拔模式,其動機就非常值得懷疑,他是否在暗示求職者自己買下產品以換取就業機會呢?這樣的企業怎能值得託付自己的職業生涯?

  陷阱三:個人信息要保護

面試時需要提供個人身份信息以及身份證件是司空見慣的。可是部分不自覺的單位索取的信息未免過於詳細,諸如家庭成員、居住條件、收入水平等等,很多私人信息令求職者躊躇不已,到底填還是不填?更有甚者,尚未面試,不少單位已拿起別人的`身份證複印,說要留檔。可是,身份證複印件結合求職者填寫的信息,真不敢想象一旦招聘單位有惡意的話,求職者會多出多少自己根本不知道的信用卡、手機號。

這方面,我要勸戒各單位的人事:現在是信息社會,禮貌早已不限於見面時的招呼,企業文化和個人素養在這上面都能反映。

  陷阱四:先做後籤少保障

幾乎國內所有的用人單位都做不到先簽合同後上班,這是現狀的無奈。但是有些單位裏好幾個月的求職者還沒有籤合同,這是值得警惕的。特別是對於簽訂就業協議書的大學生來說,畢業後必須再簽訂一份勞動合同,否則就業協議書中的條款無法適時終止效力,在違約金等方面會給應屆生造成很多不便。

爲了防止單位故意不和求職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強調:“用人單位提出終止勞動關係的,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陷阱五:文字遊戲要看清

你的勞動合同上有沒有規定離職後不能去同行單位?你的勞動合同上有沒有規定培訓違約金?你的勞動合同上是否禁止你兼職?有多少人在簽訂勞動合同時仔細看過了每一個條款?

中國人比較好面子,覺得仔細看就是對單位不信任。可是求職者是否知道近兩年來,單位裏的勞動合同越來越厚,因爲單位越來越有利用勞動合同保護自己權益的意識了!在實踐中吃了虧,單位很快會在勞動合同中將漏洞補上。於是,一份份格式的勞動合同對求職者的限制也越來越多。因此求職者也要大膽地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對於自己理解不明瞭的條款應勇於提問,這樣有利於雙方的溝通,也預防將來發生矛盾。

  陷阱六:試用期不交社保

“試用期過後再補社保”,這是有些單位老闆的說法。從表面看,這沒有什麼不公平。反正都會補上的。但求職者往往忽視了“兩個萬一”:萬一試用期覺得不符合錄用條件而解除了呢?萬一試用期內發生疾病或工傷呢?前者也就沒有補社保的條件了;後者則難免激發勞資雙方的矛盾,造成穿小鞋的後果。社會保險既是保護求職者也是保護單位,從來就沒有法規說試用期是不用交社會保險的,相反,勞動部門一直強調社會保險應該從用工起繳納。所以,無論是在試用期內外,無論是否轉正,求職者都應該督促單位給自己繳納社會保險,保護自己的權益。

PS:外來務工人員除有引進人才居住證的以外,只能繳納外來人員綜合保險。

  陷阱七:試用期沒有轉正

試用一批又一批,是某些行業內對低端員工的公開用工方式。少數非常著名的跨國企業也暴出類似的“新聞”,着實令人吃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五條明明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到了有些人的口中,則變成了“試用期內員工可以隨時解除”,歪曲了勞動法本意,造成了廣泛的誤解。實際上,試用期內解除員工有一個重要的條件: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而什麼是錄用條件,如何算是不符合錄用條件統統被求職者和單位所忽略。抓住這點,求職者就能對慣用“試用”計量的單位說“不”。

標籤:看破 求職 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