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總結

研究性學習總結

總結2.57W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總結怎麼寫纔是正確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研究性學習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研究性學習總結

研究性學習總結1

國小研究性學習總結 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有着許多根本性差異:首先,常規教學是以大綱爲依據,以教材內容爲主要學習對象,教學活動均受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其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識爲主要學習目的;注重知識及信息的積累,講究知識體系和學習的系統性,其接觸面相對較窄。而研究性學習則受研究對象的牽引,根據課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汲取相關知識,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統性);注重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收集信息。其次,常規教學活動中學生相對被動,其教學模式多爲教師示範在前,講解在先,學生模仿、識記隨後,考試劃學習直接的主要的壓力或動力,教學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通過考試或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相對較強,由於課題是學生自選的,面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情景懼相關信息,尋耱解決總是的知識。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閉地學習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討的氛圍,來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它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的競爭環境,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積極迎接挑戰的一種心態。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還應注意做好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可以以兩張課桌爲單位,每四人爲一組,即便於課堂

上組織討論交流,又能確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個人的發言機會、工作量就減少,且易於出現濫竽現象;人太少,信息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討氛圍)

此外,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着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如無法預料學生在彙報課題時會提出什麼樣的觀點、什麼樣的信息材料;無法預料其他會對他們提出什麼問題;更無法預知他們會作何答辯。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除預先熟悉該組研究課題以外,能在課堂上對各種分至杳來的觀點、信息、問題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儘可能恰當的調整和反應。這是指導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導老師無論出現什麼問題、什麼情境,都能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各種信息、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衡量;引導他們不斷研究課題,並把每一組課題研究中個人行爲衍化成全班學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穫。

從這個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在於,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是否時時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標。

研究性學習總結2

本組組員:古玉娟、辛晴、楊嬌瑜、彭靚、陳春香、劉婉嫺摘要:隨着網絡文學的發展,我們很有必要了解中學生對網絡文學的看法,看清網絡文學對中學生

產生了那些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爲此,我們小組就網絡文學的定義及發展背景、主要內容、對中學生的影響作了初步研討。

關鍵字:網絡文學、中學生、影響

一、網絡文學的定義

網絡文學是以網絡(Internet)爲傳播媒介,在網絡上創作、發佈(首發)和流傳的作品爲主流,用平等的、雙向的、互動交流方式提供給普通受大衆喜愛的傳統文學。

網站(論壇)純粹以發表和交流寫手的作品爲目的,或者還會辦一份電子刊物什麼的,但也僅僅在網上傳播,並不和傳統媒體接觸。

傳統媒體在網絡上尋找適合紙媒的作品併購買(付費)然後出版(刊發),網站(論壇)大量吸收寫手作品,並主動向傳統媒體靠攏,以自己出版(與傳統媒體合作)寫手的作品或以向傳統媒體推薦作品爲目的。

網絡文學是自由的,隨意的,不功利的,而且並不以紙媒的發表爲最終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一種網站購買傳統媒體作品的版權在網上進行付費的下載和閱讀,此種做法實際是傳統媒體在網絡上的延伸不能歸入網絡文學

二、網絡文學發展的背景

隨着互聯網飛速發展,中國正在空前地邁向一個信息時代。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xx年4月2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上網用戶人數逾4億人,網民總量居世界第一。

網絡文學的產生,有着深遠的社會背景。

隨着社會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多、更便捷,網絡的直觀化,便利了許多讀者,特別是年輕一代已經不大習慣靜下心來閱讀傳統的紙質作品,而是更加願意把看書的情感投入到網絡中去,再者說,網絡上的信息在很多方面是傳統文學刊物和書籍所無法比擬的,使得傳統文學作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並且,每個時代文學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現形式,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文學的進步。

三、網絡文學的主要內容

與有兩千多年的傳統文學相比,網絡文學還是個新生兒,還在襁褓啼哭中。

雖然小,但一鳴驚人的哭聲足以引起人們的注意。

什麼是網絡文學,至今還沒有給網絡文學這一新鮮事物一個明確的定義,網民們是不關心網絡文學的定義的,他們只要恣意地寫,愜意地讀網絡文學,有的人認爲內容與網絡有關:描述網絡上發生的事件與情感的才能叫網絡文學,有的人認爲應該在網絡上首發的才能算是網絡文學,還有人認爲利用網絡的特點在網絡上傳播的文學都屬於網絡文學等。

正如文學

有廣義和狹義一樣,網絡文學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在網絡上首發的,屬原創網絡文學;內容與網絡有關,利用網絡的多媒體和web交互作用而創作出來的文學作品,稱爲狹義網絡文學;在網絡上傳播的文學,屬廣義上的網絡文學。

網絡文學的中,談情說愛的佔了絕大部分。

目前網民中,18—35週歲之間佔64。8%,因此,網絡文學的創作題材和語言風格必然與青年讀者羣的年齡層次緊密適應,因此我們不難理解網絡文學中的題材多以愛情爲主。

最早風靡網絡的網絡文學要算蔡志恆(又稱“痞子蔡”)的代表作《第一次親密接觸》,講述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這種以言情爲主題的小說到處都是,與衆不同的是,它與網絡有關,與網絡聊天有關,所以特別能引起網民的共鳴與幻想。

還有《告別薇安》等少男少女們愛看的網絡文學作品。

雖說愛情是文學永恆的主題,但任何時代,言情類,尤其是言男女之情類的作品,都不可能成爲文學的主旋律。

如此大量的純言情類文字從網絡作者筆下流出,說明了同樣大量的網絡作者和網絡文學目前的“生態”——以宣泄個人情感爲主的練筆初級階段。

總體說來,網絡文學作品給大多數讀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活潑精彩的語言風格帶來的閱讀快感。

看多了,就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不指望年輕的網絡寫手寫出深沉的、關懷社會的或者有什麼更遠大意義的作品。

四、網絡文學對中學生的影響

網絡文學作爲一種新生事物,已經越來越普遍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正如之前對其他新生事物的接納一樣,網絡文學以其獨特魅力吸引了許多中學生的目光,並不斷影響着當代中學生。

在本小組的調查結論中,調查範圍內的人有54%的中學生經常閱讀網絡文學,而家長的支持率僅爲10%。

網絡文學種類繁多,但大多數人都傾向於言情都市類。

他們認爲網絡文學對自己的影響僅以打發時間而已,至於周圍是否對網絡文學癡迷的人,他們的答案是有很多,並且對於周圍閱讀網絡文學這種行爲多數人沒有仔細觀測過。

根據我們小組對調查問卷的分析,對於網絡文學癡迷的人羣中,網絡文學所顯示的消極的一面,影響着中學生日常行爲習慣極其嚴重。

例如,在我們對老師的採訪中,他們說,常常發現學生在課堂上埋頭看網絡文學;家長表示,在兒女的書包中發現的不只是武俠小說,而多了許多網絡文學,有的還在深夜秉燭夜看。

網絡文學作品中,成年人的文章居多,其中一部分就中學生而言,現在看還有些爲時過早。

據調查,有30。36%的中學生很嚮往網絡小說中的情節,54%的中學生常看網上的言情類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網絡經典開山鼻祖《第一次親密接觸》,在中學生羣中就十分走俏。

因爲它不僅把網絡文化活生生地表現出來,還表達了一種大都市生活中普遍的理想。

即渴望在敲擊鍵盤的過程中出現奇蹟,希望在現實中被否定的浪漫在虛擬世界中成爲現實。

“痞子蔡”、“輕舞飛揚”在中學生羣中的走俏程度,不亞於任何歌星、影星。

在調查中,有33。05%的人都承認,在看完《第一次親密接觸》後產生過有關網戀的想象。

由於中學生處在一個思想、文學水平都不很成熟的階段,有豐富的情感和敏感的內心,因此他們渴望傾訴,渴望交流,又不願讓自己的精神世界呈現在衆目睽睽之下讓別人評頭論足。

正因爲如此,網絡文學就爲他們提供了一扇稱心的大門。

看別人的文章,心靈得到迴應,思想受到衝擊;寫自己的文章,沒人知道你是誰,卻給了自己一個傾訴的空間,同時也在經意或不經意間受到了網絡寫作風格的影響。

五、結論

網絡文學就是一個多元的空間,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文字,展示不同的靈魂與心態,不同的個性生活與社會景象。

這對於喜愛幻想並充滿好奇,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的中學生而言,無疑是一面多棱鏡、一個萬花筒。

我們可以體驗不同的生活,我們有我們許多理想中的現實,有現實中色彩豔麗的理想世界。

更重要的是能展示自我空間,任自己的思緒馳騁。

網絡文學是一把雙刃劍,作爲日益成長的文學主體的網絡文學,雖然已經發展壯大。

但卻一直沒有解決一個致命的問題,那就是文學性。

既然是文學作品,首先就要以文學爲前提,但由於如今的網絡文學缺乏文學性,因此閱讀網絡文學作爲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說要擴散知識面,擴大詞彙量,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品,實在是牽強。

同時,自己在創作網絡文學的作品時,也要做到首先注重作品的文學性。

不要浪費思想,精力在無聊的言情,玄幻創作上。

不要給別人製造不必要的閱讀時間。

把握得好就可以利用這把劍開闢出一條光明的道路,把握的不好便會一步步的把自己推進一個深淵。

網絡文學對中學生的影響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是否能正確地把握好方向,走好我們的每一步呢?我們期望老師、教育工作者乃至整個社會能給予我們及時、有力的幫助與引導。

更重要的是,中學生這個特殊的閱讀寫作羣體,不能只是停留於模仿他人的風格。

我們應以中學生的朝氣、活力、智慧與氣質爲網絡文學注入自己的新鮮血液,使網絡文學中有一塊屬於我們中學生的天地――自如瀟灑的、活潑明麗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我們自己的

天地,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在通往文學殿堂的道路上,開闢一片充滿陽光的世界。

這次研究性學習,不僅提高了自己研究調查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怎樣在網上學習、交流、查找資料,並正確認識網絡。

以上是我們小組研究課題的全部內容

網絡文學對中學生的影響調查問卷—2—

1、您平時是否經常閱讀網絡文學(A、經常B、不經常C、很少D、從不)

2、您平時看哪些種類的網絡文學(A、玄幻·奇幻B、仙俠·武俠C、言情·都市D、其他)

3、您認爲網絡文學對自己的影響(A、有助於學習B、影響學習C、打發時間D、無影響)

4、家長是否支持您閱讀網絡文學(A、支持B、無所謂C、不支持D、不知道)

5、您周圍是否有對網絡文學癡迷的人(A、很多B、一般C、很少D、沒有)

6、你對他們行爲的想法(A、贊成B、不贊成C、中立D、無關緊要)

平時是否經常閱讀網絡文學

3%17%

平時看哪些種類的網絡文學

13%17%

六、附錄(調查問卷)

55%網絡文學對中學生的影響25%

—354%16%

經常

不經常

很少

從不

玄幻、奇幻仙俠、武俠言情、都市其他

調查問卷

1、您平時是否經常閱讀網絡文學()

A、經常B、不經常C、很少D、從不

2、您平時看哪些種類的網絡文學()

A、玄幻·奇幻B、仙俠·武俠C、言情·都市D、其他

3、您認爲網絡文學對自己的影響()

A、有助於學習B、影響學習C、打發時間D、沒影響

4、家長是否支持您閱讀網絡文學()

A、支持B、無所謂C、不支持D、不知道

5、您周圍是否有對網絡文學癡迷的人()

A、很多B、一般C、很少D、沒有

6、您對他們行爲的想法()

A、贊成B、不贊成C、中立D、與我無關

研究性學習總結3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爲中心,以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爲目標,以研究性學習材料爲主體,通過引導學生獨立探索,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這既是關心知識形成的結果,又是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既是關心知識的廣度和學科之間的聯繫,又是讓學生在研究中學會學習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

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就是“研究性學習法”。這種方法是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來的。他在《讓學生進行獨立的腦力勞動——研究性學習法》一文中說:“在優秀的教師那裏,學生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他們對學習的對象採取研究的態度。教師並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對某一定理的正確性的證明告訴學生,教師讓學生有可能提出好幾種解釋,然後在實際中去對所提出的每一種假說進行肯定或否定,學生通過實踐去證明一個解釋和推翻另一個解釋。在這種情況下,知識是積極探索獲取的。”

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地運用“研究性學習法”呢?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一下“研究性學習”的實質。

1、研究性學習目標的確定

在變成基本的認知目標產生質的飛躍,從認知到發現,從發現到研究,從研究得出進一步的認識,進而推出更積極的學習情緒的產生。以這種研究性的思想爲學習的教學目標,是具有彈性的,是變通的,是各異的,更是多層次的,這樣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得到不同的發展。

2、研究性學習的內容

數學教材體系比較注重學生去發現知識,而沒有特別地設計學生研究性學習內容。因此在引導形式學習時,需充分挖掘教材的研究性學習因素,採用新形式、活解法、開放性較強的學習內容,應多注意研究內容的探索性,題材選擇的豐富性;信息表現形式的選擇性;解題策略的多樣性等。

2.1研究性學習內容生活化

“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從此觀點我們可以看出,數學是來源於生活,只有讓數學紮根於生活這個肥沃的土壤中,注意以學生的生活實踐爲基礎,選擇他們感興趣的事,才能激發他們好奇心下的求知慾望,然後以這種求知慾望下的內容作爲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學生纔會覺得自己的數學學習是有意義的。這樣更有益於學生對提出的問題產生想象,產生出積極的情感體驗和開拓意識。

如大家一起去旅遊時,到了一個景點後每人都會有一張景點地圖,這上面不僅標明瞭地理方位,而且還有比例尺。通過比例尺,就可以知道這景點到底有多大,大概需要多少時間。這正是把數學問題轉化爲生活問題,即是“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

學生用具體的數學知識,去研究生活,服務生活,體現其生活化的一面,讓數學與生活的關係更加緊密,也使研究性學習更有意義。

2.2研究性學習內容數學化

“數學化”是指人們在觀察數學時,運用數學方法觀察研究各種具體現象,並加以整理和組織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把現實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的過程。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就是讓學生通過學習研究,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所以教師在選題時應選那種數學性強,具有一定深度、廣度的內容,讓學生去研究,得出結論,加深對數學的理解。

如在學習圓周率後,有這樣一個與生活有關的數學問題:有一個圓形的禮品盒,底面半徑是10釐米,外面要用包裝紙來裝飾一下,如何來包裝,纔是最佳方案呢?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合作討論,找到了最佳包裝方案。這個問題就是把生活問題轉化爲數學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的美學魅力及實用功能。

2.3研究性學習內容廣博化

數學學科和其他學科一樣,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與學生學習的各科,如語文、自然、社會、音樂、美術、體育等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無法與其他學科割裂開來,所以在研究問題時,也要注意學科的廣博性,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繫,做到各科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補充。

如在教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採用多媒體展示出幾幅圖片,其中有關於名勝古蹟的照片,還有植物與動物的圖片,以及一些簡單的數學幾何圖形。讓學生找出對稱的圖形有哪些,接着可以出一組研究題:

①這些圖形各有什麼特點?

②你能說出照片中的名勝古蹟各在何處嗎?

③每個圖形是不是僅有一條對稱軸?學生在研究過程中就進一步瞭解了地理和自然知識與數學的聯繫。

2.4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開放化

羅伯遜指出:“限制和順從不能養成創造性,權威主義的教育只能造就馴服的而不是創造性的學生。”所以開放性是創新性的重要方面,由於開放性內容知識容量大,思考方法多,解決問題活,極富挑戰性,因而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學生能從各種不同的思考過程和問題解的特徵中,總結出具有普遍性的東西,不同程度地發展了學生髮散性思維,使得創造想象能力進一步加強。

如在三年級學習應用減法的運算性質簡算後,就可以出這樣一道題目作爲研究題:68—()—()=68—(+);65—(+)=65—()—();在倒數的啓發思考中,可以出這樣一道題目()×()=1。這種開放式的研究題,激發了學生創造的慾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取得成功。

3、研究性學習的形式

3.1研究性學習的基礎——自主

自由是創新的前提,更是研究的起點。教師在平時和課堂中給學生寬鬆的學習環境,創設自由思維空間,給足自由思維的時間,在教學中敢於打破班級授課制的束縛,以小組爲單位去研究,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另外,學生自己能發現總結的,教師要放開手讓學生擁有自主權,自由探索,自行總結,獲取最終結論。

3.2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探索

有探究纔有研究,有研究纔會有發現,探究性學習使學生實現知識的再創造,所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是與探究性學習緊密結合起來的。以創新爲目標的探究性學習一般是由教師設置問題,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去解決問題。

如在教學“圓柱的認識”,在認識側面圖時,可以讓學生的思維逐步遞進思考:

①沿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呢?

②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又分別是圓柱的什麼呢?

學生通過比較、討論、總結,發現了圓柱側面與長方形的關係,這就是一種上位認識。學生充分地分析思維過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在以上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可以出示一些研究性學習材料——研究題:

①圓柱的側面展開圖一定是長方形嗎?

②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嗎?結果又怎樣呢?這樣,一步一步深入,讓學生的興趣也隨之加濃。學生以發現操作爲學習基礎,以相互討論題目爲內容,在整個研討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3研究性學習的成果體現——多樣

由於各人的發展不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所以研究性學習所產生的結論也就不盡相同。所以,在學生“研究性”學習後,必要的總結匯報是必不可少的。

如有這樣一道帶有實物圖的問題:一箱汽水34瓶,18箱汽水有多少瓶?先讓學生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瓶,然後再設法算出結果。

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算法:34×10+34×8=612;34×20—34×2=612;30×18+4×18=612;34×2×9=612;34×3×6=612;18×2×17=612;34×2×10—34×2=612。也可能有學生用豎式來算出結果。在學生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靈活性。這樣就有可能掌握各種不同的方法。

總之,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實施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成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以“研究學習”爲主全員參加,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外鑽研教材,研究學生,瞭解學生對數學的態度,從而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

研究性學習總結4

一、確立研究性學習的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

⒈學生學習目標

⑴豐富自身學習方式,在積極自主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⑵在教師指導下,理解並運用已學知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瞭解並體驗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方法、艱辛和快樂。

⑶培養自主、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加強社會責任感。

⒉教師培訓目標

⑴轉變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成爲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⑵拓展學科知識,加強教師間合作、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⑶在參與、指導學生克服困難,共同研究建立新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⒊學校管理目標

⑴建立全新的課程理念、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

⑵在研究性學習的管理、組織、實施中探索、重新組合並完善示課程體系。

⑶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爲切入點,開展課程改革的教育、教學科研。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

⑴以學生髮展爲本,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生受教育、教學的主動權交還學生。

⑵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以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促進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轉變。

⑶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爲切入點,開展課改教學科研。

爲了更切實、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我校建立了研究性學習課題組。自20xx年7月,課題組依據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結合我校學生狀況,開發、自編了內容包括:走進研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和一般程序、研究性學習的案例(本校學生研究個案20例)、研究性學習評價等四個主要問題,形式新穎、圖文並茂、印刷精美的校本教材試用本。9月份開學試用後,深得廣大師生的喜愛,今至進行了三次修訂,逐漸趨於完善(見附件1)。

同時爲了提高教師自身培訓和對形式指導作用的實效性,我們爲參與研究性學習指導工作的教師配備了《研究性學習教師導讀》一書,人手一本。以便按研究性學習的進程與階段,組織對教師的培訓和教師對課題的針對性指導。

二、建立課程實施的兩級管理、指導和協調系統

研究性學習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新課程,在管理中有許多新特點、新問題。我們師大二附中作爲北京市首批示範高中,自20xx年至今建立了由校長、教務主任、學生處主任、總務主任、教科室主任和“研究性學習”教研室主任構成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發展委員會,和主管校長共同領導、負責課程的管理、組織和實施。

一建立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管理指導系統(見下圖1)

二建立教研室、學生處與學生之間的管理、協調系統(見下圖2)

從20xx年起我們在高一、二年級各班設置了研究性學習課代表,和班主任、指導教師一起負責研究性學習的管理、協調工作,由教研室、學生處直接領導,堅持每週一次的工作、交流協調會議。通過他們及時佈置和協調各類活動情況與資料的收、發,實現了對20xx屆—20xx屆的六屆、十二輪共計76個班、1200多個課題組學習活動的管理與調控。自20xx年1月,我們學校又起用了自己研發的研究性學習專用網,實施了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全程管理與監控,建立了研究性學習課題(項目)活動、學生個人活動情況以及教師指導、管理、監控的電子檔案和數據庫,大大加強了對課程實施與管理的監控力度,也大大提高了學校資源的節約程度。通過幾年來的實踐,要對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嚴格、規範化常態化的管理,網絡化的全程監控與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研究性學習總結5

在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研究中,我成功地輔助了《語文自主學習法》項目的研究,達到了項目計劃的預期效果。現在我就總結一下我個人協助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方法項目的經驗,與其他研究項目的導師探討一下。

一、明確“研究性學習法”的目的

如果導師連“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目的是什麼都不知道,那麼對研究性學習方法這一學科的研究就有可能成爲“形式運動”。我也這麼認爲“研究性學習法”是一種學習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通過觀察、社會實踐、科學研究等方法積極參與和獲取知識。

使用這種學習方法可以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獨立思考、信息分析和處理能力。研究性學習方法的研究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如何設置題目

設置項目和寫論文可以說是一樣的。如果你把一個項目設置好了,你可以說你的研究已經成功了一半。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學科目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結合起來,或者將自己的科目與其他邊緣科目結合起來討論一個題目,在明確題目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後,再確定題目的題目。

比如我們計算機科學可以制定出一系列充分利用學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性學習方法,比如玩遊戲學習,破壞學習方法。

第三,分階段有序完成項目研究。一個項目通常可以分爲以下幾個階段:

1、發行階段

設定項目,制定計劃,設計相關統計數據表格,登記項目進度。

2.開幕階段

讓課題組成員明確項目目的、研究方法、有時間細化的計劃項目任務安排、必須完成的階段性成果、負責人。

3.研究階段

課題組成員按照階段和時間完成階段性任務,形成相關數據處理報告,填寫相關表格。總結階段性話題。

4.收尾階段

收集整理開題以來的成果和數據,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形成總結報告。邀請相關部門和相關專家組成員召開閉幕會,各部門或專家組將就此課題進行科學評估。

我第一次做了研究性學習方法這個課題的研究。以上經歷純粹是我摸着石頭過河總結出來的沒有經驗的所謂經歷。缺點,請多多指點。

研究性學習總結6

9月理化生教研組全員參與的.課題:《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研究的實踐與思考》被列爲區級重點課題的子課題,歷時近二年的研究和實踐,於20xx年初結題,期間研究成果被評爲徐彙區第七屆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的研究性學習是一種通過教與學的互動,發掘受教育者健康的主體意識,反思內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和創新精神,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諸方面不斷由“客我”向“主我”轉化,讓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學會“參與、探究、合作、活動”,以自主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的一種素質教育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實踐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構建了以激發學生自主意識,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健全學生健康人格爲主要內容的國中小班課堂教學的目標;二是建立了體現教育自主性原則的培養機制:教師教學生的“教”的機制,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的機制,學校保證學生主體地位的“管”的機制。

近幾年來,我們圍繞“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的推廣工作,專心致志,鍥而不捨,不斷實踐,勇於創新,發展了“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具有“參與、探究、合作、活動”的國中小班課堂教學的特色。

一、制訂規劃:創建小班“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特色

理化生教研組“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研究告一段落之後,學校就研究決定,把“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成果在全校六個教研組的所有學科中推廣,20xx年2月,我校着手編制規劃,制訂了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推廣的工作計劃,20xx年3月,《推廣“在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被列爲區實施二期課改的重點課題,在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還被我校作爲一項長期的教學工作納入了我校20xx學年~20xx學年的三年發展規劃之中。

我校制訂的《規劃》中確定的三年奮鬥目標是:基本建成符合教育現代化要求的國中小班化教育品牌的初級中學。

通過三年的努力,學校要基本形成四個體系:形成符合小班教育的管理體系,不斷提高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管理育人水平;形成有小班課堂教學特色的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使教師會教樂教,學生會學樂學;形成小班教育的德育體系,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基礎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形成有現代教育理念、有小班教學實踐能力和小班教育管理水平的師資隊伍。

《規劃》確定了我校在近三年中要以“國中小班化教育實踐的研究”爲龍頭課題,推出國中小班“在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實踐和“科技教育”滲透課堂的教學實踐。

鋪展三個發展面:國中小班化教育辦學模式的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學校社區學生德育教育的研究。

二、科研促進:“在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成果推廣課題化

深入開展教育科研,拓寬小班教育中“課堂研究性學習”的發展,是我校原研究成果轉化爲“國中小班化教育”辦學特色的重要抓手。

20xx年2月以來《推廣“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被列爲我校(區)實施二期課改的重點內容(課題),根據“課堂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我們以六個教研組爲單位使“研究性學習”成果推廣課題化。

近二年,我們還重點抓了《國中小班化教育實踐的研究》(區級);《中國小銜接期教育》(區級);《在學科中滲透科技教育》(區級子課題);《推廣在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思考》;《學科中滲透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和《社區共建德育機制的研究》等五個課題。

我校在推廣過程中應用行動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由此不斷深入研究,達到研究的目的。

研究過程:

第一階段:強化學習、初步推廣(20xx年2月——20xx年1月)

1.組織各教研組教師和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有關資料,聘請專家講課,接受新觀念,樹立新理念,並初步實踐;組織各教研組教師對各學科有目的有選擇的進行課堂研究性學習教學的實踐活動。

完成課堂教學實例的實踐和教案(書面)分析,對有關班級的學生開展調查問卷並作好分析。

組織相互觀摩和研討。

2.根據已實施的課堂教學實踐寫出教案。

3.在已實踐的基礎上,組織課題組的成員繼續系統、完整的分析各學科的教材,結合校情、學科提出實施課堂研究性教學的方法,教學目標和可實施的教材內容,同時準備第二階段的繼續實踐。

第二階段:全面推廣、繼續實踐(20xx年2月——20xx年6月)

1.課堂教學實例交流彙報,結合本校小班化教育進行全區專題教學展示彙報。

2.完成課堂實踐實例的相關教案及案例分析

3.初步完成各學科課堂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

第三階段:系統實踐,總結成果(20xx年6月——20xx年1月)

1.系統實踐;2.資料整理;3.各自完成研究內容的教科研論文;4.通過實驗總結、資料分析完成課題報告。

課題按計劃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已發表了30餘篇有關論文,累積100多個課案,目前已完成資料整理,並上報接受區裏教科研專家的檢查和論證(具體推廣成果見附錄)。

20xx年3月——20xx年6月,我們組織各學科的全體教師開展了推廣《在課堂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我們以二期課改的理念“以學生髮展爲本”爲指導思想,探索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個性化、主體人格中的作用和途徑。

20xx年9月——20xx年12月期間,通過每年一次的“櫻花盃”教學大獎賽、國中小班化教育的市、區級展示平臺;素質教育實驗校的彙報和十年櫻花校慶的彙報展示,通過小班課堂教學新模式的實踐,讓學生基本具有科學研究的精神,具備科學研究的態度,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四個環節: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假設猜想——研究問題——歸納結論,從而爲他們今後進一步更高層次或自主性的研究性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矗根據二期課改的精神,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不僅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而且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敢於質疑,有探索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我校全體教師經過二年的課題研究和教學實踐,逐步改變傳授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探索並實踐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研究(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方式。

我校開展的區級課題《在學科中滲透科技教育》的研究得到了區教科所支持和鼓勵,研究的成果《物理學科中滲透科技教育“科學探究模式”》,20xx年10月發表於上海科技出版社的《中國小校科技教育指導模式和研究》的書中。

20xx年學校被光榮地評爲優秀實驗學校。

20xx年11月又申報了《學科中滲透學生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課題,該課題被列爲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國家級)重點課題的子課題,研究工作正在進行。

三、推進師訓:更新研究性學習的教育理念,練好小班教育基本功

根據我校青年教師比例大的基本特點,確立了更新教育理念、重組知識結構,立足校內崗位自培,練好教學基本功的校本培訓策略。

一是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

每位教師每年精讀一本教育論著,先後通讀了《新課程標準》、《小班化教育指南》、《以情優教》、《現代課堂教學設計》等四本論著。

我校收集“教育教學信息”適時發給教師自學,不定期邀請市內專家作講座。

對全體教師進行“學理論、重課改、寫實踐”的方法培訓,組織教師把研究性學習的經驗成果從點、線、面三個緯度逐漸鋪開和深化,組織教師撰寫研究成果,通過介紹、交流、發表等方式,推廣“研究性學習”的經驗。

20xx年12月物理學科的兩位青年教師設計了探究課,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方式,“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熱量”分別獲區大青年教師教學獎賽一等獎和二等獎。

20xx年12月理化生研究性學習課題組的全體教師向全區率先展演了“在課堂中的研究性學習”。

運用小班小組合作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開課的成功在全區享有了良好的聲譽。

20xx.3.語文教研組三位中青年教師向全區同行彙報“國中語文單元教學法”,公開課獲得專家同行好評。

20xx.4.結合學校的幾個課題開展了青年教師說課比賽。

20xx.3.全校43位教師全部參加了“20xx年櫻花盃”教學大獎賽,其中有政治學科的市級公開課3節;物理學科的區級公開課2節。

20xx.4.市政治學科課程二期課改展示彙報在本校舉行,我校三位青年教師的公開課受到市區專家高度的評價。

20xx.5.中教科在我校舉辦國中小班課堂教學展示彙報課,我校6位教師作了小班課堂教學彙報。

20xx.7.市基教處和市師資培訓中心在我校舉辦市國中小班化教育試點校培訓,我校二位青年教師展示課堂教學彙報課受到了高度評價。

20xx.12.九個學科十六位教師向來自市、區423位領導教師展示了我校小班教育的風采。

四、強化實踐:“研究性學習”教學向縱深推進

在校內,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主要從課堂教學和課題研究兩個方面逐步推廣。

第一,在課題研究方面,推廣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優化學生的主體人格。

一是堅持“研究性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爲充滿生命活力的主人。

我們引導學生學會研究性的學習方法,二是堅持“研究性學習”的課外滲透,完善學生的主體人格。

在課外實踐中堅持“研究性學習”,以學科教學爲依託,引導學生自由結合自主選擇課題參與研究學習。

支持學生建立探究性學習小組並指導他們開展活動,圍繞教與學中的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調查研究,形成了12篇調查報告;通過一系列活動,激發了學生主體意識,學生主動學習,自主發展的潛力得到開發,學生中形成了問題學習法、資料研究法、質疑探究法等多種新型的學習方法,學生的知識觀學習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重教輕學、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有了根本性轉變,學生上網進圖書館的多了,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範圍廣了。

第二,在教學方面,推廣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是制定實施方案。

校長徐鵬明根據“課堂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制定了學科教學中推廣“研究性學習”實施探究性教學的行動綱要,提出了主體性、開放性、層次性三大原則,培養探究意識、擴展探究思維、改善心智結構的三大策略,和建立目標、擬定措施、規範教學行爲的三大步驟。

教研組制訂學科行動計劃,全面落實“研究性學習”操作。

三是建立學科探究性教學模式。

二年來,各組在推廣研究性學習中逐步形成學科特色的課堂研究性學習教學方式,如語文組:“單元教學法”;數學組“合作——探究教學法”;英語組:“情景任務教學法”;理化生組:“實驗——探究教學”;政史地組:“實踐——探究教學”;音體美組:“自主參與探究教學”等等。

與此同時,課堂教學方式上由接受式和發現法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並存推進。

在我校課堂教學中還形成了操作發現式、課題研究式、多媒體教學式、合作學習式、學生導讀法

討論探究法、資料分析研究法、等多形式的具體教學方法。

五、重視輻射:創國中小班化教育之新,示“課堂研究性學習”之範

小班化“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在校內的廣泛推行和不斷髮展,形成了我校的課堂教學特色,引起了兄弟學校的關注,我們在校內推廣成果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承擔義務,發揮輻射作用。

一、理念輻射。

一是舉辦師訓講座。

“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列入骨幹教師培訓內容,我校7位理化生老師爲全校教師作講座論壇,各學科的教研組長分批分期做論壇講座。

二是校長徐鵬明爲全校教師和骨幹學習班多次作小班教育和研究性學習新理念的講座,介紹國內外小班教育管理狀況,宣講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理念和實踐研究成果。

學校每學期結合大型教學活動組織專題總結研討,請青年教師交流彙報教學理念和實踐獲得達到了輻射的作用。

二、經驗輻射。

一是製作專題教育片。

20xx年我校課堂研究性學習實踐研究成果攝製專題錄象片,作爲研究成果資料在全校播放。

二是舉辦教育教學展示活動。

從20xx年以來,每年舉辦教學展示活動,已連續三年先後九次向市或區各中學舉辦展示活動,圍繞小班教育“研究性學習”,先後舉辦了“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國中小班課堂教學展示活動,“樹櫻花精神,展小班風采”等大型教學專題活動。

圍繞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先後向全市、區各中學展示了80多堂課,介紹了我校“探究性教學”、“學科中滲透科技教育”等課堂教學研究成果。

三是介紹經驗。

20xx年我校向全區中校長教導彙報了我校研究性學習教學情況,介紹瞭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經驗。

20xx年5月我們向本區各國中介紹小班課堂教學,20xx年12月我校向區教科研室主任彙報了我校教育科研情況,介紹瞭如何指導學生自主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經驗。

20xx年7月我校向上海市小班試點校介紹我校的小班化教育,20xx年我校教科研室向全體科技實驗校教科研室主任彙報了我校科技教育的特色情況,介紹瞭如何組織教師推廣小班教育開展探究性教學實踐研究的經驗。

近二年的“在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推廣,我校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首先,轉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

在“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的推廣過程中,我校大多數教師逐步形成了現代教育理念,主要有以小班教育爲核心,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觀,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信息收集分析和判斷的能力爲重點的課堂教學觀,以面向全體學生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變控制爲合作的教育管理觀。

其次,豐富和發展了“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研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生根開花,建立了探究性教學模式;研究性學習進入探究型課程,開拓了新科學綜合課教學。

第三,提高了教學質量。

我校預初到九年級年級的各科統考成績在西南塊排名前列。

參加區的科技、文體、勞技等競賽,獲得數十次獎項,近幾年會考中,我校考生上線率穩中有升。

第四,提升了辦學水平,我校被批准爲上海市國中小班化試點學校,徐彙區優秀科技教育實驗學校,區文明單位。

在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推廣的實踐中,我校主要有如下幾點體會。

首先,研究性學習是落實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即:課堂教學中應大力推廣的教學方式中的一種模式,也是實施二期課改的一個抓手。

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的推廣,要與時俱“變”,與時俱進。

以“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合作”爲內容的小班自主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主動發展,它符合現代未來人才優秀品質的基本要求,也確保了未來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因此,研究性學習從內涵上反映了素質教育,從方法上堅持了學習主體的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的交互和諧發展,但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教育教學模式,既有相對穩定性,也有適時的發展性。

我們在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的推廣工作中,不拘泥於已有成果,不侷限於已得經驗,從實際出發與時俱“變”。

這種“變”,是對研究性學習本質的深化認識,也是對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使研究性學習在與時俱“變”中與時俱進,煥發出青春活力和教育個性,從而逐步走向卓越。

其次,研究性學習是教育科研的一個碩果,也是開展教育科研的一個課題,因此,通過教育科研這一方式推廣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才能使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更加豐滿。

以我校在課堂教學中推廣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爲例,我們深入研究確定了國中學生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教學行爲的實踐研究,“推廣在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20xx年3月,被列爲區級重點課題)後,廣泛動員,全面推開,全校出現了再學習再研究的局面。

我們將該課題分解列出落實到教師,指導教師確立研究的方向和操作的內容。

這些課題的研究和實踐,使教師們自覺地將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引入學科、引入課堂、引入教學活動,在教師的大量實踐中形成了一大批成果,其中五項成果獲區教育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近三十篇論文在市、區級刊物發表。

這些研究成果是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的推廣,也是對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的充實和發展。

以教育科研這一方式推廣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具有科學性,創造性和實踐性,它植根於學校教育實踐,富有很強的示範性。

第三,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激發學生自主意識,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健全學生主體人格的素質教育,在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推廣中,必須實施師生共同參與的策略。

我們在轉變觀念時,力求教師與學生同步,教師要形成現代教育理念,學生要確立現代學習理念;在推進教改時,強調-教與學並重,教師改進教法,學生改變學法,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在尋求發展時,我們主張研究與實踐齊抓,教師研究教法,80%的教師參與課題研究和實踐,學生研究學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在提高質量時,我們堅持管理與評價共舉,不僅對教師教的管理和評價突出研究性學習原則,而且對學生學的管理和評價也突出研究性學習原則。

這種同步、並重、齊抓、共舉的師生共同參與策略,使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在教與學的兩個平臺,在教師和學生兩類羣體中同時生根開花。

當然,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的推廣並非盡善盡美,有些問題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例如部分學生中的學習價值取向偏差與激發學生健全主體人格之間的矛盾,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與學生主動探究的時空需求之間的矛盾,研究性學習的深入推廣,與少數學生家長錯誤的學習觀知識觀之間的矛盾等等。

我們將按照我們制訂的成果推廣計劃,以科學態度、創新精神和務實作風,把研究性學習研究成果的推廣引向新的層面。

研究性學習總結7

通過這次社會調查,我覺得我收穫很大,我在這次任務中擔任記錄員,雖然任務算是最輕的,重要是對各個來訪對象作簡要的文字記錄。但我感覺還是很累,主要是由於交通不方便走了很多路,我想這這可能也是制約魯班湖旅遊業發展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次,這次調查,使我們更早地接觸了社會,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在我們這次採訪中,有積極配合我們採訪的,也有態度比較惡劣的。比如說縣旅遊局就很配合我們採訪,而鎮政漁場負責人則完全不配合,多次責怪我們來得不是時候,並且拒絕採訪和提供資料,當時真的覺得很惱火。不過仔細想一想這其實是一個素質問題,鎮政漁場各個辦公室裏全部擺設的都是麻將,不幹實事,這可能也是制約魯班湖旅遊業發展的原因之一。

這次活動還使我學會了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上,學會了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使我初步瞭解到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爲我以後更好的適應社會提前打下了基礎。

這次活動使我的綜合實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謝學校給予了我們這次機會,增強了我們的能力。也感謝在調查中給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組的其它成員。

研究性學習總結8

隨着新課程的實施,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具有不斷學習,不斷髮展的能力。我的“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這一課題正是順應了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目的就是讓每一位學生能夠“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爲每一位學生的終生學習打好基礎。

一、課題進展情況:

在教科所,實驗學校及教師的大力支持下,自20xx年起提出並進行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的實驗和探索。此課題被列爲大興安嶺地區“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20xx年3月9月,以調查性研究爲主,重點查閱相關資料,制定實施方案。爲切實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奠定基礎。20xx年9月開始,以行動研究爲主,輔以問卷調查法,邊實踐邊研究,逐步形成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從不同班級實際出發,課題組成員各自制訂每個階段的實施計劃,邊研究邊積累資料,做好階段小結,定時交流研討。教師在本課題研究中,通過學習大量的教育理論、課改經驗,促進了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爲的改變。在課題實施中,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爲中心的教育觀念,建立了教育民主化思想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爲中心、學生探究學習和教師有效指導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傳統權威式的師生關係轉變成平等的、互相尊重、相互負責的交往方式。通過本課題的實施,教師親身感受學生隱藏着的巨大潛能,充分認識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可能性,因此把更多的教學活動留給學生,打開了一條“讓學生主動走向知識的通道”。在對待不同學生的方式與態度上,也向尊重學生差異、符合學生個人特點的方向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實現由原來的課堂“主人”變爲一位“組織者”和“合作者”。

二、教師對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的認識:

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主要指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用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班級集體的環境中進行的,它有別於個人在自學過程中自發的、個體的探究活動,而教師的主要角色則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用“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方式”,即讓學生通過“進行觀察、比較、發現、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猜想,嘗試解答並進行驗證”的規律去揭示知識規律,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其實質是讓學生學習科學研究的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研究達到以下目標:

1、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即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嘗試解答,檢驗結論,交流思想的能力。

2、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的實踐活動,去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發展學生獨立探究與合作的精神,學會通過同伴之間的積極的相互影響來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培養學習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充分發揮學生數學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實施情況與基本做法:

(一)改變呈現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行爲的變化來源於觀念的變革。

課題實施的第一步就是幫助數學老師更新教育觀念,讓教師積極主動地“介入”到課題的研究中,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自身也獲得了發展。課堂教學時,教師改變了以往的授課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成了他們授課的主要呈現方式。

經過半年多的課題研究,現在教師已經基本有了自己的授課方式,講授新課時,大多按照“學生進入問題情景學生獨立思考學生間的相互交流學生歸納學習收穫”的過程出現,同時採用圖片、對話、活動等多種形式,爲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方式的多樣化。我們驚喜地發現,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有了親身體驗,那麼,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有了很高的學習熱情,不但自己積極思考,還能與同伴合作,相互幫助。這樣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已是滲透在本課題的研究中。我們沒有把課題研究流於形式,隨着課題研究的深入,教師所做的已經不是表面上的只注重形式,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得對數學的理解,獲得數學的思想和數學學習的方法。爲了解決某個問題,教師能站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來讓學生重新審視在課堂上的“探究學習”,讓他們構建知識體系,爲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同時,在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

(二)引導大膽猜想,讓學生進行知識建構。

從學生認識發生、發展的規律來看,傳統數學學習中,教師講授、學生練習的單一方式已不能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了。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和實施,讓學生在觀察後進行大膽猜想,然後進行求證,這樣實現了數學的再創造,學生在猜測、求證過程中,經過一番爭論,探討,學生始終在“愉悅”的心情下學數學,數學的魅力照射到了每個孩子的心靈,完成數學知識的構建,並主動在知識的構建中獲得滿足感。

這一課題的研究,從以往數學學習重結果轉向了重過程,但是這樣無疑是增加了教師的備課時間,爲了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他們有了具體的課題研究的教學實施步驟:1、課前學生和教師做好充分準備,有些內容要佈置學生帶好工具;2、學生要有明確的探究目標;3教師對難點要早作準備,查好資料;4、讓學生觀察一種物體或一種現象,或者操作某些學具;5、學生們所觀察的物體或現象的過程中進行思考,與同伴進行交流和討論,以彌補他們的單純的觀察和操作活動中的不足;6、每個學生都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活動的過程;7、教師和學生共同歸納,對此次活動作出結論或評價。

(三)活動方式改變,由個體走向合作。

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藉助直觀的活動來實現和反映內部的思維活動,是學生深度思維的表現。由於學生自身的發展存在差異,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也不同。同樣的要求,活動的能力不同,活動的質量也不同,活動的質量也是因人而異。《新課標》打破了傳統的單個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方式,明確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進行合作學習。通過本課題與《新課標》的整合,教師們逐漸意識到課堂教學中活動運行的方式由個體走向合作具有以下優越性:

1、節省活動的材料;

2、節省活動的間;

3、可以發揮“小能人”的作用,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共同學習;

4、學生能夠多項交流;

5、易於教師組織和管理;5易於對活動過程進行評價。由於活動方式的改變,幫助學生加強了學生與同伴合作交流,合理競爭,較爲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別人,逐漸使學生形成數學特有的思想和方法,並且能夠通過數學問題的引發對其他問題的思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

(四)規範研究制度,保證課題有效進行。

爲了保證“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實踐研究”這一課題的深入開展,我們綜合以往課題經驗的基礎,進一步規範了課題研究的制度。課題組建立、健全備課制度,分爲個人備課與集體備課兩種形式;根據教師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備課,認真寫好教案;課題組的實驗教師每月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實驗教師要對備課及其實施情況進行小結,不斷積累經驗,努力建立起本實驗課題的備課庫,提高實驗的層次。

我們爲實驗教師搭臺,組織實驗教師每學期開展一次專題教學觀摩活動,具體展示課題的實驗成果;組織參加實驗的學生每學期開展一次數學學習成果的展示,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推進實驗進程。

四、預測研究成果:

1、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數學教學中應當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這一觀點早已被多數教師所接受。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強調過程的目的,僅僅是爲了知其所以然,爲了促進理解或掌握結論。而探究性學習對過程的關注,就不僅是爲了更好地理解、掌握結論,還在於過程的本身。爲此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了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激發探索和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基於問題、任務驅動的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培養也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通過觀察、分析、實驗、嘗試、糾錯等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本課題的研究,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養成的質疑問難、多角度思考問題等意識和思維策略也促進了他們在課堂中的主動學習、探究學習。

3、學會合作與交流。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通過探究性學習課題的研究,使課堂成爲一個創新性的學習社區,特別是當採用小組學習、小組討論的形式之後,就更爲直接地提供了一個羣體互動的空間,使學生在其中學會相互配合、相互學習、相互啓發,學會了傾聽和表達,在這個過程中發揚了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學會交流和分享探究的信息、創意和成果。

4、培養科學態度。

探究性學習使學生成爲科學真理的探索者和追求者。學生儘管都樂於參與探究,但在探究實施過程中,必然會碰到各種問題和困難。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學會從實際出發,通過積極嘗試探究,認真驗證,實事求是地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熱愛科學、尊重科學的態度,並且在這個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那不斷進取的精神,一絲不苟的態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都得到很好地鍛鍊和發展。5、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學習成績得到提高。

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由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啓發學生獨立思考,學生敢說敢問,敢於發表與衆不同的意見,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五、課題實驗中的困惑。

1、自從課題成立以來,由於多種原因,課題研究進展有些滯後,實驗老師也有困惑,課題中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合作,所有這些教與學的方法,與傳統的接受學習比較,教師面臨着更爲巨大的、艱辛的勞動,而且目前教學時間上與原來沒有變化,使教師覺得時間不夠用。

2、本課題的研究強調過程,強調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具有長遠的目標,但也有可能造成短期內學生成績的下降,這樣,來自社會、家長的壓力,將對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產生一些負面影響。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這一課題的研究,已經進入了研究階段,正在進行“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操作樣式的研究”,並對前一段時間的課題研究進行反思再實踐。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們課題組所有成員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將繼續搞好課題研究工作,使這一課題圓滿結題。

研究性學習總結9

今天,到了我們全班展示我們上個星期花了很多功夫弄出來的《XXX學院學風調查報告》。說實話,這個報告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很多都是我們自己盲目下結論,毫無數據支撐。其實我們弄出來的數據是挺完整的,但是就是沒有展示在最終版本的調查報告上。

這一次,老師毫不保留地指出了我們的缺點,這另我覺得我又增長了很多見識。我們沒有從宏觀上把握數據,沒有多角度、多維度地考慮問題。比如,我們只是單純地比較前後門的進出人數,他們之間的差、佔全校同學的百分比都沒有算出來,20%的學生在週一肯定沒有上晚自習這一結論沒有很好的揭露出來。

我們組是調查教師晚自習的自習情況的雖然圖書館我們都數遍了,但是外語樓、萃賢樓還有思遠樓我們卻進行了抽樣調查,所以我們得出的數據還不夠準確。特別是老師還提醒我們,在資環、地理科學樓裏面還有很多本科生在裏面做實驗,這也是算是學習的一部分。這是我們壓根都沒有注意到的。

其實,於我個人而言,我在這一次調查中收穫了很多。比如知道晚自習的時候哪裏有好的位置,之前一直誤解自習室沒有位置只是給自己不去上晚自習的藉口。而且,我也學會了如何運用生硬、毫無出奇的數據進行比較,得出了比較有意思的結論,而且這一次調查就是調查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通過這一次調查,更能瞭解我們的身邊,發現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事情。說白了,我從這一次收穫了很多,這就是學習吧。說真的,知識不是伸手就是抓到了,是要通過自己的體會,經歷,才更能有效地掌握它。

研究性學習總結10

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小組研究的主題是“新型太陽能電力車的設計與製作”我在小組中的主要任務是負責確立研究方向。

我們小組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團結一致,互幫互助,各自努力完成自己所分配的任務。我分配到的任務是確定研究方向,剛開始接到這個任務我像張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在自己的努力和組內其他同學的幫助下有了頭緒,我開始對附近各個太陽能電力車商店進行了採訪、調查,還對汽車司機和街道行人進行了詢問,從中獲得了很多信息,我對得到的信息進行了整理,在我訪問的人中有50%的人不太瞭解太陽能電力車。對車的動力,操作系統,穩定性等存在着質疑,還不敢購買使用。20%的人正在使用太陽能電力車,他們對車總體還比較滿意,覺得很環保。但是對總體性能和動力還是不是很滿意,需要加以改進。還有30%的人不知道太陽能電力車。我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確定了我們需要設計與製作的新型新型太陽能電力車的努力方向。我們還需在車的動力、持續行駛時間和操作系統等方面進行改進。

在此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在組長xx的帶領下,各自克服種種的困難,及時的糾正了一些實踐上的錯誤,相互幫助,充分利用所學的知識,將其理論與實際結合,面對理論與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差異,我們能夠棄其糟粕,取其精華。用多層次,全方位的角度看問題,終於突破種種難關,將其理論性轉化成實踐性,我與小組成員積極配合,通過我的努力從各種途徑確定了我們的研究方向,然後交給呂函英,又幫助呂函英成功的制定了新型太陽能電力車的研究方案。

新型太陽能電力車以太陽能爲主要能量來源,通過貼附在車頂的光伏陣列對動力電池充電,驅動直流電機推動助力車前行。在陰雨天氣或晚間停放時也可通過家用市電充電。並聯充電串聯放電系統,有利於提高電池組的均勻性,提高其使用壽命和容量;太陽能跟蹤系統的設計製作,能顯着提高太陽能電池板的功率;車架和車身優化設計,使整車小型化、輕量化。這些都有利於提高整車的能量利用率,增加續駛里程,達到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目的。

在此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讓我學到了很多課堂內學不到的知識,例如:關於太陽能的利用、電力車的設計與製作、太陽能電力車的的車身結構、人們對節能的態度和認識等等。太陽能是現在及以後都將大規模使用的清潔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把它與電力車結合起來,成爲可以不用消耗燃油和充電提供動力。減輕了對環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費。通過這次活動我意識到團體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團體只要成員齊心協力,互幫互助,想取得成功是很容易的事情,我們這次在組長明確分工後,小組成員都毫不懈怠,積極完成自己的任務後,還主動幫助別的成員,正是因爲我們的團體精神,才使得這次研究性學習任務圓滿完成。同時也讓我認識到能源和環境保護的問題。首先是開採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其次是使用能源時排放的廢氣對空氣的污染,最後還有使用後廢物的處理問題。我覺得使用無污染的綠色能源、可再生能源是今後的必然趨勢。

做完這次關於太陽能電力車的設計與製作的研究性學習過後,讓我認識到當今能源消耗需求量很大,而使用的大多都是不可再生能源,如果不提倡節能的話在不久的將來能源將開採用完,人類將面臨能源危機。將會有更多人使用節能產品,利用可以在短時間內再生的能源來替代對環境污染嚴重的能源,將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愛護地球環境這就是愛護我們人類自己。因此,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節約能源!

研究性學習總結11

研究性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策略,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知識經濟的產物,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研究性學習要求賦予素質教育嶄新的、更深刻的涵義和更爲鮮明的時代特徵。可以說研究性學習的應運而生是開展教育改革以來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它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甚至有利於學生終生髮展,以迴應素質教育的時代呼喚。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初次實施,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構建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爲新一輪課程改革探討的熱點。如何有效地解決研究性學習中的問題,是很值得探究的。下面就我校在本學期組織學校高年級同學進行的研究性課題《張村的紅色人物》的實施總結以下幾點:

一、成立指導小組,廣泛宣傳動員,認真確定課題。

德興市張村鄉是老革命根據地,是一片英雄的熱土,這裏曾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之一,方誌敏、邵式平、饒守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在革命戰爭時期張村的許許多多的英雄兒女爲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使我們的學生秉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校在結合我鄉的實際情況,組織了五六年級的學生深入全鄉各處,進行調查,研究,撰寫學習報告,確定了此次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張村鄉的紅色人物》。

二、課題力求突出地方特色

根據我鄉的特色,充分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充分挖掘潛力,利用一切資源,爲我所用,拓寬學生研究性學習領域,辦出我校自己的特色。如:目前,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求真務實,形式多樣,除了六年級學生的《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外,結合我鄉大畈村委會境內延綿幾十公里,與三清山一脈相承的西灣蛇紋石礦也是我鄉境內的一大特色,因此五年級學生的《蛇紋石礦的特點與價值》這一課題也在啓動與研究中。同時,學校的研究性學習,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們積極利用各種途徑和資源,查找資料,進行學習與研究,具有本校自己的特色,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制定符合實際的方案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爲了使本次《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能夠順利實施和有序開展,我們經過學習和研究,制定了符合我校實際的計劃和方案,這些計劃與方案其中就包括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研究性學習評價方案,指導教師的職責等,爲本次研究性實驗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四、成立學生課題小組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調查的一種活動方式,因此,我校的此次《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採用了以高年級爲單位,5-10人一組,自願組合,自行選擇指導老師,構成研究性學習小組。以小組爲單位,開展活動,進行研究。同時,爲了加強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我校研究性學習,每週開設1節,學生主要用來進行研究性方法的學習,學習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而教師則主要在課外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同時,還帶領學生週末或節假日到圖書室或電腦上收集資料,或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到實地(如張村梅溪是饒守坤的家鄉,張村沙路是方誌敏的姐姐生活的地方)進行考察、調查、訪問。

五、加強對學生的資料收集與整理的指導

爲了體現此次研究性學習學生參與的自主性,我們的老師沒有進行代替與包辦,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讓學生自己設計資料收集與整理的方案與步驟,教師加強指導工作;讓課題小組的成員,互相討論,相互啓發,教師相機誘導,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關注同學、關注校園、關注社會,從自己關心的社會熱點中尋找有關資料,蒐集與整理各項資料,然後進行篩選與加工。比如,在張村中學任教的饒家火同志是饒守坤的遠房堂孫,他對饒守坤同志的生平事蹟知道的較多。於是,我們的指導教師就讓學生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對饒老師進行採訪,採訪的時間,步驟,問題都由學生自行確定。在採訪結束後,教師又指導學生自行對這樣材料進行篩選與整理。這樣,學生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既增長了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六、本次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後的幾點總結。

研究性學習與現行教學“以教師爲主導”相比,是學生自主的學習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內容與形式,由學生自主確定;學習方式,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探索結論的自主研究學習的過程;學習評價,不是教師主導下的作業批改和考試,而是師生合作的動態評價。研究性學習真正發揮着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學習是積極的主動的。在此,教師的作用發生了質的變化。

針對教師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據此,可以知悉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不再是教育教學的主導者,僅僅是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教師應如何發揮其參與、促進、組織和指導的作用?我們認爲,在學習中,教師要積極參與,促進學習活動的健康開展,組織好各項活動,從創設情境、開設講座、實踐體驗、調查實驗,到表達交流,互相切磋。每項活動都需要教師參與其中、促進其成、主持組織、協商解決。尤其是教師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要注意指導方法。進行研究,就要掌握科學方法。要指導學生確定課題、成立課題組、聘請導師、如何開題、做記錄、調查取樣、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結題報告的撰寫、如何表述和交流等。要進行重點指導,解決實施過程中具體的困難。如指導如何收集資料、指導如何設計方案、指導如何形成結論、指導如何與社會上不同的人羣打交道。同時,還要指導學生挖掘家庭、社會的教育資源爲開展學習活動服務。

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達到這個目的,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各種機會,讓他們去主動地獲取知識,同時也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那麼,這樣的學習是開放的,探究的,實踐的。開放,學習內容不是特定的學科知識體系,而是多樣的,豐富多彩的,綜合的;學習過程不是單一的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師生互動、互相交流,思想互相滲透的過程。學習評價也不是單一的作業批改和考試,而是多種評價方式的呈現,評價主體也發生了變化,由教師評價變爲多元動態評價。探究,學習過程是學生主動地探究而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實實在在成爲學習的主人,從確定課題開始,質疑、調查、思考、分析、研究,直到解決問題,得出結論,都是學生自主探究完成的。實踐,學生在學習中,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到實際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因此通過研究性學習,我們認爲要轉變六個觀念:

1、師生觀要轉變。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開展學習活動,這就表明學習活動中的師生關係,學生需要的是“幫助”或“指導”,不再是傳授或教導。同時,因學習活動是開放的、探究的、實踐的,教師在知識與能力上不再具有。因此,我們必須轉變傳統教育中“師道尊嚴”的師生觀,構建教學雙方主體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民主、平等的、合作的師生觀。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質疑、求異,激勵學生以獨立的角色、積極姿態對學習活動做出科學評價。在學習活動中,教師更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錯了重來,要鼓勵學生敢於同教師討論,進而揚棄教師的意見。其次,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一門新課程,涉及範圍廣,綜合性強,教師現有的知識體系和能力水平不易適應,學生質疑教師的意見,也很正常。教師導學生,學生促教師,相互交流,相互促進,這纔是新型的師生觀。

2、學生觀要發生轉變。研究性學習活動方式有兩種,一是以小組合作研究爲主要形式,同時與個體研究、班集體討論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二是以實驗操作、社會調查、觀察體驗、問題討論、資料查閱等爲內容的活動方式。與以往相比,學習方式豐富多樣,社會性、實踐性更加突出,每個學生都各自發揮着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展現着各自的才華,體驗生活,共同分享着學習活動的快樂。學習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中,學習活動是一項綜合實踐活動,參與學習的每個學生,都根據自己的實際和興趣,確定研究方向,探索着未知領域,課題組之間沒有優劣之分。在課題組內,學生髮揮着集體的智慧,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長處,爲課題組的研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組內,成員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好壞之分。因此,教師必須轉變在傳統教育中形成的學生觀,愛每一個學生,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爲對國家建設有用的人才。

3、教學觀要轉變。研究性學習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爲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傳統的教學觀必須轉變。從注重學習結果的成績轉變到注重學習過程的體驗和態度;從注重知識傳授、理解、記憶轉變到注重知識在實際中的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從注重個人鑽研轉變到同學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總之,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觀應該是:教師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圍繞學生研究課題和體驗生活設計教學,在教學中不斷地激勵指導學生,質疑、思考、解答、應用,學會學習,學會應用,學會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教學模式觀要發生轉變。研究性學習中,隨着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教學模式要發生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論是注入式,還是啓發式,都是以教師傳授知識,學生接受、記憶、理解知識爲目的,學生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容器。研究性學習,是學生主動從事的學習活動,是自尋研究方向、自主探究、自主解決問題的,可以說教學模式是學生帶着問題走向教師,請教師解答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因此,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就要轉變教學模式觀,主動地、大膽地激勵學生積極思維,敢於質疑,主動探究。

5、教學評價觀要轉變。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獲得親身參與和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資源的能力;培養科學素養,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掌握科學方法;學會與同學分享與合作,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公德心。因此要根據教學目標的改變轉變過去的評價方式,從評價教學結果轉到既評價學習過程和方法,又評價結果;從評價記憶、理解知識轉到評價知識技能的應用,從評價個人鑽研轉到評價交流和合作;從關注少數尖子生轉到關注全員參與。全面評價全體學生參加學習活動的過程,在學習中採用的方法,學習中的態度、情感,以及與人交流和合作的情況,親自動手實踐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疑難的能力。這樣,評價就發生了全新的變化。

總之,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起着關鍵的作用,要正確發揮其促進者、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就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更新知識、拓寬知識領域,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用科學的眼光,研究問題,去創新、去實踐,開拓教育教學新天地。

通過研究性學習。改變了老師的角色定位觀念,開創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也更好的培養的了學生研究創新的精神,爲學生自己學習打開了神祕的知識殿堂的門,吸引着學生自主學習,並將這樣的研究精神貫穿到學生一生的學習中,爲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研究性學習總結12

團隊精神,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集體主義精神。它是指集體中的每—個成員都應該自覺地以團隊爲歸屬,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奮鬥,達成集體的總目標。它要求每一個成員都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竭盡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去完成集體的共同任務。它也包含一種犧牲小我的內容在內。團隊精神是一個集體所必須具有的,它能夠將團體中每個成員的心緊緊地系在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俗話說,衆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件事情靠個人力量是辦不好的,只有團隊中的每個人通力合作,每一個細節環環相扣,才能獲得成功。這是半年的調查給我們的最深刻的體會。

我們的小組是一個整體,離開了誰都不能搞好這次調查活動。在調查過程中,每一項工作我們都進行了細緻的分工。譬如在查找資料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分管一項工作。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收集,我們把每個人的資料彙總起來,形成了一份比較完整的調查報告。若離開了任何一個人,我們的調查都不夠完整。在採訪相關部門的領導時,我們根據各自負責的方面,寫出了各個部分較全面的採訪提綱。在採訪過程中,每個人都有相應的工作,並各自作好採訪記錄,最後形成了一個全面、詳細的採訪報告。這些都是我們結題報告的理論來源,使我們的報告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和理論性。

團隊精神,營造出和諧的人際關係。這次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在這種和諧的人際關係中學習工作,沒有內耗,讓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調查工作中去,是團隊精神將我們這個小組凝聚得更緊密,這也是我們學習的最大收穫。這種精神的獲得,將是我們受用終身。

研究性學習總結13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的教育教學活動,但是我們總是對"實踐性"的理解太狹隘,太片面,以爲實踐就是讓學生做社會調查,到校外查資料搞活動。而在研究性學習中,實踐性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自己去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最後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解決問題。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學生可以到社會上做調查,可以外出訪問請教,也可以在學校中查閱資料,上網,觀看各種音像資料,和同學老師討論問題。這裏實踐性“首先不是一個空間概念,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社會調查,到校外訪問查閱資料等,只是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某種具體形式,而不能和研究性學習劃等號。在指導學生的過程中,我也從中得到了一些體會。

1、以往的教學活動中,老師總是充當着"智者"的角色,給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但在課題研究中,我發現有很多知識我並不比學生多知道多少,範文寫作我能查到的資料他們也能查到,甚至比我查到的更多,他們在研究中發現的問題很多情況下也是我再學習、思考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在我指導的《中學生心理壓力的宣泄方式》、《記憶——瞬間的靈動成就永恆》這幾組課題中,我所瞭解的只是一些表面的現象,當學生找到我作爲他們這些課題研究的指導教師時,我有些遲疑這些課題對於我來說也是全新的啊。可是,作爲一名教師,我不能推掉學生的信任,而應成爲學生信心與勇氣的源泉,所以,除了接受我別無選擇。爲了指導學生我翻閱了相關資料,上網查找資料,並一一分析,充實自己,以便更好地指導我的學生。即使這樣,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我還是不能立即解答。但教師的"辭典"中沒有"放棄",我請教其他的教師,上網尋求解決之道,直到得到較爲滿意的答案。有一陣子,學生走出校園到各相關部門進行採訪,回來後與我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共同分享採訪中的苦樂酸甜。可以說,校園外的採訪,確實讓學生學到了教師無法教給學生的知識和常識,也讓學生嚐到了研究中解決了問題後的快樂。困難還是不斷的出現,一段時間,小組的組員們都有些氣餒了,找到我想要放棄課題,在我一再地督促和鼓勵下才重新振作起來,將課題進行下去。

2、在指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指導教師對課題的認識和理解並不一定能達到真正的導師水平的。因此,如果要求從課題的知識和理論高度給學生以指導,大多數和老師還難以勝任。但中學生進行課題研究的關鍵不在於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而是在於讓學生在課題研究過程中體驗科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與人協作和溝通的能力,學習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奉獻精神。作爲一名教師,我和學生的最大區別就在於有比學生更嚴謹的治學態度,有更明晰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有更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這正是作爲指導教師的我在指導過程中應該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的東西。其實,再整個的研究過程當中,我充當的角色更象一位朋友,一個"打氣筒"。

3、要不斷充實自己,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提高自身教育科研的能力。教師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熟悉教材、熟悉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如何學會學習,把學生從傳統的學習模式-----被動聽課中解放出來。教會學生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增強記憶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思想彙報專題自我監控能力,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策略,爲學會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在一年的過程中,覺得做課題並不是十分正式,學校將任務佈置下來作爲指導師的自己,雖然對這個課題也比較感興趣,但是,總覺得有些力不從心,有些方面還涉及到化學知識,學生都能道出個所以然來,而自己卻一無所知,所以研究性學習對教師的要求使非常高的,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需認清楚,研究性學習不同於以往的課程,它要求讓學生進入主動探索的過程,這是一種注重知識自主建構過程的課程.傳統課程中,學生通過教師傳授獲得間接知識;而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則是通過直接體驗探索獲得直接知識.因此教師只要能夠有效地指導學生去完成,至於要研究出怎樣的結果,那主要還是要靠學生自己,教師不必未學生擔心,學生的創造力,有時候確實使驚人的.指導研究性學習帶給我們的不僅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有一個新的嘗試,使我們儘快的投入到教學改革中,實現真正的素質教育。

研究性學習總結14

爲營造學習氛圍,學校號召全體教師共同學習《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研究性學習總結。通過對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研究與學習,我明確了作爲教師不僅要專研教學,同時還要研究教育理論,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專長。

蘇霍姆林斯基提到:要提高教師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他說:“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爲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他告誡我們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我認爲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教學中的倦怠”情緒,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教師工作總結《《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研究性學習總結》。”書中的那個歷史教師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就需要我們做一個會讀書會思考的人,要從繁重的教學中走出來來,多看,多想,多實踐。

蘇霍姆林斯基有這樣一段話:“對於學習困難的兒童來說,把學習僅僅侷限於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我曾用過許多手段來減輕這些學生的腦力勞動,結果得出一條結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範圍。”我對這段話印象特別深,對於“學習困難” 的學生,他們對知識的接受能力明顯比普通學生差,就連教材上的內容都不能很好地理解掌握,去讀其他的書籍,就是增加他們的負擔,也會浪費時間。在教學中我僅僅希望“學困生”先能夠把基礎知識掌握好就不錯了,事實上學習困難的學生不是沒有辦法提高他們的學習技能,而是我們教師沒有認真地思考如何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有興趣無師自通。蘇霍姆林斯基認爲:“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這位偉大的教育家的這一點想法確實新穎,我們以前做的方法也確實值得思考:把學習僅僅侷限於必修的基礎,這種做法是否會使學生養成讀死書的習慣?

通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體會和領悟到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偉大,從中也受益匪淺,只有讓自己的思想與靈性展翅飛舞,才能使自己教育品質得以提升。

研究性學習總結15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中提高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豐富學生的文化素養,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爲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改變過去只重視結果而忽略過程,只重視分數而忽略了能力等一些不良現象,屏棄那些知識只來源於課堂,來源於教材的狹隘的認識,激活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慾,以“研究性學習”爲研究課題在歷史課堂中進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總結如下:

一、認真領會研究性學習的實質,提高教師理論上的認識

研究性學習與過去傳統的教學有着本質的區別,研究性學習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課題,引導他們參與到社會的實踐之中。根植於教材,放眼於社會,真正使課堂教學與社會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樣要組織好教師學習新課標,提升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走出研究性學習就是讓學生研究什麼、發明什麼,就是小製作等一些誤區,使學校教育與社區教育、社會教育並軌。在教學中切實落實“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思想。研究學習的開設,將改變學校教師的教學方式,也將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的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將會有較大的改變,學校培養的人才質量也將有極大的提高。

二、組織學生選擇課題

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主體,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由學生憑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課題,在學生選擇課題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得以發展與提高。

三、以點帶面,進行研究

爲了更好的進行歷史學科的研究性學習,在組織教師學習課標,提升新的教育理念的前提下,我們以點帶面進行個人學習的小彙報,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經驗,把個人的研究認識在教師間進行廣泛地交流,拓寬教師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認識。學校的教育只是學生受教育的一方面,獲得的知識也是有限的,爲了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們學校把學生由學校教育走向社區教育,開展了“身邊的歷史”,“用小手改變家鄉環境”等一系列活動,活動之後學生寫下了許多篇很不錯的小論文。針對環境的污染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做到了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結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非常喜歡這種討論式的學習方式,他們感到了學習的輕鬆。他們認識到,老師所採取的教學方式,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培養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他們從學習活動中,體會到合作的重要,團結的重要。

四、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的銜接

爲了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豐厚的知識營養,我們合理地使用教材,變“教”教材爲用教材“教”,通過查找、蒐集、使學生對課內知識廣爲了解,有適當地延伸,開發學生的潛能,拓寬學生學習的領域。

五、堅持寫教學反思,不斷改進教學和提高教學水平。

在寫教學反思的過程中,促進了我對教學過程的思考和總結,促進了我去看理論書籍,促進了我在教學上的創新。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我們初次研究,過度還很粗糙,在教學實踐中,我遇到了許多有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如:研究性學習與學科教學結合的問題、學生研究性學習成績考覈問題、教師任教該課程的積極性保持問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問題等等,但我們會在研究中不斷學習與完善,使研究性學習更趨合理化。通過此次研究性課題,我積累到了做調查的經驗,學會了如何去合作協調,鍛鍊了我們的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同學之間的瞭解,這便是我們的成功之處。我堅信會在不斷的學習與總結中不斷的成長。”

標籤:研究性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