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工作計劃

統計學教學工作計劃

統計學教學工作計劃

下面是統計學教學工作計劃,由聘才網編輯提供,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統計學教學工作計劃

爲了更好的提高教學水平,同時也爲了更好的讓學生學好統計學課程,特制訂了相應的統計學教學工作計劃,具體的安排情況如下:

一、課程介紹

《統計學》是財經院校經濟類各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的設置旨在培養學生對統計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爲相關專業課程的學習提供定性和定量的統計分析方法。

《統計學》是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表現和數量關係的方法論科學。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明確統計這個認識工具的特點、作用;掌握統計學的各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種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對社會經濟現象數量研究時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爲更好地掌握《統計學》課程,除課堂教學應有的54課時外,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課後總結,重視本課程作業練習這一環節,以實現本課程的既定目標。

二、課程的教學目標及總的教學要求、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及總的要求:

社會經濟統計學是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總體的數量表現和數量關係的方法論科學。通過學習本課程,要求學生明確統計這個認識工具的特點、作用;掌握統計學的各種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尤其是各種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學生在對社會經濟現象進行研究時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爲進一步學習各專業課程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教學的重點:

統計學中的基本概念:統計總體、總體單位、標誌、變量、統計指標和指標體系及其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繫。統計調查的意義,統計調查的分類。統計調查方案的內容,調查對象、調查單位、填報單位和調查表、調查時間等概念。統計報表制度的意義、作用和內容。各種專門調查的概念、特點和作用。統計整理的意義、步驟。統計分組的概念、作用和形式。分配數列的概念和種類。分配數列中的名詞概念,尤其是組中值的計算。統計表的作用、結構和種類。統計表的編制原則

總量指標的概念和作用。總量指標的分類,尤其是時期指標與時點指標的區別。相對指標的概念和作用及其表現形式。各種相對指標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正確運用相對指標的原則。

平均指標的概念和作用。算術平均數、調和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衆數、中位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注意算術平均數與強度相對指標的區別。標誌變異指標的意義和作用,各種標誌變異指標的計算方法及特點,尤其是標準差的計算方法。正確應用平均指標的原則。

動態數列的概念和作用。動態數列的種類。動態數列的編制原則。各種動態水平分析指標和動態速度分析指標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這些指標相互之間的關係,如逐期增長量與累計增長量的關係、發展速度與增長速度的關係、環比發展速度與定基發展速度的關係、發展速度與平均發展速度的關係等。序時平均數與一般平均數的異同點。平均發展速度兩種計算方法的側重點。動態數列的四種變動形態。幾種常用的測定長期趨勢的方法:間隔擴大法、移動平均法,尤其是用最小平方法配合動態趨勢方程。季節變動的測定方法。

指數的概念、作用和種類。綜合指數的編制原理,數量指標指數、質量指標指數的計算。平均數指數的編制原理,加權算術平均數指數、加權調和平均數指數的計算。平均數指數與綜合指數的關係,以及平均數指數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平均指標指數的編制和分析方法。指數體系的概念和作用。運用指數體系進行因素分析,以及根據指數體系進行指數間的推算。

抽樣推斷的'概念、特點和作用。抽樣推斷的基本概念。抽樣推斷的理論依據。抽樣誤差的概念和抽樣平均誤差的意義,抽樣平均誤差的計算方法。抽樣極限誤差的意義及計算。概率度的意義及其與抽樣推斷可靠程度的關係。區間估計的方法與步驟。抽樣方案設計的內容以及抽樣方案設計的原則。主要的抽樣調查組織形式。簡單隨機抽樣條件下必要抽樣單位數目的確定。

相關關係的概念和種類,現象之間相互聯繫的兩種類型:函數關係、相關關係。相關關係的特點。相關關係的測定方法,相關係數的概念、計算方法和性質。迴歸分析的概念和一元線性迴歸分析的特點、方法。相關係數與迴歸係數之間的數量關係。估計標準誤差的意義及計算方法。相關係數與估計標準誤差之間的數量關係。

國民經濟統計覈算的概念及國民經濟覈算體系的內容。國民經濟覈算中三大產值指標的核算方法以及國內生產總值的三種覈算方法。國民經濟統計覈算中的五大平衡表及四大賬戶體系。

教學難點:

統計學中的基本概念。調查單位與填報單位的區別。普查、抽樣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的區別。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的分類,相對指標的計算方法。各種平均指標的應用條件及計算方法。標誌變異指標的意義及計算方法。各種動態分析指標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指標之間的關係。數量指標指數與質量指標指數的區分和編制。算術平均數指數與調和平均數指數的區分和編制。因素分析法。抽樣誤差、抽樣平均誤差、抽樣極限誤差、概率度的意義。概率度與概率的關係。區間估計。必要抽樣單位數目的確定。相關關係的種類。相關係數的計算方法。一元線性迴歸方程的建立及其與直線趨勢方程的區別。估計標準誤差的意義及計算方法。三大產值指標、GDP的核算方法、五張基本覈算表和四大賬戶體系。

三、課程性質

專業基礎必修課,對象爲財經類各專業本科學生。

四、教學時間的安排

《統計學》課程授課時數爲54學時,各章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序號

教學內容

課時數

備註

1

第一章緒論

3

2

第二章統計調查與整理

統計調查方案、組織形式

6

3

3

統計分組、分配數列、統計表

3

4

第三章綜合指標

總量指標、相對指標

9

3

5

平均指標

3

6

標誌變動度

3

7

第四章動態數列

動態數列的編制、水平分析指標

9

3

8

動態數列速度分析指標

3

9

長期趨勢測定

3

10

第五章統計指數

概念、綜合指數、平均數指數

8

2

11

平均指標對比指數

3

12

指數體系及因素分析

3

13

第六章抽樣調查

意義、有關概念、理論依據、抽樣誤差

8

2

14

抽樣平均誤差、全及指標的推斷

3

15

抽樣方案的設計、抽樣必要單位數的確定

3

16

第七章相關分析

意義和任務、簡單線性相關分析

6

3

17

迴歸分析、估計標準誤差

3

18

第八章國民經濟覈算

3

19

複習

2

20

合計

54

五、教學方法

圍繞培養複合型、應用型、國際化人才,以適用浙江經濟的發展需求。在教學中必須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在講授《統計學》課時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原則,通過聯繫我國改革開放與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學習、思考和研究相關問題。

要採用靈活的、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逐步將灌輸式教學轉變爲啓發式教學;變單項傳授教學爲師生互動、交流式教學;變傳統教學手段爲現代化教學;對有些章節在教學時可採用討論式或自學式,區分不同的對象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

倡導多媒體教學,在有條件的教室,鼓勵教師採用多媒體教學,同時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學生多種統計方法結合應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六、選用教材及主要參考資料

選用教材:

《統計學原理》 李潔明 祁新娥著(第三版)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

主要參考書目:

1、《統計學原理》 主編:黃良文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0年版

2、《統計學原理》 主編:於聲濤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2002年版

3、《統計學》 主編:袁衛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4、《統計學》 主編:賈俊平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0年版

七、課程考覈辦法

本課程爲考試課,考試課程的成績,以期末考試成績爲主,適當參考平時成績。平時成績要有依據。平時成績的比重不超過40%,具體比例由各二級學院決定。凡課程期末考試成績低於50分者,即認定本課程爲不及格,不再和平時成績綜合評定計算。考試課程的成績一律以百分制評定。

平時成績由平時測試、期會考試、作業、課堂提問、課堂討論、到課情況等,其中期會考試佔主要部分,期會考試一般採用隨堂考試形式,具體由任課老師視情況而定。

期末考試採取閉卷考試的辦法。試卷要求覆蓋面要廣,考試內容覆蓋課程的各章、各節;試卷的各種能力層次:識記、領會、簡單應用、綜合應用各佔一定比例;試卷的難易程度應合理。考試題型有: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填空、判斷、簡答題、計算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