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民收入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5篇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形成深厚的友誼。1949年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改變了幾千年來被剝削被壓迫的地位,徹底成爲主人。今天,隨着改革開放,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取得了驚人的發展速度和巨大的改革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煤炭資源豐富,土地貧瘠。因此,煤炭工業一度被視爲其支柱產業,長期以來,大量農民加入了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三大國有行業巨頭旗下都有龐大的分公司。此外,許多非法小煤礦吸收了大量附近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礦開採和運輸。因此,煤炭爲解決山西農業人口過剩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規劃不到位,加上亂採濫挖非法小煤礦,煤炭資源日益匱乏,環保重要性日益突出,原煤銷量直線下降,煤炭深加工項目和企業尚未建立。因此,煤炭工業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大量正式工人被解僱,臨時工和合同工返鄉務農,從而擴大了農民隊伍。但是,土地情況並沒有多大變化,人口過剩的問題又變得嚴重起來。

在這樣的背景和情況下,今年暑假,我專門調查了我的家鄉平遙東部和南部地區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發現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一種是自然災害,主要是乾旱和冰雹。用“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並不爲過。從6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最後兩個月,平遙縣的大部分地區都沒有下雨。這個時期是高粱等作物生長的關鍵期。但是灌溉水的高價讓農民望而卻步,不得不眼睜睜看着莊稼乾枯發黃,甚至死亡。有些農民不願意在前期浪費時間精力成本,只好花錢灌溉施肥。這只是爲了保證秋天有一點收穫,根本沒有利潤。經過調查,我做了如下計算:一茬作物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成本是每小時14元,一般每畝灌溉一次需要4小時。這樣的話,每畝水費大概115元。另外,每畝需要化肥20公斤左右,每公斤需要1.6元;旱災和蟲災期間,每畝農藥成本25元左右,每畝土地總成本180元。如果把得到的產品賣了,比如大豆,畝產150斤左右,每斤2元左右,但是收入不等於300元。耕地、種子、運輸和農業稅的費用不超過30元。所以,努力工作的農民基本上被視爲無報酬勞動。更何況人少地少,生產出來的糧食只能自己消費,根本沒有存款換錢。

近年來,林業發展迅速(主要是別墅行業)。由於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培育的品種無非是紅星、廣金、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了富士之外其他品種都很難銷售。所以果農除了入不敷出的痛苦之外,還得面對“賣水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們縣三分之一的地方在6月15日遭到冰雹襲擊。在嚴重的地區,棉花、大豆等。僅用光桿毆打,在較輕的地區,水果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個因素是人爲因素。一些領導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上面提到的盲目開發果樹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品種差,質量不高,收穫少。改變品種或改變農業結構需要很長時間。另外,很多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當地經濟發展。

以上兩個因素導致農民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1-2個人出去打工或者做生意,形成以工養農,以商養農的格局。以下是我的調查清單,從中我們可以看到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的.成員都是農民,包括教師、工人、農民和其他成員,農民和商人都有外債家庭比率。

月平均收入(家庭)20元500元520元

月平均支出(戶)在430元、430元中爲34.4元

淨盈餘-14.4元190元,170元

比例分別爲5.2%、91.7%、3.1%和95%

其中,除了生活必需品,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收入用於子女教育,這也是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

當然,隨着人們正念的改變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科技投入也逐漸增加。塑料大棚和覆膜技術正在逐步推廣。在土地資源稀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普及率達到90%以上,進步顯著。

山西作爲中國相對落後的省份,包含了平遙這個相對落後的地方。嚴格來說,上述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是,通過這次調查,我有很多感觸。作爲一個農民的女兒,我深深體會到了農民常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但是,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生活會一天比一天好。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2

鄒平縣農民現金收入一季度實現了雙增,尤其是農戶財產性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加。據110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鄒平縣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714元,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現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長24.7%。尤其是農戶的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61.9%,是歷年來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資性收入增幅放緩。一季度,鄒平縣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長12.7%,增幅回落4.6個百分點,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幅度減緩。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僅增加3元,增長1.9%。通過農戶記帳資料結合農民工檢測調查,以及深入走訪調查戶得知,增幅減緩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從事了其他行業,例如:尹家調查點的大部分女勞動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紡織廠打工的習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效益下降工資降低,返鄉農民工有的從事服裝生意、有的從事人壽保險,還有的直接在家從事家務;二是縣域內的幾個大型的企業集團,延長了春節假期的時間,工人的生產時間減少,收入也就隨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機是直接導致農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產業現金收支有較大增長。調查數據表明一季度,農民從第一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111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長13.5%。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春節期間,農戶用於生活消費的開支與春耕備播的支出加大,促使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數量增加,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的出售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長107.4%、36.9%、31.4%;雖然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於出售數量的絕對增長,還是拉動了農民一產現金收入的增加。同時,農戶用於農業生產支出人均達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長25.3%,由於農業各種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拉動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個百分點,從增長幅度對比分析,基本實現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長過快、符合當前全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3、農戶家庭產業結構調整,導致二產業現金收入大幅度下滑。隨着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面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家庭小型企業慘淡經營、舉步維艱的局面。從深入基層調查瞭解得知,全縣110個調查戶中,有1戶常年經銷木材、1戶從事麪粉加工的工商戶,因爲今年經濟效益急劇下滑的原因,轉行出去打工或者從事了三產行業。調查資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經營第二產業的現金收入人均212元,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減少15.9%,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是近幾年來減少幅度最大的時期,與全縣的工業發展大趨勢相符合。

4、三產業受二產業的影響,首次出現下降。一季度,由於受全縣工業生產嚴重下滑形勢的影響,三產業的增長曆年來首次出現了收入下降局面。調查數據表明,前三個月,農民人均三產業收入達到181元,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減幅13.6%。減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工業發展不景氣的影響,企業物流效益下降,導致了交通運輸郵電業人均收入下降39元,減幅31.8%;二是企業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資收入減少,大量外地務工人員回鄉,影響了批零貿易餐飲業人均減少10元,減幅29.6%。此外,個別三產經營農戶的轉行也是導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帶動農民現金收入增加。近幾年,農戶從佔有財產帶來的收益不斷增加,尤其是出讓土地帶來的各種補償,隨着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增加;其次,由於農戶在外人口的獨立生活,農村人口的逐步老齡化,離退休、養老金、贍養費等標準提高,拉動了農民轉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長。調查資料顯示:鄒平縣一季度人均財產性收入達到244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長61.9%,導致本季度增長幅度過大的主要原因是,後芽村調查點的大部分農戶,下半年,耕地被企業佔用,春節前企業按照噸糧,結合當時的市場糧食價格把補償及時兌現給農戶,帶來了人均土地徵用補償收入達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長71.3%;人均轉移性收入達到12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長39.7%,主要是退休金與農村贍養費增長的拉動。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失地農戶的收入要大大高於農業戶,一方面是打工人數多,打工收入高;二是從事二三產業的'戶數多,收入高;三是沒有農業收入也沒有農業投入,但是非農業的收入高,尤其是財產性收入高。

6、期內農戶現金支出大幅度增加。鄒平縣一季度,農戶用於農業生產的費用、擴大二三生產規模、購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別達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別增長25.3%、58.8%、五倍多。其中,由於農戶直接購買商品房以及房屋裝修支出的劇增,拉動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長了26.7%。

通過以上數據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出,鄒平縣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農戶出售農產品數量的增長、農戶佔地補償增加的拉動,二者帶動了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78.4%。然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拉動農民增收的方向,其一是雖然農產品價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農民增收,只能視爲生產、生活需要;其二是土地佔用補償的增長,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從全年來看不會對農民增收拉動太大。因此,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到現金收入增長之下掩蓋的問題:

一是工人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

二是新的就業崗位雖然增加,但是進廠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

三是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

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起步階段更加困難。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3

時間過的很快,轉瞬間就到了升入大學的第一個暑假。如何安排好自己的第一個暑假也成爲了我們要考慮的重要問題。經過認真的思考,我決定對農民的收入情況進行以及如何提高農民收入進行調查。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70%以上,做大範圍的調查對於我個人來說幾乎不可能。幾經思考,我決定對我的老家——沈莊村進行調查。

沈莊村地理位置:沈莊村隸屬與XX市XX縣,地形以平原爲主,緊鄰許南公路,有河流通過,東有大型水庫(正在興建中)。

沈莊村具體情況:沈莊村共有500多人口,全部是漢族,在外務工人員佔1/2左右,留守家中的多爲老人和兒童。沈莊村共有耕地1000畝以上,人均耕地2畝左右。

沈莊村農民現階段收入情況:經過對沈莊村農民的走訪調查發現,收入主要來自兩部分。

1、糧食收入。據調查發現每畝地每年中種兩季,除去化肥、農藥等支出,年收入僅爲500元左右。

2、在外務工收入,按某人每年在外務工10個月,每個月平均工資1000元計算,該農民年均收入10000元。這兩項收入幾乎佔總收入的90%以上。其次還有個別農民通過飼養牲畜獲得一定的收入。考慮到平均兩個壯年勞動力有兩個孩子,兩個老人,這樣綜合算來,沈莊村農民的年人均收入爲4400元左右。

從以上沈莊村的各項情況可以看出,沈莊村沒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沒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也沒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的只是那1000多畝地和一個未建成的大型水庫。因此,沈莊村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農村。想要使這麼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村莊富裕起來,我們必須認真充分的利用那僅有的資源——耕地與水庫。

一、從耕地說起,耕地直接產出的是糧食,而單單賣糧食已經被證明在現階段是不能夠提高農民收入的。

而結合現階段沈莊村的具體情況(沒有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沈莊村的唯一出路就是進行糧食的深加工。經過在市場上的調查發現,小麥的單價是0。8元每斤,而經過初步加工的麪粉的.單價則達到了。。。。。元每斤,而進一步加工生產出的速凍食品如餃子、湯圓等,單價更是達到課驚人的。元每斤。由此可以清楚的發現,只要對糧食進行初步的加工,就能帶來更加豐厚的利潤。更重要的一點是進行糧食加工這一行業的門檻並不高。所以,只要有國家的政策支持,走糧食深加工這一路線是可行的。

具體措施:

(1)國家政策支持,設立專項資金用以農村設立鄉鎮企業;

(2)吸引人才,國家應加大對於回農村工作的大學生的補助。

其次,走農業產業合作化道路。說白了就是將農村的土地合併起來,成立一個公司。每個農民都是股東,由專業人員經營土地。這樣不僅會提高耕種效率,增加農民在市場上的話語權,而且能解放出大量優質勞動力。他們可以去從事第三產業等增加收入。

優點:

(1)農民從此不再是一個人面對險惡的市場,農民的話語權增加。增強了農民的自主性,農產品的競爭力以及抗風險的能力。

(2)有利與農業高科技的推廣。

(3)便於大型機械化耕作,提高了耕種效率。

(4)解放生產力,通過走農業產業合作化道路,剩餘勞動力可以更加安心的在外務工或者進入第三產業。

具體措施:

(1)成立農業合作化產業集團公司。

(2)吸納人才。

其實,在實踐中完全可以將以上兩點結合起來。有農業產業合作化公司負責鄉鎮企業的建設,這樣農民就可以擁有農業產業合作化公司紅利,鄉鎮企業紅利,以及個人工作收入等三個收入來源,這樣就能大幅提高沈莊村農民收入水平。經過初步的計算,每位農民每年能從農業產業合作化公司分得紅利1500元,從鄉鎮企業獲得紅利5000元,個人工作可獲收入8000元,這樣算來沈莊村農民年人均收入可達近萬元。與原來人均年收入4400元相比,提高了一倍多,基本達到了中小型城市的收入水平。由此可以直觀的發現,走農業產業合作化道路,大力發展鄉鎮企業是農民走向富裕最有效的出路。

二、沈莊村與許多其它村莊最大的不同是沈莊村緊鄰着一個大型水庫——燕山水庫。

緊鄰水庫個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水多,而最直接利用水資源的就是水產養殖業和灌溉農業。

經過對沈莊村的具體調查發現,沈莊村存在很多不利於提高農民收入的因素。

首先,沈莊村雖然距公路幹道只有1公里左右,但是短短的1公里卻沒有一條真正的公路,還是落後的土路。一旦下雨,土路將會泥濘不堪,直接影響人們的出行與物資的進出。因此修好這條公路是沈莊村致富的前提。

其次,沈莊村的教育水平非常低,90%的村民只有國小文化水平,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水平村民的人數幾乎爲零。究其原因,農村的教育觀念使然。大多數家長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過早讓孩子放棄了讀書,而選擇了出外務工。而農村不健全的教育制度也使這種狀況愈演愈烈。因此,儘快完善農村的教育制度,使離開校園的孩子儘快回到校園應該成爲各級領導當前工作的重點。

再次,一個精明的領導人是沈莊村,也是我國大多數農村所缺乏的。舉個例子,通過和當地村民的交流了解到,幾年前河南省大興修高速公路的工程,而興建高速公路需要的大量沙石都要從流經沈莊村的小河中挖取。令人不可理解的是成千上萬立方的沙石竟然以xx元的超低價格賣給了開發商。後經過初步的估計,這些沙石至少價值50萬元。一個愚昧領導人的愚昧決定帶來的不僅是村莊資產的流失,更帶來了河流環境的破壞。試想一下如果是一個精明的領導人,那麼沈莊村至少有了50萬元的流動資產。以這50萬元作爲投資,無論是投資養殖業,還是加工業都能給沈莊村帶來豐厚的收益。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精明的領導人。細看我國目前的幾個富裕村無不是有一個精明而有決策力的領導人。而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實行的大學生村官工程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措施。

沈莊村所面對的問題正是其它大部分村鎮所面對的,交通不變,文化水平低,缺乏領導人才等等都是限制我國農村走向富裕的根本因素。因此,切實解決好如上三個問題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4

一、調查目的

衆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雖然隨着國家在政策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扶持,農民收入有了些許提高但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還有待進一步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事關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全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這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坎”,想要跨國這道“坎”我們就要狠抓農村新增收入使得農村收入有一個質的飛躍。增加農民收入是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的需要。如果我們在繼續挖掘農業內部潛力的同時,從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速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可能爲增加農民收入開闢一個更爲廣闊的空間。通過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情況調查的瞭解可以幫助農民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提高人均收入,爲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做貢獻。爲了瞭解掌握增加農民收入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於今日就其情況對麥積區花牛鎮諸多村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20xx年10月

三、調查對象

XX鎮花牛村30戶農戶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我以訪談法爲主觀察法爲輔走訪了我所在村鎮的部分農戶。

五、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一)農民收入變化情況

農民家庭收入主要構成有: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所佔比例較大。

一是工資性收入:農民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穩定增長。 20xx年農民工資性人均收入 4078。9元, 20xx年人均工資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農民工資性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二是家庭經營收入:家庭經營收入穩步增長。 20xx年家庭經營人均純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長 11。5%。 從調查情況看:在家庭經營收入中,糧食收入絕對值逐年增加,在調查表中可看出它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因爲糧食生產效益一直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糧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較少。據統計,我市糧食收入佔家庭經營總收入的 49。7%,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仍然較大。

從種糧生產成本與收益分析,糧食作物每畝生產成本上升,農民的純收入相對減少,農民增收面臨成本高、收益低的壓力。

三是其他收入:服務收入、財產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穩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減少,以蘋果爲主要農產品的加工收入受災害性天氣影響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二)總支出情況

20xx 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長 6。5%。 20xx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666元,與上年增加 515元,增長 13。3%。在家庭總支出中生產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長比較快。

1。受農資、飼料等價格上漲的影響,農民的生產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長達 17。9%;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長 28。9%。同時,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也在增加,由於部分農機具享有政策性補貼,一家一戶重複購置農用機械,增大了人均生產性支出。在家庭總支出構成中, 生產性支出總額佔家庭總支出的近三分之一,達到 29。6%。

2。農民人均生活支出明顯增加。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長 11%。農民生活消費總支出隨物價變化急劇上升,使農民家庭總支出明顯增加。

(三)影響當前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農民收入雖取得較快的增長,但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增收空間受限 。 一是農資價格上漲過快, 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的增長。 20xx年全市農產品收入增長 10。2%,而用於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支出則增長 15%—30%不等,說明純收益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投入產出率低,致使農民收入增速緩慢。以肥料爲例,實際市場價連續幾年漲幅都在 15%以上。

另外,雜交種子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其中一季稻種子價格上漲幅度最大, 20xx年 C兩優 87、 C兩優 396, V兩優 1、 7、 8號價格均爲 35元 /斤,比 20xx年每斤又漲了至少 10元,上漲 40%。 二是 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產田 基礎設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風險災害的能力較差, 成爲制約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的`瓶頸。 特別是近年來冰災、水災、病蟲災害等發生頻繁,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穩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災害就給油菜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害,人均產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種農作物生產也受不同程度影響。三是養殖業收入因多種原因相對減少。近幾年來,因勞動力外出、飼料漲價、疫病及牲豬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等原因,飼養牲豬的農戶明顯減少,導致農民的養殖業收入減少。從調查的 100戶農戶看, 20xx年有 62戶, 20xx年只有 43戶。

2。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變小。 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適用技術應用差。絕大多數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不強;出外打工經商的農民,多數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大、環境惡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隨着產業結構升級,用工單位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就業難度將不斷加大,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也將受到擠壓。

3。惠農政策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近年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業政策保險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爲廣大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隨着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投入,通過政府轉移支付,加大補貼力度,但這部分資金中相當部分是用於扶持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改善農村生活條件,能夠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六、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爲,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爲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爲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着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爲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爲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廣播 、電視 、雜誌、互聯網等手段,爲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夯實農業基礎,爲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組織 農業 協會 ,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戶”和“公司+協會+農戶”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 社區 服 務 ,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着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規劃和管理;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效率;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5

我國農民數量如此之多,要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要帶領農民奔小康,要帶動我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增加農民的收入,當前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對策是我們調查的根本,落實完成遼寧科技大學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關於“調查社會某一階層經濟收支情況”這一社會實踐活動任務。進一步增強同學們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和互幫互助精神。使同學們在享受假期生活的同時更好的認識社會和接觸社會。

遼寧省農民收入情況調查:

遼寧省農民收入增長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全省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達1720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農民外出務工人數同比增長4.8%,務工收入增長21.7%;二是家庭經營收入快速增長。受糧食豐收和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共同影響,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全省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人均達2592元,比上年增長17.3%;三是財產和轉移性收入大幅度增長。得益於糧食直補、提高離退休養老金、土地徵用補償等優農、惠農、利民政策,農民轉移性和財產性收入比上年大幅度增長。全省農民財產性收入人均達282元,比上年增長26.5%;轉移性收入人均達179元,同比增長18.4%。

黑龍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XX年黑龍江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5206元增長7.2%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對全省2240戶農村居民家庭抽樣調查顯示:XX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6.8元,同比增加351.2元,增長7.2%。政策調控成效顯現,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繼續增長。XX年我省農村居民工資性收入人均爲1019.6元,首次邁上千元臺階,同比增加102.9元;農村居民人均打工勞務收入達到818.3元,同比增長11.8%。現金純收入佔純收入比重提高。XX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現金純收入達到4960.2元,佔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95.3%,比上年提高9.6個百分點。農民收入貨幣化程度的提高,顯示出農村市場經濟正逐漸走向成熟,從事生產經營的方式更加趨向商業化、市場化。我國“糧倉”黑龍江省的農民收入去年繼續增加。據國家統計局黑龍江調查總隊抽樣調查顯示,XX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06.8元,比上年增加351.2元,增長7.2%,連續兩年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調查顯示,XX年黑龍江省農村居民人均現金純收入達到4960.2元,佔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到95.3%,比上年提高了9.6個百分點。農民收入貨幣化程度的提高,顯示出農村市場經濟正逐漸走向成熟,從事生產經營的方式更加趨向商業化、市場化。XX年東寧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951元,工作總結成爲我省首個農民人均純收入超萬元的'縣(市)。

近年來,我的家鄉東寧縣大力發展富民產業,依靠栽培黑木耳及烤煙、果菜等特色產業,做大境外農業,做強勞務經濟,農民紛紛鼓起了腰包。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均純收入7703元,佔70.3%;勞務(含境外農業)收入2537元,佔總收入23.2%。有着“全國黑木耳第一縣”美譽的東寧縣,採取資金、政策和服務支持,扶強做大黑木耳產業,帶動農民快速增收。XX年全縣種植黑木耳7.02億袋,總產量達2.8萬噸,總收入12.8億元。僅此一項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5542元,佔總收入52.3%。目前,黑木耳產業已覆蓋全縣所有行政村。

山西省晉中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晉中市認真貫徹國家、省一系列惠農政策,持續加大“三農”投入,着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農村經濟運行呈現出質量提高、結構優化、效益改善的良好局面,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創歷史新高,收入增額與增速實現新的突破。據全市880戶農村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全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4000元大關,達到4206.7元熱門思想彙報,比上年增加558.8元,同比增長15.3%;高出上年5.3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1個百分點;絕對額居全省第五,增幅居全省第三。XX年晉中市農民人均工資性收入20xx.5元,比上年增加234.5元,增長12.8%。工資性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比重達49%,對農民純收入增長貢獻率爲42%,拉動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4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較快增長主要得益於:一是隨着近年引資力度加大和產業結構步伐加快,本地新增企業和規模進一步擴大,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能力明顯增強,使農民在本鄉地域內就業獲得的勞動報酬明顯增加,人均達到了1778.7元,佔工資性收入的86%,同比增加249.3元,增長16.3%。二是隨着《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若干意見》、《山西省農民工維權條例》的全面貫徹落實以及農民工素質提高工程的有效實施,農民工就業非農產業的環境明顯改善,素質有了新的提高,報酬水平明顯上升。

XX-XX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

通過本次社會實踐調查活動使我們深刻了瞭解了農民爸媽不易,我們大多來自農民家族。我覺得提高農民收入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推進結構戰略性調整。

2、充分挖掘農業內部潛力,加快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

3、拓寬農民增收途徑,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

4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爲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制環境。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6

xx縣農民現金收入一季度實現了雙增,尤其是農戶財產性收入實現了大幅度增加。據110戶抽樣調查資料顯示,xx縣一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714元,較去年2427元,增加287元,增長11.8%;農民人均現金支出xx元,同比增加396元,增長24.7%.尤其是農戶的財產性收入同比增長61.9%,是歷年來增幅最快的一次。

1、工資性收入增幅放緩。

20xx年一季度,鄒平縣農民工資性收入人均844元,同比增加96元,增長12.7%,增幅回落4.6個百分點,農民工資性收入增長的幅度減緩。其中:外出打工收入人均僅增加3元,增長1.9%。通過農戶記帳資料結合農民工檢測調查,以及深入走訪調查戶得知,增幅減緩的主要原因:

(1)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從事了其他行業,例如:尹家調查點的大部分女勞動力,有着去淄博周村紡織廠打工的習慣,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效益下降工資降低,返鄉農民工有的從事服裝生意、有的從事人壽保險,還有的直接在家從事家務;

(2)縣域內的幾個大型的企業集團,延長了春節假期的時間,工人的生產時間減少,收入也就隨之下降。因此,金融危機是直接導致農民工收入下降的最根本原因。

2、一產業現金收支有較大增長。

調查數據表明一季度,農民從第一產業得到的.現金收入1111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長13.5%.增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春節期間,農戶用於生活消費的開支與春耕備播的支出加大,促使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數量增加,小麥、玉米、棉花等主要農產品的出售量,分別比去年同期人均增加44.7公斤、31.7公斤、3.1公斤,增長107.4%、36.9%、31.4%;雖然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9%、15.4%、24.9%;但是,由於出售數量的絕對增長,還是拉動了農民一產現金收入的增加。同時,農戶用於農業生產支出人均達到433元,同比增加88元,增長25.3%,由於農業各種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拉動了增幅比上年增加7.7個百分點,從增長幅度對比分析,基本實現了收支同步增加,支出增長過快、符合當前全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

3、農戶家庭產業結構調整,導致二產業現金收入大幅度下滑。

隨着金融危機對企業影響面的不斷擴大,導致了家庭小型企業慘淡經營、舉步維艱的局面。從深入基層調查瞭解得知,全縣110個調查戶中,有1戶常年經銷木材、1戶從事麪粉加工的工商戶,因爲今年經濟效益急劇下滑的原因,轉行出去打工或者從事了三產行業。調查資料表明一季度,家庭經營第二產業的現金收入人均212元,較去年同期的252元,下降了40元,減少15.9%,增幅較去年同期回落3.7個百分點,是近幾年來減少幅度最大的時期,與全縣的工業發展大趨勢相符合。

4、三產業受二產業的影響,首次出現下降。

一季度,由於受全縣工業生產嚴重下滑形勢的影響,三產業的增長曆年來首次出現了收入下降局面。調查數據表明,前三個月,農民人均三產業收入達到181元,較去年同期的209元,下降了28元,減幅13.6%.減少的主要原因:

(1)受工業發展不景氣的影響,企業物流效益下降,導致了交通運輸郵電業人均收入下降39元,減幅31.8%;

(2)企業的效益降低,工人的工資收入減少,大量外地務工人員回鄉,影響了批零貿易餐飲業人均減少10元,減幅29.6%。此外,個別三產經營農戶的轉行也是導致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

5、非生產性收入大幅度提高,帶動農民現金收入增加。

近幾年,農戶從佔有財產帶來的收益不斷增加,尤其是出讓土地帶來的各種補償,隨着糧食價格的上漲而增加;其次,由於農戶在外人口的獨立生活,農村人口的逐步老齡化,離退休、養老金、贍養費等標準提高,拉動了農民轉移性收入的逐年增長。調查資料顯示:鄒平縣一季度人均財產性收入達到244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3元,增長61.9%,導致本季度增長幅度過大的主要原因是,後芽村調查點的大部分農戶,20xx年下半年,耕地被企業佔用,春節前企業按照噸糧,結合當時的市場糧食價格把補償及時兌現給農戶,帶來了人均土地徵用補償收入達到224元,增加93元,增長71.3%;人均轉移性收入達到122元,較去年同期增加35元,增長39.7%,主要是退休金與農村贍養費增長的拉動。同時需要說明的是,失地農戶的收入要大大高於農業戶,

(1)一方面是打工人數多,打工收入高;

(2)從事二三產業的戶數多,收入高;

(3)沒有農業收入也沒有農業投入,但是非農業的收入高,尤其是財產性收入高。

6、期內農戶現金支出大幅度增加。

鄒平縣一季度,農戶用於農業生產的費用、擴大二三生產規模、購建生活用房的支出加大,分別達到了人均366元、61元、440元,同比增加34元、23元、368元,分別增長25.3%、58.8%、五倍多。其中,由於農戶直接購買商品房以及房屋裝修支出的劇增,拉動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達到1449元,同比增加305元,增長了26.7%.通過以上數據的對比分析不難看出,鄒平縣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的增加,主要是農戶出售農產品數量的增長、農戶佔地補償增加的拉動,二者帶動了一季度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78.4%.然而,這不是真正意義上拉動農民增收的方向

其一、雖然農產品價格下降,但是出售量增加不合理,不是真正的農民增收,只能視爲生產、生活需要;

其二、土地佔用補償的增長,只是偶然之下的必然,從全年來看不會對農民增收拉動太大。

因此,要理性的分析農民現金收入增長的真正原因,正確把握農民增收的渠道,充分認識到現金收入增長之下掩蓋的問題:

(1)工人的月收入已經明顯下降;

(2)新的就業崗位雖然增加,但是進廠的門檻提高,對年齡、性別、學歷有了新要求,相對限制了農村“40-50”勞動力的轉移力度;

(3)房地產行業進入低谷,農民工靈活就業者的門路變窄;四是資金缺乏,返鄉農民工創業的起步階段更加困難。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7

摘要: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一向是中國的頭等大事,而農村問題又是三農問題的核心表現,是關乎國際民生的大問題,對於農村居民收入來源和生活狀況的調查,有利於我們更好更直接的瞭解農村現狀。實際上,農民在人口基數上佔了很大的比例,國家要想繁榮穩定,農民日子是否好過關係重大。對於我們在校大學生來說,能夠直接接觸農村,瞭解農村生活狀態的機會並不多,但是作爲中國未來的脊樑,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國家真絲的狀況,認識到中國大多數農民在怎樣的環境下。清醒的認識有利於我們形成踏實與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調查對象: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唐八里村村民

調查途徑:

實地走訪

主要內容:

一、農村收入來源

(一)農民收入多元化

現在的農村居民,已經不再單純依靠家裏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他們不但有農業、牧業、副業的收入,更加懂得充分利用時間,獲得更大收益。大部分年輕人不會呆在家裏專門從事農業生產,而這些農業生產大都是他們的父輩完成的。當地的年輕人一般會選擇本地的一些公司‘飯店’商場等地上班,也有一部分人選擇外出打工,還有一部分年輕人通過學習一門技術來養活自己。、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的來源,使農民收入不再單一化,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二)、農民收入有所增加

國家近幾年來不斷大力度增加農民收入,三農問題一直處於黨和政府工作的中心,這些政策落實到,便是一系列的農民政策。從減少到免除農業稅,提高餘量購價,給農民補貼等,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由原來的人均年收入20xx元增加到5000元。

(三)、增收速度緩慢

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緩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同過去的情況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開放的前6年,農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長按可比口徑計算在14%~20%之間。而1997年以來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比差距很大。20xx年我國農業勞動力人均GDP爲4460元,大約相當於540美元,按農業人口摺合爲人均300美元右。到20xx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人均GDP要達到3000美元。農村人均要實現這個目標,每年的增長率要達到12.2%。即使考慮到城鄉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將農村人均GDP的目標確定爲社會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長率也要達到8.4%。同這個要求相比,實際發展速度要低得多。

(四)城鄉差距加大

1、與城鎮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20xx年我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6005元,欠發達地區農民人均收入爲800-1500元,城鄉差別爲4.12至7.62。但實際上,農民收入中實物性收入佔了40%,如果考慮到農民收入中生產投入佔較大比重,城鄉差距則達到1000,有的家庭甚至達到20xx。

2、與富裕地區農民收入差距拉大。縣與縣之間農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20xx年,城區農民人均收入爲3420元,村鎮爲20xx元,相差約1333 元;20xx年相差約1500元,20xx年相差約1540元。同一個縣中,鄉鎮與鄉鎮之間農民人均收入也有較大差別,相差在一倍甚至幾倍。

(五)地區發展不平衡

不同地區之間農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較大,並且這種差距沒有縮小的趨勢。從全國的形勢來看,呈現出明顯的東高西低、從東南沿海向西部內陸地區遞減的趨勢。上海、北京和浙江的農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雲南、貴州、甘肅和陝西等省的3~4倍。由於城市居民在不同地區之間相對差異較小,因此,城鄉居民收入的差距,現出明顯的由東向西的遞增趨勢。即東部沿海地區城鄉居民收入差別較小,而西部地區城鄉差別更大一些.

二、造成我國農民收入問題的原因

(一)、農民整體素質還不高

突出表現:一是文化素質較低。據調查分析,農民勞動力中,國小及國小以下文化程度的約佔6%左右,國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 右,高中文化程度的約佔20%左右。二是思想僵化,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結構調整上,思路狹窄,不敢主動出擊,存在等靠思想和過份依賴政府心理,瞻前顧後,怕擔風險,不敢大膽地調整產品結構,不 具備適應市場經濟的應變能力。三是絕大多數農民對市場把握不準。從調查情況看,多數農民不瞭解和掌握市場行情,對市場需要什麼,既不去研究,也不會去搞深入細緻的調查,捕捉不到有價值的市場信息,在組織農業生產時,不是先看市場後抓生產,而是今年的生產看去年,對市場判斷不準把握不準,造成的結果是“什麼賺錢種什麼,種出什麼就賠錢”。

(二)、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還跟不上形勢要求

總體看,一是特色主導產業總量小,覆蓋農戶少。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還不高,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力弱,農村經濟組織化程度低,大部分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還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還是單純的買賣關係,產業化經營鏈條短,農產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級原料生產比重大,大部分農產品基本上是從農田到市場,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產品,高科技含量產品少,加工增值率低。二是結構調整還只是停留在規模擴張上,缺乏在內在質量提高上下功夫。以蔬菜爲例,近兩年來,有的地區蔬菜種植特別是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連年快速增長,爲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種植結構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8

如今農民收人緊張來歷於糧食作物的兌換。小麥、玉米、水稻等是農民的餬口生涯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一半乃至一半以上作爲—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天然是農民經濟的緊張來歷(緊張是指花生等蒔植較多地區)。糧食收益今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益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別的另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賣掉今後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農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蒔植上撤除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撤除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淨收益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

可是農民拿着這些錢其實不是很高興,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一年必不可少的是村兼顧、提留。家裏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拖沓機的大輪子用了好幾年了也該換了。剩下的要掃數給孩子來年的`膏火、餬口生涯費,大略到了春節還得借—些才華過個好年。

如果趕上了災荒,氣候不好,收不到糧食。交完公糧,剩下的生怕填肚皮都不必定夠。如果萬一家裏有個人抱病,生怕不借款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裏就負債了,今後的每一年得節省,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華鬆口氣。

農民收益撤除付出,剩下的只能保持大略的餬口生涯,萬一有了天災人禍就得借款,可這也不是方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讀書開支最狠毒,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黌舍,農民更是苦不堪言。

國度政策成天在喊裁減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跟着中國將加人世貿構造,外國糧食將進人中國市場,糧食代價將大幅度下降,如許農民收人裁減而付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9

3月5日至10日,我到XX村駐點,認真開展“七個一”活動。在此期間,我進農家門,聽農家言,知農家情,與農戶同吃、同住、同勞動。重點對XX村10戶農民的生產和收入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抽查。目前,農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學技術和生產資金,最怕的是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和自然災害,最怨的是加重負擔。現將有關調查情況綜合反映如下:

一、關於XX村農民收入的基本情況

XX村濱臨長江,有368戶農家,總人口1347人,總勞力爲502人,旱地面積3647畝,全村以種植業爲主,主要品種有玉米、黃豆、棉花、辣椒、梨子。全村去年人均純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純收入3000—5000元之間的戶數爲20戶;20xx—3000元之間的戶數爲80戶;1000—20xx元之間的.戶數爲100戶;1000元以下的戶數爲168戶。

在調查的。10戶農民中,人口總數爲39人,去年人均純收入爲1443.8元。總勞力數爲23人,其中務農勞力爲20人,佔87%,常年務工勞力爲3人,佔13%;在校學生爲10人;老人爲6人。人均純收入20xx—3000元之間的戶數爲2戶;1000—20xx元之間的戶數爲5戶;1000元以下的戶數爲3戶。

從調查的情況看,XX村農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民收入水平低。10戶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只有1443.8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讀書、生病就醫費用,加上婚喪嫁娶等人情世故,農戶所剩無幾,甚至入不敷出。大咀鄉長江村一農戶去年家庭純收入5780元,僅用於2個孩子讀書的費用就得1200元,佔家庭純收入的21%

2、農民增收渠道變窄,難度加大。XX村大部分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傳統的糧、棉、油等產品,賣難問題時有發生;區直企業下崗職工的增加影響了農戶通過勞務輸出獲取現金收入的出路;鄉村大部分企業經營虧損甚至關閉也制約了農戶收入的增加。

3、農戶貨幣收入比重低。在調查的10戶農民中,人均純收入20xx元以下的農民,其賣不掉的農產品佔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賣掉,也是虧本賤賣。部分農民收入中以實物爲主,貨幣收入相對較少。爲了生產和生活,部分農民常將農產品換取部分生產資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農戶收入不平衡。少數農戶的高收入掩蓋了不少農戶收入下降的真相。長江村一農戶年均純收入萬餘元,而在同村的有些農戶已到賒米、賒油度日的地步。

二、制約農戶增收的原因

農業屬於弱質產業,加上現階段商品率低,部分農產品價格下滑,農戶增產不增收。從調查的情況看,制約農戶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構調整滯後。受市場信息、自身素質等因素影響,許多農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適應,對種植、養殖產品的取捨只能盲從於市場短期的價格波動,不能科學地、準確地判斷市場規律,“村看村、戶看戶”的生產經營現象,導致一哄而上——惡性競爭——收入減少——紛紛下馬,造成農業結構調整的盲目和滯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許多農民因此發出“誰能告訴我,到底種什麼?”的無奈嘆息。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0

作者:xx

學號:xxxx

院系:xxx

年級:xxx

班級:xx

日期:20xx年8月12日

一、調查背景及意義

我國是一個擁有13多億人口的大國,而農村人口的數量佔到總人口的將近60%。人們的生存發展以及國家經濟科技等的進步都離不開農民的辛勤勞作。現在農民收入問題已經成爲我國的一個熱點問題,也是一個難點問題。

我國的"三農"問題是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問題。《新時期農業和農村工作重要文獻選編》中就指出:“農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社會安定、國家自立的基礎,農民和農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而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爲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幾年來,隨着國家政策的調整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農產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總量基本平衡再到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農民解決了溫飽問題,生活總體上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但是我國農業和農村的經濟發展仍然呈現出相對滯後、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不吻合等弊端,難以滿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農民收入依然增長緩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僅沒有縮小反而進一步加大。作爲一個農村人,我不禁要問: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農民增收困難,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利用假期時間對自己所在鎮的農民關於增收問題做了一次深入調查,以期爲本地農民增收困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合理化建議,幫助當地羣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調查方式包括髮放不記名調查問卷、實地走訪以及與當地農民交談了解情況等。

二、調查問卷

您好!我是湖南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大三的學生。此份調查問卷主要是瞭解農民的收入來源,不涉及其它事情,調查問卷不留名,不泄露您的隱私。非常感謝您的配合,謝謝!

1.您的年齡是

A 18 -40 B 40-50 C 50 以上

2.您家庭目前人口數目人

3.您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是

A農業收入 B 外出務工C 經商 D 其它

4.您家庭一年的收入狀況

A5000以下 B5000-10000 C 10000以上

5.您家裏主要外出務工人員所從事的行業

A建築業B運輸業 C 採礦業 D服務業F其它

6.您覺得打工與務農哪個掙的錢多

A 打工 B務農

7.您是不是專業養殖戶或種植戶

A是 B不是

8.您的文化程度是

A國小及以下 B國中 C高中 D 大專及以上

9.在你的消費當中,哪種消費內容所佔的比例最大:

A供養子女學習 B家庭飲食開銷 C娛樂方面 D 其他

10您對國家實施的三農政策的滿意程度

A.較滿意 B滿意 C一般 D不滿意

11.鄉村幹部處在農村最基層,在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您對村幹部看法:

A滿意 B不滿意 C基本滿意

12.對鄉村幹部不滿意原因:

A不思進取 B不深入基層 C貪佔、吃喝風嚴重 D知識結構不能滿足需要

三、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發放問卷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調查對象爲我家鄉所在的本村以及鄰近行政村的農民。參與調查過程的人們年齡都在30至50歲之間,絕大部分已經成家。在調查的30戶農民中,人口總數爲109人,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每年人均純收入大概爲1400元(因爲沒有辦法統計每個被調查對象家庭的具體收入數據,只能根據調查結果得出大致的收入水平)。家庭年收入5000元以下的戶數爲26戶;5000—10000元之間的戶數爲0戶;10000元以上的戶數爲4戶。在被調查的30個家庭中,外出務工人員數目爲26個,主要從事採礦、建築行業的`工作。具體比例爲從事採礦業15人,佔57.7%;從事建築行業9人,佔34.6%;從事服務行業2人,佔7.7%。被調查的人們,知識水平普遍較低,30個調查對象的學歷均爲高中以下水平。而且絕大多數認爲家庭開銷最大的爲子女上學費用。

通過對調查問卷以及談話內容進行統計分析,我得出了本村附近農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收入水平普遍比較低。30戶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大概只有1400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子女讀書、生病就醫,婚喪嫁娶人情世故等的費用,農戶所剩無幾。如果再遇上自然災害或者收成不好,甚至會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

2、農民收入渠道窄,要想增收難度較大。大部分農戶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傳統的糧、棉、油等農產品,而且經常會出現糧價下跌,賣不出去等情況;調查對象普遍反映家中有剩餘勞動力,但是由於知識水平較低,同時市區直企業下崗職工也在不斷增加,這些都給他們外出打工獲得收入增加了很多的困難;大部分村鎮企業也因爲經營不善出現虧損甚至關閉,這也制約了農戶收入的增加。

3、外出打工待遇較差,工作條件艱苦。在與被調查的30戶農民聊天過程中,大部分人都說家裏面出去務工的人從事的都是建築隊工作或者井下采煤工作,收入很低,工作環境非常惡劣,而且還經常有危險。但是由於學歷的限制,他們外出也只能從事這些方面的工作。

4、農民收入非常不平衡。少數農戶的高收入掩蓋了個別農戶收入下降的真相。通過了解發現,個別農戶的年收入已經過萬,生活水平也很高;但是也有農戶的家庭年收入不滿一千,已經到了賒賬度日的地步。這種情況的發生跟個人有關,也跟國家政策以及村幹部的領導有關。

5.村幹部問題重重,村委服務不到位。通過調查我發現,本村以及臨近村莊的村幹部選舉已經成了“選錢”—誰有錢誰就能當上幹部。有人爲了當上村幹部,花費鉅額資金送禮,有的甚至打起了“選票價格戰”,一張選票從100到1000不等,有的候選人一次竟花費幾萬甚至幾十萬。不難想象,在這情況下組織起來的村委會其服務意識和帶動能力是怎樣的。素質偏低的村委會成員導致村委會發揮不了應有的職能,這也是農民增收困難的一個重要因素

6、農村兒童教育水平以及師資狀況堪憂。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低,當地的教師工資水平較低,這致使大量優秀教師流失,進而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同時,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增加,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由於其父母常年在外,對他們的輔導、教育乏力,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像心理髮育不健全、學習成績下降等。

四、對策及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影響農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就必須多管齊下,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存在的種種不足。

1、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增加農民收入,關鍵在於農民自身的素質。政府部門可以安排科技人員下鄉,對農民進行技能培訓,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鼓勵農民大膽嘗試,自主創新。

2、發展鄉鎮企業,推動本地經濟發展。針對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就業困難這個問題,我認爲可以依靠發展農業和相關產業來解決問題,根據當地的農業特色,建立與其相關的鄉鎮企業,聘請外來有管理經驗的人員進行管理輔導,使企業走上良好的發展軌道。

3、加大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國家應當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加強對農業的支持保護力度,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降低農村經濟發展成本,拓寬農民收入途徑,真正實現農民增收、富裕。要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新增基本建設資金應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傾斜,逐步縮小城鄉經濟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4、加大政府監督保障力度,規範制度體系。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每年從財政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保障農民生活,減輕農民住房、醫療等方面的壓力,增強農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規範制度體系,確保國家各項政策的嚴格執行,使農民真正從中受益。這樣也可以保證每位農民達到溫飽水平,不至於出現貧富差距過大的情況。

5、增強農民民主民權意識,提高村官素質。可以通過宣傳教育對廣大農民普及選舉知識,使他們明白選舉村幹部並不是“選錢”,而是選出一個帶領自己致富的領導,一個可以信賴的、有領導能力的人。同時加強鄉鎮政府的行政干預力度,嚴厲打擊賄選行爲,保障每次選舉實現公正公平公開,選出村民心目中滿意的幹部。

6、加大農村學校師資力度,提高教育水平。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保證並進而提高農村教師的收入,吸引外來優秀教師來農村任教,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水平得到提升。同時組織城鎮孩子進行“一幫一”活動,關愛關懷農村留守兒童,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是他們能夠健康成長。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衆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雖然隨着國家在政策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扶持,農民收入有了些許提高但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還有待進一步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事關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全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這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坎”,想要跨國這道“坎”我們就要狠抓農村新增收入使得農村收入有一個質的飛躍。增加農民收入是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的需要。如果我們在繼續挖掘農業內部潛力的同時,從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速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可能爲增加農民收入開闢一個更爲廣闊的空間。通過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情況調查的瞭解可以幫助農民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提高人均收入,爲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做貢獻。爲了瞭解掌握增加農民收入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於今日就其情況對麥積區花牛鎮諸多村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20xx年10月

三、調查對象

花牛鎮花牛村30戶農戶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我以訪談法爲主觀察法爲輔走訪了我所在村鎮的部分農戶。

五、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一)農民收入變化情況

1.綜合總體概況

根據 30戶農民家庭收入調查數據統計

2.收入構成情況

農民家庭收入主要構成有: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所佔比例較大。

一是工資性收入:農民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穩定增長。 20xx年農民工資性人均收入 4078.9元, 20xx年人均工資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農民工資性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二是家庭經營收入:家庭經營收入穩步增長。 20xx年家庭經營人均純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長 11.5%。 從調查情況看:在家庭經營收入中,糧食收入絕對值逐年增加,在調查表中可看出它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因爲糧食生產效益一直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糧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較少。據統計,我市糧食收入佔家庭經營總收入的 49.7%,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仍然較大。

20xx年糧食成本及效益情況表

從種糧生產成本與收益分析,糧食作物每畝生產成本上升,農民的`純收入相對減少,農民增收面臨成本高、收益低的壓力。

三是其他收入:服務收入、財產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穩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減少,以蘋果爲主要農產品的加工收入受災害性天氣影響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二)總支出情況

20xx 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長

6.5%。 20xx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666元,與上年增加 515元,增長 13.3%。在家庭總支出中生產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長比較快。

1.受農資、飼料等價格上漲的影響,農民的生產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長達 17.9%;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長 28.9%。同時,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也在增加,由於部分農機具享有政策性補貼,一家一戶重複購置農用機械,增大了人均生產性支出。在家庭總支出構成中, 生產性支出總額佔家庭總支出的近三分之一,達到 29.6%。

2.農民人均生活支出明顯增加。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長 11%。農民生活消費總支出隨物價變化急劇上升,使農民家庭總支出明顯增加。

(三)影響當前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農民收入雖取得較快的增長,但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增收空間受限 。 一是農資價格上漲過快, 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的增長。 20xx年全市農產品收入增長 10.2%,而用於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支出則增長 15%-30%不等,說明純收益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投入產出率低,致使農民收入增速緩慢。以肥料爲例,實際市場價連續幾年漲幅都在 15%以上(最新市場價格見下表)。

另外,雜交種子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其中一季稻種子價格上漲幅度最大, 20xx年 C兩優 87、 C兩優 396, V兩優 1、 7、 8號價格均爲 35元 /斤,比 20xx年每斤又漲了至少 10元,上漲 40%。 二是 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產田 基礎設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風險災害的能力較差, 成爲制約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的瓶頸。 特別是近年來冰災、水災、病蟲災害等發生頻繁,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穩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災害就給油菜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害,人均產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種農作物生產也受不同程度影響。三是養殖業收入因多種原因相對減少。近幾年來,因勞動力外出、飼料漲價、疫病及牲豬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等原因,飼養牲豬的農戶明顯減少,導致農民的養殖業收入減少。從調查的 100戶農戶看, 20xx年有 62戶, 20xx年只有 43戶。

2.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變小。 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適用技術應用差。絕大多數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不強;出外打工經商的農民,多數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大、環境惡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隨着產業結構升級,用工單位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就業難度將不斷加大,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也將受到擠壓。

3.惠農政策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近年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業政策保險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爲廣大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隨着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投入,通過政府轉移支付,加大補貼力度,但這部分資金中相當部分是用於扶持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改善農村生活條件,能夠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六、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爲,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爲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爲導向,

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爲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着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爲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爲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 廣播 、電視 、雜誌、互聯網等手段,爲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2

現在農民收人主要來源於糧食作物的兌換。小麥、玉米、水稻等是農民的生活資料,在賣出的同時—定要留下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作爲—年的口糧。花生、芝麻等經濟作物自然是農民經濟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指花生等種植較多地區)。糧食收入以後,該賣的賣,該留的留,農民便可有四五千元的收人。

副業養殖也是農民的收入之一,在農村幾乎每家都養兩三頭豬,此外還有牛、羊、雞等家禽,這些賣掉以後大多又有了二三千元的收人,所以農村一年毛收人在六七千元,在種植上除去種子、化肥、灌溉等方面,在養殖上,除去幼苗、飼料以及家禽的醫藥費等,農民一年淨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

可是農民拿着這些錢並不是很開心,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拿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村統籌、提留。家裏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拖拉機的大輪子用了好幾年了也該換了。剩下的'要全部給孩子來年的學費、生活費,或許到了春節還得借—些才能過個好年。

要是遇上了災荒,天氣不好,收不到糧食。交完公糧,剩下的恐怕填肚皮都不一定夠。要是萬一家裏有個人生病,恐怕不借錢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裏就欠債了,以後的每年得節約,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能鬆口氣。

農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萬一有了天災就得借錢,可這也不是辦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讀書開支最厲害,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學校,農民更是苦不堪言。

國家政策整天在喊減輕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隨着中國將加人世貿組織,外國糧食將進人中國市場,糧食價格將大幅度下降,這樣農民收人減少而支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3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地處黃河流域的山西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而煤炭資源豐富,土地比較瘠薄,所以一度將煤炭業作爲自己的支柱產業,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大量的農民加入到煤炭工人的行列。大同礦務局,陽泉礦務局,汾西礦務局等國有產業的三巨頭,下設有龐大的分支機構,另外不少的不法小煤窯,收羅了附近大量的農民就業,從事煤炭的採挖和運輸,因此,煤炭是山西省解決農業過剩人口做出了巨大貢獻。

由於前期開採計劃性差,加之不法小煤窯的濫採濫挖,煤炭資源日益匱乏,同時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日益突現,原煤的銷售量便直線下降,對煤炭進行深加工的項目、企業還沒有建立,因此煤炭業的發展嚴重受挫,大量正式工人下崗,臨時工、合同工返家務農,農民的隊伍便這樣擴大了。然而土地的`狀況沒有很大改觀,人口過剩的問題又重新嚴重起來。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今年暑假,我特地在我的家鄉--平遙的東部、南部地區,針對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展開了調查,發現了困擾農民的兩大因素。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和冰雹。以"十年九旱"來形容我們晉中地區(山西省中部,包括平遙、祁縣、太谷、榆次等地)一點都不爲過。6月下旬到8月中旬近2個月的時間內,平遙縣大部分地區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高粱等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莊稼乾枯變黃,甚至枯死。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前期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付諸東流,只好忍痛花錢買水灌溉施肥。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調查後我做了如下計算:一季莊稼,至少灌溉兩次才能成熟,費用爲14元每小時,一般情況下每畝一次要灌溉4小時。這樣,每畝花去水費115元左右。另外,每畝需化肥約20公斤,每斤1.6元;天旱蟲災時,農藥每畝花費約25元,每畝地總共合計花180元。如將所得產品拿出銷售,如大豆,畝產約150公斤,每公斤約2元左右,所得不過300元。去除耕地費、種子費、運輸費、農業稅等,進農民腰包的不超過30元。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僅能夠自己消費,根本無節餘去換錢

這些年林業發展很快(主要墅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紅星、金光、國光、富士等老品種,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縣於6月15日三分之一的地區遭受冰雹襲擊。嚴重的地方,棉花、大豆等被打得只剩下光桿,較輕的地區,果實也遭受"創傷"。8月初,冰雹再次來襲,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爲人爲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像前面述及的盲目發展果樹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下面是我所做的調查情況的列表,從中可以看出農民的生活狀況:

家庭類型調查項目成員均爲農民成員中有教師、工人、農民等成員中有農民和經商者有外債家庭率

平均月收入(戶)20元500元520元

平均月支出(戶)34.4元430元430元

淨餘-14.4元170元190元

所佔比例5.2%91.7%3.1%95%

其中支出項中除了生活必需外,85%以上的家庭將大部分的收入用於子女的教育經費,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家庭負債的原因。之一。

當然,隨着人蜜唸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嶽壁鄉,兩項技術的推廣率達到90%以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山西作爲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平遙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說,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爲農民的女兒,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xxxxx班

xxxxx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4

在新中國成立及改革開放後,中國農村有了顯著的變化,那麼作爲農村的代表人物——農民的各個方面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收入的變化就是其中的一個變化。農民收入的來源有了多樣化,農民的純收入有了增加等等的收入變化都說明了中國在崛起,都說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以及國家政策的正確性。

關鍵詞:收入來源的多樣化收入增加國家政策解決辦法

在經歷了改革開放三十週年以及新中國成立了六十週年後,中國的農村已經有了全新的改變。而我作爲一個農村人,更能體會到這種激動人心的變化。農村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農民的生活條件有了質的飛躍,其中農民的收入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爲了瞭解農民的收入的變化情況,我到我的家鄉------靈峯黃村,進行了一次調查。

我的家鄉靈峯黃村是位於浙江溫州蒼南金鄉鎮的一個村子,我的爺爺奶奶生活在村子裏。我的爺爺奶奶和爸爸都是農民,因此我爺爺奶奶瞭解農民的變化,當我徵求我爺爺奶奶的意見時,爺爺說,以前農民是誰都不想當啊,又窮又累,現在情況可是不一樣了。你可以到我們村子調查一下,不就可以知道農民的收入有什麼變化了嗎?我想想覺得可行,就準備到村裏家庭去做調查了。

我先去了我村的村委會做了一些調查和數據統計,然後去村裏的幾戶家庭調查和了解實際的變化情況。村裏的人知道我是來做調查後,很熱情的招待了我,和我聊了起來。我根據調查得到的情況自己做了總結。

一、收入的來源

原來我們村貧窮落後,農民不善於搞產業調整,也不願意到企業打工,只守着自家一點土地過活。這樣落後的觀念讓靈峯黃村越來越貧窮。爲了讓村民轉變觀念,村領導們幫助村民聯繫到附近的鎮比如說金鄉鎮,龍港鎮等大點地方的企業去打工,現在村裏幾乎家家都有人外出打工賺錢。所以說工資性收入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農民在本地各類經濟組織勞動得到的報酬收入;農民外出打工得到的勞務收入;農民從本地行政事業等非企業組織中得到的工資收入等。第二,農民家庭經營收入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也是許多農民賴以生活的,我們村幹部說,我們村從20xx—20xx年農民的純收入就增長緩慢,之後幾年如果不是全面取消農業稅則可能還會出現負增長。村幹部解釋發生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一是農產品生產價格漲幅回落。二是燃油、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價格繼續走高,農民購買生產資料的費用增多。另外一點來源,就是國家對農民的重視,財產性和轉移性收入也成爲了農民收入來源的一小部分,比如像退休金和養老金。

從以上可以看到農民收入來源的單一性已經轉變爲多樣性了,不像以前除了種地還是種地。

二、收入的增加

村領導說,“十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將“三農”從“基礎地位”提升到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確立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指導思想,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的政策措施。現在我們村的農民收入也是增加了不少啊。那麼,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的主要因素:

(一)“多予、少取、放活”讓農民得到更多看得見、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實惠,農民從政策方面得到的收入顯著增加

從20xx年,我們市各地突出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兩大主題,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中心任務,堅定不移地實行“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反哺農業、回報農民”的方針,紮紮實實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工作。20xx年起全部免徵農業稅,減輕了農民負擔;繼續實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政策;實施了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保證農民種糧收益;提高了徵地補償、最低工資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標準;加大了對農民工工資的清欠力度。因此靈峯村農民在這個政策下,收入是顯著的增加了。

(二)鄉鎮工業持續發展,爲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隨着基礎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持續大力招商引資的成果開始顯現,各地區(鎮,縣)新開工企業一個接着一個,對本地打工人員吸納能力逐步增強,農民也樂於在本地企業打工,這樣農活、做工兩不誤,還能照顧到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因此農民在以鄉鎮企業爲主體的本地企業中勞動得到的收入增長較快。

(三)實施農民大培訓大轉移策略,勞務收入已經成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我們市將農村勞務輸出納入全市農業農村工作農村工作考覈的重要內容,在地區(縣,鎮,鄉)培育勞務市場,做好就業服務。初步建立了網絡互聯、信息共享的就業信息平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水平不斷提高。而且強化技能培訓,增強就業能力。對農民開展文化知識、實用技術、就業技能培訓。與此同時,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積極探索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逐步建立起了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工資支付監控制度、農民工權益告示牌制度等,從源頭上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切實維護好農民工勞動保障合法權益。村領導感慨還是國家領導及市領導的正確政策工作才使農民得到了益處。

三、當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

村幹部也提到了雖然現在的形式正在逐漸好轉,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

(一)農民增收面臨觀念和認識上的突破

當前農民收入相對提高,生活水平得到相應改善,但小農意識沒有得到根本轉變,對新形勢下加快發展的思想認識不到位。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重“勞”輕“農”思想嚴重,認爲出門搞勞務爭錢直接,而種地務農不划算,由此導致了種植結構優化緩慢、部分村撂荒地增多、單季種植增多;二是面對發展現代農業所需要的投入、技術、市場觀念以及規模經營的風險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創業信心;三是缺乏長遠謀劃,一些不良鄉風民俗有所擡頭。

(二)產業增收面臨規模和效益上的突破

農民增收,產業發展是核心。農村產業突破發展需要以特色化、優勢化、規模化來推動,通過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來延長產業鏈。我們目前農村各項產業發展面臨諸多困境:農村“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缺乏規模,覆蓋面小;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滯後,農村市場流通不暢,流通環節成本高;農產品加工企業少,規模小,市場化、規範運作程度低等需要突破的難題。

村幹部們也初略的跟我分析了他們的大體工作。首先我們工作主要是加快觀念轉變,解放他們的思想,更新他們的觀念,增強農民加快增收意識。加快農民增收,通過調查,大多數村幹部給出的答案是六個字:資金、項目、勞務。結論沒錯,認識還不到位,還沒有從等、靠、要的被動發展轉化到主動謀發展;還沒有實現從尋找資源到充分利用資源的轉變;還沒有實現從依靠勞務到發展產業謀創業的轉變;還沒有實現從等收購到尋找市場的轉變。當前加快觀念轉變,增強農民增收意識,政策宣傳進村入戶是重點。立足產業發展,增加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壯大勞務經濟,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落實惠農政策,增加農民轉移性收入。落實惠農政策,保障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民負擔監管,降低農民生產成本。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優化農民增收環境。深化農村改革,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加強組織領導,促進農民增收。

靈峯黃村的未來建設道路還是很漫長和艱苦的,可是我們的村幹部們以及村裏的農民都是充滿信心且是很有幹勁的。他們相信在國家的帶領下中國農民的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總之,通過此次調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鄉,更瞭解了農民的收入的變化情況,也對我們家鄉的發展更加充滿了信心。我相信未來幾年我的家鄉將會更好的發展。

農民收入調查報告15

放假期間,我和表妹經常跟着奶奶一起去菜市場買菜,看着那些起早貪黑的農民們,我心中不由產生了疑惑,農民的生活究竟怎樣呢?它們的年收入又會是多少呢我回到家後,把想法說了出來,表妹聽到後,也想和我一起去一探究竟,於是在春節的前幾天裏,我們對此展開了調查。

我們首先是在菜市場進行訪問調查,我們剛走到一個賣菜的老爺爺身旁,還只是開口說了兩句話而已,就被他婉言謝絕了:“我還要賣菜,沒有時間……”沒想到我們第一個採訪對象就失敗了,接着我們又連續採訪了多位農民,可是大多數都是以要賣菜,沒時間爲由拒絕了我們的採訪,最好的結果是聽完了我們的來意,卻只是笑笑,便不再回答,忙活了一上午,卻什麼信息都沒有找到,“一計不成,咱再生一計”,於是我們兩打算去農民家裏瞧瞧。

我們拜託一位朋友的媽媽幫我們聯繫了一兩戶農民,第二天,我們便起了個早牀,在朋友媽媽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農民家中,還沒進門,我和表妹就愣住了,四層樓高的`房子,還是用磚一塊一塊砌上去的,屋前的院子也很大,走進屋去,臘香味便撲鼻而來,定睛一看,原來屋裏掛滿了過年吃的臘貨,在後院我們看到了幾頭大大的肥肥的豬,我還沒回過神來,表妹便問:“請問你們年收入是多少啊?”我這才反應過來,進入了主題,“哈哈,我們一年收入有八萬多呢!”她說時,臉上還洋溢着滿足感,沒想到農民的收入也不差啊,接着我們連續採訪了幾位,得到的結果也幾乎一樣。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也成了富人,賺了錢,平日裏我們總是瞧不起農民,這才知道,原來農民過得也還不錯,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啊,雖然這次調查坎坎坷坷,可我們卻得到了我們想要的答案,我們覺得十分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