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

在現實生活中,報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1

90年代新好青年,獨生子女第一代……現在的大學生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11月20日後,各招生單位將會蜂擁進入各高校搶人才。那麼究竟大學生們最喜歡去什麼企業?他們的就業價值觀是什麼?他們怎麼找工作?

最近,由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大學就業》雜誌所做的一份《首屆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報告》就對此給出了答案。

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着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裏“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位於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於實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爲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麼?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爲發展前景(19%),其次爲施展才幹(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爲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佔13%、經濟效益佔11%、所在城市佔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佔4%、解決戶口占4%、知名度佔2%。

大學生最願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爲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爲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後,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嚮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爲: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佔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爲,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並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爲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20xx元,認爲20xx-3000元比較合理的佔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佔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爲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佔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

據國家城調總隊的20xx年全國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爲21577.24元。我們僅與深圳進行比較,他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過1798元,可見,大學生對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較理想化的。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2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曾經不愁就業的土木工程專業也是如此,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因此本次調查報考主要針對就業難這一社會現象,進行了相關的調查。

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爲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爲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爲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爲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爲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

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爲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

三、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爲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爲36.62%、26%。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爲重點考慮因素。調查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爲“經驗及實踐能力”爲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四、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爲“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爲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爲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工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說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爲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五、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

據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查中,學生認爲“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

從調查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學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對於這次調查我對土木工程有充分的認識,對學習的方向性也有充分的瞭解 在今後大學4年的學習生活中 肯定能給予我很大的幫助,這是一個好專業,有人必然有住房 永不過時的行業 但是想在這個行業裏立足 必須有良好的專業知識是很重要的。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3

趨向行業

該專業畢業生具有寬領域工程技術適應性,就業面很廣,就業率高,畢業生實踐能力強,工作上手快,可以在電子信息類的相關企業中,從事電子產品的生產、經營與技術管理和開發工作。主要面向電子產品與設備的生產企業和經營單位,從事各種電子產品與設備的裝配、調試、檢測、應用及維修技術工作,還可以到一些企事業單位一些機電設備、通信設備及計算機控制等設備的安全運行及維護管理工作。

企業需求

由於信息時代的到來,據推測,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此類人才仍將供不應求。

據調查,現階段對於電子信息工程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電子信息工程”的專業,對緩解當前該類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已經成爲信息社會人才需求的熱點。

電子信息產業是一項新興的高科技產業,被稱爲朝陽產業。根據信息產業部分析,“十五”期間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預計電子信息產業仍將以高於經濟增速兩倍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產業前景十分廣闊。

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等產業;新興通信業務如數據通信、多媒體、互聯網、電話信息服務、手機短信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展;值得關注的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絡遊戲等。目前,信息技術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術故障、設備和顧客服務、硬件和軟件安裝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統操作、監視與維修等四類人才最爲短缺。此外,電子商務和互動媒體、數據庫開發和軟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20xx年高校就業調查

電子信息類行業分佈比例如下分析:電子信息類就業面一般,工作對口度高,起薪高,跳槽對薪酬漲幅影響明顯,五年後收入高,綜合滿意度高就業率達88.6%,在所有專業排名中25/92。

專業前景及能力素質要求

電子信息工程是一門應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進行電子信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學科,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現在,電子信息工程已經涵蓋了社會的諸多方面,像電話交換局裏怎麼處理各種電話信號,手機是怎樣傳遞我們的聲音甚至圖像的,我們周圍的網絡怎樣傳遞數據,甚至信息化時代軍隊的信息傳遞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電子信息工程的應用技術。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認識這些東西,並能夠應用更先進的技術進行新產品的研究和開發。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主要是學習基本電路知識,並掌握用計算機等處理信息的方法。

首先要有紮實的數學知識,對物理學的要求也很高,並且主要是電學方面;要學習許多電路知識、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計算機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課程。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自己還要動手設計、連接一些電路並結合計算機進行實驗,對動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譬如自己連接傳感器的電路,用計算機設置小的通信系統,還會參觀一些大公司的電子和信息處理設備,理解手機信號、有線電視是如何傳輸的等,並能有機會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大的工程設計。學習電子信息工程,要喜歡鑽研思考,善於開動腦筋發現問題。

隨着社會信息化的深入,各行業大都需要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學生畢業後可以從事電子設備和信息系統的設計、應用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比如,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器件;做軟件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件相關的各種軟件;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這對經驗、知識要求很高;還可以繼續進修成爲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等。

中國IT行業起步至今有十年,很年輕。新鮮的事物、朝陽的產業總是備受注目。正是這個原因,計算機專業迅速成爲高校的熱門專業,不少同學削尖又再削尖了腦袋往這個象牙塔裏的象牙頂鑽,或爲興趣,或爲謀生掌握一門技能,或爲前途更好更快地發展。

相比前幾年的'計算機專業的火爆,近年來對這個專業的選擇漸趨於了理性和客觀。學生和家長考慮更多的是一種基於更利於個人長遠自我發展的出發點。

太多太多的關於這個行業的不好,很多很多前輩的好心建議,是否應該繼續選擇這一行,或者職業道路應該就此轉彎?選擇這一行,似乎意味着選擇這種生理和心理的苦難歷程,接受這個行業的歷練。

任何一個行業都有着各自的光鮮和灰暗,只是行外的人不瞭解。對於剛剛邁進校園的我們,對於已經邁入社會的學長學姐,對於不同崗位上的每一位前輩,舉步從來都是維艱的,輝煌的鑄就更是循序漸進,我們不可以只看到行業光鮮靚麗的外表,而忽視背後拖起它成長的艱難,兩種極端的落差當然巨大,從這樣的角度去觀察,顯然有違客觀。而對於自己未來職業生涯的築建也是一樣,它的雛形,它的打造、它的鑄就、它的豐裕、它的厚實,是靠一磚一瓦一步一步累砌而起的。

到底是做一個“入門的,不想入門的,想入門而沒有入門的”IT人,答案自在各人心中。

可以說電子信息工程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學科,是不能隨意輕視任何一門課程。幹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了它,就要對它有始有終。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4

**鎮位於安圖縣西南部,距長白山34公里,全鎮總面積1986.95平方公里,規劃區面積6.49平方公里。總人口6.3萬人,區轄9個行政村,3個社區。農村人口4500人,其中婦女人口20xx人。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拓展了農民增收致富新領域和新渠道,也爲農村婦女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婦女已成爲發展農村生產、振興農村經濟的主力軍。農村婦女就業問題已經爲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爲合理開發我鎮農村婦女勞動力資源,加速農村婦女勞動力的合理流動,解決農村婦女平等就業的問題,我們採取摸底調查、實地走訪等形式,對農村婦女就業問題展開調研。

一、農村婦女就業現狀及當前制約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的主要因素

1、農村產業結構不合理,限制了農業內部婦女就業總量。根據農業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要求,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我鎮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成效。大多數婦女在農業生產中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少數婦女依託村、鎮項目發展規模養殖業取得了明顯成績。但大多數婦女從事的是種養內部的調整,由於受資餘、技術、信息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村婦女勞動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2、農村城鎮化水平低,人口轉移速度慢,影響婦女在第二產業的就業比例。解決農業人口就業問題的根本出路在於減少農民,實現非農化就業。農村城鎮化規模不大,水平不高,不僅帶動不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而且限制了二、三產業的發展。以二道鎮二道村爲例,隨着小城鎮建設的不斷完善,不僅促進了當地建築業的發展,也拉動了以女性爲主的商貿流通、養殖種植業、飲食服務業的發展,鎮上個體戶佔總戶數的65%,且大多數爲女性,拓展了農村婦女充分就業的空間。

3、外出務工末形成規模,輸送渠道不暢。政府和有關部門職能缺位,尚未形成包括信息提供、就業諮詢、職業介紹、就業培訓在內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我鎮還未健全勞動力市場,外出就業婦女靠親朋好友、同鄉,盲目外流、亂闖,加之民間中介組織的不規範經營,外出務工婦女上當受騙、碰壁回鄉的例子屢見不鮮,使得一部分婦女把外出務工作爲一種迫於無奈的選擇。

4、農村婦女素質較低,不能適應現代就業需要。我鎮農村婦女勞動力國小文化程度722人,佔35.1%;中學1065人,佔51%;高中以上74人,僅佔婦女勞動力總數的3.6%。文化素質低、技能低、外出找不到合適的職業成爲已外出或想外出務工婦女的最大難題,沒有技術也成爲農村婦女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

二、農村婦女就業的根本出路和對策

調查顯示,農村婦女都有參與生產、勞動,發家致富的迫切願望,她們思想活躍,認爲脫貧致富、發展經濟的路子很多,務農能致富,外出打工也能致富,只要勤勞就能獲得財富。因此,筆者認爲,實現婦女充分就業,必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既立足當地農業,又有針對性地組織輸出,這樣才能切合婦女的思想實際,滿足婦女就業需要。

l、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婦女在農業內部的就業量。只有堅持不懈地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才能開闢就業和增收的新途徑、新領域。圍繞我鎮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思路,積極發展養殖業、加工業、手工製作業等以婦女爲主的優勢產業,着力於農業內部結構的`調整,在婦女中大力推行優質、高產、高效的種、養新品種,並給予技術信息指導,以女科技示範戶、雙學雙比女能手的示範幫帶作用,發展優勢、特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通過婦女小額信貸、連環脫貧,帶動周邊婦女發展規模生產,形成一村一業的塊狀經濟;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女經紀人隊伍,促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

2、推進城鎮化戰略,使婦女勞動力有序轉移。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非農產業向小城鎮集聚,加快人口向小城鎮集聚,積極鼓勵更多的農民從土地、農村中走出來,到城鎮務工、經商、置產興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促進商貿流通。利用我鎮豐富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開發有特色的旅遊項目、旅遊產品,給當地婦女帶來就業、增收致富的機遇。降低農村婦女勞動力轉移成本和就業風險,實現有序轉移婦女剩餘勞動力。

3、大力發展勞務輸出,拓展婦女就業渠道。勞務輸出是農民增收致富的最好途徑。外出婦女流向經濟較爲發達的地區,不僅掙了錢,更重要的是轉變了思想觀念,學到了技術,積累了經驗,爲農村婦女

的發展創造了機遇。我們應加大“外出掙錢光榮”的宣傳,本着轉移一個,致富一家,轉移一批,致富一方的高度責任感,積極與用工單位聯繫,瞭解用工信息,用人需求,擴大女性就業範圍。

4、加快實施女性素質工程,增強婦女就業能力。堅持不懈地把提高農村婦女素質作爲一項長期任務來抓。首先,加強對婦女的科技文化素質教育,不論是外出務工,還是就地務農,科技文化素質是婦女實現充分就業的基礎。鑑於農村婦女在農業生產中,最大的障礙是無技術無技能,必須下大力氣提高農村婦女素質,着力培養一批農村婦女科技骨幹和家政服務人員,以適應現代化農業和社會不斷髮展的需要。其次,加強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加大公民道德建設“綱要”的宣傳力度,教育廣大婦女樹立“四自”精神,使婦女充分認識到參加社會勞動是婦女徹底解放的先決條件,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第三,加強法律知識教育。提高農村婦女抗拒外界不良誘惑,自我保護的能力,使之在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做到學法、知法、懂法、守法。

三、利用政策,注重引導

l、 政策引導。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用政策、激勵機制引導婦女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加速農村婦女向二、三產業轉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護婦女合法權益。

2、 市場引導。市場經濟瞬息萬變,傳統的種養模式、就業方式己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引導婦女樹立市場經濟意識,要敢爲人先,依託項目和信息,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3、 服務引導。加快政府組織、中介組織和基層組織相互配合、相互促進的農村勞動力輸出服務網絡建設,各部門形成合力,齊抓共管,發揮農技推廣站、再就業培訓中心等服務機構的作用,全力保障婦女合法的勞動權益。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5

護士的定義是什麼?護士,是指經執業註冊取得護士執業證書,依照本條例規定從事護理活動,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職責的衛生技術人員。護士一詞來自1914年鍾茂芳在第一次中華護士會議中提出將英文nurse譯爲“護士”,大會通過,沿用至今。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和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就業問題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當畢業大學生都爲工作發愁的時候,護士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怎樣呢?本文將依此爲中心,展開論述。

1.我省加大護士就業量

針對目前各大醫院護理崗位普遍缺編的現狀,今年我省將逐步增加臨牀一線護士數量,清理非護理崗位佔編人員,最大限度地保障臨牀護理崗位的人員配置。全院臨牀一線護士佔護士總數的比例不低於95% ,普通病房牀位數與護理人員之比應達到 1:0.6,重點科室應達到 1:0.6-0.8(設定條件爲全院牀位使用率 85-95%),重症監護單元(ICU 、NICU等)爲1:2.5-3,CCU 爲 1:1.5(設定條件爲牀位使用率75-85% 或使用有創呼吸機治療病人不超過40%的情況下)。醫院應建立一定數量的機動護士庫,以滿足節假日和突發事件應急調配使用。根據《山東省 20xx年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活動方案》要求,相關醫院要建立健全臨牀護理工作制度、護士績效考覈制度、疾病護理常規、專科護理工作標準和臨牀護理服務規範、標準,明確崗位職責,規範執業行爲。加強全員培訓,強化服務理念,明確臨牀護士應當負責的基礎護理項目及工作規範並履行到位,逐步解決依賴患者家屬或者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問題。引入患者和社會參與評價的機制,將臨牀護理服務內涵、 服務項目和工作標準納入院務公開,向患者及家屬公示。推行臨牀護理責任組工作模式,結合實際探索實施護士分層次使用,以實際工作量爲基礎,實行具有專科特點的彈性排班,爲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無縫隙的護理服務。在提供基礎護理服務和專業技術服務的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滿足患者知情需求(環境、治療、用藥、膳食營養、康復、心理干預、手術、檢查等)。

2.我國護士就業發展局勢

護理專業被教育部、衛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國家緊缺人才專業,應予以重點扶持。世界衛生組織對各成員國衛生人才資源統計結果顯示,許多國家護理人才緊缺。在我國,護士的數量遠遠不夠,醫護比例嚴重失調。按照衛生部要求,我國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醫生和護士的比例應是1:4。而目前全國1:0.61的醫護比例遠遠達不到衛生部的要求,與1:2.7的'國際水平相差很大,與發達國家1:8.5的比例相差更遠。根據衛生部的統計到20xx年我國的護士數量將增加到232.3萬人,平均年淨增加11.5萬人,這爲學習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

隨着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將來從事老人醫學的人才將走俏,保健醫師、家庭護士也將成爲熱門人才。另外,專門爲個人服務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我國近年來人口年齡結構呈現老齡化改變,家庭結構卻呈現出小型化趨勢。而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羣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着難得的機遇。社區護理在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爲21世紀社區服務的重點。社區護理的中心任務是提高全民的身體、心理、社會整體水平,服務對象是長期處於社區的整個羣體。社區護士工作範圍廣,要求綜合素質高,常需對個人或家庭進行訪問和護理工作,除了要應用醫學、心理學、社會學、關係學等學科知識去護理患者外,還需運用流行病學的知識去發現社區中存在的健康問題,並具備一定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我國護士走出國門的趨勢

隨着國際醫療市場對護理人員的需求激增,“護士荒”現象已日益突出地擺在各國醫學界面前。未來10年,美國、英國、加拿大、新西蘭、新加坡、日本及全球其他國家將急需200萬護理人才。國際人力資源公司已經把目光瞄準中國。世界性的護理人才資源的短缺,給我國護理人員創造了更多邁出國門、邁向國際市場就業的機會。業內專家介紹說,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如護士在美國平均年薪達5萬美元,而美國缺護士30萬人。在澳洲,護士最容易找工作或獲得升遷,同時,只要擁有了澳洲註冊護士的資格,等於拿到了通向英聯邦國家工作的“綠卡”。英、法、德等西方發達國家對護士均有許多優惠的政策。

因此,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護士只扮演醫師的助手角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有受過研究生課程教育的高級實習護士,越來越需要具備過去只是要求醫生才需要的條件,如參加診斷病因考試,寫論文,管理麻醉品和治療普通的疾病。護士的工作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目前國內很多大中城市的醫院都設有涉外門診,而一些合資醫院以及“洋”醫院更是如雨後春筍一般紮根北京、上海等地。所以,如果護理學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麼就業選擇將更爲寬廣,可以從事在華的涉外醫護服務、國際技術合作交流和資料傳遞等。

4.護士就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今年山東省將在全省各級各類醫院,重點是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增加臨牀一線護士數量,逐步解決依賴患者家屬或者家屬自聘護工承擔患者生活護理的問題,進一步規範和加強基礎護理工作。到 20xx年底,在全省範圍內創建 20所“優質護理服務示範醫院”、 100個“護理服務示範病房”和500名“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建立垂直護理管理體制,護理部直接參與全院護士的人員調配、績效考覈等,實現護理部責權統一。提高護士福利待遇,在分配機制上向臨牀一線工作量大、技術性強、風險高、夜班多的崗位傾斜。也就是說,護士就業前景一片大好。

但挑戰往往與機遇並存。現今護士爲了能夠有效地爲病人實施整體護理,同時又使各班工作之間能夠很好地銜接,每日都要書寫多種護理文件,但內容往往重複,爲此護士總要用去大量的時間。同時隨着醫院病房的擴大、新病區的建立,病房護士人數有限,加之輔助支持系統不健全,面對每日繁重的護理工作,護士還要承擔許多非護理性的工作,更加劇了護士資源不足。與此同時,面對醫院新知識、新技術的更新及隨時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無形中都加大了護士的工作量,加重了工作負擔,也帶來了工作壓力,嚴重影響着護士的身心健康。 5成爲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

護士應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主動服務意識,在工作中不僅能夠服從領導安排,接受批評,還應有良好的協作精神,工作勤奮,不怕苦和累,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南丁格爾曾經說過:護士其實是沒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那麼我們就應該和患者多溝通,用微笑爲病人服務,在於患者溝通時要講究語言藝術,把握說話分寸,通過得體的微笑,使患者感到關愛。護士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還應善於和病人交流,能夠了解到有關疾病的健康知識,切實爲病人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應尊重患者的人格,維護患者的權力,注重服務態度和服務質量的提高!

小結

作爲一名臨牀護士,我們與病人接觸最密切,我們應該給予病人親人般的關懷,時刻了解他們的要求,滿足他們的需求,爲病員分憂。人們把護士喻爲天使,我們帶着這頂特殊的白帽子,把天使的一身用潔白來譜寫。我將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加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同時做到博覽羣書,多閱讀一些積極樂觀、催人奮進的書籍,提升個人覺悟,以高度的工作熱情,用更多燦爛的微笑服務患者!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6

我們從咿呀而語的稚嫩幼兒學步,到以四肢匍匐而進在大人們的

庇護下蹣跚而立,我們慢慢走向成熟,現在面臨大四的我們,即將走進社會。十年苦讀但求一立,那麼對於我們自己以後的未來,對於畢業後面向社會,我們不曾無數次的在腦海中勾畫美麗無比的人生藍圖,美好的前景在腦海中勾勒過一遍又一遍,我想大家都是這樣吧,曾不只一次的幻想過自己的未來,憧憬過美好的未來!可是,我們只是去想象,並沒有真正考慮過如何的付諸於行動,如何地去實現。因此,我利用本次大四的寒假,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我們在錦州各所大學附近展開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觀念、如何利用業餘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等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

採用實地調查形式,並自己親身體驗,參加社會實踐,總結經驗。

一、 調查課題

大學生就業觀念以及如今社會大學生就業問題

二、 調查對象

年級結構:大一佔16%,大二佔21% ,大三佔28%,大四35%

性別結構:男生佔45%,女生佔55% 。

三、調查步驟及時間

調查總體時間:20xx年2月1日——20xx年2月29日

調查步驟及時間分步:

1、 確定調查研究的課題:20xx年2月1日

2、 起草調查內容及方案:20xx年2月2日

3、 確定調查對象並展開調查:20xx年2月3——13日

4、 調查社會實踐活動情況:20xx年2月14——2月28日

5、 調查分析總結:20xx年2月29日

四、調查的問題與目的

本次調查的問題主要涉及大學生目前的大學生活,以及就業理念,就業觀點,在業餘時間是否參加社會實踐鍛鍊自己,如何分配自己的業餘時間。

五、調查步驟

(一)、調查前言

我國自1999年大學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和供需比日趨下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尤其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並且呈上升發展的趨勢。由於畢業生處於畢業――擇業――就業的人生轉折關頭,其思想狀態,精神面貌,心理變化均存在着較大的調查意義。有那麼一羣人,他們已經大學畢業但至今未就業。當我們不斷在講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時候,他們在想什麼?他們的家庭是什麼感受?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

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分析

隨着美國次貸危機波及範圍的擴大,全球進入了新一輪的經濟困難期,首當其衝的就是各國的企業。而企業受難的同時無疑給大學生就業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壓力。金秋十月,大學城中涌現出了這樣一類人,他們西裝革履,手提公文包,形色忡忡,步履焦急,他們就是在求職路上的大學生。大學生就業難這是一個老話題了,年年提,政府、社會、學校年年在努力,而大學生則年年撞的“頭破血流”。另外,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形勢一片暗淡,不少企業進行了大面積的裁員,大多數企業則選擇大幅度縮減招聘人數,這對大學生就業來說無異於火上澆油。雖說是所謂“金秋”的季節,遠在太平洋另一岸接踵而至的消息帶來的卻更多的是冬天的寒意。如此危機四伏的經濟環境下,不少公司都或多或少的面臨着各種困難,國內外諸多公司收縮開支,壓低成本,而在這當中,人力成本便成爲了一個他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於是乎,如今的大學生找工作也似乎變的比往年更難。

衆所周知,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20x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三)、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缺乏勝任力。現在高校培養的大學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實踐非常缺乏,即便是對實踐要求極高的技工類,很多學校因爲種種原因取消和減少了實踐的課程。大量理論的課程讓學生在專業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實踐能力的大學生成了紙上談兵的高手。

企業是非常現實經濟實體,需要的人就是能夠給企業直接帶來績效的人,而紙上談兵的大學生並不能馬上給企業帶來績效,還要搭上老員工給爲其輔導,從而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績效。現在很多企業都停止了招聘新員工,尤其是大學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的優中選優的戰略性人才儲備;而有些有實力的公司,在進行人才的戰略性調整,希望通過現在的經濟危機帶來的變化,招募和儲備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優秀的技術骨幹,從而迎接經濟危機過去後的新的發展。我國的教育思想仍然秉持着應試教育的思想。這種思想同樣延伸到從事高等教育的大學中。所以,大部分的學生仍然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與技能,缺乏對事物的探索與分析能力,缺乏一定良好的心理素質。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7

調查目的:

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爲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爲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爲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調查結論及建議:

一.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的比較少

在調查中瞭解到,大學生對就業信息的關注還是比較少的,只有24%的同學表示一直在關注就業信息,而71%的同學只是偶爾關注,在看到時留意下。而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爲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同學們大都表示對未來的工作有擔心,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缺少了這種基本的努力。典型的眼高手低表現。

總結照成這方面的原因:

1.因爲學生現在仍在安逸,舒適的校園中生活,對激烈的社會生活沒有足夠的瞭解。在經濟上仍依賴父母,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每天仍是如中學生活,上課、下課,對就業缺乏了準確的瞭解和認識。

2.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到位。同學們表示,雖然學校開設了就業指導課,但只是泛泛的講些大道理,缺少了實際的操作能力。

二.大學生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

通過對部分用人單位的瞭解,發現社會所需要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綜合素質應該包括思想健康和道德、自律、講誠信,善於協調、容易與他人合作的品格,以及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法律法規知識。

調查顯示,有60%的大學生認爲造成就業難的狀況,除了社會壓力大,企業用人少的因素外,主要問題還是在於自身的工作經驗的缺乏,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的因素。目前大學生的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缺失,突出表現爲相對缺乏社會實際工作經驗,缺乏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缺乏艱苦創業精神,在與人合作與溝通方面存在着障礙。在調查中發現,有57%的同學認爲自我表達能力和人際交往關係是自己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爲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地理位置與單位性質、社會經濟因素),內在價值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自己的理想),外在價值因素(家庭的經濟條件、薪水和福利、)。在調查中,被調查者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自己的理想、家庭的經濟條件、父母的決定、社會經濟因素、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薪酬和福利、地理位置、單位性質和父母的決定爲同學們所所首先考慮下的,接下來是自己的理想、是否能發揮自己的才能、家庭的經濟條件、社會經濟因素,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

據調查發現,以往的學生對自己就業後工作的要求,無論是單位性質反面還是薪資方面,要求都比較高,但現在的就業形勢似乎不允許初出茅廬的學生有挑工作的機會了,大學生們的要求也降低了很多,大部分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對於以後將從事非專業的工作,有61%的同學都表示可以接受,看招聘單位給出的工資待遇和發展前景。但在就業公司選擇時,有58%的同學希望可以再外資企業和政府部門工作,對那些民資企業只有極少部分的同學表示會考慮,這也是大學生好高騖遠的表現,似乎也有點不切實際。

幾點意見:

從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對就業的態度表現爲:

1.對就業形勢的關注度比較少。

2.個人能力存在缺陷,自我認識不足,缺少實戰經驗是致命因素,沒有準確的目標

3.大學生的職業期望還是比較高。

(1)學校要切實做好學生的就業工作,儘快完善就業指導體系

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的工作同等重要。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屬於就業匹配的促進措施。其核心在解決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向大學生提供就業信息並根據這些信息接受職業指導,幫助他們進行有效的職業決策。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高等院校應通過改革傳統的管理體制,逐步形成和建立一支高素質和職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爲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和就業幫助。具體措施包括建立大學生就業信息系統,並與全國勞動力市場信息系統聯網,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建立職業指導機構,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估、職業開發以及制定工作尋找戰略,爲學生提供充分的信息與指導服務;建立職業指導課程,列入學校教育課程內容和教學計劃,實施在校學生的就業指導與實習政策等等。

(2)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

首先大學畢業生要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當前全社會就業形勢比較嚴峻,除了表現在就業需求與勞動力供給的矛盾外,城鎮和農村就業問題同時出現,新生勞動力就業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這爲大學生就業增加了困難。因此大學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業不就”的思想,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正確的就業觀。調整自己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到基層去謀求發展,到艱苦的地方去創業。其次轉變到靈活就業,先就業、後擇業的動態就業上來,轉變到行行出狀元,“幹一行、愛一行、幹好一行”的敬業觀念上來。最後認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不盲目攀比,尋找與自身條件相適應的、適合於自己的用人單位。畢業生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3)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在校期間也可以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如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社團的下鄉活動、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也可以在不影響自己學業的前提下去找一份兼職,提前適應社會生活,瞭解現在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積累一些社會經驗,豐富自己的閱歷。這些都是將來找工作的資本。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8

擇業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也是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一次檢驗。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擇業心態十分複雜,各種矛盾和衝突交織在一起,對此我們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並加以積極的引導、疏導。本次調查對象爲本校大學生,採取問卷抽樣調查形式。共發放問卷20份以上。通過調查,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大學生擇業心態特點

1.成就動機水平高,但害怕面對現實。大學生有強烈的成就感。在擇業中,大學生的追求和憧憬更爲強烈,有着希望成功和報效社會的強烈傾向。他們願意爲祖國繁榮富強貢獻力量,有較高的抱負水平。不過現實卻有諸多不盡人意之處。

2.擇業心理期望高,但缺乏信心和競爭力。現代大學生的心理期望值從入校開始就很高。這種高期望值歷經四年更加高漲,大學生的擇業心理期望值高就是其中一個突出表現。

3.實現自身價值願望強,但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大學生擇業十分重視自身價值,追求自我實現,願意根據自己的專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他們認爲能實現自己“價值”的單位去。可是,他們缺乏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現實中不願到艱苦的地方、到邊遠山區、到基層去。大學生想走捷徑,幻想成才的道路一帆風順。他們雖然也願爲國家繁榮富強作貢獻,卻過分強調自我價值;有實現自身價值的雄心壯志,但對吃苦耐勞恐懼,沒有充分做好艱苦奮鬥、艱苦創業的心理準備,產生恐懼和彷徨,形成強烈的心理矛盾。

4.全面素質重要性意識強,但自身欠缺且培養不夠。大學生就業競爭是十分激烈的,主要是全面素質(綜合素質)競爭。大學生對全面素質重要性的認識十分明確,但是有些人大學四年卻未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大學生擇業心態矛盾衝突原因

1.畢業生自身處於矛盾期。首先,大學生擇業是在各種矛盾中的艱難選擇。如自我與客我矛盾、理想與現實矛盾、奉獻與索取矛盾、社會需求與自身實力矛盾等。其次,大學生正處於人生心理矛盾的突出時期。他們心理髮展不穩定、不平衡、不健全往往會產生種種矛盾。再次,大學畢業生有相當部分心理還不成熟,所以形成的個性心理特徵有較大的差異,在擇業中就表現出內在心理特徵的複雜性與矛盾性。

2.高等教育處於過渡期。當前,高校進行大幅度擴招,就業崗位跟不上畢業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和無法完全滿足畢業生的期望。如何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進行專業結構、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改革,提高師資水平,加強高校的配套發展,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有效教育和引導大學生轉變觀念和調整心態,保證他們擇業活動的順利開展,是高校甚至全社會值得研究和探討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應引起我們的.關注。但是高校無法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新形勢、新情況,它是一個長期性和漸進性的過程。這種狀況是畢業生產生不同擇業心態的直接原因。

三、調整大學生擇業心態

我們應當正確認識大學生擇業心態中的種種矛盾衝突,決不能籠統地認爲都是消極心態。大學生擇業的矛盾心態使其遇到困難、挫折和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但積極方面是主流。這種矛盾心態是其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和心理髮展趨向成熟的動力。除了大學生本身要努力尋求積極的解決辦法外,高校與社會也要加強教育和引導,使他們保持穩定、積極、正確的擇業心態進行合理擇業。

1.大學生要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質。21世紀經濟、科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市場經濟條件下畢業生在人才市場的競爭主要是綜合素質的競爭,大學生在大學四年應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質的培養,提前做好擇業準備。自覺培養自己的道德素質、文化素質、業務素質、身體心理素質等,培養自己的交際能力、創新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和自信心,使自己成爲適應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2.畢業生要進行擇業心態的自我調整。在擇業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困難、挫折、矛盾和衝突,畢業生應學會全面瞭解社會,客觀地分析、評價自我,使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統一起來,正確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係,根據社會需求正確解決自己就業定位問題,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

3.學校應加強全方位的就業指導工作。學校要適應新形勢,採取相應改革措施。除了對大學生進行專業知識教育,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外,還要進一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心理諮詢活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還應大力加強就業技巧指導,爲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4.社會和畢業生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關注和引導。社會要努力爲大學生提供良好的擇業環境,爲畢業生提供更多的擇業機會,完善就業市場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競爭機制。這是對大學生擇業心態調適的最有力的措施。另外,家長和親友要主動關心畢業生擇業期間的心理變化,積極配合學校,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緩解心理壓力,使他們有積極、健康的擇業心態。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9

爲搞學術而考研的僅1/5

xxxx屆本科畢業生國內讀研的比例爲10.8%,比 xxxx屆高了1.3個百分點,比20xx屆高1.6個百分點,三屆呈上升趨勢。其中,就業前景好和職業發展需要是本科生選擇讀研最主要的動機。而想做學術研究的比例僅爲22%,約1/5。

調查同時顯示,xxxx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後有3.8%選擇了專升本,比xxxx屆高0.5個百分點。其中,職業發展需要和就業前景好同樣是其選擇讀本科的主要原因。而想做學術研究的比例僅爲4%。

可見,畢業生追求更高學歷的主要原因是出於就業考慮,希望通過學歷的提升增強自身就業競爭力。

就業難使考研女生比例>男生

麥可思進一步調查發現,女生學歷提升比例高於男生。被調查的xxxx屆本科女生畢業後國內讀研比例爲11.8%,比男生高2.1個百分點。在讀研動機分佈上,男生想做學術研究的比例爲25%,高於女生6個百分點;而女生就業難暫時讀研的`比例爲23%,高於男生7個百分點。這可能與女生在就業中處於相對劣勢地位有關。

被調查的xxxx屆高職高專女生畢業後讀本科比例爲4.4%,比男生高1.2個百分點。在選擇讀本科的動機分佈上,職業發展需要與就業前景好均爲高職高專男、女畢業生學歷提升的主要原因。

三成考研學生轉換專業

讀研畢業生中近三成轉換專業,管理學、經濟學學科門類轉換專業的比例較高; 專升本比例最高的高職高專專業大類是文化教育大類,最低的是輕紡食品大類。

在xxxx屆本科畢業後讀研的畢業生中,有29%轉換了專業。其中,畢業生讀研比例最高的學科門類是醫學,爲16.8%;讀研比例最低的學科門類是管理學,爲6.1%。考研轉換專業比例最高的學科門類是管理學,有43%的考研學生轉換了專業;考研轉換專業比例最低的學科門類是工學,爲16%。

xxxx屆高職高專生畢業後選擇專升本比例最高的專業大類是文化教育大類,爲6.3%;其次是醫藥衛生大類,爲4.3%;專升本比例最低的專業大類是輕紡食品大類,爲2.2%。

農民背景學生考研比例高

麥可思研究顯示,xxxx屆大學畢業生中,來自農民與農民工家庭、非農民與農民工家庭者,畢業後選擇提升學歷的比例略有不同。其中,xxxx屆本科農民與農民工家庭畢業生選擇讀研的比例爲11.6%,高於非農民與農民工家庭畢業生2.2個百分點。這或許與農民與農民工家庭子弟就讀於理工科專業比例較高,而理工生讀研比例較高有關。同時,處於就業弱勢的農村畢業生更希望通過學歷提升來獲得更好的就業機會。

考研人選院校看重 專業聲譽

考研的畢業生在選擇研究生院校時會有哪些考慮呢?麥可思調查發現,xxxx屆本科院校畢業生中,考研人羣選擇研究生院校時最關注的因素是所學專業的聲譽,這一項的選擇比例比xxxx屆高了6個百分點;其次是學校的牌子,比xxxx屆略有下降。這或許說明學生對專業的學術性關注度正在提高。

碩士畢業薪酬尚未超本科同學

學歷提升的畢業生是否在就業中會獲得更高的收入呢?調查進一步分析發現,xxxx屆本科畢業三年後學歷爲碩士的人羣(即本科畢業後三年時間內完成研究生學業並投入工作的人羣)月收入爲5792元,學歷仍然爲本科的人羣月收入爲5983元。

可見,提升學歷並沒有給xxxx屆畢業生的月收入帶來明顯優勢,這可能是因爲畢業時間短,學歷提升所帶來的教育回報還未能體現。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10

一、調查目的

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着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麼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後就業大有裨益。並且有利於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

二、調查人

xx

三、調查對象

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

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五、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六、調查內容

通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瞭解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建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爲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着重要的影響。

七、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於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爲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爲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爲名牌大學學生的能力並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只有保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纔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纔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調查顯示,不同的人對“您認爲現在什麼專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就業”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經濟類、管理類,機械類、工程類,教育類、語言類,醫學類、法學類,其他。這就說明,社會並不偏向任何單獨某一類專業,俗話說的好“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肯虛心好學,腳踏實地的奮鬥,都會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沒選對專業了或者是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了,其實,無所謂什麼專業不專業,只要自己愛學習,不是專業的也能成爲自己的專業。

社會上認爲,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於“自信,有理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責任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讓大學生清楚的瞭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有利於揚長避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格要求自己,培養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調查表明,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相對滿意,當代大學生極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大學校園不只是從前人們讚美吟誦的“象牙塔”,更是一個鍛鍊能力、展示才幹的舞臺。被調查者普遍認爲,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認真掌握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大學生不應該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現代書呆子,而應該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早點涉及。

當今社會,大學生可以說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因此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己的價值。社會上認爲大學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學文憑外,“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幹、三好證書”等還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爲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生較爲容易就業的地區,因爲東部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可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過於求,競爭更爲激烈的弊端。還有不少一部分人認爲大學生更應該回到家鄉,因爲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爲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認爲大學生應該嘗試去中西部,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爲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幹,勇敢拼搏,艱苦奮鬥,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民衆普遍認爲,大學生擇業前不應該首先考慮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該注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業,不只侷限在眼前。社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最應該在政策方面給大學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資金、技術方面也應該迎頭趕上。經濟危機下,大學後並沒有被斷了後路,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比如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選調生、自主創業、直接就業等等。社會人士反映,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就開始涉及就業上崗、人才市場方面的知識,大三時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鍛鍊培養個人職場能力,積累工作經驗,適應工作環境,爲大四就業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人們對大學生期望還是蠻大的,都爲大學生的未來祝福。

八、調查結果分析

據調查,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能力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而大部分羣衆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幹,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應該具備。大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希望,大學生的發展意味着祖國明天的興盛。當代大學生活潑向上,青春充滿激情,樂觀自信,有理想有抱負的精神風貌必須發揚廣大。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11

我們就大學生就業理想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 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xx,30%的人選擇在20xx—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渴望得到什麼、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爲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纔是第一位的。

二、關於畢業後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爲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後,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願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 、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麼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後你纔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爲,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纔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纔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爲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爲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爲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儘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12

一、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特點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無論在專業理論的廣度,還是在專業技能的多樣化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預見性。面向當今社會,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是專業建設的首要目標和前提,是專業得以發展的動力。把握社會需求狀況,一方面要進行需求調查,另一方面還要進行需求預測,這樣纔會有的放矢,依社會發展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爲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人才做好前期準備。提升環境品質的需求已是當代社會,更是未來社會追求的目標。目前,我國環境藝術方面建設的層面主要是在室內設計和裝飾、裝修等內容上,裝飾藝術教育也側重於此。但隨着時代發展,裝飾藝術設計的內容將大大擴展,涉及的範圍也將更加廣闊,展望未來,培養新時代需要的設計人才是裝飾藝術設計教育的目標。

2.系統性。裝飾藝術設計是一項極其綜合的系統性行爲,包含着與之相關的若干子系統。它集功能、藝術與技術於一體,涉及藝術和科學兩大領域的許多學科內容,具有多學科交叉、滲透、融合的特點。系統性特點和要求,要有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內容體系。如何能培養出知識面寬,綜合素質強,具有整體思維能力的裝飾藝術設計人才,是制定專業建設計劃思考的重點。

3.特色性。這裏所談及的“特色”是指辦學特色。就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建設而言,不同性質、基礎的學校都有各自發展方向和目標。從行業發展和管理的角度看,高等職業的助學院校在學生擁有兩年專業基礎的前提下,建設以室內設計爲依託,側重於建築內環境設計、展覽展示設計和模型設計與製作的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構成開辦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獨特辦學特色。

4.創造性。創造是設計的靈魂。裝飾藝術設計是創造對人的生活環境進行規劃和提出方案的思考。設計教育中不能只滿足於設計方法和技藝的傳授,在藝術和設計之中,創造是它的主要特徵,也是生命活力之所在。在課程建設和教學上,要充分強調創造性的特點,樹立以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思維方法、解放學生的創造力爲主線的設計教育思想。

5.適應性。在裝飾藝術設計方面,它所涉及的範圍應該遠比現在廣泛的多,對知識面、知識結構的要求將更高,它需要有相應的能力來適應並擔負起這樣的社會角色和責任。社會的需求就是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和方向。面對未來的人才市場,要求具備較強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性來自紮實的基礎知識和較廣的專業知識面。抓住裝飾藝術設計涉及面廣,要求設計者適應性強這樣的特點,高職院校及助學院校在制定教學內容和培養計劃時要充分認識這一點,結合其專業的特點制定有效可行的教學計劃。

結合裝飾藝術專業的特點,提高職業院校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水平,應根據社會市場的需要,以培養應用型職業技術人才爲主。並以此爲目標,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教學規律,師資結構、教材系列和與其相對應的實訓基地。

二、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調查現狀分析

在對開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相關公司的調查中發現,由於我國高職院校現行教學計劃中,課堂教學的安排和現有教學體制的種種不足,學生課堂內容偏多,長期以來缺乏主動性、創造性和務實性,其主要表現爲,學生作業只重藝術表現,不重務實性設計;學生對以往所學知識缺乏主動的認知與貫通,缺少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更缺乏實踐創新的能力。同時由於對“裝飾藝術”概念的理解和認識的不同、學校性質和基礎不同,使得在專業建設的定位和教學內容設置上存在着差異。其現狀是把具有一定綜合學科特點的“裝飾藝術專業”僅定位在“室內設計”單一方向上,僅是偏重室內裝修、裝飾等美化室內環境方面。在這種教學體系培養下的學生專業面過窄,知識結構單一,綜合素質不佳,社會適應性不強。根據調查結果顯示,設計人才的培養必須加強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以適應新環境和市場的需要。可以說,書本、教材、傳統課堂是該學科的基礎,但永遠不會創造出市場需求的東西,而這些恰恰是設計藝術專業的學生最需要學習的。所以,如何轉換課程顯得尤爲重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我們當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

三、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分析和需求預測

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世界各國已經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要想在未來經濟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要想使綜合國力增強,一方面需要高層次的創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識、能夠將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的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高級人才。重視和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爲世界各國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實現現代化的迫切要求。

高職教育作爲一種高等教育類型,它兼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雙重特性,高職教育的助學院校更應該擯棄重視層次、忽視類型,崇尚理論、鄙視技能的觀念,確立能力本位思想。

1、室內設計的發展前景:

裝飾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就業前景非常廣闊。2008北京奧運會、2010上海世博會、2010廣州亞運會等世界關注的盛事都將在中國上演,這對我國城市建設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相關行業的跨國公司和國際機構總部也都看好這一商機,大量涌入中國。我國的裝飾行業已進入平緩增長而競爭空前的階段。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基本要求。隨着我國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房地產業已成爲我國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買房、買好房、裝修房”已成爲百姓日常生活的中心話題。近年來,伴隨着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裝飾業持續升溫,室內設計及裝飾漸已成爲新興的熱門行業。2005年初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以後,房地產業的發展迴歸理性,走上了一條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這也爲裝飾行業提供了一個適宜的發展空間。因此,如何抓住機遇,爲社會培養出高質量的裝飾業應用型人才,成爲目前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當務之急。

2、展覽業的發展前景

加入世貿組織意味着我國將在更大的範圍內、更深的層次上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之中,這將對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目前各行業都在學習熟悉WTO規則,研究討論入世給本行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及其應對策略。展覽業也不例外。從展覽的環境、展覽的設施、展覽的種類、展覽的規模、展覽的水平、展覽的作用、展覽的影響等來看,我國已經成爲亞洲的展覽大國,並正逐步成爲亞洲區域性的"展覽中心"。我國展覽業目前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加入世貿組織將有力推動中國展覽業更快的發展。在展覽業成熟的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展覽業的產值約佔其國民經濟總產值的0.2%左右。而目前我國展覽業的總產值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0.044%,發展空間十分巨大。總之,我國展覽業發展的勢頭很好,速度很快,潛力很大,後勁很足,大有可爲,也將大有作爲。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隨着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隨着我國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隨着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展覽業必將迎來一個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來。這種趨勢必然要求加大專業會展人才培養的力度。

3、模型製作業的發展前景

隨着我國城市規劃業、建築設計業、房地產業的高速發展,建築設計師、城市規劃師、房產商、展覽商青睞模型形象直觀的特點,勢必促進建築模型製作業進一步發展,而投資少、入行易的特點也將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建築模型製作員行列當中,職業前景十分看好。

通過廣泛的社會調研、與企業的交流和討論,我們強烈感受到社會對裝飾設計類應用型人才的強烈需求,看到目前的高等職業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與市場所需求的人才之間還存在不相適應的方面。裝飾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不僅勢在必行,而且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統專業知識和先進設計理念的裝飾設計人員,這在客觀上爲高等職業教學裝飾藝術設計專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也爲高職教育的助學院校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13

近年來,我省堅持把促進就業作爲民生之本,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全省就業工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和歐洲債務危機,以及包括我國在內的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影響,一些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經營困難,新增就業崗位總量下降,勞動力結構性矛盾加劇,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爲充分了解我省就業創業的新情況,研究進一步完善支持就業創業政策和加強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措施,近期,我們會同省人社廳在分析全省促進就業創業情況的基礎上,聯合赴徐州、淮安、東海、贛榆等市縣開展調查研究。

一、就業創業基本情況

調查和分析表明,近年各地普遍加強對形勢的研判,增加財政投入、提升就業服務能力、推進扶持政策落實,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就業工作目標任務。20xx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34.60萬人,連續七年超百萬;城鎮登記失業率3.22%,低於年度控制目標;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66.1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0.07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27.92萬人,城鄉勞動者技能培訓75.96萬人。其中:城鄉新成長勞動力29.76萬人,培訓後就業率82.48%,創業培訓23.68萬人。徐州市、淮安兩市當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0.23萬人和6.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爲2.55%和2.56%;轉移農村勞動力分別達到6.41萬人和2.04萬人。

(一)就業資金投入穩步增長。各地在財力較爲緊張的情況下,通過統籌安排財政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擴大支出範圍試點資金,逐年加大就業資金投入力度,保障重點支出項目,支持各項就業創業扶持政策的落實和工作開展。20xx年,全省用於促進就業的資金達40億元,其中:用於社會保險補貼20億元,職業介紹和培訓補貼4億元,公益性崗位補貼2億元,扶持公共就業服務3.3億元。徐州市投入就業資金2.57億元,比上年增加47%;淮安市投入就業專項資金1.4億元,比上年增加35%;贛榆縣投入就業專項資金1965萬元,比上年增加16%。

(二)就業資金管理更加規範。各地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爲重點,以落實就業促進政策爲目的,進一步完善就業補助資金的審覈、公示、撥付和監管流程,利用網絡手段不斷提高管理水平,探索資金補助與工作成果掛鉤,資金管理更加規範,政策落實更加透明,資金效率不斷提高。徐州市依託就業管理系統,實現了補貼資金網上申報、網上審覈、網上發放,提高了資金審覈撥付效率;並將培訓補貼資金與培訓結果掛鉤,採取對培訓出勤率低、質量較差的培訓機構扣減補助的辦法,促進了培訓質量的提高。東海縣健全就業資金經辦機構、人社部門、財政部門三級審覈制度、內控制度和公示制度,確保了資金安全、流程規範和信息公開。

(三)就業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各地依託公共人力資源市場,以創建充分就業示範社區和充分就業鄉鎮爲重點,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平臺,並運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將有形的場所服務轉化爲更加便捷高效均等的網絡服務,提高了就業服務的效率和能力。淮安市建立了“招工求職e通”,採取專線連接與3G技術相結合,集中管理就業服務相關數據,通過市縣鄉村四級聯網實現了管理經辦的標準化和均等化。贛榆縣重點規範村級平臺信息臺賬,對農村勞動力資源、轉移、培訓、就業、零就業家庭、創業等信息實行規範化、動態化網絡管理。

(四)創業帶動就業成果顯著。各地將創業政策、創業培訓和創業服務有效結合,大力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培養勞動者創業意識和能力,以創業帶動就業。徐州市利用高校集中的優勢,突出抓大學生創業的工作,通過建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產業化基地、創業園等措施,扶持創辦企業1646家,吸納畢業大學生和社會勞動者1.82萬人就業,該市大學生創業園被授予“國家大學生創業示範基地”。贛榆縣大力推進“一鎮一品”創業示範(孵化)基地建設,發揮沿海、平原、山區產業特色,通過示範基地直接帶動就業近2萬人。東海縣已累計幫扶7萬人投身創業,直接帶動就業30多萬人,農民創業人員人均收入是普通農民收入的4倍,成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五)企業用工形勢總體穩定。各地多措並舉,努力確保就業和用工形勢穩定。從20xx年前三個月統計數據看,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8.21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28.21%,好於“十一五”期間任何年份;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正常範圍;企業需求人數與登記求職人數之比爲1.01,用工形勢總體穩定。贛榆縣在春節前後有針對性地開展爲求職者、企業用工服務,充分依託就業服務網絡,開展全縣用工調查,爲企業進行崗位和技能提升培訓,爲求職者提供就業指導、職業介紹和職業培訓,採取聯動和專場招聘形式,較好地緩解了企業招工用工和求職者就業難問題。東海縣加強用工需求調查監測,建立重點企業動態跟蹤機制,根據全縣季節性和訂單性企業用工變化示意圖,及時對職工進行雙向培訓,使空檔期的企業職工轉移崗位,緩解季節性、階段性用工矛盾。

二、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技能與崗位不匹配,勞動力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由於地方製造業的快速發展,許多地區企業用工,尤其是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逐年遞增態勢,但城鎮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的技能素質相對偏低,就業領域較窄,而新成長勞動力又存在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不能與市場良好對接問題,造成用工難,就業也難。同時,受發達地區管理模式和高工資影響,勞動者流動性普遍增強,造成部分企業長期用工不足。

二是創業意識和氛圍不夠,不少就業者存在等、靠思想。由於缺乏創新、創造意識和承擔風險能力,不少就業者不是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主動尋找創業機會,闖蕩市場,而是等政府扶持,靠關係就業,有的甚至寧願吃救濟、吃父母也不積極就業,更談不上創業。

三是就業工作重點不斷變化,就業援助政策的調整跟不上形勢。當前,高校畢業生、城鎮就業困難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等人羣已經成爲就業重點扶持對象,但是,有的就業援助政策還停留在過去的就業工作重點上,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如地方反映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三年到期後,對部分就業困難人員面臨因政策到期而重新失業的風險沒有後續援助政策;通過基層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政策的補貼對象界定、補貼水平、發放辦法等有待進一步規範和完善,對三年到期後政策如何延續或調整,如何真正實現大學生穩定就業缺乏進一步研究。

四是就業服務體系尚未成網,信息化建設尚處於初級階段。雖然近年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但由於各種條件、因素限制和影響,上下級之間、區域之間尚未形成通暢的網絡,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真正實現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就業信息適時傳遞和共享。

五是就業資金使用和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資金使用上,不少地方支出進度較慢, 就業專項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結餘較大。據統計,20xx年底全省就業專項資金結餘14億元左右,約佔全年支出數的45%;全省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餘達203億元,按目前年支出水平測算,即使不收取保險基金也可維持8年的待遇支付。在資金用途上,兩類資金在促進就業方面的功能定位不清晰,各自的側重點不夠明確,協同促進就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地方政府責任上,有的地方政府沒能承擔起促進就業的主要責任,存在等、靠、要思想,對省級補助資金有明確掛鉤要求的項目安排了資金,對沒有明確要求的則安排較少或者未安排。

三、對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政策建議

(一)應加強就業資金籌集和使用管理。根據就業工作需要合理安排就業專項資金,保障促進就業支出需要;引導社會資金援助促進就業工作,拓寬就業資金籌措渠道;規範資金使用,加快資金支出進度;開展就業專項資金績效評估試點工作,建立和完善績效評價體系,並將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於省補資金分配,促進資金使用效益提高;完善省補資金分配辦法,調動地方政府促進就業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大就業資金的監管,採取年度檢查和專項審計相結合的辦法,強化監督,杜絕騙取、貪污、挪用資金事件發生。

(二)應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的長期效用。結合實際完善失業保險基金籌資使用政策,統籌發揮財政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在促進就業工作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方面要積極拓展失業保險基金用途,在留有合理的備付資金外,允許用於促進勞動者就業方面的支出,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益。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失業保險徵收彈性費率機制,根據就業形勢變化和基金保障需要適時調整繳費比例。在就業形勢穩定,基金結餘較大時,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反之則上調保險費率。當前應儘快下調失業保險費率,減輕企業負擔,提高企業吸納勞動者的能力,促進社會充分就業。

(三)應加大對創業帶動就業的支持力度。在總結各地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現有創業扶持政策進行梳理、調整和完善。借鑑國外對創辦小企業就業者,特別是失業青年給予創業資助和生活補貼的做法,加大對創業帶動就業的支持力度;整合現有扶持小企業發展資金,增加省級創業引導資金投入,推動包括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創業產業基地和創業園建設;切實解決大學生創業過程中貸款難、融資難等問題,開通“創業擔保貸款綠色通道”,引入風險投資基金投入,解決創業資金不足問題;支持各地根據產業特色開展農民創業試點工作,發揮先進示範效應,以點帶面促進創業帶動就業。

(四)應適時調整完善就業援助政策。在積極穩定現有企業用工,確保現有就業援助政策落實的基礎上,應根據就業工作重點,適時完善就業援助尤其是公益性崗位補貼政策,以及政策到期後對部分就業特殊困難人員重新失業的後續援助政策,進一步細化援助對象的界定、補貼水平、發放辦法等。制定鼓勵對外勞務輸出政策,對從事勞務輸出和派遣的公司給予適當補貼。

(五)應進一步加強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整合現有人力資源市場,支持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使之儘快形成上下級之間、區域之間通暢的網絡;加強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就業信息的適時傳遞和資源共享;加強各級尤其縣、鄉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服務能力,使城鄉勞動者享受均等的就業服務。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14

爲積極應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相比於其他職業來說,我們軟件技術更需要認識其嚴重性,對此我們展開了一次“關於軟件技術就業前景調查”的活動。

調查情況如下: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各專業在校生調查。

二:調查內容:

1. 對於軟件技術的就業程度:

參與填寫的人數總共爲68人,其中對軟件技術專業瞭解的人僅佔17.65%,可見軟件技術這項專業在人們心中的深度還不是非常的深刻。但是對於其就業程度有過半的人認爲是很好就業的.。根據網上的調查,社會的確很需求這方面人才,但是想在次專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前景,不僅需要精通專業知識還需學習相應的外語。

2. 軟件技術發展前景:

相對於軟件技術的發展前景有91.18%的人認爲軟件技術會在未來發展下去。根據我們小組調查的資料來看。軟件工程專業在未來多年仍將是就業形勢看好的專業。據估計,我國目前存在着80萬的軟件人才缺口,大概是中國就業率最高的專業了,而對軟件人才的需求也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中國在軟件總體設計,軟件研發等方面缺乏高層次人才。缺口較大、結構失衡、需求旺盛。軟件研發人才的匱乏已成爲我國基礎軟件業發展緩慢的一大瓶頸。涉及到個人時,軟件技術的就業前景就與自身的能力有很大的關係了。

因此軟件技術在未來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3. 學習軟件技術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情況:

軟件技術專業以目前形勢來看其收入情況是比較可觀的。其中JAVA工程師的薪水相對較高。通常來說,具有3~5年開發經驗的工程師,擁有年薪10萬元是很正常的一個薪酬水平。80%學員畢業後年薪都超過了5萬元。

總的來說軟件技術從各個方面來說都是比較不錯的。有很高的就業率,較可觀的年薪。值得我們來進行學習。

編寫人:王延偉 小組成員:隋如健 王嘉涵 彭宇軒 金明德 毛建學

2022年就業調查報告15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像的空間。沒有想像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想像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音樂的聲音是富於創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點,爲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但在我們實際的音樂課教學中,音樂則不再發揮着那樣神奇的魅力,這是因爲:把音樂作爲一門課程來進行系統地學習,它本身賦予人的自由想象空間就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定限制。因此,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以實踐性課堂結構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一、音樂教育的現狀

隨着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特別是素質教育的不斷向前推進,近年來,音樂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各級教育機構制定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有效地推動了整個學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基礎音樂課程體系所存在的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同樣存在。其主要的、突出的現象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片面理解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目標。

在一次某省的音樂賽課中,有一堂國小六年級的音樂鑑賞課因其教學設計合理、課堂氛圍活躍、德育目標明確等獲得了較好的評價。的確,從對一堂課的評價標準來講幾乎無可挑剔,而且“育人”思想貫穿始終??,但是有一個細節讓我生出無限感慨:在欣賞完家喻戶曉的《春節序曲》後,老師讓學生髮表感想,同學們都以“鑼鼓喧天、載歌載舞、嬉戲玩耍”等喜慶的語言博取了老師的點頭認可和微笑讚許。然而一個胖胖的小男孩舉手說:“老師,我認爲他們在打架”,老師的微笑僵住了,“他們就是在打架,上一次我家樓下的棒棒軍打鬧時就這樣,當時我還在家做作業呢!”小男孩的臉已經漲得通紅。最後老師仍然沒有領情,以這首曲子的真實背景否定了小男孩的創作性體驗。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語文、數學等工具學科,在最具創造性特點、最需要想象力的音樂學科領域中也凸現出來了,由於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的音樂教學習慣以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爲主要方式,這種你教我學、我講你練的灌輸式教學牢牢地禁錮着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惟師是從、惟書是從,只能被動地接受一個“標準答案”,而不是創造地表達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見解。顯然,這種死記硬背、陳舊落後的教學方式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精神,更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二)忽視音樂的審美體驗。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各級教育教研機構對音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強學生的綜合技能訓練。於是老師便“講理論、訓練視譜”,甚至強化訓練所謂的“鋼琴彈奏方法、歌唱發聲技巧”等,在教學內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與專業藝術院校幾乎相近,使學生接觸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樂;同時,教學方法上,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主動參與;重知識技能的訓練、輕對音樂的表現,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等。如:一位老師在講解3/4拍子的含義時,不停地強調“以四分音符爲一拍,每小節三拍,強弱規律是強、弱、弱”,而幾乎沒有引導學生感受3/4拍子的音響效果,顯然,學生懂得了知識的含義,卻無法有效地運用於演唱或演奏中,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音樂的實踐體驗,因此理論顯得死板而導致音樂失去感染力。這種理論化傾向的教學模式,對音樂課程自身的價值與教學目標的實現設立了一定的障礙。

二、音樂課程教學本身具有它的特殊性

音樂既不是單純的歌唱、彈奏等方面的技能課程,也不是單一的理論學科,而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以美育爲基本屬性的音樂學科,在其教育、教學形式與過程中,與其他學科有着顯著的區別,那就是:淡化傳統中那種赤裸裸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音樂美,即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優美的曲調,才能產生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因此,音樂教學應在啓迪、激勵、喚醒、感染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因爲音樂具有其自身的價值:

(一)審美價值

在生活中,音樂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輕鬆、愉快地享受着它帶給我們的所有感受,而一旦搬上講臺,音樂就成了學生必修的一項工具學科,甚至成了“輔德”的武器,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卻被忽略了。應該說,音樂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樂教育的長處在於給學生觀念上以情感的支持和美的體驗,因此,音樂教學應堅持以審美教育爲前提、充分揭示音樂要素(節奏、節拍、旋律、音色、和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產生情緒的反映和情感的體驗。

(二)創造性發展價值

首先,音樂的產生過程就是全部的創作過程,學生的表演或欣賞都必然伴隨着創造性的表現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其次,音樂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任何一首作品,有多少聽衆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感受,有多少表演者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藝術風格,這一特徵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學科較大的優勢,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我們提出音樂不謀求統一答案,音樂課儘量不接觸真理;其三,音樂的特殊功能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熱情,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故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應該被忽略。

(三)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引起人們關注的音樂要素也很多,比如學生在學習電子琴的過程中,首先關注的並不是電子琴的演奏技巧,而是這種高科技的樂器的演奏效果帶給他們的震撼,從而引起了對電子琴的學習興趣,也爲學生提供了創造性表達個人情感的可能性,同時在這種表演過程中,也激發了學生當衆、自信的表現慾望,因此,在教學形式上常常以集體的方式進行,需要學生牢固樹立羣體意識,大量個人、小組音樂活動的產生,成就都靠集體力量獲得。這種相互配合的羣體活動,也是一種以音樂爲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有助於人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展現。

三、感受與鑑賞是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基礎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既然聽是一切音樂實踐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那麼聽覺感知便成了

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唱歌、演奏樂器、識譜等均離不開聽覺的主導作用,音準、節奏感、聲音表現等諸因素也都需要由聽覺來鑑定和調整。在音樂教學中,以欣賞作爲前提,目的是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感受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對音樂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與評價。可能有人會說:不講解又怎樣使學生理解音樂呢?“請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位心理學家說:“在沉默中聽偉大的音樂作品而不加以評論也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因爲偉大的音樂作品總會給人以深刻印象的。”當然,這樣說並不等於就可以忽視講解和技能訓練的作用,因爲在教學中,討論和講解終歸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它們與對音樂的整體鑑賞有了相輔相承的作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擺正聆聽與討論講解的關係。比如學生通過欣賞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產生對嗩吶這種樂器的興趣,並對與之相關的如嗩吶的特徵、音色、樂曲的創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識都有了想了解的渴望,把這些作爲討論的問題,然後把答案與音樂的音響效果結合起來,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且對他們以後深入接觸理論知識、或者在彈奏作品時的處理都會有很大的啓迪作用,所以,只有緊密地圍繞着感受與鑑賞來進行和展開音樂教學活動,才能跟上音樂藝術的規律,使音樂教學收到良好的成效。

總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創設合理的課堂結構,充分利用音樂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情感體驗親身參與音樂活動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進而對知識的渴望,來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標籤:調查報告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