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就業調查報告(15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使用頻率呈上升趨勢,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就業調查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就業調查報告(15篇)

就業調查報告1

全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走向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有很大關係,另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進行各方面的調查,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爲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調查結果呈現出以下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爲第一選擇,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爲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有過四分之一的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

一是經濟知識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

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人才;

三是心理素質,有的大學生是爲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問題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應出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方面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客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因素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室必要的。

二、就業取向:

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爲就業者提供在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時密切相關的。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的選擇方位較之其他地區多,這也成爲就業者選擇的原因。

三、價值取向:

記者在走訪的過程中瞭解到,各單位的薪資基本保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只有少部分單位存在降薪的現象。大多數企業負責招聘的人員都表示,崗位薪資不可能高於招聘薪酬,但會基本保持原有水平。這種情況下,大部分求職者應對人力資源市場和薪酬採取主動迎合態度,針對現階段形式自身作出相應調整。

我們大學生的擇業觀正在發生變化,他們變的冷靜理智,據國家工商總局統計,20xx年我國的中小企業已經達到100萬家,佔全部企業的99%,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也是我們大學生的主力軍,其企業具有更多的創新和更新能力,我國加入wto後對大學生求職擇業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四、大學生應加強就業工作的對策

(一)堅持理想教育確定正確的職業理想,道德修養在掌握的所學專業要求的各項准予技能重點培養學生適應心環境和動手創造的能力。

(二)緊跟時代步伐,更新大學生就業觀念,目前的社會強調的是以創業帶動就業,勇於挑戰,不怕失敗,隨着改革開放農村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只要我們大學生都有積極的心態,正視社會適應社會,你就會越來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社會將會盡可能的爲大學生求職擇業提供合適的環境,大學生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所以大學生本身應對就業只是有一定的瞭解,才能使自己在今後的就業中有立足之地。現在的就業形式在這裏我不像多說,大學生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在調查過程當中瞭解到,現在大學生也正視到了這一點。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爲當今中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那麼大學生就業究竟面臨怎樣的難題那?具體請看調查報告

下面是調查過程:

據瞭解,多數人無法一次應聘成功:2。7%的人應聘次數在5次以內;2成的人應聘次數在6—10次。而且人們在求職的過程中花費很大:2/3以上的人不足500元;將近2成的人花費在500—999元之間。在求職成功後,據不完全統計:10。8%的人很滿意;52%的人比較滿意;不滿意者僅佔3。2%。另外,求職時間長也是一個因素:20%的人在1個月之內就找到了工作;24。8%的人在1—2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22。9%的人在2—3個月之內找到了工作,人均費時3。13個月,有的甚至成爲“校飄族”。

就拿計算機行業來說吧。大學生就業難主要表現在:

1.供與求平行上升,供求矛盾並不突出。

2.量與質逆向而馳,量穩質降十分明顯。

3.冷與熱分佈不均,冷熱兩極反差強烈。

一是不同高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不平衡,名牌大學、工科院系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爲熱,而一般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表現爲冷。

二是用人單位熱,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表現冷。從社會總體需求來看,社會及用人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大,很多單位急需計算機專業人才,有的單位是高薪引進,有的單位則是降格以求。而現在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還不能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認爲學計算機專業是高投入,在找工作時應該得到高的回報,習慣於和以前的師兄師姐們的工作環境和待遇攀比,導致期望值與用人單位所能提供的報酬相距甚遠。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對一般用人單位表現出極爲冷淡,有的甚至“寧願失業,也不要找一個自己不滿意的工作”。

三是學校熱,用人單位冷。當前,各高校十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主動跑市場、跑職場,爲學生找就業的門路。但由於高校師資隊伍老化、知識陳舊、教學方法呆板,畢業生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遠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用人單位很難找到令自己滿意的畢業生,對畢業生表現爲冷。

四是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在就業時熱,而能力差的同學在就業時受到用人單位的冷遇。在機關、事業單位,對計算機專業畢業生的要求是在掌握一定計算機技術的前提下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企業更看重的是畢業生的動手能力。因此,專業素養高、綜合能力強、動手能力突出的學生在就業時非常搶手,而素質一般的學生在就業時就顯得十分困難。

總兒言之,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問題的癥結何在,經過一個假期的調查和了解,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專業面太窄;缺乏社會關係;信息不足;性別歧視。

據瞭解,在填寫了試用期月均淨收入的學生中,不含社會保險的男生月均淨收入爲1915元,女生爲1820元;轉正後月均淨收入男生爲2706元,女生爲2441元。進一步分析發現,校際差異大於性別差異,名校女生的收入最高,試用期與轉正後月均淨收入分別爲3291元與3975元;而同校男生爲3012元與3670元。如果我們將名校女生中一名到國外就業、月收入高達15000元去掉後,女生月均淨收入跌至2974元和3660元,低於同校男生,但仍明顯高於其他9所高校的男生與女生。

爲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應大力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給大學生更多實踐機會;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培養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規範就業市場,制止憑關係、走後門等不公平現象。

作爲一名大學生,“堅決拼一個美好的未來”是他們的目標。他們已經覺得沒有退路了。所以他們很苦——這是我的感覺。兩天的時間中,我接觸了很這樣的“校漂族”,很多時候我都被他們的這種精神感動着。他們真的很苦!我感覺到他們所承受的不僅僅是生活上的拮据,而更大是他們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壓力,用他們的話說,他們己經沒有退路了。從心底裏我佩服這些人。但我覺得這不是一種正常的狀況,作爲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畢業後勇敢面向社會,理性分析,理性選擇,去尋找適合發揮自己才智的新天地,自立自強,回報社會,這纔是進取的人生態度。

就業調查報告2

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我和其他兩位同學一起組成一個團隊用問卷形式對西南政法大學的同學做了一個不完全的調查,問卷的問題極具代表性,對沒每一個大學生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調查內容:

一·大學生對就業形式的認知

就業是每個大學生都要面臨的問題,對這個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的。有絕大多數人對就業這個問題的認識是很清楚的,75%的人認爲就業形式嚴峻,就業難。17%的人認爲形式正常。看來許多人對這問題沒有偏離現實。就業形式的嚴峻迫使大學生在大學裏努力的學習知識,嚴峻的形式也是大學生學習的壓力。所以,認清形勢將會幫助你更好就業。

二·就業的砝碼

問卷裏提到專業、學校、個人能力,什麼對就業的幫助最大。5%的人選擇了學校,現在社會上確實存在這樣不公平的現象,或許她的招聘廣告上寫道“只招211工程大學”。大學的名氣對就業確實有影響,但是進入名牌大學的人卻是少數啊。總體上來看,其他大學的就業率也不差。11%的人選擇了專業,社會上流傳“選好學校,還不如選個好專業”。專業對以後就業確實有影響,比如某大學的王牌專業,它的就業率就一直很高。但是就業以後,經常會出現專業不對口。專業只是影響就業的一個因素。90%的人贊成個人能力纔是就業的最大砝碼。有了能力,無論走到那裏就有飯吃。但我個人認爲,你沒有那塊敲門磚,進不了那扇門,即使你再有能力也是無濟於事。所以光有能力是不行的,你得有一定的資質,文憑。

三·怎麼樣就業

談到通過什麼方式就業,也不過這幾種方式:校方推薦、找關係、靠自己。這是大學生就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舉一個例子,但不是絕對的。一個農村的孩子大學裏學業平平,沒有被校方推薦就業,沒有親戚朋友可以幫助他,他就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找一份工作,但是糟糕的是能力又不是很好,所以自然而然的失業了。這就是許多大學生失業的原因。15%的人認爲就業要靠父母和親戚,這是走向崗位的捷徑。81%的人憑自己的實力找工作,這是當下最普遍的現象了。什麼北漂一族,下南洋啊……都是大學生爲了工作,靠自己在外面打拼。多麼鮮活的例子。只要是自己願意,憑自己的雙手肯定能夠爲自己謀得一席之位的。

四·人生的第一桶金

大學生對工作的初期月薪的期望值到底是多少呢?45%的人定位在1000~1500元/月,這是個什麼概念呢?就我看到的'啊,普通的洗碗工月薪是800~1000。那麼大學生在社會上的定位就是比洗碗工高那麼一點,這也是因爲就業難造成的問題。許多畢業的大學生認爲能夠找到一份工作就是幸運的啦,慌不擇路,什麼職業都可以,最緊要的是能夠有錢可賺啊。1500~3000元/月,這對於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還是有點難的啊!46%的人對自己的期望就在這個層面,當她們出入社會後會發現許多現實和自己想法背道而馳。合理的定位將會擴大大學生的就業面,就業的機會也會更多。

五·留守或外出

究竟在哪裏就業也困擾着很多大學生。選擇家鄉還是外地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慮。家鄉,是自己出身的地方,那裏有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在家鄉工作的話,適應工作的速度肯定會很快,自己的親人也在那裏,可以提供很多幫助,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在異地工作,有利也有弊,利在於大學生可以開闊眼界,接觸到更多的新鮮事物。弊在於,大學生對這裏的一切都很陌生,可能對氣候不適應,沒有親戚朋友,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可能會面臨危險。59%的人選擇在家鄉就業,18%選擇在外地就業。看來當代大學生對自己的檢驗不僅侷限於家鄉,把眼光更多的放在了外地,在那裏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

六·自主創業

自主創業越來越成爲當下流行。我們會在報子上看到某大學高材生賣豬肉,某大學生賣包子……這樣的例子不是一個兩個,已經是普遍的現象了。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是一石二鳥的舉動。一是緩減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二是解決自己的就業的問題。59%的人選擇了自主創業,顯然很多人對就業也是有兩手準備。光靠企事業單位來吸收畢業大學生肯定是不夠的,如果還是一味的等着招聘的話,那好比在抹殺機會。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對自由的追求和對工作的渴望的結晶。

結論和建議

中國經濟體的壯大,是一把雙刃劍,它給中國帶來了可觀的gdp,也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大學生就壓苦難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這不是一兩年的事了,是中國長期積累下的問題。經濟的壯大,對人力需求增多了,高科技的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增加。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都走上了這座獨木橋,在激烈的競爭中失業。嚴峻的形式依然沒有改變,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

怎麼解決大學生就業苦難的問題呢?

教育體制需要改

革,高校擴招是造成就業困難的問題之一。中國的高校擴招,生產出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大學生的價值也在不斷的貶值。高校只知道擴招、再擴招,收錢,還是收錢。他們有爲自己生產出的產品想過嗎?到底銷路怎麼樣啊?廁所裏的環衛也是大學生。高校理應制定出一套方案解決這個問題。

企業法人應該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企業的,企業的發展是離不開大學生人才的。所以他們之間是不可分割的關係。企業是解決就業的一大支柱。

只是靠外界因素是完全改變不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的。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主要因素,外因是次要因素。大學生只有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社會。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加強自己的專業技能。現在的就業形式多種多樣,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自主創業、當村官……關鍵在於自己,轉變了就業觀念將會更有利於就業。

所以,提升自己,把握機會,就業就不再是難事。

就業調查報告3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上國內本身的結構性問題,x年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x年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迴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衝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峯期,爲了更好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爲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爲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抽樣調查,預計完成500份問卷,回收了488份,其中合格482份,合格率爲96.4%.樣本中男、女分別佔38%和62%.文科生123人,理科生183人,工科生116人,其他音、體、美學生60人.對此次調查收集的數據,運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一、就業形勢分析

1、金融危機下大學生認爲就業形勢更加嚴峻,但半數以上認爲就業前景較爲樂觀

對於當前的就業形勢,82.37%的大學生認爲形勢嚴峻;而大學生在對自己發展前途的態度上,一半以上選擇很樂觀或比較樂觀,佔57.47%;在問及求職中最困擾的因素時,7.93%認爲學校就業指導不夠;16.76%認爲信息量少;21.91%認爲對企業崗位專業知識缺乏瞭解;10.30%認爲能力不足;8.99%認爲優勢難以發揮;16.52%認爲求職方法技巧欠缺;16.27%認爲對社會缺乏瞭解.

2、大學生在提升自身素質上已從傳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轉向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

大學生對於自身所欠缺的素質,9.75%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13.07%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3.28%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30.08%選擇相關工作經驗或實習經驗;22.2%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面對名牌高校的畢業生,很多普通院校的畢業生都會有些自卑心理,那麼當大家同臺競技爭奪工作崗位時又會如何?大多數大學生認爲有壓力,佔72.2%.

3、被調查的大學生認爲自身周圍的畢業生就業率普遍低於70%,大薪酬的期望也普遍降低

在被調查者周圍畢業的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平均就業率上,46.47%認爲就業率在50%以下;24.9%認爲就業率在50%—70%;6.22%認爲就業率在70%—90%.大學生認爲目前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偏低,形勢不是很樂觀,大部分人認爲就業率在70%以下,而事實上據調查來看x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爲68%,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對於大學生畢業參加工作的初期月薪,67.43%選擇800—1500元;23.03%選擇1501—x元;選擇x元以上的佔9.13%.對求職薪酬(試用期後的工資)主要集中在1001—2500之間,5.39%認爲求職薪酬在1001—1500之間;23.65%認爲在1501—x之間;24.90%認爲在x—2500之間;28.42%認爲在2501—4000之間;認爲求在4001以上的,佔17.64%.

二、就業傾向分析

1、大學生今後就業的崗位大多集中在國企及政府部門,就業地區主要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總體趨向穩定

大學生畢業後的行業類型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佔51.74%,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分別佔7.39%、14.35%;6.96%的會自主創業.到經濟較發達的城市或東南沿海城市發展自己的事業仍然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選擇,佔47.30%;23.03%選擇中部大中城市來發展自己的事業.大學生選擇上述地區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該地區有較大的發展機會或有良好的社會資源,佔56.64%;16.62%選擇該地區是因爲生活條件好;而因看中創業環境的有7.29%;回報家鄉有10.87%;因爲家人安排或其他原因分別佔2.30%、6.27%.

2、大多數大學生想過自主創業,但資金和經驗成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

在自主創業這個問題上,70.12%表示想過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爲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但是資金和經驗仍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新的主要瓶頸,佔65.56%;認爲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政策支持和技術的分別佔10.17%、14.17%.

3、半數以上的大學生願意參加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及報考村官

對於是否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55.6%的被調查者願意投身蘇北志願者服務計劃.在對於村官的選擇上,5%的大學生已報名村官考試;57%有意向朝村官方向發展,但自身條件不夠.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觀念也在發生新的變化.

4、大多數大學生的擇業觀是先就業後擇業,超過半數的認爲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

關於擇業觀調查數據顯示,21.25%的被調查者希望畢業後一步到位,有穩定的收入;55.83%希望先就業後擇業;16.67%不打算直接就業而是繼續深造;6.25%打算自主創業.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應該是呈階梯型的,根據自身發展的水平,抓住各種各樣的機遇,通過一個又一個崗位不斷成長.所以在當前獲得一個理想職業的時機還不成熟時,可以採取“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辦法.也就是說,在擇業時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選擇一個職業,不斷提高自己的社會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經驗,然後再憑藉自己的努力,通過正當的職業流動,來逐步實現自我價值.超過半數的大學生選擇工作首先考慮經濟收入因素,達55%;考慮自身興趣和工作環境的分別佔35%、32%;43%考慮對事業發展是否有利.58.13%認爲專業對口對未來選擇工作比較重要;8.75%認爲很重要.在所學專業前景的看法上,認爲所學專業前景較有前途的佔大多數,比例爲65.15%;7.68%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很有前途.

三、就業工作指導

1、在校期間對大學生工作影響最大的教學環節是社會實踐

71.78%的大學生認爲社會實踐對工作影響最大,55.87%認爲專業知識很重要,23.65%選擇了職業資格認證,選擇基礎理論、畢業設計的分別佔9.54%、6.43%,6.85%認爲其他方面的教學環節.

2、對今後就業最爲重要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還是社會交際能力,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

在選擇哪些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今後就業最爲重要這個問題上,選擇社會交際能力的佔75.52%,其次是心理素質和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別佔71.16%、70.75%,也有49.38%認爲組織管理能力很重要,46.47%選擇創新能力.這表明現在的大學生需要提高自身綜合素質,逐步向複合型人才發展.75.3%的大學生認爲他們最需要的就業指導是就業面試的指導;54.4%最需要的是就業信息的獲取;41.7%最需要的是推薦就業崗位;40.7%最需要的是國家就業政策;18.9%最需要的是關於創業教育方面;17.2%需要的是就業派遣的程序;還有17%最需要的是就業指導材料的製作.

3、大多數大學生認爲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

67.01%的大學生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而不太確定是否重要佔了18%,有將近十分之一覺得職業生涯規劃不重要,沒有考慮過職業生涯規劃的佔5%.

4.54.3%的大學生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的態度

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持基本滿意態度的佔54.3%;有相當一部分認爲不太滿意,佔27.3%.這表明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還存在諸多不足,需要進一步提高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質量.

5、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人才招聘會

23.2%的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學校或院系就業信息欄;26.1%認爲是人才招聘會;5.6%認爲是學校就業網;從班主任及任課老師或親朋好友方面得到就業信息的,分別佔2.3%、8.1%;也有少部分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或其他渠道獲得.

6、大學生希望企業人士、成功的校友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分別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和在校期間應爲就業做何準備

11.4%表示希望企業人士來學校做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生涯規劃;55.6%希望是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8.7%希望涉及該企業的發展前景和規劃;6.4%希望應涉及市場經濟基本規律;12%希望講解關於員工的職業素質.62%的大學生希望其報告主要講述在校期間應爲就業做何準備,9%希望是關於如何處理工作中的人際關係,22%認爲就業報告的主要內容是“成功的因素”.

四、對策與建議

隨着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加劇,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近年來本就不大樂觀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爲了減少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尋找解決問題的路徑和方法,擴大大學生就業,需要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大學生等共同努力.

1、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通過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崗位補貼、助學貸款代償、考研究生、考公務員加分,以及擴大“三支一扶”、“志願服務蘇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計劃,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去基層工作.第三,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佔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爲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調查資料顯示:182人認爲自主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佔樣本量的37.76%,資金不足仍然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主要瓶頸,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併爲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諮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予以特殊優惠.第四,擴大畢業生入伍人數,擴大研究生招生規模.讓部分優秀畢業加入人民解放軍,既有利於提高軍隊素質,同時解決部分大學生就業

對家庭困難的畢業生就業,可以指定出臺一些幫扶政策.一是待業求職登記制度.准許待業畢業生進行求職登記,並享受失業人員就業優惠扶持政策.二是臨時救助制度.對因短期無法就業或就業後生活仍有困難的,戶籍遷入地民政部門要及時按照有關規定爲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臨時救助.三是優先安排就業制度.對城鎮特困職工家庭、低保家庭畢業生實行重點推薦、優先安置;對零就業家庭畢業生,採取政府安排崗位等多種方式實行保底就業.四是免費服務制度.對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免費培訓、免費推薦、免收服務費用.五是就業見習制度.通過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爲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免費提供3至6個月的見習培訓,見習單位和地方財政部門爲其提供基本生活補助.

2、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固存於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爲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爲畢業生提供細緻周到的就業服務.

3、高校:教育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爲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3)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人羣中,有67.01%的人覺得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爲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於人生髮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x年,教育部發文要求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逐步由選修課過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課,將其與傳統公共必修課等置於同地位.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是新時期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系統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爲學生找到適合個體發展的職業目標,而且通過細化過程分解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另外,良好的目標意識促使學生充分利用時間資源進行有益的活動,從而可以減少他們接觸不良信息的機會,這在信息化社會的今天尤爲重要.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並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4)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並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爲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通過各種可利用的教育方式來培養創業者的創業意識、創業思維、創業技能等各種創業綜合素質,並最終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創業能力.創業教育應注重對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使學生由被動的就業觀念轉變爲主動的創業觀念,鼓勵學生將創業作爲自己職業的選擇,並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興趣特長相結合,創造出自己所期望的價值.自主創業是個體在解決就業問題上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形式.x年江蘇大學成立學生創業學校.武漢大學也宣佈允許學生休學創業,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金,並組織專家教授編寫創業課教材,在全體本科生中增設“創業課”,教有能力的學生“做老闆”.對畢業生自主創業政策、自主創業的可能性和素質要求、實施途徑及發展趨勢等的研究,對畢業生自主創業的引導等也是高校應加強研究的課題.

4、大學生: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爲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爲機遇,視困難爲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同時,要有良好身體素質,健康欠佳會減弱人才的決策能力,因爲如果要達到目標需要體力與耐力,一個人就可能因體力不支而放棄.除素質外,還需要注重能力的培養,能力是一個人素質的外在表現,是在社會中直接產生作用的那部分內容,當前社會大學生必須儘可能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系統看待事物的能力、處理好人與資源的能力、運用技術的能力等.其次,加強社會實踐.大學生可利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積累工作經驗.第三,正確就業定位.當前大學生求職擇業應當面對現實,根據市場實際狀況更新觀念,轉換思路,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上工作,而不應過分關注工資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實現人生價值.第四,藉助各種渠道,把握就業機會.當前大學生可利於人才交流會、網絡資源等途徑,尋找合適就業崗位,主動大膽把自己真實才幹推銷出去,珍惜和抓住來之不易的就業機會.第五,先就業後擇業.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不得已時,大學生應轉變就業觀——先就業後擇業,求職擇業不可再像過去那樣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計較眼前的職業崗位是否理想,那就會失去許多起步的機會,可以在先就業過程中積累工作經驗,使自我價值得到較大的提升,爲以後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礎.

5、用人單位:科學用人,善於成爲伯樂

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

總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就業調查報告4

邊攔截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在採訪對象中有剛邁入大學不久大一新生10名,處在風華大二學生23名,更有已經到了擇業和繼續深造大三學生27名。能夠全面地瞭解在校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看法和了解被調查學生爲我校大學生。採用自制大學生就業調查問卷,透過qq在線、深入宿舍、自習室、圖書館和路邊攔截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7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60份。有效問卷調查者主要來自電信學院,電控學院和工商學院!採取隨機抽樣調查方法。

從調查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心理狀況、本身工作潛力和學校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市場競爭狀況

我們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僅爲5%左右,那爲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爲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15%認爲還算正常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83%普遍認爲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此刻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爲其不重要,而認爲重要佔到調查75%。在當前學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狀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專業是有前途,其中認爲很有前途有12位,而認爲自己專業較有前途則到達36位,佔所有調查者80%,僅有6人認爲本專業很沒前途。能夠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由於競爭加劇,大多數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認識,在問及畢業初薪酬時,有31個人認爲起初工資爲1500元,14人認爲就應爲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75%,在物價日益增加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工資是不高,能夠看見競爭大學生影響。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到達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狀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第二,重要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能夠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爲社會生產人才。第三是觀念問題。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打算後打算後,50%多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能夠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應對社會競爭,採取考研是爲了更晚一點應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爲最重要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爲興趣是最重要因素,佔總人數25%,而更多人選取最要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重要性,佔總人數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思考工作地方時,20個人選取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取回家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取。在大學生所重視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影響佔有相當大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潛力差而被普遍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結果。除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2)、存在性別歧視。(3)、生源地域歧視。(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調查中,能夠很清楚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構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就應找到合作點,到達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人才標準。大學期間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務必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潛力,掌握技巧,爲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進行就業規劃,透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爲將來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社會活動,這些活動個性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潛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重要舞臺。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真理,個性是我國現階段,社會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狀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心態,適應社會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就業心理,放下寧爲玉碎,不爲瓦全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爲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狀況下,適當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認識和經驗積累。充分利用大學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爲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思路,爲在校大學生帶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實際工作潛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培養和儲備。從我們調查狀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爲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就應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務必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狀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4)、學校就應實行用心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務必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決定。政府要透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吸納潛力,使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和社會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職責。

就業調查報告5

在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給本來就就業困難的我們更添了一層霜。如今就業問題個性是大學生就業受到我國各界的關注。同時也給我們待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一次嚴峻的考驗。爲用心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式,我們更要清楚的認識其嚴重性,採取相關的措施來應對它!因此我們開展了一次“畢業生就業調查”活動。調查狀況如下: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資料:

1: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十分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十分嚴峻。20xx年滬上高校畢業生比今年增加9000人,突破15萬人大關,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就業形勢雪上加霜。

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狀況:湖南省20xx屆、XX年屆、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

三:就業態度分析:

1、此刻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取,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期望每月工資在10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5天,還要帶給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2、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5日,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取洽談會,共102家用人單位參加,帶給就業崗位35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5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爲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不斷探究着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各種方法

1、從大學生主觀的自身角度出發:

大學生應努力培養自身專業技能,同時,端正就業心態。

2、從客觀角度講:

大學生應瞭解各專業的就業狀況以及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與社會多接觸,瞭解社會需求,關注各類就業動向,從而對症下藥,爲自身找到正確的就業方向與奮鬥目標。

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如果我們選取逃避,等待我們的將是無底的深淵,只有選取應對,際遇纔會眷顧我們,我們才能看見明日的曙光。應對這一危機,國家已經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四萬億拉動內需政策,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等。前一陣,國家xx下階層時差時說將大學生就業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作爲工作重點來做。總理也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與大學生們交談。可見,國家已經意識到就業文圖的嚴重性,它與整個是個會的經濟政治體制有着重要的關聯。所以,解決它並不是一個想法,一項措施能夠奏效的。我們務必結合中國的國情,利用科學發展觀,長遠地,發展地看待整個問題。而這也是新時代大學生應當具有的品質。

就業調查報告6

對財務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 調查報告專業名稱:財務管理 系 學 姓 別 :管理系 號 :11050745 名 :李秀梅20xx-03-11調查時間:20xx-1-20 一、前言 大一的時候, 對於我選擇的財務管理專業其實沒有真正有深 刻地認識。

當初報考財務管理也是考慮到會計專業現在處於競爭 激烈的階段,而財務管理則是做了倆手準備,自認爲就業領域是 更爲寬廣的。

就我而言, 一直不明白會計和財務管理專業的區別, 因爲我們財務管理專業和會計專業的課程是一樣的。

到了大二才 有一點的區別,直到接下來的學期纔有了大大的區別。

近年來,會計專業一直火熱。會計側重於賬務處理,財務管 理更側重於成本、資金等方面的管理。大多數人都是把財務管理 和會計混爲一談的,你說財務管理人家未必知道,但他會立馬想 到會計,我們也無從解釋,反正是有很大聯繫的,精通財務的必 定要學會計。我國企業財務系統正在逐步完善中,因此很大一部 分中小企業對財務管理的看法僅僅停留在 “數豆子的人” 的階段。

所以對於財務管理的就業方向我們就瞭解的少之又少, 甚至把財 務管理與會計的就業方向論爲一體。

根據近年現象顯示,會計的基礎人才很多,普通人才太多, 優秀人才卻是稀罕之物,這也顯示了財務人才也是如此,所以我 們的就業前景是不容小視的。

主要在於除了選擇會計職業這條最 保守的道路外,我們還可以選擇的財務道路。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調查對象是 10 級 11 級財務管理專業大學生調查方法:信息採集法、資料分析法 三、調查的內容 (1)20xx 屆年財務管理大學生畢業就業分佈 國 有 企 業 17.77%; 錄 取 研 究 生 6.78%; 三 資 企 業 8.48% ; 0.10%;機關 7.59%;高等學校 0.86%;醫療衛生單位 0.19%; 其他事業單位 2.12%;科研設計單位 0.48% ;其它 13.36% (2)財務管理就業渠道; 四、調查結果的分析 方向一 外企或大型企業高級財務人員。財務本身是一項專 業性很強又非常穩定的職業,如果選擇把財務作爲職業方向,首 選的職業目標是做外企或大型企業的高級財務人員。

財務高管人 才大都處於企業的核心層,他們不僅要求瞭解企業的經營運作, 還要在企業的經營投資方面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按照目前的經濟 環境,這類公司所需要的高級財務人員一般有財務副總裁、財務 總監、財務經理、高級財務分析經理、財務主管等。當然,這些 職位對人的要求也會比較高。一般要求資質至少是在會計師以 上,不少於 5 年的大中型企業財務管理經驗等。例如,一家外企 招聘高級財務經理時的職位要求是

良好的教育背景, 英語流利, 很好的溝通能力,Word、Excel 熟練,嫺熟的財務業務能力和管 理能力,良好的協調能力,熟悉西方會計,熟悉有關中國法律。

對於許多初級財務人員和準備走這條路的人來說, 從畢業參 加工作的那一天起,就該朝這個方向去努力。不要想當然認爲有個兩三年工作經驗就好找工作了,僅會做憑證、會報稅、出報表 這類純粹的會計是遠遠不夠的, 這在財務領域來說是屬於較低層 次的。唯有從財務管理、預算、分析、決策等全方位提升,注重 溝通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的提高,培育管理視野和全局觀念,提 升自身綜合素質,才能使職業生涯提高一個層次。

方向二 專業財務公司。以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爲代表的專業 財務公司,也是大量吸收財務人員的.一個就業領域。從某個角度 看,會計師事務所是一個能使個人快速成長的學校,其培訓、工 作和管理機制會令從業者學到許多專業知識和管理理念, 審計從 業經歷也會爲將來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獨特的視角。

不過,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所承受的壓力往往是非常巨大 的,加班和出差是家常便飯,高強度的工作使得很多人難以將之 作爲終生的職業方向。這類專業財務公司更適合兩種人:高層管 理人員和年輕人,前者重在發揮管理能力,而後者主要是學習和 鍛鍊。對於剛走出大學校園、又準備在財務方面發展的年輕人來 說,先進入會計師事務所鍛鍊一段時間,等積累了工作經驗後再 轉向企業將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方向三 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資本運作在企業運營和發 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如果有不錯的金融知識背景,投身銀 行、證券、風險投資、保險等金融行業,做專業的財務人員也會 有廣闊發展的空間。譬如,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證券分析師的收入相當豐厚,而奇貨可居的保險業精算師可以說是金領職業。

五、調查結果總結 據上述的調查報告,財務管理專業的就業方向已經很明確, 就我個人而言,選擇職業目標還是趨於保守道路。我認爲無論選 擇什麼職業方向,都需要爭向高端發展,要做專業人士。低端的 財務人員幾乎遍地開花, 而高級在無人員卻始終是行業內的緊缺 人才。對於我們財管類專業的學生要做的就是學好基礎知識,還 有就是假期最好能做到去相關專業單位實習,學習實踐能力。

就業調查報告7

說到護理專業的就業的問題,首先應該談到護理專業的畢業生應具備有以下的條件,比如說

(1)所學專業符合招聘職位所需的資格的條件。一般來講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應具有兩個基本的條件:一是具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二是具有紮實的護理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

《護士條例》規定了執業護士註冊的四個條件:

第一,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爲能力,這是從法律意義上最基本的要求,一個沒有完全民事行爲能力的人,不可能對社會、對他人、對本人負責。

第二,在中等職業學校或高等學校完成了規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護理專業課程學習並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牀實習,取得相應的學歷證書。這項規定強調執業護士不僅要接受過一定的學歷教育,而且必須有較長時間的(八個月)臨牀實習,積累一定的護理實踐經驗,掌握實際操作技能,以便順利履行護理職責,爲患者服務。

第三,通過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組織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也就是說要通過全國統一的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第四,符合國家規定的健康標準,這也是一項最基本的要求。

這四個條件非常明確,也十分嚴格,是執業護士必須具備的。

(2)基礎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學習,貴在學以致用。只學不用,那是讀死書,應失去了學習的價值。

護士是跟病人生病打交道的,一個不小心,造成的損失,可能就無法挽回。作爲一個護士,光有牢靠的基礎知識,是不行的,我們所學的,不過都是爲臨牀實踐打基礎,只有具備紮實的知識和良好的操作技能,才能爲病人的生命保駕護航。

這些條件都是一個基礎,是每一個護理人員都應具備的`最基本的條件,我們要想更好的適應以後的就業形勢,還需要我們自身的努力但總的來說我們護理專業的就業形勢是很不錯的,隨着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專業的護理人員的需求量也將增大。

而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羣疾病譜發生了改變,慢性病護理的需求量增加;人們在重視身心健康的同時,對疾病的預防和自我保健意識也不斷增強,社區醫療保健工作面臨着難得的機遇。社區護理在社區衛生服務和醫療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爲21世紀社區服務的重點。

而護理職業一直是國際上地位較高、薪水豐厚的職業之一,同時,護理人才又是國際緊缺的人才之一。有深厚的專業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流暢的國際交流語言的護士在國際上就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所以,如果護理的專業人才在具備護理學、護理人際溝通、護理禮儀等專業知識外,還能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那麼就業選擇將更爲寬廣,國內和國外都有護理人員廣闊的天地,只要努力把自身的打造的更完美,更優秀,一切皆有可能實現。

就業調查報告8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的魅力在於能給人們一個馳騁想像的空間。沒有想像的人生是蒼白的人生,沒有想像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音樂的聲音是富於創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點,爲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但在我們實際的音樂課教學中,音樂則不再發揮着那樣神奇的魅力,這是因爲:把音樂作爲一門課程來進行系統地學習,它本身賦予人的自由想象空間就受到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定限制。因此,用音樂打開學生想象的閘門,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以實踐性課堂結構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是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

一、音樂教育的現狀

隨着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特別是素質教育的不斷向前推進,近年來,音樂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各級教育機構制定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有效地推動了整個學校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目前我國基礎音樂課程體系所存在的諸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問題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同樣存在。其主要的、突出的現象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片面理解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目標。

在一次某省的音樂賽課中,有一堂國小六年級的音樂鑑賞課因其教學設計合理、課堂氛圍活躍、德育目標明確等獲得了較好的評價。的確,從對一堂課的評價標準來講幾乎無可挑剔,而且“育人”思想貫穿始終??,但是有一個細節讓我生出無限感慨:在欣賞完家喻戶曉的《春節序曲》後,老師讓學生髮表感想,同學們都以“鑼鼓喧天、載歌載舞、嬉戲玩耍”等喜慶的語言博取了老師的點頭認可和微笑讚許。然而一個胖胖的小男孩舉手說:“老師,我認爲他們在打架”,老師的微笑僵住了,“他們就是在打架,上一次我家樓下的棒棒軍打鬧時就這樣,當時我還在家做作業呢!”小男孩的臉已經漲得通紅。最後老師仍然沒有領情,以這首曲子的真實背景否定了小男孩的創作性體驗。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語文、數學等工具學科,在最具創造性特點、最需要想象力的音樂學科領域中也凸現出來了,由於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們的音樂教學習慣以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爲主要方式,這種你教我學、我講你練的灌輸式教學牢牢地禁錮着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惟師是從、惟書是從,只能被動地接受一個“標準答案”,而不是創造地表達自己的獨立思考和見解。顯然,這種死記硬背、陳舊落後的教學方式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精神,更是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二)忽視音樂的審美體驗。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各級教育教研機構對音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強學生的綜合技能訓練。於是老師便“講理論、訓練視譜”,甚至強化訓練所謂的“鋼琴彈奏方法、歌唱發聲技巧”等,在教學內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與專業藝術院校幾乎相近,使學生接觸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樂;同時,教學方法上,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主動參與;重知識技能的訓練、輕對音樂的表現,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等。如:一位老師在講解3/4拍子的含義時,不停地強調“以四分音符爲一拍,每小節三拍,強弱規律是強、弱、弱”,而幾乎沒有引導學生感受3/4拍子的音響效果,顯然,學生懂得了知識的含義,卻無法有效地運用於演唱或演奏中,因爲他們根本就沒有音樂的實踐體驗,因此理論顯得死板而導致音樂失去感染力。這種理論化傾向的教學模式,對音樂課程自身的價值與教學目標的實現設立了一定的障礙。

二、音樂課程教學本身具有它的特殊性

音樂既不是單純的歌唱、彈奏等方面的技能課程,也不是單一的理論學科,而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以美育爲基本屬性的音樂學科,在其教育、教學形式與過程中,與其他學科有着顯著的區別,那就是:淡化傳統中那種赤裸裸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音樂美,即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情與美的這種不解之緣,決定了音樂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優美的曲調,才能產生動人、感人的藝術魅力。因此,音樂教學應在啓迪、激勵、喚醒、感染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因爲音樂具有其自身的價值:

(一)審美價值

在生活中,音樂是我們的朋友,我們輕鬆、愉快地享受着它帶給我們的所有感受,而一旦搬上講臺,音樂就成了學生必修的一項工具學科,甚至成了“輔德”的武器,其自身的藝術魅力卻被忽略了。應該說,音樂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樂教育的長處在於給學生觀念上以情感的支持和美的.體驗,因此,音樂教學應堅持以審美教育爲前提、充分揭示音樂要素(節奏、節拍、旋律、音色、和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產生情緒的反映和情感的體驗。

(二)創造性發展價值

首先,音樂的產生過程就是全部的創作過程,學生的表演或欣賞都必然伴隨着創造性的表現和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其次,音樂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任何一首作品,有多少聽衆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感受,有多少表演者就會有多少種不同的藝術風格,這一特徵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學科較大的優勢,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我們提出音樂不謀求統一答案,音樂課儘量不接觸真理;其三,音樂的特殊功能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和創造熱情,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故音樂教育在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不應該被忽略。

(三)社會交往價值

音樂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引起人們關注的音樂要素也很多,比如學生在學習電子琴的過程中,首先關注的並不是電子琴的演奏技巧,而是這種高科技的樂器的演奏效果帶給他們的震撼,從而引起了對電子琴的學習興趣,也爲學生提供了創造性表達個人情感的可能性,同時在這種表演過程中,也激發了學生當衆、自信的表現慾望,因此,在教學形式上常常以集體的方式進行,需要學生牢固樹立羣體意識,大量個人、小組音樂活動的產生,成就都靠集體力量獲得。這種相互配合的羣體活動,也是一種以音樂爲紐帶進行的人際交流,它有助於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有助於人的社會交往能力的展現。

三、感受與鑑賞是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基礎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藝術的一切實踐都須依賴於聽覺,聽,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徵。既然聽是一切音樂實踐活動賴以進行的基礎,那麼聽覺感知便成了

學習音樂的先決條件。唱歌、演奏樂器、識譜等均離不開聽覺的主導作用,音準、節奏感、聲音表現等諸因素也都需要由聽覺來鑑定和調整。在音樂教學中,以欣賞作爲前提,目的是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感受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對音樂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與評價。可能有人會說:不講解又怎樣使學生理解音樂呢?“請相信學生的能力。”有一位心理學家說:“在沉默中聽偉大的音樂作品而不加以評論也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因爲偉大的音樂作品總會給人以深刻印象的。”當然,這樣說並不等於就可以忽視講解和技能訓練的作用,因爲在教學中,討論和講解終歸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它們與對音樂的整體鑑賞有了相輔相承的作用,問題的關鍵是如何擺正聆聽與討論講解的關係。比如學生通過欣賞嗩吶獨奏曲《百鳥朝鳳》,產生對嗩吶這種樂器的興趣,並對與之相關的如嗩吶的特徵、音色、樂曲的創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識都有了想了解的渴望,把這些作爲討論的問題,然後把答案與音樂的音響效果結合起來,這樣既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而且對他們以後深入接觸理論知識、或者在彈奏作品時的處理都會有很大的啓迪作用,所以,只有緊密地圍繞着感受與鑑賞來進行和展開音樂教學活動,才能跟上音樂藝術的規律,使音樂教學收到良好的成效。

總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創設合理的課堂結構,充分利用音樂自身的作用,引導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情感體驗親身參與音樂活動開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進而對知識的渴望,來達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就業調查報告9

財務管理專業就業趨勢分析報告財務管理專業培養具備財務管理及相關金融、會計、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備 會計手工覈算能力、會計信息系統軟件應用能力、資金籌集能力、財務可行性評價能力、財 務報表分析能力、稅務籌劃能力,具備突出的財富管理的金融專業技能,能爲公司和個人財 務決策提供方向性指導及具體方法,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 理財管理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相對於會計而言財務管理則更側重成本、 資金等方面的管理, 包括財務分析等工作。

其實對每一家企業來說,人、財、市 場都是 最爲關鍵的因素。越來越多的企業會走向以財務控制爲核心的企業管理,而且財務 和投資、 資本運作、金融等等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其職業發展可謂是前途無限。

但是我個人覺得本專業在工作中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應該是工作經歷, 它 是一個“越老越吃香,越老越值錢”的職業。剛畢業的我們可不會得到很好的待遇和很高的 職位,但我們應該計劃好我們的職業規劃,爲以後成爲 CFO(財務總監)打下堅實的基礎。

財務是非常有前途的'一個職業,也是一個很容易規劃自己發展路徑的職業。據統計,財務管 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83.85%,其就業方向主要有四個方向:方向一 、外企或大型企業 高級財務人員 ; 方向二、 專業財務公司 ; 方向三 、 銀行、 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 方向四 、 進大學任教。

方向一:外企或大型企業高級財務人員。

財務本身是一項專業性很強又非常穩定的職業, 如果選擇把財務作爲職業方向, 首選的 職業目標是做外企或大型企業的高級財務人員。

財務高管人才大都處於企業的核心層, 他 們不僅要求瞭解企業的經營運作,還要在企業的經營投資方面提供建設性的意見。

按照目 前的經濟環境,這類公司所需要的高級財務人員一般有財務副總裁、財務總監、財務經理、 高級財務分析經理、財務主管等。當然這些職位人的要求也會比較高;一般要求資質至少是 在 會計師以上,而且還不得少於 5 年的大中型企業財務管理經驗等。

方向二:專業財務公司。

會計師事務所是一個能使個人快速成長的學校, 其培訓、 工作和管理機制會令從業者 學到許多專業知識和管理理念, 審計從業經歷也會爲將來的財務管理工作提供獨特的視角。

但是在會計師事務所會有很大的壓力,工作強度很大,這對於剛走出大學校園、又準備在財 務方面發展的年輕人來說, 先進入會計師事務所鍛鍊一段時間, 等積累了工作經驗後再轉 向企業將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方向三: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 。

資本運作在企業運營和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如果有不錯的金融知識背景, 投身 銀行、 證券、 風險投資、 保險等金融行業, 做專業的財務人員也會有廣闊發展的空間。

譬如, 具有豐富從業經驗的證券分析師的收入相當豐厚, 而奇貨可居的保險業精算師可以 說是金領職業。

方向四:進大學任教。

隨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經管類專業近年愈加的火爆的趨勢, 市場定需要大批的財務 管理人才。因此大學也需要一定量的財務管理精英爲國家培養更多的財務管理精英。

雖然財務專業是一個比較好就業的專業,但是現在的人才市場上並不缺少會計基礎人 才。本專業畢業以後做會計,是最保守也是最妥當的一條職業道路。而現在的行情是基礎人才太多, 普通人才太多, 優秀的財務人才需求還是很大。

形成了“低端的泛濫, 優秀的缺乏” 的這一種現象, 從而導致很多同學已開始就放棄了從事會計這條道路。

因此個人覺得如果 想要在畢業時順利找到一份會計工作, 也就是說成爲一名預備級優秀財務人員, 在學校首 先要把基本功練紮實,其次是儘量多參加實習,最後有條件的話再接受專業培訓。

統計顯示,財務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分佈最爲集中的 5 個去向分別是:國有小型企業、 民營大中型企業、外資小型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外資大中型企業。

序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就業行業或部門 國有企業 三資企業 其他事業單位 高等學校 機關 醫療衛生單位 科研設計單位 錄取研究生 其它 佔比 17.77% 8.48% 0.10% 2.12% 0.86% 7.59% 0.19% 0.48% 6.78% 13.36%

就業調查報告10

一、前言

1.【調查背景】: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

2.【調查目的與意義】:主要了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的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經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的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爲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幫忙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爲學生供給就業指導,使學生能謀取夢想職業,爲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供給參考。

3.【調查時間】x年5月28日――x年6月7日

4.【調查地點】:滄州市

5.【調查對象】:滄州市各大高校學生

6.【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7.【調查過程】:首先設計調查問卷,然後到各高校進行調查問卷,調查完畢後,做數據分析,歸納與整理。

二、正文

1.大學生就業問題現狀:

大學生就業難,遍地都是大學生。每到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會爭先恐後得去招聘會擠,到頭來可能有些人花了錢進入會場,卻連和招聘官交談的機會都沒有,很多人投了簡歷都如石沉大海,無聲無息去也。“找到一份適宜的工作實在太難了。”很多應屆畢業生從心底發出這樣的慨嘆。x年,據估算全國至少有80萬名畢業生要應對“一畢業,即待業”的窘境。很明顯,我們人才缺口大和大學生就業難構成一個矛盾,當高教供給與社會需求之間出現失調時,便會出現一個“擴招怪圈”:高校擴招――本科畢業生就業難――碩士生、博士生甚至博士後層層擴招――就業矛盾“後推上移”――高一層次畢業生擠壓低一層次的畢業生,層層擠壓,整個社會就業形勢更趨嚴峻――繼續加速擴招。如此構成惡性循環,容易引發教育通脹,由此帶來的畢業生就業矛盾被“後推上移”,隱患將日益凸顯。並且會加劇人才“高消費”現象,大馬拉小車,造成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2.大學生就業問題出現原因分析: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此刻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本事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就這四方面原因進行了分析:

(1)用人單位

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最主要是看重學生如何“調整就業心態”,而“提高職業素質”、“提高技能”反倒其次;而大學生甚至學校看來,“提高技能”及“提高職業素質”是最主要的,“調整就業心態”並不重要。用人單位認爲“德才兼備”是用人的恆久標準,單位對畢業生“品德”的重視程度遠遠比畢業自身的重視程度要高得多。

(2)自身原因

①、畢業生就業觀念存在誤區。一是選地域。在大學生的意識中,大都市

總是意味着機會、高薪和前途,這導致最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少人問津,而都市的大學生求職者則人滿爲患。二是挑單位。大學畢業生都期望選擇一個地域條件好、待遇優厚、社會地位高的職業。三是重薪酬。高薪水、高福利等盲目求富觀念在大學生中流行,帶來了就業難。

②、畢業生綜合素質缺憾。一是學業不精。有的學生在學校裏只是混,沒有靜下心來學習。二是社交本事欠缺。說話辦事的本事、溝通合作的本事、交際公關的本事欠缺。三是缺乏社會實踐經驗。有的學生很不重視社會實踐,甚至連學校要求的暑期社會實踐都不能認真完成,更談不上學到具體的實踐。

(3)社會原因

①、出口減速。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衰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中國的出口。有研究證明,在中國經濟外向度較高的情景下,中國外貿出口每波動1個百分點,將影響中國18萬~20萬人的`就業。受負面影響較大的主要有紡織服裝、製鞋、玩具、摩托車、傢俱、照明器具、自行車等出口依存度較大的行業,而這些行業多是勞動密集型行業。

②、從緊的貨幣政策。從20xx年開始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意味着企業資金的獲取難度加大,投資受到約束。全國工商聯最新的調查顯示,20xx年一季度全國稅收增長33.8%,而私營企業稅收增長33%,低於全國整體0.8個百分點。這是自20xx年以來私營企業稅收增幅第一次低於全國水平。作爲吸納就業的主體,民營企業異常是中小企業經營困難會在很大程度上對就業產生衝擊。

③、企業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及勞動力價格均呈上升趨勢,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兩稅合一等政策,也會提高出口型企業的生產成本。《勞動合同法》的實施也在必須程度上提高了企業人工成本。目前來看,受成本上升影響較大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由此對就業產生的消極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4)學校原因

①、調查發現一半以上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不滿意。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市場“供大於求”。造成目前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很多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情景,許多人認爲是因爲我國高等教育培養的人太多了,過剩了。其實,我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僅佔總人數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的這個數字已經到達13。所以,我國的人才過剩時相對過剩,並且,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跟不上高等教育擴招的步伐,也爲高校畢業生“供大於求”製造了假象。我國的大學生畢業生在大城市、大企業、大公司人才濟濟,人滿爲患是過剩了。而一些中小企業,事業單位,偏遠地區,經濟不發達地區則是人才稀疏,人才缺乏。

高等學校的專業設置。層次結構、課程資料、教學水平與社會需求不相適應。在大學生就業市場化的情景下,大學的專業設置和調整卻顯得十分滯後,致使畢業生專業結構與市場供求出現了錯位,從源頭講,這已經成爲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滯後於社會的發展是教育的特點,但沒能夠以市場需求爲導向進行主觀調動,進一步放大了專業及課程設置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共給結構嚴重失衡。不少學校專業劃分過細,難以跟上市場變化的步伐。而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本事、適應工作本事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3.大學生就業問題對策和提議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①、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本事,掌握技巧,爲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②、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經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爲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異常是社會兼職能夠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本事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③、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異常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景下,要逐步調整自我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爲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我,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④、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景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並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爲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①、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能夠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爲在校大學生供給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本事,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景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活力、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並且理論功底紮實,理解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必須能爲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①、應當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

②、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景,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③、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

④、學校應當實行進取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並且在心理調節上頭,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

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

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確定。政府要經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本事,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職責。

三、結束語

關於大學生就業出現的問題複雜多樣,調查具有侷限性,不能準確反映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所提出的提議只適用於部分人羣,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改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就業調查報告11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月

調查地點:

調查人: ***

一、 調查概述

(一) 調查目的

調查日照市內對高校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從而根據需求更好的,目的明確的學習,以適應社會需求。

(二) 調查對象

日照市內各企業

(三) 調查內容和方法

企業對高校英語人才的各方面的需求

走訪調查

二、 調查結果分析

國際貿易方向:

國際貿易業務人員、翻譯、助理。

旅遊方向:

英文導遊及涉外賓館的接待及管理人員、外企業高級文員、外向型企業一般管理員。

師資方向:

幼兒園、國小、中學、職業高中的教師。

其他還有比如英語記者,英文編輯等

國家對外開放和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需要大量懂英語的人才。外貿企業如涉外大型飯店、旅遊部門、企事業單位文員和翻譯需要大量本專業人才。

外貿企業的本土化,內資企業的國際化,需要一大批有較強外語溝通能力、熟悉現代化辦公設備的商務英語人才。

國際商務公司、外資企業、三資企業、民營企業、金融機構、跨國公司中國分公司、境外中國公司、涉外機構、政府、行政事業單位從事國際貿易、進出口貿易、翻譯、涉外文祕和管理等。還有各外貿易公司、商場、賓館、企事業單位辦公部門等也需要本專業人才。

隨着全球經濟的發展。就業市場對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英語水平有要求,越來越多的國企和民營企業也都對英語水平提出了要求。不僅對企業中層和管理層提出英語水平的要求,即使對初級崗位的招聘,企業也有基本的英語要求。在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衝擊下,各行各業各個方面都在 接受着來自國際化的洗禮。特別是人世讓我們更大程度上明英 語已經成爲職場殺手鐗,甚至可以說:英語能力決定個人命運。英語人才資源在一個企業當巾的至關重要性。這也就對就業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國際化的高要求。

與此同時,也就應運而生了許多的職稱英語培訓班;幼兒的,學生的,成人的。再則,隨着近些年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沿海城市和大城市的日益趨於國際化,大型企、叱外資企業,日益成爲畢業生嚮往的就業目標。特別是在北京上海等國際化大都 市,企業在工作中會有大量的場合要接觸到英文文件、材料, 資料以及直接和外方進行業務上的接觸。甚至有些公司會在 公司的.日常文檔中要求直接使用英文。所以現在的高水準的 企業對英語水平特別是英語實際應用水平的要求實際上是相當高的。

三、 總結

現在的市場對高校英語專業人才需求量非常可觀,但企業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人,所以,我們在校期間應熟練地掌握英語讀、寫、聽、說、譯等語言技能,以較熟練的口語爲特長,以旅遊、文祕英語爲方向,成爲能用英語從事旅遊、外貿、文祕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20xx年2月

就業調查報告12

今年來,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

大學生羣體不斷擴張膨脹,大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間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近年來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爲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解決大學生這個弱勢羣體的就業難間題、生活難等間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間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羣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羣,

但還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其列,隨着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間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羣體之列,“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爲,使大學生弱視羣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衝突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12萬、280萬、333萬、413萬、495萬、559萬、610萬、631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爲止畢業生就業率僅爲35%,加之以往畢業還役有就業的學生,並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

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麼嚴峻,如此龐大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羣又加之到來,

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什後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幹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於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

其次,之所以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間題,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間題。一方面許多的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實際經驗,動手能力極差。

在具體的工作中勝任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學生中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許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始終以“天之驕子”身份自居,姿態過高,對自身和現實缺乏準確的`評估,缺乏正確的就業心態。這些都要求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修煉與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發展理念,要認清自身的現狀,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業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要加強社會實踐鍛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動尋找就業之路。

另外,出現這樣現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一一企業。自下半年金融危機的餘波逐漸隱退,就業形式大大回暖。許多的企業雖面臨用工荒的窘態,但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經驗歧視和性別等歧視甚是嚴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臺。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缺乏培養人才、留用人才的經營理念,以至於眼睜睜的看着人才流失。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崗位不匹配、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對畢業生JA是挑三揀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業協議條款,擅自延長試用期,無償地佔有畢業生的勞動成果。國家雖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規範、調整,但企業配合不積極。如果說每個企業的薪資都和公務員、事業性單位員工基本

工資相持平,併爲每位員工依法辦理象公務員所享有的

養老保險、

住房公積金、

醫療保險、

失業保險、

工傷保險和

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做好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再與公務員做對比、追求公務員之路現象就會隱退,從而腳踏實地的爲企業服務。

除此之外,大學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機制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和生活難的間題。

現在無論是對農民還是到國家幹部、公務員等不同羣體都制定落實了相關保障措施:像公務員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待遇、完善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也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並給生活困難戶發有低保補貼。而未就業大學生呢什麼都役有,成爲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對此國家在以人爲本的情況下也應當制定未就業學生相關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均衡、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注意建設。

另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雖然都有着自行創業的激情,但絕大部分都被這樣那樣的困難所限制。國家、政府雖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優撫。但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政策上還存在程序複雜化等多方面問題。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創業資金投放,政策優撫等。應從政策上支持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爲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搭建創業平臺,提供創業培訓、幫助其融資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

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切實解決創業資金、技術等問題。

最後,我認爲,要切實解決好這些畢業生,這就要求無論是那個行業、那個部門都要形成一定的就業比例。

政府應一方面規範、提高企業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羣;另一方面政府諸多職能部門也要有計劃、有需要地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努力將大學生培養成一個可以爲企業帶來活力與生產力的團體,而不是隻把大學生當做勞動力。而作爲大學生的我們,我們不能在心裏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會照顧的弱勢羣體,我們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牢記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努力學習和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的,只有我們擁有真正的能力和實力,才能被社會和企業所接受,才能創造我們自己人生的輝煌!

(一)、畢業後工作期望

目前大學生選擇工作日漸趨於理性,能夠從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對工作方向的選擇、對工作崗位的選擇等。現在已經逐漸漸形成了爲自己選工作的良好態勢,而不是以前的爲專業選工作。至目前我們統計所得出的結果顯示,約有34%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沒有什麼聯繫,只有38%的畢業生現在從事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聯繫比較密切。而且從現在的社會發展觀察,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畢業後選擇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會的經濟來源,再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據我們從300份調查統計得出:沒換過工作的畢業生大約只佔38%,而大約有42%的在職大學畢業生想換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許和對企業的期望

大約97%的畢業生表示能夠勝任現在的工作,但是實踐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專業技能成爲了畢業生工作壓力大的主要原因,相應的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在企業中最希望能得到專業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晉升和出國深造總共只佔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質於專業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簡單的只是爲了暫時的利益。

從中我們深深體會道作爲大學生的我們必須重視實踐能力的提高,多參加社會實踐和做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兼職工作,不能再只侷限於書本和課堂,而是要做到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爭取日後能早日適應社會。

(三)、就業信息和途徑

通過調查畢業生在畢業時最關心的信息分別是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以及用人單位的用人標準,分別達到了36%和20%,這說明大學畢業生希望與招聘單位能有一個溝通的機會。另外求職技巧也成爲了一個關注的熱點,這說明在學校裏開設就業指導課和就業指導講座的確是很有必要性。他們表示,通過專門的就業講座、就業指導網站和校園招聘大會的形式能比較容易獲得當時的就業信息。但他們同時表示校園招聘大會實際效用不大,漸漸興起的網絡求職和傳統的人才招聘市場是畢業生的主要就業途徑,而效仿國際的通過熟人介紹的方式就業亦佔有一定的比重。

(四)、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問卷結果的統計,我們看到半數左右的畢業生表示在大二、三開始考慮就業問題,大概10%的人大一就開始考慮,剩下的人則在大四或畢業時纔開始考慮。在高校職業規劃選項中,只有約11%的人知道職業規劃並知道怎樣規劃,而59%的人則不瞭解職業規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至少在最近幾屆大學畢業生中,絕大部分的人在大學裏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而且,絕大部分人表示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課程沒有太大的幫助。只有9%的畢業生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發展指導相關的講座表示滿意,但同時有25%的人表示當時學校根本無此項服務。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各高校還未普及,而且課程質量普遍不高,不能達到學生的需求。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相關講座,以及提高提供就業指導質量應該成爲各高校的重要任務。

就業調查報告13

爲進一步瞭解××市城鎮婦女靈活就業情況,爲做好婦女工作提供對策,春節前我們在全市靈活就業婦女中開展了一次抽樣調查。

一、靈活就業城鎮婦女就業狀況

目前,××市城鎮婦女靈活就業羣體的從業形態多種多樣,幾乎涵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角落,其構成包括自營勞動者、家庭幫工、季節工、小時工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其就業目的大多以緩解家庭生活困難爲主,在抽樣調查的3000人中,有2162人靈活就業的直接原因是家庭生活困難,比例佔72.06,而想找點事幹和實現自身價值的僅佔5.97和10.99,因此,實現靈活就業的婦女中對目前就業狀況滿意的僅佔總數的12.91,比較滿意的佔39.38,不滿意的佔23。53,佔54.81的女性抱有“先幹着以後再調整”的心態。從收入看,大多數靈活就業的女性工資仍然不高,月收入在301—500元之間的比例最高,佔65.22,300元以下的佔19.03,500元以上的佔15.74。同時,年齡結構和文化程度在靈活就業中有較大差別,總體看,年紀輕、學歷高的女性靈活就業具有一定的優勢,隨着年齡的增大、文化程度的降低,就業率和擇業標準以及工資水平呈下降趨勢。從就業方式看,靈活就業的女性多以受僱傭形式實現就業爲主,比例達到58.65,採取自主經營形式實現就業的只佔7。47,與人合夥經營的只佔1.64,其他形式佔32。24。並且靈活就業主要分佈第三產業,比例已達總數的79,在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實現靈活就業的分別佔13.6、7。

二、城鎮婦女在靈活就業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工作不穩定,收入低,就業壓力大

靈活就業女性一般從事的是收入低的工作,工作不穩定是普遍的。下崗職工被招聘到企業就業,一般都是臨時性的,大多沒有建立正式的勞動關係。目前,在相當一部分新經濟組織中存在着用工制度不夠規範的現象,靈活就業的良好氛圍仍較欠缺。如有些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招工性別歧視、隨意提高招用工的條件、不願用生育年令的女性、不與就業者簽訂勞動合同、男女同工不同酬、超時工作、隨意剋扣工資、隨意辭退女工和以招聘失業人員來博取廉價勞動力等現象。許多參與調查的靈活就業女性或多或少的都遭遇過這樣的事情。她們在就業過程中總是缺乏安全感,生怕隨時會丟掉來之不易的工作。因此,工作不穩定、收入低、沒有正式勞動關係是靈活就業人員的最大困難。

(二)大多數受僱靈活就業女性屬於臨時性再就業,社會保險關係難以轉移

儘管她們有強烈的參保願望,往往很難實現。到目前爲止,靈活就業人員與現行社會保險幾乎沒有制度性聯繫,這樣一個龐大的羣體依然被排斥在現行社會保障體系之外。因此學術界不斷呼籲我國儘快建立一項適應靈活就業的社會保障體系,以保靈活就業人員,特別是使其中的低收入者能夠享受到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因此,改善靈活就業者的福利與保障政策無疑也會使女性靈活就業者因之受益。從調查看,隨着個體、私營等新經濟組織的崛起,靈活就業女性在新經濟組織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但這些企業的從業人員不能像國有和集體企業那樣完全享有養老、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從這些受調查人員自身的角度看,低收入使得她們對社會保險或是毫無概念,或是望而卻步。實際上,對於低收入的下崗職工來說,解決眼下吃飯和孩子上學問題是他們最關心的,社會保險則是“奢侈品”,“想都沒想過”。

(三)缺乏政策性扶持

調查中發現,在女性失業人員自謀職業中,有93.4的人沒有享受到政府有關的優惠政策。在詢問靈活就業女性需要政府提供什麼樣的幫助時,她們提得最多的是“失業人員自己開店時,適當減免一些工商費和稅”。實際上這些政策都有,但她們不是很清楚。還有79.14的人沒有領到《再就業優惠證》(這些都是集體企業人員,多年以來一直處於隱性失業狀態,而她們往往是最需要幫助的`)。

(四)需要專門的組織機構進行服務管理

在女性靈活就業人員中,真正通過職業介紹機構實現就業的只佔4.35。究其原因,主要是職業介紹機構魚龍混雜,特別是以贏利爲目的的私營或團體開設的職業介紹機構,本來信譽度就不好,個別的職業介紹所還要以介紹工作爲名,發佈虛假招工信息,行騙錢之實。在調查的失業者中,只有19.08的失業女性到職介所登記求職。嚴重阻礙了職業介紹機構職能作用的發揮。

(五)創業技能培訓還有薄弱環節

調查結果顯示,××市的靈活就業培訓工作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普及面不廣、失業職工參與率不高。有80的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參加過再就業培訓;二是針對性不強。失業女性接受的培訓課程中,80是知識類培訓,如電腦、財會、企業管理等。但實際參加靈活就業女性54的人則選擇技能類課程,如美容美髮、家政服務、服裝縫紉等。

三、促進城鎮婦女靈活就業的建議及對策

(一)要站在國計民生的高度,進一步增強對做好靈活就業工作的認識

隨着××市老工業基地改造步伐的加快,更多的人會面臨着再次就業。在這種就業壓力大、結構性矛盾尖銳、正規部門提供的就業崗位不足的情況下,加速靈活就業的發展是解決千萬人的飯碗即生存和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也是保持社會穩定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一是思想上要認識到位。目前,靈活就業領域雖然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問題和缺陷,這就更需要從思想上對靈活就業給予高度的重視。各級組織和靈活就業人員都要樹立大就業觀念和現代就業觀念。二是情感上要關懷到位。從事靈活就業的人員,一般收入不高,而且工作不夠穩定,基本上社會保險沒着落,養老、醫療沒保障,直接影響靈活就業的穩定性,也是靈活就業人員及其家庭最大的後顧之憂。所以,應該對靈活就業人員在情感上給予特殊的人文關懷,幫助她們在靈活就業領域找到更廣闊的生存空間。三是宣傳上要覆蓋到位。很多從事靈活就業的人員,由於文化水平低,對黨和政府制定的關於靈活就業方面的相關政策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概不知,造成政策理解和運用上的“盲區”。多渠道多形式宣傳靈活就業方面的政策、信息和靈活就業領域涌現的典型人物,使廣大勞動者瞭解國家關於靈活就業方面的政策,消除思想顧慮,在輿論上給予正確的引導,努力營造重視並支持靈活就業、依法保護靈活就業人員合法權益的社會氛圍。

(二)依據靈活就業行業性質和人員自身狀況的不同,對靈活就業實行分類指導

一是可根據靈活就業者所在行業性質的不同特點,確定不同的政策指導重點。對在小企業靈活就業的人員,重點是制定實施支持小型企業創辦和發展的政策措施。對在大中型企業的靈活就業人員,重點規範好這些企業的用工行爲和對勞動者合法權益的維護上;對在非正規部門靈活就業的人員,重點調整和完善現行勞動法律制度;對從事獨立服務的靈活就業人員,重點是加強對他們的就業服務。二是對國有企下崗職工和集體企業下崗職工也要進行分類指導。對城鎮下崗參與靈活就業的職工,特別是生活和就業都比較困難的羣體,應制定一些特殊的優惠政策,幫助和扶持他們實現靈活就業。對集體企業下崗的職工,在安置中能否取消優惠證的限制,特別是4050人員應作爲今後照顧安置的重點。

(三)成立靈活就業組織,建立一套有效的社區就業管理和組織體系

基層社區組織與就業人員的關係最近、最直接,比較瞭解靈活就業人員的思想動態、經濟狀況、急迫解決的問題和就業需求,可爲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心貼心、面對面的最直接的服務,使社區服務的就業潛力轉化爲現實。一是在社區建立勞務型就業組織或中介服務機構。社區中介服務機構可爲靈活就業人員提供以協議或登記方式確立勞務關係的服務。二是在社區建立固定的勞動力大市場,將其建成靈活就業人員能進能出的蓄水池,把分散的以個體形式出現在勞動力市場的靈活就業人員組織起來同時,可在勞動力大市場中設立就業諮詢、“一對一”就業指導、即時就業等多種就業服務。三是建立社區與社區之間信息可共享的網絡傳輸平臺,爲求職者提供有效的就業崗位信息服務,使其能夠及時瞭解各類就業崗位情況,以便根據不同崗位要求做出選擇。四是建立社區“勞動保障監察與仲裁窗口”,由專人出面幫助靈活就業人員解決矛盾,代理勞動爭議,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使他們能夠安心地從事靈活就業。五是扶持社區開闢機動、靈活、多樣的就業渠道,如可引導社區靈活就業人員大力發展送報、早餐、夜市等非全日制就業;參與供熱、採暖、旅遊等階段性就業;進行小編織、小飯桌、小製作、旅遊紀念品等家庭就業。

(四)匯社會各界的合力效應,爲靈活就業人員提供更多的支撐性服務

一是多渠道提供更多的靈活就業崗位。隨着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國企改革的深入,國有大中型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被逐步剝離出來,這是一個很大的就業市場,也是一個新的就業增長點。如可組織靈活就業人員參與到國企和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項目之中。二是建立健全“勞務派遣組織”,爲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就業服務。發揮勞務派遣組織在促進靈活就業中的積極作用,將靈活就業人員組織起來,根據市場需求,派遣到用人單位和居民家庭,從事季節性、階段性就業。三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用工單位和靈活就業者雙方的合法權益。首先,要在法律上確認靈活就業形式的地位和作用,着手製定靈活就業方面的專門法律法規,把對靈活就業形式的重視上升到法律層面。其次,在專門法律尚未出臺前,應抓緊完善實施××市靈活就業領域勞動關係的制度建設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儘快設計出一套立足××市情、符合各種靈活就業形式特點,有利於促進××市靈活就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四是建立和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的社會保險制度,解除靈活就業者的後顧之憂。五是爲靈活就業者提供靈活多樣的就業培訓服務。由於靈活就業者年齡大小不一、個體素質參差不齊、崗位要求各不一樣、就業需求各不相同,因此,應對不同類型的靈活就業者提供不同的培訓。培訓機構可採取送培上門、階段學習、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學習與工作相結合等靈活方式,對靈活就業人員提供培訓服務。

就業調查報告14

一、前言

三月,畢業生又迎來就業的新一輪浪潮。畢業生們是否都做好了足夠的準備,是否都有足夠的自信去迎擊挑戰?作爲一個在師範院校的非師範院系,儘管我院一直堅持“培養一專多能的新世紀人才”的辦院宗旨,但由於學院成立時間短,規模小,教育教學資源短缺,學校資金扶持不足,造成了我院學生專業優勢不明顯,導致學生就業壓力大。

爲了更好地明確今後我院人才培養的主流方向,學院調研部組織了這次調查,旨在通過深入地瞭解和分析我院畢業生的考研就業狀況以及反饋信息,爲我院的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爲學生的就業之路保駕護航。

二、調查結果

調查方式:專題調查問卷

調查時間:20xx年3月

共發放問卷125份,回收92份,回收率有74%

國際金融危機雖已形勢好轉,但不確定性、不穩定性、不穩定因素還有很多。就業形勢依然嚴峻,面對如此形勢,06級的畢業生是如何做出畢業後的選擇的呢?

1.就就業情況來說,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58%的學生選擇了直接就業,而選擇繼續深造的達到了20%,同比去年增長了8%。先工作後深造的卻只佔據了13&,對比於去年的32%可謂是高調走低。由此看來選擇就業的還是大多數學生的首選。

光電是一個科技與時代相結合的產物,但其專業學生的就業方向不很明朗,據已就業的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顯示,45%的同學的工作屬性是技術員,32%的同學是技工。而工作屬性爲公務員、辦事員、文員和財務人員的則寥寥無幾,對於還在求職的同學所期望的工作屬性中,絕大對數同學選擇了公務員。看來,專業的侷限性對學生的就業方向有很大的影響,而畢業生的求職目標還是以穩定型爲主。

薪金是就業與未就業的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畢業生工作的優劣和其今後生活質量的問題。有將近70%的學生的工作收入停留在了20xx元至3000元之間,比去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雖然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但不難看出,本科畢業生對薪水的要求是越來越趨於理性化的。月薪3000元至4000元的只佔了14%,現實是殘酷的,本科畢業生應該對自身價值有清醒的認識,在現實面前,只有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學好專業知識卻又不拘泥於本專業,讓自己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拓展,纔是王道。

對於畢業生的工作與專業的對口問題。調查顯示,其對口率與不對口率幾近相同,這表明:一方面,專業的侷限性給了學生找對口工作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就業形勢的不容樂觀以及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的不盡合理也讓對口率一直處於相對低迷的狀態。市場是宏觀的,學生只能從自身方面解決,努力學習、實踐,把自己培養成一專多能的人才,提升個人價值,使自己在多變的就業浪潮中能夠乘風破浪,在嚴峻的形勢面前能夠披荊斬棘。

對於已經就業的學生,他們是否對自己的工作情有獨鍾呢?從調查情況來看,55%的同學對自己的工作持較滿意的態度,而不滿意的佔據了15%,臨時性就業的有20%,僅有10%的同學是對自己工作很滿意的。看來,能夠找到滿意的工作還得靠個人能力和自身的價值了。而這些資本就是你在大學四年期間的.積累。學校提供的資源和機會要充分地利用和把握,而不是一味地迷茫、惆悵或者是怨天尤人。自己的價值靠自己提升,是金子你就要讓它發光。

2.就業準備。

哲理說“不打無準備的仗”。招聘如戰爭,只有經過歷練,提升自己的“戰鬥力”,知己知彼,隨時整裝待發,才能一舉拿下勝利。從這次的調查結果看來,畢業生們認爲求職前必須具備的能力所佔的百分比分別是過硬的專業知識、良好的素質43%,簡歷的撰寫、對企業的瞭解爲29%,面試技巧爲28%。由此觀之,專業知識與個人素質是首要的,學院可以考慮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和輔修、雙修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有足夠多的機會去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發掘自身各方面的才能。當然,對於學生來說,在追求輔修、雙修等多能的機會的同時,首先要學好本專業知識,可千萬不能捨本求末。

另一個問題就是求職技巧,學生可通過網上學習或者選修求職技巧課程來獲得相關的知識,學校也應多開展就業指導課、講座、座談會、求職技巧培訓月等多種的形式來加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着力提高畢業生的求職技能。但僅僅有理論是不夠的,實踐纔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院應新建一些實習基地,學校應適當增加新建實習基地的建設經費,在政策面上也應予以傾斜,在學校資源、教改課題等方面制訂優惠政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就業。

“成功只青睞於那些有準備的人”這句話不假,但有了準備,還要掌握招聘信息、懂得抓住機遇。那麼,畢業生們獲取招聘信息的途徑都有哪些呢?調查顯示,通過電視、報紙和網絡等媒體獲取信息的佔到了46%;人才市場介紹的達到了31%;親戚朋友介紹的有21%。而選擇其他途徑的只有2%。看來畢業生獲取信息的途徑還是比較有限的,這與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以及就業指導不夠是有一定關係的。所以希望學院能夠增設更多的實習基地,讓更多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習,去了解企業崗位知識。學院還應多聯繫企業,多開辦幾場招聘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信息。

在“求職過程中最大的阻礙是什麼”這個問題中,46%的學生選擇了專業知識缺乏的選項。如此大的比例可看出,大部分學生在大學期間,並沒有努力去學好自己的專業,所以就業時纔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望後來者引鑑。當然,學院的專業課程的開展和安排的合理性問題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學慾望也有很大的影響,學院應制定一套宏觀的,系統的,科學的,有效的方法來指導自己的專業建設,加大力度促進體現着新興、交叉、綜合爲特點的學科專業的發展。對企業招聘崗位不瞭解和麪試發揮不理想是畢業生們的兩大障礙,分別佔了24%和11%的比例,這說明了學生求職前的準備沒做好,過來者需吸取教訓,後來者宜引以爲鑑。

就一般情況看來,用人單位都關心畢業生的哪些條件呢?報告顯示,專業技能第一佔51%,這仍然昭示着,本專業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學好專業知識是必須的。個人素質及社會經歷佔了29%,也就是說,大學生應該學習、修養、實踐並重,要做一個各方面綜合發展的新世紀人才。

3.就業意見。

大學文憑是找到理想工作的一把鑰匙,除此之外,哪些證書對就業也發揮着不可取代的作用的呢?很多人說,英語、計算機、駕照是現今就業的三件寶。果不其然,據畢業生們的反饋信息顯示,英語四、六級和計算機證分別佔所有選項的30%和22%的比例,可見,如今企業對大學生的英語水平和計算機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英語、計算機證書成了大學生就業必備的法寶。此外,獎學金證書和“優幹”、“三好學生”證也佔據了很大的比例。企業對學生的在校表現和學習成績也是很重視的。如今不比以前,一個大學畢業證就是就業的通行證,要想得到理想的工作,平時還是要重視學習的。或許,教師們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創新講堂,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激發點,自覺學習。

調查顯示,21%的同學對本專業表示樂觀,同時也有20%的同學對本專業毫無信心,但更多的同學對本專業的就業前景持一般態度,15%的同學則處於迷茫狀態。由此,不難發現,我們專業的情況的確不容樂觀。我們專業開辦歷史短,經驗不足,在起步階段比較艱難,迫切需要學校、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設立專業及其實踐教學場所的建設,以加強專業實習基地專項經費的開拓和建設。依據就業市場的需求、本校辦學實力及生源的質量,科學務實地適時調整專業的設置和人才培養定位。

學校的就業指導是學生順利就業的一大關鍵。那麼畢業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是否滿意呢?調查結果讓人吃驚,僅有19%的人是滿意學校的就業指導的,高達31%的人持不滿意態度;而最高的45%的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不怎麼“感冒”。由此觀之,學校的就業指導確實不到位,沒做到讓大部分學生受益。學校應該建立一套全程性的完整的就業指導體系,院系將該項工作作爲學院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切實加強領導,落實“一把手”工程。形成“學院領導總負責、學生工作的副書記主管、各年級輔導員負責落實”的人人關心就業、共同促進就業的畢業生就業工作新格局。在學生大一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方向,引導學生職業生涯設計;大二、大三時,側重學業指導;大四時,對學生進行就業心理調適、擇業技巧、面試注意事項以及誠信教育等方面的培訓和教育。引導畢業生進行合理定位。

三、結語和建議

(一)師兄師姐對學弟學妹們的真誠的建議:目標是一個人前進的方向和源動力。在大學這個浩瀚的海上,要有方向,併爲之不懈努力,才能到達目的地。具體說,要掌握本專業的學習,培養自己的綜合素質。學有餘力者,可嘗試學習其他專業技能。同時,要多瞭解形勢,積極加入實踐的隊伍中,並多爭取實習機會,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使得在今後的面試和工作中能夠脫穎而出。

(二)畢業生們對學校和學院的建議:希望學院能合理、科學的安排親貼時代發展的專業課程,多給學生創造實驗和實踐的機會,積極擴展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聯繫,並加大對本專業的宣傳,給學生提供全程性的較完備的就業指導體系。學校則應着重非師範類專業的宣傳,擴大我校非師範專業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度,同時也要在政策、經費上加大對非師範院系的支持。

就業調查報告15

據調查,從目前招聘的情況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人才”和“學歷”不是簡單劃等號。具有“職業資格證書”的中職生踏實肯幹,動手能力強,年齡較低,可塑性較強。初期可以作爲技術工人,參加工作後隨着個人能力的發展又可以慢慢成長爲有專業技術及管理能力的中層管理人員。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大部分的中職生對自己專業的前景有清楚的認識,能及時瞭解社會的就業需求,也能更好地爲就業打好基礎。數據顯示,87%的學生清楚自己所學的專業前景,只有13%的學生不善於通過網絡、報紙、新聞等各種渠道去了解自己所學專業在社會的就業情況。同時,在調查小組所採訪的中職生中,很多人都表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都有初步的規劃,在特定時期會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對職業規劃作出適當的調整。“你覺得畢業生應具備哪些素質?”,調查小組在對這一問題進行調查時,有25%的中職生認爲是“專業水平”,有21%認爲是“心理素質”,有20%認爲是“溝通能力”,認爲是“適應能力和品德”的有12%,還有10%認爲是“組織能力”。同時,被調查人員的選擇又有多樣性。從數據上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當前我院中職生對自身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對企業的招聘要求瞭解透徹,善於從各方面學習知識,鍛鍊自己、培養自己,讓自己在就業時有更多的選擇。

僅4%學生了解用人單位要求———缺乏清晰就業信息

那麼,做好準備的中職生,就業現狀是否就是陽光燦爛的春天呢?調查發現部分中職生對就業的信心不足,缺乏對就業的正確認識。在問及對“畢業後能否找到滿意的工作”這一問題,57%的中職生回答“不清楚”,10%是“不能”,只有33%明確地回答“能”。而在“你對當前就業形勢的.看法”中,66%的學生仍然認爲就業形勢嚴峻,就業比較困難。

面對這樣的現實,中職生能否勇於直面現實,積極尋找方法,改變當前的現狀呢?爲此,調查小組圍繞中職生本身的主動性設置了幾個問題。“你瞭解過用人單位對中職畢業生的要求嗎?”,只有4%的學生表示有詳細地瞭解過,有77%的學生只是聽說過一點,甚至還有19%的學生沒有去了解。調查小組認爲,中職生自身主動性不強,對就業信息不明瞭,就會造成學生在學校的學習中閉門造車,而用人單位又招不到他們需要的專業技術人員。而當問及“在找工作時,如何看待專業和工作的性質?”時,只有15%的中職生認爲“一定要與專業對口的工作”,84%的學生則認爲與專業有關就可以。調查小組認爲,如果學生能按此及時調整自己的就業觀念,不要求一定要工作崗位和專業對等,在擇業中會有更多的選擇。超三成學生“不認低”找工作———就業期望值過高

調查小組發現,當前中職畢業生尋找工作的方式主要有學校推薦、親戚介紹、人才招聘會等形式,而且在擇業過程中受到家庭成員的影響所佔的比例還是比較大。在調查“你選擇工作時主要聽誰的意見”時,有30%的學生聽父母的意見,有43%自己拿主意。在詢問“當你找了好幾個月,但卻仍然找不到工作,你會不會降低自己的要求以便找到工作”的問題時,居然有31%回答不會,20%回答不清楚。從數據顯示,調查小組分析認爲,很多中職生在就業觀念上還是不夠成熟,不懂得要善於尋找機會,不斷鍛鍊自己,樹立“先就業,後擇業”的就業指導思想。

此外,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多數中職生就業期望過高,都想到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展示自己的才華、技術。在就業地點選擇上,有77%的學生希望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有18%希望在大中城市工作,只有5%願意去西部地區。同時,在“你所期望的工資水平是多少?”的問題上,1000元以內的選項無一人選,1000至20xx元則佔了多數達61%;其次,38%的學生選爲20xx至4000元,4000以上工資的也有1%的學生選。調查小組認爲,這些數據無形中折射出目前中職生在擇業時,不但要求工作單位地區好,而且效益也要好,導致一些不發達地區和待遇一般的企業,雖求才若渴,卻少有人問津,經常招不到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也

使得有些畢業生錯失良機,造成待業。

大多數學生對學校充滿期待———幫助順利就業

在本次調查中,08大專班調查小組走訪了07文祕計算機班、07藝術設計班、07模具

1、2班、07電子商務

1、2班、07旅遊班、07數控班、07機電一體化班、07大專班,調查了幾百個學生,發現學校對學生順利就業起到重要的作用。

調查小組針對班級如何開展就業宣傳工作做了隨機採訪,發現基本上每一個班級都不定期舉行模擬招聘活動;或者與學院招生就業處合作,讓企業走進學校,組織用人單位在學校舉行招聘活動,甚至有的學生走出學院尋找更多的就業渠道,讓自己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樣,作爲學生也非常希望學校能幫助他們順利就業。所以,在問及“你認爲學校是否應該多召開些校園招聘會?”及“你認爲學校是否多爲中專畢業生作一些社會的宣傳?”時,高達85%和95%的學生都認爲學校理應爲中職生提供就業培訓,積極爲他們做畢業的宣傳,幫助他們順利就業。

建議學生樹立正確觀念———先就業後擇業

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民學歷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中職畢業生的就業政策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就業形式也呈現出新的特點。中職畢業生就業推向了市場,由過去的指令性分配變爲面向企業、自謀職業、自主創業等靈活就業方式。在採訪中,調查小組的“總指揮”認爲,現在,如何把握擇業期望值,成爲了關係到中職生的擇業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性問題。畢業生需要根據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確定自己擇業的目標,面對現實,抓住機遇,才能充分利用各種環境條件,發揮自己的專長,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順利邁出第一步。

調查小組建議,首先學校的就業指導不可少。學校應該給學生開展更多的有關於專業技能和就業方面的培訓,讓畢業生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和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主導作用,積極爲畢業生蒐集、傳播就業信息。如成立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定期公佈招聘信息、開展就業專題教育等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做好就業準備。其次,中職生本身應該樹立先就業後擇業的觀念,明確就業定位。同時,中職生應該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對自己的性格、能力、適應的行業有一個大概的瞭解,避免在擇業時有從衆心理。在工作中,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對待意見不同,如何與同事相處等等,都需要中職生在求學過程中,多花一點心思去學習掌握。

標籤:調查報告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