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

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1

一、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北京師範大學許燕教授在一份調查報告中發現,警察、教師、醫生是當今社會的高風險職業,因爲他們面對的是各種特質的人,多扮演着助人的角色,被稱爲助人羣體,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產生心理枯竭。關心和維護高中教師這一重要而特殊羣體的心理健康無論是對教師自身、學生還是基礎教育的整體發展都有重要意義。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影響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早已被以往研究所證實。我國大部分學者在確立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時主要是從認知、情緒、人際關係、意志品質、人格、自我意識和人生態度等方面來考慮。

中國人民大學在20xx年在新浪網發放的一份問卷《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問題》調查發現,從幼兒園到大學教師,在被調查的8699人中,80%壓力較大,30%存在嚴重的職業倦怠。20%的被調查教師生理健康狀況不佳,超過60%的被調查者對工作不滿意。中學教師心理問題的高發人羣爲(1)男老師(2)年輕教師(3)工作量大的教師。教師這個職業本身充滿光環的同時,也對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

二、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1.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以廣東省某一高中教師爲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75份。其中男老師29人,女老師44人,其中兩份未填寫性別。

個別訪談的對象既包括非班主任、教學新秀,也包括富有經驗的優秀班主任和專家型教師,以使我們的訪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見表1)

2.研究方法

採用自編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對高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以期瞭解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高一、高二老師問卷發放到各辦公室,請級長收取,高三老師在會考期間完成。同時,爲了更深入瞭解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對部分教師進行了個別訪談,訪談內容主要涉及到選擇做教師的原因、從教以來心態的變化及變化原因、自己的職業理想及對幸福所下的定義。也對個別教師訪談了專業發展的歷程及對新教師的建議。

3.調查結果分析

3.1教師職業的滿意度調查

調查主要針對教師職業的總體滿意感進行,結果發現,44%的教師對教師這一職業滿意,一般和不滿意的教師分別佔調查人數的52%和4%。“一般”是一個帶有一些感情色彩的詞,不是很滿意但也不討厭。

3.2教師工作量情況

教師的工作量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問卷調查了教師的工作量情況,對班主任與非班主任、工作年限及年齡與工作量進行了一定的比較。結果發現:教齡在10年以上、年齡在40歲左右的教師工作量大,尤其是工作了16-20年、年齡在41-50歲的班主任、級長或行政人員感到工作量大,甚至是超負荷工作。此次調查共有三位50歲以上的教師參與,三人在工作量的選擇上從正常到超負荷都有,但因爲人數較少,我們並不能確定這部分教師的工作量情況。

3.3教師在工作中最開心的事情

教師希望從職業中獲得什麼呢?高收入?高認可度?還是其他什麼?58.9%的教師希望能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自我實現,56.2%的教師希望獲得學生的尊敬和愛戴,希望從教師這個職業中獲得社會認可和高收入的比例分別爲46.2%和34.2%。

在日常的教學及管理工作中,教師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呢?調查表明在工作中開心的事情依次是學生考出好成績(62.2%)、放假(43.2%)和發獎金(40.5%),公開課的成功及成功地改變一個學生也是老師們感到開心的事情。

3.4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的調查中,發現對教師心理狀況影響最大的是考試和升學壓力(78.4%),半數以上的老師(52.7%)認爲工作量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很大。領導評價(33.8%)和經濟狀況(25.3%)也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約1/3的教師認爲領導評價影響着教師的心理狀況,領導評價是否公正客觀,是否給予了教師應有的尊重和鼓勵。領導處事不公或評價偏頗也是部分教師在工作中經受挫折的重要來源。

3.5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

我們對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整理,發現突出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職業本身所帶來的心理壓力①升學考試帶來的巨大壓力②職業倦怠,沒有發展空間③擔心學生的紀律問題而引起的緊張和無力改變學生而帶來的焦慮④評價機制不科學(僅以學生成績作爲評價標準)帶來的心理壓力(2)工作與家庭難以平衡(3)工作得不到認可和支持(包括領導的評價)(4)人格特點:追求完美或缺乏自信(5)找不到合理的宣泄途徑,無法解壓。

3.6教師工作中遇到的挫折

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之間存在一定的重合。教師工作中遇到的挫折主要有:(1)學生方面。學習態度差,缺乏學習動機,學習成績差。(2)師生關係不融洽,得不到學生的理解和尊重。(3)付出的努力得不到認可和收穫,甚至被家長和學校誤解。(4)欠缺公平的評價。(5)學生出現的任何問題全部由老師負責尤其是班主任。(6)同事競爭激烈帶來的人際關係摩擦。

3.7教師幸福感的來源

調查表明,老師們認爲教師這一職業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1)自己:①自我實現,自我成長。潛能得到發揮,需要得到滿足,自身力量得以增長。②有對教師這一職業的職業歸屬感。③生活有追求,有目標。(2)付出的努力有回報,收入體現付出的價值。獲得社會、學校、家長、學生的認可和尊重。(3)學校:寬鬆的工作環境,學校的人文關懷,領導和同事之間的相互信任,客觀公正的評價機制。(4)學生:學生取得成功,學有所成,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5)同事:相互之間關係融洽。

三、討論

1.收入是否會增加幸福感

從調查中發現,約34.2%的教師希望能從這一職業中獲得高收入,40.5%的教師認爲工作中最開心的事情是發獎金,25.3%的教師也認爲經濟狀況是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那麼金錢、收入與疼痛、幸福之間是什麼關係呢?收入的增加是否會提升幸福指數呢?爲了解決這一問題,20xx年6月正值金融大風暴期間,中山大學副教授周欣悅通過實驗證明了金錢對於生理性疼痛與社會性疼痛(即社會排斥)的抵禦作用,即金錢有鎮痛的功能。但與此同時,大量的研究也表明,金錢的效用並不持久。社會支持抵禦痛苦的能力比金錢更有效且更持久,即便是一句親切的問候都會有重要的“止痛”功能。

2.建立和借用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

社會支持系統指的是個人在自己的社會關係網絡中所能獲得的、來自他人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和支援。一個完備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換親人、朋友、同學、同事、鄰里、老師、上下級、合作伙伴等等,當然,還包括由陌生人組成的各種社會服務機構。每一種系統都承擔着不同功能:親人給我們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朋友較多承擔着情感支持,同事及合作伙伴則與我們進行業務交流。

3.創設學校良好的人文氛圍

教師作爲一個個體,有被尊重、被愛和自我實現等高級需要,教師在學校、社會中的主體地位得到認可,作爲“人”的價值得以體現,情感、需要得到重視。教師有了這種自我實現的環境,其幸福感相應的也會得到提升。

建立公正、公平、靈活的評價機制。教師職業幸福感並不是空泛的一個概念,而是立足於教師這一崗位,在教育教學中使教師擁有成功的體驗。學校主要是通過評價對教師職業的成果和價值進行衡量。學校評價也是教師獲得成就感的一個重要途徑。公正合理的評價有利於保護教師的自尊心,而不公正的評價則會傷害到教師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從而也抑制了教師工作的熱情和主動性。因此,建立更爲公正合理的評價標準,對教師從多方面進行發展性的評價,將會使得學校的評價機制更爲人性化,符合教師的基本需要,讓老師們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2

1、調查目的

隨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普及和深入,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日漸成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問題。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還有利於教師在職業生涯上的發展,使其更快地由新手型教師成爲專家型教師,有利於教師的身體健康、生活幸福。教師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將成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一個重點,因此,本次調查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次調查的目的:

1.1瞭解百色市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狀況。

1.2瞭解百色市中國小教師心理問題的集中、多發羣體。

1.3分析百色市中國小教師心理問題的成因。

2、調查方法

2.1調查對象

調查的對象爲廣西百色市的國小、國中、高中(包括重點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教師共280名。調查對象的選取採用整體抽樣法。參加統計的學校爲四所。

2.2調查工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量表由80項有關心理健康的問題組成,80項問題分出10個基本因子:

(1)人際關係緊張與敏感;

(2)心理承受力差;

(3)適應差;

(4)心理不平衡;

(5)情緒失調;

(6)焦慮;

(7)抑鬱;

(8)敵對;

(9)偏執;

(10)軀體化。

因子分=組成某一因子的各項總分/組成某一因子的項目數

每個因子反映出被試者某一方面的症狀,通過每一個因子的得分了解症狀分佈的特點。

每個因子得分低於2分表明該因子健康狀況正常,得分在2~2.99分表明存在輕度心理健康問題,得分在3~3.99分表明存在中度心理健康問題,4~4.99分表明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

2.3調查數據收集過程

採用團體施測法,由經培訓的教師擔任主試,由主試向被試說明測驗要求後,被試填寫問卷,當場回收。經持有心理測驗使用資格證的教師認真審閱,篩除無效問卷後,確定有效問卷268份。

2.4調查數據的處理

各校利用OFFICE系統的電子表格軟件將調查結果全部輸入,將結果拷貝在3.5英寸軟盤上,與調查表一起交由研究人員進行統計分析。

3、調查結果

3.1百色市中國小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表現

表2中的年齡分爲4段,1代表20~29歲;2代表30~39歲;3代表40~49歲;4代表50歲以上。

T12代表年齡1、2段,如果是正號,代表1年齡段比2年齡段得分高,如果是負號則相反。T13等依此類推。由表2可知,20~29歲和50歲以上年齡的教師與30~39歲年齡段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有顯著的差異,30~39歲和40~49歲年齡段的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沒有顯著差異。

30~49歲以上的教師(尤其是40~49歲的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較好,因爲這一年齡段的教師生活相對穩定,工作上也取得一定的成績,是學校的教育教學骨幹力量;20~29歲的年輕教師由於工作經驗不足,心理尚未成熟,導致心理健康狀況相對較差。因此,低於30歲的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顯著比年齡高於30歲的教師多。而50歲以上的教師中有一部分快到退休年齡,有“船到碼頭車到站”心理,面對教育改革中的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以及教師角色的轉換,他們的心態不如30~39歲和40~49歲年齡段的中年教師那麼積極,一些教師仍滿足於傳統的“粉筆加黑板、課本加筆記”的教學方式,而目前國家又正在實行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全方位的要求,所以他們在新的教育改革形勢下,一時難以適應,心理承受力和適應性相對就比30~49歲年齡段的教師差。

已婚教師在焦慮、抑鬱方面比未婚教師好。

4、分析和討論

4.1本測驗結果的可信度

4.1.1標準化的取樣保證了檢測結果的可信度。

4.1.2本測驗採用的《中國人心理健康量表》經信度和效度檢驗都達到心理測驗的要求。

4.1.3測試實施的時間是教師工作壓力最小的時期之一,施測過程嚴格按心理測驗要求去做。

4.2中國小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需要高度重視

調查結果表明,在抽樣的中國小教師中有44%的教師有輕度的心理問題;4.48%有中度的心理問題;0.37%有較重的心理問題。教師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爲:心理承受力差——遇到困難、挫折灰心,心理壓力大;適應性差——對環境及人際關係不適應;情緒失調——心情不愉快,情緒不穩定,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焦慮——心理煩躁,對許多事情感到心煩,無緣無故緊張;抑鬱——情緒低落,感覺疲勞,對事情不感興趣,感到憂慮等;偏執——對人不信任,固執己見,總認爲別人背後議論自己,和自己作對,不能接受別人的意見,我行我素等;軀體化——情緒緊張產生的軀體不適症狀,如頭痛、睡不好覺、胃不舒服、心跳加快等。

4.3百色市中國小教師心理問題高發羣體以及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4.3.1女教師。

女教師在調查的總人數中約佔59%(在國小和國中教師中較多),與男教師相比,心理健康水平明顯要低。有些女教師依附心理較強,在日常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中,他們缺乏主見,心理承受力相對較差。另外,女性特有的細膩感情,一方面有利於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使女性多愁善感,情緒不穩定,容易爲小事心煩。

4.3.2年輕教師(特別是未婚的、工作量較大的、有升學壓力的初、高中以及中級以下職稱的教師)。

年輕教師心理問題較多的原因有:

(1)年輕教師在學校裏往往做班主任,承擔了比較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學校對年輕教師的要求高;當前基礎教育改革正在全面深入展開,教材的更新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使年輕教師難以適應,感到心理壓力較大。

(2)年輕教師參加工作時間短,面臨組建家庭、孩子小、老人需要照顧等生活問題。

(3)年輕教師由於工作經驗不足,加上心理不夠成熟,面對教師的角色與自我衝突,教師的表率與常人的衝突,教師的創造性與常規性的衝突,教師的工作負荷與自身價值的衝突,教師的職業要求與個人能力的衝突等等,會出現煩悶、抑鬱、心理承受力差和適應性等心理問題。

5、建議

5.1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要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要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

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要把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爲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一個方面,爲教師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提供必要的條件;要從實際出發,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減輕教師的精神緊張和心理壓力,使他們學會心理調適,增強應對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2轉變教學效益觀,建立科學評價體系

從新課程對教師自身素養和專業水平發展的要求出發,提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多元的、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尤其是創新能力發展的評價體系,不但有利於教師發揮自己的優勢,改善自己的不足,而且能將工作中的壓力變爲不斷完善自身素質的動力。

5.3定時、定期測試分析,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以減少教師心理問題的發生

學校要定時使用心理健康量表對全體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測試,測試的結果分別報給每一個教師,使他們瞭解自己存在的問題。同時,把心理健康測試的結果作爲檔案保存起來,定期分析本單位教師存在的心理問題,從學校的角度採取一些措施,減少教師的心理問題。

5.4學校要爲教師創造一種和諧的教育教學環境,減輕對教師的各種壓力

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主要在學校中進行,學校環境不良最容易引起教師心理壓力。學校要爲教師營造一種和諧、融洽、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給教師更多的自主性;要根據教師的不同需要,採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滿足教師的心理需要;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增加教師交際的機會,減輕教師的心理壓力。另外,還要認真舉辦教師心理知識講座,爲教師提供及時諮詢與合理宣泄的渠道。

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報告3

一、調查目的

爲了解我區中國小教師的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昌平區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組參考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與人力資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設計的“20xx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問卷,進行本次調查並分析撰寫調研報告。

二、調查方式

1、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抽樣分析法。

2、調查對象:我們對區60所學校的教師進行了《教師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收回42所學校的有效問卷共計2151份,對收回有效問卷按照城鎮中國小、農村中國小的比例進行抽樣分析,

3、調查步驟:統一下發試卷,各學校組織卷調查工作;統計上交調研結果和調研報告。統一對上交的調查結果進行合計並抽樣進行分析。

三、當前昌平區教師職業壓力與心理健康狀況

(一)教師的職業壓力過大,有78.2%的被調查教師反映職業壓力較大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28.6%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非常大,有49.6%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比較大,兩者加起來佔到了被調查教師的78.2%。說明絕大部分教師感覺壓力比較大,感覺沒有什麼壓力的教師只佔4%。教師的職業壓力成爲教育改革的關注點之一。

(二)教師職業倦怠現象嚴重,在影響教師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也影響着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職業倦怠是指個體無法應對外界超出個人能量和資源的過度要求而產生的身心耗竭狀態。教師的倦怠是指教師不能順利應對工作壓力的一種反應。一般表現爲以下的三種行爲反映。

1、情緒耗竭。這個階段的教師表現爲疲勞、煩躁、易怒、過敏、情緒緊張。情緒耗竭的教師常出現畏懼早晨去上班,形成對學生消極地、玩世不恭的態度。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78.6%的被調查教師經常或頻繁出現早晨起牀時,感覺非常累,可是又不得不去面對一天的工作;有65.2%的被調查教師在工作中整天與學生打交道,感覺確實壓力很大;有54.3%的被調查老師經常或頻繁有工作讓自己快要崩潰的感覺。

2、性格解體。一般表現爲通過減少和斷絕與學生的聯繫來表現出來。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50%的被調查教師對學生越來越不像以前那麼熱情了;39.7%的被調查教師擔心工作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沒有同情心了;24.9%的被調查教師現在並不真正關心有些學生的狀況了。

3、降低成就感。教師職業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爲社會培養有用的人。教師一旦發現他們的職業爲他們提供較少的反饋時,他們就不再做出努力了。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63.9%的被調查者感覺工作缺乏成就感;33.4%的教師感覺自己的工作對學生的生活沒有什麼積極的影響。

(三)教師的工作滿意度比較低。

教師是一種助人發展的職業,是學校教育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的工作滿意度與教師工作積極性有密切關係,與教師本身的身心健康有很大關係。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44%的教師對所在的工作單位不太滿意。有38%的教師擔心下崗;有33.3%的教師想離開所在的工作單位。

(四)教師生理健康狀況不理想。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經常或頻繁的有57%的教師經常失眠。有54.4%的教師出現比較嚴重的消化不良或者食慾不振現象;有50.9%的教師經常出現呼吸困難或者頭暈現象。

在壓力狀態下,機體必然伴有不同程度的生理反應,主要表現在中樞神經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等方面。壓力過大就會引起身體不適,導致各種疾病。

(五)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應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高度重視。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57.6%的被調查教師因爲工作上的事情,經常或頻繁的出現情緒低落;有54.1%的被調查教師因爲工作上的事情,經常或頻繁的出現非常生氣;有62.1%的被調查教師因爲工作上的事情,經常或頻繁的出現非常緊張。

承受壓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適當的壓力是健康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但是壓力過於強烈、持久,超過個人的耐受能力,會引起人煩躁、抑鬱、焦慮、激動不安、憤怒、沮喪、失望、消沉、健忘等心理反應,會破壞人的心身平衡,影響人的學習與工作,損害心身健康。

四、造成教師職業壓力過大與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因素

1、社會對教師的期望高讓教師感到有壓力感。

教師承擔着培養下一代,承傳歷史文化的重任;但是,在今天這樣迅速變遷的社會裏,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社會各界對教師的期望值也越來越高,對於教師的.要求過多過全。過高的要求和期望讓教師產生壓力感。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造成壓力的重要和關鍵原因,有50.8%的被調查教師認爲社會對教師的基本道德要求過高;58%的被調查教師認爲對教師業務能力要求越來越高;70.3%的被調查教師認爲學校與家長過分關注學生的分數。

2、工資待遇低、經濟負擔過重,社會地位不高等也是造成教師壓力過重的主要原因。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58.9%的被調查教師認爲經濟負擔較大。有63.1%的被調查教師認爲教師的社會地位不高;有63.9%的被調查教師認爲工作缺乏成就感是造成壓力的重要和關鍵原因。

(二)學校因素

1、教師工作量大,工作時間長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長期超負荷工作,導致教師身體健康狀況下降併產生心理問題。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61.7%的被調查教師工作時間在8小時-10小時,有30.9%的被調查教師工作時間超過10小時。教師即使下班後腦子還要想着工作,負擔過重成爲一種普遍現象。有62%的被調查教師認爲負擔過重(比如,工作量大,經常需要加班等)是造成壓力的重要和關鍵原因。教師除正常的課堂教學外,還要在課堂外傾注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備課、製作課件、對學生進行課後輔導和作業批改。在當今個性化的時代,教師還需要研究、落實適應不同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創新性教學以便適應新可改的需要。

2、學校的考覈評比制度也給教師工作帶來很大的壓力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71.1%的被調查教師反映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與回報;有68.2%的被調查教師反映考覈與評比(比如,評比太多,考覈內容與模式僵化等);有59.1%的被調查教師反映職稱評聘是造成壓力的重要和關鍵原因。

有些學校無論是新教師還是有經驗的教師都用一把尺子衡量,忽視了教師之間的差異性;評價方法過於片面、簡單。學校簡單地用及格率、排名次、分數高低等指標來衡量教師業績,實行末位淘汰制。另外,職稱評聘、獎金分配、評優、等競爭的方式不太公平,使得教師們感到自己被埋沒,產生煩悶和消極情緒,工作熱情降低。

3、學校的教育管理體制對教師的影響很大,也是一個重要的壓力源。

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55.6%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單位的規章、制度和各類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有61.6%的被調查教師反映被動地適應單位各種改革;

有56%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工作不能得到領導的理解與支持都是造成教師壓力的重要和關鍵原因。學校管理不科學,會造成教育教學工作效率低下,挫傷教師的積極性,嚴重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有些學校教學管理制度落後,對教師的管理太機械、太死板,且不注重實效,要求搞得很煩瑣,應付檢查多,無實質性進展的重複工作多等,使教師疲於應付。

4、另外,學校人際關係問題、學生出現的各類問題、子女教育或就業問題、家人對自己工作的態度問題也是教師壓力產生的原因。

單位人際關係複雜,影響教師心態,導致教師產生壓力。隨着學校內部各種競爭現象的加劇,如評優、晉級,排序、競爭等等,進一步加劇了教師之間的緊張關係,使教師產生壓抑感,有些教師不能愉快的從事工作。

學生出現的各類問題,影響教師的教學,給教師造成重大壓力。學生的品行、學生的紀律問題、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多時候使教師們感到困惑、費解、寒心,認爲是學生對自己辛苦付出的不尊重,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與隔閡正逐日拉大。隨着社會變化,學生的問題行爲更加突出,嚴重影響教師的教學,成爲教師較大的工作壓力。

(三)教師的個人心理因素

調查結果表明,24.3%的被調查教師並不瞭解應該如何去應對壓力,有60.3%的被調查教師雖然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卻是通過非正式渠道瞭解到的,只有15.3%的被調查教師是通過正式渠道瞭解到的。調查結果還表明,有23%的被調查教師會去“積極解決問題”,而絕大部分被調查教師,不知如何正確地解決問題,要麼是“向家人、同事、朋友傾訴,以緩解壓力佔49%”,要麼是“逃避17%”、“迴避問題6%”或者“消極等待5%”,而這些方式並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方式。針對這種情況,有56.7%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學校並不重視,沒有考慮這方面問題;有43.3%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學校比較重視並採取了相應措施。可以說,我們在這方面的工作還做得非常不夠,教育部門與學校很有必要採取有效的措施來通過正規的渠道與方式爲教師提供“如何應對壓力”、“壓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訓,以幫助教師去有效地應對壓力。

分析可以看出,現在教師的生存狀況不佳,存在較大的職業壓力與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但是他們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又缺乏瞭解;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壓力;很大一部分教師在遇到壓力的時候,都是採用“逃避”“迴避問題”“消極等待”等策略,這就使得教師的生存狀況一步步在惡化,要改變中國教師的生存狀況,我們就必須去改變這一現狀,爲他們提供更多的培訓與支持。

五、緩解和克服中國小教師職業壓力的建議

教師壓力產生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解決教師壓力問題必然也要求多方面的努力。

(一)尋求社會的支持,社會應爲教師“減壓”

社會各界應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特殊性、艱鉅性,不應求全責備;不應把培養下一代的責任全都壓在教師身上,教育是家長,社會和學校三者共同承擔的,作爲教師不是所有教育工作的承擔者。家長和社會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1、對教師的期望和要求應合情合理。

2、提高教師的社會和經濟地位。

(二)學校及教育行政部門要爲教師“減壓”

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管理和要求應樹立“以人爲本”,充滿人文關懷的管理理念,實行民主管理,使教師感受到組織的溫暖。

1、改進學校的管理,建立良性支援機制

2、營造寬鬆、和諧、民主的工作氛圍和人際關係

3、改革評價制度,建立“發展性教師評價制度”

(三)教師個人的主觀努力,自己給自己“減壓”

來自社會與學校管理者的支持固然是重要的,這是外因,而外因畢竟通過內因才起作用,內因纔是關鍵。因此,有效緩解教師壓力最重要的還是教師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支持。

1、應正確認識壓力。

2、應要修正自己的認知觀念,堅定正確的職業理想和信念。

3、要善於接納他人,學會欣賞別人。

4、加強體育鍛煉。

總之,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更需要我們積極行動付予實施。只有通過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我們纔會擁有一支具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達者不戀”的情操高尚的教師隊伍;只有這樣一支身心健康、蓬勃向上的師資隊伍,才能真正肩負起社會、家長賦予教師的諸多角色和極高的期望,圓滿地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成爲合格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