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篇)

報告1.65W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就業情況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篇)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XX月2日公佈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爲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爲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爲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爲23.7%。

B、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爲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爲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爲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爲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覈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XX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爲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戶籍爲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於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徵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麼,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着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爲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2

踐單位:xxxxxxx

實踐時間:XX年8月16日至XX年8月31日共16天

一、摘要:

隨着各大高校不斷擴軍、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整個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已經成爲現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應屆大學生現在面臨着進退兩難的局面:是回到學校繼續深造,還是在社會中繼續尋求自己的一席之地。爲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大學生就業形勢,也爲今後走入職場增加一些砝碼,我決定這個暑假在爸爸的介紹下來到xx縣中心糧庫的財務部跟着會計師傅,學習一些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打開視野,增長見識,爲以後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正文:

一片葉子屬於一個季節,年輕的莘莘學子擁有絢麗的青春年華,

誰說意氣風發的我們年少輕狂,經不住暴風雨的洗禮?誰說象牙塔裏的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走出校園,踏上社會,我們書寫一份滿意的答卷。我在酷熱中迎來了作爲大學生的第一個暑假,也滿懷激情地參加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作爲一個大學生有別於中學生就在於他更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習是每一個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自從走進了大學,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爲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職場,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走進了xx的財務部,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爲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

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1、實踐目的:會計是指對具體事物進行計算、記錄、收集他們的有關數據

資料,通過加工處理轉換爲用戶決策有用的財務信息。會計作爲一門應用性的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是加強經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經濟管理離不開會計,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就顯得越重要。會計工作在提高經濟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發展動力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二是會計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變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動力,它決定了對會計信息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面對日益發展的社會,對會計的能力要求越高,而作爲會計專業的我爲了以後能爲就業增添一些有力的砝碼,更快地適應這個崗位的工作要求,爲此,在此次實踐活動中我對這個環節相對關注,希望能把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基本理論知識真正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真實實地掌握會計的職業知識技能。

2、實踐內容:在實踐的這段時間內,我在財務部的工作是幫忙接電話,複印資料,整理文件,開發票等,感受着工作的氛圍,這些都是在學校裏無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時候,我不時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時要做一些清潔的工作,在學校裏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剛開始到財務部會計室,先看她們以往所制的會計憑證和附在會計憑證上的原始憑證,由於以前在學校學過會計憑證,借貸等知識,所以對會計憑證不是太陌生,因此藉着記憶加上學校裏所學過的理論對於區區會計憑證完全可以熟練掌握,但是這種浮躁的態度讓我忽略了會計循環的基石。後來我看會計師傅審覈原始憑證,她根據原始憑證所必需的要素認認真真審覈了原始憑證後,進入錄入記帳憑證的界面,先按此筆業務錄入簡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後按會計分錄選會計科目,並在相應的會計科目的借方和貸方錄入金額,這一系列的工作程序是我在學校課本里根本學不到的知識,通過十天的學習編制記帳憑證工作,對於各個會計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瞭解,並且這對於我來說把書本和實踐的結合在一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學習編制記帳憑證外,還初步大概地瞭解到每一種原始憑證的樣式以及用途。從制單到記帳整個過程基本上了解了個大概後,就要認真結合書本的知識總結一下做賬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除了學習以上知識外,我也粗略瞭解了出納的工作,別人一提起出納就想到是跑銀行的,其實不然,這只是出納的一項重要工作,出納的業務比較繁瑣,還

要保管現金,支票和收據等等,所以需要非常細心。

3實踐結果:經過這麼多天的實踐活動,在會計師傅的幫助教導、爸爸媽媽的支持以及我自身的努力下,我對會計職業技能知識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學到了不少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我初步瞭解了財務的使用和會計處理的流程,並學會了做一些簡單的會計憑證。真正從課本走到現實中,細緻地瞭解了會計工作的全部過程。實踐期間我努力將自己在學校裏所學的理論知識向實踐方面轉化,儘量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在實踐期間我遵守了工作紀律,不遲到,不早退,這

也規範了我的日常生活規律。也爲以後步入職場做好心理與生理的準備。

4實踐總結:會計作爲一門應用性的學科、一項重要的經濟管理工作,它的職業要求非常高。首先,就是保證誠信品格。這是任何職業都必備的職業操守,但是作爲會計這一職業,誠信尤其重要,要善於運用職業權力,正確對待應負有的職業義務,自覺履行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其次,會計工作一定要認真。在工作過程中,我們發現會計工作要面對的往往是比較煩瑣的數字,很多數字相差是微乎其微,只要一不留神就會登記錯誤。從做帳的會計人員角度看,需要仔仔細細把收據等單據對清楚,準確地按類分開,認真檢查無遺漏後,則按照企業要求裝訂起來,爭取一次成功。而從把帳簿轉入微機及檢查的角度來看,既要講究速度,又要講究準確率。我們需要把帳簿中的每一項記錄,正確無誤地登記到電腦上,每登記一天的所有經濟業務,就要進行依次統計,從而與帳簿中的總帳進行校對,看是否有不同,如果存在差錯,就要把本天帳目全部重新校對,以查出到底是是帳簿存在錯誤還是我們登記到電腦中的帳目存在錯誤,從而將存在的錯誤進行更正。總之在記帳過程中,每前進一步都要認真仔細,否則一個小數點就可能會帶來致命錯誤。最後,隨着社會經濟科技的日益發展,對會計的職業能力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因此,在如今的學習型社會中,要提高會計人員我們自身的專業操作能力和操作的創新能力。,同時也要樹立參與管理意識,積極主動地做好參謀,強化服務意識,成爲決策者的得力助手。當然,在實際工作中要隨機應變,學會應對突發事件,果斷採取措施,保證工作順利進行並且能按時完成任務。

三、結束語: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讓我溫故而知新,起到了預期的效果,掌握了一定的會計技能知識以及實際應用的注意事項,並且也讓我明白了賺錢並不是那麼容易的,每賺一分錢都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會計是一門活學活用的專業,而且隨時都因爲國家政策的變動而變動。但是最重要的基礎是不會變的,希望我們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以基礎知識爲重中之重,有了較好的基礎知識,再加以適當的實踐訓練,就能更好地完善我們的專業,強化會計專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爲社會提供符合需求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而努力!也爲自己以後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謝辭:

這個暑期,非常感謝xx縣中心糧庫的財務部給我給次實踐的機會,

感謝會計師傅對我的悉心教導幫助,同時也非常感謝爸爸媽媽等親人對我的支持。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3

財經金融行業是一個熱門專業,但是如今伴隨着經濟的發展,財經金融行業中的會計專業也是日新月異的在變化,新的會計制度日趨完善,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的要也是越來越高求,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環境下,我們作爲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有必要對明天的會計就業形勢進行一些調查,從而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讓自己從容、自信地挑戰自己未來的職業,做一個掌舵的船手。財務與會計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工作,要工作人員既掌握現代會計、財務、稅法、金融、財政、計算機理論和技術,又要具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

作爲會計專業的大學生,關注自己的未來就業形勢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們就目前財經金融行業的開展了一定的調查。財經金融行業是一個熱門專業,但是如今伴隨着經濟的發展,財經金融行業中的會計專業也是日新月異的在變化,新的會計制度日趨完善,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的要也是越來越高求,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環境下,我們作爲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有必要對明天的會計就業形勢進行一些調查,從而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讓自己從容、自信地挑戰自己未來的職業,做一個掌舵的船手。

一、會計經濟環境的分析

1、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會計的影響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日益全球化,經濟體制、經濟結構、經濟政策、經濟的開放程度等對會計理論的形成、會計法規的制定以及實務的發展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經濟全球化使社會生產總過程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全球化,客觀上會將一國之內的經濟運行機制與財政經濟形態擴展到全球範圍內。

在新的形勢下,企業應以什麼爲計量依據,對外報告其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以什麼爲依據確定因物價變動對淨收益的影響,從而正確確認本期的實際淨收益,就成了會計理論和實踐中不可迴避的問題。在全球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會計國際慣例將發揮基礎性的作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本身不僅要求高質量,還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較爲成熟的執行機制。在會計改革和會計標準建設過程中,要進一步參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工作,我國會計的國際協調對於改善我國投資環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資、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國內經濟形勢對我國會計的影響

我國的經濟是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指導下的開放型經濟,它要求與之相適應的一套開放的、又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理論與方法。會計工作因其與經濟的密不可分性,決定了它也會隨着經濟開放的不斷深入而得以完善和發展。我國因自身的特殊情況,會計制度與國外會計制度間存在較大差異,而這些差異將直接影響以後對外經濟貿易的健康、有效地進行。

我國的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影響,具體體現在我國的經濟制度、經濟模式、經濟發展水平三個方面。我國的經濟體制是生產資料以公有制爲基本特徵或公有制佔較主要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其經濟制度的本質是維護公有財產,保護社會的根本利益。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會計服務的宗旨,更多地是強調社會的宏觀效益,推動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其會計法規、會計政策、會計方法的建立,都體現較明顯的統一性、強制性。

3、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會計發展的影響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將成爲未來會計環境中占主導地位的影響因素,而且這種趨勢下的國際間會計大融合,對於我國今後的會計改革及會計事業的發展將起關鍵性的影響作用。企業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經營成敗很難確定;各種新的經濟業務將不斷涌現,使用效果很難確定;由於企業經營的國際化、集約化,企業經營受非自身影響的程度也很難確定,這些都對我國的會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會計工作者的任務能否實現或如何實現是很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人們必須考慮周圍經濟環境及其對會計工作的影響,並做出反應,努力協調好會計與經濟環境的關係,促進我國會計的.進一步發展。

二、企業組織對會計職業影響

1、社會文化環境影響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規範及管理會計中企業內部責任會計的激勵方式

企業文化環境影響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效率。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規範是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人員提供管理會計信息以保證管理會計目標實現的行爲準則,也是管理會計職業化的必要保證。美國全國會計師協會於1982年頒佈的《管理會計師道德行爲規範》中規定了管理會計師不得違背的行爲準則,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觀、道德行爲的衝突的解決等。我國目前尚未對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做出規範,但隨着管理會計方法在企業以及各中介服務機構應用的範圍日益廣泛,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規範也必將建立。

2、社會文化環境也影響管理會計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利於管理會計發展的觀念主要有:輕商重義的觀念會導致人們對管理會計的偏見;謹慎保守的觀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風險造成企業報酬偏低;和爲貴的中庸思想會導致責任考覈中獎懲不明;過分注重社會責任則會抑制人的創造性;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則忽略包括管理會計在內的現代管理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計劃經濟管理的觀念助長了不思進取不願積極面向市場開拓的行爲。這些不利因素是我們在推廣管理會計過程中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3、企業文化不同會導致管理會計應用效率的不同

在行政利益誘導的企業,企業運行的目標是完成上級規定的各項指標,管理上長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會計的應用效率就低,同時,這樣的企業目標決定了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採取一些短期行爲而忽視企業的長遠市場價值,不可能運用管理會計去規劃企業未來的發展,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企業,企業的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利用包括管理會計在內的現代管理方法,對企業進行規劃,將企業納入戰略發展的軌道上來。在將人看作是權利的工具的專制企業,責任會計就難以推行,也很難將員工的工作目標與企業的目標結合起來;相反,在較爲民主及尊重人的個性的企業,則能夠將員工的工作目標與企業的長遠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企業的目標被自覺納入到員工的日常工作中,爲責任會計的實施創造一個良好氛圍。我國的當務之急是建立市場機制相符合的企業運行機制,進而建立企業先進的文化。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4

一、摘要:

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業難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從教育內部分析,就業難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與高校專業設置調整相對滯後、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結構失衡等諸多方面。學生就業狀況已經成爲衡量高等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解決好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推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課題。

二、關鍵詞:

學生,就業,經濟,發展

三、正文:

今年來,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羣體不斷擴張膨脹,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爲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解決學生這個弱勢羣體的就業難問題、生活難等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羣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羣,但還沒有把學生納入其列,隨着近年來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問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羣體之列,“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爲,使學生弱視羣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xx年212萬、20xx年280萬、20xx年333萬、20xx年413萬、20xx年495萬、20xx年559萬、20xx年610萬、20xx年631萬、20xx年660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爲止20xx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爲35%,加之以往畢業還沒有就業的學生,並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麼嚴峻,如此龐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羣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仆後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幹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於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5

爲了解企業春季用工需求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業狀況,春節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展了“企業春季用工需求調查”和“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情況調查”。兩項調查均採取問卷調查方式,分別覆蓋了全國13個省的26個大中城市和27個省的90個縣,共涉及3239家企業和9081名農村外出務工的返鄉人員。對比分析中綜合考慮了春季的特殊情況和近幾年春季的一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

一、春節後企業招工人數比往年有所增加,同時預計招工有困難的企業比例上升。

對企業調查中,近九成企業準備在春節後招用新員工,與往年同期調查相比,節後招工企業比例已經恢復到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並有所上升。調查顯示,節後企業用工需求比去年正常用工量淨增15%,平均每個企業計劃新招員工143人,與同期調查相比計劃新招工人數上升約5個百分點。同時,在被調查企業中,有70%的企業預期今年招工“有困難”或“有一定困難”,比往年相比上升了5個百分點。

二、明確表示繼續外出務工的人數較往年略有下降,其他人員還在觀望。

對務工人員調查中,有62%的返鄉務工人員明確表示春節後要繼續外出務工,與同期調查相比降低了6個百分點。在準備外出務工人員中,74%的人員準備回原企業上班,其餘人不準備回原企業上班的'主要原因有收入太低佔49%、加班太多佔18%、沒發展前途佔14%、學不到技術佔12%。有30%的返鄉務工人員表示要視情況而定是否再次外出務工,所佔比例與往年相比增長6%。有8%的返鄉務工人員表示不再外出務工,主要原因是務工工資太低、準備在家鄉創業、家裏有事等。

三、東部地區用工需求繼續保持旺盛,中西部地區供需均呈上升趨勢。

對企業調查中,平均每個企業計劃新招員工人數已經恢復到同期水平。東部地區繼續呈現出比較旺盛的用工需求,平均每個企業計劃新招工人數爲156人,與同期調查基本持平;中西部地區用工需求明顯增長,平均每個企業計劃新招工人數爲61人,比同期調查高出16個百分點。對務工人員調查中,準備外出務工人員中打算去東部地區的佔72%,在中西部的佔29%,後者比往年增加了7個百分點。

四、企業對新招員工的職業技能和文化程度均有明確要求。

對企業調查中,企業招工崗位中近1/3都要求具備一定的職業資格。其中,要求具備初級工水平的崗位佔25%,要求達到中級工及以上水平的佔7%。對職業資格暫無要求的佔68%。企業招工要求國中文化程度的佔49%,要求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25%,暫無要求的佔26%。

五、多數企業預計人工成本上升,務工人員預期平均工資漲幅高於企業預計工資漲幅。

對企業調查中,有72%的企業預計人工成本比上年會有所上升,與上年同期調查相比,預計人工成本上升的企業增加了32個百分點,企業預計員工工資平均上升幅度爲9%。對務工人員調查中,打算繼續外出務工的人員預期平均工資收入比實際工資收入增長幅度超過14%。由此看出,對平均工資增長幅度的預期,務工人員比企業高出5個百分點。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6

【摘 要】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教育階段、擴招政策出臺以後,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紛紛選擇以兼職的方式提前進入社會以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迎接就業帶來的巨大挑戰。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綿陽幾所高校學生的兼職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並以此爲視角進一步探析當前大學生就業擇業的現狀與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擇業;兼職;問題;探析

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爲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80萬人,這對本來就面臨嚴峻形勢的就業市場又帶來了不小衝擊。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也加入到了兼職行列,成爲兼職領域的主力軍,面對日益龐大的兼職隊伍,我們不禁提出了這些疑問: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需找兼職,兼職與專業的相關性如何?兼職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他們還需要哪些幫助?帶着這些問題,我們對綿陽幾所高校的近3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瞭解這些大學在校生的兼職情況及相關看法。

本次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調查對象,共抽取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範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四所不同類型高校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調查中,總計發放問卷300分,有效問卷265份,有效回收率爲88%,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學生中有93%的學生表示具有兼職的想法;82%的學生對在校兼職持肯定態度,對於兼職收入,84%的學生用於生活費用,9%的學生用於戀愛開支,7%的則用於長期投資。當遇到不公平待遇時89%的學生均選擇忍氣吞聲,4%的學生選擇告訴家長或同學,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兼職與學業是否矛盾問題上,有67%的學生表示會放棄兼職好好上課,而卻有29%的學生表示會堅持兼職,4%的則表示會看情況。

1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1 學生兼職情況的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兼職已經成爲大學校園一道獨有的風景線,大學生兼職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越開越多的大學生大一開始就投入極大的熱情於兼職工作,而學校和家長也對學生兼職持比較積極的支持態度。

1.1.1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往往具有多重性,很多同學都不是因爲一個單純的目的而從事兼職工作,賺錢也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是希望通過兼職儘早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儘早瞭解社會和探究社會。這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具有更加強烈的獨立意識,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價值,當然,學生的兼職目的也折射出目前社會競爭的激烈和就業壓力的巨大。

1.1.2 大學生兼職的主要途徑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習,學生平時沒有很多的時間獨自去尋求兼職工作,他們主要通過其他兼職同學的介紹、校園海報信息、校外媒體招聘信息和中介介紹尋找兼職,其中熟人的介紹和校外招聘信息又成爲最主要的求職渠道。這說明面對高額的中介費和大量的虛假信息,學生們更希望通過安全免費的途徑來獲得兼職工作,尤其是對學校寄於了厚望,多數學生急切盼望學校能夠多提供與自己本專業有聯繫的工作崗位信息,或者多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用人單位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同時定期舉行大型的專兼職現場招聘會,增加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交流與接觸。

1.1.3 大學生兼職的工作種類,表1

表1顯示,家教、餐飲服務、派發傳單等簡單的工作成爲了大學生兼職的首選,兼職種類相對比較單一。學生在選擇兼職工作時比較傾向於時間靈活、技術含量較低、專業性要求不高的工作,這樣不同層次、專業、年級的大學生都能勝任。從大學生兼職的崗位來看,兼職工作幾乎很難運用到他們的專業學科知識,更不要說在兼職中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而大多數工作單位也只是看中了學生的廉價勞動力而非能力,這讓大學生想在兼職中獲取鍛鍊的目的大打折扣。

1.2 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2.1 兼職的內容和途徑有限

大學生參與兼職的人數龐大,參與的兼職工作種類也很豐富,但是兼職的內容和途徑卻非常有限,多是以服務性行業爲主,工作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和任意性,讓學生的收穫與自身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從兼職的途徑來看,由於社會和學校都沒有相對比較完善正規的學生兼職指導機構和部門,學生的兼職只能是自發、各負其責的個人行爲。而大學生無論是在社會經驗、人際關係還是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缺陷,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上當受騙、權益受到侵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1.2.2 大學生兼職中的`維權困難

大學生初次涉足社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多困難和問題,拖欠工資、剋扣工資、被中介公司欺騙甚至受到歧視等等都成爲大學生在兼職工作中遇到的大*煩,更爲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在兼職中不知情的捲入一些傳銷組織而長時間無法脫身,更有學生因無意陷入“詐騙團伙”而喪命的悲劇發生。這些後果的產生除了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家法律在這個領域的缺陷,我國現行法律中缺乏保護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的相關法律規範,這就爲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中介公司、用人單位提供了可趁之機,從而讓他們能夠利用學生謀取不當利益。

1.2.3 高校缺乏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和諮詢部門

本文開頭提及兼職中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這說明大學生在兼職的經歷中始終是弱勢羣體,他們往往孤軍作戰,缺少社會、學校甚至是家庭的幫助。而學校作爲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領域,在這方面更是責無旁貸。調查中,一般以上的大學生認爲學校應該成立相應的兼職指導機構或者是諮詢部門,引導學生需找正確的兼職途徑,指導學生認識在兼職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2 兼職情況所引發的大學生就業擇業思考

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擇業觀不成熟,對就業形勢表現出過分的焦慮與急躁,依賴心理過重,就業壓力巨大。因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是我們當前應該思考的重要環節。

2.1 國家、社會、學校的正確引導和支持,爲大學生的就業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國家不僅要加強宏觀調控,還應該查漏補缺,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去彌補就業市場的缺陷和不足,從而進一步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市場。社會應加強監督,完善機構設置,爲學生的就業增加法律和機構保障。作爲學校,應積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辦學質量,增強學生信心,從而加大就業競爭力。

2.2 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教育

廣大學生家長要克服守舊、傳統的就業觀念,引導子女形成“先就業再擇業”,“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勵子女參與競爭,同時,要對子女進行畢業前心裏梳理,積極將子女的思想狀況與學校進行溝通,以緩解壓力,增強學生在就業擇業問題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3 大學生自身的完善和調整

大學生應該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認清社會形勢,瞭解社會所需,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同時,增強自己的就業技能實力,保持良好心態,提升自己在競爭中的實力,切勿在競爭中自暴自棄、輕言放棄,努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經素,吳亞子,趙燕.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高校爲例[J].青年研究,20xx(10).

[2]薛亮.淺析大學生擇業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J].學理論,20xx(13).

[3]姜馨蓓.大學生兼職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遼寧師範大學,20xx.

[4]韋娜.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xx.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7

據我國教育部、人事部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畢業生人數有413萬人,而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95萬人,比上年增長19。9%。20xx年我國有630萬大學生畢業校園,走向社會。預計20xx年7月,將有畢業生671萬大學生畢業,畢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爲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爲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爲8。4%。

大學生在求職路上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們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對於就業,他們又持有怎樣的態度?最新20xx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近五成大學在校生對未來就業感到擔憂,七成應屆畢業生認爲應該先就業後擇業,同時,應屆畢業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對就業感到憂心

日前,智聯招聘發佈了《20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調查顯示,今年近九成畢業生的畢業安排是就業,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爲求職考研兩手準備者)的20xx屆畢業生準備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爲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爲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爲8.4%;對找到工作感到憂心忡忡的大學生比例達到33.2%;感到就業形勢嚴峻、很難找到工作的比例也達到了15.4%。

職場專家表示,雖然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但對就業付出的實際行動卻並不積極。今年畢業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沒有職業規劃,甚至低於在讀生55.1%的比例。

七成畢業生認爲應先就業後擇業

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學生比較困惑的。調查顯示,有72.8%參與調查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其實這兩個方面並不互相沖突。”智聯招聘職業顧問祝紅豔說,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個清晰的目標,在這個清晰的目標下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職期望。對於大學生而言,社會還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行業和職業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經過社會工作的磨練後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因此大學生在就業時一方面切忌盲從認定一些熱門行業,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過高。憑藉大學生目前對於行業和企業的認識,很難根據自己的判斷“擇業”。因此,在基本確定方向後,建議大學生先就業,在社會的摸索中學會擇業。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爲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爲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達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學歷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爲43.6%。

而大學生畢業後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基層?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首選地與其就讀的高校所處地區有着密切的關係。在京畢業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業,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廣東深圳地區。在上海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首選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後是廣東深圳地區。

從城市性質來看,大學生希望在發達大城市就業的比例爲32.3%,排首位。其次是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比例爲30.1%。縣級以下排在最後,僅爲0.6%。

大家選擇就業首選地的考慮因素都是哪些呢?發展機會較多、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爲75.9%,遙遙領先於其他因素所佔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環境,大家選擇就業地的原因多樣,比如說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學生選擇就業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發展道路是多樣的,選擇就業地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決定,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纔是關鍵。”職場專家表示。

職業規劃輔導迫在眉睫

隨着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爲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豔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後,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後,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在求職輔導的內容中,大學生認爲在就業階段幫助最大的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其次是職場工作技巧課程,另外,職業素質類課程與簡歷撰寫與求職面試技巧也是目前大學生期望得到輔導的內容。

自主創業缺資金缺人脈缺理念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成爲人們熱議的話題,大學生自主創業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於白手起家沒有豐富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創業從何談起?大學生創業最需要來自於哪些方面的支持?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認爲,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方面的支持,比例爲35.8%。其次是人脈,比例爲21.7%。核心的技術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僅爲18.9%。國家今年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對於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消息。

祝紅豔分析指出,很多大學生在創業前並沒有雄厚的經濟背景支持,核心技術和理念是吸引資金的關鍵。創業在近幾年越炒越熱,但創業並不適合於所有大學生。事實上,上述幾種因素,缺了任何一點,都有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相對於有社會經驗的職場人而言,大學生創業難度更大,盲目進入創業的潮流並不可取。

總的來說,大學生就業理念正在逐漸趨於理性,體現在對個人發展機會的看重,對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對於自身綜合能力尤其是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的認識等方面,但是大學生對於很多信息的不瞭解,以及就業信息不夠通暢也制約了大學生的就業,比如對三線以下城市缺乏興趣,以及對體制外職業的認知偏見,都成爲了大學生就業的瓶頸,很多大學生也因此而延誤了工作機會。解決大學生全面就業問題,不僅需要轉變大學生職業的定位,同時也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的綜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放開擇業視野,明確職業規劃與職業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進,才能更好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8

化,失業人員在不斷的增多,如何實現再就業成了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的問題,爲此人們提出了各種解決辦法。對失業人員進行職業指導。由於職業指導工作剛剛起步,職業指導人員在工作中難免存在一定盲目性。爲了更清晰地把握住失業人員的心態,加強職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促進失業人員儘快順利地實現再就業,我特別對150名失業人進行了再就業情況調查。

這次調查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哪些因素會對失業人員的再就業產生影響,調查的具體結果如下:

一、失業人員最需要的是家人的支持

失業的出路是再就業,再就業工程的啓動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扶持和幫助,但同時失業人員的家人也應當給予他們積極的支持,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是失業人員尋找新的崗位、穩定再就業的關鍵。所以,職業指導人員在對失業人員的職業指導中也應當有意識地去了解來訪者失業後工作是否得到家人的支持。根據來訪者家人的支持程度,確定其再就業的難度,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其做出相應的職業指導。甚至有時職業指導人員還應該與來訪者的家人取得聯繫,做他們的工作。

二、再就業培訓好,可惜機會少——失業人員埋怨說

進行再就業培訓,爲失業人員灌輸市場經濟知識,宣傳再就業的先進典型,組織已經上崗的人員現身說法,這樣,能增強他們的再就業本領。結合我師的實際情況,各級再就業服務機構堅持“先培訓後再就業”的基本方針,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進行再就業培訓。調查結果表明,失業人員對再就業培訓已經基本認可。他們認爲,“再就業培訓”對找到一份合適的新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但調查結果同時也反映,被調查的對象中僅有少數人接受過再就業培訓。這表明,我們現在進行的再就業培訓沒有能夠真正地把失業人員吸引過來。因此,以後開展“再就業培訓”的工作時,我們應當注意培訓的內容是不是失業人員迫切需要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宣傳的力度,儘量讓大多數失業人員知道在哪將舉行什麼內容的培訓。

三、招聘市場也需要“打假”——失業人員呼籲

在失業人員看來,勞動力市場上招聘和用工行爲的不規範,特別是“招聘過程中的欺騙行爲”對他們的再就業產生了很大的'阻礙作用。比如有些單位並沒有招人的目的,他們在媒體上做招聘廣告,僅僅是想利用招聘廣告的廣告效應,打着“招聘”的幌子,爲自己的單位做廣告。這樣,來應聘的人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他們單位的義務廣告員。這種欺騙行爲給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帶來了很壞的影響,既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又浪費了他們的精力,更重要的會給他們帶來精神上的損失。因此,在職業指導和再就業培訓中,職業指導員要讓失業人員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學會求職應對技巧,以便避開招聘的陷斷,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損失。

四、職業指導是再就業工程的金鑰匙

面對一個個不同心態和條件各異的下崗職工,從他們的再就業情況中,我逐步摸索出了一些規律性的東西。職業指導是再就業工程的金鑰匙,針對不同的四種類型,採用不同的職業指導方法,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第一類是:失業後很快就能適應,感到失業是一個好機會。他們對再就業的要求比較高,希望能有一份發揮自己能力的工作,她們有一定的實力進入人才勞務市場競爭。針對這類失業人員,我的做法是:給他提出高要求,準確地發現他的優勢,鼓勵他在新的環境裏鍛鍊自己,給他推薦的工作是有創造性的工作,而且是在原企業中因爲企業條件所限汲得以發揮的新職業,如業務員,保險員等工作。結果是比較成功的,有的邊工作邊參加了學習

第二類是:失業人員後心裏不平衡,帶着情緒,對人才勞務市場的用工條件總是抱怨,強調不符合自己,愛發牢騷,甚至對我們很不禮貌。我的作法是,給她們說話的機會,實實在在的對待她們,引導她們正視自己,瞭解人才勞務市場,讓她們知道自己有些表現不利於再就業,幫助她學會考慮問題,推薦她們一份具體工作如售貨員、管理員、外勤、炊事員,她們都能比較出色的完成工作。

第三類是:有一些具體困難需要幫助的女工,家裏有較小的孩子,有病人,可是不上班又沒有生活來源。這類女工的談話中一般是談論具體事情的時候多,她們希望我能通過她的談話理解她,幫助她,她們對工作選擇不挑剔,只要離家近一些,不上夜班、有休息日,能照顧家就行。因此這類女工也是不難找工作的,如保潔工、值班員、小時工,她都能很快地接受而且乾的很好。

以上說的這三類型的失業人員是比較常見的,還有許多更具體的問題,需要我們用職業指導這把金鑰匙更進一步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同時,還需要我們認真總結出新經驗,不斷探索新路子。

五.與失業人員同走就業路

職業指導是一個幫助過程,那麼職業指導的跟蹤服務便是伴隨失業人員一起走的過程。目前,從國家勞動保障部到兵團及師勞動局直到師就業服務中心的領導都把職業指導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

有許多人都在關注十三師就業服務中心的跟蹤服務。主要是想了解成功的經驗。

職業指導是實實在在的幫助,是一個科學的幫助過程,來不得半點虛假,對失業人員的幫助要讓他們感覺到才行,最好的辦法是伴隨他們一起走。首先要雙方建立幫助關係,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要通過與他們的談話瞭解他們每一個人最需要幫助的問題是什麼,只有跟蹤瞭解,仔細觀察才能發現,發現問題後你的幫助就有目標了,讓失業人員感到你總是在關心他的再就業。

轉變觀念關鍵是在單位領導,特別是在目前招聘市場不規範的情況下,失業人員轉變了觀念找到工作,新單位不籤合同造成了失業人員再就業的失敗,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只是強調讓失業人員轉變觀念是沒有說服力的。伴隨失業人員一起走,才能發現問題。職業指導的跟蹤服務的目的是爲了發現問題的同時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六.發揮職業指導的最大作用

在再就業工作中,職業指導體現的成效應該是幫助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企業搞再就業的幹部要千方百計地幫助失業人員渡過這個轉變時期,與他們一起調整心態,共同轉變觀念,而不僅僅是讓失業人員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近幾月失業的朋友來談的都是進中心的問題,職工想辦法找勞務輸出信息給領導,還給領導出主意,想再就業辦法,領導根本不睬,某些領導把讓失業人員進中心看成是一個任務,而不去具體幫助。失業人員進入再就業服務中心爲的是統一管理,集中信息爲失業人員找崗位,是把失業人員更好的組織起來,幫助他們儘快實現再就業,而不是隻停留在進中心的人數上。

再就業服務是一個綜合性的事業,需要失業人員、企業和再就業服務中心共同的努力。失業人員不等不靠,企業不推卸責任,再就業服務中心儘量幫助,方能充分實現再就業。正如職業指導員所說,職業指導在再就業工作中的成效應該是幫助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企業搞再就業的幹部要千方百計地幫助失業人員渡過這個轉變時期,與他們一起調整心態,共同轉變觀念,而不僅是讓他們進再就業服務中心。

在實際工作中,有一些同志不是本着全心全意爲失業人員服務的思想在工作,他們僅僅是爲了完成一個任務,實現一個指標,這樣不僅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反而在失業人員的心目中留下一個不好的印象。

因此,我們極關注失業人員。因爲只有持續的積極關注他們,才能把職業指導工作做得充分。儘可能的使每個失業人員儘快走上就業崗位。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9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餘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雖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羣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羣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 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於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並且反其道而行之迴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迴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衆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盪;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並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 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xx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爲更好的瞭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瞭解在線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爲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爲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爲形勢正常佔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瞭解佔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於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麼,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就業地區選擇調查如下: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於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願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着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對於選擇職業你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麼,分析結果爲:有36.1%的人最先考慮的是職業發展潛力,有20.3%的人考慮工作的環境,21.1%的人考慮工資待遇問題,也有8.3%的人考慮工作穩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校或人才招聘會得到就業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 經濟原因

中國作爲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衝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衝擊最爲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 自身原因

學生期望值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單位認爲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學生就業的方法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纔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爲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諮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後擇業。作爲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更認清就業的大衆化和市場化,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麼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有學識有才幹有素質,敬業敬崗,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

景觀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從藝術設計的大方向之中細分化的具體方向,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現代設計理論基礎,掌握使用各種計算機設計應用軟件與獨特的設計理念的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主要從事外部場景設置,園林景觀設計,各種場所的功能分區的設計工作。本專業是爲適應目前我國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培養具有現代設計理念人才的專業。

本專業面向人們的生活,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整體把握的能力、對環境有獨到的見解,收集時代信息、整理、存儲、應用的設計人才。畢業生要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事業心、責任感和良好的社會公共道德與職業道德,具有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鬥的精神。畢業生應較全面地、系統地掌握設計原理、創新設計的基本內容、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基礎設計能力和設計應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

20xx年青島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89.27%。其中,研究生就業率爲94.42%,本科生就業率爲90.97%,高職高專生就業率爲86.59%。

社會轉型時期,功利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虛無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開始侵襲大學生的思想。面對社會上一些誠信缺失、自私自利的現象,他們茫然無奈。凡此種種,直接導致極個別大學生以追求個人享樂作爲人生目的。自五四以來大學生曾一直保持着的那種不平則鳴、甘作社會棟樑、不屈不撓的精神,已難得一見。更由於一些學生缺乏辨別善惡、好壞、美醜的道德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便會失去自信,出現孤獨、壓抑、精神麻木等現象。儘管這是大學校園中的'極個別現象,但也折射出學校教育的缺失和社會環境的嚴重問題。

觀念偏激

大學生求職時,通常會認爲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是管理能力、外語或計算機水平,但廣東省教育廳的一項畢業生選聘現狀調查顯示,這些在用人單位看來並非佔擇才、用才的主導地位,甚至是比較次要的地位,而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纔是最令用人單位擔心和不滿的。另外,大學生的誠信也是比較令用人單位頭疼的問題。參加調查的用人單位中,每次批量招聘應屆畢業生的到崗率不足70%的佔了將近一半,有兩成多的用人單位到崗率不足50%,學生毀約現象比較嚴重。

差距大

高技能人才比重不到5%。儘管規模比起20xx年大有長足,但相對於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看,我省職業技術教育的規模、質量和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差距還較大。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

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就業是民生之本,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截至200x年底全縣有x名下崗失業人員辦理了再就業優惠證,公益性崗位安置下崗失業人員x人,發放社保補貼x萬元;下崗失業人員自主創業x人,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x萬元;爲x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擔保貸款x萬元。爲了進一步做好再就業工作,落實好再就業優惠政策,我們對再就業政策落實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並對再就業工作中遇到的困難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難:

(一)部分失業人員自身觀念落後,綜合素質不太高。由於多年來實行“統包統配”的就業制度,形成了城鎮居民以高依賴性、低風險性、弱競爭性爲主要特徵的“穩定”就業觀。追求工作輕鬆、職業固定、報酬優厚、離家較近。這種不良的就業意識,造成就業無門和空崗無人的強烈反差,產生了“有人沒活幹,有活沒人幹”、“城裏人下崗、外來工上崗”的現象,加劇了再就業難度。此外,失業人員自身素質是影響再就業的另一重要因素。失業人員中相當一部分是市場競爭力最弱的羣體,其自身素質一段時期內難以適應再就業的需要。從勞動力結構角度看,目前最先從勞動崗位分離出來的是文化素質偏低、勞動技能單一、年齡偏大這些市場競爭力最弱的職工。這些職工的再就業實際上與其自身現有競爭能力存在着相互制約的關係。

(二)就業崗位開發不足,就業壓力持續加大。我縣經濟基礎薄弱,民營企業發展不快,就業崗位開發困難,國有、集體企業大量排放勞動力,而大中專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與下崗失業人員這些富餘勞動力的就業壓力“疊加”使勞動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就業壓力持續加大。

(三)勞動力市場及社會保障機制尚未完善。目前,我縣的勞動力市場機制尚未完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就業信息的收集、發佈與反饋、就業委託與推薦等功能尚不完善,對失業人員在失業登記、再就業培訓、職業介紹、檔案管理等一系列服務上還需改進。此外,一些非公有制企業(主要是一些小企業)沒有參加養老、醫療保險的社會統籌,公文也使得失業人員對再就業望而卻步,存在後顧之憂。不工作還能領取救助金,工作了連保障都沒有。一些人寧願失業,在家打麻將也不肯自謀職業,對再就業工作造成了人爲困難。

二、對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強化再就業培訓工作。針對當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存在的錯位現象:一方面失業人員增加,另一方面企業很難找到合適的員工。勞動力數量型過剩和質量型短缺的矛盾,迫切需要提高勞動者的技能。一是,職業培訓規範化。形成以職業技能考覈爲核心,以初、中級培訓爲重點,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使失業人員再就業技能培訓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二是,職業培訓市場化。做到以人爲本,強化對失業人員的技能培訓,提高失業人員綜合素質。針對其文化素質偏低、技術技能缺乏或單一的實際,加強再就業技能培訓。做到培訓與市場緊密結合,“崗位圍着市場轉,培訓圍着崗位轉”,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增強失業人員就業競爭力。三是,充分運用經費。做好政府再就業培訓專項經費的落實,使之來源於培訓,運用於培訓,良性發展。

(二)大力開發就業崗位,一是加強與有關部門的配合,把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問題同加強城市的環保、綠化、衛生、治安交通、物業管理、便民服務等事業結合在一起,使下崗失業人員獲得更多的就業。二是健全幫扶就業機制,在援助困難羣體再就業上抓落實。健全就業困難人員數據庫,以基本生活保障、崗位推薦、職業指導、技能培訓、政策諮詢、優惠政策辦理爲主要內容,開展日常援助、重點援助和託底安置。三是強化公益性崗位空崗報告制度,凡是由政府投資形成的公益性崗位,要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和就業願望的“4050”人員。能自謀職業的,全力予以扶持;有使用單位的,千方百計予以促成。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

摘要:隨着會計制度的日臻完善,社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我們作爲一名會計專業的大學生,爲了順應社會的要求,加強社會競爭力,應該瞭解會計就業的前景。因此,我們小組11月15日至17日走訪了學校附近很多大中小型企業,其中包括三一重工,可口可樂,省新華書店公司,開元酒店,老樹咖啡店等並對他們的財務室進行了相關調查,發放了調查問卷,同時與其會計等人員進行了一些交流。

一.調查目的

瞭解各企業設置哪些會計工作崗位,各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職稱及工作年限等。作爲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以便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改進.

二,調查對象和範圍

主要在XX市區和星沙地區,設有會計崗位的各大中小型企業和事業單位。

三,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各單位的性質和會計工作崗位設置情況,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會計職稱,會計年限,所學專業,性別,以及對會計就業前景的看法等

四,調查方法

通過現場試書面問卷調查和現場交流了解近50名會計從業人員相關情況以及他們的主要看法。共發放問卷25份,收回16分,本調查問卷分爲單選題和多選題(詳見調查附表).

五,調查結果和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我們調查的企業類型比例如下:

企業事業其他

會計人員的學歷(表一),性別(表二),職稱(表三),工作年限(表四),所學專業(表五)等比例情況分別如下:

(1)從表一看,大專學歷佔的比例較大,其次是本科。這說明會計專業對學歷的要求相對還不是很高。大專生在這一領域競爭力相對較強。男女比例方面,男女比例爲2:3。可以看出,女性佔了大半江山。但男性擔任會計主管的要多,而女性擔任出納和一般會計人員的較多。工作年限方面,一年的很少且基本都是擔任出納,2-3年的所佔比例較多,其次是3-5年的。其中,會計年限越久一般擔任的崗位級別越高。這印證了那句“會計越老越吃香”。職稱方面,一般會計人員和初級職稱較多,中級次之,高級和注會較少,這反應出當今社會還是缺乏高端頂尖人才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另外,從表五可以看出,會計專業還是一個比較對口的專業,在這些被調查的會計人員中有百分之六十以前是會計專業的。因此,同學們以後從事會計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

(2)調查中,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業務處理能力應用是異常突出的,而其它的經濟業務處理能力、稅務業務處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審計能力等相應地應用較少。它們的應用比例如下圖所示:

(3)在調查問卷中問到會計在部門經濟管理活動中的.地位這一題時,很多人在比較重要這一項打鉤,這說明,我們會計人員還應具備一定的分析經濟形勢,經濟決策的能力。另外,有45%的人認爲會計專業前景爲較有前途,15%的人認爲無前途,13%較無前途,20%的人認爲因人而異。10%認爲很有前途。在會計工作穩定方面,有55%的人認爲會計工作的穩定性爲一般穩定,15%的人認爲不穩定,30%的人認爲因人而異。

(4)通過對會計人員的交流,他們認爲在任職的基本要求中,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是比較重要的,其次就是專業的從業資格證以及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的態度,由此可以說明,現在大多數的會計從業人員中,都是具備了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爲主的。下面是對會計知識結構的總結。

六,調查體會

1,總結

作爲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具備以下幾點:

(1)一定要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以及敬業態度。

(2)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

(2)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把基礎理論知識學紮實

(3)廣泛的知識面要堅持學習。但不能只學習和會計有關的知識,還要學習與經濟相關的知識。

(4)掌握會計電算化,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5)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良好的綜合素質。

2,對學院教學的建議。

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較強、綜合素質較高的複合應用型人才。強化電算會計,專業課每門課程配套模擬實訓,與企業聯合辦學。

七,附件。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3

就業觀是人們對與就業有關的重要問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科學就業觀是指求職者以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關係爲前提,在客觀評價自我,理性認識就業環境的基礎上,指導求職者職業發展,並最終實現自身需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就業觀念,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是大學生成功就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通過在大學校園裏的學習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就業觀念。及時掌握和了解大學生的就業觀狀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解決大學畢業時諸多就業問題,非常重要。

本報告主要通過對改革開放30年來大學生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方面文獻的分析和解讀,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嬗變,以及調查現代大學生對目前就業狀況的看法。

一.改革開放30年以來大學生就業方式的善變

1.從擇業方式來看,呈現從“統包統分”到“自主擇業”,並開始出現“自主創業”的嬗變特點

我國大學生就業經歷了一個由國家“統包統分”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嬗變過程。195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大學生擇業實行的基本上是國家“統包統分”的模式,對於大學生來說,畢業分配無須自己多操心。這種體制使大學生對自身的價值實現充滿自信,如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師、科學家、作家、記者或幹部等。九成以上的大學生願意選擇大城市全民所有制單位,因爲這是“鐵飯碗”,沒有“風險”。

1980年代末,隨着社會結構的變動和社會利益羣體的重新分化,大學生那種安穩守成的擇業觀正在被挑戰的、自我創新的風險擇業觀所取代。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人們開始在市場大潮中追求自我價值,社會觀念逐漸商品化和個體化,大學生擇業開始結合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興趣,原有的“統包統分”觀念逐漸淡化。調查表明70%以上的大學生願意選擇“收入高,但有失業危險的工作”。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育、完善,到了1990年代,大學生自主選擇職業的意識已逐步成爲一種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

進入21世紀,隨着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明顯加大,部分學生的就業觀念出現了新的變化:(1)由一次就業轉變爲多次就業,自主擇業轉變爲自主創業。調查顯示,大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的比例爲63.15%,選擇“繼承父業”的比例幾乎爲0%,選擇“自主創業”的比例爲26.32%。(2)關於“自主創業”,認爲“可以嘗試”的比例達到了58.1%,認爲“可行”的佔28.2%。(3)大學生創業觀念得到加強,很大程度上是因爲21世紀出現的就業高峯導致大學生擇業越來越困難,許多大學生更傾向於通過創業來解決工作問題,這種轉變與其說是一種就業觀的轉變,還不如說是被“逼上梁山”後的無奈之舉。當然,社會環境的轉變和個體的這種行動趨向極大相關,這種“權宜之計”逐漸使社會大環境提高了對創業的認同度,促進了創業的升溫。

二.改革開放30年以來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嬗變

1. 從職業的選擇來看,呈現從首選全民所有制單位向首選“三資企業”到理性看待單位性質的嬗變特點

1980年代,大學生首選的行業是全民所有制企業和集體企業,這主要基於對職業聲望和社會地位的考慮。因爲這種單位沒有風險,是大家都認可的“金飯碗”和“鐵飯碗”。這時中國雖然已經啓動市場化改革,但是各種體制和1980年代以前的計劃體制幾乎一樣,平均主義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於是大家紛紛迫求穩定的職業,而不是有挑戰性的職業。

隨着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定,私營經濟和外資企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三資企業”開始成爲一些大學生畢業後的首選工作單位。

1980年代,大學生就業首先看重的是職業的社會地位和專業對口,對薪資沒有過多的考慮。1990年代初以來,多數大學生擇業的首選標準是經濟待遇,薪資期望最高達到六七千,一般也在四五千左右。但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加,大學生對薪資期望也發生了一些改變。21世紀初,大學生擇業的薪資期望一般集中在1000一20xx元/月,就業心態趨向理性化。調查顯示,畢業生對自己的預期工資水平比較符合市場的實際水平,94.65%的大學畢業生所要求的月薪酬標準在3000元以下,與溫州蒼南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20xx元/月基本一致。這說明,隨着時代的變遷,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已趨向理性化,對於能發揮自己才能、適合自己個性、有發展前景的就業崗位,基本上都能接受,並且很多學生開始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反映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比較健康。對於月收人達不到期望值的崗位,爲了能鍛鍊自己,積累工作經驗,部分學生願意把月薪酬期望值降低到1000元以下。面對日趨激烈的就業市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日漸趨向成熟。

2. 從地域選擇的去向來看,呈現從“服從祖國需要”到“首選東南沿海”再到選擇更趨理性的嬗變特點

20世紀五六十代,大學生擇業觀的典型表現爲:“我是一塊磚,東西南北任黨搬”、“一顆紅心、兩種準備”。

20世紀70年代一80年代初,大學生就業時充滿了“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主義激情。1990年代,大學生就業時首選地域一般都是東南沿海發達城市。1997年上海市4.5萬名大學畢業生,其中有2.1萬名學生在上海就業,有2500名學生在江蘇就業,有1700多名學生在山東就業,有1600多名學生在廣東就業,有近700名學生在福建就業,有近1000名學生在北京就業,在這些地區就業的學生人數佔全部就業人數的66.67%。對杭州大學生的調查也顯示,關於“您期望選擇的工作地域”,“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環渤海地區”分別以91%、87.6%及62.7%居於前三位。因爲在此時,東南沿海城市經濟發展因爲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經濟的`競爭力和活力不斷加強,與此相隨的就業機會和職業收入也水漲船高。另外,隨着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人才自由流動的空間開始增加,於是,大學生就業“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在改革開放10年後達到了高峯。

但是進人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大學生擇業的首選區域不再集中於東南沿海,開始呈現出多元性的特點。調查顯示,在就業地域的選擇上,78.95%的大學生希望在沿海開放地區工作,10.53%的大學生希望在中西部地區大中城市工作。這說明,雖然沿海發達地區生活、工作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優越,但隨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中西部也逐漸成爲大學生就業的理想地區。一些大學生偏向於去中小城市工作,機會多,生活成本低,且壓力也不大,大學生就業呈現出更加理性化的趨勢。隨着這一趨勢的增強,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到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基層就業。

三.大學生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的基本情況

1.大學生對就業形勢估計比較悲觀。在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中,56% 的學生對就業形勢估計悲觀(主要是受目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機、企業經營面臨困難的影響),反映出大學生對未來的迷茫和缺乏信心,需要學校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以幫助他們渡過茫然困惑的時期,順利實現由學生到社會成員的角色轉變。調查還發現,對就業形勢悲觀的學生中有47.34% 的人認爲是由個人心理壓力過大引起的。而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36.72% 的學生選擇向朋友傾訴,高達56.30%的學生卻選擇了默默承受,這明顯不利於壓力的緩解和身心的健康。一方面說明大學生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沒有找到正確的緩釋壓力的方法,另一方面則說明學校的教育做得不夠,心理諮詢和職業指導還沒有真正走進畢業生,沒有發揮出應該起到的作用。

2. 大學生擇業方式多種多樣。調查中發現,人才中介、熟人推薦、毛遂自薦、上網、被分配、招聘會等多種找工作的方式都是畢業生選擇就業的方式。結果顯示,學生均把參加招聘會、人才中介、上網作爲自己喜愛的找工作方式,被分配的選項無人問津。可以說明分配這種方式不再具有吸引力,坐等分配的思想已被雙向選擇、競爭觀念所代替。從另一項關於就業方式的調查可以看出,自主擇業越來越被畢業生們青睞,70.95% 的畢業生都認爲應當自主擇業,16.02%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僅有13.00% 的學生選擇靠學校老師推薦及父母包辦這種擇業方式。這說明當代大學生更加獨立自主,積極開創自己的人生。同時,也需要社會、學校給予學生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指導,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要採取行之有效的就業指導措施和多方位的就業服務工作,幫助畢業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3.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差異顯著。調查顯示,大一學生對工資的期望最高,但卻對就業形勢的估計最爲悲觀,佔總數的17%,絕大多數的學生有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意願,但卻不知從何做起,努力方向不清晰。大二學生熱衷於尋求提高職業技能的途徑,不僅僅通過傳統的打工兼職,參加學生社團的方式,還有其他如專業實習等途徑提高職業技能。大三學生認爲專業知識無用的比例偏高,創業意願較強。大四學生對就業的認識和其他年級明顯不同:47.24% 的學

生認爲就業難並不是不可解決的,解決的關鍵在於調整期望值;36% 的學生認爲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最爲重要,但仍有超過54% 的學生認爲沒有具備職場的核心競爭優勢;還有32.60% 的人認爲畢業學校名氣更具求職優勢,對名校的推崇是大一學生的8 倍多。由此可見,大學生就業觀念年級差異顯著。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4

“到面試時,學校才明確提出不要女生,我的希望一下破滅了。”今年研究生畢業的嚴鈺一直想到高校當老師,如今已經投出去40份簡歷,唯一一次參加一所師範學校的面試也以失敗告終,原因就是她是女生。

近日,山東人才網進行了一次女大學生求職及擇偶意向網上調查,4天時間共有7311名女大學生參加了本次調查。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在就業上遭遇性別歧視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被調查者中,認爲“比較嚴重”的佔52.8%,認爲“不太嚴重”和“不存在”的分別佔44.4%和2.8%。對於女大學生就業爲何難這一問題,42.4%的女生認爲“崗位少,求職者多”是主要原因,其他依次爲“用人單位歧視女大學生”佔24.8%,“自身素質不夠強”佔24.6%,“社會關係不多”佔8.2%。山東人才網人力資源師劉謙認爲,近年來明確提出“不要女性”的單位和崗位越來越少,性別歧視更多是隱性存在。

3月30日,山東人才網聯合當地都市女報舉辦了一場女性專場網絡視頻招聘會。當天共有152家單位參會招聘,爲女大學生提供了2800多個崗位。排在前三位的熱門行業分別是信息技術與互聯網、電子技術、貿易行業,熱招職位主要爲銷售、生產/營運/工程、計算機/互聯網/通訊、人事/行政/後勤、公關/廣告等。

新聞專業的白雪峯今年本科畢業,她說,她們班級90名學生中女生佔三分之二,班裏20多名同學前幾天從蘭州跑到西安參加人才招聘會,但“很多理工類崗位明確不招女生”,有個文祕崗位也註明只要男性,“可能覺得女生比較

麻煩吧”。據瞭解,她們班有三分之一的女生已經找到工作,但大多是靠家裏的關係。

對於性別歧視,去年畢業的.王寶卻有不同看法。她說她並沒有感覺在應聘過程中受到歧視,應聘成功後在參加單位新員工培訓時,她發現200多名新員工中,女生比男生還多,“領導也曾直言招聘時不想要女生,但幾輪考試下來,很多女生很優秀”。王寶認爲大單位大公司存在性別歧視問題的就少很多,男女生同場競技拼的都是能力。她說女大學生就業時要總是考慮歧視問題,就會給自己帶上無形的緊箍咒,不利於找工作。

此外,調查還顯示,“穩定、沒有風險”仍是女性求職者比較看重的因素,有72.2%的被調查女生贊同“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其中,選擇“非常同意”和“比較同意”的分別佔19.4%和52.8%。從調查和招聘現場看,女大學生對薪酬的關注度有所降低,在求職最關心的6個問題中,該因素僅以12.3%的比例排在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xx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戶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 [1]920人,佔家庭人口的比重爲39.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平均每戶擁有農民工1.31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於女性、已婚多於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國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羣體特徵;本地就業者多、製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者多等分佈特徵;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徵。

一、我市農民工基本情況

1、男多女少

從性別看,男性佔 68.3%,女性佔31.7%。男女比例爲 2.15:1,比20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表1:農民工性別分組情況表

2、八成以上已婚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佔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爲85.0%和87.0%;未婚人員佔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爲13.1%和12.7%;離異或喪偶的人員佔1.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3、近六成農民工年齡在31-50歲

調查結果顯示,20xx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爲41.3歲,其中男性爲42.3歲,女性爲39.0歲。

從年齡構成看,30週歲及以下的佔20.6%,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31-40週歲的佔23.7%,比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41-50週歲的佔 34.2%,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50週歲以上的佔21.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1-50週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表2:農民工年齡情況表

4、文化程度以國中爲主

從文化程度看,國小及以下佔13.8%、國中佔67.6%、高中及以上佔18.6%。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國中爲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羣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31.8%,比30週歲以上年齡組高16.6個百分點。

表3: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情況表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佔21.5%,男性佔17.2%,女性比男性高4.3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表4:農民工受教育程度情況表

5、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20xx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17.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佔24.2%;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62.4%;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13.4%。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爲19.4%,明顯高於女性的.14.7%。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佔14.2%、17.5%和22.2%。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佔9.4%、13.0%和18.7%,顯著高於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 5.5%、7.7%和4.1%。

二、我市農民工就業分佈狀況

1、近九成以本地就業爲主

由於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爲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說,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佔88.9%,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佔5.8%、3.8%和 1.5%。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於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19.4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23.0個百分點。

標籤:調查報告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