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篇

報告1.59W

在當下社會,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篇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戶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1]920人,佔家庭人口的比重爲39.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平均每戶擁有農民工1.31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於女性、已婚多於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國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羣體特徵;本地就業者多、製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者多等分佈特徵;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徵。

一、我市農民工基本情況

1、男多女少

從性別看,男性佔68.3%,女性佔31.7%。男女比例爲2.15:1,比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2、八成以上已婚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佔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爲85.0%和87.0%;未婚人員佔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爲13.1%和12.7%;離異或喪偶的人員佔1.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3、近六成農民工年齡在31-50歲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爲41.3歲,其中男性爲42.3歲,女性爲39.0歲。

從年齡構成看,30週歲及以下的佔20.6%,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31-40週歲的佔23.7%,比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41-50週歲的佔34.2%,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50週歲以上的佔21.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1-50週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4、文化程度以國中爲主

從文化程度看,國小及以下佔13.8%、國中佔67.6%、高中及以上佔18.6%。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國中爲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羣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31.8%,比30週歲以上年齡組高16.6個百分點。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佔21.5%,男性佔17.2%,女性比男性高4.3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5、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17.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佔24.2%;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62.4%;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13.4%。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爲19.4%,明顯高於女性的14.7%。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佔14.2%、17.5%和22.2%。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佔9.4%、13.0%和18.7%,顯著高於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5.5%、7.7%和4.1%。

二、我市農民工就業分佈狀況

1、近九成以本地就業爲主

由於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爲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說,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佔88.9%,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佔5.8%、3.8%和1.5%。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於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19.4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23.0個百分點。

2、五成農民工從事製造業

從產業結構看,從事第一產業的佔0.1%;從事第二產業的佔60.0%,比上年增加1.6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佔39.9%,比上年減少1.6個百分點。

從行業分佈看,超過五成農民工從事製造業,佔51.3%,是吸納農民工就業最多的行業;其次是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佔17.8%;再次是批發零售業和建築業各佔8.0%;隨後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佔7.4%。五個行業一共吸納了92.5%的農民工,比上年增加2.8個百分點。

3、近四成農民工從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等工作

從職業分佈看,經營類、管理類、技術類的從事人員比重較低。從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等工作的人員比重最高,佔39.8%;服務業人員佔13.5%;個體經營人員佔8.3%;專業技術人員佔7.3%;辦事人員及有關人員佔4.3%;商業人員佔2.0%;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佔1.2%;私營企業主佔0.6%;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佔0.1%;從事其他工作種類的人員佔22.9%。

三、我市農民工的就業時間和收入狀況

1、平均從業時間略增

XX年我市農民工人均從業時間爲10.9個月,比上年增加0.1個月,其中本地務工、本地非農自營、本地非農務工和外出從業時間分別爲0.5個月、1.4個月、7.9個月和1.1個月。調查顯示,有26.1%的農民在從事非農活動的同時兼顧自家的農業生產,務工務農兩不誤。

2、非農收入顯著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月均非農收入爲2535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月均收入在600元及以下的佔1.8%;601-800元的佔2.6%;801-1200元的佔9.5%;1201-1600元的'佔14.5%;1601-2400元的佔30.4%,2400元以上的佔41.2%。月均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農民工佔到了71.6%,比上年增加了14.4個百分點,呈現出收入大幅增長,低收入者比重減少的趨勢。

3、男女農民工收入差距略有縮小

從性別看,XX年我市男性農民工月均收入2774元,女性農民工月均收入1993元。男女收入比是1.39:1,比上年的1.55:1有所降低。

4、不同年齡組的農民工,收入愈高增速越低

從年齡組看,41-50週歲年齡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爲2823元;其次是31-40週歲年齡組,爲2662元;排在第三位的是50週歲以上年齡組,爲2224元;最低的是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爲2205元。70後、80後是月均收入最高的人羣,他們從業多年,擁有較多的工作經驗,且年富力強,收入水平最高。

從收入漲幅看,漲幅最快的是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增長25.6%;其次是50週歲以上年齡組,增長17.2%;第三是31-40週歲年齡組,增長16.4%;第四是31-40週歲年齡組,增長14.9%。增長幅度的高低正好與絕對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現出差距縮小的趨勢。

5、國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

從文化程度看,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爲2215元、2616元和2472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6.2%、15.5%和20.4%,國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收入最高,增速最小。

6、本地非農務工收入最低

從就業方式看,本地非農務工、本地非農自營和外出從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爲2155元、4667元和2600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8.1%、14.9%和16.9%,本地非農務工農民工收入最低,自營農民工收入增幅最小。

7、交通運輸業收入最高,批發零售業增速最快

從農民工從事的五大行業看,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分別是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建築業、製造業和居民服務業,月均收入水平分別爲3313元、3241元、2798元、2434元和20xx元。收入增速由高到低分別是批發零售業、居民服務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築業,分別爲29.7%、21.7%、16.7%、7.1%和6.5%。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2

工作難“求”——應屆大學畢業生必要的人生歷練

對於20xx年的計算機專業應屆大學生來講,在經歷了20xx年10-12月的招聘高峯期和20xx年2-4月的小高峯期後,現在已經進入尾聲,基本塵埃落定,終於可以對就業狀況來一個盤點了。

距正式離校只有不到兩個月了,計算機專業的應屆大學生就業已經進入了尾聲,可以對就業狀況來一個盤點了。爲此,記者選取了北京、廣州、武漢、西安、成都、山東等地的50所高校,通過本報調研中心對187名計算機專業應屆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調查。我們發現,今年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從找工作的難易程度、薪資水平、考研的人數和動機等方面都有着明顯的分層現象:好的好,壞的壞。

另外,我們從中也發現,在整個就業過程中,畢業生們大都表現出了高度的理性,如在其擇業標準的選擇,對求職現狀的認知,以及對就業難原因的分析等,都蘊涵着較高的合理性成分。

並不都是香餑餑

同樣的專業,同樣是在今年找工作,計算機專業並不是在所有的高校都是香餑餑。

已經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四學生嚴斌和尹玉冰告訴記者,在清華,真正找工作的只有30人左右,佔到畢業生總數的1/6。清華計算機專業大四學生有180人左右,30個國防生,保送研究生的有70-80人,還有10來個到香港讀研,20來個出國的,剩下的纔是找工作的。“找工作的大部分是成績不太好的同學。”兩位清華的高材生異口同聲告訴記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情況也差不多,計算機專業的就業狀況也相當好。顯然,像清華、北航等名校的計算機專業是全國頂尖的,其畢業生多數選擇繼續深造,少數去找工作是正常的。

而像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大學等重點理工科高校,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在當地的就業形勢也是一片大好,就業率在95%以上。西北大學計算機技術與工程專業大四學生邊廣志就表示:“我們班上70多人,基本都找到工作了。”

在那些學校名氣不差,但計算機專業卻一般的院校中,還有少數人找不到工作,就業率在70%左右。像中南民族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四學生馬金紅就告訴記者,他們班有26人,目前還沒有找到工作的有4人。而另一個班也是26人,沒找到工作的還有8人。

比他們更慘的是一些在二類本科、甚至是三類本科院校就讀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計算機專業在學校內本就沒有地位,一拉到人才市場來競爭就更沒有優勢了。四川師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四學生趙志同介紹了他們就業的狀況:他們專業共兩個班,103人,到目前爲止簽約的僅佔30%左右,而且其中有十幾個人的工作是跟計算機無關的。“剛開始找工作的時候,我們就預期工作不好找。20xx年學校統計我們專業的就業率是30-40%,就說明了就業形式不好。我們很多同學最後找到的工作大部分是跟計算機沒有什麼關係的,這也是我們找工作處處碰壁後沒有辦法的選擇。”趙志同說。

薪酬普遍在20xx-4000元/月之間

談到找工作,所有人最關注的就是薪水問題。據我們調查,從整體來看,20xx-4000元/月代表了計算機專業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平均薪酬水平。當然工資高低還跟就業單位的實力、就業地域和學校名氣等有着比較大的關係。

清華、北航等名校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的平均工資要比上述提到的水平高1000元/月左右,不過也跑不出這個區間。“我們班找工作的同學到非IT公司去的,工資只有4000元/月左右;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地IT公司的基本都有6000-7000元/月,最高的是Google給出的9000元/月。”尹玉冰說。

北航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很多都去了銀行的IT部門,如中行、招商銀行等,工資水平在3000-5500元/月之間。最高的是華爲公司給出的5500元/月(4500元+生活補助1000元),最低的也有3000元/月。

華南理工大學、西北大學等第二梯隊高校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薪酬也許真正代表了目前的總體水平。在西安就業的大多是20xx-3000元/月之間,男女差別不大,最高薪水是騰訊給出的年薪7萬元。華南理工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普遍都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月薪。而中南民族大學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留在武漢普遍拿到的工資是20xx-3000元/月,能簽到深圳等發達地區的工資都在3000-4000元/月,好的能達到4000-6000元/月。

留在山東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就沒那麼幸運了。“整個山東省做軟件的基本是1500元左右的月工資,在青島、濟南、泰安的都是。我們班一半找到工作的同學工資都在1500元/月以下。”山東科技大學徐銀增跟記者透露自己的月工資水平在1000-20xx元之間,接着補充了上面一句。

總的來說,目前國內計算機專業應屆大學畢業生平均月工資尚屬高薪水平。同時,調查也顯示,大學生們對薪資水平的分析表現出了高度的理性,去年乃至前些年理想起薪與簽約工資存在較大差距的現象已經極少了。

“低於3000元/月就沒有人簽了。”北航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大四學生牛紅婷告訴記者,“我們找工作的.時候大部分預期是月薪4000元,因爲到單位後還要扣三險和稅金,最後也就只剩下3000多元了。”

身處南方的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對薪水的預期要低一些。“我們找工作前參考過上一屆的情況,他們的平均薪酬是3000-3500元/月;所以我預期的薪水至少是3000元/月以上纔可以接受。”潘曉煒說。“我開始找工作的時候預期工資是2500元左右(在成都)。”而趙志同本身簽了黑龍江武警總隊,月工資水平是3000元左右,算是找得相當好的了。

考研仍是大勢所趨

千軍萬馬爭讀研——一方面是教育水平提升、本科教育大衆化的體現,一方面也被視爲許多畢業生逃避就業壓力的表現。那麼,應屆大學畢業生是怎樣看待讀研的,選擇這條路的有多少,成功的又有多少呢?

在清華計算機專業應屆大學畢業生中,保送研究生的加上到香港讀研以及出國深造的,深造率爲60%以上。當然,出國深造的機遇與學校實力有着密切的關係,並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提供給學生這樣的機會。四川師範大學計算機專業一個班40人,有3個保研的,5個考上外校研究生的,繼續深造率爲2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數字僅爲最終實際深造的人數,對於選擇考研但並沒有成功的人數,我們難以統計。

當問到爲什麼清華那麼多學生要去讀研時,嚴斌告訴記者:“我覺得現在本科生很難找到好工作,即便找到,做的也是體力活。我的計劃是在清華讀完碩士——出國讀博士——海歸,這樣要比直接研究生畢業後工作強很多。”

“我們學校研究生就業要比本科生好不少,現在像IBM、微軟等大公司都指名要研究生而不要本科生。因此本科生相對來講找工作要受到很多限制,就業面不如研究生。”牛紅婷也道破了自己讀研究生的“天機”:“這也是有道理的,本科生都是打基礎,基本沒有什麼機會去跟項目,而我自從保送研究生後就到實驗室跟師兄做實驗、跟項目,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肯定會增強不少。”據瞭解,騰訊、Google給名校計算機專業研究生開的薪水分別是10萬元/年、15萬元/年,比本科生要高出不少。

潘曉煒則認爲考研後可能在知識、經驗上增加更多,“同時我們學校近幾年都是研究生的總體就業形式比本科生好,這也是一個原因吧”。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考研仍被大多數大學畢業生視爲“改變命運”的又一次機會。

非名校學生找工作易遭遇不公

相對名校的強勢,很多普通院校的計算機專業大學畢業生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遭遇了不少不公平對待。據調查,很多IT公司的工資等級分重點和非重點院校,重點院校畢業生月薪要比普通院校畢業生高几百至一千元不等。

馬金紅和其他同學就參加了深圳一家公司在武漢的招聘會,並順利通過了筆試,沒想到在面試的時候得到了一個信息:這家公司給他們的是大專生的待遇,比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的畢業生要少近千元。“不過後來還是有同學簽了,現在工作不好找。”馬金紅無奈地說。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3

 第一.慎重選擇創業項目

選擇什麼樣的創業項目很要害。要選擇有發展前景、投入少收益高、競爭不激烈的非傳統行業。目前和今後的一段時間裏,三個行業具有發展前景。第一,互聯網將來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尤其是電子商務。第二,農村市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設想一下假如農村每家每戶每年多花1000塊錢,能夠拉動幾個GDP的增長?第三,新能源的前景仍是廣闊的。當前傳統能源是一次性能源,對環境污染嚴重。新能源不僅爲社會創造價值,而且還對環境不產生破壞作用。

第二.選擇項目別拋棄專業

大學生創業最好不要選擇開飯店、賣菜。因爲開飯店賣菜之類的,普通的國中生和高中生都能幹,甚至會比你做得還好,不要與他們搶飯碗。在大學裏學習了三、四年,已經具備了系統的'專業知識,選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項目創業,這是中學生所不具備的。脫離自己的專業做一些常人都能做的項目,那就是浪費大學三、四年所學的知識。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應充分結合專業元素,發揮特長,需要的是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第三.提倡先打工後創業

給大學生們作講座的時候,問到創業什麼最重要,大多數人回答都是“錢”。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大學生創業應當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經驗和能力,第二、人脈資源,第三、資金。個人的經驗和能力是第一位而且是最重要的,沒有經驗,剛有想法就去幹容易失敗,即使別人給你資助,你也會賠。大學生靠什麼積累經驗和提升能力?去打工。打工時,積累了經驗提升了能力,同時也能熟悉一些比你強的人,增加一些人脈關係,這樣就爲以後創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注重人脈關係積累

這個社會,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人在做,所以人脈關係的積累很重要。人脈是一個人通往財富、成功的入門票,人脈關係不好,你就不能募股。擴展人脈關係,多結識比你能力強比你有錢的人,尋找他人給你投資時,對你認可的有錢人就會給你投資,這就是人脈關係作用的顯現。你擁有了能力經驗而且選擇的項目非常好,又結識了認可你的有錢人,自然有人會給你投資的。

 第五.在創業中創新

大學生最不缺的就是新的思維,新的想法。大學生創業不要做傳統行業,也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去做,要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看看自己和其他人比哪些方面更有優勢。假如你發現自己有一個比別人強的特點,比如說你財務比較有優勢,暑假可以到會計師事務所打工,哪怕不要錢,可以補充財務知識,畢業之後找一個財務方面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大學生怎麼創新呢?要根據現有的情況,結合自己的思路,創造新的模式。

第六.積極募股別負債

大學生創業怎樣“找錢”?一般的大學生會找家人和朋友借錢,是不好的。因爲你負債後心理壓力大,做事輕易衝動,衝動的結果是失敗率很高,不適合創業。募股是最好的方法,除了能找到資金,他入了股,和你在同一條船上,會幫助你把事情做好,自己借債,別人不會關心你。怎麼樣去募股呢?這要靠機遇,第一,找一個比你能力強、比你水平高、也有錢的人給你投錢,他只投錢,什麼都不管,然後坐等分紅,你再找幾個合夥人一起幹。第二,找一個有錢人投資,他比你有能力,給你投資,你們一塊幹。

總之,現在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無疑爲大學生創業鋪就了一條“綠色通道”。從減免部分費用,到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諮詢服務後續扶持等“一條龍”服務,使大學生獲得了全方位的幫助和支持。加上各地方也有各不相同的優惠政策供大學生創業,可以說,創業雖比就業下得決心要大很多,但這條道路卻比就業明朗許多。“賺大錢還是賺小錢,取決於你的戰略”。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4

就業觀是人們對與就業有關的重要問題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觀點。科學就業觀是指求職者以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關係爲前提,在客觀評價自我,理性認識就業環境的基礎上,指導求職者職業發展,並最終實現自身需要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就業觀念,樹立科學的就業觀是大學生成功就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羣體,通過在大學校園裏的學習和社會經驗的積累,已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就業觀念。及時掌握和了解大學生的就業觀狀況,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就業觀教育,幫助他們解決大學畢業時諸多就業問題,非常重要。

本報告主要通過對改革開放30年來大學生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方面文獻的分析和解讀,研究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嬗變,以及調查現代大學生對目前就業狀況的看法。

一.改革開放30年以來大學生就業方式的善變

1.從擇業方式來看,呈現從“統包統分”到“自主擇業”,並開始出現“自主創業”的嬗變特點

我國大學生就業經歷了一個由國家“統包統分”到“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嬗變過程。1950年代初到1980年代末,大學生擇業實行的基本上是國家“統包統分”的模式,對於大學生來說,畢業分配無須自己多操心。這種體制使大學生對自身的價值實現充滿自信,如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工程師、科學家、作家、記者或幹部等。九成以上的大學生願意選擇大城市全民所有制單位,因爲這是“鐵飯碗”,沒有“風險”。

1980年代末,隨着社會結構的變動和社會利益羣體的重新分化,大學生那種安穩守成的擇業觀正在被挑戰的、自我創新的風險擇業觀所取代。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人們開始在市場大潮中追求自我價值,社會觀念逐漸商品化和個體化,大學生擇業開始結合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興趣,原有的“統包統分”觀念逐漸淡化。調查表明70%以上的大學生願意選擇“收入高,但有失業危險的工作”。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育、完善,到了1990年代,大學生自主選擇職業的意識已逐步成爲一種普遍認同的價值取向。

進入21世紀,隨着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明顯加大,部分學生的就業觀念出現了新的變化:(1)由一次就業轉變爲多次就業,自主擇業轉變爲自主創業。調查顯示,大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的比例爲63.15%,選擇“繼承父業”的比例幾乎爲0%,選擇“自主創業”的比例爲26.32%。(2)關於“自主創業”,認爲“可以嘗試”的比例達到了58.1%,認爲“可行”的佔28.2%。(3)大學生創業觀念得到加強,很大程度上是因爲21世紀出現的就業高峯導致大學生擇業越來越困難,許多大學生更傾向於通過創業來解決工作問題,這種轉變與其說是一種就業觀的轉變,還不如說是被“逼上梁山”後的無奈之舉。當然,社會環境的轉變和個體的這種行動趨向極大相關,這種“權宜之計”逐漸使社會大環境提高了對創業的認同度,促進了創業的升溫。

二.改革開放30年以來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嬗變

1. 從職業的選擇來看,呈現從首選全民所有制單位向首選“三資企業”到理性看待單位性質的嬗變特點

1980年代,大學生首選的行業是全民所有制企業和集體企業,這主要基於對職業聲望和社會地位的考慮。因爲這種單位沒有風險,是大家都認可的“金飯碗”和“鐵飯碗”。這時中國雖然已經啓動市場化改革,但是各種體制和1980年代以前的計劃體制幾乎一樣,平均主義現象仍然比較嚴重,於是大家紛紛迫求穩定的職業,而不是有挑戰性的職業。

隨着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定,私營經濟和外資企業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三資企業”開始成爲一些大學生畢業後的首選工作單位。

1980年代,大學生就業首先看重的`是職業的社會地位和專業對口,對薪資沒有過多的考慮。1990年代初以來,多數大學生擇業的首選標準是經濟待遇,薪資期望最高達到六七千,一般也在四五千左右。但隨着就業壓力的增加,大學生對薪資期望也發生了一些改變。21世紀初,大學生擇業的薪資期望一般集中在1000一20xx元/月,就業心態趨向理性化。調查顯示,畢業生對自己的預期工資水平比較符合市場的實際水平,94.65%的大學畢業生所要求的月薪酬標準在3000元以下,與溫州蒼南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20xx元/月基本一致。這說明,隨着時代的變遷,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已趨向理性化,對於能發揮自己才能、適合自己個性、有發展前景的就業崗位,基本上都能接受,並且很多學生開始接受“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反映出大學生的就業心理比較健康。對於月收人達不到期望值的崗位,爲了能鍛鍊自己,積累工作經驗,部分學生願意把月薪酬期望值降低到1000元以下。面對日趨激烈的就業市場,大學生的就業心態日漸趨向成熟。

2. 從地域選擇的去向來看,呈現從“服從祖國需要”到“首選東南沿海”再到選擇更趨理性的嬗變特點

20世紀五六十代,大學生擇業觀的典型表現爲:“我是一塊磚,東西南北任黨搬”、“一顆紅心、兩種準備”。

20世紀70年代一80年代初,大學生就業時充滿了“到農村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主義激情。1990年代,大學生就業時首選地域一般都是東南沿海發達城市。1997年上海市4.5萬名大學畢業生,其中有2.1萬名學生在上海就業,有2500名學生在江蘇就業,有1700多名學生在山東就業,有1600多名學生在廣東就業,有近700名學生在福建就業,有近1000名學生在北京就業,在這些地區就業的學生人數佔全部就業人數的66.67%。對杭州大學生的調查也顯示,關於“您期望選擇的工作地域”,“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環渤海地區”分別以91%、87.6%及62.7%居於前三位。因爲在此時,東南沿海城市經濟發展因爲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經濟的競爭力和活力不斷加強,與此相隨的就業機會和職業收入也水漲船高。另外,隨着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人才自由流動的空間開始增加,於是,大學生就業“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在改革開放10年後達到了高峯。

但是進人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大學生擇業的首選區域不再集中於東南沿海,開始呈現出多元性的特點。調查顯示,在就業地域的選擇上,78.95%的大學生希望在沿海開放地區工作,10.53%的大學生希望在中西部地區大中城市工作。這說明,雖然沿海發達地區生活、工作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優越,但隨着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中西部也逐漸成爲大學生就業的理想地區。一些大學生偏向於去中小城市工作,機會多,生活成本低,且壓力也不大,大學生就業呈現出更加理性化的趨勢。隨着這一趨勢的增強,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到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基層就業。

三.大學生就業方式和就業觀念的基本情況

1.大學生對就業形勢估計比較悲觀。在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調查中,56% 的學生對就業形勢估計悲觀(主要是受目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機、企業經營面臨困難的影響),反映出大學生對未來的迷茫和缺乏信心,需要學校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以幫助他們渡過茫然困惑的時期,順利實現由學生到社會成員的角色轉變。調查還發現,對就業形勢悲觀的學生中有47.34% 的人認爲是由個人心理壓力過大引起的。而面對越來越大的壓力,36.72% 的學生選擇向朋友傾訴,高達56.30%的學生卻選擇了默默承受,這明顯不利於壓力的緩解和身心的健康。一方面說明大學生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沒有找到正確的緩釋壓力的方法,另一方面則說明學校的教育做得不夠,心理諮詢和職業指導還沒有真正走進畢業生,沒有發揮出應該起到的作用。

2. 大學生擇業方式多種多樣。調查中發現,人才中介、熟人推薦、毛遂自薦、上網、被分配、招聘會等多種找工作的方式都是畢業生選擇就業的方式。結果顯示,學生均把參加招聘會、人才中介、上網作爲自己喜愛的找工作方式,被分配的選項無人問津。可以說明分配這種方式不再具有吸引力,坐等分配的思想已被雙向選擇、競爭觀念所代替。從另一項關於就業方式的調查可以看出,自主擇業越來越被畢業生們青睞,70.95% 的畢業生都認爲應當自主擇業,16.02%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僅有13.00% 的學生選擇靠學校老師推薦及父母包辦這種擇業方式。這說明當代大學生更加獨立自主,積極開創自己的人生。同時,也需要社會、學校給予學生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指導,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學校要採取行之有效的就業指導措施和多方位的就業服務工作,幫助畢業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

3.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差異顯著。調查顯示,大一學生對工資的期望最高,但卻對就業形勢的估計最爲悲觀,佔總數的17%,絕大多數的學生有培養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意願,但卻不知從何做起,努力方向不清晰。大二學生熱衷於尋求提高職業技能的途徑,不僅僅通過傳統的打工兼職,參加學生社團的方式,還有其他如專業實習等途徑提高職業技能。大三學生認爲專業知識無用的比例偏高,創業意願較強。大四學生對就業的認識和其他年級明顯不同:47.24% 的學

生認爲就業難並不是不可解決的,解決的關鍵在於調整期望值;36% 的學生認爲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最爲重要,但仍有超過54% 的學生認爲沒有具備職場的核心競爭優勢;還有32.60% 的人認爲畢業學校名氣更具求職優勢,對名校的推崇是大一學生的8 倍多。由此可見,大學生就業觀念年級差異顯著。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5

就業,一直是大學生和社會所關注的焦點,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數據,20xx年全國將有699萬名高校畢業生,是建國以來大學畢業生人數最多的一年。699萬高校畢業生需要就業的消息,給20xx年打上了“史上最難就業年”的標籤。而作爲一名剛入大學的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關注。

由於“藝考”分數線比普通大學聯考劃線低100多分,因此成了很多學生考大學的“捷徑”。在大學聯考的殘酷競爭面前,雖然有不少的愛好者但是也有不少孩子投身藝考更多的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專業水平的良莠不齊。近十年來,各地報考藝術類專業的考生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05年,全國各高校藝術類招考更顯火爆。北京電影學院1.6萬人爭搶300個藝術類專業本科名額,北京印刷學院1.3萬人爭搶280個藝術類專業本科名額,中央戲劇學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的報考處也同樣人滿爲患。近年來,藝術類專業考生人數連續四年保持在2萬以上,20xx年,廣東大學聯考報考美術科統考的學生比20xx年增長6000多人,藝術設計類專業在大學聯考報考專業中早已異軍突起,成爲學生報考選擇的重點根據《20xx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對本科就業率低的專業發出紅牌警告,動畫專業赫然在列,而其他藝術專業如平面設計、視覺藝術、雕塑設計的就業形勢也不容樂觀。針對藝術院校學生低就業率表現爲兩個方面:

一、應屆畢業生找不到專業崗位。

二、企業招不到合適人才。

據統計,有些高校的20xx—20xx年的就業率有的甚至在50%左右,從調查問卷的統計結果來看,僅有19.81%的大學生有詳細的職業生涯規劃,雖然有超過半數的學生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但仍有54.21%的學生並沒有詳細的職業規劃,甚至有25.98%的學生表示自己“沒有規劃,走一步算一步”。 42.40%表示非常需要得到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或參考,另外有47.74%的學生表示需要這方面的指導,僅6.06%表示自己不需要,3.8%表示有或者沒有都無所謂。獲取信息的方式:隨着互聯網在我國的高速發展,企業越來越重視線上招聘。調研數據顯示,互聯網已經超過校園招聘會、人際關係、現場招聘會等渠道成爲20xx應屆生獲取招聘信息使用最多的渠道。57.48%的應屆畢業生認爲綜合類招聘網站是獲取招聘信息最有效的渠道,10.93%的.應屆畢業生通過分類信息網站獲取招聘信息。使用互聯網獲取招聘信息渠道的學生遠遠超過線下渠道。應屆生畢業注重哪些:調查數據顯示,選擇工作時,最看重培訓及自我提升的機會的學生最多,佔總數的32.07%,而排名第二第三第四的因素得票都比較接近,分別是佔11.76%的行業發展前景,佔11.16%的良好的晉升機制,佔10.33%的工作於興趣的結合。得票最低的是佔0.48%的是否有社會關係。關於畢業後的去向:數據顯示,在20xx屆應屆畢業生中,願意選擇回到家鄉工作的比例達到34.20%,位居第一,選擇在沿海一線城市工作的比例爲24.35%,位居第二,而選擇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的則有20.43%。選擇沿海一線城市的學生比例超過了選擇北上廣深等發達城市的比例。

藝術類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擴招影響。雖然國家已經停止了擴招,但是這幾年擴招的影響依然存在。20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爲115萬,20xx年145萬,20xx年212萬,20xx年280萬,20xx年380萬,而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人,比去年增加22%,而20xx年則達到699萬,因此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同時,就業市場上各種職位的空缺越來越少,勞動力供大於求,大學生也就成了廉價勞動力。

(二)、高校專業設置錯位,教育質量下降。隨着高校的擴招,而且藝術專業學費高,越來越多的高校爭上藝術專業,但高校辦學是需要一定條件支持的,這些條件包括師資隊伍的條件,設施設備的條件,學校地理位置的條件,甚至學校校友等人際關係的條件,而有些學校的師資設備並未達到開設藝術專業的要求,也競相開設藝術類專業,還有些學校片面的追求大而全的專業設置,而忽視了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完善,一些大學的專業及課程設置有較大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造成供給嚴重大於需求。

(三)、當代社會就業體制造成學生就業渠道不暢

(四)、用人單位的挑剔。現在的用人單位對求職者的要求越來越高。

(五)、大學生仍然期望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據20xx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六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值低於20xx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單位卻認爲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以上這幾點都是影響當今大學生尤其是藝術類本科生就業難的因素。高等學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新的世紀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力量。建議各地方、各部門和高等學校要從戰略的高度認識這一人才資源的重要作用,突破傳統觀念,採取有效措施,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鼓勵創業的氛圍,真正把高校畢業生社會的資源優勢變成推動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力量。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6

伴隨着因特網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有了很大的變化,大家不再是侷限於市場上的交易了,通過網上的交易已經很頻繁了。爲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電子商務專業不斷的涌現和發展,電子商務對社會的發展取着重要的作用,社會對電子商務專業的需求量很大。教育部從XX年開始批准在全國部分高校試開電子商務專業,首批高校包括:北方交大、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大等13所,於XX年開始招生。XX年8月起,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委員會也面向社會開設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電子商務專業(專科、本科),並設立電子商務高、中級專業證書。XX年初,教育部又批准了中山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83所高等院校試辦電子商務專業。另外,還有很多學校在不同專業的教學中都增加了電子商務課程並準備設置電子商務專業。截止至XX年,教育部已經批准181所普通高等學校本科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在讀的電子商務專業方向的學生達數十萬人。從去年開始,已經陸續有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走向市場,然而,根據最近《電子商務世界》一篇名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憂思錄”的文章,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就業不容樂觀,作者根據調查,發現去年“截止到XX年6月15日,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爲20%,”但在XX年6月中旬教育部公佈的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已達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就業前景是很不樂觀的,要早日改變這種就業現狀,提高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率,我們一定要找到問題的關鍵,爲此我對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學校的有關設施進行了調查。

本次調查活動是通過調查問卷、查閱資料及對學校有關人士的訪談完成的。

通過從XX年年10月9日至XX年年11月10日爲期20天的問卷調查及訪談,問卷調查對象是07電子商務班及歷屆電子商務的畢業生,發出問卷共162份收回150份有效問卷。通過調查,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全面的瞭解,調查的結果總結如下:

一、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現狀

在訪談中,學校的有關領導透露,連續幾屆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情況都不是很理想,就業率非常地低,每年的畢業生中只有10%的畢業生是從事有關電子商務方面的工作,剩下的都很難順利地找到對口的工作,曾經有有關人士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人才總量不足已成爲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隨着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這些畢業生在進入人才市場時本應搶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在北京XX年的人才需求調查中,電子商務人才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但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爲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簽約率已達47%,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鄭斯林在京表示: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力爭XX年全國應屆畢業生在9月1日前平均就業率達到70%以上,很明顯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更令人擔憂的是,42.9%的電子商務專業非應屆畢業生表示:雖然沒有畢業,但是他們已經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到電子商務畢業生很難就業。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形勢爲非應屆畢業生蒙上沉重的就業壓力與心理負擔,他們已經考慮輔修其它專業。如果不能扭轉這種局面,未來中國電子商務人才將會出現短缺的局面。因此,整體上全國的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現狀都不是理想的。

二、電子商務專業就業率低的原因

社會對電子商務的需求量那麼大,爲什麼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卻那麼低?通過分析收回的150份有效調查問卷及從有關人士的訪談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兩方面是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

1、學生的專業知識不紮實,基本技能薄弱。

從問卷中,可以統計出100%的學生都上過網,知道如何上網,但是在網上買過東西的卻只有大約4%,可見很多的學生對網上購物不瞭解;上網經常瀏覽電子商務網站的只有5%,50%的學生上網偶爾會瀏覽專業網站,55%的學生根本就沒有瀏覽過專業網站;從問卷中統計只有30%的學生在填報電子商務專業時對它有一定的瞭解,對這個專業感興趣,70%的學生都不是自己填報的。因此大部分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不是很感興趣的。上專業課看課外書的45%,睡覺的有10%,做其他的5%,真正認真聽講的只有40%。由此可見,學生的專業知識是學得很不紮實,另外上機課會按老師的要求認真練習的只有35%,絕大多數的學生是上網聊天;打字速度一分鐘達到120個字的都沒有,70%的學生打字還要看着鍵盤。這都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基本要求,很多的學生都不能達到。由此可見學生的基本技能是很薄弱的,另外,在跟學生的訪談中,發現了85%的學生對電子商務的就業方向和就業崗位不清楚,社會上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要符合什麼條件就更不知道了。調查中,絕大部分應屆畢業生談到之所以不能順利找到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應聘何種企業、何種職務,未能順利就業的應屆畢業生中有76%是因爲就業方向模糊。

2、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完善及培養方向的偏差

(1)課程開設的不合理。78.6%的學校這個專業開設的課程太雜了,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沒有構建起專業的核心競爭力。現階段在我國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師大多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沒有有機的把電子商務的'課程組織好,也沒有注重培養學生與社會接軌的意識。

(2)學生的實習89%的時間是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

(3)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完善,網絡還不是很暢通,學校的機房很多時候是網絡不通的,這對教學方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另外,由於資金的問題,學校的計算機也很有限,不能保證學生每人一臺機子。學生與學校所配電腦的比率僅爲3:1,這也使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三、提高電子商務就業率的措施

1、學生方面。學生要有自我提高的意識,要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增強對電子商務的興趣,平時多關注專業的發展方向,瞭解要掌握的專業技能,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

2、學校方面。學校要和社會接軌,開設的課程要合理,及時的瞭解社會對電子商務人才的要求,及時的調整好教學的方向,儘量提供給學生好的學習環境,學校要多與企業單位聯繫,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社會,獲得經驗,滿足社會的需求,從而提高就業率。

3、社會方面。社會上的人士要支持電子商務教育事業的發展,爲學生爲老師提供更好的待遇。

結語

通過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看到的是,電子商務的總體發展水平還是處於初級階段,就業情況不是很樂觀,就業率不是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專業知識不夠紮實,學校培養方向有偏差。對於學習電子商務專業的人來說,一定要了解本專業的就業方向及其就業前景以及要掌握的專業技能,這樣才能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與信息產業迅速發展的時代立於不敗之地。學校教育也要儘量與社會接軌,不僅要教給學生理論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另外也要改善學校的硬件設施,比如計算機方面,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上機操作,只要在這兩方面都有改進的,相信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率會有很大的提高,因爲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7

 一、大學生爲什麼要創業 很多大學生認爲“創業”本身就是一種職業,在就業高峯期,給自己一片更廣闊的天地。很多人還認爲在今後的社會中,自主創業的人會越來越多,甚至成爲就業的主流,成爲大學生畢業後就業的首選。自己認爲實現自我價值是證明自己的最好途徑。爲此,選擇創業,具體有以下幾點:

1、處於“經濟”的社會——經濟原因也是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大環境中,工作待遇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自主創業可以給自己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2、一些自我意識很強的學生,不願意庸庸碌碌,選擇自主創業是爲了通過這一途徑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在一些單位由於制度的約束,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創業可以有一個空間來發揮,來實現自我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

3、給別人打工不如爲自己打工,大部分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都是這種心態,認爲自己的事業,做起來會更有工作激情、更投入,從而更容易成功。這種成功是屬於自己的。就算失敗,也是自己造成的,不會去怪別人,不會感到遺憾。還是自己做老闆好。特別是當金融危機到來之時,大量的畢業生涌向市場,一些人找不到工作,或是短時間內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選擇創業也是一種無奈之舉。有的學生,他們的中學同學或是朋友早就中專畢業或是下海,事業已小有成就,而大學生的清高和嫉妒心理促使其產生創業的想法,爲的是“我要過得比你好”。雖然這並不是壞事,但不能否認,在一些想創業的人中,確實有這種心態。

4、成功人士的觸動。比爾.蓋茨等人的名字在大學生中並不陌生,他們的創業經歷也爲同學們津津樂道,希望自己有那麼一天也能像他們一樣成就一番事業,出人頭地。

5、對於一些大學生來說,時間上的自由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動力,覺得朝九晚五的工作時間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的。如果自己創業,時間的掌握上就比較自由。基於這個原因選擇創業的學生認爲,沒有必要沒有事還要守在單位裏浪費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如果自己創了業,就算不睡覺也無怨無悔。

二、大學生創業的優劣勢分析

大學生創業有以下優勢:

第一,現代大學生有創新精神。他們有對傳統觀念和傳統行業挑戰的信心和慾望,而這種創新精神也往往造就了大學生創業的動力源泉,成爲成功創業的精神基礎。

第二,大學生創業的最大好處在於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長經驗,以及學以致用;最大的誘人之處是通過成功創業,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

第三,大學生往往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有着年輕的血液、蓬勃的朝氣,以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而這些都是一個創業者應該具備的素質。

第四,大學生在學校裏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知識,他們有着較高層次的技術優勢,而目前最有前途的事業就是開辦高科技企業。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一些風險投

資家往往就因爲看中了大學生所掌握的先進技術,而願意對其創業計劃進行資助。 大學生創業也存在劣勢

第一,急於求成、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是影響大學生成功創業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書本知識,但終究缺乏必要的實踐能力和經營管理經驗。更由於大學生對市場、營銷等缺乏足夠的認識,很難一下子勝任企業經理人的角色。

第二,由於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對於創業中的'挫折和失敗,許多創業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喪消沉。大家以前創業,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態自然都是理想主義的。其實,成功的背後曾有過更多的失敗。看到成功,也看到失敗,這纔是真正的市場,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年輕的創業者們變得更加理智

第三,大學生的市場觀念較爲淡薄。不少大學生很樂於向投資人大談自己的專業如何如何,卻很少涉及這些技術或產品究竟會有多大的市場空間。就算談到市場的話題,他們大多也只是計劃花錢做做廣告而已,而對於像目標市場定位與營銷手段組合這些重要方面,則全部沒有概念。其實,真正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並不一定是那些先進的東西,相反,對那些技術含量一般,卻能切進入市場需求的產品或服務,常常會得到投資人的青睞。同時,創業者應該有非常明確的市場營銷計劃,能強有力地證明贏利的可能性。

第四,大學生對創業的理解還停留在一個美妙想法與概念上。在大學生提交的相當一部分創業計劃書中,許多人還試圖用一個自認爲很新奇的創意來吸引投資。這樣的事以前在國外確實有過,但在今天已經是幾乎不可能的了。現在的投資人看重的是你的創業計劃有多高的技術含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複製的,以及市場贏利的潛力有多大。而對於這些,你必須有一整套細緻周密的可行性論證與實施計劃,決不是僅憑三言兩語就能讓人家掏錢的。

 三、大學生創業的政策 國家對大學生創業實施全方位扶持政策,而且有充分的組織保證。20xx年,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文,要求各地勞動與社會保障部門爲到基層創業的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諮詢服務等“一條龍”服務,並配合有關部門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高校畢業生實施免徵登記類、管理類和證照類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政策,同時積極促成小額貸款擔保或貼息補貼政策的落實。大學生創業還有“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的啓動。凡是有志向到西部創業的大學本科及以上的應屆畢業生,憑創業計劃書,或到西部邊遠地區從事科、教、文、衛工作,都可向中國大學生西部創業基金會申請資助。此外,還有大學生創業教育試點項目的啓動。據悉,該項目是由中央國際聯絡部、國際勞工組織等爲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而專門開發的,以在校大學生爲主要對象、以選修課形式在大學開展,學生可獲得相應學分。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8

財經金融行業是一個熱門專業,但是如今伴隨着經濟的發展,財經金融行業中的會計專業也是日新月異的在變化,新的會計制度日趨完善,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的要也是越來越高求,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環境下,我們作爲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有必要對明天的會計就業形勢進行一些調查,從而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讓自己從容、自信地挑戰自己未來的職業,做一個掌舵的船手。財務與會計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技術工作,要工作人員既掌握現代會計、財務、稅法、金融、財政、計算機理論和技術,又要具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經驗。

作爲會計專業的大學生,關注自己的未來就業形勢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我們就目前財經金融行業的開展了一定的調查。財經金融行業是一個熱門專業,但是如今伴隨着經濟的發展,財經金融行業中的會計專業也是日新月異的在變化,新的會計制度日趨完善,會計崗位對會計人員的要也是越來越高求,面對挑戰與機遇並存的環境下,我們作爲會計專業的大學生有必要對明天的會計就業形勢進行一些調查,從而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讓自己從容、自信地挑戰自己未來的職業,做一個掌舵的船手。

一、會計經濟環境的分析

1、國際經濟形勢對我國會計的影響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日益全球化,經濟體制、經濟結構、經濟政策、經濟的開放程度等對會計理論的形成、會計法規的制定以及實務的發展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經濟全球化使社會生產總過程的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全球化,客觀上會將一國之內的經濟運行機制與財政經濟形態擴展到全球範圍內。

在新的形勢下,企業應以什麼爲計量依據,對外報告其資產、負債等財務數據;以什麼爲依據確定因物價變動對淨收益的影響,從而正確確認本期的實際淨收益,就成了會計理論和實踐中不可迴避的問題。在全球資源整合的過程中,會計國際慣例將發揮基礎性的作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本身不僅要求高質量,還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較爲成熟的執行機制。在會計改革和會計標準建設過程中,要進一步參與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工作,我國會計的國際協調對於改善我國投資環境、提高信息透明度、吸引外商投資、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國內經濟形勢對我國會計的影響

我國的經濟是在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指導下的開放型經濟,它要求與之相適應的一套開放的、又適合我國國情的會計理論與方法。會計工作因其與經濟的密不可分性,決定了它也會隨着經濟開放的不斷深入而得以完善和發展。我國因自身的特殊情況,會計制度與國外會計制度間存在較大差異,而這些差異將直接影響以後對外經濟貿易的健康、有效地進行。

我國的經濟環境對會計的影響,具體體現在我國的經濟制度、經濟模式、經濟發展水平三個方面。我國的經濟體制是生產資料以公有制爲基本特徵或公有制佔較主要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其經濟制度的本質是維護公有財產,保護社會的根本利益。在這種經濟體制下,會計服務的宗旨,更多地是強調社會的宏觀效益,推動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其會計法規、會計政策、會計方法的建立,都體現較明顯的統一性、強制性。

3、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會計發展的影響

進入21世紀,經濟全球化將成爲未來會計環境中占主導地位的影響因素,而且這種趨勢下的國際間會計大融合,對於我國今後的會計改革及會計事業的發展將起關鍵性的影響作用。企業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經營成敗很難確定;各種新的經濟業務將不斷涌現,使用效果很難確定;由於企業經營的國際化、集約化,企業經營受非自身影響的程度也很難確定,這些都對我國的會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會計工作者的任務能否實現或如何實現是很重要的社會問題,因此,人們必須考慮周圍經濟環境及其對會計工作的影響,並做出反應,努力協調好會計與經濟環境的關係,促進我國會計的進一步發展。

二、企業組織對會計職業影響

1、社會文化環境影響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規範及管理會計中企業內部責任會計的激勵方式

企業文化環境影響管理會計在企業的應用效率。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規範是從事管理會計工作的人員提供管理會計信息以保證管理會計目標實現的行爲準則,也是管理會計職業化的必要保證。美國全國會計師協會於1982年頒佈的《管理會計師道德行爲規範》中規定了管理會計師不得違背的行爲準則,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觀、道德行爲的衝突的解決等。我國目前尚未對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做出規範,但隨着管理會計方法在企業以及各中介服務機構應用的範圍日益廣泛,管理會計的職業道德規範也必將建立。

2、社會文化環境也影響管理會計的地位和作用

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利於管理會計發展的觀念主要有:輕商重義的觀念會導致人們對管理會計的偏見;謹慎保守的觀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風險造成企業報酬偏低;和爲貴的中庸思想會導致責任考覈中獎懲不明;過分注重社會責任則會抑制人的創造性;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意識則忽略包括管理會計在內的現代管理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計劃經濟管理的觀念助長了不思進取不願積極面向市場開拓的行爲。這些不利因素是我們在推廣管理會計過程中亟待要解決的問題。

3、企業文化不同會導致管理會計應用效率的不同

在行政利益誘導的企業,企業運行的目標是完成上級規定的各項指標,管理上長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會計的應用效率就低,同時,這樣的企業目標決定了企業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採取一些短期行爲而忽視企業的長遠市場價值,不可能運用管理會計去規劃企業未來的發展,在市場機制作用下的企業,企業的目標是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利用包括管理會計在內的現代管理方法,對企業進行規劃,將企業納入戰略發展的軌道上來。在將人看作是權利的工具的專制企業,責任會計就難以推行,也很難將員工的工作目標與企業的目標結合起來;相反,在較爲民主及尊重人的個性的企業,則能夠將員工的工作目標與企業的長遠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使企業的目標被自覺納入到員工的日常工作中,爲責任會計的實施創造一個良好氛圍。我國的當務之急是建立市場機制相符合的企業運行機制,進而建立企業先進的文化。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9

景觀藝術設計專業是一個從藝術設計的大方向之中細分化的具體方向,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現代設計理論基礎,掌握使用各種計算機設計應用軟件與獨特的設計理念的德才兼備的專門人才,主要從事外部場景設置,園林景觀設計,各種場所的功能分區的設計工作。本專業是爲適應目前我國國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培養具有現代設計理念人才的專業。

本專業面向人們的生活,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整體把握的能力、對環境有獨到的見解,收集時代信息、整理、存儲、應用的設計人才。畢業生要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原理,具有事業心、責任感和良好的社會公共道德與職業道德,具有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鬥的精神。畢業生應較全面地、系統地掌握設計原理、創新設計的基本內容、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具備良好的基礎設計能力和設計應用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

20xx年青島市普通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達到89.27%。其中,研究生就業率爲94.42%,本科生就業率爲90.97%,高職高專生就業率爲86.59%。

社會轉型時期,功利主義、享樂主義、自由主義、虛無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潮開始侵襲大學生的思想。面對社會上一些誠信缺失、自私自利的現象,他們茫然無奈。凡此種種,直接導致極個別大學生以追求個人享樂作爲人生目的。自五四以來大學生曾一直保持着的那種不平則鳴、甘作社會棟樑、不屈不撓的精神,已難得一見。更由於一些學生缺乏辨別善惡、好壞、美醜的道德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便會失去自信,出現孤獨、壓抑、精神麻木等現象。儘管這是大學校園中的極個別現象,但也折射出學校教育的缺失和社會環境的嚴重問題。

觀念偏激

大學生求職時,通常會認爲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是管理能力、外語或計算機水平,但廣東省教育廳的一項畢業生選聘現狀調查顯示,這些在用人單位看來並非佔擇才、用才的主導地位,甚至是比較次要的地位,而大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纔是最令用人單位擔心和不滿的。另外,大學生的誠信也是比較令用人單位頭疼的問題。參加調查的用人單位中,每次批量招聘應屆畢業生的到崗率不足70%的佔了將近一半,有兩成多的用人單位到崗率不足50%,學生毀約現象比較嚴重。

差距大

高技能人才比重不到5%。儘管規模比起20xx年大有長足,但相對於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來看,我省職業技術教育的規模、質量和結構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差距還較大。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小組做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共有548位大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爲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爲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爲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爲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爲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

(一)調查目的

爲了更加深入、有針對性地瞭解電力市場營銷專業在電力系統內的就業情況,專門進行了此次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我希望通過此次的調查,可以從電力市場營銷主要用人單位的角度瞭解用人單位對於本專業的多方面的要求和需要,然後針對用人單位的要求提高自身素養,成爲一個更符合社會需求的大學生。

(三)調查方法

我在張家港楊舍供電所實習了一個月以進行此次的社會調查,主要針對用人單位對本專業人才的要求和單位基本的日常事務,採用詢問相關工作人員、查閱相關資料等方法。從相關工作人員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瞭解處理日常事務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相關資料的查閱又可以讓我更加清楚單位的日常運營。

隨着國外電力市場改革如火如荼的進行,我國也慢慢學習國外電力改革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逐漸開展電力市場的開放和改革。在這樣的大環境和趨勢下,有關電力方面尤其是電力市場營銷方面的專業人才就變得更爲必要,由於電力產品本身的特殊性,即電能的生產、供應和使用幾乎是瞬間同時完成的;電能不易儲存,沒有中間環節;電能使用總量總是隨時在變化的;發電廠、電力用戶通過電力線路和變電站互相連接成電網進行生產和使用,電網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電能的質量管理是非常嚴格的。交流電網的電壓和頻率的質量,不僅直接影響電力用戶和終端產品的質量,而且直接關係電網本身的安全和電力用戶的用電可靠性。這就需要對電力生產進行嚴密的組織指揮,科學的統一調度和管理,才能保證電網協調一致、安全穩定地運行。這種管理嚴密、技術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有專業的專門人才執行科學的、權威的法律規範和行爲準則,以保證電網統一調度的實施。

爲了充分認識用人單位對於電力市場營銷專業人才是否需要和要求,我在江蘇省張家港市楊舍進供電所營業班行了此次的社會調查。張家港楊舍供電所下設運行維護班、電費班、營業班等生產班組,其中需要電力市場營銷專業人員的班組主要有電費班和營業班等。由此可見,本專業涉及的知識面很廣,要求學生不僅要具有經濟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電力專業知識,從而提供專業的、優質的服務。

面對訪談資料和查閱的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我們發現:

⑴電力營銷工作涉及的崗位衆多,不同崗位對人才知識、能力的要求有不同的側重。例如,計量表計效驗對各種電能表計的相關知識和能力的要求較高,而客戶服務崗位則對電力營銷業務流程、電力客戶服務、客戶關係管理等方面較爲重視。

⑵雖然不同崗位對知識、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是對一些普遍性、共性的知識和能力,有着基本相同的要求。如對電力運行的基本知識、電力法律和法規、企業管理與客戶服務理念等。

⑶現場工作人員一致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思想道德素質等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市場營銷工作涉及面很廣,適應性很強。營銷人員通常應具備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快速學習能力等,而從事電力營銷工作,還應具備電力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和相應的操作能力。所以,我們認爲,電力市場營銷人才應是一種複合型人才,這種“複合型”主要表現在:

⑴從知識層面看,是社會科學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的複合,是經營管理學科和電力工程學科的複合;

⑵從能力層面看,既要具有營銷、管理的分析操作能力,又要具有基本的從事供電技術工作的能力;

⑶從基本素質層面看,應能夠講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地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去,解決存在的社會性和技術性的實際問題,並符合國家有關政策的要求。所以說,從事電力市場營銷工作的應用型人才,應是瞭解一般的文科知識,掌握營銷管理和電力工程的基本理論,具有從事管理、營銷工作的基本能力和供用電技術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面向生產第一線,能夠承擔和完成實際工作任務的人才。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還採訪了一起工作的工作人員和一些管理人員,從整理出的採訪的結果我發現從事電力市場營銷工作的本科層次複合型應用人才,應當具備三個基本特徵:

⑴知識面要廣,知識結構是複合型的,營銷管理知識與電力工程知識搭配要合理,相得益彰;

⑵應具備承擔電力營銷實際工作的能力和素質,既要會電力營銷管理實務,又懂得電力工程有關技術,還能夠理解和掌握國家電力相關法律和政策,處理好客戶關係,做好客戶服務工作;

⑶具備必要的理論基礎,適應性強。能承擔不同電力營銷崗位的工作,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市場營銷(電力方向)專業是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比較紮實的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理論基礎,熟悉電力工程基本理論,比較熟練地掌握組織管理、營銷分析與策劃、電力計量、電力客戶服務等相關電力營銷技能,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工作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知識面較寬,能在電力企業電力營銷部門、發電企業、電力設備製造企業,從事市場分析、策劃、客戶服務、產品銷售及管理的複合型應用型專門人才。由此可見,電力市場營銷專業是爲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而建立和發展的,是一個介於經濟管理和電力過程之間的學科,它不同於以普通產品銷售爲內容的一般意義上的市場營銷,也不同於技術性很強電力過程,它是培養我們具備一定的電力工程知識和相關能力,以此爲背景,幫助我們更好地瞭解電力產業的運行情況,從而做好電力營銷的.本職工作。

這次在學校的領導下,我進行了主題爲“追尋紅色足跡,肩負青春使命”的關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實踐服務活動。在這個爲期一個月實踐過程中,我通過自己的工作了解了電網公司的基本運行和日常事務,結合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與電網公司的實際運行情況,學習並掌握瞭如何處理日常工作。但是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在學校裏學習的有關於電力工程、繼電保護和電力設備運行的知識,完全不能滿足工作中的要求,我們學習到的知識都太理論化和概括化,而實際工作中要求你牢記每個設備的參數和性能以及報價,這對我們來說很多都是沒有接觸過的,我們應該再加強自己對於電力工程和電力設備的學習,平時多多瞭解關於常見電力設備的情況,瞭解廠家信息,我們需要做的是廠家和電網公司的雙向溝通,只有對於利益雙方都有充分的瞭解和認識,才能更好地建立廠家和電網公司的合作關係。

由於國家近幾年來正逐步加大對電網運行的監管,作爲直接與顧客和廠家接觸的銷售人員,我們應該具備一定法律基礎,熟知各種電網運行法律和法規,以保證電網的健康運行和合法運行。由於普通電力用戶對於電網運行的法律法規還不是很瞭解,我們作爲電網公司中直接和電力用戶打交道的人員,應該運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加強對民衆的法律法規教育,支持和鼓勵民衆參與到電網的健康運行和維護中來。

電網公司近幾年來建設了95598熱線,方便了電力用戶的諮詢、報修和投訴,各級電網公司也都對電力營業廳加大了監管力度,以提高服務質量。作爲服務人員,我們要以專業的知識、良好的素養,提高服務質量,並爭取運用經濟管理和企業運行和服務營銷的知識,建立服務品牌化,打造品牌營業廳,提高電力用戶的服務滿意度,提升企業形象,打造企業的核心價值。

通過此次的調查,我認爲作爲電力市場營銷專業的學生,我們要掌握的不僅是單一的電力工程或市場營銷的知識,企業需要的是複合型的人才,我們就要成爲擁有電力技術知識背景的市場營銷者,並具備足夠的法律知識基礎和企業管理知識,使企業能合法運行,並更爲現代化,幫助企業打造核心價值。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

截至20xx年x月xx日,xx學院20xx屆畢業生簽約就業率已經超過百分之九十,這是xx學院針對20xx屆畢業生開展“精準就業幫扶”的成果。

首先,從xx學院學生進入大四以來,xx學院便開始逐漸引導學生開始尋找自己的就業方向和目標,學生從入校到畢業,早已經充分接受了充分的就業指導,例如往屆商務英語的畢業生,就業擇業目標非常明確,可以充分發揮專業對口的優勢。

但是今年是疫情期間,就業資源並不如往年,所以xx學院爲了樂觀爲積極促進畢業生充分就業,我們改善了傳統的就業諮詢和訪談服務模式,根據學生的反饋與需求,進行“精準指導”,本着“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的原則,我們的就業指導更加具體化,不僅根據學生從大一入校時候的性格特點去分析就業方向,也要根據畢業生的'各方面實際條件,提供相適合的就業指導與崗位信息,這樣就可以精準發力,提高了實效。

並且與需要招聘的單位進行緊密聯繫,通過不同的途徑積極爲幫扶對象尋求優質崗位,尤其充分發揮推薦作用和資源優勢,從而給重點幫扶對象推薦就業崗位,達成全面幫扶的良好就業服務。學院對有求職意向暫未就業畢業生實行分類管理,從學業、心理、求職技巧等全面給予指導;建立了“獎,貸,助,補,減”等多種手段相結合,“二級學院,輔導員,就業指導中心”多主體相支撐的綜合性資助體系,充分使用各項幫扶政策,切實幫助困難畢業生解決實際問題。

截至目前,輔導員積極配合相關政策,發放就業求職補貼,緩解了困難畢業生求職擇業的資金壓力。該校積極開展就業指導講座、校友報告會、職業能力與素質拓展和求職心理輔導等活動;二級學院通過開展就業指導主題班會、就業指導專題報告會等多種形式的主題教育活動加強對幫扶對象的分類就業指導。利用全國大學生就業信息服務一體化系統、校園就業創業信息網、就業QQ羣、微信羣等創建現代信息交流服務平臺,多渠道、多形式爲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幫助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實現供需有效匹配,爲畢業生精準推送就業崗位。

爲了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學院在往年收集就業單位信息,主動對接招聘單位的人才需求,深入挖掘適合學生的就業崗位。不斷補充校園招聘會的遺漏,按專業、崗位需求、分層次的、多次的舉辦小型化、就業招聘會,爭取做到預先發布就業單位信息,及早聯繫有就業意向的畢業生,千方百計爲幫扶對象提供就業崗位。

學院即將在1月份爲20xx屆畢業生舉辦專業對口型就業雙選會1場、小型校園洽談會4場,不斷提供就業崗位信息近,其中,結合畢業生就業意向準推送就業崗位xxxx個,達成簽約意向xxx人,推動該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不斷提升。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3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衆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如今現在的崗位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的大學生少之又少,那麼新時代的大學生如何在畢業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每個大學生都要做充足的準備,通過本次實踐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以及大學生爲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引言:

如今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迴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衝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峯期,爲了更好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爲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爲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分析:

(1) 就業市場供需失衡

大學生的就業源於市場的需求。一方面,畢業生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給勞動力市場的消化造成難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勞動力需求不足與新增勞動力需求萎縮;再者,企業用於培養與培訓的費用大幅減少,企業在招聘時首先考慮專業對口、綜合職業能力強的畢業生。

(2)大學生存在觀念誤區且缺少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還存在就業後穩定性差、離職率高的問題。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願意去偏遠地區工作,雖然他們對社會生活顯示出較強的熱情與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與合理規劃,表現在工資的高低、待遇的好壞成爲擇業的首要準則。而對職業規劃,更多的人忽視其在就業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多數學生都沒有詳細、科學的規劃。因此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未來的前程,避免大學畢業生在盲目求職過程中造成人力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3)實踐能力弱

很多學校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有知識儲備而不會靈活運用已成爲大學生的普遍現象。雖然有些學校開辦社會實踐課,試圖讓學生所學到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但是安排的時間太少,實踐效果並沒有達到,導致了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只能紙上談兵。

(4)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瞭解,存在信息不對稱

調查顯示,70。63%的學生對20xx年的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瞭解,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他們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於各類社團活動,卻忽略瞭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性,而在實際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另外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發佈缺乏時效性。

關於高校問題: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爲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關於大學生自身的應對與改變:

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爲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爲機遇,視困難爲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 總 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結言:總之,就業難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多種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部門就必須加大對就業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企業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到不輕易裁員,在招聘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經驗,給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一個機會;學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工作。除此之外,就業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這也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4

一、原因分析

科技企業招不到人,而很多理科生卻找不到對口的工作,爲什麼會出現這樣雙重矛盾的現象呢?筆者分析,主要有三個原因:

首先,許多理科應屆畢業生缺乏項目經驗。

科技企業對大學生的職業要求遠遠超乎各大院校的想象,尤其是對項目經驗的要求,許多企業認爲要聘用應屆大學生,就等於聘了一個“門外漢”,還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時間去培訓新的職員,最後往往事半功倍。如此一來,企業根本不願接受應屆畢業生,特別是沒有相關項目經驗的學生,企業對IT人才的項目經驗最爲重視。

其次,相當多一部分的理科應屆畢業生缺乏專業技能

大學教育雖然也開設了專業課,可是,大學階段的學習因太理論化,缺少實踐而讓高校畢業生沒有一技之長。任何一個企業要聘請這樣的人員,至少需要花3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去培養,那麼這個培養階段是很難幫企業創造價值的,還增加了企業的人力成本。像嵌入式專業,學生在學校學的嵌入式和企業需要的嵌入式技術人員可以說是天壤之別,教材遠遠滯後嵌入式行業的發展,培養模式傳統,又缺乏相應的企業項目實戰經驗,無法適應崗位需求,造成企業急需嵌入式人才,而高校該專業的學生又很難馬上適應企業的要求。

最後,就是缺少職業規劃

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不僅僅要具備專業技能,更需要的是豐富的經驗。很多理工科類的應屆畢業生,在校期間以及畢業後都沒有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個好的規劃,在相關技術領域沒有及時積累經驗、鍛鍊實力,在技術道路上更沒有明確的方向,從而增加他們在IT行業的難度,很多理科畢業生就因此放棄了他們的技術之路,棄理從文,這也導致了整個市場會出現技術人才難求的局面。

二、建議方法

正因爲理科應屆畢業生存在以上三個方面的欠缺,許多科技公司對應屆畢業生拒之千里。就此問題筆者採訪了華南地區最大最專業的嵌入式研發基地及嵌入式培訓機構——粵嵌的就業指導中心謝老師,他強調:只去一些培訓機構學點東西是遠遠不夠的,大學生必須想盡一切辦法獲得以上三個方面的能力、經驗和素養,必須做到:

第一、理科生必須積累自己的項目經驗。

科技公司需要的是職員入職即能馬上上崗工作。而絕大多數學生在校所學的大多是理論基礎知識而沒有相關經驗,因此大家可參加一些培訓機構,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通過系統的、規範的企業項目實戰來增加自己的經驗份量感。粵嵌根據公司自身真實案例設計項目,全部採用企業標準化管理,全力塑造真實的企業場景,讓學員全程參與不同類型項目運作,切身感受企業氛圍,經培訓學員一畢業就擁有實際的嵌入式項目經驗。

第二、理科生必須要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

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能力的天壤之別是許多理科應屆畢業生的致命傷,因此理科生在校期間就要有意識的鍛鍊自己的實際操作技能,切勿理論脫離實踐。粵嵌針對目前這種狀況,結合市場實際需求,將理論知識更多的深入到實踐操作中,增強學員的動手能力,更好地把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全方位鍛鍊學員的專業技能,讓學員真真正正領會到技術的核心內容。

第三、理科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就必須做好職業規劃,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

一年之計在於春,理科生應該趁早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打造自己理想的職業生涯,規劃自己理想的職業前景,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職業方向,並且要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爲在日後的技術生涯可以從容的面對及處理各種困難做好充分的準備。粵嵌李老師建議,理科生應未雨綢繆,在大一大二時就要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理清未來的發展方向,尋找合適的培訓機構訓練自己。粵嵌在爲學員技能培訓的同時也會幫助學員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注重培養學員的職場禮儀、職場人際關係處理、良好工作習慣和心態等,以實現學員100%高薪就業。

三、總結

中國教育在線的這份《xx理科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確實給所有的理科生敲響了警鐘,尤其是仍在校學習的同學們。我們應該意識到:在學校學的理論知識不是沒用處,但必須要與實際相結合,與現階段企業發展相銜接,與此同時要適時的積累自己的項目經驗、鍛鍊自我技能實力、培養職業素養,三箭齊發,爲自己的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5

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按專業培養目標對本科學生進行培養的藍本,學生只有按照其要求,在規定期限內修讀完成規定的學習環節,並取得相應學分,才能順利完成學業。爲使學生正確使用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制定修讀計劃,順利完成修業任務,特制定本說明書。

一、使用範圍

20xx級及其以後入學的本科學生均應按本說明書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使用。

二、人才培養方案的結構

人才培養方案由業務培養目標、業務培養要求、學制與學位規定、學時學分總體安排、教學進程、畢業標準與要求六部分組成。本《說明書》只對教學進程部分的使用進行說明。

教學進程包括通識教育課、科類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特色課、個性發展課、實踐教學環節六部分內容。其中通識教育課、科類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爲必修課程;專業特色課、個性發展課爲選修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爲實踐類教學過程。

通識教育課是我校全體學生必須修讀的思想政治類、公共體育類、語言類、計算機應用類課程;科類基礎課是按專業學科類別設計的基礎類、專業基礎類課程,是學生專業核心課程的基礎;專業核心課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的一組課程,是業務培養的核心內容;專業特色課是各專業根據專業研究優勢和特色開設的一組課程,由學生根據個人專業興趣和業務培養需要,依據自身特點從中選修部分課程;個性發展課是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一部分課程,學生根據個人興趣、考研需求等因素,從中選修部分課程。

三、各部分課程的修讀指導

(一)必修課程

通識教育課、科類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爲必修課程,課程號爲“BB”開頭。這部分課程在每學期選課前由學校預置到學生個人課表中,學生不需要自己進行選擇,在選課時請注意不要刪除這部分課程,否則將會導致成績無法提交。

(二)專業特色課

該部分課程爲限選課程,課程號爲“BF”開頭。學生應按所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從這類課程中選擇部分課程進行修讀,各專業對應修讀的學分要求各不相同,學生應按該專業要求提前設計修讀計劃,避免學習任務各學期輕重不均,修讀計劃不科學不繫統。畢業時,學校將根據“專業特色課教學進程表”的課程和學分要求審覈畢業資格。選課時,學校根據教學進程表開設課程,該部分課程對相應年級、相應專業學生而言享有優先選擇權。

(三)個性發展課

該部分課程爲半限選課程,課程號爲“RRX”或“ZRX”開頭,“RRX”開頭的課程是人文社科類個性發展課,“ZRX”開頭的爲自然科學類個性發展課。爲強化學生個性培養,加強計劃指導、避免盲目選修,由專業主任根據本專業學生的成長成才規律和需要,在全校公共選修課範圍內挑選適合本專業學生髮展需要、學有基礎的課程組成該課程羣。該部分課程由學生根據相應專業“個性發展課教學進程表”中規定的課程和要求的學分進行選擇修讀,畢業時學校亦會據此審覈學生畢業資格。學有餘力的學生在修完應修學分後,可選擇“個性發展課教學進程表”以外的課程進行修讀。

(四)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環節爲必修的教學環節,由學校預置到學生個人課表中,學生不需要自己進行選擇。選課時,請注意不要刪除這部分課程,否則將會導致成績無法提交。各專業學生在專業主任指導下落實修讀任務。

四、各學院教學祕書、專業主任負責組織學生學習本說明書,並加強指導,保證學生按要求順利完成學業修讀。

標籤:調查報告 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