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合集15篇)

報告4.78K

在當下社會,報告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那麼報告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合集15篇)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

我國大學擴招後,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式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後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的就業觀滯後有關。針對這一社會現象,我們小組做了一次網上問卷調查,共有548位大學生參與了回答。調查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爲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查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爲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爲41.76%、28.57%、27.84%。調查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爲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查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說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爲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2

隨着大學畢業生的增多,以及高學歷人數的增多,當代大學生面臨着就業難的問題。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壓力的影響,人才堆積,職業上崗比例失調,導致就業難上加難,真是應了一畢業就失業。校漂族越來越多。針對該問題我們隨機調查本院學生對就業問題準備得如何,對將來就業前景的態度,並且將數據總結處理,發現以下幾點:只有xx%的學生有一直關注就業前景,幾乎沒有人想要創業因爲需要資金門路關係,xx%的人選擇要繼續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專生認爲畢業實習需要關係人脈,專業成績倒是其次。少部分學生認爲個人素質很重要,應該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能否充分的準備就業對當代大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它決定你是否能在將來的社會生存中勝出。對你將來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問卷調查

(1)調查範圍:XXXXXXX

(2)調查目的:瞭解XXX對就業的準備情況,使他們能正確認識到未來的就業情勢。

(3)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

鏈接地址

結果表明本院學生對就業的準備情況不是很好,大多數大學生都不能充分地準備就業,導致出現了一些問題,隨着各大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在逐年增長。雖然政府在不斷地增加就業機會,而面對不斷增加的就業人羣,那只是一點皮毛而已,供不應求的現象依然存在。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仍然不容樂觀。

(一)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爲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於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

2.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衆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爲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麼社會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麼想的話,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爲什麼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3.薪水與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爲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

4.各企業選人挑剔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二)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現狀與分析

1、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隨着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驟增。從整個國家來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部分國有企業的大量職工下崗待就業,同時,農村富餘勞動力正在向非農領域轉移,向城市流動的規模不斷擴大。這樣一來,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形勢越來越嚴峻。

2、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不合理

畢業生在就業中出現了結構性矛盾,包括地區結構、專業結構等。就業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就業形勢好,人才非常多,就業渠道也比較暢通,而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情況比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經濟發展緩慢。

近年來,一種情況有的學校追求短時效應,不顧本校的實力,盲目開辦一些熱門專業,造成人才供求過剩;另一種情況是,有的高校市場靈敏性不夠,對一些冷門專業,社會需求少的專業,不作及時調整,沒有及時調整招生人數,改革課程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畢業未就業就先失業。

3、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不完善

目前我國的高校就業工作是由教育部門管理,戶口是由公安部門管理,而人才市場的管理又是由人事及勞動部門管理。而這些部門相互之間溝通不夠,再加上一些地區還有地方保護主義,對生源是本地的畢業生大開綠燈,而對一些外地畢業生則加上各種條件加以限制。一個真正公平、競爭、擇優、有序的就業市場尚未建立,服務保障體系還未健全,體制性障礙還未真正消除。

4、用人單位的盲目人才高消費

一些用人單位缺乏人才培養機制,希望進一個人才,就馬上發揮作用,創造價值,因此,非常看重工作經驗,認爲應屆畢業生只是有書本上理論知識,動手能力差,不太願意接受應屆畢業生,不想把時間花在對畢業生的培訓上。

5、高校就業指導滯後

高校缺乏有效的就業機制,就業指導體制不完善,許多高校的就業指導機構掛靠在學生管理部門,或者是剛從相關部門分離,其管理幅度相對較小,其工作人員業務能力欠缺,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質量不高,就業指導課形式單調,有的只是在學生大三大四階段開設,沒有將就業指導貫穿於大學全過程。

6、大學生就業觀念存在問題

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轉變,就業期望值較高,理想與現實存在較大差距。對薪水、福利待遇要求過高,不顧自身的條件,導致用人單位不敢接收;片面追求大城市,不願去一些小城市發展;對單位選擇過高,看重國家機關、大單位等,對一些小企業不感興趣,致使高不成低不就。

7、大學生本身的素質問題

近年來的高校擴招,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學生的基礎也有高有底,加上高校的軟件和硬件設施都沒有跟上,隨之帶來了學生質量的下降,有的學生成績不錯,但動手能力差,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適應能力也強,但是學習成績差,與用人單位交之失臂。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對策

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非常複雜,而且還隱含着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在當前新形勢下,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也需要政府,學校及整個社會的努力,要解決這些問題也不能是一蹴而就,只能通過全社會的努力,創新觀念,完善制度和改進工作方式,不斷深化改革來完成。

1、政府應不斷深化改革,完善就業市場

要解決高校就業問題,政府要加強經濟調控手段,對去西部地區和條件艱苦的一些重點單位和行業就業的大學生,在工資、待遇和生活條件上給予較大的優惠,採取措施鼓勵大學生去那些地方就業。在完善就業市場方面,政府部門要採取有效措施掃除體制性障礙。各級政府要開放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種種政策限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與溝通,積極疏通就業渠道,不斷完善就業市場。另外,政府還應發揮自制優勢,主動爲高校和學生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務和就業指導。

2、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

各個用人單位改變自己的人才觀,不要盲目追求人才的高消費,讓那些博士和碩士來裝點門面,而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置換冗員。總之,用人單位改變自己的人才觀念,要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3、高校要強化內部改革

大學畢業生是高校產出的.最終“產品”,其就業率與就業層次的高低,是一所高校辦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關係到學校的社會聲譽和生源,也影響着在校學生的學習動力與學習情緒,因此學校要深化自己內部改革。

高校要主動適應市場,適時地調整專業結構,加強基礎學科、應用學科的建設,不斷更新教學內容,重視教學方式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高素質的畢業生;同時還要根據市場需求,開設新專業,靈活地調整專業設置。

高校要建立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有效機制。理順就業指導工作的體制,建立相對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並充實人員與配備,充分拓展機構職能。就業指導機構還應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在涉及到學校調整專業結構工作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終促使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充分就業。

4、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工作的目的就是促進畢業生充分合理地就業。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加強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讓他們知道爲實現自己的目標要做好哪些準備。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在教材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理論聯繫實際,在教學形式上,要引入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不要把就業指導課拘泥於課堂,要採用多種形式,如請一些優秀企事業人士做報告,開設模擬招聘活動,還應注意網絡資源的利用,組建網上論壇,讓師生可以在網上進行探討。

5、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素質,更新就業觀念

目前就業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競爭,大學生要把就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大學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充分利用高校這一平臺,不斷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另外,大學生們要認清就業形勢,主動學習和掌握就業技巧,提高擇業能力,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合理地確定就業期望值。只有這樣,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就業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

總之,能否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關係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解決此問題,要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應對市場,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拓寬就業渠道,更新就業觀念。同時,大學生也要及早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積極面對就業問題。

調查報告執筆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3

班級:XXX班

小組成員:

調查目的: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就業壓力逐漸增大,就業難度日益突出,大學生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逐步增多,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而大學生普遍缺乏科學的就業心理是造成就業難的重要原因之一。爲真實瞭解當前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心理狀況,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最後通過科學地分析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提出相應的針對性的調適對策,調研結果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乃至職業指導工作的順利開展顯得尤爲重要。

調查時間: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調查對象:學生

一、數據分析(在附錄中已附上調查問卷及調查原始數據)

此次的調查對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學生,共計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選擇這一調查對象的原因在於:大二的學生是處於大學在校的中間階段,是院校的中間代表,此次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一方面瞭解他們的就業觀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過對大二學生的調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正確的擇業觀。

在問到學校的“一技之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否符合現在的求職要求時,46.67%的認爲比較符合,31.11%的認爲爲非常符合,22.22%的人則只是單純地認爲是符合的,從這一些數據可以看出,本校學生對本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比較認同的,在他們的成才道路上,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培養模式,適應了社會的需求,但我們應該考慮的是要在社會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還是比較難的,我們在學校的人才目標下成大,無疑是不錯的選擇,但我們也需要自我的知識的提升,全方面的發展自己。更好地就業。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94%的人認爲當前社會的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困難,可見現在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的就業還是一片迷茫的,大學生對就業蒙上了一層迷霧,自我感覺就業困難重重。確實,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在,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競爭下,作爲二本的大學生似乎競爭優勢不明顯,處於一種被動的境地,但我們只要我們勤學苦練,沒有什麼是超越不了的。

在問到是否會介意進家族式企業時,34.07%的人持中立態度,17.04%的人則非常介意,21.48%的人會介意,怕羣帶關係不能很好地發展自己,還有8.15%的人則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從這樣數據來看,大學生還是一羣比較個性人,面對自己的就業還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觀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較有個性。當然也不是說選擇不介意的人是沒有個性的,這種結果也是難免的,一方面可能來自家庭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現今社會的就業形勢不好,有輕鬆的路走,當然會有人去選擇。

68.15%的人選擇在雲南本地工作,其餘部分則選擇在東南沿海部工作,從這麼大的數據分歧來看,大學生更多的就業意願是在本地區工作。這樣的選擇結果,說明本地區,學生從小在這長大,資源優勢明顯,到其它地方,不利於自身優勢的發揮,競爭激勵,要求較高,對自身信心不足。

在問到自己現在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當前的競爭狀況時,41.48%的人對自己沒有信心,23.70%的人覺得一般,25.93%的人選擇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是充滿自信的。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充滿着疑問,沒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對自己的實力存在着質疑。

在被調查的對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業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30.37%的人則是先就業,後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23.7%的人則是因爲就業,而無奈接受。這一是個還不錯的結果,可見現在的大學生並沒有執意要找自己的專業對口工作,而是在就業中慢慢地來,先就業後找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

在問到對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時,80.74%的人選擇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選擇1001-20xx元的範圍。這一數據充分體現了,現在的高職大學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數是介於中層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現在的大學生的就業越來越理性了。

在擇業的時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業所在城市,工資與福利待遇,還有就是工作環境與工作的穩定性。這樣的選擇是比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穩性和公司的待遇問題,但我們再擇業的時候也應考慮一下該公司的發展前景,這樣纔能有更多的發展自我的空間。

在問到學校對大學生最應該培養的能力時,大多數的人是全選的.,可見高職大學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發展,不斷地提升自我,充實自我,這一選項也給了高職院校一些啓示,在培養學生的時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發展學生。培養學生。

通過這些的問題分析總結,最終得出了一個基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後擇業,發揮個人特長,符合個人興趣,薪酬介於中層,企業待遇較好,就職地點是:優勢較明顯的地區。

二、相應調適對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所謂充分了解自己所學的專業,就是了解自己所學專業是什麼,學什麼,有什麼特色,在社會上的就業度是怎樣的,自己專業的發展前景是怎樣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麼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上,我們纔會有清晰地思路去學,去考慮自己應該要怎樣去應對自己的未來之路,未來的就業方面。以至於,我們在踏入社會的時候,不會是一片迷茫和無知,只是認識到就業的嚴峻,而不會有所準備。

2. 用知識武裝自己

全方面發展自己現在的社會,可以說競爭力是非常強大的,尤其是高職大學生,他的壓力不僅來源於社會,還有來自本科學院、研究生、博士生畢業的大學生。這樣的就業環境,更加提醒我們這些高職大學生,你們不努力,將來的就業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牆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說,我們只有不斷地吸取知識,用知識的力量去改變我們的命運,知識的力量是永遠無法預測的。在現今,高速發展的社會,全面發展自己,適應社會的需要,纔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謂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認識自己的能力,全面地瞭解自己所學的知識,自己做事的能力和處事的能力,在瞭解自己的前提下,找準自己的就業方向,然後去努力,這樣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這樣盲目的去考很多證要來得強。

4.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學校是一個孕育人才的地方,學校的學習環境和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是非常關鍵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業觀念,但正確不正確又是一個問題了,所以學校在這裏的作用就打了,通過學校的就業指導,我們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業觀是否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是否值得自己去堅持和努力,這樣,無形中便矯正了不良的就業觀念,讓大學生走上的事一條正確的就業之路

5. 學校做好學生的就業心理工作

現在的社會,爾虞我詐,處處充滿着誘惑,就業形勢嚴峻,這樣的環境,讓大學生不知所措,便有了畢業恐懼症和社會恐懼症,一旦想不開,便有了輕生的念頭,可見,大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多麼的重要,一個人的心理決定他的行爲,要想大學生以積極的態度進入社會,學校的心理輔導室必須的,心理的矯正,才能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的恐懼,轉而樂觀地去就業。

6. 政府部門的努力

隨着社會的發展,就業形勢的嚴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機關的努力又是幫助大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力量,政府可以爲大學生提供一些就業的建議和意見,與此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成功就業。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仍然是比較嚴峻的,大學生能不能順利就業,靠的不僅是學生自己,還有學校和社會。我希望通過此次的調查,能夠院校和大學生一些啓示,希望大學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寬,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4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從“精英化”向“大衆化”轉變的步伐,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如今現在的崗位越來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的大學生少之又少,那麼新時代的大學生如何在畢業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每個大學生都要做充足的準備,通過本次實踐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以及大學生爲就業所需要提高的素質能力和就業工作指導,尋求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途徑。

引言:

如今中國的就業形勢將異常嚴峻,企業用人需求下降的趨勢難有根本性轉變;迴流的農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轉移的農村勞動力,將面臨難以轉移就業的問題,導致農村失業問題加重;城鎮低學歷青年以及規模不斷增大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將更加困難。隨着我國現階段畢業生數量急劇增長,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同時,畢業生就業市場化與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之間的衝突顯得十分突出,畢業生到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的態勢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這些都影響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時下又將是畢業生就業的高峯期,爲了更好的瞭解大學生的就業心態和對目前就業形勢的認識,我們組織了此項調查,由此進一步分析大學生的就業前景,以便爲學校提供未來就業指導工作的資料與對策依據,也使在校大學生在整個大學學習期間進行以提高就業競爭力爲目標的就業準備,培養大學生追求最優選擇和最佳就業的精神與品質。

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問題分析:

(1) 就業市場供需失衡

大學生的就業源於市場的需求。一方面,畢業生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給勞動力市場的消化造成難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勞動力需求不足與新增勞動力需求萎縮;再者,企業用於培養與培訓的費用大幅減少,企業在招聘時首先考慮專業對口、綜合職業能力強的畢業生。

(2)大學生存在觀念誤區且缺少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脫節,還存在就業後穩定性差、離職率高的問題。只選擇在發達地區、高薪部門工作,不願意去偏遠地區工作,雖然他們對社會生活顯示出較強的熱情與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與合理規劃,表現在工資的高低、待遇的好壞成爲擇業的首要準則。而對職業規劃,更多的人忽視其在就業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多數學生都沒有詳細、科學的規劃。因此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將直接影響大學生未來的前程,避免大學畢業生在盲目求職過程中造成人力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3)實踐能力弱

很多學校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忽視了他們的實際動手與操作能力,有知識儲備而不會靈活運用已成爲大學生的普遍現象。雖然有些學校開辦社會實踐課,試圖讓學生所學到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但是安排的時間太少,實踐效果並沒有達到,導致了大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只能紙上談兵。

(4)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瞭解,存在信息不對稱

調查顯示,70。63%的學生對20xx年的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瞭解,信息不對稱嚴重影響畢業生的擇業與就業。他們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於各類社團活動,卻忽略瞭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性,而在實際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另外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發佈缺乏時效性。

關於高校問題: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爲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誌。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2)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裏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關於大學生自身的應對與改變:

自強自立,努力增強綜合素質,樹立科學就業觀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把自己事業與國家進步、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文明融爲一體的品格,崇尚真善美美,堅持真理,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大學生要爭取知識廣博,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有一定的科學文化素養,具有創新精神,隨機性、靈活性的思維方式,做到因人、因時、因事而異。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面臨更加激烈社會競爭,能視變化爲機遇,視困難爲坦途,有頑強的自制力,堅定的信念,及對生活充滿期望,充滿熱情。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 總 結 本次調查僅侷限於徐州地區的高校,時間倉促,收集的數據雖不能全部體現中國當今大學生的就業狀況,但是這些數據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金融危機使得我國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這種情況下調查分析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中探討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方法。緩解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不僅需要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和企業單位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企業,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結言:總之,就業難既有客觀的因素,也有主觀的多種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部門就必須加大對就業扶持的投入,制定一些積極的就業扶持政策;企業要樹立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做到不輕易裁員,在招聘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經驗,給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一個機會;學校要做好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工作。除此之外,就業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大學生自己,這也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所在。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5

每年七月大批的應屆畢業生走出學校大門,擠上就業的獨木橋。20xx年的高校畢業生達413萬人,比20xx年增加75萬人,按70%的初次就業率計算,年內有124萬人無法實現當期就業。而在20xx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495萬人。

20xx年12月15日至12月28日前程無憂薪酬調查部針對應屆畢業生就業相關問題從企業HR和個人兩方面進行了一次專項調查。本次調查共回收3528份個人問卷及225份企業問卷。參與調查的個人中,58%爲工作經驗小於2年的新人,21%爲20xx屆畢業生。

225家企業中有61%是外商獨資企業,其次民營企業也比較多佔到23%。個人反饋方面,同樣來自外商獨資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比較多,但是比重相當,各佔了39%。具體分佈數據見。

進一步分析參與調查的個人信息,參與者學歷分佈如圖2。

調查發現一,製造行業給應屆畢業生的機會較多,國企和外商獨資企業樂於栽培新人。

多年的高校擴招,讓我國的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衆教育”的轉變。但是這些源源不斷輸出的應屆畢業生“缺乏實踐經驗”“心高氣傲”,不是企業“拿過來就能用”的現成人才。因此大部分企業中,應屆畢業生佔所有員工的比重是很少的,具體比例分佈如圖3。

對企業樣本進行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製造行業(包括加工製造、汽車、消費品、化工/能源/礦產、出版/印刷等)是錄用應屆畢業生比例較高的。在不到40家應屆畢業生比例超過20%的企業中,有22家屬於製造行業。就企業性質來看,國有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比較樂於“栽培”新人,佔到了這些高應屆生比例企業中的74%,高於樣本總體分佈水平。

爲什麼企業不願意更多聘用應屆畢業呢?以下爲HR們錄用應屆畢業生時的主要顧慮。其中“培訓時間長”是HR們決定少錄用應屆畢業生的最主要因素(圖4)。

調查發現二,應屆畢業生找工作,互聯網是最好的渠道。

機會不多,合適的招聘、應聘途徑是關鍵。調查顯示,企業HR和應屆畢業生都偏愛互聯網招聘(網絡招聘),其次是針對性的校園招聘。而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熟人介紹(企業內部推薦)則是機會少但成功率高的一種方式(圖5)。

調查發現三,雙向選擇:畢業生要“專業對口”,HR重“個人能力”。

從學校出來,應屆畢業生們大多(65%)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但是卻有着清晰的挑選第一家公司的標準。針對我們列出的6個主要考慮因素,應屆畢業生們做出瞭如下選擇(圖6):

“專業對口”是被選到最多的條件,其次“職業發展空間”、“薪資福利水平”和“企業知名度”也是應屆畢業生們比較看重的。“行業”和“企業發展潛力”則較少被考慮的因素。但是,當被問及“你第一份工作的內容與你畢業前期望的一致嗎?”,大部分人都回答“差別很大”,選擇“一致”的比例僅佔7%。

專業真的那麼重要嗎?!“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能力,而不是專業。大部分的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是有距離的。我們希望所有的員工都有主動學習、時時學習的態度和能力,這樣的人才能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工作!”一位電子技術行業的HR經理在接受電話訪談時如此說。“學習能力”正是越來越被企業所看重的“個人能力”中的重要部分,另外還有“適應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領悟能力”等等。正如我們的調查結果所示,近一半(49%)的HR認爲“個人能力”是他們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最關注的因素(圖7)。

在這一調查反饋中,最令我們吃驚的是——選擇“畢業學校”的HR如此之少。探究其原因,發現很多的HR吃過“招名校”的虧,他們往往抱怨名校的學生“自視過高”“容易跳槽”。他們也表示在2、3年的培養後個人能力優秀但是出處平平的員工顯得“更踏實”“更肯幹”。

調查發現四,應屆畢業生“心浮氣躁”,離職率高。

“離職率高”也是HR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比較大的顧慮。“培養這些孩子需要我們投入很長的時間、很多的精力。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大多缺乏遠見,在1、2年中沒有被提拔就改投門戶了。”參與調查的HR按照“年畢業生離職人數÷年錄用畢業生人數×100%”計算了自己企業的應屆畢業生流失率。該數值小於5%的企業不到一半,27%的企業應屆畢業生流失率大於20%,超過30%的達到18%。

再來看看應屆畢業生給我們的信息——56%的反饋問卷者在第一家公司工作時間不超過12個月,而在第一家公司工作超過3年的僅佔8%的比例。進一步瞭解他們選擇離開第一家公司的原因,“沒有個人發展機會”和“薪資水平低”是促使他們重新找工作的最重要的2個原因(圖8)。

聽到這樣的聲音,HR不妨反思一下,是否我們給與這些年輕人的關注還不夠?或者應該更多瞭解一些他們的發展需求,儘量創造機會。

調查發現五,應屆畢業生薪資,由學歷決定。

由於應屆畢業生的實踐經驗比較缺乏,且發展潛力差異巨大。企業在給畢業生定薪時,學歷仍然是一個常規的決定因素。表1爲參與調查企業提供的各學歷水平應屆畢業生主要薪資段分佈。單位:人民幣,千元。薪資段包含起始值。

由上表我們不難看出,企業爲不同的學歷應屆畢業生支付的薪資是存在明顯差異的。可見同學們在學校裏多花的時間企業也給與了認可。當然,不同學歷的畢業生對薪資的期望也有着明顯差異。

應屆畢業生的期望薪資無論學歷均高於他們獲得的實際薪資,如圖9所示。而期望與實際落差最大的是大專學歷(42%)和碩士學歷(22%)。

調查發現六,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可在一年後獲得加薪。

萬事開頭難,學生們最終不得不接受現實的薪資條件。不過,調查顯示,幾乎所有企業(本次調查反饋的比例爲100%)會在一年後給應屆畢業生加薪,加薪幅度超過10%的比例高達61%,更有21%的企業加薪幅度在50%以上。近3成的企業爲應屆畢業生提供特別的加薪策略。從個人方面反饋的比例來看,也有4成的受訪者一年後的加薪幅度超過10%,其中15%的人獲得了超過50%的加薪。

一年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學生氣十足的應屆畢業生熟悉本職工作、瞭解職場規則,足以讓部門主管和人力資源管理者看出他的自身能力和潛質。那些努力工作、踏踏實實的新人自然會用自己的良好表現贏得一致讚賞,企業也一定會慷慨加薪保留住日後的骨幹力量。一年的時間,對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來說實在短暫,但是這一年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講卻尤其重要,很多工作習慣、解決問題的方式都是在這一年中學到並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在這裏,我們要請那些沉不住氣的年輕人們不要那麼輕易地就因爲薪資不能滿足自己的期望就決定跳槽,而是去認真想一想,第一份工作能帶給自己什麼收穫。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

調研背景:雖然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的問題一直存在,但只有今年,這個問題成爲需要中央領導重點解決的問題。的確,全球金融風暴的愈演愈烈已經是超過半數的企業蒙受損失,畢業生就業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爲了更好的幫助我校學生解決以後的就業問題,現對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和分析調研思路:參考已有的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研 ,我們決定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我院應屆畢業生進行分析: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見第2、19、14、25題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見第5題

3》與是否專業對口,見第7題

4》地域意願,見第10、11題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見第16、17、20題

2、畢業生對就業信息的獲取(包括獲取方式和程度兩方面),見第8、9題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見第3、6題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見第4、15題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含要求學校校,見第21、22題;要求自己,見第23、24、26、12、13題)

通過對以上五大方面共25道問題的調查,我們希望分析出我院畢業生對就業的選擇、認知的程度以及作爲院方應當做什麼樣的工作來幫助畢業生應對就業問題。

調查分析:

一、熱能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2%,其中選擇就業的佔51%。特別注意到有9%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11%的同學選擇出國留學。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爲研究生畢業能獲得更高的收入、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2%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15%的同學堅決不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13%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八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爲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爲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1%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工作待遇和發展機會要大。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是同學們的首選,其他選擇比較平均,沒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75%同學選擇1500--3000,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5%,不關心的佔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校就業網站和網上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各佔17%,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有21%的同學認爲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52%的同學沒有簽約任何單位,只有6%。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25%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30%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28%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有37%的同學認爲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爲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交流表達能力、改革創新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四成認爲需要資金36%認爲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爲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二、環境專業

1、畢業生設定的目標或願景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有七成同學選擇就業,擇業觀念方面,69%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沒有人願意一步到位,雖然很少有人選擇考研,但很多考研的同學渴望更好的教育環境。25題中,八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有21%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選擇各個方面的同學人數很平均。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高達61%,其餘依次爲東部沿海、廣州深圳,沒有人願意回到生源地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工作報告。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更好的學習機會,其次則是崗位多元化和工作待遇。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外企,政府部門、民營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對於首份工資六成同學選擇1500--XX,沒有人選擇800--1000。

2、信息(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17%,不關心的佔11%,瞭解比較少的共有74%;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網上相關信息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19%,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學員就業網站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5%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72%的同學認爲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4%的同學認爲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81%的同學沒有任何簽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五成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有32%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49%的同學認爲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爲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信息收集、彙總、分析、處理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爲需要資金五成認爲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爲在校參加技術鍛鍊機會少、沒有適合自己的崗位、實踐經驗少。

、建環專業

1》對未來的設計或願景:畢業生未來選擇的大體方向是考研、就業兩個,共佔78%,其中選擇就業的要略高一些。特別注意到有10%的同學選擇了自主創業。共有43人選擇考研,對於選擇考研的理由,多數人是因爲緩解就業壓力、學術深造。擇業觀念方面,83%的同學選擇先就業再擇業、一步到位,很少有人選擇考研。25題中,九成的同學可以接受最差的機會。

2》就業前的準備情況:只有4%的同學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其餘都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沒有考慮過。

3》與是否專業對口方面:逾六成的同學以找到工作爲第一目標,對於專業對口性不很關心。

4》地域意願:北京、天津、上海是同學們的首選,其餘依次爲東部沿海、生源地,有16%的同學沒有固定意向。對於地域的選擇,同學們的首選標準是崗位的多元化和發展機會要大,其次則是工作待遇和國際化水平。

5》對用人單位的意願:性質方面,國有企業、民樣大型企業是同學們的首選,其次是政府部門,外企、事業單位不被同學們看好,值得一提的是有 11%的同學願意選擇自主創業。對於首份工資五成同學選擇1000--XX,極少數選擇800--1000或XX--30000

3、信息獲取方面:就信息獲取的程度,對於我校就業政策很瞭解的人佔27%,不關心的佔9%,瞭解比較少的共有65%;就信息獲取的方式,不同的同學有不同的選擇並且方式很多樣,其中通過學院張貼通知公告獲取信息的人最多,佔24%,其它方式如輔導員老師通知、、學校就業網站、就業市場招聘廣告等都有人選擇,但人數不多,平均在10%左右。

3、畢業生對就業以及外部環境的認知:62%的同學認爲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而且只有13%的同學認爲自己有實力找到工作。

4、應屆畢業生就業實際情況:有76%的同學已經簽約了3個以上的單位

5、應屆生的反思、經驗:對學校,四成的同學需要職業生涯規劃輔導,16%的同學需要區域與行業發展形勢報告,只有16%的同學需要就業常識和應聘技巧或求職心理輔導,因而有37%的同學認爲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意義不大;對自己,不同的同學認爲自己欠缺的素質不同,分佈很平均,其中最主要的素質是溝通協調能力和自我學習提高能力。對於想要自主創業的同學,五成認爲需要資金五成認爲需要能力和經驗。大多同學講畢業生就業不順利的原因歸爲就業人數太多、金融風暴、實踐經驗少。

調研結論:

一、縱向比較

對於熱能專業,目前仍有過半的同學沒有簽約就業,有的選擇出國留學或考研。除了金融風暴對於產業的影響,大學階段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招聘信息、區域產業發展信息流通不暢也是主要原因,同學們在學校訓練的數據處理能力、獲得的專業職業證書並不如交流溝通能力、信息蒐集處理能力重要,特別是同學們並沒有在大學期間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對於環境專業,與以往相同八成的同學沒有就業,其中多數選擇考研,另外多數同學認爲自己欠缺數據出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素質較低。對於建環專業就業,同學們的就業率突破七成,但仍認爲學校的就業信息支持比較匱乏

二、橫向比較

1、比較實際就業情況,建環專業的同學就業率最高,其次爲熱能和環境,其中環境專業的同學考研人數最多。2、在大學期間,有自己職業規劃的同學不足三成,其中環境專業最高爲21%,其餘同學對於未來沒有明確的認知。3、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同學們的普遍認識實現就業後擇業,能夠接受工資待遇較低的工作,專業是否對口已不再成爲同學們擇業的首要標準,國有企業依然是同學們的首選。4、歸納同學們的經驗教訓,學校的信息支持、在校期間職業規劃教育的普及、自學能力的培養是首先需要重視的方面。

綜上所述,作爲學校應當在職業規劃教育、自主學習教育、實習實踐教育以及信息支持方面加強工作;作爲同學自己,應當爲自己的未來早作準備,認清當前的外部環境,明確自己的目標,找到理想與現實的交匯點,通過提高自己的各項素質來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有利的位置。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6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

20xx年開始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格局下,高速發展的中國並不能獨善其身,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經濟危機已經表現得非常明顯。經濟危機下,很多公司開始裁員,招聘需求大幅減少,這使得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壓力異常巨大,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異常突出。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xx年《經濟藍皮書》指出:預計到20xx年底,將有100萬名大學生不能就業,20xx年還將有592萬名大學生畢業面臨找工作,大學生就業問題非常嚴峻。

二、20xx年與20xx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分析

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559萬人,比XX年年增加50萬人。然而,20xx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的困難日趨顯現,20xx年畢業的611萬大學生就業形勢面臨着更加嚴峻挑戰。在全社會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

(一)、08 09年的就業率對比分析:

20xx年就業藍皮書指出,20xx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有所下降,而職高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統計研究數據表明,20xx屆大學畢業生半年後的就業率約爲86%,比起XX年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20xx屆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爲89%(非失業率90%),非211本科院校爲87%、高職高專爲84%;而XX年屆半年後就業率211院校爲93%(非失業率94%)、非211本科院校爲90%、高職高專院校爲84%。其中,20xx屆大學畢業生約三分之一的就業是在畢業後半年內完成的。

按教育部公佈的數據,中國20xx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爲559萬,其中大學畢業生總數約爲529萬(本、專),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後就在國內外讀研究生的人數21.43萬,畢業半年後的就業人數達到約434萬人。在畢業半年後的73.56萬的失業大學畢業生中(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有51.59萬人還在繼續尋找工作,有5.46萬人無業但正在複習考研和準備留學,另有16.51萬無工作無學業沒有求職和求學行爲者。

(二)、20xx屆畢業生就業地點分析:

20xx屆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濟南、蘇州;

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杭州、成都、鄭州、青島。

(三)、 20xx屆畢業生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四)、20xx年就業率最高和最差的專業分析:

20xx年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上低於經濟學專業大類。

從專業中類來看,地礦類專業獨居榜首,工科類專業就業率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就業率前十的專業中類中,有8個爲理工類專業。專業小類的就業率排名更是明顯化了這一傾向,高職高專專業也呈現出理工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趨勢。

20xx年最難就業的專業計算機科學據首

“20xx年度大學就業能力排行榜”的調查顯示,中國應屆大學生最難就業的十個專業爲: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法學、電子信息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漢語言文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令人尷尬的是,這十個專業也是我國考生報考最熱門的專業。

這項研究對20萬名畢業半年後的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635個本科專業中,最熱門的10個專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達到6.67萬人,佔本科畢業生總失業人數的近三分之一。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3個專業畢業半年後的失業人數過萬。在應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失業人數最多的10個本科專業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法學、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會計學等人們心目中的熱門專業佔了9個。

三、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大學生就業形勢預測

再者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科研所聯合浙江大學就業與服務指導中心,對20xx年高校就業趨勢也進行了預測。預測結果是:20xx年我國總勞動力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缺口大。

根據勞動社會保障部科研所的.數據顯示:我國在“十一五”期間計劃年均新增勞動力需求總量爲1800萬,但“十一五”期間每年新增勞動力供給爲XX萬,每年將出現200萬富餘勞動力。根據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XX中國人才報告》預計,到20xx年我國專業技術人才供應總量爲4000萬,而需求總量爲6000萬。以上兩項數據表明:我國勞動力總體有富餘,但專業技術人才仍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專業人才需求具體表現在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上。<

第一產業缺口218萬人

根據國務院頒佈的《農業科技發展綱要(XX-20xx)》數據顯示,我國共有涉農院校43所,在校學生大約爲9萬,教學和科研人員爲3.5萬人,130萬大中專畢業生中已有80萬離開了農業。預計到20xx年,第一產業人才缺口將達到218萬人。

第二產業缺口1220萬人

我國大學生中38%爲工科類學生,但是畢業生人數還是不夠,振興我國工業還需大量的工程師,主要集中在it、微電子、汽車、環保、系統集成、新材料、新能源與節能技術開發、條碼技術、鐵路高速客運技術等領域。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數字巨大,將達1220萬人。

第三產業人才缺口325萬人

該產業將是擴大就業崗位最多的部門。一些高端涉外人才需求很大,比如涉外會計、涉外律師、涉外金融服務、同聲傳譯、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物流、精算和心理諮詢等行業,都需要大量人才。預計到20xx年,人才缺口預計在325萬人。

由此可見,我國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還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大學生“就業難”僅僅爲一種表象。原因有兩點:第一,作爲一名大學生是否學有所成,知識和能力結構能否達到企業用人標準,這值得思考;其次,個人就業意願和社會意願存在很大差異。

(二)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當前的就業情況分析

據統計,我國登記在冊的電子商務企業已達到1000多萬家,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10萬多家,初步估計,未來我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而我國目前包括高校和各類培訓機構每年輸出的人才數量不到10萬人。近年來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僅爲20%,而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鑑約率是47%,可見,電子商務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率遠遠低於全國大學生就業平均水平,這種狀況不容樂觀。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高校在電子商務人才的教育和培養方面還存在欠缺,在這種情形下培養出的學生很難符合社會對高層次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標準。主要面臨的問題有:

第一、課程開設不合理,現階段我國電子商務專業教師大多是由經濟與計算機專業方向的人才組成的。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是經濟與計算機專業知識的一個簡單堆積。

第二、學生的實習大都在虛擬的環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實感受現實中電子商務的應用。畢竟,現實與虛擬還是兩個世界。

第三、崗位羣不明確,學生不知道自己今後的就業方向,更不知道畢業以後應該具備什麼能力和證書,才能讓自己更有就業競爭力。

(三)就業崗位對電子商務專業學生的能力要求

第一層,電子商務建立在網絡硬件層的基礎上。在這一層次需要了解一般計算機、服務器、交換器、路由器及其它網絡設備的功能,知道有關企業網絡產品的性能.

第二層,電子商務實施的軟件平臺。在這一層次涉及服務器端操作系統,數據庫、安全、電子商務系統的選擇,安裝、調試和維護。

第三層,電子商務應用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商業邏輯,網站產品的設計、開發,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網頁設計和圖像處理方面的技能,或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

第四層,電子商務運營,管理層,在這一層次,涉及各類商務支持人員,如客戶服務,市場、貿易、物流和銷售等諸多方面。

作爲20xx屆的畢業生,特別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就業形勢還是非常嚴峻。我們需加強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做好充分的準備,迎接挑戰!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7

【摘 要】隨着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衆化教育階段、擴招政策出臺以後,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更加嚴峻,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紛紛選擇以兼職的方式提前進入社會以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迎接就業帶來的巨大挑戰。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綿陽幾所高校學生的兼職情況進行了調查、分析,並以此爲視角進一步探析當前大學生就業擇業的現狀與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擇業;兼職;問題;探析

隨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爲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據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再創新高,達到680萬人,這對本來就面臨嚴峻形勢的就業市場又帶來了不小衝擊。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也加入到了兼職行列,成爲兼職領域的主力軍,面對日益龐大的兼職隊伍,我們不禁提出了這些疑問:大學生兼職的目的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需找兼職,兼職與專業的相關性如何?兼職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他們還需要哪些幫助?帶着這些問題,我們對綿陽幾所高校的近300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以瞭解這些大學在校生的兼職情況及相關看法。

本次問卷調查法以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調查對象,共抽取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範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四所不同類型高校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調查中,總計發放問卷300分,有效問卷265份,有效回收率爲88%,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學生中有93%的學生表示具有兼職的想法;82%的學生對在校兼職持肯定態度,對於兼職收入,84%的學生用於生活費用,9%的學生用於戀愛開支,7%的則用於長期投資。當遇到不公平待遇時89%的學生均選擇忍氣吞聲,4%的學生選擇告訴家長或同學,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在兼職與學業是否矛盾問題上,有67%的學生表示會放棄兼職好好上課,而卻有29%的學生表示會堅持兼職,4%的則表示會看情況。

1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1 學生兼職情況的現狀

調查結果顯示,兼職已經成爲大學校園一道獨有的風景線,大學生兼職的比率也呈逐年上升趨勢,越開越多的大學生大一開始就投入極大的熱情於兼職工作,而學校和家長也對學生兼職持比較積極的支持態度。

1.1.1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

大學生兼職的目的往往具有多重性,很多同學都不是因爲一個單純的目的而從事兼職工作,賺錢也不是唯一目的,而更多是希望通過兼職儘早走出象牙塔,走進社會,儘早瞭解社會和探究社會。這說明當代的大學生具有更加強烈的獨立意識,想通過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價值,當然,學生的兼職目的`也折射出目前社會競爭的激烈和就業壓力的巨大。

1.1.2 大學生兼職的主要途徑

大學生的首要任務還是學習,學生平時沒有很多的時間獨自去尋求兼職工作,他們主要通過其他兼職同學的介紹、校園海報信息、校外媒體招聘信息和中介介紹尋找兼職,其中熟人的介紹和校外招聘信息又成爲最主要的求職渠道。這說明面對高額的中介費和大量的虛假信息,學生們更希望通過安全免費的途徑來獲得兼職工作,尤其是對學校寄於了厚望,多數學生急切盼望學校能夠多提供與自己本專業有聯繫的工作崗位信息,或者多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與用人單位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同時定期舉行大型的專兼職現場招聘會,增加學生與用人單位的零距離交流與接觸。

1.1.3 大學生兼職的工作種類,表1

表1顯示,家教、餐飲服務、派發傳單等簡單的工作成爲了大學生兼職的首選,兼職種類相對比較單一。學生在選擇兼職工作時比較傾向於時間靈活、技術含量較低、專業性要求不高的工作,這樣不同層次、專業、年級的大學生都能勝任。從大學生兼職的崗位來看,兼職工作幾乎很難運用到他們的專業學科知識,更不要說在兼職中實現他們的人生價值,而大多數工作單位也只是看中了學生的廉價勞動力而非能力,這讓大學生想在兼職中獲取鍛鍊的目的大打折扣。

1.2 大學生兼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2.1 兼職的內容和途徑有限

大學生參與兼職的人數龐大,參與的兼職工作種類也很豐富,但是兼職的內容和途徑卻非常有限,多是以服務性行業爲主,工作帶有一定的隨機性和任意性,讓學生的收穫與自身的期望存在很大差距。而從兼職的途徑來看,由於社會和學校都沒有相對比較完善正規的學生兼職指導機構和部門,學生的兼職只能是自發、各負其責的個人行爲。而大學生無論是在社會經驗、人際關係還是自我保護意識等方面都還存在一定缺陷,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上當受騙、權益受到侵害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1.2.2 大學生兼職中的維權困難

大學生初次涉足社會,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很多困難和問題,拖欠工資、剋扣工資、被中介公司欺騙甚至受到歧視等等都成爲大學生在兼職工作中遇到的大*煩,更爲嚴重的是有些學生在兼職中不知情的捲入一些傳銷組織而長時間無法脫身,更有學生因無意陷入“詐騙團伙”而喪命的悲劇發生。這些後果的產生除了大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外,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國家法律在這個領域的缺陷,我國現行法律中缺乏保護在校大學生兼職權益的相關法律規範,這就爲社會上一些不法分子、中介公司、用人單位提供了可趁之機,從而讓他們能夠利用學生謀取不當利益。

1.2.3 高校缺乏專門的兼職指導機構和諮詢部門

本文開頭提及兼職中只有1%的同學選擇付諸法律或向相關部門投訴以維護自己的權益。這說明大學生在兼職的經歷中始終是弱勢羣體,他們往往孤軍作戰,缺少社會、學校甚至是家庭的幫助。而學校作爲大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領域,在這方面更是責無旁貸。調查中,一般以上的大學生認爲學校應該成立相應的兼職指導機構或者是諮詢部門,引導學生需找正確的兼職途徑,指導學生認識在兼職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和增強自我保護的意識。

2 兼職情況所引發的大學生就業擇業思考

當前我國部分大學生的就業擇業觀不成熟,對就業形勢表現出過分的焦慮與急躁,依賴心理過重,就業壓力巨大。因此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是我們當前應該思考的重要環節。

2.1 國家、社會、學校的正確引導和支持,爲大學生的就業創造有利的外部條件

國家不僅要加強宏觀調控,還應該查漏補缺,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去彌補就業市場的缺陷和不足,從而進一步改善就業環境,完善就業市場。社會應加強監督,完善機構設置,爲學生的就業增加法律和機構保障。作爲學校,應積極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辦學質量,增強學生信心,從而加大就業競爭力。

2.2 家庭教育要配合學校教育

廣大學生家長要克服守舊、傳統的就業觀念,引導子女形成“先就業再擇業”,“找工作靠自己”的想法,鼓勵子女參與競爭,同時,要對子女進行畢業前心裏梳理,積極將子女的思想狀況與學校進行溝通,以緩解壓力,增強學生在就業擇業問題上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3 大學生自身的完善和調整

大學生應該客觀公正的評價自己,認清社會形勢,瞭解社會所需,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同時,增強自己的就業技能實力,保持良好心態,提升自己在競爭中的實力,切勿在競爭中自暴自棄、輕言放棄,努力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參考文獻】

[1]經素,吳亞子,趙燕.大學生兼職情況調查報告:以南京地區高校爲例[J].青年研究,20xx(10).

[2]薛亮.淺析大學生擇業就業心理問題及對策[J].學理論,20xx(13).

[3]姜馨蓓.大學生兼職問題及對策研究[D].遼寧:遼寧師範大學,20xx.

[4]韋娜.在校大學生兼職現狀調查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xx.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8

實踐參加者:張宇翔

時間:20xx年x月x日

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難一直是全社會重點關注的焦點問題,而對於大學生來說與就業緊密聯繫着的就是專業的選擇,專業選擇的對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就業結果的好壞,對於現在的大學生來說專業的選擇越來越迷茫,總是在自己喜歡的專業亦或是熱門專業之間徘徊。同時,這也就出現了大學生就業問題。

短短的幾天,去調查了我們當地的上一屆的大學畢業生,瞭解到了很驚人的消息:大多數在超市或者在商店幫忙做服務工作。雖然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瞭解到她們會找到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工作,不會讓自己的大學學歷白白浪費在這些事情上,但是我覺得事實確實有些殘酷。

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用多維視角和發展觀的思維審視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不難看出現象的背後有很多令人深思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多是發展中、前進中出現的。清醒地分析、科學地把握會找到多渠道解決的方案。就業問題是近年來困擾中國社會的一個突出問題,而大學生作爲一個特殊的社會人羣,與之相關的就業問題似乎也被賦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緊迫性尤其因近幾年應屆畢業大學生的人數不斷增加而顯得更爲突出了。

關於近年來日益引起政府、社會與學界廣泛關注的大學生就業問題,社會上普遍流行的觀點大多建立在一些直覺或理論分析的基礎上,而就業問題作爲一個重要的公共政策領域,需要真實、可信的事實材料和同樣可信的客觀分析作爲基本地需要。根據有關調查表明對於工作與專業的對口程度的`估計,本科和研究生層次的對口率明顯高於專科生的層次。另外對就業信息來源渠道的統計分析可以看出,目前高校畢業生從學校獲得的就業信息依然是占主導地位的,從學校獲得信息的百分比是47.7%,從專門性的人才招聘刊物上獲得的比例是11.4%,從親戚朋友和熟人介紹的信息中獲得的是10.5%,與用人單位直接談話中獲得信息的是9.7%,在人才洽談會上得到信息的是8.8%,從新聞媒介廣告上獲得的是4.2%,從企業的招聘廣告中獲得的是3.8%。

一 、當前大學生專業選擇趨勢

(一)盲目選擇,由於應屆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就業壓力的增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沒有從自身出發,更多的是看什麼是熱門專業或是父母的要求來選擇自己的專業。

(二)會因爲所謂的性別問題而忽視或放棄選擇某些專業。由於舊思想的束縛,認爲某些職業只適合女生或男生,因此而放棄自己喜歡或或被需求的專業。然而在現在這個社會,一些行業不再僅僅侷限於女生或男生,對於護士或是祕書這些職業不再僅僅是女生享有的特權,男生也同樣可以從事甚至是很需要的。而對於電子行業或是機械等一些其他的行業女生也同樣可以做,也會很受歡迎。

(三)有些同學自己不做主,父母也隨便他不作什麼要求,就問老師,有老師幫他選擇了自己以後的方向,這也是比較盲目的。

二、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和特點

從本次調查的結果來看可以看出一些關於大學生就業現狀特點。

(一)女生就業難度大於男生

根據調查問卷顯示,男生的正式簽約率或是已有意向但未簽約的比列都高於女生,可見女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都明顯低於男生,面對就業壓力,有相當一部分的女生“不想馬上就業”或者“繼續深造”,也有一些女生認爲用人單位選拔不公正導致自己求職難。

(二)理工類簽約情況好於文科類

根據調查結果,理工類畢業生“已簽約”比例爲33.9%,“有意向但尚未簽約”的比例爲35.6%,而文科類學生的簽約率和意向率分別只有29.6%、14.8%,都明顯低於理工類學生。因爲如此,相當一部分學生

(三)從事與自己專業不對口個工作。

在調查中有對被調查者提問到: 對於“您目前所從事的職業和您在大學所學的專業?”的回答,肯定“對口、吻合”的只有26%;選擇最多的是“有關係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佔43%;最少的是“沒關係,卻是我的愛好和特長”,有9%;根本沒有關係的有22%。

智聯招聘的職業顧問:選擇“有關係但非本專業對口工作”的比例最高有兩點原因,第一是新職業不斷的推陳出新和老職業的內涵隨着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人們所學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很難像以前一樣定位在某一職業方向。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的畢業生開始適合從事軟件開發、經營和維護,或到高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和技術工作,隨着職業發展也可以從事IT諮詢、管理、市場營銷和售後服務等非技術工作。而理科出身的人未必需要從事科研、教學工作,數據分析員、生產研發,甚至投資分析等職業同樣適合他們。智聯招聘網的CEO劉浩先生就是北大物理系畢業,在耶魯學的法律,從事過風險投資,現在做了企業老闆。

(四)實踐經歷、“幹部”經歷讓畢業生加分不少

當今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往往比較看重求職者的工作經驗、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如果大學生在校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工作實習,同時又擔任過學生幹部,那他在求職的時候更容易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在校期間參加過實踐實習的畢業生正式簽約率爲39.1%,無實踐、實習經歷的學生正式簽約率僅有13.6%;擔任過學生幹部的畢業生正式簽約率爲36.1%,未當過幹部的學生正式簽約率只有24.0%。

(五)多數學生就業心態趨於理性

在困難的就業形勢下,多數大學生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對自身能力水平及就業環境做出正確的認識和評估,自動把薪酬標準降到合理區間。

三、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深度分析

分析原因可以發現,一方面高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與社會的實際需求間存在較大的差距,高校規模效益與個性化培養之間存在着深刻矛盾,學校的評價標準與社會的標準本身也存在很大不同。另一方面,大學生的就業觀定位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目前的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上大學的家庭成本也比較高,學生和家長的投資回報期望高,多數學生喜歡選擇白領、粉領等工作環境好的地方就業,不願從事條件艱苦的基層工作。 大學生個人原因如下:

(一)、個人期待與就業環境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個人期待,或者說就業預期,主要指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自己未來就業前景的一種估計和預測,涉及對收入水平、就業地區和就業單位等方面的要求、預期和選擇。大學生的就業預期通常建立在大學生對自身能力素質及就業市場兩方面因素綜合考量的基礎之上,並將直接影響大學生就業的理性程度,影響大學生求職的行爲和結果,最終影響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供需狀況。客觀地講,當前大學生一般都能對自身能力水平及就業市場狀況進行正確的認識和評估,形成較爲理性的擇業行爲。薪酬一直被喻爲大學生就業理性程度的“風向標”。根據此次調查的統計結果,大學生大多已走出開價虛高的誤區,有六成以上(66.10%)的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間。

(二)、個人能力與就業市場之間的差距

大學生的能力素質特別是專業技能是大學生成功進入職業市場的重要保證。本次問卷調查顯示,個人能力不足成爲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

1.就業能力仍有欠缺。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

2.社會經驗普遍不足。

3.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有待拓展。中國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人際關係在就業過程中發揮着極爲重要的作用。儘管特定的社會關係網絡影響了整個用人環境的公正、公平,但就個體而言,它仍不失爲進入就業市場、尋找就業機會的重要途徑。

總結:對於大學生的專業選擇要越來越慎重,不能因爲一些次要原因而改變,當然在專業已選而無法改變的情況下也需要採取措施來彌補。將這一問題與大學擴招直接聯繫起來可能具有似乎是顯而易見的說服力,但實際上是對人口因素的一種消極認識。還有在關注大學生就業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出路時,應避免將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率作爲確定各專業招生規模的重要依據和標準,而應確立有遠見的國家文化戰略,並使大學教育包括專業設置服從和服務於這一長期目標。

學院:機械與汽車服務工程 姓名:張宇翔

班級:11汽服3Z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9

一、調查目的

社會需要的人才概念也隨着這一發展潮流而產生變化,掌握當今社會真正需要什麼類型的大學生,對大學生以後就業大有裨益。並且有利於在校大學生了解最新社會人才動態需求,做好準備。

二、調查人

...等五人

 三、調查對象

深入農村,城鎮,企事業單位,調查走訪社會各階層

四、調查時間

20xx年**月**日--20xx年**月**日

五、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六、調查內容

通過對鄉村、城市、企業及社會各行各業各年齡段人員的問卷調查,瞭解社會對大學生能力的要求,社會人士對大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評價及期待,以及剛畢業已從業大學生給在校大學生的良好建議,對大學生的未來全面發展,成爲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的人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重要意義,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着重要的影響。

 七、調查結果

本次調查中70%的被調察者屬於25-45歲年齡段的各個學歷層次各個行業的人。從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人對大學生關注度還是挺高的。80%的人對大學生未來的發展趨勢比較樂觀,70%的人認爲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得十分努力,20%的人認爲困難很大。我們不得而知,大學生的的就業前圖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社會人士觀念還是比較開放的,90%的人認爲名牌大學學生的能力並不比一般大學學生強,。只有保持這種客觀的態度,社會、企業纔會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普通大學的畢業生們纔會拋棄那些沒有必要的包袱,減輕思想壓力,以更加自信的心態在應聘面試的激烈競爭中完整的展示自我。

調查顯示,不同的人對“您認爲現在什麼專業的大學生更容易就業”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例如:經濟類、管理類,機械類、工程類,教育類、語言類,醫學類、法學類,其他。這就說明,社會並不偏向任何單獨某一類專業,俗話說的好“行行出狀元”,只要我們肯虛心好學,腳踏實地的奮鬥,都會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不能老是抱怨自己沒選對專業了或者是對所學專業失去興趣了,其實,無所謂什麼專業不專業,只要自己愛學習,不是專業的也能成爲自己的專業。

社會上認爲,大學生的最大優勢在於“自信,有理想抱負,可塑性強”、“有創新精神,思維活躍”。當代大學生最缺乏的必備精神是“勤儉節約,愛崗敬業”,在“誠實守信、責任奉獻”方面也有待提高。讓大學生清楚的瞭解自己的優勢和缺點,有利於揚長避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嚴格要求自己,培養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四有新人。

調查表明,現代社會對大學教育相對滿意,當代大學生極少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大學校園不只是從前人們讚美吟誦的“象牙塔”,更是一個鍛鍊能力、展示才幹的舞臺。被調查者普遍認爲,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是“認真掌握專業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制定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形成良好的人際交往圈子”。大學生不應該在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現代書呆子,而應該接觸社會,開闊視野,“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早點涉及。

當今社會,大學生可以說是遍地開花、隨處都是,競爭異常激烈,壓力也隨之而升。因此大學生切不可狂妄自大,必須及時充電,增加自身的“資本”,提高自己的價值。社會上認爲大學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學文憑外,“英語四、六級證書”、“計算機等級證書”“優幹、三好證書”等還是十分必要的。

調查中,大部分人認爲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是大學生較爲容易就業的地區,因爲東部就業崗位多,生活條件優越,可同時也存在勞動力供過於求,競爭更爲激烈的弊端。還有不少一部分人認爲大學生更應該回到家鄉,因爲家鄉是從小長大的地方,對周圍環境頗爲了解,生活也更加便利。少部分人認爲大學生應該嘗試去中西部,隨着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實施,內陸地區慢慢發展起來,就業崗位空缺多,一切基礎設施開始逐步建設,大學生如果能克服困難在那邊安居樂業,也會過上美滿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會爲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奉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由此看出,只要大學生身懷真才實幹,勇敢拼搏,艱苦奮鬥,不只是貪圖安逸享樂,無論走到哪裏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民衆普遍認爲,大學生擇業前不應該首先考慮經濟收入、生活環境、工作穩定性,而更應該注重個人發展機會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以更加長遠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業,不只侷限在眼前。社會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最應該在政策方面給大學生加大支持力度,其次資金、技術方面也應該迎頭趕上。經濟危機下,大學後並沒有被斷了後路,還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比如考研、出國留學、考公務員、選調生、自主創業、直接就業等等。社會人士反映,大學生應該從大二就開始涉及就業上崗、人才市場方面的知識,大三時親身參加社會實踐,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去,鍛鍊培養個人職場能力,積累工作經驗,適應工作環境,爲大四就業提前做好各方面的準備。人們對大學生期望還是蠻大的,都爲大學生的未來祝福。

八、調查結果分析

據調查,較受用人單位和社會認可青睞的大學生包括以下幾點:思想素質較高;有事業心和責任感;有吃苦精神;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外語水平高、懂計算機知識;動手能力強;懂專業、會管理、善交際。而大部分羣衆對當代大學生的看法是:有真才實幹,有專長,高素質,充滿活力。待人有禮貌,孝老愛幼。這些優良傳統應該具備。大學生是祖國下一代的希望,大學生的發展意味着祖國明天的興盛。當代大學生活潑向上,青春充滿激情,樂觀自信,有理想有抱負的精神風貌必須發揚廣大。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0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1.20xx年大學生就業形勢與現狀

【形勢】

20xx年普通高校畢業生達630餘萬

20xx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克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實現了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的基本穩定和就業人數的繼續增長,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很大,但是形勢依舊不是很好,雖然今年第

三、第四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已經回暖,不過就業形勢仍不容樂觀

【現狀】

典型現狀1:蟻族生活在勞碌奔波中尋求改變。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羣體。據統計,僅北京一地就有至少10萬蟻族。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各大城市都有大量蟻族,在全國有上百萬的規模,他們高智、弱小、羣居,但是他們卻找不到穩定的工作。 典型現狀2: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由於大城市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並且反其道而行之迴流中小城市。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迴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

2.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從05年的高校畢業生338萬,到09年的611萬,預計10年更是高達700萬,高校的盲目擴招,直接讓大學教育由精英化向大衆化轉變,如此龐大的就業人口直接給就業結構帶來巨大震盪;而且嚴進寬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讓就業形勢變得不可捉摸起來;再者大學的許多專業並不能很好的與市場需求相接軌,所學的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甚至背離市場。 圖1 高校畢業生折線圖 單位(萬)

由圖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19xx年85萬人,到20xx年,應屆畢業生630萬,加上往年的畢業生,總人數已突破700萬人,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然而全國大學生就業率只有68%左右。

實踐調查

爲更好的瞭解大學就業問題,我們特此對就業問題做了一份調查報告(見附表一),並對得到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調查目標:瞭解在線大學生就業期望,自身素質評價,學校就業指導,對就業形勢的看法,瞭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對大學生的.影響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20日?u20xx年12月31日

調查對象:湖南工學院專南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形式:走訪、問卷調查以及專家的數據分析

在這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86份,其中有效問卷爲86份(有14份問卷沒有作答的或者沒有按照要求作答,視爲無效問卷)。數據僅供參考。

就業形勢分析調查如下:

對問卷反饋的數據可以做出結論:52.33%的大學生覺得現在的

就業形勢嚴重,就業難,而認爲形勢正常佔了29.07%,有12.79%的人覺得就業容易,而不瞭解佔5.81%。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同學對於找工作都抱有困難的心理。的確,現在的應屆畢業生很難一次就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

求職中需要具備的能力調查如下:

在求職時,大學生覺得自己最需要具有的能力是什麼,30.23%的大學生選擇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27.91%選擇溝通協調能力;11.63%選擇承受壓力、克服困難的能力;18.6%選擇了相關工作經驗;8.14%選擇專業知識和技能,而有3.49%的人還不清楚。從現在的社會需求來看,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最能反映一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就業地區選擇調查如下:

從圖像分析可得,對於工作地區的選擇,有41.86%的人希望去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有40.7%的人願意留在中部的大城市,而接近20%的人有去一線城市的、回家就業等選擇。然而,隨着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城市所需要的中低端人才已趨近飽和,但是,尖端的技術人才依舊缺乏。

其他調查結果如下

對於選擇職業你最先考慮的因素是什麼,分析結果爲:有36.1%的人最先考慮的是職業發展潛力,有20.3%的人考慮工作的環境,21.1%的人考慮工資待遇問題,也有8.3%的人考慮工作穩定有保障,

而3.8%的人考慮到家人的情況。

在得到較好的就業信息途徑問題:有一半多的同學只是通過學校或人才招聘會得到就業信息的,就業信息渠道狹窄。

(二)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問題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只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 經濟原因

中國作爲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也好受到金融危機引發的就業衝擊的影響,尤其是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所受衝擊最爲明顯。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對就業增長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 社會原因

大學畢業生存在就業難的問題。用人單位存在選材難的問題。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從學校到工作的持續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的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不能迅速適應就業市場。

3. 自身原因

學生期望值過高,大學生就業理念也存在一些誤區,如寧到外企做職員,不到中小企業做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再考

研等。很多單位認爲大學生仍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域、個人發展機會、職位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專業對口等方面。如此挑剔,必然難以找到工作。等到原因。

(三)增加大學生就業的方法

看清問題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解決問題纔是最關鍵的。既然只是了原因,那要求相應方面共同努力,解決當地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這就要求以下方面做出相應的舉措。

1.社會方面

作爲工作第一線當地各高校,要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地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注重對畢業生就業諮詢與指導工作,廣泛收集信息,形成信息傳遞網絡,建立實訓基地和內部嘗設市場。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跟過的大學生。

2.大學生方面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面對就業形勢,大學畢業生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結語

畢業生應該先就業後擇業。作爲高校在校生或即將走出校門的畢業生,更認清就業的大衆化和市場化,要加強自身的素質,要明明白白知道用人單位選用什麼樣的人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通常是:有學識有才幹有素質,敬業敬崗,吃苦耐勞,有團隊合作精神和開拓進取精神。其次對文明禮貌、氣質和語言表達能力等也很講究。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又要有實踐技能,更要有很高的個人素質,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1

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燈,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爲有了理想而有奮鬥的動力,因爲有了理想而精彩。沒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屍走肉,這樣的人只剩下軀殼,碌碌一生,無所作爲,這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大學裏的莘莘學子更是胸懷大志,誰不想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誰不不想充當一個叱吒風雲的時代寵兒。當今的大學生,他們滿懷激情,滿懷憧憬,構築自己未來的藍圖。我們就大學生就業憧憬問題,對50名大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 發展空間與薪酬

根據調查顯示,8%的人選擇在1000元以下,41%的人選擇在10002000,30%的人選擇在20003000,21%的人選擇在3000以上,

由此可以看出,當提出第一年期望的工資是多少這一問題,大部分人選了1000~20xx元。有人說,不注重第一年的工資,關鍵是第二年,第三年的。看來大家普遍都注重的是自己的發展空間。求職時,應該明白自己看重的是什麼、渴望得到什麼、未來發展如何,個人的發展前景與待遇發生矛盾的`時候,每個人的選擇都會不一樣。顯然薪金不再是大學生最爲看重的因素了。理性地對待薪金這是個正確的心態,一心想高薪,反而影響了工作的表現,積累經驗纔是第一位的。

二、關於畢業後的去向問題

根據調查顯示,63%的人選擇在沿海開放城市工作,13%的人選擇回家鄉,12%的人是去內地省會城市,7%的人選擇去國外發展,5%的人選擇在邊遠/大西北/農村工作。

由此可以看出,不少大學生還是認爲留在沿海開放城市,就業發展的機會比較多,才能夠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而且從數據中更可看出當代大學生還缺乏吃苦耐勞和奉獻精神,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落後,很多大學生追求物質待遇和地域條件,情願留在大城市發展。

三 、要高薪還是要愛好

據調查顯示,46%的人對與自己專業有關的工作感興趣,36%的人考慮個人愛好,還有18%的人只考慮金錢因素。

任何你再喜歡的工作都會有厭煩的時候,什麼工作都一樣,特別是剛參加工作的時候,不要把工作當作事業,它只是謀生的手段而已,因此更多的人回選擇與專業有關的事業從事。當你有一定經歷後你纔可能有事業,當然有可能有些人一輩子只有工作而沒有事業。還有大部分人認爲,愛好很重要,只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纔可能百分之百的投入和做好,做自己所擅長的事情纔有開創一片天地的可能。

四、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的信心程度

據調查顯示,20%的大學生認爲自己就業前景廣闊,56%的人認爲就業前景尚可,11%的人認爲現在考慮此問題毫無用處,13%的人則表示不知道。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在考慮自己就業前景過程中,信心不僅給大學生帶來勇氣和力量,也會使用人單位,首先從氣勢上產生認同感。要使自己在擇業過程中保持堅定的信心,首先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其次,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儘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其三是要有一腔打動用人單位的熱情。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2

隨着大學畢業生的增多,以及高學歷人數的增多,當代求職大學生面臨着就業難的問題。而且受到各方面的壓力的影響,人才堆積,職業上崗比例失調,導致就業難上加難,真是應了一畢業就失業。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求職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校漂族越來越多。針對該問題我們隨機調查本院學生對就業問題準備得如何,對將來就業前景的態度,並且將數據總結處理,發現以下幾點:只有xx%的學生有一直關注就業前景,幾乎沒有人想要創業因爲需要資金門路關係,xx%的人選擇要繼續深造,而且近乎百分百的大專生認爲畢業實習需要關係人脈,專業成績倒是其次。少部分學生認爲個人素質很重要,應該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能否充分的準備就業對當代求職大學生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它決定你是否能在將來的社會生存中勝出。對你將來發展做出正確的判斷。

一、問卷調查

(1)調查範圍:xxxxxxx

(2)調查目的:瞭解xxx對就業的準備情況,使他們能正確認識到未來的就業情勢。

(3)調查方式:網上問卷調查

鏈接地址

結果表明本院學生對就業的準備情況不是很好,大多數求職大學生都不能充分地準備就業,導致出現了一些問題,隨着各大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在逐年增長。雖然政府在不斷地增加就業機會,而面對不斷增加的就業人羣,那只是一點皮毛而已,供不應求的現象依然存在。求職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仍然不容樂觀。

(一)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就業崗位與畢業生人數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爲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於求。每年畢業的求職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業崗位數量多得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然而,用人崗位增加的比例卻遠遠小於此。這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一個直接原因。

2.熱門專業人才過剩

前些年,出現了幾個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認,這些專業至今仍然是熱門專業,仍然是社會的焦點問題。致使衆多考生紛紛報考這些專業。大多數人都是這樣認爲的:既然是熱門專業,那麼社會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這話不假,可是,當所有的人都這麼想的話,就會出現供過於求的情況。雖然需求量大,但學習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經超過飽和。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扎堆現象。這也就是爲什麼熱門專業的畢業生們找不到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

3.薪水與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爲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

4.各企業選人挑剔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求職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求職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求職大學生。這將是應屆求職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二)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的現狀與分析

1、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

隨着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人數驟增。從整個國家來看,正在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部分國有企業的大量職工下崗待就業,同時,農村富餘勞動力正在向非農領域轉移,向城市流動的規模不斷擴大。這樣一來,給求職大學生就業帶來巨大的壓力,形勢越來越嚴峻。

2、大學畢業生就業結構不合理

畢業生在就業中出現了結構性矛盾,包括地區結構、專業結構等。就業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就業形勢好,人才非常多,就業渠道也比較暢通,而西部欠發達地區,就業情況比較糟糕,缺乏人才,又流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經濟發展緩慢。

高校要建立求職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有效機制。理順就業指導工作的體制,建立相對獨立的就業指導機構,並充實人員與配備,充分拓展機構職能。就業指導機構還應充分了解市場需求,在涉及到學校調整專業結構工作時,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最終促使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充分就業。

4、加強對求職大學生的就業指導

就業指導工作的.目的就是促進畢業生充分合理地就業。根據學生的自身情況,加強對求職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讓他們知道爲實現自己的目標要做好哪些準備。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在教材選擇上,要充分考慮到理論聯繫實際,在教學形式上,要引入多媒體技術,生動形象,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不要把就業指導課拘泥於課堂,要採用多種形式,如請一些優秀企事業人士做報告,開設模擬招聘活動,還應注意網絡資源的利用,組建網上論壇,讓師生可以在網上進行探討。

5、求職大學生應提高自身素質,更新就業觀念

目前就業市場上的激烈競爭,實際上是能力與素質的競爭,求職大學生要把就業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在求職大學生涯中,要全面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要充分利用高校這一平臺,不斷地塑造自己,完善自己,在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的同時,還要注意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

另外,求職大學生們要認清就業形勢,主動學習和掌握就業技巧,提高擇業能力,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認識,合理地確定就業期望值。只有這樣,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就業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

總之,能否解決求職大學生就業問題關係到一所高校的生死存亡,關係到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解決此問題,要在政府的指導下,積極應對市場,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拓寬就業渠道,更新就業觀念。同時,求職大學生也要及早樹立正確的就業觀,積極面對就業問題。

  調查報告執筆人:xxx

  xx年x月x日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3

一、中國經濟走勢

1.當今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四種壓力影響:

第一種影響:受到歐美經濟放緩影響。

第二種影響:中國經濟發展或到了拐點。

第三種影響:人口紅利率的下降。

第四種影響:多年來結構性矛盾的充分暴露。

2.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長預期 亞洲開發銀行(ADB)20xx年XX月2日公佈20xx和20xx年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中國今明兩年經濟增速料分別爲7.6%和7.4%,據有關統計數據,中國GDP增長估計7.5%,保8難以持續。

3.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分析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於消費、投資和出口(俗稱三駕馬車)。

A、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爲38.6%,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爲37.7%,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爲23.7%。

B、20xx年,消費對經濟的拉動爲37.3%,投資對經濟的拉動爲54.8%,出口對經濟的拉動爲7.9%。

二、歐美主權債務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首先,受歐美經濟低迷影響,世界經濟復甦的步伐將放緩。其次,內外環境的變化,使得20xx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成爲大概率事件。

現階段,中國的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壓力、財政債務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多種壓力,使得政府下決心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以GDP增速考覈地方政府官員等措施。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減速是大概率事件。

三、世界經濟低迷對我國就業的影響

中國受歐美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轉型的影響,20xx年預計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回落,出口增長乏力,致使大量的企業減員或倒閉,加上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攀升,就業形勢更加嚴峻。 據有關統計,中國GDP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減少就業崗位XX0-200萬人。出口每下降一個百分點,將會有30萬至50萬人失業。

四.近幾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1、十二五期間的就業形勢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依然用了嚴峻二字。一方面,就業總量壓力依然很大,勞動力供大於求的'格局並未改變。

2、近兩年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狀況 20xx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組織開展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大調研。調研顯示,近兩年絕大多數高校畢業生是在中小企業就業,去中西部就業的畢業生比重逐步提高。 從學歷上看,研究生初次就業率最高,本科初次就業率略低,高職高專初次就業率最低。從專業看,工科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理科和文史哲類畢業生就業率較低。從畢業院校看,重點大學就業率較高,普通本科和獨立學院就業率較低。 值得關注的是,已就業者中,部分畢業生流動性較高。

3、當前大學生就業的心理 一些高校畢業生寧可成爲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蟻族,也不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和基層就業。多數高校畢業生仍然希望在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就業,希望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業,到中西部地區、城鄉基層、中小企業就業的積極性不高。

4、大學生扎堆大城市

一是我國區域之間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且短時間之內難以改變。經濟越發達的地方就業機會也越多,發展空間越大,導致高校畢業生傾向於在城市、在高收入行業求職就業。

二是制度上存在障礙。現行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戶籍制度、幹部人事制度與市場就業機制還不完全適應。以幹部身份和戶籍爲基礎的管理方式與社會勞動力資源的統籌管理不協調,導致就業機會不均等,就業政策不平衡,畢業生在地區之間、企業與機關事業之間流動仍然存在障礙,畢業生身份轉換困難,就業渠道不暢通,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

三是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需要大量畢業生,但工資待遇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小,部分企業用工不規範,對畢業生吸引力有限;基層教育、醫療、農技等部門急需人才,但由於編制限制等原因,吸納畢業生能力有限。

5、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我國中小企業太少,就業容量不大。

二、專門人才素質未達標,造成崗位難得其人。

三、人才供求信息不暢,造成職位浪費。

四、結構失衡是就業難的主要因素

A、時間結構 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

B、區域結構 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

綜上情況所述,陽光大學生網給20xx年大學生畢業生提出以下建議:

1、關於職業生涯規劃:

現在職業規劃當中,很多時候會對學生有一種誤導,就是給學生們過早的制定了一個職業點,比如根據你的個性、特徵等來評定你就適合做什麼,過早的給學生定了一個框框,告訴學生就這個職業最適合他,這就對學生造成了束縛。其實我們的學生不明白,人的這種個性的東西是不斷的變化的,比如講我的興趣、我的能力,甚至我的價值取向,它是隨着外部的環境的變化和自己的學習,自己的體會,是在不斷調整的。

2.轉變觀念是實現順利就業的關鍵:

大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個性、能力、作出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不把求職的目光盯在傳統的集中的區域、行業、單位,拓寬求職的視野。 改變短期求職爲較長期求職在選擇工作時,大學生不能太理想化,一個人可能要經過3至4次的選擇,才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所以對第一份工作不要太挑剔了。

大學生就業情況調查報告14

一、調查方式及範圍:

本次活動主要採取查閱資料、網上調查等方式,針對各研究生、大學本科專科畢業生的調查。

二、調查內容:

1、20xx年畢業生就業環境:

據統計今年,中國將有6xx萬名研究生、大學本專科學生畢業。外加去年未找到的畢業生2xx萬,可預計20xx年的高校就業人數多達8xx萬,而xx年這一特殊的年間我們不僅遭遇到了金融危機的重創,還經歷了刻苦銘心的雪災、地震等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嚴峻形勢。在全球金融危機重壓下,20xx年上半年全國有67萬家民營企業倒閉,而在20xx年,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一方面我國就業人數明顯增加,另一方面企業萎縮明顯,企業校園招聘也相應畏縮。往年xx月,各大企業都早早地啓動了校園招聘計劃,各大高校內也因此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由於遭受金融風暴的影響,就業市場整體不景氣,很多大企業爲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得不大規模裁員,同時很多作爲吸引就業主體的中小企業由於受到勞動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響,業務訂單量明顯減少,用工需求也明顯減少。這給學生就業客觀上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2、20xx年就業現狀:

1就業單位性質流向

隨着就業問題的日益嚴峻,現在就業形勢開始衝擊傳統觀念,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迫於就業壓力,漸漸地“不重學歷重技術”,“不選本科選專科”。從目前很多高分考生開始選高職來看,說明家長和學生的觀念已經開始慢慢改變。在本科院校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的今天,高職院校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新模式,以市場爲導向培養人才,培養模式更加市場化,更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爲專科層次的就業提供了廣闊的前景。但是近期特別是今年以來人們更加不注重學歷的,越來越多的高中生選擇了學技術,或是直接就業。

2、熱門專業與需求形式:

從20xx—20xx年x月中旬畢業生行業就業情況來看,製造業、服務業、建築業、批發零售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五大行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其中,製造業是目前吸納畢業生最多的行業,本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到2998%、29xx%和4329%,專科學歷各年度比例分別佔至4133%、43xx%和x637%。

從調查來看:20xx屆大學畢業生在湖南省就業的行業大類主要集中於製造業。其中,有26%的本科畢業生和2x%的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但值得注意的是,但這一比例低於全國20xx屆本科生(27%)和高職高專(31%)畢業生就業於製造業的比例。民營和個體企業是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類型,僱用了37%的本科畢業生以及66%的高職高專畢業生。湖南省20xx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最多的僱主規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僱主規模300人以下的本科畢業生佔到42%,高職高專畢業生爲x6%。

3: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情況:

湖南省20xx屆、20xx屆、20xx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

三、就業態度分析:

1、現在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值太高,總覺得孩子找的工作薪水不能太低、不能太累,而且還要穩定,這樣就給畢業生很多的壓力。大部份學生把考公務員當和事業單位當作唯一選擇,寧可有業不就。加之學生對自己認識過高,在調查中發現,90%以上的學生希望每月工資在xx00元以上,工作時間不超過x天,還要提供住宿條件,這樣就無形縮小了就業範圍。

2、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據統計,20xx年1月x日,由雲南省教育廳主辦,西南林學院、雲南農業大學、雲南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和我院在西南林學院聯合舉辦農林類畢業生雙向選擇洽談會,共xx2家用人單位參加,提供就業崗位3x00個左右,結果我院畢業生不足x0%,簽約率更是寥寥無幾參。而實際上,我國就業市場反映,承受力最大、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小企業,不願到中小企業就業,無疑又縮小了自己的就業範圍。

3創業不如就業。多數大學生感到創業艱難,多方面準備不夠,缺少充足的勇氣和決心,只有極少數畢業生認爲就業找飯碗不如創業謀發展。

4:促進就業措施:

鼓勵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快第三產業發展,是增加就業的重要途徑,已被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覆呼籲,多次部署,對增加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必須把增加就業與提升產業結構的雙重任務結合起來加以解決,把勞動力的需求與勞動力的生產結合起來加以解決。爲此提出以下建議:

1、要大力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改變目前的教育目標。目前我國各級教育的`目標是提高上一級重點學校的升學率,這是應試教育的根源。鄧小平同志1983年爲教育題詞:教育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不改變教育目標,就無法改變應試教育,就會不斷加劇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學歷人才失業、文憑貶值的尷尬局面

還有一個關於教育的錯誤口號流毒甚廣,那就是擴大教育消費,拉動內需。把教育當成消費是完全錯誤的。教育是投資,不是消費。把教育當成消費,當然要以滿足消費需求爲原則,從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學招生當然是多多益善,但這樣做只對學校有利,對滿足學生家長的虛榮心有利,對學生成材不利,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國目前已具備了加快結構升級的資金條件和技術條件,但就是不具備人才條件,使我國企業不得不在勞動密集型行業過度競爭,人才問題不解決,將很難從這次經濟調整中走出來。必須通過政府的宣傳引導、政策鼓勵、資金支持,改善各類專科學校的辦學條件,將他們與大學一視同仁,吸引更多的優秀學子從事技術工作。國家應在工資待遇上向高級技工傾斜,在技工職稱上應有最大上升空間,最高應與教授齊。

2、大力提高農村中國小教育水平。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xx年農民工占城鎮從業人員比重已高達467%。據全國總工會的一份調查,農民工在加工製造業就業中已佔682%,在建築業中佔798%。這幾個數據說明,農民工的素質已經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業和建築業的水平。而目前農村教育狀況卻不容樂觀,這是目前農民工素質不高的一個主要原因。因此,國家應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這對推進我國工業化、加快產業升級具有十分重要和緊迫的意義。

關於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報告精選